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管理思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健全的管理思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

健全的管理思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 篇1

一、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绩效管理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工作模块, 往往被部分管理人员认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 没有意识到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 每一个管理者都必须参与其中。有的甚至认为绩效管理工作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排斥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2) 部分管理人员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填表格、打分数、扣奖金”, 把填写考核表格认为是绩效管理。事实上,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体系, 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绩效考核不等于绩效管理。 (3) 部分管理人员认为绩效管理不需要沟通与反馈, 他们把绩效评价当作“机密”, 考评结果也不公开。这样, 使员工对考核程序、考核结果的公平性产生质疑, 甚至对人力资源部门产生了不信任感。进而妨碍了考评对员工指导教育作用, 更谈不上通过业绩考核, 解决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 从本质上偏离了绩效管理的最根本目的。

2. 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工具, 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 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承揽责任。但在实施过程中, 管理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的绩效目标时, 不是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而是根据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提出, 自下而上申报, 而不是自上而下分解。这样, 绩效管理与总体战略目标实施发生了脱节, 难以引导所有员工凝聚组织的目标。 (2) 绩效考评指标设置缺乏科学性。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考评指标是考评中最重要的, 同时也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 许多企业所采用的考评指标, 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 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能够从这两方面去考虑固然很好, 但是对于科学确定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使考评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许多企业建立得不是很完善。其实绩效管理最主要是抓住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 多而杂的指标不但无法反映不同人员的关键绩效水平, 反而增加了管理难度和不公平性, 降低了员工满意度, 对员工业绩的提升难以真正起到引导作用。 (3) 绩效考评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健全的绩效考评制度是通过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成绩的评价, 判断其潜在发展能力, 并作为对员工奖惩的依据。但在实践中, 评估的正确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偏差。例如, 某个上级对下属存在偏见, 即使这名下属兢兢业业工作十分出色, 上级也可能低估下属的水平, 给予不够公平的评价。又如, 有的主管为了不得罪人, 便对每一位员工都给予同样的评价, 导致考核结果中庸化, 平均主义现象严重。此外, 考评者也极易发生一些无意识的主观偏见, 常见的如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类己效应等。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陷大都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其结果势必影响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与效果。

二、不完善的绩效管理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

在实施过程中, 虽然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较为详细的绩效管理体系, 但在执行中由于受到各种主观的或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阻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些因素不但直接影响了被考核者的情绪, 而且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终破坏了正常的劳动关系。

1. 有些企业管理者没有与员工构建良好的关系, 只是用生硬的目标来管理员工, 导致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致使员工不配合设定目标, 找出众多难以达成的原因, 或者尽力把自己绩效目标定得模糊一些, 目标定得更低些, 以有利于自己日后容易变通或利于自己任务的完成。

2. 在设计绩效指标时, 没有进行岗位分析, 部门职责、岗位职责模糊不清。从而造成了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明确的工作指引和约束, 扯皮、相互推诿现象严重, 甚至造成了员工之间的关系紧张。

3. 很多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 没有建立健全的薪酬结构体系, 考核奖金基数从员工的部分薪资来进行分配, 没有根据企业的经营业绩提取适当的比例来设定考核奖金基数, 更忽略了不同的岗位所创造的价值差异。如果考核制度不完善, 往往会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 使员工抱着干多干少一个样, 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心态。

三、如何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考评制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 是一个系统的体系, 通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不断地进行业务管理循环过程而实现业绩的改进。绩效管理首先是管理, 涵盖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其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沟通交流过程, 是由员工和他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工作完成的过程;最后绩效管理不仅强调工作结果, 更强调通过目标、辅导、评价、反馈, 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因此, 绩效管理要想在企业中真正发挥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的作用, 必须从绩效管理运用的理念上加以正确引导, 把绩效管理整个体系建立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 才能使绩效管理有效实施。

