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赏析(精选11篇)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拼音:
gǔ rén xué wèn wú yí lì ,
shǎo zhuàng gōng fū lǎo shǐ chéng 。
zhǐ shàng dé lái zhōng jiào qiǎn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 (上册) 第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教材简介]
宋宁宗庆元五年 (1199年) 冬日寒夜, 北风呼啸, 冷气逼人, 诗人却浑然忘我, 沉醉书房, 啃读诗书。静寂的夜里, 他抑制不住心头奔涌的情感, 毅然挥就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 满怀深情地告诉小儿子子聿做学问的道理。这首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短短的四句, 读起来朗朗上口, 且意境深远, 余味无穷。
诗的前两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 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 使人倍感亲切清新, 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 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 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 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 趁着年少精力旺盛, 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 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言切切, 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 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 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 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 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一个既有书本知识, 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 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 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 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 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 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 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这首诗时,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 借助注释理解品味诗句的大意, 努力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
语文阅读, “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在教学中, 我还适时地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 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延伸。
[设计思路]
《冬夜读书示子聿》寓理于诗。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诗意, 我采用了“适度延伸”的方法:如由“古人学问无遗力”, 交流古人勤学的故事;由“纸上得来终觉浅”, 联想到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等。
这首诗还在一个特点, 就是比中明理。在教学中, 我将利用这一特点, 让学生领悟事理一是“少”与“老”的对比:古人读书不遗余力, 十分刻苦, 少壮时下了苦工夫, 到老时方能有所成就, 可见做学问多么艰辛不易;二是“知”与“行”形成对比:少壮时下苦工夫读书, 固然可贵, 但如果止于读书, 到后来未必有成, 要获得真“知”, 关键在于“行”, 必须亲自实践。
[教学过程]
(一) 轻松谈话, 引入课题。
1、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 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爱国主义诗人, 你知道那些? (自由畅谈自己所了解的爱国诗人)
2、关于陆游你知道多少? (联系第四课学过的《示儿》来谈陆游, 感受他的爱国情怀。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 今存九千多首, 荣登中国古代诗人诗作数量之最。) 你还背过哪些陆游的诗句?
3、今天, 我们要一起来学习陆游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题目中有个生字, 指“聿”, 是哪些字的一部分?该读什么音?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
引导讨论:诗题中心词是什么?“冬夜”点明了什么?“读书”则交代了当时的环境。“示”可作什么理解?他在读书时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 教育儿子呢?下面看诗的内容。
(二) 适度拓展, 理解诗句。
1、反复诵读。
采用教师范读, 指名读, 小组读, 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熟读古诗。
2、自主学习。
(投影出示关键词语的注释, 学生借助注释)
“学问”, 指读书学习, 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 用出全部力量, 一点也不保留;
“始”, 才;
“终”, 到底、毕竟的意思;
“绝”, 表示程度, 极、最的意思;
“绝知”, 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 亲自;
“躬行”, 亲自实践。
3、畅谈感悟。
从陆游的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相应的诗句)
4、拓展理解。
第一句:指名学生背出第一句, 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 引出古人学习十分刻苦。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 综合学生的发言, 激励他们简单讲一讲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 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第二句:指名学生背出第二句, 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第三句:背出第三句, 理解“纸上”、“浅”, 由“纸上”联系“纸上谈兵”中的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再说出这句诗的大意。第四句:指名背出第四句, 理解“绝”“躬”再说出句意。
5、创意表演。
表演要领点拨:陆游为什么要说这番话, 是怎样说这番话的, 子聿听完后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练, 注意人物语气和态度, 以此加深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三) 运用对比, 感悟道理。
1、抓“少”与“老”, 体会学习要孜孜不倦。
“少壮工夫老始成”要使年老的时候有所成就, 年少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无遗力的学习? (结合古人的学习, 来谈今天的学习)
可结合“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等诗句来感悟, 将短短的七个字读厚起来, 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2、悟“知”与“行”, 明白读书学习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结合刚才“纸上谈兵”的故事, 接着让学生谈谈感受:赵括如此精通兵法, 为什么会打败仗?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3、从“古诗”到“生活”, 进一步明理。
结合自己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这首诗。
学了这首诗, 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引导从教师、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身上总结得出:一个既有书本知识, 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四) 课外延伸, 加强阅读。
1、陆游的诗作很多, 课后搜集几首, 读一读, 试着把它背下来。
(推荐阅读:《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书愤》)
2、搜集陆游的资料, 制作“诗人卡片”。
地点:山阴(浙江绍兴)陆游家中
人物: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年约74岁);陆子聿—— 陆游的幼子(年约21岁)。
第一幕
【幕启。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光秃秃的树枝在瑟瑟发抖。屋外黑漆漆的,一片寂静,寒气逼人,屋内光影摇曳,将后院翠竹修长的身影映在窗棂上。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在昏黄的油灯下,大诗人陆游和幼子子聿正在苦读诗书。】
陆游(微笑着将手里的书推到子聿面前):子聿啊,这篇文章写得极好,你来品读品读!
