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精选14篇)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 篇1

关于举行“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比赛”的活动计划

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推普工作的开展,拟组织一次全镇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比赛”,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一)提供一个给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展现其风采。

(二)提高学生普通话朗诵水平,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丰富课余生活。

二、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三、报名方式:

以校为单位,选拔五官端正、形态优雅、举止大方、普通话相对标准的学生参加。

四、报名时间:9.6-6.10

五、比赛时间:9.16

六、活动方式及奖项设置:

(一)比赛顺序抽签决定。

(二)比赛结果: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另设最佳形象奖、最佳表达能力奖,并给予获奖选手一定的奖励。

七、评分方式:

比赛将对选手的朗诵内容、语言表达、感情与气质、形象风度、综合印象五部分对演讲选手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细则包括:

(一)语言表达:30分。提倡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讲究朗诵技巧,动作恰当。

(二)感情与气质:25分。感情丰富,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三)形象风度:25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

(四)综合印象:20分。由评委根据朗诵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评价。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 篇2

课余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所从事的各种体育活动, 既包括学生在校内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的体育活动, 也包括学生自发进行的一切校内外的体育活动。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育课的延续, 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的桥梁, 是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青岛市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改革提供依据, 为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提高健康水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6所普通高校的1200名非体育专业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 通过中国期刊网、青岛市图书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了解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的要求设计了调查问卷, 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其结果分别为0.89和0.93。问卷的发放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 共发放问卷1200份, 回收问卷1158份, 回收率为96.5%。其中有效问卷为1100份, 有效率为95.0%, 其中男生582份, 女生518份。

数理统计法。将收回的有效问卷运用Spss11.0和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

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动力之一, 影响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向和强度。调查结果显示:86.5%的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有兴趣, 在“很感兴趣”和“较感兴趣”的学生中, 男生占92.0%, 女生占83.0%, 男女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不感兴趣者仅是少数, 占13.5%。这说明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

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体育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 也是人们对体育活动的主观需求。调查结果显示:81.5%的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增强体质, 71.3%的学生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 68.8%的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 54.9%的学生是为了改善人际关系, 41.8%的学生是为了健美身材, 39.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这说明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丰富业余生活、休闲娱乐。但男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并不一致, 男生是为了增强体质、丰富业余生活, 女生则是为了休闲娱乐、减肥健美。

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课余体育活动已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其生命力是其它任何活动都难以比拟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在选择课余体育活动的项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男生更趋向于对抗性和刺激性的体育项目, 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因为力量、身高和身体素质的原因, 更倾向于一些非对抗性且运动量较小的技巧性体育项目, 如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

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调查结果显示:33.8%的学生选择以课余运动组织的形式参与课余体育活动, 49.5%的学生选择以自由活动的形式参与课余体育活动, 51.7%的学生选择与朋友一起的形式参与课余体育活动。这说明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在进行课余体育活动时已不局限于个人或几个人的小组形式, 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参与有组织的课余体育活动, 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趋于多元化。

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和强度。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方面, 51.3%的学生每周参与1-2次, 36.3%的学生每周参与3-4次, 10.6%的学生每周参与5次以上, 即大部分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保持在每周1-2次的范围之内。在活动的强度方面, 20.0%的学生达到“完全出汗”, 47.9%的学生达到“稍出汗”, 32.1%的学生达到“一般出汗”。其中, 达到“完全出汗”的男生占36.7%, 女生占9.1%, 而达到“少出汗”和“一般出汗”的女生比例分别达到47.8%和43.1%, 即女生更喜欢中、低强度的运动。这说明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没有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对课余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 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选择上, 男生习惯于下午参加活动的人数最多, 占52.8%, 习惯于早上参加活动的人数最少, 占6.7%;女生则习惯于晚上参加活动的人数最多, 占46.7%, 习惯于上午参加活动的人数最少, 占6.7%。在活动时间的长短上, 持续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28.6%, 以女生为主;在31~60分钟之间的学生占36.3%, 男女生无明显差异;在61~90分钟之间的学生占20.3%, 男生高于女生;在91分钟以上的学生占14.8%, 以男生为主。

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消费情况。课余体育活动消费是学生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过程中购买的体育器材、运动服装, 观看体育比赛和参加运动培训等与体育相关的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每学期体育消费在50元以下的学生占60.0%;在50-100元的学生占28.2%;在100元以上的学生占11.8%。从消费额来看, 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不高, 消费能力不强。

3.2、影响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影响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体育场地和器材缺乏、课余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不力、学生空余时间不足、怕苦怕累、没兴趣、不会练等。

场地器材缺乏。体育场地器材是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基本保证。调查结果表明, 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而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却很少增加, 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此外, 学校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够及与学生运动兴趣相矛盾的问题也日渐凸显。

组织管理不力。青岛市普通高校40.0%的学生认为“无人组织和指导”是影响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日常活动的情况也能看出, 男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协作意识比较强, 女生参与活动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 更依赖于有人组织和指导。体育俱乐部或协会是学校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机构, 但管理者经验缺乏及经费不足等问题, 致使学校大部分俱乐部和协会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

空余时间不足。没时间是影响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课程就业压力大, 时间安排紧, 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试, 且不少学生在主课以外用大量的时间钻研专业知识或者选择多门选修课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这样学生的余暇时间就相对减少,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率。

其它因素。怕苦怕累也是阻碍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女生不喜欢参加在室外活动的体育项目。另外, 部分学生来自一些条件较艰苦的地区, 中学时期几乎没有上过体育课, 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和不会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4、对策

