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报告(通用8篇)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篇1

(一)内涵不同

教育案例是通过对一个中心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以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故事。

个案研究法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它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全面、系统、深入、具体地追踪调研、阐明特征、阐明原因、揭示规律。

从研究对象看,案例指的是一个个体,而个案研究指的是特定的个体,这个个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从研究的方法讲,案例注重描写法、寓意法,而个案研究注重跟踪法、归纳法;从研究的时间看,案例是以一个人、一件事情为对象,时间相对要短,个案研究是对特定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单位、地区)较长时间的跟踪调研,研究周期较长。

(二)研究步骤不同

教育案例是围绕中心人物、事件经反复提炼而成为教育故事。

个案研究的过程是:一是确定对象,二是搜集资料,三是分析诊断,四是揭示规律,五是写出报告。

(三)结构不同

教育案例有案题、案情、案析三部分组成。个案研究报告有五部分组成:一是个案件简介,二是个案诊断,三是个案矫正,四是结果与分析,五是讨论。

(四)写法不同

教育案例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手法,力求生动、形象、感人;个案研究报告主要运用记叙、议论、说明的方法,力求客观、准确。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篇2

1 教育游戏的案例

教育游戏在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中以应用效果比较好的《农场狂想曲2》为国内教育游戏的代表,对它的游戏设计进行阐述分析。

教育游戏在国外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探索亚特兰蒂斯(Quest Atlantis),简称QA,是一款被欧洲多个国家广泛用于教育教学的教育游戏。本文中以QA为例,谈谈国外教育游戏的设计。

1.1 国内的《农场狂想曲2》

《农场狂想曲2》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农场,学生扮演农场主对农场中的农作物和牲畜进行经营和管理。学生通过对农场的管理来综合学习地理、农业、环境、经济、社会等学科知识。

游戏界面如图1所示,其中的字母A—Y分别是游戏中的信息状态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来完成任务。比如在管理羊群时,数量少于10只时才能买进,当牲畜旁出现一个“感叹号”标志时表示饲料不足,学生需要购买粮食,否则牲畜的生长指数会降低甚至死亡;当出现“旋转星星”标志时表示牲畜患了疾病,需要注射疫苗等。游戏中物价会随市场变动而变动,比如全国禁酒,小麦价格下跌;发生疯牛症,牛肉价格下跌等。

《农场狂想曲2》中环境气候的建立依托于真实的全球气候仿真系统,农场中作物及牲畜的生长状态会随灌溉次数、化肥成分、洗澡等情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的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作物和牲畜的生长环境[1]。农场就像一个虚拟实验室,是一个不断尝试的环境,学生能够在反复观察、实践的体验探索活动中掌握各种相关知识技能。

从上述游戏设计来看,《农场狂想曲2》能使学生沉浸在一个复杂多变的虚拟真实环境中不知不觉学习知识和技能。但是参照Bloom的认知分类(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2]这款教育游戏在部分情景设计上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达到认知的前三个阶段,即知道、领会、应用,如当牲畜状态不好时,学生直接从系统提示就得知牲畜是缺少饲料或是生病了,然后通过点击鼠标购买饲料或疫苗就可以了,这样只让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较低水平阶段。游戏可以设计为当牲畜状态不好时,学生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比如测体温、观察粪便、检验饲料的成分等)来确定牲畜的具体状况,这样学生玩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层面就会显著提高。

有研究表明在《农场狂想曲2》的实验中,很多学生纯粹为了休闲和娱乐,只是随便点击进行种植等各种操作,根本没有真正的提高知识水平[3]。

1.2 国外的Quest Atlantis

QA中学习者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相应的探索活动,涉及到的知识从各种自然科学、语言到艺术、社会等科目。它以神秘且发达的亚特兰蒂斯星球遭受各种自然和社会问题,委员会通过OTAK(学生通过它穿行于不同的世界)与地球人联系,寻求帮助为游戏的大背景。QA游戏界面如图2示。

QA中的学习活动都是基于一定问题情境而创设的,以“探索”的形式呈现。学生利用OTAK可以到达不同的“世界”(如“生态世界”、“健康世界”、“文化世界”、“和谐世界”等),每个“世界”就是一类问题的代表,“世界”又由多个“村庄”组成[4]。“村庄”是学习活动的基本场所。

例如,在Ecology世界中关于水质量的探索任务。任务是以河中大量鱼类死亡,人们寻求帮助为游戏背景,学生首先要在Abby的实验室通过交谈、观察向Abby学习水质参数(PH、DO(溶氧量)、浑浊度、硝酸盐含量、温度等)对鱼类的影响;如果参数不正确,学生必须在虚拟世界中动手实践使各个参数值恢复正常状态,至此任务的前任务(预备知识点学习)完成。学生从村长邮件资料中了解到村里概况(伐木公司、钓鱼公司、土著居民)后就要从不同的人群(游客、伐木工人、农场主、钓鱼者)中通过访谈了解这些人看见的一些现象及他们对鱼类死亡原因的个人看法(有人说鱼群的在河中位置的分布有了变化,大量鱼群向下游迁移;有人说森林、河流面积骤减,并提供森林与住宅面积的变化图,有人提供几年来河水的PH值变化图等)。学生要通过这些现象和资料判断分析原因,提出系列假设:1)森林大量砍伐,泥土沙化和碎木屑流入河中致使水质混浊,漂浮物使水温变高;2)过渡捕捞;3)农场肥料随雨水入河使PH变酸;4)粪肥流入河中,水质超营养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鱼群的生存状态产生影响。再提出了假设后学生需要进行水质采样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上述假设并制定解决办法(使用过滤器、用碱中和、限制砍伐、限制过度捕捞……),“两年后”检查成效并进一步细化保护措施。

