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共16篇)

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古达初级中学 郭赟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体会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思路的同时,也时时处处感受着困难和压力。在通读了新课程标准后,结合自己近年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学习新课标过程中的体会。

1、教育理念的转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学校逐步开展起来。新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3、今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

(1)、重视化学学科的“正面”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如正确看待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在弊之外还有其利的一面。

(2)、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意义在对学生科学思维及精神上的积极影响。(3)、重视化学在社会、生活、科学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4)、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特别是八个必做实验。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意识。(5)、重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此指导实际教学。吃透课标、教材,灵活实施教学。

(6)、用心上好每一节化学课,勤写教学反思、心得,大胆写教学论文。(7)、“让思绪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多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多听、多接触,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地从无序到有序。

(8)、拓宽视野,用好资源,防止自己知识的矮化和老化,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9)、重视精选习题,力争做题高效。在试题讲解时也要挖掘题目本身可能存在的情感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10)、发现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记录、研究、处理自己存在的不足。

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化学教学的方法不合理、目的不明确。俗话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 中考给学生带来了特别大的压力。很多的学校目前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学生在不停地做笔记下课后还要让学生完成很繁重的家庭作业。这种不注重质量的化学教学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而且影响了学习氛围。现代的初中化学教学把学生升高中作为教学目的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创新的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新课标初中化学培养的目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2. 化学教学对实验不够重视。化学实验对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学生往往可以通过做实验更简单的理解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 比如,Hcl和Fe的化学反应、Mg条的燃烧反应,等等。通过实验,很容易让学生记住化学反映的现象。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不断的探索中对化学有新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现在,实验教学被忽视学生学到的一些知识和实验设备,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想象死记硬背来记忆。现在,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动出动手能力差、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担负起社会责任。

3.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多学校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受到限制。有可能受学科特点的影响,关于化学方面的活动开展的比较少,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敞开心扉交流沟通的机会也很少。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化学学习,部分学校的教师队伍水平较低,在教学工作中缺乏教学的热情和对学术的追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个教师担任很多学科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方法

1.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这样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并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初中化学教学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化学知识与身边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摆脱传统的“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培养,其实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个没有素质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再好也无济于事。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的传统观念,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2. 化学实验要把现实与理论相结合。化学知识可以通过实验直观地得到结论。学生通过做实验,可以认识实验仪器、学习试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原理;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传统的实验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一个人做,很多的同学看着。新课标背景下,老师要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化学实验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来设计完成,教师知识起到引导保护的作用比如说Nao H与Hcl的滴定实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校可以联系有关部门为学校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加大对实验教学的力度,切实将化学实验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学校、教师教学的共同努力,把实验教学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3. 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并不代表要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化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学生学起来自身又可能存在抵触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教材以外的知识点,做以补充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进行化学知识竞赛、化学讲座等活动来和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加学生对化学的了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学生的成长的引导着和栽培者。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也是塑造学生的分水岭,老师的思想、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心理上的成长。化学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老师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初中化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起一支有文化、有水平、有责任的教师队伍。

4. 众所周知,外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研究学习外国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和理念为我国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借鉴作用。将外国教学的优点结合我国的国情来弥补我国教学上的不足。

三、结语

新课标条件下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篇3

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立足课堂,联系当地的实际生产和生活活动,克服实验设施简陋的劣势,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来,自主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新体验、新感知,从而使学生不成为实验的看客或听从者。为使实验贴近生活实际,通过补充一定数量的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在上课之前先演示蔗糖遇浓硫酸的黑面包的实验;点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用沾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玻璃棒与酒精灯磨擦使之点燃的磨棒点为的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有同学竟然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彩的字,来烘托节日气愤。还比如为了检验浓硫酸的吸水性,我在课后布置了作业,先让学生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想办法达到实验目的,然后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自己动手检验它。有学生想到把一块桔子皮封在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里,过一段时间观察桔子皮的变化情况。

家庭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为大多数学生所喜欢。比如在讲到金属和酸的反应时,有的学生竟然从铝制的易拉罐上剪下一块,向我要了一点稀盐酸回家自己做起实验来,后来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铝反应后变成了黑色?生锈的金属放到酸里怎么一会儿就变光亮了?能否用家里的醋酸来代替稀盐酸?这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于对整个学科的热爱。

