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图的表达方法教案(精选8篇)
教学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初中的学生对线条有初步的认识,有能力描绘简单的图形,但是还缺少三维空间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学习用具盒(铅笔、橡皮、尺子、刀子)
一、教材分析:
《手绘线条图案的表达方法》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手绘线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本课通过对手绘线条的认识及介绍,让学生了解手绘线条在生活中是用处提高学生三维空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大胆的利用线条去描绘表达。
2、培养学生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学会从生活中去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3、培养自信,大胆,有个性的表达事物,使学生能够拥有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手绘线条带给我们的乐趣,能理解手绘图所表达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难点:能很迅速的用线条表达事物的特征,争取大胆并有丰富的想象力,抓住做表达事物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学习用具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教师ppt五、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去国外旅行语言不通如何沟通?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
2、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怎么指路?
学生回答:
3、老师播放幻灯片,问学生对这两个图的看法。
4、欣赏图片
总结:
1、立体图形更能体现出物体的体积与空间感。
2、立体图图像能最直观,最形象地反映出他们的形状,结构与特征。绘画或设计作品对物象的立体描绘,可使观赏者感到一个真实的物品展现在眼前。
二、讲授新课
1、放幻灯片,展示身边常见的作品。
3、让学生比较这些画的不同之处,观察线的不同用法,引申出三种不同的描绘方法:直观描绘法,4、表达结构法,5、主观表达法。
6、建立学习小组讨论,分析你认为的立体图像的几大要素,学生讨论分析这些不同的立体图像的特点及科研用的表现手法。
师小结: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贵在大胆与自信,表达不强求对物象的完全写实,关键在于表达得是否明确。
6、欣赏优秀的手绘作品
小练习
我这里有很多大家常见的饮料瓶,现在我们就先来联系一下怎样用手绘线条来表达你所见到的瓶子。看看谁画的好。
共同欣赏优秀范画和优秀学生作业,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刚才的小练习,谁来说说用怎样的形象来描绘出他们 看书。“对一杯热水的表达”说说你的想法与感受。师小结:(教科书P10)
(1)要做到表达明确,观察是成功的基础(2)“描述”虽不一定强求完全写实,但应把握被描述对象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要件。(3)应根据需要,抓住能说明问题的关键,重点地表达叙述或记录一件事物的过程,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
三、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种物象立体的表达方法,画一件物品。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
展示完成的作业,学生互评,说出手绘线条图的优点及好处
五、课后反思
关键词:AutoCAD,千斤顶,装配图
0 引言
Auto CAD是目前机械类专业普遍学习和应用的一种绘图软件, 其强大的二维绘图功能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要[1]。千斤顶是机械制图课本中常见的一个练习实例, 结构清晰、工作原理明确, 有利于学生掌握装配图的绘制过程, 本文即以图1所示的千斤顶为例讲述如何使用Auto CAD快速绘制装配图。
1 零件图的绘制
在Auto CAD操作界面绘图区域下方有“模型”、“布局1”、“布局2”, 每个零件图形的绘制在模型空间进行, 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以及图框和标题栏的填写都在各自的布局空间进行, 布局空间可以新建多个, 名称与零件名称对应。此外, 每个零件都应建立一个图层, 图层名称与布局名称应一致[2]。下面以底座零件为例讲述底座零件图的绘制。
(1) 新建图层, 命名为“底座”, 并设为当前层。
(2) 在模型空间1:1 绘制底座图形。如图2 (aa) 所示。
(3) 将布局1 重命名为底座, 删除原视口, 插入事先做好的A4图框和标题栏图块, 新建多边形视口, 导入图形。
(4) 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
(5) 填写标题栏。
(6) 绘制完毕, 结果如图2 (b) 所示。
2 装配图的绘制
按照上述1 中的作法, 将其他零件一一绘制出, 就得到了每个零件的零件图, 打开需要的图层同时关闭不需要的图层就可以看到相应的零件, 并且在相应的布局空间设置打印机可以将零件图形打印出图。
那么如何将已有的零件图拼画成装配图?
有两种方法[3]。
(1) 方法一
1) 新建图层, 命名为“装配”。
2) 打开所有的图层, 使用命令 【格式】 -【图层工具】 - 【将对象复制到新图层】, 选择要复制的对象, 回车, 弹出对话框, 选装配图层即可。
3) 使用移动命令, 将对象一一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修剪成装配图的图形。
4) 标注尺寸、标注序号、插入明细栏图块填写。
(2) 方法二
1) 新建图层, 命名为“装配”。
2) 将装配图中需要的每个零件的部分图形创建成块。
3) 将每个块插入到装配图层中。
4) 使用移动命令, 将对象一一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修剪成装配图的图形。
5) 标注尺寸、标注序号、插入明细栏图块填写。
本实例采用方法一, 结果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理解Auto CAD的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的关系, 并能正确使用图层功能, 对于正确熟练地绘制装配图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艳华.Auto CAD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2 (4) :20.
[2]张艳华.Auto CAD中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关系的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 2013 (9) :41.
