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中的体现初一作文(精选5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衣着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为了适应人们的要求。
一个人如果连身上的衣着都是脏兮兮的,即使这个人很好,但也会给别人带来不还得形象。应为,一个人练自己的衣服都不能穿好,那这一个人又能做什么呢?从外表上看就知道只是一个道德品质不算好的人,因为他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不知道他带来的影响,一个不懂得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又怎么会关心他人呢?
相反,若有一个人总是穿着太过于华丽的衣服,虽然很美观,但这也会使得别人不太愿意与这个人接触,如果把这个人衣服弄脏了,又改怎么办呢?这种人向来都是很虚荣的,与他人的对比来显示出自己的好。这也是不懂得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人之一,所以,这样的人品质也不是很好。
在我认为,一个中学生的衣着应该是给人带来一种干净、简单、朴素的。既不想那些浑身脏兮兮的人,也不像那些身穿名贵衣服的人。应该是会给人带来一种好的形象,让别人都乐意与你接触,而不是让别人见到你都避让。能与他人友好交往的人,道德、品质都是比较不错的!
关键词:苗族服饰,“螺旋纹”
一、苗族纹样概述
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 勤劳、聪明、勇敢的苗族人民为了适应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不仅创造和发明了物质财富, 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苗族的纹样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繁富与多变。在古代, 这一特征很早就有了记载, 这一记载把苗族纹样描述的像五彩斑斓的羽毛, 又像万花簇拥的花园。其中他的复杂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纹样格局密集且繁重。服装从头到脚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纹样, 还有很多装饰性纹样, 因此整套服装看起来密集的没有一点空白的地方。
其次, 纹样的结构种类丰繁复杂。整套衣裙, 飞鸟鱼虫、山川河流、日月繁星等等纹样.应有尽有, 不一而足。
最后, 在每一种纹样中又包含了不同种类的纹样。例如, 鸟的羽毛, 局部或全部的各种植物的变形图案, 鸟类的翅膀变形为其他昆虫, 甚至一条龙纹的龙头可变形鹿角, 蛇鳞, 角的组合。
二、苗族螺旋纹样造型来源
贵州的苗族对螺旋纹有很深的记忆与崇拜, 无论在剪纸、蜡染、刺绣、头饰中, 还是服装上, 螺旋纹都是非常常见的。当追溯到这种纹样的起源, 淳朴善良的苗族人可以说出各种浪漫和悲惨的故事。一说, 他们的祖先经过千山万水, 长途跋涉来到这里, 为了纪念这一行动用漩涡作为印记以示后人;二说, 蝴蝶妈妈和水涡相遇后日久生情, 后来生的十二个蛋的不同情节;三说, 是苗族人民祭祖时标示在牛头上的毛漩, 因为这是他们祖先的象征。另一种说法是苗族祖先祭祖的过程中必须击打长鼓, 所以他们在不同样式的衣服上, 点上不同的螺旋纹作为纪念。还有一种说法, 在远古时代, 一个美丽而有才华的布依族女孩病得很重, 用了很多种方法都不能治愈。一天, 她的母亲上山采了一种叫做“皆皆豆”的嫩牙煎服, 姑娘的病就好了, 为了纪念这种草药, 这位姑娘就照“皆皆豆”的外形画了下来, 画在衣袖上。
三、螺旋纹的基本结构及寓意
以苗族丹寨直系为例, 苗旅服饰上的纹样很多与螺旋纹的造型有关, 寓意都是对动植物的生命力强盛的崇拜, 这些纹样在苗族的服饰及饰物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引用。因此这些精美丰富的纹样成就了他的刺绣艺术。在苗族地区, 画“螺旋纹”是基本底。要看苗族姑娘的心是不是善良, 手是不是巧就要看她的圆画的怎么样, 线条是否画的均匀和整个刺绣的精细程度是否很好。这也是苗族姑娘审美能力的表现, 也是找到意中人得必要条件。
苗族螺旋纹一般用在整套服装、头饰、婴儿的背扇上。服饰中主要用在上衣的衣袖、肩部、后背、前襟和后襟。纹样的整体造型必须是八个旋涡纹有规律地组合。例如, 螺旋纹蜡染服装组合的规律是:后背是一个完整的图案, 图案上有八个圆形的螺旋纹, 中间是一个古钱纹或是一个铜鼓纹。每片衣袖由四个“螺旋”组成, 两片衣袖拼接到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这八个螺旋纹的完整图案分为四组, 每个组由中心向四周发射, 称为阴阳结合。这些结合化生万物, 不仅是苗族人民期望民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本意, 而且还是强烈关注生命本体的表征。
四、螺旋纹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在现在社会中, 我们已经脱离了那种自然原生态的东西, 那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早已不复存在。相反, 我们享受着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现代社会中古代人的心思早已荡然无存。在现代科技、工业发达的社会中, 人们渴望生活在一个干净、自然、温暖、和谐的环境中, 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使具有真实情感的人们充满无限向往。因此, 在这种背景下, 设计师们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元素中来。
1. 现代时尚
在现代时尚中, 例如饰品的设计、家居设计、工艺品设计等等。他的艺术表现手法简朴传神, 不受现代自然形状的约束, 在造型上, 大胆, 夸张, 浪漫, 富有幻想。他们将古人的独特审美和具有创造力的技术巧妙的地结合在一起。
2. 现代时装
现代时尚的设计特点, 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它已成为当今服饰流行的主导趋势, 并向世界各地迅速扩张。时装设计师们通常将民族民间的服装款式和古代传统的纹样从新进行组合和现代解构。
