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修心得
通过这次学习中,我对地理新课程有了深刻的认识。观看视频案例分析和主讲教师视频讲课,阅读主讲教师讲稿和推荐的相关文章,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完成提交作业。使我受益匪浅。远程研修,激励我在教育这篇沃土生根发芽。远程研修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学习观念的转变。是远程研修给我们提供了这一契机,使我在知识结构上产生了一个极大的飞跃,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突破。
一、地理老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老师要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地理素养。地理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二、地理老师还需要关注课堂
1、根据不同学生的地理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新课程标准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2.整合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学习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好多优点,如“三板教学”。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讨论、合作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努力让学生活动,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
3.注重情感教育,为地理教学注入活力。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念教育的重要渠道。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思想
三、地理教师还需重视教学反思
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成效。注重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许多研究表明,教师自身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和能力的重要来源。进而重新审视自已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
一、改革的目的
在新课程的学习下, 我们逐渐明白:新课程的改革, 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个目的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 要注重以“学生的本位”, 把“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作为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在教学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把情感溶在学习中,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让他们知道如何从历史学习中改变自己的行为, 争取当合格的公民与一个有用的人。
在历史课程改革的当头, 我们也在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 我们为什么教了这么多的学生, 还在考虑我们的历史教学有什么用?当然, 这是很功利的一个问法, 但又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只有在教学中利用有情感的教学, 让学生感知历史, 感悟历史, 担负自己的责任, 他们才能理解, 原来历史在我们身边, 它能够指导我们去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为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做心理健康、蓬勃向上的青年一代。
我们老师在这改革的浪潮中, 感受很多很多, 最大的感受是考试的方向难把握, 如果历史教学评价中没有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项, 可想而知无论怎么改都会受到人们的质疑, 到底历史教学的改革将何处去。在这些年的学习中, 专家们的视频中的教学, 体现新课程教学中, 更多的是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担负责任, 明确是非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
因此, 教学的目的是关注人, 关注我们身边这些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二、改革的意义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 最主要的意义是让学生得到能力上的锻炼。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对于学生的能力问题上并不做过多的要求, 尤其是在历史科目的教学方面。作为学生, 只要你能熟悉课本, 有一个超强的记忆力, 熟记老师教学的内容, 一般都能考一个不错的分数, 因为历史以往的题目基本都是记忆类型, 灵活性的题目很少。
从培训中, 我们一线的教师在交流的时候, 都谈到“能力”这一词, 尤其在高考中, 我们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就更得关注于学生的“能力”问题。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能力, 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做到有效教学。 (学生的成绩, 在侧面反映了老师的教学, 这不和新课程相背离)
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 我们从这次的学习中得到了很多的方法。不管怎么样的方法, 我们老师在培养学生能力上, 都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 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 有梯度地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设计中, 适当地加入了一些学生能力范围内的环节, 关注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小论文的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学生的调查报告, 学生对于历史问题不同的见解。
能力有哪些?在新课程中提到了许多, 我们常见的读图表的能力、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文字的表达能力, 还有书写的能力。但不管那种能力, 学生都必须具备, 因为, 在现在的考试中, 是综合性的考查与选拔, 考试的内容的多样性, 已经不是以前光靠记忆就能行得通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掌握多样的技巧。能力上的锻炼考验学生, 也更是考验我们老师。我们老师, 先要自己熟悉教学的各项技能, 才能传授给学生们。一线老师更多的是要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一套适合我们自己学生的技能或者说是技巧, 使教学更有效地进行, 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在这个讲究效率的年代, 在这个讲究效果的年代, 对学生把握知识能力的考查, 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得以锻炼才能在最后的高考中体现出来。当然更重要的是, 培养学生能力后, 举一反三的用于其他的学科上, 融会贯通, 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
一线的老师常常备感压力:一方面我们的教学成绩必须得以体现出来;第二, 我们又要给国家培养公民。在双重的压力下, 我们老师除了学习, 不断地学习外, 更多的是思考, 我们如何适应并做一个改革浪潮中的弄潮儿。
作为一线老师, 我们通过这样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紧跟时代的脚步, 理解社会需要怎么样的人才, 如何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时时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对自己的学生负责, 更对每一个家庭负责。
