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渗透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育心得体会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影响。因此,将德育中的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和辨证启蒙教育等内容贯穿在数学教学之中,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依据数学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数学教材上的插图,用数学知识和一些数目材料等蕴含着的丰富思想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在本册教材中“黄河掠影”、“高速山东”展现了保护江河、祖国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伟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受到了爱祖国受社会主义的教育。
结合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外部动力,但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看,单给他们讲这样的大道理是收效不大的,因为他们受理解能力的限制,所以,可以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也可利用数学应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学习计算时,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入,当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就向学生讲清出错就会给生产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又如,在数学教学中,选用的题材也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 这对学生来说,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道德教育也应不例外。“忧国忧民、报效祖国;天下为公、至大至公;求索攻坚、追求真理”等是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 “贪生怕死、投降求荣”是反面历史人物的表征。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鲜活的事例, 杜绝枯燥的说教, 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交流讨论的平台, 以史实为基础, 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 融入其思考, 进行分析和概括, 以此来深化学生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 也就是说在关注学生道德认知的进程中来深
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让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欢音乐。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 享受快乐, 是音乐教师教学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就笔者多年以来的低年级教学实践, 对这个阶段的音乐课教学颇有一点感触。如何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真正爱上音乐、喜欢音乐,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让学生做到真正地乐学, 善学。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 笔者觉得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形式多样
在讲新课之前, 都要进行情境导入的环节。如果导入精彩, 就能激起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在后面的教学中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导入课题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 也可以通过舞蹈、律动、游戏等形式。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习新内容做了良好的铺垫。例如:在声音强弱的教学中, 课前我播放开火车的音乐, 让学生听火车的声音, 由远到近, 由近到远的声音的变化, 来体会声音的强弱, 并进行律动, 激发兴趣, 为强弱的教学做好基础的奠定。
二、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
化学生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 建立起道德规范, 形成是非、善恶、美丑的正确观念。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 也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提高德性与智性的主要资源。德育与智育的融合, 绝不是外加。而是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育人资源, 使知识传授、能力训练闪发育人的光彩, 让学生学有兴趣, 学有所得, 学有所求, 学有方向。教科书中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其道德观念并附加着浓厚的情感, 在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 根据学情用好、用活、用实。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一大批历史人物是民族的骄傲,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联系实际, 传承祖国的灿烂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又要与时俱进, 要求学生放眼世界, 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 训练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的素质。
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 可以用道德去弥补, 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这无疑阐明了道德对一个人的至关重要性。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 列强入侵, 民族垂危,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得以诞生, 这些历史教学内容都承载着要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怎样来的”, 要激发学生的奋进与图强, 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责任感, 要让学生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这些应让学生从历史环境中去感悟, 合理安排课外实践, 充分运用当地的资源去参观、访问、瞻仰和凭吊。历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责无旁贷地用历史告诉学生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要他们明做人之理, 明报效国家之理, 把握做人的底线, 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
◇刘晓蓉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 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认识简单的力度记号, 但是单纯的音乐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强弱时, 与孩子们一起做拍手, 敲击桌子, 回声的叫答等游戏, 采用听一听, 辨一辨;听一听, 敲一敲的手段,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声音的强、弱。通过这些办法, 我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这些乐理知识时有了兴趣, 而且很容易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 我认为这种寓教于乐的音乐知识学习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发挥想象, 丰富情感体验
关键词:专业课?德育?学生培养
中职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世界观尚未形成,是非标准模糊,可塑性很大,多种多样的思潮都极易在他们的头脑中找到温床。如果能在专业课内穿插德育渗透,对学生潜移默化进行教育,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的形势下,进行这样的尝试,尤为必要。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专业课上可有效渗透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和理想教育等。
一、课内渗透德育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好尺度
在教学中要分清主次,不要喧宾夺主。专业课还是以专业教育为主,以德育为辅,后者不能没有,但也不能过度。
2.把握好时机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抓住有利的时机,要与授课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要使学生有生硬、牵强甚至乱联系的感觉,更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把握好內容
