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细则(精选11篇)
评审认定工作实施细则
一、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对象及范围
贫困寄宿生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开发区政府规定的低收入家庭子女,且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寄宿就读的学生。其中应重点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孤儿、残疾学生,享受低保家庭及因病、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学生以及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
各义务教育学校应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及时组织认定工作。认定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学校评定、主管部门审核相结合的原则。
二、补助标准及资金来源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将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人每天提高1元,学生每年在校天数均按250天计算。
三、实施步骤及程序
贫困寄宿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补助的学生一般每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所在村委会、乡镇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根据省教育主管部门对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要求,我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学生的评定程序:
(1)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贫困寄
宿生生活费补助”评审工作领导组和评审认定工作小组。
(2)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提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
(3)评审小组选派工作人员对提出申请的学生入户调查摸底。
(4)评审小组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和贫困寄宿生界定标准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查。
(5)对审查符合条件的学生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6)经公示后,对没有异议的学生造册上报审核、备案。
四、监督检查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贫困家庭学生的界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每学年开学后对贫困家庭学生重新申报、复核、界定,家庭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将取消。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学校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学生或家长手中。对不按规定程序确认和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陈畈小学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根据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解释,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 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概念属于定性描述, 标准模糊。经济困难具有相对性, 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也会导致对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不统一。
目前,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根据国家和政府的文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路, 制定了本校的认定方案, 并依此认定贫困学生的身份。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 但是基本模式是“学生申请—班级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审批”。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如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 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如符合条件, 向学校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附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在认定过程中, 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根据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对照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确定的认定标准, 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 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的结果交由院系认定工作组审核通过, 初步确定其贫困学生的身份并提交公示。在公示五日无异议之后, 正式认定申请人为经济困难学生。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操作过程中, 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对称、不全面或人为因素等影响, 时常出现假冒经济困难学生的现象发生, 引发社会的关注。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面临的难题
(一) 认定环境欠缺, 信息本身缺乏真实性。
学生家庭基本信息的真实性是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前提。目前我国收入申报制度和收入监控机制不健全, “不能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 通过税收记录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从而准确判断学生的困难程度”, [1]高校不得不把学生本人当做家庭经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由于各种原因, 一些学生提供的信息不准确, 甚至故意弄虚作假, 给认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由于对开具“困难证明”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机制, 因此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佐证依据之一“困难证明”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实际操作时, 因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费用与生源地关系不大, 受学生家庭的社会关系和人情关系影响, 一些生源地民政部门并未认真考察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 把关不严造成了虚假的“困难证明”材料, 使得一些非经济困难学生混进了申请资助的队伍。而有些家庭情况确实困难但未能顺利开到“证明”的学生, 被划为非经济困难学生, 得不到资助。
(二) 认定标准模糊, 信息采集缺乏全面性。
目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描述比较模糊, 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在实践过程中, 有的高校通过调查学生家庭收入是否等于或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这个标准具有地属性质, 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标准, 标准又具有动态性, 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过此种方式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有很大的争议。有的班级通过对递交贫困申请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对比和排名, 按学校给予的名额确定贫困生。这样做虽然能一解燃眉之急, 但容易导致一些平均生活水平较高的班级为了避免名额浪费, 默许一些家庭经济状况稍差的同学成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此这种方式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说服力不强, 容易引发同学的不满, 甚至导致同学关系的紧张。有的班级为了省时省力, 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利益, 甚至实行“轮流享受”或者“平均主义”, 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资助工作的原则。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质是在综合分析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是否困难及其困难程度的判断。因此, 必须全面采集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有关信息。采集哪些信息, 借助什么途径和方式采集, 如何制定比较科学的认定指标体系, 是高校普遍感到困惑的难题。高校通过多年的实践,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已形成一套相应的做法, 但在认定过程中主观性较强, 主要凭经验、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 直接影响到认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 认定模式落后, 信息处理缺乏科学性。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的支撑。目前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普遍比较落后, 没有运用相应的认定软件系统, 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困难重重。在信息处理时, 如何确定不同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的程度, 赋予多大的权重, 用什么工具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等, 都是高校实际认定工作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目前, 高校如何提高采集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信息及加工的科学性, 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优化与重构
