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评价英语句子和(精选6篇)
Have positive work attitude and be willing and able to work diligently without supervision.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愿意和能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勤奋地工作。
Young,bright,energetic with strong career-ambition.年轻、聪明、精力充沛,并有很强的事业心。
Good people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Team player.有良好的人员管理和交际能力。能在集体中发挥带头作用。
Able to work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time limitation.能够在高压力下和时间限制下进行工作。
Be elegant and with nice personality.举止优雅、个人性格好。
With good managerial skills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有良好的管理艺术和组织能力。
The main qualities required are preparedness to work hard, ability to learn, ambition and good health.主要必备素质是吃苦耐劳精神好、学习能力优、事业心强和身体棒。
Having good and extensive social connections.具有良好而广泛的社会关系。
Being active, creative and innonative is a plus.思想活跃、有首创和革新精神尤佳。
然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总体态势是:他们已有一定的评价意识, 尚处在掌握初步技能阶段, 评价水平还较为稚嫩, 抗干扰性较差。
根据以上论述, 我认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培养应该贯穿教师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从思维中体现出评价的水平, 从学习中提高评价的水平。同时, 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促进学习活动的全面性。由此, 我探索了一些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他
们充分地感到自己的主体意识, 激发思维, 从而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好奇和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注重在新课导入时,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埋藏创新意识的萌芽。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 各自动脑动手, 出现问题时可及时进行交流, 集思广益, 促进学习相互性。如在学习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 先请每位同学用一根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动脑思考怎样围, 在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接着, 可以让学生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开展评价活动, 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通过评价活动促进对问题的解决, 从而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提供条件, 主动探索, 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
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 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质疑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得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教师应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 学生经过努力, 取得成绩, 这样才敢于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活动。如“把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求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宽是多少厘米?”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下, 让他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然后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进行交流、进行讨论, 使他们的思维向深层发散。同时, 通过他们之间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很快地得到解决这道问题的四种方法, 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开始碰撞。
三、开展交互学习, 增强信心
交互学习有利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培养。交互学习, 我们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
1. 师生角色的互换。
我们可以每一节课都设计一定的内容,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面对全体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以求帮助。对于这些小老师的讲述, 不必求结果的正确, 但求表述的清晰。每天轮换, 人人都要有经历, 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自信心。
同时, 要求下面的同学对这些小老师的讲述进行评价。注意教师应引导同学们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学习别人的优点, 多以鼓励, 从而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
2. 开展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组织:首先, 要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仔细听, 学习清晰表达, 尝试帮助自己和他人修正错误, 达到讨论活动的应有效果。其次, 要注意小组人员的构成。每小组由4人组成, 其中基础较好的1人, 中等2人, 较差的1人。这样才能使小组的讨论达到应有的效果, 使每位学生敢于说敢于评, 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的教学计划已经更名为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对象提出了具体的培养要求。但是,由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过分注重分数,注重等级。而评价的方式都是以“他评”为主,实属评价主体“倒置”,使被评价者——学生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地位。由于大学生们没有养成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对自己的评价缺乏自主性,对人才培养方案理解得也非常片面,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构想不能更好地得以落实。
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就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树立新的学生评价观,引导大学生构建自我评价标准和知识体系。使学生评价从外部转化到内在,从形式转向实质,从被动转向主动,让学生评价真正成为激励大学生前进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深化教育改革,确立大学生评价主体地位
在教育评价研究领域,自我评价(也称自我评定、自我测评或自我评估)是指评价主体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的各个方面所做的评定和价位判断。学生的自我评价亦是如此。“所谓学生自我评价,指的是学生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能力和品质等方面的判断与评估。”“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在明确自我评价对象时,首先应该确立学生自身为评价主体的地位,并将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结合到自我评价过程中进行。”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管理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还大学生评价主体的地位,引导大学生构建自我评价标准。
(一)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评价环境
从管理层面上讲,首先,学校对学生评价标准应该重基础、宽口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评价环境,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其次,评价的标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层次性,不要整体划一,要面向大多数,让更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充满希望。再次,在具体操作上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突出定性评价。定性评价的标准可以高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摸到”。适度使用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标准应该留有一定的弹性,不能“一棍子打死”。比如,“学生一科不及格不得奖学金”,这种定性评价就缺乏弹性。因为学生一科不及格可能有多种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如果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学校就应该给学生弥补的机会(有些学校给学生补考机会,但不给得奖学金的机会)。否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甚至给学生留下终生的遗憾。
(二)引导大学生构建自我评价标准
1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在广义上是指人对人的认识,在一般的意义上是指对自己的再认识。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思索,表现出人具有一种以自我的现实存在为原点,对自己的过去与未来连续不断地穷根究底、反思前瞻的探索精神。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生产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世界,从而也不断塑造自己的新形象,不断创造自己新的存在状况和新的规定性。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自我发展过程。大学生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把学校的培养目标内化为自己的需要。
