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幸福人生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漫谈幸福人生(通用8篇)

漫谈幸福人生 篇1

古往今来,人生观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就历史上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在于追求和满足个人的物质欲望,吃喝玩乐。所谓“人生如梦,为欢几何?”“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这种人生观的典型表述。中国古代有些人就有着纵欲享乐的思想。魏普时期流传的《列于·杨朱》篇,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宣扬享乐主义的代表作。杨朱说:“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应当是为了享乐。并说,人终有一死,“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府骨。府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主张不要去论什么仁圣凶顽,不要去追求什么人生价值,而应当在有限的年华里,尽情享乐,这种享乐主义观点,是当时世家豪族贪婪地盘剥劳动人民,追求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在人生观上的反映。

在欧洲历史上,享乐主义人生观也早就产生,长期存在,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古希腊的有些人就有着享乐主义的思想。资产阶级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坚决反对中世纪基督教宣扬的禁欲主义,肯定现实生活,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同时他们也极力歌颂世俗的享乐,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发财致富和求得自由幸福、17—18世纪的唯物主义者也宣扬人生的一切目的和行为都是为了求乐避苦和获得物质享受、爱尔维修说:

“快乐与痛苦永远是支配人的行动的唯一原则。”他认为人都是把真理看作走向荣誉的道路,把荣誉看作获得金钱的道路,而把金钱看作获得生理的愉快感觉的手段。德国19世纪的资产阶级学者费尔巴哈更明确地提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生惧有的,“应当成为一切道德的基础。”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马克思指出:

“享乐哲学一直只是享有享乐特权的杖会知名人士的巧妙说法。”①在阶级社会里,一部分人的享乐,总是和另一郁分人的被强制性禁欲相联系而存在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在封建社会中是腐朽的地主阶级的反动人生观,起着阻碍社会进步的体用。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作为享乐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快乐主义人生现

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禁锢方面,曾经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享乐主义人生现就逐渐丧失了进步作用,而愈来众暴露出其落后性、反动性了。

(二)悲观主义人生观

悲观主义人生观又称厌世主义人生观,认为世界是个苦海,人生充满着苦恼,生活既无意义也无乐越,只有逃避现实,直至死亡,才是摆脱痛苦的途径。

中国周、秦时期道家的虚无主义,就是悲观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春秋末期的道家创始人老聃,认为人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有身体,及至没有了身体,便就会消除“大患”。因此,他主张“见素抱扑”和“无为而治”,提倡“无我”和“少私寡欲”。战国时期的庄周也持此种观点。他用悲观厌世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认为“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主张杜绝文化知识,砸烂升斗衡量,废除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鼓吹“无已”、“无功”、“无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甚至主张倒退到人兽不分的野蛮“混沌”时期。这是没落奴隶主阶级消极绝望心理的一种反映。

在欧洲历史上,19世纪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是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著名代表。他认为,追求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毫无根据的。人如上弦即定的钟表,一切只听命于求生意志的盲目摆布。而人们求生意志的盲目冲动,必定会造成人世之中的争斗和苦难。人生有无穷的悲苦,生活其实是不值得留恋的。叔本华还认为,知识和文明的进步也不能解除人的悲苦。相反,“知识越多越悲苦,增长知识的人,是增加了烦恼。”要想解脱人生的悲苦,只有两个办法;其一是暂时解脱法,即把人的认识提高到哲学和艺术境界,如欣赏图画和音乐,全神贯注在艺术情趣里,暂时忘却悲苦;其二是真正解脱法,即排除“我执”、“我见”,消灭一切欲望,实行苦行。

佛教人生哲学,也是一种悲观厌世主义。佛教认为,人生来便遭劫数,难免生、老、病、死四大痛苦,只有“六根”清净,“四大”皆空,才可以解脱,而归于自在。人的情欲是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源,只有通过禁欲和苦行才能摆脱人生的痛苦。,悲观主义人生观根源于人们对解决现实社会矛盾、克服人生道路困难的缺乏自信和无能为力,这种人生观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实用主义人生现

实用主义人生观从“存在就是有用”这一主观唯心主义前提出发,认为人生的目的只服从于个人主观的意志和欲望,生活的意义又只在于按照这种欲望行动所带来的好处的多少,只要投机、冒险成功,获得金钱和权势,对个人“有用”、“方便”,就是人生意义的实现。

实用主义在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20世纪初开始在资本主义各国流行。实用主义的创始人詹姆士认为,世界就是“我的经验”。历谓“真实的”,只是“在我们思维方面方便的”,正如同正确的”只是“在我们行为方面方便的”一样。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相信它“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利益的”。人生就是投机和冒险.在他看来,世界就是上帝安排的大赌场,是一个投机冒险的乐园,人生无须认识什么客观规律,无须寻求什么行为的意义,只须依靠侥幸,依靠投机和冒险,去求得成功。近代,中国的一些实用主义者,也认为人类生命的意义完全是凭个人主观创造的,其价值只在于“实用”。

实用主义人生现是资产阶级的一种人生观,是对资产阶级追求超额利润的实际生活过程的反映,是资产阶级的心态的表现。

(四)权力意志主义人生现

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认为,追求权力,渴望统治,是人的意志的最高目标、最高价值、最高体现,是一切存在的基原和动力,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获得强权,统治别人。

