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城市品牌(精选8篇)
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城市品牌传播,是城市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两者之间相互存进,共同发展。河南应充分发挥文化大省的优势,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河南省竞争力,促进城市品牌的传播。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关系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的内在联系
1.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符合城市品牌传播的要求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创意即要求具有创新性、原创性,能够与其他的创意的相区别,独树一帜、另辟蹊径。这种创意的思维方式,对城市品牌传播的要求就是个性化、独特性,避免在城市品牌传播的过程中相互模仿、同质化,这也是城市品牌传播的核心要求。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具备可再生性。城市不是钢筋和水泥的组合,而是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城市品牌的传播不仅仅是物质的传播、人工建筑物的传播,而是城市文化的传播,通过创意的方式挖掘城市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和创意的方式推动城市的发展,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便于城市品牌的传播。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又将原来的城市文化重新融合和整合,赋予原有的文化新的内涵和生机,提高了原有文化的经济价值。例如,北京的798创意产业园区和杭州LOFT创意产业基地,既显示了原有的城市文化,同时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商业价值。
最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产业集聚效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将创意、生产、营销、消费等多个环节融合在一起,需要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相互合作,即形成产业集聚更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既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降低交易的成本,同时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产生规模效应。例如,美国的好莱坞集聚的娱乐产业的上下游的众多顶级公司,不仅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好莱坞这个城市的品牌传播也具有给非常明显的作用,成为旅游胜地。
2.城市品牌传播从文化创意产业获取灵感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各大城市都在争相推广自己的城市品牌,有些城市依靠自身的旅游资源,有些城市依靠经济优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挖掘稀有、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为城市品牌竞争的焦点。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根植于文化,同时又赋予文化新的创意,为城市品牌传播提供了新的元素和灵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也意味着城市品牌又有了新的元素,对促进城市品牌传播的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3.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品牌传播的手段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介和技术,城市品牌传播也依赖于媒介和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的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够促进城市品牌传播,例如表演艺术可以将城市形象和文化向外传播,广告设计、电影等形式是更好的城市宣传手段。
(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品牌传播的途径
1.有助于经济增长
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经济增长,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经济的增长才能使河南省有能力投资于城市品牌的传播,提升河南省和各个城市的形象。没有经济实力做支撑,河南省也就无能力做城市品牌传播。
2.有助于产业机构优化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产业为基础进行产品链的延伸和创新,有助于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三次产业结构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2004年河南省提出了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目标,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2007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2010年河南省提出了“910111工程”,即将传媒出版、文化旅游、演艺娱乐、艺术品与工艺美术、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影视制作、武术体育、动漫游戏等作为今后发展的九大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十大文化企业集团,抓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
品牌。
根据资料显示,2012年河南省有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14311家,从业人员43万人,产业增加值338.7亿元。河南省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中6家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音乐大典《禅宗?少林》、歌舞剧《大宋?东京梦华》、动漫《小樱桃》等文化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热烈的反响,代表了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成就。
(二)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偏小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晚,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还存在总体规模偏小,比重低的问题。据统计,2012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772.89亿元,占我省GDP的5.99%,;而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分别超过了超过10%、6%和8%。同时,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数量偏少,所占市场份额少,竞争能力差。
2.文化消费水平低
2012年,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的支出为1525.33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1.10%;相比2011年,文化教育娱乐的支出增长了11.02%,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11.32%。可见,河南省城镇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的支出增长速度低于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低水平的文化消费制约了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从业人员数量少,人才匮乏
2010年底,河南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6.03万人,占全省社会从业人员的0.76%,比2008年增长了0.0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偏少,而且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不能满足河南省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影响着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竞
争力。
三、河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品牌传播的对策
1.增强科技实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要走“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实力的增强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河南省应通过支持研发人员科技攻关、或者企业与高校合作等多元化的方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满足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2.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依赖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创意氛围,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融合,加强文化创意企业之间的合作,快速将创意转化为成果,提高创意商品的附加值,实现产业规模效应。河南省应合理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基于少林武术、镇平玉雕、濮阳杂技、温县太极拳等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完善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河南省还应注意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互补性,以有助于产业链的延伸,壮大产业集聚。同时,河南省应抓好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培养一批文化创意的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提高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
争力。
3.挖掘本土文化,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
河南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受到了威胁,相比之下竞争力能力较差。河南省应深度挖掘本土特有的文化,如武术文化、豫剧、古都文化、玉雕文化等,突出特色,打造城市品牌。河南省也应注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式,将不同的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创造出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促进城市品牌的传播。