关键词:“国培计划”;初中地理教师;培训体系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进行项目培训,提高农村中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以“国培计划”农村中初中地理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为切入点,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2014年“国培计划”云南省项目招(邀)标公告》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初中地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着重探讨“国培计划”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及培训考核等方面,结合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构建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置换脱产培训体系,为“国培计划”其他学科培训计划、方案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精神,明确“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能力、构建合作共同体、形成区域辐射”的整体目标思路,通过研修,使参加培训的来自曲靖市七县一市两区的50名教师 对象了解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学员设计并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农村初中地理发展的实际,主动思考,形成相应的研究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升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等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培训院校曲靖师范学院通过承担培训,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师教育理念,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培养和培训水平。
二、培训目标
在认真参考《“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初中地理(试行)》,以及《云南省2014年关于国培计划的实施要求》,培训具体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培训,使参训老师及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初中地理的现状,进一步深入掌握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在专家引领下,能够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主动思考农村初中地理课标和有效设计组织问题,形成相应的教学研究的能力,由此提升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我校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参训学员与顶岗师范生联动机制,促进师范生职前培养和初中地理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改革。
三、培训内容
根据国培要求,培训时间共计90天;地点:曲靖师范学院古城校区,培训主题确定为更新初中地理 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从而有效推进初中地理的课程改革。同时,基于国培的 《课程标准》要求,集中研修实践性内容不得低于50%,而“影子教师”是实践内容的重要方面。“影子教师”实践内容要求学员全程跟踪实践导师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从中研究备课和上课的技能要求;要求学员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基地教学进度教学,做好教学设计、说课、上课和课后反思,在小组进行交流,撰写汇报课总结等。本次集中研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学科知识等理论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内化落实到学员的教学实践中去,才可能让学员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悟。为此,按照《“国培计划”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要求其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下设置14个模块,集中研修总课时为360学时,其中跟班研修120学时,240学时用于课程教学。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包括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2个模块;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与通识知识4个模块;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管理、教师培训8个模块。部分模块体系如下表:
四、培训形式
所有置换脱产的初中地理参训学员学习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安排30天,在曲靖师范学院学习,以改善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第二阶段安排30天,到曲靖初中地理教学质量高的曲靖市一中中、曲靖市麒麟区七中跟岗研修,反思研究;第三阶段安排20天,返岗与顶岗师范生根据各自所在学校的实际教学问题,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如:如何自制初中地理教具、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能力、初中地理教师的野外实践教学能力等,共同撰写问题的解决方案;第四阶段安排10天,回到高校交流研讨,展示交流后,修改完善所写的案例,以进一步学习提升。在学员返岗后,利用“曲师网”及其他网络手段(qq、微信等)进行为期半年的网络研修社区跟踪辅导,以利于学员所做的主题研究能得到专家的指导。
为了很好的完成每个阶段的培训任务,整个培训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主要通过三个工作室来实现,主体人员均为课程专家、首席教师、参训学员、本地一线教师、“影子教师”。
同时,为了保障以上工作的有效完成,整个培训运用所建立的网络研修平台,让初中地理学员自进入培训阶段开始,进入“曲师网”网络研修个人空间,通过该平台构建初中地理网络研修社区。在该社区,通过资源共享、理论研习、课例研修、监控评价4大平台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和培训后跟踪指导工作。
初中地理网络研修社区主要从实践活动技能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提高与教学技能提高三大主题实施混合式研修,该社区的建立贯穿集中培训阶段、返岗实践阶段及训后跟踪指导阶段。在集中培训阶段开始建立研修网络,以种子教师的研修方式带动本地区本学校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所建立的研修网络,曲靖师院对培训后学员的返岗实践指导,同时,以主题研究、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跟踪指导,时间半年。在训后跟踪指导阶段,依托于教师工作坊,进行训后跟踪远程指导,跟踪指导时间为半年。学员可就教学及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线上求助,必要时工作坊教师可亲临现场调研并解决问题,与学员一起共同开展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引领初中地理教师组建跨校、跨区域学习共同体,围绕本地优质资源开发,设计行动研究课题,开展跨校协作研修活动。同时,把qq、微信作为辅助平台来促进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交流。
五、培训考核
(一)针对初中地理培训实际,具体考核内容及方式如下:
1.考核项目
(1)出勤(30%)
(2)专题作业(10%)
(3)跟岗研修(30%)
(4)与定岗学生撰写问题解决案例(20%)
(5)培训反思(10%)
(二)考核形式及内容
1.出勤
每次课程(活动)由小组长负责考勤,班主任统计并进行评分。
(1)无故缺课达4学时以内,每学时扣3分;
(2)病假在4天以内,每天扣4分;
(3)事假1天,扣2分。
