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推荐12篇)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小伙伴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
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
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一、编织知识网络, 使知识系统化
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心理学认为, 结构化的知识是最优化的知识, 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通过前期第一轮的复习, 大多数学生并不缺乏知识, 但由于一轮复习分章、分节, 所以往往缺乏系统的知识, 造成部分学生不会调动所学的所有知识解决问题.二轮复习就是要树立系统意识, 把前面分散、独立、分割的知识通过某条线索像穿珍珠似的把知识编织成网, 形成知识体系.当然, 根据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及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的特点, 并不要求通过一条线索把所有知识结构成一个网络.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标准, 寻找几条线索来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
1. 以知识内容为标准
以知识内容为标准, 可以以“力与运动”“功和能”“场物质”“电路分析 (包括电磁感应现象) ”“波动理论”“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等为线索, 打通各章、各块内容, 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例如“功和能”知识网络, 这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之一, 它贯彻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各部分的内容.根据高中物理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其知识网络 (用框图形式呈现) 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构建.
(1) 功的计算式:
W=F·lcosα、W=q·U、W=UIt.
(2) 能的种类:
机械能 (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电势能、内能 (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光量子能、氢原子能级、核能等.
(3) 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 典型关系式:
合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动能定理) W=EK2-EK1;
势能变化与对应的力所做的功的关系ΔE=-W;
除重力、弹性力外其他力不做功时, 机械能守恒EP1+EK1=EP2+EK2;
内能变化与做功和热传递的关系ΔU=W+Q;
氢原子能级跃迁hυ=Em-En.
(2) 典型过程:
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做的功, 量度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在电路中, 电流做的功, 量度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 克服安培力做的功, 量度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以物理模型为标准
以物理模型为标准, 可以以“物质模型”“过程模型”“问题模型”等为线索, 构建知识和方法网络.例如以“过程模型”为线索, 根据高中物理学习内容及教学要求,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 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典型实例: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简谐运动 (典型实例:弹簧振子) ;
曲线运动:抛物线运动 (典型实例:平抛运动、斜上抛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 、圆周运动 (典型实例:人造卫星和天体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机械波 (典型实例:声波) .
(2) 感应电流的产生:
“感生”过程、“动生”过程.
(3) 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等.
(4) 内能的改变:
做功和热传递.
(5) 玻尔氢原子能级跃迁:
辐射或吸收光子.
(6) 原子核反应:
α和β衰变、人工转变、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3. 以高考的能力要求为标准
以高考的能力要求为标准, 可以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为线索构建起知识和能力网络.
例如“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中是这样要求的:“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之间的关系式, 进行推导和求解, 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形进行表达和分析.”所以, 以此来构建物理知识网络,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研究和学习过程中, 应用数学工具、构建数学模型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 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物理量的定义式、物理量的决定式、物理量间的关系式.
(2) 物理图像.
(3) 几何图形: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物理模型的描述 (包括物质模型的描述、过程模型的描述和状态模型的描述) .
二、以“物”论“理”, 使解题理性化
笔者在教学中, 常常让学生总结每次考试的得失, 其中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失分原因就是:没有仔细思考, 只是凭感觉解题.事实上, 学好物理没有“感觉”不行, 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 知识的丰富, 要越来越有感觉, 但感觉终究是感觉, 仅凭感觉, 亚里士多德也会出现很低级的错误.所以, 物理还是要以“物”论“理”, “物”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理”就是你要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来历、现状、发展趋势说得出个道理来.因此, 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注意在提高学生解决物理命题的理性化程度上下功夫.
1. 什么叫解题理性化?
下面举一个例题来说明.
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 下落2m后双脚触地, 接着他用双腿弯屈的方法缓冲, 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 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 )
(A) 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
(B) 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
(C) 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
(D) 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
本题是一个以实际事例为背景的题目, 理性的解题就是:首先是构建物理模型, 把事例中实际的研究对象———消防队员, 视作“质点模型” (构建物质模型) ;把实际的运动过程———“下落2m”和“双脚着地……, 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 视为自由落体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构建过程模型) .然后选择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理来解决.