一、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品牌传播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品牌传播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品牌的架构下,产生经济效益,推动城市发展;在对城市文化进行创造性塑造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品牌、城市名片的更新和完善。创意产业是品牌传播的重要内容,受城市品牌传播的规范性大。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北京市的城市品牌以奥运为主题,为强调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文化创意产业也必须与城市品牌传播的内涵保持一致性。其次,创意产业能够推动城市品牌的传播和发展。目前,我国仍存在千城一面的现状,为了增强地方特色,强化城市特征,实现城市间的特色化竞争模式,城市的发展需结合当地文化、地域特色,打破之前千城一面的刻板形象,将文化与城市品牌融合传播,塑造城市名片,推动城市多元发展[1]。
对于城市而言,文化创意产业能够通过产业模式调整和突出创意元素来助力城市品牌传播。首先,创意产业的产业模式调整,可以促进品牌传播。方式与策略固然是城市品牌传播是否有效的决定性因素,但先进的产业模式和品牌实力同样对传播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先进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能够为城市品牌传播提供内在创新动力,有助于突出城市竞争特色,扩大城市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最终为城市名片的塑造和推广服务。其次,创意产业中的创新元素能够对城市品牌传播产生催化影响。以日本动漫产业为例,动漫是日本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代表元素,通过加大对动漫文化的宣传力度来不断扩大日本文化的影响力,反过来又促进了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突出传播、有重点优先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创新元素,将对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推广城市文化起到积极作用[2]。
二、城市品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品牌与品牌传播混淆
城市品牌的确立是进行城市品牌传播的基础,然而二者概念并不可等同。确立城市品牌是城市建设者对城市特色进行充分挖掘、提炼和整合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公众认可度,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其次,城市品牌传播是对城市品牌的推广和延伸,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它是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城市品牌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现实应用环节,部分规划部门将二者概念混为一谈,致使城市品牌规划缺乏长远宏观考虑,缺少科学论证,影响了城市品牌建设的效果[3]。
(二)城市品牌传播中定位不明
在城市品牌的传播环节,受众作为传播的对象,对传播效率起到重要影响。然而,不少城市在进行城市品牌确立和传播时,只考虑到城市形象定位,忽略了对市民经济收入、生活习惯、文化认知等方面的调研,致使城市形象与市民素养间存在隔阂,城市名片接受度低,城市品牌宣传效果不显著。如我国的一线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发展建设良好,因而在开展品牌化建设中提出“国际化大都市”的品牌理念,符合城市发展实际和市民预期。然而,部分二三线城市盲目跟风,同样提出建设国际化都市却使得城市品牌的设立缺乏现实意义,对城市品牌建设产生阻碍[4]。
(三)品牌传播缺乏战略性指导
建设城市品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促进城市名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城市品牌的传播效果将直接影响其建设进程。因而城市建设者在进行城市品牌的创建和传播时,应立足城市发展长远制定战略性发展规划,城市品牌的建设也应遵循一以贯之、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但是,在我国不少城市的品牌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受政绩考核等因素干扰,对于创建城市品牌没有持之以恒的贯彻力和执行力,定位的不稳定影响了城市品牌的传播效果。
(四)品牌传播方式较为单一
城市发展历史赋予城市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如历史典故、风土民情、名胜古迹等,因此城市的品牌化战略也应体现出“个性化”特征,与其他城市存在差异化发展。文化元素融合城市品牌能够增强城市竞争力,保持城市品牌发展的创新动力,但在现实中,多数城市品牌传播手段单一,品牌相似度高,不同城市间存在定位雷同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城市品牌的传播推广[5]。由此可见,要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城市品牌传播,使之在社会公众心中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对此,城市品牌传播中,应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作用,使城市品牌传播方式更具多元化,扩大城市影响力。
三、推动城市品牌传播的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发展中的特色产业,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产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整合产业结构有助于推动城市品牌传播。
(一)充分挖掘城市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
目前,文化产业中还蕴含着诸多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对城市历史古迹、区位优势、建筑风格、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剖析研究,有助于城市建设者明确城市品牌定位,进行高效传播[6]。
首先,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优势资源加以确定。以北京为例,北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老北京和新北京文化进行挖掘或整合更能彰显人文情怀,北京故宫就顺应当代文化特征,在线下和线上推出了创意纪念品,或制作仿古纪念品,或将古代皇帝嫔妃以卡通人物形象表现出来,既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了北京历史古韵,又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其次,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内部结构整合博弈,也将有助于推动城市品牌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在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支柱性作用后,不少城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城市品牌,并对特色文化进行宣传,使其成为城市优势[7]。以潍坊为例,潍坊制作风筝历史文化悠久,潍坊风筝也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在进行城市品牌塑造时深挖风筝主题,举办世界风筝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将风筝打造成为潍坊市的城市名片,吸引国内外广大群众前来旅游、投资,并由风筝这一文化主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优化了潍坊市经济发展结构。
(二)对城市创意产业的结构加以调整
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发展中独具特色的资源,由于是近年来才受到重视,导致其产业结构相对粗放,仍需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才能有效提高城市品牌传播效果。
首先,相关人员必须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情况全面掌握,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城市而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存在差异,相关人员必须对该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加以确定,进行合理定位,以拟定更适合城市品牌传播的长远发展战略。
其次,对文化创意产业模式进行调整,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品牌实力。在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应积极进行创意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之与城市发展特色的结合更加紧密,赋予城市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坚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如河北唐山在文化创意产业整合中,以“凤凰涅槃”为创意主题,全力打造凤凰城,重视唐山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凤凰城主题推动城市品牌建设。
最后,在城市品牌传播中,或可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城市品牌进行传播,从而凸显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不断调节优化城市经济格局,打造城市文化名片[8]。通过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能够充分调动文化创意产业内动力,推动城市品牌的有效传播,提升城市经济文化竞争力。
综上所述,文化逐渐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创意产业也越来越成为构建城市品牌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城市在进行品牌传播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导致城市品牌化建设薄弱,传播效果不明显。通过对文化产业进行资源挖掘和结构整合,能够发掘文化产业中的创意元素,贴合城市发展实际,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卢金婷.依托郑州航空港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原城市群品牌传播的关系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5):30-31.
[2]齐婷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与平遥城市品牌传播策略研究[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0(10):137-156.
[3]侯君,王岩.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城市品牌传播策略[J].新闻采编,2010(6):45-46.
[4]康秀平,杨文龙,陈娟.依托文化创意产业传播衡水“城市品牌”[J].北方经济,2013(22):45-46.
[5]聂艳梅,宋嵩,赵喆,等.借力文化产业推动——常熟城市品牌传播策略思考[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1):123-139.
[6]聂艳梅,江颖红,刘忠园,等.放慢脚步品味城市——中国“休闲之都”城市品牌传播模式思考[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2):115-136.
[7]刘彦宏,聂艳梅,施寅娇,等.设计、人与都市——“设计之都”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5):115-138.
