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司制度(共8篇)
医疗
公司每年为员工组织一次体检,确保每位员工以健康的身体投入工作。体检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在公司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结果由人力资源部备案,同时对个人体检信息严格保密。
节日津贴
按照我国的民族传统习惯,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三八妇女节公司在节日为员工发放过节费,以寄同乐之情,妇女节只限女性享受,具体的发放标准见表。
防暑降温费
每年七月份到九月份间,公司每月给员工发放固定的防暑降温津贴。具体的发放标准见表。
礼金
公司要求员工激情于工作,认同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为发扬以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公司在员工结婚、喜得贵子、生日、住院、直系亲属去世等情况发生时,向员工赠送礼品或礼金表示关怀,具体的发放标准见表。
娱乐活动
为了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增加员工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公司根据员工建议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娱乐、文体、郊游活动。
旅游
公司组织一年一度的员工旅游活动。旅游经费视员工在公司服务年限分别规定:
1.进入公司工作未满一年者,年度旅游需自付50%费用
2.工作满一年而未满两年者,年度旅游自付20%费用。
3.工作满两年者,年度旅游无需自付费用,但最高旅游经费为每人每年 元人民币。
4.年度旅游可携带家属,其费用全额自费。
7.通讯费
根据各别工作岗位需求,实行定额报销通讯费用。
8、交通费
公司对与居住地不在公司所在县市的按不同人员每月报销往还两地路费 次,但不能超过最高报销标准。
一、一人公司制度长期不受采纳的根源
建国以来, 我国先后出现了公私合营企业、合作社、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等企业组织形式。改革开放后, 又出现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等一系列公司企业组织形式。长期以来, 我国的立法也以不同所有制为基础, 颁布各种法律、法规, 对不同的所有制企业的活动进行调整。但对于一人公司的设立, 我国立法一直持否认态度, 直至2005年新《公司法》加入有关一人公司的立法规定, 我国才正式承认一人公司的存在。通观世界上采用大陆法体系的各国, 也大都是在近30年内才承认一人公司制度的。然而, 早在一人公司制度设立之前, 实质上由一人管理的公司就已长期存在。究竟是何种原因使得一人公司制度远晚于一人公司本身的成立而确立?归纳各种观点后, 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一) 违背法理要求
从法理的角度看, 一人公司彻底破坏了公司的社团性。传统大陆法系的民商法习惯于将公司纳入社团法人的范畴, 这使得一人公司的设立会违背法学理论中社团应具有的人合性的要求。法国传统公司法理论将公司的性质解释为合同。既然是合同, 必有两名以上当事人。一人公司只有一个股东的事实是不可回避的, 故其无法作为传统法理所定义的公司而存在, 不符合传统法理要求。
(二) 导致交易风险
从维护交易安全的角度看, 公司股东仅有一人, 使得复数股东之间和公司内部的相互制衡不复存在, 易导致一人股东权力的滥用, 危害债权人利益。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存在着制衡。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相互监督, 在理论上单个股东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某个股东企图操纵公司进行违法行为, 其他股东基于公民的守法意识和自身利益会进行抵制, 监事会也会对其进行制约和监督。而在一人公司的背景下, 根本不存在上述机制, 唯一股东往往可以不受制约地运用自己的权利, 进行各种可能不利于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此种出于自身权利滥用而导致的危害又可分为3种。
1、对债权人利益的威胁。
一个股东经营管理公司固然具有灵活性, 但是单个人对问题的看法、对市场的分析往往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而一旦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亏损, 由于一人股东只是以所有出资承担有限责任, 因此损失最大的是公司的债权人, 债权人无法追偿资不抵债的那部分债权。
2、对公司独立人格的维护构成威胁。
一人公司的唯一股东通常同时作为公司董事或经理直接经营公司。其极易将公司财产挪作私用, 给自己支付巨额报酬, 或同时用公司进行自我交易, 以公司名义为自己担保或借贷, 使公司与股东人格难以区分。
3、对社会利益的威胁。单一股东往往
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进行一些对他人、社会造成侵害的活动, 而且毫无制约。这样造成的对社会上其他人利益的损害, 虽然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但由于公司的有限责任, 使得股东可以对侵害赔偿责任进行规避, 导致受损人不一定能够得到全额赔偿。
(三) 限制经营规模
从经济的角度看, 股东增多, 其公司资本一般就比较雄厚, 有利于从事更多的经营活动。股份公司的诞生就在于人们看重其聚沙成塔的集资功能, 提高公司竞争力。而一人公司仅有一人出资,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经营规模方面的发展。
当然, 在我国一人公司制度不被采纳, 也有部分社会意识形态的原因, 在此不过多论述。
二、承认一人公司制度之必要性
虽然一人公司制度存在某些无法弥补的缺陷, 但是一人公司制度的确立仍是必须的, 无法回避和否认的。一人公司具有广泛的社会根基, 其存在的合理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前述的弊端, 很多学者亦作出了回应。
首先, 针对一人公司制度违背法理中公司社团性规定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即使公司法不承认一人公司, 却无法制止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现实生活中大量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广泛存在, 不仅使上述一人公司之弊害不可避免, 而且还无法制裁这些规避法律的股东。当今, 很多以非一人公司名义存在却由唯一股东所控制的公司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由于法律未对一人公司进行确认, 使得此类公司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无法可治。只有当公司法承认一人公司立法, 我们才能通过立法对其进行规制, 保障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其次, 针对一人公司股东缺乏权力制衡之观点, 有学者认为: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 股东会形式化几乎是常态。股东会本是将多数股东意愿提升为公司意愿, 并能对公司的经营者进行监督的机构, 股东会的失效不仅使“所有与经营分离”形式化, 而且也使公司的社团性趋于淡化。当股东人数较少时, 主要股东直接运作企业, 从而使法定的股东会并无实际意义。而股东人数众多的大公司中, 绝大多数小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漠不关心, 股东大会流于形式, 渐渐沦为大股东操纵公司的合法工具, 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由此可见, 一人公司的单一股东在此与现实存在的许多公司的管理人并无区别, 也就没有了否认的必要。
最后, 针对单个股东无力筹集雄厚资本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在实践中, 公司资本雄厚程度与股东人数多寡并不永远成正比。公司的资信状况取决于公司资本而非股东人数。有些投资者富可敌国, 即使上千名股东的投资集合也难望其项背。
由上述观点可见, 承认一人公司制度有其必要性。