教师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应在自己的头脑中先理出头绪,反复过滤,达到招之即来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德育工作水平。所以,教师应认真学习德育教学知识。
二、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内容
1.渗透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教育
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医疗工作,医疗工作者要对病人高度负责,具备很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因此在课内要经常渗透这方面的教育。
如教师在概述部分介绍科学家探索和发现各种微生物以及吞噬细胞、抗体等的过程,讲到卡介苗时介绍卡、介二人初次制备卡介苗的艰难经过。通过介绍这些故事,使学生学习科学家认真细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学到无菌操作、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时,教师每次均强调要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尽量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观察常用生物制品时讲述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来历,它是索尔生经过七年刻苦钻研的结果,使千百万人免于残疾;我们小时候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牛痘疫苗是琴纳发现和开创的,他是一位乡村医生,一生坚持免费种痘。听到这些例子,学生认为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精神值得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为医学无私奉献的信念。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唯物主义观点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办事情想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在每次实验课上都要求学生认真操作,正确记录,准确绘图,来不得半点虚假,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所以看问题要全面,要一分为二。在学到“抗体”“补体”“免疫应答”时,通过其生物学作用的概括、比较和归纳得出结论:它们的作用都体现在两个方面,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有时也可有害。在学到抗原抗体关系时,教师可用钥匙和锁的关系打比方,以此教育学生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这就是联系的普遍性。以后学生如果能运用这种“联想学习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珍惜和平时光,提高对爱国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如讲到寄生虫病时,向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前五大寄生虫病在我国猖獗流行,夺去数十万人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控制了五大寄生虫病的流行。讲到霍乱弧菌时,联系到几次战争后的几次霍乱流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战争时期和战后初期,人民的卫生条件等极差,很多传染病容易流行,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时代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在学到“细菌的分布”时,当学生了解到细菌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知识后,教师及时指出很多消化道、呼吸道疾病随时都可能发生,所以一定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卫生运动。这些教育在以后具体学到每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时候不断得到强化,使学生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
4.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素养
比如在学到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讲解原理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其次,在灭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和设备,树立爱护仪器和设备的良好习惯;使用过的带菌的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后才可清洗,培养其无菌观念和干净卫生的工作作风;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循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
荔波县甲良中学:蒙有芬
有位伟人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普法势在必行。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让中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
首先,英语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
其次,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英语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英语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英语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我在教学《pandas》时,除了介绍熊猫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相关知识外,运用多媒体播放人类捕杀熊猫的场景,提问学生:人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全班讨论,特别是对世界稀有物种的捕杀,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
最后,还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手抄报,演讲等让学生感受到“法”的观念,感受到法无处不在,从小就学法,知法,懂法,不断提高普法力度。
政治组: 吴洋
经过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渗透法制教育,不断总结,心得体会如下:
一、每个教师都应树立和强化学科渗透的观念和意识。把“学科
渗透”的观念老闹地扎根在心理,化为内心信念,再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凡事只要我们用心了,效果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用心、思考和研究学科渗透问题,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对学校游泳、对学生有益的如何“做人”的问题。
三、用心实践和探索。就是要不遗余力,不怕吃苦和受累,不怕
劳心劳力,只要有利于学生“做人”的养成,在所不惜。“教育必须对生命丰富的、差异的、深刻的内涵作出回应。”执着是生命中最美的东西。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的生命航程中,因教育而赋予了我们许多的亮点和精彩。
四、毫无疑问,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创新的意义在于不
断适应学校法制教育的新形势、解决学校法制教育的心问题、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并致力于学校法制教育的创新。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自我反思,需要我们有敢于打破传统、置疑一切的勇气。
五、教师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独一无
二、不可复制。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成为他自己,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其次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感染他们、影响他们。简单地说,要教育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人,你首先是一个遵纪守法者。
培训心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的规范显得愈加重要。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正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法制的力量,规范人、社会团体等的行为,为社会的运转创造良好的环境。