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在一切剥削者那里都有着基础和市场。他们都千方百计地谋取权力,以使自己位高、名贵、威重。对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作了系统阐述的,是19世纪德国的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万物的本质和基础,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产物和表现,连人的身体也是意志的产物,“因为我要生出来,所以我才生出来;因为我要看东西、听声音,所以我才有限睛、有耳朵”,而人的思想、理性则是服从于某种神秘的、不可知的意志。尼采不仅继承了叔本华的思想,而且比叔本华走得更远。他认为,追求权力、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人人都有谋取权力的意志,都有统治别人、奴役别人的愿望。强力才是真正的美德,“让弱者受苦难吧”。他还认为,历史的意义是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应该统治和奴役“群氓”,而“群氓”则是“超人”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

权力意志主义人生现是反动剥削阶级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曾被希特勒法西斯推祟和利用。

(五)利己主义人生观

利已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个人利益应该总是居第一位,是人生的最高目的,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

利已主义人生观从私有制产生起便开始出现。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有着“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说法,它被各个时代的一些人视为人生信条。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发达的私有制关系,更使人们的个人主义膨胀,形成了极端利己主义。爱尔维修说:“利益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人们好象在牺牲,但是从来不为别人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幸福,河水是不向河源倒流的,人们也不会违抗他们的利益的激流。谁要想这样,就会是疯子。”③后来,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看到这种利已主义无法与公共利益相结合,又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和冲突,造成社会的混乱和动荡,最后还会反过来危及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于是便主张把利己主义加以限制,提出了“合理利己主义”的观点。

利己主义人生观也是不科学的、腐朽的,在社会中只会起消极的作用,以上几种人生观,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尽管表现不同,但有着共同的本质。它们都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都是剥削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的反映。它们的核心思想和根本原则,都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它们的基本内容,都是围绕着个人的物质享受和政治权力而展开的。它们的世界观基础,都是唯 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有的人生观,虽然在剥削阶级上升时期起过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但归根到底,都是为剥削阶级利益服务,随着剥削阶级走向没落腐朽,逐渐成为反动腐朽的人生现的。

在我国,虽然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了,但是剥削阶级人生观的影响还会长期存在。例如,有人主张“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就反映了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影响,崇尚“一切向前看”,一味追求个人的实惠,反映了实用主义人生现的影响;相信“人生由命不由已”,反映了悲观厌世主义人生观的影响;鼓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论调,反映了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的影响,等等。这些说明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对人们的思想仍起着腐蚀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拒腐蚀的能力。

除了上述种种剥削阶级人生观之外,还有一类是小生产者的人生观。小生产者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狭小的生产规模和小私有者的经济地位,使他们一方面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另一方面祟尚平均;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图进取。他们常常抱着“平生无大志,但求足温饱”,“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的人生信条。小生产者的人生观与剥削阶级损人利己、追求享乐的人生现有所区别,但这种人生视是小私有经济的反映,也是以个人私利为出生点的。由于小生产者的传统观念在我国有长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基础,因而这种人生观在人们思想中的影响是很广很深的。我们要努力克服它的消极影响。

漫谈幸福人生 篇2

一、优化班级常规, 活化班级精神

1.组建优质班委机构, 落实班级常规工作。开学初, 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 在学生自荐与推荐的前提下, 成立班委机构。其中每个班委的工作职责非常鲜明, 而且要接受学生的监督。

(1) 班长、书记的职责:一个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 主要体现在班长与书记是否有效地管理班级, 是否能够引导同学们发现一个班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2) 生活委员:管理好学生的生活习惯、班上用电、设备使用等工作。

(3) 学习委员:管理好学生的学习情况, 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效开展学法指导, 有效地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4) 组织委员: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做好班级或学校布置的各项宣传工作。

(5) 纪律委员:做好学生的仪容仪表与学习纪律等常规工作。

(6) 劳动委员:管理班级教室卫生与清洁区卫生等工作。

(7) 文娱委员:做好学校布置的各项文娱工作。

(8) 大组长的日常工作管理。每一天, 大组长应做好本组的常规工作, 及时登记好本组成员的各方面的情况, 管好组员们有效听课, 有效作业, 有效预习与复习, 为人处事恰到好处, 积极为班集体多贡献, 成为班级的学习楷模, 把本组的日常工作细化, 富于创新性的工作。

(9) 各个学科代表也要明确自身的职责, 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2.确定班训与班级座右铭, 以及班级奋斗目标。

(1) 班训:自立、自控、自理、自学。 (即思想上做到自立, 行为上做到自控, 生活上做到自理, 学习上做到自学。)

(2) 班级座右铭:时间是生命, 态度是根本, 方法是灵魂, 纪律是保证。

(3) 班级奋斗目标:学习纪律两面突破, 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3.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 引导他们管理好班级建设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三大层面。

4.每周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活动, 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比如第一周:中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第二周: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第三周:有效防控甲流感……所有的主题班会都顺利地开展, 每次都开得成功, 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中都有所收获, 都学到不少的知识, 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就有了保障。

二、立足培育科学人生观, 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好习惯是一生的财富, 坏习惯是一生的债务。如果不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那么坏习惯就会形成, 而坏习惯一旦形成, 班级自我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良好的班风和习惯是实行班级自我管理的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 我强调同学之间必须互相帮助, 因为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其一, 有利于同学之间深厚友谊的建立, 它将受益无穷;其二, 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助人者的内心永远是快乐的;其三, 有利于自身生活经验的积累, 同时也有利于学习经验的积累;其四, 有利于高尚情操的培养, 不断地促进一个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其五, 有利于构建整个和谐班级, 不断地优化我们学习的氛围, 无形当中会酝酿一种共同进步的巨大动力, 有利于每位同学的茁壮成长。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求全体同学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生活中以勤俭节约为荣, 以热爱劳动, 团结同学, 注意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为核心, 做好生活中的各项细节;第二, 学习中注重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有效预习, 有效听课, 有效练习, 有效复习) , 把所学知识逐渐转化成能力;第三, 日常工作中尽力而为之, 不推诿, 主动承担班级建设工作, 在班里达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事管的最高境界;第四, 注重班级总体发展趋势, 促进班级建设正常有序地开展。

