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记忆力教案(推荐9篇)
一、坐姿调整:
口令词:5-4-3-2-1(第一次讲解清楚要求,之后用击掌或报数发出口令)
5身正、4腰直、3肩平、2足安、1目视前方
二、丹田呼吸法
1、端坐椅上,背伸直,收颚,闭目,舌抵上腭。
2、全身肌肉放松,取安稳的姿势(坐椅子前半部分),坐着有不舒服、失调的感觉时,就调整一下姿势。
3、呼吸用细、长、静的深呼吸,切忌用发出音响的急促呼吸。嘴自然合拢,两颊和嘴唇放松,从鼻吸气吐气。
4、呼吸的速度,吸气用4-5秒,憋气2秒,吐气用6-8秒,憋气2秒。
5、吐气后须想着下丹田残留有所吸空气的30%左右。重要的是,脑子里要常常想到所吸入的空气大部分已吐出,而腹中正在吸入新鲜的空气。
三、基础训练(注意力和视辐训练)
按基础注意、视辐训练PPt进行训练,为一轮,除了注意力训练之外,其他均为1分钟一次;
四、彩卡闪视训练
按照PPT内彩卡闪视内容,从单色到多色训练,方式以“
1、闭眼脑中保留图片形象、颜色;
2、颜色所处位置,形状”交替训练和抽查;
五、游戏
1、鼻子耳朵换:右手轻捏鼻子。左手在右手外面,轻捏右耳朵。听到老师“换”这个口令词。手拍对应的大腿,然后迅速变换左右手对应的部位(左手轻捏鼻子,右手在左手外面,轻捏左耳朵);位置动作不出错为评断标准
2、手指操:以各个手指转动同时以相对应手指为圆心绕圆;分正反向转动;以快和不间断为评断标准
3、击掌游戏:两人面对面做好,有一定的距离。先按正常击掌。听到老师报出指定手指定位置后。注意变动,是否及时变动不出错为评断标准;
六、找茬训练
1、以一段动物声音音频为听觉训练原本。之前准备的图片上缺少或多出音频内所出现声音的动物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地方;越多越准确越好;
2、以两张有不同细节的图片,先放一张,1分钟内凭记忆记住。换第二张。找出不同之处;越多越准确越好;
七、舒尔特表格训练
让学生用手指按数字大小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另外一组同学检测时间和准确性,数完 表格内所有数字所用时间越短,声音和手指同时对应的越准确越好;
八、定位记忆(10-20个词语)(关键是头脑里能想到场景,图像甚至声音)
1、身体定位词记忆(13个颜色)
2、数字谐音定位词记忆,同时训练10-20个词语的记忆方法;(几组无关联的词语)谐音定位词(例子,每个人可以设计自己习惯的定位词):
1、衣服
2、耳朵
3、大山
4、寺庙
5、老虎
6、柳树
7、围棋
8、爸爸
9、白酒
10、石头
11、湿衣
12、鱼儿
13、雨伞
14、钥匙 15、鹦鹉
16、石榴
17、仪器
18、石坝
1 工作记忆缺陷的神经机制
WM是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储存和加工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包括中央执行系统、情景缓冲器、视空间模板和语音回路4个部分[4]。中央执行系统具有分配注意的功能, 语音回路与视空间模板为存储系统, 分别用于存储语言信息及客体空间信息[5], 可通过情景缓冲器相互影响和整合[6]。人的工作记忆存储容量有限[7,8], 特点是对物体简单特征的存储优于对复杂特征的存储[9], 且受物体整体特征及长时记忆的影响[10]。WM是大脑执行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 是长时记忆的存储工作站, 也是学习、语言理解、推理和判断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因此, WM的缺陷必然导致学习能力和认知加工功能的缺陷[12]。
视觉通道的WM又可分为视觉客体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 并存在不同的神经基础[1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技术发现, 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明显激活额叶背侧-顶枕叶环路, 而客体WM任务则激活额叶腹侧面-纹状体-颞枕叶环路, 提示额叶对上述2类WM加工存在分离[14]。其中, 运动前区及后顶叶上部负责视觉空间信息的复述加工, 右枕叶前皮质和后顶叶下部可能负责空间信息的存储功能[15], 而客体工作记忆的保持主要依赖颞下叶皮质脑区及初级视皮质[16]。研究还表明, 颞叶皮质参与了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加工过程[16,17,18], 而前额叶背侧面及顶下小叶可能是参与空间工作记忆加工的重要脑区[19]。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 (repetitive 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的一个重要发现是, 大脑前额叶背内侧功能异常会导致视觉空间记忆障碍, 腹侧面异常导致视觉面孔工作记忆障碍, 背外侧异常则对2种类型的WM均有影响, 提示额叶对2种WM的加工存在重叠。Ranganath[16]推测, 前额叶参与了抑制无关信息的加工, 该结果后来被有关研究证实, 并认为前额叶参与了信息存储的注意控制, 对WM的存储信息起着监控作用[20]。
额叶背侧区、腹侧区包括BA47, 44, 45区及9和46区等参与和负责视觉信息的处理, 然后整合形成语义信息, 再传入顶叶皮质 (BA40区) 暂时储存并不断更新[21]。影像学研究发现, 额叶的Broca区 (BA44区) 提取复述语义信息时存在显著激活, 而BA6区主要与语义问题的任务解决有关[22]。
上述研究表明, 额叶在WM中作用关键, 而ADHD儿童存在额叶功能失调为较多研究所证实[23], 说明ADHD的WM缺陷是以额叶功能缺陷为生物背景的。另一间接依据来自对非言语型学习障碍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y, NLD) 的神经心理研究, NLD因右侧脑半球机能失调及部分关联的神经白质受损所致, NLD的典型特征是视空间工作记忆缺陷[24], 且同样存在注意功能缺陷, 两者是否存在相同的神经传导机制目前不甚清楚, 两者的WM损害有何异同点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2 ADHD的工作记忆特点
基于Baddeley的WM模型, ADHD的WM研究主要分为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2个部分[4]。其中言语工作记忆的量化测定常用韦氏记忆量表中的背数测验。有研究发现, ADHD儿童顺背、倒背及数字广度 (顺背与倒背得分之和) 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且ADHD儿童的故事理解 (包括听、自读、听看结合3种形式) 中听部分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自读和听看结合故事理解的得分无差异, 提示ADHD由听觉通道接受信息时最易分心[25], 可能由此导致低的背数测验得分。ADHD不同亚型同样存在倒背数字的困难, 尤以混合型严重[26], 但顺背数字测试的结论尚不一致。有研究认为, ADHD虽普遍存在WM缺陷, 但言语工作记忆存储和复述能力基本正常[27], 其问题或与ADHD儿童解码能力落后有关[28]。提示需要更多执行加工能力的倒背数字测试任务, 更易发现ADHD的WM缺陷, 即ADHD在中央执行系统相关的加工性层面可能存在缺陷。也有研究发现, 合并特殊性言语损害的ADHD才表现显著的言语工作记忆缺陷, 故认为若排除特殊性言语损害则ADHD并不存在WM功能缺陷[29]。但研究中所用数字回忆法不需过多执行加工能力, 尚不能排除ADHD执行加工能力缺陷的可能。
张微等[30]使用枯燥和趣味2种倒退N计数 (N-back) 任务测试ADHD儿童言语工作记忆发现, ADHD儿童趣味任务成绩明显高于枯燥任务, 与正常儿童无异;认为动机和情绪的积极性可以提高ADHD的执行功能, 可能与ADHD厌恶延迟, 渴望即时满足的动机风格有关。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 研究发现, 高负荷N-back语义工作记忆任务时, ADHD前扣带回激活水平较对照组弱, 而前扣带回在复杂认知及注意加工过程中发挥选择性注意的作用, 提示ADHD的言语工作记忆缺陷可能与选择性注意有关[31]。但是, N-back语义WM依赖视觉图像信息, 测试言语工作记忆的效度有待深入探讨。