理性化解题, 就是解题者 (不是旁人) 自己说得出:解题中构建了什么物理模型 (通常包括物质模型、状态模型、过程模型三类) 、应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和规律.事实上, 高中物理命题千变万化, 但高中所学的模型不多, 我们所学的物理原理和规律都是与经过简化以后的物理模型相对应的.只有找到题目所述的是什么模型才能用这个模型所对应的物理原理或规律来解决问题.
2. 如何提高学生解题的理性化程度?
(1) 要重视物理模型的教学
要让学生认识到, 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定理和定律的形成, 都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概括, 对研究过程进行简化的条件下, 即构建出“物理模型”的情况下得来的.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 也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需要采用的方法.尤其是现在的高考题中, 纯“模型题”数量减少, 以实际情境为背景的题目越来越多.解题时, 不会建立物理模型, 可以说寸步难行.
例1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横截面的液体体积叫做液体的体积流量 (以下简称流量) .有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测量非磁性导电液体 (如自来水、啤酒等) 流量的装置, 称为电磁流量计.它主要由将流量转换为电压信号的传感器和显示仪表两部分组成.
传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圆筒形测量管内壁绝缘, 其上装有一对电极和c, a、c间的距离等于测量管内径D, 测量管的轴线与a、c的连线方向以及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三者相互垂直.当导电液体流过测量管时, 在电极a、c之间出现感应电动势E, 并通过与电极连接的仪表显示出液体流量Q.设磁场均匀恒定, 磁感应强度为B.
已知B=2.5×10-3T, Q=0.12m3/s.设液体在测量管内各处流速相同, 试求E的大小 (π取3.0) .
一新建供水站安装了电磁流量计, 在向外供水时流量本应显示为正值.但实际显示却为负值.经检查, 原因是误将测量管接反了, 既液体由测量管出水口流入, 从入水口流出.因水已加压充满管道.不便再将测量管拆下重装, 请你提出使显示仪表的流量指示变为正直的简便方法.
显示仪表相当于传感器的负载电阻, 其阻值记为R.a、c间导电液体的电阻r随液体电阻率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会影响显示仪表的示数.试以E、R、r为参量, 给出电极a、c间输出电压U的表达式, 并说明怎样可以降低液体电阻率变化对显示仪表示数的影响.
根据本题提供的物理情境和条件, 至少需要把实际情境简化为两个简单的物理模型:一是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二是由存在内阻的电源和一个电阻构成的闭合电路.在此基础上求解本题就显得很简单了.
(2) 引导学生记住所学知识对应的物理模型
引导学生在记住物理知识的同时, 记住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而不单单是记住文字和符号.这是因为物理学概念、定律、实律和公式都是对物理模型的刻画, 同时每一个模型的建立也都有一定的条件和使用范围, 只有记住相应知识点对应的物理模型及使用条件, 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模型和应用知识.例如, 在学习玻尔能级跃迁公式:hυ=Em-En时, 就要记住玻尔的原子模型及能级图模型.
(3) 重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是一种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能力.解题理性化程度高的学生, 审题能力往往较强, 而凭感觉解题的学生往往会出现题目看不懂或看错的情况.实际上, 审题过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这一步迈不开, 具体的解题就无从谈起.
例2天文观测表明, 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 (或星系) 都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 离我们越远的星体, 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 (称为退行速度) 越大, 也就是说, 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运行速度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 即, 式中为一常量, 称为哈勃常数, 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 有人提出一种理论, 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 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 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 则速度越大的星现在离我们越远, 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
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 可估算宇宙年龄 (写表示式) _______________.
根据近期观测, 哈勃常数H=3×102米/秒·光年, 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 由此估算宇宙年龄约为_____年.
