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通用10篇)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影响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不利因素日益增多。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二)就业、社会保

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四)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

(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六)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对人民内部矛盾进行重点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利益纠纷占当前矛盾纠纷的绝大部分比例。统计资料显示,近两年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3730件,其中,征地、拆迁赔偿,婚姻、继承、扶养,合同、承包、债务,下岗职工劳资、老保,外出务工人员工资、工伤赔偿,基层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等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21986件,占92.6%,其它纠纷1744件,占7.4%。

二、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点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在总量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呈现出诸多新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一是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因各类经济组织实现经济利益渠道的曲折性和有关行政组织的行政行为和办事行为的随意性,导致了社会矛盾纠纷内容的复杂化,而且形成矛盾纠纷的原因多,形成因素多,生成过程复杂,导致的后果严重。矛盾纠纷的演化由直线式变成曲折式,并且在矛盾纠纷的彼此消长的渐进过程中,还关联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矛盾纠纷的后果不是涉及一个或几个人的利益,而是牵扯众多当事人的利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法已不再简单化,增加了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因此,也增加了解决矛盾纠纷的难度。

二是矛盾纠纷的群体性。在农村,由于基层行政组织不依法办事而引起的土地、山林、荒山、荒地、水塘承包、农民负担、不当集资收费等纠纷,众多农民成为纠纷当事人;在改制企业中,因职工下岗、企业内部集资引起的纠纷,众多下岗职工和有关方面的人员成了纠纷当事人;在企地纠纷中,因利益冲突,厂矿企业与驻地周围有关群众成了纠纷当事人;在金融兑付、城市房屋拆迁等方面,许多有共同利益的群众成为了纠纷当事人。因社会矛盾纠纷当事人的群体化而使其规模不断增大,许多纠纷因处理不当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是矛盾纠纷的多样性。从矛盾纠纷的法律性质来看,社会矛盾纠纷由过去单一的民事纠纷发展为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并存的多种形式的纠纷。社会纠纷不仅包括传统的婚姻、家庭、宅基、赡养、抚养、借贷等纠纷,而且还表现为土地承包、农民负担、企业改制、职工工资、金融风险、行政不当、司法不公、矿山生产安全事故、企业侵权和房屋拆迁等方面的众多新型社会矛盾纠纷,正是这些新型的矛盾纠纷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四是矛盾纠纷的社会性。如今,许多矛盾纠纷实质上是个社会性问题,如工厂破产、工人下岗、退休养老、医疗保健、下岗生活再就业等方面缺乏社会保障等都是城市最大的纠纷源。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社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使社会治安难治理环境。另外,婚姻纠纷的激增,与社会风气不良、社会道德滑坡是密不可分的。

三、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1、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过于片面化。如有的人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擅自违约,不履行经济合同或协议,甚至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有的基层单位和行政组织为谋求小集体的经济利益,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和企业职工的负担,在公民、企事业单位、基层行政组织之间埋下了引发矛盾纠纷的隐患。

2、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较差,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人民群众的正当要求置若芒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甚至酿成严重事件。有的基层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特别在计划生育和集资收费等方面,态度强硬,作风蛮横,引起群众不满,伤害了干群之间的感情,从而引发干群矛盾,甚至民族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不好影响。

3、企业改制中群众利益受损。一些国有企业改制致使一部分职工下岗后,没有实现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率不高,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特别是有关方面的人员,年龄大,工龄长,贡献多,在企业改制后没有得到政府和企

业的妥善照顾和应有的关心;一些企业乱集资,加重企业职工负担,并且到期后,不能按时兑现,引起职工不满;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能严格遵守劳动法,连续很长时间不发职工工资,造成职工生活困难等等。这些不当做法引发了企业在职职工、下岗职工与企业之间的严重矛盾,有的甚至导致了群体性上访事件。

4、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不够妥当。有些政府部门对出现的金融风险、房屋拆迁、突发性重大事故等,处理得不够及时、公正和彻底,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怨恨;有的基层党政组织对群众反映的村(居)委会的财务、作风等方面问题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任意集资摊派、随意侵犯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等问题处理不公;对企业与驻地群众之间产生的矛盾,协调不力,处理不当等等。对于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处理不妥而引发了不少上访事件,影响了基层社会稳定。

5、群众对有的基层组织不信任。一些基层党政干部存在官僚作风,不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对群众关心不够,支持不力,干群关系疏远,不信任感加大。群众与群众之间、群众与村(居)之间、群众与基层行政部门之间有了矛盾纠纷,不愿找他们解决和处理,导致了群体越级上访,使小纠纷变成了大的上访事件,不仅影响和耽误了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还牵扯了上级领导机关的大量精力。