QA中游戏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而不是用抽象方式呈现,确保了知识最大化的迁移回归到真实的状态,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学校学习去情境的问题。

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大都是非良构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一般很难对这类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QA中解决河水质量的问题就是一个非良构问题,学生必须平衡政治、经济与环境三者的利弊,综合考虑然后制定方案。(因为捕鱼为这个村子带来财政收入,伐木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等。)

QA在游戏的竞争机制设置上稍带欠缺,导致游戏丧失一定的挑战性。

2《农场狂想曲2》和QA的比较研究

《农场狂想曲2》凭借真实的全球气候仿真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虚拟实验室,学生通过在这个虚拟实验室里反复观察、实践,从主动的经验参与获得多种知识技能,从而实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QA通过创设能容纳大量知识技能的真实情境空间,将各种非良构领域的内容融入游戏设计,做到了教育性和娱乐性的融合。

2.1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两款教育游戏的相似之处如下

首先,两款游戏都是以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学习来进行设置,游戏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是跨学科的。如《农场狂想曲2》中农业、经济、地理等知识都被容纳到牧场、农场、市场等情景中;QA中物理、化学、社会学等知识容纳到水质探索中。这样就能将大量的非良构问题巧妙渗入到游戏情景设置中,实现教学内容和游戏的巧妙融合。在教育游戏的设计中,要选择各类合适的知识点或者知识内容作为游戏的选题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应该是广泛的。好的内容设计通常包括一些来源于现实中的问题,该问题将多个不同的学科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习多个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

其次,两款游戏的设计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使学生能够沉浸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渐进式的学习。这样的设计在增加了游戏的挑战性的同时更利于以后的学习迁移。《农场狂想曲2》以真实的全球气候仿真系统为依托,学生在农场中的任何管理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类真实结果。QA中亚特兰蒂斯星球的生态问题、道德问题、社会问题等都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从体验式角度出发,将学科内容融入在贴近生活,突出真实性的游戏背景中,通过营造可视、可听、可感的逼真的游戏化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游戏的乐趣中学习到知识技能。如可以以神秘火山岛国(以地震地区生态为模型)创设情境,融入多种防震逃生知识及火山地带的自然风貌、建筑特色等知识;以穿越始皇时代讲述秦朝历史文化等等创设真实游戏情境。

2.2 两款游戏的差异主要有下面三点

在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QA相比《农场狂想曲2》在游戏情境设计中融入了更多贴近生活的非良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更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QA中解决河水质量的问题就是一个非良构问题,在故事情景引导上基本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确定选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观察反思和总结。这样的设计增强了游戏探索性的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步骤决定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牵引下全力探究,增长能力。当然,游戏中非良构问题的创设还必须要有挑战性。

在社会责任的融入上,QA将多种真实的社会、环境及文化问题融入游戏情境中,使学生玩的同时亲社会行为也得到培养。如水质量问题,瘟疫村镇问题等。《农场狂想曲2》中这方面的设计就相对简单。比如:有临近工厂排污,问学生是否愿意付费控告;政府集资修水坝,是否愿意赞助等。教育游戏中可以通过设置具有社会责任的角色,涉及道德问题的故事情节等来增加游戏中的社会责任感。如扮演环境学家、公务人员等角色,将各种人权问题、生化克隆、资源掠夺等融入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并能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5]。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QA探索活动有在游戏中进行的,也有在社区实践进行的,这样既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性,又通过现实活动防止学生过渡沉迷于虚拟世界[6]。游戏中很多知识特别是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隐性知识时,设计者必须注重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不能用游戏的虚拟性代替事件的践行性[7]。游戏情境绝不能完全的取代实践活动,教育游戏要最终回归生活。

3 结束语

由于作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对案例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在以后的研究中,作者将把重点放在深入分析更多成功案例上,希望能对我国教育游戏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玉霞,李芳乐.教育游戏“农场狂想曲2”中的学习迁移[J].中国远程教育,2011,31(4):79-83.

[2]何克抗,郑永柏.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尚俊杰,庄绍勇.教育游戏的动机、成效及若干问题之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8,29(6):64-68.

[4]SASHA BARAB.Eat Your vegetables and Do Your Homework:A Design Based Investigation of Enjoyment and Meaning in Learing[J].Edu cation Technology,2005(1):15-21.

