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交流后心得体会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系统交流后心得体会(精选6篇)

系统交流后心得体会 篇1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党员平均年龄不到28岁。这代表了党对新生力量的渴求。而在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青年党员尤其是90后党员的迅速增加,因其显著的代际特征,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所谓90后党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这大抵是1990年到1999年十年间出生的一代,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其成长见证着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改革开放前出生的70后、80后党员相比,90后党员是一个承载重大历史使命、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

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我认为在我们90后党员的成长之路上还应该常修“三心”。

一要修炼自信心。作为90后党员,我们应该坚定地持有对时代的自信、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对我们祖国和人民的自信,正视困难,勇于前行。

二要修炼责任心。责任促人成长。在汶川地震、奥运圣火等事关国家存亡和民族尊严的大是大非面前,被激发的90后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着坚强和成熟,书写着责任和担当,传递着爱心与希望。

系统交流后心得体会 篇2

改革开放以前,舟山电网长期为孤网运行。1987年,中国第一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舟山直流输电工程(Zhoushan HVDC transmission project)投运,将浙江电网的交流电通过浙江省宁波市大碶镇的整流站,向舟山本岛的鳌头浦逆变站送电,配电给舟山各地使用,实现了舟山电网与浙江电网的直流联网运行。1999年,110 kV江南~城西交流联网线投运,实现了舟山电网与浙江电网的交流联网运行。

2010年220 kV春晓~定海双线投产后,舟山电网将通过两回220 kV春晓~定海线路及两回110 kV 线路(江丰1925、南岑1926)与浙江主网联系[1]。其中,220 kV春晓~定海双线为全程同塔架设线路,存在同时失去的可能。随着近年来舟山电网受入电力的不断增大,在受入电力较大时若两回220 kV线路同时失去,剩余两回110 kV线路将超热稳定运行。

为防止舟山电网在220 kV两线同时失去时引发电网崩溃的重大事故,本研究结合电网运行方式,对2010年前在舟山电网装设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构成方案及逻辑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所涉及的相关调度运行问题进行了探讨。

1 220 kV交流联网线投运后运行方式分析

1.1 舟山电网简介

舟山电网与浙江主网的联络情况如图1所示。目前,图中220 kV春晓~定海线路尚未投产,舟山电网与浙江主网通过江丰1925、南岑1926两回110 kV线路环网运行,另外,芦双1928线馈供舟山电网110 kV双屿变和南沙变,与舟山电网不构成环网运行。舟山电网内主要电源为:舟山电厂#1机组125 MW,#2机组135 MW,定海电厂#1、#2、#3机组共36 MW,定海电厂#4机组20 MW。2010年夏季将计划投产舟山电厂#3机组300 MW。2009年舟山本岛最大负荷为600 MW,预计2010年最大负荷720 MW。扣除芦双1928线馈供舟山负荷,在舟山电厂300 MW机组投产前,预计2010年夏季高峰负荷时舟山电网需从浙江主网受入电力300 MW。

1.2 运行方式分析

1.2.1 两种运行方式

220 kV春晓~定海双线投产后,2010年舟山电网与浙江主网将存在两种联网方式:

(1) 方式一:220 kV联网线与110 kV联网线电磁解网运行,220 kV春晓~定海双线运行,110 kV大丰变、岑港变由220 kV江南变供电,开断110 kV大丰~定海、岑港~定海线路。

(2) 方式二:220 kV联网线路与110 kV联网线路电磁环网运行,220 kV联网双线运行,110 kV联网线环网运行。

1.2.2 两种运行方式优劣比较

(1) 方式一中2010年夏季浙江主网最大可向舟山电网输送电力约320 MW,在舟山电厂300 MW机组没能如期投运的情况下,也能完全满足2010年夏季高峰负荷时舟山电网的用电需求。但在方式一情况下,由于220 kV联网线路为长距离同塔双回架设,一旦联网双线故障同时跳闸(如雷击等因素),舟山电网将与浙江主网解列成孤网运行,极有可能导致舟山电网崩溃。

(2) 方式二中舟山电网与浙江主网解列成孤网运行的风险大大减少,但在方式二运行的情况下,为确保220 kV联网双线故障同时跳闸后,剩余的110 kV联网双线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控制正常方式下四回联网线路(四回联网线路指双回220 kV线路和110 kV江丰1925、南岑1926双线)的送进潮流不大于200 MW。在夏季高峰负荷时,若舟山电厂300 MW机组未能如期投运,采用方式二时舟山电网主网将存在100 MW左右的负荷缺口。

(3) 综上所述,2010年夏季220 kV春晓~定海交流联网线投运后,将采用220 kV/110 kV联网线电磁环网的运行方式。

2 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2.1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必要性

由于220 kV春晓~定海双线为全程同塔架设线路,现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2001)要求“同杆并架双回路故障双线同时跳闸后,电网应保持稳定运行,必要时采取切机切负荷等措施”[2] 。根据前面运行方式分析,2010年220 kV春晓~定海交流联网线投运后,将采用220 kV/110 kV联网线电磁环网运行。2010年夏季,在舟山电厂300 MW机组投运前,高峰负荷时舟山电网需从浙江主网受入电力300 MW。在此运行方式下,若发生220 kV春晓~定海双线“N-2”故障,则舟山电网所有受入电力仅通过双回110 kV线路供给,将大大超110 kV线路的热稳定能力。舟山电网110 kV联络线的最大承受热稳定电流及功率如表1所示。在舟山电厂300 MW机组投产后,随着负荷的增长,联络线受入潮流也将不断增长,若不采取安全稳定控制措施,也将引发线路连锁跳闸,进而可能造成舟山电网稳定破环事故[3]。因此,有必要在舟山电网采取安全稳定应急控制措施,以提高其抵御220 kV线路“N-2”严重故障的能力。

2.2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模式

根据前述分析结论,并结合实际技术条件,可以在舟山电网装设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作为220 kV春晓~定海双线两线同时跳闸方式下的应急安全稳定措施,该措施能够快速降低严重故障下剩余110 kV联络线潮流,防止110 kV联络线连锁跳闸。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构成采取具有专用通道的主从控制模式。

舟山电网安全稳定系统可按如下方式实现:采用“一主多从” 方式,即:分别在定海变、大丰变、岑港变、舟山电厂各设置一套安全自动装置,各装置之间通过专用通道相互配合,如图2所示。定海变装置作为系统主站,负责收集子站上传的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发出动作指令等;大丰变及岑港变装置作为系统子站,负责信息采集及上送、接收并执行主站命令[4]。因大丰、岑港子站通过专用通道向定海主站上传了110 kV联络线的运行工况,因此定海主站在判断逻辑上可采用双重逻辑,即当且仅当以下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装置动作出口:220 kV春晓~定海双线同时跳闸;110 kV江丰1925或南岑1926线路严重过载。舟山电厂子站的作用是在收到定海主站发出的切机命令后,若判定舟山电厂被切机组正常运行时,直接出口切除机组;或由装置给出快减出力语音及光字牌信号。

2.3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动作逻辑

根据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装设目的,采用以下动作逻辑:

(1) 装置启动:装置采用220 kV春晓~定海双线和功率突变量启动及110 kV定海~岑港线、110 kV定海~大丰线、110 kV江南~岑港线、110 kV江南~大丰线、110 kV定海~白泉双线任一线过功率延时启动两种启动方式。定海主站装置在自身启动的同时,向大丰变、岑港变、舟山电厂子站连续发出启动命令,直到定海装置整组复归。

(2) 装置动作:装置启动后进入动作判断逻辑,装置动作条件需满足以下任一条:

①220 kV春晓~定海双线输送的有功功率绝对值之和(三相)低于相应门槛;且故障前后220 kV春晓~定海双线穿越功率大于整定值;且110 kV江南~岑港线、110 kV江南~大丰线任一线输送的有功功率大于相应轮动作整定值;且岑港变110 kV江南~岑港线、大丰变110 kV江南~大丰线有功功率方向为母线受入;且以上状态持续时间超过相应轮动作时间定值。以上动作条件均满足装置动作出口。

②220 kV春晓~定海输送的有功功率绝对值之和低于相应门槛;且故障前后220 kV春晓~定海双线穿越功率大于整定值;且110 kV定海~岑港线、110 kV定海~大丰线任一线输送的有功功率大于动作整定值;且岑港变110 kV定海~岑港线、大丰变110 kV定海~大丰线有功功率方向为母线受入;且以上状态持续时间超过动作时间定值。以上动作条件均满足时装置动作出口。装置根据故障后,110 kV定海~大丰线、110 kV定海~岑港线过载程度分别动作出口切除舟山电厂两台或一台125 MW(或135 MW)机组,或向舟山电厂发送快减负荷提示指令及快减负荷目标量。

3 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稳定性校验

3.1 静态安全分析

注:表2中第3行数据为220 kV联网双线跳闸舟山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动作后110 kV联网线路潮流数据。

舟山电网N-2静态安全分析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在正常方式舟山电网从主网受入电力300 MW时,一旦220 kV舟山电网联网双线同时故障跳闸,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正确动作切除负荷100 MW,事故后110 kV江丰1925潮流为119.1 MW,小于线路短时输送极限120 MW。由此可见,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投运后,满足舟山电网N-2静态安全分析要求,为确保故障后舟山电网稳定运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2 暂态稳定性校验

(1) 计算条件:

本研究采用2010年夏季腰荷潮流,220 kV/110 kV电磁环网运行。舟山电厂#1、#2、#3机组发电机模型采用考虑阻尼绕组的次暂态模型,定海电厂小机组采用发电机磁链Eq恒定模型[5]。220 kV故障切除时间为0.1 s。

(2) 故障方式。

220 kV联网双线定海变侧同时三相短路,0.1 s切除故障[6],舟山电厂#3机组功角曲线如图3所示。

(3) 结论:

由暂态稳定性计算可得,在正常方式舟山电网从主网受入电力300 MW时,220 kV联网双线同时三相故障,保护正确动作,舟山电厂机组暂态稳定。

4 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几点讨论

4.1 检修方式适应性

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应能满足110 kV江丰1925和南岑1926双线检修方式的适应性。在江丰1925和南岑1926双线同停检修方式下,一旦同杆架设220 kV春晓~定海双线故障跳闸同时失去后,舟山电网将成为孤网运行。为满足装置对此种运行方式的适应性,需要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在启动和出口逻辑中均考虑增加舟山电网频率采量。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启动时需增加定海变110 kV母线频率突变量启动元件[7];出口逻辑增加舟山电网频率低于(或高于)整定值条件,满足动作条件后安控装置动作出口切负荷或切机。

4.2 110 kV联络线后备保护定值

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动作的前提是在220 kV线路发生“N-2”故障后,110 kV对外联络线路仍能保持合环运行。在220 kV线路发生“N-2” 故障后,单回110 kV对外联络线所承受的有功功率可能高达150 MW,同时在故障情况下110 kV系统电压也将有明显下降[8],线路所承载的电流可能高达1 200 A ,超过110 kV江丰1925或南岑1926线后备保护定值。因此,应对舟山电网的2回110 kV 对外联络线路( 江丰1925线、南岑1926线)后备保护的定值进行适当调整,防止在安控装置动作前线路后备保护已动作跳开110 kV联络线。

4.3 与低频减载的配合

随着舟山电网结构的不断加强,将考虑解开220 kV/110 kV电磁环网的运行方式,即220 kV春晓~定海双线维持合环运行方,110 kV江丰1925、南岑1926双线馈供舟山重要负荷的运行方式。在春节等轻负荷时期,若220 kV春晓~定海双线送舟山电网潮流较重,一旦220 kV春晓~定海双线因故障同时跳闸失去,舟山电网频率大幅快速下降,导致低频减载装置因滑差闭锁而不动作,舟山电网易产生频率崩溃。因此,需要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具备快速集中切负荷功能[9],动作时间应小于低周减载动作延时。同时,为防止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过切负荷导致电网高频率,甚至引起机组超速保护动作,需要考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所切负荷应小于事故前联网线送进潮流。通过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低频减载的配合,能有效缓解舟山电网频率波动幅度,提高电网频率稳定性[10]。

5 结束语

(1) 220 kV春晓~定海双线投入运行后,为防止220 kV春晓~定海双线故障跳闸后舟山电网与浙江主网解列成孤网运行,提高舟山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实施220 kV联网线路与110 kV联网线路电磁环网的运行方式。

(2) 在220 kV联网线与110 kV联网线电磁环网的运行方式下,为防止220 kV春晓~定海双线故障跳闸后引发110 kV线路连锁跳闸,进而可能造成舟山电网稳定破环事故,需装设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3) 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投运后,舟山电网稳定性较好,能满足联网线300 MW电力受入需求。

(4) 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应能满足检修方式的适应性,需要安控装置在启动和出口逻辑中均考虑舟山电网频率量。

(5) 应对舟山电网2回110 kV联络线路后备保护的定值进行适当调整,防止在安控装置动作前线路后备保护已动作跳开110 kV联络线。

(6) 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应具备快速集中切负荷功能,通过舟山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低频减载的配合,提高舟山电网频率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浙江电力公司.浙江电网2010年年度运行方式[R].浙江电力公司,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王锡凡,方万良,杜正春,等.现代电力系统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Q/GDW 421-2010电网安全稳定自动装置技术规范[S].2010-02-26.

[5]夏道止.电力系统分析(下册)[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6]汤涌,卜广全,印永华,等.中国版BPA暂态稳定程序用户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1.

[7]浙江电力设计院.舟山电网220 kV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R].浙江电力设计院,2010.

[8]IEEE 421.5-1992 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Excita-tion System Models for Power System Stability Studies[S].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1992.

[9]KUNDUR P.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M].McGraw-Hill,Inc.,1994.

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心得交流稿 篇3

一、实施“四抓”策略,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一)参与内务管理,抓好决策维护

学校领导班子7人中工会委员就有3个,学校工会主席又是教科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主管学校教师教育、职称晋级、教学教研、学校后勤等工作,在学校决策方面为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二)建立保障机制,抓好制度维护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工会协助行政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维护教职工的各种合法权益。《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教职工考核管理制度》、《教职工评优评先制度》、《教职工目标管理评分细则》、《教师心理工程建设五年规划》、《教职工节日慰问制度》、《教职工红白喜事慰问制度》、《教职工体检制度》、《教工代表大会制度》等等。

(三)强化民主管理,抓好监管维护

1、抓好“三个一”建设:一个建议箱,一个公开栏,一个督导室。“教师建议”采用“号码有奖征集”形式。即教师建议不署真名,只设号码,学校每月公布一次中奖建议号码,教师按号码对内容。这种形式消除老师的戒备心理,激发教职工的建议热情和“正反意见”的建议行为。公开栏主要进行校务公开。《学校校务公开制度》对学校各种校务从内容、时间、形式、责任部门、责任人、奖励与处罚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督导室由工会主席直接主管,由工会民主管理员任办公室主任,主要收集整理大家意见和建议、向学校各部门反馈,并督促其落实获整改。

