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程要求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业基础课程要求(精选10篇)

专业基础课程要求 篇1

(一)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要求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对于量具要求掌握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正确使用,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机械识图》

第一章 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 1、制图基本规定、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简介

3、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和线段分析 重点与难点:

(1)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内容。

(2)会画常见的几何图形,掌握长仿宋体字、数字和字母的写法。

(3)掌握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会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和步骤。

第二章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1、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2、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 重点与难点:

(1)种视图名称、配置及主视图的选择。(2)

正确理解投影规律。第三章 几何体的投影

1、平面体的投影

2、回转体的投影

3、简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的三视图

4、尺寸基准、定型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的含义 重点与难点:(1)面立体(棱柱、棱锥);(2)曲面立体(圆柱、圆锥);

(3)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要求尺寸标注,所注尺寸能满足正确、完整、清晰的要求)(4)

读组合体的视图。第四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1、视

2、剖

3、断

面 重点与难点:

(1)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的各种视图、剖视、剖面的画法。

(2)了解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达到投影正确、尺寸完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第五章 常用件的表达方法

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2、键和销

3、滚动轴承 重点与难点:

(1)用螺纹紧固件(螺栓、双头螺柱、螺母等)的连接画法和规定标记及螺纹紧固件的装配画法。(2)销和键连接的画法。第六章 零件图

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2、读零件图

3、公差与配合

4、粗糙度

5、形状和位置公差

6、零件测绘概述

重点与难点:零件图是机械图中的重点,除讲授课程内容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之外,对零件测绘要有一定训练,能正确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零件测绘至少要有两个基本视图和两个其它视图(辅助视图),尺寸数量约20个左右,视图选择与配置恰当,尺寸标注要完全、清晰符合标准,掌握常见工艺结构(如退刀槽、沉孔)的尺寸标注,能根椐已知条件注写表面粗糙度符号,确定技术要求。

《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

1、概述

2、金属材料的性能

3、常用金属材料

4、热处理

5、非金属工程材料 重点与难点:

(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

(2)、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碳素钢、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硬质合金)的主要性能和具体应用。

(3)、了解热处理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热处理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4)、了解各种非金属工程材料(工程塑料、橡胶、陶瓷材料、复合材料)

《量具的使用》

1、游标卡尺

2、千分尺

3、其它常用量具 重点与难点:

(1)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读书原理、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来测量零件以及正确维护保养。

(2)了解其它常用量具的种类和特点。

三、考核要求与形式

1、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及其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在较短、较集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能对后续课程有所帮助,并对今后的考工打下一定的基础。

2、笔试。

专业基础课程要求 篇2

国内各高校在基础力学考试形式上通常是以一次性闭卷笔试为主,试卷大多以主客观考题相结合的方式命题.这样的考试形式和命题方式使得基础力学考试长期存在着闭卷考试多而开卷考试少、笔试多而口试少、理论考试多而技能操作和实践能力考察少、一次定论多而数次考试综合考评少的问题.这些问题虽有目共睹,但经过改革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其中有主观上的原因,更有其客观上的必然.

几乎所有开设基础力学的学校都在考试上作过或多或少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辅以大作业、小论文、口试等,或这些改革方法的不同组合,这些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这些改革措施都没有获得有效的推广,其原因有3点:一是有些改革不符合课程的教学要求,例如开卷考试和半开卷考试,因为这样的改革把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内容降低了要求,而且试题的难度和阅卷标准不易把握;二是有些改革超越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大作业和小论文,由于学生普遍是在一年级到二年级开设基础力学课程,这个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提升,因此,大作业和小论文往往写成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总结,无法达到作这样改革的目的,同时也存在着大作业、小论文难度和评判标准不易把握的问题;三是限于客观原因无法推广,例如口试,由于基础力学修课学生人数多,要在短短的考试周内完成考核任务是没有任何可能的,而且口试考核的内容覆盖面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也不符合课程的教学要求.

