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企业管理系统(通用8篇)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渝教人发〔〕40号)文件要求,为做好我校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工作,确保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特对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信息采集范围及方式
1.人员范围
学校全体在编教职工(含人事代理人员),但不包括离退休教职工。
2.信息范围
采集教职工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入选人才项目信息等16个方面的信息。全部数据时间节点截止到10月1日。
3.采集方式
校属各单位分别负责本单位教职工信息的采集工作。
按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定,教师个人账户须由学校导入基础信息后生成,为使教职工填报数据更加快速便捷,学校按照系统填报的信息指标要求,通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202.202.240.153/)进行采集后统一导入全国教师系统;11月1日再开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其他选填项目的填写,11月15日完成所有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
二、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工作流程
采取学校统一填报信息和教师网上填报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一)教职工账号生成
学校人事处通过导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4项基本信息,为教师生成账号。由各单位分发给教职工后,全体教职工即可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填报、查询个人相关信息。
(二)教职工信息录入
各单位信息管理员负责通过学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并审核本单位的教职工信息,信息审核无误后由各单位信息员报至人事处;人事处收集后批量导入相关信息(必填项目),教职工也可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填报(选填项目)。
(三)工作进度安排
月底完成全体在编教职工(含人事代理人员)的数据采集工作;2016年11月15日完成所有数据的整理导入工作后报送市教委。
附件1.学校信息采集范围及各单位信息管理员
附件2.《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渝教人发〔2016〕40号)
重庆交通大学人事处
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 交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与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充分发挥重庆在我国西部地区战略地位的目标相比, 重庆交通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重庆交通的发展尚存在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运输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机制不完善、行政体制不顺畅、政策法规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等问题, 特别是主城区交通拥挤、城乡区域发展失衡和安全事故频发等不良状况的蔓延, 已严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土地、能源、生态、环境等约束性矛盾的不断加剧和日益增长、日趋多样化的交通需求形势, 只有强化系统性交通管理才是“畅通”重庆之本。本文从交通规划管理、交通投资管理、交通需求管理、运输市场管理、交通运行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及交通环境管理7个方面系统性提出管理实施对策来改善、发展重庆综合交通, 使重庆交通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便捷、更舒适、更环保。
1 交通规划管理对策
1) 实施交通规划的统一管理。
由于交通规划各专项和各层次的密切关联性, 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实施综合交通规划的统一管理, 以加强各专项、各层次和综合性交通规划的协调一致, 特别强调在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做土地规划;在编制城市交通规划时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密切协调, 积极为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建立交通规划的定期修编和评估制度, 以保证规划前后的延续性和实施效果的一致性。
2) 建立定期交通调查和交通影响分析机制。
对交通出行进行监控, 每年开展一次小样本调查, 每3~5 a开展一次全市性调查, 并逐步采用交通信息化系统收集数据的技术;增强交通规划的实施能力, 建立对城市交通有较大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分析 (TIA) 的机制[1]。
2 交通投资管理对策
保持适度超前的交通投资[2], 加强投资的审查工作, 对重大的交通投资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建立重庆交通发展基金, 用于对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补贴。建立公交专项基金, 通过财力和税费返回注入、确保资金来源, 以引导和支持公交发展;对公益性的交通设施项目和有收费保障的经营性项目, 实行分类的投资管理;进一步盘活现有的资产存量, 增加交通建设资金的来源, 实施资本运作, 扩大城市交通投融资渠道;引进竞争机制, 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3 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1)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
引导城市开发的高密度化, 引导TOD或TSM的土地发展模式[3], 引导农村人口的集中居住, 提高广大农村的城镇化水平, 改善交通需求产生的基础环境, 提高交通需求的合理性和交通资源的有效性。
2) 坚持城市“公交优先”[4,5]策略。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改善公共交通的换乘条件, 通过路权优先、信号优先, 以及积极采用先进的车辆技术和营运管理技术, 为社会公众提供能力充分、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大力改善公共交通营运服务水平, 吸引其它乘客改乘公交, 提高公共交通方式的分担水平, 提高有限城市交通空间的使用效率, 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的车流拥堵问题。
3) 有序发展机动小汽车交通。
根据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结构确定每年小汽车上牌额度, 增加牌照税和燃油税来抑制小汽车的快速增长, 同时对公务车采取适度控制总量、通过改革实现减量的政策, 制定私家车有节制使用的政策, 在合适时机在交通拥堵区域实施拥挤收费策略, 有序发展机动小汽车交通。
4) 合理配建公共停车设施。
根据周围区域的道路通行能力和小汽车出行的合理分担率确定公共停车位配建标准。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域执行居住地停车位的低限配建标准, 在换乘枢纽和物流枢纽等重要交通集散地建设规模较大的公共停车场库, 满足客货流高效集散的“停车-换乘”需要。
5) 灵活使用交通管制、收费和价格调控策略来调整交通需求。
在特定的交通拥挤区域, 适当采取单向通行、限制通行等手段降低交通压力, 并可采用相应较高的停车收费和拥挤收费措施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有效调节拥挤区域的交通流量。通过合理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票价, 引导客货流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配,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客观优势和内在潜力。在大型活动期间合理采用弹性工作制, 避免高峰期流量过度集中, 通过引导和调节交通需求的合理性, 促进供需的动态平衡, 提高交通资源的系统效率。
4 运输市场管理对策
1) 科学调控运输市场, 促进有效竞争。
对于竞争不足的市场, 应优先采取降低准入门槛的策略, 调整甚至取消一般数量限制, 打破行业政策壁垒, 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资金、人才、技术进入运输市场, 以促进有效竞争[6]。
对于竞争过度的市场, 应优先采取降低退出门槛的策略, 实行更严格的强制退出政策, 提高市场的净化能力, 而不应单纯针对新进入者强调提高准入门槛。一方面强制清理不合格的市场主体, 另一方面鞭策市场的其它竞争主体维护市场秩序, 提高竞争质量、市场服务质量和效率及运营安全水平。
2) 严格监管运输市场, 加强市场外部效应的综合治理。
科学运用多种监管手段, 从各个环节对运输市场的安全、健康运行进行有效监管。在行政许可 (准入) 环节, 对于有限公共交通资源的经营权应逐步推行特许经营和招投标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信用管理制度, 避免不合格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进入运输行业。在行政执法 (处罚甚至强制退出) 环节, 应在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实施严格处罚甚至吊销许可的同时, 登记并发布其不良信用记录, 使不良信用记录和处罚以及市场准入等行政管理行为挂钩。对于超载、超速、疲劳驾驶、尾气排放超标等现象除了现场处罚外, 只有严格执行营运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制度, 才能建立长效机制, 从而有效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和有关机制, 充分发挥群众和社会力量, 拓展市场监管范围, 保证市场监管力度。运输市场的经营行为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 不可能随时随路段步控警力, 在保证基本的路面执法力量的基础上, 应建立畅通的现场举报和投诉奖励机制, 建立执法队伍的接警快速响应查处机制, 积极调动行业自律意识和社会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提高市场的监管效果和水平。
改革片面的行政处罚方式, 让营运企业切实承担管理的风险和责任。以往的处罚措施只是针对当事的驾驶员本人, 而其所属营运企业往往处于免责状态, 导致大量的公共责任问题无法落实而不得不由国家和社会承担。应改革这种责任风险的严重不对等状态, 对从业人员的处罚应以信用处罚为主, 经济处罚为辅, 对其所属营运企业则应坚持经济处罚 (相对从业人员应更高) 和信用处罚并重, 迫使营运企业在从业人员的聘用、管理上切实履行雇主职责。为避免营运企业的责任风险转嫁行为, 应从立法上规定一定额度以上的风险完全由企业承担, 同时从公共安全的角度大额度提高营运企业的保险额度标准, 改变市场主体“弱、小、散、乱”的局面, 从根源上化解社会风险, 实现对市场外部性的长效治理。
5 交通运行管理对策
1) 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交通行政管理和交通资源潜能的挖掘, 提高交通管理的现代科技水平。整合各类交通信息资源, 运行信息化进行交通行政管理, 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服务效能;优化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信号控制、信息发布、路况监控及交通诱导系统[7], 建设一个具有交通信息采集、交通监控、交通诱导功能的综合智能交通平台系统, 提高交通管理的实时响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收费管理系统, 启动建设全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整合全市高速公路形成统一的全市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建设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 (AFC) , 全面建设公共交通自动售票及“一卡通”收费系统, 实现收费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2) 加强日常维持性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 在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各专业执行局全面引进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对日常维持性工作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为增强行政部门的责任性和政治回应性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3) 建立综合交通运行跟踪评价机制。建立城市交通和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状况跟踪评价分析机制, 形成综合交通运行月报、年报制度, 对综合交通的发展趋势、交通恶化趋势、交通措施改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及时掌握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行状况并提出相应综合交通运行发展的对策。
4) 重视综合交通设施的养护管理和维护管理。重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日常养护, 坚持建设和养护、维护并重原则, 建立综合交通设施养护、维护管理系统, 建立交日常养护和维护管理机制, 保障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正常。
6 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1) 加强交通安全管控力度, 降低交通事故率。