关键词:水平仪 调整方法 天线座水平误差
一、综述
在雷达维护工作中,对雷达天线座水平的测试和调整是一项重要工作,是保证雷达系统能够精确工作的前提。雷达中的雷达天线座要保持较高的水平度,以确保雷达系统对目标定位的高精准度,所以雷达维护人员必须按相关规定,定期用水平仪来检测雷达天线座的水平度。下面就雷达天线座水平度的测量、天线座水平误差的计算分析和调整方法进行阐述和讨论。
二、雷达天线座水平误差的测量方法
水平仪是一种测量小角度倾斜程度的仪器。有读数装置供间接读数的气泡式水平仪,称为合像水平仪。它是利用棱镜将水准器中的气泡放大的方法,来提高读数的精确度,利用杠杆、微动螺杆这一套传动机构,提高读数的灵敏度。在合像水平仪中可精确读出倾斜0.01 mm/m时被测件的水平误差,合像水平仪的“精度”用符号“Acr”表示,即Acr=0.01/1000为无量纲数。我们使用的合象水平仪2支点的距离为165 mm。水平调整时,旋转盘上的每格刻度为0.01 mm,侧向上的每个刻度为旋转盘上刻度的100倍,即为1 mm。所以合像水平仪读数包括水平仪侧面垂直刻度读数L1和刻度圆盘的读数L2,合像水平仪的实际读数计算公式为H=100 L1+L2。
利用合像水平仪测量天线座的水平误差,首先将合像水平仪放置在天线俯仰转台顶端的平面上,以方位旋转轴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方向上。同时保证水平仪与转台平面之间光洁、平整,使其在天线转动过程中,不出现晃动。控制雷达伺服系统,将雷达天线的方位和仰角都调到0°,此时通过转动度盘调节合像水平仪上的气泡位置,直至两气泡重合。记下水平仪刻度圆盘的读数L2和水平仪侧面垂直刻度读数L1,则合像水平仪的实际读数为H=100 L1+L2。此值即为雷达方位角为0°时雷达天线座的倾斜值。控制天线,将方位角增加一固定增量。由于水平误差,水准器中的气泡发生漂移,再旋转刻度盘使气泡重合。记录合像水平仪的实际读数以及该读数所对应的方位角。依此类推,重复以上步骤得到天线座在各个方位上合像水平仪两气泡重合时的实际读数,即雷达天线座各方位的倾斜值。
通过对合像水平仪结构原理和刻度盘、刻度板读数产生过程的深入分析,参考相关资料,得到被测对象倾斜角度α的具体解析计算公式:
α(弧度)=arctan(H×Acr)(1)
α(角秒)=arctan(H×Acr)×3 600×180/π(2)
式中,H为合像水平仪实际读数,根据合像水平仪的“精度”可得到,Acr=0.01/1 000为无量纲数。由天线底座水平度的实际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天线底座某一方位上的水平误差β。
β=(αl-αl+180)/2(3)
式中,αl表示某一方位上的倾斜角度,αl+180表示与之对应的天线旋转180°后的倾斜角度。根据大量的实际测量和计算结果分析可知,雷达天线底座某一方位上的水平误差β(以角秒为单位)与对应的一条直线上2次合像水平仪实际读数之差近似,即公式(4)成立。
β(角秒)≈H1-H1+180(4)
式中,Hl表示某一方位上合像水平仪实际读数,Hl+180表示与之对应天线旋转180°后合像水平仪实际读数。这样在调整雷达天线座水平时,就不必反复计算。调整完毕后,只需精确计算1次即可得到雷达天线座的水平误差值,方法简便。
三、雷达天线座水平误差的调整实例
雷达天线座与安装基础通常是通过多个联结螺栓进行连接并固定。另有几个均匀分布在天线座的底面上供水平调整的螺栓。根据测量记录的结果,可以分别粗略地计算天线各个方位角直线上的水平误差,并依此数据进行天线座的水平调整。水平调整时,应先适当松开联结螺栓。针对粗略计算结果,将天线控制到需要调整的对应方位角。轻微拧动此方位对应的2个水平调整螺栓,使合像水平仪读数变化合适的位移量,并记录调整后的读数。天线旋转180°读出合像水平仪读数。再粗略计算此方位水平误差。如此反复直至调整到符合要求为止。所有方位调整完毕后,最后拧紧联结螺栓,然后转动天线按上述的水平测量方法进行再次测量,最后精确计算出天线座的水平误差。
例如:第一次测量天线座方位间隔45°时,可以看出,雷达天线座在0°方位上和45°方位上水平误差较大,需要调整。根据上述调整方法在0°方位上,下调0°对应的水平调整螺栓或上调180°对应的水平调整螺栓即可。在45°方位上方法相同。
四、结语
雷达中的雷达天线座要保持较高的水平度,以确保雷达系统对目标定位的高精准度,所以雷达维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天线座水平误差的测量、调整和计算方法。实践证明,以上介绍的测量、调整和计算方法是一种易于理解和方便具体操作的有效方法,可供其他装配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维全,李洋,李闻生.雷达水平仪检测数据误差订正与数学处理方法初探[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23(5)
[2]李顺芬.高机动雷达天线座的设计探讨[J].电子机械工程,2005(4)
[3]王霞云.便携式雷达天线座结构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5(14)
[4]牛忠文,程海平.雷达天线座水平误差的一种测量方法[J].电子机械工程,2005,21(6)
教学内容
第三节
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一)教学目的重、难点
教法选择
教
具
教学进程
1、了解齿轮传动的概念
2、掌握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3、掌握园柱齿轮机构的装配的步骤、方法及精度检验
1、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2、园柱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方法及精度检验
用挂图分析讲解
挂图
由旧课引入新课:
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第二节链传动机构的装配知识,使我们掌握了链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链传动机构的装配等内容,这一次课我们将学习第三节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知识。
第三节 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一)基本概念
一、齿轮传动的概述
1、定义
是依靠轮齿间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扭矩的。
2、应用
是机械中常用的传动方式之一。
重、难点
二、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比较讲解
重、难点
1、齿轮孔与轴的配合要适当,满足使用要求
