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北极星的高中作文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北极星的高中作文(精选10篇)

描写北极星的高中作文 篇1

这是江苏省一位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教授之语。这位教授提到的关于作文评价的观点很明确—作文需要有闪光点!实际上, 在具体的高考作文阅卷中也是如此。纵观高考中的优秀作文, 每一篇都具有各自的亮点, 或真情动人, 或见解深刻, 或文采斐然。这些亮点能让阅卷教师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拿高分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一高中生作文现状分析

为什么有亮点的作文容易拿高分呢?道理很简单, 这些亮点是学生作文非常匮乏的。找到根源方能治病救“文”,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现代高中生的作文现状。从总体上讲, 现在的高中生真正喜欢作文的并不多见, 文章写得好的自然就更少。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虽进入高中学习, 但写作水平还停滞在初中:习惯于写记叙文, 对生活对社会缺少观察和体悟, 写人叙事, 绘景状物往往浮在表面, 文章自然缺乏深度和高度。这种状况与高考作文要求的深刻、丰富等相距甚远, “亮点”又从何谈起呢?

二细节描写的“用武之地”

要走出以上写作困境, 提升作文的品位, 笔者曾作了不少的尝试。笔者认为, 在文章中深入运用细节描写未必不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它或许能给文章增加一两个“萤火虫”式的亮点。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例子:

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 态度尤加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 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 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 的”两响, 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 同时头也帮着微微地一侧, 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 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 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这吃法不但“的, 的”的声音清脆可听, 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 有些儿妩媚动人, 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 有如朵朵兰花。 (丰子恺《嗑瓜子》)

这个描写嗑瓜子的语段笔触细腻, 形神并茂, 让读者看了必然记忆深刻, 不愧为大家手笔。

相隔不过几米, 奶奶过几分钟, 便会放下活儿, “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 奶奶便急, 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 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道:“这个死老头子, 人家喊了也不睬。” (2008年江苏卷满分作文《好奇心》)

奶奶的言行, 确实让孙女好奇, 于是, 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 结果“侦察”到了“人间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 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它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景, 能在“尺水”中“兴波”, 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 读来意味无穷。

三细节描写的教学尝试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成功的细节描写, 可以使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 使形象从模糊走向真实, 使主题从平淡走向深刻。能使读者如临其境, 感同身受。令人过目不忘, 回味无穷。那么怎样才能把细节描写内化到学生的写作中, 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亮点呢?

1. 课堂品味与课外鉴赏相结合

教材是课堂品味的最好范本。这些选文基本上是大家手笔, 师生共同品味经典细节, 一定会受益匪浅。如鲁迅《祝福》中对祥林嫂肖像的细节描写:

头上扎着白头绳,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年纪大约二十六七, 脸色青黄, 但两颊还是红的。

此时的祥林嫂刚遭受了丧夫之痛, 从婆家逃出来做工,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点出了她的简朴勤劳;“头上扎着白头绳”、“脸色青黄”是她新寡之后残留的悲伤;“但两颊还是红的”表明她还有年轻人的生机和活力。简洁的几句话让祥林嫂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 孙犁的《荷花淀》中一段描写水生嫂的语句: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里一个细微的动作“手指震动”细腻地传达出了她的复杂心理——对丈夫的嗔怒、对家庭重担的忧虑以及对丈夫的依恋。在品读时, 可引导学生多加思考, 加深印象。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使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精彩的细节描写。

除了让学生品味教材之外, 还应该让他们摄取课外的养分。历届的高考优秀作文、平时的学生佳作都是学生增加文学素养、提高鉴赏能力的大餐。正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更何况是“他山之玉”呢?通过这些品味、鉴赏, 才能将知识逐步内化为写作技能。

2. 关注生活与实地训练相结合

一切佳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 文章等同于无源之水。因此, 必须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留意身边的一花一草, 一人一事;从小处着眼, 挖掘深度;从生活中获取丰富感人的写作素材, 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在平时的作文随笔训练中, 笔者特意选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题材, 如“运动会的感人动人场景”、“校园早晨一刻钟”、“周六回家时妈妈的心情”等, 尝试着让学生仔细去观察去体会, 并付诸笔端。这些训练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细节决定成败。成功运用细节描写一定会使学生作文发出熠熠光彩。当然, 细节描写的运用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 让学生多留意生活, 学会思考和感悟, 主动去捕捉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璀璨的北极星 篇2

创建于1997年的北京森格伟业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以产品特装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工厂,在经历了十余年展览展示行业相关积累与沉淀后,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北方最具实力的便携展具和商业展示系统的产销基地,公司拥有星道牌®便携展具、牌标®指示系统近百种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公司在发展的同时,引进了ERP企业管理软件,建立了完善的专业制作体系,采用大批量生产与流水作业的生产方式,以每年研发和创新二十余款产品的速度,在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规范的同时,使得主力产品达到国际水平,为成为中国第一家全案展览展示系统专家而努力奋斗!