当然, 教育不是浪漫的诗篇, 而是真实的战斗和生活。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弱化、甚至忽视班主任的管理作用, 而是要求班主任能高屋建瓴地把握班级发展趋势, 避免自我管理随意化、无序化, 以致陷入自我管理的误区。因此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 勤观察、勤督促、勤指导, 使班级沿着正确轨道顺利地开展。学会心理疏导和察之余微, 每个晚修与一些学生面谈, 了解学生的情况, 并及时安慰学生适应新环境、适应初中阶段的生活, 使其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 班主任必须在每周与每位学生同甘共苦, 携手共进。

三、严抓班委日常工作与学习小组的建设, 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

为了更好地管理整个班级, 要求班委们每周要根据各小组长们按照班级的量化评价表, 选出平时四个方面 (平时纪律, 作业提交, 测验与考查, 助人为乐) 表现不错的同学与小组长并进行高度表扬, 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班主任每周都要检查大组长, 小组长, 班干部的工作记录, 了解广大同学对班干部、大组长、小组长的各方面工作状况, 若发现他们工作到位便及时表扬, 若发现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便及时指出与引导, 促进他们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班级工作特别优秀的同学有:莫欲望, 陈春芳, 王岸, 陈朱玲, 莫美旧等。

因为学生在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 特别是数学和英语科目的学习, 如何帮助学困生学好这些薄弱科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佳的做法就是:要求学习组长作为他们的引导者, 一起学习, 共同把认为比较难学的科目学好。班主任只能给予一定的学法指导或者是一些资源的提供, 或者与科任老师配合好把学困生的成绩有效提高。

四、针对班级中学生的不足, 采取高层次的引导与教育

基于本人对管理班级的经验, 我认为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不足善于引导与教育, 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才会及时整改。为了促进学生们不断地完善自我, 我采取了以下的做法:

1.学生迟到现象如何教育。我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案例:这种迟到现象为什么在教师的身上出现非常罕见?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1) 因为学校会扣工资; (2) 因为老师们的习惯; (3) 教师们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 (4) 因为害怕下岗……

然后我进行剖析:正是因为教师们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 才会造成他们迟到非常罕见。那么你们作为高一学生, 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何在?学生当然是理解到自身迟到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的要求过低, 不知使命感与责任感为何物。这样的教育, 学生当然十分乐意接受。

2.学生上课打瞌睡如何教育。学生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在我们老师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那么应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呢?我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第一, 本人任教九年级3、4、5三个班。当发现3班的学生偶尔会有一两个趴在课桌上时, 我的教育是:身为重点班的学生, 你们就是全年级的标兵, 凡事应起到表率的作用, 否则既影响了班级荣誉感, 也影响了班主任的英名, 然后直接影响你们父母的声誉, 最重要的是你的形象与个人素质没有人敢恭维。请你想一想:轻轻地一趴, 或上课小睡一会儿, 会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而4, 5班中上课睡觉的学生比3班人多出几个, 我总是要求同桌把他们叫醒, 然后轻轻地提醒他们:如果困了可以站起来数秒钟再坐下。如果屡教不改者则提醒:中国是龙的传人而非虫的传人, 而你的表现则是虫的传人, 如果不想当中国人请及时加入外国国籍, 以此避免损坏国家的光辉形象。

第二, 作为班主任如何教育上课打瞌睡的学生。作为九年级 (3) 的班主任, 我的课堂没有一个学生打瞌睡。但是学生们反馈上语文课与物理课有好几个学生打瞌睡。因此, 关于语文课打瞌睡的学生, 我罚学生在国庆放假期间, 写一两首诗歌。假期结束后, 他们果真交了诗歌, 批阅过程中发现他进步了不少。从字里行间发现他们对生活与学习非常有激情。

3.学生的听课效率低下如何引导。每两周都要及时了解学生各门学科的听课情况, 及时帮助他们剖析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 对他们提出如何有效预习的做法, 就是拿笔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理清哪些问题已弄懂, 哪些问题不明白。有效听课就是在课堂中必须积极思考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弄懂一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 能够通过学习后独立解题, 掌握基本的知识, 并学以致用。有效练习, 不主张搞题海战术, 要做不同类型的题目, 不断地增强解题能力。有效复习, 注重记忆的方法, 理清知识的体系, 通过复习不同的题型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4.学生情绪低下时, 如何有效引导。因为甲流的风暴, 学生当时有些恐慌, 因此我特意写了两首诗歌来激励他们, 以高昂的斗志面对生活与学习。第一首是“透过云层的霞光”, 第二首是“扬起生命风帆”, 学生阅读之后感受到班主任的无声激励, 他们也比较争气, 精神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五、学会关心与赏识学生

赏识学生,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师长的关怀与呵护,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成长, 同时也很好地激励学生追求卓越, 拒绝平庸。作为班主任, 我经常肯定全班同学表现突出的方面, 使自己的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他们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学习与成长, 如沐春风, 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对知识的渴求, 对成长历程的感恩。