求解本题并不难, 第一问是一个“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第二问是个单位换算问题.但许多同学却无从下手, 原因在对题目所给的信息不能正确地理解, 他们无法把“不同星体的运动速度v和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 即v=Hr”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两句话统一起来, 并认为“向外运动”使“r”增大, 而“v=Hr”, 星体的运动就不可能是匀速的.实际上题中“r”的含义是:各星体“现在”离我们的距离, 对某个星体来说r是个定值, 对不同星体来说r是不同的.
一般对审题的要求是:逐字逐句认真仔细读题, 抠关键词 (可以划出) , 明辨题设条件, 挖掘隐含条件, 明确研究对象和制约环境 (在平面上还是在斜面上;在水平面上还是在竖直面上;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绳牵还是杆牵;是独立场还是复习场;是匀强场还是非匀强场……) , 构建正确的时空关系, 画出合理的过程与状态草图并标上相应字母, 注意可能的边界点、临界点, 构建物理模型, 选择物理规律, 拟定解决方案等.在复习教学中, 分析例题或讲评试题时, 我们要多给学生审题的机会, 从读题开始, 独立完成解题全过程,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审题、解题的能力.
(4) 提供学生讲题的机会
有一种说法:听一遍不如看一遍, 看一遍不如做一遍, 做一遍不如向别人讲一遍.在二轮复习教学中, 很大一部时间是习题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解题的理性化程度, 让学生讲题, 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学生讲题一般有以下几种机会, 一是学生问学生, 这是每天都在发生的, 教师无法掌控的.二是学生问教师, 这时教师要抓住机会从审题开始让学生先讲给你听, 讲不下去时再恰当提示或启发, 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学生讲着讲着自己就弄懂了;三是课堂上在教师组织下同桌之间或就近几个同学之间相互讲解;四是请学生到讲台上来讲题.后三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以“物”论“理”, 从审题到构建物理模型, 再到解题依据一一说清楚, 加上教师的点拨、启发和补充, 学生解题的理性化程度会明显提高, 这比教师一遍一遍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显现理性解题过程) 更有效, 尤其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
一、大量阅读,提高理解能力
大量閱读,广泛接触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阅读能力向质的飞跃的关键,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就无法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在阅读时要首先注意内容的广泛性。高考阅读题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新闻报导、文化教育、史地知识、科普作品等。题材有记叙文、议论文、说 明文等。如新闻的第一句话一般揭示文章的大意,交代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前后因果等。新闻标题、 电视语言则多使用省略句。了解各种文章的特点会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其次在阅读中,要慎重选材。选 材要适合学生程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有些老师只考虑到扩大词汇量和迅速提高解题能力,一味偏重选生词多的文章和出难题,其结果往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对提高能力极其不利。另外,在大量阅 读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逐步地使同学们养成达标的阅读速度和具备娴熟的阅读技巧。在 实践中,应着力培养五个方面的能力:①快速的浏览能力;②巧妙的猜词能力;③独立的分析能力;④准确的 捕捉主题句的能力;⑤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就如虎添翼,完全具备了自学能力。 毕业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他们将会受益无穷。
二、突破书面表达关,提高写作水平
书面表达是近似于翻译的“写话”,要求学生从表达信息的角度组织文字,而且将信息嵌入英语特定的框 架(即句型结构)中。书面表达的完成有赖于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有的学生不敢动手 ,有畏难情绪,表达不准确,言不达意,文章条理不清,不习惯用英语思维。要改变这种现象,高三复习势必 全面进行,层层推进,步步过关,下面几点尤为重要:
(1)抓常用词汇、词组和句型。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换句话说 ,有了基本的词、词组和句型,一般的交际内容就能表达了。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到高三阶段时要求能掌 握三千左右的常用词,掌握住这些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短文写作就有了基本保证,也达到了大纲上的要求。
(2)抓简单句的写作练习。简单句只要能正确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就是好句子。尽量使用简单句可 以少出错误,事实上,历年高考书面表达项所给的参考答案,都是以简单句为主。有一年我市统考中,在书面表达题提示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原定于星期四举行的篮球比赛推迟至星期六举行。”许多考生用含有定语从 句的复合句翻译,结果出现了结构、时态和主谓不一致等五花八门的错误,而另有一些考生,记住了初中第三册的一个基本词组"have a match"用三个简单句表达"We decided to have a basketball match on Thursday .But now we have to put it off. We'll have it on Saturday."虽然表达不尽理想,但基本意思传达了出来 ,且无大错。
(3)抓各种体裁的写作。目前中学生英语作文能力相对低弱,这是长期以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所造成的 。为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各种体裁的短文写作很有必要。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离开了大量的 练习是难以提高能力的。中学课文有记叙文(包括日记)、描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如书信、便条、通知) 等,综观近几年高考题,写作体裁至少出现了应用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种,因此,比较全面地进行各种体裁 的练习势在必行。