由此可见,基础力学作为工科院校土木类和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其特点是课程内容多、课时多、修课人数多,所有的考试改革如果不考虑这样一个特点,要么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要么其改革成果无法大面积推广.

2 改革的原则与思路

综上所述,无论在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要求考试改革必须在满足一次性闭卷考试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考试改革必须遵循三条原则,一是考试改革应充分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二是考试改革应有利于对课程教与学的良性促进,三是简便易行.

为此,必须将改革的重点放在试题的科学设计上,我们以“理论力学”课程为试点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试题的设计

目前基础力学考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题型: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这些题型各有其作用:是非题主要考核基本概念;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核基本计算或基本运算;计算题主要考核推理能力和较为复杂的运算.

多年来对学生考试的结果分析表明,主要是计算题的考核效果有些差强人意,其原因是计算题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很好地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另外,对有些概念、定理、方程、方法需要进行较为深入的考核时,上述几种题型就显得不太合适.

鉴于此,我们在简便易行的原则下着重对计算题进行了改革,将计算题设计为分值较高的填空题,对每个题的各个填空作了科学的划分和设置,不仅使其考核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更使其考核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为了对有些概念、定理、方程、方法需要进行较为深入的考核,又设置了问答题,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深度.

3.1 填空题题例

下面通过两道考题的变型来具体说明我们的做法和要达到的目的.

(1)物系平衡是静力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要求主要是两点:一是学生应根据题目的要求,学会合理的选取研究对象,即要求学生对于较为复杂的平衡问题通过选取研究对象的前后次序的不同能给出科学的解题路径;二是能正确地列出平衡方程,求得未知量.这两项要求综合起来就是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于解决方案能建立起“优化”的概念,并通过求解物系平衡题目的实践初步具有这种“优化”的能力.但目前的考题就很难体现这个教学要求.这里给出一个考题对此作一具体分析.

例1图1所示结构由丁字梁与直梁铰接而成,自重不计.已知:P1=2kN,q=0.5kN/m,M=5kN·m,L=2m.求支座C及固定端A的反力.

这道考题有两种解法:但显然以下列解法为最佳:先以直梁BC为研究对象,列出1个平衡方程,求得支座C的反力;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列出3个平衡方程,求得固定端A处的未知量.

在考试中,如果没有使用上述方法求解,虽然求出了结果满足题目的要求,但没有完全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在考试实践中,不论用什么路径求解,只要方程无误,并求出了应求的未知量,通常会给出相同的分数.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计算题不能很好地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弊端.对此,我们对这个考题做了如下改动,使其尽可能的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

例1(改)图示结构由丁字梁与直梁铰接而成,自重不计.已知:P1=2kN,q=0.5kN/m,M=5kN·m,L=2m.欲求支座C及固定端A的反力,则至少需要选取一个研究对象,至少需要列出______个平衡方程;如果本题的第一步要求用一个方程求出支座C或固定端A处反力中的一个,则研究对象应选______,画出该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所列的平衡方程为______,最终求得的固定端A处的反力的大小为______.

现对该题作一分析.填空题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科学灵活的设置填空的数量和位置.该题的前两个填空考核学生是否会对这样一个物系平衡问题进行解题方案的优化;第3和第4两个填空考核学生是否会正确选取隔离体、是否会正确画出受力图及是否能正确写出平衡方程;最后一个填空通过所填答案是否正确来间接考核学生是否正确地列出了其他平衡方程及是否进行了正确的运算.

和原计算题相比,改为填空考题的内容没有任何变化,而且要求有所提高,更能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

(2)动力学是理论力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定理多、方程多、方法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定理、方程和方法,并能将其熟练应用到具体的动力学问题中去.但由于动力学的内容较多,致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这些定理、方程、方法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其在考试中的表现是对一个动力学的计算型考题,不少学生除了列出了需要的动力学方程外,还会盲目地列出一些并不需要的动力学方程,甚至有的学生对所用定理和方法及所列方程的名称都搞不清楚.这种现象突出说明了学生并没有很好地达到了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这里也给出一个考题对此作一具体分析.

