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论文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论文(精选6篇)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论文 篇1

在新时期下,工程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建筑工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程项目之一,这个特殊性在于它比其他工程项目更难,因为建造一座建筑,它会花费施工人员几年的时间,可以看出它耗费的时间长,再加上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所以施工会更难,另外由于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天气因素,运用材料质量的好坏,这都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未来。正是这一系列的复杂问题,才更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方法,加强监管手段,做好建筑工程中管理的这一环节。其次是建筑工程的责任具有突出性,一项建筑工程的建设与人民的生活安危息息相关,如果在某一环节上有疏漏,可能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不可计量的后果,这就需要整合管理系统,在管理上不可疏忽,因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都非常重大,在施工中需要认真负责,不可偷懒,管理人员就更需要制定出管理条例,同时他们也需要在建筑施工中负起主要责任,尤其是出现安全隐患时,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并承担即将会出现的后果。

2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需求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论文 篇2

1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的必要性

1. 1责任突出性

和其他工程相比, 建筑工程以其工程复杂性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不管是从建材方面来看, 还是从施工技术来看, 其要求都非常高, 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就要将整体分配工作做好, 并注意将各项责任制度落实好, 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与责任, 同时每个施工人员都要了解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首先应强调施工责任, 施工过程与责任是分不开的, 建筑企业实施智能化管理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相关责任的具体落实。

1. 2工程复杂性

建筑工程非常复杂, 与其他工程相比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内容更多, 其施工周期非常长, 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艺也比较复杂, 施工范围较广, 同时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很多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带来影响, 总之, 不管是哪种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大大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因此,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管理工作做好, 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

1. 3工程延续性

建筑工程最终是要投入日常使用的, 建筑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很多人会通过找到相关施工资料才能将维修工作做好。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将资料前期整理工作做好非常重要, 这直接关系到后期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也直接相关。

2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1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建立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运作模式, 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管理机构, 但是内部人员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运用, 资源平衡配置得不到有效实现, 因此出现了重视形式、忽略效益的问题。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 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 出现了工程进度与计划不吻合、延长施工时间、降低经济效益等不良后果。甚至一些企业为了节省资金, 聘用不合格管理人员。

2. 2建筑企业信息混乱

当前建筑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因素, 例如质量、成本及进度等, 这些因素组成了巨大的网络, 信息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然而当前多数建筑企业没有认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其信息管理技术落后, 甚至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 不同阶段与不同方面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整理与归档, 因此出现了信息混乱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 在需要调取信息时信息的准确性根本得不到保证。

2. 3对施工过程管理不够

准备设计阶段是建筑工程建设中必须的阶段, 而施工过程在整个建筑建设过程中是关键性阶段, 建筑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施工过程, 不能直接将工程交给分包单位, 对建设过程不闻不问。目前多数建筑企业忽视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检查, 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质量问题, 同时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得不到保证, 因为多数施工人员为农民工, 出于文化素质与技能方面的限制, 他们很难达到技术操作要求, 此外, 施工布线使用也不达标, 不能严格按照使用标准对通用器材进行使用。

2. 4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

纵观当前的智能化建筑设计, 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目标及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多数设计院根本不重视建筑智能化问题, 或者对智能化建筑的理解不够, 因此提不出明确的目标要求, 更谈不上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了。同时整体设计观念还有待提高, 在设计过程中过分强调通信技术及相关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存在堆砌的倾向, 缺少对智能化建筑的整体考虑。当前很多智能化工程设计滞后于建筑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尚未进行设备选型等相关工作, 仅凭经验对一些问题进行考虑, 直接造成了电缆通道较小、管线预埋遗漏等相关问题。

3新时期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当前我国智能化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 1明确建筑智能化目标

建筑智能化目标在于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服务, 并建立起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 从最大程度上节省能耗与人工成本。从该目标中可以看出, 智能化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当今时代的优势, 主要致力于对建筑信息的管理上, 这是当今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时期智能化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3. 2建立智能化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工程智能化管理得到了加强, 其他各项工作也能有条不紊的完成, 以保证各项工程阶段性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 管理制度智能化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 例如施工前的组织设计, 需要利用智能化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设计质量; 施工过程中必须利用智能化的管理制度才能对各项资料进行科学管理, 工程竣工以后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管理, 才能便于以后的查看和使用。