2、认真开好教代会。学校《教工代表大会制度》规定,每期初一周内,必须召开一次高质量、高规格、较完整的教代会,讨论审议学校重大计划安排、决策制度、经费预算、重大人事等等。除此外,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有重大决策须召开专门教代会。

3、搞好两个评议。一是学校领导评议。每个学期,对于学校中层及其以上领导,工会都要组织教职工从德、能、勤、学、绩、廉六方面进行评议。每次评议均经过“二四”环节。

“二”即两种测评,也即自评和众评;“四”即“反馈、公示、上报(教育局)、整改”四个环节。二是校务公开评议。每个学期期末,工会都要组织教职工依据《学校校务公开制度》对学校各种校务从内容、时间、形式、责任部门、责任人、管理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结果除“反馈、公示、上报(教育局)、整改”外,还作为主管领导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解决实际问题,抓好权益维护

若遇到教职工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面临损害时,学校工会总是挺身而出,主动帮助解决。近几年来,学校工会处理教职工安全侵害、财产侵害等校外事件3起,诸如待遇、利益、晋级、评优不公等校内事件8人次。

二、着力“五点”目标 全面引领教职工工作超越

(一)规划高点目标,致力高远引领

“夫志当存高远”。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也是如此,没有高远的目标,学校就不会有较大较快的发展。规划高点目标,就要学校领导者要立足校本实际,以超人的眼光和谋略,高瞻远瞩,把规划做远一点,把目标做高一点,而不是急功近利,整日沉于机械的事务之中;就要学校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高点目标引领全体教职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上台阶;这就要求学校要把远景规划同阶段性规划结合起来,把规范管理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办学条件不是很好,可是学校工会不以简陋而自卑,不以弱小而无为,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高瞻远瞩,敢弄时代浪潮,以超人的胆识,与学校行政一道共同确立了“教育为生命导航”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基础性、技能性、师范性”的办学特色,提出了“质量立校,科研强校”和“培养一流教师,打造一流团队”的学校发展战略,建立了“精神情感、学校常规、教学科研、专业成长·”四项目标建设体系,制定了《梅花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并广开财源,多方争取资金项目,为学校发展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带领教师脚踏实地做事,求真务实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既定的目标,所以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实绩。

(二)确立“燃点”目标,推进专业成长

燃点,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物质的着火点,二是指加热使燃烧之意。这里用“燃点目标”是说明学校要选准那些意义深长、影响深远、带动全局、推进整体“燃烧”的事情作为工作目标。星星之火,可以燎源,只要抓住纲,纲举则目张。在当今教学手段中,多媒体教学以其超时空,大容量,快速便捷,图文并茂,声像并存等功能越来越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应用技术已成为当今教师成长的重要内容。学校工会,抓住郭氏基金会捐资助教这一契机,以多媒体教学为燃点,狠抓教师现代教学媒体技能的培训,切实抓好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并以此带动了全局工作,燃起了农村学校科学发展的熊熊烈火,映红了保靖教育的天空。

一是强化教学应用管理。学校工会把老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纳入到教学和教研常规管理中来,并作出规定,凡教学人员,务必做到三个“15”:即每期写电子教案不少于15篇;每期用多媒体设备上课不少于15节;每期制作课件不少于15个。

学校工会主席、教科室主任彭世顺始终向教师强化一种认识:应用多媒体教学,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为了一种炫耀,而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提升常规教学质量。老师要化被动为主动,自觉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二是举行常规教研活动——教师多媒体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学校工会会同行政每期都要举行一次多媒体教学比武活动。凡老师人人参加,包括工会主席在内的工会干部带头参加。每次活动结束,均有一批教师涌出受到表彰。特别是在xx年春季的活动中,原来对电脑一窍不通的50多岁的彭英翠、石小红、彭延安等老教师也能制作十分精美的课件,且在课堂上应用操作娴熟自然,令人啧啧称赞。

2、立足常规课堂,注重行为研究。

一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为了把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落到实处,学校工会协助行政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有领导督查小组成员推门听课、评课;教师互相自由听课、评课。要求领导小组成员听课每期不少于30节,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评课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即时评课。即听完课后,由听课者就课堂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即时与上课教师交流。二是例行评课。为确保课题研究时间,学校行政研究决定,每单周星期五下午为教学研究日。研讨在平时听课中发现的一般问题。老师们做到了人人发言,谈感想,谈收获,谈不足,谈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是实施问题研究策略。

为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研究化,研究教学化,我们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理念,要求每位教师针对常规教学建立“问题——策略”库。即把平时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自行研究的对策写到自己的“问题——策略”库记录本中。“疑难杂症”由研究小组成员在每单周星期五下午教学研究日集体“会诊”。学校定期检查教师“问题——策略”库并把检查情况作为教师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是开展课例展示活动。为把课堂有效性落到实处,学校工会组织教师举行各种形式的课例展示活动。有集体展示活动。即每人每期上一堂优质电教课;有个人展示活动。即教师本人认为有展示研究价值的课例,邀请课题组全体成员听课;有典型展示活动。即领导小组成员在推门听课中,发现了有推广价值的课例,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观摩。通过这些课例展示活动,把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展示给全体师生,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3、开展实验教学,致力课题研究

(1)切实计划、强化管理。根据学校各方实际,学校工会配合行政制定了课题研究管理方案,并提出了“四点”“四为”要求。“四点”,一是指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二是指着眼点:放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三是指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四是指生长点:必须放在师生自我提升上。“四为”,一指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二是指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三是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四是指以新课程为研究导向。

(2)致力于上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工会组织并指导教师完成4个国家级课题,其中一个国家级课题阶段性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且在全国推广;2个省级课题,3个州级课题,研究成果均或同级一等奖。“十二五”开局的今年,在工会主席的组织指导下,我校4个课题已获省、国家科研机构立项,四个课题立项待批。无论申报数量或是立项数量均居全县第一。立项课题中,工会主席、工会组织委员各有一个,且全县同类课题总数只有8个。

(3)切实抓好校本课题研究。根据学校实际,工会与行政共同确立了3个校级重点研究课题。即《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作文技能培养策略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以学论教课堂教学及评价策略研究》、《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研究》。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作文技能培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在保靖县教育界产生巨大震响,实验课例《有趣的手影》在xx年5月举行的县第六片区教研协会教研活动中首展,获得与会领导、专家、教师的高度评价。县教科所语文教研员彭秀勤作课堂点评时说“这是一堂现代研究型课堂,具有“四化”、“四乐”、“两效”“两高”之特色……

三是 “亲近自然 开阔眼界”不二门旅游活动。为了切实关爱留守儿童,丰富其生活,增添其见闻,陶冶其情操,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我们梅花小学在xx年10月23日,组织留守儿童以“亲近自然 开阔眼界”为主题组织旅游活动。

学生们第一次观赏天下第一石门(不二门),欣赏奇石怪壁,咀嚼石字壁画,品味游人余味。感受温泉的惬意,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四是参观工业园活动。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教育最终为社会服务。培养经济型人才,用教育经济办经济教育,是我校的教育理念。为了树立学生的经济意识,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经济建设,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振兴家乡的情怀,我们以 “强化经济意识 了解保靖经济”为主题于xx年12月20日,组织175名留守儿童参观了保靖县工业园。

学生们在园区主管领导的带领下,相继参观了园区里的陶瓷厂、锌厂、锰厂、水泥厂等9家公司企业,听取了五家公司生产主管的介绍,最后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保靖工业园的建立情况、建设情况、总体经营情况、未来发展情况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他们的见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而且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从不同的层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时,也扩大了社会影响,增强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广泛关注,营造了浓浓的社会关爱氛围。