(1)、空套齿轮在轴是上不得有晃动现象;(2)、滑移齿轮不应有咬死或阻滞现象;(3)、固定齿轮不得有偏心或歪斜现象。
2、保证齿轮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1)、齿侧间隙系指齿轮副非工作表面法线方向距离;(2)、侧隙过小,齿轮转动不灵活,热胀时易卡齿,加剧磨损;(3)、侧隙过大,则易产生冲击振动。
3、保证齿面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触位置
三、园柱齿轮机构的装配
(一)、园柱齿轮装配步骤
1、先把齿轮装在轴上;
2、再把齿轮轴部件装入箱体。
(二)、齿轮与轴的装配
1、在轴上空套或滑移的齿轮(1)、一般与轴为间隙配合;(2)、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本身的加工精度;(3)、装配较方便,应注意检查轴、孔尺寸。
2、在轴上固定的齿轮(1)、与轴的配合多为过渡配合,有少量的过盈;(2)、如过盈量不大时,用手工工具敲击装入;(3)、过盈量较大时,可用压力机装;(4)、过盈量很大的齿轮,则需采用液压套合的装配方法;(5)、压装齿轮时要尽量避免齿轮偏心、歪斜和端面未紧贴轴肩等安装误差。
3、齿轮在轴上装好后的检查(1)、对于精度要求高的应检查径向跳动量和端面跳动量;(2)、径向跳动量的检查:
将齿轮轴架在V形铁或两顶尖上,使轴与平板平行,把圆柱规放在齿轮的齿间,将百分表的触头抵在圆柱规上并读数,然后转动齿轮,每隔3~4齿检查一次,在齿轮旋转一周内,百分表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就是齿轮的径向跳动误差。(3)、端面跳动量的检查:
齿轮轴只能用顶尖顶住,并使百分表的触头抵在齿轮端面上,在齿轮旋转一周内,百分表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就是齿轮的端面跳动量。
(三)、齿轮轴装入箱体
1、装前对箱体检查
参照P159
(1)、孔距
页图14.20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的安装中心距是影响齿侧间隙的主要 讲
解
因素。
(2)、孔系(轴系)平行度检验
分别测量心棒两端尺寸L1和L2,L1-L2就是两孔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值。
参照P159
图14.21讲
参照P16页图14.2
4讲
解
参照P161
页图14.2
5讲
解
课堂小结
(3)、轴线与基面距离尺寸精度和平行度检验
①、轴线与基面的距离:
h=h1h22-
d2-a
②、平行度误差:
△=h1-h2
③、误差太大时可用刮削基面方法纠正。(4)、孔中心线与端面垂直度检验(5)、孔中心线同轴度检验
2、啮合质量检查(1)、检验齿侧间隙
①、铅丝检验法
在齿宽两端的齿面上,平行放置两条铅丝(宽齿应放置3~
4条),铅丝直径不宜超过最小间隙的4倍,使齿轮啮合挤压铅
丝,铅丝被挤压后最薄处的尺寸,即为侧隙。
②、百分表检验法
Ⅰ、测量时,将一个齿轮固定,在另一个齿轮上装上夹紧杆1,由于侧隙存在,装有夹紧杆的齿轮便可摆动一定角度,在百分
表2是得到读数差C,则此时齿侧间隙Cn为:
CRn=CL
式中
C——百分表2的读数差,mm;
R——装夹紧杆齿轮的分度圆半径,mm;
L——百分表触头至齿轮回转中心之距,mm。
Ⅱ、可将百分表直接抵在一个齿轮的齿面上,另一齿轮固定,将接触白分表触头的齿从一侧啮合迅速转到另一侧啮合,百分表上的读数差值即为侧隙。(2)、接触精度的检验
一、齿轮传动的概述
1、定义
2、应用
二、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1、齿轮孔与轴的配合要适当,满足使用要求
布置作业
课后效果分
析
2、保证齿轮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
3、保证齿面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触位置
三、园柱齿轮机构的装配
(一)、齿轮与轴的装配
(二)、齿轮轴装入箱体
1、装前对箱体检查(1)、孔距(2)、孔系(轴系)平行度检验(3)、轴线与基面距离尺寸精度和平行度检验(4)、孔中心线与端面垂直度检验(5)、孔中心线同轴度检验
2、啮合质量检查(1)、检验齿侧间隙 ①、铅丝检验法 ②、百分表检验法(2)、接触精度的检验
P1755、6
此讲是传动机构装配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讲解时,参照图
活塞销装配间隙检测
刘鵾龙
【单元案例导入】:
某一富康汽车,汽车驾驶员发现,汽车在怠速或低速时,在气缸上部可听到尖锐、清脆的“嗒嗒”声,随发动机转速升高,响声随着增大,一般情况下,发动机温度升高,响声不减弱。在低速急加速,响声非常明显。
【分析】:
(1)发动机置于怠速下运转,然后由怠速向低速急抖节气门,响声能随着转速变化,若抖动节气门时.出现清脆而连贯的“嗒嗒”声,说明活塞销响。
(2)将发动机稳定在响声比较明显的转速上,逐缸进行断火试验:若某缸断火后响声明显减弱或消失,且在复火的瞬间能立即出现或连续出现两个响声,说明该缸活塞销响。若响声严重,并且转速越高响声越大,断火后响声不消失且变得杂乱,说明活塞销与连杆小头衬套的配合间隙过大。应检查并更换连杆小头衬套或活塞销。
(3)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出现有节奏,而较为沉重的“吭吭"声,转速升高,响声并不消失,而又出现机体抖动。若用单缸断火实验,响声反而加重,说明活塞销窜动响,可能活塞销卡环脱落。
【单元目标】:
(一)学会活塞销的分类
(二)学会活塞销的正确检测方法
(三)学会活塞销的正确装配方法
【单元要求】:
(一)时间要求:2学时
(二)质量要求:在满足4S店厂家的生产规范及质量要求前提下,能够熟练快速地进行检测。
(三)安全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项目作业。
(四)文明要求:自觉按照文明生产规则进行项目作业。
(五)环保要求:努力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进行项目作业。【单元理论】:
1、活塞销功用是连接活塞与连杆,并在二者之间起到传力的作用。
2、活塞销与活塞销座孔及连杆小头的连接方式有全浮式和半浮式两种形式。
全浮式活塞销 半浮式活塞销
3、(1)全浮式: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下,活塞销在连杆小头孔和活塞销座孔中都能转动。
(2)半浮式:销与销座孔和连杆小头两处,一处固定,一处浮动(一般固定连杆小头)。
项目实施
(一)检测前准备:
1、工具:
千分尺1把 抹布
2、设备:
活塞销 活塞连杆
(二)检测过程
1、活塞销分为全浮式活塞销和半浮式活塞销。(指的是活塞销与活塞销座孔及连杆小头的连接方式)。
全浮式活塞销
半浮式活塞销
2、活塞销的检测