关键词:城市品牌文化创意产业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扩展和深入,国际竞争已演变为更具综合力的城市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规模竞争、90年代的综合实力竞争演变成21世纪的城市个性魅力的竞争。”[1]
城市的文化是城市的血脉,有了它才能润育出城市厚重的历史和蓬勃的生命力,才使城市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灵气。文化在现今社会作为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它展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与实践都极速升温。在理论研究方面,根据对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文献的统计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在实践方面,从国内来看,北京“798”文化街区、上海“新天地”文化街区、杭州、南京等地的类似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和推广方面也起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南通,位于苏中,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州灯火相邀,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城市品牌的营销有着很好的基础。近几年,南通虽然在进行着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和推广,但整体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城市品牌的意识不够强。因此,只有通过各方举措推动南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强城市品牌的营销,才能更好地推动南通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1.城市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城市品牌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并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将城市品牌化、建设城市品牌,可以更具有效率地满足与吸引既有和潜在的目标市场。定位是建立品牌的灵魂,城市品牌存在的价值是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个性。任何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都离不开独特的市场定位,同样,城市也不例外。因为定位的实质就是将城市放在目标受众心目中给它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由此而形成这个城市鲜明的品牌个性。因此,城市品牌定位还必须和它的历史文化的精神气质结合起来,赋予其文化品格和文化内涵。因为,一个城市城市品牌只有传承它所固有的特色,汲取其历史和文化的营养不断塑造和美化自己,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
当今社会,世界已进入了一个以城市化为标志的城市大竞争时代。这种竞争是一种基于文化的博弈,是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将“城市品牌”这一文化软实力作为筹码的竞争。而文化创意,则是大竞争时代进行城市品牌营销的核心要素,是原创力时代的核心竞争力。[21]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对城市品牌的营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南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有学者曾形象化地指出,21世纪是C时代,即:城市(City)的世纪,创意(Creativity)的世纪,消费(Consumption)的世纪,交流(Communication)的世纪。[3]
近年来,南通市在江苏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苏中崛起的大背景下,确定以旅游和艺术、人文为目标,着力建设以艺术、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区,依托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深厚文化底蕴,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区。
3.1 文化创意作品推陈出新,“魅力新南通”的城市品牌彰显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大的魅力。如今,南通市正依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把文化融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全过程。文化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正逐步成为南通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南通文化逐步走向大众,让南通加快步伐走出江苏面向世界。展现南通风俗人情、极具南通元素的长篇年代情感大剧《奶娘》作为南通电视台2009年开篇剧目,是根据南通本土作家蒯本佑的长篇小说《濠河滩》改编,由崇川区委、区政府、南京故乡影视文化传播公司与通州长城建安公司联合摄制。
3.2 国家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
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苏省人民政府有关请示,同意将江苏省南通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在对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南通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批复中指出,江苏省及南通市要根据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
3.3 文化創意产业园区具有鲜明的特色,"创意南通"城市品牌的形成
2008年,南通市政府正式明确由南通国有置业集团启动实施唐闸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工程。2011年,南通国有置业集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手,对原南通油脂厂以及造纸厂部分地块进行了修缮性保护改造。这是整个唐闸工业遗存保护区的起步区,也是转型发展的实验区。根据规划并结合厂区内建筑质量,对部分需修缮及原有结构较好的建筑采取屋顶修缮及室内设计两种方式,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意义与特色。这一项目获得了“为中国而设计”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国美术奖提名作品、2012年国际景观规划大赛——艾景奖金奖。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定位是工业文明活化石、时尚创意新天地,包涵创意设计、创意工坊、创意会展、创意体验等七大功能。
3.4 公共文化事业的日益发达,提升南通的城市品牌
随着南通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南通市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加快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4.南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品牌营销的中存在的问题
4.1 本土文化的特点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够凸显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十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张謇通过中国近代史上这一了不起的“早期现代化实验”,将滨江临海的南通建设成为一个“新世纪的雏形”,被誉为“中国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然而,南通市并未好好地利用这优越的人文条件,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弘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塑造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特色城市品牌。
4.2 城市整体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文化创业产业园区的推广营销不够
南通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很少,相对建设完备的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期的维护和推广中日益变弱,特别是在本土市民中的认知度上,更不用提外來的旅游人口,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南通城市品牌的营销。
每年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城镇居民人均支出,在整体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同时,南通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品种不多,质量也有待提高,文化消费市场容量不大。因此,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文化产品有待开发,文化消费市场有待培育。
4.3 科技创新力较弱,城市品牌竞争力不强
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好的城市,其城市品牌的竞争力就越强。南通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水平欠佳,缺乏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小企业数量居多;产业链条比较松散,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创意的自主品牌缺乏,科技创新、创意方面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通市文化创
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削弱了南通的城市品牌竞争力。
5.南通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营销的对策
5.1 充分探究南通本土深厚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魅力新南通城市品牌
南通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以濠河为主题,打造南通的城市品牌,发掘其独具特色的元素进行文化再创造。同时,南通在地理上、饮食上、民间工艺上的江海文化,以及丰富的历史遗存故址,应充分挖掘这些文化底蕴中的宝贵财富。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打造一批精彩纷呈的特色旅游景点,实现从一般观光目的地到国内外著名的、具有特色的创意旅游胜地的跨越。[4]
5.2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群发展,政府需要在制度建设与环境维护切实承担起责任。具体如下:开放市场,鼓励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技术进步;建立
健全开放市场,鼓励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技术进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维护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营造园区内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增加社会环境的宽容度,鼓励各类文化创意产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思维束缚,激发其创造力。[5]
5.3 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开展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活动
南通市文化创意产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其中创意产业链管理型人才总体缺失率极高;市场推广发行、创意出品、脚本编写和市场研究等方面的人才,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希望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关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团队的培养问题,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优化配置人才结构,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创意行业的政策扶持,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打造魅力新南通的城市品牌,应该充分考虑南通市民的文化需求,开展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活动,使南通人切身感受到幸福。依托南通更俗剧院、城市博物馆、城市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创意、新颖的方式向市民展示体现南通风采的经典文化产品、
结语
在现代越来越强调城市品牌效应的大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个城市之间进行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南通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物产、浓厚的人文历史,这都是南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尽管南通在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品牌营销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我相信,随着南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决策者们会更加关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塑造南通的城市品牌。
参考文献:
[1]孙忠焕.我们怎样打造杭州的城市品牌[J].领导科学.2005(11):10-11.
[2]刘彦平.文化创意产业:大竞争时代的城市品牌构建[J]. 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09-2010):通往和谐与繁荣 2009:273。
[3]刘彦平.文化创意产业:大竞争时代的城市品牌构建[J]. 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09-2010):通往和谐与繁荣 2009:273.
[4]史蕾琦 王燕茹.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营销的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08).
