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1

1.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或每一个具体的实验都设计成一个项目,或者有些课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可以将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大项目,再将大项目分为若干小项目,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项目组成。每一阶段实验项目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引导学生分析项目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项目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讲到Gif动画制作的使用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网页中插入一些漂亮的Gif动画图片。给出项目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项目,提出完成项目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学过的,如Gif图片的处理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何将一些Gif图片连接成为一幅Gif动画,即隐含在项目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3~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项目)。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活动拉了回来。活动(项目)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完成项目时又获得一种成就感。

摘要: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的一种高效教学法。该文介绍了3ds ma)(三维设计课程中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同时对采用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3ds ma)(三维动画课程体系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以《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为例看新闻业务类课程怎样进行实战训练

◎王卫明 揭 云

《杭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近年招聘采编人员,就曾将应聘者派到聋哑学校、秀水街等新闻现场采写新闻、拍摄照片,以此检验应聘者的业务能力。可以说,新闻学子业务实践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能否顺利就业,也是检验新闻教育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1902年,捐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美国报业巨人普利策就在备忘录中记下他的新闻教育观:“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用实践的方法鼓励、教育现在、未来的从业人员。”

今天,“Learning by Doing(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远比纸上谈兵有效”已成为世界许多传媒院校和传媒业界人士的共识。

一、部分新闻学子实战训练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国内的一些新闻学子并没有接受多少实战训练。

有新闻学子反映,“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在课堂上训练过。”“大一两个学期,我只写过两篇新闻报道,而且是老师要求写的作业,除此之外,我没写过其他一篇文章。”“我们在‘写’这方面的训练强度不是很大。”“亲历亲为的采访活动很少有机会,所以采访稿也很少。学了一年多的新闻采写,却还停留在理论上,真正写起来就感到语穷辞竭,写不下去。”

可以想象,新闻学子接受的实战训练越少,实战能力越差,在新闻一线上手越慢,越没有职业自信,对新闻职业越没有兴趣和热情。

以《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为例,学生的好文章都是练出来的。如果新闻学子只学习理论知识,或只单纯地看别人怎么写、看别人的作品,自己不动手,新闻还是不会写。所以,实战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想对学生组织大量的实战训练,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组织,例如:因为承担了太多的课程教学任务,而无暇开展大量的实战训练;因为没有机会在新闻实践一线积累工作经验,而怯于开展实战训练;因为班上学生数量过多,而难以负担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因为作业批改不纳入工作量考核,而懒于开展实战训练等等。

二、两所高校的实战训练

对新闻学子怎样进行实战训练比较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对不同新闻院系来说,答案并不完全一样。

(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采写训练

⒈开设“大篷车新闻学课堂”

在对新闻学子的实战训练方面,清华大学在国内众多新闻院系中采用了“学在路上”的大篷车教学模式:仿效乘坐大篷车到处巡演的吉普赛人,通过建立大篷车采访车队,将新闻学子拉到远离课堂的外地,进行极具实战性质的采写训练,目的是在真实的世界采访真实的故事、接触真实的人物、学习真实的本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中心)曾组织学生参加以下外出采访实践活动:2000年暑假,到大漠荒城、楼兰遗址和内蒙古额尔济纳沙尘暴源头采访;2001年6月,到北京四合院采访;2001年暑假,到太行山采访;2001年寒假,到江苏煤矿采访实践;2002年4月,在北京胡同采访;2002年7月,在长征路采访;学期开学第一个周末,把学生带到孔庙上一堂《儒家新闻学》等。

在这些外出采访活动中,新闻学子们体验了“沿着原始森林中崎岖的道路采访”、“在去采访的山路上和内蒙古沙漠遭遇陷车”、“采访车被泥石流挡住去路”、“采访途中遇到大雨”、“山顶上拍片子”、“用卫星电话在大漠深处发稿”等课堂上不可能有的实战情景。他们采访当年接待毛主席的头人的后代,在红军长征的芦花会议会址听讲解,给红军烈士墓敬献鲜花,听黑水县崔副县长介绍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采访山顶的德晴朗寺——长征路上的佛国,听黑水县宗教局苏局长介绍黑水的宗教,攀登红军曾经翻越的山口,攀登云雾缭绕的红军雪山主峰,登上红军当年征服的雪山,采访途中在热情的藏族人家躲雨等。

“这些‘大篷车课堂’目的是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探险中、在真实的故事中、在游山玩水中领悟新闻学核心原理。学生们会因此领悟到:新闻学是最令人兴奋的、同时也是最能发挥个人创造潜力的学科。”“如果我们浏览一下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学们在长征路上采写的故事,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他们对他们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激情与热爱。”

清华大学“大篷车新闻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显然不同于课堂讲解,这种训练方式的运作,难度大,成本高,安全方面的风险也大,但很值得其他新闻院系借鉴。

⒉让学生采写身边的人与事

除了在“大篷车新闻学课堂”采写校外人、事,身边的人与事也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实战训练的采写对象。

中关村的餐厅或咖啡厅、清华大学派出所、清华大学所在街道办事处、校领导、学院领导、教授、学校食堂厨师、学校保安、学校网络中心、学生宿舍打扫卫生人员、校医院医生或护士、学校纪念品商店经理、教师(李希光)本人、同班同学、爱笑的门卫、打扫寝室、视察清华大学的温家宝总理等,都成为新闻学子笔下的主角。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希光教授的学生说,“李希光最擅长的就是让你当堂写新闻作业”,“他让我们相互采访写大家的童年,大家写了好多好玩的故事,并且看了大家小时候的照片,我们都笑得肚子痛,让我感觉到做一名记者可以如此的开心与快乐。”

