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精选9篇)

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篇1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法。

2.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知道试电笔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3.知道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方法。

2.在观察家庭实际电路组成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2.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重点】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试电笔的使用和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家庭电路示教板、试电笔、三脚插头、两脚插头、漏电保护器、复读机、电热水壶。

学生:试电笔、插座、螺丝刀、搜集家用电器插头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对比引入。

[对比引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两种用电器。

[设置疑问]

同样是用电器,为什么复读机的插头有两个插脚,而电热水壶的插头却有三个?上面的插脚有没有用呢?

[板书课题]

§19.1

家庭电路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不同用电器插头上的插脚不同激发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观察两种用电器及其插头。

思考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自主学习]

.内容:课本105页“家庭电路的组成”。

2.要求:⑴说出家庭电路的电源是什么,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

⑵知道家庭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⑶保险装置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有什么作用?

3.时间:3min。

[演示实验]

展示家庭电路示教板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想想议议]

.总开关有什么用处?电能表和总开关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2.控制灯泡的开关为什么要接在灯泡和红色的导线之间?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电路示教板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家庭电路组成的认识,充分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在“想想议议2”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结合课本自学。

⑴从发电厂通过输电线输送过来。电压220V。

⑵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和插座……

⑶熔丝或空气开关;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1.检修电路时断开开关;不能,如果将电能表接在总开关后面,容易出现盗电现象。

2.尝试回答问题,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知识点二:火线和零线

[自主学习]

.内容:课本106页“火线和零线”。

2.要求:⑴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

⑵结合课本、试电笔实物了解试电笔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⑶了解试电笔内阻值很大的电阻的作用。

⑷试电笔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时间:5min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火线零线及其鉴别工具——试电笔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动手实验]

.老师演示试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错误操作。

2.学生在断电的情况下模拟使用试电笔判断火线零线,小组内互相纠错。

3.通电后,再次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学以致用]

.家用电器之间时如何连接的?

2.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该和该电器如何连接?另一端要接到火线上还是零线上?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到真正用试电笔辨别火线零线,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正确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技能。)

[延伸拓展]

当使用试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会发光,为什么接触零线时却不发光呢?

[教师点拨]

尽管正常使用的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中都有电流通过,但是零线在入户前已经接地,人站在地上用试电笔接触零线时,零线将人体和试电笔短路,故氖管不发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到真正用试电笔辨别火线零线,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正确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技能。)

自学“火线和零线”内容,用螺丝刀拆开试电笔,了解其内部结构。

⑴端线俗称火线;零线——入户前已经接地。

⑵构造:金属笔卡、氖管、电阻、弹簧。可以识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用指尖抵住上端的金属帽。

⑶试电笔中串联阻值很大的电阻可以使电流变小,保证对人体没有危害。

⑷辨别火线零线;判断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

1.观察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试电笔。

2.利用试电笔模拟判断火线零线。

3.通电后使用试电笔判断火线零线。

1.并联。

2.串联,开关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便于检修电路。

交流讨论。

正确认识试电笔接触零线时为什么氖管不发光,知道正常使用时零线中也有电流通过。,知识点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提出问题]

不同的用电器为什么使用的插头不同?

[自主学习]

.内容:课本107页“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2.要求:⑴知道三线插头的三根线分别接什么?

⑵知道插座的三个孔是如何接入家庭电路中的。

⑶标“E”的插头为什么比其余两个略长一些?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⑷了解漏电保护器的作用,知道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的区别。

3.时间:3min。

(设计意图:课下由学生搜集有关插座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自学、交流讨论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培养安全用电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有关插头的资料。

⑴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

⑵塑料外壳的用电器的插头大多是两脚的;

⑶三脚插头最上面的插脚略微长一些……

⑴L接火线、N接零线,E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⑵左零右火上接地。

⑶一旦插头插入插座中,可以保证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如果绝缘层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可以流入大地,不至于对人造成伤害。

⑷漏电保护器可以在人体站在地上接触火线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空气开关则是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盘点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见附件1)

【课堂检测】

独立完成,相互批改,教师巡视点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家庭作业】

《助学》第一节内容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19.1

家庭电路

一、组成:入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插座)

二、火线和零线、火线(端线)、零线(接地)

2、试电笔

3、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三线插头

2、三孔插座

3、漏电保护器

【教学反思】

一、案例中的“亮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和分组实验、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展开。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随身听”和“电热水壶”的插头不同,激发质疑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物理知识奥秘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拆装试电笔,充分认识其结构及内部大电阻的作用;通过学习、模拟使用和真正使用三个环节,培养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3.通过交流讨论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解释试电笔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的原因时,不应空讲,应结合电路图解释效果会更好。