子聿(接过书大声朗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打了个呵欠,声音渐低)
陆游(皱眉):子聿啊,累了吧?
子聿(猛然回过神来,抱歉地一笑):爹,您也累了吧?我去给您沏壶茶!(起身下)
陆游(摇摇头):这孩子,读书还是不甚下功夫啊!子聿是我老来得子,缺少人生的磨炼,我得点拨点拨他!
(提起毛笔,铺开宣纸,略一思忖,开始作诗)
【幕落】
第二幕
【幕启。陆游提起笔,正端详着自己刚完成的诗作。子聿用托盘端着茶水进屋。】
子聿(面露惊喜,快步近前):爹,您又完成新诗啦?
陆游(捋了捋胡须,微微一笑):子聿,这首诗可是爹专为你写的呢!
子聿(放下托盘,拿起诗稿,高声诵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爹,您写得真好!
陆游(和蔼地注视着子聿):那你能看懂爹这首诗其中的含义吗?
子聿(又低吟一遍,抬起头):爹,这前两句的意思孩儿知道,是说古人做学问都是不遗余力的,青少年时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有所成就。你是想告诉我,读书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爹,您说我讲得对吗?
陆游(赞许地点了点头):是啊,还记得小时候爹给你讲的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吗?没有苦学的精神,没有坚持的勇气,是难成大事的呀!子聿,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子聿(若有所悟地):爹,孩儿明白了,我在学习上花的工夫还不够……以后,孩儿一定发奋苦读,不让爹爹您失望!
陆游(喝了一口茶):子聿啊,是不是光读书就行了呢?
子聿(疑惑地看了父亲一眼,又低头看诗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爹,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深入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陆游(语重心长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子聿啊,你看李白游览名山大川,才写下《望庐山瀑布》《蜀道难》这样的名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才留给我们《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的佳作。(顿了顿)爹早年随军出征,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渴望收复失地的痛苦疾呼,才吟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诗句呀!
子聿(迫不及待地):爹,孩儿明白了,读书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否则书呆子是会误国的!
陆游(会心地一笑):你说的是赵括的事吧?他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军坑杀。只知纸上谈兵,而无实战经验,终究付出了惨痛代价……
子聿(点点头,深有感触):孩儿以后不能只读圣贤书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陆游:子聿啊,爹好想把毕生的读书心得教于你,(把诗稿递给子聿)这首诗爹送给你,希望你如诗中所言,努力把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实际本领。天色不早了,你也歇息去吧!
子聿(接过诗稿):谢谢爹爹教诲,孩儿一定铭记心头!爹,您也要注意身体,早些休息吧!
(陆子聿应声下。昏黄的烛光下,陆游坐在凳子上,手捧诗书继续苦读)
【幕落】
第三幕
【幕启。子聿的书桌上摆着文房四宝,桌角的油灯映出一卷打开的《孟子》。书桌旁,一个暖炉内隐隐透出微光。窗外,风雪交加。】
子聿(捧着诗稿,在屋里一边踱步一边大声吟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父亲这首诗写得真是太好了!