(二)南昌大学新闻系的“魔鬼训练”

⒈思路

对新闻学子来说,新闻业务技能“做了才能透彻了解,做了才能深刻体会,才不会觉得它难”。所以,南昌大学广电班新闻采写课程(大一就开设)的主讲教师在备课阶段,就为该门课程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以理论讲解为基,以大量的实战练习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教师在课堂导学、学生在课后自学、专家举行业务讲座三结合;

要求学生向优秀记者学习,向优秀作品看齐,以习促学,边练边悟,多练,多写,多交流,通过朗读、背诵、手抄优秀新闻作品等看起来很笨拙的方法,打好文字功底;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给报刊写稿、投稿以笔资学,制订学习计划,严格执行,确定并努力实现发稿目标;

建立在线教学平台——《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博客。

按照广电班《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教学计划,一半课时被安排给“练习讲评”(预先安排课外采写作业),目的是以高强度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但有课堂采写练习,而且有次数不少的课外采写作业;不但有学生自行安排的课外采写练习,而且有教师组织的集体课外采写练习;不但有命题练习,也有自定选题的采写练习。

⒉做法

2007年9月4日上午,广电班《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共3节),主讲教师宣布了他对学生的要求:多写,多练,不但要完成课堂练习,而且要完成课外采写作业,争取在校外媒体发表作品,等等。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唏嘘不已。

主讲教师一边介绍自己的教学计划,一边将学生拉到了“题海”之中,“写一篇关于我的人物通讯。”学生们知道,老师所称的“魔鬼训练”开始了。这对平时总是动嘴多于动手的学子们来说,是一次新奇而充满挑战的尝试。学生们一边听、一边记,教师介绍完毕后,学生们便开始现场作业。9时20分(第二节课进行中),开始有学生交稿,下课时,学生们全部提交了作业。

第二堂课,是教师对上次作业的讲评,以及理论讲解——“通讯是什么”。临近下课时,主讲教师布置了第二次作业——以“新生开学”为主题的课外采写作业。为了培养学生“准时交稿”的观念,主讲教师规定:必须在新生报到结束的当天晚上交稿,晚于截稿

第三堂课,是全班师生对上次作业的讲评(包括部分作业的作者上台介绍采写经过和体会)。

第四堂课,是现场作业——观看浙江奉化滕头村专题片之后,在课堂上写一篇工作通讯,要求在下课前完成。临近下课时,主讲教师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自定选题,采写一篇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通讯,期末考试前交稿;二是课外采写作业——“十一”黄金周见闻。

接着,主讲教师邀请了两位民营企业老板到课堂接受学生关于创业的采访;安排学生到所在大学附近的农村采访征地拆迁问题……整个学期,主讲教师共安排了9次作业(包括录音报道作业)。

⒊反响

“魔鬼训练”初见成效,学生们普遍对此表示欢迎。

学生们有如下表示:“严师出高徒,你对我们的‘魔鬼训练’是很正确的(虽然大家都叫苦连天)。”“鉴于本人太懒散,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自己出外找任务,所以,碰到像您这种每次上课都得交作业的老师,在下还是挺高兴的。”“我很喜欢老师在课堂即兴要求写作,这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通过对比、老师讲解,可以快速地看到不足。”“大二的这个学期,老师让我感觉颇有压力。不过,这种强化训练确实很有必要,对于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应该是个很奏效的办法。”

实战训练有这样的好处:容易发现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二次作业提交过程中,部分学生暴露出电脑发稿的问题——收信的电子信箱地址没有写对,导致作业提交失败。又如,字词表达的错误或不规范,有学生在作业中将“1976年”写成“76年”。对此类问题,教师一一指正,提醒大家注意下次避免。

有学生在电子邮件中说:“这次课堂上写的通讯很糟糕,发现自己有许多的不足,比如文字功底不扎实。” 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后,对课程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求知欲,动力更强。

此外,课堂上的即兴作业(一般在45分钟~90分钟内完成),对于锻炼学生的速写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期待中的对策——多管齐下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对新闻学子的教育,必须有足够大的实战力度。在实战训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保证实战训练的顺利进行和有效,需要在以下方面尽力:

⒈训练方式的创新

一是训练方式的多样化。训练方式包括课堂训练、课外训练、课堂讨论、现场点评、示范练习,这些训练方式又可以分为室内训练和室外训练、校内训练和校外训练、本地训练和异地训练、教师组织的训练和学生自行组织的训练等类型。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适应各种各样的实战情境。

艺术专业的学生素有外出采风的传统,其实,新闻学子更需要参加采风活动,参加完全意义上的实战,这需要在校外甚至外地建立相对固定的实战(或实习)基地。

二是训练次数的频繁化。教师组织的实战训练的次数,只能多不能少,至少每两周训练一次,最好每周训练一次。同时,要发动学生自行组织训练。训练次数的频繁化,可使学生逐渐进入“熟能生巧”的境界。

⒉师资配备的特别要求

毋庸置疑,没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同样可以组织很好的实战训练,但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的实战训练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对新闻业务类课程,最好配备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

以李希光教授为例,他曾经在新华社等媒体工作,谙熟西方最先进的报道手法,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像李希光教授这样有丰富实践经验、业务水平高、业务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对于新闻业务实战训练的设计、组织、指导,当然是轻车熟路,学生也很容易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战知识而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⒊经费投入的加大

实战训练之所以难以开展,最大的瓶颈就在于经费问题。

如果是在校内训练,不需要很多额外的经费,但如果将学生带到校外,则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像清华大学“大篷车新闻学课堂”那样到异地进行采写训练,就需要筹集食宿、交通等费用。像浙江万里学院那样自办报纸(《新闻实践报》)供新闻专业学生锻炼,就需要准备额外的印刷费用。