作者: 2011第三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 组委会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1年9月5日
一、大赛简介
在当今中国经济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发挥文化引领社会发展、教育大众人民、提升品质生活之功能,为深度挖掘中国城市品位和文化推广的力度,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孕育而生。本大赛是中国首个面向全国设计类高校师生、专业视觉设计师,以城市中“户外文化墙”为载体,传播具有创意及公众影响力的文化、公益主题设计的视觉设计大赛。本大赛鼓励及促进平面设计形式的创新,表扬杰出的文化公益设计创作,宣扬当代设计师对城市发展的责任感与参与度,进一步加强文化公益类平面设计与社会大众的互动、影响,促进城市中文化公益户外传播平台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同时提升平面设计的社会力量,也将更深更广泛地得到社会公众的尊重与价值认可。本大赛每两年定期举办一次,组委会也将持续努力,望这一设计竞赛活动成为影响力最大、参与度最广,专业水平最高,并且最具权威和公正性的城市户外文化公益传播设计盛典。
二、大赛观点——关于“分享创意”
2011第三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以“分享创意”为主旨,拟将本理念始终贯穿大赛的举办过程。努力促进优秀的文化、公益类设计与社会大众形成互动、交流,通过“分享创意”构建一个具有文化品质的魅力城市,唤起平面视觉设计的信息传播功能,贯彻学习型城市建设。
在这个媒体变革、信息拥堵、技术民主、交流方式等诸多改变的Web2.0时代,年青人以微博、博客作为分享平台,一个“分享时代”已经诞生。当代的设计师们也早已习惯于网络中的信息交流,或是满足于自己的设计作品在设计展中展出,我们渐渐的放弃了对城市实体的对话。本次大赛旨在让年轻的中国创意设计力量与我们的城市实体进行互动,与社会大众分享当代设计师对公益、文化的思考。让设计作品与这个城市中多个社会阶层的大众进行分享,分享文化、分享观点、分享价值、分享进步。让你最初投入的点点创意最终将使你乃至整个城市都充满创意、充满价值。
本次大赛还将开设主题微博,线上线下互动,贯穿始终。当优秀获奖作品在杭州等城市的“户外文化墙”上发布后,我们会通过图文记录过路市民在观看作品时的感受与体验,说出“分享创意”的成果,并将图文内容再次发送至大赛主题微博,参赛者可以通过各自微博进行转载,再次分享,分享给您的创意粉丝们。
三、大赛的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共青团浙江省委学校部
主办单位:杭州市城市品牌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杭州市委
承办机构: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浙江树人大学设计艺术与墙文化传播研究所、杭州大可诚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媒体协助: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浙江在线、浙江文化信息网、动听96.8、设
计在线
鸣谢:影响互动、海虹印业
四、比赛日程
2011年9月至12月20日:征集参赛作品
2012年1月:初评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次评选,选出进入终评阶段的作品
2012年1月中旬:终评评委对进入终评阶段的参赛作品再次评选,确定获奖的作品 2012年3月:举行优秀作品展、大赛颁奖典礼、设计论坛等相关活动
2012年3月至6月:优秀作品实体文化墙发布及巡回展、网络互动
五、参赛办法及规则
征集对象:国内各艺术设计类高校师生,专业设计师,设计爱好者等
参赛费用:免费
六、作品形式与主题类别
创作形式:
1、平面设计。以图形、字体等平面设计形式进行创作,符合大赛规定的文化墙基本尺寸与比例,体现城市文化墙的媒体特性及视觉效果。
2、绘画。以动漫、插画、水墨、素描、油画、装饰画、涂鸦等绘画形式进行创作,符合大赛规定的文化墙基本尺寸与比例,体现城市文化墙的媒体特性及视觉效果。
主题类别:
总主题:“我们的价值”
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化、大众化,进一步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次大赛拟定创意设计总主题为“我们的价值”。围绕“我们的价值”,挖掘和展示特色行业文化(如茶、丝绸、动漫、女装、婴童、工艺美术、陶瓷等)、特色区域文化(如乡村、社区、校区、园区、景区等)、优秀传统文化(如传统节日、国学文化、文明礼仪、家庭生活、公共道德、生态文明、青少年教育等)、公共服务文化(如服务性机关、新杭州人、创新创业文化、法治文化等)中的价值内涵、表述和故事。通过极富创意及视觉表现力的设计传达价值信息。
分主题:“水•生命之源”
西湖之水、运河之水、虎跑泉水、钱江潮水„„水,塑造了“天堂杭州”独特的城市风格;水是诗、水是乐、水是情感、水是文化、水是生命„„关注水、保护水、用好水,通过设计师的创意描绘出生命之水,唤起人民大众对水资源的关注。在这个“只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却占全球22%的人口”的国度里,需要全民意识到水资源的珍贵,通过公益主题设计将“水•生命之源”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责任流传下去。
以上主题需体现创作者的专注价值、并体现参与和接触感悟、意义,发现、热爱、用心描述,转化为视觉作品。以围绕“我的价值”的核心表述和构建,实现共建共享,通过创作者的设计使作品彰显时代精神、雅俗共赏、深入人心,达到社会共同认可,推进社会公益、文化价值认可的提升。使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凝聚社会之力做出贡献。
七、作品要求
1、表现手法、风格不限。实际文化墙拟定高度为2米,长度为以下两种形式:
a、墙绘设计尺寸为2×20米或以上,系列作品被视为一件。
b、墙海报设计尺寸为2×6米,系列作品被视为一件。
2、呈交的作品须提供A3幅面打印稿一份,无须装裱,并提供参赛作品的高精度数码资料光盘,数码资料要求如下:
矢量设计作品(提供EPS、AI、CDR等矢量任意格式,并提供墙绘设计20×200cm或墙海报40×120cm,350 dpi、JPG格式文件一份)
图像设计作品(提供墙绘设计20×200cm或墙海报40×120cm、350 dpi、JPG格式文件一份)
3、设计作品中必须具有大赛logo和设计主题logo(设计主题logo也可由参赛设计师自行设计,出现在作品中。)
4、作品背签须以正楷体或印刷字体填写,标签复印后贴于每张作品打印稿背面右下角。参赛表格须以正楷体或印刷字体填写,并由参赛者本人亲笔签名后装入密封信封内,随作品一同寄达组委会。作品一旦入选展览,参赛表格的个人信息将成为《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的宝贵资料。
八、作品投递截止日期:2011年12月20日(以邮戳为准)
九、奖项设置
设置金奖2名(各主题1名),每项奖励人民币1万元,证书并邀请参加大赛颁奖典礼 设置银奖4名,每项奖励人民币3千元,证书并邀请参加大赛颁奖典礼
设置铜奖6名,每项奖励人民币1千元,证书并邀请参加大赛颁奖典礼
设置优秀作品奖30名,颁发证书及纪念品
设置最佳组织奖10名,每项奖励人民币1千元,证书并邀请参加大赛颁奖典礼
作品展览中所有入选作者都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入选证书
注:上述奖金金额均指税前金额,参赛者应自行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纳税。
十、评审团
1、初评评审
韩绪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系副教授、系主任
高颖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马青 浙大城市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朱珺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平面设计系主任
郑桂玉 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林涛 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留英美术学博士
徐健 浙江树人大学设计艺术与墙文化传播研究所研究专员、视觉传达设计讲师 王奇 杭州大可诚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2、终评评审:
王雪青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卢少夫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李加林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张建春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周小瓯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常虹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十一、大赛评选标准
1、设计内容与主题表意的准确性
2、设计创意的原创性与独特性
3、设计语言的表现力与艺术性
4、设计形式体现横式大尺幅的墙体媒介特征
评审团有绝对权力,决定参展作品是否获奖,或取消其参展资格。
