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保护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林地保护(推荐8篇)

林地保护 篇1

摘要:林地是林业发展的根本,是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和核心。“红线管控、用途管制、林地林用、违法必惩”这十六个字,将是今后林地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林地;保护;耕地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地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树造林、国土绿化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生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需求的前提,也是保证森林覆盖率指标落实的关键。协调好林地保护与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发展空间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提供空间。

当前林地破坏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林地总量不足、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还表现为毁林开垦和征占用等消耗的多是优质林地,现有林地退化明显,修复治理难度大。2009年9月,联合国召开的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全世界作出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水田乡镇,特别是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政策后,由于种水田周期短、经济效益又相对较高,一些农民把致富的主意打在了毁林开水田上,采取扩地边、拱地头等办法,蚕食林地,扩大耕地面积,使林地资源被非法侵占,造成林地流失逆转。林地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处理好林地与耕地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林业人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国家林业局局长强调,林地是林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和核心任务。46.8亿亩林地红线是最根本、最基础的红线,是确保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所必须的最小林地面积,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高压线”。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运用底线思维,制定最严格的林地红线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林地红线管理工作,坚决遏制林地过快过多流失的势头,坚实守住国家势头安全的底线。

水田乡镇有的林地地势低洼,受水灾严重,幼林也好、成林也罢,日积月累逐渐涝死。致使森林资源逐渐消耗掉。有的农民采取扩地边、拱地头等办法,蚕食林地,扩大耕地面积。我认为林地面积与耕地面积不是此消彼长状态,而是一个固定值。保护林地面积是一个最基本的林业底线。林地面积保证不了、何谈林业发展。所以保护好现有林地面积不在被侵占势在必行。

2013年,国家林业局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海、西藏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0个县(市、旗、区、团)的林地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根据此次检查利用遥感影像判读,疑似占用林地图斑9851块,抽查1676块,查出违法违规占用林地295项,面积1564.8公顷,其中,建设项目276项、面积623.0公顷,土地开发整理6项、面积812.1公顷,毁林开垦13起、面积129.7公顷;移交地方自查疑似占用林地图斑8175块,查出各类违法违规占用林地1118项,面积6748.O公顷。这说明对林地的保护面临的严重形式。

解决办法:在林业主管部门协调下把地势低洼受水涝林地面积置换,异地造林。受水涝林地面积与同等面积不能开水田的耕地置换。受水涝林地用于农民开水田,达到共赢。林地面积不丢失,森林资源也不受损失。农民也受益。进一步提高全民林地保护管理意识,打击非法侵占林地行为,保护现有植树造林成果,以便加强水田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林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加强林地保护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意义,切实增强林地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广泛宣传,增强依法使用林地意识。坚持舆论先行,要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把法律法规宣传贯穿于清收工作始终,广泛宣传水田区林地保护的重大意义以及相关政策,为水田区林地保护工作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浓厚的舆论氛围。要送法进村、送法进户,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非法侵占林地的危害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取得全社会对清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一些影响重大的典型案件,要快侦快破,并适时予以公开曝光,树立林业执法权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保护林地意识深入人心。

三是规范程序,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任何建设单位或个人要改变林地性质进行开发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征占用林地的有关规定,依法向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征占用林地申请。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林地保护 篇2

1 加强森林保护

1.1 遏制林地退化, 实行森林面积占补平衡

对已经退化为灌丛、疏林地、荒山荒地的有林地, 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实施退化林地修复工程。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 加强对现有有林地的保护。通过补植、封育区人工促进更新树种、人工抚育等措施进行低效林改造, 同时加强土肥水的综合管理, 提高林地的质量等级, 实现林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强化对征占用林地的控制和引导, 实行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森林占补平衡。

1.2 严格保护森林

一是严格林木采伐限额管理。除农民房前屋后零星树木外, 其他林木采伐纳入限额管理, 必须办理采伐许可证, 并严格按照批准的范围、数量、方式实施采伐, 杜绝超限额采伐, 依法严厉打击盗伐和不履行采伐审批或超出批准的范围、数量乱砍滥伐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1]。二是全面实行禁牧封育政策。按照林地保护等级的划分结果, 全面实行禁牧封育, 是保护森林植被的根本措施。对擅自进入封育区偷牧的, 严格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次违反禁牧规定但批评教育不改的, 从严从重依法处理。同时, 对造成植被毁坏的, 要依法查处,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加快林权证的发放工作。为了切实维护广大林权所有人的合法利益, 结合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 依法对林权权利人森林、林木和林地颁发林权证书。四是规范木材运输管理。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 凡出入境内的木材需持木材运输的有效证件。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监管, 严厉打击坚决取缔非法收购木材, 依法保护守法经营、加工企业的合法权益[2]。

1.3 切实强化林木抚育管护措施

一是全面落实林木管护责任。对纳入天保工程和重点公益林的林地, 实施合同管理, 明确责任, 严格按合同兑现和奖罚。对其他集体林地也落实管护人员, 承担管护任务。对林业开发大户经营的林地, 把管护责任落实到受益开发户, 并与林木管护补助挂钩。二是加强补植补造和幼林抚育管理。对缺株断行或成活率达不到标准的造林地, 认真组织排查, 落实补植补造任务和责任。对幼林地块进行松土锄草、修枝扶壮、修补水毁工程, 全面实施抚育, 促进森林资源快速增长[3]。

2 严格用途管制

2.1 加大对临时占用林地管理力度

加强临时征占用林地管理。在实际中要避免有征无管、不能及时恢复林地原貌、不能按要求恢复森林植被的现象发生。加强监管, 确保临时征占用林地期满后要按要求及时完成植树造林, 恢复林业生产条件[4]。

2.2 严格保护公益林地及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严格控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工程建设占用征用国家级公益林地, 禁止在国家级公益林地取土、采沙、采石, 严格保证国家级公益林的性质。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管护责任制[5]。

在土地整理、耕地占补平衡、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 减少对林地的挤占。禁止以土地整理的名义占用林地或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土地[6]。

2.3 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

坚决执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规定,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依法实行林地用途管制, 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 坚决杜绝乱开滥垦、乱征滥占、未批先占、边批边占等违规违法征占用林地的现象发生,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 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确保林地用于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不轻易改变用途[7]。

3 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3.1 实行森林分类管理

按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 (含林地) 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2个类别, 分别对待, 差别管理。

将以保存物种资源、森林旅游、科学试验、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灌木林地、疏林地、有林地和其他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将以生产薪材、木材、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灌木林地、疏林地、有林地和其他林地划分为商品林[8]。

3.2 科学划分林地保护等级, 实施分级保护管理

坚持全面保护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对生态公益林地进行系统评价定级, 划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4个保护等级。根据生态公益林地的保护等级, 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 实施分级保护管理[9]。

摘要:阐述了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对策, 主要包括加强森林保护、严格用途管制、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等内容, 以期促进林地保护管理。

关键词:林地,保护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留春.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 (2) :33-35, 95.

