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精选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 篇1

一年级上册

一、数一数(不是正常的教学内容,用来了解学生数学现实,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比一比(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认识“<、>”;序数;数的分解和组成;加减法;简单图画应用题;0的认识)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五、分类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

七、11~20各数的认识

八、认识钟表(整时和几时半)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简单图画应用题中出现单位名称)●我们的校园

十、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一、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出现与图画结合,但语言叙述较完整的应用题;出现依据条件提问题的不完整应用题;)

三、图形的拼组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出现估计物体数目的要求;数数、数的组成(几个十几个一);读数、写数(数位);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多一些,多得多);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摆一摆,想一想

五、认识人民币(出现简单的名数改写;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运算)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出现问“够不够”等问题的题目;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求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七、认识时间(认识几时几分、一时=60分)●小小商店

八、找规律(简单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

九、统计(简单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简单统计图表中表示数据,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问题)

十、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

一、长度单位(厘米、米;线段;简单的测量)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出现竖式;练习中出现纯文字的应用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出加减法的估算)●我长高了

三、角的初步知识(直观认识角,画角;直观认识直角)

四、表内乘法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从5的乘法口诀开始,2、3、4的口诀一课时,6的口诀一课时);练习中出现乘法与加减法混合的运算;)

五、观察物体(不同位置的人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情况不同;对称;镜像;)

六、表内乘法

(二)(7的乘法口诀;倍及其应用题;8的口诀;9的口诀;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看一看 摆一摆

七、统计(每格代表两个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提问题;学生初步完成统计的全过程)

八、数学广角(停留在操作层面的简单排列组合;逻辑初步(依据已知命题进行简单推理,最多出现三个已知命题))

九、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

一、解决问题(两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出现小括号;两步计算的混合计算问题;出现两步计算后比较够不够等情况的问题;)

二、表内除法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由平均分引入,用几课时让学生充分感知除法的情境后,才出现正式的除法算式,而且算式一直与具体情境结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相应的除法问题)

三、图形与变换(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剪一剪

四、表内除法

(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关于倍数的除法问题;)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比较大小;近似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六、克与千克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估算;)●有多重

八、统计(用统计图表来表示在某个区间内的数据;出现复式统计表;学生开始实际进行完整的统计;在统计图中一个格表示多个数据;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建议;)

九、找规律(较复杂的图形及数字排列规律)

十、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

一、测量(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简单的单位换算;简单测量,并恰当选择单位。)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验算)三、四边形(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周长含义及计算方法;估计长度,测量长度)

四、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意义;除数与余数的关系;)

五、时、分、秒(时、分、秒及简单计算)●填一填,说一说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出现乘法竖式及0的乘法;乘法估算,并说思路;简单实际问题)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八、可能性(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一定、可能、不可能;能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九、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按一定顺序数出排列数和组合数,感知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掷一掷

十、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一、位置与方向(东西南北)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除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0的除法;除法的验算)

三、统计(数据在横轴的统计图;第一格数据与其他格不是均匀分布的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平均数)

四、年、月、日(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制作年历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六、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计算、面积单位进率、公顷和平方千米)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读写小数及小数的简单计算)

八、解决问题(连乘、连除问题)●设计校园

九、数学广角(包含与排除问题、数据推理(等式中数量的代换))

十、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

一、大数的认识(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用将整亿、整万数改写成用亿或万做单位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数的产生、自然数、十进制计数法;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电子计算器的使用。)●1亿有多大?

二、角的度量(直线、射线、度、量角、平角和周角、画角)三、三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速度的表示法;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的变化规律、乘法估算)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十数除整

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商的变化规律;除法估算)

六、统计(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运用数据进行推理判断)●你寄过贺卡吗?