十二、注意事项
1、组委会有权拒受任何对各国文化或道德有侵犯以及不符合参赛要求的设计作品。
2、所有呈交作品归为第三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所有,所有作品不返回。
3、组委会概不负责托寄过程中产生的任何费用。
十三、免责声明
1、产权保护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参赛作品不得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或争议, 主办方对参赛作品之可能违反版权或因其后宣传所产生的指控概不负责。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并获奖的作品,大赛组委会有权根据相关比赛规定取消其获奖资格。大赛组委会拥有入选作品的墙体展示、展览、出版(含电子出版)、收藏、推广的权利。
2、保密条款
组委会评奖办公室将对参赛个人或单位提交的相关信息进行严密的管理。组委会有权利用参赛单位和个人的信息进行与评奖活动有关的宣传活动,例如:发布获奖作品信息、出版作品集等。
十四、参赛条例
1、主办单位保留接受或拒绝任何参赛申请的权利,如有需要,主办单位有权修改评审标准。
2、为保证作品质量,主办单位保留对部分奖项空缺的权利。
3、若对奖项结果有任何争议,一切均以最后评审发布结果为准。
4、大赛主办单位对本次大赛保留最终的解释权。
十五、参赛资料下载
1、参赛表格
2、作品标签
3、大赛LOGO
十六、寄送作品
请将参赛作品包装好后寄送至“2011第三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 组委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树人街8号,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830信箱
邮编:310015
电话、传真:0571 88296968
常德文化虽然是一种地域文化,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加上历史上多元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了常德文化的特殊性与独具的魅力。应该说,在中华文化这本大百科全书里,它的特质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何认识常德文化?笔者是个地道的常德人,走出常德看常德,对常德文化的认识就更清楚。常德文化可以分为四种颜色,即常德“四色文化”——红色文化、黄色文化、蓝色文化、绿色文化。红色为本,黄色为魂,蓝色为剑,绿色为特。常德的城市建设一直都处在探索阶段,当然也取得过很多不小的成果,但是作为一个从事文化产业尤其是策划业的从业人员,我深深感到我们在常德品牌建设方面还有一些遗憾,对于整个城市还缺少一点品牌的整体概念,现就从常德“四色文化”开启,结合品牌CI系统建设的相关方面,探讨一些常德城市品牌建设的事宜,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简单说CI系统就是指企业识别系统,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理念识别(MI)、企业行为识别(BI)、企业视觉识别(VI)。MI是抽象思考的精神理念,难以具体显现其中内涵,表达其精神特质。BI是行为活动的动态形式。VI用视觉形象来进行个性识别。城市作为一个品牌,也必须要具备品牌的各个方面。城市的发展就像是品牌的发展,既要针对自身,也要对外来看,既不是单个的个体,也不是复杂的综合体,都是可控因素的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雷同的问题日益显现,不少城市把城市品牌简单理解为做广告、搞宣传、拉项目、忙旅游,而实际上城市品牌最大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它能以一个统一的价值方向来协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产业布局、文化事业、公共服务等多领域的发展,进而达到聚焦优势、聚集要素、聚合人气的效果,招纳贤才、赢得游客、投资者和创业者的青睐,为城市的发展注入生机,带来活力,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引擎。
CI战略正是把品牌建设视为一种无形资源要素,这是品牌形象战略得以实现的根基,CI战略是品牌形象的差别化战略,它特别强调信息传达的效率化、标准化和统一化的差别,并使品牌产品的使用者及相关者明确品牌的社会定位及存在意义,并加以认同。在城市建设中如果运用到品牌建设的这三个方面,我们将建成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城市。
一、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简单来说就是旗帜文化。从革命战争年代到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从国家到地方,旗帜文化始终都是左右一个国家和地方的核心。常德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如此。对常德的革命历史和光辉业绩,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宋教仁、林伯渠、蒋翊武、翦伯赞等革命人士。他们的革命精神便是烘托整个城市的红色文化,但是在我看来,在常德城市建设过程中,这些元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每个城市的建设都会有各式各样的革命景区规划,或是简单的故居纪念馆的建立,而且这些景区都会得到很好的推介,是旅游必到之地,然后就常德的现状来说,我们推介得更多的是柳叶湖、桃花源、花岩溪等自然风景区,强调的是常德拥有多么美丽宜人的生活居住环境,这是事实所在,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根本还在于革命红色。
革命之所以被称为红色,一方面是因为红色在视觉上给人以逼近的扩张感,是象征前进的颜色,这与中共92年以来的革命、解放、改革的精神势头是一致的,中共是一直向前发展的政党,中华各大城市也在一直前进,常德也不例外,一个地区的变化与发展,是政府的主导,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起着决定性作用,红色文化始终起着核心作用、主导作用。因此,不管是哪个城市,都必须是红色的,而且是我们首先要坚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革命流血事件是红色的,对于那些刺眼的红色,我们应该牢记,在享受现在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不断缅怀各位革命烈士,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所以,对于现在常德城市的建设,我个人建议应该更多的突出这些元素,发掘这些传奇故事,以书写常德的历史,更好的发展常德的未来。
所谓精神上的东西便是一个企业或是品牌的MI识别系统,它是确立企业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在我们红色领导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创新,创新各项产业的发展政策,形成独具特色的常德理念。
二、黄色文化
说到黄色,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由炎黄子孙我们要想到的是先人,常德有很多被称为先人的人,比如说蚩尤、善卷、髡残等。在这里我所强调的是所谓先人带给我们的精神与文化底蕴方面的沉淀。蚩尤带给我们的是战神的坚持不懈和强大自身,善卷留下的是“道”,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道德和品质,髡残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优秀作品和感染大家的艺术品位。
蚩尤象征的是皇家贵族,众所周知,皇族的标准色是黄色,皇帝的龙袍、龙椅等等都是黄色,而且,不管是尧、舜,还是蚩尤,大中华民族都是黄皮肤,这样的历史渊源让黄色同样也成为我们的代表色。传说中的蚩尤是战神,是拥有一支强大军队的首领,传说他三头六臂,战无不胜,感染到我们的正是他作为战神的坚持不懈,黄帝把蚩尤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
一则“善卷让王”的典故,使“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千古流传,常德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发祥地。“常德”,作为一个词语来理解,“常”即“经常、时常”,放在常德城来说,“常”又可以代表“常人”,即常德人,“德”即“道德、品德”等,用这一字作为城市名,便有善卷的影响力在里面,用“常德”二字作为城市名,便有“常人有德、常常有德”之意。“常人”之德,便因善卷起源。善卷者,帝师也。尧帝南巡北归时途径枉山,以“北面而问”的大礼向善卷求教,尧帝向随行人员解释说,善卷是得道的人,对于得道的人,不可傲视,我的德行智谋不及善卷,所以向他行弟子拜师的大礼。从此,善卷以“帝者师”的美称名闻天下。舜继位后,经过与善卷的交谈,由衷佩服,要将天下禅让善卷,善卷婉拒,躲进深山,因此这座山便因善卷之德浸染,名称“德山”。这样看来,善卷之德,是尧舜都尊崇的常德品格。
髡残是一位能诗书,善绘画的多面手。他的作品以真实山水为粉本,具有“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清代画家张庚曾评价髡残的画说:“笔墨高古,设色精湛,诚元人之胜概也。此种笔法不见于世久矣!”。三百多年来,髡残一直以其人品与画品并重的高华之气,影响着画坛,成为画家心目中的丰碑。