[2]温平, 刘成学.双城市林地保护与利用情况初探[J].防护林科技, 2012 (4) :126-127.

[3]刘红林.浅谈如何做好林地林木资源管理工作[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1) :219.

[4]李明生.兴业县加强源头管理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J].广西林业, 2010 (5) :23.

[5]王银贵, 赵占厚.清水河县林地征占用管理规范有序[J].内蒙古林业, 2008 (10) :16.

[6]陈小青.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对策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 2008 (1) :24-27.

[7]钱祖新.湖北省林地保护管理现状与建议[J].林业工作研究, 2008 (1) :40-44.

[8]叶剑, 吴敏.对当前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之反思[J].四川林勘设计, 2007 (1) :38-40.

林地保护利用现状探讨与研究 篇3

关键词:林地保护;生态功能;林地利用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19-2

1 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项目对林地需求量大,保护与利用矛盾日趋突出

近年来,镇赉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十分迅猛,各项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园区、城镇、道路、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镇赉县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需要林地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供地责任。而全县林地中,受地理环境、生态区位重要性等用地条件的限制,可供建设项目征占用的林地面积较少。因此,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任务,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1.2 林龄结构不尽合理,防护效益降低

镇赉县造林树种较单一且龄级结构不合理,现有成过熟林占有林地的52%,比重偏大,由于受采伐限额限制,大面积的成过熟林和一些病腐林带及残次林带,未能及时更新,造成大量森林资源资产流失,挫伤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林龄的老化,病虫害自然枯死不断增加,森林的防护功能也随之逐渐下降。尽管农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已经展开,但只占需更新改造林分的很少部分,仍有大面积农防林急需更新改造。

1.3 林地保护利用需要统一的规划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只注重管理、不注重基础性工作,全省一直没有编制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致使林地管理无法做到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定量控制、定额管理,突出重点、强化效益。由于缺少统一规划,林地保护利用存在顾此失彼,不合理的征占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时有发生。随着镇赉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强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林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从源头抓起,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1.4 林地保护与利用意识不强

镇赉县土地资源充足,由于沙化和盐碱化,多数土地不适宜耕作,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基层政府和农民重农轻林的思想较浓,特别是农业政策调整后,种粮的短期效益比较明显,相反由于林木经营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经济效益,农林矛盾日益突出,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对林业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不够。

2 林地保护利用方向

依据吉林省林地利用方向和空间布局,结合全县林业区划、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社会结构等因素,按照区内相似性、区际差异性及保持行政区划完整性的原则,把全县划分为3个林地保护利用功能区,根据各区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保护利用方向。

2.1 大岗生态功能区

2.1.1 功能区基本情况 这一区域包括大岗林场、九龙山马场、坦途镇、白音套海牧场、坦途林场。本区位于镇赉县西北部,處于科尔沁沙地东缘。地形主要特征为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土壤主要为风积沙土,间或有少量的盐碱土,土壤沙化、盐渍化严重。境内耕地、固定沙丘、草原、盐碱地交错分布。主要的土壤是淡黑钙土、盐碱化草甸土、风沙土等。本区为全县风沙危害的重灾区。境内被开垦的草原较多,又有过度放牧现象,使部分草原沙化荒漠化。林种以防风固沙林为主,林地面积23164.3公顷,森林面积12264.2公顷,森林覆盖率21.8%。规划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为23414.9公顷,森林保有量15856.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8.2%。

2.1.2 保护利用方向 该区以平原地貌为主,土壤较肥沃,是防风固沙的重点地域。该区生态公益林地有13780.4公顷,占林地的21.0%,林木和林地资源丰富,且集中连片,内有大岗林场旅游区,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潜力。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优化林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保持重点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稳定,一般公益林地面积稳中有增,生态效益得到逐年提高。巩固用材林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尽可能多地发展短轮伐期用材林,提高用材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产竹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根据规划发展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业,有针对性地保护、改造和建设风景林。

2.2 镇中环城生态功能区

2.2.1 功能区基本情况 这一区域包括到保农场、城郊林场、镇赉镇、黑鱼泡镇、建平乡、良种场、太平堡牛场。这一区域位于我县的中南部,地势低平,内有南湖公园、洮儿河、龙凤泡。区内水利条件好,地下水位高,灌溉方便,土地较肥沃,是我县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林地、草地面积较少。土壤主要是草甸土、黑钙土,土层深层,肥力较高。林种以防风固沙林和农田牧场防护林为主,林地面积11797.8公顷,森林面积8923.9公顷,森林覆盖率5.8%。规划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为12972.9公顷,森林保有量11187.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3%。

2.2.2 保护利用方向 严格保护南湖公园、洮儿河、龙凤泡沿岸及周边林地,提高公益林比例,加强江河上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以营造护堤岸林为主,修复、完善农田林网。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分区分类管理,以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为重点,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保土蓄水能力。根据本区人口密集,宜林地少的特点,应科学规划护路林,达到有路有林,大力进行村屯绿化造林,发挥四旁土地优势,同时,有计划地发展果树经济林。

3 莫莫格生态功能区

3.1 功能区基本情况

这一区域包括大屯镇、东屏镇、哈吐气乡、莫莫格乡、莫莫格林场、嘎什根乡、五棵树镇、监狱分局、沿江镇。这一区域位于我县的东北部,该区使嫩江的水土保持,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同时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均分布于该区,是我县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我县粮食生产的重点地区。该区生态公益林地共有14384.8公顷,占林地的21.9%,是全县生态公益林地比例最高的区域,是镇赉县防护林的重要建设区之一。该区有白沙滩旅游区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非常好的旅游开发潜力。农防护林林龄较高多为过熟林,林分质量极低。林种以水土保持林和农田牧场防护林为主,林地面积27469.0公顷,森林面积20291.4公顷,森林覆盖率7.6%。规划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为29237.5公顷,森林保有量23830.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9%。

3.2 保护利用方向

该区水土流失较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为确保今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该区今后的林业发展方向应要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营造水土保持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对国家重点公益林要加大保护措施,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对20°以上的坡耕地要退耕还林,退耕同时,发展经济林;对适宜封育的地块要进行封山育林;对宜林荒山荒地要大力造林,提高造林质量。重点发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分批更新已达到成熟、病虫害严重、防护效益降低的农田防护林,要抓紧更新和改造。实行严格的生态公益林地用途管制,建设水土保持林同时,兼顾生态文化旅游、濕地保护的需要,集水土保持、森林旅游、湿地保护于一体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林分生态功能。培育发展经济林,严格禁止水土流失的经营措施,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根据规划发展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业。