因此,要加大新闻业务课程的实战力度,必须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当然,争取被采访单位的赞助或资助,也是可以考虑的。

⒋相应制度的配合

开展实战训练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事情(特别是作业批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如果师生双方都没动力,或者师生中的一方没有动力,都会影响实战训练的顺利实施。好的制度可以解决动力问题。要加大新闻业务课程的实战力度,必须在相关制度方面给予配合。

制度的配合,涉及两个方面:

学生方面,可以对其规定必须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战作业。

例如,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第一年必须制作一份报纸、一个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第二年要自己办一份周刊(彩色报纸还要有分析文章)。

此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该加大平时考核的分量(例如,占总成绩的50%甚至更多),摆脱“一考定成绩”的简单考核,每次实战作业均计入成绩。教师在给作业评分时,应当综合考虑作业速度、难度、截稿时效等因素。

教师方面,应该给该类课程的教师少安排其他工作,使其有充足的时间介入到实战训练中;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应该对其在实战训练中的“付出”给予“回报”,例如,每批改一次作业,等同上课3课时;每带学生外出采访一次,等同上课6课时。

⒌师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从来就是师生双方的事。南昌大学采写课程的教师发现,在校内新闻宣传部门担任记者的学生,其作业往往做得比其他学生好。

学生不但要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实战训练,而且要自发“制造”或争取实战机会。例如,加入校内通讯社、校报、记者团、校广播电台、校电视台,学生会或社团的宣传部;担任校外媒体特约校园通讯员;平时多练笔,如果见闻校园内发生值得一写的事件或人物,尽量写一写,以锻炼自己的笔头功夫;到媒体或其他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实习或见习,等等。

学生要多与业务高手交流,多请教,写出稿件后及时发给老师,请老师修改评价,以便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及时指导,不因不是自己布置的作业而不乐意批阅。对学生的实战训练,应及时讲评(最好马上点评)。

⒍学生要争取发表作品

学生作品一旦公开发表,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大有裨益。因此,学生在实战训练中完成的稿件或作品,教师要鼓励在校外媒体发表(如发表了则课程成绩加分),或者推荐发表,或者在自办的发稿平台(如教学博客、院系网站)发表。如果自办的发稿平台能够实现赢利,能够发稿费给发表作品的学生,则善莫大焉。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2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a.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一个的任务, 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的过程。b.目标具体。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目标就是完成当前的任务。c.在动手做中学习。把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到一起。d.在任务中培养学生兴趣, 独立性和主动学习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中心, 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项目都是与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能转化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a.成果驱动。项目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产生成果。b.综合性。把所有知识点综合到一起。完成项目。c.自主性。在项目完成过程中, 学生本身是这个过程的主导。d.开放性。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都是学生本身自由选择发挥的。e.学习评价的多元性。f.难度高。

2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联系与区别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联系。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驱动教学法, 二者同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 都是依靠学生在学习中具体行动产生学习效果。都是在学习中做, 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统一。2.2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区别。一方面, 项目驱动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 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以解决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教师在项目驱动法的教学中设计项目时考虑的问题比任务驱动法教学要多。另一方面, 任务驱动教学法更侧重的是当前任务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项目驱动教学的设计难度比任务驱动教学法要高的多。

3 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

目前, 大部分学校都采用单一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或项目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驱动教学法各有自己的优点, 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整合课程开发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3.1 设计任务驱动比项目驱动简单, 任务驱动学习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作为项目驱动的基础。3.2在基础欠缺的情况下实施项目法, 完全由学生独立设计与实施显然是不合适的, 应先使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得到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储存, 根据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 在第二阶段再实施项目教学法, 学生就会适应并达到项目教学法应有的效果。

4 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相结合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施

在传统的网页设计教学课程中, 大部分教学模式都是以章节知识点讲解为主, 缺乏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本文提出“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相结合”教学模式, 通过把一个完成的设计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驱动的知识点, 使学生在具体项目的实践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4.1 项目设计。在整个项目教学的运用中, 项目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项目大小, 知识点关联和学生完成的难易度都是需要教师考虑的问题。根据课程需要把网页设计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成为一个网站项目, 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网站的建设, 教学中的知识点被分解到网站建设的各个分页环节之中。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被设计成一个网页任务, 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 制作的各个知识点相关应用网页被嵌入到整个网站之中。4.2 项目内容。4.2.1 章节知识点项目。将网页设计大章节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分解成为网站分页设计的练习项目, 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章节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些常用并且基础的知识点, 并且把这些知识点运用到当前章节的网页设计之中。4.2.2 各个章节基本任务。在每一个章节的学习中, 每一名同学都需要根据章节所学内容, 运用到本章节的网页设计任务中, 使学生在掌握了本章节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后可以灵活运用和掌握, 达到学以致用, 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相结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4.2.3 开放式扩展任务。在学习完成各个章节之后, 学生设计本章节网页使用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此基础上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每一个章节基本设计任务完成之后, 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发挥, 运用自己当前掌握的知识, 自主设计自主完成扩展任务。综合运用Dreamweaver、Fireworks、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完善扩展任务。在扩展任务中, 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同时教师能够通过学生在扩展任务中的表现对学生的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了解。4.3 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方式上, 每次教学过程均围绕一个任务目标组织各教学环节, 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任务设计成案例, 每一节课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设计成一个相关网页, 给学生模仿和借鉴, 完成本章节的基本任务, 。以任务目标为主线, 结合相应项目讲解各相关知识, 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在开放式扩展任务中, 鼓励学生发挥和创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操能力。在学期末可以把综合设计作为最大的一个开放性章节项目, 作为最后学习的综合设计实践环节和学期末成绩的参考。综合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整体规划、网页布局、网页制作、网站发布和网页测试这五个任务, 给学生有充足的制作时间和空间, 综合运用所学的所有知识, 尽自己最大能力制作和完成最后的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让学生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 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体会实践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中的各个流程。4.4 学习效果评定。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学习效果评定包括平时设计任务的学习效果和最终综合实践项目两个部分。在平时任务设计考核评定包含基本任务的完成和扩展任务的完成。其中基本任务的完成包括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运用在设计中的反映, 以及平时表现, 课堂表现, 学习态度等情况。扩展任务的完成考察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等。最终综合实践项目的考核包括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协作分工组织能力等方面, 可以施行作品答辩, 现场打分等形式, 这种考核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来说, 更加客观、真实而全面。