四、解决矛盾纠纷的思路与对策

依法、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调处机制。从实际需要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这是保障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迅速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措施。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各项政策和决策出台前,应进行听证,减少和防止随意性,让政策和决策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从源头上预防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为人民群众的诉求提供畅通、便利的渠道。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应向社会公布信访行政机构和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的通信地址、联系方式、工作程序和标准等相关事项。三是建立高效透明、便于监督的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工作机制,主要有协商、合议、听证和办理、复查、复核的三级终审制等,以提高求决的效果,减少重复求决和越级求决,做到多渠道化解矛盾。

2、建立超前联动的排查调处机制。人民内部矛盾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广,仅靠一两个部门是无法完成排查调处任务的。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超前联动的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一是主动出击,准确排查。深入厂矿、乡村和社区街道,面对面地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的疾苦,收集社情民意,切实掌握影响基层稳定的各种问题、动态、信息和苗头,做到滚动排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二是及时做好基层调处工作。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应针对其不同特点,认真研究处理的途径和办法,妥善加以解决。通过民主议事、民主恳谈等形式,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使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成为保障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基层组织应善于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运用综合措施把重大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并在矛盾纠纷的调处过程中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建立矛盾的合力化解机制。群众反映的许多问题,成因复杂,涉及面广,仅靠个别部门的力量去化解往往难以奏效,需要有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化解。首先,建立矛盾发生时的现场合力化解机制。尤其是已经上升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属地领导机关、涉事单位、业务主管部门、信访工作机构、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及时赶到现场,相互配合,做好接待、劝返和答复工作。其次,建立依靠群众、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矛盾调处机制。依靠群众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就是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富有正义感且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矛盾纠纷当事人的亲友等在矛盾调处中的作用;借助社会力量参与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就是建立和落实有工会、妇联、共青团、综治机关、律师事务所、矛盾调解管辖机关、有关专业技术部门参与的,既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又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矛盾调处机制。

4、建立预防和处置矛盾的协调机制。在各种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必须充分考虑所涉及群众的利益,考虑所涉及群众的就业和后期扶持;对项目涉及的无生产能力和就业能力者,应促使其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总的原则是,在发展中调整利益分配关系,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社会矛盾的调处,应付出合理的调处成本,建立矛盾调处的利益分担机制,即由对引发矛盾负有责任的当事人、当事人单位、当地政府各承担一定比例的调处成本。通过当事人合理利益的实现,保证矛盾的有效调处。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篇2

新形势下, 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 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 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1) 。

经济上, 一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凸显。其次, 贫富差距悬殊, 导致社会贫困问题、社会不公正问题出现, 社会“仇富”、“仇官”心理普遍存在。据统计, 2000年以后, 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指数已超过了0.4 (2) , 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 贫富差距已达到危险边缘。就业、教育、住宅、养老保险、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分配不公, 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潜在威胁。

政治上, 首先, 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断加深, 国家制定的政策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薄, 贪污腐败, 以权谋私, 加深了党群干群矛盾。其次, 群体性事件频发。公众参与渠道不畅, 导致民众意愿受阻后, 容易通过大规模集会、集体上访等方式表达诉求。第三, 在城管执法、房屋强制拆迁等问题上,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发生意见分歧、争执乃至因管理而发生的冲突此起彼伏。

文化上, 一是改革开放的新思想与传统旧观念存在矛盾。市场经济带来了平等、竞争、效率意识, 市场主体在利益的驱使下, 出现了追求功利、漠视道德、诚信缺失的现象。当今社会老人倒地“扶不扶”现象对我们的传统道德做出了重大冲击。其次, 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交织和碰撞, 使得一些腐朽思想腐蚀人们的头脑, 引起思想混乱、行为失范。部分民众对党、社会主义产生质疑, 信仰缺失现象日益严重。

民族宗教方面, 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加之经济利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民族之间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极少数坏人也往往会利用民族宗教矛盾挑动和制造混乱, 加上我们在处理民族宗教矛盾问题上可能出现的一些失误, 极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

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在不同领域中都有所表现, 究其根源, 是由于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要处理好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 从根本上说,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完善法律法规, 通过合理的制度来解决收入分配、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群众上访、民族宗教等问题;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批判吸收外来文化, 树立竞争、效率等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这些都需要有效地社会管理机制来监测和实施, 从而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二、公平正义在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 正义是不能没有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3)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最终的价值追求,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确立, 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经济上, 收入差距加大, 分配格局失衡, 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大部分老百姓享受不到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优惠, 贫富两极分化导致严重的社会心理失衡;政治上, 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盛行, 公民享有的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遭到破坏, 政治生活未能科学参与;社会上, 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应该是“橄榄形”的, 而我国的社会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形”结构, 由于利益的分化, 将来有可能发展成“哑铃形”结构, 我国将面临更多的贫困人口, 社会稳定会遇到更大挑战。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 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着力改善人民生活, 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 不断满足人民的新期待。