如前所述, 视空间工作记忆包括客体工作记忆与空间工作记忆, 并存在不同的神经学基础。本顿视觉保持测验 (BVRT) 是用于测试图像性记忆的单项神经心理测验, 能够反映被试客体工作记忆特点。有研究发现, ADHD儿童对BVRT的图形形状、相对位置、比例和细节部分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明显不及正常儿童[32], 扫视性眼球运动测验的研究也表明, ADHD儿童视觉记忆精确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33]。提示ADHD儿童视觉记忆容量、编码、储存和提取功能等可能存在损害。石统昆等[34]用BVRT的计算机版测试得出相同结果, 并发现注意缺陷型及混合型ADHD的图形记忆正确数显著低于多动冲动型, 多动冲动型ADHD的客体WM接近正常儿童水平, 提示ADHD客体工作记忆特征与注意功能缺陷有关。汪玲华等[32]发现, 控制年龄因素后, ADHD组的BVRT总错误分与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Ravi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 R'SPM) 的总分, B, C, E组得分及IQ呈负相关, 说明ADHD存在空间整体知觉、抽象概括、类比推理等高级思维能力缺陷。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 常被用于评估被试WM和认知转移等能力[35]。研究表明, ADHD儿童在WCST的13个指标中有7项成绩低于正常儿童, 显然是WM缺陷的结果[25]。也有研究认为, WCST的总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高仅提示ADHD儿童概念形成、定势转换等执行功能有缺陷, 而不能认定是WM缺陷所致[26]。由此可见, ADHD儿童在多种客体工作记忆研究中均差于正常组, 但结果解释上存在差异, 可能与测试方法需存储、编码、概念形成、转换比较、选择性注意等多种执行加工能力的参与有关。
空间工作记忆不涉及物体的具体属性, 只保存物体所在的位置和顺序。方块图敲击试验 (tapping test)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能够反映被试空间工作记忆的神经心理学测验, 要求被试观察主试对卡片上8个随机点小方块的敲击顺序, 然后按顺向或逆向顺序敲击。顺向敲击反映视觉短时记忆, 逆向敲击则反映空间工作记忆能力。研究显示, ADHD儿童顺向及逆向得分均低于正常组, 提示ADHD儿童短时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能力受损[35]。石统昆等[34]使用相同原理的点圆试验研究ADHD亚型, 得到相同结论, 但多动冲动型的空间工作记忆缺陷表现不显著。这种测试原理与国外测试空间工作记忆的手指运动试验 (hand movements and spatial memory) 类似, 但手指运动试验结果表明, ADHD不存在空间工作记忆缺损。有研究者认为, 诊断及纳入标准的不同造成了这种差异, 以往研究没有匹配非言语智力得分, 对探讨ADHD的WM干扰很大[29]。此外, 方块图敲击及点圆试验的图形印于卡片上, 测试中ADHD儿童抑制非点击图的视觉背景干扰能力对试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 这一点尚需进一步探讨。
3 未来研究方向
一、如何正确的对待口诀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巧妙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精力用于知识点的学习上,还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要将知识点以简易化的形式便于学生学习,因此,口诀教学便应运而生了。较好的口诀不仅能达到以上所说目标,还能便于学生学习,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比如,在刚开始的英语学习中,Be动词的初级用法: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he、she、it);单数形式是is,复数形式全用are;疑问句,往前提,句末问号别忘记;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类似的用法口诀还有很多,这些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熟记。但是我们要切记,切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以强行编制一些口诀,虽然试图让学生能记住知识点,但是结果却不能起到增强记忆效果的作用,结果未能尽如人意。
口诀,它的作用只是用来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如果我们生搬硬套,凡是教学中都采用口诀,往往会弄得不伦不类,其效果也会适得其反。而且,并不是所用的知识都是用口诀记忆,不如,我们记住单词,可以放在课文中,放在具体的语义情景中去理解,去记忆,使得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既可以记住单词,也可以运用到实践中,如此便可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若是非要押韵成一个个口诀,我并不认为效果会有多好,也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生学习的准确性。
二、正确认识口诀教学
口诀只是便于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性知识点的记忆。如名词复数的变化、基数词变序数词、现在分词的构成等等,这些都是规律性的规定性的知识,没有什么变化性。因此使用口诀不仅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更能加深印象。但是一些用法灵活,也没有那么显著规律变化的知识,比如不可数名词、各种时态的用法对比等等,这些内容复杂,形式富于变化,如是要用口诀,可能口诀比用法还要超长,就会产生本末倒置、弄乱知识点,分不清重难点。
口诀是死的,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及其想象力的培养,同时还会养成学生坐享其成、懒惰怠工等现象。不利于学生活学活用,应用知识于实践中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语言技能的能力。口诀不是万能的,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紧靠口诀是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三、口诀的编写和使用要正确
1.实用。口诀的功能便是有利于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点,如果口诀能够简单明了的说明知识点,又能达到巧学的目的,那么为什么不用呢?比如,基数词变序数词的口诀:“全变一二三,八减t,九减e,f把ve替,ty变ti,切记th前加e”。学生们记住了这个口诀,那么基数词变序数词变基本不会发生错误了。再比如,冠词a和an的用法:a和an很相像,两者用法不一样;辅音单数a 在前,元音单数an优先;代在名词前相伴,a和an看不见。注释:(1)a和an 均为不定冠词,用于单数名词前边,表示泛指的一个,一块,一只,等等;(2)a用于以辅音音素(不是辅音字母)开头的单数可数名词的前边,an用于元音音素开头的单数可数名词前面;(3)单数可数名词前边有this,that,my等代词时,不再使用a和an。
这两段口诀均都是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的,读来上口,容易记忆。注释只是对口诀的具体内容和用法的详细说明,因此若记住了口诀,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2.得体自然。口诀一定要文题相对,不能使词不达意、语气生硬。下面看看巧记基数词这个口诀:基数词,很容易,一到十二单个记;十几拼写有特点,teen加在几后面;说道几十也容易,几字后面ty按;若要表示几十几,几十加“-”再接几;要是问道几百几十几,几百and几十几;特殊情况有6个,4个几十2十几。这个口诀虽然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但是语气比较生硬,而且讲的比较繁琐,若没有解析,根本不会理解,记忆不佳。若是配上解析又会犯了“以次掩主”的毛病。