结束语

本文针对传统网页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集合运用到网页的教学。教学实践表明, 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他们今后就业和走向工作单位后能够较快地担当实际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针对传统网页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项目为主导, 任务驱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通过把一个完成的设计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驱动的知识点, 使学生在具体项目的实践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该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法,网页设计

参考文献

[1]赵鑫.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蔡群英, 黄镇建.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 2013 (3) :34-36.

[3]蔡燕敏.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项目式实验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

项目驱动下的艺术实践教学 篇3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行动,由于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有突出效果,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尝试采用该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我国的高校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人才、知识、技术竞争激烈的形式,项目教学法已在高校广泛的开展和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它更适合采用项目教育方法,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合理使用项目教学法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1.项目教学法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任务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使艺术教学与实际工作任务零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一体化,形成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的教学格局,为学生奠定就业基础。

2.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原则

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高等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但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是决定项目教学成败的关键。项目选择时须遵从以下原则:1)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经营行动有直接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和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仅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还要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7)项目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项目的成果

3.项目驱动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项目进行分解,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任务,并且制定每个子项目任务的考核标准,这个考核标准,并非是一个理论性的指标,主要是针对具体的课程进行相应的任务设计。比如:素描课程,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在连续两周的训练后,能够逼真的画出住上的乒乓球实物,然后两周后,教师根据制定的量化指标对其进行考核。接着安排茶杯或者电视节等绘图项目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环节,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理论指导 教师开始授课时,只布置任务,不给予方法指导,待学生训练一定时间(如1小时至半天)后,收集个别指导时学生的疑问,进行总体上的理论与方法指导。

4.项目驱动在艺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4.1选择合适的项目

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或多个项目任务的设想,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确定项目目标和任务,项目有大小之分,根据教学需要和课时安排,可以确定选择大的项目还是小的项目。项目又可以分为真实项目和模拟项目,真实项目指来自于真实企业生产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的项目。真实项目可以是一个产品、一段完整的工作过程,也可以是其中截取的一段工作任务。真实项目直接来源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因此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真实工作的体验。当然,真实项目也存在缺陷,由于真实项目所需的设备、工具、材料都必须按照真实的工作要求配备,因此它对完成项目的硬件条件要求太高,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项目完成的标准要求高,教师在把握学生作品质量时难度大。模拟项目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项目或取材于真实项目,加以改造后形成的教学项目,以满足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需要。模拟项目的优势在于可以按照计划、教学需求设置、并且可以灵活更改,模拟项目的不足是学生无法获得真实工作环境的全部体验。

4.2制订计划

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获得教师认可。

4.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自己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4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评价结果,找出不足。

5.项目驱动下的艺术教学案例分析

(1)项目名称:家装设计

(2)项目目标:第一,了解客户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包括客户对设计风格、装饰造型、材料肌理的要求及客户的职业、年龄、消费能力细致了解和判断,满足客户的个性要求;第二,熟悉施工管理中节能、降耗、使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管理过程。第三,运用所学的平面设计与 Photoshop 软件制作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项目重点:第一,.使学生了解实施一个项目的全过程。第二,使已学的知识得到综合的实际的运用。

(4)项目难点:第一,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二,平面设计中的创新能力。

(5)时间安排:(总课时:10 课时):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2 课时);第二步,草图设计(2 课时);第三步,效果图设计(2 课时);项目展示与相互点评(4 课时)。

(6)优秀作品展示:将优秀作品挑选出来给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6.总结

上面重点对项目驱动下的艺术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工作学习能力,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缺陷,未广大高校学生走出校门,融入公司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荻. 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

[2] 芮雪莹.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基础设计教育[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4

一一一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完成任务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困惑、讨论交流,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其任务可以是撰写一篇文章、描绘一幅图形、设计一张表格、制定一份计划、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制作一个展示作品,。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目标具体,内容实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清楚明确,能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3)做学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二二二、、、、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产品教学法),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得到的产品。

1.教学项目的选择标准(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生自己能克服、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自主性: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3)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4)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5)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展示和评价具有多样性、选择性。(6)过程性: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三三三三、、、、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区别

1....特征不同特征不同特征不同特征不同 任务驱动法的特征任务驱动法的特征任务驱动法的特征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教与学围绕一个目标,在强烈的问题驱动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具有任务设置的情景性;任务的生活性、趣味性、具体性、真实性;任务过程的阶段性、差异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任务结果的可考核性等特点。项目教学法的特征项目教学法的特征项目教学法的特征项目教学法的特征:::: 以项目为中心,以成果为驱动力,以交叉的知识为内容,以真实情景为学习环境,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它具有教学内容的特定性、项目内容的综合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的自由与自主性、工作成果的多样性与展示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工作成果实际应用性与价值性等特点。2....步骤不同步骤不同步骤不同步骤不同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 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 提出目标任务(有课堂任务、单元任务和研究性任务以及封闭型、开放型的任务);