比如, 我十分赏识王岸同学的书法;莫美旧同学对班级工作的热忱;吴裕同学的热情开朗;周道安的聪明活泼;莫裕望处事的干净利落, 为此我特意写了一首诗致九年级 (3) 的班长, 旨在激励全班同学以优秀班长而自豪, 共同建设好和谐班级;陈春芳的认真负责, 毫无怨言;陈运贤的聪明伶俐;陈朱玲的敢做敢为;吴英侨对班级工作积极参与, 乐在其中;陈显发的老练处事;莫文峰的老实憨厚;邓丽霞的勤奋好学;蒙谊的坦诚实在;他们无论在学习上, 还是在个人品质方面都是各有千秋, 我常常给予他们激励性评价, 激发他们守纪好学, 追求进步的斗志, 引导他们发展成为健全人格的当代优秀中学生。

六、对学生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九年级 (3) 班有45位学生, 基于他们自身的个体差异性, 我总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 然后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比如:吴英侨, 王艳的书法比较好, 我便安排他们负责黑板书的工作, 旨在让他们的书法得以更高层次的展示与提升。而陈晓丽喜欢唱歌, 我便安排她当文娱委员, 使她的特长得到发挥, 还有吴坤帅酷爱运动, 便安排他当体育委员, 他也乐呵呵地接受任务, 而且他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得到同学的拥护与支持, 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很好地发展。

漫谈编辑的职业幸福感 篇3

职业幸福感,源于编辑工作是一项值得尊重和挚爱的职业。编辑职业无论从大文化传播功能来讲,从职业过程就是提高学识水平思想修养的功能来讲,还是从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视角分析,都无愧是一个令从业者所挚爱、令社会和他人所尊重的神圣职业。我国出版战线的老编辑陈翰伯先生曾说:当个称职的编辑确实不容易,这里有许多学问要脚踏实地地学,但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热爱编辑工作。没有这个基础,学识再渊博,水平再高深也是当不好的。曾经主编《编辑人的世界》《出版人的世界》等书的美国著名编辑人格罗斯这样认为:“在我担任编辑的漫长生涯中,我一直都陶醉其中,有时候特别受到激励,情绪高涨……就好像一个不断受到激励的学生在备有多样课程的全球最大的大学内,永无休止地学习。我从编辑的每本书中学到前所未有的丰富知识。身为编辑,我从来不曾丧失这种全力以赴的精神和引以自豪的感觉,我更希望能永远如此。”当代编辑要在这些编辑大家身上学到他们对编辑职业的执著和热爱,在编辑业务上认真严谨,与时俱进;在职业德行上甘于寂寞与清贫,不为世俗浮躁和功名利禄所左右,充分体现编辑工作的人文关怀。可以说,编辑职业是一个要付出一生努力去完成,并用毕生的再创造过程去享受事业所带来幸福的崇高职业。编辑具有了这种职业精神和对职业的无限热爱,才有激情、动力,创新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敬业、勤业、乐业、精业精神才会贯穿工作的始终。“不断提高自我,努力学习,全身心投入,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就能够时刻找到快乐,编辑同人们只要不断地努力,首先从做好一些微不足道中感觉快乐,然后在完成比较大的事情中感觉快乐,之后在完成伟大的事业中领悟快乐,最终发现真理,认识人生的真谛”。

职业幸福感,源于编辑职业的文化传播和历史承载功能。戴文葆先生曾说:“编辑是人类文化的保存和记录者,也是整理和创造者。数不清的显赫的爵位和吓人的官职,都与时光俱逝,早为世人忘却,而编辑的劳动成果世代相传,默默地为人们所葆受着。”编辑所担负的文化使命,督促我们必须有“利在千秋”的文化追求。…

编辑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文化选择、文化把关、文化规范、文化积累、文化传播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群体。出版物和所有精神产品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思想、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媒介,而编辑工作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最为重要的“枢纽”和“桥梁”。在编辑工作中,每策划设计一份得意之作,每选择一部优秀作品,每看到一份优质的稿件,每见到一个最新的研究成果,每发现和培养一名有才华的作者,编辑就自然调动出极高的职业热情和崇高的敬业意识,体现出传承文化、生产精神产品的职业价值。“选择了编辑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份神圣的文化职守。”编辑工作的这种崇高而独特的文化承载和文化传播的特殊功能,正是一直以来引无数编辑为之骄傲和付出的原动力。也正是这份特殊职业价值的体现,才促使编辑人产生强烈的职业幸福感的同时,并在自身的编辑岗位上不懈地追求和努力。

职业幸福感,源于其工作过程就是学识修养文化品位提升的最佳渠道。编辑每天接触的是文化现象的大集成,有文学作品,有艺术创作,有科学研究发明,有社会科学探究成果等等,几乎随时被全新的创作思想所刺激,被鲜为人知的作品和研究成果所感染。这样不断接触全新的事物,自然会带给编辑全新的思维启迪。有待出版公之于世的所有创作和发明都要一一通过编辑的再加工、再创造、再美化,再完善后,推向社会和人类,最终成为人们接受文明的精神文化传播体。编辑的工作过程,其实质就是以第一读者的身份在第一时间学习、选择、思考作者的文化创造,也是在第一时间丰富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编辑不应该只是一个能充实人生的行业,同时编辑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教育,你因此有机会和当代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共事,结交作家、教育家以及各式各样的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你等于在修一门你愿意付费的终身学习课程。不同的是,你修课的时候不但领薪水,而且还可以在智识和心灵上得到无法衡量的满足。”这种特殊的职业性质所带来的思想和学识的启迪优势,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是望而不及的。由于学识广博、博学多才是对编辑的最基本要求,因此,“现代出版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又具有实务操作经验;既懂出版规律,又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出版人。现代中国出版业不仅需要出版理论家,而且需要出版家,更需要既懂出版理论又懂出版实务的复合型出版人才。”这是新世纪对编辑人提出的最高要求,也是编辑职业优越性的最新体现。从中能深刻体会这一点的编辑人,职业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并会倍加珍惜编辑职业生涯中的一切所得和一切所付。