二、 重视有关化学的乡土资源的使用

化学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为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我们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把眼光投向广阔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注意搜集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例如让学生走访当地的镀锌厂,询问本村或自家田地里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调查家庭生活中和化学有关的生活实际,服装面料的变迁。这些都包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又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调查和走访使学生们清楚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而化学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三、通过精讲精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年级化学中不仅有大量需要记忆的概念、原理,习题教学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战术之中,就需要教师精心选择习题,精讲精练。通过精讲精练不仅教给了学生解题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指导他们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有条理,形成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经常在教学中予以示范和点拨,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例题,使用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解决问题,活化思维,拓宽视野,克服思维定势。习题教学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设疑激思,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参与意识”,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通过巧设“机关”,指点迷津;或实验启迪,设疑激思;或反思变通,标新立异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探索能力。例如习题教学中很多内容,单凭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和叙述,学生既感到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掌握。如果将这些习题稍作改变,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则学生兴趣大增,教学效果也就会大大提高了。

四、加强理论和生活实际的整合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的就是要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或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整合。使学生清楚化学并不是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就拉近了化学和同学的距离,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离不开化学。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我们当地,有大量的紅薯贮藏在地窑中,要进入到久未开启的红薯窑,有无危险,危险是怎么产生,应采取何种措施……”,学生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再结合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科之间知识的整合能力。学生的回答虽然不尽相同,但没有太大的出入,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创新的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重视科学知识的使用。学到食盐时,提到亚硝酸钠,每年都有误把亚硝酸钠当作食盐食用,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再如:频频曝光的用甲醇勾兑的假酒,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等等。这些内容和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们都应重点说明、讲解。

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在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之后,作为新教师的我有一定的收获,尤其是在师生角色的转变上: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

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师应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这样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要思考,怎样做才能让自己适应这样的角色转变,让学生更能适应这种转变,我认为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尝试:

首先要从主角的占位中走出,走近学生,融入学生之中,多与学生交往,多创设空间和他们沟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其次就是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善于倾听学生,搭建师生间对话、沟通的平台,这样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引导者的角色成为可能;第三就是要换位思考,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贴近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

高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5

——刘仪军

新一轮课改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通过学习,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因为课程结构的变化而带来了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强调领域和模块,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

二、对新理念的认识。

正确树立高中化学新理念 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教师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书育人: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教学生活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提高,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刘胜国

今年开始的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地理科目的新课程改革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变。经过暑假对新课标的研读,使我感触颇多,特别是聆听有关专家对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我对新一轮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受益良多。以下几点是我对地理新课标的学习体会:

一、地理新课标更切合初中学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课程内从学生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选取内容。更切合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社会,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学习更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地理新课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从侧重教学结果转向侧重教学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学生的学习,改变以前的灌输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也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感性导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开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

感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后的教学活动难免要涉及教材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学中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能真的活跃,效率才会高,学生也不会感到累,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将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设计一些分歧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教材关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分歧。假设性问题的提出;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丰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发展?这样设计可以引入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4、教师必须写好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的案例,写好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题材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体现自我价值。

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一、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化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课堂发言积极性,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在老师的引导和纠正下在课堂上获取知识。

教师应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与学生共同探究,一起讨论, 让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和观点直接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

在新课标的环境下,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结合、共同交流发展的互动过程,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内在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化学里的能量观

化学学科里, 使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化学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能量观不仅在初中化学里很重要,还是整个化学观念中的核心观念。《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使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能量观在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期间就会学习并且开始逐步建构,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理解科学的关键观念。因此,帮助学生能量观的建构是非常必要的。能量观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形成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思维方式,了解从能量角度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维方法。

学生从九年级开始初次接触化学,为了打好基础,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轻松地获取知识, 在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建构能量观的化学基本观念非常重要。在参考和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2年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之后,得出能量观在初中化学基本观念里的重要性,对弥补以前化学教学的不足和完善现在初中的化学教学内容有重要作用。

三、新课标下教材内的能量观点例析

我们在对2012年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联系的基础上对其中与能量有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然后进行分析,再举例对能量观进行阐述。

