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习作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四下习作(通用8篇)

苏教版四下习作 篇1

这位同学,中等身材,略显清瘦,但却长着一个大如皮球的大脑袋;一双天真无邪的扑闪着智慧的眼睛嵌在清秀可爱的脸蛋上,还长着一对漂亮迷人、风采动人的小酒涡;一双灵巧的小手,能做出让你爱不释手的小玩意儿;瘦小却充满力气的双脚跑得飞快,活像一只小羚羊。最值得一说的是他那张嘴。他那张嘴呀,总有说不完的话:他开心时,会说得让你开怀大笑、合不拢嘴;他生气时,说出来的话能让你愁眉苦脸、怒火冲天。他是谁呢?他能在“雏鹰争章”活动中获得什么奖章呢?别急别急,还是让我来先说说他的“事迹”吧。

我觉得他最能拿的奖章应该是“保健”奖章。“保健”奖章说简单一点就是体育奖章。那么,这位同学有什么拿手的体育项目呢?足球?不对。篮球?不对?羽毛球?不对。长跑?跳高?铅球?……都不对。他最拿手的是我们的国球——乒乓球。

说起乒乓球,还得从去年说起。去年,还在三年级就读的他,借了一副乒乓球拍,玩着玩着,就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兴趣。说来也巧,该同学的妈妈单位正好新买了几张漂亮的“双鱼”牌乒乓球桌,他便邀上了他的“死党”一起去练球。练得挥汗如雨、不知疲倦。

时间飞逝,转眼一年过去了,他从一个原本连乒乓球比赛规则都不懂得孩子,变成一个乒乓球高手。

春暖花开、鸟儿欢畅、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一天,他与班上的几个球技名列前茅的同学打起了乒乓球。打着打着,远处一个身影走了过来……是体育老师。体育老师也要打乒乓球。两位同学见状,自知不是老师的对手,知趣地自动退下。只剩他和另外一个叫陈永峰的同学,不知天高地厚。一阵“石头、剪子、布”之后,陈永峰赢了。陈永峰把开阵势,要和体育老师一决高低。体育老师球技高超,只见他旋球一个,扣杀一下,很快就把陈永峰打得晕头转向、败下阵来。

接下来就该这位同学上场了。他和体育老师的比赛,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紧张刺激,吸引了不少观看的同学。第一、二局,赢了陈永峰的老师,士气正旺,过于小瞧了他。没打多久,体育老师就被他左旋一下右拉一下,输得稀里哗啦。第三第四局,老师加紧了进攻,加大扣杀力度,使出浑身解术,妄图扳回比分,但最终还是回天乏力、撒锏而归。第五局,双方都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各有输赢,比分咬得很紧,原本说好五分一局的比赛,一直平分:六平,七平……九平,十平……十四平,十五平……真是精彩极了,围观同学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但这一局的比赛,他没能沿袭前几局的势头,最终体力不支,败下阵来。

大家看看,这样的同学,我们该把他推荐为“雏鹰争章”候选人吧。

苏教版四下习作 篇2

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我在备课时,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 让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采用多种呈现方式

综观教材的例题和习题, 都是关于一个长方形长、宽的变化引起的面积的变化。我感觉到如果按照教材去上, 学生会感到难度较大, 枯燥无味。为此, 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 通过故事的形式将问题串起来, 使教学素材的呈现形式多样、力争做到素材的选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直观形象, 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关注学生内在需求

示意图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 学生画示意图的真正动因不是某种外力强加, 而是源于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需要, 所以是否画示意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 我将课本的例题改编成“老虎大王准备给它的子民们重新划分土地”这样一个故事情境, 在学生完全投入到这一情境之中时出现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这么安排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内在需求,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学生口语表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思维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而思维又与语言密切相关。因此, 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表述解题思路, 是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节课我考虑到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准备在形成策略这一环节中多让学生述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用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 学生就会很快地掌握“策略”。

【我的教学实录】

一、故事导入, 复习旧知

最近, 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可热闹了, 老虎大王准备给它的子民们重新划分土地。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说不定遇到一些难题, 我们还能帮它们解决!

师:看!小狗的菜园子, 你能算出面积有多大吗?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菜地, 没标上长和宽)

生:不能。

师:要算长方形的面积, 必须知道什么?

生:知道长和宽。

师: (课件显示出长7米, 宽5米) 那现在能算吗?

生:7×5=35平方米。

师:那小兔子的萝卜地, 你能算出长是几米吗? (课件出示萝卜地, 面积是40平方米, 宽是5米)

生:40÷5=8米。

师:知道面积和长, 怎么求宽呢?