三、维护人民利益的社会管理机制

十八大报告以不容置疑的坚定语气, 提出了“两个凡是”口号:“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就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统筹各方, 协调发展。

1.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马克思认为,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做好群众工作, 要满足群众的需求, 从协调群众的利益着手。首先,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正确看待当前的分配制度, 培养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利益获取观念。其次, 通过法律和道德来约束和调节人们的利益需求和利益行为, 规范利益获取途径。再次,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保证分配领域的合理秩序。最后, 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 给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受损的个人、群体、地区提供一定的补偿, 减少利益差距, 维护社会公平。

2. 建立诉求表达机制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就要建立合理的诉求表达机制, 首先要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困难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深入群众, 倾听群众的疾苦。其次, 认真听取各方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 让不同利益群体参与到决策中来, 并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 科学决策, 统筹兼顾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最后, 要提高办事效率, 及时解决利益诉求, 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利益问题, 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等时机成熟再尽快解决。

3. 建立矛盾调处机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 更多采用调解方法, 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调节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矛盾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 重点要建设基层行政调解、民间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的调解机制, 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 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监督制度, 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

4. 建立权益保障机制

保障人民权益首先要保障他们的经济权益, 实现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其次, 畅通民主渠道, 保证民众对政府出台政策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选拔录用人才, 保障民众的政治利益。第三,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改革,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使生活在中西部地区的民众可以平等的享受文化权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 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刻, 加强与改善社会管理迫在眉睫。只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统筹处理群众矛盾, 才能实现公平争议, 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注释

1颜晓峰主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党员干部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89~100.

2张伟主编.社会管理创新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篇3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和谐社会;主题

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之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全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研究“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必须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和主线。

一、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角度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我们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并借鉴我国传统和谐思想有益成份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在这一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敌我矛盾,一是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去解决。进而,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1]而这样一种政治局面,用今天和谐社会的观点看,不正是和谐的政治生活的完美写照吗?他所提出的达到这样一种政治局面的各种方针、政策,诸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不正是和谐社会在经济社会发展、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文学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生动演绎吗?可见,和谐社会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必然结论和必然成果。

二、从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看,正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和谐社会的思想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兼相爱”的和谐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说礼贵和,即和谐;而要达到和谐,必须采取“中庸之道”,执两用中,在承认社会矛盾的基础上调和社会矛盾,由此,孔子反对“过”和“不及”两种不和谐的方法。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是建立在对立面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两端”或对立面,就无所谓和谐。和谐内在地包含矛盾和差别,是多样性和差别性的统一,它寻求个人心灵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及宇宙和谐,要求人们站在中的立场上使矛盾诸方协调、和谐、稳定、有序,和而不同。从和谐的观点来看,孤立的单一的因素不能构成完善的事物,只有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和谐,才能形成完美的事物,因此我们不能离开矛盾谈和谐。如果说矛盾是一分为二、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谐则是合二为一,相辅相承、相得益彰,是化干戈为玉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但这只是一种“应然”的状态,并不意味着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绝对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一定义更多地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结果的角度去界定的,而不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角度去界定的。如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2] 是一个使矛盾诸方由对立逐渐走向统一,由相互斗争逐渐转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使矛盾诸方由两败俱伤转为双赢共赢的过程。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拾遗补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显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继小康社会之后的一个更高目标,这既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目标,又是一次艰难跋涉的长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那么,如何才能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因此,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又是其根本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的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4]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和谐、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等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结合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特别是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实际上是人民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的条文化、法律化,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集大成,是一笔现成的方法典,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依法办事。只有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维持公平正义,而“公正即和谐。”道德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但它是人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也是人们处理内部矛盾的道义根据,而且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说服力,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以德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以德服人,而“美德即和谐。”其次,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综合适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再次,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公平正义,执两用中,切忌“过”和“不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一刀切和千篇一律。

四、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使经济社会的运行做到安定有序。稳定是改革、发展、和谐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而要保持稳定就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一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5]在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会日益显现,继续保持长时期高速发展的难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不断增大,改革的阻力也会更大,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能否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败。如果我们政策把握得当,很好地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变风险为机遇,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就会成为泡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要解决好这一课题,我们就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全过程中敢于承认矛盾,勇于正视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只有这样,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才可能由对立走向统一,由残缺走向完美,展现百花齐放、万家灯火的和谐美景。一言以蔽之,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题,必须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

作者单位: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819

[2] [3] [4] 光明日报[j].2006-10-12.头版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4.8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篇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后来毛泽东根据原始记录加以整理,作了若干补充,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其中提出的一些要点在当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即使在现在看来,这部著作仍然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