2.在学习三线插头时,可以安排学生拆开三线插头,具体观察内部导线的具体连接方法。

附件1:盘点收获

附件2:达标检测

.下列用电器中其工作电压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收音机

B.电视机

c.洗衣机

D.空调

2.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都使用三孔插座,插座中有一个孔是接地的。若你家中的这个孔没有接地,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插座因耗电的增加而烧毁

B.这个孔接地是为了更好的让家用电器散热

c.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D.人接触家用电器的外壳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3.如下左图所示,三脚插头中与用电器金属外壳相连接的插脚比另外两个稍长,这样做是为了()

A.使插头的造型更美观

B.插入插座中更稳固

c.有利于区分火线与零线插脚

D.插入插座时,确保用电器外壳先接地

4.如上右图所示,使用测电笔来判别照明电路的火线和零线时,手必须接触________,当笔尖接触导线时,若氖管发光,则该导线是_________线。

5.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下图中的电灯、开关和插座(接大功率的用电器接入家庭电路中)。

【参考答案】

.A

2.D

3.D

4.笔尾金属体

第1节 透镜 教学设计 教案 篇2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光的会聚、发散。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镜子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在大家仔细观察平面镜和你戴的近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对,平面镜能反射光,不能让光透过;近视眼镜片能让光透过。能让光透过的镜子,我们物理中称为透镜。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可以放大书上的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二、新课教学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大家知道,青年学生一般佩戴近视眼镜,老年人戴的一般是远视眼镜(即老花眼镜)。这两种眼镜是不能乱戴的,这说明这两种眼镜不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仔细观察两种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总结: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教师拿出一块透镜,请学生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那我们如何判断谁说得对呢?

许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他办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呢? 学生活动:

凸透镜和凹透镜只是外形不同吗?大家分别手持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靠近书上的字,观察书上的文字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

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到什么?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前面的实验说明两种透镜对光有不同的作用。如果我们实验时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看得会更清楚。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1: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请你猜想如果放凸透镜,三条光线将会怎样传播?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图3)。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总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中的折射光线画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因此,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2: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请你猜想如果放凹透镜,三条光线将会怎样传播?。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总结: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的实验画出来。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三、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结合上述凸透镜会聚光的实验,阅读教材,并结合作图回答让学生明确: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会看到光线会聚于一点。

2.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结合上述实验,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入射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总结: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指其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3.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拿出一个凸透镜)怎样可以测得它的焦距?

这有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是75px和125px,按照实际尺寸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径迹,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厉害?

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1.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电压值。2.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3.通过练习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会读电压表的读数。

2.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电压的单位,学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会读电压表的读数。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电路中有了电源形成通路就可以让电荷在电路中做定向移动,开成电流。但同学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电荷可以做定向移动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55-56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了解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符号,电压常用单位及5

556其换算,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电压值。

2.看课本p—,知道电压表的作用及在电路中的符号,记住电压表的使用5758方法,会使用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电路两端就要有________,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________。

2.电压用字母________表示,国际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电压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记住几种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______节蓄电池的电压:______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________手机电池的电压:________对人体的安全电压:________ 4.电压表的使用方法:①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________联。②电压表接进电路时,应当使电流从________接线柱流入,从________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能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________ 5.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与电流表读数类比)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

三、后教环节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合作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并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和干电池两端的电压,进一步总结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四、当堂训练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一)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关于电池的电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干电池只有接入电路中它两端的电压才是1.5V B.电池不使用时没有电压 C.不论电池是否接入电路,电池两端都有电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估计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2-1.5V,如果用双量程的学生用电压表去测量,为使测量结果较准确,所选用的电压表的量程应该是()

A.一定要选0-3V的量程 B.一定要选0-15V的量程 C.要选1.2-1.5V的量程 D.哪个量程都一样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 B.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 C.电压表测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 D.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4.请指出在a、b两个电路图中,电压表分别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画出它们的电路图

5.学生喜爱的便携式单放机通常需要的电压为 6V,它需要 ____节干电池____ 联使用,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 ____ 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____V.

6.220V=________kV;0.39V=________mV;250uV=________mV. 7.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

A.灯L1两端的电压 B.灯L 2两端的电压 C.灯L1和L 2两端的总电压 D.电源两端的电压 8.如图所示是两只电压表的刻度盘,已知电 压表V1的示数为4.5V,V2 的示数为2.3V,请 在图中标出两电压表指针的位置

(二)学生展示,反馈矫正。(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

板书

16.1电压

一、电压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符号:U 3.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 KV =103 V 1 V=103 mV 4.常见电压值

二、电压表的使用

1.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不对准零刻度线 2.使用规则

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篇4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2、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

3、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难点:

1、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2、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将电源、开关、定值电阻组成串联电路,如下图所示。

问题:如何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学生回答:

1、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2、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 根据提示: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做出猜想或假设。

二、猜想或假设:

1、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三、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1)前面学过的哪个实验与该实验相似?(2)这些实验中应用了哪种研究问题的方法?(3)再这个实验中怎样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学生思考)回答:

(1)该实验与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应用的是同一种方法,都是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

(2)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该控制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

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控制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来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限于时间的原因,这节课只进行第一个实验的操作探究。【提出问题】

(1)如何控制电阻不变?(2)如何得知电流的变化情况?

