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策划与选题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采访策划与选题(通用7篇)

新闻采访策划与选题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到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和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面对庞大的新闻信息,要想在其中实现新闻宣传的良好效果,就需要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新闻采访的选题策划虽然是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是每个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这项工作对后期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新闻采访;选题;策划

前言: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有效信息表现出了强烈的需求,这也对新闻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信息的宣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拓宽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多的信息可以为人们所接受,但是面对繁杂的信息网络,新闻工作所能传播的信息仍然有限,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对新闻采访工作做好选题策划,明确新闻价值,保障新闻的传播效果。

1.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简介

1.1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概念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是指在新闻工作开展前期,通过对社会时事的敏锐判断,确立新闻选题和采访对象,设计预期的采访形式、采访内容和采访效果,并根据客观事实策划预期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最佳效果等一系列内容的探讨和商定,最终落实于文字的新闻规划。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在整个新闻工作中具有指导作用,是各项新闻活动开展的依据。

1.2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内容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一般可以分为新闻选题策划和新闻采访策划两个方面。新闻选题即为对新闻题材的选择,新闻题材和采访视角的确定是此项新闻报道的首要,同时也是在新闻的采访者(记者)以及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联系,是采访活动展开的.基础。围绕选题进行采访以达到获取新闻线索的目的,对线索进行判断、分析和整合,对新闻报道的预期价值进行判断等均是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主要内容。

1.3探究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必要性的意义

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旨在让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当今社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以及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在整个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新闻媒体只有充分认识和肯定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价值,才能让其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顺应新闻工作的特点,满足社会的要求,做好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指导工作,[1]才能让新闻信息最大程度的发挥价值,才能让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时代所淘汰。

2.现代社会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要求

2.1尊重新闻信息的客观性

所谓新闻,是指将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情,通过特定的文体记录而成的信息。新闻工作就是将这些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电视、报纸、手机等媒体平台进行推送报道的过程。新闻工作的行业特征决定了新闻真实性、简明性、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无论社会风向如何变动、新闻手段如何创新,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时始终以事实为依据,尊重新闻信息的客观性,不做刻意捏造、脱离事实的空想或为利益左右的对事实的扭曲,避免主观意愿的干扰。

2.2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新闻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搬运,同时还承担着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作为连接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桥梁,新闻媒体在进行前期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时,新闻的宣传思想要切合国家政策和思想,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政务时需要特别注意,对于语言的斟酌必须格外谨慎,以国家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对涉及冲突等事件进行报道时要慎重合理,强化新闻在宣传、引导以及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

2.3满足各方的新闻信息需求

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在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渗入,传统新闻媒体在面对发展挑战,适应各方变化而进行转变的同时,现代化的新闻媒体的新闻的传播途径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新闻采访宣传策划在为日常新闻进行报道规划的同时,也为商家扩展了新的宣传平台,对新产业、新产品的适度报道,可以促进多方经济收益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自身传媒、商家、用户多方的新闻信息需求。

3.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

3.1新闻采访选题策划能提高媒体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从信息独享到大众传媒的演变使得新闻媒体的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新闻行业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从事新闻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要着重培养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竞争力。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作为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在整体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其在新闻工作中的指导和规划作用,在对行业发展和新闻媒体对社会发展进行适应性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要在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上下功夫,了解用户的新闻需求,调整报道内容结构,转变报道视角,提高新闻灵敏程度,顺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新闻的需求。

3.2新闻采访选题策划能够充分展现新闻价值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注重新闻工作的前期规划,新闻的价值在于新闻被宣传对象的需求程度,也是宣传效果的重要体现方面。对同一客观发生的事实进行不同视角的报道,会展现出不同的新闻价值。在一项新闻工作开始之前对整个新闻工作进行合理规划,这对于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充分展现新闻价值具有最可行的实现可能。[3]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前期对新闻选材的判断以及对新闻线索的收集,并且根据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人员对于新闻观测点的敏锐洞察力,对新闻工作进行前期规划,使得新闻事件的报道向更能贴近于新闻受众,引发较强的新闻共鸣,达到传递事实、宣传观点的新闻效果,充分展现新闻价值。

3.3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实现

创新是一个行业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于时代的紧迫感和行业发展的压力,新观念和新思路不断涌现,然而这些创新措施的效果仍然需要实践去证明和检验。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是整个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在具体实施之前进行,这就使得所有的创新举措都可以在这项策划工作中得到体现,同时耗费较小的成本。通过论证、推演等方式可以将这些创新想法向实际举措上进行演变,增大了创新意识实现的可能,降低创新难度,同时能够促进媒体人创新意识的提高,从而良心循环,促进行业的进步。

4.结语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前期基础性工作,是决定新闻选题方向与新闻预期效果的重要工作,是新闻媒体的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方面,同时也是充分展现新闻价值、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方面。新闻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到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应当积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反应灵敏度,保障新闻的及时性,满足现代社会对新闻行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李刚.信息来源与新闻从业人员价值观[J]新闻界,(10):124.

[2]韩玉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13).