(一)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认定机制。
生源地认定应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式中最可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2]2010年12月22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 我建议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前到高中阶段, 也便于民政部门、学校实地走访查证。但实践表明, 生源地认定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以保障, 国家应尽快出台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认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明确生源地认定部门的责任与义务, 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 定期开展检查, 严厉惩罚造假的当事人, 将造假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数据库, 以及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做到规范认证, 提高家庭困难证明材料的可信度。
(二) 建立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开展调研, 设计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 更科学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量化指标包括:1.反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在高校、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及两者之间对比关系的指标,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理想边际就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2.反映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人均年支出、家庭资产总值、家庭负债总额等家庭情况的指标, 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定性指标可以包括:学生是否拥有电脑等高档数码产品, 穿衣饮食是否节俭, 娱乐消费水平如何,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德育等级, 等等。
(三) 建立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源地、家庭人员组成、职业、收入情况、收入来源、贫困证明及受助情况等内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动态变化的, 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与管理, 及时进行信息调整与增减, 全方位进行动态管理, 至少每学年对经济困难学生重新申报、全面认定一次。根据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该生的贫困层次, 包括升高档次、降低档次及撤档三个方面, 对于家庭经济情况明显好转的学生应该及时将其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撤档。首先, 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要定期了解, 特别要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情况进行跟踪。定期与经济困难学生家长联系, 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并了解其家中情况。定期与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的民政部门进行电话沟通, 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及变化情况。其次, 通过实地走访, 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而且可以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心理约束力, 引导学生讲诚信, 确保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状况。[3]
(四)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相关制度。
高校应尽快制定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完善“个人申请—班级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审批”的认定程序。1.建立评选、审批、监督三权分离制度, 即班级与学院具有评选权、学校相关部门具有审批权、师生具有监督权, 并保持“三权分离”。2.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归口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归口管理部门, 强化职责, 提高监控和约束力, 对出现的问题追究责任。3.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公示制度,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公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信息, 如公布受资助学生名单、性别、所在院系班级, 家庭经济情况可以不公布, 从而保护受资助学生的隐私, 做到评选透明化, 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二是在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得资助后, 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查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情况。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现象, 一经核实, 就取消资助资格, 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 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将弄虚作假行为记入个人档案。
(五) 转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观念。
从传统的只注重“物质资助”向“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转变, 并重拓展。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 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不断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与心理压力, 教育他们正确面对经济困难,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自强自立、刻苦学习, 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早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 转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
实现从“无偿式资助”向“回报式资助”的拓展。“回报式资助”就是受资助的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 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如义务家教、社区劳动等, 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回报式资助”, 一方面可使那些假经济困难学生因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而自动退出, 从而实现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动认定。另一方面“回报式资助”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劳动或履行一定的义务换来的, 可以缓解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压力, 有利于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健康。
