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大发展理念(精选8篇)

五大发展理念 篇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和转折点意义的重要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有许多新看法、新表述、新论断,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在实践上有重大创新。全会通过的《建议》,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决策部署,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建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提出一系列新的对策、举措、方法、路径,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坚定“三个自信”具有重要强化作用,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关键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入手下功夫;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关键是形成平衡发展结构。要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下功夫;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关键是改善生态环境。要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入手下功夫;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关键是实现合作共赢。要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以及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等方面入手下功夫;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关键是增进人民福祉。要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方面入手下功夫。

在研究中我们感悟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包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闪耀着人性、理性、党性的光芒,彰显了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辩证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个《建议》把握了“五大统筹原则”。一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筹的原则。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二是立足国内和放眼全球相统筹的原则。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三是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统筹的原则。既着眼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又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四是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统筹的原则。既强调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做到虚实结合。五是科学性与人民性相统筹的原则。既遵循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又体现以人为本、以群众利益为中心的思想,把客观性、主观性、必然性统一起来,把生活化、均等化、法治化统一起来,把个性、共性、特性统一起来。

五大发展理念 篇2

“创新”理念是“十三五”中国流通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灵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 “抓住了创新, 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因此, 流通业要提倡五大创新:

战略创新。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科学顶层设计。我认为, 从战略高度讲, 就是“流通强国”, 要把“流通强国”列为国家战略。什么是流通强国, 要有一系列的衡量指标。比如, 由世界银行组织发布的2014年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 中国排28位, 这与我们这个流通大国地为极不相符。

技术创新。主要是贯彻落实“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互联网技术在流通业的应用, 使电子商务飞速发展, 交易额从2011年的6.4万亿元到2015年的近20万亿元, 其中网购从2011年的0.78万亿元到2015年的近4万亿元, 从实体店到平台虚拟交易, 线上线下结合, 包括外贸中的跨境电商, 也带动了快递业的突破性发展,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流通革命。“十三五”要借势发力, 弯道超车, 是实现流通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

模式创新。要全力推进供应链管理, 用信息化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改造与提升传统流通业。供应链, 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 涉及将产品与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 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全面规划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在当代, 已不存在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 存在的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 企业都在供应链中, 供应链管理是流通企业商业运作模式的颠覆性改变, 是改变流通环节多, 周转慢、效率低、成本高的主要途径。

制度创新。要着力打造法制化营商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及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让公共资源自由流动, 提高流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文化创新。文化是一个行业, 一个企业的灵魂, “十三五”期间, 要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去创新流通企业的人本文化, 用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 振兴中华的中国梦, 固本理想信念, 激发企业与广大职工的创造力。

“十三五”中国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什么?我认为是“协调”。要协调好城乡流通、区域流通、国内外流通、实体与虚拟流通, 要协调好商品供给与服务供给, 协调好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流通, 协调好商品市场运作中基础设施、装备与技术、运作主体、行业自律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协调好流通运行中的循环、绿色、生态的关系, 协调好流通与生产、分配、消费的关系, 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关系等等。

“绿色”是“十三五”中国流通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大力推进可再生资源利用, 在商品与服务交易中低碳排放, 特别是物流的运输与仓储环节, 把食品安全提到战略高度, 建设可追溯体系。提倡与鼓励绿色消费、科学消费, 坚决淘汰高能耗、高碳排放的落后产能。

“开放”是“十三五”中国流通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商品与要素自由流动, 反对任何形式的地方保护, 行业垄断。提高政府管理透明度, 简政放权。中国市场按加入WTO的承诺, 向外资开放, 鼓励中国流通企业走出去。要充分利用好全球经济的战略机遇期, 取长补短, 互联互通, 构建经济命运共同体。

“共享”是“十三五”中国流通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只有共享, 才能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 而全面实现小康正是流通业的目标, 流通业的一切工作要以此为落脚点和归宿, 人民的幸福高于一切。要推进公共资源的自由流动, 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大市场的建设, 推进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法制化、国际化, 共享意味着合作, 意味着透明, 意味着公正, 意味着共赢。