生:面积÷长=宽

二、情景激趣, 寻求策略

让我们去看看狐狸吧!这只狡猾的狐狸正在得意呢! (课件演示) 原来狐狸有一块长方形花圃, 长8米, 一天夜里它悄悄地把长增加了3米, 结果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 同学们, 你们能算出狐狸原来的花圃面积吗?

师:这个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你是看着文字来理解的还是看情景图来理解的?

生:我是通过看情景图的变化解决的。

师:看来, 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这个情境图, 我们怎么办呢?

生:可以画图。 (师板书:画图)

师:根据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 我们先画什么呢?

生:画长8米的长方形。

师:真画8米长吗?

生:可以画8厘米的示意图。 (板书示意图)

师: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画呢?

生:长增加了3米。

师: (把长延长3米) 3米随便画吗?你认为画多长?

生:8米的一半是4米, 比4米短一些。

师:我们要求的是原来花圃的面积, 哪儿是呢? (强调标上问题)

师: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 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

(课件动态演示画图过程, 教师板书: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 先求花圃的宽。18÷3=6 (米) 6×8=48 (平方米) 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

师:同学们, 刚才这道题我们是怎样思考并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画图) 是啊, 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 画图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现在, 我们就带着这种策略到小猫家去看看。

三、巩固提升, 促进生成

1. 试一试 (课件出示小猫图)

(1) 学生读题。

(2) 指导画图。师:小猫家的鱼池是什么形状的?后来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3) 展示作业,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交流, 强调条件和问题都标上长短, 比例要适中。)

(4) 解决问题, 说出解题思路。师问:跟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没举手的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呢? (交流两种方法)

(5) 小结比较。师:不管方法一, 还是方法二, 我们都要先求出长方形的长。其实, 解决这道题还有其他的方法,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探讨探讨。

2. 补充练习

师:通过画示意图的策略, 帮助我们解决了狐狸家和小猫家的实际问题, 让我们再去看看大熊猫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课件出示题目)

(1) 学生读题。

师: (读完题, 看到有学生拿笔和纸) 你们拿笔和纸干什么呀?

生:画图。

(2) 师:那就请同学们动笔画出示意图来解决问题。

(3) 汇报交流, 说说你是用什么策略解题的。

3. 想想做做

师:我们带着画示意图的策略, 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1) 出示题目, 学生读题。

(2) 指导画图。师问:这道题长知道吗?宽呢?那你知道什么?怎样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里的“或者”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句话分成两句话来说吗?

(3) 生动手画图。师:你可以先画长的变化, 也可以先画宽的变化, 就请你们动手画画吧!

(4) 展示作业,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画图的策略)

师:你觉得以后在什么情况下, 可以画图?

【我的教后反思】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教材从四年级起, 每册安排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 相对集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这节课, 我认为基本完成了课前所预设的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重组, 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机地引入到课堂中,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需求, 正是这种内因的驱使“逼”着学生主动思考, 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在教学中我合理把握教材, 有效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多样性的探索, 适当优化, 既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也发展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四上《习作5》教学设计 篇3

1.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可谓精彩纷呈。你有自己所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吗?说给大家听听!(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2. 你想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写出来让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交流“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言语表达的素材。在此过程中,自然过渡到研读例文的环节中去。

二、 研读例文,领悟自述

1. 我们在习作之前,先来欣赏两位同学的习作,看看别人是怎么介绍自己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的。

2. 学生默读例文,思考:这两篇例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① 这两篇习作分别写了什么?(小闹钟和小溪流)

② 你觉得这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学生先相互交流,然后再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两篇习作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使文章生动、有趣。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自述,并初步领悟自述的好处是使文章生动、有趣。

3. 进一步领悟自述的好处。

① 同学们刚刚提到这种写法叫自述,这样写的确很生动、有趣。请大家再细读例文,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很生动、有趣?

② 检查交流。《小闹钟》一文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全身、背后、头顶”,以及“告诉、伸出、敲、唱”等词语体会表达的生动有趣;《小溪流的自述》一文,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孤独、难过”以及“拍拍、挠挠”等词语体会这种写法的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什么叫自述和自述有什么好处以后,再让学生回到例文中去,就是要让学生把自述的方法以及好处的领悟落到实处。通过品味“全身、背后、头顶、告诉、伸出、敲、唱”等词语,感悟“自述”的方法;通过品味“孤独、难过、拍拍、挠挠”等词语,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③ 现在你能说出自述的好处吗?

三、 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1. 细读例文,想想例文在自述的时候,都写了哪些内容?