加大路面执勤力量和执法力度, 增强交通执法的路面管控能力, 严把车辆技术关、从业人员资格关和营运企业市场准入关, 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责任制;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交通文明教育[8];加快修改和完善道路交通法规、规章, 加大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改革现行的机动车保险制度, 将车辆保险同驾驶员的违章和事故情况挂钩, 实行“保险费率”的上下浮动。加强安全保障工程设施建设, 降低交通事故危害损失程度。
2) 建立交通事故、恶劣气候和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下的交通应急体系。
明确应急管理的组织体制, 编制应急预案, 建立快速反应的排堵疏导机制和应急救援网络, 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提高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使应急反应时间控制在30 min内, 一般交通事故处理时间控制在10 min内。建立特殊事件和大型活动的交通承载预备体系。
7 交通环境管理对策
1) 积极推进大型交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9], 切实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 大型交通项目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城市大型建设项目可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流量、流速分布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开展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 并提出不利环境影响的改善措施。
2) 加强交通环境污染控制。
公路方面, 应执行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 鼓励车辆更新,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健全在用车辆检测和维修体系, 积极发展超低排放和零排放车辆, 加强汽车尾气超标准排放的检测和执法监督, 遏制黑烟车随意上路, 并结合区域交通流量引导, 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逐步提高新车的噪声限值, 开发、应用实用降噪新技术, 公路穿越城区或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时, 应灵活采用禁行、限速、禁鸣等措施, 有必要时设置声屏障, 以进一步减小噪声污染, 加强对禁鸣路段的执法检查。火车入城路段实施围墙吸声墙体封闭隔离、超长路轨、限制车速及禁止鸣笛等措施。限制主城港区船舶夜间鸣笛, 对主辅机噪声超标的船舶, 禁止夜间在主城港区内航行, 以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8 结束语
本文从交通规划管理角度提出规划的统一管理和建立定期交通调查和交通影响分析机制;从交通投资管理角度提出适度超前的交通投资和扩大城市交通投融资渠道的理念;从交通需求管理角度提出坚持城市“公交优先”策略, 有序发展机动小汽车交通, 合理配建公共停车设施, 灵活使用交通管制、收费和价格调控策略来调整交通需求;从运输市场管理角度提出科学调控运输市场, 促进有效竞争的同时严格监管运输市场, 加强市场外部效应的综合治理;从交通运行管理提出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交通行政管理和交通资源潜能的挖掘, 同时加强日常维持性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交通安全管理角度加强交通安全管控力度和建立交通事故、恶劣气候和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下的交通应急体系, 降低交通事故率;最后从交通环境管理角度积极推进大型交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和加强交通环境污染控制。系统性的交通管理新对策和管理新理念使重庆交通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便捷、更舒适、更环保。
摘要: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交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重庆主城区交通拥挤、城乡区域交通发展失衡和安全事故频发等不良状况仍在蔓延, 已严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只有强化系统性交通管理才是“畅通重庆”之本。从交通规划管理、交通投资管理、交通需求管理、运输市场管理、交通运行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及交通环境管理7个方面系统性提出管理实施对策来改善、发展重庆综合交通, 使重庆交通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便捷、更舒适、更环保。
关键词:交通失衡,系统性管理对策,畅通重庆
参考文献
[1]洪英.城市交通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18) :2-5.
[2]梁琦, 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和监督问题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 2010 (9) :2-4.
[3]段国钦, 周伟.大型交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需求与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 :3-8.
[4]徐华兵.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0 (6) :5-7.
[5]夏楷.影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 2010 (31) :8-14.
[6]任卫军, 郝记秀, 孙黎莹, 等.大部制背景下城乡客运一体化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12-17.
[7]杨洁, 赵俊波, 张峰.大型综合枢纽与城市交通体系运行协调性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0 (6) :11-15.
[8]黄磊.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 2010 (25) :1-4.
关键词:综合楼 空调主机方案
重庆一综合楼项目,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项目地处重庆市涪陵区,属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35.5℃,计算湿球温度为26.5℃,夏季极端气温可达40.2℃;冬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1.8℃,相对湿度83%。通过负荷计算,夏季总冷负荷为564KW,冬季总热负荷420KW。
根据重庆的气候特点,并满足综合楼的负荷需求,以下几种空调主机组合方案可满足该综合楼空调需求:
一、方案依据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2、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
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二、方案特点
方案1:选用水冷式冷水机组+燃气热水机组系统。
优缺点:运行费用低、初投资略低,初投资比空气源热泵低10~15%需建制冷机房和锅炉房及安全配套设施,并且还需安置冷却塔地方。设备相对较多,运行维护量大。
方案2:选用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
优缺点:初投资略高,但无需制冷机房及锅炉房和冷却塔,放于屋面即可,设备简单可靠,运行方便,后期维护量小费用低,但是运行费用高,并且重庆地区夏季高温高湿,运行效果相对较差。
方案3:选用多联式空调系统。
优缺点:初投资高,机组放于屋顶,无需机房和水泵,管路口径小,占用空间少,节电节能,维护量特小。
三、系统主机设备配置
方案1:水冷式冷水机组(YCWE30SCx3)+燃气热水机组系统
1、冷水机组参数:制冷量:292kW,输入功率:58kW,冷冻水流量:50m3/h,冷却水流量:61m3/h。数量:2台。
2、冷冻水泵参数:流量:66m3/h,扬程:25mH2O,功率:11.0kW。数量:2台。
3、冷却水泵参数:流量:80m3/h,扬程:20mH2O,功率:7.5kW。数量:2台。
4、冷却塔参数:HMK-80L, 冷却水量:80M3/h,功率:2.2KW。数量:2台。
5、间接式燃气热水机组:额定热功率为460kw,天然气耗量54.1NM3/H,0.76KW。数量:1台。
因此,方案一中:夏季,制冷总装机容量:156.4KW;冬季制热总装机0.76KW,天然气耗量54.1NM3/H。
方案2:选用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YCAE61RC)。
1、机组参数:制冷量60 KW,制冷整机输入功率19KW;制热量65.7 KW,制热整机输入功率20.7KW。冷水流量:10.3m3/h。数量:共12台。
2、冷水泵参数:流量:66m3/h,扬程:25mH2O,功率:11.0kW。数量:2台。
因此,方案二中:夏季制冷总装机容量:250KW;冬季制热总装机容量:270.4KW。
方案3:选用多联式空调系统(RCXYQ16PAY1)。
1、機组参数:制冷量45KW,制冷装机容量:14.2KW;制热量50KW,制热装机容量:12.9KW。数量:13台。
因此,方案三中:夏季制冷总装机容量:184.6KW;冬季制热总装机容量:167.7KW。
四、设备投资
方案一设备总投资60.6万元。
其中:冷水机组2台,每台17万元,共37万;冷冻水泵2台,每台1.8万元,共3.6万;冷却水泵2台,每台1.5万元,共3万元,冷却塔2台,每台2.5万元,共5万元,燃气热水机组1台,共15万。
方案二设备总投资71.70万元。
其中:热泵机组12台,每台5.67万元,共68.1万元;水泵2台,每台1.8万元,共3.6万元。
方案三设备总投资75.4万元。
其中:VRV热泵机组13台,每台5.8万元,共75.4万元。
因此,方案一的初投资最省,方案三的初投资最高。
五、运行费用
夏季运行120天计算,冬季60天计算。电费单价按0.52元/度。天然气按1.72元/M3,全年负荷运行系数取0.5。
方案一:年运行费用18.41万元。
夏季运行费用:0.52x156.4x24x120x0.5/10000=11.71万元。
冬季运行费用:6.73万元。
其中:天然气费:1.72x54.1x24x60x0.5/10000=6.70万元。
电费 :0.52x0.76x24x60x0.5/10000=0.03万元。
方案二:年运行费用24.20万元。
夏季运行费用:0.52x250x24x120x0.5/10000=18.00万元。
冬季运行费用:0.52x165.6x24x60x0.5/10000=6.20万元。
方案三:年运行费用18.65万元。
夏季运行费用:0.52x184.6x24x120x0.5/10000=13.82万元。
冬季运行费用:0.52x129x24x60x0.5/10000=4.83万元。
因此,方案一的年运行费用最低,方案二的年运行费用最高。
综合比较各方案,尤其是在重庆这种夏热冬冷地区采用水冷式冷水机组和燃气热水机组的方案是比较适合的。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OA系统)是覆盖学校机关部(处)、学院
及直属单位的综合性办公信息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推行无纸化办公、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平台与重要载体。
第二条学校按照“安全实用、逐步完善”的原则建设OA系统。
第三条为保障学校OA系统能够顺利推广应用、安全稳定运行和科学规范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系统的结构功能
第四条学校OA系统参照教育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平台要求,采用浏览器/
服务器结构作为基本运行平台和信息交换基础。
第五条学校OA系统服务器用于存放所有办公数据和文件信息;浏览器用于展
现和处理这些数据信息的窗口,供学校领导、机关部(处)、学院及直属单位进行信息的查阅、输入、修改、传送与发布等。
第六条学校OA系统涉及的客户计算机,其最低要求配置需满足
Windows95/98/2K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与校园网连通,且硬盘盈余空间在200MB以上。
第七条目前,学校OA系统主要包括公文管理、会议管理、公共信息、事务管
理、档案管理、邮件系统以及短信收发等功能模块,基本上能够满足网络办公的需要。
第三章系统的组织管理
第八条院长办公室是学校OA系统的主管部门,在主管校领导的领导与指导下,负责学校OA系统建设的协调与管理工作。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制定系统建设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制定系统的有关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管
理,保证系统规范、有序运行。院长办公室设OA系统管理员一名,具体负责系统日常运行的管理,制定系统建设方案,组织开展对各单位系统管理员、公文中转人的培训工作。
第九条学校机关部(处)、学院及直属单位是OA系统的使用部门,要确定一
名负责人分管本单位OA工作。同时,指定一名OA系统管理员和一名
OA系统公文中转人(两者可以兼任),负责本单位OA系统的管理和日常办公信息的处理。
第十条OA负责人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二)组织完成学校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推广的各项任务;
(三)负责组织本单位使用系统人员的培训;
(四)负责本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五)对本单位系统管理员和公文中转人的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
(六)负责本单位办公自动化工作其他有关事宜。
第十一条系统管理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信息的维护,保证单位组织机构信
息和人员信息以及用户管理范围、公文中转人等系统信息设置的完
整与准确;
(二)负责培训和指导本单位人员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操作;
(三)妥善保管密码,防止失窃失密;
(四)确保本单位办公网络安全、畅通;