2.专题作业
集中培训期间,根据课程教师要求,学员需提交以下作业:
(1)一份课堂观察报告;
(2)自己制作的1个简易地理教学模型;
(3)完成一次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初中地理的优质公开课,配上课件及教案。
3.跟岗研修
跟岗研修期间,每个研修小组安排若干个研修学校的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员需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1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有质量的教学设计;
(2)完成1次说课交流,并上交说课稿;
(3)完成1个多媒体教学课件;
(4)观摩不少于4节示范课并上交观摩课时的课堂观察记录表;
4.与顶岗学生联系交流并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情况
1)每周必须与下去顶岗上课的实习生联系一到二次,联系方式或是通过电话或是通过邮件或是通过QQ,于第二周上交联系情况,尤其说明对定岗实习生教学情况的指导、生活指导及相关的班级管理的指导情况。
2)与顶岗学生根据教学实际,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情况
根据教学实际,返岗初中地理学员与顶岗师范生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撰写问题解决案例。所撰写的问题解决案例在第四阶段回到曲靖师院交流研讨,并修改完善案例,最后以教师行动研究报告形式上交。
5.培训反思
学员要在培训即将结束时提交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培训反思,内容包含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包括学员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及实践参与;也包括学员与顶岗学生联系情况,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情况,并总结通过培训对个人的提升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结论:通过合理的培训体系的构建,此次培训不但更新了参训初中地理教师学员的观念,更让学员感受到新内容、新方法的应用。使学员找到了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差距,并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他们今后将引入到初中地理教学做好准备。
当然,任何一种培训体系的构建,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反复修正、补充、完善,才能更具科学性、可行性。本文就所做工作作为探讨,以期为逐步完善国培初中地理置换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做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每天认真教学,努力提高所教班级的教学质量。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努力完成课题组安排给我的课题研究任务。在研究中提升自我。回顾半年的工作,我无论是在学习提高和还是教学实践,还是教育科研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收获。
此次我参加地理学习方法研修的学习,使我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使自己有了地理教学应该注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
四、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五、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六、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书上的图必须理解,学会分析、应用。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除以上所说之外,首先应该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多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经常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产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地理学习兴趣还可以来自学科本身。地理学科被公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同学们普遍反映比较难学。但如果下定决心认真学地理,学好了它,自然就有一种成就感,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进入了地理学习的良性循环中。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②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三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分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难点较多,如: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记我的初中地理研修日志
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城南学校樊必有
参加初中教师地理专业适岗培训,这是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把远程地理培训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为此我在研修过程中积极学习,认真钻研,努力探讨,按时高质完成网上作业。通过地理适岗培训,使我获益匪浅。
一、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远程地理培训提供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家点评,通过学习,我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我刻苦钻研地理专业知识,结合教材所需,将一些抽象的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具体化、形象化,并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把一个个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实质性的突破。
二、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体系被打破了,知识与信息的传播方式的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支持者、合作者与探究者。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和数学创新。我鼓励学生有“异议”,因此我对学生探究得出的结果一般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再寻求更好的方法,得出最满意的答案。我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有所创新,经常使用同桌伙伴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上师生间交往和学生间交往的效率。
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使教师和学生能在一种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三,教师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地理教学才够深化。地理知识博大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精心设计的备课,对教材把握的深度,这些都将服务于我今后的地理教学。特别一提的是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图文并茂,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上。读书时要做到口到、手到、心到并互相结合。一
边读图、一边圈点绘图、一边分析思考、一边设题自检,这样才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运用是讲绘结合,绘“形”绘色,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启发其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地理观念和概念,发展了地理思维能力。