(3)如何改变电压,并观察到变化的情况?(学生思考)回答:

(1)为控制电阻不变,可以使用定值电阻;

(2)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

(3)电压的改变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池的个数;二是使用滑动变阻器进行调节。通过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讨论,明确实验需要的基本测量工具,并设计实验电路图。师生互动: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确定实验的最佳方案。

3、实验电路图:(课件展示)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是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呢?

答: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从而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发生成倍的变化。

四、进行实验:

实验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展示)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要正确,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3)改变电压时,要使电压发生成倍的变化。(4)通电时间不要太长,测量次数不少于三次。(5)改变定值电阻,再次进行实验。(6)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及时记录数据。

五、分析和讨论:

下面这是教师在某一小组,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实验,设计表格并记录的实验数据。

【提出问题】

电流与电压这两个物理量,哪个量随哪个量变化?

分析表一(或表二),可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分析出来的?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的基础上得出的?

那我们能不能说成是“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呢?为什么?

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分析表一和表二的同一列,可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样分析出来的?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的基础是那个得出的?

电流和电阻这两个物理量,哪个量随哪个量在变化?

那我们能不能说成是“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呢?为什么?

【分析并逐层概括】

电流是由于电压产生的,电流随着电压变。

分析表一(或表二),发现每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某一倍数变化时,导体中的电流也成相同倍数变化。于是可得“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电阻不变的基础上得出的。

“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应该是电流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

分析表一和表二的同一列,由于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电阻在成倍增大时,而导体中的电流却在成倍减小。于是可得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控制电压不变的基础上得出的。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电流的大小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所以是电流随着电阻变。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电流是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

总结:(课件展示)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学生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在课本25页的图7.1—1用描点法画出U—I图象。

(课件展示)U—I图象

问题:当导体两端没有加电压时,即U=0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多少? 答:通过导体的电流也为0.所以,在U—I图象中,还有(0、0)这个点,描点连线。【提出问题】

通过描点、连线后,得到的是一条什么线? 这两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与数学上所学过的哪种函数图象相同 函数中的y、x分别对应图象中的哪个物理量?

请同学们利用所学过的函数知识,来确定出图象中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总结:(课件展示)I=U/R

六、评估:

要求学生在探究报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一些问题,如:

(1)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2)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会不会有失误。(3)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还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

七、交流: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在探究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

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

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篇5

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问题,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的遗传病,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

2、能力目标:尝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其包含的生物学本质,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法。尝试运用逆向推导法,探讨基因的传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尝试运用遗传学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影响周围人们的旧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性状的概念,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难点:基因与性状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课前准备

课前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见书本: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

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第一课时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遗传的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种下的黄瓜不会成为葫芦;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连续性。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特征。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特征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2、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生物的性状。

观察图21-1生物的性状,讨论:图中观察到的是番茄、家兔的哪些特征?对同种生物来说,同一种特征在不同个体的表现都一样吗?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同种生物具

用心

爱心

专心

有的相似特征吗?

学生活动: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那么你能否举例说出那些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

习题: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D)A、狗的卷毛和猫的直毛 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绿叶 C、豌豆的高茎和菜豆的矮茎 D、小麦的有芒和小麦的无芒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C)A.狗的长毛与黑毛 B.人体的身高与体重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豌豆的高颈与蚕豆的矮茎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课时

【复习】

(1)什么是遗传?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请举例。

(2)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什么?DNA 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存在与染色体上。

提出问题:生物的性状与遗传物质间有什么关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到下一代的?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父母能否直接将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阅读资料,寻找答案。(孟德尔)

3、认识基因与染色体(1)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各种不同物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

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

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

用心

爱心

专心

(2)基因:

“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相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4、分析基因的传递过程

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怎样才能使孩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父母相同呢? 分析图21-3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示意图。

我们在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每个受精卵又是由卵细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即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只有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比?