新闻采访策划与选题 篇2

关键词: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经验,敏感性,意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了解国家重大决策以及社会生活现状等信息,而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凭借内容精准、时效性快、表达形象直观以及覆盖面广等特点,成为目前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我们将记者通过对客体进行观察、询问、倾听、思索等方式获取新闻信息的行为称之为新闻采访。

1 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1.1 明确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是指在一段时间或全局性阶段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主要指导思想。报道思想体现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原则、方针及思想状态,指导着新闻采编的每一个环节,存在于新闻采编工作的每个流程当中,同时,也是新闻选题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具体可以将报道思想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在一定历史阶段或全局性的指导思想;另一种为某一段时间或某项重大事件、特定问题的指导思想。在明确报道思想之前,首先要对国家、政府的政策性、方针性指引等重点工作做出了解。要把握好全局思想,主抓重点内容。在进行选题决策时,要结合全局情况,对题材的价值性进行考量,并且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和估量。通过不断的检查、修订等环节,完善报道思想,使新闻报道更具连贯性,促进主体与客体、先进与落后、主流与分流的和谐关系,不断推进报道思想更具有实践性,更加科学及合理。

1.2 获取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指一个信号或简要的信息,证明已经发生或即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并且要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在新闻线索获取中,可以通过采访、来电来函、其他媒体、其他线索关系等渠道获取有价值的新闻。在获取了新闻线索之后,就可以通过这个线索进行深度挖掘,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根据综合信息资源拟定题目。

首先,选题要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性。我们衡量新闻线索是否具有价值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标准。第一,新闻要具有时效性;第二,内容要具有重要性;第三,新闻内容要贴近生活,符合大众关注。简单来说就是事实越新鲜、内容越重要、越贴近百姓生活,新闻的价值性就越大。

其次,新闻指导思想要秉承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时刻谨记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承担着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始终与我国政府、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大方向上正确引导社会公众。

再次,新闻选题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时效性,这是我们衡量新闻线索能否作为新闻选题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最后,新闻选题要保持典型性及独特性一致。在新闻报道中,要侧重于对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的事物进行报道。因为通过对典型人物、问题及现象进行报道后,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激发社会公众对事件内容的反思,起到很好的宣传和警示作用。

2 电视新闻采访的事前策划

在新闻发生之后或即将发生之前,对新闻的宣传制定具体的宣传计划及活动安排等事宜,我们称之为新闻策划,它是策划者对未来的活动进行谋划及具体安排。但是,对于新闻策划者来说,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策划者对未来事物发生、发展的预见能力以及对不断发生的新情况应该做出的反应能力。在前期策划时,很多情况都是策划方案随着现场采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后期新闻采访应变时,也有很多现场情况随时发生,很多都是因为没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使得报道不够完善。

2.1 要具有洞察力

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其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双具有洞察力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捕捉有效的新闻线索,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梳理获得有价值的新闻选题。

2.2 搜集被采访对象详细的新闻素材

随着科技传播的不断发展,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各种通讯手段提前了解新闻信息,核实信息准确性、真实性,以便于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确保新闻采访顺利进行。

2.3 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

在进行新闻策划时,新闻工作者要对具体的新闻报道对象进行详细了解,尤其是对特定报道对象的了解。对于特定报道对象来说,具有特殊性,也具有专业性。

综上所述,在新闻选题和策划环节上,新闻工作者要加强新闻原则性、时效性,贴近社会公众生活,从而使新闻报道更有价值,增强其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吉矿.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6).

浅议电视新闻直播的选题和策划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直播;直播选题;直播策划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91-02

一、直播常态化选题存在的问题

电视新闻直播选题目前包含有仪式性的社会重大题材,如香港回归、三峡截流等重大社会事件;突发性的事件,如恶劣气候、重大交通事故等事件;媒体参与策划的社会活动等。这些选题在具体直播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非直播题材进入直播程序

直播常态化,让一些地方会议、过去的动态事件、一般化的静态新闻题材被纳入直播。而事实上,有些新闻用一般制作完全可以达到传递效果,动用直播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还让观众觉得小题大做。比如每年举办的地方“两会”,本身是当地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值得加大宣传力度,但一旦运用直播,冗长的会议、静止的画面,只会让观众感到沉闷[2]。对于已经过去的动态事件的直播,记者出个现场,画面仍然用过去包装好的新闻,给观众展示的只是穿上直播外衣的外在形式。另外一种直播形式就是对现场的平面化浅层次报道,比如农村频发的群众坠落机井事件,直播过程只是注重对现场营救过程的描述,缺乏对事件频发的深层次的追问和反思。这些非直播选题被强行拉入直播程序,纯粹地为直播而直播,不仅起不到直播效果,反而使新闻价值发生了扭曲变形。

(二)突发重大新闻不敢直播

中国媒体机制往往让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缩手缩脚,一件突发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不是先从受众本位去判断它的新闻价值,而是先揣摩领导意思,领导同意不同意报道,报道后对地方形象有没有影响?这样做造成的结果是,受众本来极其渴望知晓的新闻信息被媒体自动过滤掉了。即使允许报道,也是发通稿,简单走下过场,不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知晓欲望。事实上,现代新媒体突飞猛进,一个地方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即使你电视报纸这些官方媒体不报道,受众也可以通过网络等传播方式获得。面对突发新闻,地方官方媒体的集体失语,带给受众的除了失望還是失望。它反映出我们社会的信息透明化程度还不够,对观众知情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种做法对树立电视媒体的新闻直播节目的威望是一种严重伤害。

