语文人物描写指导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人物描写指导(共9篇)

语文人物描写指导 篇1

有这样一个故事,,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两截,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

哑女卖刀如此,写出人物具体动作,?,的小动作,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作描写。

三动作描写范围

动作描写的范围很广。诸如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的动作、,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因此,,描写。要力求避免东鳞西爪,,仿,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动作描写,常善于选择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景,则往往更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四、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不黑、脏不脏、、、到、趴下、撅起屁股、喝起来” 等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出来,在写作文时,的动作,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有些同学认为人物动作难写,写。其实,,动作分解成若干步,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例如,,他手打着哆嗦,12

3,,又生动地表现出“他”胆小、谨慎的性格特点。

二、准确运用词语描写人物行动

同的,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例如

抱起,精选动词,真地写出来。

很简单的事例,到一口水,行动时,动的特点写,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人物是怎么做的,想中来”,,,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在,,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3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习作训练 例如1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例如2,小红走出教室,写具体:,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3:写具体:在放学的路上,两只脚小心地向前挪动着。

浇水。

小磊,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他找了柜子又翻抽 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瓶子捞鱼,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掉,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小磊冒着满头大汗,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思考,,并体会为什么用得确切生动。,!,见徐新同学脚下生风,,见徐新用右脚把球一点,一停,晃过对方。然后,飞起一脚,,每当我看到那两只小兔子甜美地大口嚼着我们采来的青草时,禁地蹲在兔笼边,,2

3〖学习重点〗

2〖学习过程〗

,人们步履匆匆,的面孔如花瓣一般,的一瞬呢?,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无论画人还是画虎,,,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得栩栩如生呢,何才能将人物刻画

二、介绍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相关概念。1

。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

性格,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神态描写。,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三、人物外貌、神态描写三个方面。

1、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面面俱到。

2、举例说明。

客人男性,系。怒发浑似铁刷,?

1、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很值得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学习借鉴。

2、借鉴实例

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神父尽找我麻烦。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孔,,微笑中带有恶意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留在我的记忆里,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写出他的可恶。

1、以上我们所用的都是直接描写的手法,则让人遐思无限,但我们能否把镜头移开对准他人或他物,,2、借鉴实例

行者见罗敷,来

总结写好一个人的肖像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方法。具体操作时有时是多种方,,,,鬓角却全白了,脸上印满了岁月的沧桑。,写至佳境自然就会

五、字词、句段积累(1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1、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尖尖的下巴上,胡须。他高高的个儿,,,2、爸爸长着浓浓的眉毛,的目光。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原因,相称。

3、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哥哥要洗头了。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我得意地想,我先给你跑跑腿,伸长了脖子,了。哥哥搓完后去洗头,,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他,西摸摸,一擦,就去找他的眼镜。

4、我的表弟明明,,圆圆的脑袋上理着个小平头,,有时问得,他总是“咯咯咯”,同时嘴

。,在他脸上,泪出现的时候多。

5、小妹五岁了,,像个小月牙儿,是在微笑。那双葱白般的小手上还嵌着五个浅浅的小窝窝。,唉,不管谁见了。” 语言描写

一、学习目标

1、人物的语言描写。

2、语言的描写要精炼。

3、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二、重点难点

人物的语言要求精炼和个性化。,是语文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其言知其人,三、教学过程

1、“我是这里最有钱的,100

----复习一下写人的五种描写方法,们来学习“语言描写”。

2、3、着蒲扇边咒骂着。

第二种是一个人对别人说话。

第三种是对话。

第四种是几个人议论或交谈。

4、这天,小明放学回家,,一个箭步冲上去,前走,啊„„”李奶奶追到自家门口,口,看着李奶奶„„,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这段文字,要帮助她,过来背走,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消除不必要的误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那么在作文当中,天下大雪,,这段话虽然有的地方不雅,感情,秀才读书,使读者观,,、、、、、法。,,你这是干啥,?,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

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鲁迅先生曾指出,声音,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的过程,,,而“读者看了

问,想感情呢?

1、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要个性化.即作者笔下的人物语言应切合人物身份地位、年龄特征、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

这天,在路上看到五保户李奶奶正背着一小袋米,走着,一个箭步冲上去,,李奶奶着急了。小孩,啊„„”李奶奶追到自家门口,小明已经把那袋大米稳稳地放在了门口,,学习雷锋蔚然成风,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问,?,这段话中,保户老奶奶,有家哥俩闹分家,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从文中你能看出先后说话的都是谁吗,?