——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由于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染色体又叫基因 B.染色体位于基因之中 C.一条染色体上由许多基因 D.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

2)每个人都是由________发育来的,而________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融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___________遗传给他们的子女的。

3)基因的作用是()A.改变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B.控制某些生物的性状 C.遗传给后代 D.发生变异,产生新物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的受精卵里有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也有46条染色体 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是要彼此分开 C.受精卵内既含父方基因,有含母方基因 D.生物的遗传现象多与变异现象

第三课时

【复习】

(1)什么叫染色体?什么叫DNA?什么叫基因?(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亲代的基因通过什么过程传递给子代?生殖(4)子代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何处?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一对基因怎样决定性状?

(2)同样是一对基因,为什么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是单眼皮?(3)为什么会出现子女与父母不同性状的现象? 【新课】

下面我们以人的上眼睑为例,研究以上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物的一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如人的眼睑,耳垂等。

提出问题,讨论:以A或a表示控制上眼睑特征的基因,这两个基因在人体内会有几种结合方式,分别决定什么特征?同学们可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A与a结合,可能会有三种方式:AA、Aa和aa。

提出问题,讨论:若AA决定的性状是双眼皮,aa会决定什么性状?那么Aa又会决定什么性状呢?

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不是aa决定双眼皮呢?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细胞中的成对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5.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双眼皮由显性基因决定,以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细胞中的基因是AA; 单眼皮由隐性基因决定,以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细胞中的基因是aa。那么,基因为Aa,既有显性基因,又有隐性基因,会表现出什么性状呢?

在基因为Aa时,隐性基因a不能表现,只表现显性基因A决定的性状,所以Aa也是双眼皮。

提出问题,讨论:上一节课,我们在分析人体几种性状的遗传方式时,归纳出有这样几种情况,以上述眼睑的特征为例:

示投影片:(1)爸爸、妈妈双眼皮,孩子双眼皮;(2)爸爸、妈妈单眼皮,孩子单眼皮;(3)爸爸、妈妈双眼皮,孩子单眼皮;(4)爸爸双眼皮、妈妈单眼皮,孩子双眼皮;(5)爸爸双眼皮、妈妈单眼皮,孩子单眼皮;(6)爸爸单眼皮、妈妈双眼皮,孩子双眼皮;(7)爸爸单眼皮、妈妈双眼皮,孩子单眼皮。

请同学们利用显隐性基因的知识对以上各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

同学们对(1)(2)两种情况比较容易理解,孩子继承了父母的待征,这就是遗传。(4)、(5)、(6)、(7)几种情况中,孩子继承双亲之一的性状,同学们也能接受。那么,为什

用心

爱心

专心

么出现了第三种情况,是不是在调查中搞错了?孩子与双亲的上眼睑都不相同,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提问:父母都是双眼皮,体细胞中成对基因会有几种情况?

(1)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单眼皮的后代的后代?

(2)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或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单眼皮的后代?

(3)假如,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单眼皮的后代?这种后代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会不会有这种情况,父母都是单眼皮,生出一个双眼皮的孩子?要说明可能或不可能的理由。

1)、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的患病者,另一个表现正常。那么,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

A.25% B.50% C.75% D.全部

2)两株高果(G)南瓜杂交后,后代高果(G)和矮果(g)的比例是3:1,则基本的基因组合方式应是()

A.GG和gg B.GG和Gg C.Gg和Gg D.gg和gg 3)多指(如六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常见畸形。如果父母双方的一方是多指(基因组成是AA或Aa)另一方正常,他们的子女会()

A.都患多指或一般患多指 B.一般患多指,一般正常 C.全部患多指 D.全部正常

D d D d 用心

爱心

专心

4)已知绵羊的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两只白色绵羊交配后生了一只黑色小羊,请问:(1)两只白色绵羊和所生黑色小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怎样的?

(2)它们第二胎生黑色小羊的几率是多少?生白色小羊的几率是多少?

5)(填图)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这一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如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解中,父亲的性状是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是_______,他们的子女可能产生的基因型有以下三种:①_________型,可能占____%;②__________型,可能占_______%,③_________型,可能占____%。这一对夫妇所生的子女,有酒窝的可能性是______%,没有酒窝的可能性是_______%。6)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小牛,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种是显性性状。

(2)如果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棕色小牛的基因组成。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只黑色小牛的可能性是。

(4)如果用一头雄牛与多头雌牛(基因组成为Bb)交配,共出生20头小牛,全部为黑色,则此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第四课时

6、人类的性别决定

提问:受精卵是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起点,为什么有的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有些遗传性状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一样?人类生男生女取决于父方还是母方?为什么男女比例总是接近于1 :1?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问题:人类的性别决定。

导入新课

1)定义:一般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用心

爱心

专心

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还是发育成雄性个体,是由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生物的性别是由与性别相关的染色体控制的(多媒体显示: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构成图)

2)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问:男、女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多媒体显示:

1、性染色体

2、常染色体/排列)。

3)性别决定的方式:XY型:雌性性染色体为XX,雄性染性色体为XY。ZW型: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染性色体为ZZ。

