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发展报告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肥城市发展报告(共8篇)

合肥城市发展报告 篇1

发布时间:2014-4-2信息来源: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2012年城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12年,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建设领域矛盾加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等诸多不利因素,全市建设系统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稳扎稳打,城建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大建设进展势头良好

当年,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开工计划督办,全力推进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在建工程进展顺利,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续建、新建大建设工程822项,已完成376项,在建446项,完成投资218.35亿元,较上年增长1.2%。

建筑业产值稳步增长

紧紧围绕服务建筑业发展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两条主线,坚持市场与现场两场联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市建筑业继续保持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50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增加值495.4亿元,占全市GDP的12.1%;缴纳地税40.61亿元,占全市地税入库收入的14.3%。“建筑强市”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本地优秀建筑企业开拓外埠市场,组织了建筑业西安推介会,成立驻兰州、成都两个办事处。建筑市场监管平台投入使用,运用数字化信息管理手段,通过建设项目数据库、从业人员数据库和建筑业企业数据库的并联,在项目施工周期内,对项目发生的各项建筑市场行为实时记录、实时共享,实现“动态管理、两场联动”目的。

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南淝河市区段17.3公里年底前开始清淤,王小郢、朱砖井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改工程进展顺利,二十埠河上游、板桥河上游支流、许小河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将分批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排水设施网格化普查1359处、整改515处,排水行为得到规范,内涝冒溢逐步减少,在市、区、开发区共同努力下,主汛期8次强降雨天气,特别是8月20晚,一小时降雨量达到90.5毫米,为1954年以来最高,以前多年的积涝点没有发生积水内涝,市区交通、市民生活未受影响。

市政公用保障有力

日供水能力30万吨的六水厂二期扩建及配套供水管网工程已经完成,进入调试阶段。七水厂建设工程提前开工,主要单体工程已经完成。巢湖三水厂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北城燃气应急调

峰工程开始施工图设计,新建8座CNG加气站。供热管网连通改造工程与大建设同步推进,滨湖新区供热工程已完成一期工程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招标工作。市政管养改革顺利完成,设施、人员、设备全部下划到位,各项管理工作无缝对接;市级市政管理机构改革平稳进行,实现了精简、高效的目标。

节能减排成绩突出

出台《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建保障房项目必须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开展新建民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工作,并将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合肥市建筑节能相关政策规定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实行并联审批,目前已审批项目29个,面积411万㎡,提出绿色建筑星级要求项目10个,面积253万㎡。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85个,面积895万㎡。城区8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3.02亿吨,削减COD 6.32万吨,削减NH3—N 0.72万吨,削减TP 0.13万吨。

质量安全稳定可控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层级监管责任,深入开展质量安全“双示范”活动,保持质量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全年共创建市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203个,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119个,5项工程获得国家AAA级安全文明诚信工地称号,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出台了《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意见》,要求所有保障房项目主体结构质量必须达到“合肥市优质结构工程”标准;施工现场必须达到市级文明工地以上标准。

房屋征收平稳有序

《合肥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及相关补偿标准颁布施行,同步在阜阳北路高架、胜利路畅通工程及轨道交通一号线、科大东西校区下穿等市政项目先期启动房屋征收,获得了90%以上群众认同,保证了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在全国房屋征收拆迁形势严峻、规模普遍缩小的情况下,我市仍完成房屋征收拆迁总面积648.79万平方米,其中市辖区及三大开发区完成房屋征收拆迁面积478.65万平方米。

村镇建设质量提升

继续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省重点镇、中心镇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了吴山镇合淮路等14个乡镇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8185万元。积极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向县城和农村延伸。组织实施了16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完成省住建厅下达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1888户,工程总投资1.428亿元。

二、2013年城建事业发展计划

总体思路是:以建设“大湖名城”为统揽,按照“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不断把大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着力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做大做强建筑业,巩固支柱产业地位,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安全稳定可控;加快厂、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推广新能源建筑应用,大力实施“气化合肥”,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促进节能减排再上新台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

继续保持大建设迅猛势头

全面推进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建设,加快铁路枢纽南环线、高铁南站及枢纽配套工程、合福客专、西河黄湾闸等工程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合马路、合铜路、206国道改线、环巢湖旅游道路工程建设。完成南北高架一号线滨湖段、铜陵路高架、阜阳路高架、怀宁北路、临泉东路、肥西路等工程建设任务,启动郎溪路、望江西路、南淝河路、巢湖南路、庐州大道、高铁路、龙川路等一批城市主次道路建设工作。推进太原路、梁岗路、银屏路、杨庙路等一批城市支路工程。结合街区环境整治,采用市级奖补方式改造一批城区小街巷。在完善城市停车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推动城区停车场建设工作,缓解停车困难。

努力加快建筑业发展步伐

实现建筑市场监管的常态化、严格化、动态化、联动化,强力推进信息化监管,完善数字监管平台,优化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监控系统、建设平安卡系统、造价监管系统和农民工远程教育监控系统四个子平台。强化合同备案和履约监管,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市场秩序;着力扶植我市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建筑业竞争力,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推动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继续保持在全省建筑业50%的首位度,巩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深入调研现阶段维权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源头上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措施和维权体系。

全面推进“气化合肥”各项工作

加快推进定远——合肥分输管线的扩能工程,提高输气能力。加大LNG汽车试点工作力度,逐步在大、中巴等车辆和船舶推广使用LNG,改装或更新LNG车辆3000辆、改装船舶200艘,建成车用LNG加注站16座,船用LNG加注站2座。完成LNG厂站的规划编制工作,初步选址68座。启动液化工厂的设计、项目立项工作,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2014年7月份前投入运营。新建4—8座CNG加气站,使CNG加气站布局趋于合理,便于加气,为有序放开私家车“油改气”打下基础。

不断提高公用事业保障能力

实现六水厂二期、七水厂一期项目竣工通水,完善市区、开发园区供水管网建设,延伸供水服务范围。加快推进天然气绕城高压管线工程、北城LNG应急调峰气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实施滨湖新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日处理能力300吨的东方热电污泥干化焚烧工程。根据“1331”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及时做好燃气、集中供热规划调整。

大力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

加快推进十五里河综合治理、陶冲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启动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三期、西部组团污水处理厂、蔡田铺污水处理厂二期、板桥河和二十埠河上游支流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指导、协调、督促巢湖流域县(市),加快乡镇污水厂和管网建设,确保按计划分批分期建成;完善排水设施网格化普查整改工作,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积极做好城市防洪各项工作。

强力推动节能减排

合肥城市发展报告 篇2

1.1 试验地点

迤车镇索桥村小太阳,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土质疏松,肥力中等偏上,通透性能良好;地势平坦,向阳,前作是蚕豆,试验面积0.4hm2。

1.2 试验品种

红花大金元。

1.3 试验时间

2015年4月20日-9月30日。

1.4 试验材料

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简称高效)15-5-25复合肥(简称常规)。

1.5 试验方法

试验设2个处理,不设重复,红花大金元。试验面积0.4hm2,其中0.2hm2烤烟施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另外0.2hm2烤烟施15-5-25复合肥,移栽规格:株行距120cm×55cm,墒高30cm,植烟密度为1010株。

1.6 试验过程

移栽烟苗均采用漂浮育苗,4月20日移栽,农事操作在同一天内完成。中耕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进行,整个大田期使用以下几种农药: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3%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第1次中耕锄草是6月2日。使用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的烤烟未进行揭膜提高培土,使用15-5-25复合肥的烤烟进行揭膜提沟培土试验(揭膜时间是6月18日)。封顶打杈均采用人工操作,7月14日开始烘烤,9月5日烘烤结束。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比较

施肥方法,500g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兑水50kg,浇70株烟叶,搅拌10min,肥料充分溶解、呈鸡蛋清状后,将肥料水浇环状在离烟株5cm左右,每株烟浇700g,土壤吸收后再盖1层土,最后盖膜;15-5-25复合肥中层环施。

从施肥结果表明,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的施肥量低于15-5-25复合肥。

2.2 2种肥料主要生育期对比

试验结果对比:烤烟从移栽到烘烤结束,使用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的烤烟生育期比15-5-25复合肥早5d左右。同时根据观察,使用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的烤烟在移栽13d烟株长势较急,叶色深绿,叶片皱、不舒展,团棵后叶片生长正常。

2.3 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测量结果对比,株高:高效>常规,留叶数:高效>常规,腰叶宽:高效>常规,茎围:高效>常规,使用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的烤烟田间长势好于使用15-5-25复合肥的烤烟田间长势。

2.4 2种肥料原烟外观质量比较

由上表结果对比;样品烟(中桔二),使用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烟叶的单叶重比使用15-5-25复合肥单叶重0.4g。顶叶单叶重: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高于15-5-25复合肥0.1g。

2.5 2种肥料的产值、产量比较

由上表试验数据表明:使用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每667m2产量高于使用15-5-25复合肥6.4kg,产值高232.68元/667m2。

3 结论

使用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的烤烟每667m2施肥量少于15-5-25复合肥,但田间长势前者好于后者。使用高效复混肥的烟叶产量、经济效益比使用15-5-25复合肥略高。

据观察,使用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的烤烟田间长势在旺长之前效果较为明显。施肥后,肥料呈淡清状,不渗透到下层土壤,在烟株根部形成营养保护区,肥料实效快,促进烟株早生、快发。

因烤烟移栽后开始下雨,对于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的抗旱性没有具体的数据。

4 试验过程中的简单发现

北京富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复混肥在溶解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搅拌时间长,水肥溶解较为均匀,而且呈蛋清状的稠度高,浇于烟株后肥料渗透的慢,更利于在部形成营养保护区,肥料流失更少,烟株发棵快于搅拌时间短的肥料。