化学变化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是化学变化的重要特征。人教版九年化学教科书中,在第一单元课题1阐述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时,明确指出“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指出化学变化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 这种能量变化还可以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重要特征, 而且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是具有多样性的。从教材里提取一例作为素材:葡萄糖在体内释放能量。

相信这个能量的转化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 也是人体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其实在初中化学教科书内还有许多案例,但是因为此例与人联系非常紧密,是与我们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相信更能深入人心。在教材内“氧气”课题中,动植物的呼吸作为典型的缓慢氧化之一, 并指出放热是氧化反应的特征之一,但是在缓慢的氧化中不容易被察觉。在之后“人类的重要营养物质”课题内,直接给出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明确说明此反应在人体内发生之后放出的能量是供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主要来源。

四、能量观的建构

在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之后, 我们发现能量的观点贯穿整个九年级化学学习,而且伴随相应的化学反应,不可能独立地呈现出来,与化学、生物、物理息息相关。

新课标背景下, 打破传统教学的观念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实施能量观的建构是教学的一种新尝试。课表和教材本身都是试图引导学生建构在对九年级层次适用的能量观:(1)一切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2)伴随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有不同的形式, 能量可以用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3)能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在教授学生时,应针对大量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中规律,最好联系实际,带入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时深刻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只涉及化学一个宏观概念的阐述,是为学生以后进入高中更深入地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在初中建构好能量观之后,进入高年级,对化学的认识会更深刻,也可以在从微观角度解析化学和能量关系本质的时候逐步建构更高级的能量观念。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应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探究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以最近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对其中体现能量观的知识体系设置和核心观点进行归纳和分析。

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新理念;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思考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认知目标的达成,无疑“知识与技能”是化学课堂教学关注的核心所在,而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否获得体验和感受,则往往被教师忽略。这样单一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偏离了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因此,对传统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要使化学教学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并使之成为有机整体,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一、课堂数学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1.“知识与技能”维度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载体

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是化学教育和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

2.“过程与方法”维度是化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也是化学教学的核心环

此维度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达成其他目标的媒介。注重“过程与方法”化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强调重视过程教学,强调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化学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化学知识的体验,其意义十分重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且与其他化学目标有机整合

就化学学科而言,在《化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是: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制定

如何将“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呢?现以“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例,浅谈笔者的实践体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②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③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天平的使用等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总结规律——探究原因”的教学过程,体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并进行初步的探究。②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表达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身边的化学变化,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的兴趣。②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不能自行产生、消灭,只能从一种存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式,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③对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并品尝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

知识与技能是相辅相成的,扎实的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而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避免将“精讲”理解成“少讲”,将“能力培养”理解成“多多做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①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②创设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情境。③创设学生积极参与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①创设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一是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二是在问题面前,不限制学生,及时鼓励表扬,坚定学习的信心。三是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②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一是利用身边的化学激趣,二是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激趣,三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敦具激趣,四是利用化学史实教育激趣。③创设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任务的学习情境:一是让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二是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三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四、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的思考

1.注重隐性知识的教学

隐性知识应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体验。为此,强化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感受、领悟、思考,不但能促进学生列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探究成功带来的快感。

2.注重化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重视化中学化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重视获取化学知识经历的体验,这完全改变了传统化学“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9

9月19日教培中心组织了新一轮的培训学习。内容是关于新课标的解读说明、在线研讨等。薛老师作了详细的解读说明,使全旗的初中数学老师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本人通过学习了这个新课标,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了解到删除的主要内容有:(1)有效数字;(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5)视点、视角;(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第二、了解到增加的主要内容有:(1)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3)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4)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6)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7)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

第三、知道了本次数学要求从“双基”变成了“四基”。既: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第四、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①.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提高思维水平。

②.一定要改变学习数学的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③.活用教材, 用好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等。

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0

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了“初中数学新课标”及“中学生组织化学习”,感悟颇深,认识颇深,也有了自己真切的体会。

一.绥棱教育推出“中学生组织化学习”,而新课程也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会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会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如果有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就会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会非常积极。当然,课堂上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习,会收到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二.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懂得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课标,上好每一节课。

三.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活花的迸射。

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去,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六.通过学习,要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等。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 篇11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