五大发展理念 看“三农”未来 篇3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了我国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我国整体发展的思想指引,也是我国“三农”领域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指导理念。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三农”工作,将会更加科学和高效促进“三农”未来的发展。

创新发展:助推“三农”更富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我国农业以往的发展,更多是依靠要素投入、透支资源环境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在速度变化的背后,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要把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而要实现和推进未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关键要靠创新,根本要靠创新驱动。

具体而言,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探索和创新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这些实施举措和创新方式,将对我国“三农”领域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的长远、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协调发展:使城乡发展同步、和谐推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增强国家硬实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从而不断加强发展整体性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在“三农”领域的改革与推进,使得其经济增长速度和整体水平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但是相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领域、相对于城市环境和资源获取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通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等方式,以促进社会有机体中的不同领域协调有序发展非常必要。

绿色发展:还后代一片青山绿水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农业发展方式、农村环境整治、农民生态意识,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关键。农业必须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既要充分发掘传承传统农业的生态理念和实践智慧,更要积极利用现代生物和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既要充分依靠自然力,尽可能利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与生物能源,又要采取适当人为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品、合理构建水土光热资源耦合体系。广大农民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对于“三农”领域绿色发展的举措,如划定农业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目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将会对我国关于绿色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开放发展:拓宽农业合作新天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我国农业发展至今,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两岸乃至国外涉农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外国涉农专家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具备很多发展农业的优势,同时也有许多不足。比如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起点最低,但是成长空间最大,中央支持政策最多,并且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基础和空间所在。台湾的农业是农林渔牧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但由于其市场容量有限,有很多成熟的资源、技术、品牌、资金资源需要寻求出口。而当前,中国内地农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正是台湾农业的优势项目,因此,两岸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加强互动和交流将会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

放眼世界农业发展进程,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农业大发展的希望所在,目前,在美欧国家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因此,我国的农业及其相关行业和专家学者,应该走出去,用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去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的涉农科学技术、操作经验和管理模式,借助国家政策及行业力量支持,探索和建立生物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共享发展:让理念变成现实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样才能增进人民团结,才能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三农”问题是否解决好,农村和农民是否真正实现了社会发展硕果的共享目标,是我国能否实现共享发展目标的关键。众所周知,全面小康的短板在“三农”,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因此,扶贫问题仍然将是“十三五”时期农村工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给出了如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等,旨在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并与全国大众一同分享发展成果的各项扶贫措施。

我国将在“十三五”期间,为精准扶贫创建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社会扶贫对接平台等五大平台,完善贫困县的考核机制、退出机制和脱贫成效评估机制,为精准扶贫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贫困人口富起来了,各种社会资源和发展成果都惠及每个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才能由理念变成现实。

结语

五大发展理念征文 篇4

运营维护中心 王留栓

煤炭企业路在何方?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国煤矿总规模为57亿吨,2015年全国煤炭总消费为37.5亿吨,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大气污染防止两方面制约,煤炭、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去产能”,未来对煤炭需求还将持续下降,目前已成为市场短期不可逆转的事实。

危机的存在同时伴随着机遇,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落后产能淘汰出局,煤炭企业将重新洗牌,煤炭行业发展的新格局已逐步形成,适者生存已是对整个煤炭行业的挑战,面对危机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国投哈密人如何去应对挑战,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党的 “十三五”规划建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谋篇布局,这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适应新阶段、应对新挑战、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经济调整新常态,企业持续发展、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已势在必行,创新发展模式同时也是符合国投公司“六个转变”的要求及国投哈密公司新疆发展战略,创新、转型、持续发展理念也必将成为企业今后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二、明确企业增加效益的途径

企业生存的关键,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不可能生存下去,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各类基础建设明显降温,在新的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管理机制、人员结构、市场开拓、机构设置已显得跟不上发展的节拍,市场的占有率与利润的最大化获取也受到制约,如何控制市场、赢得利润,提质增效、减员增效、降本增效目前已成为企业增效的基本控制手段。