四、及时引进新知识。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为学生所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在学“凌汛”时我用了网上刚刚看到的黄河壶口瀑布变成冰瀑的图片;诸如此类的地理新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效果颇佳。同时学生越来越难教,面对学生的变化和问题,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视野于境界。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我积极参与培训,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学习,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的要求,努力促进我的专业成长。
一、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和工作量情况
1、林X,专业技术职称中学二级老师,担任初一年级7、8、10、11、12、13班地理教学、备课组长、地理教研组长
2、潘XX,专业技术职称中学一级老师,担任初年级1、2、3、4。5、6班地理教学
3、邱XX,专业技术职称中学一级老师,担任初二年级1、2、3、4、11、12班地理教学
4、陈XX专业技术职称中学一级老师,担任初二年级5、6、7、8、9、10班地理教学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本学期,教研组利用每周四下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再次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多渠道多方位获取信息,提高理论水平。
(一)、组织教师进行理论业务学习
开展一些专题讨论和业务交流活动。每位教师发表一个星期来备课、上课、评改作业等问题及建议。做到一人主讲,其他老师补充,集思广益。写好说课记录。在新授课期间,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辅助教材,统一检测,统一措施,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全组教师能树立依法执教,优质执教的责任意识。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职能和指导作用。
各位教师按时提交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以及活动记录。教研组教研活动周活动一次,组内研讨活动随时随地做到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三)、继续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建立健全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活动,用科研带动教研及教学工作向高层次发展,把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我们教研组工作的首要任务。教研组的活动重点放在教学研究上。开展评课活动,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做到“教案公开,课堂公开,作业公开”
(四)、组内各位教师互相交流经验
促进教师的教研气氛和学术氛围。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本学期组内每人听课都在20节左右,全组教师积极、认真参加省和县教研室组织的进修和各项教研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五)、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执教者认真备课、上课、反思,听课教师认真听课集体评议,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六)、强化课后辅导
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全体教师重视对学生的课外辅导,针对性的补课,对学生的询问做到不厌其烦。对学习上的困难生做到不抱怨,不嫌弃,不放弃。关注后进生的学习与生活,降低低分率。通过年级对抗赛,班级对抗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理科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七)、每月进行模拟考
初一初二年级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学生把握的程度,每个月进行月考,便于查落补漏,掌握学生的优缺点;
初二面临学业水平考试,即月考期间又有四次模拟考便于学生把握自己的复习情况,哪些不足,或哪方面没有注意到。教师加于指导,着重点复习,难点复习,易错题高频率题等。
三、存在的问题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务处共进行二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检查结果令人满意。科组教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要上档次。课题研究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提炼还有一定差距。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我们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
不断给自己加压,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在进行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许多教师还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与提高,教研风气浓厚。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面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
2、地理科组作为学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初中部共有4名教师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在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年级地理教学工作,在常规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和科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热情得到激发,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科组及科组全体教师共同关心学生
教师关心初一学习及初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初中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处理好时间、课容量、学生掌握程度三方面的关系。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中注意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反馈,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
4、地理教学中注重激发地理兴趣
爱上思考想象。作为新生,刚刚开始接触新的学科,激发地理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地球及地球仪一节中,利用乒乓球,首先学生在乒乓球上绘出经纬线,然后根据之后的学习,制作完整的地球仪,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增强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
5、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面活动的创造性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研究,去探索,研究课程标准和考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本学期每位教师以课改精神为指导上一节组内公开课,并根据学校要求老教师的优质课,每一次课都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评价。加强听评课制度,地理科组人员少,年龄结构偏老,但这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劣势,要积极培养,正确引导新一批人能迅速成长并成为教学教研的骨干。