第一, 承认有限责任, 确定经营风险, 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对于个人企业主而言, 股东有限责任可以使个人财产与经营事业财产区分开来, 从而避免因一次投资失败而导致的倾家荡产、无力翻身。这种制度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第二, 由于一人公司内部结构简单, 便于灵活经营管理。一人公司股东与董事为同一人, 省略了股东会、董事会等繁琐机构所必需的冗长的讨论程序, 这样就省去了很多纷争所带来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消耗, 可以让公司更迅速地应对一些市场行情, 所谓“船小好掉头”。同时, 一人公司还有利于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 (包括营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在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很多公司 (如微软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 依靠着自己的独特发明维持经营, 但在大企业中由于公司核心层人员众多, 掌握该项技术原理的人也相应多起来, 公司往往要花费大量资金保护商业秘密。而对于一人公司, 由于股东只有一人, 并不存在泄漏商业秘密的可能性, 也就会省去相当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中。
第三, 承认一人公司的存在有利于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旧《公司法》不承认一人公司的存在, 在理论上要求公司股东减为一人时解散该公司, 在立法中却又没有明文规定。这就使得通过股权转让成为唯一股东的行为的效力存在多种选择, 不利于规制。规定一人公司制度相当于承认唯一股东的存在是对先前立法的补充和完善。
三、我国新《公司法》中一人公司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承认一人公司的必要性前文已经作了说明, 我国新《公司法》也对其予以了确认, 但对于一人公司的某些无法回避的缺陷, 我国新《公司法》立法时却未考虑周全。
第一, 为了防止单个股东滥设公司、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出现, 新《公司法》第59条第2款加入了“一个自然人只能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这种“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自然人股东滥用权力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 但却有着重防弊、轻于兴利之嫌。如此规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一人公司的活力, 不利于一人公司制度的发展。在这种规制下, 股东很可能放弃选择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形式, 而选择成立形式上的有限责任公司, 实质上的一人公司, 规避法律。理论界已有学者主张允许一个股东设立多家一人公司, 其理由大致归纳为:手头资本宽裕的诚实股东在设立一家一人公司之后, 有可能愿意继续投资于其他产业, 但又无法找到投资伙伴;立法者不宜以偏概全, 仅仅由于个别投资者的不诚信而剥夺全体投资者的投资自由。允许一人设立多家一人公司并不必然削弱股东或者一人公司的债务清偿能力;如果股东滥用法人资格, 一人公司的债权人即可长驱直入, 追究股东的连带债务清偿责任, 并在必要时把该股东在其他一人公司的股权作为偿债财产。禁止一人公司再设一人公司, 而允许股权多元化公司再设一人公司, 有违一人公司与股权多元化公司之间的平等原则;而且《欧盟第12号公司法指令》第2条第2项亦未彻底禁止股东设立多家一人公司、一人公司再投资设立一人公司, 但当一人公司的设立人为法人时, 要求该法人不得为其他一人公司的“唯一一人”, 以避免产生连锁型的一人公司;由欧盟公司法指令可以看出, 我国公司法中所规定的自然人只可设立一个一人公司的规定, 实可改变。我国可利用司法审判, 使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当一人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债权人利益时, 揭开其一人公司面纱, 直接要求其背后的股东清偿债务来保障债权人利益。
第二, 新《公司法》第62条规定:“股东作出本法第38条第1款所列决定时,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并由股东签名后置备于公司。”此款规定的意义在于方便交易人在签约前查阅, 再由之决定是否与该一人公司签订合同。但此条规定在实际交易中并无意义。由于缺乏审查机制, 一人公司股东往往不会做到留有文件供人查阅。而交易人在签约时也很少会因为没有看到此类文件而拒绝交易。故此条款有“走形式”之嫌。为解决这一问题, 使立法者的本意可以得到充分执行, 我国可以引入公众监督机制。要求各一人公司必须有留档文件, 而当交易人或其他人查阅过程中发现有虚假成分时, 应报告有关机关, 由有关机关对其予以严处。
第三, 对于一人公司而言, 信息的及时披露不仅有利于债权人随时了解公司运营状况, 更有利于督促一人公司股东合法地经营管理公司。新《公司法》在第63条加入了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强行规定, 但现实中并没有其他配套的有效的信息披露方式。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个人信用体制, 建立个人信用机构和一人公司的信用档案, 引入个人破产制度, 使社会公众对一人公司的财产状况、信用状况了然于胸。这样既可使有实力的一人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得到实现, 又可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形成多赢格局。
综上所述, 一人公司制度具有违背法理要求, 导致交易风险, 限制经营规模的弊端。然而由其可以吸引投资, 便于管理, 完善现有法律体系的角度观之, 建立此制度又有其必然性。在我国新《公司法》立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的一人公司制度在防止股东权力滥用和信息披露上仍有不足, 并提议效仿欧美国家的做法引入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从立法、司法、实践3方面入手填补一人公司制度的缺陷, 使一人公司制度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天鸿.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03.
[2]、左传卫.股东出资法律问题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3]、江平, 李国光.最新公司法理解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
[4]、黄来纪, 徐明.新公司法解读[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5]、刘俊海.一人公司制度难点问题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 2005 (6) .
成熟国家历来把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资本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加以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证券法》、《公司法》等为主体,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框架。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之处。
鼓励上市公司做好自愿信息披露
法规规定的信息披露要求,只是一个证券市场上较低、较宽的标准,以保证法规的可执行性。从提高企业价值的角度出发,上市公司除了做好法定义务的信息披露,还应当做好自愿性的信息披露——即使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必须披露的信息,但是如果投资者十分关心,则上市公司同样应当尽到披露的义务。
完善做空机制
机制问题的本质就是一个利益问题,要引导信息充分披露,就是要引入多种利益冲突的主体,使得股市的利益格局多元化。对于我国股市而言,做空机制是形成一个刺激信息充分披露的机制的基础,其对促进整个市场的信息披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动性做空的目的是避险,做空投资者的资金处于闲置状态,资金增值的要求暂时无法实现,因此,投资者一般只在较少情况下才愿意做空卖出股票。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远远滞后于其股票价格的攀升,股票市场整体上仍然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形态,投资者要获利就要不断地低买高卖推升股价,形成强烈的做多愿望。做空与做多难以形成良性的平衡关系,致使股票市场的风险不断积聚。要维持中国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降低市场风险,就需要改变目前单边做多的市场机制,完善并强化做空机制。
加强证券交易所与外部合作