子聿(收好诗稿,坐于案前,捧起《孟子》,摇头晃脑轻声吟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陆游(推门而入):子聿,天色已晚,怎么还没睡啊?
子聿(连忙站起身):爹爹,孩儿今晚想把这篇文章背下来……
陆游(赞许地点点头,又瞥见墙上自己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子聿啊,从你身上,为父又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
子聿(面露羞色):父亲这么大年纪还坚持苦读,坚持作诗,“无诗三日却堪忧”,孩儿写诗却远不及您,真是惭愧!
陆游(捋着胡须,在一旁椅子上坐下):子聿,这个可急不来!你年纪尚轻,为父的人生阅历要比你丰富许多呢!你要读天下书,闻天下事。只要你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终究能看到成果。来,让为父看看你最近的诗稿……
(窗外的雪花慢慢地飘落。油灯将父子二人促膝谈心的身影映在窗纸上……)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平生爱山水,游陟老不厌。
此外惟读书,垂死尚关念。
方昔少壮时,万里携一剑。
自从还故山,日夜就收a。
蒙恩置三馆,寒灰忽光焰。
龙锺气才属,笔力安得赡?同舍多贤豪,揣分无乃玷。
春来百疾作,沉痼困P砭,思归入梦寐,历历数过店。
问津始胥涛,系缆望禹窆。
小江齑饼美,梅市将酒酽。
云破山嶙峋,雨足湖潋梗二月柳胜搓,三月花如染。
拄杖幸可扶,吾生尚何欠。
更当与稚子,晨暮事铅椠。
黄陂区前川一小
曾
玫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让学生推敲词句,感悟经典诗文的魅力。
3、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大意,感悟古诗意蕴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品评古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关注课题,以疑导学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同学们要注意聿字的写法,中间一横要出头,悬针竖要写得挺拔有力。教师范写
谁知道“示”的意思?(生:启示,教导)师:读课题你能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从课题中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学生:从课题中我知道这首诗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陆游和他的儿子子聿。学生:从课题中我了解到诗中所写的是陆游教导他的儿子怎么读书。师:题中短短的四个词语,七个字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人物、事件这些信息,诗题真是高度凝练概括,文题中有的揭示主题,有的告知事件,你还知道哪个诗题是告知事件的?(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再读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陆游是怎样教儿子读书的?
生:陆游对儿子讲了那些读书的道理呢?
师:学习古诗,一定要仔细琢磨课题。这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作者的文字回到多年前那个寒冷而温暖的冬夜,去倾听一位父亲的读书感悟吧!
二、关注朗读,读中理解
(1)小声自由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注意 :“壮、”
“始”等字的读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朗读是读书的好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几次后,谁能说说诗句大意?指名学生说
生: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是年轻就开始努力,到了老了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想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实践。
三、关注品味,感悟诗韵
1、指名读第一句诗说说这句诗中哪些词引起你的兴趣,让你觉得有意思? 学生:“无遗力”三个字让我想起词语: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师:“无遗力”这个词告诉我们要怎样读书?(生:全身心投入。十分专注)板书:孜孜不倦
师: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叫组词法。板书:组词法 师:由“少壮”一词让你联想到那句名言? 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联想法。板书:联想法。师:谁能在这句诗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少-老)
那么这一组反义词又说明了什么?(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费,虎头蛇尾,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板书:持之以恒
师追问:
把“老始成”换成“老就成”或“老了成”行吗?