凭借着量产的速度、优质的质量、创新的产品开发理念和独特的产品外观,产品销售国内外,远销至欧、亚、非、澳、北美等30多个国家。但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同样也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应对这外部我们无法改变的局势,公司根据海外市场的需求特点,加强了与各个客户的有效沟通,在了解当前市场形势下,果断地做了诸多决策以适应市场环境和人为转变带来的变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硬件新型设备的投入——缩短打样时间;随时修订工艺流程,保证试制产品尽快投入生产状态,降低小批量生产的成本。逐渐将产品营销策略转化为价格优先,产品功能、质量、美观度其次的新战略,如此一来减少经济危机对公司的影响,将因金融危机而减少的业务量控制在了总业务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创新的经营模式让未来更明朗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先进的技术和正确的经营模式都是战场取胜的法宝。星道牌®便携展具、牌标®指示系统产品的技术就是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进行产品研发,将展现形式和功能融为一体,保证所有产品在具有独特的外观、持久耐用的同时,还将各个展示器材与道具结合在一起。但技术被模仿的速度超过了研发新技术的速度,随之带来的损失更是显而易见的,这曾一度给陈圣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如何应对?答案只有一个:将加快自身技术更新的速度和坚决地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融为一体,用法律的手段和自身的优势为星道技术创造厚实的保护壁垒。尽管目前抄袭事件还时常发生,但陈圣用快速的技术更新和独特的经营模式,还是在市场上赢取了一席之地。

是什么样的经营模式让他自信满满呢?首先是以由生产为主导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将研发、生产、销售相关联独立,在公司管理平台上独立运行的经营模式;其次在对客户服务体系上将单一的设计和服务转变为提供整体展览展示用品、整体设计与全部产品需求方案的提供和行业未来规划;最后在关键的销售环节上由以生产为主的销售方式转变为渠道建设销售维护组的独立销售系统。从产品技术研发到客户服务再到销售,环环相扣更好地满足各行各业对单一产品到整体方案的需求。除此之外,公司还将添加新的销售业务模式,即租赁业务和展览展示搭建业务。

公司的未来——团队

说起公司未来的发展,陈圣首先谈到的就是人才的选择和团队的培养。“任人唯贤,唯才是用”一直是其选择人才的信念。至今公司里依然有很多从公司创建之初就一直存在的面孔,他们有的已经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有的已经成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未来的发展中陈圣表示继续不遗余力地发掘人才,用两年的时间培养和扩大项目管理团队,同时将现有的管理、业务、客服相剥离,将管理与执行分层面,让管理人员逐步脱离事务性工作,以便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做好管理工作,将公司内所有人员的潜能更好地开发出来,并受用于工作、学习与生活,将是陈圣追求的育人目标!打造最优秀的团队更是组织的迫切需求!

北极熊的防寒服 篇3

在寒风呼啸的冬天,暖和的大衣、毛衣、围巾等防寒用品必不可少。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和鸟类,体内食物消化会释放出热量来维持体温(这样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但是,在寒冷的冬天,体表的热量会大量散失,使体温下降。

人类的平均体温是36-37℃,只要稍微下降3℃,人体就会急剧地颤抖,意识变得模糊。如果体温下降到30℃以下的话,甚至会引起死亡。因此我们认识到,为了能保持体温生存下去,防寒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没有防寒服可穿的野生动物们,是怎样渡过寒冬的呢?

居住在极度寒冷的亚寒带和寒带的野生动物,如果没有能抵御严寒的保温能力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下面,我们就以北极熊为例,看看动物们的超强御寒本领吧!