4)谋划重要策略——结对帮扶,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留守儿童现象作为当今时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相当的政府性、社会性、学校性、家庭性。为了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意识和参与行为,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全面创建教育和谐,切实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开展了三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一是社会帮扶:通过县妇联面向社会各界招募 “爱心妈妈”、“之心姐姐”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

二是教师帮扶:全校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结对帮扶。

三是学生帮扶:学校留守儿童与对子学校——吉首民族实验学校的学生开展“心连心自由结对帮扶”活动。

特别是社会帮扶,我们开展得有声有色,颇有成效,在社会上造成了相当的良好影响。上年度11月,我们联合县妇联面向全社会、招募了65名“爱心妈妈”、“知心姐姐”,与我校65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实施结对帮扶策略,并按计划对其进行关爱教育培训。我们请来了吉大师院心理学教授李群英及其两名助手,围绕“留守儿童”现象简介、留守儿童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留守儿童现象”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国际国内的对策、留守儿童关爱策略及其问题探究等内容对这些大朋友进行专题讲座。培训结束后,我们与香港郭氏基金保靖项目部、保靖县妇女联合会联合举行了“爱心结对”启动仪式。参加这次启动仪式的有香港郭氏基金会保靖项目部、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妇联、县教育局领导、吉大师院的李群英教授和她的两名助手,来自县直各局机关65名“爱心妈妈”、“知心姐姐”,保靖县县其他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共800多人。结对仪式由政协主席向治学主持。县政府副县长胡勤同志致辞,三是县人大副主席彭淑媛同志均作重要讲话; “爱心妈妈”、“知心姐姐”与留守儿童交换了“结对卡”,互赠了结对小礼物,学校校长陈景娥作了留守儿童做工作汇报。最后学校留守儿童进行了才艺展示。

启动仪式后,xx年12月19日,学校携手县妇联举行了一次关爱留守儿童“大朋友”“小朋友”“快乐周末”活动。65名“对子”学生,65名爱心妈妈、知心姐姐以及相关领导,一起游戏,一起就餐,其情融融,其乐融融。

诸如此类的工作,促进了学校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了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提升了学校办学层次,打造了了学校的亮点。

(1)在不断地探索和各种关爱活动中,学校自编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活动资料10多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学校形成了“留守儿童‘二四六’教育管理模式”:

(3)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两种“特别”的氛围逐渐形成(老师对留守儿童的“特别关爱”氛围和留守儿童因自己的角色而特别自豪的氛围)。

(4)学校的《当今留守儿童的特点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研究课题获国家立项。

(5)扩大了学校的正面影响。香港郭氏基金会项目部、总部和县教育局多次来我校检查工作对我们的工作及经验模式给予高度的评价,并多次组织全县其他学校老师来我校参观学习,xx年,我们的经验模式在全县推广。xx年8月,在四川绵竹召开的全国留守儿童经验交流会上,香港郭氏基金会项目部领导以我校的工作模式总结为蓝本,作典型发言。今年4月,香港郭氏基金会总部来我校检查工作,再次对我们的工作及经验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我们也由此应邀参加今年8月份拟在北京举行的留守儿童经验交流会并作经验介绍。

遮放幼儿园交流材(修改后)料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遮放镇幼儿园的金爱相,首先,感谢局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我的交流谈不上经验,仅仅是工作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我在幼教工作中的一些感想,不足的地方还希望各位领导及同仁批评指正。

遮放镇幼儿园,创建于1988年,至今已有20多年。在各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园工作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2007年9月,由于受到了私立幼儿园的冲击,我们的学生减少到3个班,只有一百来位小朋友。新生竟然只招到18名幼儿,我们的困境引起了中心校领导的重视,决定搬迁幼儿园,进一步加强管理,查缺补漏,及时制定各种整改措施。2008年9月幼儿园顺利搬到了原户闷小学内,学校环境得到了改善,建立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及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园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家长的认可。现将多年来我园的管理及一些做法向在座的领导和同仁汇报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一支努力拼搏、团结互助的教师队伍。

一所好的幼儿园,就应该有一个高效的教师团队,让所有的老师都尽最大努力,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面临挑战时充分调动教师的干劲和热情。在工作中要求教师做到:对孩子——甜蜜一笑;对家长——真诚一笑;对同事——会心一笑。在默契的微笑中,老师们达成共识:不仅要做一个“靓丽教师”,更要做一个 “爱心教师”,内秀涵养,外树形象,展良好的师德风范。当老师在工作中出现不足时,也要善于发现她的其它优点,再引导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出原因、提出努力的方向。在一个和谐团队的构建中,我们尽量挖掘团队或集体的力量,进行一些大范围的精神激励。目前我园教师都能做到相互理解、团结互助、相互勉励,老师们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爱岗敬业,把自身全部精力臵身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中。

我园有一位老教师叫孙木锐,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子宫肌瘤等疾病,经常手脚麻木,医生建议尽快做手术,由于不愿耽误教学,增加老师们的工作压力,她一直忍着疾病的疼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等到放假才去住院做手术。这样让人感动的教师和事例还很多,就是这样的精神鼓舞了老师们,让老师们更团结、更努力、更付出,为我们遮放幼儿园今后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幼儿一日常规、更好、更用心地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幼儿教师都很清楚,良好的常规对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园把制定好的老师和学生一日常规,都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同时还组织教师每周进行集中学习,让每一位老师都清楚在每一天的工作中自己要做些什么、怎么做,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如:

晨间接待做到:擦净桌椅、窗台,扫净走廊,开窗通风;7:20在活动室门口热情接待家长;教育幼儿有礼貌并使用礼貌用语。如问:“老师早上好,爸爸或妈妈再见”等。早操做到 :按时出操;教师精神饱满地带操,不穿高跟鞋等 饭前做到:组织幼儿分组洗手;规范擦餐桌、擦洗的桌子要防止再污染(如幼儿趴在桌上乱摸等);所有餐具不能放在地上等。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制定了学生的进餐常规、喝水常规、洗漱常规、卫生常规、午睡常规、坐的常规、礼貌常规、晨间活动常规、教学活动常规等等。

通过长期的培养真正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了基础。

三、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认可我们的工作

由于家长很想了解老师怎么教孩子,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各种表现。孩子回到家父母总是问:“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或是“老师今天教了什么?”。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制定了两个展示活动,一是放学前10分钟的展示活动。通过展示,使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家长们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每天的进步,习惯了放学前10分钟静悄悄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教室里开心地学习,孩子们也开心的急于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展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看到了家长们发自内心的微笑!二是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真正认识到老师在一天中的各个工作环节,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另外,我们每年都组织毕业班文艺汇演,每当毕业文艺汇演的时候孩子们都非常的兴奋,他们迫不及待地穿上老师为他们精心挑选的演 出服,认真的在台上展现出自己最优美的舞姿与动人的微笑,我们老师也确实的做到了让每一个孩子表演自己适合的舞蹈。我园的每一名幼儿都上台表演,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家长们看到了孩子们进步,我们也获得了家长及社会的高度赞扬。现在我们的学生达到300名。

