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启发式教学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运用启发式教学(共8篇)

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1

万州外国语学校

高中英语

何渝

【摘 要】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启发式教学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以及在应用这一教学原则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谈了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启发式教学 理论与实践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做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已经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逐渐熟悉和采用。但是,实际上,启发式教学并不能够立竿见影,不是快速提高成绩的捷径。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启发式教学应用不当,常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笔者认为,高中英语的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启发式教学不是方法,而是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2)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过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启发式教学不等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相反,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在课下要做的工作,要比传统教学多得多。

(3)启发式教学重在灵活。灵活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灵活的进行授课,运用多种手段和多方面的知识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4)启发式教学要求实事求是。“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科学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既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超越学生的现实状况。既要有宏观的教学方向,也要有微观的细化的具体方法。

(5)启发式教学应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应当作为一个长期机制,而不是解决一时问题的应急手段,因此教师务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并且不能半途而废。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启发是教学特点的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互动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活动“控制者”的形象,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跨度不能太大,应当遵从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的额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多举实际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几点体会:

一.

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好直观的启发式教学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运用语言连贯表达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on the 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

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式教学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性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三.

要运用对比式的启发式教学

它是现代外语教学法都引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到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some times 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There be结构时,就将它与 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 be 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尤其是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以上几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也要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必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切不能照搬照抄。特别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施以正确的启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启发式教学时也应当与其他的科学方法相结合,使之更趋完善和提高。

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2

关键词:逐步深入,活跃气氛,开拓思路,勤于思考

一.启发式教学阶段

这一阶段是为了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而做的铺垫。我根据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作者生平,著名人物、地点及历史时间等背景材料做一简单介绍,同时也可以问一些简单、有趣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助于课文的学习。

二.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在精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较大幅度的减少教授时间,而着力加强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思路,开发学生智力。在每篇课文开始时,针对课文主题和思想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推断,得出问题的结论。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或两人一组,对课文大意进行分段讨论,小组代表做总结发言及课堂自由发言的方式完成思考题。在课文长句和难句的教学中,可根据句子的特点对句子的内容发问,让学生动脑思考,根据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启发逐步深入,解决难点,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那种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而不是被动地听讲状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通过共同讨论,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的出发点就是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快速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得日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在课文结束时,应针对课文中出现的某个观点、看法、某种现象,向学生提出几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讨论或辩论。这样既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也自然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其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及一些语言点,应待课文讲完后,采取归纳对比,集中总结或在学生布置各种不同类型的当堂即做的练习中,得以解决。这样做可以避免破坏文章的连贯性,避免文章的意思变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要使启发式教学得到交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备课要细,准备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师备课要求很高,首先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日语水平,因人施教,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非常充分的准备。一定要吃透课文,根据所有教材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难点,突出重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课堂组织要活跃,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去扮演剧中的主人公。教师在课堂上要进入导演的角色,讲课时要注意将趣味性溶于知识性之中,活跃气氛,使教学双方都感受到轻松愉快,从而沟通师生之间感情。使学生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学到了语言的知识。

(三)不能把启发式简单的搞成问答式。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认真准备问题应有易有难,先易后难。学生要回答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教师要积极引导,以达到启发目的,而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

(四)大学日语精读课由于课时有限,不允许教师面面俱到。因此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学生回答问题的范围、时间,以及谈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适时而止。

(五)应注意不可过多地在作者生平、背景等方面花费时间,应尽可能地深入课文讲解的整体规划,即抓住篇章主题,理清行文脉络。

通过启发式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它有许多优点:

(一)启发式教学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以往被动式学习改变为主动接受学习,学生不再仅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而是在必要的记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掌握日语更多的是靠教学对象本身的努力。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学的主动活泼,促成牢固记忆。

(二)启发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防止学生溜号。因为问题可能随时降临在某位同学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他们上课注意与教师的配合。

(三)启发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它能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四)启发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开发智力。注入式教学一般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结果是许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当前“高分低能”和“有文凭没水平”的局面。普遍采用启发式教学会更有利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思路,养成勤于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外语学刊》2006年第2期