参考文献

[1] 高均凯.深入研究森林健康 积极探索中国森林健康之路[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李智勇,樊宝敏.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樊宝敏,李智勇.森林文化建设问题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赵钧.云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5] 曾麟,王革华.中国能源农林业的现状、意义及发展战略[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甘肃省林地保护条例 篇4

(公告第18号)

(2009年9月25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通过 2009年9月25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公布 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林地保护,规范林地管理,合理利用林地,保障林业稳定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林地是指林业用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林地保护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林地保护的投入,严格限制改变林地用途,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面积总量不减少,逐步增加有林地面积,改善林地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

第五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农牧、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林地保护有关的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林业工作机构应当做好本辖区林地的保护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林地保护、管理和利用中的违法行为都有制止、检举或者控告的权利。

第二章 林地权属管理

第七条 林地权属管理实行登记发证制度。林地权属登记包括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依法登记的林地,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八条 林地权属登记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申请:

(一)使用国家所有的林地的,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二)使用跨行政区域的国家所有的林地的,向共同的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三)集体所有的林地或者使用集体所有的林地的,向所在地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未确定使用权的国家所有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并负责保护管理。

第九条 申请林地权属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授权委托书;

(三)申请登记的林地使用权或者所有权证明文件。

第十条 林地权属发生变更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由于征收、征用、占用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失的,应当申请注销登记。

申请林地权属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林权证;

(三)林权依法变更或者林地灭失的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 登记机关对符合规定的登记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受理并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书面说明不受理的理由;对申请材料不全或者有误的,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第十二条 登记机关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查验其以下内容:

(一)申请登记的林地位置、四至界限、面积等数据是否准确;

(二)林地权属证明材料是否完备、合法有效;

(三)附图中标明的界桩、地物标志与实地是否相符合。

登记机关对前款所规定内容的查验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三条 登记机关对经查验后符合条件的登记申请,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在当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0天。公告期满利害关系人对登记申请无异议或者有异议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登记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

第十四条 登记机关对经查验后不符合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予登记,并将不予登记的理由书面通知申请人。

公告期内利害关系人对登记申请提出的异议经核实成立的,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经过登记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

退耕土地还林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颁发林权证。

林权证是确认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凭证。

第十六条 对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有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跨行政区界的争议,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 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林地及附着物现状。

第三章 林地保护和利用

第十八条 实行林地分类保护制度。林地分为公益林地、商品林地和其他林地。

第十九条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林地数量及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其所属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省林地调查和定级等工作。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林地资源清查,依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林地保护和利用规划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国有林场、农牧场、工矿企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予以指导。

第二十一条 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应当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林地地力衰退和水土流失。

在坡度5度以上林地整地造林、抚育幼林等,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已经开垦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等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域的林地,以及幼龄林林地和未成林林地采取封闭管护措施,禁止放牧。未经批准,不得征收、征用和占用。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保护功能的重点公益林地采取封山(沙、滩)育林等保护措施,禁止破坏林草植被和地貌。

第二十五条 在公益林地内从事开荒、采矿、采石、采砂、取土、建房、建窑、建坟等活动的,应当经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未经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公益林地内从事采挖野生植物、采脂、挖根等活动。

第二十六条 使用国有林地的,在不改变林地性质、不破坏林地和林木资源的前提下,可以依法转让林地使用权,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依法转让以划拨等方式无偿取得国有林地使用权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林地资产评估后,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国有林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交纳林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二十七条 依法承包经营集体林地的,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作为出资、合作条件。

第二十八条 承包经营的集体公益林地,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等。

农民对承包的集体商品林地可以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经营模式和经营收益。

第二十九条 依法确定给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林地,连续两年荒芜或者擅自改变为非林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林地使用权。

退耕土地还林地、防沙治沙林地和集体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满可依法继续承包。

第四章 林地的征收、征用和占用

第三十条 林地的征收、征用和占用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管理制度。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林地定额指标,对指标内征收、征用和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立项审批之前提出预审意见。建设项目确需增加林地定额指标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第三十一条 经过预审同意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办理用地手续:

(一)用地单位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并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

(二)征收、征用或者占用公益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下的,商品林地面积35公顷以下的,其他林地面积70公顷以下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超过以上面积的,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未被批准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不予批准通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如数退还。

第三十二条 经过预审同意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临时占用公益林地面积5公顷以下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临时占用其他林地面积2公顷以下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面积在2公顷以上10公顷以下的,由市(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面积在10公顷以上20公顷以下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面积在20公顷以上的,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三条 临时占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占用期满后,用地单位应当恢复林业生产条件。

用地单位不得在临时占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

第三十四条 申请征收、征用、占用或者临时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文件和资料,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经批准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应当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当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具体标准按照《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森林植被恢复费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第三十五条 林地经营单位在其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林地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修筑其他工程设施,需要将林地转为非林业建设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是指:

(一)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

(二)贮存种子、苗木、木材的设施;

(三)集材道、运材道;

(四)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木材检疫的设施;

(六)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基础设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伪造、变造林权证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伪造、变造的林权证,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擅自移动或者破坏林地界桩、界标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原状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代为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致使林地毁坏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处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的罚款。

征收、征用、占用和临时占用林地超过批准面积或者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征收、征用和占用林地的,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一)擅自改变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

(二)擅自变更林地权属的;

(三)无权、越权、不按规定程序或者不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用途审批林地的。

第六章 附则

林地保护 篇5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感谢省厅能够在**召开**省中部区域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林地落界工作推进会。当前,正值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时期,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们林保工作的一次再促进、再推动,同时更为我们兄弟单位之间加强工作沟通、开展经验交流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我相信,本次会议的召开必将对全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按时圆满完成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下面我就**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林地落界工作向大会作一简要汇报。

按照全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和省厅的统一安排部署,**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林地保护规划工作进展顺利。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落实规划编制的工作措施

为保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切实加强 1

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以落实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和工作责任“四到位”为重点,积极而有序地推进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市、县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组织机构,健全完善。市、县两级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协调推进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发改、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为科学合理编制林保规划及时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基础资料;县级林业部门在春季植树造林、森林防火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能够确定专门人员、拔出专项经费为林保工作夯实技术力量和经费保障。同时,为强力推进林保工作顺利开展,**市林业局与各县(区、市)林业局签订了**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责任状,明确了时间、任务、标准、目标和奖惩,强化了责任落实、健全了问责机制。

2、全面培训,提高规划编制的技术水平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影响深远。我市林保工作开展以来,先后三次邀请省规划院、测绘局领导和专家组织市、县两级和省直太行、太岳林局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就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技术细则、框架要求、林保软件功能、林地落界规程、数据处理流程等进行了市级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近200余人(次)。同时,各县(区、市)又不失时机