(三)血腥暴力事件直播过度化

一个地方发生的极端血腥暴力事件,在刚刚发生的阶段,受众会由于好奇而强烈关注,如果媒体一味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不加过滤地进行全方位的直播,其血腥暴力的现场不仅会给受众带来心理上的不适,还会引起社会的恐慌。这就牵扯到媒体的新闻自律性和新闻道德的规则问题[3]。比如校园暴力事件,对于这类事件,媒体应主动规避对新闻的详细描述,只做简单的一般性陈述。特别是直接的血腥、暴力画面应该主动避开。媒体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受害学生家人的心理进行人道主义关怀;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大众对此类恶性事件的情绪,不能推波助澜,火上浇油,要担负起到对社会情绪稳定、安抚的媒体责任,要抱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类新闻。

二、确定合适的常态化直播选题的方法

尽管电视新闻直播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的愿望,有效提升收视率,但是,在探索“常态化直播”选题时,还是要做到宁缺勿滥。从实践看,不是任何新闻题材都适合直播。有些意义不大、缺乏情节、过程拖沓、进展迟缓的事件不适宣直播。因此,直播决策者要做好直播选题的把关工作,精挑细选一段时间里新闻价值较高的题材进行直播,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直播的质量,有效提高电视直播新闻的收视率。

1.选题要有贴近性,以观众为本位。作为地方电视媒体,首先要搞清楚确立的直播选题受众会不会关注,感不感兴趣。只有那些“正在发生”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充分贴近性的题材才会进入常态性直播的视野,如对气象、交通等的现场直播报道已经成了美国地方电视台早新闻中的家常便饭[1]。面对突发性事件、灾难性事件,要以受众为中心,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充分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和知情权,在社会面临危机时,及时引导社会舆论,成为社会公器。同时,在选题选择上,要突出地域性特点,多报道本地新闻,减少对社会发展益处不大的、简单的正面的宣传直播报道。只有那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充分贴近性的题材才更有直播价值。

2.选题要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直播选题的贴近性并不意味着所有关系民生的事情都可以拿来直播。在题材的选择上一般要进行新闻价值判断,看其有没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直播题材要具有未知性,电视现场直播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不可预知性,让观众有所期待。从观众的收视需要这个角度出发,人们没有可能对芝麻绿豆并且是常规化的小事都花时间去关注的,只有那些突发性的,并且是影响范围广的事件才能唤起人们关注和欲知的心理。在进行直播选题确定上,既使是突发事件,也必须具有典型性。一般的车祸、火灾没有直播的必要,但特大事故,只要时间允许我们要尽量直播。当然,做地方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突发新闻是可遇不可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拓展直播选题内容的思路,要跳出鸡毛蒜皮、邻里故事的小民生思维,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民生新闻进行直播。

3.选题要有可供直播的现场。新闻现场直播则以新闻现场为主体,有新闻现场的直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播。因此,新闻直播其基本条件就是追求新闻第一现场,通过所有直播人员在新闻现场的劳动,完成信息生成、信息采集、信息传送、信息接受的同步进行,带给观众我在现场、同为一体的感受,产生电视媒体独有的视听冲击力。因此,适合直播的选题其新闻现场要具备以下特征:悬念性。越是不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的新闻越有吸引力,受众对这样的直播兴趣会非常浓厚。历史性。共同见证一个历史时刻,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有意义的。比如北京申奥成功现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因为其独具的历史意义,受众需要去亲历和见证。观赏性。如果没有悬念性、历史性,那就追求其观赏性。一场名人演唱会、一场体育赛事,都因其强烈的观赏性吸引人们欲罢不能。

三、新闻直播前期策划和现场操作的有机融合

一场新闻直播,不管其大或者小,都无异于一场战役。在确定直播选题后,参战人员要对选题进行前期謀划,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战,否则再精良的直播队伍面对陌生的直播现场也难免会手忙脚乱,影响直播效果。

(一)打一场直播战役要师出有名

前期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这场直播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做到全面把握整个节目的总体构思。主题不明确,走题跑题。传播出去的信息将有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或无效的信息。因此,直播策划班子确定直播任务后,先明确本次直播的主题方向,然后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协调,吃透各项议程,做出一套详尽的策划方案,来指导现场信息采集中的各项活动,避免现场慌乱和无所适从。对于重大新闻直播,在策划框架完成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必要排练也是新闻直播必需的。通过前期演练,让主持人和现场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整体做一个最充分的了解,也有助于整场直播所有岗位人员了解直播进展的每个环节,避免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可能产生的差错。