首先要积极扩大与媒体、专业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媒体、证券研究机构、证券投资机构的工作,本质上都是在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从而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有贡献的;其次要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对于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来说,加强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不但可以提高我国证券监管的效率,控制风险在国际间的传递,还可以促进我国证券监管的规范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建立上市公司风险预警机制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交易所应逐步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风险预警机制,把高风险的上市公司甄别出来实行重点监管,从而合理引导并规范上市公司,并能有效地分配监管资源。
推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电子化
上网披露实现了披露媒体的突破,但仅仅实现披露文件电子化是不够的。因为上市公司信息对投资决策的重要性,我们在应用时还需要对信息披露文件中所反映的客观数据进行规范存储、统计、分析、深层次挖掘等,如统计年度上市公司业绩总体情况、八项计提情况、分红及公积金转增情况、融资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等,这些都需要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数据化。将上网披露的电子文件与数据化信息结合为一体,实现信息披露电子化,正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建立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
【我爱家具网】一 一个好的家具公司,在导购销售方面就要有一套齐备并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导购员、基层管 理人员都要有一个责任的明文规,对于任何工作人员的仪表也都要有相应的要求,不是杂乱 而无章的。
第一节导购人员行为模式 一、基本工作守则 广东圣吉家具专卖门店(以下简称:商场)的所有营业导购人员均须以遵守本商场之 《员 工守则》作为进场工作的前提。1、任何一名营业导购人员是否合格,首先要看他(她)是否遵循商场之《员工守则》; 2 2、在《员工守则》中,务必遵循以下事项:1、)接受商场培训,了解商场的须知事项; 2 2、)统一的经营服务理念; 3 3、)应有的基本能力; 4 4、)基本的礼节和行为准则。3、商户部分的营业导购人员除商户内部制定的奖励处罚和有关管理有所差别之外,亦 要求以商场之《员工守则》为基本的制度蓝本。
二、基本工作职责 营业导购人员处在终端一线,负责产品销售、品牌传播、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达成产 品与服务的交易。1、沟通传播、达成销售 利用一定的沟通和销售技能,介绍产品知识、品牌形象和商场的服务形象,协助顾客选 购产品,以达成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严格执行商场的销售与售后政策,向顾客做好订货、在不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才下订单。2、卖场展示、形象维护 按照一定规范负责卖场货品、饰品、小件、P POP 的展示陈列和清洁工作,在总体布局上 确保展示环境的完善性,在细节上,确保物品陈列的准确性。
从总体抑或细节上,维护门店 的同意风格和形象。3、掌握货源、促动物流 随时弄清楚商场的物流状况,掌握卖场货品的日常库存和订货情况,积极配合门店主管 和安装送货人员做卖场展品的提展、暂存、退库、月末盘点等工作。4、客户管理、售后报务 • 积极配合门店主管和安装送货人员跟进售后服务工作,第二时间妥善处理客户投诉。
• 建立客户资料,了解和观察消费都消费动向和购买习惯,将重要心得向专管汇报。
• 在售后,对熟客和潜在顾客做好详细的记录,建立客户管理资料库。
三、礼仪行为规范 (一)形象规范 1、衣着:
营业导购人员应统一着装,配戴工作证。衣着要做到整齐、规范、洁净,能体现职业特 色。它是直观的态势语,直接影响服务人员的外在形象及精神状态,也能反映企业的精神面 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顾客的购买欲。因此,服务人员衣着、服饰要突出个性与共性的 和谐统一,塑造自己的优雅形象,给顾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仪容:
营业导购人员必须保持头部整洁,勤洗头,及时修面,保持清鲜口气。男士不留长发、不剃光头;女士切忌做怪发、染彩发、浓妆艳抹。保持肢体清洁,勤剪指甲洗手,保持面貌 清洁、体味清新。3、姿态 1 1)标准站姿:
站立时,一般应做到抬头、挺胸、直背,双手交叉放在腹部或自然下垂,面向顾客。男 子的重心位于两腿中间,双脚稍微分开,最多与肩同宽;女子双脚成“ J J”形,重心侧后。
(2 2)标准坐姿:
入坐及站起动作要轻。入坐时,双脚平落地上,男子可稍微分开,女子双膝脚根紧并。
头要平稳,上身要直,肩要放松,自然下垂,双手扶椅子边,或轻放于膝上。
(3 3)标准走姿:
走动时应做到走履轻盈,抬头挺胸,提腰收腹,脚跟先着地,步幅应均匀,摆臂自然,双手自然从肩臂处前后摆动,不要耸肩,臀部摆动不宜过大。
(4 4)
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是一种交流语言。
导购人员用真诚的目光与顾客进行交流。
注 视对方时,时间不宜过长,不宜直视,以看到对方鼻尖较为适宜。注意眼睛的亲切与庄重。
(5 5)
微笑:
微笑是服务最基本的要求,真诚与微笑应该上升为营业导购人员的一种职责。
发自内心 的微笑是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
(6 6)
错误姿态:
① 当众抠鼻子、剔牙齿、挖耳朵、脱鞋子,整理内衣及发型。
② 与人交谈时坐得太深,身子瘫软在椅背或扶手上。
③ 走路东倒西歪,无精打采或与人勾肩搭背,搔首弄姿。
④ 接名片只用一只手 , 并任意摇晃或随处乱放。
⑤ 上楼时抡在客人前面或掉在客人后面。
正确姿势应是扶手的一边让客人走,下楼时可 走在前面。
⑥ 引导走前面臀部朝着客人(应一面交谈,一面配合客人的脚步,保持 130。的角度,走在斜前方一至二步)
⑦ 上茶时姿势太低翘走屁股,从领脖处露出内衣。
(二)礼仪规范 1 1、规范用语:
• 称呼:您、先生、小姐等; • 您好,欢迎光临,请随便看看; • 您需要什么?我能否帮助您? • 您看这款是否喜欢? • 您是否可以考虑这样搭配? • 您还需要其他东西吗? • 对不起,这款产品还没到(卖完)请您过几天再看看,或留下您的电话,货到后我 马上通知您。
• 清您稍等,我马上来。
• 对不起,耽误您的时间,很抱歉(让你久等了,请原谅)
• 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再见,请慢走,欢迎再次光临!2、一般礼节:
• 握手时需注视对方的眼睛,不要握着第一位客人的手而望着第二位客人。
• 勿主动向女性要求握手,可以点头代替。
• 迎宾时,应主动为客户开门,并顺势伸手说:您好,请进(或欢迎光临)。
• 顾客离开商场应送至门外。3、电话礼节 1 1)选择好时间,并询问此时谈话是否方便,电话时间以 2 2)草拟通知内容,最好是将要说明的问题写出来。3)电话接通后,首先道“您好”,自报家门,然后告诉对方要找的人,碰到你要找的 人不在,你可以告诉接电话的人转告,并表示感谢;如果内容不便转告,你可说明改时间再 打,或请对方转告,让他给你打电话并表示感谢。4)遇到拔号错误时,应向对方说明,并表示歉意。5)话铃响及时去接,先说“您好”,自报家门,然后再热情回答对方问题。、——接电话的过程中,仔细聆吸对方的讲话,必要时把谈话要点记录下来,并确认。
——接吸电话完毕,应让对方主动结束谈话,向对方道再见,然后轻轻将话筒放下,不 可“啪”的一声重重挂掉。
——电话若不是找你,主动说“请稍候,我帮您去叫,”并立即去叫受话人,若受话人 不在告诉对方表示歉意,询问对方是否可以转告,如可转告,要认真记录下不,然后复述一 遍以免有错。
——对方不愿告诉的事,不可冒昧地去打听。4、上门服务礼节:
• 选择适当时间。上门前需通过电话联系,尽量避开吃饭、午睡时间和主人最繁忙时 间,谈话要简明扼要,办事干脆利落,办完事后应立即告辞,不要耽搁顾客的时间。
• 尊重顾客。进门前要敲门或按门铃,见到主人时应立即自报家门,说明来访原因,如带送果点时,原则上必须婉言谢绝,盛情难却时,应双手接过,说谢谢。
• 务要耐心、热情、周到。切忌来**走,左顾右盼,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当换的 换,当修的修,超出服务范围的要仔细说明原因。对顾客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答复。
• 讲究告辞方式。处理完相关问题后主动向顾客告辞。主动搞好善后工作,能带起走 立即带走并搞好卫生。
需要换或修理的产品,要说明更换或修理所需时间和送还时间,简述 其原因,并向顾客说抱歉。
第二节 导购人员知识储备 优秀的导购人员需要一门丰富的专业知识 1 1、产品知识:对产品风格、特点、卖点、结构、型号、组合搭配应了如指掌,对生产 企业规模、经营理念、行业定位、竞争优势作基本了解。2、行业知识:对同类产品的风格、特点、优势、不足、价格及行业定位作详细了解,并掌握流行趋势、装修风格的基本知识。3、营销知识:掌握一定的导购技巧、价格技巧、谈判技巧。4、市场知识:对商圈的商场布局、同类产品的分布、当地的风俗习惯、偏好文化、社 会阶层、职业倾向、生活方式、流行趋势等作会面了解。
一、业务背景知识
