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模式在独立学院史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鉴赏模式在独立学院史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共2篇)

鉴赏模式在独立学院史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篇1

在独立学院美术史论课存在着多门课程,比如美术史性质的课程像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史等课程一般相对来说较为简单,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像艺术概论和美学原理等课程相对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而这两类课程的教学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一致的,即理论讲授。这种方式学生是否接受和接受多少,通过简单的考试即便得知。在史论课程的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作弊或者死记硬背的现象,可知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消化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形成了考试不自信现象。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史无法真正的吸收和运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将具体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一、现状问题分析

1.考试心理的主导性作用,大学生从小学开始经历了十几年的考试,考试模式是现代大学生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上课是为了最终的考试,无论是认真的同学还是不认真的同学,对于大学课程并不理解,而是按照初中、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它,有的同学从一上课开始就带一个笔记本,从头记到尾,唯恐考试不及格,而教师讲授了什么内容他无从知晓,只是忙着记笔记。而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考试及格了便万事大吉,因此上课很少听讲,故而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而真正的听讲和消化吸收老师所提到的内容的学生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并不是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的问题,而是考试模式先入为主导致了这种种现象的出现。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问题,对于美术史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采用文科类教学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课本为辅助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在早期的大学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却存在这种种的弊端,在这其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经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25分钟左右,但是一般的情况一堂课的时间是50分钟,而史论类专业文化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节课连上,也就是100分钟,而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便经常会出现上课瞌睡、聊天或者玩手机等现象,没有真正的融入课堂。课堂也没有办法活跃起来。

3.讲授知识的问题,美术史课程是按照时间或者国家顺序进行讲解的,因此会涉及到众多的文化知识,比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是单纯的给学生讲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这样的艺术家,课程就会简单很多,但是考虑到文化背景,我们就会讲授关于意大利的地理位置,意大利的产业模式,个人的作用等问题,对于一个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理解一个艺术家可能很容易,但是加入了文化的理论讲解之后,便觉得课程过于复杂,而失去了兴趣。因此教授知识的内容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能针对所有的学生千篇 一律的采用一种教学内容。

4.教师的结构问题,独立学院大都成立不到十年的时间,因此引进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或者刚从院校毕业的学生,其教学经验不足,或者自身讲授的课程并没有很透彻的理解和感悟,亦或者自身所学习的专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并没有用的到,而所讲授的是一个十分陌生的领域,这就导致了教师对于课程的总体把握的难度较大,为防止出现教学上的差错问题,教师便采用保守式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不自信的体现,也是教师把握课堂能力比较弱的体现。

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研究:

关于“鉴赏模式”的教学方法存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教学内容上简化文化理论的讲解,将重点放在艺术作品的讲解上,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数美术史性质的教科书并没有对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列举出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这也是多数教师不愿意改变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无从下手讲解如此大批量的艺术作品,因此鉴赏模式必须建立在教师欣赏能力在一定水平上,有自身主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要不然从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鉴赏式教学模式,教师很难掌控。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冲击最大的是教师本身。如果采用鉴赏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与此门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大量的阅读,并逐渐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外来的阅读转变成自身内在的一种知识。

其次是抓住学生的考试心理,我们想通过某一学期或者某一年的教学改变学生十几年的考试心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要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确实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以往美术史的考试在试题的内容和试题的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试题的类型上主要有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和论述,这种类型的题目是填鸭式教学的一种延伸,学生只有记忆和背诵方能考的好的成绩,而背诵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对背诵的抵触心理,二是即使当时背诵过关了,考试结束后会很快的忘记。因此要想改变教学模式,先从改变考试模式开始,在试题的题型上要以鉴赏为主体,同时要挖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本身的思考能力在教学中逐渐的扼杀掉了,学生被提及问题时经常会用“我不知道”来代替自身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权利,“我不知道”是学生的一种敷衍,也是一种惯性。我们通过此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这种不思考的习惯。考试题型以鉴赏式为主,在内容上将以往的某些时代或者某些国家的特点压缩或者尽量不出,而真正的内容在艺术作品的鉴赏上。