(二)做好前期背景资料的挖掘整理

在许多常态化直播节目中,往往让现场记者作为直播的一个线索,既可以带出现场的信息,也可以穿插前期采集的相关素材缩编成的新闻片断。这样,直播节目在内容和时空的处理上就可以做到更加的自如,同时既能填补直播中的空白和盲点,又可以提高新闻直播的信息容量和深度。因此,直播人员对各种与媒介事件有关的“边界故事”,比如对事件人物的访谈,对事件前因的追述和后果的预测,对事件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的搜集整理,也是前期策划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做好前期宣传策划

酒香还怕巷子深,对于事前策划好的直播活动,没有观众的关注和参与,只能是一场独角戏。因此直播前的策划要把观众参与度考虑进去,邀请观众参与到直播活动中来。在直播前一段时间内,电视台要进行直播预告,提醒和督促观众观看直播,预先公布事件的时间安排和重大环节,让观众形成直播收视期待,为即将展开的直播活动造势。当然,前期宣传策划也要讲求艺术性,不能将受众的收视胃口吊得很高,最后展示给受众的却是一个乏味的直播节目,这对提升直播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直播不停 策划不止

有了详尽的直播策划,并不意味着下一步的直播活动只要按部就班开展。能进行直播的新闻选题其根本特性就在于新闻本身的不确定性,因此,用一个现成的策划去指导一个鲜活的活动现场,显然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直播参战人员在熟悉前期策划的基础上,时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再策划,做到报道不止,策划不停。在直播过程中,导播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兴趣点的捕捉和典型现场的策划,捕捉亮点,凸显新闻价值。记者和主持人在新闻现场要结合前期策划,准确选择能说明问题,有内容可看,而且有故事可说的现场作为现场报道的背景。同时要选择最佳的现场时机,拍摄到最能说明现场情况的、最能打动人心的画面,而摈弃一些毫无目的,信息量低的镜头。力争从新闻本体和现场直播的特点出发,将真实的现场,最精彩的瞬间和最鲜活的细节展示给受众,达到直播的效果。

总之,新闻直播前充足的策划可以让参战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能有效拓展新闻的深度和广度, 直播中的策划则是前期策划的延伸,是直播活动中的随机应变和工作需要,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是完成一场成功直播的两个必备要素。

参考文献:

[1]朱永祥.将现场直播“常态化”——以美国地方台现场直播报道为例[J].新闻实践,2004(7).

[2]周静.电视直播新闻存在的问题[J].当代传播,2003(5).

采访与写作选题举例 篇4

一、特殊群体

1. 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几个个体)。

2. 冬天了,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怎么样?

3. 孤儿院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采访(市福利院有线索)。

4. 环卫工人的故事(市环卫处或局有线索)。

5. 聋哑学校采访(市教育局有线索)。

6. 火葬场工人的故事(市殡葬管理处或局有线索)。

7. 垃圾处理者的事迹(市环保局有线索)。

8. 女交警采访(市交警总队有线索或拦街采访)。

9. “水果老人”采访——钱庄公寓市场。

10. 小学校门前的家长们。

二、先进人物

1.“小安徽”创业史。

2.三十年桃李芬芳——三十年教龄的老师专访(校人事处或市教育局有线索)。

3.文学院博士群体创业故事(文学院院办有线索)。

4.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专访(校学生处有线索)。

5.创先争优先进典型采访(组织部有线索)。

6.市十佳记者采访(市记者协会有线索,记者协会办公地址在湖州日报社)。

7.湖州市劳动模范采访(市总工会有线索)。

8.优秀农民工采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或市总工会有线索)。

9.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典型采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或市总工会有线索或直接到企业寻找)。

10.优秀女护士或男护士采访(市卫生局有线索或直接到医院寻找)。

三、事件采访(时效性不一定强)

1. 采访医院门诊部,了解近来流感或多发病情况(采访

急诊、注射室、医生、护士)。

2. 采访医院骨科、外科,了解交通事故情况。

3. 消防故事(采访119)。

4. 湖州小区内夜半炮声扰民采访(采访居民和炮市场)。

5. 湖州“酒驾”现场采访(请交警配合)。

6. 湖州“两节”安全与平安湖州采访(采访市公安局)。

7. 维权事件采访(采访市消费者协会)。

8. 劳动争议采访(采访市劳动仲裁委员会)。

9. 离婚采访(采访市婚姻登记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

门)。

10. 典型案例采访(采访律师、市法院)。

四、经济新闻类(与经济相关的新闻采访)

1. 物价上涨对城市困难家庭的影响与政府帮助情况(采

访市民政局和困难家庭)。

2. 物价上涨,普通百姓如何应对?(采访市民)

3. 物价上涨,谁是推手?(采访市物价局、师院法商学

院相关教授)

4. 物价上涨,大学生餐桌有何变化?(采访大学生和食

堂)

5. 两节将至,家电市场采访。

6. 年夜饭(采访几个大酒店)。

7. “冷经济”是热还是冷?(采访各大商场中的电热商

品部)

8. 浙北商圈采访(浙北几家大商家采访)。

9. 湖州人的餐桌新变化(采访市民、菜市场)。

10. 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采访农民工和市民,主要采访

双方的态度和主要观点)。

11. 商家打折“方程式”。(揭开商家打折的秘密)