(1)清洁活塞销,活塞销表面应无锈蚀、斑点和伤痕(如图4-1)。
(2)校准千分尺(图4-2)。
图4-1检查活塞销表面
图4-2千分尺校准
(3)测量方法,左手平起弓架,使砧座与被测活塞销表面接触,右手转动活动套管,在测杆的端面接近零件表面时,改为转动棘轮,测杆与被测活塞销表面的接触压力以转动棘轮发响2-3为宜,最后,用制动手柄固定测杆(如图4-3)。
图4-3测量活塞销直径
(4)读数,先读出活动套管大边缘与基线小格所显示的尺寸数字,如活动套管左端边缘已向右移动过中央刻度线,这时应在数值上加0.50mm,然后再观察活动套管左端锥面上的“0”刻度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最后依据mm整数值(或再加上0.5mm)和活动套管左端面“0”刻度超出的相应刻度值,读出被测轴件的实际尺寸。(5)计算
圆度误差:在同一截面上测量到的最大与最小直径差值的一半,即为该断面的圆度误差。把在三个测量断面上测量到的最大的圆度误差作为该活塞销的圆度误差。
圆柱度误差:在两个断面内所测得的所有读数中最大与最小直径差值的一半即为活塞销的圆柱度误差。
(6)标准 其误差一般不得大于0.0025~0.005mm。
3、活塞销的装配
(1)把活塞浸入温度为60~80℃的油中加热。
(2)在活塞销上涂一层润滑油。
(3)对正活塞与连杆上的向前方记号。
(4)对于轻金属活塞,如铝合金活塞:
①活塞销与销座孔、连杆小头一般采用全浮式的配合方式,其配合间隙一般为0.0025~0.005mm。装配时,用大拇指就能把活塞销压入活塞销座孔内。
②用尖嘴钳夹紧活塞销挡圈,把它压缩到能进入环槽即可。
③用尖嘴钳调整挡圈的开口方向,使它朝向活塞裙部,因为活塞运动时,挡圈上不应力最大。
【单元思考问题预案】:
问题一 在千分尺校“0”过程中,发现存在误差
一、教学目标(课型 欣赏 表现)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的去表达情感或物象。
2、能力目标: 能结合物象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对手绘线条图象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用手绘线条图象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 教学准备:图片喜洋洋 小丸子 教学挂图 说明书 数学书,坐井观天图 水浒人物李逵画像
五.教学方法:演示 启发
六 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吧。你喜欢哪一个形象呢?那同 学们看看我手中这张图片画的是什么呢?(生:喜洋洋)大家都特别喜欢日本动画片《樱桃 小丸子》同学们看我手里的这张图片是画的是什么呢?(生:小丸子)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 喜欢的形象或物品画出来呢?(生: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手绘线条图象的表达。
(二).新课:
1.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坐井观天 说明书 家居布置图 ………)
同学们还在哪儿看见过类似的图象?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那谁能总结一下手绘线条图象都有哪些功能?哪些种类?(请同学 们看书P8---p9)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总结一下可以吗?
师:手绘线条图象的表达将成为21世纪的表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
2.现在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 有一年的某一天,有个外国人到东北来观光旅游,他逛的又 累又饿,想吃一碗咱们东北特别好吃的大米饭,他走进了一家小饭店,可是语言不通 怎么
比划老板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同学们帮他想个办法吧,他就是想吃一碗热乎乎的米饭,什 么样的表达方式最好呢?(找翻译,画出来,去手指……)那同学们试着画出来吧,每组出 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画,教师巡视,评价)
师:手绘线条图象不追求比例的绝对严谨,描述不要求完全写实,但应抓住被表达事物的主要特征,只要能让人看得懂就行了。(随后教师板演)现在看老师手中的画像你能看出这是水浒中的什么人物吗?(李逵画像)那么为什么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呢?(大胡子)(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三)练习:请同学们随意画出你喜欢的五种以上的物品等(包括学习用品啦,汽车啦,兵器啦,服装款式啦,发式啦,卡通人物啦,漫画人物啦等)
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小组长负责每组选出一名你们认为画的最好的作品先在小组内欣赏,然后大家合作完善这幅作品,选送到前面供全班同学欣赏学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手绘线图象的表达 那么想画好手绘线条图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仔细的观察。我们可以不是画家但必须学会手绘线条图象。因为它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六.作业:大家都学过很多成语,比如一箭双雕,杯弓蛇影,画蛇添足,百步穿杨等,你能选其中的一个成语用手绘线条表达出来吗,期待大家的作品.板书
第2课
手绘线条图象的表达
1.功能:叙事 说明 交流 抒情 记录等
2.用途:不受时间地点,不受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极广泛的实用性。如示意图 叙事图
交流图……..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学生熟知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开始新课的介绍,学生兴趣浓厚,气氛热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每天都接触的大米饭既降低了课程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每组通过选派代表板演又增强了小组间的团结合作意