在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的作品中, 他将大量的螺旋纹样巧妙地运用在了褶皱系列中, 整个系列充满个性和无拘无束的解放感, 反映了“褶皱之美”, 他将螺旋纹两端开口, 打破了原来的旋转运动的方向性, 因此它可以作为从内向外扩张, 也可以是从外向内螺纹。
绿色设计
1.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的提出,一方面出于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贺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过度工业化带来的膨胀式生产方式,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因此也有人称“广告设计”和 “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在这样的社会舆论背景下,设计师们开始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 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设计, 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2.绿色服装设计的出现
绿色环保服装的定义,是泛指再服装的原料、生产、加工、使用、资源回收利用等全过程中,可以做到消除污染或没有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人体无害,甚至对人的身体也是有益的。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推进,环境问题已经变成一个和每个人生活都息息相关的生存问题。国际上对环保问题都极为重视,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下,环保问题已成为本世纪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
纺织服装的绿色环保标准是由国际生态学研究测试协会发布的国际绿色纺织生态新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纺织原料的生产过程必须符合生态学标准。对于天然纤维而言,植物纤维棉麻的栽培、施肥、植被保护、生长助剂的 使用以及动物纤维的动物饲养、保健、防病和生长剂的使用,要求避免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尽量减少或消除纤维上的农药毒性残留,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和土壤肥 力的破坏。对化学纤维而言,则应使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如大豆蛋白纤维,莫代尔纤维,Tence1纤维、甲壳素纤维等)和不污染环境的可生物降解纤 维。第二部分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和包装必须符合生态学标准,不可使用禁止使用的染料,以及含有树脂、甲醛等有毒性的整理剂,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的染整加工 技术,切实做到清洁生产或零污染生产,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或对人体的伤害,保证最终产品的PH值(酸碱度)达到最佳值。第三部分是纺织品在使用后的处 理应符合环保要求,尽量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物可进行回收再循环使用或可生物降解。
绿色设计的特征与方向
1.绿色设计的特征
(1)安全性。设计不能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正常的生态秩序,这是“绿色设计”的前提。材料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到对人的安全性。
(2)节能性。未来的设计应以减少用料或使用可再生的材料为基础,这也是“绿色设计”的一个原则。
(3)生态性。“绿色设计”应努力避免因设计不当和选材的失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公害。“绿色设计”应提倡使用自然环境下易降解的材料和易于回收的材料。
2. 绿色服装设计的方向
(1)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也就是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世界上产生垃圾最多的国家是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设计师很早就开始寻找解决产品更新换代的方法。近年来,国际上掀起种植天然彩色棉的热潮,它与无公害棉花均是制作环保服装的理想原料,在种植棉花时不用化肥和农药,只能使用有机肥料,无公害的棉花造价更高,主要用于制作婴幼儿服装和药用棉。天然彩色棉花在加工中不需要染色,预缩过程中不用树脂和甲醛,即使需要染色可采用无污染的染色方法。德国最近推出的无污染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技术,这种方法不用水,不需要化学助剂,染色后无需水洗,因此不产生污水,而染料则是采用不含容易致癌的偶氮染料的制成品,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一些无污染、易生物降解或回收利用的化学纤维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态服装的设计,在质感、色调、款式等方面都很贴近大自然,面料大多以自然色系如米白色,浅棕色,淡绿色为主,呈现材质自然的本色。从视觉上给人自然景观般的感受,而材质也比很多化纤类产品更为亲肤,受到广大消费群体的欢迎。在服装行业内也有专门从事生态面料及服装生产及制作的品牌。
(2)可持续性的设计
