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公开课教案
课 题:学 科:授课人:陈博班 级:地 点:时 间;公 开 课 教 案
焊接技术(维修板凳)机 电 李明 吴晓榕 朱永梅
2009级机电(2)班 电焊实训室 2011年3月22日
焊接技术(维修板凳)
教学目标:
1、检验所学电焊技术
2、为学校节省开支
教学重难点:
焊接牢固、油漆美观 教学工具:
电焊机、面罩、手套、工作服 教学材料:
Ф3.2mm焊条、4×Ф10mm钢筋、坏板凳、油漆、毛刷、砂纸 教学过程:
一、焊接及刷漆注意事项
1、焊工必须配备合适滤光板的面罩、干燥的帆布工作服、手套、橡胶绝缘和清渣防护白光眼镜等安全用具。
2、防止飞溅金属造成灼伤和火灾。
3、防止电弧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4、防止某些有害气体中毒,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5、焊机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导线绝缘是否完整,接线是否绝缘良好,注意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二、板凳损坏情况分析
由于螺丝的松动,使板凳面支架不成整体,经晃动使底支撑架脱焊,板凳损坏不能使用
正常支架
损坏支架
三、焊接修复
用四根Ф10钢筋在原损坏支架上下面各焊两根,使板凳上表面成为一个整体,下表面也成为一个整体,这样螺丝再松动,支架仍然是整体,板凳再晃动,也不会损坏焊接点,板凳不得轻易损坏。
焊接好的支架
焊接点示意图
四、焊接流程技术要求
1、焊机电流调到100A左右(根据技术熟练程度自己掌握)。
师问:焊接电流为什么要调到100A?
2、拧紧支架与凳面上的螺丝,使支架于等面垂直。
3、把钢筋放在支架上,开始焊接。
4、焊条与板凳支架成30°角,与钢筋成60°角。师问:为何要求如此角度?
5、钢筋与支架接触面有三个接触点,焊点时间在3~5秒(根据技术熟练程度自己掌握),保证焊点光滑圆润,无毛刺。
6、焊后清理焊点熔渣及飞溅物,检查焊接质量,总结经验。师问:焊后清理目的是什么?
五、刷漆
1、用砂纸把钢筋及焊点表面打磨干净。
2、用刷子刷上防锈漆,晾干。
六、学生实训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七、板凳维修完成后,教师检验,并评出优秀实训学生给予表扬。实训总结
通过本次实训,让学生在原有的焊接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进一步深化了对焊接实训中注意事项的理解。在实战中不断地检验自己,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板书设计
焊接技术(维修板凳)
一、焊接及刷漆注意事项
二、板凳损坏情况分析
三、焊接修复
四、焊接流程技术要求
所谓选课是指精选公开课的教学内容。由于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研素养的课, 因此, 其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引领性、前瞻性, 是交流、研究、提高的重要途径。那么, 选课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呢?综合参与讨论教师的观点得出如下结论:
(一) 选取自己擅长的课
教师对这类课的理解最深刻, 挖掘起来会更有深度。
(二) 选取容易组织与展示的课
如, 前滚翻比较容易组织与展示, 而长跑则难以组织与展示, 所以相比较而言宜选前滚翻, 而不选长跑课。
(三) 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性、教育性, 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二、设计是基础
要想达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在教案设计时必须要统观全局, 做到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学法;还要备场地器材、备组织。在此, 笔者将参与教师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观点整合如下:
(一) 备教材
1. 研究教材重点和难点。
在备教材时, 可以设计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 突出重点和难点, 以加速教学进程, 提高教学效率。
2. 研究教材的先后顺序。
教材的安排要旧, 因为精力充沛时更易掌握新技术;要先灵敏速度后力量耐力, 以有效发展小肌群;要先负荷大后负荷小, 以促进身心的快速恢复;应将易引发兴奋的内容置后, 以促进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上下肢练习要合理搭配, 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 备学生
1. 备学情。
要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安排教学内容, 如, 如果学生的篮球水平比较高, 可安排行进间运球, 反之则安排原地运球。
2. 备人数。
备学生时, 要了解学生的总人数, 以及男女生的人数, 以便安排练习的队形和进行分组。
3. 备班级特点。
授课班级的特点是活跃型、沉默型, 还是调皮型, 对此, 教师要进行认真了解, 并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 备教法、学法
1. 设置教学情境。
应设置一个大的情境, 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常用教学情景包括故事情境、游戏和比赛情境等。
2. 教学语言要适当。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如, 儿童化的语言无疑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幽默性的语言是初中生快乐的催化剂。
(四) 组织教学
1. 各环节衔接要自然。