人的性染色体为XY,在男性个体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成对的22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以X、Y表示。女性个体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成对的22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多媒体显示4),以X、X表示。这就是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的不同。(多媒体显示:XY型性别决定)

4)、性染色体的组成与性别遗传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探讨性染色体的组成与性别遗传的关系。(多媒体显示:人类的性别决定图解)

讲解:亲代产生配子时,雌性个体只产生一种雌配子,都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则产生两种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另一种含Y染色体,它们的比是1:1,雌配子与含有X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含有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机会是相等的。雌配子与含有X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XX染色体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子代是雌性,即女性。雌配子与含有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XY染色体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子代是雄性,人类即男性。

由此,同学们可以知道,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后代的性别取决于父方。人类的生男生女,也是由父方决定的。

由于雌配子与含有X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同与含有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同,雄配子中含有X染色体的数量与含有Y染色体的数量也相同,因而子代整体的男

用心

爱心

专心

女数量比是1:1。

7、伴性遗传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特殊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2)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

人的色盲,血友病都属于伴性遗传。人的红绿色盲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对红、绿色分不清。

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b)是隐性基因,正常色觉基因(B)是显性基因。等位基因B、b在X染色体上,因而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是随X染色体向后传递的。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可以有五种情况。

问:人群中的这些基因型,可出现多少种婚配方式呢?XX×XY, XX×XY,XX×XY,XX×XY,XX×XY,XX×XY 讲解其中有两种婚配方式不会出现色盲子女:XX×XY, XX×XY,另4种都会出现色盲子女。(多媒体显示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的婚配图解)。

XX×XY,XX×XY,XX×XY,XX×XY 请4位同学到黑板前面来,分别写出另4种可产生色盲的婚配图解。其它学生在笔记本上写这4种遗传图解。对学生的板书内容进行讲评。引导学生观察4组遗传图解。共同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问色盲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相比,谁多?(男性>女性),并共同分析原因。

8人类常见的遗传病

禁止近亲结婚是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为什么将遗传病与婚姻法的规定联系起来?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遗传病。

(1)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疾病为遗传病。

用心

爱心

专心 BbBBbbbb

B

bb

b

BB

B

BB

bBbbbbBbbb

BB

B

BB

b

Bb

B

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我们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上表现出来时,人就会患某种遗传病。目前,已经了解的人类遗传病有4000余种,如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等。其中一些遗传病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死亡。

以前,遗传病一般是无法治疗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力图使发生变化的遗传物质恢复正常的活动来治疗某些遗传病。但目前大多数遗传病仍然不能治疗。

提出问题:遗传病不会传染,也不能治疗,对于它是否可以不管,随它发生? 我们不能治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减少遗传病的发生。这些疾病的患者给家庭带来了精神、经济负担,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遗传病的发生。如何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2)禁止近亲结婚:

根据统计发现,近亲结婚,如表兄妹、表姐弟结婚,婚

后所生子女遗传病发生的几率高于非近亲结婚。如白化病,近亲结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非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可能性的13.5倍;全色盲,近亲结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非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可能性的17.9倍。我们国家某地有一个山村,由于近亲结婚的人多,出现了许多傻子,被称为“傻子村”。

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近亲结婚,后代遗传病发生的机会会增加?我们知道,携带致病基因的人并不一定表现出遗传病,如由隐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但这种基因有可能递给下一代。血缘关系远,具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小。而近亲结婚,婚配的双方遗传基因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就大。

为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也为了减少遗传病给家庭、个人带来的痛苦,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表兄妹、表姐弟结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练习】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血友病 B.白化病 C.色盲 D.疟疾

2、人的精子细胞的染色体可能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A.44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 B.22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 C.11条常染色体 + Y性染色体 D.22条常染色体 + X性染色体

3.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双亲中的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代中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雄果蝇眼色与亲代雌果蝇相同,则亲代雌果蝇、雄果蝇、F1代中雌果蝇、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 A.XaXa、XAY、XAXa、XaY B.XAXa、XaY、XAXa、XAY C.XaXa、XaY、XAXA、XAY D.XAXA、XAY、XaXa、XaY 4.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和外祖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小资料

1.人类染色体数目的确定:

人类认识染色体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882年,德国细胞学家弗鲁门(W.Flemming)在研究细胞分裂时,发现细胞核中有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把它称为染色质。1888年,德国解剖学家沃德耶(W.Waldeyer)将染色质称之为染色体。从此以后,人们对染色体的研究报告不断提出,人们知道了连多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那么,人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30多年前,遗传学家却一直不清楚。有的遗传学家提出人的染色体数目与大猩猩、黑猩猩一样都是48条。1952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工作的美籍华人徐道觉博士意外的发现了人的染色体数目。一天,他对在常规组织培养下的细胞进