可持续性的设计是一个比前者范围更广的设计方法。其涉及更多的方面,诸如在怎样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减轻整个星球的负担;如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何回收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等。在绿色设计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减削、循环、再开发。减削即减少资源的使用或消除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循环即对废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
绿色服装设计观念在服装中的体现
具体到服装里来,绿色服装的设计观念也有多方面的体现。
1.内存再设计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由于商业规则,劳动力及生产力的各方面限制,绿色服装设计还不能完全自如的运用于国内各大企业内部。但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小品牌摸索出一套既节能环保,同时又具有时尚型的服饰设计,并取得了广泛的成功及好评。
内存再设计是今年来两个年轻人魏明辉和叶子创办的独立设计品牌。专注于将废弃的广告招贴布重复利用,做出的包美观大方,轮廓简洁有造型感。2008年4月,北京市为了迎接奥运开展了一系列城市工程,很多灯箱和广告牌都被拆除,因此有很多被丢弃的广告布。魏明辉却从杂乱中看到了另一种价值。他用从路边捡回的广告废布通过清洁后制作成各式造型简洁质朴的袋子,同时具有很高的质量,提重物完全没有问题。那些原本以通俗的颜色和字体写 着“驴肉火烧”、“某某川菜”的“废布”,经过巧妙的裁切,变成了特别的创作,造型独特,销售情况也很好。对于消费者们来说,这些做包的材料其实是广告公司催生出来的不可降解的垃圾,现在它们不再是废物,买了回送给催生它们的人别有一番用意。随着迅速的发展,内存不仅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市场,也在欧洲市场试炼并有一定的反响。在欧洲,由于社会整体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也常常以穿着二手服,旧衣服或者回收废旧纺织品为材料制作的服装而感到时尚。因此 “内存”产品也根据这样的现状开始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如办公用品、背包、旅行用的拉杆箱、电脑包内胆、IPAD套、领带、甚至服装等20多个品种。魏明辉希望这种废物利用产生的环保产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处。
2.传统手工艺在服装中的运用
夏布是是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夏布生产历史悠久,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代代的人们逐渐改进绩麻之法,采用纯洁的苎麻纤维织造夏布。夏布完全由手工织造,其生产过程主要有苎麻处理、绩纱、织布三个部分,有多道工序。手工织造出的夏布, 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同时,其天然抗菌的优越性,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地域民族的风格特征也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
20 世纪 20 ~ 30 年代,由于人造丝制品的兴起,夏布业日见萎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手工苎麻布逐渐成为欧洲市场追求高品质生活人群炙手可热的产品。我国目前的夏布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万载县和重庆市荣昌县两个地方,而荣昌,万载夏布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夏布也作为外销的手工艺产品为当地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3.二手服装的节能体现
对绿色设计的重视已经开始慢慢改变一部分人的生活态度和思维。目前市场上快速时装如HM,ZARA在满足人们追求潮流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材料和能源消耗。而过去那种一件衣服几代人穿,一针一线的时间感在这个快速消费快速抛弃的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拾起对传统手工艺,传统价值观的重视。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就曾经在自己的作品里提出“RE DESIGN”的概念,即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留学英国圣马丁设计学院的设计师王天墨就在2012年作出一个第三手的设计,整个系列里所有的服装都是在二手店里买来,通过各种手工工艺解构重组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无谓的消耗和排污,得到很高的赞誉。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环保型绿色服装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里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时代的限制。但将绿色环保理念带入服装设计中来,一点一滴的逐渐改变人们对时尚的态度,从制造上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费,已经是整个服装行业包括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当代设计师来说,这也是一个自然而贴切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中国元素,现代服装设计,传统文化艺术