教材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 决定了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如, 当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前一个教材里兴奋不已时, 教师可以设计几句导语, 引导他们顺利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2. 队形调动要准确。
应注意队伍的调动方式, 如, 可借助游戏法调动队形, 以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避免混乱现象发生。
(五) 场地器材
1. 提前做好准备。要妥善安排场地器材, 场地规划要做到简单易行。
2. 器材摆放要合理。器材摆放要便于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练习, 否则, 指挥上往往会顾此失彼。
三、编写是关键
(一) 写文字教案
表格式教案的最大优点是简洁明了、层次清楚, 但是, 由于表格自身的限制, 需要教师抓住重点进行书写, 很多的细节难于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因此, 书写公开课教案时, 建议写纯文字教案。
(二) 注意事项
【关键词】技能;安全;指导;考核
专业技能是顺利从事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职教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实习操作课是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关键课程,怎样上好实习操作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是每一个职教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焊接实习课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安全教育课课讲
上好实习课,安全是第一位的,特别是焊接实习课与电关系密切,一旦出现事故就会很严重。每次上课我都要求学生必须穿工作服、绝缘鞋、戴绝缘手套,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就不让进实习场。强调互相关爱,在引弧时告诉周围的人,做好防护,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他人,同时教给学生一旦出现问题时的紧急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做好安全教育是上好实习课的第一步。
二、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合理安排课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表述能力、思维的主动性、敏捷性等方面均不平衡,要想在一定的限度内达到较高的水平,是比较难的;加上十六、七岁的学生好奇心强,且好动,耐性不足,要想让学生学好技术不容易做到,只有将所学的课题进行合理调整,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我在上焊接实习课时,首先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找出课题间的关联之处,再结合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调整课题顺序,尽量将有较多关联的课题安排在一起,使学生在训练中能举一反三、参照执行,对于训练中易出现的缺陷也可借鉴处理。当学生学会一个课题时,不要马上转到下一个课题,而是让学生多训练一些时间,加以巩固后再开新的课题。我将平焊分解为三个基本动作,即引弧、运条、收尾,分别对这三个动作单独训练,让学生分别掌握,然后再综合练习。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第二可避免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第三可达到前一个课题为后一个课题打基础的目的;第四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巧妙安排课题,做到难易相间,由浅入深,各个击破,是上好实习课的有效方法。
三、形象教学,事半功倍
在实习教学中,我尽量把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用形象的语句表达出来,让学生轻松获得知识。在讲电流大小对焊缝成形的影响时,我拿烧水作比喻,电流小时,观察熔池就像没有烧开的水,水面比较平静,水中的杂质也不能漂上来,也就是铁水和熔渣混在一起,不易分开,因此焊缝就容易出现夹渣;当电流合适时,观察熔池就像正沸腾的水,杂质漂浮在水面上,也就是熔渣浮在铁水上面,这样焊缝就不会出现夹渣了。通过这个比喻,学生一下子就领会了,在焊接操作时,学生很快的就能将电流调到合适的数值,为焊好工件做好了准备。形象教学在焊接实习课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加强巡回指导
每个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都不一样,要想使实习课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要加强巡回指导。因为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而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主要是从教师的示范中转化得来,它体现着对操作技能的理解和系统掌握。我每次上课都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看其运条方法和焊条角度是否正确,对熔池的控制是否良好,电弧长短是否适宜,对操作不规范的及时纠正,手把手的教。对共同存在的问题,面向所有学生进行重点强调。每次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填写实习记录,对自己的实习情况做一个总结,对操作内容做一个回顾,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强巡回指导是上好实习课的有力保障。
五、注重阶段性考核