装配顺序是装配工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指导产品装配的重要依据。在装配过程中, 经常由于装配顺序选取的不恰当, 致使装配操作的不断重复, 造成装配一次成功率降低, 极大地浪费了资源, 延长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 研究装配协调顺序对实际装配有重要意义, 能提高装配效率, 正确指导实际装配。
迄今为止, 国内外学者对装配工艺规划做了大量的研究, 典型的方法有:①基于割集的装配序列规划, 如付宜利等[1]提出了基于有向割集分解的装配序列生成方法; ②基于拆卸的装配顺序规划, 如Torres等[2]提出了基于优先关系的拆卸序列规划; ③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序列规划, 如Marian等[3]提出了用遗传算法选择最优化装配序列; ④基于知识的装配顺序规划, 如Zha等[4,5]提出和开发了基于知识的方法和系统来规划面向装配的设计; ⑤虚拟装配规划, 如刘检华等[6]研究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装配技术。但是, 由于长期以来对知识、经验与案例的获取和通识化表达上存在困难, 以上研究多侧重于理论方法的研究。
本文在综合以往装配顺序规划经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产品本身信息以及装配资源表示方法, 建立了信息比较全面的装配知识模型。在装配知识模型的支持下, 运用相关求解算法, 提出了基于知识的装配顺序规划优化方法, 获取最佳的装配顺序。
1 装配知识模型
1.1 装配知识的获取
装配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很多, 本文提到的装配知识指在产品装配过程中所需要的产品本身以及装配资源等。
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组成、组成单元之间的几何关系以及辅助信息等。产品信息可通过产品的CAD模型并结合专家的领域知识和经验以人工方式获取;产品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逐级装配的过程, 零部件之间通过装配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产品, 主要存在以下装配关系:连接关系、配合关系、位置关系以及运动关系等。
装配资源主要包括装配工具和装配工装, 可从装配资源库中获取, 该装配资源库具有可扩充性、动态性、可重用性等特点。为了方便装配操作, 设置用户与装配资源库之间的触发机制, 用户可通过输入名称或代号来获取。
另外, 为了方便后续的使用, 可以将一些典型的装配实例存储在知识库中, 也可将生成的新的装配顺序作为新的实例存储在知识库中。
1.2 装配知识的表示
在装配知识的表示方面, 本文在产品本身组成信息表示的基础上, 通过增加对装配资源的表示, 提出了扩展的装配知识表示模型。
1.2.1 产品本身信息表示
产品本身信息涉及组成产品的零部件以及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一个三元组表示如下:
〈P, R, U〉
(1) P={P1, P2, …, Pn}是一组符号集合, 每一个符号表示装配体中的一个零件, n为零件数目。
(2) R为联系矩阵, R=[rij]n×n, i≠j且i, j=1, 2, …, n。元素rij代表零件Pi和Pj之间的接触关系, 当ij=1时, 零件Pi和Pj之间存在接触关系;当rij=0时, 零件Pi和Pj之间不存在接触关系。
(3) U={U1, U2, …, Um}表示装配体中的零部件之间的关系, m为关系对的个数, 且m=n (n-1) 。定义Ux (x=1, 2, …, m) 为Ux={Pa, Pb, Cab, Tab}, Pa, Pb∈P, 其中, Cab= (C1, C2, C3, C4, C5, C6) 表示零件a和b之间的关联关系, Tab= (T1, T2, T3, T4, T5, T6) 表示零件a和b之间的运动关系。装配方向如图1所示。
Cab和Tab的描述如下:①Cab:Ck→{0, 1}, k=1, 2, …, 6。当Ck=1时, 表示零件b在方向k上与零件a相连;当Ck=0时, 表示零件b在方向k上没有与零件a相连。②Tab:Tk→{0, 1}。当Tk=1时, 表示零件b在方向k上相对于零件a可移动;当Tk=0时, 表示零件b在方向k上相对于零件a不可移动。
1.2.2 装配资源表示
装配资源包括装配零件时用到的装配工具以及装配工装等, 通过三元组表示如下:
〈Pi, Tli, Fi〉
(1) Tl:Tli →{0, 1}。
当Tli=1时, 零件Pi的装配需要装配工具的辅助, 并且工具直接作用于零件Pi上;当Tli=0时, 工具不需要直接作用在零件Pi上。
(2) F:Fi→{0, 1}。
当Fi=1时, 零件Pi的装配需要用到装配工装, 装配工装用来夹紧定位零件Pi;当Fi=0时, 零件Pi的装配不需要用到装配工装。
1.3 装配知识模型
在上述装配知识表示的基础上, 构建了如下所示的装配知识模型。
产品本身信息+装配资源=装配知识模型, 用数学形式表示为
其中,
2 基于知识的装配顺序规划
一条合理的装配顺序应该满足关联和优先约束, 关联约束用来检验相互关联的零件, 优先约束表示在装配操作时零件之间的优先性, 由此确定相互关联零部件之间的装配顺序, 两者缺一不可。
(1) 子装配体Sz的识别。
在产品零部件众多时, 为了降低装配复杂性, 可进行子装配体的拾取, 子装配体一般通过连接件或基础件相连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表示为
Sz={P1, P2, …, PN}
也就是说, 在子装配体固定的情况下, 子装配体中的任何一个零件的自由度均为0。表示为
D·zPy=0 y=1, 2, …, N
对于子装配体总体而言, 具有相同的自由度, 即子装配体内零件的自由度与子装配体的自由度相同, 可以表示成
D·zPy=DSz
其中, N表示该子装配体中零件的数目;Sz表示第z个子装配体;zPy表示第z个子装配体中的第y个零件。
当把组合体中的任意一个零件拆卸后, 剩下的组合如果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就视该组合体为子装配体 (特殊情况除外) 。
(2) 基础件Bz的选择。
每一个子装配体都有一个基础件作为其他零件装配的基准, 基础件应首先装配。
基础件的选取应遵循重量大、形状大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 需要装配工装的基础件应优先选取。
(3) 关联约束计算[7]。
将组合件 (a, b) 作为一个集合{a, b}, 添加另一个集合{c}, 形成笛卡尔乘积 ({a, b}×{c}) , 产生了两个关系对{ (a, c) , (b, c) }。对两个关系对进行“∨”操作, 用E表示, 如果E=1, 则零件c与组合件 (a, b) 相互关联。用数学形式表示为
