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培训制度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本课程培训制度(精选12篇)

校本课程培训制度 篇1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而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教师们以新的思想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

为了较好地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研主任为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带领教师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期解决学校自身的教育问题。为此,我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制定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制度。

一、组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有赖于教师真诚参与的意愿、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所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因此学校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内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陪训。使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实例中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手中、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消除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二、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课程实验教师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本校、本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与信息、资源,把各种课程资源在时空上合理地统等安排。

三、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制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把握校本开发的质量。每位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听六节校本课程课,并作好听课、评课记录。

四、责任到人,分管的主要领导要靠上抓,并将课程开发的实施情况与学校的奖评制度相结合,将校本的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落到实处,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与数量。

五、校本课程年级组长要组织好小组成员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有关校本课程的各项任务。

六、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校本课程公开活动,每位老师在一学年中至少上一节校本课程观摩研讨课。

七、每月请专家对授课教师进行讲座。

八、学校对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价,每学期期末进行“校本课程优秀工作者评比”。

九、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教案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每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十、以校本课程门类为单位形成研究共同体,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小组活动每月一次,大组活动每学期两次。

十一、教研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小组活动以专业知识进修和教学活动设计,预案编写讨论等为主;大组活动以校本课程理论培训、课程纲要撰写方法介绍等为主。

十二、每位教师每学年要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校本课程研究论文或两篇校本课程故事。

校本课程培训制度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校本培训,模式,完善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 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相对于非校本培训而言, 校本培训在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更加切合教师数量多、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工学矛盾等实际情况。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 校本培训将成为21世纪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模式之一。几年来, 我们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中, 逐步地完善了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模式。

一、校本培训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通过总结几年来的培训经验, 我们发现“校本培训”有立足本岗, 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优势, 是对教师进行全员性继续教育最直接的培训形式。它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联系, 使教师把学到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从而将培训的成果直接转化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有助于学用结合。针对课程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情况, 我们进修学校经常到基层学校, 结合听课、调研指导培训工作;同时与教师展开对话, 这样既了解了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 又让教师了解了教育主管部门、培训部门的思路。我们采取巡回指导的方式, 深入到各中小学, 及时了解并协助中小学教师解决在课程开发和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新课程教学活动, 把培训网络伸展到中小学教学第一线。

比如, 我县一些乡村小学离县城较远,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教学设备简陋, 为了帮助教师尽快了解新课程的功能、理念、目标、实施、评价等内容, 有效地实施新课程, 我们进修学校主抓教学的副校长亲自带队深入到这些学校教学的第一线进行调研, 就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 以及校本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从而理清了思路, 明确了工作方向。我们深入到学校基层进行指导, 使校本培训成为集中培训的有效补充。因此, 到这些学校后, 我们帮助其设立了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 校长任新课程培训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负责拟定整体培训计划, 并制定了相关的培训政策与制度, 保证必要的培训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就校外支持系统而言, 我们向教育局交了书面报告,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提倡学校开展新课程校本培训, 为校本培训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 将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归入教育评估范畴, 加大对新课程校本培训资金投入力度;进修学校则充分发挥对校本培训的指导、咨询的服务功能。我们派骨干教师深入课堂, 将培训的地点设在课堂, 开展课堂研讨, 即席指导, 一边教学, 一边研讨;培训者先亲自上课, 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 一会儿给教师讲, 一会儿给学生讲, 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或者让教师先讲, 然后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培训者走上讲台, 组织教学, 引导教师讨论, 使整个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在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 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 学生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 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将自己对新课程的困惑提出来, 在相互提问商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培训者针对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反映的具体问题与他们共同研究, 平等对话, 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新课程倡导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教师们在校本培训中亲身体验了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如地将这种方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校本培训将自身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与成功经验作为研究课题, 促使教、学、研一体化。教然后知困, 学然后知不足, 研然后知差, 知差而后自创。校本教师培训的过程就是教师学、教、研过程的统一。