在教学形式上,鉴赏模式的教学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采用课堂式鉴赏,即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来表达他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在此提及一点,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认为有标准答案的存在,所以当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不知道标准答案而放弃回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艺术不同于数学这样的课程,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门课程,亦或者艺术家本人都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在鉴赏者这里给发现出来了。故而讨论式教学在西方各大院校有上百年的时间,这种方式在于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是十分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当然课堂中的鉴赏只是对着幻灯片这种模拟的图片进行的讨论。美术史的教学中我们无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达到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现有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最好采用现场型教学。如在北京的同学可以经常去故宫博物院,在上海的同学可以经常去上海博物馆,或者由学校组织学生外出考察,如研究中国美术史,必然会研究到佛教艺术,中国现存众多的寺院、石窟都可以成为学生鉴赏的标本,而且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震撼力,这是通过幻灯片教学无法体会到的,而且也改变了学生对待美术史学习的态度,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活跃很多,同时也没有课堂上的拘谨感,学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待艺术史的兴趣。

三、配套制度的跟进

在独立学院中一直保持着中国考试制度的弊端,即考试分数决定学习的好坏,因此在考试与平时出勤的比例上,一直是考试占绝对的优势,这便导致了课堂纪律的涣散,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颠倒过来,平时出勤占绝对优势,考试只占很少的比例,让学生自我感觉考试并不是整个课程学习的评价,目前有的独立学院已经实行改革,如把考试和平时出勤的比例拉成7:3,笔者觉得力度不够,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比例必须加大。

外出写生的经费问题,独立学院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国家的配套经费,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独立学院的学生无法外出,或者无法外出到很远的地方进行实地的考察。比如一尊佛像,如果在教室通过幻灯片去看,学生最有可能把它堪称一个平面的艺术,无法真正的体会或者感受佛像所具有的精神震撼力,因而学生也无从讨论,当你在现场观看了几十米高达的佛像,它实际采用的哪种雕塑手法,高度和形式之间如何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他在信仰者中如何起到精神的力量,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因此现场性是学习艺术最好的启发老师。因此学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支持。

教师进修制度的跟进,独立学院的教师相对来说比较的年轻,在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的缺乏,这就要求实行青年教师的进修制度,有的独立学院也实行相互的听课制度,但是独立学院的师资多来源于母体院校,知识结构、年龄的层次 和阅历相对来说十分的相似,无法真正取得实质性的经验。一个学校的学生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一个学校的教师更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他的影响远远的超出一个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力。因此一个学校要想有长远的发展计划,就必须为其教师源源不断的补充知识和经验,使其在教授内容和管理经验上不断的成熟。

四、美术史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作用

鉴赏模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史论课的看法,史论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要背诵、记忆为主体的课程,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美术类学生来说对此类课程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鉴赏模式的教学或者考试,让学生放下了记忆与背诵的包袱,学会用眼光去审视艺术,形成自身的鉴赏体系和能力,它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一种素质能力的体现,这种改革不仅仅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史论课的兴趣,同时也能调整现有的课堂纪律,使灌输式转变为主动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纪律,同时也能带动考试纪律的好转。我们不是要单纯的教授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并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对艺术的判断能力,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艺术理论也才能真正起到它具有的作用。

鉴赏模式在独立学院史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篇2

一、现状问题分析

1. 考试心理的主导性作用, 大学生从小学开始经历了十几

年的考试, 考试模式是现代大学生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 上课是为了最终的考试, 无论是认真的同学还是不认真的同学, 对于大学课程并不理解, 而是按照初中、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它, 有的

及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这都需要通过一些专门的软件来展示, 有的学生肯定会说三维软件什么的, 但三维软件在制作过程中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时间有限, 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此外, 对于这样复杂的软件部份教师可能都还不会操作, 所以说, 开发一些简单适用的软件是很重要的。目前教学软件围绕数理化等基础教学是很多的, 而比较稀缺的是大专院校艺术专业的教学软件。

由于涉及到的艺术专业比较广泛, 而在电脑软件开发上大部份从业人员还比较弱势。所以, 还有待更多的专业者研究设计出更多的教学软件。

(2) 硬件。在教学中有了辅助的软件及相关课件, 就必须提供一个硬件平台来展示软件教学, 而多媒体教室可视为一个硬件平台。多媒体教室中除了电脑和投影仪之外, 还要根据一些课程的需要而配置多媒体教室。如教师对对手绘图纸进行展示, 对于这一类课程就必须配备数位板和实况展示台, 这样可以辅助教师进清晰、更全面的讲解。但, 某些课程离不离实验室, 需要与实验室相结合起来, 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 实际操作上。实际操作需要根据课程专业实验而建设,