12. 大学生消费新变化(采访大学生)。

五、社会新闻

1. 闹市“骗”阱(暗访闹市区的各种骗人伎俩)。

2. “乞人”追访(采访街头乞丐,主要用暗访的方式)。

3. 特殊志愿者行动采访。(市团委有线索)。

4. 冬天健身采访(采访特色健身)。(社区、居委会有线

索,或在街头社区寻找)

5. 公交车上的文明采访(体验式采访,跟随公交车采访)。

6. “知识经济”在校园(采访各类考试、考证、办班、培训等情况)。

7. 优秀妇女典型采访(市妇联、团委有线索)。

8. 助人为乐典型采访(市文明办有线索)。

9. 助残好心人采访(市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市殘联有线

索)。

10. 爱心事迹采访(市慈善总会、市殘联、市团委有线索)。

11. 中小学课业负担采访(采访家长、学校、老师和教育

行政部门)。

六、企业、农村采访

1. 工厂中的优秀工人采访(找一个工厂采访)。

2. “打工妹”故事采访(到超市或企业寻找)。

3. 企业家专访(湖州老字号董事长或总经理采访)。

4. 厂长创业史(一个搞实业的厂长采访)。

5. “蚁族”故事(一些大学毕业生的生活)。

6. 大学生村官采访(长兴县委宣传部有线索)。

7. 农村特色经济采访(市农村工作办公室有线索)。

8. 新农村建设典型村采访(市农村工作办公室有线索)。

9. 农村优秀经纪人采访(市农业局或市委宣传部有线

索)。

10. 农村创业典型(同9)

11. 湖州城乡一体化进程采访(市农办、市城乡建设局、市委宣传部有线索)。

七、特别策划

1. 湖州师范学院十大院长治院理念与方略专访。

2. 湖州大学什么样——专访院长胡璋剑。

3.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专访副院长方达伟。

4. “寻子启事”的背后——某女士130万寻找优秀男士

生子暗访。

5. “求助8元一顿饭”的背后(暗访街头青年跪地乞讨)。

6. 国家奖学金群英谱(采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提炼出

独特的观点,采访出感人的事迹)。

7. “车族”之烦恼(采访有车一族人群的烦恼事)。

8. 考驾照的故事。

9. 大学生过生日方式扫描。

10. 我与这个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认同调查。

11.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采访。

12. 农民工子弟学校老师的酸苦。

13. 湖州美丽乡村行(选择两三个村子采访,市农办有线

索)。

14. 大学生婚恋观扫描。

15. “素质训练”对大学生有何作用(采访大学生和素质

训练基地)。

16. 教代会热点全聚焦(学校将召开教代会,可进行全面

采访聚焦)。

17. “城管”全接触(采访湖州市城市执法大队,体验或

参与式采访)

18. 湖州如何迎接老年社会(市老龄委有线索、采访湖州

市几个敬老院,采访家有老年人的家庭及其子女,采访有关专家学者)。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实训参考选题。请同学们举一反三,以此为启发,创造自己的高水平选题!

纪录片的选题与策划 篇5

王晓新

在电视业务行当里,拍摄纪录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纪录片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专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纪录片又跟新闻专题有着交叉的地方,而最大的特点是纪录片摄制基本上是尊重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不存在操作上有任何人为的雕饰。基本是“原生态”的记录和叙述,能够拍摄一部好的纪录片,当然需要有好的拍摄素材,即确定选题;在选题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拍摄方案。有了好的选题和策划,那么,一部纪录片的成功就取得了一半。

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只要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就不难发现,有很多令我们值得关注并回味的东西。那么,我们如何来取舍,使它们成为我们镜头下最为宝贵的记录呢?这就需要选题的定位。一般来讲,笔者从拍摄纪录片的角度考虑选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事件是正在发生着的,具有真实性和时代特点。

我们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很快,随着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面对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诱惑、压力,甚至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种社会的变革过程,也为我们拍摄纪录片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从大的社会层面面上来说,国家某项政策的出台,某项重大的国事,都会反映到普通百姓生活的层面上,倘若按照这样一种的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其实我们能够记录的事物真是不胜枚举。笔者曾参与一部关注历史的纪录片的拍摄,拍摄的内容是在新世纪之交,生活着的小脚女人。当初,选择这样的拍摄素材,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一种反思。我国从隋朝开始,先是从宫廷里裹小脚,之后渐渐又传入民间,而一传就是两千多年,直至辛亥革命以后,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一代又一代以“小脚”为美,却又遭受摧残的广大妇女得到解放。但是,纪录片怎样来反映这些小脚女人的真实生活呢?我们在确定了这样的选题后,就以《最后的小脚》去记录讲述她们真实的生活经历,片子中还利用对比的手法,用现代人(青年妇女)人体彩绘、美容等的审美观营造出健康美丽的情愫,较之古代沿袭下来的畸形的审美心理相对照,产生较好视觉效果,同时,最后的小脚女人也成为记录中国这段历史的终结者,划上了一个句号。当然,现在类似这样的大型纪录片,国家也成立了专门摄制机构,并在电视台开辟了相应的栏目,像中央电视台的《探索与发现》、东方卫视的《东方全纪录》等,都播出过类似题材的纪录片,从收视调查情况看,还是颇受人们欢迎的。