再来看看这个so that 从句与其相应的简单句转化的口诀记忆:“主语不同要用for ,宾语相同要去掉”。这里的主语不同主要是主句中的主语与从句中的主语不同,宾语相同是指在从句中的及物动词的宾语和主句的主语相同。例如:He spoke so fast that I couldnt understand him.变为简单句即是:He spoke too fast for me to understand.一旦掌握了这个口诀及其用法,这个句式变换也就不难了。
3.顺口易记。既然是口诀记忆教学,那么口诀自然编写的就要押韵,读起来上口,形式上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像是“打油诗”,顺口易记。比如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的用法的口诀:谓语前主格,动、介后宾语,名前用形容,无名则用名。
总之,运用口诀教学要注意“度”和“量”的用法适度,不能滥用。最好是教师能引导学生编写口诀,当然,要取决教学内容和记忆特点等等。不能将精力放在口诀上。我们要注意使用口诀教学,在提高业务素质和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也要跟进时代步伐,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燕华.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杨其成.口诀记忆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01:94.
设计理念:
初中学生的无意识记比较明显,随着心理活动有意性发展,有意识记将慢慢成为主导。有些学生可能还是用以前的记忆方式,因此要加以引导,交给他们实用的记忆力方法。
通过前一阶段的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一,后排的同学参与度较低,所以需要采用生动的课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采用较多的视频进行引导,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了解遗忘曲线以及增强记忆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进取心。
重点:
使学生了解与记忆力有关的一些知识
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技巧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和思考,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总结。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准备:
教学用ppt、教案。
教学过程:
1、导入
用视频:“记忆力测试”导入,学生边看视频边回答问题,看看学生整体的记忆力水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假设你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视频例子:过目不忘(射雕英雄传20集黄蓉母亲记九阴真经)假设你获得了过目不忘的能力,你的感想是什么? ······ 教师:“有良好的记忆力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好处,那么接下来,老师要教大家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3、记忆与遗忘
教师:“要提高记忆力,首先要明白我们是怎么忘掉东西的······”
讲解遗忘规律,提醒学生要通过不断复习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4、提高记忆力的训练
教师:“大家对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有没有信心呢?”学生大部分会故意回答:没有!教师:“我们来看一个视频吧(记忆力强大的猩猩)”······教师:“大家看到了吗,猩猩经过训练都那么厉害,同学们有觉得自己还不如猩猩的吗?”学生:······教师:“通过训练,我们都能够拥有强大的记忆力,大家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一起进行超级记忆力训练吧。”
超级记忆力训练——罗马室记忆法(待定,我先去试试有没有效果)
5、提高记忆力的小贴士
①提高记忆力的小游戏:桥牌、纵横字谜游戏,数独游戏等。像这样的游戏可以刺激大脑,使大脑产生新的神经通路,提高你的心智能力。
②喝紫色葡萄汁(不是白色的),最好是有机的葡萄汁。研究发现,因为葡萄汁有着部分的抗氧化剂,每天饮用八盎司(约227毫升)的葡萄汁能够提高了20%的记忆力。
③迷迭香和鼠尾草可以帮助刺激大脑,提高记忆。迷迭香和鼠尾草通过刺激大脑的记忆中心,提高人们对单词记忆测试成绩。事实上,在古希腊,考试那天学生们戴着迷迭香在他们的头发上。
④跳舞,跑步,或者做任何能让你的心跳加快的事。体力活动把氧气冲到你的大脑,并且在大脑区域中建立新的记忆细胞。
⑤尽可能的话去小睡一下。研究表明一天小睡两次的人对比起不睡得人能够把他们学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压缩记住。
⑥通过练习瑜伽,冥想,或深呼吸来放松自己、当你紧张的时候,大脑会激活一种酶来削弱短期记忆的能力。在你想记住东西的时候你可以空腹。在你空腹的时候会分泌激素来使你的记忆能力变得最好。
⑦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喜欢交际多交际的人在记忆测试中比那些宅的更好,因为与人沟通交流能够训练你的大脑能力。
⑧每天吃一点蓝莓。蓝莓含有一种大幅度提升你的记忆力的化学物质,以及半杯就有你一天所需的营养物质
⑨每天左右运动你的眼球30秒能够提升10%的记忆力
6、结尾
教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课程,大家都已经明白我们是怎么忘掉自己想记住的东西了吗?其实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活动和饮食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水平。一些同学刚刚也说过了,如果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该有多好。大家只要有心去坚持,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让人羡慕的注意力的。“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0
推
荐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寻找记忆妙方》。整个说课我将从说辅导背景、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程序、课后实践、板书设计7大部分展开。
一、辅导背景:
开展本次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首先是基于学生学习的现实:
平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向我反映,他们在学习方面缺乏有效的记忆方法,如在记忆英语单词、背诵语文课文、掌握数学概念公式上经常出现错误或遗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困难。
其次,是基于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 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着重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的辅导,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成绩,发展智力和能力,增强自信心。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逻辑思维不断发展,有必要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二、教学目标