(五)接受学校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管理单位的业务指导;
(六)处理本单位办公自动化工作其他有关事务。
第十二条公文中转人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OA系统电子文书信息(待办公文、正式公文、会议申请
等)的传递、分发、清理及内部归档等方面的办理与管理工作;
(二)负责本单位与其他单位在OA系统中的电子文书信息的互相传递(发
送、接收)工作,确保信息处理及时、准确、畅通。
第四章系统的信息管理
第十三条学校OA系统中的信息主要分为事务文书信息、公文信息和公共信息。第十四条事务文书信息由有权限的单位用户发布,供所有用户浏览。发布者对
发布的信息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负责。
第十五条学校OA系统中各种公文的处理,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
各单位在OA系统中发布信息,须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单位负
责人须对本单位在系统中发布的通知、简报等文书内容严格把关,并对其真实性和严肃性负责。
第十六条以电子文件形式在OA系统中流转、发布的各类校内公文,学校不再
使用和接收各单位就其制作的纸质公文。学校电子公文与原有纸质
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七条各单位系统管理员应加强对本单位的系统信息的维护与管理,及时添
加、删除或修改本单位的有关系统信息,确保系统信息准确与完整。
第十八条各单位公文中转人应在每个工作日的上班时间登陆OA系统,及时、准确处理各类文书信息,确保学校政令畅通。
第十九条学校OA系统是全校网络办公系统,应保持其严肃性,不得在系统中
随意发布各类信息,特别是发布与办公无关的信息。校园网上私人
书信来往或文件交换,应通过学校邮件系统进行。
第五章系统的用户管理
第二十条学校OA系统用户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能,拥有不同的权限。
第二十一条学校OA系统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每个用户拥有唯一的用户名。因初设用户口令相同,初始用户登录后应尽快修改,以
确保用户安全。
第二十二条学校OA系统普通用户享有使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系统功能模块,同时有责任及时阅知系统文件信息,阅办系统办理流程中的待办文
件。普通用户超过1个月不登陆OA系统时,其帐号将被自动冻结。
第二十三条学校OA系统管理员用户是以校属各单位命名、拥有网上处理单位
事务权限的用户。管理员用户应正确、合理地使用系统分配的权限,及时、准确地处理系统文件信息,积极协助学校开展OA系统的应用
推广工作。
第二十四条学校OA系统用户群组可根据单位或个人需要,由用户自行添加设
置形成,向群组发送信息,但不得在系统中擅自向其他用户发送信
息,特别是发送无效信息。
第二十五条学校OA系统管理员用户由院长办公室统一注册、修改、删除,普
通用户由各部门系统管理员负责注册、修改、删除;跨部门人员调
动,由院长办公室OA系统管理员统一负责修改。
第六章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六条学校OA系统所有用户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
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
护管理办法》,严格遵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暂行管理办法》
及校园网络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学校对OA系统的安全实行单位领导责任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
本单位OA系统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负责。
第二十八条学校OA系统所有用户不得利用系统从事危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在系统上制作、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不健康的信息,不得制造和输入计算机病毒以及其他危害系统安全的数据。
第二十九条学校OA系统所有用户应按规定权限阅读和使用系统提供的信息,不得盗用他人用户账号,不得干扰其他用户和破坏系统服务。OA系
统用户口令应经常更改并保守秘密,避免请他人代为使用或输入口
令等,以防他人有意或无意打开系统数据库获取信息,滥发电子邮
件、恶意增删资料或干扰公文运转。因口令丢失或被盗用而引起的后果,由用户本人承担。
第三十条学校OA系统所有用户均负有对系统信息保密责任,不得随意发布涉
及国家和学校机密及其它不宜发布的信息。
第七章系统的技术保障
第三十一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OA系统技术保障部门。具体负责系统的开发与建设、系统运行所需软件与设备的购置、系统运行的技术支
持,具体实施对公文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第三十二条校内各单位与学校OA系统服务器连接的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由
信息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十三条学校OA系统中所需办公软件的使用,必须遵守知识产权的有关法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九条
所谓地税系统廉政建设预警机制,是指防范和遏制地税工作人员利用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等公权力从事违反社会公德、违反党纪政纪、违反法律法规活动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是对税务风险信息变化作出的一种主动的反映、分析和控制。本文认为,构建廉政建设预警机制是加快推进地税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的具体举措,并结合重庆地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就构建地税系统信息灵敏、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预警机制进行探讨。
一、重庆地税系统构建廉政建设预警机制的现实动因
近年来,重庆市各级地税机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廉政制度落实年”等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有效推进了全市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保障了税收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地税系统廉政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构建和完善预警机制来加以有效解决。
(一)地税系统现行纪检监察体制存在不足。
诱发腐败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包括体制因素、权力因素、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而这些因素又始终处在动态发展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发现和预防腐败行为的重要性。结合地税系统来看,现行纪检监察体制呈现出“以条为主、以块为辅、封闭运行”的特点。工作中,作为监督主体的纪检监察部门与作为监督对象的单位、人员往往共处于同一层级,并且前者还要直接接受后者领导。在这种机制下,纪检监察人员的人事编制、经费来源、办公设施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升降任免、生活福利、工资待遇等都需要在本层级、本单位进行解决,从而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作为监督主体的纪检监察部门的立案权往往受制于同级党组和行政的监督客体,其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预警机制,防范和减少诱发地税腐败行为的因素,让同级监督更有效率,以弥补纪检监察体制的不足。
(二)地税系统纪检监察力量薄弱。
目前,地税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基本以上级主管机关为主,客观上造成班子的权力使用在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上级主管机关虽有监督权,但由于地理距离尤其是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的限制,事实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督。仅靠重庆市局的几名纪检监察干部来承担对全市地税系统各单位领导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表现进行监督显得鞭长莫及,而只能根据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述廉报告、民主评议等渠道来评价其廉政情况,对于一些苗头性的问题缺乏随时的了解、及时的预警和有效的应对。构建长效的预警机制,可以将分散在全市地税系统的廉政预警信息进行大集中,并予以分析、得出结论,有重点地使用纪检监察力量进行处置。
(三)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丰富。
近年来出现的反面典型,表明了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对于一个单位的领导上级监督不到、群众监督不了、同级又不敢监督,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实,每个地税工作岗位都可能存在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的各种诱惑,这就要看个人的自持能力强弱和制度的约束是否有效。按照监督的规律分析,完全的自律是不可能永远有效的,必须依靠进一步丰富反腐倡廉制度进行预警和他律。尤其是基层地税部门,直接跟纳税人打交道,减、免、缓税等都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还有基建工程的招标、干部人事任免等环节也都是敏感的热点问题。如果没有构建起“主动型”的预警机制,预见能力不足,防范措施不够,而仅以“被动型”的事后监督为主,会非常不利于保护广大地税干部。
(四)廉政信息沟通平台不统一。
地税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领导干部的异地交流和使用明显增多,其在原岗位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可能带入新的工作岗位。因新、旧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新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对其缺乏系统了解,很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给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通过构建预警机制,建立全市地税系统统一的廉政预警工作平台,及时有效沟通廉政预警信息。
二、重庆地税构建系统廉政建设预警机制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
现实工作中,我们廉政教育通常的做法只是学文件、念报纸、看片子,还没有很好地跳出“有病没病都吃药、病重病轻吃同样的药”这样一个泛泛教育的老圈子,教育缺乏针对性。而构建预警机制后,预警工作可以做到以人为本、教育在先,提示在前、有的放矢。通过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预警干预,可以把握地税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规律,提前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开展好预防教育,有效克服教育的空泛化和盲目性,增强教育效果。
(二)增强制度建设的预见性。
从近年来查办案件的情况看,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仍处于亡羊补牢、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境地。有相当一部分案件的线索,并没有为我们所掌握,直至案发后,我们才发觉,造成了工作的被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目前我们仍缺乏反腐败预警这样一种机制,还不具备将分散的信息,进行科学评估的能力。建立健全科学的预警机制,可以通过预警信息的分析,更好地掌握不廉行为的苗头和动向,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事先防范的制度体系,在“亡羊”之前“补牢”,在干部滑向泥沼之前修好“防护栏”。
(三)增强监督方式的多样性。
随着征管改革的深化、收入形势的发展和税收工作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变化,我们的监督方式也应不断创新和拓展,更好地做到事先介入、关口前移。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监督中的“盲区”,及早发现问题苗头,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不同的监督方式、途径,健全有效的监督制度,从而提高监督质量,更好地为税收中心工作保驾护航。
(四)增强惩防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预警机制与责任机制、教育机制、制度保证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惩治机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惩防体系,六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预警机制在惩防体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缓冲和调控作用。在地税工作中,个别税务人员违纪违法的风险客观存在于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某个方面或环节。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可以通过广泛收集廉政工作相关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价,找出税法执法和行政管理中的不足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早作防范、解决问题,从而节约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成本,不断完善惩防体系。
