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环境(通用10篇)

内环境 篇1

一、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

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新陈代谢类型

同化作用:自养型(包括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异养型 异化作用:包括需氧型和厌氧型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植物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运动。植物的向性运动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等有关。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应用:促扦插枝条生根;促果实发育;防落花果。动物——体液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激素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血糖调节。

动物——神经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由神经调节来完成。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结构基础——反射弧 兴奋传导形式——神经冲动。

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细胞间传递 神经调节以反射方式实现;体液调节是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来调节。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1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神经中枢功能——分析和综合

神经纤维上传导——电位变化、双向 细胞间传递——突触、单向

动物——行为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调节作用下形成的。行为受激素、神经调节控制。

先天性行为:趋性、本能、非条件反射 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主要方式:条件反射 动物后天性行为最高级形式:判断、推理

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通过学习形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处主导地位。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联系。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动物性行为。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迁徙、织网、哺乳)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判断、推理是通过学习获得。学习主要是与大脑皮层有关

二、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

光: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光对动物的影响很明显。(繁殖活动)

温度:温度对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决定陆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数量变化:“J”曲线、“S”曲线。研究数量变化意义: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方面。影响种群变化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2生物群落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结构

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成分间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据此实现对能量的多极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内环境 篇2

1 春、秋季节是大棚饲养肉鸡最好的季节

这两个季节的环境平均气温在10~25℃左右, 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采取适宜的措施, 可以较容易地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18~23℃范围内, 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 为肉鸡生长提供最佳环境, 一般通过调节薄膜的敞闭程度、方位和时间即可达到目的。春秋季节一般每天10~15时, 外界温度达到20℃以上时, 四周薄膜可全部敞开通风, 有利于棚内降温和垫料水分蒸发。每天凌晨2~4时, 外部环境温度较低, 可部分关闭棚膜。

2 夏季昼夜外界气温较高, 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

否则易导致肉鸡特别是接近出栏时的肉鸡发生中暑死亡现象。夏季天气炎热时, 除将四周棚膜和所有通气孔、门、窗等敞开外, 还可安装数个电风扇进行降温。也可在棚内放置3~4排塑料软管通上凉水让鸡趴伏在上面进行降温, 经试验证明, 这一办法对防止肉鸡中暑十分有效。另外, 还可结合消毒, 经常用凉水对鸡群进行喷雾, 这样对降低棚温也有作用。酷热时, 对于40日龄以上的肉鸡要降低饲养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不超过8只。

3 冬季注意防寒

保护内环境,清除体内垃圾 篇3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持续强降暴雨、洪水泛滥、久旱无雨、湖泊干涸、森林大火、流行病等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极限,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已摆在全人类的面前。提高环保意识,人类要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并且大力整治对环境的各种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硬任务。提倡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正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

不过在重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忽视人体内环境的保护,否则也会危及健康。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所构成的整个身体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活的体内环境叫内环境。人体内活细胞的生命特征: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从物质代谢来看,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跟外界环境交换物质:从外界吸取氧和养料,并把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外界去。因此,内环境的成分保持相对的稳定,细胞才能正常生活,人的健康也就得到了保障。如果内环境里细胞所需要的物质过少,或废物过多,都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生活,使人生病。例如,血液里蛋白质过少,人会出现组织水肿,患浮肿病;若摄入蛋白质过多,消化不良,造成肠道毒素太多,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污染了内环境,血液里含尿素过多,影响了肾功能,很可能会出现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图1所示,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只隔着毛细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两者之间互相交换;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为淋巴。因此,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可以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了。直接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关系的是循环、消化、呼吸和泌尿四大系统。其他的各种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也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现在有不少人由于工作和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再加上疲劳,紧张或其他生理原因,都会导致人体出现代谢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导致人体的废物长期停留在体内,这样残余的废物在肠内开始腐败,结肠中的菌群就会不断分解废物,产生毒素。这些毒素经过结肠再次吸收,不断渗出污染体内环境,后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不同器官,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人体日常生活所摄入的食物中有许多具有清除体内废物的作用。按性质和机理的不同分类,有3把“铁扫帚”能有效地扫除人体垃圾,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 物理扫帚:主要指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它们独特的物理特性能像海绵一样,吸附肠道内代谢废物以及随食物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并及时随粪便排出体外;缩短毒废物质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并减少肠道对废毒物质的吸收。人类社会的进步,相应地出现了各种污染,尤其是现代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① 科学家发现餐桌上常见的菜肴:青菜、萝卜、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既能扫除体内垃圾,又有抗辐射的功能。