二、事件的典型性,人物的个性特点鲜明,事件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脉络和延续性。

谈到这个问题,笔者想起原来中央台曾经播出《大凤和小凤》,该片纪录了一家人因为孩子的寄养问题而发生的一场诉讼。片中反映出了很多的因孩子的归属问题而引发的增执,有孩子的父母、亲戚、也有法官的劝解,但是围绕事件的发展铺展镜头,整个贯穿了法律与人情冲突、矛盾,每个人物在片中个性突出,没有丝毫人为的掩饰,应该说是一部很好反映社会生活的纪录片。还有一部记录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个最古老民族的片子《最后的山神》,讲述了一位在山林中生活的少数民族狩猎人的生活,随着环境的变化,他感到山林中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子女们渐渐的都走出去山林,他们作为山林的守护者迟早也要走出去。纪录片的编导以老猎人的生

活片段为主要的撷取对象,生动的刻画出老猎人对山林依依不舍的感情,看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片子以《最后的山神》定名,也十分切题。

纪录片大多都以记录人物为主要的对象。或许看过《雕塑家刘焕章》这个纪录片的人不在少数吧,片子基本的记录镜头就是围绕着刘焕章的雕刻工作环境展开,伴随着他雕刻的作品和他本人辛勤工作的镜头,娓娓的解说,一直到片子结束,人们仍感到意犹未尽。

三、环境的因素,人物的命运,时间的推移应是构成纪录片的要素。

拍摄纪录片不能不考虑所记录的人和事所处的环境,当然还要因人而异,因为环境往往能够给纪录片带来第一印象的视觉感受,观众有如身临其境。从大的方面讲,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种环境都会给人物和事件产生影响,因此,应多注意。往往社会环境能够交代时代大背景,自然环境则说明人物所处的具体生活场景,两种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一些带有文献性质的纪录片是很注重环境要素,像大型文献纪录片《诗人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是以各个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为烘托,来记录并讲述人物的命运,从他们的出生、成长乃至最终走向革命道路所经历的坎坷、曲折、光荣而辉煌的一生。在时代背景得以展示的同时,我们也领略到伟人们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下,所遭受的苦难和困惑。白色恐怖、战火硝烟、雪山草地、黄土窑洞、羊肠小道等伴随着人物的活动而有次序的出现在人们眼前。因此自然环境最能反映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大到伟大领袖,小到我们普普通通的百姓,没有那一个人物能够摆脱环境的影响和束缚。环境所带给观众的镜头冲击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看到解放前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衣衫褴褛而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的百姓,心底会产生同情和悲悯,甚至感动的流下眼泪;当我们看到,同胞们被日本鬼子残酷屠杀的场面,会激起无限的愤怒;当我们看到共和国的成立,天安门城楼声响起一代伟人洪亮声音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振奋、骄傲和自豪;还有更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有那些刻画细节的精彩镜头,都会给我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因此说,一部的纪录片如果脱离环境要素,那么是难以称之为纪录片的。

四、纪录片要有故事性,丰富的镜头资料。

一部纪录片无论是单纯的人物,还是事件,突出故事性。而事实上讲,正在发生的事情,需要跟踪记录,然而又存在很多未知的东西,具有不可预测性,往往需要编导和事件中的人物要进行很好的沟通,时刻保持联系,在这种前提下,尽可能的避免拍摄时漏掉精彩的故事细节。现在有些纪录片(特别是讲述已故名人的片子),因为过去没有留下镜头资料,又没有其他镜头来衔接。编导只得别出心裁的招徕演员来演,最后,在画面上进行一番特殊处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叫“场景再现”,以此来弥补片子镜头的缺陷,使片子的故事性臻于完美。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中,就有很多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先例。从新闻杂志性的栏目《东方之子》到《百姓故事》,有的纪录片因为缺少资料,编导不惜代价租用电影厂的摄影棚,加班加点进行后期的资料补充,如《梅兰芳》、《鲁迅》、《冯玉祥》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讲述他们的故事,镜头资料十分有限,倘若用一本书的封面、几处主人公曾经生活的房屋,甚至几张老照片是远远不够的,唯一的办法就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度创作,把“过去式”变成“进行式”,进行演绎,这样,纪录片的故事性和镜头都能得到充分完美的展示。

以笔者拙见,拍摄纪录片要掌握以上四点,就基本具备了拍摄素材的条件。下面,再说说拍摄策划:

策划相对于纪录片拍摄实施很重要,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初步的拍摄计划,或者说方案。