(七) 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政策宣传与诚信教育的力度。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途径, 高校要加大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标准、方法和程序, 积极参与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与监督的工作中。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增强广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 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 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减少非经济困难学生的申请, 降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成本, 提高认定效率。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当前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本文深入分析认定工作面临的难题, 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提高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参考文献
[1]金昕.实施“双线资助”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2) :70.
[2]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 2006, (4) :24.
关键词 经济困难学生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资助 诚信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性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助困工作,以“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目标,加大了对高校经济困难生的资助额度。据我校学生处资助中心统计,从2006-2007学年到2008-2009学年三年间,经济困难生由692人增加到1562人,我校一学年资助总额从4231056元增加到7493934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生群体的变化,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越来越多,困难学生经济情况分布出现了新的变化。
自2007年以来,我校制定并完善了《南京审计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实行经济困难学生分级管理,根据家庭情况认定等级分为三种: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校内外资助金额分别对应5000元、3000元和1000元(不包括各种奖学金)。这就意味着,认定结果将决定接受资助的多少。
2 我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及不足
(1)认定的依据不够真实可靠。认定需经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院系审核三个步骤。个人申请是需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家庭情况调查表)或者贫困证明(均需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盖章);这个材料是认定的主要依据。调查表中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情况等为学生自己填写,有的同学为了能通过认定,故意虚报家庭收入及成员情况。部分地方民政部门不经任何调查,甚至内容都不看的情况下顺手盖章,不按要求填写联系电话,无法回访,所以,这个依据存在一定“水分”。
(2)认定变化增多减少,升级多降级少。学生的家庭情况在他就读的四年间会有变化,我校每学年初都会启动变更认定的工作,紧急情况随时变更认定。但从结果来看,每年都有增加的经济困难学生和升困难等级的学生,降低等级甚至取消资格的较少。为了能及时跟踪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我们要求辅导员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
(3)班级评议和监督不够客观,不够充分。班级评议小组成员分布不均衡,不能如实了解相关同学的消费情况,而且学生的社会经验缺乏,无力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班级同学疏于关心经济困难生的情况,评议结束后,不再关注他们,或者只看到片面的情况就急于下结论。
3 我校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新举措
3.1 围绕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开展系列教育
(1)开展诚信教育,纳入学生诚信记录管理,防止认定材料作假。诚信是我校的校训之一,新生入学教育需重点讲述,防止认定材料造假。有个现象很普遍:每到大二大三开学,就会有一部分同学拿着《家庭情况调查表》来找辅导员,申请认定。大一开学时他们并没有申请,但过了一年两年,虽然家里经济情况无变化,但他们发现班级的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资助,于是他们就虚报家庭收入,并想办法在表上盖章。所以,我们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诚信致公的品质。对于弄虚作假的同学,一经发现,即刻记入学生诚信档案,与以后的评奖评优挂钩。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防止过度消费。在认定中,还有一种现象难以界定。有的孤残、家庭成员重病等需要着重考虑的同学,在消费中却存在较高消费的问题,不容易确定等级。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处于定型期,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两课”教学和入学教育中,要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强调适度消费,反对无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消费美德,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经济能力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消费与节俭的关系、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等,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身消费的合理性。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经济困难学生背负着家庭脱贫的希望,承担着经济上的压力,极容易产生自卑,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我校地处江浙沪地区,经济条件相对优越。2012级新生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00多人,认定的十几个经济困难学生都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省份。引导学生看到产生贫困的原因,贫困的两面性等,一方面激励经济困难学生奋发图强;另一方面,改变其他同学偏见,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5)权利和义务教育,引导学生乐意接受监督,正确行使监督权。有些学生会抱怨评议和监督会泄露个人隐私,不能接受。“经济困难学生在得到来自社会、国家和他人的资助,获得了一些利益,从而满足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理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①评议和监督是保证认定工作公平公正的必须条件,接受评议和监督是应尽的责任。同学们在行使监督权时,要正确地认识合理消费,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买一台普通的电脑,买一部普通的手机都是合理消费,应该予以支持。
3.2 注重调查分析,寻找认定的客观依据
首先,《家庭情况调查表》信息填写完整,根据民政部门留下的电话回访,了解该生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和该生家庭的经济情况。致电该生家长,核对家庭成员及收入情况。其次,在该生的老乡中展开调查,了解所在地区的经济收入以及人文环境等情况;再次,对校园一卡通和手机卡消费的情况跟踪调查,在全体同学一卡通数据库中取样,计算出月平均消费额,进行比对。
3.3 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为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档案,基本信息和资助情况需及时更新。把学院的勤工助学部纳入到资助工作的管理中来,协助辅导员做好信息的维护和管理。辅导员每学期都要查看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资助记录,结合谈话等形式,及时调整认定结果和后期资助。及时关注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如出现对家庭情况影响大的变动,要及时调整认定等级。例如,对于多子女家庭,要关注该同学家长子女的学业工作情况,如出现毕业后就业的情况,应及时提出降低该同学等级的建议。对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的情况,也要及时发现及时认定,帮助他们克服经济上的困难。
注释
尊敬的信息工程学院:
我是**级**班的***,学号********。
„„„„„„„„„„家庭情况介绍„„„„„„„„„„„„„。基于上述情况,我想申请“2014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望学院批准!
申请人:*** 学号:********
班级:****** 2014年**月**日
申请书
尊敬的信息工程学院:
我是2014级计算机(教育)201401班的雷小航,学号20140050。我家是住在达州市宣汉县的一个普通乡镇上。
我家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四口之家,但是在2012年的时候发生了重大的变故,导致家庭情况发生巨变。
在2011年的时候,那时候我正在读高中,妹妹正在读小学。我的父亲不幸患上了肺结核,为了给父亲治病,我们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但最后,还是恶化成了肺癌。在继续给父亲化疗期间,又花费了不少费用。那时,我们全家都陷入了绝望。
在我们倾尽全力之后,最后还是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而在给父亲治病期间,也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而且外面也是债台高筑。到现在,都还有一部分的外债,无力偿还。家庭的重担也就落在了母亲一人瘦弱的肩膀上。
自此,我们兄妹就靠母亲一人在外打工挣钱来供我们上学。
母亲也是要快满50岁了。而且还患有胃病,经常需要买药。所以母亲也只是在外工地上打点零工,挣点生活费。而学费,都是申请的贷款。即便是这样,我们兄妹都是只要一有时间,都在外面做做兼职,以补贴生活费什么的。
基于上述情况,我想申请“2015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望学院批准!