七、数学广角(运筹思想及对策论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合理安排时间;)

八、总复习

四年级下册 一、四则运算(三步以内的含两级运算的四则运算、三步以内的含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相应的实际问题;关于0的计算的总结)

二、位置与方向(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连减、连除运算中的简便计算;需要变式后能简算的题目,如12×25;题中只有一部分可以简算的,如31×2+30×2+26。)●营养午餐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读写法、比较大小;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五、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的分类;图形的拼组。)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加减法运算中。)

七、统计(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变化进行合理推测。)

八、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小管家

九、总复习

五年级上册

一、小数乘法(小数乘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运算中。)

二、小数除法(小数除法;去尾法、进一法取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三、观察物体(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公式、运算定律;等式的性质;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量一量找规律

五、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六、统计与可能性(等可能性事件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中位数及求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铺一铺

七、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八、总复习

五年级下册

一、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二、因数与倍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三、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容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粉刷围墙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比较大小;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约分和通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法;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

六、统计(众数的含义及求法;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打电话

七、数学广角(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八、总复习

六年级上册

一、位置(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分数乘法(分数乘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运算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倒数。)

三、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和求比值;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圆(圆的特征;画圆;圆周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确定起跑线

五、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及简单计算;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六、统计(扇形统计图)●合理存款

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八、总复习

六年级下册

一、负数(负数的认识、比较大小;负数在日常生活及数学中的应用)二、圆柱与圆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三、比例(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正比例图像;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 自行车里的数学

四、统计(统计图的科学选择和使用)五、数学广角(抽屉原理)●节约用水

六、整理与复习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人教版,中考,分层教学

一、“统计与概率”考点内容分析

“概率和统计”是每年数学中考的必考题, 我市2011至2013年三年的试题均有“概率和统计”方面的试题。考查内容有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频率、频数、概率计算、综合应用等, 每年合计占分比例约为13%。从“统计与概率”的考点分布看, 虽然该知识点不是中考中所占分数最多的知识点, 但是“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 而且从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趋势:考试的分数比例非常稳定、所占的分数基本固定、知识点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及引导学生迎接中考时, 必须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这一课的知识。

二、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近三年考点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到, 在每年的数学中考中, “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分布是具有层次性的, 现以我市近三年的考试内容来说明。

1.概念与公式的掌握

从考点分布来看, 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数据与概率的计算, 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只要能理解该课知识的概念与基本的算法就能拿到分数。它在中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教师要引导所有的学生理解、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比如南通市2012年数学中考第12题的题目为:某校9名同学的身高 (单位:cm) 分别是:163、165、167、164、165、166、165、164、166, 求取这一组数据的众数。

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 只要学生能理解基础概念, 就能很轻易的得到答案。

2.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

在学生牢固的掌握了“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以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简单的应用这类知识。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 他们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够完成这类知识的计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他们由于基础知识已经比较牢固, 所以通常能简单的应用已经掌握的概念与公式。

比如南通市数学中考2011年第25题为:某中学调查自己喜欢的球类情况, 通过调查得到以下的统计图:

该题要求求出参加调查的学生人数;如果学生共计有2000人, 则求出喜欢篮球的人数;补出喜欢足球人数的条形图;求出其它球类扇形的圆心角。

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统计与描述》和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 这道题学生只要理解统计的概念, 统计的公式的应用方法, 就能依照公式计算出答案。

3.综合知识应用的问题

过去“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考核有可能只考核学生的概念理解问题与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 然而近两年来, 中考已经提高这门课程的考核难度, 它要求字生能把学过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三、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方法

1.理解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 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好, 且思维宽广, 他们能迅速的吸收各种数学知识;有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 且思维能力受到限制, 他们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学困生。教师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学习。

2.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基础好且思路宽广的学优生, 教师要鼓励他们去学习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鼓励他们思考更新的解题方法、创造更新的解题思路等;对于基础比较牢固且有扎实的计算功底;而对于学困生, 教师要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学习数学仅仅只是学会计算方法”这样的认知, 帮助让他们建立起数学思想。

3.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范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 如果只划定一个学习范围给学生, 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学习范围不适合自己, 从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用分层次的方法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力。当学生觉得自己可以针对自己学习的现状有选择的学习时, 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比如教师应用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概率与统计》这门课程时, 教师在选择例题的时候, 要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 学生可以根据目前掌握的知识去巩固课堂中学过的知识、挑战对自己来说稍微有点困难的习题,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对例展开丰富的联想, 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 “概率和统计”的知识是这几年中考的必考题, 从近三年来南通市数学中考的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出, 学生不仅要能掌握这门课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还要求能灵活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教师要针对目前“概率和统计”这门知识的考试现状, 分层次的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的掌握好概念和方法, 从而拿到更好的分数。