四、展望未来、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园思路

1、由于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生越来越多,但基础设施到目前为止还比较薄弱,庆幸的是今年我们被列入幼儿园扩建项目之中,项目一共投入资金87.04万元,其中45万元用于建盖教学楼,3万元用于购买图书,39万元用于购买设备。在购买设备的款项中,我们向市科研中心的主管领导申请购买6套电子白板,每班配备一套,这样电子白板配合投影机产生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再加上多媒体达到声音与影像的融合,使得教学环境更加形象生动,教师的教学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此外电子白板软件中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可以让幼儿比较形象、直观地接受知识,增长幼儿见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我相信设备配备到位后的遮放幼儿园在教学上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自从2012年3月遮放镇中心校主要领导班子调整后,在中心校的带领下,遮放镇11所村完小,5个校点无论是学校管理和学校的其他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住校生宿舍的内务管理,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中,把学校管理推上了新的高度,各个学校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上级领导和家长的面前。同时我们幼儿园也从中受 益,因为中心校及时指导我们幼儿园修改了绩效分配方案,并制定了更为细致的教师考核制度,改变了原来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状,指引了幼儿园正确的发展方向,使幼儿园教师有了表现自己、公平竞争的平台,让教师们在工作中更主动、更认真。

3、本学期我园结合市教育局2010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年的主题年活动,在州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大力帮助下,我园与州幼结成姐妹园,并对我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学期德宏州幼儿园将选派优秀教师到我园送课,并进行教学专题讲座,我园也将选送部分教师到州幼儿园跟班学习。这为我园培养一批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坚信在各位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州幼的帮助及我园教师的努力下,遮放幼儿园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俗话说:“方向比努力重要。”我们在中心校的带领下明确了幼儿园发展的方向,最重要的一步已经迈出,难道成功离我们还会远吗?我们坚信,通过改善的遮放幼儿园一定能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现代优秀的教育资源,让农村的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和城里的孩子比翼同飞!我相信,遮放幼儿园在各位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结合实际,走自己的内涵发展之路,必将成为一所具有特色的农村公立幼儿园。今天我的交流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系统交流后心得体会 篇5

吉林石化公司是集油、化、胶、塑、洗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为标志的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建成投产。经过近50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拥有生产装置103套,其中,具有国际水平的装置23套;国内先进水平的装置58套;国内一般水平的装置22套。年原油加工能力700万吨,乙烯年生产能力57万吨,可生产110种炼油化工产品,生产商品总量750万吨。

在多年的创业发展中,我们始终把技术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尤其是2002年以来,我们在总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四高”标准,建好“四好”项目,有力地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总部的要求,又认真开展了项目的后评价工作,从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生产运行、经济效益和持续性与影响性等五个方面对项目建设做出全面评价,有效地推进了审计及工程竣工验收和收尾工作,并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达到了加强项目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下面结合吉林石化30万吨/年乙烯一期挖潜技术改造项目自评价工作情况,把我们公司的后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做法作以简要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完善机构,强化实施,高水平推进后评价工作

根据股份公司石油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结合吉林石化公司自身项目建设特点,我们从组织机构的设立、人员配备、工作程序、日常管理以及责任分工等方面入手,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工作安排,明确职责,强化实施,保证了后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1、分层设置管理机构

根据中油股份公司开展后评价工作的有关要求,吉林石化及时成立了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担任,成员包括技术发展处、预

决算中心、审计处、安全环保处等公司机关、二级分厂及中油工程设计东北分公司等单位。同时,各二级分厂也成立了以技术厂长为组长的二级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各厂的评价工作。

公司整体后评价工作由技术发展处牵头,主要负责编制工作计划、协调督促检查各部门工作进度、组织对后评价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总意见、安排下步工作计划等;各二级厂主要负责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包括文件、资料的收集及整理等事项。

2、配强工作人员,强化业务培训

为搞好后评价工作,各部门和二级单位分别抽调技术骨干从事后评价的工作事宜;同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邀请从事后评价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后评价局专家张三力来吉林石化讲课,系统介绍项目后评价的概念、范围、内容、方法和实施等内容,并购买了相关书籍,组织学习《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估报告编制规定》等规章制度,为做好后评价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细评价,促进管理

在建立组织机构、对技术骨干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吉林石化由技术发展处牵头,全面组织开展了公司30万吨/年乙烯一期挖潜技术改造项目的后评价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管理。

(1)制订工作计划和进度

对所进行的后评价项目的工作进度和内容做出部署,召开工作协调会,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分别进行后评价的准备。

(2)做好信息的采集和确认,强化各部门分工协作

一是对项目工作时间、进度、项目性质、建设规模、项目概况、建设内容等情况进行回顾。

二是借阅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意见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及初步设计文件批复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会审意见;项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所采用的标准、工程建设质量的验收程序;施工招标情况。主要合同文件、审批文件、审计报告、环评报告及其它等涉及项目的批文和文件资料。

三是收集评价时点前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资产负债、利润、成本表等),采集评价时点前产品实际产量、销量、销售价格(注明是否含税);采集评价时点前固定资产折旧率、残值率、修理费、无形递延资产摊销年限、销售费用等参数,以及后评价时点前每年借款本金偿还及借款利息支付情况、还款资金来源。四是收集评价时点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水、点、汽、风等实际消耗量及价格(注明是否含税);以及评价时点前装置实际定员及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等。

五是收集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数额、到位时间和对工程进度及投资控制的满足程度、以及流动资金的满足程度。

六是收集原料来源、数量、质量、运输、供给保证情况及市场供给前景的资料。

(3)各部门和单位分别编制自我评价总结

各职能部门分别就前期工作(立项条件、决策程序、初步设计及其它)、建设实施(施工图设计、项目管理、工程质量和工程验收及其它)、生产运行(生产准备、联合试运与试生产、生产运行等)、经济效益(投资和执行情况、项目财务效益及分析、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影响与持续性(对经济、环境、科学进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持续性评价等)、进度等进行自我评价,并定量和定性分析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相比是否达到了可研报告的预期目的,说明是否附和各阶段工作的程序,差异原因,分别总结经验和教训。

(4)总结后评价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借鉴、整改

通过后评价,将项目过程中成功、失误和教训加以归纳总结,改进或完善在建项目,在今后类似项目中加以借鉴,通过经验教训的反馈,调整和完善投资政策和发展规划,提高决策水平,改进未来的投资计划和项目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

二、积累了经验,为下步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

目前,吉林石化已经开展后评价和自我评价项目10项,其中包括30万吨/年乙烯一期挖潜技术改造项目包括六个子项。分别为:乙烯生产能力由30万吨/年改造到38万吨/年;苯乙烯装置:乙苯单元生产能力由10万吨/年扩大到18万吨/年;?40万吨/年联合芳烃装置挖潜改造,将芳烃抽提单元的加氢裂解汽油处理能力由10万吨/年扩大到16.1万吨/年;聚乙烯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能力由10万吨/年改扩到15.9万吨/年;苯酚丙酮生产能力由8万吨/年扩大到10.6万吨/年。

从已开展的项目来看,吉林石化公司建设的项目总体上符合中油公司的项目建设程序,实现控制了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为结构调整、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和提高公司的整体创效水平做出了显著贡献,这些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基本上是成功的。

以38万吨/年乙烯改造项目为例,可研批复投资4.71亿元,初步设计概算投资4.15亿元,在各部门的努力下,最终竣工决算投资仅3.80亿元,而从2002年6月至今为止,效益是非常显著的,每年的增量边际利润可达4亿元,对吉林石化实现扭亏为盈和盈利持续增长贡献很大。

通过开展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我们认为,30万吨/年乙烯一期挖潜技术改造项目,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效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原有装置的潜力

吉林石化公司3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1996年建成投产,具有较大的扩能潜力。而其下游的配套装置15万吨/年聚乙烯装置、1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8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也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以较小的投资,通过适当的改造,就达到了适量增产的目的。