空气是绝好的隔热材料

北极熊周身覆盖着浓密的细短内毛和长长的外毛。皮毛的这种生长方式使皮毛间的空隙能够保存大量不易流动的空气,防止了热量散失,体温下降。

野生动物的御寒机制与体色、皮下脂肪、体型大小等因素有关,最重要的是皮毛。通过北极熊的皮毛,我们就能看出皮毛对于野生动物维持体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马熊和黑熊到了冬天就要冬眠,而北极熊的雄性和没有怀孕的雌性是不冬眠的。因此,在北极圈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寒冬,必须要保持体温。

北极熊周身覆盖着浓密的细短内毛和长长的外毛,外毛间的空隙可以保存大量不流动的空气。因为空气层是隔热的良好材料,可以防止体温的下降。

皮毛中的空气不易流动(难以传递温度),不会与外界的寒冷空气对流。因此,体表热量也不容易散失。

还有其他动物也像这样维持体温。比如说,生活在印度北部高山地带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克什米尔山羊,它们长长的硬毛下面长着细密的短毛,所以能在身上保存大量的不易流动的空气。因此,用这种羊绒制成的织物毛绒细密,柔韧性和保暖性都很好,被誉为“纤维中的宝石”。

北极熊的黑皮肤

北极熊拥有一身雪白的毛,所以,它还有个别名——“大白熊”。可它实际上却是一头“黑熊”,因为它的皮肤是黑色的,而看上去是白色的毛发其实是半透明的。太阳的热量能透过半透明的毛发,被黑色皮肤高效吸收,维持体温;而毛发间隙里的空气不易流动,又是热的不良导体,使热量难以向外散逸,起到了极强的保暖作用。

大体型更能耐寒

北极熊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熊。实际上,这么大的体型也是御寒的秘诀。

包括熊在内的哺乳类,以体内发热的方式来维持体温。体重不同,能产生的热量也就不同。体重越重的,体内的发热量就越大。而另一方面,体温会散失多少,则是由身体的表面积决定的。体表面积越大,散失的体温也就越多。

因此,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体型越大,相对于体重的表面积就越小,与发热量相对的放热量也就越小,便于维持体温。这个定律以它的提出者卡尔·伯格曼的名字来命名,称为“伯格曼法则”。

实际上,与生活在寒带的北极熊相比,居住在温带的黑熊体型稍小,居住在热带的马来熊则更小。

居住在热带的马来熊体型小,毛短,与生活在寒带的北极熊有着很大的区别。

毛发间积蓄着空气!

为提高保温性,北极熊的毛里还藏有一个窍门。

在显微镜下观察北极熊的单根皮毛,发现它的结构就像麦秆和吸管一样,是管状的。这样,毛发内部也能存放空气,它的隔热性能就更好了。

大多数哺乳类动物的每根毛发都有三层构造,最外层覆盖着薄薄的保护层,叫作毛小皮。毛小皮是一层叫作“毛鳞片”的物质,这个名词经常在洗发水广告上听到吧。毛小皮里面是皮质层,中心是髓质层。而北极熊每根毛的中心没有髓质,是中空的,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

北极熊就是靠这样奇特的长毛来保存大量不易流动的空气,又利用毛的内芯存积空气来提高保温性能,以此来抵御严寒。我们人类为了提高防寒服的保温性能,受北极熊的皮毛的启发,用最先进的微细加工技术制作出了中空纤维。这种纤维与以往的纤维比,更轻巧、更保暖。

北极熊的毛发中心没有髓质,是管状,内芯能存积空气。

水是防寒的大敌!

即使覆盖着隔热性卓越的体毛,如果被水淋湿,也会大量散失体表热量。这是因为皮毛被水淋湿后,隔热性能就会变差,而且水蒸发时会吸收身体的大量热量。所以被淋湿后,体温就会快速下降。

北极熊追逐捕食海豹时,有时要潜入海中,身体完全湿透了,体温岂不是会很快散失掉?