三、重庆地税系统构建廉政建设预警机制的主要设想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预警机制运转体系。
一是建立预警信息收集体系。主要包括预警信息来源渠道的选择、信息收集汇总以及传递方式等内容。预警来源于信息,没有信息就谈不上预警。因此,首先应该建立信息收集网络,拓宽信息渠道,最大限度地取得预警信息。内部预警信息主要依托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税务纪检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和领导班子考察、述职述廉、执法检查、效能监察、谈话诫勉、来信来访、内部审计、案件查处、党风廉政调研等途径,获取有关信息,并可以采取上下级收集、逐级汇总上报的方式传输。外部预警信息主要通过发布12366税收热线接受群众信访和定期召开座谈会,走访纳税人、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加强与纪委、检察机关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以及参与民主行风评议、开展明查暗访等进行收集;还可以在党政机关和不同行业聘请特邀监察员、行风监督员,形成预警信息监察网络,获取预警信息资料。
二是建立预警信息评价分析体系。包括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分析等方面内容。在掌握了大量的预警信息的基础上,首先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归纳梳理,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主要以量化形式表现,便于运用、易于操作,有利于分析对比。可以确立四个指标:问题暴露频率(反映地区、部门、岗位等腐败问题出现的频率)、问题潜伏期(反映税务违法违纪行为自产生到发现的延续时间,以此为依据,分析腐败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的原因)、问题类别及集中度(反映税务违法违纪行为类别,通过归类对比分析相关行为的集中程度,掌握腐败问题的高发部位和关键环节)和人员类别及集中度(反映税务违法违纪行为人的类别及相关人员违法违纪行为集中度,掌握腐败问题的高发群体)。其次,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通过预警指标的分析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税务人员的执法执纪以及廉洁自律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定量部分可与评价指标完全对应,依据数据指标分析,得出分析结论;定性部分主要反映非数字化情况,主要通过工作动态、社会评价等内容的分析,对定量分析结论予以补充和证明。评价分析是依据归类整理的信息对照评价指标得出的预警结论的过程,需要系统分析和把握现有信息和未来发展趋势之间的必然联系,在把握规律中得出结论。为此,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可以成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评价分析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作出风险值判读,并根据其风险值大小将其分析评估结论分为绿色、黄色、红色三种。第一种,未发现任何违纪苗头时实施的预警保障为绿色预警保障,如税服制作、重大涉税案件审理等,应由纪检监察人员全程参与其中;第二种,发现可能有违纪苗头时实施的预警保障为黄色预警保障,如,重庆地税系统实施津补贴改革后可能出现的“吃、拿、卡、要”现象,纪检监察人员应随时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分析;第三种,发现可能发生重大违规行为或已经发生,需在今后防范制止的预警保障为红色预警保障,如严重违反税收政策、贪污受贿等,纪检监察人员应及时上报,开展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和意见。
三是建立预警信息运用体系。在预警信息采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预警信息评价分析结论制定和落实应对措施,启动预警信息运用系统,以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产生导向作用。同时,把防范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作为关键环节来抓,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预警信息运用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报告评价分析结论。得出预警评价分析结论之后,通过撰写书面报告、召开评价分析小组会等形式向领导层汇报,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调整工作部署。全市地税系统各级党组根据预警信息所反映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作出有效的防范工作部署,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再次,落实防范措施。把预警信息及工作部署由上而下落实到基层税务所,由基层税务所根据上级反馈的预警信息和工作要求,明确防范方向和重点,结合实际采取防范措施,力求把腐败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
(二)着眼工作配套,完善预警机制保障措施。
一是搭建预警机制组织体系。建立一套组织严密、运转高效、反馈灵敏、指挥得力的预警监控组织体系,成立重庆市局、区县局的两级预警监控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预警工作,对重大预警事项作出决策,成员可由人事监察、计财、信息等部门人员组成。同时,以监察部门为主体成立各级预警信息管理专门机构,配备一定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各自权限范围内预警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综合管理,逐步健全预警网络,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预警工作责任制。在预警工作中,对涉及需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环节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上下级机关及本机关各部门的分工责任及协调配合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明确规定责任追究内容,狠抓预警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对是否及时传递预警信息、是否根据预警信息采取防范措施、防范和监督措施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明显等,一并作为责任追究内容,确保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对不重视预警工作、信息处置不到位、出现错报、漏报、瞒报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理,实现对监督者的监督。
三是建立预警信息处置和反馈制度。区分不同性质的问题做出处置和反馈的制度性设计。对群众反映的一般性廉洁自律或工作方式问题,规定采取信访约谈、信访通知书等方法处置,由上级监督当事人说明情况、落实整改或提醒教育,把廉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倾向性问题,规定采取个别谈话、集体谈话、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明确整改问题,给予告诫和劝勉;对普遍性问题,建立预警信息处置责任制度,追踪督办处置结果;对处置结果的反馈,规定凡是预警所涉及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在规定时间向预警机构进行书面反馈,并将其整改结果存档备查。
(三)结合税收信息化建设,建好预警机制网络平台。
通过丰富和利用重庆地税系统现在正在使用的3.0版税收征收管理系统,增加廉政预警功能,将其作为廉政预警网络平台。
可以依托该平台锲入预警信息管理软件,建起容量大、分类细的预警信息库,适时将有关政策法规、组织机构、预警指标、专家名录、典型案例、可疑线索等及时录入,分类管理。该信息库不仅与系统内部各部门互联,还要预留接口,实现与外部各单位间的互联。
在这一平台安装的廉政预警软件,在设计上要注意涵盖上、下限报警数据指标和廉政信息动态监控预报等内容,形成数据对比分析模型(预警结构图)。在3.0系统内锲入的这一具有监督、检测、预警功能的模型,应能做到随时检测、监控执法,并在月终自动生成反腐倡廉预警相关图表,提高预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注重运用税收数据大集中的3.0版税收征收管理系统,加强对税收执法权预警信息的采集。以3.0系统为依托,着重采集税务登记、逾期申报、延期申报、税款征收、税款催缴、延期缴纳税款、欠税管理、发票管理、税收优惠政策认定、减免税和所得税税前列支审批、政策性退税审批、稽查选案、稽查实施、稽查案件审理、税务执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特别是双定户税额核定、发票管理、减免缓税审批、税务稽查处罚等方面的信息;还要对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十率(税务登记率、依期申报率、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申报准确率、立案率、结案率、处罚率、复议变更(撤销)率)和稽查检查各指标(退户率、立案率、查补税款入库率和罚款入库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和适时监控。
主要参考文献
[1]中纪委监察部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组、监察局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调研文集》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惠州市地方税务局 《惠州市地方税务系统税务预警工作实施办法》
[3] 西安市地方税务局高红军、金志刚 《构建地税系统反腐预警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4] 苏州工业园区地税局 《建立长效预警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组宣处 2009年5月15日(点击:2482)
各区县(自治县)司法局,市监狱局,市劳教局,市局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书记关于“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干警职工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进一步发扬光荣传统、培养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实现“传播主流价值、丰富群众文化、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市民素质”的活动目标,经市司法局党委研究,决定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以“普及红色文化、接受传统教育”为主题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系列文化活动。现结合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实际,就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急剧转型,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复杂情况下,用正确的人文精神对广大司法行政干警职工进行引导、支撑、激励和鼓舞,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系列文化活动,是传播主流价值的创新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司法行政系统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组织开展好“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系列文化活动,采取干警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变单调刻板为生动活泼,变单纯说教为缓慢渗透,变强制灌输为积极感召,变自我封闭为对外开放,有利于引导广大干警职工在唱、读、讲、听中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使党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的高尚情怀代代相传;有利于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环境,促进广大干警职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人文精神的熏陶,塑造正确的道德标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更好地明志、益德、立品、做人;有利于引导广大干警职工明确奋斗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应对危机、顽强拼搏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市“五个重庆”建设目标。
二、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
(一)唱红歌
唱红歌,就是要充分发挥红色歌曲振奋人心、形成合力、激发热情的作用,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让人们在亲身演唱和体验中塑魂正气,给人以精神力量。唱红歌以去年下发的《红歌一百首》为主要传唱内容,同时,也可积极搜集其他红色歌曲或励志歌曲,统一编制成歌单进行传唱。唱红歌活动要坚持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为主题,不断拓宽参与面、扩大覆盖面,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确保红歌传唱活动掀起新的热潮,以此来牵引和带动广大干警职工开展学习。
唱红歌由市司法局工会牵头,各单位自行组织开展,可利用红五月、七一党建、十月建国纪念等有利时机,采取组建红歌合唱团、举办红歌比赛、举行文艺汇演等形式进行。在各单位红歌传唱的基础上,市局工会择优遴选部分节目,于 1 今年10月举办一场“祖国颂”国庆红歌比赛,并在获奖节目中择优组建成一支文艺慰问演出队,到各基层单位进行巡回慰问演出。