地进行了县级再培训、再提高,全体技术人员工学结合,以学促干,用很短的时间理清了工作思想,明确了工作任务,掌握了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工作方法和质量要求。通过层层抓培训,人人抓学习,为我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引进强援,确保规划编制的工作进度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针对县级林业部门技术力量普遍薄弱、市级林业勘测设计队人员有限的现状,我市采取引进强援的办法,由有资质、技术力量强的林业调查规划单位,通过业务承包、技术指导等形式承担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编制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进度。目前,我市11个各县(区、市)分别与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省林科所、市林业勘测设计队等多个单位进行合作开展此项工作。截至3月26日,我市太谷、平遥、灵石、和顺、昔阳、寿阳六县已完成规划框架编制工作;榆次、太谷、平遥等九县已完成解译标志建立工作;太谷、平遥、灵石三县已完成蓄积调查工作;全市林地落界、小班属性修正已完成工作总量的50%。

4、积极沟通,建立规划编制的服务机制

为了准确掌握各县(区、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整体把握全市林保工作进度。我市实行专人包

县联络制,确定专人保持与所包县(区、市)开展经常性的沟通联系,负责对其工作进度进行定期收报,并及时传达省厅有关林保工作的有关要求,帮助他们解决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同时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梳理汇总,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共同研究和经验交流,努力营造深厚的工作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我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林地落界工作整体进展顺利,但是分阶段来看,特别是在当前林地落界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1、工作进度不平衡。由于受县域林地面积、技术力量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各县(区、市)之间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林地落界工作进度快慢差异较大,进度最快的县已完成总工作量的80%,最慢的县尚不足总量的20%。工作进度的不平衡对全市乃至全省“一张图”拼接影响严重

2、林地落界进度慢。由于部分山区林地地形地貌复杂,加之卫片存在云层及颜色失真等原因,需要增加解译标志建立,加大了外业调查工作量,制约了林地落界工作进度,并对小班界线修正的准确性造成了严重影响,3、部分面积难定性。我市平遥等县经济林面积较大,特别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干果经济林工程,大部分为耕地

内经济林,这部分面积县域森林覆盖率计算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科学地进行定性直接影响到相关县规划基数和2020年规划目标的完成。

除此之外,部分县(区、市)林保经费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小班数据量多、系统运行不稳定等原因也都制约着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工作进度,急需省厅联系员及指导员加大对相关县(区、市)的技术指导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厅统一安排部署和规定的各阶段工作时间节点,我们今后的工作依然繁重、紧张,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后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我市将采取以下三项措施从整体推进全市林保工作进度。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们将以本次推进会为重要契机,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加强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并从思想上重新认识林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再提高、再加压,通过采取顺排工序,倒排工期的办法,切实将这项工作摆上日程,抓在手上,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2、破解难题,确保质量。对之前在林保规划编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汇总,积极与相关合作单位进行沟通,共同分析研究,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特别

是要充分考虑县域规划发展诸方面因素,合理编制,不能因为林地规划落地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3、强化督导,严格问责。建立定期督导制度,定期对各县(区、市)林保工作进行综合评定,对进度缓慢的县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对未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任务,影响到全市林保工作进度,及因方案编制不科学影响到今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征收占用林地审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营造林项目安排的,进行问责。

总之,尽管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任务繁重、困难重重,但这项工作是实现林地科学管理,优化用地结构,规范林地用途,遏止乱垦滥占林地,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林地提供的科学依据,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加压、再加劲,一定按期完成**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全省“一张图”建设如期实现。

林地保护 篇6

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管理处 田葆华

同志们:

这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系统学习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技术要领,进一步明确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等“三项”重点工作任务,研究解决当前资源林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全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是省厅确定的2011年全省资源林政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厅领导的要求,资源处组织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技术人员多次研究确定培训内容,认真准备讲稿和课件,目的就是通过这次培训,使大家深刻理解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准确掌握编制工作的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工作程序、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等,充分运用这次培训所学的知识,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今天,参加培训的同志都是从事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业务骨干,做好全省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全靠同志们的努力和配合支持,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就如何搞好这次培训,特别是针对当前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今年的工作重点和同志们进行研究与交流,使同志们进一步提高认 识,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加强管理,推动全省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载体。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统筹林地保护与利用是新时期我省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维护全省生态建设大局,构建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编制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保障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为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林地提供科学依据。主要任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和相关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具体条件,建立符合区域特点和林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林地利用优化体系。

(一)编制规划是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

编制好规划首先要深刻理解《纲要》精神。换句话说,理解好《纲要》是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纲要》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建国以来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 规划,是指导我国未来10年林地保护利用工作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优化林地结构、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实现林地科学管理的基础和落实林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是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战略目标,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及林产品需求,提高供给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双增”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纲要》确定了林业的发展空间、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确立了国家、省、县三级规划体系和林地保护利用责任主体,创造了深化林业改革的有利条件,明确了国家对林地保护利用的投资方向。必将推动我国林业和林地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省县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编制省县两级规划是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根本保障,也是推进林业改革的基础,对于加强全省林地保护、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森林资源承载能力,发展现代林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省厅高度重视《纲要》的颁布实施和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9月份,省厅召开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会议,高 清和厅长做了重要讲话,全面安排部署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高攀副厅长总结会议,对编制规划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省厅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严格遵循依法依规、统筹协调、承上启下、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和注重实施的原则,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全力以赴,科学分解《纲要》确定的森林保有量、征占用林地定额、林地保有量、林地生产率等6项主要指标,认真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编制规划是保障林业发展空间,建设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需要。我省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覆盖率低,林业基础还很薄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林地供给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近些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就总体而言,我省生态环境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且造林的难度越来越大。近日,国家林业局发出《关于支持甘肃省生态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进一步支持甘肃生态建设,全力实施好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四大保障性措施,配合甘肃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努力把甘肃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争取将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土地退耕还林、黄土丘陵沟壑区、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及黑河、石羊河流域的 40多个县纳入到《退耕还林工程“十二五”规划》范围;争取安排天保工程二期工程人工造林任务600万亩,封山育林任务700万亩,安排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1065万亩。同时,启动祁连山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修复工程等。因此,要确保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大力实施,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以确保国家生态建设的发展空间。同时,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森林保有量、林地保有量等目标稳步增长,也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以保障造林绿化空间,实现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分析和把握形势,充分认识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心谋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用地,加强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防护林体系等建设,有效提高林地利用率,加速推进西北地区生态屏障建设。