三、突破短文改错关
短文改错的错误涉及语法、习语、行文逻辑、单词拼写等内容。它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同 时,还要具有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冷静的头脑。此题难度较大,学生对此有一种畏惧 心理。为此,教师应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使之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保证一定量的训练,减少盲目性。
判断不准是学生最大的问题,往往是苦于找不准错误,将不该改的改了而该改的又未改。这是由多种因素 造成的,但缺乏足够的训练和丰富的经验是个重要原因。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就会慢慢了解命题人的思维和 “习惯”出现的错误。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主谓不一致,人称前后不一致,名词单复数的误用,形容词和副词的 混用,动词的时态不当,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及关联词使用不当等。足够的训练会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减 少盲目性,做到看准问题有的放矢,提高正确率,以通读全文,熟悉内容,整体把握。
许多学生习惯拿起题目就做,对文章缺乏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这样会导致脱离语境,不考虑上下文联系 而支离破碎地理解原文,甚至断章取义。针对这种情况,应指导学生先通读全文,以取得对文章的完整、确切 的理解,再进行改错。只有这样,才能“登高望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标志:东欧剧变(1989),苏联解体(1991)
1.东欧剧变:
⑴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波兰第一个发生巨变(武力发生巨变:罗马尼亚)
⑵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⑶原因:①内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党和政府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②外因:a.苏联因素:历史因素:长期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模式,受制于苏联。
现实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影响.
b.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政策。
两德统一: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苏联解体:
⑴解体过程:戈尔巴乔夫政治经济改革→指导思想根本改变→思想混乱,局势动荡→1991年8.19 事件,政权性质根本改变→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⑵教训: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c.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现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独立自主,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e.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认识:剧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表现。
二.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的影响:
1.世界形式的特点及原因:
⑴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原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军事对抗竞赛的减弱;地区冲突有所缓和。
⑵天下并不太平,缓和与动荡并存。
原因:①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暴露。
②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借助北约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插足别国事物,干涉别国内政,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③恐怖主义的威胁
三.世界格局特征及原因影响:
1.特征:⑴近期呈现“一超多强”。
⑵长远看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原因:⑴经济多极化、全球化加强(根本)。
⑵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⑶欧盟、日本、俄、中,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推动多极化的发展。
影响: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⑵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⑷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①把握读懂诗词、体味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
②掌握常见的诗词艺术手法。
③掌握诗词鉴赏术语,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复习措施:
①选择经典诗歌,在阅读中掌握读懂诗词的方法。
②将诗歌按内容(风格)分类鉴赏,掌握各类诗词的一些规律特征。
③进行鉴赏技巧的总结、分析和点拨,学会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
掌握一般理论,诗歌体裁(古体诗、今体诗律诗、绝句)、诗歌题材(怀乡、思友、征旅、怀古等)、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作家风格、常见意象等,要求对理论消化掌握,不能只停留简单记忆。
方法:
①阅读——看有效信息(注释、题目、作家、诗眼、诗歌内容、问题提示),注意从“景”、“情”、“理”、“趣”几方面剖析诗歌。
其实 第一轮的目的是 培养 数学思维 做题是为了达到目的,并不在于多难 多多!书后题目 我个人认为 对于你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对思维方法的建立已经足够。
2.问 用什么教材好呢?