(二)读经典
读经典,就是要发挥中外经典文化“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振精神”的功效,以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启迪,让人们在仔细品味中增智益德,给人以思想力量,从而摆脱思想肤浅、思维简单、语言干瘪的现象,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品位。读经典的阅读内容主要是市委宣传部指定的《读点经典》丛书,同时,也可以有选择地组织阅读或自学其他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学习书籍和篇目。读经典活动要着眼于引导人们走近经典、了解经典、热爱经典,在注重引导和深入推进上下功夫,在调动积极性和激发参与热情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读经典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开展,可利用周五政治理论学习日、支部组织生活会、专家讲座等有利时机,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业余学习与专家讲评相结合、撰写读书笔记与召开学习交流会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各单位要确保干警职工每人一套《读点经典》丛书,原则上每月至少集中开展一次读经典活动;每一个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集中讲评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活动期间可邀请知名学者给干警职工传授阅读方法,组织开展读经典知识竞赛。同时,积极组织购买有生命力、符合干警职工需求的文化书籍,以及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工具书,不断建立完善各级图书室或读书屋。市局政治部将适时举办“经典的力量”书友交流会,精选各单位有较深中文造诣的人员畅谈、交流读经典、学文化的心得和感悟。
(三)讲故事
讲故事,就是要充分发挥故事的以事说理和感染激励作用,通过其生动的情节讲述,让人们在触境生情中析事明理,给人以榜样力量,从中获取生活和工作动力。讲述内容主要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革命回忆录和司法行政系统变迁故事,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身边发生的典型人和典型事等真实事例。讲故事活动要着眼于引导人们走近历史、了解时代、热爱祖国、催人奋进,组织全系统广大干警职工积极参与到写故事、讲故事中来,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讲故事由市司法局政治部组宣处牵头组织实施,各单位自行组织开展。活动期间,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干警职工找身边英雄、写身边故事,发掘动人的故事题材,大胆开展故事创作,激发干警职工的创作热情,并适时在司法行政杂志等内部刊物上登载;要以老干部为活动主体,充分发挥各级老干部管理机构和老协的作用,充分调动全系统离退休老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引导他们把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宝贵的经验财富与大家共同分享;要适时外请部分有经历、有传奇的人物到本单位给大家讲故事,使干警职工从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中深受启发。在此基础上,由市监狱局、市劳教局、市律师协会、市局老干处、市司法局机关党委于今年8月底以前,从本系统、本行业各遴选出2名优秀故事讲述人报市局政治部组宣处,由市局政治部审核后从中择优选出5名巡讲员组成故事演讲团,于今年10月在各基层单位中举办一次“历史与我们同行—庆祝建国60周年”故事巡讲,让广大干警职工在听故事中接受教育。
(四)看电影
看电影,就是要充分发挥视频节目引人入胜、直观感人、发人深思的作用,以真人演绎的故事情节,让人们在追随历史发生事件或电影主人公的经历中了解 事件真相,得到人生感悟。观看的电影节目主要为历史题材电影、有关纪录片、人物传奇、廉政专题片等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看电影活动要与干部队伍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和教育矫治工作结合起来,使看的过程真正转化为受教育、受启发的过程。
看电影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开展,可采取发放电影卡、邀请电影放映队、自购投影设备集中观看等形式进行。原则上,每月集中组织观看一场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看完后组织讨论,并要求撰写观后感,其中优秀的观后感和心得体会文章将在《重庆司法行政》杂志或司法行政网上予以登载。市监狱局、市劳教局要适时组织举办“红色文化进监所”电影节,基层监狱、劳教场所可组织开设“高墙内的电影院”,努力用红色文化去感化、教育服刑人员和劳教人员。
(五)练技术
练技术,就是通过组织开展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岗位练兵活动、民警岗前培训、警衔晋升培训、法律服务人员执业培训、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评选岗位能手等活动,使广大干警职工在文化学习中增长才能,在岗位比赛中练出水平,切实使书本知识转化为指导工作的实践,不断提高广大干警职工“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出门能办事、下基层能指导工作”的能力。
练技术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实施。要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制定不同的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广大干警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进一步适应岗位,胜任工作,成为各个岗位的行家里手,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可适时举办“责任与使命—司法行政岗位技能大比武”、岗位知识竞赛等活动。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岗位能手,要适时进行表彰,以此带动广大干警职工形成爱岗敬业、尽忠职守、人人练本领、人人赶先进的可喜局面。
(六)强身体
强身体,就是主要围绕提高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的体能要求,广泛开展警体技能训练、队列操练、实战演练、防突演练、野外拓展训练等活动,通过体能训练和基本技能战术训练,进一步增强广大干警职工的体能素质和单兵作战能力,进一步强化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从而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体魄,更好地推动工作。
强身体由各单位自行组织。要根据队伍的年龄、性别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重点、设置训练科目、量化考核标准,并建立体能训练制度,定期进行强化训练。
(七)树典型
树典型,就是将建国以来在司法行政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全系统各单位和广大干警职工对他们的典型事迹耳熟能详,并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发奋图强、顽强拼搏,为司法行政事业建功立业。
树典型活动由市司法局政治部组宣处牵头组织实施。各区县司法局、市监狱局、市劳教局、市律师协会、市司法局机关各处室,要在全面收集掌握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建国以来曾受到过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其所获荣誉及事迹材料所涉及的数据和事例进行审查核实后,加盖单位公章,于5月31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司法局政治部(附电子文档及受奖单位和个人目录),由政治部组宣处对上报事迹材料进行整理、编撰。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全系统各单位都要深刻认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要求上来,带着感情,焕发热情,充满激情,精心抓好这项活动;要指定专门机构和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工作,并及时向上级党委、本单位负责人汇报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统筹,争取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推进;要把本次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来抓,市局将把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班子考核和“优秀领导班子”评选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认真策划和实施,在活动的广度、深度和热度上下功夫,使这次活动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使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系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干警职工提气提神的精神粮食,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结合自身实际。要在活动中做到主题突出、特点鲜明,结合各自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好形式新颖、气氛热烈的读讲唱活动,发动广大干警职工学唱、精读、爱讲。同时,要坚持把这项活动与巩固并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相结合,与红五月、人民警察法颁布实施纪念、七一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活动相结合,与培育和弘扬重庆人文精神相结合,与打造司法行政行业特色文化相结合,不断提高全体干警职工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办事能力。
3、调动参与热情。要注重活动的广泛性和群众性,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思想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干警职工参与“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系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吸引广大干警职工自发参与到活动中,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教育、人人行动”的和谐共进局面;要积极拓展和延伸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努力扩大活动的参与面、覆盖面和教育面,注重将活动普及到服务对象中,积极在法制宣传对象中组织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同时,有条件的监狱、劳教所也可在服刑人员、劳教人员中开展文化系列活动。
4、营造浓厚氛围。要围绕活动主题、突出活动重点,充分利用内刊、墙报、版报、宣传栏、自办广播站等各种宣传阵地,加强对“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系列文化活动的宣传报道,努力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畅通宣传渠道,及时上报与活动有关的动态信息、图片资料等,全面反映、展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文化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行政队伍通过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系列文化活动而展现出来的新面貌和新气象。
特此通知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体系结构
截止2013年底, 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已达10.4万千米, 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与此同时, 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 已超过1亿辆, 预计今后几年我国汽车消费需求及保有量还将持续增加。如此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和持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 使得路网运行与管理服务面临诸多挑战, 包括道路交通管控与服务水平、运行管理效率、交通应急处置能力等。针对公众出行交通的安全、便捷、绿色的服务要求, 如何保障高速公路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畅通性, 提高路网交通服务水平与管理运行效率, 是当前乃至今后各级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1]。
近年来, 物联网技术作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发展不断成熟,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也初见成效, 如美国的Intelli Drive计划[2]、欧洲的Easy Way计划[3]、日本的Smartway计划[4]以及国内的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综合系统、上海世博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广州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 (GZ-ITMS) 等[5]。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以物联网前端智能感知、后端自适应接入、多机协同工作架构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管理能力等应用优势, 可为解决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服务水平和管控效率提升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据此, 本文针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的特点, 以物联网技术手段为基础, 对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重庆高速公路网管理现状分析