合理分组,分析与分解任务; 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分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解决任务); 检查与评价(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交流经验,再由教师对目标工作任务进行检查评价或评分,师生共同评判工作任务中的问题,发现不足,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总结提升。项目教学法一般项目教学法一般项目教学法一般项目教学法一般步骤步骤步骤步骤————————  确定项目。即由教师拟出一个或数个可供选择的项目或来自学生的想法所形成的项目,与学生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有结构式的项目、主题式的项目、体裁式的项目、模板式的项目和开放式的项目等。 制定计划。由小组或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组织实施。项目小组学生分工后,按照既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小组成员协作或学生独立完成项目

项目结果汇报与作品展示。项目作品有实物类作品:如模型、工件、玩具、服装、菜肴;有语言类作品:如考察报告、申请报告、广播报道、网页;有图片类作品:如技术制图、绘画、电子电路、录像片;有表演类作品:如角色游戏、戏剧表演、舞蹈、演示等。 评价总结。包括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 扩展与深化。 归档或应用。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5

设计

摘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总体改革思路是紧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尝试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教学模式;课程设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创新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将课程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划分为若干个典型项目和任务,并下达给学生。教师按项目和任务完成的进程进行能力要素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带着任务,边学边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多渠道提升认识,形成能力,实现从理论知识到职业能力的转化。

“项目导向”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任务驱动”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职业行动的能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与企业及学院变配电所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对工厂供配电技术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共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共同研讨教学模式等。确保本课程整体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整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2.1 课程整体设计的步骤:

首先,选择一个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项目: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以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综合项目分四个子项目来完成。四个子项目分别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高压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车间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低压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

每个子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按本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项目内容。例如:项目一: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基于工作过程按能完成下列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项目一的教学内容:高压配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高压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高压配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高压配电所常见的异常现象及事故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内容按上述典型工作任务顺序重新排序,以“理论够用”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来选取教学内容。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的一体化和系统性,采取项目教学结合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现场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协同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及创新素质。力求学生具备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和检修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

2.2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等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整个课程的教学实施大部分学时在校内变电所、校外实训基地、供配电实训室中进行。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同时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任务,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计、观看技能操作、维修录像、仿真软件、实训室操作演练、校内变配电所、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等环节,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特点,边教边做,边学边练、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例如:在学习成套配电装置的安装时,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成套配电装置生产厂家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去见习,由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现场介绍各种常用电气设备在配电柜中的位置、布置、安装方法、配线工艺要求及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学生通过到成套配电装置组装车间参观、技术员现场讲解和观看工人现场组装成套配电装置,认识了各种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了解了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装、操作成套配电装置的技能。并且带领学生到学院高压配电所、车间及车间变电所参观,由学院变电所的技术员讲解成套配电装置的操作与维修方面的技能及注意事项,然后组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练习,组装常用低压成套配电装置、高压配电柜的继电保护装置、计量回路等,练习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检测及维修等,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另外,利用“五一”和“十一”放假期间学院供配电系统检修的机会,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学院供配电系统检修,并将检修过程录像,维修录像资料给全体学生放映,并由参与维修的学生讲解。这种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深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了。

2.3 考核评价方法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过程考核与实验考核、期末卷面理论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指标转变为知识、技能、习惯、品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总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占30%)、实验考核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组成。

参考文献

[1]卢旭锦.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2]黄瑞梅.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改革.作者简介:王育波,女,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厂供配电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6

一、项目驱动法概述

(一)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杜威(JohnDewey)的“做中学”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指出,学校即社会,学习就是经验的连续不断的连接。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重视其学习兴趣与爱好,让其参与活动,从活动、实践中学习。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结合中国教育实践提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的具体行为应该是一体的,我们需要将三者统一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项目驱动法正是在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诞生的。

(二)内涵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将课程教学目标与项目任务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使教材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与其他教学法相比,项目驱动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实践项目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第二,以学生的“做”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教”与“做”统一于学生的实践行动中;第三,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实践方法和思路,而具体的项目操作则由学生自己完成;第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项目任务,一切行动以完成目标和任务为导向。

二、项目驱动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并根据生产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经济、社会效益。随着企业集约化的不断深化,产品生产周期不断缩短,项目生产就成为了众多企业的主旋律,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大量储备专业基础过硬、项目生产能力强、项目生产理念新的技术人员。所以,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推行项目驱动法,既是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吻合了高职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

(二)有助于重新定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应用性与理论性兼备的课程。现有的教材仍然只设计了原理的解释、运动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模块,而忽视了具体项目的学习,这严重违反了高职教育的原则。而项目驱动法的引入则解决了这一问题,重新确立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这有利于应用性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降低理论难度,从而使学生在项目操练中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并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三)有助于实现学生“最近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Vygotsky)指出,学生的发展关键看两个因素:一个是学生的现有基础,一个是通过指导或努力所能达到的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被维果茨基称为“最近发展区”。由此看来,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尤为重要,它可能直接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高中和中等学校分流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存在思维能力较差、理论感不强、学习热情不高等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引起这些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引入项目驱动法,使学生在项目制作中重获信心,以实践形式强化理论知识,做到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没有形成三维教学目标

随着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作为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首先需要改革的则是教学目标。所谓三维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时应该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也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的培养。从现有的教育教学情况看,许多教师只注意高职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学生学习动力的维持,以致许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难以发挥。