2引导大学生构建自我评价标准。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自我评价是个体自我意识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性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评价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阻碍个性健康发展。”目因此,构建大学生自我评价标准很必要。“评价标准是衡量或判定评价对象价值程度的准则和尺度,是评价原则和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对评价对象质量要求的具体规定。恰当的自我评价标准是学生自我评价成功的有力保证。”
如何构建大学生自我评价标准呢?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评价标准,并把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的评价标准内化为个人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其次,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的评价标准,制定一张具有个性的个人发展“路线图”——自己的行动准则和尺度,这个准则和尺度就是自我评价标准。其三,引导大学生按照“自家标准”定期进行自我评价。但是,自我评价是一个主观的、动态的比较过程,它没有一个客观统一的标准。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对成绩或问题的估计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为了使自我评价过程更真实、更客观一些,还要引导大学生与他人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准自己的位置,使自我评价更合理、更科学。
(三)让自我评价成为激励大学生前进的动力
1引导大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别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现在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竞争合作的比较当中。此原理应用于大学生自我评价之中,是指学生与学生相互比较的差异,即在同一专业培养目标下,学生与学生比较,有的学生专业理论突出,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实践能力见长,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各有优势,这个优势可称之为比较优势。
大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难免会发现自己有“不如人的地方”。当发现大学生感到不如人的时候,要及时引导他们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我还有比别人更优秀的地方”。一个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就找到了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2以“最佳表现”为着眼点,开展自我评价。如何才能把自我评价的效果最大化呢?引导学生以自己“最佳表现”为着眼点进行自我评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最佳表现,是指学生在动机得到充分调动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好表现。实践证明,以“最佳表现”为着眼点进行评价,可以判定学生的潜在能力或学习成果。因此,一旦我们把学生的“最佳表现”作为评价对象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那就会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我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时刻鞭策自己,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
一、课题研究的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延伸我们共同的憧憬与追求,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重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又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很高,有很强的道德思维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在:
⑴学生掌握的道德知识和形成的道德信念以及与表现的道德行为不相一致;⑵学生在公众场合与个人独处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⑶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以及与在社会中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我们分析认为原因有:⑴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基本停留在封闭式、概念化的单向训练阶段,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不能将道德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⑵当前的学校德育内容空泛,没有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没有从学校本身的实际出发,没有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鲜活的具体的教育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更谈不上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⑶当前的社会正处转型的时期,客观存在的升学竞争弱化了学校德育工作,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这些客观存在的原因造成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差针对性弱的局面。
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鉴于以上的背景,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学校德育理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为内容,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实践与探索,来推动学生健康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⑴在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我们认为这是在教育者指导和组织下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显然,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制约着本课题的研究和开展。因此,本课题所要解决第一个主要问题是在目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完善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⑵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⑶如何进一步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的教育力量,探索新时期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的运作模式和操作策略,建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本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研究这一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首先借助因特网,在“搜狐”、“网易”、“新浪”、“雅虎”、“中国教育网”等网页上搜索了部分资料;其次,我们查阅了国内近百种教育科研方面重点的报纸和期刊,如《中国教育报》、《成才导报》、《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研究》、《中学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教育研究》、《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类)》;再次,我们还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如《教育的问题挑战——思想的回应》(朱小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基础教育新概念·集体教育》(赵玉如著)等。
从目前我们检索收集到的资料看,有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以下的特点和走势:
⑴普遍重视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⑵普遍关注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在德育活动中重要作用,在尊重和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普遍认同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⑶普遍要求在学生实践中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中封闭、单
一、僵化的教育方式予以否定。主张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符合实际、灵活高效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加以取代。
⑷普遍希望通过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希望打破传统的德育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运作机制,张扬个性,促进发展。
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调节和控制教育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这些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其采用的策略对本课题有直接的借鉴意义。这些研究较多地从教育者这一层面而寻找促进学生发展的突破口,以期通过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教育行为的改善来积极影响学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教育者的指导,但更重要的还有赖于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原动力。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⑴联系:①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都要涉及到学生、教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三大方面,既研究三者各自的情况,又进行彼此间的关系研究。②研究指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