当今中国的发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在一代又一代伟大的领导人的领导和人民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理论指导,譬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更有一系列著作为人民引导方向,又如毛泽东同志的《论新阶段》《论联合政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矛盾出现,那么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作出不同的策略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理论著作。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情况,如何正确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概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也日益成为党中央和毛泽东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全书涉及了很多当时的社会问题,比如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肃反问题、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

这篇讲话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确方针的继续和发展。这篇著作,对于当时的时代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现在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格局出现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群体性、突发性、复杂性和对抗性因素增强的趋势。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对当时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关系以及解决这些矛盾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的科学总结,因而深入研读这一著作,不但对我们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深远,而且对解决中国国内的现实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我们在研读类似《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的时候,不仅要看到此著作在当时起到的实际作用,也要学会用于现实社会出现的问题上。只有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发挥著作的作用,也能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就像马克思主义,只有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后,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的理论在中国才具有其真正的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及的一些理论,比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上,至今可以沿用,还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二者关系处理上也可以借鉴这本著作中的论说。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篇5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讲话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刚刚建立,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上层建筑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但是,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这种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我们应该依照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从而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

作为毛泽东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它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追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它的科学价值对于五十多年(尤其是后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及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方向起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一、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上,首次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要“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为纲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就为社会主义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找到了动力,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理论提供了理论根据。

二、第一次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学说,这对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大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他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毛泽东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目的,或者说,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十分紧迫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建设事业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讲话提出了在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理论,是我们坚持“两手抓”方针的哲学基础。

毛泽东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对于精神世界的问题,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只有采取民主讨论的方法,细致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用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批评不能解决问题,而应力求用辩证的方法,要有科学的分析,要有充分的说服力。今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如何打击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的各种犯罪分子,如何正确处理这种敌我矛盾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四、讲话提出的“六条标准”,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雏形。

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艺术界和科学界问题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时,阐明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的六条是非标准。这“六条标准”实际上孕育了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精髓。邓小平在阐述四项基本原则时曾明确肯定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东西,是我党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篇6

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物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是伟大的诗人,书绘家。(以自己一生的精力引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解放和拯救人民,创建一个共和国,一个适合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度。)

内容概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个总的标题,在书中,毛主席分为十二个小的标题来论述。为:

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其中谈论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在总的标题下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

二、肃反问题 ;

三、农业合作化问题;

四、工商业者问题;

五、知识分子问题;

六、少数民族问题;

七、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八、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九、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

十、坏事能否变成好事;

十一、关于节约;

十二、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毛泽东通过全面分析,辩证的思考问题,总结出了人民内部存在的矛盾问题,并给出了处理矛盾问题的建议与途径。一心为构建一个健康和谐而快速发展的的中国而耗尽一生精力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安乐奋斗不息。足见一代伟人的贡献与功绩。

在第一个小标题中讨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国家一然是空前的统一,中国的旧面貌也已经换成了新的容颜。人民所厌恶的国家分裂和混乱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矛盾依然是存在的,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那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具有对抗性的矛盾。而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来说,是没有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费对抗性的一面。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问题,在每一个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当时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名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毛主席明示,我们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他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际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一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主政,对于这个专政的作用或是说意义。就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就是为了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更大的意义在于防御国家外部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这些作用在我们的身边时刻在起着维护民族统一和国家安全。当然有很多人在埋怨着中国的专政,他们愚昧的只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片面的所谓的民主,他们认为中国在紧闭他们的更有效地建设国家的方略,自以为中国在限制他们的思想和创造。想来也不怪他们的肤浅和无知。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的专政是建立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而由工人阶级团结全体有公民权的人

