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推荐8篇)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篇1

(记者姜洁)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作总结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

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总的要求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全面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能变,着力培养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习近平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

习近平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习近平强调,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要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从思想深处拧紧螺丝。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习近平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在重大决策上要听取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

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坚定信念、任事担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保证人选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廉洁不出问题。要让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工作一线摸爬滚打、锻炼成长,把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良将贤才及时选拔到国有企业领导岗位上来。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既要从严管理,又要关心爱护,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要大力宣传优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社会氛围。

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必须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要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动态调整组织设置。要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企业党组织“三会一课”要突出党性锻炼。要让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要抓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地方各级党委要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要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好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严肃查处侵吞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等问题。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针对性,是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刘云山说,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深化对国有企业重要地位的认识,深化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的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要落实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的要求,推动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着力抓好政治引领,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切实解决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要负起把握方向、统一领导、建强队伍的责任,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党委组织部门要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国资监管部门要落实管资本就要管党建的责任。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要负起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要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上海市、重庆市、陕西省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兰州石化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党委(党组)负责同志作会议发言。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出席会议。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篇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作总结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

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总的要求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全面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能变,着力培养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习近平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

习近平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习近平强调,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要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从思想深处拧紧螺丝。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习近平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在重大决策上要听取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

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坚定信念、任事担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保证人选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廉洁不出问题。要让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工作一线摸爬滚打、锻炼成长,把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良将贤才及时选拔到国有企业领导岗位上来。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既要从严管理,又要关心爱护,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要大力宣传优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社会氛围。

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必须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要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动态调整组织设置。要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企业党组织“三会一课”要突出党性锻炼。要让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要抓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地方各级党委要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要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好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严肃查处侵吞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等问题。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针对性,是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刘云山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深化对国有企业重要地位的认识,深化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的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要落实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的要求,推动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着力抓好政治引领,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切实解决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要负起把握方向、统一领导、建强队伍的责任,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党委组织部门要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国资监管部门要落实管资本就要管党建的责任。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要负起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要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上海市、重庆市、陕西省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兰州石化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党委(党组)负责同志作会议发言。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出席会议。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篇3

关键词:南巡讲话 改革开放

一、南巡讲话二十年成就及原因

1992年,邓小平同志先后到达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在这些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要放弃争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国民经济。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从而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从92年南巡讲话开始,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沿海地区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强劲实力的企业,国企改革也稳步进行。我们的国民经济水平提前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并且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更是保持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并一举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社会发展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公路、铁路总历程方面,我们均位居世界前列。在地区发展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继续保持着经济领头羊的优势,中西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先后建设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特大工程,为西部的发展添加了强劲的动力。而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是适应了区域资源共享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凭票购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丰富,这些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辉煌的成就,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邓小平同志在主持工作期间,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亲自确定特区进行试点,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从92年南巡讲话后,我们进一步调整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扩大了改革开放的程度,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说,小平同志92年南巡讲话是为我国坚定改革开放、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一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1992年到2012年,20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在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不断地靠近。

二、现阶段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当然,我们说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增速的局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数百年才走完的道路,必然会产生“时间压缩”效应。譬如,在我们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管理的步伐比较滞后,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脱节,产生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从这几年不断增多的群体性事件与逐年上升的维稳预算中能够看出部分地区由于社会管理所引发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其次,由于沿海地区开发的较早,经济发展也较快,就必然造成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距被近一步拉大。这一点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尽管国家已经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所限制,中西部地区发展依然比较落后。在革命老区以及边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比较缓慢,社会发展水平依然比较落后。第三,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行业间发展的巨大差距,导致国内贫富差距水平在不断的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虽然我国目前整体贫富差距水平依然可控,但局部地区已经处于失控边缘,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因仇富而产生的犯罪活动。第四,由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等的不断涌入,对我们意识形态领域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有一些人甚至呼吁尽快实行多党制、实行普选制,要从根本上变革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在取得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快速建设的同时,要着手解决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妥善处理好了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稳步的发展、前进。

在如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一点,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目前,社会中有一些声音在不断的质疑我们的改革开放,质疑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其中就包括上述一些企图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政治制度的声音。出现这些质疑的声音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我们的改革过程过快,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和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列问题,一定要用改革方法来解决。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不动摇,我们才能处理好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思想领域,我们要坚定意识形态不动摇,坚定我们的指导思想不动摇。社会中针对改革开放所产生的一些质疑声,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速度过慢,政治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这就我们继续加强政治体制的改革,要稳步的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才能最终达到应有的效果。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要下大力度在经济分配领域进行改革,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局面。在解决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时,我们也要坚持改革开放,尽快让中西部地区追赶上全国的速度。中央决定在新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就充分体现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总之,在我们国内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用改革的方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之际,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 篇4