别紧张,不会啦!北极熊的毛又长又密,即使潜入水中,也无法接触到皮肤。而且,北极熊的毛很容易干,它们只要抖动一下身体,利用惯性,就能把身上的水甩干。

除了北极熊外,还有许多动物也具有这种特征,比如企鹅。企鹅为了觅食要频繁地潜入海中,但它的皮肤几乎不会被弄湿。企鹅的尾巴根部有能分泌油脂的分泌腺,叫作尾脂腺,它们用嘴沾取油脂,涂到身上。企鹅用油脂隔水,羽毛间又能保存空气,因此能在南极的严寒中生存下来。

我们的防寒服中,有些衣服外层就使用防水性好的化学纤维,里层填入能保存空气的超细纤维棉,这样就能大大增强了其保暖性。

北极態在漂浮着海冰的极度寒冷的海水中游泳。如果被这么冰冷的海水湿透的话,就会被冻死。

地区越寒冷,动物身体突出器官越短小

动物太大的表面积是维持体温的大忌。因此,生活在越是寒冷地区的动物,它们的耳、头、脚、尾等的突出器官越小。突出器官越大表面积就越大,会散失更多的热量,难以维持体温。这个定律用提出者J.A.ALLEN的名字来命名,叫作“阿伦法则”。

例如,生活在温带的日本猿的尾巴只有10厘米左右,而生活在热带东南亚的日本猿近亲食蟹猴的尾巴就长得多,表面积也变大了,这便于散热降温。

除此之外,北极熊的耳朵与其他熊类相比也小得多。这些特征都是为了适应栖息地的环境而进化来的。

日本猿(左)和食蟹猴(右)同属一个种类,但尾巴却相差这么多。这是因为长尾巴会使身体的表面积变大,容易散失热量,所以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日本猿的尾巴变短了。

企鹅身体上的油脂能阻隔冰冷的海水,羽毛内能积存空气,这个防寒原理和人类的防寒服是一样的。

描写北极星的高中作文 篇4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异常寒冷。本期给小朋友们推荐的也是一个关于冰天雪地的影片。只不过,那里没有交通瘫痪和停水停电,有的只是神秘和美丽。

晶莹的白雪和通彻的寒冰造就了神秘而又美丽的北极。人类很少涉足这片雪白的世界,但在这个王国中也有着可爱的生灵。其中,北极熊和海象就是赋予这片神秘国度以生气与活力的物种代表。

北极熊seela和海象Nanu在这片冰雪世界里慢慢长大,最后它们都拥有了自己的后代。用镜头封装的北极清凉,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同时,更进一步将全球变暖与呼吁环保等元素加入影片,寓教于乐。

关键词1北极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冬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大海完全结冰封冻夏季,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太阳连续几个星期都挂在天边。北冰洋中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这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海豹、鲸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狼和北极熊等食肉动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动物得以存活。

关键词2全球变暖

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了“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现象出现频繁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关键词3北极熊——北极圈之王

北极熊是熊科动物中最大的,体长可达2.5米。高1.6米,重500千克。北极熊不仅善于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还擅长在冰面上。快速跳跃。为了抵御寒冷,它的耳和尾都很小,全身除脚掌和鼻尖外,都覆盖着厚厚的白毛,而它的皮却是黑色的。北极熊的嗅觉特别敏感,能判断猎物的位置,以海豹、鱼、鸟和鲸的尸体为食。作为“北极圈之王”,除去人类。北极熊几乎没有天敌。

关键词4海象——出色的潜水能手

海象被称为海中的大象,它身体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而坚硬的体毛,眼小,视力欠佳。体长3~4米,成年海象重达1300千克左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与陆地上肥头大耳、长长的鼻子、四肢粗壮的大象不同的是,它的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已退化,不能像大象那样步行于陆上,仅靠后鳍脚朝前弯曲,以及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能在冰上匍匐前进。海象主要生活于北极海域。也可称得上北极特产动物,但也可作短途旅行,所以在太平洋、大西洋都有其踪影。

描写北极星的高中作文 篇5

北极理事会难以“服众”

随着北极冰融,北极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热点,但北极国家对于非北极国家的参与持狐疑和排斥态度。1996年由北极国家成立的北极理事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北极论坛,非北极国家只能以观察员身份参与,2007年和2009年中国两度申请被拒。2011年北极理事会努克会议提高了观察员的入门标准(核心要求是必须承认北极国家在北极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一般称为“努克标准”。实际上因为存在大量的海洋划界纠纷,北极国家之间尚且无法真正做到互相承认),竭力强化其作为一个特殊俱乐部的地位。此外,北极国家之间也龌龊不断,北极八国(又称A8)存在“等级”之分。北冰洋沿岸五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在北极事务中处于核心(被称为A5),而北欧的冰岛和瑞典、芬兰三国处于外围,在事关北极治理和防务的重大问题上屡遭排斥。2008年北极五国外长聚会格陵兰伊路丽萨特和2010年再次聚首加拿大切尔西时,北欧三国和原居民“永久参与者”都被冷置一旁。被边缘化的隐忧一直萦绕于北欧三国心头。