依据班级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的相关理论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游戏情境,初步探索、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记忆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2.在探索有效记忆方法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学到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体验巧记的乐趣。3.通过本次辅导,提高学生识记事物的兴趣,培养善于观察、乐于记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主动合理的运用学到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体验巧记的乐趣。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游戏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因此,我设计安排了登上智慧号、巧闯海上迷宫、巧过独木桥、争开石门四个主要游戏环节,充分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
2、讨论交流法
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了一些记忆力小测试,通过学生讨论“你是如何记忆的”、“你有什么更快更好的记忆方法”等问题,使学生懂得记忆力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揭示记忆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了记忆方法。
四、说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地设计了记忆力练习卡片。这些都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铺垫。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引发共鸣;
二、记忆闯关,感悟方法;
三、交流总结,品味提升;
在“谈话导入,引发共鸣 ”这一环节:
通过交流在生活和学习中,由于记性不好而造成的麻烦事,引发学生的共鸣,产生提高记忆力的强烈需求,增强学习动机,调动起学生参与本节课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自然有效的导入《寻找记忆妙方》的教学。在记忆闯关,感悟方法 这一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和喜羊羊一起到神秘岛寻找记忆妙方的游戏活动,安排了登上智慧号、巧闯海上迷宫、巧过独木桥、争开石门四个环节。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寻找记忆规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记忆的兴趣和信心。
1.游戏开始,为了能成功 “登上智慧号轮船”,我设计了记号码、记词语两组练习题,虽然记忆的内容不同,但学生只要通过认真地观察,很快就能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记忆。这样,使学生初步感知“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找到规律再记忆,效果非常好。
2、当学生成功登上智慧号之后,向前出发,来到了“巧闯海上迷宫”的游戏环节。
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出示了十六张图片,有水果、蔬菜、花卉、动物等,乍看上去,杂乱无章,记住了这个,又忘记了那个。学生看过30秒后,我让他们记下所看到的,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一部分同学记的明显比其他人多,都很好奇他们是怎么记的。交流后大家发现,原来,这些同学用的是归类的方法。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归类的方法,我又出示了一组类似的题目,大家纷纷尝试分类记忆,体验到这种记忆方法所带来的神奇效果。
3、顺利闯过了迷宫,又遇到了独木桥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发音记住卡片上的单词,如: 学生探究记忆的过程往往既充满童趣,又富有创意的,学生把枯燥的英语单词巧妙地谐音成一句生动有趣的话或者将字母和物体的样子进行联想,让人印象深刻。学生通过交流记忆方法,体验谐音记忆是一种很有效的记忆方法。
4、最后,同学们来到了石门前,此环节要求学生快速背出石门上的古文“早发白帝城”,教师先结合图片解释诗句所表达的意思,学生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画面进行有效的记忆,从而体会到理解法和联想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在交流总结,品味提升这一环节
在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梳理本节课的收获体会,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的同时,又增设了“洞中得宝”这一环节,当学生满怀期待打开金葫芦后,什么也没有,让学生体验到世界上并没有现成的记忆妙方,要提高记忆力,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练习,同时还要学会对抗遗忘,为此,我用课件展示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形象的图表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学习要及时复习的道理
六、说课后实践
为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利用我们所学的记忆方法又快又好的背诵《两小儿辩日》。这样的设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欲望,有效的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华,是有关知识要点的“结晶”。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非常简洁,使学生一目了然,旨在提醒学生记忆妙方和规避遗忘的良好方法。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New age 音乐的特点。与语文课《故宫博物院》的联合讲解,使学生更容易身临其境,感受并理解音乐和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听记、哼唱乐曲主题,并能分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3、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关注国学,吸收精华,高尚自己的志趣。教学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重点:主题哼唱、配乐朗诵
教学准备:钢琴、计算机、投影仪、音响、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引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最近的语文课中都学过一篇课文叫《故宫博物院》。课文中用一个导游的视角给我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下面大家想一想,提到故宫博物院我们会想到哪些词句来形容它呢?