合肥:欲望城市的污染隐忧 篇3

正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高歌猛进的合肥,成为同省另一个兄弟城市巢湖市的心病。合肥工业越发展,城市人口越庞大,带给巢湖的威胁可能就越深,伤口也就越疼。

如果凭力气打一架,安徽省的巢湖市一定打不过省会合肥。论地位,合肥是安徽省所有城市中的老大,位置更优越;论经济总量,2006年,巢湖市GDP总量344.90亿元,合肥GDP总量1073亿元,巢湖市仅相当于台肥的三分之一。

两座城市间的矛盾起于巢湖的污染。巢湖,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三分之二被巢湖市包围,西侧有三分之一被合肥市环抱。其中,巢湖环保的部分称为东半湖,合肥环抱的部分称为西半湖。

巢湖的郁闷

巢湖污染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后。全湖平均水质仅达地面水5类标准(5类水为重污染),总氮、总磷含量严重超标,蓝藻水衣每年成倍递增。

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1997年五大淡水湖泊环境质量,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巢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居五大淡水湖污染之首。

以巢湖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合肥、巢湖两市曾深受巢湖污染之害。合肥市一、四水厂曾因水源污染严重被迫停产,后合肥另取水源地南淝河上游的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剩下巢湖市独自以巢湖水为生。

巢湖人固执地认为,巢湖污染,多半来自合肥。但今年巢湖蓝藻危机爆发后,7月3日环保总局重拳出击,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了“流域限批”,巢湖市名列限批首位,台肥市却榜上无名。

“合肥怎么会没有事?”巢湖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陆茂松对“环评风暴”提出疑问。

陆茂松回忆,早在1988年,全国政协常委、生态学家侯学煜到安徽考察巢湖污染情况,曾对当时陪同的安徽省副省长和合肥市副市长说,“巢湖的污染75%自来合肥!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治理,巢湖50年后将不复存在!”

安徽省环保局水环境保护办公室副主任吕小平否认巢湖“冤枉”一说,认为巢湖市自己存在污染问题。但在安徽省环保局向国家环保总局就巢湖污染问题的汇报材料里,认定4条流入巢湖污染最重的河流中,除了双桥河之外,十五里河、南淝河与派河,皆由巢湖西岸的合肥市境内流入巢湖。

“2004年至今,西半湖出现过4次重度营养状态……巢湖市环境监测结果亦显示,东半湖除少量死水区发现蓝藻外,其他区域没有大面积蓝藻水华。”安徽省环保局文件中这样说。

也就是说,巢湖生病,发病在合肥市排污的西半湖,而少在巢湖市所包围的东半湖。巢湖市虽有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巢湖市环保局副局长丁志松说,“巢湖生病了,巢湖市自己吃药!”

合肥的污染一来自工业,二来自生活污水。

“安徽省工业和生活污染的比例是40%和60%,生活污染占据污染的大头”。吕小平对本刊介绍,由于农业面源污染不好统计,仅就工业和生活污染来看,生活污水的压力已经高于工业污染。

合肥市的平均日处理污水量48.8万吨,全市污水处理率为60%,实际处理能力有37万吨左右。在肥东等县,由于管网不配套和运行成本等原因,有六七个县的生活污水,直排巢湖。当公众一直关注工业污染的

合肥增肥术

然而,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问题,并未能让城市化的步骤发生调整。现在,很少--还有哪个城市像合肥一样,喜欢用“大”这个字眼来张扬自己的欲望了。

近年来,合肥市新政先从“大接访、大拆违、大招商”开始,逐步迈进为“大发展、大环境、大建设”,几乎每次工程,用的都是大字。比如合肥的“大建设”,已经持续了1年零4个月,随处可见修路架桥,有人戏称现在的合肥,首先是+“大工地”。

在其他省市迅猛发展的格局下,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已经蛰伏得太久。人均GDP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70%的安徽省,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20位以后的合肥市,已经远远不能承载安徽在“中部崛起战略”之后的自我定位。合肥市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带动安徽发展的“中心城市”。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合肥综合竞争能力低下是因为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合肥的工业化水平为51.3%,但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仅为0.62,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4~2.5的台理水平。以相当于世界1950年代初的城市化平均水准,自然难以担当大任。由此,一场“立足全省、着眼中部、面向长三角”的合肥城市增肥计划,拉开帷幕。

合肥增肥计划有三:一是广设工业园区,工业强市;二是向农村扩展,将农民变为市民;三是向巢湖延伸,建设滨湖新城。

“合肥一年一个变化。每条路都在修。招商引资特别厉害。全球500强好多到这边来投资了。”合肥市桥头集镇朝南园村村民申庆松对本刊记者说。

申庆松所在的桥头集镇与撮镇相交,是安徽的省级开发区合肥市化学工业园所在地。合肥化学工业园位于合肥东郊30公里处,在巢湖之滨的肥东县境内。

8月7日晚,记者来到位于撮镇上尹村和刘集村的合肥市化学工业园。沿着和裕路东行,一出合肥老城区,铲车、推土机和各种道路修建人员,在夜里九点的夜光中依然忙碌。这是合肥市道路建设的一部分,据悉,十一五期间,合肥市将对12条国道、省道和重要县道进行改建。

规划20平方公里的合肥市化学工业园内,目前只有一家生产除草剂的久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产,其余的企业都只是将牌子立在广袤的荒草中。久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对面,是上尹村村民姚志尚未拆除的家。因为认为政府强征土地后的补偿不合理,残疾人士姚志将家挺立在荒草和推土机以及铲车的轰鸣声中。

“但愿这里将来不会变成合肥的东门。”居住在合肥市大兴镇东门附近的申庆松,对东门的污染感触颇深。大兴镇东门附近,在70年代曾经是合肥市最富裕的地区,拥有合肥火柴厂、安徽纺织厂、合肥钢铁公司、合肥市化工厂等国营企业。但是,老东门附近的污染也是远近闻名,从化工厂和钢铁公司发散出的刺鼻味道,令附近居民难以忍受。

合肥市化工园只是合肥11家工业园(含经济开发区)中的一家。近年来,以企业命名的海尔工业园、长虹工業园使得合肥成为中部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地位看上去越来越稳固。这些园区往往以大投资和大规划著称。

“合肥的新区越来越多,一天一变,我们制图都跟不上。”安徽省第四测绘院总工程师汪跃平从事测绘工作整整20年,经他手编制的合肥地图达到了几十个版本之多。

2002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合肥市新行政区划版图开始调整,分区后的合肥城区向周边农村扩延。人称合肥市在拆除“围墙”。没有了“围墙”,合肥城区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区域大片大片地出现。

随之而来的工业和生活污染也可能同时扩张。

8月11日,记者来到十五里河上游的合肥市姚公村,这里距安徽省著名的化工企业红四方集团、原安徽省合肥市化肥厂只有一箭之遥。在该企业通向十五里河这条并不宽阔的小河中,有两条直径达半米的排污管道直接通向河中,黄色的水味刺鼻难闻——十五里河是安徽省境内流经合肥市、流向巢湖的环湖支流之一。

继续向巢湖推进?

老渔民卫世员将做不成渔民了。

2007年夏秋之际的十五里河沿岸,下游人巢湖口处。8月10日,合肥市包河区烟墩乡庙卫村老渔民卫世员,瞅着村里水街郢上的死鱼发呆。8月6日,一场蓝藻突然袭击了巢湖西岸的湖畔,打捞上来的鱼就此横尸街头。村中这条叫做水街郢的小街上,无数死鱼的尸身被过往车辆压扁、碎尸万断。

卫世员做不成渔民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所栖身的渔村将变成合肥市滨湖新区的一部分,渔村、渔船、活鱼或死鱼,都将成为往事。包河区首次将自己定位为“全国惟一濒临五大淡水湖的省会城区”,提出要打好“滨湖”牌、建设“安徽浦东”。

规划中的滨湖新区,是未来合肥“通过巢湖、走人长江、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是合肥市“向水域要土地、向水域要园区”的一部分。

2002年4月,合肥市聘请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家国内设计机构,分别为合肥市设计战略规划,三家设计单位不约而同地出谋划策说,合肥要实现社会经济更快增长,必须摒弃局限于安徽省的地域观念,从更大范围考虑合肥市的定位和发展,城市空间格局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展,拓展的方向是一巢湖。

目标则是,向湖推进,借湖起飞,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按照规划,大合肥城区人口发展规模为350万人,周边县城、卫星城镇人口发展规模为60万人,合肥城镇人口总规模将达到450万,GDP至少1000亿,不输南京与武汉。

2006年一年,合肥市城区便新增人口17.8万人,预计今后每年新增的人口都将会超过这个数字。

巢湖曾是合肥的水源地,同时也是合肥的排污地。由于城市膨胀和人口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經南淝河等河流入巢湖,当地人戏称,之前合肥人一直在喝自己的洗脚水。近年来,安徽省向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4亿美元用于治理巢湖。但即便巢湖工业废水排放全部达标,也只解决了巢湖污染物中磷和氮的10%。

“城市的规划、人口的增长必须考虑环境的支撑能力,不能无限度地向湖泊索取了。”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工作人员王谦对本刊说。在王谦眼中,滇池就是被云南省会昆明的无序规划和无度膨胀吞噬的典型。

合肥城市发展报告 篇4

一、我市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放在突出位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建设目标,大力推进社区建设。2010年9月,我市被列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以社区服务管理项目为抓手,将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程、全局性工作和战略性任务。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我市现行社区管理体制情况

我市自2002年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以来,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进行了调整,高新区、经开区、新站区分别建立了“大社区”管理模式。我市现有街道38个,城市社区362个,多数社区规模在3000户至5000户,少数社区规模较大。目前,我市社区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点:

1、积极探索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三类模式

庐阳、瑶海、包河模式:建立起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为领导,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相配合的组织体系。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发挥,社居委的主体地位初步确立,社区自治章程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联席会议、社区协调会议等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基本建立,各种群团组织向社区延伸,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逐

—1—

步建立。工作运行上,社区党组织和社居委(简称两委)负责人交叉任职,社居委承担着社区服务管理方面的日常工作,还承担了政府职能部门下移的大量行政性事务工作。

蜀山模式:蜀山区在社区层面增设了社区工作站,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居委和社区工作站“三驾马车”,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开展自治,社区工作站承担社区服务管理的日常工作和政府下派的工作。工作运行上,倡导“议行分设”,社居委负责“议”(代表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决策,并对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开展监督),社区工作站负责“行”(作为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专门负责政府各项行政性事务的落实和推行),“三驾马车”人员交叉任职,分工不分家。

开发区模式:设立相当于街道层级的13个社区管理委员会(经开区5个、高新区3个、新站区5个),每个社区管理委员会分别指导若干社居委。经开区实行“议行分设”,新站区开展“议行分设”试点。

2008年蜀山区在全省率先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目前正在全市社区推行。即:将人、地、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全市共设立3262个网格,选聘网格责任人5716人,主要负责网格内基本户况信息的采集和动态情况的收集、网格内简单问题的协调和处臵、协助社居委和社区工作站开展工作。

2、按照社区规模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四个城区政府和三大开发区对社区的办公用房和活动经费都有规定,根据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按照所服务的人口或户数统一安排,初步满—2—

足了社区办公和开展服务的需要。以蜀山区为例,有52个社区,每个社区约15人左右,2008年每个社区的全年工作经费为30万元(区财政拨付),今年增加至50万元。近年来,该区先后投入80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买、租等方式,使每个社区服务管理用房面积均达到300平方米,部分社区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全市范围看,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和活动条件总体上在逐步改善,据市民政局提供的资料,362个城市社区中,90%以上办公用房达到了300平米,90%的社区设有警务室,建有卫生服务站(点)、设有图书室的社区也占有相当比例。

为解决新建小区配套社区工作和活动用房的问题,出台了《合肥市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管理暂行规定》(合政〔2008〕124号),由市民政部门负责专项验收,验收的基本标准为30平方米/百户,在全省率先解决了新建小区配套社区工作和活动用房落实难的问题,2009年新增社区工作和活动用房7263平方米。

3、社区专职队伍素质提高,提升了社区管理水平

目前街道和社居委在社区管理方面,主要是协助政府部门围绕城市管理工作尤其是社会管理工作向社区延伸,承担了大量行政性事务工作,如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消费维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

为适应社区管理的新要求,通过公开竞聘和选拔社区干部,社区党组织和社居委成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年龄下降。如笔

—3—

架山街道的三个社区共有工作人员40名,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6人,有公务员4人,35岁以下人员占到1/4强。

(二)目前我市社区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在加强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我市以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服务网络为目标,社区服务的内容和领域有所拓展,服务层次逐步提高,初步构筑起社区服务网络。

一是社区服务范围和内容得到拓展。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基本实现了救助对象和救助内容的全覆盖,2010年向全市520万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7.13亿元,保障标准由1996年的120元提高到320元,位居全省第一。建立了50多个慈善超市,2010年10月开始首次启动临时价格补贴,连续补贴3个月,每人66元,全市发放补贴金214.27万元,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目前,社区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已涵盖广大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个领域,服务内容发展到十大类100多项。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的社区,针对辖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设计发放了寿星卡、巾帼卡、灵童卡、特群卡、连心卡五种特色服务卡,服务内容涵盖了民政、计生、大病救助、就业、托老、青少年教育等十大类100多个项目。

二是服务设施和网络初具规模。现有区级社区服务中心3个,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50多个,社区综合服务站300多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不断增加,布局日趋合理。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服务中心构成网络,并以社区服务中心为纽带,广泛联系各类社区服务企业、服务人员,初步形成了社区服务网络,方便了居民生活。

—4—

三是吸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作用明显。各城区、街道和社区,以社区服务为载体,积极做好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社区就业服务工作,促进了社会稳定。如蜀山区琥珀街道,创建了全省首条大学生创业一条街,设臵了35个固定摊位,首批6名创业者孵化成功;打造了残疾人创业一条街,12户、20位残疾人进驻创业;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任务2400人,已安排1428人就业。全市社区基本上都设臵了警务室,配备了流动人口专管员,有的社区还建立了夜间巡逻队,强化了社区治安管理,初步形成以派出所为主体、居委会为阵地、社区单位参与、户院联防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四是多渠道开展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如琥珀街道社居委支持居民自发组建文艺团队,组织文艺团队参与社区的庆典和节假日演出等活动,其和谐艺术团的《洗衣舞》荣获全省第四届中老年社区舞蹈比赛三等奖;还组织了辖区内统战人士喜迎建党90周年书画作品展活动;成立一个文体康乐中心并设立了2个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影视戏曲放映、文体活动、书报阅读、知识讲座等服务。再如笔架山街道社区,先后组建了健身队、腰鼓队、太极扇队、舞蹈队等文艺团队;创办了社区老年学校,开设医疗保健、健身舞蹈、太极拳剑、手工艺编织等专业课程,丰富了老年人业余生活。

五是努力改进社区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在街道层面开展“一站式”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办事服务。在社区配备了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卫生保洁、社会治安等专职人员,加上网格责任人的切实履职,使社区服务的社会效益明显增强。多数社居委已经开始把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社区服务,社区基本上配备了电脑,部分街道和社区还建立了社区网站,开设社区

—5—

博客、开通社区QQ群,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如琥珀街道翠竹园社区开设了青青翠竹QQ群、开通了翠竹飞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宣传惠民政策和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将“社区工作专栏”接入市政务平台,在线收集意见和解答问题。

二、我市社区服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我市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社区服务管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逐步完善。

(一)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

1、社居委行政化倾向严重导致自治职能弱化。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事实上,居委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按照街道办事处的指令开展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并没有被居民认为是“自己的组织”。在社区建设中重构的社居委,一般都采取先选后聘的办法,功能上与过去的居委会很难有实质性区别;社居委没有独立的经费来源,工作人员的薪酬由政府财政拨款解决,政府是名副其实的“老板”;据有的街道统计,目前社居委承担着160多项工作,属于社区自治范畴的只有10余项,社居委8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行政性事务工作。在一些情况下,社居委很难代表社区居民表达利益诉求,同时也难以获得居民的信任。随着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很多政府部门的工作争先进入社区,在社区挂牌子、派任务,社居委俨然成了政府的“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居委的自治职能。

2、居民参与不充分影响了居民与社居委之间的有效合作。现在新建社区—6—

较多,由于工作单位不同,居民们尽管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彼此不熟悉;社区与居民自身利益的关联度不高,人文环境的陌生弱化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在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普遍不足。一方面,社居委提供居民参与的事项,极少涉及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居民对参与的价值和作用表示怀疑,缺乏足够的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另一方面,居民缺乏通畅的参与渠道,常常是社居委感到有必要了,就召集居民来开会、布臵、传达,或者是政府有关部门提了要求,街道和社居委赶快组织居民。居民参与的缺失,影响了社居委与居民之间的有效合作。

3、社区各类组织之间的权利界线比较模糊。首先,法律滞后。目前涉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有《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居委会组织法》。前者制定于1954年,后者于1990年颁布实施,与当前社区建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指导关系,也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一些新兴的社区社会组织,如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队伍等,与街道和居委会之间的关系,也缺少法律上的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效、协调的社区管理机制的形成。其次,服务于社区的社会组织很难取得合法地位。居民自发组织社区文化体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涌现出一批健身、舞蹈、演唱等文体团队和书画、医疗保健教育的组织,对丰富居民生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注册门槛较高,这些组织基本上没有取得合法地位。

4、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影响了社区管理的成效。政府部门有些方面越位,包揽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有些方面又缺位,对活跃于社区的社会组织培育和指导不力,资助性投入也不足。在推行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

—7—

门按照重心下移、费随事转的原则开展了简政放权工作,但“实权”下放给街道的很少,或是事务下移但经费没有相应下转,街道责权利不对等,处于“二传手”地位,管理效率并不高。

(二)社区服务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1、社区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按照社区建设的新要求,一部分社区的硬件设施承载能力不足,特别是地处老城区的社区。如庐阳区占据老城区面积较大,仍有部分社区工作和活动用房达不到300平方米。社区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付,部分有财力的街道从创收中给予一些补贴,总体上社区工作经费比较拮据,在老城区增加用房,面临无钱建、无地建、缺钱租的窘境。有的社区规模较大,甚至达到15000户,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暂时无财力建设社区用房,只能利用已有的、邻近的社区设施。

在调研中也有社区反映,落实新建社区的办公用房过程中,开发商交付的用房面积不能达标,存在分散、楼层较高、纯住宅结构以及水电卫设施配备不全等问题,不便于群众办事和活动。

2、社区服务发展不够平衡。第一,社区与社区之间、新建社区与老城区社区之间不平衡。由于用房面积有限,一些老城区社区虽然管理比较成熟、开展社区服务的思路开阔,但社区服务的水平很难有大的提升;社区人力资源的多寡和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影响着社区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造成社区之间的不平衡。第二,一般性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社区服务项目,大都集中在社区保洁、社区绿化、老年人照顾、计划生育辅导等方面,主要是体力劳动和经验性的服务。至于社区居民亟需的专业化服务,—8—

诸如问题青少年的行为矫治与辅导、居民康复辅导、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等,属于知识技能含量较高的专业化服务,或是没有开展,或是很少开展。