[2]《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第2期

[3]《外国语》2007.4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启发式激活课堂教学

一、运用假设启发。因势利导,层层启发。体验地理思维过程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导学,就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这将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想象,使学生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标、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设疑,提出假设,以启发他们的思维。只要提出的假设切中要害,发人深省,学生的思想一下便都会活跃起来。课堂上将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推理和判断,以获得新知。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可以提出若干假设条件,按照假设一推理一验证的方法,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基本原理,分步骤从简到繁,由虚到实,逐层剖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构建三圈环流的空间模式。第一,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的,不考虑地球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启发学生分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赤道地区热空气上升,在高空流向极地;在极地,冷空气下沉,在低空由极地流向赤道,形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第二,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球偏向力,启发学生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和600纬度附近地区气流运动分别形成低压带,30°纬度附近地区气流下沉和南北极地气流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带。高压带流向低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各个风带。结果是形成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气压带和风带。第三,三圈环流是在不考虑海陆分布差异等情况下的一个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和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在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沿纬向的分布被破坏,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闭合的高低压中心。

二、运用问题启发,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提出对于理解教材和掌握规律具有激发动机、启发思考作用的关键问题,是教师教学能力强和教学艺术水平高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具体明确、具有启发价值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地理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再给予及时归纳或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认识气压高低的表现和形成过程。通过问题启发,既巩固了三圈环流的知识。又加深了对气压带和风带成因的认识。

三、运用实践启发,验证地理知识的形成。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据此,新课程把“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有助于综合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并从中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式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而且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还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以便发展他们创造才能,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例如学习三圈环流,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实践,用地球仪、透明胶布和硬纸条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只制作北半球的三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各用3~4个纸条做成环流圈模式,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表示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近地面气流。并根据制作的三圈环流模型分析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形成原因上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东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形成原因。通过自己亲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理解气流运动特点和各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搞清楚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建立三圈环流的空间概念,这样既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的三圈环流模式,又能形成近地面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分布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

实现图文转换和图像转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创新。

四、运用演示启发,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

演示启发即教师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实验,启发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演示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书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演示,主要有地理挂图、图片、照片的演示;地理实物、标本和模型的演示;幻灯、录像、电影的演示;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理实验的演示等。这些直观演示手段,有的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直观形象,能体现地理事物的景观和分布特点;有的具有立体感和动感,画面多、容量大,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的能再现地理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揭示地理原理、成因。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内容,然后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要求正确表示上升和下沉气流、近地面和高空气流。启发学生观察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何规律,南北半球风向有何不同,思考赤道与副极地地区都是上升气流,副热带与极地地区都是下沉气流,它们在成因上有何不同,说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三圈环流,近地面表现为气压带和风带。然后,再将三圈环流剖面图中近地面的风带转绘到平面图上,形成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并要求学生观察记忆各个气压带和风带所处的大致纬度。这样通过动手绘制模式图,并启发分析图示,归纳总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达到巩固大气环流空间模式知识、发展基本技能的目的。若能制作成计算机课件,动画演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则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启发式教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启发式教学将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是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有主体意识,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③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都有解疑的思维过程;④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

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4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类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学习一年至二年文化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后, 都有一段时间的电工生产实习,面对这些大都由初中毕业升入职校,从未进过工厂大门的学生来说,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既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提高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呢?笔者在长期的电工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呢?《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把启发式教学的涵义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迪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其方法有:直观演示启发、表情动作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设疑启发、激励启发等等。由此可见,其发式教学是外延非常宽广的教学手段。下面就谈谈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法在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直观演示启发

学生刚来到电气实习工厂(场)、车间、对工厂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很陌生、很好奇、都想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此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法(或称示范教学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各种电工工具的使用,实习指导老师讲解时,力求对每一样工具的使用做出正确的直观演示,如锯弓锯割的正确姿式,榔头的使用方法,电工刀剖导线的角度,各种导线的连接方法,电工登高操作的具体动作,电烙铁焊接的正确方法等等。直观演示启发教学是电工实习教学中入门指导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身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深,正确的姿式操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否则,会贻害学生,造成误导、产生人参和设备损害事故。