例2在图2所示系统中,卷筒O1的质量为m1,半径为r1,对水平转轴的回转半径为ρ;滑轮O2的质量为m2,半径为r2,可视为均质圆盘;重物A质量为m3.若在卷筒上作用矩为M的常力偶,且重物A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上滑距离为s,试求该瞬时物块A的加速度和轮O1上绳子的拉力。

解这个动力学题目的方法有很多,但在实际的考试中,由于上述原因,对于该题,一个概念很清楚的学生和一个概念不很清楚的学生可能会获得同样的分数.这不仅导致了对学生考核的不公平,而且使考试没有真正达到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考题的设计不科学.对此,我们对这个考题做了如下改动,使其尽可能的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

例2(改)在图示系统中,卷筒O1的质量为m1,半径为r1,对水平转轴的回转半径为ρ;滑轮O2的质量为m2,半径为r2,可视为均质圆盘;重物A质量为m3.若在卷筒上作用矩为M的常力偶,且重物A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上滑距离为s,如果用一个动力学方程求解该瞬时物块A的加速度,则应以______为研究对象,你将用的动力学定理、方法或方程是______,所列出的动力学方程为______;求得物块A的加速度后,如果用一个动力学方程求解轮O1上绳子的拉力,则应以______为研究对象,你将用的动力学定理、方法或方程是______,所列出的动力学方程为______;如果求得轮O1上绳子的拉力后还要求滑轮O1的轴承反力,则应以______为研究对象,你将用的动力学定理、方法或方程是______.物块A的加速度和轮O1上绳子的拉力为______.

现对该题作一分析.该题的9个填空所考核的目的性很强,不仅可以避免前述考核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试题设计充分反映了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首先,它要求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每个定理、方程和方法,并了解这些定理、方程和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其次,也间接地考核了学生对动力学基本量(如动量、动量矩、动能、惯性力等)计算的掌握情况;第三,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灵活设置填空的数量和位置,这样和计算题相比,既可以增加了考核内容的覆盖面,又可以不增加学生的计算工作量;第四,这样的填空设置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讲授和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问答题题例

如前所述,对一些需要做相对深层思考的概念,是非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就很难反映考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因为对这些问题都需要做一些论述性的简答才能把问题基本说清楚.另一方面,从考试的要求来说,也应该有这样内容的考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了解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并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应学会对一个概念或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给出一个考题对此作一具体分析.

例3如图3所示,大圆环半径为r,小圆环可以在大圆环上滑动,圆环之间接触光滑,该系统只有一个自由度,可选一个广义坐标来描述小圆环的运动.如果要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小圆环的平衡位置,请问:(1)在x,y,θ三个坐标中你会选哪一个作为广义坐标?(2)在x,y,θ三个坐标中能否选其中任意一个作为广义坐标?为什么?

现对该题作一分析.这个问答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广义坐标定义的理解是否到位,即是否理解了“只有那些可以惟一确定质点系位置的独立变量才能称其为广义坐标”这样一个定义.对于该题,很显然,只有θ才可以作为广义坐标使用.如果以θ为广义坐标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小环的平衡位置,很容易可以得到小环的平衡位置为

但如果以x为广义坐标则根本无法求得小环的平衡位置,其原因就是x不能惟一确定小环m的位置,对于y也可以做类似讨论.

由此可见,对一个概念在这样一个深度上的考核,是非题、选择题和填空题显然不如问答题更为合适.

4 结论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基础力学课程的考试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基础力学课程的考试改革必须考虑修课人数多的客观现状,应始终坚持在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基础上,使基础力学课程考试改革充分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与考试实践,我们认为,在保持原有小分值是非题、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基础上,将计算型试题改为大分值的填空型试题,并且设置相应的问答题,不仅简便易行,便于操作,而且可以充分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概念进行较为深入地思考,有利于对课程教与学的良性促进.