目前社区服务还是以政府为主导,服务的重点对象在于困难群体、孤弱人群,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且分散,服务功能不完善、受益面较窄,对社区建设的牵动作用尚未充分体现。

3、社区整合利用驻地单位资源的难题有待破解。一方面,由于街道办事处、社居委与驻地单位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共驻共建机制不够完善,社区内一些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出现了“小社区”难用“大资源”、“小阵地”难有“大作为”的尴尬局面。驻地单位的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很少,驻地单位帮助社区开展文体教育活动的不多。另一方面,社区服务向驻地单位延伸也不够,每个社区都拥有一些服务资源,但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为驻地单位提供服务研究得不够、实施的也少。

4、社区建设的投入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社区建设问题上,没有明确的事权划定,目前社区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社区建设投入机制不健全:一是缺少社区建设的长效资金投入机制,投入力度不够。近年来,四个城区将社区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如果没有硬约束,未必能够长期保持,而且财政投入力度有限。市、区职能部门在社区建设方面的投入,往往根据本部门或本系统的需要,尚未制度化。二是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除去政府的专项投入外,街道、居委会、社会组织在自筹资金方面很困难,缺乏自筹资金的机制与途径。

—9—

投入不足,给社区服务管理带来的影响:(1)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不足,一些服务设施的运行费用不落实,有些服务项目只能“昙花一现”;(2)社区力量办的托老所,由于没有可持续的资金保障,要么隐退,要么勉强维持;(3)由于社区承担的具体工作越来越多,办公经费不断增加,维持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将有问题;(4)社区工作者待遇不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年收入25000元(月工资1800元加上五险5000元),能干的人往往留不住。

三、对进一步做好我市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的同时强化宣传

1、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

不仅要将社区建设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列入市委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的必备内容,帮助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建设的认识,而且要求区党委、政府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布局,把社区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社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为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工作责任制,把区党委政府和区有关部门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的成效,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区参与的氛围

—10—

要在全市范围大力宣传,培养公民的社区意识。首先从培养驻地单位和广大居民的社区理念入手,广泛开展入户宣传,借助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宣传;把每年的某个月份定为社区建设宣传月,通过举办社区知识讲座、文艺巡回演出、发放致社区居民的公开信等形式,全面提高广大居民和驻地单位的社区意识。

(二)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政府积极转变职能,用民主、法制和引导的方式指导社居委工作,逐步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社区服务中心、各类社会组织为支撑的社区治理结构。

1、理顺社居委与政府的关系

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规范街道办事处、区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居委的职责关系。社居委和街道办事处的关系,依据《居委会组织法》,对社居委落实人事权、资金支配权,把街道的行政工作收回街道。社居委和区职能部门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协助关系,区职能部门的工作向社区延伸,应做到工作人员配臵到社区、工作任务落实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划拨到社区。

2、理顺社居委与业委会、物管公司的关系

将居委会与业委会重合起来。努力实现两种居民自治力量的联合,力争成为基层民主新的增长点。可从三方面对两者关系进行调整:调整划分社居委范围尽量与住宅小区重合;鼓励社居委和业委会通过选举,实现组织交叉且委员兼任;通过对社居委经费下拨,解决同范围业委会的运作费用,鼓励

—11—

合作,既整合了政府资源和民间资源,又减少了运作成本,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区政府要为老住宅区引进物业管理。对集中且规模较大的老住宅楼,通过整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区,进行规范化物管;对分散的老住宅楼实行就近挂靠管理;对相对集中但规模较小的老住宅楼,由一个物管公司对若干小区统一管理。老住宅区经过整合后,设臵或确定相应的社居委提供服务。要通过政策规定,赋予社居委监督物业管理的权利,切实维护好居民的利益。

3、政府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

市、区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改革行政运行模式,由向社区下派工作变成工作进社区,主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直接服务于社区。同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把群众自治范围内的事交给群众自己依法办理。

4、探索建立社区评议政府工作的监督机制

建立社区评议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考核监督机制,评分结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单位和个人奖惩的重要依据。采取上下双向的监督考核,来保证政府部门依法行政,逐步解决社居委的行政化和自治性质回归的问题。

5、进一步探索“议行分设”

针对社区承担大量行政性工作影响自治功能发挥的问题,建议总结蜀山区的经验得失,条件成熟可加以推广;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定社区规模,可实行“一站多居”;通过组建社区工作站,专门承担管理工作,形成以社区—12—

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居委和社区工作站为两翼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社居委的自治职能。

(三)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参与机制

1、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综合协调作用

通过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地单位签订《社区资源共享承诺书》的形式,整合经济、社会资源,形成街道社区共驻共建的合力。首先,整合物质资源,实现单位设施资源向社区开放;其次,整合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实现单位行业资源、人力资源与社区服务项目对接。

2、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以居民的兴趣爱好为纽带,组织成立各类群众团体,如腰鼓队、舞蹈队、合唱队、书画协会、棋社等,社区努力为群众团体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培育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培育途径:简化社会组织的审批手续,依法实施管理,给予政策扶持;制定专门政策,鼓励社会资助活跃于社区的社会组织。

3、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成立社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受街道工委、办事处直接领导,不断推进志愿者服务站建设。

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出台《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完善涉及招募、注册、培训、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实行服务时间的储蓄和回报制度,激励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建立考评体系,每年社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

—13—

拓展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拓展项目,如扶贫助困、道德矫正、素质提升、便民服务项目等。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调动驻地机关、企业、社会团体、居民和外来务工者的积极性,组建专业型服务队伍。

(四)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1、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站)作用

明确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服务的主要载体。由政府投资建设,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社区居民开展文体活动以及获得各种便利性服务的场所,是社区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

完善社区服务中心运行方式。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区分不同的服务项目和类型,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探索公共服务的项目化运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适度开展“政府买服务”;推进公益性服务的社会化运作方式,服务设施不能随意出租,吸引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参与,考核标准为服务设施的使用率;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的商业连锁化运作方式,提供场地和政策优惠,引进名牌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引进社会高素质人才。设定一定岗位,明确由社工承担,吸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社区服务。

建立政府对社区服务中心的基本财政保障机制。设立社区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服务、教育培训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项目。

2、政府加大对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支持力度

开发助老、助残、助困、治安服务、劳动就业、法律咨询服务等方面的—14—

公益性岗位,在社区形成一支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队伍,一方面减轻社区公共服务的压力,另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

3、进一步促进社区服务的发展

对满足民政对象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需要的、没有盈利条件的福利型单位,政府要从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给予扶持,保证其正常运转;对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单位,要按照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原则,允许收取成本费,从事保本创收活动,同时政府给予一定的间接补贴;对有经营能力和盈利条件的社区服务业单位,支持自我发展,鼓励适应竞争。

(五)建立多元化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政府要依托职能部门,利用行政机制,整合财政资源;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利用自愿捐资机制,整合社区资源;依托驻地单位,利用共建机制,整合单位资源。针对社区服务的公益性特点,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包括募集机制。

继续扩大财政的扶持力度,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与区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用于社区设施建设项目的补助和实施社区服务项目的补助,引导社会各方关注和资助社区服务。

(六)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和工作生活待遇

设臵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职业类别,进行资格认证,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社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15—

逐步提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报酬“标准原则上不低于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并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动态增长机制,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荣誉感,以此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投身社区建设。

机关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录工作人员,对社区专职工作者优先录用。

(七)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

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社区信息综合服务网络,推进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开发建立全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与社区社会化服务资源于一个平台:重点组织政务信息、公共服务资讯,包括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失业救助、民政优抚等政府服务信息的利用;结合电子商务发展,让社区居民快捷、方便地获得水、电、气、电信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公共服务信息;推进法律服务、家政物业、商品配送、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吸引社会企业加盟。

名词解释

1、社区:一般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成员归属感和共同利益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2、社区管理:是指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护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进行的一系列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活动。

3、社区服务: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从政府层面来看,社区服务可分为—16—

两个部分:第一,社区福利服务和公益性服务,主要满足社区居民对于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目前以政府部门提供为主,属无偿服务。第二,社区商业化服务,由市场主体提供,具有便民、利民特征,主要是为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生活方便的需求及部分居民对于提高生活质量而产生的个性化需求,主要由企业和各类专业化社会组织、个人按市场化方式提供,采取低偿和有偿服务。由于社区服务具有产业属性,出现“社区服务业”的概念,在实践中社区服务业更多的是指社区商业化服务。

4、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还是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

合肥餐饮市场调查报告 篇5

众安商业

合肥市概况: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巢湖之滨,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原。以合肥为圆心、半径为500公里的范围内覆盖了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约102万平方公里、5亿人口。作为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合肥正在与 “长三角”经济区全方位对接,东部沿海资本产业转移时,必将首当其冲,首得其利。合肥市域总面积7029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469.85万人。城市建成区22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4万人。现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合肥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秦朝时置合肥县,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庐州”。

合肥是全国二级区域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到南京约需2个小时车程,到上海、武汉等约需4-5个小时车程。淮南、京

九、宁西等六条铁路纵横交错,特别是沪汉蓉高速铁路2007年建成后,合肥到南京仅需45分钟,到上海、武汉只需2个多小时。合肥骆岗机场目前是全国重要的国际备降机场,有30余条国内航线和直通香港的航班,国家4E级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已经开工建设。已经启动的江淮运河建设,将使合肥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的水运中心。合肥港近、远期计划各建一座集装箱码头,届时,合肥地区的集装箱就可以顺长江而下,直接运到上海的远洋货轮上。

合肥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包公园、徽园等旅游景点独具特色。逍遥津、大蜀山、紫蓬山、岱山湖、三河古镇等风光各异。合肥周边半径250公里内有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天柱山、琅琊山等全国著名旅游风景区,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