二、表情动作启发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最大的隐患是学生发生触电事故,这是令人头疼的大事,故实习老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总是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生产实习放在第一位置,而刚到工厂车间的学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你说电老虎厉害,我偏偏要摸一摸,碰一碰,什么都不怕。故笔者在讲授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的实习教学中采用“触电”表情动作启发,“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尝试一下“触电”的滋味(当然有绝对的安全保障),用自己或他人的切身感受和表情动作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是用一个500伏的兆欧表、本人用双手捏住两个接线端,让学生由慢到快摇动手柄,一直到自己触电,发出触电的动作表情,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双手捏住接线端,我轻轻摇动手柄,让学生“触电”,让其他学生观察触电学生的表情动作,如此“触电”几位同学,并让触电部位各不相同,因此“触电”同学啊的表情动作丰富多彩,然后让“触电”的同学谈谈触电的感受,启发教育其他同学在电工实习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然后再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生产中发生触电案例,使学生知道“电击”“电伤”的危害,脑袋瓜里时刻绷紧“触电”这根弦。

三、图示启发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学校的电气工厂(或车间)没有教材上给出的各种机床电气设备,而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往往是和机械的、液压的系统一起配合运动的。由于没有实物,讲解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可采用各种机床的结构和原理挂图进行图示启发教学、如讲X62W万能铣床就是利用挂图讲解两个操作手柄,如何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的讲给运动,讲解工作台的单程自动控制和半自动循环控制,这样,尽管没有接触到实际机床,但对机床电气控制与机械部分的配合运动,有了相当了解,所以在机床电气维修的实习教学中,采用图示启发教学加上机床电气模拟板(箱)的实物教学,效果较好。

四、类比启发教学

在电力拖动线路安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安装接触器控制单向运转电路,当该电路安装完毕通电试车后,即进行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安装,这时候采用类比启发教学,启发学生,能完成电动机正转方向电路的安装,那么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是否也是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主电路上改变电源相序,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学会了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再用类比启发:如果要实现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往复运动电路的安装能否行?让学生比较一下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学生即明白,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限位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因此,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比启发。学生通过装接一个简单电路后,采用类比启发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安装较复杂的控制电路。

五、设疑启发

在电工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许多在书本上找不到(或没有讲解)的疑难问题,如“用电池――毫安表判别变压器与电动机绕组同名端时指示为何相反?”,“钳形电流表测量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电流时, 测量值与铭牌值实际相差为何很大?”等等问题,利用实操中出现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一个人的经验,就是他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碰到疑难问题又不断动脑筋想办法加以解决,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没有经验,就是因为很少参加实践活动,很少碰到疑难问题。本人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实操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原理,公式、法则、定律等解决疑难问题。这样,有利于消除职业学校学生中常见的“轻理论,重实操”的毛病。倡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赞科夫指出:“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技巧的基础,因此,掌握理论知识不仅不防碍技巧的形成,而且恰恰相反,乃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实习教学中,既要防止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又要防止以干代学,认为理论可要可不要的师傅带徒弟式的错误观念;只有做到教、练结合,特别是电工实习教学中的电机修理、机床电器维修、电子线路的调试与排故等课题时要多设故障、多提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互相渗透,课堂教学、实习训练相互协调,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能动地发展到理性的认识,才能获得最价的教学效果。

六、激励启发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实操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精神品格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发辉,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确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追求,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的人际氛围,激励他们形成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的.优良作风。众所周知,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须考上本专业的中级技术等级证书,专业理论和实操动手能力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参加每年由政府劳动人事部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这对每一个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优先推荐,择优分配,获取较好的工资待遇和劳保福利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电类专业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都要进行严格的应知、应会的强化寻来年,在实习中我们采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电气工场(或车间)门口设立距考证日期的倒时牌,利用宣传栏,学校广播宣传本校优秀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的名次及奖励,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后取得的荣誉,获取的薪金和劳保福利待遇;同时在电气实操工场门口的宣传栏中每天公布《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上摘录的各种招聘人才信息及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形成竞争观念,危机观念。在具体电工实操教学中根据考证内容或技能竞赛要求,进行课题考核制,进行严格的模拟考试,淘汰极少数学习不认真、实操吊儿郎当的学生,把他们转为试读生,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读后,还不能改正,则不予毕业。同时重奖哪些在技能竞赛中获得名次的佼佼者。鼓励有潜力的学生一专多能,获取多种证书。