这些都是我们的灵魂所在,我们的道德指引着我们的行为,表现着我们的素质,我们只有坚持,才能形成常德城市的BI形象。城市品牌不是一个单个的个体,而是由很多元素构成的,打比方一个品牌的专卖店,不能只因为品牌名字响亮就叫名牌,还有店面的服务,以及售后的服务等等因素所在,这些都是要与品牌配套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意我们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还要更加注重我们精神生活的建设,这些是我们行为的指引,是我们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引起重视。
常德以“桃花源里的城市”名闻天下,在我看来,我们要先做好善与德,才能做好桃花源里的理想世界,所谓“桃花源”并不是“隐逸文化”的代表,我们所谓的“桃花源”是指在经济有所发展的基础上,给市民创造宜居的生活条件,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因此我们在善德文化的熏陶下,要强调的是“与时俱进”和“创新求真”。在常德的品牌建设方面,我们应该要注重这些灵魂的建设,强化文化氛围的培养,发展文化产业及相关企业,并且深入到人民群众,让市民得到文化的熏陶,从而指引市民的行为,体现常德人民的好素质和深度内涵。
从蚩尤始祖到善卷的道德,再到艺术,到今天的城市,都是黄色文化在指引着我们,在我们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要秉承炎黄子孙历代延续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用黄色文化感染他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年前,我曾经查阅很多资料,走访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及本地的城建、规划、品牌、经济、广告、策划、设计和统合传播方面的国际知名的专家教授或成功案例的实践老师们,结合自己对常德的了解,撰写了《以善德文化为常德的精神元素 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应用体系,打造桃花源里的城市品牌形象》的小册子,提出“文化兴市,品牌强市”,并致力于宣传推广“打造中国德文化第一市”的终极目标,以此形成常德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域,这种现象必将对常德成为跨省际的区域性的经济、文化、旅游、商贸中心城市,起到特别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我所说的“黄色文化”正是贯穿常德城市发展的“德文化”,人的生命会一代一代的循环,但是精神内在支撑不会改变,这是我们的灵魂所在,我们要一如既往,学习继承先人的道德和文化,认真研究常德的文化底蕴,真正找到常德的灵魂所在,形成我们城市的文化气性。
三、蓝色文化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这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蓝色是永恒的象征,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理智、安详与洁净。它较为安宁、祥和,它能使人变得心胸宽阔、博大、理智,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在现代,蓝色象征永恒、前卫、科技、智慧。蓝色是现代社会中不能缺少的颜色,科技象征着发展,科技促进发展,近几年来,常德的科技文化可谓硕果累累。
自2008年以来,我市共争取国家863项目4个,其中有强优势棉花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种质或品种、两系杂交稻现代安全繁殖制程技术研究,争取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8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个,还有其他专业上的项目共70个,2008—2012年我市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共三十余项,这无疑是在我市的发展历程上写上了辉煌的一笔。从现在的发展计划来看,我市的“等离子汽相法生产纳米氧化铋”等11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获国家级科技财政资助730万元。此次立项的项目包括技术创新项目8个、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项目2个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1个。
以后,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要想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当中,我们应该继续大力发展科技,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我们发展的利剑,我们要以科学技术作为新兴发展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是支撑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同时也要着眼长远,引领未来,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投入和支持,建立创
新保护和鼓励机制,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目标,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联合常德市科学技术协会,开展各项科技创新竞赛,提高学生或市民的高新科技意识,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深入群众,让更多人享受到先进科技的成果,更多的申报各种科技项目,吸引各地高科技人才,争取各大城市的技术支持,邀请著名科技专家对常德科技的发展进行指导,或定期举行科技论坛,邀请省内,如有能力,可邀请其他省市著名专家进行交流。
四、绿色文化
绿色,众所周知,是环保的颜色,十余年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倡导建设“两型社会”,所谓“两型”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代表平静、舒适,这与环保之意是不谋而合的,看到了绿色就有新生之感,因此,绿色也代表生命,代表和平。常德素来以绿色为突出特色,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让常德拥有了“世外桃源”、“福地洞天”的美誉,常德因此有了“桃花源里的城市”之称。可以说常德的这些称号正是认真贯彻“两型社会”发展才得到的。
常德现在正努力建设“桃花源里的城市”,从路政工程到城市家具的设计制作,都在围绕这一主题。王群书记说过“不能孤立的围绕单个项目展开设计方案,要放在整个大环境中进行考量”。这是一种“大设计”艺术观,我们的设计不能单个进行,要首先确定一个主题,为建设常德品牌,为统一常德风格,以整体为依托,结合常德城与生俱来的价值格调以及印象叙述,在景观、雕塑等城市装饰方面形成自有的风格,在精神领域,我们也要跟随常德气性,培养常德人民的气质和文化底蕴,跟上常德城市的发展节奏。这样一来,我们所有的工程建设都将以能整体表现常德理念、常德文化的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
当然,我们在积极做好常德VI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环保型企业,积极开发新型无污染材料、新能源技术等新型技术,确保城市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品牌VI系统是品牌系统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一部分,最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因此,在当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做好各项工程的环境监测,对于有污染的项目和工程要及时解决问题,发挥市民的监督作用,一起共建绿色常德。
在以后各种大规模项目开展或实施之前,都要进行科学论证,争取做到节能环保。在进行新项目、新工程的同时要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建立该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对有污染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改造有困难的企业重点帮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成立环境保护相关协会,动员大家的力量,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财政倾斜,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
2. 分享这份梦幻。 夏奈尔香水
3.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 迪比尔斯
4. Cartier,独一无二的艺术。 Cartier 首饰