(二)缺乏可行性操作

许多教师已经注意到实践项目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的教学。但是,受众多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实践性教学缺乏可行性操作,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项目。一方面,教师还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意识,仍然采用板书教学,并以简单的二维图形式呈现机械原理;另一方面,抽象的讲解使制图基础较弱的学生看不懂原理图,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践项目的有效开展。同时,许多教师设计的实践项目没有可探讨性,只是简单地验证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使整个实践项目变得浅显和简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开发。例如,教师在讲解牛头刨床时,许多学生没有看到真正的实物,仅仅靠黑板上的二维图,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刨床的内部结构。又如,长期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相关实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实践项目的兴趣度。

(三)实践项目的局限性较大

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相对完备的实践设施,即使在实验课中,许多学生也没有机会动手实验。同时,学校的设备设施破损较为严重,实验的精准度不足,学校的相关设备与工厂的设施相差较远,型号、规格等都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校企合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部分实践项目只能在校内进行,而具体的实践效果却没有得到检验,所以,实践项目还没有从学校的小范围实践拓展到工厂企业的一线生产实践中,其局限性较大。

(四)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性地通过闭卷考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致学生机械记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甚至直接背诵教师事先制定的考试内容。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或直接以固定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作为唯一的实践项目。这种评估方式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系,让学生注意实践项目,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四、运用项目驱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从而达到突出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使学生从做中学、在学中做。项目驱动法不是让学生盲目地操练项目,而是让学生在具体项目中理解和体会机械基础的专业理论,并以理论指导项目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的过程。为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冲突,我们可以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三维软件课程相结合,整合成一门新的课程,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融通,提高综合课程的比例,这样既可以缩短课时,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教师以实践项目引出课题,以实践项目为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和条件,在实践操练中反观专业理论知识,并以实践项目为主要评估方式。首先,教师在引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时,应该以实际项目作为切入口,这样可以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也有助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灵活而生动。其次,在具体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之前,应该将相关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这样既可以降低讲授内容的重复率,也有利于树立实践性的指导思想。再次,具体操作项目时,可以通过学生拆卸和装配相关机械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以实践项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将每一个模块的相关知识运用于一个具体项目中,使学生完全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技能。总之,从引出理论知识、讲授专业理论、具体操作实践项目到以实践项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都应该以项目为中心,突出项目实践的重要性,实现实践与理论的高度融合。

(三)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原则,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操练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让其全面认识现有的机械设计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具体的实践项目中,学生会对某些零部件的参数选择、数据处理等产生不同观点,而这些观点和疑问正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探讨,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逐一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途径与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第一,树立好三维教学目标观。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情感和态度同等重要,都不可偏废。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理论知识,也要让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持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第二,树立项目驱动教学观。在开展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实际项目为中心,使学生在做中学,以做带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合理设计实践项目

第一,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应该体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使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合理迁移相关知识与技能。例如,在设计齿轮传动这一模块时,教师可设计制作一个齿轮传动机构,使其包含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和齿轮齿条传动三个部分,学生通过拆卸和装配了解传动的本质,学会齿轮参数的计算方法、齿侧间隙的测量,从而实现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

第二,设计项目应该实用而明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解决许多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项目,使其在实践中提高机械设计能力。

第三,项目的设计应该围绕着学生创造力而展开。随着机械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原有的机械就面临着淘汰的趋势。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行业的前沿动态,以最新的工艺和设备操作实践项目。

(三)合理开展实践项目

第一,合理设计实践项目。在进行项目操作之前,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好实践项目,介绍本实践项目的相关内容,提前涉及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确项目操作内容和实施步骤,从整体上了解实践项目;指导学生阅读操作指导书,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好项目操作时所需的工具;引导学生按照操作指导书进行合理操作,使其形成正确的职业技能;引导学生根据实践项目完成相应的书面作业,使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验收,完成本模块的教学。

第二,合理实施实践项目。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实践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使其严格按照项目指导书的相关规定熟悉整个项目的运行;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共同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究项目实施的其他途径与方法。

(四)建立健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评估体系

第一,树立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评估观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包含了许多前人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往往以理论的方式呈现于教材中,而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估观念,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获得发展。

基于教学工厂的项目驱动教学研究 篇7

1.1 教学工厂内涵

我们提出的教学工厂的内涵, 是将教学课堂、宿舍、校园看成是工厂的组成部分, 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 从中锻炼职业素养和技能, 生产出具体的产品, 贡献给社会。因此, 学校可看作是一个大的教学工厂, 每个系、专业可看作是生产车间;若干车间之间可相互合作, 成为整个大的生产流程中的生产线, 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协作、整合产品。

教学工厂的范围可不限定, 可从小到大, 如从教学课堂、实训课堂、学校等;如果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则教学工厂的范围还可拓展到企业, 从而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厂的含义。项目的来源可为企业的历史经典项目、企业真实的项目或仿真项目、练习项目等;可为命题项目、自由项目、创新项目等。

还可将教学工厂通过电话、移动QQ等方式, 移植到移动通信网络上, 实现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教师、学生、企业及企业客户等参与项目的各方可通过移动通信相互联系, 协同完成项目需求分析、市场调研、广告策划、设计制作等具体实施任务, 主要是交流、沟通、协作利用资源, 完成最佳的校企合作团队组合。

1.2 项目驱动内涵

项目驱动的内涵, 则是将教学过程的起点设定为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 为每个项目设置具体的工作方案、步骤, 准备必要的条件, 并进行具体的实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采用项目各方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相互促进、相互评判等方法, 在一定的期限内和一定的条件下, 达成项目完成的结果。

项目采用类似工厂的考核方法, 设立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监督、评价, 并通过虚拟货币、成绩分数等方法进行分级评定。

由于教学过程是从入门开始, 此教学工厂的生产期限可能超过一般的企业, 同时,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随时补充所需技能, 并立即加以应用, 应用的结果即为产品, 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同时, 对老师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职业能力的机会。