对每一个课题,达到大纲要求的课时数时,都要进行一个阶段性考核。考核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生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对技术掌握的速度。考核时,将学生的工件放在一起,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观察比较,评出优劣,然后教师对每一个工件给出分数,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通过考核,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增强竞争意识,找准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实习中更加努力,扎扎实实地掌握每一个课题。进行阶段性考核是上好实习课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实习课教学是职教学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要想上好实习课,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严谨的教学措施,以完善职教学校的实习教学,培养出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春酒》 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品——悟”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自己读、品、悟,提高自己的学习语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导语: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吟诵过这样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都是表现“乡愁”的诗句,“乡愁”一直以来就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在以前,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何人传递?有一位台湾著名女作家,她五岁识字,七岁读唐诗,十岁读《诗经》、《论语》,十八岁前接受了完整的古诗文训练,诗词造诣很高,她的作品在台湾多次获奖。著作有散文、小说、儿童文学等,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她写的最出色的是她的怀旧散文,作为一名海外游子,她临终前唯一的心愿是:一定要把骨灰送回故乡。大家知道这名台湾女作家是谁吗?对,琦君,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琦君的散文《春酒》,一起走进浙江,走进温州,一起去体会那里的风俗和人情之美,一起去体会那份浓浓的乡愁。
2.板书课题、作者。
3.师:常年漂泊的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童年的往事挥之不去,《春酒》也是萦绕在作者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它就像一首诗,一首歌,可以缓缓吟唱。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配乐朗读课文)
4.师:故乡的春酒,只有慢慢品尝,才可以品出醇香,品出深情。请告诉老师:通过刚才听老师读课文,你品尝到了春酒中怎样的“味道”?用句式“从课文中我品尝到了„”说话。(可从选材、语言、主题、情感、结构、手法等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能否取一个合适的酒名来体现自己所品尝到的“春酒”的味道。(师板书: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
这杯春酒中沉淀着作者的哪些美好的回忆?(童年童趣、温柔慈爱的母亲、热情的相邻)
这杯春酒中寄寓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思乡之情)
师小结:通过发言,可以感受大家对这篇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真为大家的表现感到高兴。
5.师: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是语语动人、字字珠矶。而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富有情趣细节的描写,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浓浓的情思。下面我们再仔细读课文,仔细品味春酒中蕴涵的美好情感。
6.春酒中蕴含了许多美妙的感情,愈久弥香,让我们不禁一起沉醉。我们首先来品尝第一杯“童心酒”。端起这杯童心酒,你觉得哪些细节能体现“我”儿时的童心童趣?在文中找找看。(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纯真的快乐。)
例子:①“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
②“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
“只”“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
“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
说小花猫是酒仙以我当时孩子气的心理去揣摩小花猫,可见我也一样馋得要命,足见我可爱的童心童趣。③“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问:这个比喻恰当吗?用像小猪像皮球像企鹅不是更可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因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为形体小更见我的可爱。)
另外,“总是”“一马当先”说明我对喝春酒的急切心情。
师:母亲“小气”,我惜酒如“命”,小花猫醉酒,越品越觉得这八宝酒补劲大,力道足,味道美,真的是上乘的酒啊。这样上乘的酒是谁酿的?(生:母亲)
师:这不就是在赞美母亲的聪明能干嘛!