行观察,无意中发现显微镜下出现铺展得很好的染色体,杂色体数目为46条,而不是48条。后来,徐道觉博士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搞清了“奇迹”出现的原因,不知实验室的哪位实验员把配制的冲洗培养细胞的平衡溶液误配成低渗溶液,细胞膜在低渗溶液中容易涨破,所以染色体逸出,铺展良好,清晰可辨。遗憾的是,虽然徐道觉博士发现了人类染色体不是48条,而是46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坚持自己的发现。1956年,华

用心

爱心

专心

裔学者庄有兴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了人的染色体是46条,并发表了实验结果。为此,庄有兴荣获美国肯尼迪国际奖。

2.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3.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单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先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用心

爱心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教案 篇6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2、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初步了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2. 初步掌握资料的查找与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到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研究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学习重点】

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难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知识准备】

1.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哪些?

2.收集一些化学促进社会发展和造福于人类生活的实例。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板书)引言:首先祝贺同学们顺利升入初三年级。化学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初三阶段开始学习。当然,到底什么是化学?怎样来学好化学?„„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慢慢了解并学习的。我们今天首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请同学观察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溶液?这一瓶呢?把他们倒在一起,同学们注意观察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能感觉老师象是在变魔术,其实这不是魔术,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化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谈谈你对化学知识知道哪些?

讲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离不开化学。几十万年前,茹毛饮血的原始人,不知哪一回森林大火后饥饿的人群中中,有个毛头小伙子把烧死的野兽撕下一块,放入口中,“啊!好吃得不得了!”从此人类开始保留火种。当猿人学会了火的使用,告别了生食的历史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创造了人类的历史了,而火是我们最常见的化学现象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也日益增多,用火取暖,火烧过的湿土特别坚固,不变形。人类学会制陶瓷,以后又用火炼铜、炼铁等。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就是在火堆上发展起来。化学应用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从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多媒体展示各种食物、合成纤维和塑料制品、各种化肥和火箭。

讲解:我国的古代化学工艺(烧瓷、火药、造纸、青铜器等等)和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白色污染、海水淡化、氢能、纳米材料等等)证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 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板书)

【观察与思考】P3演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同学们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观察与思考:

1.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

2.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3.化学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是,该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提问:保存碳酸氢铵化肥是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疑:通过以上所举事例,我们明确了化学的重要性,但在整个的发展中,化学与自然资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火焰、熄灭方法等。课后阅读P139。化学知识揭露伪科学,破除迷信 ①水变油

②黄铜变成黄金 ③世上到底有没有鬼

化学知识帮助我们掌握洗涤剂、化肥和农药等生活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减少事故的发生;引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展示:宣传吸烟有害的广告画,使用农药要注意安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板书)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越深入,就越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物质为人类服务。播放视频: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阅读P4最后两段。

【观察与思考】演示铁的锈蚀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三化学促成科学技术的发展(板书)

讲述: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保健和医疗事业因此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化学科学在合成各种化学药物、消灭传染病、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诸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青霉素的发明生产和使用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被公认为同原子弹、雷达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1945年三人同时获得诺贝尔奖

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大的成就了,并且在当时是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

举例:我国的商朝青铜器制造,铁和钢的冶炼,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炼丹术等等。【达标检测】

1.发展”绿色化学”,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 说的白色污染是指()A 冶铁厂牌坊的白色烟丝 B 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末 C 聚乙稀等白色塑料垃圾 D 白色建筑材料垃圾 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中, 尽量的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符 合绿色化学的是()A 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

B 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的漂白 C 利用电能或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D 化工厂生产的废气向高空排放 比一比谁最棒

1下列事例与化学研究有关的是()

①发明新的药物; ②环境变的更好; ③研制新的半导体; ④纺织印染出更美的布料。A ② ④ B ① ③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2人类认识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排列顺序符合这一过程的()①石器②瓷器③青铜器④铁器⑤高分子

A①③②④⑤ B①①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 ②①④③⑤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研制爱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人类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C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总结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化学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回去完成P6《活动与探究》

2.请同学们回去查找有关化学促进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以便了解一些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

3.课堂作业:P8 1、2 【教学后记】

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2)“称重法”测浮力。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多媒体展示]:图9-1图片

[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 方向如何?(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一般用F表示。

/ 3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

[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 F浮=G-F [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总结]:浸在任何液体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防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再将饮料瓶的下部浸入大水槽中,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

[讨论]:为什么开始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当饮料瓶下部浸入大水槽时,乒乓球为什么浮起来了?