这个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读者根据人物语言去判断这几个人的身份。明确,有车后有辙”这些极具职业特点的用语显示出它们的使用者分别是厨师、裁缝、车把式和船老大。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透露出厨师媳妇的身份—--商人。因此,,2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心理状态。

,同一句话,环境不同,,3、语言描写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有些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

门被打坏了,,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就会好象真

班长高芳芳。“是董小天,,:,“我才不瞎说呢,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改动后我们可以看到捣乱鬼无事生非,正义,,胆小怕事,点活灵活现。

4、在进行语言描写时,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星期天,一听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小云在喊我。我连忙放下笔,,小云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跑去„„

修了,灶坏了”、“小云爸爸修了大半天还没有回来”这些与“学习棋”无关的对话。这对刻画人物蛇添足。可能小作者要说,,人们说的话既多又杂,再多也是必要的,,也要,跟中心密切相关的话,作用的话,星期天上午,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小云就满面笑容地对我说。“看 的手向她家跑去„„

去看看的急切心情,使读者如闻其声,下面的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就干净利落。

街上静悄悄的。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前走。她用大衣把我裹得严严的。我什么也看不见,有个响亮的声音在问:,休息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透过大衣的缝隙,车。过了 车平稳地停下来了。那双有力的,等孩子看完病,,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不仅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和个性不同的人说出的话也各不相同,,些原则。成功的语言描写,200

有关语言描写的好词

谈话

演说

报告

叙述

说明

讲解 叫

哭叫

辩论

恶言

流言

巧言

发言

赞颂

怒吼

大喊

真话

假话

商量

对答如流

添枝加叶

引经据典

津津乐道

出口成章

巧言好句

心直口快 再三表白 语无伦次 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

吐字清楚 难以启齿 声嘶力竭 理屈词穷

口齿伶俐

脱口而出

闭口不言

口干舌燥

声音圆润

支支吾吾

口快心直

语文人物描写指导 篇2

为什么同一个人会带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呢?如果让你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图二中的李逵形象。你会怎么描写呢?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李逵是这样描写的。

“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的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

我们将李逵的外貌和特点及神韵分解开来,填在下面这张表格中:

“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狻猊”是上古神兽,施耐庵之所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李逵比作狻猊,就是为了突出他的神韵——凶恶、蛮横、莽撞、直率。

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突出人物神韵,人物的神韵和特点确定后,就可以动手写了。怎么写?很简单,连点成段!把已经确定的神韵和特点通过总分总、分总或者总分的结构连成一个完整的语段。表格二,就是对一个素雅的女教师进行的描写。

表格二的填写,主要是帮助我们根据一个人的神韵去挖掘人物的外貌特点。如“素”“雅”就可以从简单的发型、朴素的衣着以及雅致的喜好等方面去挖掘,就如同先确定了做一道什么样的菜,再去买做这道菜的材料,这样下笔就会更容易。

油画《父亲》以淳朴、沧桑、艰辛的人物形象而著名,根据表格三,来对画中的父亲进行外貌描写。

连点成段,并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父亲的形象就用文字再现出来了:

一张古铜色的老脸上,布满了一条条被岁月刻下的皱纹。在这张刻满沧桑的面孔上,微笑显得那么勉强和无助。他那干枯得如同松树皮一般的手啊,曾为我们创造了多少的粮食啊!

指导外貌描写,写出人物的“魂” 篇3

一、点面结合,有主有次

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先整体描写人物的外貌,而后截取人物最引人注意的点,进行局部描写,这种点面结合、有主有次的描写方法能给人物增色不少。

有学生在写《最亲爱的妈妈》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妈妈的头发、眼睛、鼻子等部位,虽然描写十分细致,但是却并未展现出人物的神韵。在接受了指导之后,该学生改变了写作方法,着重描写妈妈的头发,而其他地方则一笔带过,有主有次地进行了描写:“我的妈妈生有一张鹅蛋脸,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像天上的星星,妈妈在我心中是最漂亮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妈妈的一头黑发里却夹带着很多银丝,银白色的头发在如同瀑布般的长发里显得特别扎眼。仔细看可以发现,那些白发并非全白,而是在根部出现了白色,发梢的地方还隐隐闪着黑色。”这段描写详细地介绍了母亲的头发,有主有次,并且和文章后面的叙述相互呼应:该学生写到母亲的白发是因为操劳家务、操心自己的学习而变白的,并表示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再让妈妈增添“烦恼的白发”。

二、工笔细描,突显特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句话简单扼要地讲出了要抓住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通过工笔细描的方式能够突显人物特点,避免在外貌描写中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有一名学生在写《我的同学》一文的时候,刚开始只是简单地描写同学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却并未详细地描写该女生的外貌,这很难让人对主人公产生整体的印象。在经过指导后,该学生抓住了女同学的眼睛进行描写。“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一点都不错。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好像两个荡漾着清波的水潭,给人深沉的感觉。她很喜欢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每次思考的时候,眼睛总是凝视着远方,乌黑的眸子里闪烁出点点光芒,我知道,那是求知的光芒。”紧接着该学生便开始描写该女同学如何刻苦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珠心算,并且在全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事迹。对于女同学“眼睛”的细节描写突显了人物的特征,让该人物增色不少,使阅读者对这名女生有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外貌描写有很多方面,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候就要借用一双“慧眼”,找到人物最具有特征的地方,对其进行放大描写,这样才能让人物变得栩栩如生。

三、妙用修辞,形神兼备

在人物描写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让人物变得形神兼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项训练,给学生展示一些未用修辞的句子,然后让他们尝试加入修辞手法,进行扩写,补充细节,让人物外貌变得更加丰满。