二、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

以往我们常常把培训与教研割裂开来, 认为培训是培训, 教研是教研, 而校本培训则将二者结合起来, 构建了开放、多元、综合的立体培训网络。2004年4月, 我们进修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研究任务。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 2005年, 我们根据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确立了新课程校本培训研究试点学校, 加大了校本培训的力度。在试点学校定期召开校本培训工作会议和经验交流会, 总结推广试点学校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丰富了校本培训的内涵。

讲课教师在教学第一线, 最了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讲座针对在实施新课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 讲者有的放矢, 听者各取所需, 这样的讲座, 教师带着目的听, 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想法, 分享他人的经验, 借鉴他人的长处, 这样教师便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 及时内化有益的思想, 与受训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及时沟通, 解决问题, 提高了自身参加培训的兴趣和培训实效。通过相互间的评课, 基层学校的教师成为了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 同时加强了自身专业间的切磋, 有利于分享经验, 共同成长。因此, 同步研讨活动的开展, 对新课程实验研究成果的交流、经验的推广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使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及时交流, 使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教改经验得到及时的肯定与推广。

三、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培植一支校本培训骨干队伍

校本培训首先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力量。实践证明, 在新课程培训尤其是学科培训中, 邀请在学科教学方面有研究有专长的中小学教师担任主讲, 能够做到内容联系教学实际, 突出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活跃课堂氛围, 因此深受老师们欢迎。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采取学习、对话、协商方式, 结合本校新课程优秀案例进行研讨, 开展新课程培训, 保证新课程的培训效果。

我县的一些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 这些教师回到学校便成为新课程校本培训的主力军, 我们进校组织这些骨干教师认真总结, 积极交流并推广他们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典型经验, 通过开展定期的活动展示理论研究成果、实践应用成果等。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骨干教师每学期均安排几次示范课。进校教师协同讲课老师共同备课, 共同研讨教学策略, 相互交流观点, 确定主题和策略, 设计出“课例”的实施方案, 然后由他们给全校教师上示范课。讲完课, 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讨论, 系统讨论整个“课例”的教学过程, 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对其中所蕴含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策略进行梳理、总结, 以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借鉴。另外, 我们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骨干教师举办相关学科发展教改方面的研讨会、专题辅导、讲座、学术沙龙, 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以帮助其他实施新课程的中小学教师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技能。这些来自于基层学校的骨干教师将从国家、省、市等培训机构学到的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带到学校, 为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完善培训制度, 提高校本培训质量

进一步加大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校本培训的组织和指导力度, 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在校本培训中的研究者、推行者、帮助者、评价者的作用, 加大不同层面典型的推广力度, 对校本培训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在各基层学校, 一方面明确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将开展校本培训的工作情况纳入校长学校目标管理责任书中, 并作为校长考核政绩和学校评先评优的一项内容, 落实责任制。另一方面, 将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与教师评优和职称评定挂钩, 做到培训、考核、待遇相结合, 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这一系列的制度保证有利于校培训模式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几年来的校本培训实践, 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的巨大优势:它最切合学校工作实际, 学校能自主地有效地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 供求矛盾;针对性强, 节省资金, 能大大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和能力。

校本课程培训制度 篇3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教师;小本培训;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内容、课程管理等都发生了新的转变,这一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并逐渐在全国各中小学不断被推广。教师校本培训作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进程、顺利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型保障,它具有实效性高、针对性强、灵活性强的特点,它已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学校的重视。多年来,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繁重,这就要求各校必须不断创新校本培训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为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渊博的知识来适应新课改的推进。但是,纵观我国目前中小学校本培训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校对校本培训还存在一些模糊概念,不能准确、全面的把握校本培训的特征与概念;对校本培训在实施与管理中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使得校本培训缺乏有效性;还有的学校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性对实践的指导,导致校本培训流于形式。

一、中小学校本培训的现状

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校本培训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得到学校教师与领导的认可。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推进也对教师校本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对教师进行了丰富而有效的培訓,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使教师不断获得成就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中小学的校本培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校本培训真正起到推进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作用,使新课改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