导购人员应追求专业化和职业化,在工作与学习中要学会积累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成足够的知识储备。1、行业知识 家具行业、家具市场、广泛的家居市场、家具产品及其用材、产品特点、品牌风格、销 售服务手段、竞争状况。2、公司知识 商场和供应商公司的发展背景、经营理念、管理政策、服务方式、品牌文化形象。3、产品知识 家具的品类知识,供应商的产品定位、价格定位、设计理念与风格、特色、功能、特点 与材、生产、包装、运输、交货等综合概况。4、销售知识 消费者心理与购买行为、导购技巧、客户投诉处理技巧、促销知识、售后服务知识。
二、购买与消费知识 (一)消费动机 消费是销售的最终目的。导购人员要了解是什么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者动机。1、诱导消费动机 设置更多的诱导因素(如购物环境,卖场气氛等)激发足以引走消费行为的动机,促成 消费者消费。2、消费者动机既感性,又理性 消费动机分为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两大类,心理动机分为情感型、理智型和成熟型。
A A 情感型:
带有情感偏好,消费具有感性与直觉的一面。
B B 理智型:
较为理性注重商品质量。讲求实用,对价格和售后服务更加关心。
C C 成熟型:
基于感情与理智的经验,对特定的商品或品牌生产特殊信任和偏好。
一般是由名牌、老 店以及服务周到,品种齐全,地点适中等因素引起。具体分求实,求廉,求名,求新,求美 心理动机。3、消费动机的影响因素 消费动机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购买决策过程具有可诱导性,可改变性,通过诱惑,需 要是可以创造的。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
•亚文化:民族、宗教、种族、地域。
•社会阶层:职业、收入、教育与价值取向。
•相关群体:同事、朋友、邻里亲居等。
•家庭:家庭成员是影响力最大的要素。
•角色地位:不同的年龄、职业、经济能生活方式及个体偏好都是影响消费决策。
(二)消费心理与消费决策 消费者购物心理一般包括店貌印象、目标商品、观察咨询、商品印象、功用联想、欲想 拥有、思索评价、确定购买、购买行动、购后体验等心理阶段。
消费心理阶段 消费心理特 征 1、店貌印象 消费者通过对商场的门面、橱窗、货架柜台、营业气氛、卫生秩序以及营 业员仪表等情况,获得对商场的第一印象。、目标商品初步感受店貌后,消费者根据购 买目的发现某个目标商品的存在,或有选择地寻找,对某个商品发生兴趣。、观察咨询 发现商品目标后,消费者持续注意目标商品,独立地细致地观察、了解或咨询其外观、质量 等细节。、商品印象 经过观察咨询,消费者对欲购商品形成了一定的主观印象,如果商 品给消费者留下了好的印象,此时消费都会产生喜悦的情绪。、功能联想 获得商品的印 象后,消费者往往要修正或充实这种印象,通过联想等思维活动,进一步认识商品的物理性 能和心理性能,叨唠商品的实用性,欣赏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等。、欲想拥有通过诱导和 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激发,消费者会从联想到的别的事物中得到启发和印证,产生购买欲望。、思索评价 消费者产生购买欲后,运用比较的方式,对可选购的同类商品从各方面进行 鉴别,并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的购买能力,权衡购买该商品的各种因素,由此做出购买的决 定。、采取行动 消费者进行最终的购买决策。、购后体验 消费者购物后对商品质量、在柜台服务、商品印象等进行回想、判断和感觉。
(三)购买观察:导购人员对顾客进店 的“三相”
行家传统有“进门三相”的说法,就是从顾客外表神态进行三方面的观察。
一“相”顾客来意,根据不同来意,用不同方法接待。
二“相”顾客身份和爱发,因人制宜地接待和介绍产品。
三“相”顾客言谈举止,了解其心理,当好购物导引和参谋。
(四)促成销售的要领:吸引一诱导一激发一促成一询问一缔结 •吸引:
吸引顾客注意力,是开展销售的基础。微笑、问好、开场白及得体的肢体语言是吸引成 功的重要因素,宣传资料等销售工具的使用是吸引的有效言方法。
•诱导:
最好的诱导让准顾客“看”一一直观地演示,权威的评价,如报道,名人选用,组织推 荐等。还可以用准客户熟悉的案例来说服他。
•激发: 将准客户的购买意向与产品宣传联系起来。
但激发购买的关键在于顾客个性心理、顺应 他的抉择。赞美他的眼光、欣赏他的审美观,祝贺他的选择了优秀的商品。
激发时多用肯定 性语言。
•促成:
购买确定是顾客多重选择中的心理情感天平的倾斜一一易变; 强调顾客对您介绍商品的 认同一致必要时作适当让步,不能流露成交时的过分的欣喜。
•询问:
确切把握顾客的关键心理。通过询问诱导客户,打消客户疑虑,着重介绍售后服务及其 相关承诺。
三、顾客服务知识 之一服务的特性 ♦无形的
♦人为的 ♦可变的 ♦易逝的(无法储存的)
之二用服务贯穿于行的销的六大关键原则 ♦深切关怀:倾听 回应 关切一一我是否能像关切自己那样对待我的客户? ♦积极传播:以传播信息取代产品推销一一我到底要向客户传播哪些信息才是充分的? ♦真实表达:用行动与客户实现充分沟通一一我真的把事情做深做细了吗? ♦贴心照顾:协助客户规划和实现他的利益一一我怎样像朋友那样在协助他做好生意? ♦专业顾问:为全程问题提供解决之道一一我要为他提供哪些应有的支持? ♦分享价值:将客户当作资产纳入品牌的怀抱一一怎样将客户与品牌紧密地结合起来? 之三服务的理念、策略和修养 ♦行销服务的理念:关键是态度——顾客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行销服务的修养:
关键要学会忘却自我——放下自我和产品,以 “无所求” 的姿态面 对顾客 ♦行销服务的策略:关键要懂得“我要”和“我不要”——什么是顾客想要的 之四 家具导购服务知识 在高度竞争的环境里,销售与服务是一体的两面,没有服务就没有销售,二者缺一不可。
销售服务基本上包括三类:“售前准备”、“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售前的准备
♦确实了解客户需要,介绍适当的商品(除规模,性能使用方法之外,还应考虑商品效 用是否与价格相当)。
♦确认预定销售商品是否有适当的环境和使用条件,如有则事先安排好补求方法。
♦售前充分的推广宣传和知识的传播。、售中服务(即“服务中”)
售中服务的方式分类:
O 金钱领域:1)、让利打折促销 2 2)、附送礼品促销 3 3)、其他奖励优惠 O 非金钱领域: 1 1)、礼貌待客 2 2)、亲切而又专业的导购介绍 3 3)、向顾客介绍有关信息情报 4 4)、详细介绍售后服务 5 5)、营造舒适、愉快、赏心悦目的购物环境。
为使客户满意,销售时必须注意传导有关产品知识和使用方法: 1 1)、指导正确的使用方法。2)、请客户牢记日常保养的要领。3、售后服务 •第一条:首先记住一条理念: 扎实的售后服务,对于再次购买就相当于有效的售前服务。
•第二条:售后服
务是家具销售的必要环节,没有售后服务,家具的销售就不算完善。
为了完全地实现家具使用功能,必须做以下几点: ㈠确实实施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㈡发生脱胶、脱漆、断裂等时,应迅速修理补救 ㈢备齐修理安装用之零件。
㈣旧款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在适当时期劝导顾客换用新款 产品。
•第三条:有关售后服务工作的要点如下: 1 1)、家具使用方法服务 许多客户不具备家具知识。
这时,导购人员应给预支适当的知识服务。
服务工作注意如 下:
A A、你一定要怀着当初推销时之热忱,对家具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详尽的加以说明。
B B 使用方法应注意事项亦应详尽的加以列举。
C C 请顾客对使用方法重新演练一次,如有不正确的方法时,应即予以更正。
D D 对于家具使用后的保护方法亦应予说明。2)、家具产品保养方法服务 当顾客买了家具之后,才会联想到要如何地加以保养,延长家具产品之寿命。
这时,导 购人员应给予适当之服务。
工作应注意如下事项:
A A、你一定要将正确的保管方法,从头到尾的解说示范。
B B 将家具保养应注意的事项,一一列举告诉客户。
C C 请客户保养之方法,试演一次给您看,如发现不正确的方法时,应立即给予修正。
D D 对于商品保养注意事项,应请顾客确认一次,如有不明之处应加以修正。
E E、对于商品之使用方法,亦应同时提醒说明一次。3)、定期的巡回服务 导购人员对于已销售之商品,定期性的巡回服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巡回性质及服 务范围应该要有详细计划,才不至于浪费时间。其注意要项如下:
A A、将巡回之目的,性质,汇围详细的列出。
B B 巡回服务之对象,应事先列成名册,一一安排行程及日期。
C C 对于欲巡回服务之对象,就本次服务范围,性质等,应事先通知客户。使客户心理 上有所准备。
D D 对于巡回服务工作之执行,应童叟无期,使客户有宾至如归之感觉。
第三节卖场管理维护与现场作业规范 一、卖场陈更规范 为更好地诱导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现代家具的销售越来越多地利用卖场的氛围来丰富产 品语言,以更加完善的空章视觉使产品进一步巾近消费者,为顾客创造一个舒适、亲切、温 馨的家的联想和感觉。、展卖产品 根据卖场平面设计布局结合各款产品的特点,将卧房、客厅、书房、餐厅等单元组合、小件饰品、及配套品按合理比便,选择合适区域旱灾行道貌岸然次摆场。在经营过程中,卖 场需根据各款式产品的特点及销售情况来决定展品的提展、销展,也可根据一段时间内顾客 的反映情况来重机关报调整展品的摆放位置。
导购员需经常性检查商品的完整性,如有缺陷 及时维修,无法维修则应立即调换。、小件、饰品 在专卖店中中,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小件、饰品与灯光配置的比例。