参考文献

[1]王泮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初探[J].经营管理者, 2009 (06)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人教版;中考;分层教学

一、“统计与概率”考点内容分析

“概率和统计”是每年数学中考的必考题,我市2011至2013年三年的试题均有“概率和统计”方面的试题。考查内容有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频率、频数、概率计算、综合应用等,每年合计占分比例约为13%。从“统计与概率”的考点分布看,虽然该知识点不是中考中所占分数最多的知识点,但是“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而且从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趋势:考试的分数比例非常稳定、所占的分数基本固定、知识点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及引导学生迎接中考时,必须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这一课的知识。

二、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近三年考点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到,在每年的数学中考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分布是具有层次性的,现以我市近三年的考试内容来说明。

1.概念与公式的掌握

从考点分布来看,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数据与概率的计算,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只要能理解该课知识的概念与基本的算法就能拿到分数。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只要学生能理解基础概念,就能很轻易的得到答案。

2.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

在学生牢固的掌握了“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简单的应用这类知识。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够完成这类知识的计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基础知识已经比较牢固,所以通常能简单的应用已经掌握的概念与公式。

比如南通市数学中考2011年第25题为:某中学调查自己喜欢的球类情况,通过调查得到以下的统计图:

该题要求求出参加调查的学生人数;如果学生共计有2000人,则求出喜欢篮球的人数;补出喜欢足球人数的条形图;求出其它球类扇形的圆心角。

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统计与描述》和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这道题学生只要理解统计的概念,统计的公式的应用方法,就能依照公式计算出答案。

3.综合知识应用的问题

过去“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考核有可能只考核学生的概念理解问题与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然而近两年来,中考已经提高这门课程的考核难度,它要求字生能把学过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三、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方法

1.理解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好,且思维宽广,他们能迅速的吸收各种数学知识;有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且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他们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学困生。教师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学习。

2.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基础好且思路宽广的学优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去学习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鼓励他们思考更新的解题方法、创造更新的解题思路等;对于基础比较牢固且有扎实的计算功底;而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学习数学仅仅只是学会计算方法”这样的认知,帮助让他们建立起数学思想。

3.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范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如果只划定一个学习范围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学习范围不适合自己,从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用分层次的方法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力。当学生觉得自己可以针对自己学习的现状有选择的学习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比如教师应用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概率与统计》这门课程时,教师在选择例题的时候,要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可以根据目前掌握的知识去巩固课堂中学过的知识、挑战对自己来说稍微有点困难的习题,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对例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概率和统计”的知识是这几年中考的必考题,从近三年来南通市数学中考的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要能掌握这门课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还要求能灵活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教师要针对目前“概率和统计”这门知识的考试现状,分层次的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的掌握好概念和方法,从而拿到更好的分数。

【参考文献】

[1]王泮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初探[J].经营管理者,2009(06).

[2]邵荣贵.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科学大众,2008(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

【摘 要】“概率和统计”是每年数学中考的必考题,本文分析南通市连续三年中考“统计与概率”的试题分布,说明这一知识点在中考中的趋势,并以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说明这一知识点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分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人教版;中考;分层教学

一、“统计与概率”考点内容分析

“概率和统计”是每年数学中考的必考题,我市2011至2013年三年的试题均有“概率和统计”方面的试题。考查内容有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频率、频数、概率计算、综合应用等,每年合计占分比例约为13%。从“统计与概率”的考点分布看,虽然该知识点不是中考中所占分数最多的知识点,但是“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而且从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趋势:考试的分数比例非常稳定、所占的分数基本固定、知识点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及引导学生迎接中考时,必须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这一课的知识。

二、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近三年考点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到,在每年的数学中考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分布是具有层次性的,现以我市近三年的考试内容来说明。

1.概念与公式的掌握

从考点分布来看,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数据与概率的计算,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只要能理解该课知识的概念与基本的算法就能拿到分数。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只要学生能理解基础概念,就能很轻易的得到答案。

2.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

在学生牢固的掌握了“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简单的应用这类知识。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够完成这类知识的计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基础知识已经比较牢固,所以通常能简单的应用已经掌握的概念与公式。

比如南通市数学中考2011年第25题为:某中学调查自己喜欢的球类情况,通过调查得到以下的统计图:

该题要求求出参加调查的学生人数;如果学生共计有2000人,则求出喜欢篮球的人数;补出喜欢足球人数的条形图;求出其它球类扇形的圆心角。

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统计与描述》和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这道题学生只要理解统计的概念,统计的公式的应用方法,就能依照公式计算出答案。

3.综合知识应用的问题

过去“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考核有可能只考核学生的概念理解问题与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然而近两年来,中考已经提高这门课程的考核难度,它要求字生能把学过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三、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方法

1.理解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好,且思维宽广,他们能迅速的吸收各种数学知识;有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且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他们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学困生。教师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学习。

2.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基础好且思路宽广的学优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去学习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鼓励他们思考更新的解题方法、创造更新的解题思路等;对于基础比较牢固且有扎实的计算功底;而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学习数学仅仅只是学会计算方法”这样的认知,帮助让他们建立起数学思想。

3.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范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如果只划定一个学习范围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学习范围不适合自己,从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用分层次的方法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力。当学生觉得自己可以针对自己学习的现状有选择的学习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比如教师应用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概率与统计》这门课程时,教师在选择例题的时候,要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可以根据目前掌握的知识去巩固课堂中学过的知识、挑战对自己来说稍微有点困难的习题,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对例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概率和统计”的知识是这几年中考的必考题,从近三年来南通市数学中考的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要能掌握这门课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还要求能灵活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教师要针对目前“概率和统计”这门知识的考试现状,分层次的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的掌握好概念和方法,从而拿到更好的分数。

【参考文献】

[1]王泮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初探[J].经营管理者,2009(06).

[2]邵荣贵.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科学大众,2008(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

【摘 要】“概率和统计”是每年数学中考的必考题,本文分析南通市连续三年中考“统计与概率”的试题分布,说明这一知识点在中考中的趋势,并以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说明这一知识点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分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人教版;中考;分层教学

一、“统计与概率”考点内容分析

“概率和统计”是每年数学中考的必考题,我市2011至2013年三年的试题均有“概率和统计”方面的试题。考查内容有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频率、频数、概率计算、综合应用等,每年合计占分比例约为13%。从“统计与概率”的考点分布看,虽然该知识点不是中考中所占分数最多的知识点,但是“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而且从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趋势:考试的分数比例非常稳定、所占的分数基本固定、知识点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及引导学生迎接中考时,必须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这一课的知识。

二、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近三年考点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到,在每年的数学中考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分布是具有层次性的,现以我市近三年的考试内容来说明。

1.概念与公式的掌握

从考点分布来看,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数据与概率的计算,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只要能理解该课知识的概念与基本的算法就能拿到分数。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只要学生能理解基础概念,就能很轻易的得到答案。

2.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

在学生牢固的掌握了“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简单的应用这类知识。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够完成这类知识的计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基础知识已经比较牢固,所以通常能简单的应用已经掌握的概念与公式。

比如南通市数学中考2011年第25题为:某中学调查自己喜欢的球类情况,通过调查得到以下的统计图:

该题要求求出参加调查的学生人数;如果学生共计有2000人,则求出喜欢篮球的人数;补出喜欢足球人数的条形图;求出其它球类扇形的圆心角。

这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统计与描述》和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中的内容,这道题学生只要理解统计的概念,统计的公式的应用方法,就能依照公式计算出答案。

3.综合知识应用的问题

过去“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考核有可能只考核学生的概念理解问题与简单的公式计算问题,然而近两年来,中考已经提高这门课程的考核难度,它要求字生能把学过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三、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的方法

1.理解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好,且思维宽广,他们能迅速的吸收各种数学知识;有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且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他们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学困生。教师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学习。

2.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基础好且思路宽广的学优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去学习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鼓励他们思考更新的解题方法、创造更新的解题思路等;对于基础比较牢固且有扎实的计算功底;而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学习数学仅仅只是学会计算方法”这样的认知,帮助让他们建立起数学思想。

3.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范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如果只划定一个学习范围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学习范围不适合自己,从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用分层次的方法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力。当学生觉得自己可以针对自己学习的现状有选择的学习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比如教师应用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概率与统计》这门课程时,教师在选择例题的时候,要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可以根据目前掌握的知识去巩固课堂中学过的知识、挑战对自己来说稍微有点困难的习题,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对例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概率和统计”的知识是这几年中考的必考题,从近三年来南通市数学中考的题型分布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要能掌握这门课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还要求能灵活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教师要针对目前“概率和统计”这门知识的考试现状,分层次的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的掌握好概念和方法,从而拿到更好的分数。

【参考文献】

[1]王泮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初探[J].经营管理者,2009(06).