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100公里,引领并形成皖中一体化发展格局,有效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到2020年,合肥市将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十一五”时期,合肥将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以壮大工业经济、强化县域经济为突破口,以加快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

合肥餐饮市场概况:

近年来,合肥餐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十几年,合肥餐饮销售额年平均以24%的速度递增,其中2002年实现的17.47亿元到2007年实现的55亿元,更是以27%的年平均速度递增,其总量为全省之首,递增幅度居全国中上,跻身于中等以上城市水平,先后有2家餐饮企业进入全国餐饮百强。合肥的餐饮企业发展现状如下:

一)、本地餐饮的领头羊羽翼丰满走向成熟

本地知名餐饮同庆楼、金满楼等各自走出了一条规模发展、自我完善、做强做大的道路。同庆楼在是安徽餐饮业的历史名店,创建于1925年,屡经沧桑,几度沉浮。1997年,施维寿花4万元从芜湖市饮服公司买下了同庆楼的商标权,并进行了商标注册。现已发展为七家店,年销售额早已过亿。主营粤菜、沪杭菜、上海菜和锦庐私家菜。锦庐商务会所是顶级商务宴请、私家会晤的理想场所。安徽省金满楼饮食(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于2000年9月22日正式成立,至今集团旗下拥有四星级酒店、高档酒楼等大型企业近二十家。集团曾连续四年进入全国餐饮百强,全国正餐30强的行列。2006年金满楼集团获“2005中国十大高端餐饮品牌”称号;2007年,集团下属酒店金满楼东方海鲜酒楼更荣获“国家特级酒家”称号。多年的发展,成就了金满楼在餐饮市场的强势和霸主地位:

二)、外地餐企加速进入合肥,行业外企业纷纷涉足。外地餐饮争相入肥,为合肥餐饮注入新的活力。

来自香港的“阿一鲍鱼”自2002落户合肥古井假日酒店后,2008年在肥又开设了分店;澳门的“澳门豆捞”已相继开设了宁国南路凯旋门分店和徽州大道分店;台湾的“大城小爱”在肥有了胜利路分店;杭州的“西湖蓝宝”开设有胜利广场分店;经营湘味菜肴的“毛家饭店”,在肥相继开设的分店达4家之多;重庆的“谭鱼头”,在肥分店已至3家„„最值得称道的是,赛纳河畔以8店分店得规模成为外地餐饮品牌在肥发展的翘楚。

沸腾鱼乡、红泥小厨、独一处、赣府、索菲特等均成功落地,加速拓展。从事房地产主业的“绿水雅客”成功完成首家酒店的落户、“盛臣大富豪”相继投资了6家分店,从事化纤主业的“富临名家” 以4家分店规模独领合肥高端餐饮消费之风骚……上述行业外企业涉足餐饮行业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自身的条件不必细说,但是旺盛的高端市场需求更是其成功的有利保障。

三)、市政府积极倡导,餐饮行业高速发展

旨在“弘扬徽菜文化,推动徽菜产业发展”的徽菜美食节,自首届2006年12月举办至今已连年举办了三届,第四届将于2009年11月在合肥举办。徽菜美食节提升了餐饮和徽菜品位,使徽菜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和展示,对合肥餐饮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市政府根据市区商业的布局为指导,规划建设了十大美食街,条条火爆。

合肥餐饮市场潜力巨大 一)、合肥餐饮企业规模

合肥地处江淮腹地,文化兼容南北、并蓄东西,为许多新事物提供了试验之地。以餐饮业为例,合肥人口味一直成为南北餐饮企业推广把握的标准,在合肥餐饮行业就有一句戏言:“合肥的口味不是南北,也不是东西”。因此各菜系饭店开始在合肥大肆圈地。合肥大小饭店有万余家,其中中档以上仅占600家,其规模仅相当于上海的1/

7、武汉的1/3,与南昌、太原相当,各项数据表明合肥中高档餐饮市场容量仍然很大。

二)、合肥餐饮销售状况

2007年合肥餐饮销售额为55亿元,十几年来一直延续24%的年均递增速度的合肥餐饮市场,即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妨按高、中、低三种预期来粗略推算下她餐饮销售额(以2007年55亿元为基数):

递增幅度

高预期20%

中预期15%

低预期10%

2008年

66.00亿元

63.25亿元

60.50亿元

2009年

79.20亿元

72.74亿元

66.55亿元 2010年

95.04亿元

83.65亿元

73.20亿元 每年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差幅,呼唤着已在合肥扎稳脚跟的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为尚未进驻合肥的国内知名餐饮企业来肥提供巨大的利润驱动力。按照常规的计算方式推算(高端餐饮为总额的20%),每年至少有10亿以上的高档餐饮消费,巨大的高档消费能力为高端餐饮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三)、餐饮企业为何相继进入合肥?市场缺口何在?

合肥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及工业产值等虽然无法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但是在二线城市中却每项指标均列前茅,这也是全国百强房地产商有45家落户合肥的原因之一。

随着合肥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百强工业企业的纷纷入驻,高端餐饮市场需求的缺口日益显现。2006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73.86亿元,占全省比重提高到17.5%,增幅达17.5%,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分别高于安徽省和全国4.6和6.8个百分点。合肥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排名年年提位,2006年升至29位,并被评为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合肥是以制造加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配套成龙,基本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轮胎、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成为全市最富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联合利华、ABB、正大、可口可乐、家乐福等19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合肥。统一、佳通、海尔、日立、三洋、江淮汽车、美菱电器、荣事达电器、国风塑业、合力叉车、佳通轮 4 胎、日立挖掘机等大批名品声名远播。如此众多的工业企业,其高端餐饮的现状与上海十年之前相似,市场空间可见一斑。

项目定位及优势

徽商俱乐部在绿色港湾项目具有异国风情建筑和湖景及异国园林优势的基础上,响应高端餐饮市场的需求变幻将项目定位为:顶级餐饮、娱乐、休闲的mall,其项目优势如下:

1、合肥首席集高端餐饮精品店(含异国风味)、娱乐、休闲的mall;

2、坐拥1500栋双拼别墅,3800户高端消费人群;

3、坐拥合肥唯一的市区高尔夫练习场和网球中心;

4、坐拥与西班牙风格别墅群中唯一的商业项目,无法复制;

5、充满异国风情的园林实景、湖景相配;

6、未来五星级酒店、游艇码头、垂钓中心环绕;

7、唯一性布局形成良性互动;

8、强强联合,强势运营。

地理位置优势无与伦比,是沙漠里卖水还是海里卖鱼?

徽商俱乐部在地图上看虽然不处于繁华闹市,但是距市府广场仅十公里,南侧毗邻包河工业区、北靠瑶海工业区、面对合肥政务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工、商企业齐聚,而且缺乏能与徽商俱乐部抗衡的餐饮、娱乐、休闲类竞争对手。在规划中的繁华大道(修建中)、巢湖路通车和高尔夫练习场开业后,更将其送入巅峰的状态。

以徽商俱乐部为中心,其半径内覆盖的大型企业如下:

5公里半径:合肥汽车城(4s店集群)、安徽华中汽配城、江汽重工产业园、南方国际汽车城、航空工业园、汽配工业园、华菱瑞达电缆、国风集团、五里庙装饰世界、华东(国际)建材中心、安徽国际五金城、马钢(合肥)钢铁公司、客来福家居、安凯集团、安凯配套产业园、安凯客车、江淮汽车、丰原药业等一大批工商企业。

10公里半径:省委、省政府、合肥工业大学、骆岗机场、长江批发市场、江淮总厂、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科技大学、中铁四局、美菱集团、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此半径内可覆盖包河区、瑶海区7成以上的企事业单位。

15公里半径:市委、市政府、江淮工业园、佳通工业园、海尔工业园、国通管业、日立挖掘机、意大利工业园、可口可乐、双鹤药业等大批知名企业。此半径涵盖了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滨湖新区、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中环内的所有商业、商务及企事业单位。

强强联合、强势运营

从高端餐饮的客户群体看,政府领导、国企、外企业高管、私营业主是主要客户群体。徽商俱乐部依托别墅的高端客户群体,联合徽商联合会及企业家协会,凭借政府关系将联合各商家展开一系列的运营活动提升项目知名度,宣传入驻企业。拟开展活动如下:

1、以开业(2010.7.1)为契机,联合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徽商联合会及企业家协会在徽商俱乐部召开“庆祝党的生日、政企联欢会”活动,借机将高端消费的主力阶层一网打尽。

2、以徽商俱乐部的名义在四星级以上酒店电梯或主要接待酒店附近树立户外广告半年。

3、与省、市政府外事办合作和旅游局合作,将徽商俱乐部作为定点外事接待单位。

4、联合婚纱影楼主力店开展婚庆喜宴的推广活动。

5、与周边大专院校合作,开展谢师宴专项推广等。

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最高台——合肥最高档的酒店之一

叶氏集团产业。投资近亿元购置产权创办的顶级商务酒楼,经营总面积8000平米。特邀国际名师设计,集现代时尚与盛唐古韵于一体。内设商务包厢60余间和豪华宴会厅,可同时容纳千余人就餐,超一流的硬件设施与优质服务的完 6 美结合,堪称安徽商务酒楼的典范。主营高档蒸,鲍,翅系列及港式粤菜,湘菜,徽菜等地方特色菜肴。最高台酒楼号称是合肥最贵的酒店,每个包房都有单独的卫生间,还有单独隔开的会客区、加工台、储物区、冰箱、有婚房,有停车场,主要是以粤菜为主。外观十分气派、典雅,内部装修美轮美奂,包房的硬件设施堪称一流。服务贴心、规范,即便在婚宴上也能保持较高的水准。主打粤菜,出品说不上特别好,但几乎每一样都挑不出啥毛病。价格不菲,适合高档次的宴请。紧邻元一国际酒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停车方便。酒楼装饰集现代时尚与盛唐古韵于一体,风格时尚、典雅、大方。内设商务包厢60余间和豪华宴会厅,高档典雅高贵。是商务宴请的首选之地。