[学生阅读]:教材活动2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其中问题。

[总结]: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学生活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刚才乒乓球的两种情况。

(三)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人悠闲地躺在死海中看书。[提出问题]:看到上述情景,你想到了什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 3 2

[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辅导,视学生的情况点拔。如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内心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那些器材?需要记录那些数据?等。

[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分析论证]:分组实验后,全班集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和数据、结论。

[总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讲解]:并非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关键取决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有多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想一想]: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浮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浮力有哪些新的认识?纠正了哪些队浮力的错误认识?

四、作业。P87。

1、2。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2、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篇8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从数量化的角度来研究现实世界中一类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应用数学学科,20世纪以来,广泛应用于工业、国防、国民经济及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本章介绍的随机事件与概率是概率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第一节 随机事件

内容分布图示

★ 随机现象

★ 样本空间

★ 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 随机事件

★ 事件的集合表示 ★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 事件的运算规律

★ 例1 ★ 例4 ★ 内容小结

★习题1-1

★ 例2 ★ 例5 ★ 课堂练习

★ 例3 内容要点:

一.随机现象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哲学家们就已经认识到随机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但直到20世纪初, 人们才认识到随机现象亦可以通过数量化方法来进行研究.概率论就是以数量化方法来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而我们已学过的微积分等课程则是研究确定性现象的数学学科.二.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由于随机现象的结果事先不能预知, 初看似乎毫无规律.然而人们发现同一随机现象大量重复出现时, 其每种可能的结果出现的频率具有稳定性, 从而表明随机现象也有其固有的规律性.人们把随机现象在大量重复出现时所表现出的量的规律性称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为了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进行研究,就需要对随机现象进行重复观察, 我们把对随机现象的观察称为随机试验, 并简称为试验,记为E.例如, 观察某射手对固定目标进行射击;抛一枚硬币三次,观察出现正面的次数;记录某市120急救电话一昼夜接到的呼叫次数等均为随机试验.随机试验具有下列特点: 1.可重复性: 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2.可观察性: 试验结果可观察,所有可能的结果是明确的;3.不确定性: 每次试验出现的结果事先不能准确预知.三.样本空间 尽管一个随机试验将要出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但其所有可能结果是明确的, 我们把随机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称为一个样本点, 记为e(或);它们的全体称为样本空间, 记为S(或).基本事件的称谓是相对观察目的而言它们是不可再分解的、最基本的事件,其它事件均可由它们复合而成,一般地,我们称由基本事件复合而成的事件为复合事件.四.事件的集合表示

按定义, 样本空间S是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样本点)的全体, 故样本空间就是所有样本点构成的集合, 每一个样本点是该集合的元素.一个事件是由具有该事件所要求的特征的那些可能结果所构成的, 所以一个事件对应于S中具有相应特征的样本点(元素)构成的集合, 它是S的一个子集.于是, 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用S的某一子集来表示,常用字母A,B,等表示.五.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因为事件是样本空间的一个集合, 故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可按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来处理.六.事件的运算规律

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与集合的关系及运算是一致的,为了方便,给出下列对照表:

表1.1 记号概率论样本空间,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基本事件事件A的对立事件事件A发生导致B发生事件A与事件B相等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事件A和事件B互不相容集合论全集空集元素子集A的余集A是B的子集A与B的相等A与B的和集A与B的交集A与B的差集A与B没有相同的元素AAABABABABABAB

例题选讲:

1在管理系学生中任选一名学生, 令事件A表示选出的是男生, 事件B表示选出的是三年级学生, 事件C表示该生是运动员.(1)叙述事件ABC的意义;(2)在什么条件下ABCC成立?(3)什么条件下CB?(4)什么条件下AB成立? 解(1)ABC是指当选的学生是三年级男生, 但不是运动员.(2)只有在CAB, 即CA,CB同时成立的条件下才有ABCC成立, 即只有在全部运动员都是男生, 且全部运动员都有是三年级学生的条件下才有ABCC.(3)CB表示全部运动员都是三年级学生, 也就是说, 若当选的学生是运动员, 那么一定是三年级学生, 即在除三年级学生之外其它年级没有运动员当选的条件下才有CB.(4)AB表示当选的女生一定是三年级学生, 且BA表示当选的三年级学生一定是女生.换句话说, 若选女生, 只能在三年级学生中选举, 同时若选三年级学生只有女生中选举.在这样的条件下, AB成立.例2 考察某一位同学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的成绩, 分别用A, B, C, D, P, F表示下列各事件(括号中表示成绩所处的范围):

A优秀([90,100]), B良好([80,90)),C中等([70,80)),D及格([60,70)),P通过([60,100]),F未通过([0,60)),则A,B,C,D,F是两两不相容事件P与F是互为对立事件,即有PF;A,B,C,D均为P的子事件,且有