摘要:通过对现行基础力学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近年来基础力学考试改革现状的分析,根据基础力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多、修课人数多的特点,提出了基础力学考试改革的新理念和操作方法,指出基础力学考试改革应充分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而且应有利于对课程教与学的良性促进.

关键词:基础力学,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永寿等.工科理论力学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力学与实践, 2004,26(1):68-69

[2]李学平等.基础力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索.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25-126

[3]孙雅珍等.理论力学课程考试探索.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501-503

专业基础课程要求 篇3

【关键词】基础教育 ; 教师教育 ;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56-01

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广泛和深入开展的形势下, 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却显得相对迟缓, 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即教师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从而制约了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 。因此,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要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树立新型的课程观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将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 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课程认识的视野狭窄、封闭, 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强调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体系, 关注教学科目, 常常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个性培养, 忽视校园文化环境、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等一些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弱化了学校的育人功能。而纲要中明确强调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 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突出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它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课程观, 把课程看作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实施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生在学校里所获得的所有经验。在教育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整体发展的多种需求,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作用, 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课程的建构作用。

二、树立新型的知识观

20世纪90年代以前, 在课程结构上, 我国中小学一直十分注重学科课程, 而对于其他课程类型在学生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重视不够, 致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注重单科知识的传授, 忽视知识的整体结构, 较少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 使学生难于获得学科以外的综合信息。教师则习惯于在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进行教学, 其知识结构往往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 的传统模式。面对课程结构的调整, 教师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结构, 除了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外, 还应具备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知识, 具有较宽广的知识背景和将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

三、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目前,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式还主要以被动接受为特征。突出表现为: 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獲得知识, 得到发展; 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很少,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师生教学关系主要是一种我讲你听的授与受的关系。这种状况, 忽略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 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采用全面、多样的评价方式,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树立新型的能力观

1.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往往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 基本上没有师生间的对话与合作。教师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和较单一的学科知识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其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互不相关。这种教学形态,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民 主、宽松的氛围, 使教师与教师之间, 教师与社会各界, 少有合作的机会, 这往往使教师把自己禁锢在本学 科的范围之中, 不利于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标要求, 需要教师具备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与学生对话沟通; 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 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培养教育。

2.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传统上, 教师的教学工作多被理解为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关心的重点是对给定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对高效率传授这些内容的方法的寻找与运用, 而对这些科目内容背后的目的, 以及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缺乏全面、透彻的了解。

总之,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 要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要求,要依循正确的方向, 采取科学的措施,构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2001.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专业基础课程要求 篇4

适合新形势要求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机械制造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在教学中要突出创造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技术经济的`观念、贯穿工业工程的思路、以制造工艺为主线,教育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作 者:刘春林 LIU Chun-lin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016刊 名:宁波工程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21(3)分类号:G642.0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 新形势 培养要求

专业基础课程要求 篇5

课程考核在回校后进行,评分按照实习纪律、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完成的全面程度、认识深度进行。其中,实习纪律占20%,实习日志30%、实习报告占50%。

一、实习纪律

实习纪律主要主要考核学生对企业的安全、保密教育及企业的规章制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前必须做到着装统一,行动一致,代表我校形象,树立我校在企业的形象,也是企业接纳我校学生实习的要求;

2、实习期间,学生应遵守校纪校规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得无故缺勤,迟到和早退,实习期间一般不准请事假,病假要有医生证明;

3、在企业实习时,学生要讲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要处处维护学校的荣誉,尊重所在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的安排指导,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学习;

4、实习期间,学生必须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要严格遵守所在实习企业的安全条例和生产操作规程;

5、进入企业生产现场后,学生不准打闹嬉戏,不得乱拉开关、闸门,不得乱动各种机械设备;