同庆楼——安徽餐饮航母、全国餐饮百强

同庆楼是安徽餐饮业历史名店,1925年创建于芜湖,先后接待过毛泽东、刘伯承、梅兰芳、越南主席胡志明等,享誉一时。1999年被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当时在全国餐饮企业仅58家),2004年由我公司接手经营。我公司全力打造“同庆楼”品牌,将这一著名中华老字号引入了新的辉煌之旅,现已拥有同庆楼马鞍山路店和同庆楼新站店,并计划开设更多连锁新店。

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安徽同庆楼集团现已是享誉省内外的著名连锁企业,对安徽省餐饮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公司在相继获得“纳税先进单位”、“绿色餐饮企业示范店”、“合肥市A级卫生单位”、“国家旅游定点饭店”、“全省民营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的基础上,更获“2005年全国餐饮百强企业”荣誉称号(安徽省唯一上榜企业)。

1925年至1969年同庆楼屡经沧桑,几度沉浮。

1978年翻建,面积由450平米,扩增为1590平米。资金由公私合营的5千元,发展为国营的33万元。

1992年厦门老板沈俊杰买断同庆楼,对其内部系统装璜,菜肴以海鲜为主,具潮州菜口味。

1993年由芜湖市饮服公司接手,店名叫“同庆楼大酒店”。1996年中山路改造,同庆楼拆除回迁后,就开始一蹶不振。

1997年,施维寿花4万元从芜湖市饮服公司买下了同庆楼的商标权,并进行了商标注册。

2004年3月23日,马鞍山合肥梦都餐饮公司的总经理沈基水以27.3万元竞买了同庆楼商标。

安徽同庆楼集团一直致力于大型连锁餐饮酒店及宾馆的经营和开拓,和金满楼俨然为合肥本地高档餐饮业的两面旗帜,目前旗下有同庆楼•马鞍山路店、同庆楼•新站店、同庆楼•阜南路店、世家商务酒店(宾馆)、梦城大酒楼、梦都大酒店、锦庐商务会所七家大型酒店。

同庆楼•马鞍山路店,建成于2005年初,极富“同庆楼”所特有的喜庆气氛。该店有近80个风格独特的餐饮包厢和二个宴会大厅,营业面积达6000平米。

同庆楼•新站店,于2005年12月18日开业,是同庆楼品牌第二家连锁店,位于合肥新站区核心商圈,紧邻元一时代广场。酒店有60余间餐饮包厢和二个宴会厅,营业面积达5000平米。

同庆楼阜南路店,位于合肥市阜南路美食一条街,内设多功能大厅,2个连体包厢,合则为顶级私人宴客场所,分可作会议宴请多功能大厅之用。酒店有84个包厢,豪华包厢约近半数。

世家商务酒店(宾馆),于2004年投资建成,酒店内部五星级装修,有100间高档客房,近40个豪华餐饮包厢和一个零点大厅,2个多功能会议厅。

梦城大酒楼,位于合肥市最繁华的淮河路商业步行街东端,于2002年12月18日开业。酒楼有近百个餐饮包厢和二个豪华的宴会大厅,酒楼内设的明档点菜区域和大型“平价海鲜超市”成为其显著特色。

梦都大酒店,整体7层全部经营餐饮,有近80间风格优雅的餐饮包厢和一个豪华宴会大厅,自开业以来持续火爆,轰动省城。

锦庐商务会所,位于梦城大酒楼东侧淝河畔上,有六个豪华大包厢,一个露天平台、一个大厅。这里是专为同庆楼集团大客户打造的私人会所。主营粤菜、沪杭菜、上海菜和锦庐私家菜。锦庐商务会所是顶级商务宴请、私家会晤的理想场所。

金满楼——合肥最早的顶级本土企业、全国餐饮百强 安徽省金满楼饮食(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由金满楼音乐酒都发展而成,于2000年9月22日正式成立,是主要从事中餐正餐经营、连锁酒店管理、酒楼加盟合作、产品销售与代理、饮食策划设计管理的专业饮食集团。集团旗下拥有四星级酒店、高档酒楼等大型企业近二十家。

集团曾连续四年进入全国餐饮百强,全国正餐30强的行列。2006年金满楼集团获“2005中国十大高端餐饮品牌”称号;2007年,集团下属酒店金满楼东方海鲜酒楼更荣获“国家特级酒家”称号;2008年金满楼月饼获“深圳月饼名牌奖”等等,是目前安徽省最具活力的私营企业之一。

下属企业:金满楼东方海鲜酒楼、金满楼南海渔村酒楼、金满楼花园酒都、金满楼步步高美食城、金满楼海港大酒店、金满楼嘉年华海鲜酒楼、金满楼贵宾楼、淮南金满楼骏发国际大酒店、淮南金满楼跃发大酒店、蚌埠金满楼莱特大酒店、桐城金满楼大酒楼、安庆金满楼文采大酒店、宿州金满楼汇源国际大酒店、滁州金满楼森源国际大酒店、六安金满楼天河商务大酒店、北京钻满楼海鲜酒楼

安徽省金满楼饮食(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于2000年9月22日正式成立,集团旗下拥有四星级酒店、高档酒楼等大型企业近二十家。集团曾连续四年进入全国餐饮百强,全国正餐30强的行列。2006年金满楼集团获“2005中国十大高端餐饮品牌”称号;2007年,集团下属酒店金满楼东方海鲜酒楼更荣获“国家特级酒家”称号。多年的发展,成就了金满楼在餐饮市场的强势和霸主地位:

1994年6月,金满楼集团创始,同月合肥市金满楼酒都成立。

1995年3月,合肥四湾金满楼第一家连锁分店开业;6月,海欧游泳俱乐部在文采大酒店开业;10月,金满楼安徽饭店晶莹宫天上人间夜总会开业。

1996年,金满楼火锅店开业。

1997年1月,金满楼花园酒都开业;同月,金满楼金色年华海鲜鱼翅酒家在合肥梅山路开业。

1998年12月,金满楼深圳第一分店开业。

1999年1月,金满楼金色年华海鲜鱼翅酒家在合肥阜南路重新开业;6月金满楼喜门海鲜酒楼开业,开业之日安徽金满楼饮食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2000年5月,新世纪巴那那俱乐部开业;同月金满楼嘉年华海鲜酒楼开业;6月,金满楼名仕酒楼开业;9月,安徽省金满楼饮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12月,金满楼东方海鲜酒楼正式开业。

2001年3月,金满楼南海渔村海鲜酒楼开业;同月,金满楼顺水人情饮品店开业。

2002年8月,金满楼步步高酒楼开业。

2003年5月,金满楼贵宾楼开业;7月,安徽金满楼孔雀国际大酒店注册成立;10月,淮南金满楼骏发国际大酒店(四星)竣工开业。

2004年6月,桐城金满楼大酒楼开业;8月,淮南金满楼跃发大酒店开业。2005年1月,蚌埠金满楼莱特酒店开业;12月,安庆金满楼文采大酒店开业。

2006年8月,钻满楼北京店开业。

2007年12月,宿州金满楼汇源国际大酒店(四星)开业。2008年12月,滁州金满楼森源国际大酒店(四星)开业。2009年01月,六安金满楼天河商务大酒店开业。

2009年3月,集团成功兼并合肥海港大酒店,更名为金满楼海港大酒楼。

富临名家——合肥顶级餐饮、娱乐集合店,行业外企业成功经营餐饮的典范

2006年8月富临名家绍兴旗舰店在合肥投资7000万元,在合肥再建一个“五钻”级标准的综合酒店,富临名家合肥旗舰店经营总面积15138平方米,包含经营顶级中式餐的“富临名家大酒店”,经营时尚火锅的“富临名家海鲜火锅”,经营尊贵KTV的“日月同辉娱乐会所”,经营燕翅鲍外卖及堂吃的“富临生元堂”四部分。餐饮部分包括可容纳8-20人不等的包厢48间,火锅大厅和中餐大厅分别可容纳27桌和21桌,总餐位约1000席;娱乐部分包括室内面积35-128平方 10 米不等的KTV商务包厢31间,并在一楼大厅专设88平方米商务静吧。富临名家合肥旗舰店从营业环境、服务水准及菜肴出品、营销创新等要素考量,必将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最为尊贵的餐饮娱乐场所,“富临名家 尊贵世家”的经营理念将会进一步提升当地餐饮娱乐业的整体水平,有力地推进当地商贸业的发展。

合肥学院幕墙专项评估报告 篇6

工程名称:合肥学院南区二期图书馆工程 分项工程:玻璃幕墙分项工程 建设单位:合肥学院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安徽省豪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项目监理部(章):

总监理工程师:

期:

合肥学院南区二期图书馆工程 玻璃幕墙分项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1、工程概况

合肥学院南区二期图书馆工程位于合肥学院南艳湖新校区内。建设单位:合肥学院;地质勘察单位: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施工承包单位:安徽省豪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安徽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本工程建筑层数为五层,局部地下一层。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1479m,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2355 m,地上建筑面积为39124 m,建筑高度23.50m。玻璃幕墙总面积约为674 ㎡,位于图书馆东西立面;轻钢结构加玻璃采光顶面积约为282㎡,位于二层内天井;玻璃幕墙采用浅蓝色低辐射Low-e(6+9A+6)中空玻璃,幕墙为竖明横隐玻璃幕墙,玻璃天棚采用深灰色Low-e(6+1.14PVB+6)中空玻璃。