学生讨论:“始”是“才”的意思说明读书要付出长期的努力,不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换成“老就成”就显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了。不符合作者原意
2、读着读着,你觉得“工夫”一词能换成“功夫”一词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填空练习题
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菜炒好了。
画鸡蛋并不是简单的事,达芬奇花了好长时间才练好了这身()。
3、由这句诗你联想到那些古人认真读书的故事?(凿壁偷光、头悬梁,锥
刺骨、程门立雪)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好这句诗。(指名读,评读,集体读)
师:看来学古诗一定要一字一词体会,仔细推敲,要品赏诗句。
师:老师在这里有一个疑问,既然古人是不遗余力的读书,那么古人的付出和回报就不成正比例 了,下面我们看看作者又是如何针对这一现象得出感悟的。
第二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指名读这句诗
(2)师:你觉得这句诗中那些词最重要?(3)生:躬行
(4)生;还有“绝知”一词很重要
(5)师追问:“绝知”是什么意思?“躬行”又是什么意思、?(6)由躬行一词你联想到那些历史故事?学生回答 赵括纸上谈兵、李时珍访名医尝百草
王羲之苦练书法(7)你又联想到那些与实践相关的名言 出示句子生齐读
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实践出真知。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力行而后知之真。
这一句 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讲明这一道理的?板书: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师小结:真正的知识来源于实践
(8)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诗?指名读、小组读,强调“浅”、“躬行”、“绝知”等词要重读,让大家明白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的重要性
四、诵读全诗,读中思考:第一句诗与第二句诗有什么关系?(第一句是作者观察到的现象,第二句是作者思考的结果)
男女生对接读,师生对接读。
师你看,我们写文章也要像作者那样思路清晰,有条有理、逻辑性 要强。
五、关注想象,由画变话
同学们文中的插图是静止的,我们的想象却是灵动飞扬的,你们想象父子俩读书的情景,把这温暖的画面写下来,要把父亲怎样示这一过程 体现出来,写话时抓住 人物的动作表情,学生练笔,老师板书:想象画面法
学生练笔然后展示画面
学生:一个冬天的晚上,寒风凛冽,人们早早的转进了暖暖的被窝,有一对父子却在灯下打开了书本,他们喜欢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读书,父亲面带微笑的对儿子说: “儿啊,古人读书都是竭尽全力,大部分人都是从青少年开始发奋努力,中老年时才有收获。儿子扑闪着大眼睛,好像若有所思,父亲又接着说:“只是一味的读书是不行的,书中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完善的,要想深入了解必须亲自实践。儿子觉得父亲言之有理,在一旁不停地
点头。
学生;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一对父子在如饥似渴的读书,父亲轻轻地走到儿子身边,摸了摸儿子的头,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孩子,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曝十寒,古人读书都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到了老来,才有所成就。书中的知识毕竟是浅薄的,还要从社会中生活中获取知识,这样才能透彻的掌握知识。儿子觉得父亲好伟大。鼓足勇气说“我一定照您老人家说的办。”
学生练习背诵这首诗。指名同学背诵,齐背
六、拓展延伸
出示《 示儿》这首诗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一首诗示情,一首诗示理,一首诗教子,一首诗爱国。
师:同学们我们学诗一定要进行比较朗读,这样才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七、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生:我原来只以为开卷有益,还没想到书本知识要和时间联系起来。
生:我知道教育别人除了口头说教外,还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这样更深入人心。
生:我懂得了读书并非一日之功,要勤学苦练,学无止境。
板书设计:
做学问: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屋内的床旁是一张木桌,木桌的右侧布满了一叠叠的书,虽说是布满了,但那些书一点儿也不乱:经书一叠,诗集一叠,文书一叠... ...木桌左侧是一座火炉,火炉中的火越烧越旺,屋子也就越发温暖。
大诗人陆游坐在木桌旁,寒窗苦读着。子聿提着烛台,缓缓走进陆游的里屋,眉头紧锁:“父亲,孩儿有一事相问。”
“哦,说说看,是何事让你如此不解?”陆游放下手中的书,示意子聿坐下。
“为何我读了那么多书,一点儿也不比父亲您差呀,可作诗却永远也比不上父亲您,您说这是为何呢?”子聿望着陆游,眼瞳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
陆游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孩儿,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但少年时花的时间与精力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作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虽是丰富的,但终归还是有限的,是不完善的,要想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古人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知识渊博,说起兵法头头是道。可当他带领数十万军队与秦兵对战时,由于缺少实战经验,全军覆没,而他也被乱箭射死... ...”说到这儿,陆游叹了一口气:“子聿,你知道父亲说这个是为了告诉你什么吗?”