6、实习期间,男女学生一律穿长裤、不得穿凉鞋、塑料鞋,女生需戴安全帽,不得散发,结长辨,穿高跟鞋;主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如发生事故,必须马上报告有关部门;

7、严禁下列行为,否则指导教师终止其实习资格,并取消成绩:(1)未事先报告带队教师合理原因并得到批准的迟到、早退、缺勤和离开实习地的行为;

(2)未经同意离队单独行动;

(3)在实习队中引发纠纷;

(4)与实习企业职工或实习地群众发生冲突;

(5)由于对指导教师安排的实习现场讲课老师不尊重而造成不良影响的,指导教师暂停其实习资格,直到影响消除;

(6)指导教师认为的其它影响了正常实习秩序,而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行为;

8、离开实习企业前,学生要办清一切手续,归还所借的图纸、资料及其它物品;

9、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做好实习日志,记录实习与讲座内容。做到随听随记,随看随记,随思随记;

10、实习纪律满分为20分,依据实习过程考核表评分。

二、实习日志

实习过程中必须撰写实习日志,实习日志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对于实习日志的要求如下:

1、统一实习日志格式,实习日志全程记录,从实习动员开始,直到实习结束;

2、实习日志要工整、完整,全面记录实习期间的讲座内容、参观过程中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试验方法及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交流互动等内容;

3、实习日志的记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因此日志内容要有课堂讲述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尤其要记录深入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的问题,包括实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部分。

4、实习日志满分为30分,其中完整性10分,创新性10分,心得体会10分。

三、实习报告

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全面总结,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可以对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报告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总结,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重点加以阐述及分析,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比如:可以对CRH380A或CRH380D进行总体性能分析,或者其中的某个关键部件的结构、加工工艺等进行阐述分析;

2、实习报告内容要包含在实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包含在车辆设计、制造和运用过程中,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或者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二是包含在车辆设计制造和运用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实习报告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报告格式参考毕设要求,封面要统一,实习报告内容不能雷同,对于雷同的报告,取消实习报告成绩;

4、实习报告满分为50分,其中自主学习能力10分,关键技术论述20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分析20分。

四、其他事项

专业基础课程要求 篇6

(姓名、班级、学号)

 前言(学习本专业的目的意义)

 本专业的主要内涵(分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自动化技术三部分写)

 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分公共基础课、核心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写)

 对本专业的初步认识及体会

 对自己今后学习的要求

要求:

一、必须手写

二、杜绝抄袭

三、注明参考文献(按规范)

例如:

1、王玉兴,曹金海,刘刚等,斗轮堆取料机变幅装置运动学特性分析的计算机仿真,农业工程学报,1996, 12(3):117-121.2、柳宁,机械CAD/CA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新课程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篇7

一、语音素质

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 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的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质, 以适应教学的要求。同时学习外语起始年龄早, 最主要的优势是在语音方面可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强, 有较好的语音能力, 但准确的语音、语调只能模仿准确的发音而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语音纯正、语调活泼、优美。因为学生一旦模仿了不合格教师的语音, 错误的语音、语调一旦形成, 纠正起来要比从头学难得多。为了不给今后的英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技能尤为重要, 中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过语音关。

二、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

中小学英语教育的重点应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机会, 打下较好的基础, 这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因此,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和引导有益的英语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如独立型、依赖型、冲动型、审慎型、开发型、封闭型的学生, 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并提高学生的素质。

中小学英语教育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学生的大脑没有固化, 短时记忆能力强, 有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自我意识不强, 活泼、好动, 勇于表现, 学习主动性强, 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 开展孩子们喜欢的一些教学活动, 如英语歌谣、英语故事、角色表演、英语短剧、英语歌曲等, 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这些要求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熟悉教学原则, 使外语教学达到最优化。因为在强调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下,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了解和把握尤为重要。