2、评估依据:

本子分项工程按照以下规范、标准及相关文件等进行评定: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 3)《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 4)《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CECS127:2001;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CJ81-91;

222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 年局部修订); 9)《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1997 年版); 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11)《建筑幕墙》JG3035-1996;

12)《点支式玻璃幕墙支承装置》JB138-2001; 13)《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4)

本工程设计图纸以及技术变更资料; 15)

工程施工合同及监理合同等相关文件。

3、施工单位的企业标准及质保体系运行情况:

1)施工单位的企业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能有效运行;

2)现场质量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合同履约进行配置,安徽省豪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即公司、项目部、班组(包括配合施工的专业部门),公司每月对项目部进行一次工程质量考核,按公司规定实行奖罚制度;项目部质量管理机构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技术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项目部向作业班组、有关专业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技术(质量)交底,质量员参与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质检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对产品进行检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作业班组以班组长为一级质量责任人,班组长在布置施工任务前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施工单位能够按照要求组织施工,施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以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4、工程分包内容、承建单位及质量管理情况:

本分项工程无分包单位。

5、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执行情况:

该分项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等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无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现象。

6、新技术应用及施工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1)本分项工程无新技术应用;

2)本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各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后实施,现场施工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及时、到位;

7、相关单位配合情况,设计功能指标实现情况:

1)设计单位经常到现场了解工程施工情况,掌握现场工程施工动态,及时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2)检测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对玻璃幕墙进行性能检测,根据出据的报告显示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及相关的规范要求;

3)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以及相关变更资料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8、监理合同履约情况,工程质量监理情况:

1)根据监理合同的约定,监理人员以及监理设备的配备符合现场监理工作的要求; 2)根据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具体幕墙专项施工内容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规范精心施工;

3)对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分项工程、隐蔽工程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及《建设工程 监理规范》进行检测和验收。

a、对进场原材料按规定进行现场检查和见证取样及送检,并审查其质保文件; b、对测量仪器审查其有无合格证、年检认可证等;

c、对分项工程尤其是隐蔽工程,由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验收,监理部按国家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要求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d、对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采用全检和旁站监理,e、加强巡检力度,实行预控,使存在问题及时予以发现并提出,改正; f、检查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工作的落实,使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控制; g、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

9、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本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无施工质量问题。

10、检验批、分项、子分部质量验收情况:

1)在施工单位认真组织施工和监理部的严格规范监理下,玻璃幕墙框架的安装,玻璃幕墙面层安装,轻钢雨棚钢结构框架安装,玻璃幕墙防火安装,玻璃幕墙防雷安装,点支承玻璃幕墙安装等的施工质量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尺寸偏差满足规范要求,该分项工程共10个检验批,监理部核查均为合格。

2)对每个分项、检验批在签认前,监理工程师均进行现场检查,并附有平行检验记录。经核查,符合设计以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11、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整理情况: 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技术资料和质量评定资料等经核查基本齐全。

12、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检查情况: 1)装饰线条竖直横平,缝宽基本适宜与均匀;

2)玻璃的品种、规格与色彩与设计相符,整幅幕墙玻璃色泽基本均匀; 3)玻璃的安装方向正确,镀膜一侧朝向室内; 4)铝板氟碳喷涂面层色彩与设计相符,色泽基本均匀; 5)开启窗开关灵活,关闭严密。

1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情况:

本分部工程在施工中无工程质量事故发生。

14、工程观感质量验收情况:

外观质量总体一般。

15、质量评估结论:

本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符合现行规范要求,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实体检验和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施工单位自评合格,监理单位评估合格。

安徽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合肥学院南区二期图书馆工程监理部

合肥市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 篇7

一、合肥市发展会展业的优势

1、经济的迅猛发展。

国家制定的中部崛起战略给合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 合肥市经济发展迅速, 持续呈现“速度快、活力强、效益高”的良好态势, 主要经济指标纵向、横向比较态势良好。2007年合肥市生产总值 (GDP) 达到1334.2亿元, 比上年净增260.44亿元, 占全省GDP增量的21.6%。按户籍人口计算, 人均GDP为28125元, 比上年增加4922元, 按现行汇率计算, 人均GDP达到3853美元[1]。与全国省会城市比,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也是位居前列。而且,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功能大大增强, 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得到了全新的改善。这些都为合肥市全力打造会展之城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优越条件。

2、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合肥市地处安徽省中心, 东临我国当前最具活力的“长三角”, 是连接东部地区和西中部地区的重要连接点, 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目前合肥市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都在快速发展和完善。汇聚于合肥的206国道、312国道和合宁、合芜、合徐、合安等多条公路干线以及合铜黄、合六叶、合阜高速公路将合肥造就成安徽及全国公路的交通中心。铁路方面,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黄金期”, 合肥一跃成为全国铁路中心枢纽城市。建成通车的合宁高铁, 使合肥到南京仅需40分钟, 到上海也仅3个小时, 缩短了与长三角发达城市的距离, 加速了合肥融入长三角的进程。合武高铁的通车使合肥到武汉仅2个小时。再过两年, 京沪高铁、合淮蚌高铁改造成功, 到时合肥到北京不到4个小时。而全国内河航运主要港口的定位, 江淮大运河的开工建设和新桥国际机场的建设将使合肥在水路交通和航空交通方面具备更强的能力。较好的区位优势加上不断完善的交通优势, 为合肥市发展会展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

合肥市是第一批由国家旅游局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资源点多面广, 种类丰富, 拥有相当可观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目前, 主要的旅游产品有中国包公园、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明教寺、逍遥津、徽园、安徽名人馆、三河古镇、巢湖、紫蓬山、岱山湖等。旅游产品种类涵盖了国内大部分的景点类型, 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内涵, 而且合肥又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丰富的旅游资源及颇具新意的城市园林公园架构为发展合肥会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4、雄厚的科教资源。

合肥作为全国科教名城、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众多领域的科研成就。同时合肥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根据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 2005年合肥的科技资源程度在全国60个城市中位居第24位, 在中部城市中位居第三。科教资源优势为在合肥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合肥市会展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会展市场化程度不高。

目前, 合肥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尚不健全, 不少会展仍是由政府主办, 政府不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 直接策划主办旨在宣传本地形象、扩大本地影响、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各种综合性会展活动。这种政府主办型会展虽然给会展业带来了短期的繁荣, 但却存在一些弊端: (1) 由于偏离市场规律, 形不成良性发展, 会展业缺乏发展后劲。 (2) 易滋生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 (3) 会展企业等着政府指派干活, 而不是自己找活干, 这种状况淡化了市场竞争氛围, 使会展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

2、会展专业性、品牌性不强。

一方面, 缺乏实力雄厚的专业会展企业。目前合肥市会展承办机构多为政府部门、商业协会、展览公司、工贸公司等, 有实力的专业展览公司不多。全市40多家会展企业, 半数以上是外地驻合肥展览公司, 专门运作展览会的展览项目策划公司只有1/3, 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于会展企业。近几年合肥会展次数虽然不少, 但大多规模小、档次低、质量不高, 真正由国家牵头主办的会展少, 大多会展只是挂名。另一方面, 品牌会展不多。特别是在地方性品牌会展上, 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合肥苗木花卉展”等体现合肥地方特色的品牌会展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与大连的“国际服装节”、深圳的“高交会”、杭州的“西湖博览会”等这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会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会展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合肥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 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目前合肥市会展业人才无法满足会展实际需要, 且从事会展的人才中, 真正懂参展、招展、经营、运输、外语和布展的跨行业、多学科的专业人才更少。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全国共有20所院校开设会展专业, 10所院校开设会展方向的专业[2]。虽然合肥市知名的高校不少, 但是目前几乎没有一所高校开设会展专业, 这是导致会展人才缺乏的直接原因。

4、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脱节现象。

会展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次大型会展活动都会给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 而如果没有旅游业在餐饮、住宿、娱乐及旅游服务方面的支撑, 会展不仅难以顺利举行, 而且会缺少吸引力[3]。目前合肥市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着脱节现象, 还停留在初级的、被动的结合阶段。在会展业为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客源面前, 旅游业没有充分认识、准备不足, 十分被动, 无论是它们的数量、质量还是服务项目都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 更不要说主动推出会展服务项目或去开发会展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了。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影响合肥市会展经济的发展。

5、会展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首先, 合肥市星级酒店不足, 不能很好地满足前来参加会展人员的住宿需要。合肥现有宾馆酒店的接待能力约为4万人, 星级饭店仅有40家, 其中只有5家为五星级酒店[4], 在会展期间, 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缺口较大。其次, 合肥市的餐饮业不发达, 无法满足所有前来参加会展人员的餐饮需求。表现在:城区餐位总数不能满足市民和外来游客的需求, 尤其是在大型会展期间较为紧张。餐饮总体缺乏自己的地方特色, 未能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菜系。同时餐饮种类有待丰富。此外, 具有合肥特色的文化娱乐也较为缺乏。第三, 会展中心配套基础设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由A、B两个展区组成, 但是会展厅A区和B区之间却被合肥市一条主干道繁华大道给隔开, 很不利于大型会展的承办。

三、促进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1、转变政府的职能。

必须改革现有会展业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 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 转变政府官员的思想, 努力剔除会展刻意追求“政绩表现功能”、“官员展示功能”和“其他汇报功能”, 从现实的政府型会展向正常的经济型会展转变。其次, 除了那些必须由政府主办的公益型会展活动, 政府部门要逐步退出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 改为宏观管理和监督管理, 在创造硬件设施、提供便利的城市配套服务等方面做更多工作。第三, 由于会展业自身的特点即产业带动比率高 (目前在合肥大约为1:7) , 会展企业自身的盈利很少, 而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合肥市政府应该看到这一点, 每年根据办展的情况给与会展企业相应的资金奖励, 促进合肥会展业的不断发展。