中国元素是在中国民族融合、演化以及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由中国人创造、传承以及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的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 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中国元素, 但中国元素不全等于中国传统文化, 还包括中国现代文化。
现代服装的美来源于它的整体美, 整体设计上要做到色彩和谐、款式独特、装饰得体。把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需要设计师有国际眼光与传统民族情愫, 做到既顺应国际新潮, 又要在服装设计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服装产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 出现了很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 同时也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国产服装品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不但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 渐渐的人们也开始关注服装, 并且也在不断的探寻服装背后的文化内涵。
目前, 在国际服装舞台上西方服装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 很多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忘记了服装的本质是文化。他们一味的与国际接轨, 完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抛之脑后, 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丧失了根基。虽然在国内出现了一些以弘扬传统服饰文化为特色的服装品牌, 但是由于片面的以及表面化的理解传统服饰, 造成了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变成了符号, 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修养, 又被人称作“没有文化的设计”。我国的服装设计长期以来在应用传统服饰元素方面一度走入误区, 每季发布的新作品仅是生硬的将旗袍、马褂以及丝绸和团花图案等搬到服装设计中, 甚至很多品牌发布的作品是一些凌乱的拼凑和堆砌。由于没有把握住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在的精神, 虽然在台上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 但是走下舞台后也就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同时,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服装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使得印有“中国制造”的服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界各地。但在服装贸易上中国服装业并没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因为在整个服装产业链中, 中国服装业接触最多的是下游的加工制作, 而上游的设计开发、流行发布品牌推广等环节较少涉及。因此, 中国服装业共同努力的目标就是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是中国服装产业真正融入世界时尚的同时还具有“中国风格”。
民族传统以及文化底蕴是服装设计师在国际服装舞台的立足之本和创作灵感的源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中国的传统服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必须立足于继承传统走向世界的中国服装业, 通过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服装的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并融合现代设计, 才能设计出一流的作品。
很多设计师在谈及富有中国元素的服装设计时, 都会固定模式的想到旗袍、马褂、坎肩以及盘扣和刺绣等。但是高明的设计师却能够将现代的生活理念融入设计中, 重新演绎传统的款式造型。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风靡服装界的一大配角。目前在衣饰裙摆以及硬朗的裤子上都出现了刺绣, 甚至荷叶边和褶皱也卷土重来。他们出现在各个可能的部位成为华丽的细节。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极品, 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的个人魅力。它既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又颇符合当今女性的审美情趣。旗袍紧扣的高领, 给人以雅致而庄重的感觉, 微紧的腰身体现出腰臀的曲线;特别是两边的开衩, 行走时下角微轻飘动, 具有轻快活泼之感。用小花、素格、细条丝绸制做的旗袍, 可表现出温柔、稳重的风格。选用织绵缎、丝绒制作的旗袍, 是迎宾、赴宴最华贵的服装, 集庄重典雅于一身。近年来, 蜡染、扎染、手绘等工艺用于旗袍, ”更使旗袍步人高档时装的行列。旗袍不仅是一种经典的女装, 更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最近十几年以来, 在时装中重复出现旗袍的设计风格, 并且在国际时装舞台上频频亮相, 风姿卓越更胜当年, 同时旗袍也是我国著名演员以及文化女性出席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的具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