3. 3实施智能化现场管理

智能化管理制度是智能化管理的重要表现之一, 要想加强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 就要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做好, 并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和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 切实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一旦出现了问题, 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人与责任部门, 这样一来, 不仅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得到了加强, 同时这对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到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对工程质量的保证非常关键, 为此, 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培训, 以提升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施工水平。此外, 应充分重视施工工序, 严格按照施工顺序来施工, 不能为了赶工期颠倒顺序。在智能化管理工作中, 应对工序活动条件质量进行主动控制, 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在智能化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以提升工程整体质量, 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3. 4统一管理建筑企业信息

建筑工程管理实际上是对建筑企业信息的管理, 建筑企业从设计方案的制定一直到竣工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建筑企业会获得大量的信息, 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具体来说, 建筑企业应该结合项目的具体进场, 对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形成成本计划、管理组织计划等具有独立流程同时可以起到指导性意义的资料, 并建立起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结合信息的增加、变更对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 进而为施工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4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为了更好的适应建筑行业发展新形势, 建筑企业有必要将信息管理工作做好, 促进建筑管理智能化的实现。工程管理智能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当前的实施现状来看, 尚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更新, 到现在为止这项系统工程还没有得到普及, 相信随着业内人员的不断努力, 这项工程一定会走向更高水平, 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共享。

参考文献

[1]黄伟, 黄安永, 漆玲玲.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智能化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 :68-72.

[2]易新明.现代项目管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11) :14.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论文 篇3

[摘 要]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筑总量压在不断增加,同时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工程的管理方法是实现工程顺利建设的根本证,是加强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法,工程的管理的方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综合水平。工程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终,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智能化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策略。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 施工管理 智能化应用

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起我国建筑业就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相比较其他一些国家,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水平仍然偏低,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快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行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就是实现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一种应用形式。建筑行业本身就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性强等特点,这都导致了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如何对建筑工程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施工质量安全,是建筑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 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的不少地区均已经涉足于智能化建筑,而其建设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总结起来,主要的问题存在于这样两点。

首先,从智能化建筑的行业方面来讲,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没能及时跟上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以及智能化技术中的核心部分必须从国外引进,这些因素均导致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未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由于智能化建筑属于技术的整合,因此对集成商的技术理念和施工经验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纵观我国当先的智能建筑技术集成商,其整体素质良莠不齐,对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造成了掣肘。据统计,我国当前从事智能化建筑的公司有数千家之多。然而这些公司的业绩却乏善可陈,因此集成商的综合实力也影响了智能化建筑的行业水平。

其次,智能化建筑的施工对于现场的调度和管理也是一个挑战。由于我国不少管理部门对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和规律尚不熟悉,因此在管理效率和效果上均不能尽如人意。在不少智能建筑的工程项目中,由于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失误而导致建筑质量、工期受到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造成了比较负面的影响。

二、 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策略

1. 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规范的健全

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技术及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行业内的政策和规范无法跟上其发展的步伐。只有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及规范的健全,才能使该行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壮大。

首先,政府应该牵头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分析与调查。通过组织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以及智能化建筑业界的行业人才,进行详细的软科学调研,为政策的制定能够提供客观详实的基础。

其次,在积累了充足的行业技术与管理现状之后,则应加大力气抓紧完善智能化建筑的政策和规范。依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以下一些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是亟待完善的:一是智能建筑涉及到的系统硬件设备,包括建筑智能控制所需的中央处理单元、系统监控和采集传感的前端单元、系统布线的管槽安装、系统通讯网络的光纤、电缆以及无线设备等,这些设备均是智能化建筑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保证智能建筑之内所有设备的参数指标和测试验收标准、系统设备的功能齐备,才能保证智能建筑功能的发挥;三是在评估智能建筑系统功能与性能时,一方面要定性测量评估,另一方面也要定量评估。在规定中,对所有的技术指标予以数字化的明确,以此实现建筑技术标准的达标。

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提升

智能建筑是一个整体化的产品,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对于建筑功能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项完整的智能建筑项目,系统集成商的主要工作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系统智能化需求分析、系统智能实现策略的设计、系统硬件软件的参数计算以及匹配等。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智能建筑施工的最终质量以及用户满意度。为了提升其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应注重集成商人才的专业深度与广度集成商专业人员必须从业主的使用感受出发,将业主的实际需求以技术参数和设备选型的方式整理出来并最终转化为施工方案。当前,复合型的人才在智能建筑领域依旧稀缺,需要一些一方面熟知技术,另一方面又深谙市场需求的人才。

(2)应该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果集成商的技术人员由于某些原因而离职,很容易造成建设方的设计风格与理念出现断层,影响工程质量的目标。