[5]马红亮,李晓文.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教育网络游戏[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0):102-106.

[6]马红亮.教育网络游戏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以Quest Atlantis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0,8(1):94-101.

班级“特殊”幼儿的个案研究 篇3

【关键词】 集体环境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5

《纲要》要求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问题。但审视我们的工作,似乎把一切的重点都放在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健康发展上,很少幼儿会关心幼儿的心理是否产生一些问题,身处幼儿园会发现有些幼儿不适应集体环境,不爱说话、不爱笑、不爱玩,这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于是我针对班级一名有次情况的幼儿,展开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一)家庭成员

LX,男孩,2010年出生,今年6岁,身体状况良好,据2015年体检可知,身高115,体重45KG,均属正常发展。

(二 )家庭基本情况

1.家庭成员

爸爸、妈妈、LX一家三口人单独生活,平时放假待在奶奶家。

2.家庭环境

物质条件较好。

二.不适应集体环境的诊断

对于幼儿来说,集体活动是他们亲社会行为 的一种重要体现,是幼儿学会处理各种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集体活动中会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树立自我成长意识,更是帮助幼儿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正常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模仿、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达到社会化的一个初始阶段1。

根据切斯提出的儿童气质类型的9项指标,LX属于“迟缓的孩子”,这一类孩子通常约占15%,他们通常是安静的退缩,对新事物适应迟缓。如果坚持和他积极的接触,他们会逐渐产生良好的反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对新刺激缓慢的发生兴趣,慢慢活跃起来。

LX是一名6岁的男孩 ,不说话,不玩,最喜好的事情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面对这样一种状况,采用观察记录的方式无疑是最好的。经过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发现:

(1)晨间活动不玩,趴在桌子上,叫他去玩,他也不说话,一个人坐在那里。

(2)入厕喝水需要人反复去叫,如果没有人叫他。他就静静的坐着。

(3)集体活动从来不主动参加,即使叫他来参加,也是站着不动一下。

(4)排练节目的时候一动不动,其他小朋友练得兴致勃勃,玩的很开心,但是他無动于衷。

三.原因分析

LX这样不愿意和他人接触,不愿意和其他幼儿交流游戏主要来自于内心世界比较孤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和他人沟通,担心会受到嘲笑。

四.教育策略

性格不健全,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针对LX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一些比较适合他的方式对他的情况进行了疏通。下面会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关于怎样去正确引导这样的幼儿的方法:

(一).合理并适时的交流,并及时给与肯定

这样的幼儿本身在交流上是存在言语迟缓的状态,这里的言语包括接受和发出,接受又包含感知和理解。合理适时的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加快言语方面的发展,会帮助幼儿逐步向积极说话发展,语词、语句也会大幅度提高。经常做交流互动可以提升幼儿对交流的兴趣,喜欢上交流,其次还会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发音上面的弱点,及时去调整,在交流的同时并给与适时的肯定,在这种有意识的交流互动中,幼儿会慢慢建立自信,找到发音说话的乐趣,也会逐渐敞开心扉,愿意和其他伙伴谈话。LX 本身是属于“迟缓型”的幼儿,不是不交流,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所以合理适时的引导他去说话,是帮助幼儿打开言语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游戏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没有孩子不喜欢游戏,不喜欢玩,游戏是适应幼儿内部需要而产生的。伴随幼儿年龄的增长,思维和想象也会有所提高,他们的独立活动就增强,对活动也会产生兴趣,他们有活动的需要,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操作物体的需要以及反复练习的需要,游戏由此就发生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操作物体,有动作、有活动,幼儿的大脑会得到锻炼,随之的言语能力也会增强。另一方面,幼儿的游戏是社会时代的代表,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并不断创造、想象,逐步接近生活,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愉悦。观察发现,LX 在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有人愿意陪着他,他也会去玩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因此游戏是会打开一个幼儿的内心世界的。

(三).榜样示范

幼儿在集体中生活,身边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玩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又能给自己正能量的玩伴是幼儿在集体中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每一个集体中都会有那样一些事事都做的很好,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强的幼儿,选择这样的幼儿和LX作为伙伴会帮助像LX一样的孩子树立自信,增强自我认同感,培养自我向上的内心。

五.启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的LX简直和以前判若两人,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与人交往不再胆怯,愿意说,愿意笑,能够和其他幼儿良好的沟通并进行游戏,也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作为榜样来给大家学习。“六一”活动时可以和大家一起表演节目,我感到狠欣慰。说明对他实施的策略是有效果的。总之,为了幼儿能够健康成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要对这些幼儿倍加关心,积极对待,正确引导。

幼儿的心理是存在很多奥妙的,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性格中的,他们是“特殊”的幼儿,但绝不是真的特殊的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看见每一个孩子的美,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靓丽。只要方法正确,每一名幼儿都是最美的太阳。

我想说:幼儿教师是幼儿未来路上的第一位带领人,都说肩上的重任很大,但只要用心做,只要好好做,都会做的很好,我希望我们国家未来的教育是走在世界的前端。

[参考文献]