学生:。。
教师总结:恩 大家说的都对。唐代诗人骆宾王有这样的一句诗:“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意思大概就是说如果没有看见皇宫的雄伟壮丽,怎么知道万圣至尊皇帝的威严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视频,感受故宫博物院独特的魅力。
2、播放《故宫的记忆》MV(多媒体呈现故宫短片 教师根据画面指出场景名称)
二、学唱主题:
1、播放《宫心计30秒宣传片》
教师阐述:这是TVB电视剧宣传片引用的,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首曲子作为舞蹈配乐,在03年的北京奥运会徽发布仪式的节目中是怎么被诠释的。
2、播放《灯礼》视频
3、教师指出在《灯礼》中人声哼唱的部分就是主题,在钢琴上弹奏主题引导学生跟唱。
三、识别主题 曲式分析
1、提出要求,当学生听到只需认真主题出现或者是音乐曲调有变化时你就看看大屏幕,是否与老师写的一样。
2、播放《故宫之迟暮》(故宫的回忆 二胡版)播放同时教师根据播放进度写出曲式“引子-A-B-A”
教师提问:这首曲子第一次主题出现用了什么乐器陈述的?
第二次主题出现乐器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综合:我们听到这次我们的演奏乐器发生了变化,速度也发生变化。这就使我们原本很雄伟庄严,气势磅礴的曲子变得柔情伤感起来。。这首曲子叫《故宫之迟暮》,原名叫《Palace Memories~Sunset》 我们都知道sunset是日落的意思,这首曲子主要就是表现了封建王朝的衰落,同时用二胡缓慢伤感地奏出原本气势庄严的曲调,仿佛也是在回忆昔日的繁华盛世。
四、配乐朗诵:
请同学和老师一起分段朗诵语文课文《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播放《故宫博物院》配乐MV)
五、New age音乐简介及中国New age音乐欣赏
1、New age音乐简介
2、欣赏中国New age音乐:子雷《千年风雅》
六、总结: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聆听了《故宫的回忆》,学会了怎么听辨主题分析曲式。也感受了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北京故宫的独特魅力。希望今后我们的同学能更加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孔子学院,美国西点军校都要研习《孙子兵法》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爱不释手”。他国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七、课后作业:
1、分析《故宫的记忆》(原版)曲式 画出结构
双龙小学
陶婕
一、辅导目标
1、认识不同的记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效果,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和信心。
2、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辅导重难点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三、辅导过程
1、故事导入,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你们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吗?你们知不知道张松求见曹操展示他惊人记忆力的故事。今天,老师准备和同学们分享这个故事,你们有兴趣吗?(课件展示故事)
师:张松的记忆力真的很棒,拥有那么超强的记忆力你们很佩服他吧?这是上天赐予他的神力吗?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只不过张松找到了适合他记忆的方法。你们赞同吗?
(通过话语让学生感受到这样“非凡”的人很常见,从而激发学生训练自己记忆力的信心和兴趣)
2、探索新知
师:孩子们,其实记忆是有方法的,只要灵活的运用记忆方法并经常的训练,你也会成为记忆能手。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看看谁的记忆力强。(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游戏关卡(1)-------火眼金睛
游戏规则:请在30秒内记忆方框里的数字,看看谁的记忆力强。
师:孩子们你们真的很厉害,非常的棒!现在老师把难度加大,一起来试试。
游戏关卡(2)-------词语记忆王
游戏规则:在一分钟内看谁能把方框里的词语记住。(全班同学参与,分小组进行比赛。)
师:看来关卡难不倒你们,老师小瞧你们了,孩子们勇往直前,突破关卡。游戏关卡(3)-------你的手势我明白
游戏规则:请认真观察老师做的5个手势,要求老师做的同时不要跟着做,等老师做完后按顺序重复做出来。
手势1:握拳
手势2:伸出中指和食指(做胜利的手势)手势3:伸出小拇指 手势4:伸出5个手指
(游戏采用男女两组比赛的方式进行)
师:孩子们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通过刚才的游戏不难看出你们的记忆力都超强。闯关的勇士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闯关的秘诀是什么?你们都是怎么记忆这些事物的?