(3)应重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重复利用,积累经验,积淀施工者的竞争力对于已经形成系统化的施工方案和技术策略,应以标准化的文档保存起来。通过转化和调整,用于其他相似的工程建设中,从而形成建设方独特的优势。

3. 加强监理制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市场由于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的不足,导致效率低下,一些业主由此蒙受了损失。通过加强监理,来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质量是当务之急。当前在智能化建筑的监理方面,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涉及专业较广,不少监理工程师难以承担监理任务。例如,一名合格的专业建筑监理者,在涉及到智能弱电、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设备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能建筑的监理包含了传统建筑所不存在的许多方面,如电子传感、信息网络部件、各种线缆、弱电设备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均需要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量化的测试验收与评估,这对监理人员的技术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不同的监理工程师往往由于经验的匮乏,不能具备充分能协调统筹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经验,这同样影响到了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推荐以专业监理队伍来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监理。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首先能够对工程建设方有一个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对其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等均能进行评估和干预,这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的最终质量;其次,能够从过程项目业主的角度出发,对建设方所采用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客观评价,降低业主的风险。

4. 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规范化

智能建筑涉及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复杂的管理模式,只有严格依照技术与管理标准进行施工,才能实现目标。

笔者结合自身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推荐以“控制+管理+监理+协调”的综合化模式进行施工管理的规范化。这里的“控制”,涵盖了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智能化建筑项目的投资控制以及具体施工周期之中的工程进度控制;而所谓的“管理”,则一方面包括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与数据进行管理;“监理”则指的是应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模式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理;而“协调”则是说,应结合行业规范和合同条文,实现施工进程中各方的协调。

三、 结语

为了适应建筑行业发展新形势,建筑企业必须实行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实行对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为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安全作保证。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和支持,为把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化技术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断奋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应该对建筑工程项目实行智能化管理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让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更好的为建筑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戚务诚.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和发展规划——绿色生态环保住宅[J].中国勘察设计,2012(03).

[2]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办公室.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展望[J].电能效益,2011.

[3]刘金定.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工程质量监督中的问题[J].工程质量,2011(04).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论文 篇4

水利是农业生产之本。随着人民物质生产需求的扩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一大批落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水利工程由于年代久远疏于维护,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同国际农业发展严重脱节。具体表现为设备老化,排水、灌水系统尽显疲态;水利设施遭到人为破坏,安全性和可靠性备受质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陈旧,缺陷严重,不能适应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干旱、荒漠化现象进一步扩大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已经在一些地区引起了严重后果,稍有天灾降临便导致水利系统的全面崩溃,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威胁。

1.2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动力不足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应对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虽然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但建设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时常陷入尴尬境地。农业水利工程简称资金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二是来源于当地筹措。国家财政投入和地方财政投入在预算方面不能及时有效统一,或是当地资金筹措力度不足,均会导致建设资金无法及时和到位,相关的建设和生产便无从开展。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技术考研,相关技术投入的缺憾,会带来建设成本的增加,亦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埋下隐患。资金和技术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必须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1.3 农业水利工程监管不到位

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监管说到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监管不到位,就会造成建设无用功,这不仅是是国家的重大损失,更是当地居民的重大损失。长期以来,农业水利工程监管不力的情形侵蚀着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在一些地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使用的频率并不高,使用期内尚能保证水利设备的正常运行,非使用期则无人问津。这些基础设施设备由于不能定期维护,及时排除风险,导致年久失修,寿命和使用年限缩短,甚至出现盲目或重复建设的情况,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1.4 水利人才培养不力

由于缺乏对于水利人才的重视,水利部门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容易因为无法有效应对突发状况而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前些年我国部分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的大面积洪涝灾害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2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2.1 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水平

农业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水利工程的核心和关键,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势在必行。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兼具公益性与经营性,有过部门必须以大局为重,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促成水利工程按期竣工。由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施工常在冬季进行,气候条件等因素为施工带来了更多的不利条件和不确定因素,一些惟利是图的施工单位无法承担这样重大的期待,这就需要在招标阶段格外谨慎,以精湛优良的施工单位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妥善进行提供保障。对新的农业水利工程进行规划和安排时,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会同专家组进行实地的勘察和探讨,合理利用已有的水利基础设施,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统一安排,注重质量,提高建设水平,推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体系规范化。