优秀的精神产品不是编辑坐等其成来的,无论是文字读物、科研成果、视听作品等一切精神产品的产出和问世,无疑都蕴涵着编辑的精心策划设想和切实组织操作的艰辛,无疑不渗透着编辑大量的设计思想理念、组织作者的辛劳、修改整理加工美化的编辑技能。编辑工作中,创造性和再创造的工作贯穿整个编辑工作全过程。尤其在当今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编辑,在工作中一定会全力发挥自己的社会经验、工作经验、全部的思想感情以及聪明才智。具有创造性职业精神的编辑能产生极大的工作动力,能充分释放出编辑敏锐地捕捉受众心理能力、策划选题能力、发现作者并协助其创造出更适合读者的作品能力。编辑们在选题策划、组织、加工、编修的出版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编辑技能的锻炼提升,也能够深刻地体验编辑的职业幸福所在。编辑们之所以充实而执著地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在此行勤奋的工作着,职业中的创新性和再创造劳动所带来的工作快乐感和精神升华,只有编辑自己才能够切身体会并享乐其中。

漫谈幸福人生 篇4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去年寒假,我有幸捧起《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部语言朴实的著作,心中感慨颇多,书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但它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尤其是笑对人生这篇文章,我印象最为深刻。

我现在教授的这个班级,智障儿童有好几个,不但学习成绩提不上来,平时的教学、生活、班级管理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我曾几度失望,产生消极情绪。但魏书生的一段话,立刻改变了我的想法。有人问他:“现在学生厌学,教师难当,经费难筹,学校难办,怎么能笑得起来呢?”魏书生却反问:“难道愁眉苦脸.就能把那些困难吓跑了?” 是呀,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板着阶级斗争面孔对待生活,那就天天都有值得生气的事情。你若对着镜子哭,它当然也对着你哭。人们还问他:“有那么多困难整天缠着你,笑得起来吗?”他说:“那就要看笑的水平高不高啦?”他认为,笑是一种胸怀,也是—种能力,一项技术。应钻研这门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笑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笑的能力,这样,教学效率就能提高。当然,笑还有其它好处,诸如:笑能使心理轻松、思维敏捷、强身祛病、延年益寿、增进团结、吓跑困难等等。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1、看到自己的长处,特别要少想一些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

魏书生说,个子高就想想个子高的长处,个子矮就想想个子矮的优点。实在有难以改变的弱点,如先天耳聋,则努力发现自己视觉触觉方面的长处。或扬长补短,或扬长避短。眼前事业受挫时,就想想过去自己取得成绩时的心态和过程。这样就有可能由悲观转为乐观,进而激发新的开拓进取精神。

人生在世,都想有所作为,但成功者寥寥,很多人因不了解自己而失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不殆”,必先“知己”,“知己”就是了解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嘛!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了解自己非常重要。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个人能力。能力可以是指一般的、先天的能力,可以是特殊的能力,例如:有些人特别有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也特别好;有些人领悟性特别强,常有独到见解;或是办事沉稳冷静,富于理性;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料,拥有领导、管理的好能力。以上所举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很多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特别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认出自己特别的能力是什么?当然,我们还应把这种了解自己优点的能力教给学生。

2、对待人生的不幸要用笑来使它减半。

有人说:“戴着镣铐跳舞是阿Q精神。”我认为阿Q精神胜利法的本质是:用自我安慰来为自己的软弱与无能作辩解。如果我们为了使自己坚强起来,为了使自己减少忧虑,节省时间来多做实事,为了使自己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而对眼前的不幸采取幽默和无所谓的态度,那有什么不好呢?戴着镣铐跳舞显然比戴着镣铐哭泣更有利于自己的健康。

3、做感兴趣的事。

生活中常有一些猝不及防的烦恼事,如好友偶然产生矛盾啦,工作突然遇到挫折等等,明知烦恼不对,可又笑不起来,心被烦乱缠绕,怎么解脱?有效的办法是挑一件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做。

4、善于寻找欢乐。

生活中不是缺少欢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

提高笑的能力,其方法当然绝不只以上几种。人生苦短,人好不容易才获得一次在地球上生活七八十年的机会,人生值得高兴的事情又这么多,如果不学会笑对人生,那真是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整天忙着学习和工作,因此,生活中不良的情绪也日趋增长。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是觉得被生活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由于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对学生发脾气,把小事处理得复杂化。

做幸福教师 谱幸福人生 发言稿 篇5

——教师幸福观大讨论焦 杨

教师的幸福何在?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这成了我们教师群体中一个共同的,经常的话题。面对当前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工作的繁忙、紧张、清贫使得老师的幸福感越来越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三尺讲台,两袖清风。”将教师职业的特点及要求浓缩其中:教师,不可能很轻松;教师,不可能很富有;如果教师把轻松和富有作为幸福的标杆追求,那么肯定永远都不幸福。