三、寻找、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全方位挖掘内部潜能

尽管目前市场低靡、公司整体或许没有优势,但局部上一定会有优势,或某个环节、某个方面、某个区域、某个时期、哪怕单个个体有优势,都可以以其为中心、为切入点,孵化出单个的整体,借此打造局部核心竞争力,进而带动企业整体竞争力。国投哈密公司组成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大型、知名企业,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齐全,在不同专业领域优秀人员也很多,在煤矿、煤化工生产、工程建设方面经验丰富,挖掘、调动、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用人之所长,强弱搭配,共同发展,优化组合,强强联合,完成鸡蛋由内部孵化,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四、利用资源优势,拓宽煤炭产业链

疆煤成煤期集中在侏罗纪时期,煤质以长焰煤、不粘煤为主。国投哈密一矿属于吐-哈煤田大南湖矿区,煤质属41#长焰煤,销售市场是国投哈密电厂。根据41#长焰煤的特点:作为燃料煤供应电厂发电、供热、烧窑、锅炉、冶金、各种动力配煤、化工和玻璃生产及民用生活领域;另外长焰煤还可进行转化生产兰炭,也可作为高炉喷吹的原料。目前一矿配套选煤厂已将具备投运条件,对煤质多项参数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考虑运输成本,可对周边企业、用户考察、调研,建立市场销售档案,随时应对市场变化,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煤化工“十三五”规划中,将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作为发展方向,重点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幅及开发新的煤基化学品。 三塘湖煤炭矿区汉水泉二号井田煤质:煤质以41CY、42CY为主,可见少量31BN和43QM、44QM、45QM.煤的焦油产率平均值在11.9%,井田以高油煤、富油煤为主。发展思路:时刻关注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兰炭市场变化、疆内农业发展、灌溉、化工市场等情况,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抓住机遇,实时启动煤制油项目,拓宽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行业顺利转型,发展煤化工行业,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建设高附加值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可考虑煤气、煤矸石电厂,最终形成煤炭产业链闭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五、关注过程控制,重点把控生产工序关键点

目前我公司处于基建工程施工和生产运行同时进行时期,控制工程质量,提高生产运营效率,确保安全文明生产施工,是确保公司发展的基础,也是公司基本效益的根本保证。因此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单元控制至关重要。

工程建设:加强工程建设的前瞻性,统筹考虑,分步实施,通过科学组织设计,严格设计审查,减少设计变更以及其它相关手段对投资进行控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达到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特别是隐蔽工程控制,做到没有盲区、没有死点;落实属地化管理职能,杜绝工程与生产衔接安全漏洞,严控安全成本;

生产运行:从源头抓起,严格监管生产过程每道工序,有效控制生产工艺环节各项运行指标。

露天采煤:严格控制穿、爆、采、运、排每个环节以及剥采比、煤质参配管理等。

选煤厂:根据选煤系统各工艺环节,单位工程、单项系统运行负荷不同,各生产指标不同,制定相应控制手段、措施,达到成本管理逐项控制。根据单位工程、单项系统运行负荷不同,分门别类核算运行成本(水耗、电耗、药耗、介耗等),实现各个环节有效控制。

根据电厂煤质需求,合理控制入洗原煤,有效进行掺配,满足电厂需求。严格控制采样、制样、化验分析(全水、分析水、硫分、发热量等)整个过程;合理调整重介选煤、排矸、脱介、粗、细煤泥分选等工艺参数。

通过从点到面的控制,有效降低生产、安全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基本效益。

六、夯实制度建设、提升执行力,是实现企业效益的有力保证

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是规范企业运营的需要,制度的有力执行是企业发展顺行的根本保障,根据我公司目前运营现状,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具体有以下几点思路:

1.完善生产与工程衔接各项制度,根据生产运营不同阶段,补充完善有效控制措施及相关技术标准制度。

2.确保生产计划对生产组织、协调落实的管控作用;加强露天采煤、洗选运煤、电厂需求生产环节的协调、沟通;严格执行以点检定修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把控设备运行状态管理(有效状态、失效状态),确保定修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3.落实生产、设备安全管控;保障机电设备的开机率。加强机电设备管理,降低设备事故、故障率,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做到设备事故事前控制与预防管理。

4.实现生产工艺、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补充、修订、完善选煤工艺作业标准、检修标准,质量标准化、点检标准、润滑标准。