A、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记忆效果。B、自己总结方法,师抽学生经验交流
师总结:孩子们你们采用的记忆方法真独特,老师也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现在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游戏关卡1------火眼金睛,可以采用方位记忆或者分类记忆 游戏关卡2-------词语记忆王,可以采用词语意思记忆
游戏关卡3-------你的手势我明白,可以采用语言动作形象记忆
3、教学辅助资源
师:如果你还不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那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记忆殿堂,寻找记忆宝典吧!(展示课件记忆宝典)学生集体交流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孩子们相信你们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了,请你们选择一种适合你们的方法我们再试一次刚才的游戏。
4、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参与的活动玩的开心吗?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抽生谈收获)
师:好的记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必要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记忆方法。
四、课后延伸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相信你们现在个个都是记忆之王,老师现在遇到困难了,得在5分钟之内记忆几组数据,想请同学们帮我速记,你们愿意帮我吗? 课件出示4组数字:
A、43030300
B、55535553
C、13572468
D、360306036 学生独立记忆再抽查
师:你们的记忆方法真不错,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A、43030300谐音记忆(联想)是三零三零三零零 B、55535553分段记忆,5553 C、13572468分段记忆(单、双)D、360306036找规律记3个
师:孩子们,希望你们通过今天的游戏活动,正真意义上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用学过的方法技能解决身边的问题。
五、辅导建议
第一周课程教案
结合地点法,学习周周率的前40位。 记忆原理的认识。 发散性思维的认识。二.教学目标
迅速地了解班级学员,以及学员间的认识。 新班级的第一次课,班级纪律的建立-(班规)。
通过40位圆周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记忆法的轻松及简单有趣。 介绍记忆原理,提出右脑记忆功能强大,强调左右脑的相互协调运用。 介绍发散性思维,重复说明联想的重要性,是提升记忆的基本功。三.教学重点
数字编码介绍时强调图画的想象,三种编码原则(谐音、形象、意义)的区分;引导想象的图画要夸张及生动。
地点法(只介绍基础的注意原则,不作详细解说)-顺序的一致性,一个房间布5个小点,每个小点安放两样物体(一样物体为双位数的编码)。 记忆原理中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区分左右脑的功能,了解图像联想功能的强大,左右脑同步运用的重要性;遗忘需要复习的解救。
认识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如何建立联系拓展联想范围,不局限固有思维模式。
在课堂中感受到记忆方法的神秘及趣味,通过圆周率建立初步的成就感,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四.教学难点 周周率套用地点法时,物体与地点位置两者间的连接;要产生动作的碰撞,运用视觉与听觉的感觉效应,让学生加深对记忆内容的想象图画感。 注意内容输入的过程中,对内容复习的把控,一般讲5个新内容就回顾复习,根据学生的表情及表现,检查掌握情况及时处理。
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度会直接影响课堂质量,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情变化,及时的调整课堂的气氛。五.课前准备
课件PPT的熟悉;上课流程的准备(上课内容+学生情况);电脑投影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一周为三课时,一课时为一小时)
① 第一课时:自我介绍;班级纪律;40位圆周率编码 ② 第二课时:圆周率前40位的记忆学习③ 第三课时:记忆原理;发散性思维介绍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检查班级出勤情况,调整学员状态进入课堂。
b.老师作自我介绍,组织学员用趣味的方法介绍自己,活跃课堂气氛。c.制定班级纪律,明确课堂及课间纪律要求。d.先引入圆周率,介绍40位圆周率的数字编码。第二课时:
e.检查40位数字编码的掌握情况,进行抽背。
f.简单介绍地点法的原则,把40位编码安放进地点(两个房间)。g.注意图画感的建立,强调物体与位置的动作连接。把握好学员的接受情况。先顺背后单独抽背,个别进行倒背。第三课时:
h.引用40位周周率的记忆,介绍记忆的原理。
i.加入生活的列子,区分左右脑的功能,提出右脑存在的记忆潜能,培养左右脑协调运用的习惯。
j.发散性思维与记忆的联系,为什么要训练发散性思维。联想贯穿始终!课堂总结:
结束时注意对本周学习内容的总结,引导学员对所学内容的展示(展示是一次复习的过程);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要先让学员感受到记忆课的神秘以及趣味性,简单好玩喜欢课堂。八.教学反思
目标:
1、让学生多留心周围的环境及他人的活动。
2、教学生如何引起他人的注意。
3、增强学生引导他人注意、赢得他人注意的愿望。
提示:采用身体引导、示范、言语提示、手势提示或位置提示等方法进行提示。逐渐减少提示,直到学生能独立完成为止。
入门标准:学生掌握“非言语模仿”之后,马上可以开始第一阶段的训练。掌握的标准:
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对两个选择十次能有九次做出正确反应。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对三个或更多选择十次能有八次做出正确反应。至少应在另一个老师那里也能做到这一点。
程序:教学生留心他人是否在注意,还要教他如何让他人也进行注意。
第一阶段:问学生,“(物品名)在哪里?”他回答“在那儿”,并指物品所在的方向。入门标准:
1.学生能具备基本的配合能力和指的能力。2.学生具有一定认识物品或人的能力。3.具备一定的互动能力。训练目标:
1.当有人问东西在哪里时,无语言的孩子会用手指并看向物品 2.当有人问东西在哪里时,有语言的孩子用手指并回答:“在那儿。”
环境准备:一个房间,一张桌子、一个架子、老师和儿童90度坐好,目光平视,幼儿家长或辅助老师在孩子后面坐好。
教具准备:.孩子熟悉的物品或感兴趣的物品 操作方法:
1、拿出孩子喜欢的物品,引起孩子的注意
2、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家长:XX在哪儿?家长示范指物品(家长的动作和表情要夸张)(1-5个回合,确保孩子要注意到家长对物品的反应)