三、了解外语教学理论

中小学英语教学要科学化, 要符合外语教学规律。近年来, 外语习得研究, 以及中介语理论、错误分析等对外语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示, 对许多传统的外语教学的认识做了修正。另外, 外语教学本身有其特殊性。教师要了解影响外语听力理解的因素, 采取适当的听力策略;了解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 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等等。因此, 教师要了解最新的外语习得理论, 对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有清醒的认识。

中小学英语教师还应了解语言教学中的流派, 了解一些教学法, 如口语法、听说法、沟通法、反应法、自然法、暗示法等产生的背景及其长处与不足;了解我国外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如规范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知识技能教学模式、听说读写模式、整体教学模式、启导示教学模式、交际性教学模式等等;了解我国外语教学的新动向, 如在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了解我国外语教学的最新成果;了解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理念, 掌握《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等等。

四、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评价教师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师如何教的技能, 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师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和在课内外充分展示英语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班级特点、学生年龄与语言水平的制约, 教师不仅要始终明白一节课的要求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 帮助自己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当然, 由于英语是中国学生的外国语, 要使学生明白做什么和如何做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的课堂指令不清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将使英语教学变成空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 除了知道如何教以外, 更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英语教师应当研究和掌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 熟悉教学组织的步骤和措施, 把英语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理论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英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要求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新的要求。教师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高低,是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顺利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读文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准确而快捷的感知能力。同时,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做的分析和剖析。学生在读的同时,有意识地去理解词句的含义,调动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分析作者的思路層次、材料和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在对文章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所传达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等方面做出判断,从而真正认识阅读作品的价值,形成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中,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只有借助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再造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

二、树立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

随着当前网络时代的影响,以往的黑板灌输知识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学生不能局限于单一课堂掌握课本知识,我们教师可以多加引导,让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等平台获得语文知识。我们和学生之间由原来的知识传授关系逐渐变成知识交流和探讨的平等互助关系。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些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语文课件,在课堂进行多媒体教学,互联网带来的有声有色的课堂,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打造一个轻松、愉悦、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也早已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者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敢把问题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总是自己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等到学生说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时,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这样,语文教学无疑走入了一个怪圈,教师满堂问,等学生满堂答。不要忘记,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应该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达到质疑的途径就是读书。李镇西老师倡导“读出问题”,他的每一节课都是从自由读到提问开始,整堂课就是在你问,我问,大家问;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过程中进行。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是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人格美、人情美于一身的宝库,有着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字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这些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语文能够通过这些意境美、人格美的挖掘,分析、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充满对美的向往,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鄙弃。在审美体验中不断塑造一个个美的自我,一颗颗美的灵魂。

五、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培养祖国的优秀花朵。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增强自身的专业道德修养,树立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面对学生的时候要一律平等,不搞优差生。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等制定完善可行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组织效率,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热情。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不断完善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使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活到老,学到老,把自己变成真正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老师。

语文教学在所有的学科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树立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对语文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姜玉杰.浅析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J].新课程(小学),2015(12).

[2]梁玉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b版,2014(4).

[3]商建华.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J].环球人文地理,2014(2):1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篇9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以及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教学重点: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途径。教学难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课时安排:2课时

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一)教师的处境与台阶 1.教师的危机感:

2.教师的压力与动力:个人成长的台阶

教师成长获得荣誉性台阶的需要:成为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国家级、省、市、县各级教学名师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教师成长获得业务性台阶的需要 :新教师、适应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二)新课程新环境——对教学的调查

1.调查样本反映的现实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 ■调查结果

(1)教师情况:离开教学参考书,80%教师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离开课堂同步练习,至少85%教师出不好练习题;离开标准化试题集,至少有90%的教师命不好考试题。

(2)学生情况:

学生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大约58.3%的学生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到0.5小时;22.1%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只有15.5%的学生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

多于1小时。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学等主动学习的方式,只有12%的学生喜欢老师讲授。