2、中油总部的大力支持

吉林石化公司自97年以后,出现了巨额亏损。面对严峻的生存形势,吉林石化在总部的强有力支持下,在中油吉化扭亏工作组的协调帮助和精心指导下,特别是在总部机关各部门和板块的直接领导下,使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市场最好的时机建成投产,为吉林石化的扭亏脱困做出了巨大贡献。

3、抓住了市场机遇

2002年,化工市场开始好转,吉林石化公司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使装置扩产后的生产负荷达到了100%,产销率也达到了100%。

4、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严格规范

吉林石化根据股份公司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并逐年完善了《资本性支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规定》、《技术设备引进管理办法》、《资本性支出项目投资计划与统计管理规定》、《技术类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10余个项目前期管理规定,保证了项目前期工作的有序进行。

5、项目前期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公司技术发展处负责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工作;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公司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环境评价大纲及报告的编制、评估与上报工作,协调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性工作,参加建设项目的评估、审查;公司其他有关部门参加建设项目的方案论证、评估审查工作,并按专业分工提出意见;各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具体管理,保证了前期工作顺利进行。

6、人员培训到位

吉林石化在装置建设的同时,就开始培训和配置各类专业人员。人员培训主要以实际业务为主,分批、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对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值班长、班长、操作人员分别进行了不同内容的培训,提高了种类人员相应的指挥、协调、操作、判断以及事故处理能力,确保了装置的一次开车成功及装置稳定运行。

7、设备采购及时

吉林石化通过完善储备定额制度,招标订货,拓宽供应渠道,提前介入,提前订货,实施代储代销,加强监造和催货等措施,保证了建设供应。特别是在提前订货方面,在正式施工图未出来之前,利用白图进行招标,对关键部件先行备料,详细设计出来后再按图加工,大大缩短了设备制造周期,保证了装置建设的顺利进行。

8、设计质量较高

施工图设计内容与初步设计内容无重大变更,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和延误。在出现的近700个设计变更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外工艺包的修改、资料不全及材料代用或完善设计所造成。另外,设计单位代表始终驻在现场,与建设单位及时沟通,解决问题,保证了施工进度。

9、施工组织得力

工程施工安排紧凑,人员配备齐全,本着人歇工不停的原则,连续奋战,加快了施工建设;监理单位严格按监理规范监理,保证了施工质量。经各方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投资、进度、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初步验收优良率达100%,实现了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通过后评价工作,可以看出,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行,每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更为突出,在项目实施的每个细节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人力资源是做好

各项工作的根本,充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是做好项目建设和发展工作的根本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后评价工作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人员流动变化大,当初参加项目建设的人员,工作大多发生了变化,多数知情者甚至已经离开了公司,为项目的后评价带来了许多不便。

2、二级单位虽然配备了相关人员负责后评价工作,但都是兼职,而后评价工作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工作。在工作安排和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

3、由于相关人员对后评价和项目法人单位的自我总结评价工作比较生疏,已经开展的工作都是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果。建议多组织学习和交流,以尽快提高人员的水平。

4、由于要求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机构必须是有资格的咨询、设计单位,即使是本单位编制的自我评价,为了说明项目实施的效果,也需要委托咨询或设计单位进行,而且后评价涉及评价项目实施的各个过程,编制和调研的工作量很大,建议应拨专门的经费用于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系统交流后心得体会 篇6

关键词: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后ECFA时期,基础交流框架

2010年9月12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正式生效,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制度化轨道,为海峡两岸多领域交流的充实与深入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海峡两岸科普交流是双赢互利之举,是提高中华民族科学素养、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路径。本研究拟论证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海峡两岸科普领域交流的基础路径,通过梳理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实践现状,结合海峡两岸科普资源特点,提出推动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建议。

1 以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作为交流基础路径的必要性

科普资源是科普工作开展的基础支撑性因素,涵盖了人力、财力、物力、政策等投入资源,包括有形产出资源如科普产品、科普活动及无形产出资源如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等。以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作为突破口,提升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协作开发利用效率、实现优质资源优化配置,是现阶段海峡两岸科普领域交流的基础路径选择。

1.1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科普工作拓展的突破口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现阶段被定位为我国科普工作基础性、牵动性的突破口。早在2006年2月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科普资源共建与共享”就被列为科普9项工程之一[1]。2008年6月20日,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年)》颁布,拟定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2]。当前我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核心是通过推动不同权属科普资源的集成共享,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科普资源共建机制,建立起社会化的科普工作格局[3]。参考EFCA海峡两岸经济领域合作机制的建设路径,将台湾地区科普体系纳入科普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协作方,以签署协议的方式建立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既有例可依,又顺应我国科普工作开展的重点方向。

1.2 区域间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提升科普效果的有效途径

科普资源是具有无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资源,具有共建共享属性,这是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科普资源同时又是一种有限的人工资源,其最大经济效益的实现依赖空间、时间、部门、种类、数量上的合理配置与协作。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不同区域间自然、人文要素的分布、结构、发展规律各异,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配置,拓展发展的空间,达到资源要素的充分合理利用,实现科普资源效果最大化,这也是当前科普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

1.3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积极贡献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转折点,从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到江泽民促进统一的“八项主张”,到2008年胡锦涛“六点意见”及“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方针,确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纲领。连宋祖国大陆行、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地区直接往来和ECFA均为此纲领下海峡两岸关系和平推进之硕果。2010年10月我国通过“十二五”规划,将海峡两岸关系工作重点置于全面推进ECFA的后续商谈,开展海峡两岸各领域、各层次广泛交流以及使和平发展成果惠及海峡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地区基层民众。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双赢互利、共谋福祉的交流发展形式,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科学素养、有利于推进海峡两岸社会共同发展、有利于增强海峡两岸交流的民意基础、有利于交流领域的逐步开拓和深入,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积极贡献。

2 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碎片化交流现状

检视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现状,多由海峡两岸民间科普组织及高校进行民间交流、个别交流、碎片交流,一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品牌效应的交流项目,另一方面有待拓展深层次、系统化、稳定态的交流方式。当前科普资源交流主要形式有科普活动与科普人才交流。

科普活动是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已形成品牌效应的合作如海峡两岸科普嘉年华,系闽台两地在“同等优先,适当放宽”政策和海西建设背景下设立的旨在打响海峡两岸科普合作的品牌项目,被喻为打造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享平台的桥头堡。海峡两岸科普研讨会是另一海峡两岸科普交流品牌项目,对海峡两岸科普的内涵、机制、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探讨,试图探索科普融合点。其他品牌项目还有如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海峡论坛、海峡两岸专家讲坛、海峡两岸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青少年科普夏令营、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等。就科普活动交流来看,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处于共识探索阶段,并未形成长效的共建共享机制;尚属“零星化”引进,没有实现优质资源的融合和最佳配置;参与方局限于民间组织、高校等,共建共享接口点少而窄,惠及民众有限。

自2007年“台湾人才海西行”活动启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面向台湾地区的人才交流政策措施,如:“海智计划”;海峡两岸职业培训交流合作,支持台胞来祖国大陆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聘用台湾地区专才担任祖国大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管理职务;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如2010年确定福建师范大学等5所福建高校为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高校,与台湾实践大学、世新大学等高校采取“分段对接”的合作培养方式;台湾地区也部分承认祖国大陆学历,开放祖国大陆学生赴台学习。从人才交流层面看,海峡两岸已经迈出了科普人才共建共享的步伐,为海峡两岸科普人力资源的全面交流奠定了基础。但是科普人力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系统化,特别是在优质资源的互补、不同梯队科普人才的培养和配置方面,如台湾地区科普人力资源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高服务素养的志愿者队伍,当前海峡两岸科普人才交流对这一优质资源却并未充分重视。