一名学生写作《运动场上的精灵》一文,描写了班级里的一名同学虽然生来瘦弱,体育成绩不理想,但是却不甘落于人后,每天放学后都去操场上锻炼身体,最后慢慢地赶上了其他同学,表达了自己要向该学生学习的想法。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该学生很好地展现了同学在运动场上的坚忍不拔,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描写外貌的时候过于简单。教师将作文中的若干句子摘录了出来,让大家尝试为作文润色,尝试加入修辞手法。如“他身材瘦弱,在班中是最矮小的”,有学生将其修改成“他身材瘦弱,好像一根青竹竿一样,在班中是最矮小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让形象更为鲜明。又如“他的头上满是汗珠,衣服也已经湿透了”,有学生改成“他满头是汗,如同打开了水龙头,衣服也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该学生在运动过后的状态,让外貌描写更为鲜活灵动。

适当的修辞手法能够给人物形象增添光彩,能让人物变得跃然纸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实整篇文章。

这个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同样也没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面孔,在描绘人物外貌的时候,要由表及里,通过外貌描写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指导小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尝试写出人物的特点,适当使用修辞手法,这些策略都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人物描写,展现出人物神韵。

人物外貌描写作文指导 篇4

王广静

一教学目标:

有选择、有重点地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发挥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修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根据下面的描述猜猜他(她)是谁?(出示几个课文或名著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外貌描写的语段)

例如: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 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引出: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内容,成功的外貌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外貌描写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可以起烘托作用。

(二)写前指导

指导一

1.朗读下面两个文段:

(1)进来一位青年教师,长着一头短发,戴着一幅眼镜,上身穿着一件衬衫,脖子上系着一条领带,下身穿着长裤,脚穿一双皮鞋,个子中等,圆脸,皮肤有点黑,长得有点胖。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2)进来一位青年教师,戴着眼镜,镜片上闪烁着五六个圈儿;讲到得意之处,圆脸上会长出两个深深的酒窝。有时,好像换了一张脸,铁青的,冒出几根筋,在颤抖,那是有人违反了纪律,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2.思考问题:

(1)这两段人物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2)第(2)文段中的外貌描写,写出了教师的什么性格和品质?明确: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

引导学生归纳出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板书)

选择重点

外貌描写

表现个性

指导二

1.我们的张老师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一张国字形的脸,古铜色的面庞,宽宽的额头上皱纹不多,常喜欢戴一副阔边眼镜,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极富有感情,充满光彩。他虽然快50岁了,但看上去还很年轻。

2.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他脸庞较长,下巴带圆,额头上有三条挺深的抬头纹。眼睛不算大,但看人时目光一闪一闪地放光,撒谎的学生最怕他这目光。不过更让学生敬畏的是张老师那张嘴,人们都说薄嘴唇的人能说会道,张老师却是两片厚嘴唇,冬天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儿,可是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

再次明确:要根据中心或人物的性格品质选择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

(三)片段训练

进行一个片段训练,学生依照归纳出来的方法模仿着描写班上的同学。有选择、有重点地对这位同学的外貌进行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征。文中不出现同学的姓名,写完让大家猜猜他是谁。教师巡视指导。

(四)互评自改

1、写完后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请其他同学猜。检验他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突出特征来描写?外貌描写能否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如果同学能猜出来,说明他做到了。

2、按照教师提供的评改要点学生互评互改,取长补短,教师当

堂评定。学生理解消化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五)成篇训练

布置成篇训练作业。

自拟一个题目或参考下面题目,结合提示写一篇写人文章,不少于500字。

1《同桌》

2《他的微笑》

3《我敬佩的一个人》

人物动作描写 (中考作文指导) 篇5

行动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一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要把人物写活,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具体行动来描写。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二、方法及内容

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

动作描写训练

1、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答阅读题为我所用)

例(1)  她锁好防盗门,转身走下楼去,走出不远,忽然又停住,愣了一下神,转回身又向楼上走去。走到自家门边,用手抓住那圆形的门把手,左拧一下,右拧一下,当确认锁牢靠时才转身走下楼去。而转身的一刹那,又回头盯了一眼门把手。《锁防盗门》

问:这段文字从什么方面描写人物的,你认为写得怎样?

例(2)看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呆”、“靠着”写出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悲愤、痛苦之中,不能自已,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但这些动作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2.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

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例(3)放学回家》a.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b.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还哼着小调。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窜过了马路。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因前面就是他的家。(小人物、急切、愉快、调皮写得淋漓尽致)

例(4)原句:“吃饭了,小表弟坐上凳子,夹起一块糖醋排骨吃了起来。”这句话说的是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事情,可骨头多香啊,小表弟又是多么可爱呀,他到底是怎样吃的呢,岂是一个“吃”字就能说完的。

总结:那么,如何写好动作,让描写呈现动感呢?首先要学会分解动作。动作的分解,实质上就是对动作的细化,是对人物行为过程的“拆零”。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写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一股诱人的香味飘来,小表弟使劲地嗅了嗅,“好香哪!”他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里的游戏机,一溜烟地跑到餐厅。原来桌上摆上了一盘糖醋排骨。他一屁股爬坐到椅子上,拿起桌上的筷子,沾了点汤汁,放在唇边抿了一下,“哇--好鲜哪!”迅即夹了一块糖醋排骨塞进嘴里,咬下精肉,剔出骨头,然后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