(三)编制规划是保护与合理利用林地的需要

全省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省的森林资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就整体来讲,我省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功能脆弱,人多林少、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一是林地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我省林地面积仅占全国林 地面积的3.44%,居全国第11位;森林覆盖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3,排在第28位;人均森林蓄积7.4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二是林地退化明显,造林难度加大。我省大部分地区土壤瘠薄、水肥条件差,林地生产力低下。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不到91立方米,有林地平均郁闭度仅有0.51,森林单位面积年净生长量2.38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2%左右。从全省现有土地利用潜力看,适宜造林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等地区,而这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严重,造林成本高,植被恢复难度大。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需求不断加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我省“发展抓项目”战略决策的全面实施,各类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日益增多,占用林地的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2006-2010年全省征占用林地面积达2100多公顷,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别是国家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之后,一些不合理的占地开始向林地转移,林地保护管理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甘肃实际,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科学利用林地,建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要根据我省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对林地的结构布局进行合理调整;要通过科学分区、分类、分级、分等,确定林地保护和利用的方向、建设重点和政策措施,从时间发 展和空间布局上,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林地的功能定位,逐步解决全省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矛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产品供给,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针对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废弃工矿等适宜恢复森林植被的区域,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和财政补贴,采取多种形式造林绿化、加强整治,修复生态,实现林地总量适度增加,森林保有量稳步增长。

(四)编制规划是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需要。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林地的保护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把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摆在林业工作的首位来抓,先后制定颁布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实行了“部门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正透明、科学有序的林地管理新机制,有效遏制了林地非法流失和改变林地用途现象,确保了林地资源的安全。但在全省林地保护管理中,尚未建立统一的林地分区、分级保护管理制度和规范有序的林地补充规划,林地保护缺乏强制性的指标控制,始终处于软约束的初级层面,加之没有建立林地保护利用目标考核责任制和科学的质量评价定级制度,致使林地差别化管理能力弱化、林地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林地保护利用难度不断增加。因此,要通过积极补充林地,引导节约集约用地,实行严格的林地用途管制,提高林地总量;要通过完善政策,规范流转,不断优化林地结构,确保林地质量;要通过保障重点,科学经营,实现林地持续利用。要建立适应新时期保护利 用林地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使经济建设和林地保护统筹协调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保障。

二、扎实开展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一要认真学习研究有关文件精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林业长远规划的内容之一,是实现林地科学管理、优化用地结构、保障生态用地、提高林地利用效率的基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任务量大。因此,各地、各单位编制人员要以这次培训班为契机,充分认识开展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努力掌握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技术要求、省厅《关于加强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以及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工作方案、编制大纲等文件材料,深入开展讨论,明确掌握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总体要求、目标任务、编制内容、工作重点,掌握规划编制工作的方法步骤和工作要领,依法有据有序地开展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按期提交规划编制成果。

二要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确保按期完成编制任务。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要求,编制规划要遵循和坚持严格保护、突出重点、持续利用、提高效益、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强化调控、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省级规划重点是:落实《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强化 战略性和政策性,确定本行政区域林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保护与利用时序;县级规划重点是:划定林地范围,进行功能区划,突出空间性、结构性和操作性,确定规划小班的保护等级和质量等级,建成全国统一标准的林地档案管理数据库。国家林业局要求:省级规划编制工作于2011年6月30日完成;县级规划编制工作于2011年12月31日完成;林地档案数据库建设于2012年底完成。

三要保证规划成果质量。要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下发的编制工作《通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要求开展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扎实细致地做好基础调查、收集资料、专题研究、确定规划框架等各项工作;要认真落实《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措施和政策管理,明确提出规划期内林地保护利用的主要目标和调控指标。针对森林保护、林地补充、林地使用、林地结构与布局优化、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地管理等关键问题,明确提出规划期内林地保护利用的基本政策建议。要抽调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专门从事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四要严格编制资质管理。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规划编制实施资质管理,省级规划由具有甲级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单位编制,县级规划由乙级以上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单位编制。下一级规划应根据上一级规划编制,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省县两级规划要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 核,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以上要求,请大家进一步明确,并严格落实。

三、进一步增强搞好“三项”重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今年是全省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一年,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等工作集中开展,都必须在年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这在全省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而且这“三项”重点工作是全省林业建设和资源林政管理中迫切需要、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完成这“三项”重点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座各位都是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业务骨干和重要力量,完成好“三项”重点工作是主要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历史重任落到我们肩上,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三项”重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全力以赴地投身到“三项”重点工作中去。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全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一)要加快二类调查进度,限期完成任务。全省二类调查工作经过各级林业 部门的共同努力,整体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部分市(州)外业调查和县级成果审定工作进 展缓慢,个别县(区)、总场工作整体滞后,如不抓紧推进,将会严重影响全省二类调查工作的整体推进,影响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进程,影响全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县级人民政府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工作大局。为加快二类调查工作进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调查任务,近期,省厅研究制定了限期完成二类调查的工作计划,专门下发了《关于限期完成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时限和目标责任,希望各地、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全省二类调查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按期完成。

一要抓紧完成外业调查和成果审定工作。二类调查是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二类调查成果就无法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家林业局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必须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必须于12月底前完成的要求,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当前全省二类调查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能否按期完成调查任务,直接关系到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高清和厅长在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二类调查作为本市(州)2011年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思想上高度重 视,组织上强化领导,经费上提供保障,在赶进度抓质量上下功夫,扎实工作,抓出成效,决不能拖全省的后腿。特别是个别进度缓慢的单位,要专人负责,强化推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迅速扭转落后被动局面,确保3月底前全面完成外业调查,4月底前全面完成市级成果审定,为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加大技术帮扶和指导工作力度。厅资源处已确定专人负责,加强监督检查,全面督促工作进展,积极协调有关技术单位,调拨调查专用设备,抽调技术人员,帮助进度缓慢的单位开展工作。这些单位要积极配合,主动为帮扶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要举全院之力,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的职能作用,抽调技术指导人员集中对进度较慢的单位蹲点督查,并开展技术指导,对外业调查质量实行跟踪检查,全面做好同期外业调查质量的抽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发生窝工返工,延误进度等现象,确保进度和质量并重。同时要督促指导各调查单位的内业汇总,为按期完成县市级成果审定创造条件,并及时向省二类办书面报告各调查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市级林业部门要统筹安排,合理调配技术力量,协调帮助后进县开展工作,通过合作调查、聘请技术外援等方式充实调查队伍,全力以赴加快二类调查进度。

三要严格落实进度安排,限期完成调查任务。根据目前全省二类调查工作进展情况,省厅制定了全省二类调查工作进度 安排,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时限要求,对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进行细化分解,实行倒计时工作制,明确工作责任、进度、质量要求,强化层级管理。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推后。