2. 检查反馈,引导学生归纳并相机板书:

《小闹钟》:外形——构造——功能、作用

《小溪流的自述》:快乐——孤独、难过

3. 在介绍这些内容时,你觉得小作者写得怎样?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从例文中举一个例子说说看。

4.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并相机板书:

(1) 采用自述的写法;

(2) 注意表达有序;

(3) 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例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习”有所“仿”。此环节让学生再次细读例文,意在让学生感悟写法,主要目的有两点:要让学生了解,在介绍一个事物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表达时要做到有条理;要让学生明白在介绍一个事物时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所介绍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四、 角色练说,丰富选材

1. 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头饰拿出来,先想想你准备介绍这一事物的哪些内容。

2. 把你想要介绍的内容列个简要的提纲。

3. 指名学生上台,戴着头饰介绍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事物。

4. 同学相互点评介绍的情况。

【设计意图】:“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贯穿于习作指导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为学生的动笔、表达服务。让学生戴着头饰介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所介绍的这一事物的角色之中,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 书面练笔,巡回指导

学生当堂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四下教案--三顾茅庐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为是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切入 感知课文)

复习上节课内容,小组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二、新授(精读感悟,体会诚心诚意、雄才大略)教学版块一(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一)细读课文,从对话、神态、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读—找—说—悟—读)随机 过渡:

1、刘备的真心到底有多诚?真情到底有多真?还需要我们进一去读读课文,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找可以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感受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

3、交流。

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

1.师:除了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的深深诚意?(学生读有关语句)

2.你们是从行动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引导生自己说体会)

或师引导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半里地的时候就下马了,这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T追问:“半里多地大概有多少米?” S算:“250米。”

T继续问:“这么远,诸葛亮又看不到,为什么这时候就要下来呢?”

S: “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刘备下马步行不是做给诸葛亮看的,而是真心诚意地尊重他。”

T再问:“当时什么人才骑马?” S:“将军。”“有身份的人。”

很多S马上领悟到:“刘备这样做是降低身份。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对他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尊敬。”(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扰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指导生扣住关键词说体会,动作表演理解恭恭敬敬,体会虔诚)“不要惊醒”: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轻轻”:生怕惊扰诸葛亮休息。

“恭恭敬敬”:师:想象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会有怎样的动作?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师:你会对谁这么恭恭敬敬呢?

(小结:看来,刘备用对待“长辈”的礼貌,对待“宾客”的热情对待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刘备可能会对两个弟弟吩咐些什么,又会用怎样的口气怎样的态度?

(学生想象的语言会很丰富,模仿的口气也很像。有的说:“二弟三弟,你们且在门外等候,我先进去。”有的说:“三弟,你性情急躁,现在门外等候,莫要惊扰了孔明先生;二弟,你也一起等候。”)(4)“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生谈体会或师引: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

理解“半晌” 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 师:仅仅半天吗?一个时辰就是?

师:古时候,一天一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约是现在两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又一个时辰,一个站一个还躺着。(看图)

师: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的敬重啊!齐读这部分。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刘备为何那么“快步”?(急切地希望见到诸葛亮,反映出刘备求贤若渴)

小结:我们从行动中体会到了刘备的诚意,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受这些地方,让我们一起回到“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你可要细细地去品味呦!(观看动画)

带着体会齐读“离诸葛亮的住处„„才悠然醒来„„见面。”注意标出的关键词。(出示)

教学板块之二(感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过渡:刘备为何对诸葛亮如此尊敬,如此诚心诚意的邀请呢?肯定诸葛亮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通过上节课的初步认识,你觉得诸葛亮怎样?

师引导:是啊。诸葛亮雄才大略。文中也简单写了一写。请大家读课文的3、4、5小结,找到有关语句,并说说体会。分析形势 体会大略(第四小节)

师: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T这里有两个词(板书: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S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T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民不聊生啊„„

T当时诸葛亮是这么说的:将军想成就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听了诸葛亮这番话,刘备-----。“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S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T你比喻得很形象,就像我手里的瓶盖一样是“砰”的一声打开了,下子打开的,叫“顿开”茅塞呢?堵在人们心里的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刘备)读一读词语。师:通过这一段谈话,刘备就明白了当时的形势和以后的打算。可以看出诸葛亮确实是有谋略。确实值得刘备三次邀请。齐读第四小节。出山战况 验证才华

T: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像---------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

板书(如鱼得水)谁是鱼,谁是水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像什么?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火烧赤壁”、“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巧设空城计”„„)T: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对刘备有多么重要。难怪刘备会三请诸葛亮。再读读最后一节。环境烘托

体会性格:

师:其实,这里的环境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生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里有一句——(生接:比喻句)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T: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T: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这里景色宜人,谁来读好它? 齐读

三、课堂作业 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段景色描写

四、课后作业:

1、调查及作业(把手放好坐正!)