3、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家长用手直接辅助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4、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家长碰触孩子的手,提示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5、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家长撤出,老师用肢体或眼神提示孩子,提示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6、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孩子独立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7、把物品放到不同位置(物品放置的位置由远及近)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老师用肢体或眼神稍做提示,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8、把物品放到不同位置(物品放置的位置由远及近、由低到高)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孩子独立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9、把不同的物品做泛化。10、1-3个物品放置不同位置,老师连续问学生:XX在哪儿?XX在哪儿?XX在哪儿?,学生也能连续指出并看向物品
11、N个物品放置不同位置,老师连续问学生:XX在哪儿?XX在哪儿?XX在哪儿?,学生也能连续指出并看向物品
12、泛化到(XX人在哪儿)(同操作方法1-12)
13、由老师发指令泛化到家长发指令:“XX在哪?”学生能指并看向物品(同操作方法1-12)特别提示:以上的教案主要目标是针对“当有人问东西在哪里时,无语言的孩子会用手指并看向物品”这个目标。有语言的孩子,操作方法不变,只是多了一个目标:“用手指物品并回答:“在那儿”。
第二阶段: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那人应该不注意学生,也不接受物品,直到学生说“(名字),给你”为止。也可以在传球的时候进行这一训练,只有在学生说了“(名字),接球”,别人才去接他传过来的球。入门标准:
1.学生能具备执行简单指令的能力。2.学生能具备认识人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互动能力。
4、学生具备一定的注意力。训练目标:
1.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无语言的孩子会把物品递给某人
2.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有语言的孩子会说“把物品递给某人,说“XX,给”或者把物品递给某人,说“给”
环境准备:一个房间,一张桌子、老师和儿童90度坐好,目光平视,幼儿家长或辅助老师坐在旁边
教具准备:幼儿家长的东西或别的物品
操作方法:
1、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一步指令,过渡到让孩子把某东西给老师。强化
2、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立即辅助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
(孩子坐在位置上)
3、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3秒后辅助,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坐在位置上)
4、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3秒后辅助,老师手势提示或碰触孩子,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坐在位置上)
5、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孩子把物品独立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坐在位置上)
6、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3秒后辅助,老师手势提示或碰触孩子,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要离开位置,递给妈妈。妈妈的位置由近及远泛化,操作步骤同1-5)
7、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某某老师,(人的泛化)(操作步骤同1-6)
8、轮换,(在同一环境里,听指令,把物品给两个不同的人)
9、当这个目标熟练后,孩子在不同时间或地点都能执行。
特别提示:以上教案的主要的目标是针对“.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无语言的孩子会把物品递给某人”这个目标。对于有语言的孩子,操作方法同上,只是多了一个(说“XX,给”或者把物品递给某人,说“给”)目标。
第三阶段:引起他人注意。要求学生告诉或问某人某件事。一开始,某人不要对学生的话做出反应,教师要提示学生喊某人的名字,并去拉某人的胳膊来引起他的注意。入门标准:
1、孩子具备一定的非语言能力(注视、拉人、)
2、孩子遇到困难时,有寻求帮助的意识
3、孩子具备简单的理解能力
训练目标:当别人不理孩子的需求时,孩子会(喊某人的名字,并)去拉某人的胳膊来引起他的注意。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和妈妈、孩子、教具准备:把孩子喜欢吃的食品放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孩子打不开的盒子)操作方法:
1、老师拿出盒子,在孩子面前打开,老师拿出薯片来放在嘴里很享受的吃。主要目的是增强孩子的内需。
2、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立即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3、以上巩固后,孩子想吃薯片,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假装不理孩子,妈妈在孩子的后面示范拉老师的衣服,老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4、孩子想吃薯片,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假装不理孩子,妈妈辅助孩子拉老师的衣服,老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5、孩子想吃薯片,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假装不理孩子,孩子独立拉老师的衣服,老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6、老师随意把盒子放到桌子上,孩子自己拿起盒子,打不开时可以主动找到老师寻求帮助。
7、老师随意把盒子放到桌子上,孩子自己拿起盒子,打不开时可以主动找到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假装不理他,他可以多次拉老师的衣服,引起老师的注意
8、当孩子寻求老师帮助时,老师拒绝帮助。老师辅助孩子把盒子递给妈妈,妈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
9、熟练以后,孩子寻求妈妈帮助,妈妈假装不理孩子,老师辅助孩子拉妈妈衣服,引起妈妈的注意,帮忙打开盒子愉快递给孩子。
10、经过多次后,孩子寻求妈妈帮助,妈妈假装不理孩子,孩子主动拉妈妈衣服,引起妈妈的注意,帮忙打开盒子愉快递给孩子。
11、以上都掌握后,妈妈离开房间,孩子主动走过去,让妈妈帮忙。
12、以上都掌握后,妈妈离开房间,孩子主动走过去,让妈妈帮忙。妈妈拒绝帮忙,孩子在找老师寻求帮忙。老师拒绝帮忙,孩子能寻求第三人的帮助。
13、按8-11的回合,泛化到其他在场的人。
特别提示:以上的教案主要针对没语言的孩子。对于有语言的孩子,操作方法同上,只是多了一个(喊某人的名字)目标。
共同注意 中级
第四阶段:给他人看自己做的东西。要确保他人能看到这件东西。入门标准:
1、孩子会跟随手势看
2、孩子会用手指物品
3、孩子会眼神参照 训练目标:
1、回应别人的分享(当老师在孩子面前分享时,孩子会回应)
2、主动分享(给他人看自己感兴趣的的东西)环境准备:房间、老师和妈妈、孩子 教具准备:泡泡水、操作方法: 目标一