1.中小学教师对校本培训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能够获得主动学习与自我不断发展的动机与能力,促进新时期教师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培训中发现,很多教师普遍认为校本培训就是一种形式,是老生常谈,是学校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开设的,培训的内容对自己的教学也并没有多少帮助。因此,面对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所反映出的态度是趋于功利化的、培训的目的是不明确的,这种对校本培训认识上的误区严重阻碍着校本培训的进一步推进。

2.学校缺乏对校本培训应有的重视

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这一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对教师的培训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各中小学每年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校本培训计划,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性,很多培训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这一态度使得很多教师认为学校缺乏对校本培训的重视,一些想通过校本培训获得专业发展的教师也就不再重视校本培训了。

3.校本培训的内容缺乏创新性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形式与内容都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大部分教师认为目前各中小学的校本培训内容不足,培训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可见,学校必须根据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校本培训方式,转变培训模式,创新并充实教师培训内容,让教师切实从校本培训中找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契合点。

4.校本培训的考评与激励机制还不完善

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是提高校本培训有效性的最佳途径。但是,就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激励机制来看,学校主要采取的是精神激励,而物质激励、自我激励、政策激励等基本没有体现,学校看中的也只是教师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成效,不能对教师进行长期的、耐心的跟踪与评价,这些已经充分暴露出学校对教师校本培训的评价是一种短视行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偏概全、经验主义、失之偏颇,严重伤害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与积极性。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成熟的校本培训评价激励机制,很多教师都对校本培训产生了质疑。

5.校本培训缺乏专家的指导与引领

如果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加入了专家的引领与指导将大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水平。专家会将新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灵活多变的讲课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引入到教师专业发展中。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操作中,由于聘请专家的培训费用较高,很多学校放弃了这种校本培训的模式。

二、提高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对策

1.为教师校本培训创设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校本培训氛围的创设离不开学校领导思想上的重视与资金投入上的大力支持。教师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创设良好校本培训氛围的基本条件。因此,各中小学必须将教师校本培训的动机与目标上升到直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只有将教师校本培训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引起学校的重视、教师的重视,才能提高培训的效率,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管理组织结构

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是进行培训的决策管理机构,一般由各校的校长来担任第一负责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负责培训中的各种管理制度的完善,学校的后勤、教研组等共同负责校本培训的各项具体工作,而校本培训的督导组则主要负责对培训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保证高质量的完成校本培训。

3.不断创新校本培训的课程机构设置

各中小学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建立一支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较强的创新能力、扎实过硬的基本功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各中小学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校本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全新的、具有开放性的校本培训课程体系。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以教师为指导的学生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时事评说等。

4.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

教师校本培训评价体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提高培训品味、增强培训效果、完善培训系统有着积极地作用。各中小学必须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训评价体系,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评价、全方位评价的综合体系。例如:学校可以将校本培训考评体系与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促进教师校本培训质量的提升。

5.建立有效的校本培训保障机制

为了使校本培训的效果得到提升,学校必须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全面促进校本培训的科学、有序开展。例如: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为教师购置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杂志、报纸、优秀课例音像资料,提供教师学习;添置录像机,多媒体教室,促进了教师课堂课改的力度,为校本教研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教师校本培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不断强化的评级机制、具有时效性与指导性的专家引领等在各中小学开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科研成果的展示提供一个自由、融洽、和谐、求真的平台,为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齐放.研培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就教育的有效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2)

[2]秦彦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08(08)

校本培训制度 篇4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自我完善,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为此,学校制定本校本培训制度,并于每学年初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将各种培训内容、时间、负责部门落实到位。

一、校本培训的目标

总体目标: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勤于探索、学识精深、开拓创新”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1、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校本培训的内容

1、师德培训。师德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原动力,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2、更新教育观念培训。校本培训始终要把教育观念的更新看作是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力求使教师能够主动探索、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途径。

3、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包括教科研知识、方法的培训;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等。

4、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培训。通过班主任相互之间的研讨,使班级管理能够更有序,更合理,处理学生问题更有针对性。

5、信息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整合,给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要求教师要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适应科学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校本培训的形式

1、专家引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专家讲座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播放课堂实录,上网查阅教改信息等方式进行学习;加大在教育教学方面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2、同伴互助。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发挥集体备课的整体培训功能,通过研究课、优质课评选,进行相互学习;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队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等。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篇5