我看书时候就是用的 同济四版 高数 概率 线代 书 忘了什么名了。书本再好,还要自己喜欢。:)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吧!其实上学时候用过的就可以,有条件 可以结合一下数学专业的书 目的是达到知识系统化。
3.在职时间少!怎么办?
我是毕业后自己在家复习的,根本没找工作 所以相对时间多。对那些在职的哥哥姐姐可能就帮不上什么忙了。但,我认为注意基础是一劳永逸的。
4.数学作题还是很关键的。光靠教科书上的那些题,行吗?
对于作题,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是关键,但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我已经强调过多次----基础。作题是为基础服务的。光做书上的题目对考研究生来说是不够。但对于解决第一轮复习来说 还是够的。以后我会介绍如何进行 第二轮 第三轮 的复习!
5.基础不错,是不是只需要看书?
有点不合实际,建议基础好点的同学还是书和教材一起看把,但是每轮复习的时候都要兼顾教材,第一轮以教材为主,第2轮以强化教材,弄清总体结构,巩固定理公式 第3轮把教材上的定理概念,自己想想那些地方容易产生错误,容易出考点! 这是我认为最中肯的建议。而且含金量丰富哦!我说的是思想的建立。无题量之度量,无分数之划分,确实有点不合实际。这个建议补充了我对基础强调的具体方法。大家一定要学习一下~~
6.看了历年真题基本上都不会做应该怎么办?
凉办! 放在那里,过一段时间就会了。(好象鲁迅说过)不过一定不要放弃呀!
7.作题时是看答案还是去看教材?
这个问题提的有些早。分阶段,有不同的做法。看目的拉。如果你要测试自己的程度,当然要看答案,不过是作完后。现阶段还是看教材,哪里不懂看哪里。产生遗忘,再捡起。最终达到----在心里!
8.除了课本,我们还需要课外作业吗?
课本是基础,基础很重要,但决不能拘泥于课本的水平。数学一的题量、难度远非课本所比!03年我将4本教材连习题全过了一遍,用时过长,结果影响了第二轮综合复习和第三轮冲刺模拟,结果73分。烤研的数学题是又多又难,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以后,谁的冲刺模拟卷作得早、作得多,谁的分就高。一般是10月开始作模拟题,有的8月就开始了,而我11月底才开始模拟,由于时间太紧实际上根本没怎么练。上了考场才发现平时作课本的流畅不见了,明显反应速度慢!感觉自己跟题不是一个境界的!所以以自己的教训苦柬04考友,重要是速度和难度!在课本上不能花太长时间。
这个很明显是肺腑之言啊!20__年的考试数学之所以低,好多是因为题量大,没答完造成的。但具体做法,我不枉加评论。但有一点要知道,模拟冲刺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你基础(即第一轮)复习的好坏。所以对于基础差点的 还是要稳扎稳打。多做基础题目,你也可以提高解题速度。难题分解开来不过是基础题目的堆砌!
9.如何把握心情心态?
充实过好每一天!晚上睡的自然香。睡的好,第二天,会更充实。建议找个志同的异性考研战友,男女搭配学习不累,更可以互相督处!我身边有好多成功的例子呢~~(不许歪想)
10.难题难 怀疑只看课本可否?