要想幸福就要宠辱不惊、宽容大度、淡泊名利、优化情绪、知足常乐;要想幸福就要孝敬、感恩、为善、乐道;要想幸福就要充满自信;要想幸福就要不轻言放弃。

或许有人会说:说得容易,要做到以上几点何谈容易呀!是的,确实要做到这些有难度,但是我认为,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态。只要你认同上面观点,用心努力去践行,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

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以“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为教育理念的。教师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从什么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积累中来,教师的智慧在于如何把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变为积极的教育资源,如何让教育充满快乐,感受到幸福,必须善于用眼睛去敏锐发现,用智慧去处理各类事务的老师,老师在工作岗位上要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用自己特有的本事和特长,既能让学生大有折服之处,也有出其不意的教育高招,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中,“隐蔽教育法”是一种最特别教育方式,“润物细无声”,言在此,而意在彼,悄然无声,旁敲侧击的教育,引导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在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平时与学生闲谈时所说的都是精心准备的,并在闲谈中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回想平时工作中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挑战、写满了感动、充满了智慧的火花的事迹,只是我们疏于记载,所以错失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今后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状况,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只要拥有理想的追求,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多一点智慧和技巧,那么我们一样能享受幸福人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接受,就越能转化教育对象自己内心的要求。”

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6

——东阿县第四中学校长韩峰的幸福教育梦

走进东阿四中,“践行生本理念,相约幸福教育”两排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诠释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老子思想“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无为而为,上德若谷”,体现了学校的校魂„„。校长韩峰说:“担任东阿四中校长三年来,我专注两件事情,一是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二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才能提升整个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以学生为本明晰办学理念”

走进东阿四中的校长办公室,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个形态各异的弥勒佛,韩校长笑着告诉记者,在他的家里、车里都放着弥勒佛。一是激励自己生活中没有烦恼,车到山前必有路,方法总比困难多。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弥勒佛的大肚象征着宽容,他希望自己做人亦如此。

“首先给学校定位,我有一个四步走战略,分别是:追赶、赶超、领先和名校。”韩校长在说到自己当初给学校定位目标时依然略显激动。“第一年是追赶,这个追赶并不是说我们特别针对某个或多个学校,我们没有具体的,实在的目标,而是要在新建校的基础上,不断努力、争做自己的冠军。在这一战略中,学校的指导思想是„稳定过度,整体规划‟。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又提出了一个„1234‟办学思想:即一个中心——做健康快乐进步幸福的四中人;两个基点——争做自己的冠军,挑战自己的极限;三个意识——仰望星空,省察心灵,静心成事;四个目标——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竞争、学会创新。”

在韩校长看来,一个中心,做健康快乐的四中人,从“健康”到“快乐”是按步骤展开的,最终都是为了使学生幸福。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快乐是幸福的保障,进步是幸福的根本,幸福和进步相连和成功相伴。韩校长认为,幸福就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每天都在这种努力中不断进步。他说,幸福是一种状态,很难拿出一个数量或者质量上的具体标准,而进步则是一种对幸福的评价。评价有了,教育的方向就有了,剩下的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了。“学校和老师都不能被社会庸俗化”

韩校长告诉记者,“学校要成为社会的一片净土,老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和老师都不能被社会庸俗化,„1234‟办学思想中的仰望星空、省察心灵,静心成事这三种意识就是为了建构学生的精神岛屿。”

韩峰说,仰望星空,其实是要告诉每一个学生,包括老师都要有希望、有梦想,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省察心灵就是曾子所提倡的“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人只有静下心来,不浮躁,才能做一些事情,取得成功,这就是静心成事的含义。

一所学校多担负的职责是如何教育好学生,那么一位校长的职责就是如何使学校及学生最为优质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绝大多数还是在课堂上进行的,那么学校老师怎样上好每一个课堂就是必须要考虑周全的。韩校长说,“我现在在逐渐打造我们学校的教学名师,一个学校没有好的老师,是很难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的,所以说,经过了去年的稳定过度阶段之后,今年我更要对四中的老师们严格要求,精细管理。”

除此之外,东阿四中还学习、借鉴杜郎口和洋思两处中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学校实际、提炼总结了“1234”高效课堂模式,即“一理、二度、三高、四步”,并将这种模式应用于教学中。“一理”,即教师关注课堂的理念——教服务于学,师服务于生。“二度”,即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和学生思维的深度。“三高”指的是,高兴趣、高体验、高收获。“四步”的第一步:情境目标呈现,自学指导规范,第二步,尝试自主探究,组内质疑问难;第三步,展示补充完善,精讲补充提炼;第四步,达标检测训练,小结反思拓展。借鉴青岛即墨二十八中分组教学法,各班根据优中差不同层次和男女不同比例,组成学习型小组。教室内设立了评价小组的“星光展台”,开展各组学习和竞争合作的“争星”评比活动,每周一次评比,充分调动各组积极性和参与性。

记者发现在四中的每个教室内,有很多激励学生的标语,“先学展示为好,合作竞争为巧。质疑猜想为妙,反思总结为高”“让思维创新星火燎原”等。通过这些标语,让学生大胆、主动、积极地动起来,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只要迈进四中的大门,就不会让学生失落的走出去,即使成绩再差,也会有自己的星点可以燎原,依靠正直的人格受到大家的尊重”这是东阿四中的一名毕业学生在发言中所说的一句话,从学生们的精神状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课堂教学的魅力与活力。

“人不能过没有理想的生活”

韩校长说,办学思想中的两个基点——争做自己的冠军,挑战自己的极限,是他自己的座右铭。人人都想做冠军,但是冠军只有一个,那怎么办呢,其实人生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你就是冠军。