1. 树立和谐劳动关系的绩效管理理念。

(1) 加强对员工的宣传和教育。加强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知能力, 确立责任意识, 切实增强员工参与性及自觉性。 (2) 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许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但大部分管理人员往往“重考核、轻管理”, 只看重绩效考核这个小小环节, 却不知绩效管理是一个更应重视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绩效辅导及绩效沟通过程。要加强学习, 提高对做好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绩效辅导及绩效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用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认真做好解惑释疑工作, 使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不是一个“打分、扣钱”的冷冰冰管理工具, 而是一个为了改善绩效, 提高个人能力的管理活动。 (3) 考核者要致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绩效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平性与公正性, 不仅取决于考核制度、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方式等, 更重要的是要受到考核者业务能力及素质水平的影响。然而在实践过程中, 部分考核者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简单的填表打分, 寻找员工的不足之处最后扣除奖金, 有些考核者甚至在潜意识里以员工与自己关系的远近作为考核标准之一, 将考核简单地等同于评优定劣, 或将考核视为一种人事大权, 要么是恩赐以拉拢人心, 要么是惩罚以打击异己。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形成对立, 造成劳动关系紧张, 最终导致公司的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因此, 作为考核者, 要致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及素质, 正确履行考核者职责。

2. 制定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

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及标准时, 不仅要明确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 更要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深人分析, 使考评指标体系能客观地反映员工所应具备的各项要素。 (1) 完善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和依据, 只有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及职位要求等相关要素, 才能了解该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工作量如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态度等, 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员工进行评价, 有的放矢地编制绩效考评表格。 (2) 注重考评指标的合理性。考核指标的设计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应当通过建立关键绩效指标 (KPI) 体系将绩效管理与员工的业绩结合在一起, 制定重要的、关键的、明了的、少而精的考核指标。把考核标准变得可控与可管理, 倘若指标多而杂, 不但增加管理难度还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因此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和方法, 才能让员工相信绩效考评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从而赢得员工对绩效考评的满意度, 获得员工较高的工作配合度, 才能促使每位员工按照绩效的衡量标准做事, 真正能发挥绩效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

3. 建立公开的绩效反馈机制。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及下阶段努力方向的重要信息渠道。因此, 在绩效管理中, 应该建立公开的绩效反馈机制, 加强沟通, 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员工, 让他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有待于提高的地方。在反馈过程中既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被考评者的长处和短处, 又要做到公平、公正, 一视同仁。同时, 要认识到面谈不是领导评价, 而是一种双向交流, 与员工一起分析得分高低的原因, 了解员工的需要, 让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 从而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的和谐性。

4. 完善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体系。

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是绩效管理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应用, 为绩效管理的其他部分提供支持, 为人员晋升、奖惩、培训、调薪等方面提供依据, 使考核起到鞭策后进, 激励先进的作用。因此, 必须不断总结、修订、完善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体系, 使其发挥绩效管理的更好作用。

总之, 只有建立起真正的基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绩效管理体系, 才能使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玉林.绩效管理.现代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健全的管理思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 篇2

建立健全“人人都是通风员”工作体系

同煤集团同忻矿董事长 靳建顺

推行“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必须围绕分项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工作体系。

一、从思想认识入手,分层次构建“人人都是通风员”的思想认同体系

“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是全面总结及对事故教训的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管控的实际需要提出的一个广义的安全理念,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理解好、把握好、应用好是核心和关键,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分层次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解和认识,构建起思想认同体系,最终使其成为全员都能信守执行的安全信仰。

第一,通过安全培训,从业务层面上认识到通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矿井通风是一项系统的安全工程,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关系到整个矿井的生产安全。我们通过全员安全培训,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井下作业无论是哪个系统、哪个岗位,只要是在井下作业的人员都不可能脱离通风网络而开展生产作业。与此同时,我们又从“人人都是通风员”的角度出发,让员工明白,在矿井中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即是通风管理的参与者,更是通风安全的受益者,利益与义务是同等的。让员工在分享安全利益同时履行安全义务,有效杜绝了员工对通风安全的认识盲区。

第二,通过逻辑分析,从哲学层面认识到通风安全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哲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团体内个性必须符合共性的底线原则,个性利益不能超越共性利益,即必须对共性利益负责。推行“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工作体系,目的就是要让全体人员都能坚持“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都是通风责”的通风管理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我们通过广泛的安全思想教育活动,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就是对大家的安全负责,追求自身安全的同时也为整个矿井的安全做出了贡献。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井下员工安全自保互保机制,使全矿员工结成了一个基础扎实的安全大联盟。与此同时,我们还重奖对矿井通风安全做出贡献的干部、员工,让全矿干部员工在思想意识中形成了“抓通风光荣、抓通风伟大、抓通风高尚”的意识。特别是,我们将各类在通风安全工作中发现的违章行为做为反面教育,对员工进行逆向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了在通风安全上对自己不负责就是对矿并不负责,忽视通风管理就等同于犯罪,破坏通风设施就是图财害命。通过正反对比教育,员工在通风安全认识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认识到了正与反、错与对,从而更加自觉地尽到通风管理的安全责任。