(二)扎实准备,确保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国家林业局统一安排部署,我省今年将组织开展森林资源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这次复查结果,直接反映截止2011年全省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等主要指标,客观评价“十一五”期间我省林业生态建设,特别是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今年元月,国家林业局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了2011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前期工作会议。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徐济德副司长对2011全国清查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深入贯彻石家庄会议精神,做好我省连清工作,省厅成立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领导小组”,从省规划院抽调技术人员成立了一类连清办公室,制定了复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和《队伍组建方案》,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技术操作细则》,编制了《甘肃省植物图鉴》,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全省森林资源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的通知》,并积极与省财政厅衔接,争取专项经费,尽早完成GPS、数码相机、森林罗盘等调查专用设备的政府采购工作。在各项前期工作准 备就绪的基础上,省厅计划在4月中下旬召开全省一类连清工作启动会,并对全省技术骨干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证书。从5月份开始,全面开展外业调查,8月底按期向国家林业局上报调查成果。希望各地、各单位做好思想准备,及早安排部署。

(三)要按期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这个问题上面已经讲了,这里我就不重复了,希望抓好落实。

四、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2010年,按照全省林业局长会议精神和年初确定的工作重点,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支持下,在各地、各单位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形势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大的违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问题。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屡禁不止,有些案件被媒体曝光,在社会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一)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形势严峻。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各类林政案件数量与同期相比有所上升;二是未批先占林地问题突出,有些被国家林业局在全国通报,要求限期整改;三是群众来信反映问题较多;四是盗伐、滥伐林木问题严重;五是违法运输木材问题严重;六是运输票证管理不规范;七是木材经营加工单位“三证”办证率低。据统计,全省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办证率为81%,工商营业执照办证率为37%,税务登记证办证率为24%。有的县(区)木材市场“三证”办证率为零。

2、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一是个别地方对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不够严格规范。三是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监守自盗,贪赃枉法,案件查处不力等问题。四是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监管不力。五是林政稽查组织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尽快遏制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十分迫切,迅速扭转资源林政管理被动局面刻不容缓,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当务之急。

3、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规范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一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今年省厅将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与各市(州)人民政府签订《林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其中涉及森林资源保护的内容为:征占用林地审核率、林木采伐限额执行率、林政案件查处率均达到100%,年底兑现奖惩。最近,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建立和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对县级人民政府在确保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森林保有量、林地保有量稳定等指标责任落实和考核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希望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对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力争使森林资源保护三个考核指标达到百分之百。

二要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综合核查新机制。今年省厅将 组织专门队伍,对全省征占用林地、林木采伐管理、林政案件查处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并通报全省。对森林植被恢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准确掌握全省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情况,建立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监测体系,提高森林植被恢复费资金使用效益。

三要切实加强林地林权管理工作。一是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各级林业部门要坚持既依法办事,又快捷高效服务的原则。按照“部门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凡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的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征占用林地的,由省厅与业主单位签订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的协议,指派有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单位,会同市县林业主管部门、业主单位、林地经营单位,四方共同对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及采伐林木等内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各方签字确认。省厅测算林地、林木等各项补偿费用标准,再由业主单位与林地经营单位签定林地、林木补偿协议,由业主单位将林地、林木补偿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一并打入财政专用帐户。各项补偿费由林业厅直接兑付相关林业部门,由县级林业部门向林地经营单位和农户足额支付补偿费,并负责供地和上报审批材料。希望各地、各单位加强与建设单位的配合与协调,加强与省厅的配合与协作,以促进重大建设项目林业部门“统征”政策的全面落实;在林区开展地质勘查、开矿临时占用林地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甘政发[2002]72号文件精神,事先由林业厅和国土厅出具同意办理 意见后,方可分别办理临时占用林地审批手续和探采矿证照,开展探采矿活动,凡没有两厅同意意见,一律不得受理占用林地申请;森林经营单位在管辖范围内建设林业生产设施或其他设施,需占用林地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批。严禁无偿划拨、无偿使用林地,严禁越权审批、化整为零报批等违规审批;各市州资源科要加强对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上报材料的审查把关工作。今后对凡程序不合法、材料不齐全、不符合要求、出现未批先占等问题的占用林地项目不得受理上报省厅审核;要坚持执行省厅林资发[2002]29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征占用林地相互交验制度,凡征占用林地100亩以上的,由省厅委派乙级以上资质调查单位现场调查,编制可研报告,委派另一个有资质的调查单位进行查验,并编制查验报告,作为审核审批林地项目的重要依据;要坚持专家评审制度,对国家和省重大建设征占用林地项目一律进行评审,科学决策,绝不能减少这一环节;要对未批先占、少批多占、不批也占、非法转让林地、强迫森林经营者转让林地、非法采伐征占用林地上的林木,以及擅自减免、截留、挪用征占用林地补偿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二是要强化自然保护区的林地管理。坚决禁止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经国家批准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确需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建设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充分论证 和严格按程序报批,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进行调整;凡在林业系统省级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项目建设需要征占用林地的,必须在项目立项、环评、审核审批前,征得国家林业局或省林业厅的许可。要严格防止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内外串通、私下默许、自行同意、随意处臵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等违法行为发生。三是加强林权颁证工作。要加快退耕还林地和集体林改地的林权颁证进程。对林地权属明确并已经颁发林权证的,要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对权属明确尚未颁发林权证且符合发证条件的,要尽快核发;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在明晰产权、调处纠纷的基础上,核发林权证,依法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四要规范林木采伐管理。一是坚持执行凭证采伐林木制度,除农村居民采伐房前屋后和自留地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外,采伐胸径5cm以上林木必须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规定进行采伐;对采挖移植胸径5cm以上的树木,要全部纳入采伐管理范围,按规定办理林木采伐(采挖)许可证,将树木采挖移植消耗蓄积量纳入采伐限额管理。二是坚持执行林木采伐调查设计和检查验收制度,坚持伐前拨交、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等监督制度,坚决杜绝无证采伐、超限额采伐以及盗伐、滥伐林木现象。三是坚持执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利用新闻媒体、乡村公示栏、采伐现场和交通要道等公示采伐限额分配结果、采伐批准机关,采伐的林种、树种、起源、面积、株数、蓄积 量、出材量和更新造林的措施和期限等,主动接受监督。四是加强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的检查验收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抚育间伐采伐林木作业设计的检查,强化对抚育间伐采伐木挂号检查、伐中监督和伐后作业质量验收,防止出现“采好留坏、采大留小”,和以取材为目的超限额采伐林木等问题。五是要加强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采伐林木的监管,在依法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后,要及时办理林木采伐手续。