7.师: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怀念,作者的童年因为有了春酒而快乐无比,而在琦君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她的母亲。接下来,我们就来品尝第二杯“母亲酒”。师:有人说:“读琦君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她的文字清新、质朴,文笔如行云流水,细腻温情。尤其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形神兼备。
做摄影师,做电影电视导演,一个重要的本领就是能够抓拍人物的细节,细节就是特写镜头,就是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才能拍摄得最到位,人物的形象才最传神,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如果把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细节?为什么?同桌讨论交流。(同桌交流时师提示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师:用“这是一位的母亲,你看”的句式说你的看法。(师强调:前一空可填母亲的性格特征,后一空一定要和前面母亲的性格特征相照应)
生1:聪明能干——母亲酿的酒最好喝
生2:热情好客——让出花厅、捧酒助兴、分给别人吃自己不吃等
生3:纯朴贤惠——得到别人夸奖,脸红红的师:“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 这里把母亲的神态拍成“腼腆”不是更能表现母亲的淳朴吗?“得意”是得到别人夸奖后一种甜蜜的神态,更能突出母亲的质朴和贤惠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生4:温柔慈爱——对我善意的提醒
师:“母亲又转向我说”,说这话的时候,母亲对我应该是一种怎样的表情?说说你的理由。(从说话的内容中去揣摩)不是严厉的斥责,而是善意的提醒。表现母亲对我的温柔和慈爱。
生5:帮助别人——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颖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师:感谢这几位同学从不同侧面为我们解读了“母亲酒”的涵义。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纯朴贤淑,这正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琦君怀念的仅仅是她的母亲吗?(生:不是,还有父老乡亲。)
师:当然还有一个个喜爱我的人,一个个淳朴厚道的父老乡亲,最后一杯“乡情酒”愈久弥香,更令人难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你觉得哪里能体现出温暖的人情美呢?和你的同桌说说看。
生1:“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善良纯朴的他正是故乡淳朴浓厚人情的最好体现,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多么淳朴的乡亲!
师:那点燃的仅仅是煤气灯吗?还有暖暖的人心,还有对这种热闹氛围和融洽关系的热爱。
生2:乡邻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时的融洽的气氛。
生3:“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才过瘾”(大家如此喜爱这个小姑娘,邻里之间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气氛令人向往)
请一个小女生朗读,读出小女孩的稚嫩可爱,读出回忆时的甜美。
师:真是一个处处充满温馨、充满融洽、充满快乐的故乡啊。
8.师: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此时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吗? 课文最后两段中有一个句子很好地概括了这些美好的情感,在什么地方?默读最后两段,找找看。(板书:道地家乡味)
这些蕴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啊。光阴荏苒,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因为“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老师给大家再介绍作者琦君的生平。琦君是一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12岁时随家人离开故乡温州迁居杭州,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她又随父亲迁到台湾,后来定居美国。自从去台湾以后,琦君人生最后的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温州。她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2006年的某一天清晨,这位梦童年事、写故园情的老人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终究会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啊,请大家带着这份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齐读最后两段。
师:如果删去这结尾两段,会不会影响全文情感的表达?(可从时间、结构、语言、立意、抒情、视角等角度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归纳:
(1)内容上:前八段写“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时在浙江温州老家,和母亲在一起,有欢乐的童年;后两段写“我”的现在,现在在美国,“我”已失去母亲,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因为有了这两段,文章结构分成了两部分,前面的热闹、快乐美好,反衬后面的冷清、伤感、失落。
(2)视角的转换。前八段,从儿童的视角记录童年时期的新年,文字活泼,感情基调快乐而温馨;结尾两段变成了成人的视角,由以前“喝”母亲泡的八宝酒,变为现在喝自己泡的八宝酒,这样文章就变得立体、丰厚起来,由简单的回忆童年时期新年的美好转化成抒发浓浓的乡愁,文章也变得深沉凝重起来。
板书:现在、美国酿春酒——没有家乡味
(3)情感抒发。文章抒发了两种情感:童年的新年,那是有关儿时的,与母亲在一起,喝着母亲的甜美的春酒的,春酒充满了温馨和甜美;而现在在美国的新年,没有母亲,喝着用美国葡萄酒酿不出美味的春酒的。充满了思念和感伤。师小结:两种情感,一先一后,一轻一重,相互映衬。总的来看,如果删去,虽可以独立成章,但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加上末两段,文章的立意就变化了,深刻了。原来,作者是借回忆童年来抒发那浓浓的乡愁的,这才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就是说前面的记叙描写,都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的,是为表现主题蓄势;前面是文章形的体现,后面是文章魂的揭示。
师: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离故土的人,都会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恋。诗人们,作家们往往借用丰富的事物来表达对故乡无尽的情思,琦君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甜美的春酒中。除了酒,在思乡作品中还常常借助哪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生:明月、笛、乡音、秋风等————师强调:这就是托物言志,寄情于物的手法。(让生吟诵有关乡愁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师:苏轼寄思乡于明月,琦君寄乡愁于酒,那么另外一位台湾诗人余光中,把他的乡愁寄托在哪里呢了?(播放朗读录音)
乡愁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大家把这首诗与春酒比较一下感情基调和写作特色上有何异同?(感情:如果说《春酒》的感情是快乐中淡淡的忧伤,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忧伤;而两文用于寄托情思的意象不同的,琦君把对家乡的思念寄托在甜美的春酒上,余光中的乡愁则寄语在邮票、船票上。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一首《乡愁》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