第三,通过压力传递,从责权层面上认识到所肩负的重大安全责任。通过在具体安全管理的实践,我们很好地分解了通风安全管理的责任,扩大了责任网络,而且还通过责任的分解将管通风的权力,合理的下放到每一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上,将原来的由专人专管的通风管理格局,变成了以专人专管为基础,全员广泛参与的“大通风”安全管控格局。我们通过出台相关的安全规定,明确了井下员工不仅可以对别人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也时刻被别人监督和管理,从而使通风安全管理形成了一个“三力共动、互助互制”的良性互动模式。

二、从管理创新入手,分系统构建“人人都是通风员”的责任落实体系

“人人都是通风员”之所以具有理论层面的广义性和实践层面的广泛性,其精髓就在于“人人”二字,即在通风安全管控过程中“人人有权力、人人担责任、人人享成果”。因此,通过分系统构建“人人都是通风员”的责任落实体系,将每一个井下员工参与通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员工的通风安全责任心。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管理网络将通风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头上。目前,在专业通风管理队伍和安全监管队伍的基础上,我们按照管理的压力传递原则,迸一步分解了矿井通风安全管理责任,并根据各安全监管力量所涉及范围的特点,明确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各种力量的安全补位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将各种安全管理力量都很好地融入到全矿安全管理的各个领域之中。

其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管理制度。责任的落实,除了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外,必须还得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人人都是通风员”涉及到井下工作的各个系统、方方面面,但又因为所处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方式的不同,其参与通风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立足整个矿井安全管理的高度,细化了各项通风安全管理制度,在专业的通风安全管理制度的大框架内,充分利用各工种、各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将其在通风安全管理的大框架内放大,不仅做到了“全面”,并且确保了制度的“可行”,从而为整个矿井的通风安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三,实现了通风安全管理制度的最广泛覆盖。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工作比天还大、瓦斯治理重中更重”、“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的基础上,在全矿全面推行“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工作体系。针对外委队组多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将其纳入到全矿安全管理范围之中,认真落实了“五到位、三不准”硬性规定,突出狠抓了“一通三防”及机电菅理的“三件大事”。

三、从严格考核入手,分内容构建“人人都是通风员”的价值表现体系

所谓“人人都是通风员”的价值表现体系,就是指让积极参与“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工作体系建设及做出贡献的人员除了享受到安全成果之外,还能够享受到物质、精神、政治上的待遇。反之,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因此,我们在原有通风安全考核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更为明确的“人人都是通风员”的价值表现体系。

一是价值表现体系与个人名誉挂钩。通风安全事关全局,在通风安全上做了贡献的人就是对整个矿井做了贡献。合理自觉地参与通风安全管理,不仅是一个矿工业务素质高的体现,更是一个员工高尚精神和纯洁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我们通过对在通风战线上做出贡献的各类先进的表彰,以及通过矿自办简报、对外宣传报道对他们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在全矿很好地营造了“抓通风光荣、抓通风伟大、抓通风高尚”的良好氛围。通过行之有效的精神鼓励,极大地提高了全矿员工参与通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二是价值表现体系与个人职位挂钩。人人都是通风员的落实,除了靠员工自觉参与和制度保障外,另外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高效、畅通的管理网络。这就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严格执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激励、落实、责任追究”三项机制,实现了通风安全隐患排查闭合管理。进一步严格了区队长、班组长资格准入,为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人人都是通风员”这项工作细化成干部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刚性规定,不能通融,没有余地,在重大的通风失职问题上,切实做到了严格追究责任,该免的免,该撤的撤。

三是价值表现体系与个人收入挂钩。做为基层的员工,除了强势的理念灌输和精神激励以外,最能牵动员工神经的就是收入了。所以,我将价值表现体系与员工个人收入挂钩。我们本着“奖就奖的心动,罚就罚的心疼,让得了奖的还想得奖,让受了罚的再也不敢犯错”的奖罚原则,通过出台相应的制度对奖罚力度及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对自觉参与通风管理且做出贡献的员工在物质上要给予重奖,反之,我们就要给予重罚。同时,我们还根据管理失职或者各种未遂行为进行延伸分析,根据延伸假想后的结果对当事人进行处理,此举极大地增强了全矿各级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