班里有多少人看过或听过《三国演义》故事?(一半)建议你为买来或借来少儿版本乃至连环画,一个月后,请你们的班主任搞一个“三国故事”演讲比赛。看谁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心。

五、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

(如鱼得水)

诸葛亮

诚心诚意

苏教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着、塞”。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及目标3 教学准备:多媒体、三国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顾”“茅”两字写法,顾,左中为横折钩、竖提;茅:中间是横钩、点,最后一笔为撇。学生练习写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投影生字;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shǎng 辰 诸 尊 吩 塞(多音字组词)策 着(多音字组词)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分析字形、口头组词 2、描红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辅(fu fu)晌(xiang shang)辰(cheng chen)诸(zhu zu)卧(wo wu)3、阅览三国相关故事 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投影生字,朗读,默写。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2)填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诚心诚意最终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 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刘备对人才的渴求)结合阅读资料,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8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虔诚、敬重

雄才大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文中第三节有一点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可以去掉吗?出示句子。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比喻句: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衬托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我们来到九龙湖公园,只见——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写话。

3、比喻句辨别。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3、4、5

2、评价诸葛亮(料事如神、雄才大落),刘备(胸怀大志、求贤若渴)板书:

两次拜访没见到

8 三顾茅庐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祁黄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段,诵读,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左传》历史故事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人名xiehu)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4、简介《左传》及当时历史

二、自读课文,要求(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分析字形,记忆生字,口头组词

左右结构:伐、悼、慎

上下结构:霸 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 避

2、重点指导

悼:左边是“忄”,而不是“扌”;右边是“卓”,而不是“桌”。

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左传》历史故事 举荐人才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一、复习。

1、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二、理清文章脉落。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说祁黄羊举荐人才,那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他是如何举荐的。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第一段(1-2)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3-13)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一心为国,大局为重、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为什么?突出祁黄羊不避仇。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一心为国)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荐()伐()悼()

晋()存()代()掉()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一心为国、公私分明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 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来接自己的班,可见他)——不避仇(边说边板书)看出了他——(指名回答,进一步认识祁黄羊),解狐却生病不能担任,那他有举荐了谁呐?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看一看。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惊讶”说明——出乎意料。

两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说明什么?——出乎意料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

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推荐儿子是万般无奈而又十分慎重的决定)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讨论课后第五题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根据板书练习复述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2、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3、小练笔:其他大臣知道这件事后,纷纷说道:“————”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出以公心,一心为国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他清正廉洁的品格。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多媒体、道具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介绍剧本常识。独幕剧的特点: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交代的是布景和人物活动等。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只读人物的话,不读括号里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b.划出有疑问的地方。

C、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自读效果。A.出示生字词,正音。

B.指名朗读对话,学生评议。根据括号里语气词朗读 C.教师指导读长句。3.再读课文。

思考:你明白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4.交流:

a.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有哪些人? c.故事分为几部分? d.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公仪休特别爱吃鱼? 2.学生回答。3.指导朗读。

4.指名表演。学生评议。5.再进行朗读训练。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口头组词

2、重点指导:

拒:右边的笔画为:横、横折、横、竖折。宰:下面是个“辛”。与“寄”区分。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板书设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演员演一次电影那?演员要想演好,首先要背熟剧本。今天我们就来熟悉剧本,准备演一场。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剧本,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说公仪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公仪休:爱吃鱼。清正廉洁。聪明机智。)这些都能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二、快速读剧本,边读边划有关语句。a)学生自由读剧本。

b)交流所得,把握人物个性特点 出示句子:公仪休为什么不收鲤鱼那段经典的话语; 思考:管家为何要送鲤鱼给公仪休,为何偏偏送的是鲤鱼; 讨论:公仪休是如何拒绝的

从这些对话中,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公仪休——清正廉洁、以身作则、聪明机智

三、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的台词。

四、表演。

过渡:台词熟悉了,那么我们就要上台表演了。

1、分配好角色,大家当导演,有什么话想对演员说(说表演的要点)。(如时间紧就演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段)

2、表演

3、点评。有没有把大家的意图演出来。

4、学生对照看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再反馈表演,要求要加进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五、明理

追问: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原因你明白了没有?你认为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你以后会怎么做?