6、各备课小组活动正常化开展
利用同时在各备课小组中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正常的集体备课,讨论甚至争辩,有利于各成员的迅速成长。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形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个案。
7、各位教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地理时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会注意收集地理时事与学生分享。
一、制道———学校管理的方法
走进安徽铜都双语学校, 李成凯校长的学校管理方法介绍让所有参加研修的校长耳目一新, “扁平自治型管理”———两委四中心八部委共同构建成了年级发展共同体。两委:即学校教师管理委员会 (由校长、中层领导和教师组成) 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由学生组成) , 分别负责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管理。四中心:即学道中心、德道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 中心负责人由教师担任。学道中心即负责课改研究和学科发展, 由“教学校长—主备校长—学科组长—教师”组成;德道中心即负责学生常规、路队文化、课间文化、仪容仪表、出勤、班级及公区卫生等管理考核;生活服务中心即负责就寝、就餐和学生零用钱的管理;学生发展中心即负责学生心理情感和文化建设。八部门:课研部、质评部、风纪部、运动卫生部、生活部、财政部、文化部及情感部, 每部配一名指导导师, 由学生担任部长, 以建设“八好班团”为抓手, 每天发检查通告, 即时点评。两委四中心八部委的构成让学校首先成为服务型学校, 然后才是学习型学校。这种管理模式让学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成, 让教师们有归属感、优待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课道———课堂的常规
“五环大课堂”是安徽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主旋律, 主要由五个环节策略组成:一是在课前准备阶段, 以周前预习和日前预习为方式, 让学生在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完成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二是课堂导学阶段, 以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的方式,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合理安排“学”、“教”、“练”, 积极引导, 提高课时效益;三是课后训练阶段, 以晨读、课外阅读、日日清检测、大自习自练等方式, 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并适当拓展训练的广度和深度, 巩固学生知识, 实现“知能转换”和“知能并举”;四是在课后培辅阶段, 以自主反思、个别培辅、集中培辅等方式, 以“面向全体, 尊重个体”为原则, 做好培优辅差;五是在课后检效阶段, 以单元自测、周清过关检测、培辅绩效月验收、月度考核验收等方式, 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定和结果性评定, 加强目标管理。
三、学道———导学案的运用
导学案是教学的抓手, 导学案设计的好坏决定了一节课教学的成败。首先由教师先进行课程的导入, 在教师的引领下齐读学习主题, 明确学习目标, 这属于新课前的热身活动。
自学要求:学生做到静、专、思、自。静是安静, 专是专心, 思是思考, 自是自主。进行自学环节的时候要先引导学生用30秒的时间浏览教师归纳出的自学要求再开始独学, 学生根据独学情况在书上做标记, 把自研成果填入随堂笔记中。整个过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 了解学情,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看完成情况, 不看完成结果 (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完成情况) , 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后就可以开始读教材。独学结束要根据标记, 完成情况和独学过程中是否做到静、专、思、自进行评价, 评价自学环节时, 教师要做到表扬到个人, 批评到小组。
对学要求:真实有序。尽量同桌对学 (也可突破地点, 与同质同学任一组成对学小组) 交流时两份导学案重叠露出笔记部分, 进行时要先齐读对学要求, 交流独学的问题和笔记答案, 先完成的学生举手示意后就开始读教材。对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看他们是否能够结合导学案进行交流、补充。
互学要求:由小组长负责, 学生快速找到自己的站位, 组员围成半圆面对组长, 互学进行的时候要先齐读互学要求, 组长负责调控顺序, 按组长安排的顺序交流答案。结束后由大组长抽签确定展示组次。
群学要求:群学可以分为三种情况:2人、5人、10人, 即2人对学, 5人互助, 10人共同体。在10人共同体时, 先要进行任务划分:板书组、预展组、过关组。其中板书组设有2-3人, 内设一名副组长, 安排版面, 版面要做到有色彩、有内容;预展组3-4人, 内设一名组长, 结合板书进行任务分工;过关组2人, 由一优等生一学困生组成, 由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学习较难的知识点, 也就是说这一优一困组合再次进行了对学环节。群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板书及互动过程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在群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到学生当中, 适当点拨知识点。
板书要求:提纲式, 要有单元名称, 合理运用彩色粉笔 (白, 书写内容;黄, 书写重点内容;红, 改错) , 要先写内容后装饰。板书进行之前, 组长要带领组员先齐读展示单元的要求, 再进行展示。值得注意的是板书时展示同一方案的两个组要安排在相邻的版块进行板书, 便于比较和补充。
展示要求:精彩、有创生性。进行时预展组的同学要有开场白和过渡语, 一般由组长负责。要设计互动吸引班内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如大家要仔细听我们的展示, 一会有一个问题等等。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间, 展示结束后要有质疑解惑的环节, 这个环节中组长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 也可以是其他小组针对该组的展示提出疑问,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及点拨。质疑结束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打分, 并说清给分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展示时学生不要完全按照黑板上的内容念, 也不可照着书本读, 要讲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介入也可分为及时性介入和总结性介入两种方式, 一般情况下, 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教师都应选择及时性介入, 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最后是同类演练 (相当于每节课的课堂练习) , 演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正确答案, 用红笔修改自己的练习成果, 最后由小组长负责检查。
从新课程实施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学校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也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因此,我制定符合自身专业和特点的校本研修的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部中小幼教师《专业标准》为指针,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解决个人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校本为主渠道,以教研组为单位,全面深化校本研修,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着力打造出富有个人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自身素质分析