这段话将“吃”具体化了,用上一系列的动词,如“抿”“夹”“塞”“咬”“剔”“嚼”,进行了描摹,读者读了,仿佛看到了人物动作的一幕幕精彩的镜头。

其次还要精选动词。一个动作应该用与之相匹配的动词来形容,否则动作描写便失去了逼真与传神。上段文字中一改“吃”的笼统,换成了“咬”“剔”“嚼”等词语,不仅具象,富有动感,而且写出了动作的丰富内涵,使动作有了力量,有了速度,有了滋味,也有了心情。只有通过“精选”,才能使动作传神,才能让人物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

3、 明白动作描写的注意点

①、要写出人物行动特征。 要富有个性化。 要表露思想感情。②、 要准确使用动词。

③、要有连贯动作,要呈现过程④、妙用修饰语⑤、妙用想象和修辞

口头表达(选其中一个,说几句话,主要用动作描写)

1、构思作文

2、放爆竹:他把爆竹放在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到点着爆竹蕊,吓得扭头就跑。像放电影一样慢慢放,生活中可能转瞬就逝,但我们得注意观察。

3、妈妈炒菜

4、我(  拿   )起一张饺子皮,笨手笨脚地往里(  挑     )着馅儿,然后把皮边儿往中间一( 挤   ),又( 捏    )了一下,再往两边一(        ),捏得又扁又平,往桌上一( 扔    )。嘿,还真像老手做出来的饺子呢。

淡淡的橘香(象征)

--献给父亲

对于一个北方的孩子来说,橘子的印象应该是淡薄的,可是,在我心灵的旷野上,却永远飘着一阵阵淡淡的橘香。

几年了,永记心头的那遥远的风雪黄昏,那橙红色的橘子……(单独一个自然段,值得注意)

那一年,我在四中上初中……

课外活动的铃声一响,就听到教室外有人喊我:“李瑜,有人找你!”我出门一看,噢一父亲!我知道父亲10天前去山西了,走时把自行车放在我这里,看样子今天刚回来。“爹,你回来了!”“嗯。下课要出来玩玩,别累坏了身子……”说着,他抖抖大衣上的雪花,搓搓冻得发僵的手,从粗布包里掏出几个剥好的橘子递过来:“我刚剥了皮,快吃吧!”“我不吃,爹。”看到四周有好多同学,我觉得不好意思。“怎么不吃?傻孩子!这是我单给你买的。”说着硬往我怀里塞。看着四周的学生指指点点地看我们,我又羞又急:“爹!你别嚷好不好!”爹吃了一惊,看我不高兴,“好,不吃……给--给你留着……”他抽回手,看看我,朝四周望望,又看看自己的一身破衣服,似乎意识到什么,“孩子,你给我推车子去,我在后大门等你。”说完,他提起布包转身朝学校后门走去。“爹,你等等……”我喊着,他并不停下。

无奈,我推了车子来到后门。雪还是纷纷扬扬地下着,爹在后门等我,不停地在雪地上踩着脚。看我来了,他向身后扭下脸,又很快转过来,我不安地说:“爹,我送你回家吧!”“不用,你在这好好念书吧!”他抖掉身上的雪花,把布包挂在车把上,忽然又解下来,“噢,忘了。给你买了一件毛衣,天这么冷,你可以套在里面。”他又包了几个橘子给我,我接过那灰色的毛衣,又看看父亲那一身不知穿了几年的破冬装,一阵心酸。

父亲的身影消失在茫茫雪雾中。我伫立在雪地里,抚摸着那一个个带香气的橘子,眼前尽是爹爹那急匆匆离去的影子。

“爹一定是生我的气了,他一定认为我不愿和他站在一起,为了这,他匆匆地走了……”我想着,泪水滴滴落下。

雪下得更大了。回到教室,我的心像压上了一块盘石。十多年的哺育情,像扑不散的云烟笼上心头:那小河边爹爹宽宽的臂膀;那独轮车上悠悠的童年;那淡蓝色的炊烟里一声声呼唤;那风雨夜中胸怀里的温暖;那多少次窄小灶屋里孤灯下的对望;那多少次伴着秋虫夜曲的月下叮咛;多少次给我一支支婉转的柳笛,吹出绿色的.梦幻;多少次给我编成活泼的牧羊鞭,甩出童年的天真;多少回,扯着我的手走向田野;多少回,抱着我渡过艰难……(可尝试背诵)

呵!父亲,我童年岁月的长明灯,生命小舟的一叶帆,在那没有橘红色的日子里,是你抚养我长大!