⑵区别:①研究的领域不同。以往的研究仅局限在学校领域,我们的研究不仅在学校领域,而且还有家庭领域和社会领域。②研究的具体范围不同。以往的研究一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层面分别进行,其中对小学生研究较为普遍深入,对中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的研究则限至重点高中这一特定范围内。③研究的内容不同,以往的研究较多地侧重在自我教育这一层面上,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在自我教育层面上,而且还涉及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层面。④研究的重点不同。以往的研究较多地体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发展过程,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我们认为这些是必要的,本课题研究也关注这些,但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觉地、能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并寻找二者最佳的契合点。⑤研究的维度不同。以往的研究或是偏重于纯粹理论研究,或是偏重对具体的实践操作策略和学生个案进行研究,本课题研究试图从理论到实践,对整个教育的维度进行综合的立体的研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⑥研究的切口不同。以往的研究主要以改善学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切入,本课题研究则主要从激活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内在机制切入,以往的课题往往限入学校的教育,本课题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作深入研究;以往的课题在主题教育形成序列方面研究较少,我们将以主题教育为主线贯穿整个高中阶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⑴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价值观和人才观,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真正地做到自治、自理和自律。
⑵有助于学校建立新的德育运行模式。本课题针对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从突破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因素入手,寻求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新路径,构建学校新的德育运行模式。
⑶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作为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我们将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求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新思路、新发展、新突破,以培养世纪新人,影响和带动周边学校,发挥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3.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⑴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德育论。从人出发又回到人,让教育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关注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由原来的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⑵本课题研究将试图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作初步的理论概括,促进、发展和丰富相关理论,并为这些主题提供范例。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基础:我校是江苏省首批通过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在其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曾两次获得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学校有一支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开拓的治校能力、创新的工作实绩的好的领导干部队伍,学校有一批善思考、敢实践、能创新的班主任队伍;学校有聪明好学、知书达礼、勤奋能干的学生队伍,这些都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2.研究力量:
3.研究水平:本课题将在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理论这些环节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更好地发展,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和锻炼一批班主任队伍,为他们创造更多地机会,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脱颖而出。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报告
(一)课题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1.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⑴“自我教育”:《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广义是指受教育者以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即自我批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内自省”,“内自治”,要求人们自觉地改过从善,《大学》说的“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一种自我教养的功夫,规划方案《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
⑵“自我管理”:《中小学管理学》中的解释是:中小学自我管理是管理者的作用影响下,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的过程,它体现了一个人思想修养的自觉能动性,也是德育工作管理活动的升华,理想的学校德育管理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⑶“自我评价”:《教育字典》中的解释是:对自己行为价值标准的掌握和判断,以及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学生品德的高水平发展是以行为的自觉性为前提的,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自我评价,根据自我评价的内容、水平、适当性和稳定性,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控制自己行为的必要先决条件和他们自我认识的水平如何。
⑷“自主发展”、“主动发展”:“自主”、“主动”是主体性的具体表现,二者略有区别,“自主”指自我认识和自我美观的不断完善,“主动”指对现实的选择和适应的能动性。虽然发展的主体都是学生,但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过程而非终端,后者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方式而非结果。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现代德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毛泽东、邓小平的自我教育理论。
现代德育理论认为,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不断内化,不断外化的循环往复之后,受教育者的道德才能形成。因此,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条件和内部驱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还强调,“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指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使学生失去“自我”,他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邓小平同志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观点,而且发展了他的这一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教育理论,邓小平自我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⑴自我教育的基础是自我认识,这是因为自我教育首先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没有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⑵自我教育的方法。他认为,自我教育的方法较多,其中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学习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
这些自我教育的理论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构建了主干理论框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掌握,我们将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理论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界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精神实质与思想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体系。
2.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教育模式和操作策略。
3.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区实际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保障机制,有效促进本校本地区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内容、过程、方法的设计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
⑴学校教育
①教师、学生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一般策略研究与具体策略研究
③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措施
④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调查和研究性学习开展中如何渗透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⑤在学校、班级主题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题可以是“我为班级、学校建设献一计”、“绿色标语征集”、“班级网页制作评比”、“优秀主题班会方案评比”、“无人监考”、“党在我心中”等等)
⑥关于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内容和实施的优化研究
⑵家庭教育
①学生家长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②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的开设,转变家长教育观点,提高家长教育技能的研究
③关于在学生家庭中开展假期教育、闲暇教育、网络教育的研究
⑶社会教育
①当前社会关于重点高中学生社会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②社区文化建设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
③与社区共建德育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设计
⑴设计申报
时间:2001年5月至2001年8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述,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由韩涛、吴建东、黄文青、石浙苏、戚宝华负责。