1.1 高速公路网建设与发展概况
自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重庆高速公路网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取得了飞速发展的成绩。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 2000年, 全市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仅为200千米。自2001年以来, 重庆市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速, 首次提出“二环八射”的高速公路建设宏伟目标, 并在2003年全面实现“8个小时重庆”的发展目标, 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也达到600千米。2007年, 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 000千米大关, 达到1049千米。2010年, 随着渝湘高速、渝宜高速、渝泸高速、重庆绕城高速等一批建设项目的全线贯通, 重庆市提前10年实现了“二环八射”近2 000千米高速公路建设目标, 除巫溪和城口等偏远城区外已基本实现了“4个小时重庆”。截止2013年底, 重庆市相继建成了城万快速通道和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 至此全面实现“4个小时重庆”,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 312千米, 在建630千米。按照《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 (2013—2030年) 》, 预计到2017年, 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 000千米。到2030年, 重庆市将形成“三环十二射七联线”高速公路网, 通车里程数将超过4 000千米, 高速公路省际出口将由现在的19个增加至28个。在为这些发展成果骄傲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未来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的任务重大、责任艰巨, 尤其是管控与服务能力、水平和效率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1.2 运行管理现状
重庆市高速公路的主管部门是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其运行管理主体是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和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其业务关联机构包括行业系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局、公路局、公安局以及行业系统外的气象、医疗、消防等部门。按照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职能专业化、业务分工协同管控的总体要求, 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按照“总中心、分中心、路队”三级管理模式行使“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的交通监督处罚职能, 其综合执法业务主要涉及交通安全管理、事故处理、交通疏导、“两客一危”、路产损坏、交通超速、超载、超限等日常综合执法和突发应急事件执法业务;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按照“总中心、区域中心、营运公司”三级管理模式负责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与养护管理、营运收费、公路交通事件发现、上报、发布与协同处置等职责;其他业务关联机构在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中也承担各自的专业协同职能。
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分为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联动管理两大类, 由各管理部门按照前述职能范围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对于日常管理工作, 具有职责分工明确, 业务管理专业化强, 内部管理高效等特点, 各管理机构能够较好地完成各自的管理任务。但是, 对于应急突发事件的联动管理工作, 由于涉及到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高速集团以及其他业务关联机构等多家机构的联动协同, 并且各机构之间没有严格、规范、标准的应急事件处置工作流程, 只是各自围绕自身的职责工作目标进行应急指挥和事件处置, 使得应急联动指挥过程易产生意见分歧, 双方的协调配合强度较弱, 应急事件的处置效果也不尽人意。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联动协同与配合的力度及强度, 促进应急事件协同管控效率提升, 重庆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管理实践, 包括制定《重庆高速公路交通管制协作办法》 (试行) 、实施重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与重庆高速公路集团监控中心“合署办公”的协同管控工作模式、成立以协同管控相关职能合并为基础的“重庆高速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等制度和体制改革, 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但是, 在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中, 由于路网交通的动态性和广域性、基础设施的多样性以及管理与执法工作的复杂性等原因, 单独依靠管理制度或体制改革来规范管理与执法行为是不够的, 还需对其实施信息化管理[6,7];同时, 按照路网运行管理的动态性、实时性、高效性的要求, 更有必要对其实行可视化监管、实时协调管控, 这也是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
1.3 路网运行管理系统现状
现有的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是一套按照管理主体、职能专业化与业务分工划分, 涵盖各类管理业务系统的综合应用系统, 包括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的指挥中心调度管理系统、交通执法业务系统、办公OA系统、集群呼叫系统、移动执法车系统平台、固定测速系统、重点场站视频监控系统、交通状态调查系统、信息发布与出行服务系统等, 和重庆高速公路集团的交通基础设施 (路基、路面、桥梁、边坡、隧道、机电设备) 安全监测系统、车辆测速系统、关键位置视频监控系统、RFID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气象检测系统、情报信息发布系统等, 保障高速公路网的有效运行与管理。从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与运行来看, 重庆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信息化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 联动管控信息化水平低, 统一可视化信息联动管控系统有待建立;二是, 各管理主体均独立拥有一定交通信息采集设施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结构复杂, 体系异构, 缺乏统一的系统标准体系;三是, 各管理主体的应用系统基本局限在本部门内部使用, 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业务信息交换和沟通, 导致信息流转不畅, 影响交通实时信息的及时获取与处理;四是, 信息孤岛现象突出, 影响交通事件的发现、指挥调度以及业务协作处置的敏捷性和一致性, 给交通运行管理与服务效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2.1 目标与思路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 高速公路的规模不断扩大, 其运行管理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功能和优势, 围绕各管理主体的务管理需求, 整合各类交通状态监测系统与计算资源, 构建合理的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信息采集与共享机制, 打破信息孤岛, 建立统一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促进信息在各管理主体及协作部门之间有序流转与业务应用, 实现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与服务效率提升的目标。
建立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思路是:构建运行通畅、手段先进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体系, 将重庆市高速公路网管理重心前移, 转变交通事件的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和事件及时发现与高效处置, 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搭建由感知设备、信息传输网络、智能处理平台与应用服务系统构成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强化交通智能检测系统建设, 以交通道路、车辆、事件的全面感知为基础, 包括桥梁、边坡、隧道、道路、机电设备等道路设施安全状态智能感知、车辆安全状态感知、交通流量感知、公路气象环境感知等, 运用物联网技术强大的接入、处理与管理, 以及异构系统整合的能力, 破除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共享、应用等关键环节梗阻, 疏通信息孤岛, 实现相关感知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互通共享, 提升公众交通信息服务水平和路网运行管理效率, 加快推进“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2 运行管理的功能分析
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的应用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日常运营管理、应急联动管理的各个环节。在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过程中, 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和高速公路集团根据职责要求分别进行路网巡查、事件发现, 进而根据事件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若事件超出各自的职责范围, 则采用应急联动工作模式协调处置事件。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包括日常营运管理、路政管理、运政管理等内容, 于其工作内容相对单一, 各方职责明确, 信息系统流程清晰, 属于常规化的信息管理工作, 可按照业务工作流程在信息系统平台上完成;而应急联动管理工作涉及管理体制内外机构间的协调, 专业性强, 且信息应用需求强度较大, 这也正是建设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 这里对应急联动管理的系统功能进行分析。
2.2.1 应急联动管理业务分类及功能需求
结合重庆市高速公路网交通事件的实际情况和应急联动管理业务需求, 梳理应急联动工作流程, 按照应急事件发生的性质, 可系统地将交通事件梳理为交通设施监管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状态监测、路产损坏、隐患排查) 、收费秩序维护、施工养护管理、车辆动态监管 (危险品车辆监测、超限车辆监测、车辆超载检测、客车监控、车辆超速监测) 、道路交通警卫、突发事件处置 (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突发大流量拥堵事件、国家救灾通道紧急事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事件) 等6类18项应急事件业务[6]。各交通事件的信息需求如表1所示。
2.2.2 应急联动工作流程分析
在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的组织构成上,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为主管部门, 应急联动工作主要包括重庆高速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其他行业系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局、公路局、公安局以及行业系统外的气象、医疗、消防等部门。其中, 重庆高速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是整个应急联动工作的领导协调机构, 统一监管路网运行状态、指挥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救援机构参与路网事件处置、管理与使用外场监控设施、信息发布等;其他机构和部门按照各自的专业化职能分工承担相应的应急工作。
2.3 系统架构