② 海带是放射性物质的“克星”,它含有一种海带胶质的物质,可促使侵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从肠道排出。

③ 猪血的血浆蛋白丰富,血浆蛋白经消化酶分解后,可与进入人体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反应,变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沉淀下来,排出体外。

④ 韭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且不易消化,可促进胃肠蠕动,有较强的排毒通便作用。

⑤ 绿豆汤素有“解百毒”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绿豆含有帮助排泄体内毒物,抵抗各种污染的功能。

⑥ 苹果不含脂肪不含钠,它的纤维、果胶、抗氧化物和其他成分能降低坏胆固醇并提高好胆固醇含量。苹果里的鞣酸能起到护牙坚齿的作用,并能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它的营养成分及植物化学成分有助于抗呼吸道疾病,有较强排毒通便作用,预防结肠癌。每天吃一个苹果,有助于提高健康指标。

⑦ 常食用黑木耳和菌类植物能有效地清除体内污染物质、清洁血液和解毒,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2) 化学扫帚:主要指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花青素、槲皮素、有机硫化物、黄酮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成分,有助“化学扫帚”发挥功能。

癌症是人体器官的组织细胞在各种内在和外界致癌因素长期的作用下,逐渐发生持续性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发生起源于单个细胞基因的改变(DNA损伤),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多数情况下DNA损伤可被修复,当体内DNA损伤与修复平衡被打破,则可能发生肿瘤。常见的因素有病毒感染、辐射、环境化学致癌物及食源性致癌物。从食物来说,膳食中存在致癌因子,膳食中也有消除致癌物对DNA损伤的阻断剂,科学合理摄入食物,可预防癌症。

① 蔬菜王国之首的红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等,高居抗癌之首,超过人参抗癌功效。

② 成熟的番茄所含的茄红素是抗氧化剂,能抑制某些致癌的氧游离基,可降低患胰腺癌的危险性。

③ 多酚中的花青素是植物色素的主要成分,日常食用的紫色,紫罗兰色、红色、黄色、橙色等五色蔬菜及水果就是富含花青素的食物。研究发现,花青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明显强于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抑制化学致癌物作用及抗细胞遗传基因DNA损伤突变作用,有预防肿瘤的发生。柑橘类水果,蓝莓、草莓等都是富含花青素类物质。

④ 多酚类的另一类物质是槲皮素。它可阻滞肿瘤细胞的繁殖。经检测,拥有槲皮素含量冠军的当属洋葱了,其后为包菜、西兰花、菜豆、莴苣及叶等。试验证实,多吃槲皮素丰富的蔬菜,患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危险性明显减少。

⑤ 有机硫化物中异硫氰酸盐可阻滞致癌物的激活,也可增加抗氧酶的活性、抑制了乳腺癌、膀胱癌、肝癌、食道癌、结肠癌发生。富含异硫氰酸盐的食物有西兰花、包菜、水芹等。

⑥ 胡萝卜中的防癌主要成分是β—胡萝卜素,常食胡萝卜的人,患肺癌的危险性明显减少。

⑦ 绿色蔬菜中的叶绿素也有抑癌作用。深绿色蔬菜含丰富的抗氧化剂,且绿色越深,抗癌效果越强。芹菜、菠菜、芥菜、黄瓜、生菜等含叶绿素较多。95%的叶绿素不被肠腔的酸碱破坏,存在抑癌作用。

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篇4

内环境与稳态

【练习】

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液

2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 D.血浆

3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和组织液

4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组织液、细胞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组织液 D.血浆、消化道

5脂类物质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 D。②③①②

6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 ( )

A.H2CO3/NaHCO3 B.NaHCO3/Na2CO3 C.HCl/NaOH D.HNO3/NaNO3

7图是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指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2)组成内环境成分的是图中标号 .