同时,导购人员还要 根据特定专卖店形象执行要求中的指引,因地制宜地进行恰当的规划。
小件、饰品要丰富多 彩,突出品牌的文化特色。、形象宣传制品 导购人员所代理品牌的公司要求,将卖场喷绘、店内外 P POP 墙遄挂面、隔断主题说明、道具等形象资料的制作与摆放,与商场环境结合起来,灵活而丰富地采用一些说明书、图片、海报等形象传播资料,促进本店销售。、灯光 1 1、光线是空间的一种语言。卖场中的灯光对展品陈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营造卖场氛围的语言要素,灯光能将“空间——产品——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创造美妙的视觉效果,丰富购物体验。合理的灯光布置有助于强化空间区分、增加层次,突 出主体、营造气氛。同时,巧妙的灯光利用,还能极好地烘托产品的特性,掩盖不足。2、布光可以赋予空间不同的美学价值,灯光的分布、明暗、冷暖要与展品和谐地副为 一体。——明暗。明与暗是相对的,“暗”也是一种光的表达。有时,刺眼的灯光,令人心 绪混乱,不愿停留。明暗交错或柔和的光线,会给人一种谧静、自由、放松的感觉。
――冷暖。冷光线以日光灯为主,给人以冷峻、宽敞、明亮之感;暖光以白炽光为主,给人以温馨、舒适、亲切之感,运用灯光的冷暖及不同的色光,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气氛。
――情绪。灯光影响着消费者的心理和情感。
昏暗、冰冷的灯光令人感到沮丧,毫无生 气; 相反,明亮、温暖的灯光令人精神振奋、愉快、流连忘返。3 各专卖店要注意采用与品牌风格相协调的光源,强弱得体,冷暖相宜。在调整灯光时,注意泛光源与聚光源的合理组合,聚光源一般打在家具的重点部位,例如:床高头、餐桌面、椅靠背等。
r 口匕日&厂厂 5、冃景曰乐 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烘托卖场的人文氛围,背影音乐力求与商场的风格主题相一 致。
背景音乐主要用愉悦顾客的情绪,渲染商场的亲切感,延长顾客在卖场停留的时间。不 宜喧闹、前卫、灰色或伤感,音量也要得体,不要造成吵杂的感觉。、卖场空间布局 在摆场、调场及日常的门店维护中,导购人员对产品、小件、饰品以及宣传制品的陈列,需要遵循一定的空间美学原则。整体要求如下一一 •整体与局部统一于产品的风格:
卖场中的装修、饰品、宣传品等的选取与陈列都要与
特定品牌风格保持一致; •培养空间感,追求视觉效果:根据人们的视觉习惯,在卖场中规划视觉流程和视觉重 点,确定产品高、低、疏、密的摆放,布局和谐和顺畅的通道,为整个卖场创造一个审美与 选取购的空间环境。
•产品摆放要与特定背影想匹配:
产品的摆放及其他的配置都要考虑与相诮的空间背影 相互和谐,追求比产品更丰富的空间背影语言来表现产品。
•保持卖场的新鲜活力:通常情况下,卖场至少一个季度调场两次以上。
即使没有新品 上市,也应调换产品位置和饰品,以增强商场形象的活力,突出空间布局的新鲜感。、卖场维护 卖场的日常维护要注意满中如下要求—— ㈠商品陈列三项原则:配套性一一完好性一一协调性:
♦配套性:品种配套,软硬配套,颜色配套,风格配套。
♦完好性:展品齐全,完好,整洁; ♦协调性:饰品与展品协调,展品陈设与营销策略协调。
㈡店面形象要天天维护,保 持持续的新鲜与活力:
吸引消费人流引发消费注意力,刺激消费欲望。执行统一的 I VI 和 P POP 十划。
㈢做好样品实体销售与彩面销售相结合:
熟悉产品,掌握供应情况,是实现样本销售的关键。
要熟悉产品彩面中的产品说明,不 足的资料,卖场可以适当自制,以弥补定制销售的局限。
卖场日常维护注意事项 卖场日常管理事项 环境卫生 卖场在每天开始营业前及结束营 业后,都要对展品、饰品、环境进行检查、清洁。注意掌握正确、有效的清洁方法,保障商 品的完好性。上班需在营业前 5 15 分钟完成再次保洁,特别是饰品及卫生死角。
展品摆放 展品表面无灰尘、污物、摆放整齐、无损坏。
玻璃面不得有灰尘、水痕、手印、污印等。
皮件每日清洁,不得有污染,定期上护理剂。
检查产品标签是否摆放到位,不得与商品不符。
补充样品,保证样品的完整。样品调整时,应及时调整灯光,调整布局,调整好饰品 下班前应将所有饰品完好归位,整理 床上用品,保持完好形象。
离店时应将衣柜装饰柜等产品门打开,释放气味。温度控制 预先打开供暖设备或空调,做好营业前准备。环境温度适中,注意保持空气清新。灯光效果营业高峰时需保证灯光效 果,营业低潮时保证基照明,关闭不必要灯具。
设备维护 仔细检查卖场设备,如灯光、地 板、墙纸、天花板、楼梯及视听设备等。如有损坏,及时修理,以免影响销售 场地管理 卖场在做提展、销展或摆场时,对顾客作茧自缚说明解释,不要影响销售。
安装、包装完后,要对场进行及时清理。
三 卖场管理 卖场管理规范简单归纳为:整、洁、明;与此相应的是,导购员的卖场工作规范可归纳 为:站、仪、说。
一)卖场形象管理规范 作为一个企业的“窗口”——卖场。从卖场场的布局、家具的摆场、饰品的配置、POP 装饰及环境气氛等,均要新颖、明快,充分展现企业经营、竞争的理念与风格。、整 •售场环境中,门面布置、标志、字体、图案等应该符 VI 规范要求。
•家私陈列应系统规划,配套陈列,通路顺畅、整洁、安全。
• P POP 广告明显醒目,挂牌、吊牌悬挂整齐,宣传单页罢放在主要客流位置。、洁 •导购员衣着整洁、端庄、大方、得体;微笑服务,彬彬有礼,显示出商场员工的良好 形象及素质。
•售场环境整洁、干净、舒适,地面不可有纸悄杂物。
•家具洁净光亮,顾客常触摸的地方应常抹常扫。
•各种 P POP 广告应整洁如初,若有旧、破,应随时清理、更换。、明
•各种家具及饰品应摆放整齐,珧照度均匀明亮。
•横、竖条幅、挂旗、吊牌等,均不遮挡家具。
•导购员对本企业,产品及服务规程应熟悉明白,宣讲到位。
•导购员对顾客需求,意图尽快明了,采取相应服务,语言规范明确。)现场导购工作规范 1、站 •标准站位:售场进门口内侧 0.7M 处站立迎客。售场内与顾客交谈应保持距离在 左右,双脚并拢双手合并于身前(右手压左手)。
•站姿挺拔、规矩、自然。距顾客 3 3-M 8M 处应主动点头示意,M 3M 内主动问好。
•顾客停留脚步时,应主动上前服务,介绍产品。
•介绍产品做手势时,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不准以手指指点人、指点产品。
•递送名片、宣传品时,应用双手,小臂伸直,同时应微笑点头示意。、仪 •表情、服饰、姿态、气质、风度整洁大方、优雅得体。
•穿公司统一工作服,戴公司统一徽章(左胸上部)
•热情、耐心、亲切、细致、微笑服务、仪表自然。不急不躁、不厌不烦。
•仪态兴盛雅,举止大方,热情庄重,并时刻注意语气、声调、手热及站姿等协调 3、说 •开头语:“您好!欢迎光临!” •结束语:“欢迎您再次光临,再见!” •礼貌用语:“请”、“您好”、“对不起”、请稍候“、“谢谢”等。
•专业用语:导购员应熟悉企业简介和产品材料、功能等特点及优缺点。
•服务忌语:“你”、“不行”、“我不知道”、“我不清楚”、“我不管”等。)店长对卖场管理维护的巡视事项 •地理位置分析、商场客流与滞留状况
按照公司年初工作计划和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工作责任心,经研究决定从11月份起,每周集中组织学习一次,现将在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习时间:每周坚持半天政治或业务学习,具体学习时间是每周四下午3时—5时。
二、学习地点:公司六楼会议室(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三、学习形式和内容:
1、集中学习为主,与专题讨论交流相结合,每月组织一次政治理论学习,三次业务知识学习。
2、每月学习内容提前计划、拟定列表。即每次拟定一个月4次所学内容。
四、学习人员范围: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部级和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
五、学习要求:
1、在学习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年至少有一篇心得体会文章。
2、要遵守学习时间和纪律,上课时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震动。
3、规定的学习时间不予请假,特殊情况请假需经领导同意。
六、考核:由培训中心负责建立考勤制度和学习资料的收集提供和建档,学习情况将作为个人实绩考核依据。
特此通知
附:学习课程安排表
中共***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
***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的强制性披露已不能满足各种市场主体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需求,尤其是在近年来新业态、不同经营模式公司纷纷上市,将来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可能被允许上市的情况下,自愿性披露作为强制性披露的有益补充越来越受到重视,
J公司报中自愿性地披露了90多页、190多项信息,内容涉及公司目标和战略、资产收购、关键业务指标、预测信息、风险因素等各个方面,具体主要包括:(一)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J公司在新闻稿(按Form 6-K要求编制)中披露了25项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会计数据。(二)关键业绩指标。J公司在其年报中主动披露了市场占有率、GMV(网站成交金额)、活跃用户等10余个关键业绩指标,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其在线直销的实际经营成果和发展前景。