5. 人人爱“戴”。 莫奈特首饰
6. 贝克莱的领带把整个世界系在一起。 贝克莱领带
7. 盛锡福——以“帽”取人。 盛锡福帽子
8. 下雨时,你唯一能想起的名字。 三角雨衣
9. 雨中也会有奇迹。 三角雨衣
10. 时刻准备着。 鳄鱼雨衣
11. 魅力空间,创意无限。(时尚创意节目广告词)
12. 一生追随,无怨无悔。(企业广告词)
13. 自始至衷,有你感动。(“情感”节目广告词)
14. 美好滋味,自己体会。(“快餐店”广告词)
15. 壮志在心头,好运伴我走。(“鞋业公司”广告词)
16. 自我自主,任你摆步。(“运动鞋”产品广告词)
17. 朋友一齐干杯,知己为我而醉。(酒企业广告词)
18. 千里始于足,从“心”开始。(鞋业公司广告词)
19. 让快乐张开翅膀,看梦想瞬间绽放。(“梦想中国”节目广告词)
20. 品味迎客松,独领中国风。(“迎客松”香烟广告词)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品牌,景德镇
1 文化资源的特征
按照文化形成的结构与层次,可以勾画出文化资源的系统形态。德国《迈尔大百科全书》注解:“文化是人的行为方式,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寄托于某种方式,所以不同层次的文化所显示的人的行为方式的广度和深度是各异的,显示出‘大文化’的本性。”因此文化资源结构如下:文化的基础是物的成分,即工艺的成分,接着就是在物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关系之上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之上又存在符号文化和风俗文化,最后又进一步抽象化为审美文化(见图1)。
具体到陶瓷文化,就人们行为方式的序列而言它属于工艺文化,是文化的基础,但就其所反映的人们精神生活层面而言,它又应属于审美文化,是高端文化。可见,陶瓷文化既是器具形态的,又是观念形态的,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中国陶瓷文化是千年沉淀下来的与陶瓷生产相关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方式等融合而成的文化,是集地方文化、时代特征、特定政治背景、文化时尚、工艺水平、美学思想等诸多因素在内的手工业文化,具体表现为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装饰文化、工艺文化和与陶瓷行业有关的民风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所反映的儒、佛、道三教融合的多元文化特质,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亲亲人际关系、重视人格情操等在中国陶瓷文化中都有全方位的反映,或者说,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的丰厚的文化给养,造就了中国陶瓷文化博大宽容的文化性格与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正因为中国陶瓷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日新月异,融合交汇,吸纳吐新,所以说,它既是传统的,也是鲜活的。
2 文化资源的现实转化与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
文化资源又可以分为传统文化资源与现实文化资源。德国《迈尔大百科全书》注解:“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要特别指明的是,这种划分是依据形成的历史,在现实中,任何文化形态都在不断发展、变异,许多传统文化已经无处不在,但是历经多重转化而不为人所知。”因此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触及到的文化既不是原生的传统文化,也不是后发的现代文化,而应该是最后形成的现实文化。
那么,应该如何将可能变异消融的传统文化转化为现实文化呢?目前多数学者已经形成共识,都认为创意是文化转化的桥梁(见图2)。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最终表现为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现文化资源的第二次转化,即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发展文化产业,正如党的十七大所要求的,“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这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何谓文化产业新业态?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有学者认为,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内容、科技和资本结合的产物,关键是文化内容创新的原创性、差异性以及不可替代性。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财富的重要内容,文化财富本质是文化内容的创新和内容的衍生力,信息技术提供的是跑道,而没有内容就没有新兴文化产业可言。还有专家认为,新兴文化业态首先必须采用新载体,建立新商业模式。台湾东吴大学的刘维公教授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认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模型即是发展创意产业(如图3)。
刘维公教授认为,但凡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产品不易被模仿、被复制、被取代,因为这类产品大都是原创性的且非常精致,其价格和竞争力具有优势。第二,从价值链的角度看,这类产品又可以通过版权转让或授权的形式进行衍生开发,不断拉长产业链。而要做到这两点,创意是其中关键的产业要素。
3 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
2008年,台北教育大学举行的“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趋势论坛”讨论了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向,多数专家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区域效益高度关注。笔者归纳认为,实现区域效应,必须使创意文化的产业模式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互动。消费者也是市场主体,除了供给方需要产品创新与品牌创新外,文化消费偏好和习性的培育离不开消费者自主性。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日益细化,必须实现新文化业态的多元化,实现集群发展。
以景德镇为例,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区域传统文化的典型。近年来,千年瓷都景德镇日渐衰败,深刻反映了陶瓷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碰撞,反映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滞后与迷失。
缺乏创意与创新是景德镇陶瓷文化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景德镇陶瓷产业孕育于一个超稳定的传统社会氛围中,在千年发展史上一直居于官窑地位与贡品待遇,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官本位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陶瓷产业又历经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计划体制时代,精品发展模式与作坊型生产是根深蒂固的惯性,致使生产手段落后,竞争意识蜕化,逐渐被他人超越。
景德镇区域品牌重构必须实现传统文化的重生,必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推进文化资源的转化。
第一,发掘、整理景德镇文化资源,逐一考察其开发价值。
必须从历史的、现有的、民间的、陶瓷艺术、制陶技术、历史遗存等各方面中发掘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底蕴的陶瓷文化资源。专家一致公认,景德镇历史文化资源有三个宝库:大量埋藏在地下的古窑遗址与发掘的古器具;至今仍活跃在陶瓷产区的老艺人、老艺术家;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对原有的陶瓷文化进行发掘的过程中,不能背离陶瓷文化背景的精神,不能忽略地域差异;同时,要认真区分所发掘的对象,把握陶瓷对象的文化个性,并根据陶瓷原有文化的内涵予以创造性的发挥,譬如,不要简单仅把陶瓷成品看为文化,其实工艺、技术、器形、装饰等也表现为文化。
对陶瓷文化资源的调查整理必须是细致的,必须就某一文化元素逐一联系文化时尚消费进行比较分析,具体考察,研究有无产品批量开发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可以学习台湾的经验。近两年,台北故宫虽然是一个文保单位,但是开发了“时尚故宫”项目,以文物中的某一文化元素或造型对文物进行产品开发,通过授权的方式和多个台湾本地品牌以及意大利、日本等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据了解,2007年台北故宫的品牌授权营收估计将达4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亿元)。