2.2 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程,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其相应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和技术投入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但牵涉的方面较广,需要有关部门提高认识,齐抓共管,保障资金和技术来源,促进资金流转透明化和公开化,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工期较长,从立项、规划、施工到投入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合理分配资金投入,加强监管。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的人员流动、资金管理都要从确保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出发,量入为出,引入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与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运行。建设过程中对于施工技术有特殊需求的部分,应当提前安排,及时请教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给予实地的指导和示范,保障施工质量。

2.3 保护农业水利建设成果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群众性事业,其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必要的监督和维护必不可少,而这项工作除了需要一定的技术资金作为支撑意外,还需要当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心和积极配合。在工程建设前期规划阶段,应当对工程施工中的监管和定期维护留有一定余地,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建设完工后,应当成立专门监管部门,负责水利工程整体的维护和及时检修。农业水利工程服务于农业生产生活,同个人的生存和前途发展息息相关,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当地居民意识到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当地居民自觉维护水利设施设备,杜绝水利基础设施的人为破坏,加强监管,对破坏者给予一定的惩戒,以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

2.4 注重水利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的培养固然应当有教育部门牵头进行,但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技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水利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有关单位应当同高校和教育机构联手,促进水利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水利工作者待遇和福利,鼓励有志于水利工作的年轻人投身水利建设事业,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可以助力水利科研工作的开展,攻克技术难题,推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科研工作再创新高度。

结束语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论文 篇5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党和国家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干部管理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基础,是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选准用好干部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市经济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笔者按照西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先进理念的要求,结合自己在管档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就如何用精细化管理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谈几点拙见。

一、当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近年来,由于机构编制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各单位管档人员变动频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档案工作重视不足。相当一部分单位的主管领导认为档案工作不是主体工作,档案工作抓得再好,也不能体现出单位的工作成绩,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出现重业务轻档案、重形式轻管理的现象。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不丢失、不泄密和应付检查的低标准上。少数干部也认为档案工作是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事情,不能主动配合档案部门做好个人信息更新、归档材料提交等工作。另外,2模式。二是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结合档案管理的发展,进一步修订《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调阅利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相关制度,逐项细化档案搜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三是从严落实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坚持“五不查阅”、“四不借出”、“三不转递”制度。各单位应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相关档案管理制度,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对转进转出的档案严格把关,履行登记手续,对历史原因造成的无头档案,给予排找线索,一查到底,治理有人无档,或有档无人的问题,做到有档有人、管人管档相一致。

(二)用管理质量精细化来保证档案齐全完整 1.全面核对档案资料。按照中组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在做好正常整理工作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以填写干部履历表为契机,对档案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核对。在整理过程中,力求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严格把好质量关。一是在材料鉴别上,注重真实性。二是在材料分类上,注重准确性,做到卷卷档案分类准确无误。三是在材料装订和外表上,强调整齐美观,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整体质量。

2.做好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在收集归档材料工作中应做到嘴勤、腿勤、手勤。只有收集齐全干部档案材料,才能不断充实干部档案内容,全面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工作全貌,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原始依据,避免用人失误。坚持“标准化”整理装订干部档案,整理过程中要做到材料鉴别归类上求准、材料加工上求精、材料切订上求好、验收入库上求严“四个环节”,确保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简化整档工序。一是要规范用纸。简化整档工序首先必须规范公文用纸,或统一调整干部档案用纸的规格,使两者一致。二是要改进档案盒。在干部档案整理过程中,需要反复的拆装、剪裁,不仅增加了整档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不可避免地使档案本身遭受了损害,不利于干部档案的长久保存。因此,制作更适用干部档案管理的档案盒很有必要,如借鉴文件夹形式,档案整理立卷时,不裁剪,也不装订,只需分类、编号、登记卷内目录,夹入档案夹,增加新的材料时只需把材料插入相应类别中,需要利用档案中某个材料也只要抽出需要部分,不必整本拿出,也有利于档案保密,这样既能提高干部档案整理质量,方便利用,便于保管、保密、延长档案寿命,还能大大减少档案整理繁琐的工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充实档案内容。一是建立干部工作业绩档案,及时将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归入档案,为干部考核提供必要的依据。二是重点收集干部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论文 篇6

1建筑电气工程的概述

1.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让设备的稳定性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智能化在某些故障的诊断之中获得了实践应用, 让某些危险场合的项目或者重点施工的项目可以顺利的展开生产实践, 在很大的程度上较大的提升了工作质量和工作的效率, 也在一定的程度之上降低了工作的强度和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成本的降低, 数字式控制系统在现代工程机械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基于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现代工程机械中正在逐渐普及, 并成为施工质量的保证。数字化自动调平系统的应用, 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 而且也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技术性能。