8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反思 篇5

不足:

1、本课应该准备学生体温调查结果表,通过观察使学生

总结

规律,年老和年轻人,男性和女性,同一人不同时间体温的动态变化规律

2、还需更简洁,主要知识点主要生物学观念更明晰。

3、演示实验呈现方式可以改成表格试,将ph试纸放到表格固定位置,这样观察现象更明显。时间允许可分组。

4、宏观与微观,系统与局部关系需要ppt演示,最后制定学生构建内化境稳态模型。

下次课可用经验:

1、P7材料分析,指导学生学习信息获取方法

2、稳态概念核心思想分三点提取(动态平衡观念渗透)

3、调节机制总结

营造班内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篇6

414014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永济中学王新强小学高级教师1397509007

2〔摘要〕:良好的班级所形成的积极的人际关系氛围能够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作为班主任就需协调好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本文从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群策群力,鼓励学生;设身处地,理解学生三个方面来阐述班级人际关系协调的策略。

〔关键词〕:平等对话群策群力设身处地

班级是学校的基础,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群体类型。班级人际关系则是班级团结与凝聚力的基础,人际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往往反映出群体的士气、凝聚力的高低。一个班级内部人与人的关系融洽、和谐,这个班级一定是团结、士气高的团体;反之,人际关系紧张,内耗严重,矛盾重重,则会破坏班级内部的团结。班级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对于班级成员的归属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班级所形成的积极的人际关系氛围能够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班级人际关系友好、和谐,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和支持,其归属感、尊重感、自我价值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其心理健康水平就容易提高,积极的个性品质就容易形成;相反,如果班级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矛盾冲突较多,班级成员之间互相贬低、嫉妒、敌视,其内在的紧张压抑和消极情绪体验就越多,心理健康状况就会受到消极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就会受阻。为此,作为班主任就需协调好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一个班级的人际关系包括多方面复杂的内容,最主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该如何协调这几种关系,来营造班内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呢?

一、平等对话,尊重学生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影响下,普遍存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应该服从老师,无条件接受老师的批评。显然,这种观点和新课程理念相悖,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在师生之间有矛盾时,作为班主任,不能只顾教师的尊严,而应该顾及学生的自尊;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有平等对话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做心灵的交流;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

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切实有效地达到教育的作用。

一次英语课,因大部分学生忘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单词默写,英语老师批评过激,导致课堂纪律很差劲。英语老师一气之下就把教室后墙上挂的班级荣誉证书摘下,愤然回了办公室。全班学生个个情绪高涨,敢怒不敢言。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该如何收场呢?如果处理不当,会恶化师生关系。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强迫他们接受批评教育,那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需要平等对话。“这件事错在谁?”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有一部分同学说道,如果这个老师令人尊重,他们是不会这样的!看来,英语老师的言行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我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把对英语老师的不满都发泄出来,可学生气乎乎地不敢说。为释放他们的情绪,我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们对老师有什么不满,请尽管说,现在不说,背地里说人不好!”一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心灵的阀门。他们说了许多英语老师的不好,可我并不听之任之,对他们的意见我是有的表示肯定,有的予以否定,并逐一解释,这时我和学生的关系似乎是“我与你”的关系,互相平等。看着学生情绪平和,我像朋友一样再次从“尊重”入手,从英语学科性质入手,从英语老师的责任心入手,举例说理,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事后,班干部们商量买了一张卡片,并叫每个同学签上名字,真诚地向英语老师道歉。师生关系得到缓和,英语课事件得到圆满的解决,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同事们的认可。

二、群策群力,鼓励学生

在班里总有少数学习成绩不好而又不遵守校规、校级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的活动能量大,是影响班内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角之一,我们要特别引起重视。碰到他们犯错时,切忌对他们当众批评、挖苦,因为他们已经形成“犯错误,挨批评”的思维定势,加之他们在班里朋友不多,常有被孤立的现象。所以,面对这些学生,我们要借助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要寻找他们的长处,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出其不意地表扬或鼓励这些学生,在意外中打消疑惧和对立的情绪,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使班内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谐友好。