第二,以创意为核心,实现相互关联产业的集群发展,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重点是延伸产业链条,扩展产业网络,以陶瓷工业为基础产业,发挥扩散效应与晕轮效应,带动以陶瓷文化旅游业与陶瓷文化收藏产业为代表的外围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腾飞,全面实现景德镇区域品牌的重构。
关联产业的协同性特征在景德镇表现明显。以陶瓷工业与陶瓷文化旅游业为例,据景德镇市统计局资料,近几年产值如表1所示。
我们用相关回归分析考察二者的关联性。假设二者存在相关关系,设定如下基本模型:
Y(i)=a+bX(i)+u(i) (1)
其中:Y(i)为i年陶瓷工业产值,X(i)为i年旅游业产值,b表示二者关联系数,时间为相隔的5年。
我们用SPSS对方程(1)做了估计,回归结果如图4所示。
从结果R=0.92看出,相关指数很高,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这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条件。因此,发展关联创意产业集群,从景德镇地方特色出发,建议采取措施包括:开辟陶瓷文化旅游线路,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产业;构建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文化人才培训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一批文化工程与文化单位,如文献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城雕、陶瓷街、陶吧、陶瓷文化村、陶瓷文化长廊等文化载体工程与文化展示工程,可采用复古式的陶瓷作坊让游客体验陶瓷的传统文化,或以庭院式精品展示,或以作坊工艺演示,还可供游客参与体验、艺术家参与交流;发展会展经济;健全文物艺术品市场与藏品市场,如传统书画、古代瓷器、古代文玩杂件、佛像,等等;建立文化主题休闲娱乐园区,例如可以台北市的台湾故事馆为例,利用历史古建,通过对历史街区场景的再造而开发出集旅游、休闲和餐饮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所,以怀旧的主题实现产业化的升级改造;发展节庆经济;开发文化主题餐饮或礼节性餐饮,等等(见图5)。
随着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形态的加深,其要素结构越复杂、关联性越强,还会进一步带动企业组织、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法律等服务产业、行业组织、政府部门形成互动机制,实现信息互换、知识共享,共同促进技术革新与制度变革。这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
参考文献
[1]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玉德,邓儒伯,姚伟钧.中国传统文化新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邬关荣,葛建纲.从资源基础视角看文化创意产业[J].浙江经济,2008(1):25-26.
一项调查发现,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一些拥有自主品牌的中小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品牌的价值不言而喻,但资金与实力均较薄弱的中小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日前,上海市小企业生产促进服务中心、上海市小企业贸易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上海市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名家与名品”论坛,许多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献计献策。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灵魂
在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均强调在中小企业经营自身品牌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对质量的把关和重视。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指出,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为求生存,应该多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而品牌建设的核心是品质。“外面有句话叫:‘德国精工制造,中国粗制滥造,要改变这种传统偏见,大力加强产品的质量是唯一的出路。”
“同样的电视机遥控器,国产的遥控器用不了几年就会出现按键失灵、字迹模糊不清的情况,而国外进口的遥控器用了几年都没有出现问题。”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认证处副处长谷百安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灵魂。”
上海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唐豪认为,好的品牌要靠质量和技术来支撑,中小企业不能只求知名度,而忽视质量和技术。
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改革开放后,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老字号品牌率先重塑自身的品牌,并围绕着品牌进行深化改革,为百年老店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匣源祥。恒源祥原本只是一家普通的绒线店,1988年,“恒源祥”的店名注册成为了商标名;1997年在纺织、针织、服装等产业进行产业延伸;2005年,恒源祥成为了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成功地将社会资源和品牌实现了对接。
“老字号的品牌经营,关键在于打破品牌服务于产品的界限,进行跨领域、综合性的发展。”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忠伟在论坛上说:“对传统行业而言,品牌道路至关重要。”
“老字号品牌不能为继承而继承,要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要舍得长时间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顾问程秉海认为。
豫园商城原先是上海家喻户晓的老城区城隍庙,近几年在政府的统—规划和扶植下,成为了上海最重要的旅游商城。去年,豫园商城与德国汉堡合作,投入了七千万元建造了德国豫园。春节期间,德国豫园作为标志性景点,成为德国市民感受中国文化的首选之地,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用文化创意推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在品牌创建中,文化创意是进一步提升产品品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厉无畏建议广大中小企业将文化创意融入产品,用创意策划打开市场。
例如,广东有一家婚庆公司,将电动遥控直升飞机重新进行包装,推出了“喜从天降”服务,即在婚礼上由遥控直升飞机来为新人送订婚戒指。一方面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喜从天降”的口彩,另一方面成本低廉,因此在当地带动了小型直升机的热销;而一种“举一反三”酒杯,则受到了中国酒桌文化的启发,受到了人们的热捧:一件普通的浴袍,价格不变,加上一点具有民族特色的花边,就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实现盈利。这些企业都用低廉的成本,配合民族文化的创意策划,化腐朽为神奇,为自己的品牌提升了价值。
著名作家、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还提出:“世博会即将到来,中国企业要拿出什么样的名牌向世人展示?”他认为,品牌创新要结合文化、地域以及民族特色等多方面因素。比如香水,人们很容易想到法国制造的香水,那是因为法国带给人们的“浪漫”文化形象和香水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法国香水品牌成为了法国文化象征。同样,意大利的皮装、美国的耐克运动鞋也都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品牌,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却恰恰缺少具有民族特色的,能够向世人展现的名牌形象。
“世博会期间预计将有7000万游客从世界各地赶过来,到时候,中国有什么名牌能向他们展示,能让他们带回去作为留念?这是每个中小企业都值得深思的问题。”李伦新说。他建议是否能将中山装、唐装重新进行包装,推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不乏时尚气息的名牌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