1.2智能化技术的概念。由于我国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智能化发展以逐渐变成人类未来的省发展趋势。智能技术能够模仿人类的思维防式, 并逐渐研究和开发出相应的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是人类生活中亚组成部分, 因此将智能化技术结合到电气工程中是必然的。我国已实现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操控的目标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智能技术也在逐渐完善并解决在电气工程控制中的缺陷和不足。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应用不仅减少了人类工作量, 智能进行劳动分工, 更大大提高了工作率, 为建筑电气工程企业带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更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水准, 也提高了我国综合竞争能力和科技水平。

2建筑电气智能设计的意义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 能源日益枯竭, 在这种情况下, 节能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 建筑电气节能已成为当前节能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旦无节制的对能源进行消耗, 则会导致能源出现枯竭, 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智能能源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所以加强建筑电气智能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能够实现对建筑中的现场控制器包括配电、中央空调、排水、照明以及电梯等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设备的合理运用。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1合理选择变压器。在建筑中要根据内部结合和建筑本身对电气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变压器。变压器在使用时, 有内部的电磁心力在铁芯叠片产生磁滞涡流现象, 产生铁损, 因此在选择变压器时也要针对不同的电气进行甄选。变压器的材料根据时代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改进, 而目前新研制出的非晶态磁性节能材料用于变压器铁芯处, 改变了传统变压器的部分工作原理, 减少铁芯内部磁阻, 提高了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降低了铁损程度, 从而改善供电的质量水平, 大大节省了能源和成本。在选择变压器时不仅要注意节能, 也要注意变压器的质量问题, 在进行采购变压器时要选择质量优、信誉好的厂商, 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价格低廉的变压器, 这样不但能够提高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 更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 减少对施工人员和使用者的伤害系数。

3.2配电箱等设施的安装。在高层建筑中安装配电箱以及相关设备是电气工程中最重要的程序和步骤。在安装这类设备时要注意与周边电气系统以及电气工程项目的配合, 这不仅关系到整栋建筑的供电系统的完整性, 对于动力系统的顺利进行和与电气系统的配合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针对复杂的配电箱设备类型, 物业和消防等单位对配电箱的限制性要求, 电气工程人员往往会存在弄混设备及误装行为, 另外来自业主等方面的约束性要求也可能会导致配电箱内部零件反复调整等情况。这要求电气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随机应变的处理上述措施, 在电气设备采购及安装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设备变更可能性。

3.3优化建筑用电设计。首先, 工作人员针对电气设施功能的不同可以在现场施工项目中采取分类施工的方法, 根据施工建筑的类别、各个方位电气负荷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制定出合理科学智能的方案, 并加强实施;其次, 要以节能为前提条件, 利用集思广益的形式在员工中开展讨论会议或者以提出意见的形式探讨如何才能将节能与实际工作结合到一起, 并将科学、合理的建议融入到电气施工计划中, 多面分析电气智能技术并进行比对, 选出最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 并加强管理和实施;第三, 在施工过程中企业部门的监督人员要及时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严格检查仪器设备以及材料是否符合标准, 查看是否有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材料, 如变压器等, 及时排除或降低安全隐患并减少对能源的损耗;第四, 利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方面将电气设备的性能发挥利用到最大化, 利用遗传算法将电气设备性能完善到最大化, 从而设计出具有优化性的建筑电气设备。

4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虽然智能化技术有诸多优点,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避免因为过分追求技术上的先进, 导致使用的不当。首先便是经济方面, 由于智能化技术包含了当前较为先进的前沿技术, 其开发和使用成本一直是困扰智能化技术使用的瓶颈之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智能化技术的使用范围和程度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其次是设计方面,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脚踏实地, 从实际需求出发, 不过分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合理对待系统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 降低施工的难度, 从而实现减小运行管理成本。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通过对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的讨论与分析, 让我们认识到在建筑电气工程的管理与控制中, 需要运用智能化技术。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能够有效的对电气工程进行自动化控制管理, 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有效的排查与处理, 对电气设备进行及时的优化与升级, 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 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了一定保障。所以, 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以促进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光炜.试分析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监督[J].居业, 2015 (24) .

[2]崔志南.建筑电气工程管线敷设方式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 (7) .

上一篇:公文 范文及解析下一篇:1.安全知识300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