高速公路应急联动是以应对突发事件, 高效协同完成事件执法与处置为目标, 其工作主要由事件获取、信息处置、应急工作预案、应急指挥、业务执行、信息反馈、信息发布等环节构成。事件获取来源主要有电话接警、巡查状况上报、路网监控信息;信息处置根据所获取事件信息进行事件归类及等级划分, 并提供应急预案, 确定信息发布方式及发布对象;应急预案经相应管理程序后确立为应急方案, 供中心应急指挥使用, 应急指挥根据应急方案指挥交通执法、救援、维护等业务;基层执行部门执行业务后将相关执行情况、现场处理情况和恢复状况上报。具体工作信息流程如图1所示。根据已建设和即将建设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的各类信息系统来看, 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仍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特殊困难,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管理者必须实时监控路网中所有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及位置、交通流状态、气象环境状态、车辆运行状态等信息, 并有效处理和利用, 以确保对高速公路网的全面管控。这也是当前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中没有重视的问题[1,8]。由于高速公路运行管理涉及多管理主体, 需要各主体的协同合作与信息实时沟通, 尤其是针对突发应急事件的情况, 实时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路网运行的各类状态信息均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其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能仅仅是异动信息的简单记录, 而要实时记录并分析利用所有的相关信息。这就使得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信息的实时性要求比其他一般行业更高, 同时这也是长期以来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条件下, 上述问题是难以实现的, 但是物联网技术为实时监控路网运行的各类状态信息、达成有效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必将从根本上提升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根据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特征与内在要求, 结合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实际运作所需, 设计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典型的三层技术架构: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9,10]。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1) 感知层:作为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平台的最底层, 主要进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状态、公路气象环境状况、公路交通流运行状态、车辆运行状态、交通事故状况等信息的动态识别与自动采集。通常使用智能传感设备、RFID标签、视频监控设备、GPS、测速仪、单兵手持系统等进行数据的实时获取。在系统建设中, 需要考虑的是各类型不同用途的传感器及智能分析系统的选择。
(2) 网络传输层:作为整个运行管理系统平台的中枢, 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输、交换与管理。在应用于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时, 可通过现有的Internet、广电网络、运营商通信网络、无线网络等有线和无线网络传输形式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其主要涉及数据传输方式及网络运营选择。
(3) 应用层:主要提供交通管理与服务应用, 是整个运行管理平台的应用核心。利用各类应用系统, 把网络层传输过来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信息共享、分析计算和数据挖掘, 有效判断路网运行状况与变化趋势, 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各类交通事件进行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调度、处置等工作, 为路网的管理决策者、路网运行营运工作及执法工作提供及时、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和参考。充分考虑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已建成的信息系统, 避免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为其提供必要的、统一的、标准化数据接口, 增强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3 物联网环境下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体系
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关键在于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等。对于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而言, 其管理组织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专业机构, 业务内容复杂、多样, 且交通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对各机构间的协同管控功能需求强度大, 尤其是在物联网环境下, 迫切需要建立一体化的联动协调指挥管理框架体系与制度, 成立统一的联动指挥协调管理部门, 明确各职能机构的职责和义务。此外, 除了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如此众多业务与应用系统, 以及系统间的业务协同, 涉及巨量的人、车、路等空间动态信息、业务信息, 若缺失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应用的相关规范与机制, 必然导致整个系统瓦解, 故要进一步梳理相关信息、信息流程和工作模式, 建立统一、合理的业务流程与信息流转规范。因此, 一套合理的、科学的管理体制与平台运营模式是本系统在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中促进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
4 结束语
与传统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相比, 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系统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其较高的系统整合能力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可大幅提高路网运行管理效率。本文首先总结了重庆市高速公路网发展概况, 重点分析了运行管理与信息系统现状, 得出了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不仅需要加强管理制度改革的创新, 而且也还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然后, 结合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大环境, 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思路, 重点分析了路网运行管理的6类18项应急事件的联动管理功能需求和工作流程, 据此设计了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平台三层物联网架构, 包括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 并分别阐述了每个层次的功能与要求;最后, 分析了物联网环境下构建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 本系统建设方案的主要功能已经在重庆市公路运行状态监测与效率提升的示范工程中陆续试用、完善过程中, 在路网交通基础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和交通信息服务以及各交通管理主体的应用、协作、决策方面逐渐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对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国伍.智能交通物联网与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交通7+1论坛”第三十次会议纪实[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3, 13 (2) :1-8
[2]MICHIGAN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Lessons learned:Development of public sector infrastructure for VII/Intelli Drive SM[R].Michigan:MDOT, 2010
[3]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Roadmap to a single European transport area:Towards a competitive and resource efficient transport system[R].Luxembourg:European Commission, 2011
[4]HIROSHI MAKINO.The smartway project[R].San Francisco: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nd and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in Japan, 2005
[5]蒋新华, 陈宇, 朱铨, 等.交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3, 30 (8) :2256-2261
[6]林毓铭.道路交通的应急功能分析与技术支持——以高速公路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 (9) :121-125
[7]杨咏中, 牛惠民.国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迪[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 9 (1) :19-23
[8]邓爱民, 毛浪, 田丰, 等.我国ITS物联网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 2012, 14 (3) :83-91
[9]熊三炉.我国发展物联网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 (4) :165-168
[关键词] 跨国投资模式 投资区位 投资主体 投资方式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了许多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最为显著的发展方向,各个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多地互相渗透、互相依存;金融的流动速度加快,金融交易量大大高于世界贸易总量;信息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高科技日益成为变革经济结构的动力;制造业有许多新的动向;地区、国家间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这种国际环境中,我国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实现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的彻底转变,对外投资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形成跨国公司的重要形式。重庆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城市,必须主动“走出去”,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并在此过程中成长壮大。
一、重庆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重庆经济和企业特点分析
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已形成以工业为主体、农副产业全面发展的经济体系。工业有15个门类,7000多家企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重庆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重庆工业化大体按照:“1+4+1”的行业结构来推动的。第一个“1”,是基础工业板块,能源产业。对重庆来说,能源主要是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电力生产。第二个板块,通常称为四大支柱工业,指的是汽车、摩托车板块;装备工业板块,包括输变电设备、机床设备、环保设备;重化工、资源加工板块,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有色冶金和钢铁。第四是电子工业板块。还有一个“1”,就是都市型工业、农业产业化工业,也就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在整体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重庆也成长出一批较具实力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也主要集中在重庆的四大支柱产业中。其中以摩托车行业最具实力,拥有中国最大的摩托车企业集群。在这批企业中,有部分已经开始进行跨国投资的探索,并已初具规模。
但是,重庆企业整体的发展水平并不高。主要表现在:(1)企业在组织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协作化和联合化水平低,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状况仍然普遍存在。(2)在企业技术结构上,低水平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多,当代高薪技术少,企业整体素质不高。(3)从企业规模来说,大型企业少,集中度低。小型企业多而散,生产能力小,规模效益低,竞争能力差。
在当前,实施跨国投资的主体仍然是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本身必须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拥有比较优势,才能真正的“走出去”。
2.重庆现有企业跨国投资状况