爹!你这个长大的儿子使你伤心了吧?我的心一阵疼痛,我借了车子,走进了雪的世界。风卷起雪浪迷住了我的眼睛,我的脑海里尽是父亲的影子,心里默念着:“哦,爹爹,原谅我……”

到家的时候,屋里正点着灯,我把车子放在院里,正要推门进屋,忽听到父亲正和母亲说话:“……把包里的橘子给小瑜留起来吧,下个星期天看他回来不?今天,我从他那里来,咱小瑜可懂事了,老远就喊我,拉着我的手,直问我冷不冷……”

啊!爹爹在说谎!啊,多么伟大的虚荣!我怎么就没想起问爹爹一声冷不冷呢?我推开门,一头扑进父亲怀里,“爹!”泪水便从心底涌出……

那一年,我15岁,哦,那风雪的黄昏,那淡淡的橘香,在我心灵里刻下了永恒的记忆。

点评:

行动描写首先要准确,本文在描写人物行动时注意了这一点。如在一个“风雪黄昏”,父亲从山西回来看望在校的儿子,见到儿子时“他抖抖大衣上的雪花,搓搓冻得发僵的手,从粗布包里掏出几个剥好的橘子递过来”。这一连串的行动描写既生动又准确,“抖”“搓”写出了风雪黄昏的寒冷,“掏”“递”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行动描写还要能够传递人物的情感。“爹在后门等  我,不停地在雪地上跺着脚”,简单的动作描写,使人仿佛看到了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父亲耐心地等候儿子的样子。临别时他  “又包了几个橘子给我”,其中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挚着的爱。本文的行动描写虽占篇幅不长,但在表现人物上确是神来之笔。

什么叫心理描写呢?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心理活动的描写,旨在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老作家杨朔说:“看见一个人的外表容易,想看见一个人的内心却是非常困难的。而看不见一个人的内心,我们就不能说认识了这个人。”他又说:“我们最摸得准的人,常常是我们最熟悉的人。所以我绝不放松去观察了解我周围的人。这些人整天在你的身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看惯了,你也许会觉得没什么。要知道,就是这些身边的人,在写作时,常常会给我们最大的帮助。”由此可见,要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就要注意观察了解你周围的人,不但要了解人物在做什么,还要透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知道他在“想什么”。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指导课 篇6

1、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来体验人物表情的变化。

2、养成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3、体验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并能抓住细节进行适当的描写。

课前准备:要求每位同学写写自己最熟悉的老师的外貌,同时摘录有关人物外貌的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内容:“外貌描写”

1、谈话导入。揭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2、板书课题:《外貌描写》。

1、请同学说一说你选择的老师的外貌,让大家来猜猜,你写的是哪位老师。

2、你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外貌的。

3、师生共同归纳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

小结: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神态上有不同的特征。

1、要求同学在一张纸上表示出关于“高兴”、“疼痛”、“发怒”、“伤心”的四幅表情图,看看谁能表现的最准确,形象。

2、出示“高兴”、“疼痛”、“发怒”、“伤心”四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想一想,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外貌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学生观察,同桌讨论,老师巡回指导,自由发言。

5、请同学们试着模仿例文的写法,再写写另外的两幅表情。

6、小结:外貌描写,不仅要写出特点,还要写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因此,描写人物,更主要的是写好人物的神态表情,充分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1、请同桌之间互相对看,然后看谁能把对方逗笑,先笑的那一方就输了

2、完了请同学上台表演,看能不能把同学逗笑

语文人物描写指导 篇7

跨越式创新试验的理念强调语文课堂的读写结合,在阅读课上,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分析内容,围绕内容组织学生读书、讨论、交流,而且还要主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并相机拓展学生课内阅读面、安排练笔;而在写作课上,教师应将大量的阅读片段作为样本、例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并提供软件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笔。这样,课文与课外阅读材料,就可以作为揣摩的对象、诱发因素、模仿的榜样、探究的内容了。

在建构主义看来,写作与阅读理解都应被视为意义的建构、修整和形成。20世纪70年代,Rosenblatt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文学阅读方法——读者反应,这就意味着阅读不是被动的“输入”而是“转换”问题,即理解就意味着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转换,意味着产生一个适宜自己的新文本。这样,阅读就被看成是一种建构意义的行为,“建构”被逐渐引入阅读研究之中,即阅读就是建构“认知产品”。这说明,阅读不是复制教师的思想,也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照搬,而是基于原有文本的再造。由此,跨越式试验强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主阅读,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主批注等方式来外显出自主建构的结果。在自主建构的基础上,课题还强调协作交流,共同发展,从而再一次形成新的“认知产品”。

这些语文教学的理念在邱斌宁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下面我们通过本节课各个环节的实施具体阐述。

深入课文,写法学习

首先教师对教学目标有很清晰准确的定位,在本节课中重点是方法的学习、迁移和运用。教师通过对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这三个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精讲《小兵张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总结,从而实现对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扶放自如,突破教学难点,同时给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写作方法的学习过程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主导一主体的思想落实到位。

1.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学生通过对人物特征的初步感受,体验写作方法的表达。

2.指导片段,提炼写法

教师重点指导了一个片段的人物动作描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示范,给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正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良好时机。

3.自主学习,讨论写法

在有了学习方法的指引后,学生自主学习后两个片段,学生在此期间,经历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利于思维独立性的发展;小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调动了隐性知识,实现了交流和共享。

4.课文总结,写法对比

教师对学生自主建构的内容进行检验和矫正,并在对写作方法的学习基本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写法的异同比较,从而更加深化学生对写法的理解。