根据项目进展情况, 可将项目分阶段设定为:萌芽期、调研期、创意期、创作期、测试期、完善期、交付期等。即项目的产生、分析、设计、实施、调试、维护与完成等。在不同的阶段, 分别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操作能力、调测能力、综合运用等能力。

2 教学工厂与项目驱动外延

2.1 教学工厂外延

教学工厂的外延通常可定义为以学校为核心依托的企业化运作的教学单位。各二级院系、专业等可看作是分工厂、车间、班组等, 而学校可看成是分工厂群构成的总工厂或总公司, 对各分工厂进行资源的统一管理、协调、调度、监控和维护。因为学校是教学的主要实施场所, 教学系统的主要成员是教师、学生、教室、实训室、设备图书资源、软件资源等。通过在学校的教学实施, 生产出教学产品:优秀的人才产品, 实用的物质产品, 以及养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工厂化运行机制。随着职业教育内涵的深化与任务的紧迫, 教学范围从学校延伸到了社会, 除了在课堂上教学, 还须到行业企业顶岗实习;除了师生之间的教学, 还包括社会的专家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讲座等的开展, 学校师生为社会提供的服务等, 以及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的范围从学校延伸到了校外, 教学除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还能充分利用校外的企业的资源进行教学, 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技术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2 项目驱动外延

项目驱动的外延主要是指项目的来源与去向。项目的来源主要包括:学校课程内定项目;企业外包项目;行业转包项目等。项目的去向, 即项目实施的结果应按来源采用相应的策略。对于内定课程, 主要采用对项目产品向外推广的方法, 与内部考评相结合。对于企业外包项目, 则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对于行业转包项目, 则以转包方评价为主, 企业评价、学校评价为辅, 三者之间采用一定的比例权值。

3 基于教学工厂的项目驱动实施流程

基于教学工厂的项目驱动实施策略可采用行业企业的通用流程, 进行初步调研, 然后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规划, 进行具体的项目实施和最后的项目整合。项目驱动实施策略及流程如下: (1) 可行性分析:对项目的实施条件、方法、成本、价值等进行调研, 得出可行性、实施价值评估; (2) 系统规划:对项目实施的资源需求、进度、方式、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案等进行细致的规划; (3) 项目设定:对项目的目标、模块分解、计划、安排进一步细化; (4) 项目分工:将项目任务分解到团队, 由团队成员分工合作进行; (5) 项目实施:通过将项目进行具体实施, 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 (6) 系统整合:将多个团队成员所得的实施结果进行整合, 完成具体的产品; (7) 项目发布与推广:将项目实施得到的产品进行发布, 以便将学生所学所做的结果产品实用化, 提高学生的行业经验, 提高教学工厂的声誉、信誉和成熟度。

4 项目驱动策略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基于教学工厂的项目驱动教学策略, 可采用多种方式, 根据项目实施的控制方式, 基于不同的主体和侧重目标, 主要有如下策略:

(1) 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将学生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 为主体分配资源, 学生自主控制项目实施过程。

(2) 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将教师作为项目主管, 学生在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 由教师监控项目和指导项目实施方法。

(3) 以岗位技能为中心的策略。将项目体现为具体岗位技能的运用, 师生协作进行项目实施管理, 随时培训所需技能。

(4) 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策略。将项目目标设定为教学目标, 通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运用, 完成项目任务, 从而对项目流程具有清晰的了解和具体的实践。

根据项目的实施条件限制, 可分为:

(1) 以时间为驱动的策略。在确定的时限内完成项目。比如动画设计实训, 可规定为1-2周内完成, 约20个学时。在完成之后进行项目答辩, 综合评定成绩。

(2) 以空间为驱动的策略。在特定的空间 (如校园或企业) 内实施项目。如在实训室内, 按项目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同时建立项目小组群, 在群内随时发表建议, 公布进度, 请求协作资源等。

(3) 基于特定时空的策略。在一定的时限内, 在特定的空间 (如校园、企业或经过协商后可为其他地点) 内实施项目。这对于企业外包项目尤其适用。

(4) 基于动态时空的策略。根据项目需求, 在多个学校或企业之间进行协作实施项目。主要对于大型项目的实施, 如在跨越假期完成的项目, 可在学校、家中、企业等多处分阶段完成, 最后进行集成测试。

将基于教学工厂的项目驱动教学策略运用于课程教学, 以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为例, 其过程为: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 进行项目选题, 与企业合作或承接客户项目, 在教学中对完成项目的各项技能及时训练、实施项目, 最终完成项目产品, 从而将教学过程化为生产过程, 将教学目标化为生产目标, 将教学考核方法化为对企业员工的考核方法, 最大化教学做一体化, 采用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学与做合一, 知行合一, 从而达成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我们各课程教学中, 每次均实施一个小项目, 最后完成一个大项目, 收到良好效果。

以与北大青鸟APTEC合作的ACCP软件工程师课程教学为例, ACCP课程内容紧紧围绕项目案例, 结合讲解知识点和技能项, 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实践, 通过团队化分组、角色扮演和实际项目演练, 进而承接企业外包项目, 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即能进行项目开发, 直接或间接承接企业外包项目,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使其综合素质 (如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撰写文案及熟悉流程规范等) 大幅提高。

以与北京全美教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即ATA公司合作的网络工程专业为例,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提出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 与校内网络中心、校外网络工程单位合作, 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下, 组建多个学生工程小组, 完成新建实训室网络布线、网络安装与配置等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大大提高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结合和运用的能力, 使学习任务与项目任务完美结合, 取得了教学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具体实施时, 可实行多元化主体、多目标优化, 可根据项目性的难易程度分模块、分工、分步骤、分阶段划分为多个子项目, 在规定的期限内合并、测试和提交发布。

参考文献

[1]石阳.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3) .