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是其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是进程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治本之策,是社会治安综合治性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宣导,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法用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带好头。老师如果带不好这个头,自身法制观念不强,会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这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学法是前提,用法是目的。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遵守法律贯穿于教学实践与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依法解决问题。是正常的事情,一旦班里的学生出现问题,必须严格按
照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教育和处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防微杜渐。
三、注意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预防学生出现违法犯罪现象。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每年以10%左右增加,其增长速度很是让人担心。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得法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四、注重挖掘教材蕴含的法制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手抄报,演讲等参与到法制宣传活动中,从而接受“法”的观念,感受到法无处不在,从小就学法,知法,懂法,不断提高普法力度,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法制渗透容易流于形式的缺陷。
在英语教学中, 决定渗透的因素有三:一是英语教材中含有的道德因素, 二是指导渗透的英语教师, 三是被渗透者学生。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 起决定因素的是教师和学生。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 学生是渗透的主体, 教师是渗透的主导, 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渗透?接受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的个性爱好和认知需要。如果学生对渗透的内容怀有喜爱和渴求的心理, 那么就会产生“细雨滋润土壤”的功效。而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因学生的好恶、意愿决定, 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一方面把握渗透内容, 另一方面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意、需求调整到接受渗透的平台上, 从而帮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学科渗透德育不是简单的给予, 而是教材、学生、教师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教师尤其要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心理需求, 区别对待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学生, 洞察他们对渗透内容的兴奋度和注意力, 调整渗透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 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科渗透的功效。
(一) 注意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教育因素,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思想倾向性问题, 结合教学内容, 有意识地在教材的呈现中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生处于长身体、长智慧、长才干的成长期, 他们好奇、好动、好学、好强, 这是他们的天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减少学生学习困难, 给学生学习的拐杖, 以旧带新, 积累语音规则, 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求学态度, 因为意志是做人之本、潜能之学、成功之基。在学习有关运动项目的新单词前, 我有意识地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体育运动员为我国争得了荣誉?”中学生平时都喜爱体育运动, 纷纷举手回答, 这时我又问:“你们知道他们获得荣誉的背后, 花了多少心血, 流了多少汗和泪?”然后我着重介绍几个体操运动员的事迹, 指出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运动员的拼搏, 队友之间的团结协作, 教练的科学训练, 因此, 我们也要从小刻苦学习, 对困难不屈不挠, 利用集体的力量, 立志做有用之人, 为国争光, 这样再让学生学习英语单词, 效果就好多了。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踏实求真的奋发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 在教学中, 注意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 教育学生讲究文明, 礼貌待人。
七年级教材以“结构——功能法”为编写体系, 这就要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教会结构, 又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种结构, 即掌握语言的功能。比如教了祈使句, 我就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使用命令式是不能随便施于人的。如果你到咖啡馆去, 对服务员说:Ring me a cup of coffee, 那你是喝不到咖啡的, 在使用英语的国家, 日常生活中, 一般很少使用祈使句语言形式, 而请求别人做事时, 一般要用这些结构:Will you please…?Would you like to…?Could you…?这样语言委婉, 不但让人觉得你语言文明, 很有礼貌, 而且英语很地道。然后, 我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文明用语的教育, 告诉学生在我们国家也是很讲究语言的文明礼貌的。举个例子, 如果你向别人问路:“喂, 到苏州动物园怎么走?”人家会睬你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会。”有的同学马上更正, 应该说“请问。”“对。”我马上肯定了这个同学, 然后告诉了学生英语中怎样问答, 提出建议, 请求帮助等句型。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
(三) 营造审美情境, 享受创新愉悦。
教学其实是一种艺术创造, 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教, 学生创造性地学。而要完成这种创造, 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情境。如给初学英语的学生取个外国名字, 对他们是很有吸引力的, 这会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无形中又学了许多英语名字。给学生取一个英文名字, 就是从思维的方式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英文环境, 能逐步使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在教学中, 我巧妙地利用英语角创设出一个儿童化的审美情境, 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知识, 积极思维, 勇于创新, 并引导他们用自己新的作品不断改善和优化这一审美情境。从而尽享创新的愉悦。一棵圣诞树上则挂满了缀着红飘带的字母, 随风摇曳中透出几分童趣。在如此充满英语气氛的环境中, 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学英语说英语, 用英语做游戏, 每一个学生抱着“我能行”的心理, 自然而然地成了英语角的主人。
(四) 渗透不求回报, 总是默默付出。
作为英语学科渗透德育, 它不要求, 也不可能要求产生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因为人的教育是一项复杂工程, 而思想道德建设又是人的教育中最难攻克的堡垒, 其艰巨性、复杂性需要我们反复抓, 抓反复。其最有效的方式是渗透熏陶。因此, 我们搞学科渗透正是体现了德育工作的规律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 渗透德育 点滴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219-01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几乎与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联系都比较密切,与学科教学交叉融合性更为较强,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但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乏力的问题,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育教育与教育教学内容没有有效结合,德育教育与各学科相关教学内容结合点没有抓住。恰在此时我校市级课题《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开始立项研究,我有幸成为课题组研究成员,认真参与了研究。从成为课题组成员到现在,对这个课题有了不知从如何做起到时时处处都在落实课题研究的跨越,从中有很多体会。认识到所有学科教学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找好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