3 海峡两岸科普资源特色梳理

实现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效果最大化,需要兼顾海峡两岸科普资源的特色,进行优势互补,规避资源浪费等负面效应。研究发现海峡两岸科普资源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1 台湾地区科普资源特点

3.1.1 因应科技社会发展需求的演变历程

从发展历程看,从因应科技岛建设被纳入现代教育规划,到随着台湾地区发展环境由“禁”到“自由化”而历经由“限”到“促”,科普资源体系的发展既是台湾地区科技发展环境的风向标,又直接服务、支撑台湾地区社会、科技发展目标。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台湾地区教育体系虽然在美国的影响和控制下完全以工职教育为重心,有识学者就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为科学教育做了大量的基础铺垫和推广工作。1951年不同领域科学家筹备成立民间组织“自然科学促进会”,开展多形式的大众科学普及活动;1959年5月成立“科学教育调查委员会”,进行大众科学教育相关调查,向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科学教育的建言。在各界共同推动下,美国对台湾地区的教育政策转变,1959年提出针对公众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计划,台湾当局则推出了作为台湾地区科技发展导向的“长期发展科学计划”相关规定,其中第六条成为台湾地区科学教育的具体计划依据,科学教育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4]。

20世纪末21世纪初,台湾地区建设科技岛、推动科研与科技产业发展方案出台,面向大众科学素养提升的科学教育也开始全面细化的规划。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与科学技术发展主管部门于2002年召开第一次科学教育会议,拟定了作为科学教育纲领的“科学教育文件”,勾勒出台湾地区科学教育的愿景、目标与策略。根据“科学教育文件”,台湾地区科普以科普媒介与博物馆为载体,两者发展历程也因应了社会科技环境的转变。

台湾地区媒介发展环境以1988年解除“报禁”及1999年废除所谓“出版三法”为拐点,经历了由“禁”向“放”再向“自由化”发展三个主要阶段。科普媒介作为台湾地区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受到媒介发展环境的影响,也经历起步、发展、扩张三阶段,学界已有相关文献梳理,本文不再赘述[5]。博物馆是台湾地区科普的另一重要载体,是台湾地区发展最快、覆盖人群最广的科普基础设施。其发展热潮源于1978年“十二项建设计划”的推动,在计划的文化设施项目之下,筹建三个科学性社会教育机构,即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工艺博物馆和海洋科技博物馆,以提升大众科学素养,辅助学校科学教育[6]。2001年台湾地区实施“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振兴计划”,博物馆被纳入文化产业规划而快速发展,许多市县结合当地人文历史、传统工艺、产业等资源,大量兴建中小型主题博物馆如埔里酒博物馆、台中老婆饼博物馆等。据台湾地区博物馆学会统计(2007年),台湾地区博物馆总数达580家,形成以三大科学博物馆为主轴,以多形态博物馆为支撑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7]。

3.1.2 金字塔型科普资源体系结构

台湾地区并不严格区分制式与非制式科学教育,科普体系被纳入科学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以“科学教育文件”为纲领,既涵盖对提升大众科学素养的全局思考,又对科普目标、内容和保障措施有明确而细化的规划;各级科普机构、媒介各司其职,在明晰的规定引导和激励下,合力组织、执行和评鉴各类科普活动;各项科普计划、子计划、分项计划则层层链接科普规划与科普活动,向下征集符合民众需求的选题、向上反馈科普组织和活动绩效,整合资源,形成规划、计划、子计划至科普活动层层支撑的科普资源体系金字塔结构。

作为台湾地区科普纲领的“科学教育文件”构建了由目标、四大主干内容和两大支撑体系构成的科学教育规划(见图1)。

台湾地区科学教育目标为使每位民众乐于学习科学并了解科学之用,喜欢科学之奇,欣赏科学之美。从内涵看,科学教育被定义为普及教育,强调培养全体民众的科学素养,涵盖“科普”内容;另一方面,面向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又特别聚焦于“大众科学教育之推动”,推动基本策略为:提升大众科学素养终身学习的蓝图,使科学活动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一环;提高科普读物的水平,推动文化产业育成;强化各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升各类媒体大众科学教育功能[8]。

台湾地区科普组织资源为“科普推动组织”、“科普执行组织”和“科普企划与评估组织”构成的组织体系,三者彼此互动、相互链接。科普推动组织,以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文化主管部门与科学技术发展主管部门为主,其它相关机构如台湾地区经济、卫生、环保相关管理部门为辅。不同推动机构功能各有侧重,如科学技术发展主管部门负责整体性科普规划制定、资源分配与管理、执行监督与评估;在推动终身教育、科学通识教育上教育主管部门居于关键地位;文化建设方针之策划、审议、协调、推动及考核则由文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科普执行组织由各大高校、研究所、民间机构、基金会、博物馆、科学中心等构成。科普企划与评估机构分常设性和非常设性两类,前者如依托台湾政治大学资源的“台湾科普传播事业催生计划”统筹协调中心;后者则主要由具体科普执行机构或科普活动依据台湾组织绩效评鉴指标进行评测。

台湾地区科普目标以系列计划形式推进,如“科学教育年度科普活动计划”、“科普传播事业催生计划”、“高瞻计划”,计划下又设子计划、分项计划,对科普活动策划推广、科普媒介发展、科普资源整合、科普人才培养等提供指导和支持。

3.1.3 以“务实”为定位

台湾地区科普体系以“务实”为定位。科普管理部门以“指导而非指令”为宗旨,以自下而上方式征集科学议题,兼顾国际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强调各类计划活动的执行效率。如“科学教育年度科普活动计划”每年都设有一定比例的特别计划,因应当年发生的事件如水灾、地震等,对申请项目随报随审,核准后一月内执行,执行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务实”特点还表现在完善的科普评鉴系统。从科学师资知识标准、准科学教师教育实习标准、科普活动、科普内容到科学教育学术研究等均有细化的评量标准以保障科普效果。此外,科普制度体系也体现出务实的导向特色。台湾地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学习相关规定中均有科学教育内容,如“科学教育馆规费收费标准”、“自然科学博物馆户外场地借用规定”、“自然科学博物馆网站资源使用申请办法”、“科学工艺博物馆推行志愿者制度实施要点”、“自然科学博物馆到校服务活动实施要点”等,对科普机构的营运、辅助制式科学教育、网络资源使用、展教内容、人力资源开发等均有非常详细的指导[9]。

3.1.4 凸显人文关怀和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从共建共享看,台湾地区科普资源由科学技术发展主管部门通过科普计划进行宏观层面的资源整合与配置,各科普活动则由其执行机构进行相关资源的调配与交流,并已经形成惯性的交流方式,如社区大学与大学合作开发科普资源和科普推广网络、馆间结盟、馆际交流、民间资本参与建馆的类BOT模式(民间投资兴建完成,由主管部门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建设经费,营运期满后经营权归相关部门,如台湾美术馆和海洋生物博物馆)、公法人化与基金会等[10]。

台湾地区特别强调科普的人文关怀,在计划制定、议题核选、师资培训、效果评鉴等诸多层面无不凸显对台湾少数民族、女生、偏远地区居民等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怀与照顾。