新学期到了,班里转入一名个头不高的男生小伟,他攻击性强,自控能力很差,没过一个月,就给班级扣了好几次文明分。为此,同学们都对他有意见。一次,小伟的前桌不小心把他的铅笔盒碰掉在地。性情急躁的他,抡手就是一拳,就这样两人打了起来。同学们边劝架边拦住小伟,自认为被集体孤立的小伟感到又委屈又气愤,于是他冲出教

室,蹲在操场上……我和几个学生费尽口舌,才把他带回教室。此时的他情绪异常激动,哭着说:“我是新来的,大家都看不起我,都欺负我……”看着这一幕,我一时惊呆了,但见全班同学似乎有话要说,于是,我让全班同学针对这件事,针对小伟的所作所为,发表自己的肺腑之言。同学们有的建议,有的道歉,有的指责,但更多的是希望小伟改掉坏习惯,成为班级一员……听了同学们的一番话后,小伟的情绪有些缓和,我也深受感动,动容地说:“你说同学们欺负你,刚才他们的心声你都听见了,只要你改掉坏习惯,大家都会成为你的朋友。来,让我先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吧,相信不久,你的朋友会更多!”说完,我紧紧握住了他的手。看着眼前这个流泪的男孩,我知道第一步成功了,但还得让他认识到错误。“作为你的朋友,我要提醒你,身为学生,不能一遇到不高兴的事就发冲,那是不理智的行为。我们都相信你不会再有下一次!”小伟频频点头,哽咽着。趁此,我又大声说:“我提议,全班同学为他决心改正错误鼓掌!”“哗……”教师里传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在集体的帮助督促下,小伟的行为在不断改变,很少给班级扣文明分,在课间也能经常看到他和同学们融洽地在一起聊天、玩耍。

三、设身处地,理解学生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班内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行为方式不同,极易产生矛盾。那么班主任该如何从根本上处理呢?我认为,班主任必须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处理问题时把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进而教育学生学会“心理换位” ……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来理解他(她)这样做的理由,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对方、减少误会、化解矛盾的目的。班主任以身作则,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学生也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老师和同学,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的矛盾就会减少,班内人际关系自然和谐。

下雨了,地上是一个个小水坑,孩子们最喜欢踩水坑了。虽然再三强调,冒雨踩水坑会感冒,不许去,可几个调皮的孩子还是控制不了。更有趣的是,兰兰穿着雨靴,戴着雨伞,快乐地踩着水坑。丽丽看见了,也加入其中,两人玩得不亦乐乎。可一会儿,两人却打成一团,原因是兰兰不肯把雨伞借给丽丽,还拿雨伞甩水,把混有泥水的雨水全打在丽丽的白衬衫上,爱干净的丽丽怎肯罢休,飞起一脚,踢中兰兰的屁股……看着她们一个流泪,一个浑身湿漉漉、脏兮兮的,我气不打一处来,可转念一想,孩子嘛,童趣呀!这时正好上课了,全班同学都看着我,似乎在说,老师看你怎么处理,你可说过谁去玩水谁放学留下扫地。是呀,我可不能出尔反尔,否则以后怎样教育学生。可是,我如果简单处理,能平息这件事吗?她俩会在心里承认错误吗?她俩的矛盾能化解吗?以后能杜绝类似的事吗?肯定不能,单单处罚是解决不了矛盾的。望着台下期待着的学生,看着讲台边站着的闹事的学生,我平和地说:“同学们,如果我是你们,我也非常想去见玩水,踩水坑确实有趣,可我不让你们去,是怕你们感冒了。今天兰兰用了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不会淋湿衣服又可得到快乐,应该说老师不能批评他,但是她不肯把雨伞借给同学,未免小气。但如果你是兰兰,你会把雨伞借给他人吗?也许也不会吧,因为你淋湿了衣服可要被老师批评的。但如果我是丽丽,向同学借雨伞不肯,心里肯定不舒服,再加上衣服被弄得又湿又脏,当然是火上加油。你们一定纳闷了吧,老师这是在表扬他们还是在批评他们呀!其实我只是站在你们的立场,站在她俩的立场来看这件事,并没有批评、表扬。那请兰兰和丽丽分别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整件事,也请大家站在我班主任的立场,来看这件事,告诉我该怎样处理?”事情的结果大家自然能猜到,两个闹事的学生互相道歉,握手言和,放学后好主动留下扫地。全班同学也从这件事中学到,遇事多从他人角度考虑,多从老师的角度考虑事情。