PABCD.例3(讲义例1)甲,乙,丙三人各射一次靶,记A“甲中靶” B“乙中靶” C“丙中靶” 则可用上述三个事件的运算来分别表示下列各事件:

(1)“甲未中靶”:

A;

(2)“甲中靶而乙未中靶”:

AB;

(3)“三人中只有丙未中靶”:

ABC;

(4)“三人中恰好有一人中靶”:

ABCABCABC;

(5)“ 三人中至少有一人中靶”:

ABC;

(6)“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未中靶”: ABC;或ABC;(7)“三人中恰有兩人中靶”:

ABCABCABC;

(8)“三人中至少兩人中靶”:

ABACBC;(9)“三人均未中靶”:

ABC;(10)“三人中至多一人中靶”:

ABCABCABCABC;

(11)“三人中至多兩人中靶”:

ABC或ABC.注:用其他事件的运算来表示一个事件, 方法往往不惟一,如上例中的(6)和(11)实际上是同一事件,读者应学会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事件, 特别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要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恰当的表示方法.例

4指出下列各等式命题是否成立, 并说明理由:(1)AB(AB)B;(2)ABAB;(3)ABCABC;(4)(AB)(AB).解(1)成立.(AB)B(AB)(BB)(分配律)(AB)SAB.(2)不成立.若A发生, 则必有AB发生, A发生, 必有A不发生, 从而AB不发生, 故ABAB不成立.(3)不成立.若ABC发生, 即C发生且AB发生, 即必然有C发生.由于C发生, 故C必然不发生, 从而ABC不发生, 故(3)不成立.(4)成立.(AB)(AB)(AB)(BA)A(BB)A(A)AA.例5 化簡下列事件:

(1)(AB)(AB);

(2)ABABAB.解(1)(AB)(AB)[A(AB)][B(AB)](分配律)

(AAAB)(BABB)(AAB)](BA)(因ABA)ABAA.(2)ABABABABABABABABABABAB(交换律)

(ABAB)(ABAB)(结合律)

(AA)BA(BB)BAAB.(对偶律)

课堂练习

1.设当事件A与B同时发生时C也发生, 则().(A)AB是C的子事件;

(B)ABC;或ABC;

(C)AB是C的子事件;

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篇9

了解中国河流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比较内流河和外流河的特点。2.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 新授课

多媒体教学、读图分析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投影:世界地图)

师:自人类出现以来,都是居住在大陆之上,人类在陆地上生存、繁衍、创造文明,有谁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什么? 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师:那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与什么有关? 生:河流。

分别展示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发育的河流,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河流。【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流域?什么是水系?

(投影:盆地汇水图)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流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为水系。用植物根系的作用(图)类比:根系中由细小的须根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养分汇集到主根中,然后传输到枝干。所以河流的水流是由支流汇入干流最后流入海洋的(以闽江为例)。练习:以长江流域及长江水系图为例,指出流域的范围和水系的范围。

二、以外流河为主 师:长江自西向东注入海洋,那来看这一条河流——塔里木河,它最终注入哪里? 生:台特马湖。

师:不错,塔里木河最终不是汇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湖泊中,我们把这样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那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应该叫什么? 生:外流河。

介绍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概念。【活动一】

在图2.30中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并且思考(1)这些河哪些是外流河,哪些是内流河?

(2)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哪些?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哪些?

投影依次播放河流的干流形状,学生说出河流名称以及注入的海洋。其中有争议的河流如黑龙江、澜沧江、怒江、额尔齐斯河,另外用局部图来重点说。小结: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湄公河)注入印度洋: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内流河:塔里木河

故: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内流区(1/3)和外流区(2/3)中需注意:内流区内有一小部分外流区,在额尔齐斯河那一角。读图分析:《中国年降水量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内流区、外流区图》 内、外流区分界线与降水量图和季风、非季风区图中的哪两条线位置很相似? 生:400mm等降水量线和季风与非季风分界线。

师:三线基本重合,所以外流区的年降水量大致是多少?原因是什么?

生:400mm,位于季风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大量降水。

师:所以外流河的河水补给来源是什么? 生:降水。

师: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三、水文特征 师:“水文特征”这个词听说过吗?我们地理学里有一门专门研究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叫水文学,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水文特征。依次讲解:水位、流量、流速、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活动二】参照图2.3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季节我国的河流可以结冰?结冰有什么条件? 2.我国哪条河流的含沙量最大,为什么?

3.中国主要河流的汛期在什么季节?为什么? 4.汛期长短的南北差异。

5.为什么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

6.为什么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河流只有一个汛期,东北有两个? 【阅读材料】《京杭运河》

了解它的地位、流经的省份和水系。课堂小结。

上一篇:检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下一篇:常用工具软件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