台湾地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另一大特色是重视数字科普资源建设与共享,采取了政策奖励、计划支持、资讯提供、补助等多元激励手段,如“媒体制作刊播终身学习节目或内容补助奖励办法”,“科普传播事业催生计划之媒体制作试办方案”,面向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或相关文教基金会、媒介从业者,补助其制作电视与广播科普影片、节目、报纸及电子报科普报导[11]。目前已经建立了可供媒体、科普从业者共同使用的基础科学数据库、科学教育人才数据库、科学传播内容数据库,等等。台湾地区文化主管部门2008年推出旨在数字化各领域文化资料以实现保存、整合和共享目标的“文化资料库计划”,进一步推进了科普资料,特别是博物馆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3.2 祖国大陆科普资源特点

鉴于我国科普资源相关研究较多,本文着力于比较特点研究。

3.2.1 保障有力,发展规划明晰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视科普,在文化部下设立科学普及局。1953年出台新中国第一个科普文件《关于加强党对科普协会领导的通知》,1956年全国科普协会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全国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科普高潮的象征。此后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专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年)》等[12],对我国科普发展路径进行了清晰刻画并予以多层次的保障与支持,当前重心则置于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协同合作。科普宏观管理权力凸显而强势,目标明确,保障有力。

3.2.2 具有平台规模优势,着力调整布局不均衡现状

根据《中国科普统计》及科技部发布的《科技统计报告》,2008年我国科普经费投入64.84亿元;科普人员176.10万人,注册科普志愿者77万人;出版科普图书3 888种,科普期刊出版种数和总册数分别为561种和1.43亿册,发行科技类报纸3.72亿份,播放科普(技)电视节目21.92万小时,播出科普(技)电台节目18.28万小时,科普网站1 899个(以上数据均不包括台湾地区数据)。在不考虑人口基数情况下,科普资源拥有资源总量和增长优势,同时却又存在布局不均衡问题,如:2008年我国科普经费筹集额当中东、中、西部所占比例分别为62.6%、11.14%、13.11%;东部地区科技馆的建筑面积是中、西部地区科技馆建筑面积总和的1.6倍;受益人群差异如每万农村人口拥有科普人员数为7.9人,而每万城镇人口拥有19.6人(以上数据均不包括台湾地区数据)。目前正通过政策扶持、经费倾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手段着力于调整不均衡布局。

3.2.3 发展渠道及合作方式单一,优质资源利用率不高

虽然科普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经费获取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付,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力量较弱。重硬件轻软件,重复建设、粗放型建设现象严重。协同合作缺乏激励、流于形式,造成了需求导向不足、优质资源缺乏、重投入轻实效、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够、利用率低、基础研究薄弱、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少、志愿者参与不足等问题。

4 推动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设想

因应后ECFA时期海峡两岸交流的新趋势,结合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及交流实践特点,现阶段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着力点包括以下方面:

(1)施行“实质专业交流”的发展模式。

在后ECFA时期,科普领域交流可以先搁置非科普因素,在不涉及名称等敏感问题前提下,以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背景,以提升海峡两岸公众科学素养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目标,加强统筹,凝聚合力,先确定基调,规避争议,设置交流框架,再逐步落实政策,充实内容,开拓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质专业交流模式。通过实质专业交流体现的“政治归政治,科普归科普”特点,是近阶段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深入开展的前提保障。

(2)纳入ECFA或效仿ECFA以签署协议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首先,可尝试将科普领域可纳入科普产业的部分如科普媒介、科普产品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的组成部分,纳入ECFA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其框架下推动海峡两岸企业、科学界和民间组织互动,促进海峡两岸科普产业共同发展。同时可参考EFCA对海峡两岸经济领域合作机制的建设路径,以签署协议的方式,以共赢互补、需求牵引为原则,建立涵盖科普政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建立符合理性需求的物质精神激励相结合、长期短期激励相结合、个性共性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交流的保障、监督、管理、协调以及评估机制,推动科普交流制度化和系统化,为海峡两岸科普多层次多渠道交流铺通途,开绿灯,这是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制度安排。

(3)建构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基础交流框架。

结合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建设现状与特点,在目前点状交流基础上先构建由海峡两岸发展需求驱动的“网网连接”、“媒体连接”、“馆馆连接”、“志愿者连接”、“项目连接”基础交流框架,规避片面追求规模效应,以务实和人文关怀为要旨,以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层级计划推进,以细化的规定以及协同合作的评估反馈部门和机制为保障,以中华文化复兴号召更多社会资源的投入。建立海峡两岸多形态科普媒体的合作交流,共同打造优质科普栏目、频道;拓展海峡两岸科普场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发展科普资源研发生产能力,共同开发科普产品,共享优质科普资源建设和管理经验;实现数字资源的智能集聚和互惠;促进海峡两岸多层面教育机构的科普人力资源联合培养以及志愿者队伍的合作培训与交流;实施品牌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整合海峡两岸宣传资源,加强策划运作,增强合作互利意识的培养,打造更多海峡两岸科普领域合作精品。依据时代需求、科技发展、资源演变特点及海峡两岸关系进展不断调整交流框架结构,逐步将点对点的交流模式升级为整合分工模式。

(4)探索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试验区建设。

ECFA将逐步实现投资体制的自由化,降低台湾地区在祖国大陆进行投资的门槛,使得整合资源的区域合作计划成为可能。可以借鉴平潭综合实验区、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等建设经验,构建海峡两岸区域科普交流合作前沿平台,打造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试验区,发挥集聚效应、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福建省科普场馆平台建设规划(2010—2012年)》把积极开展闽台科普交流合作、促进有海西特色的科普场馆平台建设纳入其规划五大平台建设之一。笔者设想能否利用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的区位、人文、资源优势,借力福建的特殊政策优势,在福建试建海峡两岸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试验馆,设立基金,吸引海峡两岸不同渠道资金共同建馆,承载海峡两岸馆际资源交流功能、科普基础设施共建平台、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培训认证与实习基地功能、数字资源平台以及科普旅游基地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EB/OL].(2006-06-30)[2011-12-9].ht-tp://www.kxsz.org.cn/cms/contentmanager.do?method=view&pageid=view&id=cms03856a8408d68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年)[EB/OL].(2008-06-04)[2011-12-9].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43/n36674/n39300/10395541.html

[3]韩启德.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在中国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议上的报告[EB/OL].(2010-01-15)[2011-12-20].http://www.cast.org.cn/n35081/n38213/n38244/n11777602/11777676.ht-ml

[4]YEN,JOHNSON C.The road to tomorrow:A progress report of Unit-ed States technical cooperation education projects in the Republic ofChina,1952-1959[R].Taipei:National Educational MaterialCenter,1959

[5]张之杰.台湾综合科普刊物概述[J].科普研究,2006(1):33-40

[6]黄嘉郁.博物馆的非制式科学教育[J].科技博物,2000(4):48-57

[7]博物馆学会.台湾博物馆简介[EB/OL].[2011-11-15].http://www.cam.org.tw/big5/main.asp

[8]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科学教育文件”[EB/OL].(2010-01-13)[2011-10-15].http://www.edu.tw/high-school/

[9]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文件列表[EB/OL].(2011-11-15)[2011-11-18].http://edu.law.moe.gov.tw/LawCategoryContentList.aspx?id=09&CategoryList=09

[10]陈郁秀.文化政策与博物馆发展空间[EB/OL].[2011-10-25].http://www.cam.org.tw/4-forum

[11]台湾地区行政主管部门.补助台湾科普传播事业催生计划——媒体制作试办方案[EB/OL].[2011-10-25].http://www.i-hurricane.com/scicom/?q=node/4

上一篇:2023年浙江大学生村官考试报考条件下一篇:新年看图说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