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篇3

B.对理想的完美向往

C.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为理想而献身

答案:C

解析:为什么说"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理想和现实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在于: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李大钊同志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此刻’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此刻’为渊源。理想就其本质来说,是人们对客观事实发展的超前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构筑的未来蓝图,是观念上存在的明天的现实。”但理想不等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总是完美的、完善的。是真、善、美的集中表现。正因为理想高于现实,比现实更完美,所以,它才成为人们的奋斗目标,对人们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必须条件下,理想能够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经过实践,能够变成此刻的事实。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艰苦奋斗,用心实践。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人们之所以追求理想,无非是为了用理想状态去改变现实中那些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和不合理的状态,使之更加完善。

健全的管理思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 篇4

关键词:实验教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可验证有关理论, 又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强化操作技能, 还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微生物学实验有其特殊性, 技术操作性及经验性较强, 免疫学中有些实验要求严格且难做。加之多数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 认为理论学习是硬任务, 而实验操作是软任务, 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因此, 如何上好实验课并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 对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将多年实验教学的体会, 简述如下。

1 深入了解, 充分准备

(1) 接受实验课教学任务后, 教师首先要很好地研究教学大纲及教材,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制订教学计划。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 认真检查药品试剂情况, 做好实验课的物质准备。

(2) 教师要对带教班级的学生基本情况做一大致的了解, 如班级人数、民族组成、学习程度等,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预习。教师要求学生每次实验课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 复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进入实验室时心中有数, 提高实验课的成功率。

2 合理安排, 正确导入

(1) 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 结合临床, 介绍与本次实验有关的背景知识, 如实验方法及实验名称的起源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诊断、疗效、预后等方面的意义, 临床目前应用的实验项目及新方法、新进展等。

(2) 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 合理介绍有关实验内容、实验原理、步骤、结果、注意事项及要求。尤其要做好实验演示和指导操作。做到步骤清楚、操作规范、技术熟练、速度适中, 以便学生掌握要领。如学习油镜的使用时, 让学生先了解操作程序;什么情况下使用大螺旋、小螺旋才能观察到细菌。让学生真正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3) 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 了解、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 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注意将实验内容讲清讲明, 关键部分要反复强调, 重要的内容要亲自演示。鼓励学生大胆操作,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精心组织, 周密实施

(1) 教师要强调严格的实验规则和要求, 以整洁有序的实验环境来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 使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保证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

(2) 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练习时的表率作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对学生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和今后开展医疗科研工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带教教师要仪表整齐、态度和蔼, 准备好实验设备和材料, 同时不能忽略实验前的预实验, 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准确无误地验证理论。在学生操作练习时教师必须加强指导, 使其掌握操作要领。微生物学实验的标本有些是“粪便”和“痰液”, 个别学生会感到恶心, 怕脏、怕传染, 不愿意操作。对学生来说这些反应是正常的, 关键是教师如何给予正确的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要身先士卒, 带头示范操作,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做到。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对操作较规范、结果较准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 让学生进行学习交流, 甚至可组织学生现场观摩,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

(3) 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验证。每节实验课都有统一规范的实验要求, 创造和改进应建立在很好地完成基础训练之后, 如果不按规定步骤操作, 实验结果是无法预料的。如有位学生在做“革兰染色”时没按规定的步骤操作, 用未做“固定”的标本直接染色, 结果着色后的细菌还在动。这一结果可能产生一种检查活菌的“新方法”, 但这种操作不符合规程, 可引起实验室污染, 后果较严重。由此也使学生对待染标本的“固定”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实验报告是反映和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的一种客观依据和手段。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字迹工整, 格式规范, 数据准确。为了不让个别不愿意动脑及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养成懒惰、依赖、抄袭的坏习惯, 要求在实验结束或下课时就上交实验报告。即使实验失败或有较大误差, 只要能对照理论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提出改进意见, 也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 探索研究, 不断提高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 与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善于思考、独立性和主动性强的医学人才, 实验课前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课的准备, 体验实验课准备的全过程, 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内容, 同时也提高了实践技能。

上一篇: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下一篇:完成业绩目标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