我国某品牌女装的一大特色就是中国剪纸般的印花, 这些印花看似零碎, 却是互相牵连的, 同时搭配上模特儿的头饰, 与中国古代南方妇女戴的帽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礼服的印花带有十分强烈的中国韵味, 它以中国红为底, 大朵大朵的粉色牡丹与错绿色的叶片仿佛有了恰当的归宿, 显得灵气十足。加上丝绸以及雪纺材质的烘托和吊带的设计, 使其更具有华贵优雅的视觉效果。再看看它的时尚配件, 草编的包袋、帽子以及腕表等似乎再现了当年中国江南地区自然朴素的生活;由蝴蝶、雏菊、牡丹以及绿叶组合成的画面则令人想到了中国的自然风光;此外, 还有各种玉石以及镶金边、手工添色技巧制作而形成的饰品, 仿佛就是依照中国古代女子身上佩戴的饰品复制。
喜庆的中国结在中国人眼中, 代表着团结。在今年秋冬, 很多大牌推出了这种中国结配饰, 一位设计师将两个经过改良的红色中国结挂饰挂在手袋的包柄上, 而另一位设计师推出了加长版的红色中国结钥匙扣, 在搭配上长长的红色流苏, 看起来特别像中国女孩的麻花辫。
此外, 今年秋冬的一些品牌唐装和旗袍也体现了中国结的盘扣, 某品牌推出了中国风格盘扣印花的手袋, 从而印证了西方设计师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观点, 这也是最让西方人感兴趣的异国风情。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 京剧脸谱元素也被应用到服装设计上。设计师在今年的秋冬设计上, 干脆将脸谱变成了随身配饰, 并且这种配饰可以当做胸前扣饰、挂在包上以及插在盘起的头发上等, 因此十分具有特色。
西方的很多设计师通过积极的吸取世界各民族的养分并使之转化成一个永恒的时尚艺术, 而具有中国风格的高级时装在世界上也成为一种让人驻足欣赏的美丽风景。很多国际的顶尖品牌, 在设计手法上由于设计手法多样并且运用灵活, 因此丝毫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 使带着厚重历史感的中国风席卷了变化万千的时尚舞台。总体概括起来, 设计手法主要包括中国化元素的非中国化运用以及现代时装外形轮廓与中国服饰元素的混合两种。
国外的设计师在吸收中国元素的时候, 为了实现现代设计与传统民族元素的完美结合, 常常是在现代时装外形轮廓的基础上大做局部文章, 并经常采用中国工艺材料、图案色彩或装饰或打破基本固定款式造型等, 以求寻找创新和突破。在运用工艺材料方面, 最广泛的当属具有中国特色的织锦和刺绣。如:栩栩如生的刺绣花朵、镂空以及立体感较强的中国刺绣等。
刺绣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工艺之一, 对提升我国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通过早期的刺绣遗物我们看出:周代的刺绣比较简单粗糙, 战国开始逐渐工致, 从汉代展示艺术之美。在我国, 刺绣发展的高峰时期便是宋代, 在那个朝代, 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开创的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都是空前绝后的。通过研究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看出, 它不但融合了绘画、书法的精髓, 更借助多彩亮丽的丝线以浑熟灵巧的技术气韵生动地显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 如:吉祥斋的绣工精细, 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 都体现了洞房女性细腻绵长的文化内涵。今年吉祥斋的设计师大胆创新地将绣花以立体的形式表现, 达到了“绣花花生香, 绣鸟鸟飞天”的境界。
目前, 西方设计师在图案色彩方面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过去对龙以及花卉团纹样的简单复制上, 而进一步挖掘了更具有中国人文气息的绘画, 如:中国的水墨画。Dior的设计者采用泼墨的手法在白色的面料上画上了黑色的花朵, 同时加以红色花朵的点缀, 使得连衣裙有一种清雅的面貌。以民族风著称的enzo不断的重新演绎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元素, 在黑色天鹅绒面料上刺上抢眼的民族图腾, 同时加以花朵、圆点以及金属镶边等图案和各种颜色的交错融合, 在搭配上西式的长毛绒红色围巾, 展现出一派热烈的民族风情, 使得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时装元素在世界时装舞台上大方异彩。
现在很多的设计师, 都开始有意或无意的打破中国传统服饰的固有模式, 除了把现代化生活的理念贯穿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外, 还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了现代生活理念中。其主要采用后现代的解构法作为表现形式, 在设计中采用非传统的手法组合传统部件, 并在其中融入中国民族典型的样式、线条、色彩等, 从而构成了一种古今融合的中西合璧的手工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型美。
在国际性的时装展览上, 呈现出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联系的设计元素, 体现我国服装的设计内涵。一方面以一种新途径传播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 提高了服装的品牌价值, 在时尚中缔造民族服装品牌, 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 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 它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穆慧玲, 徐静.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反思——服装时尚设计研究[J].辽宁丝绸, 2007 (02) .