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事业的一连串数字格外引人瞩目: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每年资助金额近1000亿元,资助学生近8000万人次;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这些数字,大都是新鲜出炉、首次发布,不仅彰显着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预示着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机构对近年来中国教育跨越发展的速度感到惊讶和疑惑:在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度,面对数以亿计的教育规模,中国教育怎样铸就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答案其实很简单:这一切缘于中国秉持一个重要原则——教育必须优先发展。

众所周知,教育和科技一样,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早在一百多年前,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就曾说过这样的话:“正是因为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这番话里饱含着警示和哲理,至今仍发人深省。

多年前,因为国力和财力所限,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终于实现了4%的目标,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但是,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对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识还不到位,有的人认为,教育投入差不多就行了,实现4%之后可以松口气了;有的人甚至认为,把钱投向教育是个“无底洞”,看不到政绩,远不如抓GDP风光„„这些错误观念导致一些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发展滞后,欠账严重,成为教育事业的“短板”和“洼地”。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篇5

“从2021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入第四波流行高峰,现在已经连续11周,每周报告的病例数都超过了1000万,目前仍然处于高位流行水平。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上升。”王贺胜说,专家分析研判认为,我国仍将持续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毒株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防控的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流调溯源结果显示,近期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由境外输入引起,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多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导致输入来源更加隐匿,多地疫情存在多条传播链条,给溯源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王贺胜表示,本轮疫情的特点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健全多点触发的监测机制,切实提高疫情早发现能力。将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完善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指导地方科学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日前正式公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在对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临床病例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诊疗方案作出了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修订完善;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以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

新版诊疗方案提出,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焦雅辉解释,基于目前的实践,95%左右的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时,也要配备医务人员,对轻型病例给予一定的对症治疗,并且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诊疗方案的修订并不意味着防控政策的放松,而是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针对性。”焦雅辉强调。

王贺胜表示,中国的抗疫实践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线,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也是对国际抗疫的最大贡献。

截至3月17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2亿1377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亿3957万人。

中国老年群体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如何?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截至3月17日,2亿1176万老年人完成了全程接种。这意味着还有5200万的60岁以上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其中占比最大的是80岁以上老年人。

教育系统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篇6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上仍然处于高位流行水平。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上升。近期,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而教育系统包含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疫情防控形势同样严峻复杂。

要取得教育系统抗疫的胜利,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放松,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进一步从严从紧、科学精准抓好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学校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底线。

中国的抗疫实践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线,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也是对国际抗疫的最大贡献。坚持“动态清零”,这既是我们的宝贵经验,又是当前疫情复杂现实情况决定的。

教育系统同样必须坚守这条疫情防线,决不能松懈和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正是应对当前教育系统严峻复杂疫情现实的一种有效的防控策略。因此,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确保疫情防控领导体制、应急机制、指挥体系高效运行,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压实主体责任,做实做细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总方针,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要科学理解“动态清零”的内涵。“动态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在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最大限度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坚决防止出现疫情在学校持续传播。“动态清零”的目标是追求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其精髓就在于“快速”“精准”,抓早、抓小、抓基础,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应对处置,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实现“动态清零”,关键就在于不断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采取更加精准的防控措施,防止“简单化”“一刀切”,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影响。

坚持就是胜利。教育系统要抓好疫情防控这个“国之大者”,加强组织领导,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压实“四方”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进一步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原则,认真查短板、补漏洞、强弱项,提高学校科学精准防控水平。要压实学校的主体责任、地方的属地责任、教育部门的指导责任和个人的防护责任,推动家校协同防控进一步升级,凝聚疫情防控合力,坚决守住学校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底线,筑牢师生生命健康安全防线。要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和服务保障,确保校内的后勤服务保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帮助解决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关心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同时,要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部署督导检

查整改,及时发现防控存在的漏洞,快速解决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通过逐步实行住房分配的市场化、商品化, 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30平方米, 但是, 一些城市的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 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难度增大, 全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数量仍然很多。

同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 新就业的大学生, 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住房困难也越来越突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安居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 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发展目标。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 以更大的决心、更加有效的工作, 努力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