五要强化木材经营加工和流通管理。一是编制《“十二五”期间全省木材检查站布局调整规划》,继续加大木材检查站危旧站房改造,加快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行全国统一式样的木材运输证,确保我省木材运输管理系统按时实现全国联网操作,提高木材运输证办证率。二是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制度。建立木材经营加工原料来源登记台账,杜绝非法来源木材进入经营加工企业。要严格执行木材、林副产品凭证运输制度,凡运输木材、林副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木材运输证》、《林副产品运输证》和《森林植物检疫证》。农民自留地及房前屋后自有木材、旧房料的运输,依据村委会出具的合法来源证明和乡(镇)政府的审核意见,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运输证件。三是各级林政稽查组织和木材检查站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木材生产、经营、加工、运输的监督检查,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对非法设立的 木材市场、企业和摊点,要依法取缔,严肃查处。

六要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涉林案件的查处工作,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今年省厅将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整顿保护区、林区开矿、修筑设施等各类违法占用林地行为,特别要对毁林开垦、违法占用林地、无证采伐林木,盗伐、滥伐林木,超限额采伐林木,以及无证运输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进行严肃查处,及时结案,决不姑息。构成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要及时移交森林公安机关查处。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要公开曝光,公开处理,以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七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森林资源保护与林政管理是贯穿林业建设中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执法队伍。要高度重视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全省森林资源管理和林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但不容否认,一些管理和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损害了林业部门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各地、各单位要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的同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善于接受批评,勇于纠正错误。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落实错案究责制度。要重点解决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管理不力、执法不严的问题,对查出的问题,要依法从严处理,决不能走过场。同志们,森林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现代林业,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赋予森林资源管理核心地位,在产业发展中赋予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地位,在林业行政执法中赋予资源林政管理主体地位。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重任,按照省厅的部署和要求,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全面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为促进全省林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辽宁省林地保护利用情况研究 篇7

1. 全省林地资源概况

根据最新全省二类调查统计, 全省林业用地面积696.07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47.01%。林业用地面积中, 有林地面积544.0万公顷, 疏林地面积4.07万公顷, 灌木林地面积60.33万公顷, 未成林地面积27.89万公顷, 无林地面积50.1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中, 林分面积446.11万公顷, 占有林地面积的82.0%;经济林面积97.89万公顷, 占17.99%。

2. 全省每五年林地消长情况

据对2003—2007五年间统计发现, 五年间, 全省林地实际增加5.79万公顷, 年均增长1.158公倾。同期, 因林地转为非林地而流失的面积0.98万公顷, 年均流失近0.196公顷。其中, 非法占用林地流失0.13万公顷, 年均流失0.026公倾;正常占用、征用林地流失0.85万公顷, 年均流失0.17公倾。造成林地面积减小的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各类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二、林地保护情况

1. 全省林地保有量预测

按照《辽宁省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 全省森林覆盖率目标为: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7%;到2020年达到39%;到2050年达到42%。全省林地利用率目标为80%。要完成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7%这一目标, 到2010年全省林地保有量至少要达到684.80万公顷。要完成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9%这一目标, 全省林地保有量至少为721.81万公顷;要完成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2%这一目标, 全省林地保有量至少为777.34万公顷。

2. 潜在可增加林地情况

全省潜在可用于发展林地的土地主要包括:

(1) 未利用土地。根据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数据, 目前我省未利用土地为138.24万公顷。其中荒草地108.64万公顷, 盐碱地1.93万公顷, 沼泽地1.64万公顷, 沙地1.33万公顷, 裸土地1.4万公顷, 裸岩石砾地6.94万公顷, 其他未利用地16.36万公顷; (2) 废弃土地。包括废弃矿山、排岩场、弃渣场 (矸石山) 等。主要是阜新采煤矿区、抚顺采煤矿区、铁法采煤矿区、沈阳采煤矿区、本溪采煤矿区、北票采煤矿区、南票采煤矿区、鞍山周边周边铁矿区。根据辽宁省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规划调查成果, 全省废弃土地总面积8.6811万公顷。这些土地采取必要的措施也可以恢复森林植被。

3. 全省林地管理情况

最近几年, 由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 各类开发项目对林地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 特别是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进一步加大, 对林地的需求也迅速膨胀。

据统计, 全省2003至2007年五年间, 共使用林地8479.87公顷, 年均征占用林地1696公顷。其中:2003年300项, 面积855.26公顷;2004年327项, 面积1337.151公顷;2005年367项, 面积1337.7498公顷;2006年543项, 面积2672.308公顷;2007年446项, 面积2277.4012公顷。可以看出, 从2004年开始, 我省征占用林地项目剧增, 征占用林地面积大幅增加, 2004-2007年征占用林地年均面积为2003年的2.2倍。

4. 林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保护力度不够, 林地减少势头不能有效遏止。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设项目的急剧增加, 导致对林地消耗进一步增大;二是国家对耕地实行严格保护制度, 特别是对基本农田限制更加严格, 使用一亩基本农都需要国务院批准, 挤占林地问题更加突出;三是林业主管部门对使用林地没有明确的否定意见, 只是跟随项目走, 客观上造成林地保护难以有效实现;四是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滞后, 违法使用林地现象在一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五是林地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2) 林地增加量较少, 新增林地数量不容乐观。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对恢复林地的投入很小, 难以在现有各种可利用土地上恢复森林植被。

三、林地开发利用情况

我省由于地域广阔, 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对林地的开发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 按条件相似性、措施一致、地域连续等原则分成三个区, 即辽东山区、辽西北地区、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

1. 目前发展的林地经济项目

在此次调研中, 我们仅对直接利用林地情况进行分析。从分区来看, 不同区域林地经济项目各不相同。在调研中, 我们了解到目前已经有规模、有效益的林地开发项目有:东部地区林下散种人参、五味子等中草药、刺龙牙等山野菜、养殖林蛙、红松培果材兼用林、核桃、榛子等。中西部地区的杨树林下散养肉鸡、肉鹅等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特别是对一些平原地区, 效果更是明显, 而且这些动物的排泄物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能够促进林木生长。

2. 林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林下人参, 需要增大林分的通透度, 这就要求加大森林抚育强度, 抚育强度加大, 势必造成对林分生态能力的影响, 影响程度目前虽然缺乏科学的数据, 但是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已经显现出来;二是缺乏林业科技支撑, 目前各地发展的这些林地经济项目的科技含量较低, 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 只是靠天吃饭;三是缺乏规模化经营, 由于我们省对集体林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 多数的集体林是被分林到户了, 除少数的有实力大户外, 多数农民发展林地经济的规模不够, 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经济效益不明显, 有的甚至亏损, 影响农民发展林地经济的积极性;四是个别地区对利用林地的控制不够, 发展了一些对生态影响较大的林地经济项目, 特别是在生态脆弱区域极易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五是全省国有林场发展林地经济情况普遍不理想。