“父亲,子聿明白,父亲是为告诉子聿,读书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面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谢谢,父亲!”子聿说着提着烛台离开了房间。
陆游望了望窗外,低吟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吟完,他又继续寒窗苦读起来... ...
子聿走进房间,思索着父亲说过的话,过了许久,他恍然大悟,拿起书本读了起来... ...
桥头小学 喻越
【说教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最后一首诗词。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要着重让学生认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预设时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学到的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既复习了旧知,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不至于让“无遗力”、“老始成”这两个教学重难点流于空洞的说教;因为有了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托,教学中学生均能建立起丰富、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本教学设计中除了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之外,还增加了导学案配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拓展思维。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说与写相呼应,能使学生更充分地把握整首古诗。【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诗词的内涵,联系具体事例加以理解;
3、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说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联系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感悟“无遗力”、“老始成”所蕴涵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对子聿所寄予的深切期望。【说教学方法】
本文拟采用以下教学法:朗读移情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沟通回顾
1、观看插图,发挥想象:从插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交流)
2、出示书法作品《冬夜读书示子聿》,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解释“示”、“子聿”,理解课题。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指名读诗,正音。
三、自学古诗,合作探究
1、出示导学案。
2、完成导学案第三题“设问导读”部分。(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记号。)
四、品词析句,体会情志
1、探究——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①借用成语故事说说,哪些古人学习或做学问是无遗力的? 出示成语:悬梁刺股(孙敬 苏秦)凿壁借光(匡衡)
萤囊映雪(车胤 孙康)闻鸡起舞(祖逖)
②出示故事: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老年才名动全国;李时珍从小立志,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
这两句诗陆游想让子聿明白什么?(板书: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2、品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让我们想起一个词:“纸上谈兵”。①补充阅读《纸上谈兵》。
②联系诗句,理解“绝知”和“躬行”之间的联系。
五、诗文小结
1、陆游为什么要对子聿说这番话?你能走进陆游的内心想象一下吗?
2、诗文小结。
六、作业设计
1、抄写并背诵古诗;
2、选读其它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见导学案)
自选题 :写一段话,要求用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
【说板书设计】
做学问: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紧扣“无遗力”,放大词境。
在理解“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的意思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古人学习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请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学生联系旧知,很快就想到了学过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在简要讲述故事的同时,诗歌的形象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这一环节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首先是“无遗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学问是这样努力的”,将短短的七个字读厚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二、恰当利用故事,迁移语境。
学生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是否深刻理解于心了呢?我引导学生联系《纸上谈兵》的故事,讨论对赵括来说什么叫“绝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联系各抒己见,理解可谓入木三分。此时引导再入情入境地引导学生诵读:“赵括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怎么吟诵古诗?”“赵括就站在你们大家面前,你们一起来吟诵古诗。”学生在朗读中为赵括感到惋惜、对这一千古憾事感慨万分,对“躬行”的印象会很深刻,对诗的主旨理解透彻。
三、有效整合利用,拓展教材。
教学诗歌不仅展示了写作背景和陆游生平,在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时候,我又不失时机地将教学引向了新的语言链接与积累: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本诗的教学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自然而然地导入,又借助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合理地拓展延伸,这让我认识到:教者合理地开发与组织教学资源是教好一首诗的基本保障;课堂上,教者对资源的恰到好处的利用更是对教学资源价值的有效提升。
四、始终关注诵读,读中提升。
古诗诵读应有层次:初始读通,读出节奏;继而读出情感;最高层次是读出诗味,与诗人产生共鸣。感悟深刻,朗读方能到位;指导得当,学生才能悟到方法。如在学生理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之后,我请一名同学朗读,我听出来她特意强调了“老”和“工夫”这两个词。这不是很好的教学契机吗?我在赞美她读得好的同时请她说说重读这两个词的原因,学生对做学问的“孜孜不倦”和“持之以恒”又一次加深了理解,接下来的朗读真是有滋有味。
结合肖老师的指导和课后感受谈几处遗憾:
一、对学生的激励不够。课堂上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很精彩,理解谈得很深刻,我的表扬力度却不够,否则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的热情会更高涨。这充分说明评价的重要性。
二、对文本的理解应更深入。在对“无遗力”的理解中,学生联系了很多成语故事,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工夫就是花时间,花精力。其实这里的“工夫”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22课 《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联系具体的事例讲出自己的理解。
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联系大量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感悟无遗力、老始成所蕴涵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陆游对小儿子子聿所寄予的一片深情。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本课的教学内容也是要着重让学生认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预设时增加了两次联想,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学到的大量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既复习了旧知,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不至于让无遗力、老始成这两个教学重难点流于空洞的说教,因为有了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托,教学中学生均能建立起丰富、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本教学设计中除了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诗意之外,还增加了一个巩固性的练习:根据提供的材料,完善小剧本。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说与写相配套,能使学生较好地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又复习了本册教科书第二单元中关于剧本的知识。
3、作业的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分必选与自选题),又加强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作作家小卡片)或读写结合的能力培养。
⊙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四、深入理解,突破重难点;
五、总结全诗,提出希望;六、作业超市。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PPT课件;
2、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复习剧本,了解剧本常识。
1、熟读《冬夜读书示子聿》,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古诗的文字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领悟知与行的关系,并受到深刻的教育。
设计思路: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二、解释题意,初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品悟主旨。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背诵第4课两首古诗。
2、《示儿》的作者是谁?
3、陆游不仅是一名爱国诗人,还是一个大学问家,他的一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在一个冬季的夜晚,陆游读书时,忽有所悟,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写的是什么诗吗?
二、解释题意,初读古诗。
1、出示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
指名读,齐读。(正音:聿yu)
借助工具书与预习,你们理解题目中的哪些字词?
(预设:示:训示、教育。子:儿子。聿:即陆聿,陆游的小儿子。)
2、借助解释题意,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
师:古诗因为有着固定的格式限制,诗人写诗时,往往选择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入诗,而次要的词语往往会被省略,我们在理解诗意时,一定要还原它们。题目中,你们认为诗人省略掉哪些内容?
出示:_______冬夜读书___________,示子聿。
师:谁能够帮助老师,将题目补充完整?
(预设: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未子聿。)
师:读了题目,你们心中产生了什么问题?
(预设:诗人心中生发了什么感想来教育小儿子陆聿?)
3、熟读古诗,感知大意。
三、理解诗意,品悟主旨。
1、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理解题目的方法,理解诗句的大意。
2、出示:请同学们将诗句补充完整。
古人________学问,无遗__________力,
少壮________工夫,________老始________成。
3、全班讨论交流,借助补充练习叙说诗句大意。
(预设:古人做学问,无遗余力,少壮时期花的工夫,到老始有成。)
4、师:为什么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努力钻研,一直到老年才会有成就呢?从中你受到什么启迪?
4、齐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借助工具书与课前预习,你理解了这句诗中哪些字词的意思?
(预设:终:毕竟、到底。浅:有限、肤浅。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出示:请同学们将诗句补充完整,叙说诗句大意。
________纸上得来________终觉浅,
________绝知此事______要躬行。
师:此事在诗句中代指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这句诗阐述了知与行之间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预设: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5、师:陆游通过本首诗,告诉儿子什么样的哲理呢?
(预设: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练习背诵。
2、师: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所讲的道理,与另外一句名言差不多,谁能告诉大家?(预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的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赏析】推荐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10-31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06-09
冬夜初一作文07-27
读书笔记,读书心得06-24
南京读书月读书节09-22
全民读书月学校读书活动总结07-26
关于读书名言名句--经典读书名言10-14
读书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07-02
《家》读书笔记 - 外国名著读书笔记10-12
我爱读书主持词,“我爱读书”主题班队会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