Ek=Ck (a, c) ∨Ck (b, c)
依次求出六个方向的Ek值, 再进行“∨”操作, 记作:
E′=E1∨E2∨E3∨E4∨E5∨E6
如果最终求得的E′=1, 则零部件之间相互关联。
关联约束保证了零件之间的关联性, 为了产生装配顺序, 还需要进行优先约束的计算。
(4) 优先约束计算[7]。
优先约束的计算是根据关系对得到的, 分别计算两个关系对的Tk值, 进行“∧”操作, 用Mk表示, 如下所示:
Mk=Tk (a, c) ∧Tk (b, c)
依次求出六个方向的Mk值, 再进行“∨”操作, 记作:
M′=M1∨M2∨M3∨M4∨M5∨M6
如果M′=1, 则至少应有一个Mk=1, 表明零件c可以装配。也就是说, {a, b, c}是可行的, 零件c可以从第k个方向进行装配。
3 优化模型
为了得到最佳的装配顺序, 综合影响装配顺序的优化因素, 建立如下优化模型:
f (α) =w1λ1+w2λ2+w3λ3
其中, f (α) 表示第α条装配顺序的综合优化函数, 该函数值越大, 所对应的装配顺序越好;λi (i=1, 2, 3) 表示装配顺序的优化因素, 包括装配方向的变更λ1 (λ1=n-nd-1且nd表示装配方向的变更次数) 、装配工具的变更λ2 (λ2=n-nt-1且nt表示装配工具的变更次数) 以及装配操作的聚合性λ3等;wi表示权重, 体现了评价因素在评判时的重要程度, 重要程度越高, 相应的权重越大。纵观各种权重的确定方法, 层次分析法[8]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确定权重时能最大程度体现优化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4 最佳装配顺序的生成
根据装配顺序的计算以及优化方法, 最佳装配顺序的生成分为以下步骤:
(1) 对于复杂产品, 将其分解成若干子装配体Sz和零部件Pj。
(2) 根据基础件的评判标准, 确定子装配体Sz的基础件Bz。
(3) 计算子装配体Sz的关联约束和优先约束, 形成子装配体可行的装配顺序。
(4) 将Sz看作一个整体, 依次从步骤 (2) ~步骤 (4) 形成整个产品可行的装配顺序。
(5) 按照装配顺序的优化计算方法, 求解出最佳的装配顺序, 即max f (α) 。
5 应用实例
该方法以托板的装配为例进行验证, 该装配模型图如图2所示。图2中序号1, 2, …, 8即表1中零件1, 2, …, 8。
根据装配模型图以及零件信息, 得出托板的初始数据, 如表1所示。
采用上述算法生成最佳的装配顺序。算法描述如下:
(1) 根据子装配体的判别法则, 由装配经验和知识选出可能的子装配体:
S1={1, 2, 3, 4}
可知DS1=D·1Py, 其中, 1Py表示S1中的零件, 当其中任意一个零件拆除后均不满足自由度要求, 因此, S1为托架的子装配体, 则可将托架分为子装配体S1以及零件5、6、7、8。
(2) 以S1为处理对象, 按照基础件的选取原则, 将零件1作为S1的基础件。
(3) 图2所示托架的关系对以及相应的C、T值如表2、表3所示。例如对零件2、3、4进行约束计算, 结合装配模型图可知C4 (2, 4) =1, C4 (3, 4) =1, 则E4=1, 最终的关联函数值E′=1, 说明2、3、4相互关联;由T4 (2, 4) =1, T4 (3, 4) =1得到M4=1, 最终的优先函数值M′=1, 表示零件4可从方向4进行装配, 因此, S1的装配顺序为1→2→3→4。
(4) 将S1作为一个整体, 重复步骤 (2) ~步骤 (4) 得到托架装配体可行的装配顺序为
①1→2→3→4→5→6→7→8
②1→2→3→4→6→5→7→8
③1→2→3→4→6→7→8→5
④1→2→3→4→7→8→6→5
(5) 按照层次分析法得出三个优化因素的权重因子分别为w1=0.17, w2=0.56, w3=0.27, 再根据优化因素的计算方法, 得到f (1) =2.27, f (2) =2.44, f (3) =1.61, f (4) =1.61, 因此, 优化后得到的最佳装配顺序为②。
6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的装配顺序规划优化方法, 采用矩阵形式分别表示产品信息以及装配资源, 并通过一个扩展矩阵描述集成产品和装配资源的装配知识模型, 最后运用约束计算方法生成可行的装配顺序, 并通过优化计算得到最佳的装配顺序。该方法不仅生成了产品的装配顺序, 还将装配资源加入到优化装配顺序的行列, 有效地求解出最佳的装配顺序。
参考文献
[1]付宜利, 田立中, 谢龙, 等.基于有向割集分解的装配序列生成算法[J].机械工程学报, 2003, 39 (6) :60-62.
[2]Torres F, Puente S T, Aracil R.Disassembly Plan-ning Based on Precedence Relations among Assem-blies[J].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3, 21:317-327.
[3]Marian R M, Luong L H S, Abhary K.A GeneticAlgorithm for the Opti misation of Assembly Se-quences[J].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6, 50:503-527.
[4]Zha X F, Du HJ, Qiu J H.Knowledge-based Ap-proach and Systemfor Assembly Oriented Design, Part I:the Approach[J].Engineering Applications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 14 (1) :61-75.
[5]Zha X F, Du HJ, Qiu J H.Knowledge-based Ap-proach and Systemfor Assembly Oriented Design, Part II:the SystemI mplementation[J].Engineering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 14 (2) :239-254.
[6]刘检华, 宁汝新, 姚?, 等.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装配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5, 11 (10) :1430-1437.
[7]Gottipolu R B, Ghosh K.ASi mplified and EfficientRepresentation fo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As-sembly Sequences[J].Computers inIndustry, 2003, 50:251-264.