(三)风险因素分析。J公司在20报中用了长达45页的篇幅披露了包括战略、盈利、客服体验等在内的87项风险因素,并在年报其他项目中作了相关说明和风险提示,
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现状:意愿较低;质量较低;披露形式随意。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包括:一是资本市场有效性不足。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散户化特征明显。同时,我国股票发行仍为核准制,能够进入市场融资的公司数量有限、竞争不足。二是缺乏专门的法规制度。三是考核评价力度不强。
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评价或考核的等级一般只有A、B、C、D四个等级,致使区分度较小,弱化了对上市公司的正向激励和给投资者以参考的效果。
四是民事赔偿机制不完善。
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机制不完善,导致投资者民事索赔的难度与成本偏高,我国的虚假陈述诉讼提起率相当低,导致绝大多数公司对“利空”消息披露不足。
(一)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又称“刺破公司面纱”, 是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 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 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 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 为实现公平、正义目标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这是广义上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狭义上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如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 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 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显而易见, 广义和狭义上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不同就在于前者除了保护债权人利益之外还将社会公共利益纳入适用范围。
(二) 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构成要件
1. 有逃避债务的目的
从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来看, 这是我国人格否认制度的主观要件, 即股东必须要有逃避债务的故意。但故意毕竟是主观上的内容, 解决如何举证证明股东存在逃避债务的故意才是关键, 是实质证明股东有逃避债务的故意还是通过对股东的一定行为进行推定而予以确认呢?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后一种方式, 即如果受害债权人确实存在举证困难, 那就使股东证明自己没有逃避债务的故意, 否则就承担不利的责任, 也就是说可以在举证责任分配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
2. 存在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的事实
这是该制度适用的客观要件。立法者基于现实中“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情形众多, 无法一一列举, 所以没有规定什么行为算是“滥用”。结合实践与相关理论, 笔者认为所谓“滥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1) 公司资本显著不足。在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场合, 法人独立地位也就失去了物质基础, 而对于债权人来说, 与这样的公司进行交易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至于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认定, 则主要应当考虑公司经营风险和业务规模与股东投资的情况。2014年新《公司法》取消了公司设立最低资本的限额, 以往对于不符合资本最低限额的公司是否属于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争议也变得没有意义, 因此公司经营风险和业务规模与股东投资的情况就变成判断公司资本是否不足的唯一标准。
(2) 规避公司义务。按照义务来源的不同, 公司的义务主要分为法律义务和契约义务。前者是指公司在强制性法律规范之下所承担的义务, 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后者则是公司应当遵守交易双方签订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而在现实中, 有些公司的设立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法人独立地位来规避设立者的法律义务, 这种行为破坏了法律尊严和效力。还有的公司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通过抽逃资金、宣告破产等方式逃避契约义务。以上这两种情形都有必要刺破公司面纱, 要求股东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3) 公司人格形骸化。公司人格形骸化是指公司和股东完全混同, 使公司成为股东或公司的另一个自我, 或成为其代理机构和工具。公司人格形骸化在母子公司的场合下较为严重, 子公司在业务、资金上完全成为母公司的工具或者母公司设立子公司之初就是为了利用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来逃避责任。比如印度博帕尔事件中, 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控制的子公司—联合碳化印度有限公司造成当地严重的环境污染, 所以印度最高法院刺破公司面纱, 判决两家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3. 使公司债权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这是该制度适用的结果要件, 即无论股东实施了何种行为, 必须“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 才能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 股东滥用权利的行为要与债权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存在因果关系。学界有观点认为这种因果关系也应该单列为一个要件, 也即“四要件说”, 但笔者认为,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践中, 学者和法官都不会忽略因果关系, 没有必要单独强调, 因此, 在该制度的构成要件上, 笔者认同“三要件说”的主张。
二、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不足
(一) 欠缺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
我国现行《公司法》所规定的人格否认制度仅仅保护因为股东滥用权利而利益受损的债权人, 对于社会公共利益则丝毫没有提及。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许多不法股东利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在侵害债权人的利益的同时还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甚至威胁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比如我国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 典型的如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2011年渤海湾石油泄漏事件。在这些案件中, 受害者数量众多, 如果按照普通债权予以清偿, 往往造成资不抵债而使受害者无法得到合理补偿。在印度博帕尔案中, 联合碳化印度有限公司对当地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但其资产无法对全部受害者进行赔偿, 因而印度法院判令其母公司和该公司一起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印度法院的处理值得我国借鉴。而纵观其他国家关于该制度的规定,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 均明确了该制度可以适用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因此, 2013年的新《公司法》没有在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增加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实属遗憾。