民,我们的民主是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是无政府状态,更不是无原则的民主不符合人民利益与意愿。(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的想法和规定,制度与方法是明确而最有效的,但是我们的领导人在实行中存在各种不足甚至是有违背人民意愿进行的,这样人民就看不到所谓的那个一切为人民群众的政府领导机构。就是因为人性中存在着各种弱点,什么贪念,什么侥幸心理在人们不断地付出和不断地欲望得到满足而魔性大发,什么为人民什么善良都被不断强大的欲望所侵蚀和吞噬。最终罪恶终会像黑夜的魔鬼将世界吞没,人民也就看不到光明的温暖。希望作为领导的人们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和贪念,好好的为人民服务,这样人民才感受到温暖和幸福,也才会拥护他们的领导人,国家也才会得到健康而快速的发展。)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对抗性将会发生,那时结果就不堪设想。时刻注意领导队伍中不良和错误思想的发生与发展。我们应该接受和理解政府工作人员经验的不够丰富,对于一些具体政策问题,需要不断地考察和探索。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去学习去理解,重和思想的引导与促进。对于分子队伍里,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给予他们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就是出现偏离我们方法和路线,我们也要先听取,然后分析,引领他们考虑我国的实际和现状,时势如何,我们的总路线和主要思想,让他们深刻理解正确的思想,并说服他们投入到以正确思想来发展国家的队伍之中。而不是如今社会中不断出现的社会病态,有不少的人披着共产党的外衣却在不断地伤害人民的利益,损坏国家的利益,我在此敢大胆的说中国的教育存在着极大地缺陷和问题。很多东西在书面上,在他们的嘴里。在他们还没有权利和地位的时候是那样的对人民信誓旦旦,每一年有多少的人加入政府领导工作人员之中,可是有几个还记得他们的爹与娘。我是一个注重行动而压恶表面和形式上的人,我并没有对中国共产党这个主体有成见,但是对共产党的一些个体是憎恨。我不想加入一个有着龌龊做法的集体中,为什么有些共产党员会以他们的身份去指点那些真正为为人民服务的非党员人士?我想说一句话就是,在武侠中总是有正邪分派而且界线清楚,但是很多正派人士却用人民的信任和推崇做着伤害人民的事情,位了一己之私而毁掉一切和平安乐的人民。而那些被归为邪派的人士却有着忧民和救民的举动,没有归入的人士,当然是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宗旨还是以大家的和谐安乐,他们会为拯救人民而挺身而出,只是时机问题。其实说白了,真正的爱好和平,真正的爱护人民是不需要加以什么名誉的。你的举止,你的思想,你的善性是否能够压过你的魔性,才是确定你是哪一类人的主要。所以在毛主席的叙述中也一再的强调要团结各界人士共同建设我们国家。不过我们在实施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仍需不断的努力,为共同的主旨,为人民为祖国一起奋斗,一起进步,为最终的胜利携手建设。

引起我的注意的还有少数民族问题和少数人闹事的问题。我们不断地克服种种不利于团结民族团结的因素,克服大汉民族主义,克服地方民族主义,不断地达成民族间的团结。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注不断地增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不放弃谁,更不放弃某个地区,相互帮助,共同发展。而对于少数人闹事,近年来又开始闹得猛烈了,不只是国家的建设初期出现,就是现在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的中国社会,还是会发生。我们没有责怪,因为这是我们国家进步的一种标示,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是应该的,也是热切的。但是其中也不少时存在外部的分裂行为,也有内部的矛盾激化。我们应该安静下来思考,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最佳方式。我想有些闹事行为的发生很大部分跟我们在运行和处理国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遗漏或者是错误,而这些恰恰是领导们疏忽。(当然我没有能

力发表我的意见和建议,因为我对国家的政治和时势掌握的信息实在太少,但是以我们古国的得天下与治理国家的最优方式或说思想可以说我们还有很大的缺陷,这也说明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我的想法和论点,我并不是那么的急切的要求人们去实现,凡事有一个过程,而且是努力奋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就是为人也有,我们不去追究毛主席的缺陷,更不用挖掘国家领导人的不足,只要每个人一和谐和为共同的幸福,为人民的安乐,不断地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时刻为人民服务。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篇7

一、当前企业内部矛盾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近年来, 由于企业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各种矛盾难以避免地大量涌现出来。

一是利益性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群众在资源分配、市场占有、劳务关系、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矛盾逐步凸现, 致使矛盾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深层次的利益关系上来。

二是对抗性因素增强。我们在工作中经常感到, 过去上访的职工群众情绪比较温和, 多数只在本企业、本地反映情况, 现在则多是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而且大多情绪激动、语言粗鲁、行为激烈, 干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是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增多。这个是在企业进行改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一些人抱着“不闹不解决, 小闹小解决, 大闹大解决”的心理参与其中, 造成处理难度越发加大。

四是矛盾关系复杂多变。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 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与特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的不同利益主体, 导致矛盾主体增多, 关系更加复杂多样, 处理起来较为棘手。

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一是改革因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利益的调整、思想观念的碰撞, 导致冲突的增加。二是利益因素。由于社会分配不公等, 使各种利益矛盾容易加剧, 这是导致矛盾出现的深层次根源。三是心理因素。如今, 一些群众对社会现状不满产生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 “没有事情不理你, 出了问题要找你, 处理不好要骂你, 不犯大错不怕你”。四是素质因素。现在社会道德素质下降, 导致一些人只强调自己的权利, 却往往很少想到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 用法律来规范、约束自己。

二、处理内部矛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 要按照“可疏不可堵、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逆”, 掌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要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群众承受程度的统一, 在制定企业改革方案、实施重大决策时, 充分考虑并尽量避免和减少, 可能给群众带来的损害和风险。在具体工作上, 要增强预见性, 针对可能引发矛盾和问题的敏感环节和重点人员制定对策。

2、力争主动原则。

要保持洞察民意的敏锐性, 善于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 对群众在想什么、希望什么做到胸中有数。一旦发现矛盾的苗头, 要采取有力措施来平息事态, 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