[2]邵荣贵.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科学大众,2008(03).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 篇4

Unit Topic Functional Items Structure Reading Writing

Unit 1 That must be a record! Records, adventures & hobbies Measuring & comparing Review the Subject 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Are you Xperienced? A from

Unit 2 Crossing limits Exploration Judging situations & making decisions Review the Predicate Reaching out across the ocean

Going high: the pioneers of the third pole A persuasive essay

Unit 3 The land down under Australia Expressing prohibitions and warnings Review the Predictative The portrait of a nation

Australia A description of animals

Unit Green worlds Botany Expressing procedures Review the Object The birth of a science

Wildlife and garden roses A description of plants

Unit 5 Getting the message Advertising & advertisements Making complaints

Expressing emotions

Expressing & evaluating different views Review the Object Complement Advertising

Words that sell An advertisement

Unit 6 Going West Perseverance & success Talking about ability Review the Attribute Going west

Heroes of north A story

Unit 7 A Christmas Carol Literature: Drama Talking about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Giving advice Review the Adverbial A Christmas Carol A play review

Unit 8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kills Talking about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Giving advice Review the Subjunctive Mood (1)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wice as hard?

Studying abroad A personal essay

Unit 9 Health care Health care Talking about society & values

Expressing opinions Review the Subjunctive Mood (2) A helping hand

The little mould that could An article for a journal

Unit 10 American literature American Literature Predicting & describing a story Review all the verb tenses A sacrifice for love A book review

Unit 11 Key to success Social behaviour & relations Talking about teamwork and success Integrative language practice Making the team work A letter

Unit 12. Education Education Talking about study methods and styles

Making comparisons Integrative language practice Education for all

How we learn An essay

Unit 13. The mystery of the Moonstone Literature Talking about mysteries

Giving advice Integrative language practice The Moonstone

Solving the mystery of the Moonstone A letter

Unit 14 Zoology Zoology Debating Integrative language practice The language of honey-bees

Monkey business An argumentative essay

Unit 15 Popular youth culture Youth Culture Talking about youth culture and interests of young people Integrative language practice Young volunteers

Denim jeans A report

Unit 16 Finding jobs Jobs & career Talking about likes & dislikes

Expressing wishes & expectations Integrative language practice Football: a good career choice?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目录 篇5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 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3 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 认识时间 小小商店8 认识钟表9 统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3 角的初步认识4 表内乘法

(一)5 观察物体表内乘法

(二)7 统计8 数学广角9 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1 解决问题表内除法

(一)3 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

(二)5 万以内数的认识6 克与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8 统计9 找规律10 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 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3 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5 时、分、秒6 多位数乘一位数7 分数的初步认识8 可能性数学广角 掷一掷10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1 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 统计年、月、日 制作年历5 两位数乘两位数6 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8 解决问题 设计校园9 数学广角10 总复习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 1亿有多大?2 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 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7 数学广角总复习附页 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1 四则运算2 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 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 统计数学广角 小管家9 总复习后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1 小数乘法2 小数除法3 观察物体简易方程 量一量 找规律5 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 铺一铺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1 图形的变换2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粉刷围墙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6 统计 打电话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1 位置2 分数乘法3 分数除法圆 确定起跑线5 百分数统计 合理存款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篇6

1、黎明的通知(艾青) 2、有的人(臧克家)

3、*回延安(贺敬之) 4、雨说(郑愁予)

5、*外国诗两首 帆(莱蒙托夫) 萤火虫(泰戈尔)

第二单元

6、藤野先生(鲁迅) 7、白杨礼赞(茅盾)

8、*菜园小记(吴伯箫) 9、*夏之绝句(简媜)

10、*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第三单元

11、孔乙己(鲁迅) 12、变色龙(契诃夫)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孤独之旅(曹文轩)