申请人:雷小航
学 号:20140050
班 级:计算机(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诚信承诺书
本人自愿申请参加我校2011-2012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我已知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有关文件规定,愿意在认定工作过程中自觉遵守认定程序及认定要求,现郑重承诺:
一、坚决服从学校以及院系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自觉遵
守认定程序及认定要求,自觉接受年级认定评议小组的民主评议,自觉接受全体同学的民主监督。
二、本人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提供的个人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
是真实、准确的,如因个人信息有误、证明材料失真造成的不良后
果,责任由本人承担。
所在院系:
所在专业班级:
申请人学号:
申请人身份证号:
申请人联系电话:
申请人签名:
年月日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诚信承诺书
本人自愿申请参加我校2011-2012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我已知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有关文件规定,愿意在认定工作过程中自觉遵守认定程序及认定要求,现郑重承诺:
三、坚决服从学校以及院系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自觉遵
守认定程序及认定要求,自觉接受年级认定评议小组的民主评议,自觉接受全体同学的民主监督。
四、本人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提供的个人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
是真实、准确的,如因个人信息有误、证明材料失真造成的不良后
果,责任由本人承担。
所在院系:
所在专业班级:
申请人学号:
申请人身份证号:
申请人联系电话:
申请人签名:
年月日
根据上海市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中“每学年要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审查认定(复核)”的规定,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2011复核工作,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定(复核)对象
1、首次提交符合要求的《认定申请表》学生;
2、已通过学校201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学生(《认定申请表》上所在民政部门公章日期是1120年6月30日之前的),现提交2011《认定申请表》及《收入证明》相关材料,进行2011复核。
注意点:必须提交的材料有2011《认定申请表》和收入证明、户籍证明。收入证明:家庭成员(本人除外)必须提供其经济收入证明,相关要求如下:
1)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收入证明必须采用我校的统一格式)。若近1年内(日期以提交困难认定申请之日起推算)在2家以上(含2家)不同的单位工作,必须开具在每个单位工作时的收入证明。
2)打工人员:由打工单位开具。若近1年内(日期以提交困难认定申请之日起推算)在2家以上(含2家)不同的单位工作,必须开具在每个单位打工时的收入证明。
3)退休人员:必须提供退休工资卡(包括封面和全部内页,不可缺页)的复印件,且必须有最近1个月(日期以提交困难认定申请之日起推算)的工资记录。若退休后继续工作的,还必须由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开具
收入证明(收入证明必须采用我校的统一格式)。
4)失业人员:由所在街道乡镇的劳动保障部门出具就业情况及收入情况证
明。
5)协保、买断人员:劳动关系在街道乡镇的,由所在街道乡镇的劳动保障
部门出具就业情况及收入情况证明,并出具相关协议的复印件;劳动关
系在原单位的,由原单位出具就业情况及收入情况证明,并出具相关协
议的复印件。劳动手册原件及复印件不能代替所在街道乡镇的劳动保障
部门出具的就业情况及收入情况的证明,也不能代替协保、买断工龄的协议书复印件。
6)个体户:由工商部门出具就业情况及收入情况证明。
7)务农家庭:由村委会和民政部门出具家庭具体务农情况证明,包括种植
或养殖作物、农产品的种类、规模及收入情况等(务农家庭收入证明必
须采用我校的统一格式)。户籍证明:家庭所有成员(包括学生本人)必须提供户口簿复印件;属于集体户口的家庭成员必须提供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提交申请时必须在有效期内)。
二、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学院做好认定工作相关信息的发布,政策解释,完成《认定申请表》和《收入证明》发放,确保学生有效获得此信息;
2、第二阶段:学生填写《认定申请表》,至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签章证明家庭经济困难状况,并提供家庭成员(本人除外)经济收入证明;同时需至学工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清(http://xgxt.sues.edu.cn/xgxt);
3、第三阶段:学院及时收齐符合要求的《认定申请表》和《收入证明》,开展民主评议,确定初评名单,报院(系)认定工作组
进行审核,并进行网上审批;
4、第四阶段: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复核),最新名单报学生处。第一 — 四阶段工作请于2011年10月中旬之前完成。
三、注意事项
1、《认定申请表》中的“家庭经济状况”必须由申请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签章后方有效,父母单位的证明和其他困难证明可作为辅助材料一并提交学院;
2、《认定申请表》中的民政部门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信息需填写完整,以利于后期复核,空白或信息不全的视为废表;
3、学院学生事务专职辅导员负责培训、协调本学院的认定工作;
4、《认定申请表》和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学院留存。
5、在认定表中家庭有特殊情况也需附材料:
(1)残疾证明:家庭成员中若有残疾人员的,必须出具残疾人员的残疾证复印件。
(2)病历证明:家庭成员中若有大病患者的,必须出具病历卡复印件及近三个月(日期从提交认定申请的当日开始推算)的医药费清单。
(3)离异证明:离异家庭学生,必须提供父母离婚证复印件及离婚协议书复印件。
(4)亡故证明:父母一方或双方亡故的,必须提供亡故一方的亡故证明(若户口簿上已反映出亡故一方“已亡故”的,则不需要
另行开具亡故证明,若户口簿上不能反映亡故一方“已亡故”的,则必须由公安机关另行出具亡故证明)。
(5)失踪证明:家庭成员中若有失踪人员的,必须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失踪证明。
(6)收养证明:已办理正式收养手续的须提供民政局出具的收养证复印件,未办理正式收养手续的须提供民政局出具的收养证明。
(7)烈士及优抚子女证明:烈士子女须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复印件和户口所在地区、县民政局出具的烈士子女身份证明;优抚子女须提供军人的相关证件复印件及所属部队师旅级以上政治机关(含师旅级)提供的相关证明。
★ 关于家庭成员的特别说明:
家庭成员是指相互负有抚养义务的直系亲属,一般是指学生本人、学生的亲兄弟姐妹及学生的父母。
①.如果家庭成员只有学生本人及父母,只需提供父母的相应证明材料;
②.如果家庭成员中还包含有学生本人的兄弟姐妹,需提供兄弟姐妹的相应证明材料,若兄弟姐妹已婚的,还需提供其配偶的相应证明材料(兄弟姐妹结婚后已经分家的可不算入家庭成员);