1、在教这个课题前,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在孩子面前主动分享自己的东西。例如:XX看,我的手机很好玩的哟,给你玩一下。我有棒棒糖哟!给你吃一个。带孩子看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每天都给孩子不同的分享,为教分享这课做铺垫。
2、老师、妈妈和孩子玩吹泡泡,促进孩子玩的兴趣,让孩子的情绪高涨
3、三人轮流吹泡泡,老师故意吹了一个特别大的泡泡,妈妈引导孩子看看向大泡泡,并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说:“哇!好大的泡泡呀!”孩子回应妈妈的分享,追逐泡泡。
4、老师和妈妈要利用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创设情境,老师选择的物品要有不可预期性,例如:吹泡泡、吹气球(可控的)、经过多次这样的练习,孩子对妈妈或老师的分享都做出很好的回应。目标二
1、妈妈给孩子准备较多孩子感兴趣的吃的,在家告诉孩子上学后,把吃的分享给老师。家长多次告诉孩子把吃的分享给老师,在家长辅助下,孩子把东西给老师时,老师装出这个东西非常好吃的表情,让孩子觉得给别人分享很有趣。
2、妈妈给孩子准备较多孩子感兴趣的吃的。当孩子主动把东西给老师时,老师装出这个东西非常好吃的表情,让孩子觉得给别人分享很有趣。
3、先是食物的分享,在泛化到物品、作品的的分享。等以上目标都达到后,老师为了让孩子的分享稳定下来,老师不会立即回应孩子的分享,妈妈会提醒孩子,要确保老师已经看到了物品。
4、在按以上步骤,做人物、环境、情境的泛化。
第五阶段:确定别人指那里。教师指着某个东西说:“(学生的名字),到那儿去。” 教师问助手:“饼干在哪里?”助手指着饼干说:“在那儿。”教师要求学生去拿饼干。助手指着某个东西,教师问学生:“他在指什么?” 入门标准:
1、孩子会跟随手势看
2、孩子会用手指物品
3、孩子会眼神和肢体参照
4、孩子会认识一定得物品
5、孩子能执行老师发出的指令
训练目标:确定别人指哪里。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辅助老师或者家长、学生、环境里的干扰物要少 教具准备:杯子、玩具汽车、玩具电话机 操作方法:
1、示范:老师把杯子放在桌子上面,老师问妈妈:“杯子在哪里? ”
妈妈指着杯子说: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杯子,孩子拿回杯子,老师强化
2、老师把杯子放地上,老师问妈妈:“杯子在哪里? ”
妈妈指着杯子说: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杯子,孩子拿回杯子,老师强化
3、老师把一个玩具汽车放在房间里的不同地方,(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位置泛化)老师问妈妈:“玩具汽车在哪里? ”
妈妈指着说:玩具汽车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玩具汽车,孩子拿回玩具汽车,老师强化玩小汽车
4、老师把杯子和玩具汽车放在不同位置,老师先问妈妈:“杯子在哪里? ”
妈妈指着杯子说: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杯子,孩子拿回杯子。老师紧接着问妈妈:“玩具汽车在哪里? ”
妈妈指着说:玩具汽车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玩具汽车,孩子拿回玩具汽车,老师强化玩小汽车
5、人的泛化:老师问不同的人,”玩具汽车在哪里?”XX指着说:“玩具汽车在那儿。”教师要求学生去拿玩具汽车
6、情境中的泛化:孩子在生活中,能关注别人手指的方向,确定别人指那里
第六阶段:确定他人在看什么。助手看着某样东西,教师问学生:“他在看什么?” 入门标准;:
1、孩子会跟随手势看
2、孩子能理解他人在干什么和说:他在吃饭的句子
3、孩子会眼神和肢体参照
4、孩子会认识一定得物品 训练目标:确定他人在看什么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辅助老师或者家长、学生、环境里的干扰物要少 教具准备:电视机、手机、书、玩具汽车、操作方法:
1、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妈妈:他在干什么?妈妈说:他在看手机。超级强化
2、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妈妈:他在干什么?妈妈辅助孩子的手,指着辅助老师说:他在看手机。老师强化孩子
3、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孩子:他在干什么?妈妈辅助孩子的手,指着辅助老师让孩子说:他在看手机。超级强化
4、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孩子:他在干什么?孩子的手指着辅助老师让并说:他在看手机。超级强化
5、以上步骤多做几次,等孩子巩固后,(人的泛化)妈妈在看电视,老师问孩子:妈妈在看什么?孩子说:妈妈在看电视。
6、(物品的泛化)妈妈盯着玩具汽车看,老师问孩子:妈妈在看什么?孩子说:妈妈在看玩具汽车。老师强化玩具汽车。
7、以上步骤多次练习后,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物品加以泛化。特别提示:孩子能达到自己主动观察别人在看什么。
第七阶段:确定物体移动的方向。把动物玩具排成一排,让他们面朝某个方向,在问学生它们要去哪里,学生应指出正确的方向。入门标准:
1、孩子会用手指
2、孩子会理解:去哪里?的句子
训练目标::确定物体移动的方向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辅助老师和家长、学生、桌子 教具准备:玩具汽车 操作方法:
1、老师把玩具汽车放在桌上,辅助老师慢慢地移动汽车,老师问妈妈:汽车往哪儿开?妈妈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
2、多做几次示范后,辅助老师慢慢地移动汽车方向不变,老师问孩子:汽车往哪儿开?孩子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做适当的辅助)
3、以上掌握后,辅助老师反方向移动汽车,老师问孩子:汽车往哪儿开?孩子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做适当的辅助)
4、以上掌握后,辅助老师随意移动汽车,老师问孩子:汽车往哪儿开?孩子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做适当的辅助)
5、泛化到其他物品,例如:电动玩具
6、泛化到人,确定人移动的方向(训练方法如上)
共同注意 高级
第八阶段:确定他人能否听到自己说的话。助手在学生身边,或在室内其他地方,让学生对助手说一件事,在问学生助手能否听到。学生不但能根据自己与助手的距离,而且能根据助手是否有反应来进行判断。
第九阶段:确定他人能否看到自己能看到的东西。就学生能看见的东西进行提问。让助手在学生身边或室内其他地方,教师问学生助手能否看见这样东西。学生要根据助手是否在自己身边和是否朝正确的方向看来做出判断。
第十阶段:确定他人是否知道其他事情。让助手在学生身边或在室内其他地方,然后上演某个事件,在问学生助手是否知道这件事。学生或者根据助手是否看到这个事件进行判断,或者根据助手是否听说此事进行判断。
第十一阶段:做奇异的事引发学生议论。玛格里·拉帕波特在莫里斯等人所编的著作中列列举过一些方法。
1、戴假发。
2、倒着戴眼镜。
3、“意外的”把颜色弄在桌上。示范说:“哎呀!糟了!”
4、把东西从桌上弄掉下来。示范说:“掉了。”
5、试图把鞋子穿在手上
6、把锤子放在银器抽屉里
7、把一捆芹菜放在洗衣篮里
8、重新摆放家具或拿走一些显眼的东西。
【注意力、记忆力教案】推荐阅读:
注意力教案04-02
《游戏要注意安全》教案01-06
户外活动注意安全教案09-07
《夏季饮食要注意》大班教案09-16
注意交通安全中班教案10-06
大班安全注意交通安全教案02-26
浅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注意力04-13
训练注意力练习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