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投资, 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效率。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场地及器材的管理使之被充分利用, 组织更具吸引力的课余体育活动。同时, 学校也应增加体育资金的投入, 加大学校场馆设施建设, 及时购买体育器材, 创造良好的课余体育活动环境, 激发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习惯。

加强课余体育活动的管理, 完善课余体育活动的制度。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课余体育活动的考核、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校学生会及协会在课余体育活动中的组织管理作用。校领导及相关部门也应大力支持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认真贯彻“素质教育,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 增强学生的体育活动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 增强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感, 发扬奉献精神, 努力做好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使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能普及、生动、活泼地开展, 以达到学生受益终身的目的。

改革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 提高课余体育活动的效果。改革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 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余体育活动, 充分挖掘课余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休闲功能。学校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 使课余体育活动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活动, 提高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效果。

5、结论

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健康的, 并且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与自身需求密不可分。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较低, 强度较小, 自觉性较差, 没有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不具备终身体育的能力。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 形式趋于多元化, 但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体育场地器材缺乏、课余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不力、学生空余时间不足等问题是影响青岛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范立仁.全国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2, (2) .

[2]杨秀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5) .

[3]殷征辉, 王承杰.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报, 2004, (6) .

[4]段健芝, 彭健民.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03, (2) .

[5]韩毅.现行高校课余体育的形式与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

[6]胡春红.河南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 篇3

[关键词] 基本数学活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1.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史宁中先生在2015年全国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班上题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兼论数学核心素养”的讲座中提到了数学“四基”,即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实际上,史先生提出数学“四基”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便引起了张奠宙先生、王新民先生等有识之士的共鸣.

王新民先生认为: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而最基本、最主要的数学活动是以逻辑为特征的演绎论证活动和以经验为特征的归纳发现活动,其他的数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两种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可以把归纳活动经验和演绎活动经验称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 实验的背景

笔者任教的高一班级数学中考平均分为95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以下一组通过考试测得的数据可以管窥一二.

(1)求函数y=Asin(ωx+φ)图像上相邻的最高点(x1,y1)和最低点(x2,y2)之间的距离d,83.7%的学生认为两点间的距离d=x1-x2,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不清晰.

(2)证明函数y=的单调性,93.0%的学生无法完成作差变形,说明学生欠缺数学运算的能力.

显然,这些学生的“双基”是薄弱的.调查显示他们在初三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几乎不主动参与归纳活动和演绎活动,且在活动中很少自主收获成果,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非常缺乏.在此学情下,若继续墨守成规,只会使得情况更糟.

3. 实验的意义

史宁中先生认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双基”和“数学基本思想”是相互依存的,共同构成了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可以巩固学生的“双基”,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对数学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实验旨在帮助教师革新教学模式,探索基础薄弱的学生数学学习新的助力点,研究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模式,帮助学生体悟数学方法和思维在现实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和使用数学,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实验假设

参与基本数学活动的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即归纳和演绎活动经验会得到提高,数学思维的宽度、力度会有所发展,养成良好的数学修养,学业发展能优于其他学生.同时,他们能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具备一定的数学实践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实验方法

1.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等组前后测的设计,前测为中考数学成绩,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 自变量为课外辅导方法,有两个取值,分别是开展基本数学活动和无措施. 后测(因变量)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

对实验组组织基于第二课堂的,有步骤、有计划、连贯性的基本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对个人生涯发展的影响.控制组不进行任何课外辅导.

2. 被试

采用系统抽样构成样本,将班级学生按中考数学成绩,用Excel从高到低排序,同分数的学生因excel自動排序故名次均不同,选取第5、10、15、20、25、30、35、40名的8位学生组成实验组,将第4、9、14、19、24、29、34、39名的8位学生组成控制组.

3. 效度

被试均为高一学生,年龄、能力、智商无显著差异. 实验环境为自然学习环境,被试不知道本身正处于实验阶段.系统抽样可减少统计误差,即各组平均分的差异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数学教学均由笔者担任,教学时间和方法、作业量均统一,努力控制无关变量.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被试学业成绩的变化,对比分析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探索适合普通高中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业发展模式,并由此调整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形成学生想学能学、教师轻负的师生双赢的教学模式.

实施阶段

1. 通过概率实验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组织实验组分析和解决三扇门问题、蒲丰投针实验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概率实验分析数据,归纳规律,寻找破题路径或发现问题,尝试解释原因,并形成研究报告,着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获得归纳和演绎的经验.

例1(三扇门问题):竞猜者会看见三扇关闭的门,有且仅有一扇门后有礼物,选对门就可以赢得礼物. 当竞猜者选定一扇门后,裁判不打开门,而是打开剩下两扇门中没有礼物的一扇门,让竞猜者看到. 这时,裁判会给竞猜者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竞猜者应该坚持原来的选择还是要改变原来的决定选择另一扇关上的门呢?(注:裁判知道礼物放在哪扇门后)

由此学生能直观得出结论“应该改变原来的决定选择另一扇关上的门”,并大胆猜测其概率为,再演绎问题本质,给出解释:事件“改变原来的决定并选中礼物”相当于“最初从三扇门中选择一扇没有礼物的门”.

在类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清晰地体会到归纳和演绎经验所发挥的作用,能认识到归纳为演绎提供线索,而演绎为归纳正名.

2. 通过试题研究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组织实验组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开展试题研究活动.通过运用直觉、猜想、悖向探索、特例验算等定性分析的思维形式,给出问题研究可能的方向,再通过演绎推理,给出问题的定量分析,力争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获得归纳和演绎的经验.

nlc202309081439

例2:如图1,已知△ABC,D是AB的中点,沿直线CD将△ACD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为α,则∠A′DB和α能否比较大小?