附:上海市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息汇总表(样表)
学生处
贫困生困难等级认定是学校开展奖、贷、助、补、减等资助工作的前提, 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享受到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
2010年9月, 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 便面临一年一度的贫困生困难等级认定工作。当时, 作为年级辅导员, 加之“新手上路”, 可谓工作业务生疏且任务繁重。为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开展这项工作, 我准备召开主题班会, 并且提前将会议主题及流程告诉大家, 可是在开会前, 学生A来到我办公室申请取消此次参评资格。
经了解, 学生A的母亲患有严重的颈椎病, 丧失了劳动能力, 其弟弟身体状况不佳, 常期服用药物。对于家庭经济负担如此沉重的学生, 应该申请并获得优先资助。学生A之所以主动申请取消困难认定参评资格, 主要原因是主题班会中有一项流程是要求参评学生上台“晒贫困”。学生A说:“谁都不想当贫困生,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递交《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实属无奈。现在为了得到资助的机会, 还要上台演讲, 任自己的隐私暴露无遗, 与其这样, 我不参评了。”听到这里, 我意识到这或许是大多数参评学生的想法。我首先做了学生A的思想工作, 引导她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这件事情, 同时和她就困难生认定工作做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以确保认定工作在公平、公开、公正开展的同时, 保护参评学生的隐私。
2 案例的分析和处理
学生上台“晒贫困”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其在确保评定公正的同时, 暴露了学生隐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这是一个易发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 而对其隐私的公布将加重这个群体的问题。作为辅导员, 应走进学生心灵, 做学生知心朋友, 打消学生自卑心理。同时, 以学生为本, 积极探索, 制定合理有效的困难生认定办法。
2.1 保护贫困生隐私, 制定双重评定制度
首先, 保护参评学生隐私。在评定之前给评委召开专题会议, 强调保护参评学生隐私的重要性, 并对认定环节的注意事项进行细致解说。其次, 制定双重评定制度。为了既保证评定过程的透明度, 又保障参评学生的隐私权, 可以实行双重评议制度。具体操作如下:在评定前, 由一名工作人员对参评学生进行编号, 并将其家境情况 (家庭人口, 健康状况, 有无工作等) 与其编号相对应。在评定时, 评定结果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学生的家庭情况, 由评委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学生编号及其家庭情况进行打分;二是学生的日常表现, 主要是学生平时消费水平。根据两部分综合得分确定评定结果[1]。
多年实践证明, 双重评定办法的实施, 不仅有效保护了参评学生的隐私, 而且保证了评定结果客观、公正, 受到学生的认可。
2.2 走进学生心灵,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1) 授人以渔, 鼓励自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条件或物质生活不如他人, 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以致影响学业的不在少数。作为辅导员,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种锻炼机会和自我展现的舞台, 鼓励其敢于挑战自我, 突破自我, 敢于做梦, 敢于圆梦[2]。
2) 营造氛围, 鼓励互助。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时, 他们会有更强的自尊感, 进而引起积极的自我评价, 反之, 则容易形成消极的适应模式, 影响心理健康。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关心帮助, 能够让贫困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体验到温暖与支持, 从而振奋精神, 扬起生活的风帆。
3 案例启示与工作建议
经历这一案例, 我体会到贫困生困难等级认定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这需要辅导员在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的前提下,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帮助困难学生在经济上和心理上双重解困。
3.1 制定合理的认定办法
目前, 多数高校对于贫困生困难等级认定采用的是“学生申请—班级民主投票表决—学校审批”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比如, 申请学生家境情况是否属实, 班级民主投票表决是否公正, 评定过程中是否侵犯参评学生隐私等等。倘若在评定之前, 调查了解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 考虑不够周全, 势必导致评定结果有失公正, 从而无法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因此, 除了之前提及的采用双重评定制度之外, 今后, 在开展困难生认定之前, 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调查贫困生消费情况。一方面, 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 听取班干部及同学意见, 了解参评学生日常消费表现;另一方面, 调取学生食堂饭卡消费记录, 了解学生就餐、超市购物及公寓用电情况, 然后根据参评学生的不同消费情况给予相应的加分、扣分或一票否决处理。二是核实贫困生家境情况。根据参评学生居住地距离学校远近情况, 分别采取实地调研、电话咨询参评学生家庭所在民政部门的方式, 了解其家境情况[3]。
3.2 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负担家庭沉重的经济压力, 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 我们在实施助学政策的同时, 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是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挫折教育, 通过教育学生直面人生, 顽强拼搏, 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二是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 通过激励学生充实自我, 增长才干, 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集体归属感;三是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教育, 通过艰苦创业先进事迹教育和磨难体验, 培养学生自信、积极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沈德艳, 李进, 张俊.高校管理中的大学生隐私权保护[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2, 4 (5) :43-46.