如我们电类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除毕业证书外,还取得计算机初级证,低压电工上岗证、高压电工上岗证和电工中级技术等级证,部分优秀学生利用暑寒假期间接受培训获取电梯操作维修证或制冷空调安装维修证等,为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实践证明,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都获得了较理想的工作。总之,通过各种激励启发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自身活力,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并将他们的活力与潜能转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培养了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精神,使学生明白了要通过刻苦努力学习,勤恳扎实的工作,就能够掌握知识技能,就一定能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当我们努力地把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在老师的指导下,连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个个动手,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人格、意志、身心、体魄等方面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编,知识出版社,1993.4

[2]《教学的艺术》,谢盛圻、王华敏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8月

[3]《教学管理》,汪家齐、陈立森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8月

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5

摘要:启发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的进展,在很多情况下是靠启发进行的。启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要,适时而巧妙地给学生以启迪、开导、点拨,帮助他们独立思考。本文列举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启发方法,谈点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启发性;模式

无论是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都是以四则运算和一些数量关系为基础,都需要从问题中抽象出数量的关系,因此,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但是,在没有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之前,我们的教学常常将它们割裂开来,只讲算术方法,没有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就慢慢地习惯了用算术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下,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思路就难以形成和畅通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发展探究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用教具展示,学生看,这对学生来说,思维和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没有主动参与探究的机会。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与动手操作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处于儿童阶段,属于感性思维,对具体形象的认知比较感兴趣,而数学学习比较抽象,有很强的逻辑性,一味地进行记忆会让学生感到困难。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增加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起形和数的关系,发展思维能力。学生在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动中发展智力,手脑并用,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多发言表达,落实探究结果

思维是事物在大脑的抽象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通过语言和行为来实现的。学生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呈现了探究学习的过程,将学习的感性、观察、发现和自己的情感体验等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建立自己的逻辑思路。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对学生探究理解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只有探究深入,理解深刻,才能表达准确无误。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发言。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成了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的积极性缺乏,更提不上探究思考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作发言的机会,例如,同桌之间提问,向教师和同学请教等,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和研究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代数的思维方式,来开启和运用所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算术方法的学习中,应当适当渗透方程的思维方式。一是对方程意识的渗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形式的认识,也是感受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模型的过程。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小学生往往把运算中的等号看作是“做什么”的标志。如在算式“5+3”后面写上等号,往往被理解是执行加法运算的标志。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等号看作是相等和平衡的符号,这种符号表示一种关系,即等号两边的数量是相等的。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未知数是可以与已知数一起参与列式,求括号里的数的过程,虽然没有出现等式、方程的名词,但学生已朦胧地感受到了方程的存在。二是对方程知识的整合。寻找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抓住学生个性化思维,以数量关系为载体,将学生的算术方法和方程的思维方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消除算术方法带来的干扰。通过这种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理解数量关系,初步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深化思维的发展,启发其中的创造性

既然讲逻辑思维,就不能不谈创造性思维。因为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启发创造性思维。否则,这种所谓的逻辑思维,实际上只是纯粹的机械思维,没有活力,呆板固执。所以,我们要谈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就必须考虑如何启发创造性思维。最简直的方法,还是通过做习题来实现。例如:3998+6002=?这道题最直接的解法是3998和6002相加,不过计算起来有些麻烦。如果把6002拆分成6000和2来计算,那就会方便很多。这还没完。如果这是一道选择题,那么所要求的计算时间,必然是越短越好。3998+2+6000虽然是简便的计算方法,但得出答案的速度却不是最快的。按照加减法计算的逻辑规则,当我们看到这道题时,只根据两数的个位的8和2,就完全可以确定答案必是个位数为零。所以,在答案中我们只寻找个位为零的就可。如果出现多个答案个位为零,那么我们就用这方法再推出十位和百位的数。这方法虽然有取巧之嫌,但它完全是建立在对加法有细致的逻辑运算的思维基础上的,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上,此种方法值得提倡。