教师介绍相关数学概念后,学生通过自制模型,归纳出一种翻折现象:如图2,纸面内有两相交直线l和m,以直线m为棱折成二面角后,直线l在两个半平面内的射线所构成的角不小于二面角.经过合作讨论,在两个模型中给出了问题的解答.

模型1:如图3,在矩形ABCD中,E,F,G,H分别是所在边的中点,AC和EF相交于点O,以EF为棱折成二面角. 如图4,连接A′C,G′H,A′C和G′H交于点P. 在Rt△G′OP中,tan∠G′OP=;在Rt△A′OP中,tan∠A′OP=. 因为G′P

模型2:如图5,在单位圆O中,EF,GH是互相垂直的直径,AC是异于EF和GH的任一直径,以EF为棱折成二面角G′-EF-H. 如图6,当二面角G′-EF-H变化时,G′H的球面距离小于A′C的球面距离(学生描述为“弧”),所以∠G′OH<∠A′OC.

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从定量的角度思考,得出角变化的数量关系,给出严格的证明,使学生深刻理解用数量来刻画事物变化的逻辑结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认识到归纳和演绎经验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 通过实践调查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组织实验组开展实践调查,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通过走访调查获取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数据特征,提出结论,尝试给出建议,形成调查报告,并交流和展示,培养学生获取归纳和演绎经验的行为习惯.

例3:为了研究人群手势密码习惯的差异,实验组设计了《手势密码设置差异》的调查活动,在人流密集的区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1)使用频率最多的键为⑤,频率最少的键为④⑥.

(2)男性大多爱使用①②⑤⑧,女性则集中在①②⑤⑨.

(3)单用左手的人更喜欢用①②③⑤⑧⑨,单用右手的人更喜欢用①②⑤;单用左手的人用⑤比单用右手的人少许多.

(4)左手托、右手点的人更喜欢使用②⑤⑧;右手托、左手点的人则喜欢使用①②③⑤⑦.

(5)大部分人的手势密码可以大致归类为Z,N,L,G等字形.

……

实验组尝试推理和分析这些结果的成因,并且根据调查结论,成功破解了多部手机的手势密码,最后给出手势密码设置的若干建议.

目前,实验组针对一些生活现象,已经非常善于用数据来寻找和刻画规律,并且养成了能演绎推理这些规律成因的思维习惯. 虽然有些结论和论据还略显稚嫩,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无疑已经得到一定的积累.

实验结果

一学期后,被试的后测信息如下:

将前测和后测均换算为百分制后,对两组样本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所得结果见表5和表6.

表5中的pre_t是前测,post_t是后测,可以看到,Mean均值之间的差值为3.917;Std.Deviation差值的标准差为8.120;Std.Error Mean差值的标准误为2.871;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均值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2.872,10.705),包含0;t检验的t值为1.364,自由度df为7,双尾t检验显著性概率p=0.215>0.05. 可以认为开展基本数学活动后,学生的前测和后测没有显著差异.

表6显示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均值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8.391,20.442),不包含0;双尾t检验显著性概率p=0.001<0.05. 可以认为无措施对学生的学业发展也有显著的影响. 但因为Mean均值之间的差值为14.417>0,说明后测显著低于前测,所以这种影响是消极的.

从实验结果看,实验组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控制组前后测差异明显,且后测显著低于前测. 因此从维持学生成绩的角度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优于无措施.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为什么实验组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成绩仅仅维持原来水平呢?这是由初、高中数学学科固有的差异造成的,在高中考试中维持中考分数的水平是很困难的. 如中考考115分的学生要维持原有水平,在高中就要考到143.75分,这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从表7看到,实验组后测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控制组,说明整体存在較大的进步. (相对)优等生依然保持名列前茅,没有出现均分回归现象,其余学生进步明显.

经观察和试验,实验组的学生相对控制组的学生表现出了以下差异:

(1)对数学学习表现出兴趣,有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意愿.

(2)课堂学习中更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

(3)在研究问题时更重视归纳和演绎思想的运用.

(4)能用归纳和演绎思想来解释现实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

(1)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对普通高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能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为有序和合理,能使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形成用数学探究现象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动力,促使其进入“学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良性循环,为今后持续的学业发展乃至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基于第二课堂的小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本实验设计包含概率实验、试题研究和实践调查三种方式,均采取第二课堂下的小团体自主选择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形式,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力优势、环境优势. 有着问题导向的小课题合作研究,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亲历归纳和演绎经验的产生及发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因而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内化和提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能促使学生主动地从现实的“经历”走向抽象概括的“经验”.

对实验的思考

1. 要重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都要求教师要将眼光放得更远,要形成正确的教学价值观,要重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在学生生涯发展中的作用.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教师都要创造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机会.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的限制,一般地,练习讲评会占据着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归纳和演绎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 要研究基本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基本数学活动是学生生成、拓展和交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思想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师要研究基本数学活动的有效性,避免出现活动热闹、收效甚微的结果.基本数学活动需要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需要知识产生或运用的过程,需要高效畅通的交流平台,以激活学生的归纳和演绎思维,使学生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使自身的思维更具批判性和深刻性.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本数学活动的意义,完成经验的创造、领悟、反思、内化、检验和重新创造.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能力,助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普通话朗诵比赛总结 篇4

我校于3月8日举行的“我爱普通话”朗诵比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组织的。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参赛选手22名,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风采,提高了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对于这次的诗歌朗诵比赛,现总结如下:

一,比赛形式的多样化。这次比赛形式不限,使参赛的同学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尽情展现自我的风采,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害羞的同学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还有教师参加,活跃了会场的气氛。

二,比赛设备的齐全。这次比赛决赛时我们为每位参赛选手提供了背景音乐,而音乐是他们自己挑选的,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将朗诵内容和美妙的音乐结合起来,增加了朗诵的气氛,同时也感染了在场的评委和观众。

三,比赛内容都紧扣主题“我爱普通话”。使整个比赛的意义更加鲜明,看他们在台上富有激情的朗诵,让我们不禁为之动容。

四,比赛范围影响广,得到了评委和同学们的高度评价。这次比赛可以说是举办得相当不错,不仅展现了我们中学生的时代风采,而且对我们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借鉴意义。

当然,在肯定这次比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本次活动中亦出现了因人经验缺乏等原因造成的一定的失误和不足,比如说学生着装没有统一安排;话筒导线连接出现问题;部分学生朗诵课文情感没把握好;学生心理素质不强;发挥失常等。需在以后的工作和活动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创造更好的活动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尽力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屏弃不足,发扬优点,争取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以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

本次比赛开展得非常顺利,这都得感谢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校团委 语文组

2012年3月8日

普通话朗诵比赛获奖情况:

一等奖:九(1)李井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九(1)彭思思 《我的祖国》

二等奖:八(2)李晓丽 滕丽丽 《青春没有回程票》

三等奖:九(七(3)七(4)2)七(1)八(5)七(5)九(2)吴彩霞 《点滴母爱》 范红英 《热爱祖国》

彭新宇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王 鹏 龚 颜 《一句话》 肖梦婷 《命运》 刘 磊 《尊重他人》

普通话朗诵艺术大赛开幕讲话 篇5

普通话朗诵艺术大赛开幕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金秋十月,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学院“***,***”第*届普通话朗诵艺术大赛。在这里,我谨代表学院各领导对莅临本次大赛的各位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五千多年以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中华民族善于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借以丰富和壮大自身,从而使中华文化有了强韧的生命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和爱情》这首诗其实原本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用自由、明快、清新的民歌形式创作而成的。而中国现代诗人殷夫,运用中国古体诗的形式,把它翻译为现在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这首诗成了一种精神象征,激励几代炎黄子孙,为自由民主和民族崛起抛头颅洒热血。

开展外国诗文经典朗诵比赛,有利于促进我院学生,积极训练和提高语言艺术表现能力,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我院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引领作用。这次活动的举办,为我院学子搭建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今晚的普通话朗诵大赛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参与,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我希望: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本届朗诵活动,能够更好地提升我院形象,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开创新局面做出更

大的贡献!

最后,我祝愿***学院“***,***”第*届普通话朗诵艺术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 篇6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10分)

熔 略 陪 踹 修 热 垮 绉习缝

染 寸 涌 二 临 辈 啃 舜 还 颤

雄 进 权 岸 贴 让 掐 旺 挑 核

见 恩 末平丢 框 操 痣 凉 曾

遍 枕 促 篇 怪 棚 欲 邹 过 降

翁 润 浊 秒 次 丙 悟 隋 俩 石

刁 妾 秧 定 美 涩 娶 荫 发 褪

伤 屉 司 防 卖 迟 播 虐 凹 叶

宽 醉 妞 讯 来 子 涮 秦 圈 沓

够 慌 腻 我 顾 均 挎 鳃 划 冲

二、读双音节词语50个(20分)

证据 堡垒 胎儿 抓紧 这会儿

权术 动摇 频率 味觉 群众

年月 妇女 牙刷 沉默 久留

心爱 伺候 夏天 绕远儿 云霄

飞跃 人民 餐厅 坑害 拐弯

凶恶 顿时 节日 耻辱 胜算

萝卜 相似 外行 光明 早早儿

歌咏 差点儿 穷苦 深刻 纸浆

帮忙 起床 作文 损害 求偶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 篇7

一、学生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薄弱,信心不足,在数学建模活动时产生心理障碍。

由于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左右,在初中阶段许多教师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数学课堂活动;有些教师还认为应用题文字叙述过长,课堂效率不高,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将分析探索的过程简单化。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中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基础的薄弱。高中数学建模中实际问题的文字叙述与初中应用题相比更加语言化,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而且题目比较长,其数量比较多,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很分散隐蔽。所以,面对许多的非形式化题目和材料,许多学生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入手,产生了惧怕数学建模的心理。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心理障碍是造成学生学建模活动困难的首要原因。

2. 缺少体验,信息有限,在数学建模活动时形成认识障碍。

大多学生由于将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所以他们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限,导致对生活、生产、科技及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而许多知识领域的名词术语在数学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概率是相当高的,这些很陌生名词术语学生当然不知其意,因此也就无法读懂题意,更不用说正确理解题意了。例如现实生活中的利息、利润、利率、保险金、折旧率、纳税率等概念,这基本概念的含义学生很难搞清楚,所以,对涉及这些概念的题目就无法去理解,更无法去解决。

例如:某学生的父母欲为其买一台电脑售价为1万元,除一次性付款方式外,商家还提供在1年内将款全部还清的前提下两种分期付款方案(月利率为1%):

(1)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 过1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12次付款;

(2)购买后3个月第1次付款, 再过3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4次付款。

像这样与社会综合知识联系较紧的建模问题还有很多,其背景比较新,专业术语比较多,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总之,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量、课外知识的储备量已成为了衡量学生建模思维的标准。