⑵实施研究
时间: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成立子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由韩涛、吴建东、黄文青、石浙苏、戚宝华负责。
⑶中期论证
时间:2003年3月至2003年4月,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省市专家中期评估验收,由韩涛、吴建东、黄文青、石浙苏、戚宝华负责。
⑷结题鉴定
时间: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撰写各子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论著出版,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由韩涛、吴建东、黄文青、石浙苏、戚宝华负责。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设计
⑴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内涵目标。
⑵调查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法研究现行德育教育中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因素,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⑶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有效策略,寻找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⑷经验总结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实施进行的保障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较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遵循的规律性的东西。
⑸个案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差异性,对个别学生、实验班级、某一年级、某一类群体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教育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学校将成立的韩涛校长挂帅的总课题组,在此基础上相应建立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牵头的各子课题组,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我们还将与高等院校、省市教科所教科研专家保持联系,请他们对课题研究进行把关,并从理论上给予具体指导,2.时间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总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子课题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
3.经费保证: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
1.论文结集、论著出版;
2.音像制品(光盘);
3.现场观摩;
4.总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⑴现状研究
①学生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②我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调查分析。
③目前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差,针对性弱的主要症结是什么的调查与分析。
⑵文献研究
①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
②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内涵实质研究
⑶目标研究
①关于学校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研究
②关于家庭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研究
③关于社区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目标研究
⑷策略研究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一般策略研究与具体策略研究。
⑸保障机制研究
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中教师、家长、社区角色转换机制研究。
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中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机制研究。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⑴学校教育
①教师、学生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一般策略研究与具体策略研究
③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措施
④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调查和研究性学习开展中如何渗透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⑤在学校、班级主题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题可以是“我为班级、学校建设献一计”、“绿色标语征集”、“班级网页制作评比”、“优秀主题班会方案评比”、“无人监考”、“党在我心中”等等)
⑥关于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内容和实施的优化研究
⑵家庭教育
①学生家长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②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的开设,转变家长教育观点,提高家长教育技能的研究
③关于在学生家庭中开展假期教育、闲暇教育、网络教育的研究
⑶社会教育
①当前社会关于重点高中学生社会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②社区文化建设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
③与社区共建德育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内涵目标。
⑵调查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法研究现行德育教育中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因素,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⑶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有效策略,寻找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⑷经验总结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实施进行的保障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较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遵循的规律性的东西。
⑸个案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差异性,对个别学生、实验班级、某一年级、某一类群体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教育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
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⑴目标制定空泛。在制定德育目标时,脱离了学生年龄,心理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意志水平,内容空洞、抽象,缺乏鲜活、具体的教育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⑵操作方法单一。当前德育教育基本停留在封闭式、灌输式、成人化的单向训练阶段,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因此,不能将道德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为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⑶师生关系紧张。客观存在的升学竞争弱化了学校德育工作,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甚至是居高临下,使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更谈不上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⑷教育合力松散。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社会上的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给青少年带来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松散,造成了德育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⑴思想、观念、方法陈旧老化。克服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认识,从“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德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克服狭隘的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形成一个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活泼多样的德育方法,克服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的自身领悟。
⑵目标、内容、形式脱节泛化。德育目标是教育者授教育者共同的精神追求,是直接制约德育内容方法、形式以及整个德育的重要因素。一切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一切从学校本身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出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真心实意地参与德育活动。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有这样一个特征:“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练画, 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教师教学, 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评价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在美术课堂中评价方式归为这么几种: (1) 以过程评价方式评价。 (2) 以评语的方式评价。 (3) 以奖励贴纸的方式评价。 (4) 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价。 (5) 美术成绩以平时为主。在这几种评价方式中往往重视的是1、3、5的评价方式, 但却发现激励学生学习的成效不足。
本学期在美术作业评价上, 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做法做了新的尝试, 增加了美术作业档案袋和作业精品墙的评价方式。
【案例描述】
案例一:
新学期第一节课, 我首先让学生完成“美术作业档案袋”的设计制作。学生准备了美工工具、档案袋、色卡纸、包装纸、自己的照片等。
师:我们一起为自己的美术作业设计一个袋子, 就像美术作业的家一样, 以后我们查找自己的美术作业就方便多了。
生 (兴奋地回答) :好!!!