结束语

总之,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就必须先让学生理解逻辑思维的含义,然后再逐步引导启发。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思维初成时,要对其进行巩固。到一定阶段后,要尝试在此基础上启发创造性思维,使教学成果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策略 篇6

学号:2013123034 姓名:于晓婷

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是主导,教学过程要由教师来组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加上教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能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用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一、启发式教学法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这要求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随时注意开启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理解消化。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思熟虑,讲课时灵活处理,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目标上,以坚持实行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现代启发性教学思想与“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或仅注重人的智力发展的教学思想是根本对立的。它反对食而化、仿而不创的“学而优”,反对扼杀人的主体精神和个性的“死读书”。因此,现代教学思想反对那种只注重如何提高学件应试成绩的单一化教学目标,它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多元化的素质教育目标,在教学中从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重学生能力养成,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

(三)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师的“教”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承认学生是有灵性、有理性、有感性的能动主体,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一种师生为探求知识和真理而共同合作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教师要通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面向全体学生,把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反对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注入式”、“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强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能容纳不同观点、不同思维方式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民主与科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展现。

(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这要求教师善于提问善于设问,通过科学而有层次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经常性的“茅塞顿开”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教会学生独立学习,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和所学知识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抽象、概括、演绎、推理、判断、加工、创造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地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训练才可能见效。

二、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一)启发式教学的发展性特征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矛盾,置疑设难,观察与思考并重,实验与操作同行,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循序善诱引导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独立地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从而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收到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的主动性特征有助于学生行为协调。

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S--0--R过程。就是说,R(反应)不直接取决于S(刺激),重刺激不一定能引起强反应。教师的刺激能否引起学生的反应,关键因素是学生个体内在因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点燃学生炽热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潜力。

(三)启发式教学的协同性特征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交往和谐、情绪稳定。

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协同性。在教学过程中,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完全处于师生协同合作之中。在这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启发式教学的针对性特征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健全发展。

启发式教学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既重视了解学生,又注意分析教学内容,然后才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启发式方法进行教学。首先,了解学生,教师就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第二,教师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使自己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启发教学的要求。第三,在了解学生、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个学全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7

针对中专学生的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中专生领悟知识的要点, 从而使中专生获得相应的启发与引导。使中专生掌握正确观念的有效方式, 注重并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 是实现学生形成开创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培养新型的舞蹈人才是舞蹈教师最为重视的课题。舞蹈教师的授课方式影响着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 在舞蹈事业发展的今天, 舞蹈人才除了应该具有高精尖的专业技能外, 同时还应该具备自学能力、创造能力与传递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深处舞蹈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用全新的视角和观点探析舞蹈教学中舞蹈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弊端

1.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领导者与权威者的角色, 忽视了学生的心理

长期以来, 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 教师对舞蹈教学有着很强的控制能力与教育权利, 教师认为只有在能镇住学生的情况下才能让学生学好舞蹈并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在缺乏安全感的过程中无法拥有独立自主的心态。由此造成的师生关系紧张是传统教学观念中的重要表现, 师生关系紧张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真诚沟通, 同时也无法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舞蹈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传统的舞蹈教学只重视基础的授课内容, 忽视潜在的智能开发。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教学的过程是单向传授与被动接受, 最终导致了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舞蹈表面的任务, 无法体会舞蹈内在规律和韵味, 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中的大忌, 学生与教师丧失了主动性, 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 学习成效不突出。