【教学目标】
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2、灵活准确地解答各类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题
3、平时练笔时力求做到用语简明、连贯、得体
【教学重点】
1、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2、灵活准确地解答各类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语言题解答的能力
一、语言表达的简明
“简”即“简洁”。不啰嗦重复,不说多余话。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明”即“明了”。表述要清晰,明白,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
1、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1)避免啰嗦,不说废话
不必要的重复、可有可无的词句都是造成语言啰嗦的原因。
例: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2000高考卷第25题)
记得在 ① 一次 ② 期末 ③ 考试 ④ 中 ⑤,在 ⑥ 考完 ⑦ 了 ⑧ 语文 ⑨ 后 ⑩,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在„„中”和“在„„后”这两个介词短语纯属多余,“考完”后的语气助词“了”也属可有可无,留着反倒使语气显得松塔。必须保留的词语序号是 ② ③ ④ ⑦ ⑨,应该删去的词语序号是 ① ⑤ ⑥ ⑧ ⑩。
(2)无歧义,不费解
例:下列个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1998年高考卷第7题)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这道题实际考查的是语言简明。简明,一简二明。题中的A、B、D三句的句意就不够明 确,存在歧义的现象。A句“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他”可理解为“嘉宾”,也可理解为“别人”。B句可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去做某事,也可理解为“他”只背着“总经理”而跟“副总经理”一起做某事。D句中“几个学校的领导”可理解成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也可理解成几个学校的一些领导。
2、语言表达简明方法
要想做好“语言表达的简明”类型的题目,我们必须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多读书,培养语感;再次要多练习,熟能生巧;最后在练习中还要归纳一些技巧。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仔细辨析并列短语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否有关系交叉或重复的,如有则酌情删除。(2)、对语段中混入的冗余的语句,可用话题提取法加以排除。(3)、对歧义造成的语意不明,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如下方法:
①变换词语法。它主要运用于因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如:“他好说话”,只要把“好”改成“喜欢”,“好”就消除了歧义。
②语境消除法。如:“我要热饭”,后面再加一句“不要冷饭”,即可消除歧义。③标点法。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只需加一标点,成了“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就可以消除歧义。
④调序法。如“两个朋友送的花瓶”,换成“朋友送的两个花瓶”就没有歧义。
另:综合性考查中常以字数限定来考查简明,又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加以解决: ①采用合称或缩略语。如:“李杜”“王孟”、WTO、CCTV等。②用简称。如:“东盟”、“欧共体”、“教科文”、“京沪”等。
③用文言词语代替现代白话词语。由于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白话以双音节为主,故可省掉不少字。如:电报中的“不日抵沪。”用“抵”字代替“到达”就可见其效果。
④运用数字缩略。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苏”、“唐宋八大家”等。
⑤正确使用代词。如前文对某一对象已有陈述,而后文又涉及到该对象时则可以用相应的代词来替代它。
能力训练
1.下面一段话中有不简明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 今天去百货大楼①买钢笔,当我向卖钢笔的②营业员说明来意后,她马上拿出好几种 2 ③钢笔让我挑选④。我左挑右挑⑤也没有挑到一支令我满意的⑥。百货大楼的⑦那位⑧营业员始终⑨热情报务,她的服务⑩态度真好。
删去的文字是
、、.②⑦⑩
18、请将下列长句进行文字压缩,提炼出最佳有效信息,不超过10个字。西安秦都口腔医院研究人员经过两年的科技攻关,成功地应用SD大鼠皮肤组织再造出具有皮肤表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功能的人造皮肤,这是我国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答:我国成功再造皮肤。
19、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瑟瑟秋风从高挑的枝头剥落我(秋叶),为祖国而死,这也是最美的命运;落叶归根,落叶归土,我会面向土地而飘荡自己的灵魂,我的面孔枯黄憔悴了,甚至我的茎项也开始糜烂,但我终身不悔,也不哀伤,因为我的青春已化为同伴的光泽,即使我在寒风中离开枝头,也决不离开大树生长的土地。
答:生命在奉献中永恒
二、语言的连贯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1、.考察形式
(1)排列句序
此种考察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2)语句复位
语句复位能较好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是高考试题 常采用的题 型。句子复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二是“定句选位”,即句子内容确定,要求从文章、段落中找出合适的位置复位。
2、答题要领:
⑪、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
⑫、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
⑬、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3、解题思路及方法例析:
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 排列句序
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1)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
(2)抓思路
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① 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② 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③ 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④ 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⑤ 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例
一、选出上下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②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劳作
③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④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分析:该语段阐明人类并未真正在保护动物。横线左边的句子有两个关键词语“玩弄于掌”、“主宰命运”,其中“玩弄”明显带贬义,程度重,“主宰”显中性,程度轻。再看提供的四个短语可压缩为①兔子小鸡成玩物 ②动物劳作③老虎表演④动物献身,明显可分为两类:①③与②④。据“玩弄”与“主宰”的先后顺序,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要求。
点拔:连续并列的几个短语,不妨进行分类,并与上下文对应。
例
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分析:该语段采用排比、比喻修辞,写出了语文的丰富多样。抓住分号前的“想象”、“目光”、“寓情于物”、“对白”、“意象”几个词语,联系供选句子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一一对应,例如“戏剧”的特点就是舞台人物有大量的对白,由此可知①应填入第四处横线上。依次类推,可确定B项正确。
点拔:间隔式排列的短语,一定要将其与已提供的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找出二 5 者的关联之处。
例
三、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___________;选择回忆,___________;选择诚信,___________;选择坚强,___________;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①我们品味多样的人生 ②我们感受苦尽甘来的喜悦
③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④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
A、②①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分析:该语段采用排比句式,阐述了正确的选择带来的种种益处。横线前的“博爱”、“回忆”、“诚信”、“坚强”可分别对应“多样”、“往事”、“真真切切”、“苦尽甘来”,据此可确定B项正确。
点拔:找准对应之处。
•填充复位
语句复位能较好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连贯性。是高考试题常采用的题型。句子复位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这种类型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类型。二是“定句选位”,即句子内容确定,要求从文章、段落中找出合适的位置复位。
“连贯”主要指文句衔接问题。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主要有下面几点:
(1)陈述对象要一致。
所谓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无关的话不参杂在里面。
主句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的现象。
例: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A、妈妈找了好久,最终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被妈妈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原文的陈述对象是“小明”,AD两项由于将主语“小明”暗换成“妈妈”,导致与后面的分句连贯不上。C句虽与主语保持一致但是句子的“使”与“终于”极不自然,只有B项能准确表现它们之间语意上的转折关系,通过“让”字引进“拽”“送”行为的主动者“妈妈”被动者“小明”仍作主语,保持了主语的一致性。