一、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全工程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工程是党中央促发展、保稳定、促民生采取的重大决策。由于关系国计民生, 因此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实施好,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工程, 有利于扩大内需,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当前,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发展, 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扩大内需, 调整结构, 转变方式, 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借鉴国外的经验, 特别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着力点。保障性安居工程, 一头连着发展, 一头连着民生。行业关联度高, 带动力强, 对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都有促进作用。

实施保障性工程, 可以发挥城市效应, 发挥房地产业链条效应, 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住房建设, 促进与住房相关的产业发展。而广大中低收入家庭通过低成本实现住有所居, 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 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从而扩大其他方面的消费。

大规模推荐保障性安居工程, 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 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 城镇化是我们日常广泛而深刻的广泛调整。2001年, 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就要求充分释放城镇化的巨大内需潜力, 城镇化与住房工作、住房价格息息相关。城镇化进程实际上就是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 如果商品房价过高, 脱离普通群众的消费能力, 同时, 基本住房保障工作又跟不上, 那么人口的城镇聚集就会受到阻碍, 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中低收入家庭, 外来务工人员是重要的劳动力,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基本住房保障, 努力保障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能够使城镇化的动力更加持续、稳定, 为城镇化、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有利于房价的合理回归, 转变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式。近几年, 我国住房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给群众改善住房条件带来很大的压力, 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矛盾。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 分流市场的需求, 增加市场的供应, 对稳定住房价格、稳定群众预期起到了镇静剂的作用。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有利于保障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现阶段群众在解决了基本的衣食温饱问题之后, 对住房条件有较高新期待。目前城镇有大量中低收入者他们的居住条件亟待改善。社区简陋不全, 环境脏乱恶劣, 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同时城市中大量的新就业职工, 新毕业的大学生, 以及外来务工人员, 新的住房困难群体也在快速增加。

通过政府保障, 或支持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问题, 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的覆盖面通常在2层到3层, 有的国家可能更高一些。我国要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增强他们的信心, 获得社会认同感, 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 化解制度矛盾, 促进社会的融合。

二、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十分繁重, 面临诸多挑战

近几年来, 我国通过大规模实施安居工程, 解决了一大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十一五”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00多万套, 到2010年底解决了220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部分中等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我国的住房保障率已经达到了9.4%, 累计有5千万以上的城镇低收入家庭, 通过住房保障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

2011年, 全国已经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000多万套, 今年还将计划开工700万套以上, 由于今年的新开工加上历年特别是去年的项目结转, 今年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规模将在1700万套以上。今年的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建设资金筹措和土地供应压力大。保障性工程资金需求大, 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无法解决资金问题。现阶段国家管理通胀预期, 实践稳健的货币政策, 严格控制信贷的规模, 加之公共租赁租房投融资机制尚不完善, 在土地供应方面, 由于土地资源稀缺, 土地供应不足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视。

另外, 由于征地拆迁, 国有土地拆迁不足直接影响到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按期开工。

二是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有待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 一些地方保障性安居项目规划布局困难, 位置相对偏远, 交通不便。由于配套资金不足, 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供热、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备, 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设备不完善, 还有一些保障性住房的项目也存在着户型设计不合理、功能不方便等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在设计保障性住房的时候盲目追求偏大户型。这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不利的。

三是有的地方对保障性住房设计、验收把关不严, 个别项目还有不安全隐患。

四是公平分配和特殊机制尚不健全, 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的机制还不完备, 导致家庭和个人住房收入及金融资产基础信息审核比较困难。部分保障管理机构不完善, 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保证, 个别机关人员审核把关不严, 甚至出现过以权谋私的现象。这些都是在我们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运行管理当中面临的困难。

五是顶层设计不够, 法规建设不够。我国保障性住房总体上还是处在探索阶段, 保障的范围, 保障的方式, 政策的衔接, 工作机制等, 还有待于通过实践不断地去完善和提升。同时, 现行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文件发布虽有一定的效率, 但是尚未形成法律和制度层面上的约束。

工作中, 我们还存在一些政策的边界不够清晰、利益调节和退出机制还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三、全面做好保障性住房各项工作, 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2012年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规模大、任务艰巨的一年,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 、首先, 要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规模将大于去年, 首批450亿资金已经在1月前下放到地方。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

其次,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地方政府要依托规范的保障房融资平台, 发行企业债券, 扩大发行规模, 并专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地方政府要积极研究推出公共租赁住房商业贷款贴息政策, 并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

同时各地要创新投融资机制, 灵活运用资本金注入、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 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到保障房的建设和运营当中来。