1 思想品德课对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其教学模式过程是影响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教学中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为主要线索,将道德、心里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教学中要避免孤立化地传授知识,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关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2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实效性。我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课题教学中,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之中。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上册第十一课内容是《做一个自强的人》。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多,对自立和自强的含义及其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强不息的深刻含义,明确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在教学中我经常准备一些名人的故事,如我国的桑兰、邓亚萍等名人的事迹。虽然这些事例很有针对性,但是学生觉得他们是名人,离自己太远,教学效果不太好。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选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从中感知,只有自立和自强的人,才能克服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我在杂志上看见《两个乡下人的不同命运》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恰恰说明了此道理,就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表演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学生的表演,这个故事更生活化和具体化,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亲身体会到一个道理: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起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努力向前的决心,只有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五年前,两个乡下人在候车厅退票处相遇时可以说他们是站在人生的同一起跑线上,可是到了五年后,他们之间的差距却很大。一个西装革履,是拥有150多个工人的清洗公司的老板;一个破衣烂衫,是靠捡破烂维持生存的乞丐。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差距?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原来打算要去北京而后又去了上海的那个乡下人,抱着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明确的目标,树立乐观向上的世界观,所以,他认为选择去上海就是选择了发财致富的好路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那个打算去上海却去了北京的乡下人,则抱着消极被动、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了与世无争的世界观,结果成为乞丐。明确目标才可能实现成功,但设立的目标要可行,还要把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不懈地去实现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
3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中
注重道德实践体验,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好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例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五课《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一课时,学习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组织学生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实践活动,在学校有的同学清理校园的口香糖污渍,有的同学随时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有的同学主动擦教室的门窗;学校的小志愿者组织部分同学一起到街道上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再如,母亲节的到来,布置学生回家给妈妈洗脚的活动,或者回家帮家长做一件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感恩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产生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在道德实践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了升华,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落实具体正确的道德行为,懂得了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做负责人的公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科学地利用教材,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故事和案例,让学生参与主题情境表演,抓住德育与本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科学地渗透德育教育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生观、世界观和法律常识教育,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寓德育教育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强化了德育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其健康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教学之中,通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 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英语组:韦健祥
通过两年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培训和实践,我越来越感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天不怕,地不怕”,这与我国法制建设是相违背的,要想建成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为了祖国的未来,我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成功探索出通过学校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有效途径和有效形式,探索出一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大意义: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的法定责任;是“法律进学校”的工作重点;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目标
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树立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三、实施主体
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任教师。其中,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管理主体,学校是实施责任主体,学科教师是实施操作主体。
四、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高度上。
2、教师要增强紧迫感。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必须有高度的法制观念。
3、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不可“视而不见”。
4、要提高自身的法制素养。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一条永流不息的小溪。
5、要精心备教。一支粉笔,一本书上课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分组互动 普及版画教学 德育渗透 累绩跟踪 体会