1988年从聊城大学毕业,至今已在教师或与教学相关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韩峰一直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不甘人后,争做冠军。1997年至今韩峰连续十五年全面负责高三年级,并认真工作在第一线,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对学校的发展贡献较为突出,在工作过程中也实现了他自己的人生价值。每年的学生评教他均居全年级第一名。2008年前连续十一年的高考成绩在整个高三年级所有教师中均名列第一。被评选为1997年 “东阿县优秀教师”、“聊城市教学能手”,2001年 “首届东阿县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首届东阿名师”,2005年“市级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聊城市优秀青年教师”,2007年 “优秀东阿名师”,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2010年 “山东省十佳基础教育名师”,2011年 “聊城市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聊城市第十六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我一直这样告诫自己,人活着,一定要有希望,人不能过没有希望的生活,我觉得成功和失败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由志向带动的毅力与坚持。”韩峰校长说,东阿四中的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韩校长几乎每天都是到学校最早、回家最晚的一个,真正的做到了领导以身作则。东阿四中的教师洪传印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每次开会,我都能从校长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做人的、为师的、生活的、事业的……让你不得不折服于他的勤奋、他的细心、他的睿智与它的高瞻远瞩。因为没有勤奋的付出就不会有这学识的高度、没有如此的细心就不会有这思想的深度,没有睿智的心力与会当凌绝顶的高瞻远瞩何来这般大刀阔斧的教改力度以及胸怀全国的恢弘大度……只要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铁血般的意志,有了不怕挫折失败的精神便可无往而不胜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东阿四中组建三年多的时间,并没有做招生方面的宣传,可是它的优异成绩自然会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知道,并想办法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用韩校长的话就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把学校精神印入每个学生的脑中,你们在带走丰富知识的同时更带走我们的学校精神,以此来激发你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你们幸福人生的实现。”这是韩峰校长在2015届毕业生典礼上说的话,相信所有走进四中的学生都会以此为傲。

说到未来的打算,韩峰说,“打算先争取获得市级规范化学校,带领我们的老师出去走走,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想请几位教育名家来学校作报告或者讲座,进一步提高四中老师和学生的素质。最好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实验进一步强化……”

“健康快乐、进步幸福,这里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争做冠军、挑战极限,这里是梦想起航的始点……”,东阿四中校歌《梦想起航的地方》,轻快流畅激昂的旋律,在四中校园上空响起。东阿四中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韩峰校长“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美丽的东阿四中一定会迅速崛起,坚定不移地行走在素质教育的大路上……

甄艳玲: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7

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的校门口, 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为幸福人生奠基”, 它精要地概括了学校的教育理念, 浓缩了甄艳玲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对教育真谛的认识和对教育目标的最终追求。

与一般学校不同的是, 它没有明确指出教育是为了谁的幸福奠基, 人们自然地认为学校教育当然是为了学生的幸福奠基。对此, 甄艳玲校长有着自己的看法, 她说:“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也是和谐社会必须的前提, 教育是帮助实现这种追求的重要手段, 而小学教育则要为这种追求做好奠基工作。我希望我们的学校, 能够给予每一个与它成功发生过关联的生命以幸福影响, 而不仅仅限于学生, 还包括教师和家长等每一位成人。如果把学生比作鱼的话, 我们首先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好水的工作!”

这一理念, 是甄艳玲校长综合了她10余年的学生生涯, 自己20余年的教育实践, 以及对自身生命的感悟而提出的。

第一次见到甄艳玲校长的人都会是这样一种感觉:生活精致, 淡淡的妆容, 服饰优雅中不失干练;热情宽厚, 精干中不乏慈和的笑容, 让人心中顿时洋溢起一种极为阳光的感觉。

她说起话来, 速度不快不慢, 总是很专注地看着你, 脸上漾着浅浅的笑。不知不觉间, 你的心灵就会舒缓下来。

她喜欢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回顾自己的童年、学生时代以及教师生涯, 不断地观察自己、家人和同行的生活, 不断地思考幸福的真谛。

她喜欢谈雷夫的育人六阶段, 谈科尔伯格的道德成长的三阶段、六水平, 谈个人生命中的六个“轮回”, 谈自己做校长从不发怒, 是因为她认为“人生而平等”, “人生而进步”, “人生而渴望伟大”,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

她会琢磨, 为什么自己的一次夸奖就会赢得孩子真诚的微笑。她会带着教师们一起研讨, 怎样通过学生的习作教学活动, 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的成长。

她也关注学生的成绩, 关注学生的才华, 可是, 她更关注的是每一位师生, 包括她自己, 能不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幸福, 并缔造幸福。

教育,成全幸福人生 篇8

一、教育可以成全物质生活的幸福

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获取必要的物质必需品是人幸福生活的首要内容,自古以来,人类都在为获取物质资料而奋斗,包括对自然的索取和人类之间的争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就是因为获取物质的需要。

1. 教育可以提高人创造财富的能力

无论是教育从劳动中的产生,还是教育在生产中的发展都已经证明,为经济服务是教育最为重要的职能。教育能够通过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和身心素质来提高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将潜在的人力资源开发为现实的人力资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物质财富。当然,由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个人财富的多少并不一定取决于个人所受的教育,它还包括个人所占有的生产资料、个人的社会人际关系资源、社会的分配机制以及个人对财富追求的欲望等等,但教育对人类生产力提高的贡献和对整体财富的增加是无庸质疑的。物质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