5.生产工艺、机电设备、安全等专业进行有效沟通,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工作,降低运营成本,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规章制度、标准制定齐全,合理安排专业间学习、交流、沟通,专业技术知识相互渗透,形成统一部署、统一管理、高效管理。

6.实现选煤有效合理控制,满足配煤及销售煤质各项指标,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有效调控选煤设备运行性能,提高设备洗选EP值,及时效验监测监控仪表,确保生产工艺自动化可靠稳定运行。

七、坚持开放和共享发展

利用国投公司品牌优势、网络优势、研发优势、管理优势,拓宽视野,行业之间横向联系,把创新作为促进企业发展新的利益增长点,包括管理、技术、产品、营销全方位创新。目前公司自动化控制系统已在全面完善,跨区域的“互联网+”已成为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络桥梁和资源共享平台,技术交流、产品销售、专业学习、各行业间的沟通、对话等等已成为主流趋势,这个平台的利用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篇5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如何理解和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并完整地落实到行动中,就成为了当前各级领导和群众的首要任务。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五大理念的核心含义,才能将工作主动做到位,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能够处于主动的位置。

一、创新基于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所谓的创新,绝对不是换汤不换药,来个新花样的创新,而是要让自己站在一个整体的全局的高度,让自己的思想脱离就事论事,不再局限于完成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和要求,而是真正地思考自己所在岗位的意义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独立存在的意义,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所在岗位的意义,了解它在整个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才能从思想上实现主动和创新,使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就如一个演员,如果不了解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机械地背台词,模仿导演的指点,不是真正地走到角色的心里,就永远不能把这个角色演到位。

同一个角色,不同的演员来演,因为理解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演员水平的高下,更在于谁能真正地把握住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和思想,而不是简单的外形相似。演员的创新就来源于对角色心理的把握。

创新应该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深刻理解自己所在岗位的意义,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把自己的心放在这个位置上,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创新也就在其中了。

千万不要去揣摩领导的意图,领导不在你的位置,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干好你的工作。如果事事都要请示领导,没有自己的主见,让自己的工作经常出问题,那就是自己不称职,辛苦了还要被批评就很正常。如果将自己的错误归结成领导指示的原因,那就更错了。

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让领导了解自己的工作进度和工作状态,更好地配合领导的整体工作,绝对不是把自己的`工作交给领导。而领导的指

示,也是站在他的角度对我们自己工作的要求,绝对不是一个不能改变的指令。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在岗位的处境和承受的压力,这种感受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只有真正地面对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自然就实现了。

二、协调在于对主旋律的领悟

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整体。要让一个整体协调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整体发展思路。没有这个思路,就不可能让工作整体协调起来。

舞蹈演员们通过舞曲让彼此的动作协调起来,就产生了美。舞曲就是协调的魂,只有抓住这个魂,才能真正地做到协调。

协调首先要能够感受到整体所传达过来的舞曲旋律,然后根据自己的角色,随着整体的节奏翩翩起舞,协调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因此,协调的关键是掌握整体发展的思路,在行动上以相同的节奏实现相互配合。我们每一个人,向上要能感受到主旋律,向下要能配合主旋律落实好自己负责的各项工作。

三、绿色是以养育代替改造来建设我们的家园

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环保要求,作为一个理念,绿色是让我们以一种生态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发展不是为了一时一地的政绩,而是为了能够长期持续地生存和发展。以往那种以后面的坑来填前面的坑的做法,只能让后面的坑越来越大,最终大到不可收拾。

把发展基于肆意滥用当地的资源上,无疑是一种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办法。在以往的发展中,我们过分地将当地的发展基于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论任何自然资源都是宝贵的,一旦受到破坏,就可能永远不可恢复,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恢复。以破坏资源的方式发展,这种发展的代价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但这并不是说自然资源完全不可以利用,而是要遵循其自然规律。比如有一口井,我们每天可以打到甘甜的井水,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用抽水泵抽水,不出三天,这口井也许永远不会再出水了,因为它的水循环体系被破坏了。