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探讨 篇7

1 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又被称之为内部质量控制。其主要控制对象是:分析数据质量的稳定性, 遇到异常情况时作出正确判断, 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实验室采取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在于控制实验误差, 将实验所得数据的精度控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其属于基础性工作, 是环境监测质量优劣的重要保障。

2 进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

2.1 实验室所处环境条件

首先、实验室所处的环境应该在抗干扰能力强, 且不会对测量结果带来影响的, 如在非固定场合, 则必须避免项目之间的化学试剂交叉感染问题发生。其次、所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必须符合计量检定要求才能使用其进行测量。第三、使用分析仪器前必须校准, 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第四、实验室内所使用的水及化学试剂必须符合分析要求的纯度, 并在有效期内。

2.2 确定分析方法

首选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际标准的方法, 只有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方能采取已认定的非标准方法。其次在没有标准方法的状况下, 可采用一些相关组织及相关科学杂志上推荐的方法。

2.3 实施空白实验

空白值对测定值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解决综合性的影响因素, 在每次分析样品的同时, 都需要做个空白实验, 其平行测定空白值相对偏差需保持50%以下。

2.4 绘制校准曲线的方法

首先、绘制方法。由于其曲线体现的是即将检测物质的浓度和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因此取得准确测定结果的基础是将曲线绘制精确无误。依据使用标准溶液直接测出的响应值所绘的曲线成为标准曲线, 相同条件下, 将前处理步骤掺杂进去, 从而作为绘制曲线数据依据的曲线称之为工作曲线, 二者统称为校准曲线。其次、检验曲线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要对校准曲线做线性检验、截距检验以及斜率检验, 经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3 在进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质量意识

对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 其关键在于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如今存在很多管理人员只任命, 并不进行正规的质量管理培训, 致使管理者既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理论;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本来自身素质就低, 还缺少好学的主动积极性, 对新方法不能及时的掌握, 对质量管理不能重视起来。

3.2 在进行现场检测时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许多年来, 对于质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其工作人员依然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方法上, 但是如今现场检测的人为影响因素增多, 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造成了在进行现场检测质量管理时有很多漏洞存在, 从而严重的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4.1 在实验室之间实施的质量控制

这一内容是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首先、与相同实验室进行对比, 监测人员在实验室间得到的均值要与同法下实验室产生的均值进行比较, 从中能够体现分析仪器是否操作正确, 针对于已经发生偏离的均值进行反向检查, 对其实验过程中所选定的标准物质、仪器设备或在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其次、与所有实验室进行对比, 将一个特定实验室的实验数据同其他多个实验室之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并且在特定方法下其数据相对减少时, 将该实验室的数据同其他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三、获取历史性的实验数据。

4.2 整体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对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来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升工作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使命感, 对质量管理采取积极自觉的态度, 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

5 结语

综合以上叙述, 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要想改善质量管理就必须从基础做起, 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对质量的监控, 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进一步实现对社会服务的目标。

摘要:质量监督部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实施的计量受理认证、审查认可的申请, 以及现场评审、发放证书、收回撤销证书的决定步骤、方式和时限的工作过程是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定的主要过程, 因此在环境监测部门建立资质认定实验室, 可以在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同时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片文章简要的叙述了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文铮.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J].环境科技, 2008, 21 (z2) :52-53DOI:3969/j.issn.1674-4829.2008.z2.019.

[2]李伟红.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3) .

[3]李钟玮, 肖红, 肖荣欣等.环境监测中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要素[J].中国计量, 2007, (3) :76-78.