15、*白色鸟(何立伟)

第四单元

16、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17、打渔杀家(节选)

18、*白毛女(节选)(贺敬之 丁毅等) 19、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施洋生)

20、*泰坦尼克号(节选)(卡梅伦)

第五单元

21、鱼我所欲也《孟子》 22、*隆中对(陈寿)

23、出师表(诸葛亮) 24、*墨池记(曾巩)

25、诗词五首

汉江临眺(王维) 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浣溪沙(晏殊)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第六单元

26、曹刿论战《左传》 27、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28、*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9、*陌上桑《汉乐府》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 篇7

思考一:教材展现的情景图告诉我们什么?

仔细阅读教材,教材的情景图是一群孩子用不同形状的工具测量书本的短边,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初步感悟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的必要性;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如测书本用了5枚回形针,测铅笔盒用了5把小刀,数量都是5,但是由于回形针与小刀长度不同,还是不能比出两者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再次感受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接着用同样的立方体测书本与钢笔盒,才分出长短。通过这一过程,形象地让学生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安排练习,分别用相同的工具(立方体或平面图形)估测不同的物体。然后再出现尺子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表象后,开始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的物体。

思考二:有必要让学生体验“用不同形状的物体测量长度”这个过程吗?

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我们来研究一下学情。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是否对测量一无所知?因为赛课中好几位老师在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物体测量之前,先说说打算选什么工具来测量,学生回答除了尺子还是尺子。学生已经知道了有现成的工具(尺子)可以用,却硬塞给学生不同的工具测量,他们能否感悟到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况且总是非常勉强地硬拽着学生用圆形的、弧形的或不规则的物品以及用立体的、平面的图形来进行测量,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这样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迷茫。再者,学生学过了“比长短”的内容,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笔者认为二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了比物体的长短,应该选用直条形的物品去测量,而不是让学生用圆形的、弧形的、立体的、平面的东西去摆。奥苏贝尔曾说过,教学的关键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要先了解学情,摸准起点,这对于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自己已经走到三楼了,为什么还要他们配合你退回到一楼重新再走一次?毕竟不是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研究“长度单位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呀!

思考三: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既然学生对测量长度已经有了相对正确的认识,笔者的看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应是认识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表象。有几位赛课教师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作为教学重点,结果基本上都要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体验。如果一节课把过程性目标无限放大,那么知识技能目标如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都是在知识的探究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自然而然渗透的,而不是另起炉灶、独立行事。不过话又说回来,根据教材的安排,这是学年初的第一课时,考虑到此时学生还未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心还在假期里飞翔,所以期初第一课时的内容适当减少,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单独作为一课时,也未尝不可。

思考四:如何做到教材和学情两者兼顾?

一天的听课,笔者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怎样既尊重教材,又关注学情?也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必要性并理解“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此,我对书本情景图稍作改动,就是让学生用长短不一的小棒测量物体的长度,而不是用不同形状的物品测量。课前每桌下发一些小棒,不同桌学生之间的小棒长度有所不同,同一桌的小棒长度相同。每桌再准备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用小袋装起来,并设计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形成1厘米的表象。

环节一: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小棒(不同桌学生的小棒长度不一样)量一量书本的短边,反馈时重点提问:为什么书本的短边一样(教师拿几本比一比),结果却不一样?是不是摆错了呢?引导学生发现摆的小棒长度不一样:小棒长一点的摆的根数少一些,小棒短一点的摆的根数多一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同样长度的物体用不同长度的工具测量,结果不同。只有小棒的长度相同,测得的结果才会相同。然后用PPT把画面定格在用5根小棒摆在书本的短边(即下图的左边书本图)。

接着投影画面出现用另一种长度的5根小棒摆在书本的长边,与前一个画面进行比较(如上图),让学生感受结果相同并不表示长度相等,关键还是所用小棒的长度要统一。然后让学生练习,用一定长度的小棒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用长短不同的小棒作标准去量书本的短边,再让学生感受、比较书本的长边和短边都摆了5根小棒,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环节二:体验尺子产生的过程