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的学习方式。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一、创设有效的英语语言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语言的表达需要情境的激发, 只有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 才能拥有更深刻的感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 可以满足学生好奇的天性,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会产生求知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从而, 为了帮助学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再现故事场景, 通过全英语演绎,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强化学生在特殊环境中语言运用技巧的掌握。

二、实施情感教育策略调动学习积极性

情感与态度和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 尤其是英语学习。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与内在潜能, 使其想尽办法克服重重困难, 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及效果。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材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富含情感体验的实践活动, 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英语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资源, 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三、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实物图片或简笔画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昕音、会意, 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 让学生亲自接受语言。教师还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 易懂的手势等方法的运用会让学生拥有饱满精神, 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效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 如果课堂上教学的知识, 学生能够当堂掌握, 那么这种成功一定会给学生以无穷的动力, 学生学习的劲头一定大增, 学习的积极性一定会高涨。要想让课堂教学效果好, 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来, 必须要改变过去以书本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 要把知识的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转化为学生的智力。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外语信息量、信息源, 更多的生动有趣、幽默的读物, 而且要从不同角度地展开英语教学, 听、说、读、写等, 这样多信息地刺激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反应中, 促进学生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使他们长期有锻炼的勇气, 逐渐培养出更多的学习英语兴趣。同时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 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 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因此, 课堂上要提倡师生平等。要尽量做到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享受感, 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 达到情感交融,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五、以表扬、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表扬鼓励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这是因为表扬鼓励可以给学生以充足的力量和勇气, 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肯定、鼓励。教师不但在学习上要给予学生表扬、鼓励, 在生活上只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 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充满自信, 积极向上。

总之, 学生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学习不仅是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 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 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 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 同时能够善于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注意激发他们学习斗志.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与否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有效教学, 学法指导与表扬激励等方面进行分析, 探索如何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英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想学、愿学, 最终达到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初中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3

吴雅涵

近日我对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阅读,深感获益匪浅,眼界也开阔了不少,现将个人的感想与心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的述说如下:

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因而教师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初中英语新课标将学生各个阶段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水平进行了分级描述,初一阶段学生的起步水平大概是二级左右,初一结束后应该达到三级的水平。这样的分级明确了老师的教学目标,也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也给英语教师留了相当充足的空间来自由发挥。

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词汇量大,生词比较多。这当然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但压力终归是压力,英语还是必须要学好的:中考需要它,未来的交际与发展也需要它。这就要求师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词汇的积累,要分散、要重复,经过多次、重复性地学习,可适当地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而且还可以强化学习的效果。

初中英语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具体的现状和情况,进行合理的、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和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课程的教授,在方法上要灵活多变,不落俗套,不封建保守。同时要相时而动,以动制变,以动为活,以活变通,以通变达,最终完成英语课程的教与学,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个人的知识体系,要时刻做好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这所有的一切,都应当以清醒和善思的头脑为前提。

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要精通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硬碰硬,才能胜任新课标的课程改革,才能满足其需求。教师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更能领悟新课标的精髓之所在。从而更愿意从事新课改的工作。

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务必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时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学生,进而时刻引导学生不断求知、求新,不断进步,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不断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各种能量,成为真正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人才。

因此,我体会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我们教师团队应该做到:(1)(2)(3)(4)要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4

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

初二生物

李荣芳

最近我们初中生物组织对新课标重新学习,通过学习,体会颇深: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是: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重要概念为重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新课标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

第二、新课标和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新课标和新课程大力倡导“开放式”教学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新课标强烈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第五、在新课程要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在看、听、说、闻思全方位得到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新课标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第六、新课标要求把实验到落到实处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第七、新课标重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第八、新课标重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节环节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过程,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培养和提高。

总之,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师。

化学新课标中的有效教学 篇15

一、创设环境, 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才可能激发求知欲望, 产生创新思维, 获得知识技能。教师可以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 以此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在《焰色反应》一节中, 我一上课就问学生:“大家喜欢看节日里燃放的烟花吗?要不要现在也试试?”这么好玩的东西,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我用自制的药品进行演示, 实验后问:“为什么这些药品燃烧时会发出五颜六色的火焰呢?”接着进行说明与分类实验, 让学生掌握焰色反应的操作方法, 以及几种常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的特征。这种巧妙设问, 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 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同时又配合了演示实验设置的完成, 使学生在“观赏—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奥妙, 激发起求知的欲望, 在欢乐、观赏中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2]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互相配合、互相激发、互相补充和发展, 才能最终达到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所以, 在教学中师生必须采取密切合作态度, 进行思想感情交流, 学生回答问题, 不论正确与否, 教师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 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 先做朋友, 再做师长。