如果舞蹈教师在对舞蹈基础进行训练时只重视外部的技术训练而缺少相关的思路与智力开发的话, 那么学生就会机械地表达舞蹈动作, 缺乏美感、动感, 毫无生气。教师只有在授课的过程中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问题, 才能使学生在充分领悟到学习和创新的基础上得到有价值的训练。

从学习的效果上讲, 学生不能成为一个通过反复的机械训练而没有思考的练功机器, 在造成身体机能出现“高原现象”时, 如果教师不能主动调整教学内容, 就会激化学生的内部矛盾, 在背离教育本质的情况下造成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最终即便培养出了艺术人才, 其艺术寿命也比较短。

3. 教师的舞蹈技术、知识、语言缺乏内心体验的动态分析, 最终使教育视野变得狭窄

在旧有的知识体系中, 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前不能完整地通读教学大纲, 导致内容与内容之间缺乏相关的联系, 在利用旧有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学生的时候, 教学效率很低。

如教师在教授Fouette转技巧动作时, 通常只强调学生在动作中必须具备动力腿90o以上准确旁腿, 并借助Rond de jambe的动律将脚收至Passe位置, 以及主力腿Plie压脚后跟再到Releve的直立后背能力的动作要领。却忽视了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 再让学生在联系技巧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调整好关键点与用力点, 在讲述肌肉、骨骼、关节间感受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体会与琢磨舞蹈过程中需要实现的表现力与训练内容。

绝大多数的舞蹈教师经常习惯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在违背了教学本质的情况下让舞蹈教学只留下了动作的躯壳而没有舞蹈艺术相应的思想内容。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不仅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造成了很大困难, 也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终束缚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 让舞蹈人才更加适应市场的竞争, 是改革舞蹈教学的重要原因。

二、正确认识启发式舞蹈教学

1. 舞蹈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一位教师教授基本舞蹈的姿势、步伐、体态展现等内容的, 也就是传统的演示教育。这种舞蹈的教学方法只属于浅薄的基础阶段, 而对现代的舞蹈而言, 美与艺术是不能有一个规定的模式的, 创新式的舞蹈才是符合现代社会艺术舞蹈表演要求的舞蹈。因此, 教师的启发引路要重于条框的约束。舞蹈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一个主题, 教师的意义往往是规范和纠正一些错误, 而并不是规定动作、限制舞姿等方面。因此, 我们要求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交流, 平等地讨论, 做到学生心中的要求, 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翁, 找到属于自己的舞蹈艺术。

2. 舞蹈艺术学习是在创造艺术

与传统舞蹈表演不同的是, 现代舞蹈不规定固定的几个动作, 新颖创新往往是现代人对于舞蹈的要求, 评论舞蹈是否美观、艺术就要看舞蹈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强弱了, 传统的舞蹈教师受到的是传统教育, 其思维已经产生了少量的僵化和规范, 就创造力而言远不如学生。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去发掘自身舞蹈的创造力远比让学生依样画葫芦来的有意义得多。对于学生的创新教师要给予重视, 并且要注意方式, 给予点的启发获得面的创造才是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的要求。大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艺术的创造就是对现代启发式舞蹈教学的最好诠释。

3. 舞蹈的启发式在于自由和创作

学生本身的想象力就是创作的一个鲜活素材, 教师除了引路启发之外, 舞蹈教学规范是需要注意的, 由于舞蹈本身属于艺术一类, 每个人创作艺术的方向不一样。因此, 一旦规范过多就会直接影响到舞蹈学生自由创作的能力, 启发式教育是教师有启发性地提点, 点拨学生在某些角度把握住舞蹈的真谛, 从而进行一系列的舞蹈艺术创作。因此要求学生学习舞蹈时学会感悟和创作远远比记住恒定动作的意义更加深远。

启发式教育的本质就是由有经验的教师引发学生的舞蹈艺术创作热情, 并用比较成熟的舞蹈观念来修正学生们略显青涩的舞蹈创作, 加上少量的经验指点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艺术的内涵, 便于日后学生自由创作舞蹈作品。总而言之, 自主学习稍加引导就是对启发式教育的最佳诠释之一。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舞蹈训练过程中的措施与原则