我再次声明,我只是说第一轮的重点是什么。以后如何进行,我要等复试结束后写给大家方法。如果你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数学,你会发现----难题都只不过是简单题目的堆砌
★ 高三数学一二模块的复习知识点分析
★ 高三生物高考总复习知识点
★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整合
★ 人教版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
★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 高三数学知识点
★ 数学总复习模拟测试题
★ 小学数学总复习反思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
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最小单位: 0.1℃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13 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熔化段 液体升温段。
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14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蒸发和沸腾。 汽化过程要吸热 液化过程要放热
16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是: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温度条件不同)。2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部位不同)。 3 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发生程度不同)。4 蒸发使自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等于沸点)。
17 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是:1 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情况。
18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是: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9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要放热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步调差恒定)的两束光,在相遇的区域出现了稳定相间的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现象。
(1)产生干涉的条件:
①若S1、S2光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符合,(n=0、1、2、3…)时,出现亮条纹;
②若符合,((n=0,1,2,3…)时,出现暗条纹。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
(2)熟悉条纹特点
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2.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原理:两个相邻的亮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Δx=lλ/d
测波长为:λ=d?Δx/l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只改变缝宽,用不同的色光来做,改变屏与缝的间距看条纹间距的变化
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白光:中央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因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光波的波长越长,各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各色光在双缝的中垂线上均为亮条纹,故各色光重合为白色。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双缝间距是已知的,测屏到双缝的距离,测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测出个亮纹间的距离,则两个相邻亮条纹间距:
3.光的色散:
不同的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干涉现象,用不同色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是不同的,说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从红光→紫光,光波的波长逐渐变小。
4.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现象
把这层液膜当做一个平面镜,用它观察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反射的光形成的,与双缝干涉的情况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用图中实虚线来代表两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在某些位置叠加后加强,出现了亮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现了暗纹。
注意:
关于薄膜干涉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1)是哪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2)应该从哪个方向去观察干涉图样;
(3)条纹会向哪个方向侧移
5.应用
(1)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的增透膜。
(2)检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
6.光的衍射现象
光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进入阴影区域里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与波长可比(相差不多)或更小。
单色光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侧为不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西亚-[读图识记]1.主要国家(石油、战争),沙特、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卡塔尔首都,伊拉克的邻国;2.阿拉伯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高原)、伊朗高原、两河平原、河流、;3.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五海;4.北回归线北非-[读图识记]1.五国;2.北回归线;3.运河、海峡、地中海、红海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⑴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⑵ 高原为主的地形
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等,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⑶ 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地中海沿岸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居民和经济
⑴ 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阿拉伯国家。
⑵ 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⑶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v 地中海作物:葡萄、油橄榄、柑橘、柠檬、无花果
[注意]北非是非洲工矿业最发达地区
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⑴ 亚非的“陆桥”: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⑵ 先进的灌溉农业: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埃及
[读图识记]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3.北回归线;4.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位置和领土: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注意]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①携带泥沙减少,肥力下降。②尼罗河三角洲受到海浪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③河口三角洲土地盐渍化 ④河口附近渔场消失 ⑤水库附近频发地震
(二)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工农业基础。
环境条件: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
以上海或长三角工业发展条件为例:
有利:临江靠海,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科技水平高;工农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不利:矿产资源和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
用or, and, so, if 填空
1.One more week, _______ we will accomplish the task.(If we are given one more week, we will accomplish… )
2.Follow your doctor’s advice, ________ your cough will get worse.(If you follow your doctors advice, your…)
3.The WTO can not live up to its name ______it does not include a country that is home to one fifth of mankind.
归纳: 常用于表示并列的连词有:and, not only…but also, neither…nor, so, 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连接两个并列分句表示两个同等概念 (Keys: 1 and 2 or 3 if )
用but, and, so , when, since, while, as 填空
1. I do every single bit of housework _____ my husband Bob just does the dishes now and then.
2. ---I think George doesn’t really care for TV plays.
---Right, ______ he still watches the program.
3. What he said is strange, ________ yet it is true.
1. while 2. but 3. and
【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07-25
高三物理教师工作总结06-12
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06-30
2023年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反思总结07-10
高三物理功能关系12-02
高三物理备考复习计划06-25
高三物理复习课研究07-06
高三物理如何快速提高10-11
物理教学计划 高三11-28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汇总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