3. 轻视阅读,理解欠缺,在数学建模活动时形成思维障碍。

由于课业负担比较重,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不浓,阅读文字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理解文字的能力较弱。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图像和画面兴趣感较强,而对文字比较麻木,缺乏兴趣,因此造成语感比较差,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层次也不高。特别是遇到文字较多的应用题,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搞不清文字意思的主次,抓不住关键词,这也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大困难。

许多实际问题牵涉到的数据不但很多,而且比较杂乱,学生不知道思维的起点是哪个数据,因此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他们在选择分析问题的方法上缩手缩脚,缺少大胆与灵活,没有采用多种途径尝试和寻找数量关系的主动意识和良好习惯。

例如:按照某学者的理论, 假设一个人生产某产品单件成本为a元, 如果他卖出该产品的单价为m元, 则他的满意度为 如果他买进该产品的单价为n元, 则他的满意度为 如果一个人对两种交易 (卖出或买进) 的满意度分别为h1和h2, 则他对这两种交易的综合满意度为

现假设甲生产A、B两种产品的单件成本分别为12元和5元,乙生产A、B两种产品的单件成本分别为3元和20元,设产品A、B的单价分别为mA元和mB元,甲买进A与卖出B的综合满意度为h甲,乙卖出A与买进B的综合满意度为h乙。

(1)求h甲和h乙关于mA、mB的表达式。

(2) 当 时, 求证:h甲=h乙。

(3) 设 , 当mA、mB分别为多少时, 甲、乙两人的综合满意度均最大?最大的综合满意度为多少?

信息量比较大是这道题的特点,学生如果在阅读理解时不认真细致地思考,就很难梳理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学生必须冷静分析、细心揣摩问题中的关键字词,唯有如此才能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心理障碍。

能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基础是一个人的自信心,自信心也是一个人将来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实际问题的教学,使他们从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获得充分的自信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联系身边的事物,真正让学生感悟数学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掌握科学解题方法。

数学建模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程序:(1)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的次要的因素;(2)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3)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数学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性和定量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其中,(1)、(2)步是解建模题特有的,也是解建模题成功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建模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近几年江苏高考试卷逐渐增加了双应用题,其文字多、信息量大,数量关系复杂。对文字的阅读理解和在方法、技巧上将题归纳为高中应用题中常用模型(主要有函数模型、方程不等式模型、数列模型、排列组合模型、几何模型等),构建知识网络,做到心中有数是学生成功处理建模问题的关键。

3.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用数学思维审阅材料。

数学阅读的一大功能是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的发展,更好地掌握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语言学习的层面讲,数学教学同样要重视数学阅读。数学教师既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又要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意义,体验到数学阅读的裨益与乐趣,从而在利益和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进行数学阅读。

摘要:数学建模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不少学生在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就必须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消除心理障碍;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 掌握科学解题方法;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用数学思维审阅材料。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数学建模活动,高中数学,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平珊.中学建模教学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2.

浅谈小学语文朗诵艺术 篇8

【关键词】朗诵语感记忆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75-02

所谓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朗诵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朗诵是培养语感的捷径和最重要的手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回忆说:“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作文写得非常好,篇篇是范文,还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朗诵”。朗诵侧重于感性思维,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语言文学中的韵律美、结构美,思辨美,情感美,很大程度需要在朗读中感受,朗读,是让学生享受语文的一种方式;中国古典文学一个基本的美学要求就是韵律美,这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也遗传到现代汉语文学中。朗读,是感受这种美的重要途径。在古代教育中非常重视朗诵教学,古代的私塾教师几乎是每天要求学生背《三字经》、《百家姓》等。诵读是节奏和韵律的感染,这样的节奏感是利于学生记忆的,就像儿童学歌谣,儿童可能不理解,但他们能唱歌似地唱出,并且他们唱出时按一种节奏韵律,这说明这种节奏韵律是记忆儿歌的一个重要种体验性阅读的表现。

二、朗诵可以提高记忆力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记忆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得以有效提升的。人对经典诗文的背诵量一旦突破两百篇以上,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而且高效。因为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人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持久的大量的诵读经典,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它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形成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果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今的名著,熟练地背诵下了几百篇汉语言文字的精华篇章,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攀上了群山之巅自然就有了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有了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视野,各种能力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学习写作更是事半功倍。

三、朗诵能够增强理解能力

朗诵不等于阅读,阅读固然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视野,增长才干,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提供并积累丰富的语言信息,但语言的本质是交流,故应创造一个语言氛围,通过读出声音去感受语言,做到对字音、词语以及句子读得准确与流畅,注意连读、重音、节奏、意群、停顿等。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经之路,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是修改完善的过程。所以朗诵教学也有其他方面的语文教学不具有的特点,它在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以及提升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审美能力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朗读,要基于内容理解和情绪认同,朗读好文章,感受文章的结构的精巧,思辨的灵妙,情感的起伏,能让人心旷神怡。

四、朗诵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如果说积累是写作源泉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他们创作备足了丰富的水源,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文传诵。当代的小学生如果熟读经典,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那么,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读是与写紧密相连的。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写作规律:积累是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

五、朗诵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

朗诵者进行朗诵,听者听别人朗诵,都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在朗诵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膜,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那美好的憧憬、语言的美感,也就同时流入听者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着他们的精神境界。