针对各专业的实际需要而专门设计胡实验室。如针对环境艺术专业要设计以电脑为主的实验室, 在实验室中应该配备有电脑、相机、摄影棚等, 其主要是拍摄广告和制作图片, 对于影视后期专业也应具备摄影摄像设备、小型摄影棚及非编系统等所组成的特效实验室, 在实验教学中以影视听为主, 其主要目的是让生对熟悉影片制作的整个流程, 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基础, 这也是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及有效保障, 它是同学从一上课开始就带一个笔记本, 从头记到尾, 唯恐考试不及格, 而教师讲授了什么内容他无从知晓, 只是忙着记笔记。而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考试及格了便万事大吉, 因此上课很少听讲, 故而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而真正的听讲和消化吸收老师所提到的内容的学生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并不是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的问题, 而是考试模式先入为主导致了这种种现象的出现。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问题, 对于美术史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采用文科类教学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 以课本为辅助的填鸭式教学, 这种方式在早期的大学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却存在这种种的弊端, 在这其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 经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25分钟左右, 但是一般的情况一堂课的时间是50分钟, 而史论类专业文化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节课连上, 也就是100分钟, 而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 便经常会出现上课瞌睡、聊天或者玩手机等现象, 没有真正的融入课堂。课堂也没有办法活跃起来。

3. 讲授知识的问题, 美术史课程是按照时间或者国家顺序

进行讲解的, 因此会涉及到众多的文化知识, 比如,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要是单纯的给学生讲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这样的艺术家, 课程就会简单很多, 但是考虑到文化背景, 我们就会讲授关于意大利的地理位置, 意大利的产业模式, 个人的作用等问题, 对于一个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 理解一个艺术家可能很容易, 但

多媒体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部份。

四、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的主流前景让我这个学媒体出生的人对其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随着制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设计业也在飞速的发展。作为这一方面的从教人员, 我们需要向学生展示设计前沿的作品, 传达最新的资讯。在当今社会信息数字化的环境下, 在教学中需要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知识, 而不只凭教师在课堂中一张嘴、一本书或是一份教案。虽然在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但只局限于幻灯片形式的演示。为了打造一个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的高效课堂, 在课堂中, 除了将多媒体运用到视听上的助学外, 更要对多媒体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实践, 让学生真实的处在设计当中。当然, 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并不是一朝一夕完做好的, 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将伴随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润国.《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咸宁学院学报.2006, (6)

[2]李金梅.《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对问题与对策》.陕西师范大学.2010, (5)

[3]鲍时东.《谈市场需求下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河南师范大学.2011, (9)

[4]仵刚.《艺术设计教学中数码的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10, (11)

是加入了文化的理论讲解之后, 便觉得课程过于复杂, 而失去了兴趣。因此教授知识的内容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不能针对所有的学生千篇一律的采用一种教学内容。

4. 教师的结构问题, 独立学院大都成立不到十年的时间, 因

此引进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或者刚从院校毕业的学生, 其教学经验不足, 或者自身讲授的课程并没有很透彻的理解和感悟, 亦或者自身所学习的专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并没有用的到, 而所讲授的是一个十分陌生的领域, 这就导致了教师对于课程的总体把握的难度较大, 为防止出现教学上的差错问题, 教师便采用保守式教学模式, 即填鸭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不自信的体现, 也是教师把握课堂能力比较弱的体现。

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研究:

关于“鉴赏模式”的教学方法存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教学内容上简化文化理论的讲解, 将重点放在艺术作品的讲解上, 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数美术史性质的教科书并没有对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 而只是列举出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 这也是多数教师不愿意改变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无从下手讲解如此大批量的艺术作品, 因此鉴赏模式必须建立在教师欣赏能力在一定水平上, 有自身主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要不然从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鉴赏式教学模式, 教师很难掌控。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冲击最大的是教师本身。如果采用鉴赏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与此门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大量的阅读, 并逐渐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外来的阅读转变成自身内在的一种知识。