所以,故乡情结是中国人共有的,它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是崔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忧思,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沧桑,是余光中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呼唤,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明月、暮日、乡音、秋风、老树等这些不同的意象赋予了乡愁更丰富的内涵,更深沉的情感。故乡情结已沉淀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从古至今,多少人为了谋生存图发展,背井离乡,但不管走到哪里,走得多远,也不管春风得意,还是穷困潦倒,生育自己的故土总是像影子一样紧紧相随,让人魂牵梦绕。那么我们大家对于故乡又有什么记忆呢?也许有一天,你们也会背上行囊去远方,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到那时,你们会发现,当夜深人静之时常荡漾着儿时的梦;在你的记忆深处,故乡灿烂的野花开出的,才是最美的风景;你也会感慨,家乡的菜肴才是人间无上的美味。所以
请你珍视你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若干年后在某个月亮升起的夜晚,你会发现这些往事是你心中最柔软的伤痛与甜蜜。
板书:
春酒琦 君
怀旧思乡情: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
儿 时、故 乡喝春酒——酒味醇
(道地家乡味)喝会酒——人情美
明月
[整体设想]: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概括、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投影出示:国、亡国奴的解释
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 1
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投影出示作者及写背景。
2、投影出示: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投影出示生字词
四、深入探讨
阅读课文,投影出示阅读要求。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3、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 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4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学生谈时提醒:自己思考准备回答的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教师调控为三种理解。
a、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b、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注意最后一部分,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
最后一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语言: “我的朋友们啊”、“我——我——”;神态: “脸色惨白”“呆在那里”;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结合讨论,有感情的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6、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知道给让小弗朗茨和韩麦尔带来痛苦的是普鲁士。普法战争实质上是由法国发动的,其结果是法国战败,普鲁士军队长驱而入,最后法国由侵略战变成了保卫战。说到底给小弗朗茨和韩麦尔带来痛苦的是什么?出示投影。
2、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身体的摧残,给人民带来心灵的伤害,使家园被毁,使国家贫穷,使人间变成地狱。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因此我们更不能忽视潜在的危机。出示投影:日本小学生关于战争的惊人预言。
3、投影:为了避免将来我们也成为亡国奴,现今我们该怎样做?
4、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明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振兴中华保卫祖国的历史重担就落在我们肩上了。
最后一课
都德(法)
环境:(时代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敬仰
人物: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唤醒
贪玩、不爱学习、幼稚普通教师、不大负责任的人
情节:变
懂事、爱学习、爱祖国爱国志士
教材内容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演奏内容。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2.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使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节奏,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通过学唱和欣赏歌曲,了解新疆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歌曲节奏的把握。
2.把握正确的歌曲演唱风格。
3.新疆音乐特点的提练总结。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示范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情景导入 引情激趣
要求学生视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三)、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
1、欣赏《青春舞曲》
2、教师和几位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歌曲伴舞。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为歌曲伴舞,主要是创设欢乐的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突破难点:
(1)、教师用手鼓示范边拍节奏边朗读歌词。
(2)、学生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并拍出来。
(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
(4)、按节奏朗读歌词。(边拍边读)
4、学唱歌曲
(1)、随电子琴跟唱歌曲旋律。
(2)、学生跟录音学唱歌词。
(3)、教师弹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设计意图:初二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由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四)、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1、创编舞蹈动作,为歌曲配打击乐器。
2、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节奏组和舞蹈组进行唱、跳、奏表演。
3、轮换角色进行表演,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节奏与演唱、舞蹈的结合;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能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通过对比后,更能确切的的掌握歌曲的欢乐情绪。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5.板书设计
《梦回草原》 蒙古 《天上西藏》
藏族 《彩云之南》傣族 《达板城的姑娘》
《青春舞曲》: 选择:
歌曲的速度是:1 中速稍慢中速稍快 3 进行速度
歌曲的情绪是:1 欢快悲伤
在一片叫好声中, 笔者反生疑云:据笔者所知, 本市至今还没有一所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 相反超过70人的大班额学校还为数不少。而这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 却只有区区40名学生参加, 其余的学生到哪里去了呢?