(一)个人优势
(1)具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心。
(2)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可以适应于地理教学工作。(3)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掌握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
(4)能够运用有效地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达到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5)对地理教学保持适当的活力和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亲和力,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为最终目的。
(二)不利因素(1)教学过程中不善于引导、总结,反思。总是对学生作总体关注,却常常会忽视一些个体的关注。使得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2)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力度不强,对学生的耐心不够,对学生学习习惯等细节方面一系列的培养明显做的还不够。
(3)工作的精益求精度不够,个人专业素养和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认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一步研究教学方法,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2.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研究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充分的反思,不单单只是运用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集合自身以及本校学生特点。经过适当的整合运用。
4.现代化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特别是地理学科,配上合适的音乐、视频,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记得牢,学的快。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5.教学基本功提升训练:开展备课、说课、评课、课堂实施与调控等教学能力的指导、磨练与考核,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学习提升和考核,小课题研究能力的提升与指导等。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评价,“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三、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
为了能使我的校本研修有头绪,我打算将所有的研修活动整合为一个整体,具体方式有:
1.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多进入地理教师论坛,增加与其他地理教师的交流的机会,帮助自己的业务能力的提升。比如:(1)集体备课;(2)示范观摩;(3)听课评课;(4)专题讲座;(5)交流研讨;(6)以老带新(青蓝工程);(7)教研组活动;(8)校际结对交流。
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认真记、多巩固,多总结,多反思,多交流,多讨论,多向优秀教师请教。比如:(1)教学反思(单节课、阶段性等);(2)岗位大练兵(三字两话画、)现代教育技术);(3)教学竞赛(能手赛);
3、多参加校内外的地理教研活动,以提升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等的综合能力培养。比如:(1)试题研究,试卷分析;(2)学情调查分析;(3)专题(课题)研究;(4)教育叙事撰写;(5)说课(稿);(6)教学设计;(7)课件制作。
4.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其他活动,认真做笔记,提出问题并交流,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多看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教育随笔和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比如:(1)论文撰写;(2)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3)学习笔记等。(4)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如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四、研修方式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五.预期成果:
让学生掌握知识本,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它能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它能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未来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会努力致力于地理新课程的研究,在课堂中坚持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新旧知互相交替以助于学生自然习得新知。并且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平时多参加教研活动、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学习新课程理念,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三个到,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以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卢龙镇中学 刘滨
本学期,我从实际出发,进行学习和校本研修,在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的研修思想的引领下,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有较大的收获。
本学期我研修的课题是“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辅导和训练”,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也是校本研修的核心。有效的辅导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水平。
首先加强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吸收学生反馈意见,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通过这些培训,我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合作,养成了自我学习与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研究意识,立足校本,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加强业务学习
1、勤学,利用一定的时间看书学习。通过网络、报刊、读物等多种途径来为自己充电,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充实自己,弥补不足,努力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
2、多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丰富自己,是一种提高自己的手段,并通过写教学心得、备课心得、教学体会和案例反思等来发现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尽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二、联系课堂实际