语言的美感给人的高尚精神享受常常使人乐此不疲。但是不论是听别人朗诵,还是自己朗诵,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艺术素养和造诣,即使听到好的朗诵,自己也只是茫然,不可能领会到有声语言的精妙,不善于朗诵,精彩的内容被读得吭吭哧哧、支离破碎,哪里还有什么享受可言?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不善于朗诵,怎么能带领学生进入文字作品的佳境,去领略文字作品的意味,去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呢?因此,听者和朗诵者的语言造诣越深,才越能体会到和体现出朗诵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朗诵所展示出的语言美感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说明语言与人的精神世界血肉相连的关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结、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语言本身具有提高人类修养、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价值,这也正反映了语文学科的主要规律。而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即育人)主要是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情感教育为重要内容。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美的情感的载体,通过朗诵活动,将文学作品美的情感清晰完美地表达出来,并渗入学生的心灵,从而真正达到提高人文素质和语感水平。

六、结语

中心小学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创建书香校园,丰富校园生活,营造学校书香氛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为了使有声有色的诵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受到经典诗文、优美文章的熏陶,提高朗诵水平,丰富语文素养。

三、参加对象:

一至六年级每班在班级诵读比赛基础上推选两位诵读优秀者参赛。

四、参赛要求:

1.学生自备一篇经典文章进行朗诵。

2、从所学教材中学校指定一篇经典文章进行朗诵。

3、学生背诵一篇所学课文经典文章。

4、三项分数相加为学生的朗诵成绩。

五、比赛地点:

1-2年级:二楼会议室。

3-4年级:四楼远教室。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 篇10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打造“诗香校园”特色项目,实现文化育人,成立“小荷诗文朗诵社团”。根据学生的特点,我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培养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3.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诗社开展的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时间: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

三、活动地点:五年级班教室

四、活动措施:

1、鼓励学生每天诵读20--30分钟。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背诵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2、取得班主任、语文老师的支持。

3、设立“诵读之星”。学期结束,选出本社“诵读之星”,在学校艺术节活动进行展示,并予以奖励。

五、管理制度

1、学期初召开全体大会:新成员作自我介绍,技术展示交流;老师发言,布置本学期社团日常训练及活动内容的一些工作要求;

2、学期末全体成员大会:作学期工作总结,作品展示。

3、连续三次无故缺席训练及活动者,视为自动退会。

4、社团成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活动,听从安排,私自在规定之外的时间及地点活动的,产生的后果自负。

六、具体安排:

第一次:招募社团成员,组建诗歌朗诵社团。第二次:阅读引导 教你怎么去读书。第三次:朗诵技巧及训练

第四次:结合学校参加经典阅读活动契机,引领社员广泛阅读经典之《古诗70首》。第五次:讲座:什么是朗诵

第六次:讲座:朗诵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第七次:怎样选择朗诵材料。

第八次:怎样把握作品内容。(1、正确深入地理解)第九次:怎样把握作品内容。(2、深刻)

第十次:怎样把握作品内容。(3、丰富、逼真的想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停顿)第十三次、: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重音)第十四次: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训练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诵训练 意义 途径

一、加强朗诵训练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作者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北大荒的天空、原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空中几缕流云,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从原野上的植物的笑、唱、燃烧,体会“原野的热闹非凡”,进而由衷地感悟“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2、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庐山的云雾》、《九寨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庐山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云雾弥漫山谷,它是……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不但浮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景象”,“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也油然而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雾刚刚还是……转眼间这神秘的色彩就变成……”;“明明是……没等看清楚,又变成……”。神秘感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着自然的美。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而教师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3、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一文时,让学生去想象、体会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厄运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而为了不使绝密情报被敌人发现,伯诺德夫人全家机智勇敢、临危不惧使厄运化险为夷的表现令人钦佩。学生对伯诺德夫人全家崇高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二、加强朗诵训练的途径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么什么是朗读呢?朗读即大声地读,能有声有色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眼、耳、口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共同接受知识,它比单一的默读效果要好的得多,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朗读训练呢?

1、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小小的船》,但他们不可能读出《大海中永生》的悲痛,《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在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2、授之以渔,举一反三。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读法,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提高一定很快。

3、正确引导,明确朗读要求。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教学活动,只有明确这项教学活动的目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朗读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明确教师为什么要朗读这个字、这个词、这句话或这段话,学生才能读准、读通、读出感情。

4、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育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 篇12

当前正是深化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时期, 增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提高其体育活动能力,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增进学生健康水平是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随着高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 普通高校体育必将出现重健身的热潮, 因此, 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并且能为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宏观管理与科学指导提供帮助, 为沈阳市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沈阳航空学院、沈阳理工大学等部分大学生共计20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 通过计算机在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CNKI数字图书馆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共10余篇, 为本文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 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及价值取向

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呈多元化的格局, 从单纯追求生理价值逐步转向生理、精神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还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 同时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这些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2.2 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 有较大的亲和力, 这是改善和促进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有利因素, 但是女生却明显低于男生感兴趣的程度, 主要就是因为男生在课余时间不愿意一个人呆着或者逛街之类, 都比较的喜欢和朋友相约进行体育锻炼, 一是打发时间其次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友谊, 而女生课余时间比较喜欢在家里休息看电视或者和朋友逛街不太喜欢太过剧烈的活动造成的。

2.3沈阳市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

参与体育锻炼状况是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形式、时间、锻炼知识、等方面的情况。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

2.3.1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

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可分为个人锻炼或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两种, 校系的集体性活动少而且普及面不广, 高校体育组织、体育团体较少, 学生体协未能发挥作用是主要因素, 锻炼形式这种选择趋势, 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同学间相互交往、沟通感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活动独立性和一定的体育时间能力。当然这种选择结果与体育运动某些固有特点, 如集体性项目与个人项目、竞争与协作等有关。高校要注意加强对他们业余锻炼的管理, 积极引导,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以更多的参与方式加入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中去。