一、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第一负责人,教导主任参与的校本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严格要求对教师考核。

二、学校举行的教科研活动,如集体备课、观摩课、汇报课、专题研讨等活动,教师必须出勤,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如有迟到或无故不到者,扣除本次培训的学分,并且扣除学期绩效考核1-3分。

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学研究和培训,鼓励教师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倡教师将学习、反思与实践有机结合,学校教师必须做到:

1、根据省、县教育部门规定每人必须参加90学时培训,教师已选课、学校已审批的教师必须参加培训。

2、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性集中培训。

3、参加教研组组织的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有内容记载,做好考勤记录的。

4、人人做到开校级公开课每学年至少一节。并且把教案上传校本培训博客。

5、校内外听课,有课后点评和总评。并且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评课稿上传校本培训博客。

6、阅读教育理论等书籍,作好笔记,并写一篇读后感上传校本培训博客。

7、积极撰写论文。每人每学年必须至少有一篇校内交流及以上级别论文。

8、每位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青年教师班学习。并且参加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9、中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基本功竞赛,鼓励老教师参与其中。

四、每学年结束,将评选本年度的校级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名师等,评选的依据是教师平时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学中取得的荣誉与成绩,评选出教师除了物质奖励之外,其绩效成绩加4分。

五、教科研成果奖励:

1、学科评奖:校级2分,学区级一等奖3分、二、三等奖2分,县级一等奖4分、二等奖3.5分、三等奖3分,市级一等奖5分、二等奖4.5分、三等奖4分,省级及以上6分。

2、论文(案例)获奖、发表:校级2分,学区级一等奖4分、二等奖3.5分、三等奖3分,县级一等奖6分、二等奖5.5分、三等奖5分,市级一等奖10分、二等奖9分、三等奖8分,省级及以上12分。

3、课题、论著:课题:县级立项4分,结题8分,获奖10分;市级及以上立项10分,结题14分,获奖20分。执笔人负责人计满分,成员折半计分。论著:个人教育教学专著主编16分、副主编6分,编委2分

05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篇6

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一、为确保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二、校本培训的对象为全体在职教师,全体教师必须自觉、积极参加校本培训。

三、学校校本培训实行点名制度,出勤情况纳入定量考核,并纳入学期综合考

评。

四、学校根据教师上交材料情况评定其态度、表现、作业等成绩。

五、学校对

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能力、教学水平、治学态度、工作表现、科研意识、继续教育和培养教师等方面进行发展进行评价。

六、定量考核:培训态度10分、学习表现15分、作业成绩25分、出勤25分、培训成效25分,总分100分。

七、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或主动承担培训任务,成绩突出者学校给予奖励。培训

校本课程培训制度 篇7

一、北川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改革实践的路径选择

5.12特大地震给四川灾区的教育造成巨大破坏:全省受灾学校1.18万所, 灾区师生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教师生存的基本条件遭到破坏, 教师的工作状态和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北川中学受此影响更为严重。灾后社会各界纷纷对北川中学的教育重建给予大力援助, 其中对教师的培训意义更为深远。众所周知, 地震不仅让许多教师付出了生命, 而且阻碍了正常的进修培训。在这一形势下, 北川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成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大特色。结合北川中学校本培训的改革实践, 凝练几点创新举措:

1.社会各界对北川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创新之路

“校本”即“以学校为本, 以学校为基础”。[2] 受重创的北川中学在大灾面前, 选择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模式, 此模式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通过顶岗支教, 置换岗位外出学习培训方式, 提升教学水平。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 北川中学顶住压力, 一方面以绵阳市教体局、绵阳师范学院为首派出优秀教师与大学生顶岗支教, 充实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为提升教育质量, 北川中学派出各科教师前往全国各地优质中学校观摩学习培训, 如山东名校共同体:杜郎口中学、偃州一中等, 积极提供课程改革成功经验, 指导北川中学教师打造“高效课堂”;香港伙伴教育基金会联合香港圣保禄学校、香港福建中学等方面的力量, 对北川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全员在港培训, 对部分语文教师进行在港培训。