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灵魂,确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的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賢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现在西方文化不断介入,承传传统文化受到了许多人将国外的腐朽没落思想带进国内,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生活作风,对我们的侵蚀越来越严重,西方世界盛行的个人主义、唯我独尊思想,已经使得部分人变得贪图享乐,凡事只顾自己,把家庭、父母、子女、同学、老师等都看得比较淡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为一个教育者,就要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要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真正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才能提高。因此,我在长期的教学中,贯穿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坚持中国精髓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利用学校的资源环境,研究方法,结合版画普及课堂,在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互帮共赢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和刻苦耐劳的习惯,对承传传统文化,起者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互动课堂的设计,激活学生自主性,促进传统文化传版画课堂的发展。
当今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难以继承和发展,甚至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淡薄,为解决这个问题是当今教育的需要。在课堂上发挥分组互动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持久的稳定性。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互帮等形式。促进课堂中的学习氛围。重视并解决学生的需要问题,也是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分组互动,主要就是针对这两种心理而设计和进行活动。巧妙利用45分钟操作途径设计课堂:
把每个班级分成四个自然组,每组设有组长、副组长,学习操作以组为单位进行综合实绩分的评定。项目有工具检查、上课纪律、回答和抢答问题、超凡创新、合作奖励、作业完成的速度和效果、自我评论和辩论、教师评定等。每节上课时教师对这些项目因情况进行加分;对不带学习工具、上课违犯课堂纪律、不按时交作业等的进行累积扣分。时间在每周、每月、每期分别进行分数的统计,由科代表负责并带动四个组的组长负责落实和完善。在每一节课上课时教师都在黑板上挂出表格,用打正的方法对回答和抢答问题、超凡创新、合作、堂内作业完成数量、质量、自我评定能力、争辩和教师的评定进行分别分次示情况加分,由科代表跟踪课堂分组累绩。
每月的成绩进行统计,对取得好成绩的组进行每人加德育分奖励;对每期的成绩统计以50%的综合分和平时的作业分进行评定成绩。最低综合分的组的组员分段进行思想教育。如:安排班干部进行帮带,布置附加作业等,必要时找班主任和家长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美术课堂的重要性,促使他们什么时候都重视美术,认真学习美术,形成一个自主、合作、拼搏、向上的良性循环和良好氛围,传统文化,特色版画教学自然会逐步形成。
三、传统文化主题性的版画课堂和德育渗透实验,有效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意识等德育渗透理念。
现阶段,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不足,加上多半学生是独生子女,表现出自私、缺少团队意识;欠互帮合作精神,缺乏集体荣誉感甚至缺少民族意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标准,自编教材设计了针对性的主题:尊老爱幼 传统美德;传统节日 城乡喜庆;千年花乡 万里浓情 ;三字经传 文化陈村;爱我中华,奋发图强等16个主题。进行传统文化主题性创作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用版画的形式表现这些主题。
很多成功的课堂案例。如“尊老爱幼 传统美德”一课中,我安排了初一13班级为这个主题实验班。我设计了感恩组、爱幼组、尊老组、友情组,让同学们课前收集一些典型事例,并组织学生分组演讲“尊老爱幼”典型事例,分组集体表演各自的节目。在节目中,学生由于设计了分组加分的环节,每组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完成他们的表演。让学生感受经历尊老爱幼、感恩教育,每个超凡表现都进行公开加分,所以他们表现积极,气氛热烈。有的学生讲自己亲眼所见或自己亲身经历的尊老爱幼事例,并用表演的方式表演节目。其中感恩组是表演“妈妈的生日”这个主题,他们表演中,妈妈坐在櫈子上,台上放着他们组自制的纸蛋糕模型,一个扮演孩子的同学帮妈妈洗脚。表演完毕,我就让其他组进行互评,在互评比中,很多的精彩建议出来了。有的说妈妈的生日时候,写一首感恩诗朗诵给妈妈听;有的说我拿着100分的试卷展示给妈妈看,让她高兴;有的在帮感恩组表演中补充环节,你帮妈妈洗脚,那你干麻不设计你爸爸帮你妈妈梭辫子呢?学生中一片笑声。精彩的场景,我给感恩组加了最高分10分,学生们问我为什么。我说“这是灵感的发现,是版画创作的好主题”后来在分组接力画稿中,他们组画得很生动,因为这时候点燃了创作的火花,燃起了创作欲望。果然他们组中有一个学生创作的作品,在全国纪念鲁迅新兴版画80周年的展评活动中有三个学生的版画入选和获得奖其中一个还获得了一等奖。由于长期坚持传统文化教育,这个班,做好人好事的不断出现,在学校的文明班评比中经常成为文明班,模范中队、先进班级。
四、分组互动、累绩跟踪的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学习氛围。
传统文化传承教学,学生不愿意学习,分组互动、累绩跟踪的课堂起到调动学生学习氛围。促进了分组互动版画普及课堂教学。由于长期形成这种良好氛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求学习的精神会得到很好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趣味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顺德传统文化教育增加艺术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寻找乡土知识与艺术之间的最佳点,使艺术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睦相处,互帮共济等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艺术课堂中渗透团队意识,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课题同时顺应了新课标侧重于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的理念,它的实践,有着在广大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普及的重大意义。
五、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坚持版画普及与德育渗透实践,成效突出。
1、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学习态度等精神面貌有了大的改观,如:学校多年被顺德区和镇评为“德育先进学校”、“德育达标学校”和“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特别是表现在学生文明礼貌上,无论你走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学生见到老师或者嘉宾都有会热情问候“老师好”。有很多来自全国专家、学者来我们学校参观和指导时候,都不同方式称赞:你们学校的版画做得好,学生文明表现更好。这是我们学校重视德育教育长期积累的效果。
3、2007年以来我们先后成为“顺德区首批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广东省少儿版画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全國青少儿版画教育活动基地”和国家十二五省省级课题。出版过有三册版画教科工具书《陈村镇中学学生版画作品集》;《美在心灵》学生版画作品集;版画校本教材《版趣》。在几年时间里分别在佛山、大良、顺德花卉世界和学校举办过15次大型的学生版画作品展览,先后被多次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和中国少儿版画研究会授于“全国优秀教学单位”“最佳组织单位”……
3、目前,陈村镇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版画特色教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充实。版画特色教学,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卓有价值的实践和探索,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中做到人人懂版画,人人出版画作品。几年来共创作了1000余幅优秀版画作品,其中有300多幅分别在全国全省内各级少儿美展中参展、获奖;200多余幅在各类报刊、画册上发表;教师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老师。已然形成学生喜爱、家长欢迎、专家肯定、社会赞誉、国内有影响、国外有交流的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的一大亮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积累的丰富的起来的智慧人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家园。胡锦涛说: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其中之一就是要利为民谋利,情系人民,为民所思,为民所为。这无疑是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将传统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中,用版画形式普及课堂,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要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认同感、凝聚人心、激发民族意志。培养民族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发扬互帮精神,增强表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去做的事情,树立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全面提高。
【参考资料】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那么, 师生间应怎样才能架起桥梁呢?