2. 教育可以提高人感悟幸福的能力

虽然物质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但幸福不是以物质的多少或者社会地位的高低为标准来衡量的。幸福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关键在于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水平。在和平年代,我们的生活都是平淡无奇的,在平淡中如何体验和感受幸福并珍惜它,这需要个人的智慧。

当然,人的幸福感悟能力并不与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呈正比,相反,接受教育越少的人,对生活的幸福期待越低,幸福的满足感就越简单,而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幸福的期待水平就越高,幸福的满足就越发困难。温饱解决以后人的困惑比温饱问题解决以前要多得多,解决起来也要困难得多。但这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我们也不能企图用愚民方法来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所以,还是教育,只有通过更为合理的教育才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3. 教育可以提高人享受幸福生活的能力

有福还得会享,享受幸福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应该说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福可享的,只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内容不一样,追求幸福的方式不一样。对于温饱线以下的人来说,对好的物质享受的追求占据主导,这也是幸福生活的基本内容或者说是最低层次的享受。对于解决温饱以后的人群来说,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就千差万别了。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一些人借助自身占有的超级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获得了巨额财富,在巨额资产面前,他们却不懂得如何去享受幸福,不懂得如何将个人幸福与社会福祉有机结合,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自然和社会,整天挥金如土、纸醉金迷、建豪宅买豪车讲排场在人们面前炫富。可以说尽管他们拥有万贯家产和奢华的生活,但他们的行为却透视出内心的异常空虚和寂寥,甚至食不甘味、寝不安睡,这是典型的不懂得享受幸福的人。再看看比尔·盖茨、李嘉诚、邵逸夫等经济名流每年为社会捐赠的财产以及他们的企业为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看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个人的简单生活。再看看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他们从不在意物质生活,一心为着心中的科研梦想而努力拼搏,他们生活态度的坦然与恬静,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激情,实在令人羡慕。对幸福的享受是有层次的,它的确需要智慧。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价值观,教育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层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懂得幸福的真意和享受幸福的途径与方法,让人们跳出奢华物质享受的低俗状态,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享受健康幸福的能力,追求一种更为高尚的幸福生活。

二、教育可以成全精神生活的幸福

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符合人性的人的需要不仅包括自然需要,而且还包括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教育不仅要解决人的自然需要,还要解决人的精神需要。

1. 精神的充实

教育在教会人们获取物质财富的同时,教育还可以把人类历史上积淀下来的大量的精神财富介绍给受教育者,并教会我们学会学习,建构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用大量的人类精神财富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否则,没有强大的精神追求,我们就会“饱暖思淫欲”,成为生活中的堕落群体。这里还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古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这种只看到教育的经济、政治功能而看不到教育的文化功能的提法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

2. 精神的博大

一个人的个体生理物质欲望是能够也容易满足的,因为一个人对物质的消耗是极其有限的,我们的生物肌体每天只需要消耗少量的食物和衣妆,多了反而会造成伤害,因此,个体生理物质的满足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是很困难了。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最难以满足的是精神的需求,精神的需求不仅包括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造,也包括对物质财富在精神上的占有,这种精神上的占有欲望就是一个无限大的区间,这种欲望也是促使人类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对这种原动力必须加以引导,使一个人在不断拥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还要拥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大爱,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真正的栋梁,他的生活才能真正幸福。

3. 精神的恒久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句话:“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不知道文艺评论家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个人认为他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物质财富积累再多,都不属于他个人,而是全人类,当一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会把一切都归还大自然,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也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至最终完全消失,惟有精神可以恒久。“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前者是躯体活着,但精神死了,后者是躯体死了,但精神永存。这才是生存的最高境界。人区别于动物的全部高贵品质在于人的生命具有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意义。一个人只有赋予自己的生存以超生物学的意义,追求一种基于自然物欲又超越自然物欲的持久的心灵快乐和精神幸福,他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三、教育可以使人在物质和精神两种幸福追求中达成和谐统一

人通过各种劳动实践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目的在于享受、体验、感悟幸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存在形式,也是幸福的主要内容。只有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中,人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作为自然生命,也必然受自然界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动物性,因而人应该努力满足基本的物质的生理需要。但真正的人不应该让自己的幸福水平永远停留在动物水平,物质需要和生理需要的满足决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从人的精神生活结构看,人又是知、情、意的统一体,既有感性的欲望、动机、情绪、情感,又有理性的思维能力和理性的信念、知识、要求。感性生活和理性生活的和谐统一既是人生的渴望和追求,又是人生幸福的感受和体验。

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的特殊活动,其作用主要是在于对人幸福的精神生活方面的建构及内在主体感受的引导、提升;在于引导人在理性的指导下,把自己的情感、欲望作为思考对象,和谐统一个人的各种需要、欲望和追求,充分体验并正确对待人生中种种情感经历;在于使人心灵丰富和成长,从自然存在走向精神存在。

我们倡导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并以此为基础追求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层次的伦理幸福价值取向,追求道德的至善和完美,鼓励人们以个人的幸福为基点,超越幸福的个体局限,实现社会幸福和整个全人类的幸福。

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人进行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觉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理想、信仰与追求;在于引导人去追求自身个人幸福的过程中,不仅要意识到个人的利益与幸福,也要意识到他人的利益与幸福,意识到社会整体的利益与幸福,不断寻求个人的幸福与他人、与社会的幸福的交汇点,从而把个人自我的幸福追求在整体上、方向上纳入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轨道上,追求那些有利于促进全人类幸福的事情上,做一个“享大福”的人。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上一篇:生产线作业规范下一篇:五官科出科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