出于防止被排斥和被边缘化的相近考虑,非北极国家和北欧三国及其他有类似境遇的行为体形成了支持北极圈论坛的基础力量,而成立一个类似北极理事会而又不同于北极理事会的论坛,符合大家的共同追求。因此,当4月15日冰岛总统格里姆松在华盛顿“美国国家新闻俱乐部”宣布计划成立北极圈论坛消息的时候,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北极国家中得到了“积极”反响,北极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针对非北极国家的观察员政策。

北极圈论坛的价值在于制衡

是否接纳非北极国家,北极国家大部分政界和学界精英们有着清醒认识。此前舆论即认为,如果中国等非北极国家申请观察员的努力再一次被拒,它们很可能另起炉灶,成立自己的论坛,走自己的道路。有西方学者建议,北极国家欲抑制中国的北极雄心,约束中国的北极行为,就必须把中国纳入北极理事会。皮尤基金会北极项目国际部主任海里曼认为,如果把中国排斥在外,有关国家为了对抗中国的北极存在可能要付出更高代价。一旦北极圈论坛风生水起,不排除北欧国家和其他北极行为体受到吸引而把大量资源投入到体制外的北极圈论坛中去,北极理事会这个最大的北极政策论坛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曾对中日韩三国进行过实地调研的加拿大学者马尼克姆和莱肯波尔也认为,东北亚国家可以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家海事组织不必依赖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席位,这种情况下排斥亚洲国家的加入将削弱北极理事会在北极事务中的合法性。因为一种国际制度的合法性不仅仅来源于体制内部,也需要取得体制外国家赋予的合法性。如果不能获得体制外国家的支持,就不会对它们产生拘束力,将面临严重的合法性赤字,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打折扣。在今年基律纳会议上,北极理事会最终接纳了中国等六个国家为观察员,其合法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得到认可和加强,特别是吸收中国为观察员,意味着把一个游离于体制外的大国引入北极理事会,这对于北极理事会的发展以及维护北极国家的北极事务主导权十分有利。主持基律纳会议的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在基律纳会议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等国家的加盟,“将提升北极理事会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大量国际实践表明,北极圈论坛在推动北极理事会扩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北极国家仍未根本性改变对非北极国家的政策,在基律纳会议上北极理事会专门制定《观察员手册》,继承了努克标准,对观察员严加约束,警告观察员若不守“规矩”,可能被逐出会场。这一情况下北极圈论坛这只“榻旁之虎”的存在,可以对北极理事会构成持续压力,而这种压力对于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平衡关系很有必要。有制衡的格局才是稳定的格局,有制衡的合作才是能够持久的合作。

北极圈论坛的使命与中国的策略

有一些北极国家学者指出,北极圈论坛无法构成对北极理事会的实质性挑战,它只是一个议而不决的大party,虽然创立伊始即设立秘书处(而北极理事会直到2011年才设秘书处),但相比于北极理事会,北极圈论坛不可能出台类似《北极海空搜救协定》和《北极油污防治协定》之类的具有约束力的软法文件。实际上,这些状况与1996年刚刚诞生时的北极理事会十分相似,却没有妨碍北极理事会从一个政策塑造型的政府间高级论坛迈向政治决策型的组织机构。目前无人敢断言,北极圈论坛这条蚯蚓未来能否飞天成龙。也有人质疑,北极理事会具有“先行者优势”,会限制替代体制的产生,但现实是北极理事会不能担当起沟通北极地区内外利益行为体的历史使命,包括中国、欧盟等大量富有活力的国家和地区被排斥在外,国际上尚缺乏一个跨越北纬66°34'线的组织来协调各国利益,倾斜的北极治理天平迟早要回归平衡。北极圈论坛的创立,正当其时。

北极圈论坛是世界各国讨论北极事务的一个平台,参与各方通过开放的、平等的对话,推动北极地区治理,是全球治理的有机构成部分。该论坛将与北极理事会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推进北极治理机制的建设。在可预见的未来,北极圈论坛不会替代北极理事会,但它的存在无疑具有特殊价值,为域外国家参与北极治理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