1. 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改变单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教师要在授课时以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 最终与教师的舞蹈理论进行有序地结合, 在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过程中要概念准确, 由“开、绷、直”一系列的专业名词, 最终衍生到动力学、解剖学与几何学, 动作的要领也要通过动作的规律来具体实现。

在教师教授学生舞蹈理论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践。教师按照规定的动作示范给学生, 让学生边看边说出动作的具体名称, 归纳运动的运动轨迹, 思考动作发力点与动作阻力点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可以有效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形式, 学生在根据自身的理解做出这些相应的动作后,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示范和讲解, 最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强调气息与动作, 音乐旋律的理解过程中, 不仅要增强授课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 也要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2. 让学生掌握动作学习的规律

舞蹈学习作为脑力与体力并存的运动方式, 在培养学生掌握技能与掌握学习规律的过程中, 根据力学形成的原理, 最终挖掘动作内在的递进关系,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的顺序, 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得快、记得牢, 同时也能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勤学苦练的作风, 在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重点强调学生对肢体动作的运用与理解, 最终将维持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进行转变。

3.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创新欲望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表现,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舞蹈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 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最终遵循个性与共性兼顾的原则, 突出学生的个人特点。

中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更要懂得如何利用舞蹈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掌握舞蹈的灵魂, 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构思出舞剧结构或舞蹈结构, 最终表现出舞蹈中的精神。中专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舞蹈语言与舞蹈技术技巧, 运用舞蹈语言表现特定内容或情绪的能力, 教师从教学对象上吸取经验, 注重总结, 最终实现教学上的互惠互利。

四、结语

教师要认识到教与学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事物统一的过程来看, 教也是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师每天的教授过程也是向学生反复学习的过程。舞蹈教师从早到晚都是与动作和学生打交道, 在不同需求、不同条件的学生面前, 随时随地都会遇到不同于以往的问题, 甚至是难题。在解决这些新问题、难题的同时, 教师需要处于对动作的不断切碎, 不断吻合;不断拆散, 不断组装;不断解构的过程当中, 这自然也是产生新智慧和新成果的过程。

中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充分认识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过程中,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巢琳.浅谈“启发式”教学在舞蹈编创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1 (9) .

[2]武小影.试论启发式教学在舞蹈训练中的运用[J].解放军艺术学院报, 2008 (2) .

运用启发式教学 篇8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兴趣;数学素养

如何科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所设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式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激疑启发式,即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引进路转峰回的岔道口,促使他们去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抓住机会释疑,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设置兴趣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1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这时的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利用新旧知识过渡,设计拓展性学习

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三、灵活机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掌握学生实际,力求深浅适宜

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学生张口就答,不加思索;过深了,使学生无法思考,无从回答。

例如:二年级下册学习完乘法这单元以后,在复习课的最后我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

钢笔 文具盒 水彩笔 蛋糕 巧克力

18元 27元9元 3元 6元

①兰兰买水彩笔,芳芳买蛋糕,兰兰花的钱是芳芳的几倍?

②月月花的钱是兰兰的3倍,红红花的钱是芳芳的2倍。月月和红红分别买的是什么?

③老师买了两样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物品价钱的3倍,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物品?

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较好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在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后,我抓住时机,又提出了第3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不一会儿一个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举起了高高的小手说:“老师,我知道了,你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我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学生说道:“钢笔是18元,巧克力是6元,18不就是6的3倍吗!”说得真精彩,这位孩子的发言似乎也为其他孩子指明了思考的方向,于是我又看到了不少小手举起来,另一个孩子说道:“老师也有可能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也可能是文具盒和水彩笔呢,你们看,文具盒是27元,水彩笔是9元,27不正是9的3倍吗?”对啊对啊,生3迫不及待地说道:“老师还可能买的是水彩笔和蛋糕,水彩笔的价钱也是蛋糕价钱的3倍。”此时的我插不上一点嘴,孩子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地驰骋着,不断撞击出新的火花。

上一篇:一年级下必背古诗词下一篇:六年级语文早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