拓展阅读,写法迁移

在此环节中,教师突破了课文的限制,将内容延伸到其他课文,甚至延伸到了课外,为学生精心挑选了与本课学习目标高度一致的名家名著片段,提高了课堂效率。该环节中进行网络批注阅读的形式,促进了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自主阅读的方式扩大了学生课堂活动的广度。

1.典型片段,写法回顾

教师通过“给出片段描写,猜人物”的方法,使学生兴致高昂,在一个又一个悬念中愉悦地阅读着学习过的人物片段,学生已经学过这些典型人物的动作、语言、细节描写,只是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师不失时机地将新知与旧知有效融合,丰富了学生认知结构。

2.名著片段,写法迁移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名著的人物描写片段,学生在1对1的网络环境下自主阅读,同时依托SURF工具,做个性化的妙笔摘录和阅读笔记,学生将学习到的描写方法迁移到此,在不同情境下达到了深入理解的学习目标。另外,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自主的人机交互,实现了最大的参与度。

打写练习,写法运用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其另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利用Vclass平台的讨论区,学生自主表达、互评互议,将信息技术作为情境创设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的表达工具等,促进学生由理解到运用的深层转化。

写法总结:在课文学习、拓展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写作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此进一步对写作方法做以小结,承上启下,为后面的学生自主写作作铺垫。

打写运用:教师在Vclass平台的讨论区提出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独立思维和创作的机会,有效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学生对本课学到的学习方法的运用。

评议作品:自己的作品被同学所欣赏,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优秀的作品被自己共享,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

读写结合,自主建构

本节课中,教师的设计与实施真正做到了跨越式理念下的“读写结合”,通过批注阅读课文和与之极为匹配的多个样本、例文甚至经典片段,达成基础理解之上的自主感悟学习、自主建构意义,从而将样本、例文甚至经典片段的写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写法,并在内化过程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其他阅读经验,勾连起自己对写法的独特感受和具体指向。这样就是把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阅读不仅是理解、解释,更是感悟、是学习内化、是建构生成。

在深入的阅读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设置题目,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生成的感悟、线索;调动起的以往经历、情节等提炼和组织成语言片段,模仿课文及样本、例文甚至经典片段的方法,进行自主创作。这个写作的过程就是综合整理阅读成果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化阅读成果的过程,课文与其配套的阅读材料,就成为了学生揣摩的对象、诱发因素、模仿的榜样、探究的内容了。

语文人物描写指导 篇8

关键词:动作描写;原因;“四式四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59-0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下册第七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其中动作描写是凸显人物的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手法。五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比中年段时有了很大提高。但大量的习作中反映一个较为薄弱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为动作描写较单一、欠具体。孩子大多数只简单地写了做什么,没有写具体怎么做。不会把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动作,从而更好地突出人物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内心世界。因此,笔者对如何让五年级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更精彩进行了方法的探析。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鲜活的人物形象。老舍先生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使人物真实可感、栩栩如生。

一、巧观察,善积累

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①此外,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中也提出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②

进行有效的动作描写首先要引导孩子从身边出发,观察人物复杂多变、连贯的动作,重视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此处的观察并非走马观花,而是带有目的性的。作为老师,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每一步由几个动作完成,把一个复杂行动分解成几个阶段,再把几个阶段的行动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动作。例如体育运动时,孩子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腿部运动,从而体会写腿和脚的动作的词就很多。“踢、跑、跳、蹦、滑、跨、蹲、蹬、踮、溜、走、转、退。”学生在卫生值日时,观察擦玻璃、扫地等情景。例如擦玻璃时,“掸玻璃,换湿布,哈气,踮脚,抓窗柩,用手指抠,用干布擦。”从而感悟怎么做这一系列过程把事情写具体。

学生平时对生活经验与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写作“素材库”的自我建构的过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勤读课外书,多读报杂志的好习惯;做好摘录笔记,及时记录好的构思;广泛收集信息,尤其是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资料,并分析整理。

二、引导分解,使用准确的动词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人的动作是‘人的心里的钥匙。”③不同的动作体现了人的不同状态,要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令人感觉传神、传情。

“一个人从马上爬下来。”“一个人从马上跳下来。”“一个人从马上跌下来。”同样是描述一个人从马的背上下来,“爬”字体现了那个人对马的极度恐惧的心理便跃然纸上。改为“跳”就把一个勇敢的人写活了。“跌”字让人不禁联想到有可能是马的性子刚烈,那个人无法驾驭从而跌倒的情景。

此外,引导学生在观察人物时把一个复杂行动分解成几个阶段,再把几个阶段的行动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动作,并选择恰当的动词写出来。

有学生在习作中这样描写运动员赛跑。“400米比赛开始了。小豪跑啊跑啊,一直跑在最前面。最后,他第一个跑到了终点。”此时的描写没有过程,缺少具体动作,人物的特点不够鲜明,文章显得很空洞。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每一步由几个动作完成,引导他们观察运动员的手臂、双脚、身体有什么变化,思考每个动作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400米比赛开始了,在跑道上的小豪就像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有力的双臂一前一后地摆动着,双脚越迈越快,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他的身子向前倾斜着,像要倒下似的,奋力向前迅跑。跑到终点线处,他头一抬,胸一挺,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孩子修改后的片段使用了“飞奔、摆动、迈、倾斜、抬、挺”等一系列动词,读者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小豪跑步时有声有色的画面,进而佩服他身轻如燕,奋力拼搏的个性特点。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