2.3.2体育锻炼时间

在走访中发现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的学生绝大部分为低年级的学生, 刚进入学校, 课余时间比较充分, 一是填补空当的时间二是增进同学的友谊。而随着大学生年级越高,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越少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年级的增长, 他们的交际圈相对缩小, 很多时候他们更愿意将时间限制在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朋友的交际圈中, 而且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就业、考研、参加社会活动等, 总之, 过大的压力使高校大学生, 特别是高年级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明显减弱。女生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低于男生,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 女生都比较爱干净, 爱美, 不是很喜欢总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出汗, 更倾向于和朋友一起逛街休息等。

2.3.3体育锻炼知识

增加体育锻炼知识既要自身重视又要加强外界因素的影响, 切实改变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 体育管理部门应注意加强引导, 在锻炼中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2.4影响沈阳市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因素的分析

2.4.1管理因素

目前, 沈阳高校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管理一般采取松散型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课余体育活动中, 除组织院内各项体育竞赛以外, 大多是无管理行为, 无组织指导, 仅凭学生兴趣自由活动, 造成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缺乏活力。因此学院应加大组织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 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的丰富起来, 各系各专业或者各班之间都可以组织对抗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4.2体育场馆因素

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基本保证。由于沈阳各高校校区扩建以及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等原因, 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场地面积的不足, 设施的不齐,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热情。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进行硬件设施的改善。

2.4.3其它因素

没有兴趣、怕苦怕累、不会练习也是阻碍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女生不喜欢参加在室外活动的体育项目, 主要是怕苦、怕累、怕晒黑。另外, 有些学生中学时期没怎么上过体育课, 他们很难有什么特长和爱好, 对体育缺乏兴趣和不会练习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3.1.1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是自发性的。男生和女生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有一定区别, 男生多选择一些运动量大、运动强度高的活动项目。

3.1.2管理因素、体育场馆因素是影响沈阳市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主要因素。

3.1.3场地器材缺乏、主观惰性及时间与学业上的矛盾等是制约和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3.2建议

3.2.1 深化高校体制改革, 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 加强其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

3.2.2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注意加强对现代体育项目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教师培养。

3.2.3加强场地、器材的配备, 管理与养护, 增加休闲和新兴体育项目场馆的建设。

摘要:目前课余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大学生总体上课余体育锻炼参与面较广, 但活动量相对不足。锻炼方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 多数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抱有兴趣。场地器材缺乏、学习任务过重等外在因素仍然是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松峰.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 2004, (12) :10-12.

[2]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 2000, (2) :7-10.

[3]林萍.对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分析[J].体育学刊, 1999, (6) :26-27.

[4]林志超.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 篇13

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我校决定举行古诗词朗诵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活动主题:

诵读千古美文,争做博学少年。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师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2、使广大的学生借优秀诗词朗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三、比赛内容:

小学必备古诗词及选背古诗词

四、比赛程序:

1、初赛:9月10日(周四),由各班自行组织,每组选出优秀代表参加全校决赛。

2、决赛:9月11日(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地点在教学楼前,选手按抽签的先后顺序进行比赛。

五、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六、评委:语文老师

七、比赛要求:

1、所选诗词内容为唐诗宋词等古代诗文,脱稿朗诵,限时两分钟。

2、学生参赛的诗词是学生认识的或感兴趣的。从诗词内容、语言表达和服装动作等多方面综合评分。

3、选手可在朗诵的形式上有所创新,可播放背景音乐,以创造良好的欣赏情境,获取良好的艺术效果。

4、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活动计划 篇14

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毛振明博士理解:“课堂体育教学应指向培养学生具有锻炼身体的能力而主要不是增强学生体质。[3]”

由于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受到“应试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只注重课堂教学质量,而忽视了课外体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课外体育的萧条萎缩,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4]。而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认为体育课外活动可有可无。

范立仁指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与时间上,反映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健身建心的几率,关系着学生能否通过课余体育活动达到增强体魄的目的[5]。”

崔世军指出:“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兴趣方面,男女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价值、意义认识不足,对体育锻炼持被动态度,部分大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随意性较强,缺乏稳定持久性,具备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学生较少。[6]

该论文对石家庄学院普通大学生的课余体育参与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使普通大学能更好地转变对与课外体育的认识,同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终身化意识等给予些参考。

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物理学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系、政法系、经济管理学、历史文化系、教育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和音乐系的普通院系大学生共700名不同专业学历的普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石家庄学院普通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参与兴趣情况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兴趣是通往成功的源泉,兴趣使人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7]”因此,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但是不能单纯的用兴趣来决定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项目。比如一些有技术难度的项目能很好的增强学生的体质,却往往因为难度而被学生忽视,从而造成了课余体育活动“营养不良”的现状。

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调查分成4类: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学生对于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是比较积极主动的,其中有50.1%的学生非常喜欢课余体育活动,有323人占总人数的1/2;喜欢课余体育活动的占26.5%有171人;但是对于课余体育活动兴趣一般和不喜欢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3%和7.1%。总体来说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态度持主观和支持的态度,但是对于课余体育活动一般和不喜欢的同学是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引导思想的对象,由此看出培养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2 . 2 石家庄学院普通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参与行为情况

2.2.1 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情况

我国划分体育人口的标准是:“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次活动30 min以上,每次活动中等以上强度负荷。[8]”