企业新闻报道选题的策划与操作 篇6

1、企业新闻报道选题策划要点

1.1 围绕发展主题, 突出重点工程报道

优秀的企业新闻报不是随手拈来的, 而是周密策划、认真加工的结果。企业新闻报道不同于社会报道, 虽然它也要坚持新闻报道“吃透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的精神, 但是它更要定位准确、角度新颖。在报道内容上, 它侧重的是对“发展”主题下已发生或可预见的结果的报道。这就要求企业新闻宣传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报道选题策划中, 聚焦企业重大举措、重要活动、重点工程、重大业绩进展现状, 仅仅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队伍管理、技术攻关中的经验和做法, 做好新闻选题策划, 对重点工程的背景、目的、意义、进度等进行重点宣传。如在油田企业石油系统钻井技术改进报道中, 新闻宣传人员可以钻井技术的提高在石油勘探中的意义为切入点, 不要盲目求大求全, 而是要选准一点, 弄懂与报道主题有关的专业术语, 争取从企业管理者、技术带头人、操作者身上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对报道对象进行连续性、专题式报道, 为企业品牌建设助力。

1.2 侧重特殊环境, 关注典型人物

企业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企业经营生产环境、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 决定了企业新闻报道必须关注特殊的企业环境, 在特殊的环境中搜寻新闻来源、捕捉新闻线索, 发现并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例如, 消防单位每天都要面对的是浓烟滚滚、爆炸坍塌的消防危险和威胁, 油田企业有可能深入荒无人烟的丛林和黄沙遍野的戈壁滩进行勘探和测量。在进行新闻选题策划和报道中, 新闻从业者务必要如实记录企业职工是如何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和战斗的, 如实反映当代劳动者为企业和国家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只有这类真实反映企业员工工作环境、生产情况的报道, 才是真实而有生命的, 也最能激发企业内部士气, 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同样, 在企业新闻选题报道中, 新闻选题策划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人性和民生的角度出发, 深挖典型、宣传典型, 通过一线员工、先进人物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方面的感人事迹, 激发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 企业新闻报道人员还要倾听基层员工呼声、发展好、维护好员工的根本利益, 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 为企业上下级交流和基层职工情感诉求提供有效服务。

2、企业新闻报道选题操作细节

2.1 认真搜集资料

海量的背景资料, 是新闻报道选题操作的基础。企业新闻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报道任务或确立报道议题后, 首先要搜集采访对象的资料。如果采访的是某个部门, 就要了解部门经营重点、范围、成绩和文化。如果报道的是某个项目, 就要关注项目的意义、重点、进展。同样, 如果报道的是施工队的领导和员工, 要了解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然后, 在材料搜集充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 选择最具新闻价值和指导性的信息、材料进行加工、开发, 为深度报道和专题服务做好充分准备。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提高选材的准确性, 新闻从业者要加强党政方针学习、专业知识学习, 加强与采访对象和一线采编人员的联系与沟通, 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2 确保选题策划的可操作性和代表性

企业新闻报道虽然占据企业资源优势, 但是, 也要关注报道内容和报道质量, 确保企业新闻报道的实用性、可读性, 使报道真正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并能对企业群体产生积极影响。为此, 企业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选题策划, 在确保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的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指导性。这就要求企业新闻宣传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 深入了解企业经营及涉及人群, 深度积累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前景有关的知识, 从企业角度寻找选题线索, 根据采访对象的实际条件, 有效进行选题调整和完善;坚持新闻报道选题的时效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做好选题定位、构架工作, 合理进行报道布局, 利用组合式策划、连续报道等形式巧妙进行选题整合, 扩大报道的联动效应。此外, 标新立异也是企业新闻报道的重要指导思想, 这就要求企业新闻宣传人员, 在进行常规策划与实施的同时, 深入挖掘典型人物身上的亮点, 选取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新闻现象进行采访和报道。

参考文献

[1]王海柳;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研究[D];河海大学;2004

[2]侯立明;新闻报道立体化倾向[D];河南大学;2003

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7

A 理论知识修养B 新闻专业知识修养C 基础知识的修养 【范长江】

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活动的实施是当时的局势促成的,1934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七月范长江开始了西北之旅。西北采访活动奠定了范长江在中国新闻界的地位,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二是即将成为抗日大后方的西北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成功地启示A厚积而薄发,在采访前做大量的知识与资料的积累。B 超高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C 充分运用眼睛明察细纺 【邹韬奋】

1933年七月到1935年八月,邹韬奋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流亡国外,将流亡做成一次旅行游记。成功原因是:采访的主题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一切采访活动都围绕弹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民族的出路何在所展开。多层次多侧面的深入采访,并且将静心观察与审慎思辨贯穿于采访活动的始终,从而解释问题的实质。邹韬奋能熟练的应用英语,还自学了法语德语俄语。【第一个报道日本投降的人】 曾安波 【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必须真实。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4.新闻中涉及的任务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5 讲究分寸,留有余地。【新闻小故事要求】

1取材范围小。2人物事件要真。3故事情节要奇。4涉及褒贬要慎。5表现形式要活。6语言文字要实。【风貌通讯】

用以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一般用于反映某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中的新貌,从而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风貌通讯代表

范长江

风貌通讯采写特点要求A 强调一个跑字 B围绕一个变字C 融进一个情字 【社会新闻】

反映社会生活,社会会问题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即工作,上班及以外时间发生的新闻。【文艺新闻】

以文化艺术及娱乐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连续性报道】 定义:对新闻人或事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社会关注。【专访】

对新闻人物或者单位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分为人物专访,事件专访,问题专访。人物专访: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