三、揭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高尔基所说:“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提炼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行动。

“雨杨拿起黑板旁的抹布,蹲在水桶旁,用力上下搓着。随后将干净的抹布小心翼翼叠成方形,用手按住一边,慢慢从左移到右,他弓着身,低下头,那一丝不苟的神情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

在这个习作片段,学生使用了“拿、蹲、搓、叠、按、移、弓、低”等一系列东西,抓住雨杨的一举一动去反映他爱劳动,做事情认真负责的个性特点。从而令读者从心底里佩服他这种做事情的态度。

四、巧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巧用比喻、夸张等适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人物的个性特征更加突出,更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日常观察到的动作,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运用到习作用去。

“‘砰的一声枪响,他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又像一只饥饿的猎豹一样向前狂奔。”“只见他用力在踏板上一蹬,随即身子瞬间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圆弧,落入沙坑,双腿弯曲,双脚深深嵌进沙地。”描写跑步、跳远的句子都巧用了比喻的修辞,让人对速度飞快的运动健将印象深刻和跳远时选手腾空飞跃的情景历历在目。

注释:①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08)。②于永正《于永正与五重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0)。③陆恕、刘济远《学作文“小问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1)

参考文献:

[1] 郝文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统一的有效教学方式[J]. 教育研究. 2009(01)

[2] 肖春远.感悟新课程——试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观[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4)

[3] 张国生.《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 2004(02)

语文人物描写指导 篇9

[审题指要] 世界走向多极化的今天,和平与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放眼全球,不少地方的武装冲突逐步降温甚至平息,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战火连绵不断。由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冲突此起彼伏,各种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给国际社会不断带来危害。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还在忍受战火的煎熬。战火、冲突,始终是人类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地球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世界人民期盼着解决战乱和冲突,但和平需要创造,和平需要保卫。真正崇尚和平,切实停止冲突,人民才能安宁,新世纪才能成为和平世纪。

本题写作时应注意选好切入点,善于“小中见大”。

[思路发散]

思路一:虚构一篇小小说,描写战火中一个大人和他的小孩的对话,或者描述一位妻子对已死丈夫的一番倾诉。

思路二:多方搜集材料,记写一位为和平而四处奔走的志士。参考拟题:烽火频起,呼唤和平。

思路三:转换作文角度,从外星人的视角看地球上的不和平。参考拟题:历史只留血痕。

思路四:用比喻手法写一首散文诗——有朵艳丽的花儿叫“和平”,需要全球共同来珍惜„„

范文: 佳作一

给安南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安南先生:

您好!我是中国的一名中学生,能给您写这封信,我深感荣幸与骄傲。我主要想和您谈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的一点看法。

今天,我看到了一组伊拉克儿童祈祷和平的图片。许许多多本应该生活得无忧无虑的伊拉克儿童,在和平夜,点燃手中的蜡烛,用他们稚嫩而虔诚的心,祈祷和平。从他们饱含忧虑和悲伤的脸上,我揪心地感觉到,战争已给这些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戕害。我想,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忘不了3月20日上午10点30分,美英悍然发动了对伊战争。这个曾是人类文明发源之地的两河流域,在轰鸣的炮火中变成了“人间炼狱”。

纵观人类历史,血与火的战争屡屡发生,战争留给我们什么呢?古人早就有“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诗句,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让我们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吧。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又3个半月。参加战争的有6个大洲的33个国家,卷入人口达15亿多人,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6000多万人,其中伤亡3000多万人,因战争而死于饥饿和其他灾害的达1000万人左右,各交战国经济损失约为2700亿美元。时至今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1994年,在卢旺达的部族屠杀中,有50多万人被杀;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调集了1100多架战机,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致使2000多万平民丧生!海湾战争,使1614203人丧生。其中667773名是5岁以下的儿童!战争使繁荣成为一片废墟,使安定幸福化为泡影,代之已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留给人们心灵深处难以愈合的伤痛。

无数的事实说明:战争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我身为一名中学生,已经深深的体验到生命是弥足珍贵的了。我们在安享和平幸福,但依然还有一些人 1 饱受战争之灾。我真诚地希望联合国能够担负起维护人类和平的重任,让蓝天,碧云,白鸽,回到伊拉克小朋友的身边,让和平永驻人间!

此致

敬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学生:张跃

2008.8.8 评析: 这篇文章由一幅伊拉克儿童祈祷和平的画面入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情感,然后用一组数据来展示战争的危害之大,亮处自己的观点。主旨明确,思路清晰,前后衔接紧密。

旁批: 1用孩子对和平祈祷的画面,振聋发聩。

2罗列数据,鲜明地表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之多。3情真意切,强烈呼吁,表达心声。

『佳作2』

我渴望和平

我渴望和平。于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我放飞了一只白鸽。它衔着橄榄枝向着和平飞去了。可是,世界会和平吗?“轰”——美国世贸大楼倒塌了,一阵阵凄厉的尖啸与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打破了称雄于世的美国的宁静。失去亲人的人们望着一片废墟,痛不欲生;而一小部分侥幸逃生的人正大口大口喘气,不敢相信好莱坞片式的惨景竟真的发生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早已泪流满面,心里直呼唤:和平,你在哪儿?