同样的问题就发生在我们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上,一个城市的自然资源能养多少人,那是有限制的,而那种认为通过引进外来水源和其他资源来长期支撑城市运作,本身就不是一种最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我们需要用绿色发展理念对当前的城市状态进行重新思考,对城市的资源进行梳理并确定它的利用上限,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要确保水常流山常青。对可能破坏或者已经破坏的资源要采取长期补救的措施,以法律的方式限制人们的活动,使这些资源能够尽可能地得以恢复。

把城市当做一台发动机,认为只要不断注入能源就能永远运转下去的理念是幼稚的。这种类型的城市,只要发生能源供应问题,就很容易成为一座废城。

每做一件事,不仅不要给后面的事留下障碍,还要为后面的事提供发展的基础,才能让我们的事业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我们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真正为子孙后代千秋万代的福祉着想,以养育思维代替改造思维来建设我们的家园,绿色发展就能真正得到落实。而所谓的环保问题,在这种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自然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开放更需要把握自身的存在

没有一个人是孤立存在的,没有一件事是孤立存在的,没有一个地方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和我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并且应该能够时时刻刻以开放的心态来适应外在的变化,但这种适应不是放弃自己。

就如一个演员,在演出过程中,场景在不断地变化,配戏的对手也在变化,但他的角色没有变,他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当时的场景当时的情节和对手配合好,那么演出的结果就一定会成功,否则演出就无法进行下去。

在实际的生活中,形势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各种各样的事件也接踵而至,我们只有真正地把握住自己的角色,以开放的心态,完全地接受各种变化,才能正确地作出自己的判断,作出恰当的决定,自始至终把握自己的方向,不仅要应对好各种的变化,还要利用好各种的变化。就如帆船运动员,无论海流风向如何变化,他的目标不变,沉着应对,最终就一定能到达他的目的地。而在此过程中的海流和风向,却全部成为了他到达目的地的动力来源了。

开放不是让我们成为墙头草,更不是让我们放弃自己,而是让我们要时刻能够与时俱进不忘初衷。

五、共享就是包容和合作

未来的世界,人类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彼此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们都存在于一个小小的地球上,现代化已经把全世界人类的命运全部地联系在了一起。

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篇6

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是如期实现“十三五”目标的根本保证。五中全会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党要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协调,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奋勇前进的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三大“战略举措”。三个推进器,一个大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指出:“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不断增强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本领。”

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方面的最大优越性,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指出:“注重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好经济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国内国外、政治经济文化、新“四化”、政府与市场、经济建设与国防的建设等重大关系的协调发展,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指出:“强调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推进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强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必须协调共进。”

三、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五中全会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指出:“发展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他强调:“城乡一体化要协调好,城乡一体的人员流动、布局、社会发展等问题都要规划好。”

如何推进区域发展,五中全会指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他强调:“发展不能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或者这一部分像欧洲、那一部分像非洲,而是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

五中全会还提出重要的区域发展建议,全会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

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与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经济规律作用的因素,但区域差距过大也是个需要重视的政治问题。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构发展,而是优势互补的差别化协调发展。”“城乡联动,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发展块状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

四、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才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中全会指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五中全会指出:“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五中全会还强调:“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促进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十三五”期间,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能有所偏废,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层。

指出:“用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理论来指导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化和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

强调:“在产业结构层面,要大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框架,在改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逐步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取代现有的资源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三次产业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好产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

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人为本是党的执政理念,人民是发展的目的和落脚点。五中全会指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

指出:“资源开发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单纯讲经济效益的,而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

指出:“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于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发展实践的审视和思考,是对多种发展理论的合理借鉴、创新和超越,是最富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发展观。”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加大力度保护环境。五中全会指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指出:“强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强调:“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以及社会内部诸要素之间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七、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

没有软实力的大幅提升,经济实力再强,也很难建成文明的国度。五中全会指出:“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指出:“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重点论和全面论的统一。”

“十三五”期间,国家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指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经济的多元化会带来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

八、用好“两种资源”促进“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互相渗透,高度融合,“十三五”期间必须站在世界看中国,跳出国内谋发展,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五中全会指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12月23日至24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九、促进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发展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十三五”期间必须处理好的重要关系。指出:“要有效发挥投资消费对经济的双重拉动作用。引导符合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度投资,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改变消费增长滞后于投资增长的趋势,着力形成协调、均衡的消费投资比例关系,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