首先,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直接的典范, 教师良好的素质是学生的直接内容。我们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作好“为人师表”, 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威望。在教学方面, 时刻铭记这句话:“如果自己只有一碗水, 无法给学生一桶水。”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广泛地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教学质量, 订阅大量有关教学杂志与资料, 谦虚好学, 积极参加各教研活动, 并吸取他人的教学之长, 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教师的形象就是一本立体教材, 并往往比写成文字的书本教材更有影响力。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从。”所以, 在自己的言行方面, 始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视身教重于言教, 用自己良好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的理智态度, 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陶冶,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品质。
其次, 教师的心中要充满“爱”。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这个基础, 师生就缺乏共同的语言, 感情就不能融洽, 教育就难有成效。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师爱。爱是师生之间最有力量、最自然的连接点, 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中无爱的人, 不是一位合格的教育者。”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首先是对其外部素质的感受, 即在其情感支配下的各种言行。只有爱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愉快感和亲切感, 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从而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望, 更确切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业状况、生活条件等方面的情况, 以增强教师教学的魅力。
再次, 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理解学生, 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不主观武断, 简单粗暴,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树立和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敬可爱的人, 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 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才能架起情感的桥梁。
那么, 如何在架起情感桥梁的基础上, 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每个教师都认真思考、上下求索的问题。下列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体会, 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一下。
一、架起情感桥梁, 在严格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热爱、尊重学生的同时, 还必须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思想品德水平的基础上, 一步一步提出严格的要求, 帮助和督促学生不断向前迈进, 把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生间架起了情感桥梁后, 还要严格要求, 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就意味着要求, 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在班级管理上, 严肃班纪, 端正班风, 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学生情况, 首先建立起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强有力的班委, 废除班干部终身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其次制定合理的班级公约, 如班规, 紧扣学生出勤情况、纪律情况、学习及作业情况、仪表卫生及值日情况、好人好事等其他情况, 每一届学生, 三年始终实施学生思想品德积分制。使学生都“有法可依, 依法办事”, 互相监督, 互相管理, 促进班级的良性循环。
二、架起情感桥梁,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它必然要按照一定社会 (或国家) 的教育目的, 对受教育者施加各方面的影响, 尤其重视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教学总是要凭借一定的教材来进行, 而教材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培养人的要求编写的, 无论哪一门功课, 都渗透着一定的思想观点、伦理道德、政治主张, 因而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产生各种影响。并且, 教师的每一堂课, 在语言上、表情上、行为上都体现出对学生的爱, 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情感环境, 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快活感。教学过程中, 除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影响外, 还有学生相互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相互影响。教师要善于充分地运用情感的作用来激发和陶冶学生的品德, 对学生健康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情感, 就能有效地感染学生, 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陶冶, 在思想上得到提高, 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架起情感桥梁, 在失败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中学阶段, 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不定型, 他们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一个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看不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成功, 或做错事情受到家长、同学、老师的批评或不理解时, 他往往会情绪低落, 失去信心。这时, 我们教师更应该去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体贴和关怀, 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受害的花朵更爱春天, 差生更需要老师的温暖”, 首先要以真诚、善意的厚爱唤醒他们的自尊心, 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利用课外时间与其多接触, 多了解其思想状态, 耐心指出其错误, 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 在与他们架起桥梁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 在“引导”两字上下功夫, 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让他们从心底里接受, 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使他们对自己今后所走的道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德育教育渗透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学科教育渗透德育11-24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09-06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论文11-19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07-20
德育渗透-德育05-25
德育渗透06-26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10-06
英语课堂德育渗透11-25
小学科学课德育渗透途径的建-德育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