二是通过创建教师校本培训中心, 提高师资质量。社会各界纷纷在北川中学建立“教师培训中心”, 以北川中学为本, 开展师资培训。譬如, 北京西城区教委与北川中学达成三年援助计划, 除每年派出优秀教师到北川中学支教外, 还对北川中学高中英语教师进行英语课程改革的全程培训;IBM志愿者服务团队对北川中学英语教师进行口语训练, 为北川中学提供智力援助;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领导和专家, 多次带领中学教学研究团队, 指导北川中学艺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天津体育学院与北川中学心手相连, 发挥各自优势, 抢救、发掘、整理、弘扬羌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全力支持北川中学构建高水平体育教师队伍。

三是通过开展教学、科研、管理讲座方式, 进行校本培训。作为对口支援的本地高校, 绵阳师范学院为北川中学教师培训提供智力支持, 将“绵州大讲堂”迁至北川中学, 按期派出各学科专家、教授前往北川中学对全校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及管理方面的校本培训;江苏翔宇教育集团与北川中学达成领导互派学习培训协议, 提升北川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同时, 将其成功的教改经验和案例引进北川中学教师教学活动过程。

2.北川中学自身探寻教师校本培训改革之路

2010年9月, 四川省全面实行高中课程改革。爱心和教育智慧的汇聚, 为北川中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珍惜机遇, 把感恩之情化为发展动力和实际行动, 搭建新的工作平台, 实现社会爱心资源的再聚合, 形成外部支持的长效机制, 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使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与一流的硬件相匹配, 推动北川中学向一流学校迈进。[3] 由此, 北川中学掀开历史新的一页, 从学校实际出发, 探寻着一条校本教师培训的改革之路。

(1) 创建“课改”研究中心, 搭建教师培训平台。

经过深入探讨和思索, 北川中学在校本部创建成立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通过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整合来自高校、知名中学、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力量, 形成交流合作、双向共赢的长效机制, 并与社会各界共同搭建北川中学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实践平台, 共同致力于北川中学教育事业的振兴和繁荣。该中心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中的八大领域和学校实际情况设置四个模块, 中心成员单位或个人可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及援助意向自主选择并签订合作“协议书”, 为学校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可持续的援助。其中第一模块即是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工作团队高效管理。包括以下一些项目:青年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培训, 班集体、学科组、年级组、职能处室建设与管理, 学校民主管理体系建设, 团学组织体系建设。

(2) 教师校本培训为先导, 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北川中学在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将教师校本培训作为改革的先导, 由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研讨实践为主的专业培训, 转变和更新教师观念,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 开展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 集中于教职工大会、学科组活动以及专门的培训时间;在培训形式上, 采取远程同步互动学习、个人灵活网络自学, 集体参加专题研讨, 个人书写心得体会;在培训内容上, 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关系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课程与评价改革、新教材学习、学科课改方案、课堂教学设计及课改专家讲座”为主。另一方面, 开展校本主题研修。一是集体备课, 重点探讨学情学法、课堂教学设计和研究专题;二是公开教学, 重点探讨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程改革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推广高效课堂,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三是课题研究, 积极引导学科教师进行校本课题研究, 重在解决北川中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评优活动, 组织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 评选高效的课堂, 及时总结推广课改经验。

(3) 实施教师培训“1357”工程, 提升教师水平。

基于北川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与“模块化”的教学研究体系,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使教师在需要状态下学习,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在创新状态下发展。为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北川中学启动青年教师培养“1357”工程, 即1年站稳脚跟, 3年熟悉教材, 5年成为骨干, 7年形成特色。充分利用一流设施设备和校外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名师工程,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 为保证校本研修研训顺利进行, 学校建立“北川中学听课制度”、“校本研修研训制度”、“理论学习制度与管理激励制度”等,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 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校本论坛、专题讨论、专业会谈、协作教学、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主题研修研训, 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等活动, 为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搭建平台, 创造条件,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基于北川中学教师校本培训路径的几点启示