师:袋子的封面设计制作要有个性, 但同时要有以下的内容: (1) 自己给封面取个题目。 (2) 贴上自己的照片或者画一幅代表自己特色的画, 写出自我介绍。 (3) 同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爱好或者警句名言等。
教师介绍自作方法, 了解制作过程。开始装饰自己的作业袋……
分享学生作品, 这堂课学生表现出无比的兴奋, 兴趣十足地开始设计档案袋的封面, 而且都给自己的封面取了个好听的名称。有“我的成长画册”“七彩画廊”“我是小画家”“XX画册”等。两位美术教师布置了美术墙, 起名为“艺趣”, 希望学生能在美术中找到艺术的乐趣。
跟学生明确表示, 美术作业档案袋收集的是一个学期中自己所有的作品。档案袋会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 一学期下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果看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是多么惬意的事情。以后我们把每学年的美术作业都收集起来, 一直到自己小学毕业。
作业墙主要就是展示每一次的精品或者值得学习的绘画作品。只有学习, 取长补短, 这样自己的美术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案例二:
美术作业档案袋的一次反馈 (以三一班为例)
三一班大体情况是学生学习作业好坏差异较大, 学生参与性强, 但上课时玩心重, 部分学生美术作业的完成只求速度不求质量。
上课前, 当听说今天的美术课上课内容是档案袋收集美术作业, 作业墙展示精品作业时, 学生十分感兴趣。课时, 首先表扬了档案袋封面设计优良的学生并进行了展示, 激发起学生新的学习冲动和学习兴趣。其次说明美术作业档案袋收集作业的要求和作业墙的要求。
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两张作业和一张自认为最差的作业;作业反面写上作业的题目和收集的日期;学生自主探究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写出自己和朋友的评价的话语。
学生马上拿出上期的作业开始细心挑选自己的作品。我仔细观察, 发现小部分学生在挑选最差的作品时, 都有意回避了最差的, 把稍好的作品挑出。我心里不觉得一动, 感到特欣慰, 因为即使最差的学生, 他们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 也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找朋友写评语时, 较多的学生都找了平时表现好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好友。我发现每位学生给自己或给别人的作品写评语时都非常地认真写出自己的感受。在作业墙展示中, 很多学生都想让自己的作品上墙, 每次当我批改作业时, 把分扣了, 她们总会问为什么我画得不好, 什么时候我的作业会上墙呢?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一学期下来, 很多学生都拿出自己的作业在互相看, 时不时地还发出感叹词、评价语, 这样感觉就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了。
【案例分析】
1.改变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学习以及自主探究学习
评价应是全面的、个性化的。过去只重视学生美术作业的完成度而忽视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自我审美能力。美术作业档案袋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多元化的激励评价和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学习以及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具有学习评价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 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 以自己的眼光来评判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创作成果, 同时向好的同学学习。
2.自我评价方式提升了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自我导向学习行为 学习评价 医学整合课程
“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一词最初由成人教育理论家塔褔(Tough A)于1966年首次提出,后获广泛运用,其含义甚广。自我导向学习是个体主动地借助或不借助他人的帮助来判断自身学习需要,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人力及物力资源、选择及实施事宜的学习策略,以及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目前我国开展相关研究较为局限,实证研究更是凤毛翎角。
20世纪中叶的北美医学教育发起的医学整合课程教学在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生培养质量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改变了原有的相对独立的学科教学内容和结构,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和纵向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由结构形态——功能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的有机联系。因此,适度开展从基础到临床的纵向课程整合,以及不同学科间横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整合课程的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医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综合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态度。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为的完善,以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临床疾病诊疗的需要。
因此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前后,应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问卷分析,探讨整合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自我导向学习行为和评价的影响,并为整合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有益实践依据。
一、方法
1.研究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新生1~6班,共194人作为开展整合课程教学试点班(整合班)。在实施整合课程授课前后(即大学一年级末和大学二年级末),进行问卷调查。
2.整合课程的实施
基础医学课程将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6门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概论、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11部分内容。此外将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医学课程将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3门课程整合为外科总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风湿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9部分内容。整合课程教学主要仍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在部分器官系统教学中穿插PBL案例教学。临床见习采用床边教学方式,结合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课外学习结合网络教学资源采用指导性自学教学法。
3.研究工具