3、关心群众利益原则。

要十分重视关心群众疾苦, 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为解决内部矛盾的首要环节, 凡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 务必高度重视。

4、教育疏导原则。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帮助广大群众学习和理解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引导群众消除对立情绪, 争取大家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5. 民主法制原则。

要依法保障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从源头上预防各类问题和矛盾。同时, 要教育引导员工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遵纪守法, 在法律范围内解决矛盾和纠纷。

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全力维护企业稳定

第一, 坚持科学发展, 不断提高企业实力。我们体会到, 只有企业发展了, 实力增强了, 才能为处理好企业内部各种矛盾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 许多利益上的矛盾就比较容易解决。

第二, 发挥思想工作优势, 引导好职工群众。我们在工作中切实做到“听、说、讲”:一听, 就是耐心倾听职工的心声, 如看病难, 看病贵、物价天天涨, 生活质量下滑、房价太贵, 买不起房等等;二说, 让职工说出实话真情, 哪怕是比较尖锐刺耳, 吐出心中的怨气;三讲, 我们通过讲形势、讲发展、讲比较、讲感情, 给职工群众解惑释疑, 理顺情绪, 以有效的沟通争取他们对企业的支持。

第三, 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要让不同的群体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例如2010年, 许多职工反映物价上涨过快, 希望增加收入, 我们反复调研, 充分酝酿, 经过职代会讨论, 通过了职工工资优化实施方案, 使员工的收入有普遍增长, 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压力。

第四, 关爱职工, 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公司通过必访必谈制度、“送温暖活动”, 特别是对离岗人员、生病困难职工、离退休老同志等特殊群体高度关心, 坚持走访慰问,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一时解决不了的, 也要耐心解释, 创造条件或时机成熟再去做。

第五, 转变工作作风, 密切干群关系。强化各级领导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 满腔热情、真心实意地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和意见, 职工利益无小事, 应护不能损。这几年, 我们对员工认真做好六件事:“关心温暖送上门;红白喜事必上门;各项福利递上门;药费报销、保险理赔办上门;情绪波动不出门;调动积极因素把好门”, 让广大员工真心感受到企业是他们的家, 组织在关注关爱着他们。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篇8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 和谐校园 工会执政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6-02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注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日前,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者再次见到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精神。这就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今天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意义在哪里?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著名讲话,是上述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毛泽东认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毛泽东确认:“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毛泽东明确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他举例说:“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他告诫我们:“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

鉴于当时社会思想领域的问题比较突出,因而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没有明确提出解决利益矛盾的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毛泽东没有这方面的思想。作为人民内部利益的矛盾,诸如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局部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集体和集体的利益矛盾、个人和个人的利益矛盾,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的矛盾等,在毛泽东看来,解决的办法就是“统筹兼顾”。

毛泽东关于区分两类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为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今天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显著特征的新时期,先后高举了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这是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是实践的需要,其政治方向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是完全一致的: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新时期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条重大的政治原则。邓小平将其列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把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继续列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对于这样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

其次,其历史背景具有某种相似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概念有确切的内涵,诸如矛盾的定性、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而今重提这一概念,这就意味着对这一概念内涵的承认和坚守,意味着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继承。当然,时隔半个世纪,物换星移,我国的巨大变化和快速发展,使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内容和表征与当年都不可同日而语,这就要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着重点和具体方法上有所创新。今年9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座谈会的讲话中,就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二是注重维护群众权益,三是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四是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这四个“注重”可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再次,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更好地调动群众积极性,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人民内部矛盾的普遍存在,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问题是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人民内部矛盾严重化、尖锐化的现象。许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和地方政府、干部作风有关。或者是不作为,中央好的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或者是乱作为,在发生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矛盾时,有些地方干部着重维护强势者的利益,严重侵犯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甚至直接与民争利。这就使小事变为大事,矛盾激化,事态扩大。而“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案例,则起了反向的诱导作用。如此种种,无不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方面,可以使我们认识当今人民内部矛盾,都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这个立场不能动摇。思想问题要说服教育,不可强制压服;利益矛盾要双方兼顾,“不能只顾一头”。现实启示我们,利益“兼顾”中内含公平正义,比如“吃面包”,不能一个吃饱吃撑,还藏着掖着,而另一个只有“吃面包渣”的份儿。这不是“兼顾”,“兼顾”的要点在于维护弱者的正当权益。必须要记住国家发展,是实现“大家都有份”的“共同富裕”,要着力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问题。另一方面,胡锦涛同志又提出四个“注重”,明确了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大政方针。现在的关键,是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把四个“注重”落到实处。如此去做,则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必将出现新局面。