5.12特大地震给北川中学以沉重打击, 但在恢复重建过程中, 北中师生顶住各种压力, 坚毅前行。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 北川中学探索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教师校本培训之路, 既提高了教师整体队伍素质, 同时也保证了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从北川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的成功经验中, 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一是校本培训模式可具多样性。部分学者、专家认为校本培训应立足受训教师所在学校本体, 以此为基地展开培训活动, 而从北川中学的教改实践来看, 模式可具多样性、灵活性, 达成实效性之目的。据此, 以培训地点不同, 可划分为三种校本培训模式, 实现“三足鼎立”, 则又相辅相成:以高师院校为中心的培训模式, 重在教师的进修或继续教育, 目的则是偏重于专业与理论素养的培养;以优质中学校为中心的培训模式, 重在教师实践技能与经验的获得, 目的则是偏重于教学技能的培养;以受训教师所在学校为中心的培训模式, 重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目的则是偏重于将在高师院校的理论与优质中学的实践经验有机结合, 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是搭建教师校本培训的教研平台。通过成立中学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北川中学掀起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旗帜。由此启示我们可从如下两方面搭建教师校本培训的教研平台:一方面, 在中学创建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融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 共同研制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另一方面, 在高师院校创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共谋中学教改的实施计划, 提升师资质量与水平。通过高师院校与地方中学的课程改革研究中心的双向互动, 可实现准教师与在职教师培养培训双赢互惠, 推动教师培养一体化进程, 共同致力于提升基础教育师资力量。

三是提供教师校本培训的时间保障。灾后北川中学师资紧缺, 但仍保证着本校教师校本培训, 这既得益于高师院校优秀大学生的实习支教, 又得益于地方教育局优秀师资的援助。由于当前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编制计划紧缺, 许多教师无暇顾及专业培训。因此, 可通过多种方式补给, 充足师资, 从而保障教师校本培训的时间, 譬如一方面, 可通过与高师院校搭建合作平台, 通过顶岗支教方式补充师资或是监督和规范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农村中学从事教师工作;另一方面, 也可通过“西部志愿者”计划或“特岗教师”计划, 充实中学师资队伍。[4] 再次, 加大城镇学校, 特别是优质学校教师对农村中学的支援力度, 可通过教育局统一组织安排任务, 依据一定的时间段, 城镇中学教师分批次地到农村中学进行对口支援。[5] 以上几种方案均是通过置换形式, 使在岗教师能有机会和时间保障投入到校本培训之中, 促进专业化发展。

摘要: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而加强高中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培训更是当务之急。以北川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 通过校外的教育援助与校内的教育改革, 揭示教师校本培训的几点创新举措, 从而为高中学校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得出一些启示, 即校本培训模式可具多样性, 搭建教师校本培训的教研平台和提供教师校本培训的时间保障。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教师,校本培训,北川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教师校本教师培训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 2002 (11) :101-105.

[2]李冰, 叶际琴.有效性:校本培训的应然追求——基于校本培训管理的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 (5) :57-58.

[3]邹俊川.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用“爱”筑起新学校[N].四川日报, 2011-01-07.

[4]蒋平.《规划纲要》视域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平性论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6) :24-27.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校本培训探析 篇8

【关键词】高校;岗前;培训

一、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目标

校本培训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证,可以有效营造有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高校各项规章制度,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环境,并进一步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校本培训可以进一步保证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到高校教学和科研环境当中,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教学目标,了解自己所在高校的相关政策、法规,为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铺平道路。同时,校本培训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需求,为其更好的为高校建设服务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校本培训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青年教师的专业思维,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师道德责任和敬业精神,初步形成职业理想;带领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专业规划,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引导青年教师了解校情、生情和教育政策法规,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背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激活青年教师主动学习的愿望,积极参与培训和实践活动,初步形成赏识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经验等良好习惯,为可持续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意识,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中初步掌握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及科研的基本技能、方法与技巧,以满足教书育人的需要。