高中班主任教育个案研究 篇4

找准学生转变的支点――一名学生个案的研究

作者/吴红

摘 要: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所谓的问题学生多少都有心理问题,找准造成心理问题的动因,就等于找准转化学生的支点,只要因势利导,先解决心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学生的根本问题,他(或她)才可能改变自己的现状,改变自己的世界,他(或她)才可能做到优秀。

关键词:找准;学生;转变;支点

每位教师都要相信学生的可塑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为个性心理特征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只有在行为方式上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有效地帮扶。

作为一名多年奋战在一线的班主任,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做到优秀,关键看能否找到阻碍发展的问题根源。如果找准转化学生的支点,他(或她)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改变自己的世界。多年的教育经验,我发现有些问题学生是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只要因势利导,先解决心理问题,就能解决问题学生的根本问题。

小龙(化名),男,今年17岁,是我的一名学生。据小龙妈妈讲,小龙在原来中学学习成绩不太好,不太守纪律,上课总是安静不下来,不是讲话就是插嘴,要不拿把小刀在课桌上搞“创作”。书桌上、座椅下,甚至墙壁上,常常留下他“创作”的痕迹。老师多次找他谈话,收效甚微,在原来学校被列为不受欢迎的学生。现在来到我们这所技校,情况依旧,我也找他谈过几次话,可他对我说:“我也不想这样,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上课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唉,学习好无聊,活得没意思、很累。”这段时间我正好在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我决定用我所学的有关知识试试能不能治好小龙的问题。

一天,我特地找小龙拉家常,在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小龙家庭状况一般。他在小学阶段学习较好,进入中学后,一次因传染性疾病住院治疗。出院后回到学校上课,老师却把他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单独一个人坐,暂时与同学“隔离”。个头较小的小龙原来坐第一排,现在坐在大个子后面,既看不见黑板又听不见老师讲课,有时只好站起来看黑板或问左右同学,为此常遭老师批评。几个月过去了,老师仍不让其回原来座位,理由是上课纪律不好先坐在后面吧!渐渐地小龙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没兴趣就听不进去,听不进去就不懂,不懂更没兴趣……由此陷入一个无法改变的“怪圈”中。从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感到小龙本人其实也希望被老师注意、关爱,可是因为学习不好,他只好通过一些非常手段引起老师、外界关注,这些非常手段又是老师、家长所厌烦的、唾弃的。而在对小龙的问题处理上,家长、老师方法过于简单,非打即骂或是归类为学困生,这样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伤害了孩子的人格。

在我第二次找小龙谈话时,征得小龙同意,我给他做了一个心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智商测试、个性心理测试、抑郁自评量表测试、焦虑自评量表测试,心理测试得出结论:小龙有多动症倾向。我依据诊断结果制定了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法,主要是帮助小龙恢复对生活的信心。用“认知疗法”治疗,具体措施是首先将小龙及其母亲请到学校来,说明小龙患上了轻微的多动症,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而不是精神上出了问题,这种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一定会治愈的。并进一步解释这种心理障碍的特点及一般形成过程,以解除他们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然后,我给小龙和他妈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每天要安排20分钟与孩子交谈,听孩子讲讲学校情况、自己与同学相处的琐事、孩子自己的种种想法等等,通过这些沟通来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一周后小龙母亲打电话过来说小龙轻松多了。又过了两周,我约小龙谈话,这一次不像前两次来那样拘谨。我记得第一次来谈话,小龙讲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还不停地低着头摆弄衣角,而这一次能大胆地与我互动,我开始成为一个倾听者,听他滔滔不绝地讲他所知道的知识。

由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配合治疗小龙这样的心理问题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我平时观察,小龙上课喜欢插嘴是因为他知道一些东西,平时好争斗是因为他的显示性性格决定的,虽然他的文化学习很差,但讲话很有逻辑性,思维还敏捷。这些除了性格上的因素,还和他喜欢看电视、交朋友有关,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他学到的社会学知识比一般的学生多。面对这样一位学生,如果一味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他,那他只能以一个学困生形象出现,作为教师不能忽略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从心理学角度讲要尊重孩子个性,因为个性心理特征决定了一个人的习惯,只有教育内容和行为方式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才能因势利导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教育就是一场失败。

因为小龙有多动症倾向,所以在学习上,小龙属于动觉型,所谓“动觉型”指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运用自己的肢体活动来强化教材学习。动觉型在学习中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好动、易烦躁、不喜欢做笔记,对说大道理不易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小龙机会,让他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有时将他的一些见解作为话题,学生可以讨论,这样既增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小龙,仿佛成为我这学科的`“带头人”,对我这门课更感兴趣。其实这是根据小龙外向性和显示性高的特征,为他设计的一个自我表现舞台,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与引导,让他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培养他“我也能行”的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并在自我定位过程中扭转他的不良行为,使他能健康地发展下去。