今年上半年中央将出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

再次, 要确保落实土地供应, 各地依据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设项目, 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保证储备土地和收回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优先安排保障性安全住房的建设。对于涉及新型建设用地, 提前确定地块, 抓紧确定土地征收, 确保土地的及时供应。

(二) 、优化规划设计。我们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国力出发。重点保证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用有效的资源解决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要坚持提供户型小、功能全、质量可靠的保障性住房。这是我们住房保证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

在发展保障性住房乃至商品住宅时, 都应合理确定户型面积, 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 保证必备的居住功能。要注重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 努力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水平, 合理配置住房的内部空间, 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前一段, 住建部开展了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征集, 并将设计方案选优后汇编成册, 已经下发到各地, 供大家在设计保障性住房的时候使用。

保障性住房若在城区边远地带, 要尽快把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与学校、医院、商业等服务设施完善起来, 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在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中配建廉租住房, 促进不同群体的相互融合。

(三) 、抓好工程进度, 各地要制定项目工程计划, 公开项目信息, 落实工作责任, 全面推进新开工项目的建设。各地住房保障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优化审批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抓紧开展新开工项目的选址、土地、规划、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落实施工条件, 力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提高投资完成率, 力争年内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

(四) 、抓好质量监督, 要做到项目资金充足, 全过程监管, 全过程终身制, 按照施工制度和建设标准及时拨付项目工程款。要严把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建筑用材、施工监理、实施全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标准规范, 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合格工程。要实现项目法人永久负责制, 实行勘察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终身责任制。监督考核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抓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继续开展以保障性安居工程量为重点的督察巡视。要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回访制度, 定期对交付使用的工程进行回访, 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五) 、确保工程分配。分配不公平、不合理, 不仅会浪费国家资源, 而且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必须严格执行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的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退出、执行等方面制度。切实保障中低收入群体是基本的供应对象。

今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起草基本住房保障条例, 将下发公共租赁管理办法, 确保分配的公平、公正。各地也要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分配机制, 强化分配过程的监督管理, 做到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审核程序、配租配售过程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要严肃工作纪律, 健全纠错机制, 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共适用租房利益调节机制, 消除牟利空间。

(六) 、创新运行机制。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推行, 如何管理好这些保障性住房是一个需要格外重要的问题, 各地要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新机制, 要中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既可采取住户自我管理, 也可以通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 由具有房屋管理经验和良好信誉的单位负责运营, 以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管理水平, 使住房和公用设施始终保持在良好的运营状态。

(七) 、最后, 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我们坚持和完善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相结合、以市场为主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两者缺一不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投机性购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多数城市房价呈现了松动、下降的趋势, 调控效果不断显现。

但是, 当前部分城市的房价依然处于高位, 部分未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二、三线城市购买需求仍然比较旺盛, 调控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巩固。

将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 调控的力度不放松, 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各项调控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 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坚决抑制不合理的需求, 严格落实住房限购差别化信贷税收等政策, 同时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 规范市场秩序。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篇8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致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次体现在,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统一。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广泛的价值合理性,要看它所追求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阶级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的特殊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就是用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阶级对立的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参与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正因为这样,作为代表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表达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被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所确证。正如实践所昭示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義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被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理性基础和历史逻辑。

二、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这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事实上,与时俱进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新的世界观,“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曾经讽刺那种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都要到马克思那里去找根据的人,简直同盲人依靠马竿走路一样可怜。

我们党历来强调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从那时起,我们党就找到了实事求是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一条重要经验。

正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我们党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面对如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的问题,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分析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找到了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面对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巨大威力,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为巩固。

三、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之所以要加强理论建设,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上我们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严峻挑战。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没有因被写入宪法和法律而变得一劳永逸,也并没有因为“历史曾经证明”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高枕无忧,对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最为重要的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要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课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就要坚持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理论建设说到底是为了指导实践,而理论只有掌握了人,才能转化为推动实践的物质力量。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就是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要牢牢把握服务人民这个宗旨,深入回答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导群众、动员群众。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内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信念追求,才能转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推动力量。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直面现实热点和社会关切,积极回应群众意见和社会诉求;要高度关注有影响的社会思潮,着力回答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引导人们辨明理论是非、划清重大界限;要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切实改进文风,增强理论宣传的效果;要善于运用大众传媒做好理论宣传,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热点,掌握网上思想理论的话语权和宣传教育的主动权。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上一篇:关于拜年的作文600字下一篇:爱为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