[2]褚礼鹏.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实难题与对策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 2015, 37 (2) :74-77.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关系到国家资助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钱上学、上学难的关键,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的贫困家庭,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城市里的下岗职工家庭,有些学生是因自然灾害或家庭主要劳动力发生意外、罹患重大疾病等造成家庭的贫困。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尽管各个高校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尽力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少。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有难度
当代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广,思维活跃,思想超前,行为大胆,自尊心强,不甘落后,争强好胜,追求民主和公平,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这些特点不论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还是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都有所体现。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无法像过去那样一眼就能看出家庭经济困难与否。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尊心极强,要面子,怕别人看出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担心被别人瞧不起,尽力隐藏自己的实情。还有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看到资助的金额比较多(如三等助学金就达2000元/人),便利用不当手段申请资助。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不甚科学,所采用的认定方式值得商榷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普遍程序是: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为领导的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制的评定小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先要写出书面申请,再提供当地政府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然后在班级上进行公开陈述,由班级或年级进行民主投票,选出不同级别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后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根据投票的结果上报主管领导来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种方法看似公开、公平、公正,没有违反国家资助政策,但它忽略了具体评定工作中的复杂性,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其负面影响也较大。比如,出现了不少“拼惨”“比穷”和“赛贫困”的现象,让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觉得有失自尊,心灵受到严重伤害,不愿意公开讲述自己的不幸;相反,有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为得到资助,利用能说会道而赢得同学的支持;更有些学生靠私下里以贿赂或承诺平分钱的方式拉票。而具体负责评定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因为所带的学生较多,无法完全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只能根据学生民主投票的结果来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证明材料可信度不高
根据国家资助政策,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申请资助时需要提交当地政府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而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审核和把关不是很严格,开出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有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照样可以提交当地政府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4.家庭经济困难的界限难以界定
什么样的学生算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分等级?虽然国家在制定资助政策时做出了一些规定,但在具体执行时却很难操作。因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程度不同,如何做好困难级别的定量区分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而目前高校在资助方面尚无统一的定量标准,只能是各自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标准。
5.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考察缺少实时性
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静态的认定,即学生一旦提出困难申请并被认定,很多学校就不再对这些学生进行动态考察,这些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资助。这就忽略了家庭变化的事实,即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在大学四年经济状况有可能改变,资助对象没有随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及时做出动态的调整。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新对策
当前国家资助的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为保证资助制度的实效和持久,更好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钱上学、上学难的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需要在方法和途径上进行改进。
1.对学生进行政策宣传和价值观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是国家为了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而采取的利民政策,因此在执行这项工作之前,要对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大学生进行资助政策宣传,让他们详细了解资助政策的目的和条件。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真正做到心态平和,如实反映自己的情况,反对那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
2.改进认定的方法和途径,把由下而上的民主评选改为由上到下的民主确认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过程中,经常出现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因人缘好而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真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自尊或与同学关系不好而没有被评上。有些学生为了所谓的公平,私下达成协议,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后进行均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能评上,不得不忍气吞声。“拼惨”“比穷”“私分”等现象也屡屡发生,伤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情。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民主的方法没有错,但在顺序上做个调整就可以有效避免不和谐现象的出现。由老师牵头,各班班长、团支书和寝室长组成班级评审推荐小组,每个班级根据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困难申请,在老师的带领下由班级评审推荐小组初步评审评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然后再召开班会,对初步确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民主确认,这样既可以避免公开“拼惨”“比穷”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和自尊心造成的伤害,也可以有效打消动机不纯的学生想占便宜的心理。
3.改进工作策略,变被动为主动,重视实际观察
辅导员或班主任及评定小组成员要经常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及时了解实情,做到心中有数。以往判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主要以学生是否有手机或电脑来作为主要参考,但现在手机或电脑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单以这些作为判断的标准是不合适的。而应根据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状况和打扮作出初步的判断,如是否经常聚会聚餐、是否经常逛街买东西、是否消费阔绰等。另外,可以适当对提出申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或到当地民政部门了解情况,还可通过信函的方式向当地政府民政部门求证,避免有些地方政府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随意性。
4.采取必要的惩罚制度和措施
对于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定期进行考察。当前,有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用欺骗的手段骗得助学金,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严重的要记入档案。
5.注重对学生家庭情况的动态考察
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个动态的过程。有些学生刚入学时家庭经济困难,一两年后家庭经济状况则可能发生改变,由贫困变成富裕,针对这样的学生应及时引导他们主动放弃原来的资助申请。同时,原来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可能由于自然灾害或家庭主要劳动力发生意外而变得困难,对这样的学生要及时关注,让他们能及时得到资助。
总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是一项“阳光工程”“民生工程”,它关系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未来和前程,也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光荣而重要的任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的关键。各高校应不断探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新思路,以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方钫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资助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2]刘丽.浅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J].商业经济,2010,(6).