1精心选择人物2准确把握时机3合理安排观察4注意谈话纪实5控制访谈方向 【人物通讯】

较详尽的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分为三类:一类是先进个人与集体的。如《热泪为什么一次次滚落——任长霞真情一生震撼采访记者》(任长霞传奇)另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甚至是后进与反面人物。还一类是反面文章反面人物正面做的报道,如《歌声,在大墙里回荡》、【经济报道经济新闻】 1抓问题2抓事实3抓角度4抓趣味5抓通俗

多进行形象比喻 进行解释说明 采用数字换算 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政治新闻】

坚持三个立场: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坚持社会主义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 实事求是保证事实B作风踏实深入实际C 宏观选题微观选材D 知识广博善于社交 【新闻背景】

作用与类型:1衬托型(也称深度性背景材料):提供一些鲜为人知更接近事物本质与真相的材料,与一般性的现实材料做对比衬托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厚度。2解释性(诠注性背景材料):本着新闻报道一切以受众接受和明白为原则,凡是报道中涉及的可能使受众产生的不解困惑的事实,记者应适时提供这一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原因环境和条件等背景材料,帮助受众解惑释疑。3启示性(引发性背景材料):记者在报道中不直接发表议论做解释,只是客观地摆出一些材料。看似与报道的主要事实无直接联系,但含义深远,其引发的弦外之音与该报道的主题有着更为密切的逻辑联系。这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处理方式收取的正是潜移默化的功效,能调动受众进入宽广的思维空间,进而品悟更为深层次的报道内涵。【导语的主要类型】

1叙述性(直叙式导语,概括式导语)2描写型(白描式描写手法)3议论性(政治性历史重大事件发现成果等)4橱窗式 【新闻结构】

1倒金字塔式(打破叙事常规,呈“头重脚轻”之势)2时间顺序结构3悬念式结构4并列式结构。

【新闻材料】

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获得的材料,没有中转环节)。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者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不是记者亲眼所见,所以真伪的验证格外重要)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人口头或者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常常在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不在现场,等记者到现场现场却时过境迁,这类材料真伪更加验证重视)【新闻主题】

即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在深入采访中,记者应怎样抓取事物的特点】 看准形式抓特点,通过比较抓特点,选择角度抓特点 【验证材料的严密】

1投入记者智力2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 【现场观察的注重】 就是指记者用眼睛采访。【提问的三种形式】

1正面提(两种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二是干部学者演员运动员外宾等,前者因为熟悉或者则是因为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顺应性强,容易领会记者意图,再则他们公务忙过于寒暄反而会显得多余)

2侧面探(性格内向,心理有话但谦虚不愿意说,想谈不知道如何谈,认识不到哪些是有价值的采访对象)3反面激 【采访对象采访前的心理分类】

性质内容上:1先期性心理2临访性心理

表现形式上:1积极配合型2一般协作型3蓄意应付型 【采访准备】 A平时准备

理论的准备,政策的准备,情况的准备,知识的准备,B 临时准备

收集新闻事件和任务的相关资料

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提纲 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6通过互联网搜索 【报道思想的明确】

新闻传播媒介在一定时期内或者阶段内为了达到预期传播目的而制定的新闻报道工作的设想,意图。所谓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包括报道的范围,内容,重点,具体要求。记者进行采访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思路。【新闻价值的定义】

指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偏重新闻政策,忽略新闻价值 只求新闻价值,不顾新闻政策 【新闻价值的诸要素】

1重要性2显著性3时新性4接近性5趣味性 【新闻敏感度作用】

1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有价值的信息。3有利于新闻报道的最佳角度。4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新闻敏感定义】 又叫新闻鼻,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感知能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消息与通讯的异同

1表现对象不同2表现手法不同3人称不同4结构布局不同5篇幅长短不同.第一章

【消息与通讯的异同】

1、表现对象不同:一般情况下,消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人。

2、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讲究简洁明快,不要过多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讯在叙述为主的基础上,主张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各司其职。

3、人称不同:消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记者不直接在新闻表述中出现。通讯则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兼用,特别是在访问记或新闻特写中一般常采用第一人称。

4、结构布局不同: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形式则要比消息灵活自由得多,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5、篇幅长短不同:消息因为简洁单一,故篇幅较短,通讯社记得方面比较繁杂,故篇幅相对较长。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反映在活动程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程序不能颠倒。

2、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来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采访报道是第二性的,3、反映活动的性质上。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4、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第三章

【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鼻】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

2、显著性:是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

3、时效性:是指新闻发生的根据 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 最起码的特质。

4、接近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

5、趣味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是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符合新闻政策,两者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相制约。【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累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6、通过互联网搜索 【采访的准备】

一、平时准备:理论、政策、情况、知识

二、临时准备: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对方心理的明晰】

一、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可以使访问准备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

二、采访对象采访前心理的分类:

性质上

1、先期性心理: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

2、临访性心理:接受采访请求之后的心理 表现形式上

1、积极配合型:积极提供素材,显得十分主动。

2、一般协作型:公事公办,采访活动平静无高潮。

上一篇:面对困境的选择作文600字下一篇:货币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