关于作业类型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

2.新旧课程环境的比较 3.新旧教材观的比较

旧教材观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必须是事实性知识,对师生和教学具有绝对的权威

新教材观

教材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范例,是主客观的统一,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 以课程标准间接指导、柔性控制 教学指导书提供参照

用大纲直接指导、硬性控制

教学参考书提供具体指导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一)从师生关系看: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积极的旁观、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

帮助学生自我反思,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搜寻并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意义;营造并维持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评价学习结果和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2.尊重、赞赏、倾听

特别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业成绩不良的、被孤立的、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与缺陷的、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

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学生的独特性;赞赏学生的任何成绩;赞赏学生作出的努力和所表现的善意;赞赏学生对自己的质疑与超越。

倾听:学生的需要、欲望、情感、思想„„

(二)从课程运作看: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构者

1.作为课程建构者的教师: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评价者、设计者;

教师的课程能力: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

2.明确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4.对教材功能和性质的认识

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发展学生能力的工具;开拓学生视野的窗口;学生联系生活和社会的桥梁;教和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教师再创造的基石,而不应是束缚教师的枷锁。

(三)从工作方式看:教师是教学的合作者、研究者、设计者

当教师被新技术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换。

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成为教学的合作者。由于教育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课程和教学范例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教师应以建构主义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要突破教材的束缚,使教材由主导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和熟悉信息技术,通过网络采集最新的信息补充到教学中,成为课程的设计者。

(四)从职业发展看:教师是学习者、自主发展者、专业工作者

1.教师是学习者和自主发展者

(1)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

上课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教学是一种学习的职业。

(2)现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更应把工作重心导向智慧能力和理性心灵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学习应是一种认识、探究、体验、交往的学习过程。

2.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承载着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

(1)专业人员。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和技能、有对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2)专业特性:教育学科是教师共同的专业。

三、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三个层次

一流的教师教思想,至于“道”; 二流的教师教方法,止于“艺”; 三流的教师教知识,止于“技”。

(二)教师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 谋生型:工作=挣钱第二种: 事业型:谋生+事业

第三种: 快乐型:谋生+事业+快乐(痛,并快乐着)

(三)教师教学的三个层次、三重境界

“懂”:以正确传授并且教会学生正确掌握的层次为“懂”。(我知道了!)“透”:以熟练掌握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心智发展的层次为“透”。(我理解了!)“化”:以沉浸其中热爱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的层次为“化”。(我运用了!)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等式”: 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研究+实践

教师的专业发展=智慧+勤奋+培训+机遇 教师的专业发展=经验+反思 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我们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学历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

3、在职培训: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巡回流动培训、基地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

4、自我教育:理性阅读、课题研究、教育博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新旧教材观的区别。2.简述新旧课程环境的区别。

专业基础课程要求 篇10

课程教学引发的思考

21世纪的职业教育是面向广大劳动者的教育,是以谋生为职业的教育。社会更多的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扎实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劳动力,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教育力量。近年来,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中职学校,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特别是中职学校文秘专业,始终面临着社会的考验,如何能摆脱困境,走向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是每个职教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秘书基础》课程对中职文秘专业的重要性

《秘书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突出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使毕业生能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文秘工作实用人才。如何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同社会实践相衔接,将这门理论课程,演变为职业教育所需要的“适当的理论讲授,充分的技能训练”的应用型课程,是广大文秘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然面对的现实性课题。

二、中职文秘专业《秘书基础》课程教学引发的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贸系统不断加快的改革步伐,各行各业的商机为文秘专业人才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360个行业都需要秘书,其服务领域之广、层次之多,是任何职业所无法比拟的。为了顺应文秘专业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职《秘书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必须进行改革,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自己的教学。