[2]蔡欣, 郭一歌.解读中国元素在时装设计中的新表象[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09 (03) .
[3]宋玲敏.中国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运用[J].中国轻工教育, 2008 (04) .
[4]范聚红.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3) .
[5]陈霞.中国古代传统二维服饰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的探讨[J].现代交际, 2010 (09) .
Wabi-sabi是日本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美學观念,在日本影响极为深远和广泛。
Wabi-sabi包括两个意思,wabi为侘,sabi为寂,合起来可直译为汉语的“禅寂”。
Wabi-sabi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审美价值,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外文词汇。因此在对日本以外的世界介绍时,通常使用一系列的短句和词组作出广泛、多重、弹性的描述。Leonard Koren在介绍wabi-sabi时把它描述成这样的混合体:“a beauty of things imperfect,impermanent,and incomplete.It is a beauty of things modest and humble,it is a beauty of things unconventional……” 他的表述在国际上很有影响。
Wabi(侘)在14世纪开始受到积极评价。是物最简约、最质朴的状态。落实在器物的审美上可以大致定义为:野趣,简素,不完满或是不规则的自然美感。
Sabi(寂)是一种超脱生命悲哀进入平和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光阴流逝所带来的世事无常、孤寂沧桑的感受。
简单来说,wabi-sabi表现的是残缺之美,不完善、不圆满、不永恒,自然、朴素、寂静、谦逊等等。
张夫也在一次访谈中解释wabi-sabi时曾说到:“日本人追求残缺之美,追求枯淡之美。日本人认为这个东西一定要歪,要朴素,要有自然痕迹……他们的很多陶艺品,在我们看来,很像残次品,或者没做完……他们会说上面有手的痕迹,有他们的感情在里面,等等。比如说,我们上次在苏州日餐厅用餐时谈到的日本茶室:不要任何装饰,但可能室内有一根竹管,这根竹管里面可能只有一束花,或者一片叶子,或者一根枯枝,它就是追求这种感觉——让你的心收回来,静静地思考。茶室里可以宁静到只听到烧水的咕噜咕噜的声音和外面的鸟叫声。”
除了传统的茶道、插花、陶艺外,现代的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建筑、无印良品的生活杂货、45rpm服饰,都体现了wabi-sabi的美感,Wabi-sabi甚至成为“21世纪最流行的家具时尚”。wabi-sabi的美学理念更是被国外设计师所应用,以色列的Hilla Shamia在米兰设计周期间所展示出的Wood Casting系列家具就是一个例子。
在服装设计上,Issey Miyake真正受日本文化中的浸淫,是最能诠释出wabi-sabi思想的设计师。
日本民族性格有着“菊与刀”的双重性,尽管是矛盾的两极,却又和谐自然。Issey Miyake的作品,就如同日本人性格中的“菊与刀”,有浓烈的大色块拼接,又有深沉的黑白灰,既有轻如鸿毛的成衣,又有大片布料形成的狼线。
二十世纪90年代,Issey Miyake将设计的服装通过用火灼烧来产生被燃烧过残破痕迹。他经常到车间去寻找残次的服装衣料,希望看到他们的生命特质以及这些残破的美所给予他的灵感来源,因而这种寻找美感的过程也是超越了人之常情的过程的。完美的形式容易使人仅仅注意形式本身,而忽略内在的精神。当我们去仔细品味这种朴素、未经雕琢的“不完美”的美时,会认为其更原生态,更接地气,更贴近人性的美。这种未完成的状态,也因此预留了极大的空间给予观者来演绎。在他们的世界里,缺憾意味着有待于去完美,这种可塑性远比圆满的完整美要令人更加神往。
刘海飒将当代日本设计的美学观划分为三类,其中一类便是瑕疵美学。他认为借由“缺”、“拙”来表现美,才有余韵的空间来体会、感觉不足之处,进而延伸、体悟物象传递的观念或涵义,通过观者与物象的互动,将这种“不完全”的空白空间加以“完全”。虽然不同的民族对美的阐释有不同的角度,但是这种残缺美与中国人的谦逊的性格与对生活的感恩与满足的态度是相吻合的,所以这种美也是可以打破国界为更多人去理解的。