其次是抓住学生的考试心理, 我们想通过某一学期或者某一年的教学改变学生十几年的考试心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要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确实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以往美术史的考试在试题的内容和试题的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 试题的类型上主要有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和论述, 这种类型的题目是填鸭式教学的一种延伸, 学生只有记忆和背诵方能考的好的成绩, 而背诵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背诵的抵触心理, 二是即使当时背诵过关了, 考试结束后会很快的忘记。因此要想改变教学模式, 先从改变考试模式开始, 在试题的题型上要以鉴赏为主体, 同时要挖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学生本身的思考能力在教学中逐渐的扼杀掉了, 学生被提及问题时经常会用“我不知道”来代替自身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权利, “我不知道”是学生的一种敷衍, 也是一种惯性。我们通过此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这种不思考的习惯。考试题型以鉴赏式为主, 在内容上将以往的某些时代或者某些国家的特点压缩或者尽量不出, 而真正的内容在艺术作品的鉴赏上。

在教学形式上, 鉴赏模式的教学形式也是多样的, 可以采用课堂式鉴赏, 即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来表达他对艺术作品的看法, 在此提及一点,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认为有标准答案的存在, 所以当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不知道标准答案而放弃回答,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艺术不同于数学这样的课程, 它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一门课程, 亦或者艺术家本人都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在鉴赏者这里给发现出来了。故而讨论式教学在西方各大院校有上百年的时间, 这种方式在于启发学生去思考, 而且是十分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当然课堂中的鉴赏只是对着幻灯片这种模拟的图片进行的讨论。美术史的教学中我们无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达到的情况下, 采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现有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 最好采用现场型教学。如在北京的同学可以经常去故宫博物院, 在上海的同学可以经常去上海博物馆, 或者由学校组织学生外出考察, 如研究中国美术史, 必然会研究到佛教艺术, 中国现存众多的寺院、石窟都可以成为学生鉴赏的标本, 而且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震撼力, 这是通过幻灯片教学无法体会到的, 而且也改变了学生对待美术史学习的态度, 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活跃很多, 同时也没有课堂上的拘谨感, 学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表自己的想法, 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待艺术史的兴趣。

三、配套制度的跟进

在独立学院中一直保持着中国考试制度的弊端, 即考试分数决定学习的好坏, 因此在考试与平时出勤的比例上, 一直是考试占绝对的优势, 这便导致了课堂纪律的涣散,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 只有颠倒过来, 平时出勤占绝对优势, 考试只占很少的比例, 让学生自我感觉考试并不是整个课程学习的评价, 目前有的独立学院已经实行改革, 如把考试和平时出勤的比例拉成7:3, 笔者觉得力度不够,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 这种比例必须加大。

外出写生的经费问题, 独立学院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国家的配套经费,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独立学院的学生无法外出, 或者无法外出到很远的地方进行实地的考察。比如一尊佛像, 如果在教室通过幻灯片去看, 学生最有可能把它堪称一个平面的艺术, 无法真正的体会或者感受佛像所具有的精神震撼力, 因而学生也无从讨论, 当你在现场观看了几十米高达的佛像, 它实际采用的哪种雕塑手法, 高度和形式之间如何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 他在信仰者中如何起到精神的力量, 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因此现场性是学习艺术最好的启发老师。因此学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支持。

教师进修制度的跟进, 独立学院的教师相对来说比较的年轻, 在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的缺乏, 这就要求实行青年教师的进修制度, 有的独立学院也实行相互的听课制度, 但是独立学院的师资多来源于母体院校, 知识结构、年龄的层次和阅历相对来说十分的相似, 无法真正取得实质性的经验。一个学校的学生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 一个学校的教师更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 他的影响远远的超出一个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力。因此一个学校要想有长远的发展计划, 就必须为其教师源源不断的补充知识和经验, 使其在教授内容和管理经验上不断的成熟。

四、美术史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作用

鉴赏模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史论课的看法, 史论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要背诵、记忆为主体的课程,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美术类学生来说对此类课程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而鉴赏模式的教学或者考试, 让学生放下了记忆与背诵的包袱, 学会用眼光去审视艺术, 形成自身的鉴赏体系和能力, 它不是应付考试, 而是一种素质能力的体现, 这种改革不仅仅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史论课的兴趣, 同时也能调整现有的课堂纪律, 使灌输式转变为主动思考, 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纪律, 同时也能带动考试纪律的好转。我们不是要单纯的教授学生知识, 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 并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 对艺术的判断能力, 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 艺术理论也才能真正起到它具有的作用。

上一篇:文具的诗歌下一篇:计划书中学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