在浙江调研期间强调:“中国‘十三五’时期要在保持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转变。”

十、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

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为,关键是发挥“两只手”,即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之间的作用协调问题。

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科学认识这一命题,准确把握其内涵,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9月5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时指出:“中国将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行政管理等领域体制改革,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年7月23日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强调:“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要把加强政府管理与推动社会自治结合起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政府要转换职能,由社会的直接‘管理者’逐步向社会治理的‘主导者’转变,致力于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市场机制所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经济性公共产品、社会性公共产品和制度性公共产品,更好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十一、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

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十三五”期间,党组织必须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才能带领全国人民确保目标的达成。五中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指出:“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

指出:“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原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

五大发展理念 篇7

一、中国公关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公关发展的第一动力。尊崇、提倡、践行创新, 中国公关前景才会一片光明, 中国公关活动才会有蓬勃生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大陆的公共关系作为一条战线、一种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某些方面、某个项目甚至可以用“迅猛发展”来表述。但是, 与此同时,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就总体而言, 我们的公关队伍规模很大, 但还不是很强;我们的公关活动进展很快, 但还不是很优;我们的公关著述出版很多, 但还不是很精。这些不足的集中表现就是, 中国公关在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十三五”时期, 我们切实把中国公关的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公关发展战略, 切实把中国公共关系事业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台阶。一要着力推进公关理论创新。系统的现代公共关系理论, 是公关活动的先导指南, 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科学。现代公关理论从西方传入中国大陆后, 国人对此态度迥异:有的对作为舶来品的现代公关理论推崇备至, 主张全盘照搬;有的以“中国古代历史人物颇具公关意识”为由, 主张弘扬国学, 不必在意现代公关理论。以上两种态度都无助于公关理论创新。正确的态度和可取的做法应当是把引进的现代公关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 创造中国化的、时代性的、经典式的中国公关理论, 让中国公关理论创新名至实归。这才是我们要着力推进的公关理论创新。二要着力推进公关文化创新。尽管社会上有人以为“公共关系也是生产力”, 但我们觉得, 从总体或根本上来说, 公共关系仍然属于文化范畴。这是因为,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 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公关作为一门学科、一种课程, 近于文化教育;公关作为一种理论、一项实践, 近于社会科学;公关作为一种活动方式、一方愿景谋略, 说其潜涵某类艺术悟性恐不为过。循此推演, 着力推进公关文化创新是顺理成章的, 很有必要的。公关文化创新的路径多多, 当前急需的是要把带有浓重西方调门的原有公关文化与带有朴素公关色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让它们在碰撞、交融、互鉴中提升现有公关文化的简明化、共识化水平,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实时性程度, 从而集创造出好学易记、好做易行、为当代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型公关文化。

二、中国公关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协调发展理念

增强协调性是保证中国公关发展行稳致远的内在要求, 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协调发展中国公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年现代公关学的运用开始进入中国大陆的旅游业和宾馆管理;1984年起, 公共关系学成为中国新闻学研究课题;1987年,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随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各地级市区甚至少数县都先后成立了公关协会、公关学会、公关研究会;一些大专院校也开始设置公关学专业, 有的地方还成立了公关学院、公关学校。中国公关协会以及全国部分省市公关协会都先后开展了一些颇有影响的大中型公关活动。但是, 中国各地公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特别是区域公关发展不平衡、城乡公关发展不协调、公关产业结构不合理、公关实务中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份量处置不得当等矛盾还相当突出。