课余体育活动时间调查分为4个阶段:30 min以下、30~60 min、60~90 min、90 min以上。

调查分析,有73.7%的学生每次活动时间在30 min以上,但是仍然还有25.3%的学生每次活动时间少于30 min,没有达到标准,因此这些学生还需要培养课余体育活动的意识。同时还分析出每次参与课余活动的时间少于30 min的女生人数是91人,占33.1%;男生68人,占18.4%;女生比男生多14.7%。每次活动时间在30~60 min的女生人数是147人,占53.6%;男生人数是181人,占48.9%;女生比男生多4.7%。每次活动时间在60~90 min和90 min以上的女生人数分别为23人和1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5%和4.9%;男生人数分别为76人和46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0.5%和12.3%;相反女生比男生所占比例分别少12%和7.4%。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男女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素质等多方面造成的。

2.2.2 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频度情况

课余体育活动频度按每周活动次数分为:0~1次、2次、3次、4次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有34.0%的学生每周的课余体育活动在3次以上,有51.0%的学生接近体育人口的标准;有15.1%的学生与体育人口标准的差距甚远。表明石家庄学院普通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认识不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意识需加强培养。还可看出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0~1次的女生人数是63人,占22.8%;男生30人,占8.2%;女生比男生多14.7%。每周锻炼2次的女生人数是156人,占56.9%;男生169人,占45.7%;女生比男生多11.2%。每周锻炼3次和4次以上的女生分别是34和22人,占13.9%和8.0%;男生是120与51人,占32.3%和13.9%;相反女生比男生分别少20.0%和5.9%。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男女身体素质、锻炼项目及活动兴趣引起的。其重要原因是大学期间为了毕业找到好的出路,女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而小视或忽视了体育锻炼。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加大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活动的知识,同时应该多组织适合女生运动的项目,吸引更多的女生参加锻炼。

2.2.3 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动场所情况

课余体育活动场所按地点分为:校内场地或场馆、公共广场公园、宿舍、社会收费场馆。

从调查情况看学生的活动场地很集中,主要是校内场地、场馆,可以看出学校场地场馆对于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影响很大。石家庄学院校内场地,场馆设施相对比较齐全,所以有76.4%的学生选择在校内活动,有493人;还有12.1%的学生选择在场地宽阔平滑的公共广场公园活动,有78人,其中主要是轮滑社团成员;有9.4%的学生选择在宿舍活动主要是活动时间短、健身手段简单,则在宿舍活动有61人。另外只占2.1%的学生为了学习校内未很好开展的锻炼项目(如瑜伽),则到社会体育环境好的收费场馆所去活动,只有14人。

2.2.4 课余体育活动参与方式

课余体育活动参与形式调查内容包括:单独锻炼、与同伴一起、班级组织才参加、体育俱乐部。

根据调查显示能主动积极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人数有272人,占42.1%,不到1/2;被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学生有189人,占29.3%;不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学生有184人,占28.6%。

由此看出仍有过半的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因此我们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效率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积极率。只有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锻炼方式。

2.2.5 影响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

课余体育活动参与动机调查内容分为:增强体质、应付考试、健美减肥、娱乐身心、与人交流、提高技能、充实课余生活、其他。

从调查情况看影响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缺乏活动器材、缺乏组织指导以及缺乏锻炼同伴,分别占的比例为53.7%、45.9%和36.4%。由此我们看以看出,对于活动器材的缺乏原因主要是石家庄学院近年来扩招造成器材的紧缺,因此需要增加活动器材,而缺乏组织指导主要是教师状况引起的。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因为学习压力大没时间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男生占23.7%,女生占47.9%,女生比男生多24.2%;因为身体条件差怕人笑话影响课余体育活动的男生占11.0%,女生占19.7%,女生比男生多8.7%;因为有惰性不想锻炼太辛苦的男生占8.1%,女生占28.9%,女生比男生多20.9%;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男女身体素质和性格差异引起的。

大学生较之中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但是真正投入到课余体育时间中区的人并不多,然而能在课余时间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学生,活动时间不能保证,时断时续缺乏持久性。影响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从而因地制宜的改进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石家庄学院有74.73%的普通大学生能保证每次体育活动时间在30或30 min以上,活动时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体育人口标准,仍有25.27%的学生每次体育时间不足30 min。很明显的看出男生比女生每次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长。

( 2 )石家庄学 院普通大 学生课余 体育活动 参与频度 上只有33.98%的学生每周活动次数在3次以上,达到国家规定体育人口的标准。还有66.02%的学生未达到国家规定体育人口锻炼频度的标准,有待改进提高。

(3)石家庄学院普通大学生课余体育参与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校内场馆,表明了石家庄学院的活动场馆相对比较齐全。

(4)石家庄学院普通大学生课余体育参与形式上只有42.1%的学生是主动参与,也就是说仍有58.9%的学生没有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石家庄学院普通大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观点有待提高。

(5)石家庄学院普通大学生课余体育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缺乏活动器材、缺乏组织指导、和缺乏锻炼同伴。

3.2 建议

(1)改革石家庄学院现有的普通大学生体育课教学模式,对普通大学生开设体育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和体育终身意识,激发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2)学校应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类社团(如轮滑社)、业余体育训练社团(如道名会)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设立单项社团,增加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教师。

(3)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元化的体育竞赛,鼓励各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类体育竞赛,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兴趣也推动大学生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为“终身体育”的培养奠定基础。

(4)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半小时以上。如: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5)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提高石家庄学院体育设施器材的质量和数量,为大学生充分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体育良好的物质保障。

摘要: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树立体育终身化意识都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石家庄学院普通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参与现状进行调查并做出分析:制约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器材设施有限;对课余体育活动认识不够;课余活动时间少等方面。根据调查研究提出改进和发展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参与的建议和方法:学校加大体育设施等各方面的投资;普及课余体育活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校支持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

上一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版下一篇:模拟面试优秀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