(二) 对于举证责任的规定不完善
在我国《公司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举证责任倒置, 那也就是说在目前的规定之下, 如果想刺破公司面纱, 还是遵循着“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举证原则。但是, 在举证过程中, 债权人或者受害的社会公众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接触不到公司的决策环节, 即使原告要求被告公开公司文件, 被告也会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 所以让他们举证股东存在滥用权利的行为明显不均衡。
(三) 规定过于笼统
我国《公司法》对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仅限于第20条3款而并没有其他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统一的标准, 如法条中规定“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 那么什么是“严重”, 是以数额为标准吗?这些都没有明确。如此笼统的规定导致在现实中, 法官即使想掀开公司面纱, 也会因为无法可依而畏首畏尾, 不敢适用, 这将导致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成为一纸具文。如在三鹿案中, 其董事长田文华最终被判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但这仅是刑事制裁, 在这起食品安全案件中法院最终还是没有判处股东和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三、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
(一) 将社会公共利益纳入适用范围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将社会公共利益纳入适用范围。我国的《公司法》明显是采取了狭义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但无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角度, 我国将来应采用广义上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为宜。如果将社会公共利益纳入适用范围, 在我国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中也应明确引入公益诉讼, 即当股东滥用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和有限责任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时, 应当允许适格的主体提起公益诉讼。这样才能强化对于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 使股东在经营过程中注意自我约束。
(二) 完善配套制度
1. 完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
公司人格被否认之后, 股东必然要和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但如何承担, 这是其他具体法律法规的问题了。比如博帕尔案中, 因作为母公司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注册地在美国, 印度曾经试图在美国起诉, 适用美国环境法律, 因为适用发达国家环境法律所获赔偿是巨额的, 当时印度提出了31.2亿美元的索赔数额, 但被美国驳回, 最终按印度法律赔偿数额只有4.7亿美元。所以要完善其他配套法律法规, 比如在环保领域, 健全我国的环境标准, 加大环境监管与处罚力度。要有效落实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仅靠《公司法》是远远不够的, 更要靠相关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的配合。
2. 扩大提起公益诉讼主体的范围
我国可以提起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范围太过狭窄, 比如在环保法中规定可以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是“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组织。但公司滥用权利的环境侵权案件中, 受害者往往数量众多, 公益诉讼如此狭窄的起诉主体范围显然不利于维护公众利益。因此在未来的立法中, 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应予以扩大, 尤其应探索赋予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
(三) 采用举证责任倒置
在公司人格否认的案件中, 原告往往很难对被告滥用权利的行为进行举证。因此在具体案件分配举证责任的过程中, 原告应初步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进行举证, 只要能大体上证明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 法院便可推定公司股东存在滥用权利的行为, 这时便由被告举证证明自己的行为没有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 如果被告无法证明, 则推定原告对于被告滥用权利的指控成立。
(四) 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法院不愿刺破公司面纱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我国的规定太过笼统, 而其他国家或有详细的法律规定或有判例可以援用。但我国现在并没有太多的案例可以参考, 迅速细化这一制度也并不现实, 因此可以首先对于《公司法》第20条第3款本身作出解释, 比如在解释“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时, 可以列举典型的滥用权利的行为并以“其他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作为兜底, 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法院在刺破公司面纱时才会有底气, 日后才会出现相关的案例不断推动我国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走向完善。
(五) 明确个别否定原则
个别否定是指公司人格只是在特定案件的特定法律关系中才可能被否定, 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并不意味着对涉案公司的独立人格进行完全否定。应该看到的是, 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正面意义远大于负面意义。为了保护公司经营的活力, 对于公司人格的否认应是临时性、特定性的, 要防止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滥用。比如在德国的相关案例中, 德国法官首先坚守的仍然是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并认为利用法人资格规避合理的营业风险与滥用独立人格之间应当严格区分。我国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日后也应明确这一原则。
摘要: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对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制度的必要补充。现行《公司法》对于该制度仅有原则性规定。我国公司数量日渐增多, 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众多利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侵犯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 而《公司法》对于该制度的原则性规定显然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本文试图在梳理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对于我国该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公司法,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慈蕴.公司法原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从法条跃入实践[J].清华法学, 2007 (2) .