在与他班主任沟通时,建议班主任也给他设计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班主任根据他的胆大、能说等特点推荐他为学校伙食委员会成员,这大小也是个官,小龙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每天中午到食堂检查伙食、卫生等情况,并把学生反映的问题认真记录在案,每周五提交学生会。当上了干部的小龙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渐渐改掉了上课讲话和爱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学习上也有很大进步。

在处理小龙这类学生问题上,家庭、学校要改变教育方法,多关注孩子,增强正面强化力度,减少负面强化影响,学生都存在潜在能力,要相信学生都有可塑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即使他们身上有不足也要利用可取的部分,然后搭建让他们可以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过程中,激活潜能,培养自我意识。

小龙第四次来是自己主动来找我的,而且距第一次来已有近两个月了,他来只是告诉我最近很忙,以后可能没时间来看我了,于是匆匆走了。望着他的背景,我知道他已经从精神状态的低谷中走出来了,这让我很欣慰。一个学期下来,小龙彻底改变了。

参考文献:

[1]陈斌,王伶俐。青少年心理保健指南[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1.

[2]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咨询[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05.

[3]蒋爱芳,柴前胜。浅谈如何增强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J]。青少年犯罪问题,(01)。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篇5

论文题目:《如何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学校名称:长沙市工读学校 论文类型:教育研究 作者姓名:杨 健

撰稿日期:2013年3月18日

如何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长沙市工读学校 杨健

摘要:如何对问题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转化,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就可以达到起到很好的效果,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对家庭教育失当的行为和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后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此来确保对问题孩子教育转化的全面性与彻底性,进一步提升教育转化问题孩子的实效。

关键词: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 失当行为 有效干预

当看到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人民艺术家李双江老师那布满阴霾的脸孔时,作为专门从事问题孩子教育转化的工读学校的教师,我们的心不禁在滴血。任何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他必须会有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个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家庭教育失当的类型

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笔者通过对进入工读学校的数千名问题学生进行了的详细抽样调查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导致问题学生出现的家庭因素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失当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无力管教、自由放任型

自由放任型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力对孩子进行管教,如留守儿童,一边是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教育,他们只能将孩子放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每天生活在孩子的身边,但是却要么是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要么是因教育能力和水平有限,无力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教。还有就是家庭破裂、父母离异分居或不合的,容易使青少年失去家庭的温暖,造成人格的失调,由于家庭关系僵化,孩子得不到安静合适、温暖的生活空间,心灵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心理会畸形发展,变得厌世,导致心理变态。产生自卑、多疑、暴躁等人格缺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引诱,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百依百顺、骄纵溺爱型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年轻的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竭尽所能地给孩子尽可能好的,让子女在家中处于优越地位,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生活上的任何需求,使其经受不起任何挫折,家长认为对孩子只要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而忽视了思想教育,或是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扭曲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酷、自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便易产生偏激行为。久而久之,则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性,当父母无法再满足子女过分的要求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怨恨父母,甚至社会,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的不良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父母对子女的错误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护短怂恿。致使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体罚打骂、粗暴生硬型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定下过高的目标。当达不到自己定下的目标时,往往“恨铁不成钢”采用粗暴的方法以待,深信“不打不成才”,家长不自觉地、无意地损害孩子自尊心的事常常可见。甚至部分家长还有暴力倾向。有些家长则平时放任子女,一但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便打骂、体罚。这些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受创伤,从而产生恐惧,增大了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行动自私、情绪自卑,逆反心理大,父母无视子女青年期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性加强的心理特点,用强硬的手段一味的要求孩子顺从听话,按父母的规划发展,无理粗暴的干涉,这样使孩子自我评价萎缩到实际能力以下,孩子应有的正当欲求和需要被禁止。这样专制干涉的教育,会激起孩子的对立情绪,更甚者可因对这种教育的仇恨而成为暴力攻击者,对人粗暴冷淡,难以和人和睦相处或者丧失对生活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并产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心理缺点。

家庭教育的失当和缺失都会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不当,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诱发因素。

二、家庭教育失当的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失当可以从家长本身与环境当中寻找原因,而这些原因中,家长的思想、心理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可以从家长的观念与认知与孩子的成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错误教育行为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 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父母不了解子女的成长规律,导致教育方式失当

随着中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中学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三)家长专制思想严重,导致家庭教育环境恶劣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在众多犯罪的青少年中,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或死亡,缺少家庭温暖,有的是因为父母地位低微或有生理缺陷、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导致心理上产生深深的自卑,由于长期的压抑,甚至形成仇视社会、痛恨社会的心态,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同时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对待子女不公正、管理专制、疏于对孩子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暴力等,都会使原本应该是温暖港湾的家变成孩子噩梦的魔窟,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危机。其中以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的伤害最大。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一方对另一方实施的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无论 家庭暴力的对象是否是孩子,都会给孩子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伤害。这些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自卑、恐惧、抑郁、焦虑、仇恨、情绪不稳定、情感淡漠等情绪问题;行为退缩、流浪、吸毒、酗酒等行为问题;严重的导致或诱发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等;他们可能因为不能忍受而自杀或杀人。