学生用相同长度的小棒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这两个物体的长度都比较短,其中一个比一根小棒长一些,另一个比两根小棒短一些),设问:长的物体长多少根小棒,能比出来吗?怎么办?引导学生发现小棒短一点就可以了。学生换成用准备好的1厘米长的小棒去摆,都正好,可以比较出长的比短的多了几根小棒。

然后引导学生第二次动手,用1厘米长的小棒测量练习纸上的物体的长度,提问:为什么现在的结果相同了?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方便吗?你有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把小棒一小段一小段接起来,课件演示连接的过程,形成一把尺子的雏形。向学生介绍:大家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古人也是这么想的,用这样的方法发明了很好的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课件演示标准的尺子。

[设计意图]设计中让学生用统一的小棒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经历实物测量的过程体验,贵在检验“测量标准要一致、测量工具要统一”的重要性,从而明白“尺子”产生的必要性,为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作好铺垫。

环节三:认识1厘米

先介绍尺子,然后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尺子上找1厘米(顺着数倒着数均可),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用手指比划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出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再从准备好的图中找出长约1厘米的线(有画成水平的、竖的、斜的、也有大于1厘米的和小于1厘米的),并用尺子验证。接着不用尺子,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不说线段),同桌比一比谁画得准,再用尺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认识尺子,通过在尺上找、用手比、闭上眼睛想、身边找、图上找、徒手画1厘米的长度等一系列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充分检验1厘米,使学生对1厘米有深刻的认识,逐步建立长度观念,为后续学习几厘米和其他的长度单位奠定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 篇8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新特点;对策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几大突破和优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不论在内容编排上还是结构设计上都有了新突破,它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教材的内容更丰富,更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上出现了主题图板块,主题图多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的。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二册“位置”教学的实验设计中,这一单元的实验教材插入了一个小朋友排队上车的情景,学生有排队上车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图画有比较直观的理解,他们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数学知识,轻松地辨别前后左右位置。实验教材的这种编排既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的贴近性。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2.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更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在关于2、3、4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教材中提供了几幅向日葵的生长主题图。在这几幅主题图中,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向日葵从萌芽到成长的过程,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编制2、3、4的乘法口诀。同时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乘法口诀,又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这样就实现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3.人教版小学实验教材倡导算法多样化,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张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从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再到小学高年级一个数乘多位数的教学等,都倡导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倡导在计算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计算结果,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以教师计算教学为主的观念的挑战,更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尊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放学生的数学思想。

二、人教版小学实验实验教材存在的问题

1.人教版小学实验教材内容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通过对人教版小学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我们发现有超过半数的教师都认为实验教材有一定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以往的数学教材,内容都较为单一,涉及内容较少。而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的设计涉及了很多领域,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一些生活实践知识等。实验教材中需要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内容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学的东西增多了,学起来也就相对增加了难度。

2.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部分主题图的信息容量太大,给学生提取信息增加了难度

人教版小学实验教材中,主题图的出现贴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也存在信息量过大的问题。比如:在“9的加法运算”时,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一幅运动会场景,在这个主题图中包含了很多画面内容,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很难从中发现问题。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设计要尽量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主题图要形象、直观。

三、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对策

1.数学教师要“吃透”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要认真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涉及面广、范围也增加了,有的数学教师仍采用旧教材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备课环节重视不足,准备不充分,这不利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既要遵循实验教材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也要敢于对一些设计环节进行变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科学的备课,实现对实验教材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2.数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实现了很多的突破,也呈现出了新特点,但是教材中也有一些环节是不妥的,教师要灵活地变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在“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让学生角色扮演给学生呈现这样一个情景。小龙有76元钱,他在商场购物时看中了几个玩具,铲车30元,积木22元,火车25元,飞机34元,让学生来帮小龙买玩具。这样的情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也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会积极思考解决方法,会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学生主体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实验教材的主题图激发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算法的这种多样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做计算题,而不应该以教会学生一两种算法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会激发他们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而这就是实验教材教学理念的体现。

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要根据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新特点和新内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采用情景教学、生活化教学、快乐教学、分层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彩多姿的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内容也更加丰富,更注重与各学科的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材的优势进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明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教育学,2012(6).

[2]叶佐富.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0(11).

[3]宫长海,王铁红,徐艳珍.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效果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上一篇:后现代设计艺术教案下一篇:十部励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