测试卷二十七 内环境稳态(2) 篇8

1. 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B. 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C.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D. 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淋巴

B. 人体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增强,导致CO2和乳酸都增多,最终使体液的pH值明显降低

C.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D. 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分泌抗体

3.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的含量约是细胞外液的2倍

B. 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无机盐离子是Na+和Cl-

C.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可以包括:葡萄糖、胰岛素、神经递质、Ca2+、抗体等

D. 属于体液的液体:组织液、淋巴、细胞核内液体、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等

4. 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 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

C. 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

D. 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5. 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它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I/L),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调节渗透压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B.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C. 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D. 在较高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丙

6.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 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 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内环境 篇9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以 “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板书〕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社会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书〕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实验并讨论〕生看或做实验,思考,师提示。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

-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关于人体血液pH值缓冲作用原理】

人体血液不会因为进入少量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H2C0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在此结合有关生化知识对H2C03/NaHCO3在维持血液 pH值稳态中所起的作用加以说明。

它们的电离如下:H2C03一→H+ HC03(1)(双向,可逆);NaHC03一→Na+ HC03(2);由于(2)式完全电离,有大量的HC03存在,对(1)式电离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C03和H结合成H2C03,也就是说(2)式的结果抑制了(1)式H2C03的电离,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H2C03和HC03,而H浓度很小。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酸(例如乳酸、磷酸等)时,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HC03,能和进入的酸中的H结合成电离度很小的H2C03,使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几乎没有升高,因此血液pH值并不明显降低。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碱时,此时血液中的H与进入碱中的OH结合成难电离的H20,当血液中的H稍有降低时,血液中存在的H2C03,就立即电离出H来补充血液中减少的H,使血液pH值并不明显升高。

正是因为H2C03和HC03 的大量存在才会使血液的pH值不会因为少量碱、酸的进入而造成明显升降。

拓展题

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

-+

+

+

+

-+

--+

-+

+

-+

内环境 篇10

一、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决方法] 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决方法] ⑴同上。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学生活动

1、启发学生观察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那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哪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 图2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师生共答: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教师讲述: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设问: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学生阅读: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设问: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呢?那么细胞内呢?

师生共答: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位置不同的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教师提问:血液是不是体液呢?(展示血液组成成分)

教师讲述: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我们称为血浆,简述细胞外液的概念。

设问:既然血液中有细胞,那么血液是不是体液?如果不是,那么血液中的什么成分是体液呢?什么成分是细胞外液? 学生讨论回答:血液不是体液,血细胞内的液体和血浆是体液,血浆是细胞外液。教师强调:血浆存在于血细胞外,所以血浆是属于细胞外液。血浆就构成了血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设问:我们知道血细胞和血浆存在于血管内,我们人体除了血细胞外还有很多其他细胞,那么这些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展示课本P3 图1-1)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一下红色的是什么?蓝色的呢?绿色的这些管又是什么管呢?这些管内是什么呢?在这些管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又叫什么细胞呢?这些细胞之间有间隙吗?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

教师讲述:红色和蓝色管是血管,内有血液,其中红色的是动脉毛细血管,蓝色的是静脉毛细血管。绿色的管为毛细淋巴管,管内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以及淋巴液,淋巴就是它们的直接生活环境。管外的细胞为组织细胞,在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间隙,在这间隙中也充满着液体,成为组织间隙液,又称为组织液。组织液就构成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的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是不是细胞外液?

教师讲述: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与我们人体周围的这个环境有很大的区别,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体内,所以我们把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教师提问:大家考虑一下细胞外液和内环境是否相同? 师生共答:是相同的,都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教师提问:血浆中水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又是怎样进入血浆?通过课本P3 图1-1简述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设问:细胞外液的成分有哪些呢?

(展示课本P4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思考讨论:课本P4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研究表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含较多蛋白质。细胞外液成分类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设问:我们知道细胞外液是一种液体,在化学学习时,每接触到一种液体就要了解一种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把这些统称液体的理化性质。那么细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P5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师生共同总结: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数越多,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是渗透压越大。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 人的pH为7.35~7.45。pH的稳定与酸碱对物质有关。3.温度: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讲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生活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来自于细胞外液,那么细胞外液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又是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

(展示课本P5 思考与讨论)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展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师强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都需要通过内环境,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八、综合知识,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九、课堂作业

十、板书设计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完成,并且要依赖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直接参与。

十一、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较多,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图片、多媒体动画。对每个知识点要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内环境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利用直观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图中的各种结构和成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内在联系。

上一篇:什么是散文?散文有什么特点?下一篇:被别人误解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