Issey Miyake在服装材料的选取上经常进行冒险性的尝试。1983年,在巴黎时装界的舞台上,有悖于高级时装面料的平整与光洁,他的鸡毛编织面料服装系列惊艳全场。面料也因此成为他整个服装设计理念的一个新的突破点,即使是最平凡的材料,在Issey Miyake的开拓性理念中也能最大限度地在服装上诠释面料的存在感和真实性,探索内在的灵性之美。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各式各样的布料不断推陈出新之际,类似粗糙的棉布质料,早已逐渐淡出设计师的视野,但这些却都是Issey Miyake眼中的好质地,在他的巧手下这些材料又重新登上流行的大舞台。株式会社日本设计会长池田武邦曾说过:“自然的规律才是设计的原点”日本设计师在面料选择上多以毛、麻、丝、棉等天然纤维为主,而Issey Miyake更是用纸、绢、帛、竹、稻草、木材等天然素材进行充分的设计运用。
用白藤巧妙制做的晚装,用稻草编织的日式纹染,用和纸演绎的神秘武士,通过亲自对面料再次改造,这些特殊材料均呈现出不同的肌理,这种肌理让服装时而展现出浓郁的内敛与淳朴之美,时而演绎出前卫、大胆的设计形象。日本人认为在制作器物或者与生活中的所有物品进行接触的时候都是一种心灵交汇的过程。只有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事物才能唤醒潜在的生命内涵以及精神境界。正如Issey Miyake所说:“我总是闭目凝神,等候织物告诉我该怎么做。”
色彩的运用体现了sabi的内涵。沉静的黑色加上大方简素的设计,令观者的情绪宛如进入一种枯禅境界,产生闲寂幽静的美感。而灰色既诉说了倦怠、痛苦等,也代表了历经时间的洗礼,将生硬的东西变得协调的调和意象。白色的意象是无常、须臾、刹那、浮生,也代表着羞怯、纯真、优美、清纯、梦幻、妙、清朗、瞬时、平静。Issey Miyake的设计中对于白色的运用更是广泛,再加上结构的简洁使整个服装别有一番丰富的韵味与寓意。
曾和禅宗一起传入日本的宋元水墨画使日本人创造了日本传统水墨画,它的灵感题材突出体现了三宅一生对于黑、白、灰色彩的追求,通过对一种质朴的美感去表达深层次的韵味。Issey Miyake的诸多设计不仅仅是对颜色的写照,更多的是对wabi-sabi的阐释。
“日本的生活境界很多的时候源于对自然的顺应与表现,他们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理念。他们注重自然的不去雕琢的美感。在Issey Miyake的服装设计之中,这种美学概念也得到了印证,尤其是表现在服装的外部形态与服装面料上。服装的外形态表现的是身体与自然的融合,而不是将身体禁锢在服装之内。他的服装是随时都可以穿着的衣服,是能带着去旅行的衣服,是令人感觉舒适快乐的衣服。他所创造的褶皱面料可以任意一卷,捆绑成一团,不用干洗熨烫,下次随时打开再穿,外观丝毫不受影响,依旧如新。”表现出了苍劲有力、空谷幽冥的感觉。
尽管wabi-sabi的很多理念脱胎于中国传统思想,但日本设计师似乎更加重视自然材料的运用和对质朴的设计美学观的追求。有时回到设计的起点,在设计形式的表达上去掉多余的元素,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和内在的思维精神,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为了我们长久的富足与安稳。Leonard Koren 在《Wabi-Sabi:for Artists,Designers,Poets & Philosophers》中有一段话对计师们应该有很大启发:“Pare down to the essence,but don't remove the poetry.Keep things clean and unencumbered but don't sterilize.”
【参考文献】
[1]张夫也,日本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陈耕,装饰[J],结构风潮中的东方力量——三宅一生与川久保玲时装设计浅析,2012
[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服装中的体现初一作文】推荐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01-10
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作文11-29
严厉是爱的体现作文500字01-27
通信服务能力体现11-06
个性服务体现创新01-13
体现思乡的古诗03-22
体现亲情的诗句04-26
体现沟通能力面试题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