三、加强教育指导,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一)创新家长学校教育方式,指导家庭教育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作为工读学校来讲,更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创新家长学校教育方式。学生家长是一个很大的复杂的社会群体,要做好指导工作,没有明确的指导途径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的良好途径。家长学校的任务重点在于对家庭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针对性的家教指导讲座对家长的育子方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发挥家长学校在提高家长素质方面的作用,学校课题组将家庭教育指导与管理列入学校工作和德育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给家长以系统性的指导。根据家长的需求和动机,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教学,以专家讲座、播放学生学校生活剪影、学生汇报会、学生特长展示、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千名教师访万家等形式,讲授一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解答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家教中的困惑,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激发了家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家长参与研究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家庭教育

感受生活处处是教育。“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借助有利资源整合我们的教育。开展家长座谈交流活动,家长座谈交流活动是学校对家长进行集中性指导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渠道,具有面向全体家长的特点。可以有全校性的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的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教师除简要介绍本班学生学习和表现外,还对家长提出教育建议,要“信任孩子、赏识孩子、做孩子的表率。”家长们可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家教的成功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利用身边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例如,发现孩子的问题,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当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在交往中被打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是正常现象,孩子哪有不挨打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挨打时教师应该及时制止;还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讲道理等等。对此,家长纷纷发表看法,可都没找到造成孩子间打闹的真正 原因。为此,教师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间打闹的原因,科学指出孩子间打闹极有可能受到影视作品中成人对生活、事物不满意时用打闹来宣泄情感方式的影响。教师与家长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多种看法,自觉帮助家长从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促使家长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

(三)密切家校交流,提升家庭教育

学校对家长开放,请家长到校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这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和社会效应。开展家庭教育主题经验分享交流会。家庭教育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的开展源于我们在进行访谈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教师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成功有效的,对此,我们把这些宝贵经验介绍给更多的家长,一方面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主动弥补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同时,我们还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成功事例记录下来。例如,有的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能和谐相处的,有的家长培养孩子意志力成效突出等,我们请他们在亲子活动中介绍过程、意义,让更多的家长在今后教育孩子中有所启发和借鉴。另外,我们还和家长们就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当孩子任性怎么办?家长们各抒己见,活动教师还针对如何培养情感智力,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一一做了讲述。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实践证明,良好的学校教育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而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通过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进行有效指导,大大提升了问题孩子的教育矫正效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问题青少年教育之后的反弹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旭,论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10年5月(下)

[2] 张娟,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J],大众文艺,2010年第1期

[3] 王韬,青少年自卑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第2期

[4] 静进,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10年第24卷第5期

[5] 高鸿云, 吴增强, 邓伟等,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第1期

[6]张学清 汪思倩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6

摘 要:《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老师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本次活动完全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让幼儿边阅读边思考边大胆表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合孩子的兴趣。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终身受益,经典绘本以其图文并重,相辅共存的故事架构方式,非常符合学前儿童阅读。

关键词:幼儿园 绘本阅读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和普通的图画书有区别)。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1]

一、结合绘本阅读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越早,对智力开发越有益。七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是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新纲要》中指出:可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2]

幼儿在阅读时产生共鸣,通常会将自身带入角色或者自己模仿文中的动作对所阅读的内容做出回应。在幼儿阅读过绘本后,自身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转变角色,主动化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融入故事情境,并且情境中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了其他幼儿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彼此分享自己所获得的内容,通过幼儿自身所能表达出来的独特方式,也是在成人眼里不能理解的手舞足蹈,正是这样的绘本阅读行为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在整个绘本阅读的大环境下,幼儿的理解相对于之前懵懂的阅读教学,有了较为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再加入教师的配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环境和与之相应的道具,与幼儿的阅读动作相互配合,帮助其更快的进入故事情境。在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顺应幼儿发展的天性,充分尊重孩子的阅读习惯,教师有爱心有耐心的辅导帮助。[3]

教师在开展?L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幼儿尽快进入角色,可以开展多种方式进行。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续编故事,仿写故事,改编故事,童话剧等形式展开。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考虑到幼儿好动的天性,可以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发挥想象,用幼儿自身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出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绘本教学完美开展。

二、绘本教学的分析

着重分三步:一是帮助幼儿了解文本内容;二是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讲述故事内容; 三是促进幼儿理解“幸运”的改变,感受智慧的力量,从而提高幼儿冷静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过程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抓住细节,引导、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调动每个孩子思维的积极性,让幼儿在阅读中,不仅获得丰富而生动的知识经验,而且在不自觉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在阅读中获得了新的发展。这就是说在生活中追随教育,在教育中学习生活。

对小班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观察、记录并分析幼儿的阅读行为适时指导。例如,洋洋三岁没有阅读看书的习惯,家长曾为其订阅过幼儿读物,但多数是由父母讲给他听洋洋自己很少独立看图画阅读。洋洋看见几个小朋友在阅读区看书,也主动走进来直接拿走别人正在看的《婴儿画报》。他随手翻到一页大声说“不好看。”又翻到其他页随便看看随手又丢在一边。老师拿起书故意倒过来递给洋洋他就倒着看。老师问“书应该怎么看呢’’他看看书不说话。老师问“小熊的头是不是倒过来了怎么会这样呢”当笔者递给他倒过来的书时他不会自己调整。笔者让他把书上的故事讲给老师听时他讲的语无伦次。