六、课后试演课本剧。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试着写一个小剧本——班级小事

习作2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两点: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3、按照作文要求,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教学重点、难点

在生活中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把观察到的有条理、有重点地写出来。教学准备

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有所发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事前布置观察在生活中的发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活动,精心准备。

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有哪些新发现,并寻找原因,收集有关资料,做好笔记。

二、开拓思路,选好题材。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用心地去观察,你就会有许多新发现。课前布置大家留心生活中的不同,你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分组交流。

通过生活中的新发现,启发自己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我们在生活中有不少的新发现,请举例说说。

归纳总结:同学们的这些新发现可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如风霜雨雷电等;可能是关于动植物的,如蚂蚁认路、向日葵向阳等;也可能是关于人的,如爷爷迷上了电脑、奶奶最近不吃鸡蛋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观察到的写出来。板书:我的新发现

三、学习《例文》,迁移写法。1.阅读例文,思考并回答: 奶奶要“我”做什么事?“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开始挑了约半小时,还有一大堆?为什么后来不到20分钟,“我”就巧妙地分开了?(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把例文分成三部分。)相机板书

想想小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写好“分豆”经过的。2.引导归纳写法: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四、明确要求,练习写作。

1.读第三部分,明确写作注意点:写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写清有什么新的发现?

2.由说至写。指名先试说自己想写的事,随机评析,让学生特别注重说好找答案时怎么想、怎么做的,碰到什么问题以及怎么在探究中解决的。然后分组交流并独立完成习作。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新发现 留心生活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写清事情经过,以及人物是怎么做、怎么想

第二课时

一、学生各自习作,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

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

三、学生写完作文,修改、誊写。

注意修改方法:句子是否通顺;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吗?人物的动作,想法血清了吗?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新发现 留心生活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写清事情经过,以及人物是怎么做、怎么想

练习3 教学要求:

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八个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知道吗?谁来说说。指名回答,对前两天我们学过的《三顾茅庐》就是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还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2)老师知道我班的小书迷赵泰宇找就看完了,而且讲起来头头是到,今天,请他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讲述。(3)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4)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5)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6)学生练习诵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7)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2、教学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谁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的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 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住?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布置作业:

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板书设计: 走近《三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投影生字,学生认读“墓”、“恭”、“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三个字为上(中)下结构,中间有撇捺。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知道学生写“墓”。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6、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描写出诸葛亮的特点

初出茅庐:茅庐,茅屋。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到工作岗位上来。死而后已:已,停止,罢休。死了才罢休,形容奋斗终生。鞠躬尽瘁:鞠躬,弯着身子,表示小心谨慎。瘁:过度劳累。指恭恭敬敬,竭尽全力。

5、自由朗读。

6、同座位练习背诵。

7、指名读。

8、集体练读。

9、集体齐背。

10、指名背。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对此人们或难过或焦虑或痛苦,你或你的亲朋好友有过这样的情况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3、板书:学会安慰

二、创设情境,指导得法

出示情境:解小惠是班上的同学,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家长对她的期望也很大。这一次考试,因为粗心,答错一题,没能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她伤心得哭了。(学生自由读)

1、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对解小惠进行安慰。

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从同情、鼓励、找回自信等方面进行安慰;试着换个角度,从自身方面设身处地进行安慰,安慰时注意得体、语气委婉。

小结:安慰别人要注意三方面,一要有同情心;而要说话要委婉动情;三要多说鼓励的话。

3、上台表演,全班交流。(指明一学生扮演解小惠,另外其他几位学生扮演解小惠的同学,台下的学生充当导演,进行指导。)

4、自我安慰:听了这么多关心的话语,作为解小惠本人,她又应该如何来安慰自己呢?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出示情境,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情境1:姐姐没有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躲在屋里不出来„„ 情境2:小明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丢了,妈妈狠狠地训了他一顿,他很伤心„„ 小组选定话题,合作自由交流。

四、总结,明理

让我们每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都去安慰有需要的人。这样不但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关心他人,与人真诚以待。板书设计:

学会安慰

有同情心

说话委婉

苏教版四上《习作三》教案 篇6

《习作3:写信》

【教学目标】

1.懂得写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

2.学习并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学会给同辈写信。3.能够运用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教学重点】

懂得写信的意义、信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如何把事情叙述清楚。【教学评价设计】

1.采取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习作的欲望。

2.学生自平,互评相结合。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是否把事情写清楚,写信格式是否正确。

3.展示学生习作,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你最想对朋友说的话。

教师准备:课件(例信)【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咱们班这学期转走了两个同学,他们是——张富仁、公 静。