“十三五”时期, 必须加紧化解公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着力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公关发展空间, 在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中增强公关发展后劲。一要加强本义协调。“协调”一词的本意有三:一是作为形容词, 强调两者相互配合得适当, 如色彩协调;二是作为动词, 使其配合适当, 如协调产销关系;三是作为模态使用的协调, 如各方阵协调前进。协调发展公关, 如果连协调本意所涵的三个方面都关注不够, 三者之间自相矛盾、相互抵触, 那就根本谈不上协调发展了。二要加强借势协调。“人微言轻”是古往今来的一种客观存在。出自政要名人之口的言语或论断, 影响力往往会明显大于一般人。有鉴于此, 我们要学会借势协调。不久前,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政商关系时发表了“清”“亲”高论。江苏盐城公关界有人借乘此势宣讲协调政商关系, 认为政府官员与企业家们之间只要不存在违法违规的利益输送, 其逻辑边界就是清晰的;在共同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服务的大背景下, 政府官员与企业家们之间的关系理所当然地应是亲近而紧密的。此次宣讲获得了理想效果。三要加强实时协调。所谓实时, 是指与某事发生、发展的实际时间同步进行。加强实时协调公关, 就是要紧密结合政府某一中心工作的进展, 或者切实关注地方某一突发事件的全程, 运用公关优势, 悉心尽力协调、善处一些关系矛盾。这样做, 既会得到地方政府领导的首肯, 又会得到相关部门的欢迎。

三、中国公关要坚定不移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强调:“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当前, 我国资源约束相对趋紧, 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生态系统相形退化,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直面这一现实, 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奋斗。

“十三五”时期, 中国公关要坚定不移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应当做又可以做的工作很多, 至少可先行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紧随绿色经济的前进步伐。绿色经济是指不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中国公关强调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应当十分明确为绿色经济建设服务, 一切公关活动都要有利于环境保护, 有利于生态平衡,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任何背离三个有利于的做法都会把公关引向邪路、甚至穷途末路。二要拓展生态科学的认知视野。党的十七大开始提出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 后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公关工作者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仅仅一般了解“生态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大大拓展对生态科学方面的认知视野。既要认知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平衡等, 还要认知生态政治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生态自然观等。这样才能对绿色公关或生态公关或文明公关有全面而又深层次的认知理解。三要加大文明公关的修创力度。文明公关缘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新形态的文明, 致力于形成体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使生态环境能够随着社会发展而得到同步改善。文明公关要服从于、服务于生态文明。有的公关宣传中为强调公关重要就要求“公关要言必谈经济, 公关要行必为经济”;有些大型公关活动为了造势而出现严重声光污染;有些参观旅游、人际交往中缺失起码的文明礼仪……这些都有损于、甚至有悖于文明公关的要旨真谛, 急需加以修复和新造。

四、中国公关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开放发展理念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 “外”是相对于“内”而言。“对外开放”的“外”原指国外、海外、境外。我们党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进一步拓展了对外开放的科学内涵。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 当前正在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而拼搏进取。顺应这一大好态势, 坚定不移地践行开放发展中国公关, 必须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速创建中国特色开放型公共关系。

“十三五”时期, 中国各级公关组织要直面国内国际公关现实, 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 努力形成广度深度融合的合作互利的公关新格局。一要分层开展对国外、省外、市外、学科外的开放型公关活动。各级公关组织都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 着力推进不同档次的对外开放型公关。国家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关组织主推国外公关活动、特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公关活动, 以及省市区际互动性的公关活动;地市级公关组织主推地市际互动性的公关活动;各级公关组织都要着力推进对公关学科外的开放型公关, 在学科交叉处发展开放型新公关。二要合力创造共通共商共建共享的公关利益共同体。各级公关组织之间必须进一步拓宽沟通渠道、增强平等协商氛围、加大合作共建力度、提升共享成果水准, 切实改变一些公关组织队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现状, 建成一支思想统一、步调整齐、行动敏捷、频出成果的公关大军。

五、中国公关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增强发展动力, 增进人民团结,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共享发展理念主旨的全面深刻的概括, 明确论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的依靠者和享用者。也就是说, 在奔向共同富裕方向的前提下, 要十分明确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惠谁发展。

“十三五”时期, 中国公关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必须紧紧围绕“共同拥有”“共同享有”的主线, 花硬功夫、下大力气, 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而拼搏奋进。一要进一步突出公关的服务职能。全心全意地为公众服务, 一切公关言行都把能让公众获得更多更实更好的利益放在首位。二要进一步突出公众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公众需求, 虚心听取公众意愿, 切实依靠公众主力, 群策群力创建中国特色公关。三要进一步突出公众的享有效益。精心组织谋划开展公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公关活动, 尽最大努力让公众从中获取应该享有的社会效益和应得的经济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 篇8