可以看出洋洋是被阅读环境以及其他幼儿的阅读行为吸引过来的翻阅时随意翻书没有从封面开始阅读的习惯。洋洋说不出“书倒了”有可能是还未能注意到画面的细节,也有可能已经发现但不会用语言表达。尽管在老师的引导下洋洋发现“小熊倒了”但仍不会调整。读书时习惯不好,不知道按顺序阅读书籍对书上图画内容也表达不出来。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共同指导小班幼儿阅读,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对于阅读有困难的幼儿需要一对一的指导。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家长一起参与对洋洋的个别阅读指导,并且为家长提供阅读记录卡,引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指导。进而促使洋洋家长对阅读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相关的指导策略,保证了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建立幼儿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选择的大班绘本教学《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这一故事内容传递的是一种善良、美好和聪慧。而传递这一切的是图画中逼真的兔子和狐狸的面部的特写、不断累加、发展的故事情节和狐狸心里对一种生活规律的认同――从而认同兔子为他设下的一个个聪明的陷阱。但当兔子的计谋得逞了,他却发出善良的“这是我和狐狸互道晚安的地方!狐狸,晚上好!”特别是,幼儿园孩子的生活和隐藏在图书中的狐狸、兔子的“生活”规律有相同的地方。孩子对性格特征相差大的动物放在一起组合的故事也会非常有兴趣;对他们之间的斗智斗勇会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因此,这一作品可以在阅读时勾起孩子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图画书共鸣。考虑到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按照“要说、能说、会说”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让孩子学的开心、学的高兴,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结语

《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期是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美的形象,尤其是艺术作品中美的形象,具有概括性、典型性、促使幼儿形象思维活动,并引起幼儿的联想,产生丰富的想象活动。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篇7

一、个案基本信息

案主名叫小P,男,18岁,智商程度为51,中度智力障碍,行动较为迟缓,虽然能够与人沟通,但是沟通能力较差。该学生比较喜欢画画,目前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八年级,主修餐饮服务课程。小P的家庭相对比较贫困,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妹妹。父母对小P的职业期待不高,希望通过学校的特殊职业教育能够为他寻找一份工作,以缓解家庭经济负担,为小P今后的生活提供帮助。

二、个案发展状况

在课堂上,教师发现小P注意力不够集中,注意广度不足,容易被身边事物分散注意力,其灵敏度与灵活性也较差,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经常自言自语、思想跳跃、走神等。此外,小P的认知水平较弱,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较慢,在掌握一项技能时往往需要教师反复讲解。比如,在学习餐巾纸折花时,该生大约花费了4个~5个课时,练习过程中经常出现遗忘现象,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但是该生在情感上比较丰富,有着自身的兴趣爱好,会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画画,不能专心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针对个案学生制定的教育方法

1. 明确学生职业技能教育方向

教师在为智障学生制定教育方法时,要明确学生的教育方向,针对个案的特点找到适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满足他们今后的生活需求。比如,针对本案小P,教师就可以选择适合他的教学引导方式,从画画角度入手,逐渐将其带入到职业课堂上学习餐饮服务技巧。此外,由于小P情感比较丰富,教师也可以从情感方面着手,拉近与他的距离,让他愿意敞开心扉进行交流,进而了解他的职业愿望,明确他的职业教育方向,为他以后的生活提供良好帮助。

针对智障学生,教师还要制定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其掌握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职场适应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比如,针对小P的餐饮服务教育,教师就制定了六个短期目标,每个短期目标在1个月内完成,以提高他的学习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小P的服务用语学习效率较快,但动手能力不强,于是教师便调整了完成短期目标的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餐巾折花、餐具摆放教学中,以提高该生的职业水平。

2. 做好学生职业技能教育评估

做好学生职业技能教育评估是特殊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不能进行科学评估,将会影响到职业教育质量,不能帮助智障学生准确把握职场技能动向,更不利于他们的就业。做好学生职业技能教育评估,第一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如智力水平、情感状况、学习能力、模仿能力、交流能力等,只有做好全面评估才可以把握学生的状况,调整教育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职业发展环境。第二要科学利用评估结果,并寻求更好的职业教育方式,以增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帮助智障学生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本案中小P就是在职业技能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如通过智力测试、情感测试、学习能力测试等来了解他的情况,结合他的表现,大部分人认为他适合餐饮服务教育。这是因为他的情感比较丰富,在语言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高效率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3. 做好学生职业技能心理疏导

部分智障人士受到不公平待遇后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尤其是在职业心理方面要加大疏导力度,端正他们的职业态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比如,小P在学习餐巾折纸这项技能时,由于自身原因学习效率低下,一段时间内不能集中课堂注意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并产生抵触心理。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变引导型教学为游戏型教学,鼓励小P参与折纸游戏,改变他原有的学习心理,从而达到职业教学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针对智障学生教学时需要制定科学的方法,明确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方向,做好学生职业技能教育评估并给予一定心理疏导,以激发学生参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面对不同的智障学生,教师还要耐心指导,提高他们的专注度,使其熟练操作相关技能。在特殊环境下,教师与父母还要多给予智障学生精神、物质激励,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与家庭的温暖,以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胜,张福娟.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发展的家庭支持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07).