2、培育自己的会展品牌。

要加大对会展企业的扶持力度, 设立优惠政策吸引外来展览公司在合肥设分公司。同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整合现有会展资源, 重点支持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首先, 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对地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的地方品牌会展进行特别培养。通过深化内涵, 改善包装, 加强营销, 提升其品牌价值。其次, 挖掘、培育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新的品牌会展。目前, 沿海发达城市的加工类产业正逐步向合肥等中西部城市转移, 这为合肥市培育加工类会展品牌提供了很大的机遇。政府要认清合肥市的产业链, 抓住机遇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 并以此为重点, 尽快推出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品牌会展, 从而使合肥到2010年有数十个品牌会展, 共同支撑合肥的会展业。

3、推动合肥会展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建立。

会展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合肥会展业之所以人才缺乏, 原因在于合肥会展业还不发达, 会展市场发育不充分, 从而未能形成人才的“洼地效应”。现阶段合肥会展队伍要处理好“源”与“流”的关系, 大力推动展览队伍的专业化。一方面对现有的会展人才进行培训, 并在合肥市的一些院校设立会展专业, 解决会展业人才“源”的问题;另一方面合肥市要不拘一格地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各类与会展业相关的人才, 同时要为会展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从而解决会展业人才“流”的问题。

4、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合作。

要从三个层次来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合作:第一是法律法规层次。在尚未有全国性法律规范会展旅游业的情况下, 合肥市可以出台相应地方法规, 要在《合肥市旅游管理条例》中规范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系;第二是行政管理层次。要加强合肥市的会展管理部门和旅游局的沟通和协作, 制定共同的目标和行动纲领;第三是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的协作和融合。一方面会展主办单位在积极承办会展的同时, 要积极与合肥市周边的旅游景点联系, 引导参加会展的人员去游览合肥市的景点。另一方面, 合肥市各旅行社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宣传, 主动与会展主办单位配合, 把合肥市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推介给他们。要鼓励旅游企业拓展会展业务和鼓励会展企业拓展旅游业务, 最终在合肥形成能集会展业务和旅游业务于一身的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会展旅游集团公司。

5、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

第一, 宾馆酒店的建设应与会展客源的增长同步。新建一批能为会展服务的高质量的宾馆酒店, 鼓励引导星级酒店提升档次, 尤其是争取一批三星级酒店尽快提升为四星级或五星级酒店, 重点发展宾馆酒店的会议、展览、商务、度假等设施, 增加为会展服务的功能。第二, 大力发展合肥市的特色餐饮。发扬合肥市多种传统菜系的特色, 开发新菜系, 发掘创新传统名点, 不断增加花色品种。加强对合肥市的饮食老字号的恢复和保护, 建设一批以传统地方民间小吃店、餐馆、茶馆为依托的风味美食、茶食街区。积极引导餐饮业努力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消费层次参会者的需求, 建设以中餐为主西餐为辅, 主餐快餐小吃并举, 高中低档门类齐全, 兼顾不同民族特殊风俗习惯的餐饮网络。第三, 丰富文化娱乐业。发展现代多种娱乐文化, 发扬具有安徽特色、合肥特色的传统娱乐文化, 促进现代娱乐文化与地方传统娱乐文化的交融, 形成有合肥特色的文化娱乐产业, 如常年的黄梅戏歌舞表演、歌舞餐厅、茶馆等。第四, 加快会展设施和大型体育设施建设, 提高会展接待能力。主要包括完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应在A区展览馆和B区展览馆之间架设一座封闭式天桥, 将其连为一体, 以解决举办大型会展时参展商从A区到B区还要过马路的尴尬局面;完善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的功能;建设新的大型会展中心及其配套设施等。

四、结束语

近年来, 合肥会展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成为合肥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但与国内会展业发达的城市相比, 合肥目前会展的规模和市场份额都不大, 真正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还不多, 竞争力还不强。因此, 合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加强会展品牌建设, 做大做强会展产业, 使其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不断提高合肥会展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从而使会展业成为合肥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将合肥打造成区域性会展新城。

参考文献

[1]合肥市统计局.2007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tjj.hefei.gov.cn, 2008-03-10.

[2]中国大连——政府版.“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论证[EB/OL].http://www.2005.dl.gov.cn/gov/news/, 2007-08-13.

[3]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

合肥市家电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思考 篇8

关键词:家电产业;产业集群;战略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129-02

一、合肥市家电产业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合肥市就已经奠定了家电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近年来,为了打造家电制造业中心,合肥市又进行了包括制度创新在内的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使该市家电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总量增长迅速,产业规模明显扩大。目前,合肥市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产品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其家用电器已拥有全国近20%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

2.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家电生产配套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合肥周边地区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家电配套生产企业,为家电制造业集聚合肥奠定了基础。如海尔集团的合肥海尔工业园;华凌集团的小家电出口基地;长虹集团入主美菱后的长虹工业园。一批强势家电品牌入驻,使得合肥市的家电业集群效应凸显。

尽管合肥市家电业的发展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从打造全国家电制造业中心的目标上看,还存在着相当的不足。这些不足表现为:

1.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价值链。合肥市除了几个龙头企业进行整机生产外,家电产品的零配件大多要从外地购进。

2.家电企业间尚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竞合关系。

二、合肥市发展家电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合肥市发展家电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生产相同或同类产品企业及相关企业在特定区域的集聚,它是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区域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成长。因此,特定区域通过整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产业集群,对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实力是十分必要的。

1.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家电制造业中心的客观要求。由于成本上扬,家电制造业中心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合肥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使其有可能成为新的家电制造业中心。但是,最终能否顺利承接产业转移,把本地区打造成新的家电制造业中心,则取决于家电产业在本地区能否产生集群效应。只有产生集群效应,才能有效地吸引家电企业及其配套企业来本地投资,从而进一步完善产品价值链,最终促成家电制造业中心形成。

2.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家电产业是合肥市的优势产业,其技术含量较高,关联效应较强。通过发展家电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利用产业集群的极化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合肥市发展家电产业集群的可行性

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多数产业有集群发展的自然倾向,家电产业也不例外。而合肥地区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独特区位优势,再加上前期奠定的家电业良好的发展基础,为家电产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外部支撑条件。

1.独特的区位优势。合肥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合肥位于经济较不发达的中部地区,工资水平低,而家电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该地区发展家电产业可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2.良好的经济基础。早在20世纪90年代,合肥市的家电产业就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对发展家电产业集群来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合肥市发展家电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

根据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有关理论,结合合肥市家电业发展的实践,进一步构想合肥市发展家电产业集群的战略框架,即按照“三个‘一批’,两个‘衔接’”的总体思路来精心打造新的家电制造业中心,促进合肥市家电产业集群的最终形成。

1.三个“一批”,即“重组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

“重组一批”,即对本土家电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合肥本土家电企业曾经在促进该市家电产业发展中创造了骄人的业绩。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曾辉煌一时的家电企业却一度陷入沉寂。要打造家电制造业基地,本土家电企业是基础。因此,必须对陷入困境的本土家电企业实施资产重组,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竞争力。如海尔重组黄山电子、美的控股荣事达、长虹联手美菱,这一系列大手笔使本土家电企业再度活力呈现。为该地区家电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引进一批”,即通过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大胆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家电企业来合肥投资落户,强化合肥市家电产业的区域品牌。近年来,在合肥市有力的招商引资政策下,一批批的知名家电企业纷纷来肥投资。海尔、华凌、长虹等还在合肥建立了生产基地。目前,在国内家电业“18强”中,已有五家在合肥落户。这些强势的家电品牌企业在合肥落户生根,强化了外界对合肥家电产业的关注,更吸引了跨国公司的眼球,从而加剧了合肥地区家电产业的极化效应和回波效应,有利于该地区家电产业集群的形成。

“建设一批”,即建设一批零配件生产企业。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标志是产品价值链的充分延伸。一个成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应该是在大项目落地建成后,相关零配件生产企业便相伴而生,从而使集群内形成完整的产品链和价值链。合肥目前除了几个家电整机生产企业外,家电产品的零配件生产企业几乎没有,所需的零配件都要从外地购入。这一方面制约了本市家电产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本市家电产业集群的形成。建设家电产品配套生产企业和基地,既可以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完成,也可以通过引进外资的方式来实现。

2.两个“衔接”

其一,把打造家电制造业中心与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衔接起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是合肥市“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合肥市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实施“赶超”战略的关键步骤。而要融入长三角,必须夯实本区域的经济基础,以降低融入的门槛。打造家电制造业中心,发展家电产业集群,可以极大地提高本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从而能有效地减少融入的障碍。此外,根据梯度转移规律,地处中部的合肥要承接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和技术,而实现产业和技术的顺利承接则需要融入到发达地区的经济圈中。

其二,把发展家电产业集群与参与国际化进程衔接起来。经济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如今的企业和产业要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合肥要发展家电产业集群,打造家电制造业中心,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精心打造的家电产业是否经得起国际竞争的考验。家电产业是一个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比较频繁的产业,技术落后或者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将最终经不起国际化的严峻考验。所以,合肥市发展家电产业,既要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又要与国际上先进技术接轨,避免拾人牙慧而亦步亦趋,使自己因缺乏核心技术而受制于人。

众所周知,家电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也较高,而合肥由于有着前期家电业发展的基础,再加上较为雄厚的科研技术实力以及廉价的劳动力条件,使其适合发展家电产业乃至家电产业集群。通过发展家电产业和家电产业集群,发挥本区域经济优势,壮大本区域经济实力,从而在“中部崛起”的潮流中实现合肥市的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张宇霞]

上一篇: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500字下一篇:学年副校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