[3]薛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行资助体系中亟待改善的几个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各系、分院: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16〕6号)要求,各校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指导标准,将“精准认定”作为“精准资助”的基础性工作抓细抓实。目前,由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承担的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研究”课题(课题立项批准号:JAS15041)研究工作,已建立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指标体系(详见附件1)。我院为应用量化测评指标体系进行困难学生认定,提高精准认定水平,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实施精准认定
精准认定就是通过测评指标体系设置的权重分值,计算得出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测评得分,再通过班级认定评议小组的评议分值,测评分值与评议分值作为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和资助档次的重要依据。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测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
院(系)认定工作小组组织学生填报《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表》(见附件2),根据学生填报信息对应测评指标设置的权重分值,计算得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测评得分。
(二)评议学生表现情况和日常消费情况
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和日常消费情况(评议内容参考附件1中的表2)认真进行民主评议,计算得出学生的评议得分。
(三)初步形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
院(系)认定工作小组把名单的测评得分与评议得分进行累加,算出总分,按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按一般困难学生(15%)和特别困难(5%)的学生比例进行分档,初步形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
(四)审核并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
各系、分院认定工作小组要认真审核初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对有异议的名单,应征得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注明详细的调整原因,要将最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公示5个工作日,并上报学院资助管理中心存档。
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各系、分院要充分认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重要性;要采用大数据分析、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直观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时发现那些困难但未受助、不困难却受助的学生,及时纠正认定结果存在的偏差;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如实填报家庭经济情况,如发现弄虚作假,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
二、提供材料
(一)根据《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关于XX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报告
根据《XX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实施办法》以及学生工作部下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我系切实做好该项工作,使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一、评审依据
我系在本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以学院相关文件为基本依据,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对认定资格做出了明确规定,参加认定的学生必须提供加盖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二、评审程序
1、我系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小组负责此专项工作。在成立系认定工作小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的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班级评议小组由辅导员组织全班同学公开投票选出,具体人数根据《XX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人数比例和各班学生总数确定。
2、辅导员以班为单位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由学生根据实施办法和个人家庭经济情况,向系里提出书面申请。
3、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认定小组根据《XX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实施办法》以及学生工作部下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提交《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同学中民主投票推选出了各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根据学生填写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平时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情况,确定了各自的贫困档次。
4、本学年,本次共计认定145名同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上报学生工作部。
三、公示情况
我们及时将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小组和各班认定评议小组向全系学生公示,将各班民主投票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档次向全系学生公示,并公布了意见反馈和监督举报方式,广泛倾听师生的意见,在公示之日内无师生反映情况。
四、认定结果
经过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小组和各班认定评议小组细致地工作,我系完
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在这些被认定上的学生中,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单亲,有的父母亲身体残疾,更多的是由于父母身体长期患病或有重大疾病而劳动能力低下的。通过这次认定,我们再一次对我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这能使我们以后的困难学生资助、扶持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为我们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疏导提供一定帮助。
XX系
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扶持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是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由于当前我国缺乏关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具体政策依据,直接影响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工作的精准度,容易出现不公平认定现象。本文主要利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等方法对永州市中职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完善贫困学生认定工作机制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认定
一、前言
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与普通高中、高职、本科学校相比,在社会上受到关注程度并不高,因此也影响到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资助是我国教育公平的关键,只有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培养优秀的中职技能人才。
二、研究分析永州市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意义