一个企业的投资现状必须从两方面来考虑,一个是企业主观理念,即:企业是否将国际化纳入它的发展规划中,是否具有这样一种愿景;另一个就是企业国际化的客观阶段性。任何一个企业在其国际化的过程中,会为了丰厚利润的获得,避免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而利用风险不同的商务活动,采取逐步的、有层次的方法,分阶段地参与到跨国经营的活动中去。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可以按照其经营形式、经营目标、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划分为四个阶段。重庆企业目前的跨国投资状况为:
(1)重庆大多数企业处于第二发展阶段。这主要是指重庆的中小型企业。在这一阶段企业是以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业务为主,有时候还要依靠那些操办进出口公司业务的代理公司,但这一时期,企业已开始独立安排一些国际商务活动,已主动、直接地寻求贸易伙伴,积极地扩大企业外向型的商务活动。这一阶段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是成立专门的科室来处理国际商务的有关问题。
(2)重庆的优势企业处于国际化的第三阶段。这主要是指发展比较成熟的一些企业,如重庆的几家大型摩托车公司和化工企业,他们在国外大都拥有自己的贸易公司,专卖店,有的还在一些具有劳力资源优势的地点建立的生产线和相关的配套服务处。这一阶段的企业仍然保持着基本的国内经营活动,但它已直接地参与到国外的商品、劳务、生产、销售环节中去了,并在国外设立了常设的代表或机构。
(3)重庆企业跨国投资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它们都选择在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等,建立分公司。而对发达国家,则更多的采取出口方式。
(4)投资动因以出口创汇为主。过去重庆许多企业的出口主要通过海外代理商,随着产品出口业务量的扩大,海外市场的相对稳定,大部分企业纷纷在国外设立贸易公司进行直接出口,以扩大国际市场。
(5)在投资方式上,贸易型企业主要选择独资的方式;生产性项目则采用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而且,大多数对外投资都属于新建项目,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设立的企业比重很低。
二、重庆企业跨国投资模式选择
1.投资主体分析
重庆市区的企业群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具有优势的工业行业中重庆拥有工业企业7600多家,而中小型企业就占到了99%,而在中国工业500强中重庆只有10来家。中小型企业是重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占据着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跨国公司5万多家,它们的海外分支机构达20多万家,跨国公司是全球对外投资的主体,占到90%以上。它们控制着国际贸易的流向与基本内容。
在跨国公司几乎垄断世界市场的背景下,是否就意味着重庆的中小型企业无法参与投资。如果单靠几个大型企业进行跨国经营,重庆的“走出去”战略就只能是一纸空谈。
事实上,重庆中小型企业的跨国投资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重庆中小型企业跨国投资的成功依据是:
(1)中小型企业技术的特殊优势。大多数人认为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技术的先进性上,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并非如此,只有与市场相适应的技术,才是具有优势的技术。中小型企业规模很小,它们所采取的生产技术更加适合于小规模制造。这种技术能在中小型企业投资于发展中国家或者更穷国家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这些国家大部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数制成品的市场规模很小。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只有使技术适合于小规模制造,才能增加利润,而这正是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所在。
(2)种族产品优势。在中小型企业投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种相当特殊的方法:为投资国那些与投资来源民族有血缘关系种族社区服务。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企业在制造当地同一种族居民社区所需要的产品中,由于对当地居民需求的熟悉和技术的成熟而获得优势。
(3)市场结构优势。因为无论是东道国还是母国,都不希望出现垄断的市场结构,因而为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留下了发展空间。
(4)比较优势。从重庆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特点来看,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①技术标准化。重庆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纺织等产业中。这些企业大都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技术已经趋于标准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阶梯较小,易于为他们接受,将其用于境外投资不仅容易找到立足点,而且能带动本国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相对优势,获取比较经济利益。②丰富的资源。这主要指的是重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重庆市地缘辽阔,广大的丘陵山区存在大量的农业经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另外重庆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制造业中,低成本制造能力是重庆中小企业的又一优势。③宏观环境优势。我国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走出去”战略,为重庆发展跨国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重庆的中小企业有着较长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在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技术市场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这都为企业实现跨国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确定跨国投资的主体时,我们不应该只盯着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我们的鼓励对象应该是大、中、小型企业并重,三者同时出击。
2.区位选择
确定投资主体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区位选择问题。在区位选择中,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跨国投资的目的是决定区位选择的根本因素。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是为了获得丰富的利润和经济效益。由于各国的技术发展水平,资源储存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差异,使得我们在进行投资时,必须进行选择,而这一选择的标准,就是企业采取跨国投资的目标。如果是以获得先进技术为目标,则应选择那些科学技术发达,技术市场开放的国家进行投资。当然,投资目标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它必须以能够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制订前提。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选择。区位的选择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两者都有优缺点。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局稳定、基础设施良好、技术和管理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容量大,经济一体化程度高、经济自由度较大、法律制度完善。其劣势主要体现所在劳动力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对外资进入的优惠政策有限。发展中国家的区位优势主要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较大或不断增长的市场容量以及优惠政策等。
在企业选择境外投资区位战略时有两种选择:上行投资和下行投资。
上行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打破技术封锁,直接获取发达国家的技术;避开贸易壁垒,占领东道国市场。重庆的大型企业,如摩托车行业中的领先者,就可以选择此种战略,以寻求知识创新为导向,投资于能提供优秀人才和具备知识创新潜能的地区,如,美国的硅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研发基地。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打下基础。
下行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对其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和稍低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它主要是通过将本国处于成熟化的产品和技术转移到不发达国家,以便实现产品或技术的第二次或第三次生命周期。重庆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此种区位战略,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技术,投资于经济状况较为相近或者稍差的地域,利用投资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占领当地市场。
(3)周边国家的选择。从资本流动过程来说,资本所在地与资本吸纳地的空间距离会影响到资本的流动费用。资本流动往往是从具有较低交易费用、较有亲和力的周边地区开始的,逐步向半径更大的市场延伸、辐射。重庆企业的跨国投资是在市场区以外,并按照国际资本流动的空间距离由近而远逐步展开的。所以,企业的投资大多集中在越南、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除了资金流动费用外,选择周边国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种族产品。由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的相似性和大量华人华侨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只用很小的改动,便能进入这些市场,满足投资国居民的需求。这对于那些实力不强,没有资金或技术进行专门研发或流程再造的企业来说,是有利可图的。
综合以上因素,重庆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首先选择应该是周边国家,然后是西亚、东欧地区,再次是拉美和非洲市场。并同时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化战略,有选择性的在发达国家投资。
3.投资方式选择
从企业本身发展阶段而言,主要可以运用以下投资方式:
(1)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应利用已有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以较低的成本,投资于经济状况与本国相近或较差的地域。在初期用采取合资方式以建立贸易公司和生产企业为主,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力和资源优势。
(2)对于生产能力相对成熟的企业,可以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和本身已具有的优势,扩大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建立在国外企业中的信誉和形象。为以后的跨国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于已经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比如嘉陵、宗申和力帆等,应贯彻以品牌扩张为主线的投资战略。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注重对品牌的延伸。这主要包括:品种延伸、产品延伸、行业延伸、产业延伸。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选择并购当地企业来进入相关市场。采用这一策略,可以使企业较容易的进入相关市场,实现品牌内容的扩展;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同时需要注意对并购企业的事前考察和并购后企业内部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杨长春: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谭力文 吴先明:国际企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3]綦建红 杨春艳:发展中国家跨国投资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05,9: 52~56
[4]徐积章 林 珊: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7:82~84
【重庆企业管理系统】推荐阅读:
重庆市企业征信信息11-08
重庆建设岗位培训系统09-29
重庆教师信息管理登录10-19
重庆理工大学财务管理06-21
重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05-29
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06-28
重庆大学2004年行政管理专业试卷11-23
重庆大学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课程论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