[3]蒲永亮.我国公司人格否认的困境与完善[D].兰州大学, 2014.
[4]田彦萍.跨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的承担[J].中国渔业经济, 2007 (6) .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公司法;公司治理结构
一、公司社会责任概述
(一)概念
公司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公司在谋取自身及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应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1]积极关注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自觉履行公司对社会、其他利害关系人等的各项应尽义务。它是随着“社会本位”观念的形成而逐渐发展而成的。1924年,美国的谢尔顿最早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这一概念。
(二)性质
纵观世界各国的规定,公司社会责任兼具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双重属性。就法律责任而言,其是对公司经营活动提出的最低要求。即要求公司应自觉遵守法律规定,诚信经营,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如应善待公司员工、珍惜稀缺资源、保护环境等。而道德责任,则是对公司提出更高一层次的要求。是指公司在遵守法律责任的基础上,为提升公司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提高公众对其认同感等而从事诸如救灾扶贫、参与慈善事业、资助社区等公益活动。目前针对我国的国情,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最重要是法律层面而非道德层面责任。
二、《公司法》中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
2005年10月修订的《公司法》首次明文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条款。该规定填补了我国相关立法的空白,无疑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1.总则中原则性的规定。《公司法》第5条①首次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作出规定,将其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反映了国家的价值追求和立法目的。
2.分则中相关具体的规定。它主要是为保障总则中原则性规定得以更有效实施的一系列具体化操作制度。
(1)保护公司职工利益的规定。如《公司法》第17条第3款要求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且参加社会保险等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规定以及第18条第3款有关公司工会及职工对重大问题等意见决定权的规定。另外,《公司法》第45条、第52条、第71条、第109条、第118条等还对职工民主管理的对象范围作了扩大规定,都体现了对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的有效保护。
(2)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公司法》第45条第2款、第68条和第109条第2款等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规定。第52条第2款、第71条第1款和第118条第2款分别对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代表人数、比例及组成等作了规定。该制度为公司职工在公司自治的情形下进入董事会并通过监督来达到对公司经营管理施加直接影响奠定了法理基础。
(3) 保护债权人制度。主要体现在《公司法》第1条、②第20条③中。第20条规定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否认股东的有限责任,无视公司的独立人格,让股东直接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2]作为一种对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制裁手段,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这一作用上无可厚非。
三、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不足
尽管修订后的《公司法》从总则和分则两方面都对公司社会责任作出了规定,但其规定不仅缺乏具体细化的内容,而且缺乏一套强制性的具体操作程序和制度。
首先,《公司法》及相关法律对社会责任条款的规定过于原则抽象,缺乏相应的救济措施。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性质、对象、内容等,《公司法》未明确规定。在具体实践中,公司应对其实施的何种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当公司行为损害公共利益时,应由谁作为公益诉讼的主体提起诉讼,都未明确规定。
其次,对股东以外利益相关者保障不足。修订后的《公司法》虽然规定了公司社会责任承担的对象包括公司、公司股东及股东以外的利益者等,但这里的股东以外利益相关者仅限于公司职工和公司债权人。并且,在立法目的、董事会的职权等方面都未有涉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内容。可见, 虽然《公司法》在修订时采纳了社会责任的概念,但实际上依然反映的是“公司本身利益最大化”和“股东本位”的传统法律观念。
第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公司得以高效运行的关键和基础所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易导致公司管理者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损害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等的利益,最终导致公司社会责任无法得到保障。如目前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有关公司董事的义务,仅仅只将董事看成是股东的受托人,只对股东的利益负责,并未涉及董事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受托义务的规定。这必将使董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在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职能得不到体现和发挥。
四、完善的建议
第一,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条款,细化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特别是针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客体范围、承担社会责任的条件及违法应承担的具体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毋庸置疑,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应有一个默示前提条件,即只有当公司具有一定的条件或经济实力时,公司才有能力承担起社会责任。如果公司陷入破产或瘫痪状态, 社会责任根本无从谈起。再者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范围也不是没有边界的,该边界就是只对其利益相关者负责。而这些利益相关者相当复杂,可能涉及到股东、劳动者、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公司所在地的居民、自然环境和资源、国家安全和社会等等。[3]所以法律有必要对其作出具体明确的限定。另外,无救济则无权利,为了明晰地界定公司社会责任诉讼主体,公司法必须对其具体的责任条款和权利救济制度作出规定。
第二,重新定位公司目标,改变公司单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观念,将公司目标界定为营利和承担社会责任并重,最终实现公司内部责任与社会责任的辩证统一。公司不仅要考虑如何经营,还要考虑包括债权人、顾客、雇员、政府、消费者等主体的利益。在具体的法律条文中,应对股东以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作出明示的成文规定,以便公司社会责任更好地加以贯彻实施。
第三,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首先,明晰公司管理者的责任及权限。具体来说, 应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公司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理顺职工代表大会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细化公司工会的职权, 以更好地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行使。[4]其次,允许股东以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可借鉴如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职工参与制、英美国家的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制度等,来进一步完善与公司社会责任有关的公司治理结构。
[注释]
①《公司法》第5条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②《公司法》第1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③《公司法》第20条 公司股东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参考文献]
[1]吴晖等.公司社会责任的觉醒.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4).
[2]刘硕海.我国建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探析.政法论丛,2001(2).
[3]刘俊海.论新<公司法>的现代化.环球法律评论.2004(4).
[4]王晓红.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现状及完善构想.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1.
【完善公司制度】推荐阅读:
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分析07-13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思考10-29
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01-01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09-22
英国税收制度完善09-30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05-30
完善薪酬绩效考核制度06-28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11-27
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10-14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