“9.11”后,美国采取了“以牙还牙”的反恐策略,阿富汗遭到美军的狂轰滥炸,和平的乐章划上了休止符,战争的喧嚣在这里骤响。难民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远在万里之遥的我,是多么同情这些无辜的人们啊。

我渴望和平,渴望一没有流血与眼泪的世界,渴望一个安祥、温馨的世界!在我渴望的和平天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无论何种民族,何种肤色,人们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互相携手,和平就是友谊的桥梁。和平的世界,不再有核武器的魔影,不再有巨额的军费,不再有贫富的差距;有的是清清的小河水,绿绿的芳草地;小鸟在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骏马在辽阔的原野尽情狂奔;和平从绿色的地球延伸,向着未来,向着宇宙......噢,和平像看不完的画,是写不尽的诗!

我渴望有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骤集在一起,每人手里捧着一只和平鸽,“哗”——亿万只白鸽一齐展翅高飞,向着美好的明天,向着和平飞翔,飞翔......评析:这篇以少年儿童对和平的理解,写出了对未来美好世界的向往,表达了纯真的思想感情。文章思路开阔,想象丰富,结构衔接自然,文笔流畅,值得推介。旁批:1开篇点明主旨,中心明确。

2生动地表现世贸大楼倒塌的一幕惨剧。

3形象地展现了理想的和平世界,连用“我渴望”,写出自己的对和平的期待与憧憬。【佳作3】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当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谨的衣襟:当曹孟德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时:当刘备与诸葛亮稳坐荆州,遥望江畔人马厮杀时,众人不禁赞叹“千古风流人物”、“乱石豪杰”辈出。

一夜大火烧毁了几十里营寨,八十三万人马存活者有几?失败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仅仅是曹操,而是无数的生灵!

在三国“英雄”们的眼里,百姓-—草民,只是一块块奠基石。君不见,董卓率众“出征”无辜的草民,“男丁斩首,妇女充当官妓”,君不见徐州城里冲天的火光,而其目的仅为一座城池;君不见,战争起时,动辄“火烧连营”,“水淹七军”:君不见敌人追来,留下饥民殿后,而敌将军无一不是“趁势掩杀”一番。可是,那些为人主者,或者说渴望为人主者,却依然能够全身而退,能够“卷土重来”,有道是“江东弟子多才俊”,可这些才俊不是用来建设国家,发展生产的,而是那些“人主们”踏上帝王宝座的一块块垫脚石。

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成就了“风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骄子”,可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所谓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是一时的感慨罢了,之后还不是年年征杀?坐拥天下后,还不是歌舞升平,声色犬马?而民众,不过是由战时的炮灰,演变成“太平盛世”的一只犬而已,在没有战争的年代继续发出“苛政猛于虎”的喟叹罢了。

帝王的利剑在鞍上不停地抽响,兵士们箭在弦上。东方熹明,枕戈待旦的双方的士卒混战一片,还美名曰:捐躯疆场。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见明日的朝阳,能再孝奉年迈的高堂,能抚慰孤苦的发妻与儿郎?

陈尸遍野的土地何时能再长出稻粮?

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时再唱出欢乐的歌谣?

人们多么想弃剑从犁,多么想铸剑为犁,再造田园美丽的风光。

可贪婪的恶魔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战争,背弃了和平。当“一战”的硝烟未落,“二战”的硝烟又起。当“二战”的战犯审判还未结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敲起了战鼓。

1991年的海湾战争还未在人们的记忆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飞机又再度飞临中东的上空。而今“二河流域”硝烟再起,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古巴比伦的上空。生灵涂炭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海晏河清,人们世世代代的追求。可是,何时才能够海不扬波?合时才能够海水清流?何时世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不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

那些拨动国家机器的穷兵黩武者,放下你们手中的屠刀,让和平鸽飞遍世界,让橄榄枝插遍世界,染绿世界!

让我们铸剑为犁,让世界洒满和平的阳光,让人间充满爱意!

【简评】难能可贵的是,本文揭示了战争的结果是以无辜民众的牺牲来成就“英雄”的功名。历史事件烂熟在心,从古到今,从南到北,可谓是“海阔天空”,“纵横捭阖”,“从容自如”。句式工整,感情真挚而强烈,读罢热血沸腾,余音回荡。

旁批:

1、用三国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战乱时期说起,并用事例和数字来震撼人心。

2、用整齐的句式,生动的语言道出千百年来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3、用近年来发生的战争,告诉人们一个严酷的现实:战争依然离我们太近了。

4、整齐的句式、质问的语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期盼。

5、强烈地呼吁,收束全文。两个感叹号发出最强音,感情达到高潮。人物描写方法指导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 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 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 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

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4(《老水牛爷爷》)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

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忆铁人》)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

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

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 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5 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 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然也就具体了。

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面化,遮遮掩掩。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上一篇:小学生中秋节诗歌朗诵下一篇:关于小企业会计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