二、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的方式、方法探索

岗前培训的校本培训部分由于归属于各高校自主安排和管理,所以方式、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既让青年教师对所在高校有所了解,增进学校与青年教师的感情联系,提升青年教师的爱岗、爱校情怀,又能让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了解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挖掘其内在潜力,为学校未来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校情、校史培训

高等学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组织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参观学校的校史馆,组织专题讲座,了解学校的发展和沿革历史,提升青年教师的爱校情怀。同时,可以让青年教师自主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政策、法规,方便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青年教师在刚入职之后,由于不明白学校的管理工作流程而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有力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师德、师风培训

高等学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增加师德、师风培训内容,使青年教师在刚参加工作之初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师德观,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师德、师风培训是青年教师的思想路线培训,有利于让为青年教师打好思想基础,为以后的教书育人工作做好示范,让高校中涌现出更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道德楷模,有力的纠正高校教师中存在的不正之风。

高校可以在校内、校外聘请师德、师风方面的楷模,为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青年教师切实感受模范的风采,用模范的作用感召青年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工作中去。

(三)职业规划培训

高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为青年教师开设职业规划培训课程,聘请奋战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主要为青年教师讲解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如何打开自己的教学工作局面,如何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潜力、凝练学术方向。也可以聘请专门的教务、科研相关工作人员,为青年教师讲解学校课程规划,让青年教师了解学校课程设置,明确教学目的,同时,为青年教师讲解学校科研工作情况,让青年教师在以后的课题申请、论文发表中少走弯路,了解课题申请的步骤与方法,掌握科研经费报销等相关工作的程序,提升以后的工作效率。

(四)设立专业导师引领制度

高校也可以以岗前培训校本培训为契机,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寻找师德高尚、教学水平一流、科研成果突出的专任教师作为职业导师,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专业的业务指导,使其尽快发生角色转变,尽早适应新的岗位角色,并未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树立明确方向。

三、岗前培训校本培训要加强监督与考核

由于校本培训不纳入岗前培训考试成绩,所以一些参训的青年教师并不能对校本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高校在校本培训中要加强监督和考核管理,不能让校本培训成为应付了事的形式化培训,要在监督和考核过程中切实让青年教师参与到培训之中来,从学校的主动管理逐步转变成参训教师的主动参加。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让青年教师逐步重视校本培训,从而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参考文献】

[1]赖力静.论我国高校岗前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万玉兰.浅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5

[3]刘思岐.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鸡西大学学报.2010

北厍中学校本培训制度 篇9

教师是教育思想、方向、方最集中的体现,他不仅决定教育质量而且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所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因此,为适应当前全国素质教育形式的发展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我校教师的道德、业务水平,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意识,更加搞好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设立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一、校本培训总体目标

努力建设一支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爱岗敬业、务实勤业、博深精业、开拓创新”的符合我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家长学生满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高春其

副组长:潘新红、沈秋明

2、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参培教师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师训情况、评估考核。骨干教师的培训。

3、骨干教师职责

根据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协助学校,承担教师培训。

上好示范课、专题讲座,做好分工,承担其他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4、培训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制订的培训活动,并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

(2)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把新课程理念探索的新路子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4)整理自己的业务档案。

三、检查考核评估

1、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制定考核方案。

2、专技人员每年须参加区教育局规定课时以上的各级各类培训。

3、培训教师须有培训的记录材料和培训心得,合适的时间做有关培训交流汇报。

4、具体要求以检查考核措施为准。

四、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柴沟学校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篇10

学习内容:

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

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习形式:

培训模式:上级培训与学校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骨干教师示范与一般教师汇报帮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学习形式:外派学习、远程及现代媒体收看、自学、交流会、小规模参与体验式实践学习、专业互动研究式实践学习。

自学辅导:案例设计、案例反思、撰写论文。

学习要求:

1.教研组长按照培训计划,每周有目的、有内容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2.全体教师按时参加校本培训,学习态度要端正,明确学习的意义、目的,增强自觉性,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

3.学习时间要保障,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他人交流,互相研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关于校本培训的思考 篇11