一、科学发展观与五大发展理念体系上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与五大发展理念都在各自的历史阶段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结合而成的理论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统一性。

(一)历史使命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团结、奋进、胜利的旗帜,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深化认识“三大规律”,在代际传承中开辟和推进的,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几代领导人先后在这篇“大文章”上寫下了精彩篇章,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续写新篇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五大发展理念,都是承担这个历史使命的理论载体,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实践发展而产生的。

(二)发展主题的统一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首要“关键词”,是解决当今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是我们党几代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核心“聚焦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求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说到底,不管是科学发展观还是五大发展理念,回答的都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主题,都是用来指导科学发展,为了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目标的。

(三)理论品质的统一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部分,代表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个重要成果,都是与时俱进的结果。正是因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任务等与时俱进开展理论创新,我们党才先后提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发展主题的理论创新上,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都是胡锦涛、习近平对各自前任发展思想的继续深化,都是对以往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新的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我们党发展思想、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

(四)历史语境的统一

每一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状况及客观环境密切相关,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江泽民同志曾作出“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此后,胡锦涛同志也重申了这一观点,并多次提到“三个没有变”,即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而这正是中国当代最大的实际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基本一致的历史语境。当然,除“大同”之外还有“小异”,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所处的具体环境、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发生变化。

二、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传承

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期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提出科学发展观,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十三五”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反映。

(一)“创新”方面的传承

科学发展观强调通过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在十八大报告当中进一步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尤其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等。这些都成为创新发展理念的“源头活水”。正如《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的,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二)“协调”方面的传承

从内容上看,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要求和“统筹兼顾”方法为“协调发展”理念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其中,“全面”指发展各领域各方面的整体性,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指发展各方面各环节的均衡性,要求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统筹兼顾”,包括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等。这些都是为了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系列重大关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可能或已经出现的矛盾要素。

(三)“绿色”方面的传承

“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与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要求相对应。“可持续发展”要求,指的是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包括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吸收了科学发展观关于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思想内容,以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创生态文明发展新时代。

(四)“开放”方面的传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体形成了全方位、各层次、多领域的开放格局。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利用国际和平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D09年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讲话中论述了“积极推动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不断提高我国软实力”等观点。这些都蕴含了“开放发展”思想。

(五)“共享”方面的传承

科学发展“以人為本”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都关系到发展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问题,即发展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本质上一以贯之。根据马克思主义立场,以人为本之“人”涵盖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本”是指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中既共建又共享成果。这正是“共享发展”理念所坚持和倡导的。《建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虽然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但不是简单机械继承,而是有所创新、丰富和发展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升级版”。

(一)更突出发展理念的战略性

五大发展理念更突出对发展行动的先导性作用,它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把开放作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有,在五大发展理念体系中,“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已成为主要内容、发展理念,位阶上升。“可持续”经本土话语转换,从具体目标部署层面提升到绿色发展的理念层面:语义交叉的“全面、协调”与“统筹兼顾”经组合集成,从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层面提升到协调发展的理念层面,战略地位更为突出。

(二)更注重发展理念的整体性

五大发展理念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由发展目标、动力、举措、机制以及制度保障所组成的布局系统。创新发展上,不仅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还要发挥理论创新的支撑性作用、制度创新的保障性作用、文化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协调发展上,实现发展手段、发展目标、评价尺度的统一。绿色发展上,坚持尊重自然规律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相统一。开放发展上,推动构建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各国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上,推动发展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共享范围、内容、途径、进程相统一。

(三)更呈现发展理念的现实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阶段性新特征,现实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大多是过去科学发展观没来得及根本解决,现在单纯依靠科学发展观同样也无法解决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旨在进一步解决实践中激发新的发展活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和发展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同时,五大发展理念十分注重发展的可行性及其现实效果,如“开放发展”上有“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实际的合作平台和开放载体;“共享发展”上有直观的公平导向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二孩生育政策等民生实惠。

上一篇:2022年度工作总结提纲下一篇:梦想的议论文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