班上一位同学告诉了我事情的真相, 原来, 为了准备这节公开课, 执教老师早在一周之前就从该班挑选了40名同学 (学习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 进行预演, 其余相对较差的同学, 则由班主任安排在宿舍里上自习。
笔者不禁要问:这节差生缺席的“公开课”, 值得我们为之叫好吗?抛弃了差生, 这节“公开课”究竟还有多少意义?
当然, 一堂“公开课”毕竟不是普通的课堂, 为了展示某种教学模式, 推广某种教学经验, 对“公开课”作一些精心的准备, 本亦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追求“公开课”的完美形式, 而把差生隐藏起来, 剥夺差生上课的权利, 这种歧视差生和无视教育公平的做法欠妥。
不让差生参加“公开课”, 暴露了当下教育教学中尚且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 教育观念偏执落后, 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只关注优秀生, 而忽视差生;其二, 课堂教学不重实际, 不讲实效, 盲目追求形式, 套用模式。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两句名言都是在歌颂那种纯洁而高尚的爱情,诗中的主人公都在渴望着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但是爱情经历了婚姻之后真正能够长相厮守白头偕老的又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公元前的卫国,去聆听一下那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感受一些,懂得一些,成长一些。
二、了解文章内容
1师:昨天给大家介绍了《诗经》,解决了字词障碍,老师再找一位同学读一下这篇文章,下面同学在注意字读的同时,试着用优美的语言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生:体会音读,思考复述故事情节
2师:当我们逆着时间的隧道走进他们的世界,你用你独特的眼光看到了什么,你用你独特的视角体会到了什么?我们期待着你的讲述。昨天老师已经分组留了预习作业,再给两分钟准备一下。
生: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3师:现在开始老师完成第1自然段,其余按上节课各小组分工进行,现在我们在明确一下2段?3段?4段?5段?好,现在开始
生;朗读,体会至今,我还记得当初你追求我的情景,包着布„„
三、理清、分析故事情节 师:有景,有情,有意。大家写的美,读的更美,同学们在下面再次迅速默读这篇文章,再体会文章故事内容的同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意。(板书;意读)生:全诗叙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过程。(人
事
果)
5师:如果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应分为哪三个阶段,分别是那几个段落?1 恋爱(1-2)婚变(3—5)
诀别(6)(板书:注意先标段落序号)
6师:说恋爱时期的人是最幸福的,在本片课文中恋爱双方的表现是怎样的呢?请用原文回答。?注意抓住关键词
氓:嗤嗤,抱布贸丝,谋,怒
女:送,乘,望,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7师:(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一下女主人公的动作)这个时期的女主人公情感表现是怎样的?
生:热情
幸福
8师:谁能给大家表演一下男女主人公恋爱时期的各种表现,注意要抓住人物特点,把男主人公的嗤嗤和女主人公的热情、幸福表演出来
(找一个旁白
两个表演)
生 :表演
9师:鼓掌 非常好!真是“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女主人公终于以一种热情、幸福的心情和自己心目中的“嗤嗤”的男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有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难道这句活真的要在我们的女主人公身上灵验吗?我们一起看一下婚后他们各自的表现。
生:女:婚后表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靡室老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男: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其德什么意思?)
10师:女子还一如既往的爱着男子,但男子却变心了,这时我们的女主人公情感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生: 沉痛
怨恨
11师:
正所谓“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崛期”。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子最终还是遭到了丈夫的背板,怎么办,是玉石俱焚,还是死缠烂打?她是怎么表现的? 生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师:这又表现出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特征呢?