现阶段,由于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再加上慈善家与爱心机构的资助等,永州市贫困生资助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资助强度有所增加。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结束九年义务教育后不上高中的学生,由于知识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小,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关注度不高,教育部门在贫困生认定工作方面,对中职学校缺乏一套完整的认定机制,造成了目前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出现实际需要资助的学生没能得到资助,没有达到贫困资助条件的学生却获得了资助的情况,严重破坏了学生资助的公平性。
以永州市为例,研究分析中职学校当前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完善中职贫困生认定工作,对现有的中职贫困生认定工作机制进行查漏补缺,促进教育公平,确保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中职学生能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三、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的更客观的了解与分析当前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取了永州市多所中职学校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走访调查,得出调查结果并进行分析。
图1 永州市某中职院校2013-2015年
贫困生评定工作统计问卷
永州市某中职院校2013-2015年贫困生评定工作统计情况
内容201320142015
班级贫困生认定申请人数202225
班级实际评上贫困生人数888
根据表1永州市某中职院校提供的2013-2015年贫困生认定的情况,可以看出:从2013年以来,每个班贫困生补助的名额较为平稳,但永州市中职学校班级平均申请贫困补助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一个中职班级的学生在55名左右,平均每班的贫困生认定申请人数由2013年的20人增加到2015年的25人,而平均每班贫困生认定人数为8人,可见资助力度仍然不够。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图2 中职学生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态度调查问卷
中职学生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态度
评上贫困生
难度是否满意贫困生
的评定程序贫困生认定工作
是否公平
人数650800850
比例65%80%85%
考虑到中职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对象是中职学生,为了更客观研究分析永州市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永州市多所中职院校随机一千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采访。根据调查与采访结果可以看出:1.超过一半的中职学生认为申请贫困生并且能成功申请的难度大,几率渺小。2.对当前贫困生主要由班主任组织班委会评定的认定程序感到不满意。3.由于评定程序是由班主任组织班委会对符合申请的同学进行评定,其中难免存在私心,不够客观,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中职学校平困生认定工作不公平。具体调查数据如图2所示。
四、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界限模糊不具体
当前,对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界限模糊,没有明确具体的认定界限。评定贫困生所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在永州市只要学生出示户籍当地的贫困证明则能成为贫困生认定候选人,至于学生的贫困情况是否属实无从考证,贫困等级也是由班主任与班委会进行认定,缺乏明确的认定界限,模糊不清的界限容易降低中职学校学生贫困生认定的公平性。
(2)申请贫困生认定材料可信度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申请贫困生认定,首先需要填写申请表以及提交户籍所在地出示的贫困证明,一般由当地的乡、镇(居委会)盖章即能完成认定材料收集。但是就目前来看这种贫困生认定的材料可信度偏低,这是由于社会不良作风所造成的,申请认定的贫困生的情况可以进行虚假编造,家里与当地居委会有关系,帮忙出个认定证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以此凑齐认定材料参加贫困生评定。这种可信度低的认定材料给中职学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编造虚假材料的学生很可能评定成功获得相关资助,真实填写的同学也很可能被虚假编造的同学“挤下去”,无法获得资助。当前贫困生认定材料的获取缺乏客观性,难以考察其真实性,并且从一张材料证明来认定学生家庭实际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
(3)贫困生认定程序缺乏合理性
对永州市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调查,能明显感觉到其认定的程序缺乏合理性。首先体现在学校对各班所下达的贫困指标上,通常是学校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所下达的贫困生指标,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下达各班,这种看似公平的平均分配名额实际上却明显带有不公平的色彩。学生专业的学费不同,专业、班级贫困人数的不均匀都是不公平的体现,一个班级实际贫困人数多,另一个班级实际贫困人数少,但获得的贫困生名额却几乎一样,使得实际需要资助的学生没能得到资助。
再者,就是各个班级贫困生的认定程序缺乏合理性。据了解,永州市中职学校当前贫困生认定程序较为统一,以班级的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进行认定,这种认定程序缺乏客观性与公平性。第一,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班干在进行投票的时候,容易偏向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或者是凭自己的感觉进行评定;第二,班主任结合学生的申请书中家庭实际情况与班干的投票得出贫困生确定名单,同时还会结合学生的成绩进行认定的情况,最后将选定名额上交到学校,学校基本上不会重新审查,一般都直接按照班级所选的名单进行确定,缺乏严谨性;第三,贫困生的申请,还受到自身的影响,中职学生年龄阶段身心发育都未成熟,在申请贫困生认定的时,有时由于受到自尊心和性格影响,对于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描述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给评审工作带来一定的误差。
(4)认定精准度提高成本较高
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还存在认定成本高的问题。学校贫困生申请的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学生来自不同的县区,学校要提高贫困生认定的精准度必须入户调查,进而提高了认定成本。
五、完善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的建议相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在为中职学生开具贫困生证明时,要仔细核实其实际家庭情况,避免虚假证明,不为“人情”开证明,为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真实的证明材料;其次学校要充分了解每个专业、年级的贫困生的情况,将贫困名额合理进行分配;班级应采取全班同学参与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上交学校后因进行再次审理,以确保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精准性。
六、结束语
中职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政府等对在校中职学生的“扶贫”工作的精准度的问题,也是在校中职学生 “扶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职学校要努力完善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力求让我们的中职资助做到精准。
参考文献:
[1]颜小婕,马锦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2(05):103-104.
[2]张福友.高校在落实国家资助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03):56.
[3]梁旭,王松江,董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淄博师专学报,2012,03(15):45-46
[4]莫云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3(16):89-91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细则】推荐阅读: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06-19
家庭经济困难范文05-31
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05-30
贷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说明及证明09-14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理由家庭经济困难11-14
家庭经济证明范文11-04
个人家庭经济状况07-08
家庭经济贫困证明模板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