(三)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独特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工会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是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统筹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相信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而学校工会在党组织和教职工之间有着一种不可替代的联系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解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反映教职工的愿望和诉求,在党组织和教职工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是民主参与作用。高校教职工的民主法制意识相对较强,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和独立人格,尊重并维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实行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工会作为教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要通过教代会等形式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正确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时发挥好源头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

三是教育作用。高校的广大教职工作为整个社会中文化程度最高的群体,他们对社会文明和政治平等有着强烈的追求,对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工会可以根据自身的组织优势和群众性特点,通过积极的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教职工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业务素质,为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发挥教育作用。

四是社会调节作用。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教职工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行为方式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尽相同,不同层次的教职工对学校整体利益和自身具体利益的追求不同。而工会具有统筹兼顾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优势,这就需要学校工会根据新时期教职工利益诉求的特点,不断适应教职工对经济、政治、文化的需求,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各方面矛盾,在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中发挥好社会调节作用。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篇9

一、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提出要注意纠正忽视政治的倾向,反复强调各级党委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认为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证。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从广义上讲,是指党对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文化教育工作的领导、理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毛泽东还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了全社会都抓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及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它不仅要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等问题,还必须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问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

二、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毛泽东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观世界的改造,二是客观世界的改造。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新人。他认为人人都需要改造,需要继续学习,这样才有可能进步,否则就要落后。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要求,即“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三、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正处》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与勤俭建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纪律教育等几个方面。

四、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和正确方针

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产生的根源、矛盾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方针。

1、坚持民主的原则。从本质上说,民主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原则,即运用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进行疏通和引导。毛泽东正确地阐明了民主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指出要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民主的原则,说理的原则。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根本做不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2、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毛泽东总结了历史经验,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个方针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在革命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方针,这是党30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总结。思想政治工作是说服人、教育人、转变人的工作。对于人民群众中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不能采取强制的、压服的办法和行政命令的办法,而必须坚持疏导方针。

另外,毛泽东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关系上所遵循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处理与各民主党派关系上所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方面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是在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正确方针。

五、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毛泽东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群众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处理这种矛盾,不能运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为此,他规定了一系列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

1、民主的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所采取的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就是疏导教育的方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方法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民主方法,积极引导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2、自我教育与互相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普遍采用的工作方法。毛泽东主张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都要做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群众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坚持群众自我教育与互相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才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生动活泼,有广泛的群众性,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批评教育的方法。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具体思想情况,立足于摆事实,讲道理,以言语感化人,以道理说服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失,区别对待,与人为善,恰如其分。

4、比较鉴别的方法,也可以叫比较教育的方法。比较鉴别法是通过比较对照辨别真伪,是非以及正确与错误,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是定性、定量的科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它有利于被教育者在鲜明与强烈的比较中,辨明是非,鉴别真伪,判断正确与错误,更自觉、坚定地接受正确思想,批判错误思想,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成效性。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篇10

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信访稳定与经济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形成了以大信访大稳定促大和谐大发展的工作格局,全区信访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一、用群众路线构建齐抓共管局面。一是定位全局谋信访。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体察社情民意的窗口,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区委、区政府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用群众理念提升思想认识,用群众路线化解社会矛盾,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信访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统筹安排,常抓不懈。今年7月初,在全区组织开展“民心离党并不远,就看我们怎么办” 大讨论,为明年上半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早开局、打基础。二是建立重点项目指挥长制度。魏都区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重,由此引发的信访问题多。区委、区政府每个项目成立一个指挥部,分别由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办事处主要领导是指挥部成员,指挥长主要承担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定期召开协调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负责信访稳定工作,把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好,消化在基层等三项工作任务。县级党政领导人人肩上有压力,千万重担大家挑,现场办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把工作做到群众家中。该制度的实行,既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又为基层单位分忧解难,解决了大量的信访问题,同时也密切了干群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组织开展党政干部集中下访活动。在全区开展“接地气、听心声、解难题、聚民意”党政干部下访和信访积案集中化解活动,组织机关干部400余人集中大下访,下访干部按照围绕密切干群关系这一目标,制定一套下访方案,建立一本下访工作台帐,展开一次“民心离党并不远,就看我们怎么办”大讨论,完善一套长效工作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法,沉在最底层,工作在一线,为民解难题。自活动开展以来,县级领导干部每周至少在各自联系的办事处、产业集聚区和区直单位集中下访一次以上;各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区下访干部总数517人,人均每周下访5天;48个区直单位下访干部总数327人,人均每周下访2次。