经过学习和反思我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我的课堂上为了使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设计的练习都是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知识能更好地融入。并且把练习和课堂提问融合,一方面激发学生提问,一方面向学生提问。在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也使知识从问中得到了另向的练习,这就是说练习并不是只是动动笔,把一道题解决了这样一种简单的机械的动作,而是思维和知识融合的过程,达到理想的效果,所设计的问题才会得到有效的练习。在新课结束后,我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或设计三分钟小测试等,使反馈及时。这是我们所设计的课后练习,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不仅慢慢学会了主动发问,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使课堂上的练习得到了有效的巩固,也使学生的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在校本研修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2013.2——2013.4 一.本阶段主要研修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地图教学是重点,教师在传授地图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头脑中的“地图”。地图能力与地理空间能力并不是互相割裂开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地图能力提高了,地图空间能力也会提高,这样可以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即使学生在手头没有地图的情况下,也会在学生头脑中呈现自己需要的地图,形成可视、可感的地图形象,这种能力,其实是学生地图空间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正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二.本阶段主要研修工作:
1、注重地图知识的应用
2、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3、要充分利用地图、地理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 三.阶段性小结
(一)、地理教学的灵魂——地图的运用
“注重地图知识的应用”、“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要充分利用地图、地理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这些三维目标的提出,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具有相当的适切性,改变了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状况。减少了死记硬背的成分,增加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课程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空间能力是在地图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地理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传授地图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头脑中的“地图”。
(二)、开展地图教学,培养空间能力,构建头脑地图的依据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变化和改革给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地图空间能 力的培养和探索”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以下几点保障。
1、从教材编写内容来看: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不仅具有传统教材的知识要点,更有丰富多彩的、色彩鲜明的各种图表。这充分体现了地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掌握了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也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和语言描述,转化为直观图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地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图像,构成头脑中的一幅幅地图。地图能力与地理空间能力并不是互相割裂开的,阅读地图能力提高了,地理空间能力也会提高。
3、从我的教学体会来看:通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所以,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的提高。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空间能力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准确、扎实、永久,反之,地理空间能力的提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快速、准确的解答各种地理问题。
(三)、开展地图教学,培养空间能力,构建头脑地图的课堂活动的主要原则
1、课堂始终贯彻地图阅读习惯原则。六年级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小学自然的认识水平,因此,对刚进学校的学生,在开头两周,我着重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通常采用课前两分钟预习地图——课堂运用——课后翻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凡学地理必用地图的习惯。用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地图,运用地图,地图册是学习地里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上课必须带来的教材之一。
2、调动学生兴趣性原则。不口否认,由于各学校都会面临中学升学考试的影响,要求学生像对待主要学科一样对待地理学习,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无形中还会增加学生负担。另外,初中学生身心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的集中持续时间不够长,平行班的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如果不能用生动有趣的图像资料视频等素材来吸引学生,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持续一节课堂的。因此,在课堂地图教学中,我会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抓住学生的眼球和兴趣点,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的地图空间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从何谈起?
3、摈弃死记硬背,代之“授之以渔”原则
地图能力和空间能力,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提高的。怎样阅读地图,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到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
细,要详。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读图时要读标题,读图例和注记,读图中给的文字和数值等。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问题要求,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读图表,提取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地理研修心得】推荐阅读:
地理教师研修计划05-31
高中地理教师研修计划12-17
“国培计划”初中地理教师研修日志11-06
历史研修心得06-27
培训研修心得12-17
核心素养研修心得05-26
英语研修学习心得06-25
名师研修培训个人心得06-03
教师远程研修学习心得07-01
高中英语研修心得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