生 :清醒
四 品读人物形象。
13师:到此我们发现故事情节是按照“恋爱→婚变→决绝”发展,女主人公情感是按照“热烈→冷却→冰冻”发展,我想此时此刻,大家对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一定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不要着急,老师再找几位同学读一下这篇文章,大家在体会主人公情感的同时呢思考一下,如果让你给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打分的话,你会打多少分? 生:朗读、思考 师:我们首先先给我的女主人公打分?同意A 的请举手?B的请举手?C的请举手?看来大家给女主人公的分都很高,为什么,她的哪方面触动了你? 生:女主人公1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
2.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 3.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师:现在我们开始给男主人公打分,? A的同学举手?B的同学举手?C的同学举手? 为什么打C ?你厌恶他那一点?
生:男主人公 背信弃义 蛮横粗暴 如果故事中的男主人公 穿越时空来到现代,那么如果你是他的(家长
朋友
亲友)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回答对男主人公一顿臭骂
总结:虽然刚才有些同学说的有些滑稽,但是老师现在非常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们已经有了你们自己现在对事物的明确的认识标准,而且非常的正确,你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纯真善良,信守诺言,毅然决然的人,老师希望时刻保持。六 深入探究,提升人格
15师:爱悠悠,恨悠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又是一段爱情悲剧,那么到底谁应该为主人公的悲剧负责? 生:“士”“不见复关”“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古今爱情观差异。
的确如此,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男尊女卑,在家里女子就应该操劳,夙兴夜寐,所有人都这样认为的,包括他的兄弟。16女主人公对自己的悲剧应不应该负责任,你是怎样认为的?
答:在恋爱时过于沉溺与爱情不见男子就哭啊,啼啊,见到男子立刻又笑又说,一见到男子嗤嗤的样子就爱上男子,而忘记了审核男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被爱情冲昏头脑。万里忧乐到尽头,但老师可以说万里乐忧无绝期,乐的失去理智时,忧已经悄然在等待,乐之深,忧之痛,这就是女主人公的责任。
总结:氓影响着我们,更在教育者我们,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的能感受一些,体悟一些,成长一些,下面呢我们大家一起站在审美的高度,以你自己最美的语言最后把他读出来,尽量不要看书。
教师:陈小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指导学生大致了解小小说的基本特点:语言简练,大量留白,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结尾出乎意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桥》,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一课。
2、出示课题,齐读。
3、请看大屏幕,(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4、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洪水)
5、请在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再读读。(齐读)
6、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可怕……)
二、学习课文的1—6自然段,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过渡:是啊,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孩子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走进这场洪水吧.1、(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六课。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生读,勾句子。
3、反馈。
4、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一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1)抽生回答。
(2)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3)比较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一瓢瓢的水从天上泼下来,像一盆盆的水从天上倒下来。
(1)用下面的这句话来代替上面的这句话行不行?(不行)老师平时要求同学们写作文时要写得具体、形象、完整,为什么作者却只用4个字就构成两句话,这么短,这么少,可以说是惜墨如金,为什么?(这样写可以表达暴雨来得突然)
(2)所以我们要读出它的突然,读出雨势的凶猛。(3)谁来读?(抽生读)还有谁试一试?
齐读。
(4)描写洪水的句子?谁来?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从哪些词看出来洪水的迅猛?(咆哮、受惊的野马、狂奔、势不可当)(2)你能读出洪水的迅猛吗?(抽生读)不错。还有谁能超过他?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你还找到了哪些描写洪水的句子?(抽生答)(2)“跳舞”本来是个美妙的词,对吧?可是,它跳的是优美的舞吗?(不是)
它的跳舞让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害怕、恐惧)
(3)师总结:舞蹈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美好,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像这样令人恐怖的句子,还有谁找到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1)“狞笑”是什么意思?(凶恶的笑、笑里藏刀)
(2)从狞笑中你感觉到了什么?(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出示所有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雨势之大,洪水之迅猛表现出来。(齐读上面的句子)
6、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是怎样的表现?找出来。(板书:村民)
7、学生找句子。
8、此时此刻,村民们是怎样的表现?谁来说一说?(抽生说。
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9、是呀,死亡已经逼近,村民们惊恐不安。他们有逃生之路吗?(出示句子:东面、西面都……)追问:东面、西面有出路吗?南面呢?