二、用队伍建设奠定工作基层。一是提拔重用信访干部。把培养打造业务过硬、清正廉洁、极具战斗力的信访队伍作为信访工作的大事,对信访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在提拔、使用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前不久我区调整干部时,一次提拔重用信访局干部8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区信访干部的士气。二是建立信访信息员制度。在社区组建以下派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委主力的信访信息员,在居民组建立老党员、老教师、老职工为主力的信访信息员,定期对信访信息员进行培训、指导和管理,确保信访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及时掌控所辖社区的各类不稳定信息,做到未动先知、人动我知。目前,全区信访信息员共204人。三是加强信访队伍培训。区政法委、信访局先后组织培训班,对办事处信访办工作人员、信访信息员、社区民调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提升工作效能,适应工作需要。

三、用管理创新化解矛盾隐患。一是构建三级民调网络。区级、街道、社区分别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调解网络。全区11个办事处和82个社区共建立94个调委会,以社区干部、退休法官、退休教师、退休老干部等五老人员为主体调解员队伍1126人。同时,拓宽调解途径,建立10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在产业集聚区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区法院设立人民调解室,在区民政局设立婚姻调解室,在企业设立行业性调委会等。今年以来,全区共调解矛盾纠纷1186起,调成1181起,调成率99.5%,防止集体越级上访29起。二是构筑诉调对接平台。在区法院建立区诉调对接中心,在街道、人民法庭和社会法庭建立16个诉调对接站,在82个社区建立诉调对接联系点,全力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目前,采用诉调对接方式处理案件893件。网格坚持日巡查、日报告,社区每周、街道每半个月、区综治办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分析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研究解决矛盾纠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实行“零报告”制度,特殊敏感时期随时报告,确保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激化、上访不越级。三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区委区政府制定应急预案,成立特勤大队,四个公安分局联动,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及时果断处置。今年以来,快速成功处置时代广场、市中医院跳楼事件、前进路东段回汉商户纠纷等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36起,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用公开接访畅通诉求渠道。一是公开接访。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党政领导公开接访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书记、区长带头,每周三作为固定日期,轮流公开接访,其他县级党政领导按照排定的

日期及时公开接访,对承接的信访事项,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作出具体批示意见,一管到底。今年以来,区委书记、区长共接待群众来访32次104批次,其他县级领导共公开接待群众来访192起983人次,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95件。二是联合接访。在做好县级党政领导公开接访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纪检(监察)、法检两院、人社、民政、住建等部门工作人员进驻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在区委群众信访工作部的协调下,接待处理涉及本系统的信访事项,形成“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处理、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信访群众,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集中研判。我们紧紧围绕“事要解决”这个核心,每周五作为固定日期,由区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疑难信访问题研判例会,对进京赴省到市信访事项逐案分析研判;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区委书记和区长亲自主持召开分析研判会议,“把脉问诊”,听取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包案领导对引发上访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化解的措施和时限的情况汇报,进一步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对要求合理的,一次性解决到位;对要求过高的,教育疏导到位;对确有实际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今年以来,全区共召开案件协调例会26次,研究信访案件79件次。

五、用法律手段解决信访积案。一是实行领导包案。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处理信访问题制度,把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重复上访和上级交办的重要信访案件纳入到领导包案的范围。县级党政领导对所分包的信访案件,认真落实“五包”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亲自主持研究案情、亲自调查分析问题成因、亲自提出解决方案,真正把问题解

决到位,实现息诉罢访、群众满意。对问题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包案调查处理、亲自审签结案报告,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将所包案件办结。对解决难度大、结案后可能反复的信访案件,实行包案领导回访责任制,确保信访事项案结事了、息诉息访。二是集中化解积案。我们从近年来发生的进京赴省到市上访事项中筛选出28件,作为信访积案,以区委两办名义交办到各责任单位集中化解,并从中选择出18件,按照“明确一名县级包案领导,确定一名具体责任人,组建一支专门的队伍,制定一套切实管用的化解措施,达到事了人稳目标”的“五个一”原则,抽调县、科级干部86人成立18个专项工作组,实行包掌握情况、包教育转化、包解决化解、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的“五包”责任制,集中突破。对工作组的组建,按照“用得力的人,干成事的人”的选人标准,抽调政法机关副职17人,区直单位主要领导23人,脱离原岗位,问题不解决,人员不撤回,责任不解除。包案县级领导、工作组成员、责任单位对有实质性诉求,确需解决的问题特事特办,一步处理到位,让群众满意。对虽符合政策,应该解决但目前条件不具备的,亮明态度,讲清原因,出具书面意见,让群众放心。对已经处理到位,继续缠访闹访、以访牟利的,政法机关联动,依法公开处理。三是信访秩序集中整治。由政法委牵头,责任单位、公安、信访部门密切配合,按照教育、警告、训诫“三位一体、同步进行”的工作方法,对赴京非正常上访人员一人不漏,坚决打击到位。今年以来,全区共依法训诫赴京非正常上访人员13人次,其中治安拘留11人次,警告处罚2人次,依法处置违法上访47人次,信访

上一篇:有趣的传口令作文600字下一篇:联谊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