(2)、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
① 表达要合乎事理。
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前面说了两面,后面说承接一面,或前面说了一面,后面突然变成两面;前面从好处说,后面突然从坏处说,或者前面从坏处说,后面突然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或者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都会使句子失去连贯。
例:选出与上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她,已经年过50,对于演员年龄是大了些,可是
A. 只要听她唱,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B. 只要听她唱,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C. 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D. 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这里只有A项才恰当。一个女演员,年过50,年龄大了,不再年轻,这是客观事实。唱起歌来,使人主观上觉得她年轻,情理上讲的通,B项说“发现”她年轻,变成了事实的年轻,DC两项的问题在于“外貌”,虽然外貌与实际年龄会有差距,但是上文说的是“演员”,外貌超出了演员活动的范围(唱、跳、演戏等艺术活动),因而背离了这句话强调艺术生命还年轻,还能大放光彩的本意。
②情与境要和谐。
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分;气氛,有热烈、凄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和一致。
例如:为划线处选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题中“坟地”“残碑”“枯水”,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气氛。A项“五彩”“夕阳”“烘炙”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格调清新,也与原文不谐,故A、D项要排除。C项虽也有“枯草”“落叶”之凄凉感,但既然“崖壁在江对岸”,那“字迹模糊”就显得不合清理了,不能做答案。只有B项,“冷”“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气氛一致,为正确答案。
7(3)、看句子结构是否一致。
例:与原句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____,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
A、青黄脸色
B、脸色青黄
C、青黄着脸色
D、现出青黄脸色
横线前后的分句都为主谓结构。A项为偏正结构,C、D两项为动宾结构,只有B项为主谓结构,与原句相符,为正确答案。
(4)、看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
例:选择与原文衔接最好的一项。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_____。
A、就是缺少发现
B、就是要去发现
C、而是缺少发现 D、但是要去发现
解析:习惯上,“不是”不能跟“但是”搭配,由此排除D项。因原句有“美是到处到有的”,故不存在选择关系,A、B两项“就是”与“不是”构成选择关系,与句意不符,要排除。只有C项“而是”与“不是”构成并列关系,符合句意,为正确答案
(5)、看语气是否协调。
句子的语气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体现了思想感情或基本观点,一个语段中思想感情或观点应是一致的;语气不一致,往往会破坏内容的表达或对基本观点的确认,导致内容前后不协调。
例:与前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黄老妈妈躺在土炕上,睁大眼睛,从破窗棂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心里像麻一样乱。唉,老赵完了,又损失了一个好同志!几年来,多少革命同志,―――――――
A. 一个个的流血牺牲了!B. 一个个的流血牺牲了。C. 不是一个个的都牺牲了吗? D. 不要一个个的都牺牲了吧!
解析:黄老妈妈心理活动所表达的感情基调是悲愤,而能表达这一感情基调的是感叹句。B句为陈述句,C句为反问句,D为祈使句。答案为A
三、语言表达的得体
语言得体就是用语要适应语境,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前者指的是上下文,后者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情境等。
1、语言表达得体的基本要求:(1)用语要符合对象。(2)用语要适合场合。(3)用语要注意语体。(4)用语要考虑目的。
2、点击误区:
一般说,语言表达得体的失分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用词不得体。如“寒舍”“府上”“光临”等词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对象。二是转述不当。转述者的目的是实现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之间的沟通。有的考生转述“照葫芦画瓢”,而不对原信息发出者的人称、时间、地点进行相应的变更。三是忽视特定用语的得体。如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外交部发表声明之类的必须是书面语体,用口语就显得不庄重,有损国家形象。
3、方法指导: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语言表达要得体,首先要看对象,审尊卑长幼,分清常用的谦敬辞。敬辞只能用于对方,而谦辞只能用于自己。
“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对谦敬词语的最好的概括,即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等;在别人面前和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字,如舍弟等;在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等。
还有常用的谦词。如“愚”“抽”“鄙”“寒”“草”“笨”等。
如果掌握了上述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并会使用,高考中遇到此类题就很可能得满分。例: 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分析:A项中“家母”为谦称,是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在此句中是称对方的母亲,应改为“令堂”。B项中“令嫒”为敬称,是尊称对方的女儿,在此句中是称自己的女儿,应改为“小女”。C项中“令尊”为敬词,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在此句中是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家父”。D项中“令郎”为敬词,是称赞对方的儿子,符合该句的语境,是正确答案。
2.正确使用褒贬词
语言表达要得体,还要看语境,审清褒贬,分清常用的褒贬词,使用语感情色彩得 当。
3.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
语言表达要得体,还要注意语体,审清语体色彩。
工作生活中常有口语与书面语之分。口头语一般指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包括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治语体和文艺语体。何时用书面语,何时用口语,应注意讲话的对象、采取的手段、所在的地点,要达到的目的等等。
4.用语要注意场合。
场合不同了,表达用语也必须随之变化,因地而异,讲究分寸,巧妙用语,以求达到最佳表达效果。一般说来,日常场合要亲切、自然、灵活,正式场合要严肃、庄重、规范,娱乐场合要幽默风趣、生动活泼。
例:假如你在全省的作文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备加赞赏,在下列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你的回答分别是什么。
(1)与你平时很要好的一位同学在私下的场合向你祝贺时,你的回答是:(2)在庆祝大会上,面对向你祝贺的广大与会者,你的回答是: 答案示例:(1)示例:嗨,没啥,别说得那么玄乎,这差得远呢!(2)谢谢大家的勉励,太多的夸奖会使我陶醉,其实我更应当站在这一起点上,继续努力,与大家共同开始新的拼搏。[答(1)时主要体现口语化、使人感到亲切而易于接受就行。答(2)时主要体现庄重、严谨,并适当注意一点文采]
5.要学会转述
转述,是对信息进行传达。要想转述得好,必须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理解发出者发出的信息;第二,转述时可能要对时间、地点、人称等进行变更。
例:5.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她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对郭老师的女儿说:“ ”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对郭老师本人说:“ ”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依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来正确转换语言的能力,必须把握 好“变”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要依据转述对象的不同,让措词也随之改变。A可转述为:“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里找你妈妈行不行?” B可转述为:“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您了,他让我问您,明天晚上去您家里找您行不行?”
练习
13.下列各句中都有用语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改正。(1)奉上力作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2)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3)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4)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答:(1)改为(2)改为(3)改为(4)改为
14.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1)在商店的广告里:。(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3)在给下级的通知里:。(4)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答案示例:(1)欢迎你届时惠顾(2)敬请届时光临指导(3)务必准时出席(4)到时候一定回来。
4.几点建议:
(1)多注意生活中的对话,多看一些书信、广告,体会它们用语得体的妙处。(2)对有些谦敬词要强记,再与同学多练习几次,就可能掌握语言表达时如何运用敬词谦词,做到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