一、培训时间灵活多变

作为校本培训,没有必要把时间选择强硬规定在假期,而是灵活多变,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有选择地去培训。培训时间让教师有选择性,会避免一些教师没有办法在规定时间培训而造成的一些负面情绪。我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而这些东西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的积累的过程。因此,没有必要把时间规定得太死,规定一个范围让教师自己选择恰当的时间培训。把校本培训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时间段,形成无形的培训。

二、培训内容多样化

校本培训内容要具有可选择性,不能够单一地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作为校本培训,我们要根据具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可供选择的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不限于学科教学的研究,还可以开设读书交流、艺术素养提升、教师研究报告、电影评述等多种形式。校本培训要站在教师的一生持续发展的角度,而不是站在考试成绩的短期需求。当校本培训能够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能够激发教师的求知欲望,我们的校本培训能不成功吗?

三、培训形式多样化

校本培训的形式单一,完全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固定的形式让教师早已厌烦。作为校本培训的突破点,要具有灵活多变的培训形式,让教师始终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又具有一种选择性。我们可以进行专题培训、教师讲座、教师沙龙、教师研讨等多种形式。

四、培训内容来源于学校

校本培训的目的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遇到的问题,因此,校本培训内容应该征求教师的需求,根据教师的要求去选择培训内容。校本培训内容结合教学实际,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和成长起到帮助,教师怎么能够不喜欢?

五、培训需转换观念

作为一种培训形式,每一个人都希望对自己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最近几年的校本培训完全是为了应付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学校和教师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培训,我们把培训看作是一种强迫我们做的额外事情,是为别人做,而不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的校本培训要转换这种观念,把校本培训做成为自己负责,而不是为别人。我们在每一次培训中让教师有收获,而不是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把要我培训变成我要培训。

校本培训策略 篇12

一、向日常管理要成效

要求教师深钻教材, 搜集资料,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备好教材和学生, 把自己的个性和特长都融入课堂。发挥教研组长的指导作用, 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学校领导深入课堂, 取得第一手资料, 及时准确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把握主体方向, 并在听课后与讲课教师平等交流, 在探讨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深化教学的改革, 在求变中求新、求质, 组织教师探索教学规律, 研究教学方法, 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二、以教研组研讨为基础, 营造校本研讨的氛围

把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的带头及引领作用, 全面优化全镇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引领式教研和互动式教研相结合,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1.引领式教研, 主要是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作用。盘活校内资源, 让教研组切实发挥其引领作用。各科教研组长根据教材特点或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确定本组的研究课题, 然后围绕此课题, 教研组成员进行示范教研, 真正做到“人人参与, 人人思考, 人人发言, 人人受益”。

2.互动式教研。互动式教研采取的是村小对应年组或对应学科参加中心校教研, 认真学习讲课教师好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 然后回到本校后在进行汇报教研。把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村小, 实现资源共享。村小教师听课后再进行集体评议, 让教和研真正结合起来。

三、搭台引荐

借助各种机遇, 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我们先后开展了优秀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评优课、同课异构和多媒体教学展示课等活动。让优秀的、有进步的老师脱颖而出, 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通过我们的校本研修, 我校的县、 市级骨干教师越来越多。

四、内部挖潜, 择本校之能人, 训本校之教师

启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 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 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做相关理论讲座、交流平时的心得体会。针对多数老教师不会恰当运用电教手段的实际情况, 我们利用校本教研时间, 让微机教师专门对其他老师进行集体培训, 从而使多媒体更快更好地走进课堂,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针对特岗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不能快速进入角色的现象, 我们成立了“师徒结对”的帮教活动, 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五、抓好网络教研的骨干队伍建设, 成立网络教研学科工作指导小组, 指导、帮助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工作

骨干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的网络教研群, 及时了解各科教学方向。我们充分利用小孤山小学教师群, 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及平时听课或参加教研活动后的感悟进行反思交流, 通过同伴的对话, 进而形成了良好互动。

六、抓好“一人学习, 众人受益”式培训

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或课改积极分子外出学习、培训, 回来后要求他们写学习汇报材料, 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传达学习精神。产生一人学习, 多人受益的效应。

上一篇:浅谈学习新律师法心得体会下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文71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