大家想念他们吗?(想)那么,咱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把大伙儿的思念告诉他们呢?(打电话、上网聊天„„)如果没有电话,不能上网呢?老师告诉你个方法,那就是写信,今天的作文课呀,咱们就来学习书信的写法。[板书:学写书信]

(二)复习留言条

师:写信一点也不难,它和我们以前写过的留言条很相似。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出示留言条,并指名读。)

师:谁能说说留言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称呼、正文、署名、日期)(板书四

要素。)其中正文部分说的是几件事?(一件。)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留言条,由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四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一般只说一件事。

(三)例信引路,了解格式:

1.师:那么书信和留言条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咱们看一封石秋小朋友写给表姐红红的信。(出示例信全文),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2.师:好,信读完了,大家仔细看一看,书信与留言条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板书“问候、祝语”。即:信的六要素。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了,1、书信的内容一般比较详细,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但要注意一件事要写成一段。

2、正文的开头要先写问候语。问候语同辈之间可以是你好,如果给长辈写就要写您好。开头要空两格。

3.正文结束,要另起一行写上祝福的话。也就是祝语。

提到祝语,老师想到了一个问题:当我们给不同的人写信的时候,祝语能一样吗?(不能。)

师:比如说:给爷爷写信,可以用哪些祝语?(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给老师写呢?给同辈写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给不同的人写信要用不同的祝语。好了,关于祝语我们先说到这,下面,大家看黑板,在原来留言条的基础上加上问候和祝语,这就是信的格式,其实书中已经很详细地给我们做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65页,找到相应的内容。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下?(指名读)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把书信的格式编成了顺口溜,你们想看吗?(想)。指名一名同学读,教师起头,让其他同学打节拍,烘托气氛。

课件出示:

书信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事情谈完写祝福,健康快乐常说到。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4.师:他读得真不错,大家是不是也想读读?(想)不过,读完顺口溜后,不看投

影,你能把信的六大部分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一两人说说书信的格式。教师同时出示例信,提示学生可以结合例信和板书来谈信的格式。] 师:好了,顺口溜先读到这,谁能结合着板书和这封例信,给大家介绍一下书信的格式?(指名2-3人说)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看来咱们对信的格式已经基本掌握,下面,我们就来练练兵,好不好。(好)2.咱们来看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这次习作的内容是给同辈写信。同辈就是同学、朋友等与自己年龄相仿、辈份相同的人。写些什么内容由你自己定,一定要写你最想说的话。写完后,检查一下内容和格式,把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

课件出示,(指名读上面的习作要求)。同时指出:其他人一边听,一边想题目给我们提出了哪几点要求?

3.读完后,指名回答:归纳出三点:1.给谁写2.写什么3.修改

当学生说第一点时,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人是同辈?给接下来确定给谁写做好铺垫。师:同辈都包括哪些人?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写的内容。

既然这次习作是给同辈写信,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给谁写信,你最想对他说什么?(给同学们适当思考时间)

师:有的同学已经想好了,有的同学还愁眉紧锁,这样吧,想好的同学先把你的想法说给没想好的同学听听,然后再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好吗?(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师:谁想把自己的想法 说给大家听听?(这里可以多找几名同学说说,也可以丰富其他同学的写作思路。)

方案一:(谈想法的人很多)师:看来,同学们思路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还是一脸愁容,是不是因为第一次写信,很难确定写信对象呢?没关系,老师可以给你一些提示:你看能不能给我们班转走的两名同学写呢?(能)内容可以是刚才同学们说过的,比如:(重复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内容),你还可以向他们提一些问题,比如,你在新学校的成绩进步了吗?你们学校举办了什么有意思的活动了吗?等等

方案二:(谈想法的人很少)看来,同学们思路不是很丰富,老师猜想:是不是因为第一次写信,很难确定写信对象呢?没关系,老师可以给你一些提示:你看能不能给我们

班转走的两名同学写呢?(能)内容可以是最近学校开展的活动;自己或和小伙伴做的趣事;班级、马路上的新闻;家里的变化;校园春天的美景„„那么,谈到学校开展的活动,谁来说说我们学校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呀?(朗读比赛,手抄报比赛)师追问:

1、你获奖了吗?