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elf-Rating Scale For Self-Directedness in Learning, SRSSDL),由英国Thames Valley大学的Swapna Williamson教授研制,为自评量表,包括60个条目、5个维度。本研究抽取自我导向学习学习行为(Learning activities,12个条目)、学习评价(Evaluation,12个条目)两个维度,釆用likert5点计分法,5个等级分别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所有条目均为正向计分,计分方式相应为1分、2分、3分、4分、5分,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切实想法和感受,选出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请况的答案。所得的总分为5个维度所有条目得分总和,范围为60-300分,所得分值与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正相关。
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中文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以(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次问卷调查均安排由194名被调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回收率为100%。
1.整合班性别,生源地,年龄基本情况
结果显示,整合班学生在性别比例(男33.5%,女66.5%)、生源地分布(城市30.9%,城镇27.8%,农村39.2%)和年龄结构情况三方面符合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生源的总体趋势。其抽样方法合理,统计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人群的特征。
2.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专业满意度差异
整合班学生专业满意度在大学二年级末(2.15±0.74)时显著高于大学一年级末(2.69±0.74),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自我导向学习行为和评价各维度比较
结果可见,整合班学生在参与整合课程教学一年后自身的学习行为维度的得分及总分较未开展整合课程教学前有显著性的提高,有显著差异(p﹤0.01)。在学习评价维度得分的前后比较中,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维度得分均表现出提高趋势。见表1。
4.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学习行为维度相关条目比较
由表2可见,整合班学生在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的学习行为维度相关条目比较中,3.1、3.6、3.7、3.8、3.9、3.10、3.11七个条目在大学二年级末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学一年级末,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条目3.12前后比较,大学二年级末显著低于大学一年级末,有显著性差异,p﹤0.01。 5.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学习评价维度相关条目比较
由表3可见,整合班学生在实施课程整合一年前后的学习评价维度相关条目比较中,4.7、4.8、4.10、4.11四个条目在大学二年级末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学一年级末,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三、讨论
自我导向学习是成人终身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并系统实践的学习活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获取符合个体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更好的促进个性和才能的全面提升,因此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特别在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自我学习理意识和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学一年级没有参加整合课之前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得分为(201.95±27.75),经过整合课程一年的学习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得分为(210.98±28.96),表明学生经过一年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培养和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的课外指导性自学,以及PBL、TBL、病例讨论、床边教学等多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更新,学生在参与整合课程前后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上明显的有所改善。
学习行为维度的提升体现在学生能更好的对新课程做预习和课后改正;做注解和总结;能更好的挖掘超出既定课程目标的信息;能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结合;能提出相关问题;做出判断性反馈;能对别人观点持开放态度等方面。学生在潜意识中的动机已经得到发挥,把学习在更深层次的人生文化上去认识,学习计划看成伴随一生的学习文化,内心的动机能得到发挥和提高。学生对人生,对学业更加有热情,虽然这些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学习评价维度虽然在整体上没有明显差异,但部分条目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学生已经有意识的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反馈进行必要的分析,同时客观认识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缺点错误,并在学习实践中主动的加以改正,促进学习行为的良性、高效性、稳定性的提升。
通过整合课程的学习和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逐步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向主动求知式学习模式转变,并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性学习动机。同时经过教师讲授和指导及动态的学业成绩反馈,进而将新的学习动机外化为主动学习的行为。通过学习行为的主动转变打破了对医学学习的传统认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临床诊疗技术的更新,医生职业需要具备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系统掌握医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综合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态度,以适应新的职业要求,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利于今后的医生岗位实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梅建,董中旭,鲁争征.研究体系对中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干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10):1230-1232.
[2]Cadorin L,Cheng SF,Palese A.Concurrent validity of self-rating scal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strument among Italian nursing students.BMC,Nurs,2016,(21).
[3]贾芬香.对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分析和思考[J].学周刊,2016,(02):59.
[4]李翠兰,莫薛唐,邓伊凡.香港大学本科医学PBL教学对南山班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05):99-100.
【大学生自我评价英语句子和】推荐阅读:
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评价07-18
大学自我评价06-28
大学生素质评价表自我评价05-29
的大学生自我评价06-20
期末大学生自我评价07-25
大学生自我认识评价11-09
大学生自我素质评价11-15
在校就读大学生自我评价05-29
大四年级大学生自我评价06-04
大学生招聘自我评价书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