[2]单强.“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S学院案例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 2009 (3) .

[3]周新源.教学工厂建设的教学论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9) .

[4]佘俭敏, 刘唐兴.项目驱动+阶段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 .

[5]孙健.新加坡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7) .

地方高校项目驱动教学法探析* 篇8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种转型首在调整办学定位,重在确立就业导向,真正实现从“围绕学校资源办学”到“围绕学生办学”的转变。[1]这种转型意味着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等方面也要发生相应转变。我们认为,教学中如能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将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传统的教师主体“讲授法”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围绕学生办学”。

一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作为学习理论是为改进教学而提出的理论,这种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这种学习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协作性。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理合著的《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最大特色是将以往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转变为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非常吻合地方本科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学习者亲身实践,这种学习法特别适合正处于知识渴求旺盛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朱熹主张读书必须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鲁迅则主张记忆需“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接收信息的方式是“听”时,记忆的保持率为20%,如果是“看”, 保持率为30%,如果是“听+看”时,保持率为50%,如果是“亲身实践”时,保持率为90%。地方本科院校囿于区域、学科水平、办学条件、生源等因素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还不够健全,更需要运用效率最大化的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以弥补其在待人接物、就业面试等方面存在的弱势地位。基于此,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 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探析

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地方本科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专业课程,该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每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时,设置一个贯穿始终的大的任务驱动项目,每个单元或每次课设计一个较小的任务项目,学生分阶段完成小项目,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当一个个小的任务项目完成后,贯穿课程始终的大项目也就能顺利完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及该课程应掌握的能力得到了培养。项目教学法实施步骤如表1。

表1

1 按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具体实施过程中,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整体设计应立足于地方本科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职业核心能力目标、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训练素材、“教、学、用”一体化和形成性考核等要素。教师按照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化”要求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舍弃传统教学中以学科知识系统和逻辑为导向,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严重脱节,难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及效率等弊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行的教学设计。

以《现代汉语》为例,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根据学生能力培养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色,设计一个贯穿课程始终的任务项目如“汉语和英语孰轻孰重” 辩论赛或“我心目中的汉语魅力”主题班会等,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项目与任务;教师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多元情境化教学,根据项目组织和实施教学与考核,整个教学过程项目化、立体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的目标。首先确定该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好地掌握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具体的任务项目可设计推普(普通话-方言辨析)、文字(“说文解字”)、 本区域熟语(俗语)、词性和语境、网络词语、句子成分与病句修改、标点符号运用、文境中的句子选择、语音修辞、形貌修辞、语法修辞等等。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学生一能较为流畅地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二能“说文解字”,从汉字构造特点描述其反映出的意义;三能收集和分析本地熟语(俗语);四能辨析语境中的词性;五能收集、分析网络词语;六能修改病句,正确进行文字表达;七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八能在文字表达中进行修辞。知识目标则按照“适度、够用”原则进行取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去获取相关知识。现代汉语课“教、学、做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强调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项目化。

2 单元设计中按项目驱动教学

课程单元即指具体的一次课(高校的一次课指2节),是对一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等作出具体的筹划和安排。课程单元设计需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设计具体的项目,按照职业活动特点安排训练素材,实施中注重“教、学、做一体化”,并重视课堂检验效果等。

在课程单元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能力需求,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训练项目及通过何种有效的方式、手段、素材等完成项目;设计的项目驱动充分考虑学生主体作用,也就是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调动和促使学生在课堂、课外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组织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形成真正的互动。在单元设计上,要突破一堂课先讲清概念、理论再让学生做(用)的惯例,而是先从事前的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小组完成情况点评开始。

以现代汉语中的一次课网络用语调查与分析为例进行单元设计。设计之初需对本次课的专业背景进行分析,包括授课对象特点,学生培养目标、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和培养目的、本次课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等;其次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突破、训练项目、教学过程及方法等条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设计的能力目标是能收集、会辨析网络用语利弊及分析网络语言的构成机制等,知识目标为收集网络用语的方法、语言词汇的构成特点,素质目标为提升其辨析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两项,即收集、辨析,通过项目解决重点和难点并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达到善于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并加以辨析,从而提升个人辨析能力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课前布置、情境导入、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评价、教师点评、小结、延伸等步骤。传统教学在学习关于“词汇”部分内容时,往往以教师为主体,以词义传授为中心,学生缺乏驱动力,兴趣很难调动起来,课堂和教学效果都不佳。单元设计中按项目驱动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比较顺利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汉语言文字课程的单元设计以学生能力需求为导向,单元设计中始终明确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写作分析,综合意见,制作PPT,小组选代表课堂上发言,学生讨论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获得能力;教师则以“导”为主,如设计与布置项目,指导完成项目的方法,适时引导、点评、归纳、示范,提升学生能力等。教学设计始终以训练项目为驱动,先让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点拨、指导,学生在做中深化,知识的传授融入项目任务中去,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项目训练,能力得到提高,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理论,还能将能力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适时将所学用于实践。

汉语言文字学课程项目化教学使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课者转化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这种项目教学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转化为能力,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事实证明,教学设计突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能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采用能力项目驱动,教学过程、手段、评价立体化的方式可行且效果良好。

地方高校课程教学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具备能力,如何顺利达成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运用于汉语言文字课程,还适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诸多课程,只要教师本着能力培养为本的原则,教学设计中多站在学生的需求角度思考,学生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等都能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储召生.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N].中国教育报,2015—06—18.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0.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38.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六下一篇:名人座右铭关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