2、心情如何。

3、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告诉你的同伴呢?(如此,引导同学们多说。既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又启发了别人。)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师:好,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要给谁写信以及写什么内容了,那就动笔写吧。不过,在写之前,老师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注意写信的格式,能做到吗?(能)开始写吧。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读,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你要说的事情是否写清楚了,写信的格式是否正确,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

也可以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或让学生对着板书上的写信格式 3.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引导学生评价)师点评:大家看这句话我画上了红线,我认为他写的是真情实感,确确实实是心里话,你们觉得呢?要想真正地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话,就要像他一样说真话,说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理解。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习作展示

教师批阅后选择作文组织学生课间阅读。

(七)板书设计:

写信 称呼

问候语 信的格式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大多数学生会写留言条,所以对写信并没有多大的困难,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语句表达流畅。

苏教版四下习作 篇7

1. 创设情境, 注重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情动而辞发”, 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仍是习作指导的首要任务。教师在利用教材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时, 应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自由表达, 乐于表达”这八个字做文章。让表达、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引导学生写外貌时, 他故意不出场, 让一位女老师到课堂上找他, 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他还把蔬菜、水果带进课堂, 说家里要请朋友吃饭, 引导学生分类说。他善于为学生引进生活的“源水活头”, 再引导学生展开口语交际和作文, 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不吐不快。

2. 精心设计, 让学生放飞想象

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想象作文, 教师在指导时应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想象, 从而乐衷于写作。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开阔创新视野, 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

二、掌握中年级习作内容的呈现特点, 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1. 模仿的应用

(1) 用好例文。俗话说:“磨破嘴皮子, 不如拿说例子。”对于好学生而言, 他们可以根据教师引导从例文中受到启发, 并产生“超越例文”的情绪冲动。对于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 教师可将例文作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仿中求异、从仿到作、由俗入雅, 降低学生的作文难度。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发挥例文的作用:一是通过读议论文范文, 让学生具体感知、领会这类作文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二是通过读例文, 领会编者有针对性的要点引导;三是通过习作教材本身的动态结构, 进行方法步骤的程序性引导。

(2) 由仿到创, 超越例文。及时引导学生向“创作”发展, 注意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曾进行“想象性作文教学”试验, 想象性作文训练形式分两类:一类是紧密结合课文, 以语文教材为依据, 根据不同课文中触发想象力的因素, 让学生进行想象性的改写、扩写、续写等, 体现了“仿中有创”。第二类是命题或半命题式的想象性作文, 由教师提供情境、揭示提纲、列出表格, 让学生看图联想等, 启发学生写想象性作文, 侧重“创中有仿”。

(3) 利用例文时机。把握运用例文的时机也是提高仿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时机的选择有以下几种:一是作前效仿, 教师在学生作文之前, 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 大致分析了解例文, 让学生在掌握范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 借鉴模仿;二是作中对照, 即教师先向学生提出写作任务和要求, 并在与学生讨论写作或学生作文中碰到问题时, 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提供范文, 让学生对照思考, 可望收到豁然开朗或有的放矢之效;三是作前比较, 作文在前、提出范文在后, 教师结合讲评学生已做文章, 针对有关问题, 启发学生阅读有关的例文, 通过比较, 找出差距, 然后重写或改作, 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2. 相机激活, 因势利导

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内容并非按照“一次习作解决一个问题或者重点遵循某个要求”的方式编写, 而是反复练习, 螺旋上升, 最终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比如三下《习作2》, 这篇习作其实就是三上《我的自画像》习作的“螺旋上升”, 上册重点写自己长相外貌, 也已涉及写性格、爱好, 本册要求画写别人, 在同类内容上扩展了一些。进入新课时, 我们可利用前期经验, 以旧迎新, 进行相似激活,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后, 在要求上稍作提示, 学生便可以快速起草。

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内容选择丰富, 呈现方式多样, 符合第二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不同的教学内容, 合理利用教材独特的呈现方式, 让处于习作起始阶段的学生乐于动笔, 学会写作方法。

摘要: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将“习作”列为专门的课文, 使其独立成章、自成体系, 明确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习作教材内容选择丰富, 以儿童发展为本位, 注重中年段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作文修改能力和日常交往需要的培养。同时, 教材呈现方式多样, 大小结合、例文引路, 遵循了读写结合、模仿起步的写作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应利用好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 把握不同的教学内容, 合理利用教材独特的呈现方式, 让学生乐于动笔。

关键词: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内容选择,呈现方式,习作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宗海.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苏教版四下习作 篇8

1.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猜猜他(她)是谁?