1.明确定位

职业中专文秘专业的教学定位应紧贴社会需求,面向市场。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文秘人员,然而我国的中职学校主要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生源素质偏低,基础文化知识较弱,技能较差。刚毕业很难马上适应秘书岗位,大量的学生毕业之后最初都走向了各类型的服务行业。面对就业形势,我们的培养目标就应重新 定位:旨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从事文秘及其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样,使之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他们可以是秘书、文书、资料员、档案员、服务员、营销员、接线员、收银员等等,这些较高素质的劳动者经过培训、锻炼还可以成为各行各业带文职性质的基层管理人员。针对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按照国家教育方针,进行调整。

2.保持《秘书基础》课程教学的相对稳定

《秘书基础》课程要解决的不仪仪是一般性的秘书学原理,还需要关注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需要。在适应就业需要的前提下,有效地更新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秘书基础》课程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秘书职业是怎么回事,掌握本课程的基木规律,从而能对文秘专业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因此,《秘书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树立具有强烈专业关联度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以专业针对性为核心,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秘书基础》课程作为学生首先接触的专业课程,起到为以后专业课程学习领路的作用,对接下来的专业课程有很重要的影响,保持《秘书基础》课程教学的相对稳定,使接下来的专业课程有比较好的参照。通过不断改革更新,实现《秘书基础》课程教学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优化与整合。

3.实现课程教学方法优化

有了正确的教学思路,还需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秘书基础》课程往往作为文秘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开设,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个时候学生文秘相对比较陌生,《秘书基础》课程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而对基木上来自于各种秘书学理论,用单向传授的讲课方法,学生感觉会比较空洞。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因课程而有不同的调整,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1)情景模拟教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文秘专业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可通过虚拟实践性强的情境,如开展模拟会议、模拟洽谈、模拟自动化办公、模拟接待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专业氛围,熏陶专业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学得趣味盎然。如在学习《会议工作》这一内容时,2 就可以模拟开展一次某商场的开业典礼,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一个会务小组,综合设计一份会务方案,并评选出最优设计方案。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展一次模拟的开业典礼活动。

(2)实景操作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当秘书,帮助各个部门打印材料,起草通知,接待来宾,接打电话,让学生提前进入秘书角色。学校经常有大型活动,成立校园礼仪队,尝试让学生为学校内的各种会议、活动、庆典服务;组织学生到机关办公室、档案室和档案馆实地参观,了解文件处理的实际情形,帮助学校各部门整理档案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尝试带学生走向社会,推销自己,参与各种销售服务等。把学生带出校门,让学生接触社会,到实际岗位上去印证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社会的真实情境中体验生活,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在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感受职业环境,培养职业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3)案例分析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可以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来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对信息的成功记忆。现代教学媒体突破了传统教学条件的制约,不仪能提供各类感性材料,如实际事物的形象、声音等,而且可以通过情景的设置,色彩的绚烂,角色的转换来帮助学生融合所学的知识.以获得新的抽象概念。同时,由于它具有表现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因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避兔文本案例的枯燥和累赘。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从有关图书、网络或工作实践中,选取一些典型事例(正面或反面案例),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运用秘书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见识一系列秘书岗位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案例对教学知识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将理论与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不再枯燥乏味。

4.营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

秘书从业人员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从业态度,还要具备踏实肯干、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秘书工作内容庞杂、事无巨细,要做好这项工作没有良好 3 的工作习惯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在秘书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这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比如,秘书职业对秘书从业人员的形象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平时每个星期固定三到四天统一着职业装,以此更好地约束学生言行举止。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全面落实文秘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组织方面,除了以常规课堂为主以外,文秘专业还可利用每周活动课时间,尝试开辟一些形式丰富的选修课堂:专业讲座、专业见习、技能练兵、技能比武、调查分析等,并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5.优化文秘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培训,使文秘专业教师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其次,实现校企合作,派文秘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再次,可聘请有经验的企业秘书到学校交流、讲课,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知识与社会经验的互补。此外,还可以考虑安排学校某些部门行政人员兼职文秘专业某些实践课程教学或讲座,将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

上一篇:在期中考试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平下一篇:延期付款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