3.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小议五指山市林地资源保护管理 篇8

【关键词】森林资源;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对策

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她不仅是生物圈第一性生产力的主体,太阳能向地球有效能量的转换中大部分是通过她实现的;而且她还具有保存生物物种,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防止空气污染,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等功能,她的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其它自然资源无以伦比的。此外,森林还能为人类提供木材、燃料、果品、油料和药材等日常生活品,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以及科学研究、审美和旅游价值。然而,人类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她、保护她,特别是在近几百年的时间里,由于人们的无知、贪婪、失误和目光短浅,世界森林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究其原因,这都是缘于“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错误或不完善的认识造成的。人们只認识到了她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只看到了相关地区人们及当代人的经济、生活对于她的极大依赖,而没有看到她的极大的生态价值,没有从全人类的角度去认识她的生态价值。人们更多的是从经济的角度,而没有从道德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她。森林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属性,更具有重要的道德属性。研究森林资源的道德属性,寻求道德属性基础上的林业管理理论将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五指山市林业基本情况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为海南第一高峰 , 素有 “海南屋脊” 之称 , 其山峰起伏如同五指状,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排列,最高峰海拔 1867m。总面积13435hm2 ,是迄今海南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生物物种最为丰富,原始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海南岛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具有海岛最典型的热带气候特征,蕴藏着海南最宝贵的天然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海南中部地区黎族、苗族聚居地,集老、少、山、穷、边于一身,是国定贫困市县之一。全市土地总面积169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3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3%,位居全省前列,是海南二大河流—万泉河、昌化江的源头,担负着涵养全省江河水源,维护全省生态安全重任,是海南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挥林业“三大效益”的载体,没有林地林业建设无从谈起。在当前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合理利用、积极保护林地资源已成为政府、林业部门和林业工作者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欠发达,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 生产力水平很低,土地利用不合理,生产生活一直过分依赖对大自然的索取, 这给五指山地区热带森林资源的保护带来极大威胁,对森林资源科学有效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五指山市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五指山市林地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为:

2.1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型开发区的大量涌现,项目建设用地因使用生活区用地和农耕地使得土地有限、成本太高,现有地方转向林地资源且需求剧增。

2.2林地征占用先审批(需用地企业提供项目批准文件、项目建议书、机构代码证、法人证明、环评报告等等)后用地,与投资企业要求地方政府为其提供净地(“七通一平”等)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2.3管理部门和用地部门对林地管理政策、法规了解不够,对林地资源保护意识缺失,不严格要求相关部门、企业依法办理林地报批手续。

2.4林业主管部门与土地直管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够、沟通不多,给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

2.5林地使用限额与地方实际林地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2.6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和设备落后。五指山市监测技术手段和设备落后,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几十年来未有大的变化。目前尚未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撑体系和推广机制不够完善,森林资源监测效率低、信息反馈不及时,没有形成完备的森林资源预防监测服务网络,与林业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

2.7现行有关林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由于森林资源涉及面广、生产周期长、动态变化快,还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林地林权管理、森林资源利用管理等基本制度。

3.加强五指山市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保护林地的意识和责任感

要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向社会大力宣传保护林地资源的重要性,大力宣传林地保护法律法规,特别是市、区、乡镇主要领导各用地企业和个人,要正确理解开发利用与林地保护之间关系,改变过去那种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形成全民爱林护林、保护林地资源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科学规划,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形成合力

各级政府要站在全局高度制定好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从改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明确林业用地范围和总量,保持林业用地面积总量的动态平衡。针对林业生产周期长、产生效益慢、森林资源毁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采取具体措施,保证林业用地的稳定性和合法性。要加强对林地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理顺林业、土地、矿产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要严格林地征、占用审核报批制度,切实加强对征、占用林地的审批管理工作。对一些影响大、破坏严重的违法征、占用林地或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案件,各部门要相互支持、配合,及时查处,杜绝少征多用,不征擅用现象。

3.3健全机构,提高林地管理水平

要建立机构,确立专人负责林地工作,充实林地管理工作力量;同时,要强化市、区林业部门的执法职能,要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不断完善规范林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占用林地补偿制度、森林植被恢复交纳制度,切实做到谁占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从事林地管理工作的有关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提高自身执法、管理水平。基层林业工作站要发挥自身优势,承担林地管理工作的责任,做到对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查处,使林业站成为保护林地资源前沿阵地。

3.4依法加强林木采伐管理,确保采伐限额严格执行

一是坚持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确保采伐限额的严格执行。采取强有力措施,严格依法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确保森林资源消耗不突破国家下达的年度限额指标。二是强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管理,严格凭证采伐制度。申请采伐必须提交采伐作业设计等证明文件,并要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市林业局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严格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市林业局规定的发证权限,核发采伐许可证,严禁越权发证。凡是不按照法律规定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严格实行凭证采伐林木的制度,坚决杜绝无证采伐。三是加大采伐限额监督检查力度。要强化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查处超限额采伐行为,坚决杜绝超计划采伐。强化林木采伐的伐前和伐中的监管,加大林木伐后跟踪检查,规范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提高林木采伐的管理水平。加强对采伐更新验收的检查工作,对于年度采伐后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不得核发木材采伐许可证。四是进一步完善烧柴和农民自用材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烧柴和农民自用材的管理。加快短周期构树工业原料林、速丰林、薪炭林的建设,广泛推广节柴改灶、沼气能源等节能、节柴措施,努力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以缓解木材供需矛盾。

3.5提高林地经营水平,开发林地后备资源

各级政府政策扶持、项目推动,同时依靠科技支撑,提高林业经营者的经济收入,调动全社会增加对林业投资的兴趣,有效地增加林地后备资源。

3.6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一要形成具有高素质、高水准的监测队伍;二要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提高森林资源监测效率、质量和水平,科学预防森林火灾、防治病虫害等,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三要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实行标准规范化管理,提升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四要实行市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制度,增强清查时效性,根据森林资源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林业发展规划等;五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评估体系。

3.7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林地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依法管理和使用林地,对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林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保证作用。当前应抓紧制定和完善一些与林地管理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办法和措施,如林地报批预审制度、公益林地审批制度、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制度等。林地征占用审批部门应定期到各地开展一些调研活动,掌握林地征占用工作的相关动态,以便于制定操作性更强的相关政策,使林地管理工作和具体从事林地管理工作的人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适应林地管理新形势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抓好林地保护管理工作。

4.结束语

总之,人类要建立起伦理学、生态学、共同体基础上的林业管理,以努力保障森林资源的完整和使人类永远享受到森林所提供的多种价值。

上一篇:华为市场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素质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