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8

1.母亲——专制与溺爱并存型

溺爱型的父母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它是父母把孩子摆在高于自己的不恰当的位置,对孩子的要求一味满足,百依百顺,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案例中,母亲刚开始的多次迁就暂时满足了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表现出任性,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

2.父亲——放任型

从案例中,笔者以“爸爸在旁边从始至终没发过任何言论”来概括了父亲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已经影响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使得孩子过于亲近母亲,而忽视父亲的存在。由于家庭成员较多,父亲基本无从插入。又因觉得自己难得休息一天,所以常常推脱给母亲或奶奶。父亲的放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需要研究者和家长共同重视。

3.祖辈——溺爱型

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溺爱严重。表现为:凡是孩子要的,想法设法办到,甚至上天摘星星也行;一切包办代替;一切事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和父辈的不同。案例中,虽试图阻止过,但孩子想要也就给了。祖辈并没有意识到这样溺爱孩子有什么不对,奶奶说过:“算了,就给他”、“对他好没什么不对啊”。

4.曾外婆——支持型

支持型具有健谈、赞赏、善解人意,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等特点。曾外婆的人缘极佳,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找曾外婆聊天。从她的人缘和周围邻居的评价中,笔者确定她是一个爱干净、勤俭节约、健谈的老人家。

二、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的问题

(一)家庭成员人数多,容易在教育方法上产生分歧 ,缺乏一致性

由于大部分时间是母亲单独抚养,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漠不关心的状态,其他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有限,似乎无法提出科学的意见。这样,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产生不一致性是必然会反生。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整个家庭中没有受到重视。父亲常说:“到妈妈那里去,走吧。”这种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导致孩子对父亲产生惧怕疏远或对立,亦使父亲的教育权在无形中失落。而爷爷奶奶的溺爱则促使孩子的性格会偏向任性。

(二)家长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离

“认知偏离”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因此,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认知偏离。普通家长都认为幼儿期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贪玩、任性、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三个主要方面。相当多的家长把爱玩当成了贪玩,没能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充分释放和利用孩子玩的天性来进行引导与培养。其实“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孩子通过游戏来获得最直接的认知经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三)成人不当的行为示范

我国家庭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家长教育意识浅薄。小孩好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父亲母亲和东东在床上休息,母亲玩笑的说:“宝宝,去打爸爸。”东东嘴里边说着“打”边用力的敲打父亲,东东以此为乐。案例中,成人在生活中对“打”字反复强调,使得孩子学会“打”的发音。这样的一个字或动作是不是一个3岁幼儿该最先学会的字呢?

三、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重视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家长教育,定期进行育儿培训

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其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中最强有力的教育因素,也是实施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提高急停教育水平,必须在社区范围内推行家长教育培训活动,以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乡镇政府应该积极举办免费育儿讲座,鼓励每个家长参加。可利用幼儿园师资优势,给祖辈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和讲座。为此,其思想可传递于父母,帮助父母共同担负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制定育儿方法以及内容。

(二)重视行为示范的榜样作用并有意识的营造语言环境

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能力。因此,每个家庭成员的正面引导很重要。例如:妈妈教东东浇花,东东很喜欢,抢着要自己浇花。后来东东不肯停止浇花,妈妈呵斥东东并把他关在门外。可以看出,母亲是有意识的引导东东爱护植物,但呵斥东东的语言确不是良好的榜样。因此,笔者和母亲沟通后,提出调整与东东沟通的方式,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改变母亲的措词和语气,试图使得孩子明白、理解。

一般语言发展正常的幼儿一岁半左右是单词句阶段,他们会运用简单的词来表达。东东2周岁时笔者开始观察,但至今东东都不会使用简单词或句。研究者针对这个问题,主动和家庭成员沟通,试图找出帮助东东语言发展的方法。其方法集中于家长要有意识的营造语言环境,例如:家长每天可抽空1到2小时时间专门为东东看图书、讲故事,考虑到是婴幼儿,年龄较小,长辈们可反复强调其中一本或两本,便于幼儿记忆和复述。

(三)高度重视“独二代”心灵的滋养和呵护,重视父亲的榜样作用

“80后”独生子女,许多已经成家立业养育后代。而他们的孩子同样是独生子女,被称为“独二代”。独生子女带来的问题很多,比如亲情缺失等。“独二代”由于生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点,在六加一(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一名孩童)家庭结构环境下,父母注意力大都放在孩子的外在变化和物质满足下,很少留意和孩子的心灵沟通,久而久之导致许多孩子出现社交恐惧等社会问题。

上一篇:计生服务 造福群众下一篇:心声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