二、创造有效学生思维,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好不好, 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

1. 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 学生是否人人参与, 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 智力是否得到挑战, 个性是否得以张扬。

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 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2. 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与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 学生活动积极有效。

3. 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口中表达出来。

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片段: (1) 播放一段奥运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SO2漂白食品的视频; (2) 提出SO2属于什么氧化物?和CO2有相似的性质吗? (3) 通过SO2与品红溶液的实验, 引导学生探究SO2的漂白原理; (4) 通过SO2水溶液中加Ba Cl2溶液无现象, 加H2O2产生白色沉淀, 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的实验, 引导学生探究SO2具有还原性; (5) 通过把SO2气体通入氢硫酸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硫具有氧化性, 再从硫的化合价分析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6) 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成分、危害; (7) 开展小组协作学习:鉴别SO2、CO2两气体有哪些方法?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等等。

三、设计探究实验, 培养严谨的思维过程

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而且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在化学新课标教学中教师将知识隐含于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并明确探究目标, 确定思维方式, 使其产生强烈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 教师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用铁钉、铜片、碳棒、导线、苹果、番茄、果汁、灯泡、醋等设计原电池。又如在揭示钢铁生锈的原因, 教师可以提前一至两周在教室里设置如下几个小实验: (1) 干燥洁净的试管中放一根洁净的铁钉, 且加胶塞; (2) 干燥洁净的试管中放一根洁净的铁钉, 不加胶塞; (3) 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 (水经煮沸, 铁钉一半露出水面) ; (4) 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 (水经煮沸, 铁钉一半露出水面, 上面再加一层植物油浸没铁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假设, 共同讨论, 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的教学实践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注重学以致用

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的自然学科。因此, 在化学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例如, 在学习氧化还原时, 我给学生提了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问题:苹果削皮后很容易变色, 这是为什么?引入Fe2+变Fe3+;为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抗氧化性, 我布置学生实验:削皮后的苹果用维生素C溶液浸泡一会后, 很长时间不变色;在原电池学习过程时, 我从当今的手机电池、电动车铅蓄电池谈起;在学习氯气的毒性时我联系二战中的化学武器;在《环境保护》教学中, 先展示收集好的有关环境污染现状的图片, 并以“酸雨”为主线, 设计问题供学生讨论: (1) 什么是酸雨?它是如何形成的? (2) 举例说明酸雨的危害? (3) 我国酸雨分布情况? (4) 如何防治酸雨?通过现实中的例子, 师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 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会在实践中思考, 从而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新课程强调参与、合作、自主、探究和创新。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进入主体角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 而且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更加突出学生的“学”, 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有效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教学, 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扩大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特点, 选取灵活的方式, 获得学习的最佳效果。总之, 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收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 (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

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初中物理 探究学习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探究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不仅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

一、找到学生探究动机的切入点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包括提岀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拟定那些内容需要探究时,应明确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探究,而是可行和重点内容实施探究性教学。备课时应考虑初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大体是:出示背景材料,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形成初步成果,解释评价,必要时还要修正假设,重新设计和研究。

备课时还应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则应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必须关照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学习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能根据探究需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探究方法。要让学生真正接受物理概念和规律,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科学推理等各种物理思维方法,排除各种次要因素的干扰,抓住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概念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灵活地运用。

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内容,在密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先通过测量比较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再通过测量比较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而不同物质的这个比值一般不同,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而且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新颁布的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了“要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声现象”时,我们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根据各种噪声研究减弱和防治方法,给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自己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我们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给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光污染引起的交通问题”。

四、探究式学习离不开信息的整合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信息收集的形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日常生活中、图书馆、互联网等等都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途径收集到信息然后进行分析与整合,以此来强化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的学习和解决办法等。比如,在探究环境污染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小區收集有哪些污染,学校有哪些污染,公共场所有哪些污染,工厂有哪些污染等等。然后教师对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进而形成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

上一篇:成长故事小学四年级作文600个字下一篇: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