2. 出示:她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弯弯的眉毛下一双黑黑的眼睛炯炯有神,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红通通的小嘴,真是可爱极了。猜猜看,她是咱班的谁?(生摇头,不知道)

3. 揭示话题:如果不抓住特点来写,别人就不能猜出你写的他(她)是谁了。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便通过猜谜的方式揭示出习作这一通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深思。

二、 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1. (出示:他矮墩墩,胖乎乎,爱穿一件黑色的牛仔背心。由于背心的扣子扣不上,只好把又圆又大的肚子露在外面,那样子跟南极的企鹅像极了,所以大家都叫他企鹅ⅹⅹ。)读一读,猜一猜,他是哪本书中的哪个人物呢?(《淘气包马小跳》中的唐飞)杨红樱阿姨是抓住唐飞什么特点来写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2. “矮墩墩、胖乎乎”,这是直接写唐飞身材胖。发现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读着这两个词有什么感觉?描写人物时,恰当地使用叠词能表达我们对人物的感情。

3. 还从哪儿看出唐飞胖的?“背心的扣子扣不上,只好把又圆又大的肚子露在外面”,这是从穿着反映唐飞的胖。“那样子跟南极的企鹅像极了”,这是把唐飞和南极的企鹅相比。你看,用打比方的手法,胖乎乎的可爱的唐飞就好像站在我们面前一样。

4. 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表现出一个人的胖呢?如果让我们写一个人很瘦,可以怎么表现呢?

5.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抓住人物外貌的某个方面的特点,将它写具体就能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如何把人物写具体作为教学的重点,可以直接而形象地描写。采用叠词、打比方等习作方法不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的,而是在与学生交流中不知不觉感悟到的。

6. (出示:她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一样,两条硬邦邦的小辫子直挺挺地竖着。她的鼻子就像一个小土豆,上面布满了雀斑。鼻子下面长着一张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的连衣裙也相当怪,那是她自己缝的。原来想做成蓝色的,可是蓝布不够,她不得不这儿缝一块红布,那儿缝一块红布。她的又细又长的腿上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蓝色的。她穿着一双黑色的鞋,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这是我们读过的一本书中的人物,猜一猜,她是谁呢?(《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

7. 默读这一段描写皮皮外貌的句子,想一想,皮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滑稽、与众不同、能干)从哪儿看出来的?“硬邦邦、直挺挺”,看,又是叠词,写出了皮皮的可爱。“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鼻子像小土豆”,发现什么了?(全比作吃的,多新鲜、多可爱的比喻),穿着就像古怪的小精灵。同学们,原来精彩的外貌描写还能让我们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

8. 这段外貌描写依次写了皮皮的——头发、小辫子、鼻子、嘴巴、牙齿、连衣裙、腿、袜子、鞋子,发现写作手法上的规律了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可以抓住多个方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但不要忘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

【设计意图】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不是难点,透过人物的外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则将教学要求又提高了一层。当然,这只能点到为止,对于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能够心领神会并迁移运用,大部分学生了解即可。所以,本片段教学的重点仍在指导学生如何将外貌写具体、写生动上。

三、 示范引路,展示评价

1. 同学们,我们也来试一试抓住特点写人物。咱班48名同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爱美,有的爱笑,有的活泼,有的文静。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做我们的模特,好不好????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在外貌描写时,可以抓住什么来表现她可爱呢?(预设:皮肤、辫子、藏在镜片后的眼睛,嘴巴等)

2. 想一想,你准备写班里的哪位同学呢?他(她)有什么特点?你可以抓印象最深的一点(胖还是瘦、高大还是矮小等)进行具体的描写,也可以抓住几个方面(如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等)按一定顺序写下来。片段中不能出现他(她)的名字哟,因为写好后要读给别人听,要让别人能猜出你写的他(她)是谁。

3. 提醒:用上一些叠词,或者恰当的、新鲜的比喻,你笔下的人物会更生动。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例文中习得的方法进行内化需要一个过程,于是,在学生动手习作前,选择班里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孩子为模特,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再让学生选择班里一个同学写下来,学生就不会茫然,从而让例文的引导发挥更大的效用。

4. 你写的片段能让别人猜出来是谁,说明你抓住特点了,可以得三颗星。从多方面按照顺序来写,或一个特点写得很具体加一颗星。有精彩语句,再加一颗星。

5. 谁来读一读自已写的片段,同学们能猜出他写的是谁了吗?是怎么猜出来的?你认为他写的片段可以得几颗星?如猜不出来,请小作者再想想所写的这个同学还有什么特点,或请其他同学帮忙,说说该如何修改?

6. 请把你写的同学外貌片段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并请小组内的同学为你评一评,你能得几颗星?

7. 根据同伴的评价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

【设计意图】星级评价使得习作评价的内容更加具体、清晰,更具操作性,让习作评讲变得有依有据,让学生知道自己习作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进而通过欣赏与修改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四、 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上一篇:安全工作总结2013-2014秋季下一篇:奋发激励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