10、此刻,那窄窄的木桥变成了(村民心中的生命桥)
11、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桥会坍塌,村民会被洪水夺去生命。)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学到这儿,相信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板书:老汉)
2、(出示小组合作提示)请同学们静下心默读7—23段,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描写老支书在危险关头的举动的句子,用心感受一下,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小组交流。
3、学生读、勾画、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汉的镇定)你是从哪几个关键字体会到的?
(2)仅仅是镇定就能让乱哄哄的人群停住了脚步吗?(不能)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全村人都拥戴他,因为他在人们心中威信很高,)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3)“拥戴”什么意思?
(4)是啊,正因为全村人都拥戴他。所以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他
就是村民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5)老汉这种镇定自若的态度正好与前面哪些人的表现成了鲜明的对比?(群众)
(6)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采用这种对比的写法,更加突出了老汉的威严,冷静。)
(7)师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心系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他就像一座山。
(8)读出老汉的镇定。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1)你还找到了哪些描写老汉的句子?(抽生)
(2)现在情况这么急,这样喊话行吗?声音太小了,压不住乱哄哄的人们。谁来重读一下?(抽生读)
(3)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这段文字,说说哪个标点引起了你的注意?从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老支书心系群众)
引导:(“桥窄”是对所有村民说的,干净利落。“排成一队,不要挤!”指挥村民有序撤离。“党员排在后边!”那排在前面的是谁?(群众)说明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4)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
谁来试一试?(抽生读)不错,谁还想试?
(5)创设情境,分角色读:(师读旁白,生接读)
师:死亡在一步一步地逼近人们,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支书沙哑地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如果人们就乱哄哄地拥上桥,那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老支书果断地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危难的时刻,正是考验党员的时候,老支书沙哑的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6)请同学们思考: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
师:老汉有机会先过桥,而不过,而是组织别人先过,这样的行为叫什么?(板书:先人后已)
师:是啊,老汉的这种行为的确让我们感动。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指名表演)
(1)你还找到哪些句子是描写老支书的(出示课文插图及文字)(2)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句话:圈出描写老汉动作的词,同桌演一演。
(3)被揪出的人是谁?(老汉的儿子)这时的情况怎样?(十分危险)从哪句话知道的?(出示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4)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把儿子揪出来排在后面,就意味着把儿子推向(死亡)。老汉不爱自己的儿子吗?(爱)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6)此时老汉的这一“推”的动作(揪)既然现在要把小伙子推上木出来?这不矛盾吗?(不矛盾,老儿子舍自己。这用力一推,也可以的——爱!)
和前面
桥,为汉为了看出一的哪个动什么刚才大家舍小位父亲对作相反要把他家,为儿子深?揪了深
(9)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把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换成父亲和儿子,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句子,读)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10)就是这样一位老汉,在危险进一步逼近时,毫不犹豫地揪出自己的儿子,再一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村民们,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和他的亲人。
(11)从这儿,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板书:不徇私情)
(12)小结:但一切都太迟了,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这时,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村民们站在对面看,窄窄的木桥不见了,美丽的村庄不见了,没有了健壮的小伙子,也没有如山一样老支书了,一切如烟,时间是苍白的,让我们来看看老汉生前给我们留下的几瞬间吧!
(出示句子)齐读: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3)小结:老汉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广袤的天地之间,故事写到这并没有结束,我们一起来看看结尾。播放音乐: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读)
过渡:老汉把生命留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同学们,谈歌这篇课文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说到这儿并没有结束。
五、走进结局
(幻灯)悲怆、凄婉的背景音乐起加上图片文字。
师读(低沉的)
五天以后,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五、情感升华,学生写话
1、此时此刻,风呜咽,云低沉。村民们都来了,大家泪
流满面,思绪万千。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想对老支书说点儿什么呢?请执起你手中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2、交流
六、释课题
是啊,这是一位平凡的英雄,危难关头的一瞬间,生死抉择诠释了大爱如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下课题《桥》。让我们记住课文中,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时刻那一座给人们带来生命和希望的生命桥吧!(板书:生命桥)
七、板书设计:
生命桥
老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