追溯13世纪以来的北欧历史,尤其是二战前后和冷战时代,可以发现北欧地区从来就不乏外部大国的身影。一个历史规律是:外部势力一家独大时北欧国家往往利益受损;两强甚至多强并存时,北欧国家因成为各方争取对象而大得其益。

北极圈论坛的创立和发展,使北欧国家徒添一个重要的杠杆支点,无疑将提升北欧国家在北极事务中的话语权。北欧国家的北极利益观与美俄加等国不同,中国不被视为威胁。在它们的北极外交战略中,引中国入北极,利用中国的北极存在平衡其他北极大国的强势,实现以小博大,无疑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北极圈论坛起于冰岛的倡议,这一过程中当事国冰岛获益匪浅。作为一个只有1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33万的国家,冰岛借助北极圈论坛的创办和灵活外交,发挥了远超其实力的国际影响,被视为准A5国家。通过“交好”中国,冰岛手中增加了同其他大国交易的筹码。而中国外交坚持惠及交往对象的原则,已经成为北欧可以借重的外部力量,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北欧国家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但问题在于,中国能否因此而获得相应的利益或者回报?我们看到了冰岛对中国在观察员问题和极光观测台建站方面的支持,也看到了中国商人的冰岛购地和租地协议被屡屡撕毁。在这场博弈中的利用与被利用的辩证关系、战术与战略的得失定性扑朔迷离,是对中国外交智慧的考验。制衡原则不但适用于北极圈论坛与北极理事会之间,也适用于中国—北欧国家间。

在可预见的未来,北极圈论坛不会替代北极理事会,但它的存在具有特殊价值,为域外国家参与北极治理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

北极狐幼狐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篇6

病因。主要因为幼狐消化机能尚未健全, 消化力弱, 一旦饲养上发生错误, 很容易引发幼狐胃肠炎。如:饲喂发霉、变质的蛋白质类饲料、脂肪类饲料, 以及含纤维素过多的饲料, 或饲喂与幼狐生理要求不相适应的饲料。另外, 饮料质量不佳, 新鲜度差, 日粮比例不当, 调制方法不合理, 卫生条件差, 天气的突变等因素都会引发幼狐胃肠炎。继发性胃肠炎可能发生于大肠杆菌病、副伤寒、球虫病等传染病。

发病机理。本病主要是由于胃肠感受器及组织受到不良食物及其分解产物的刺激, 引起胃肠分泌和运动消化机能紊乱, 胃肠壁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也受到严重障碍。胃肠壁的组织发生炎性变化, 胃肠内容物在各种微生物群的直接影响下, 加速腐败和发酵过程。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直接刺激胃肠黏膜, 促进了炎症的加重与恶化, 有害物质被吸收, 引起全身毒血症和败血症, 致使幼狐死亡。

由于病原体的繁殖, 引起肠壁的炎性变化也能侵入到深层, 同时引起高度渗出, 黏液分泌增加, 白细胞游出。当肠血管破坏或血管壁失去作用时, 尚能出现红细胞浸润。该病变的分泌物及渗出物, 一部分到肠壁, 一部分到肠腔, 有毒物质很容易被吸收。由于肠壁高度炎性变化, 肠内细菌不能被杀死, 可能引起其他脏器的炎性或引起全身感染 (败血性) , 肠道内细菌通过发病的肠壁达到腹腔, 还可继发腹膜炎。

临床症状。病狐常常表现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或废绝, 拱腰蜷腹, 被毛焦躁, 喜卧不动。体温升高至39.5~40℃, 呼吸加快, 脉搏较弱, 呼气时有呻吟声。可视粘膜苍白, 眼球塌陷。口腔恶臭, 舌苔灰白色。病狐排出白色或咖啡色黏液样粪便, 肛门或会阴被毛被稀粪污染。在粪便中常发现未消化的饲料残渣, 严重的混有血液。有的病狐还出现呕吐, 严重者出现脱肛现象。普遍表现消化不良, 腹泻, 粪便腥臭, 迅速脱水, 眼球凹陷, 常由于过度虚弱而昏迷死亡。

病理变化。尸体消瘦, 可视粘膜苍白, 皮下无脂肪。剖检病死狐其病理变化主要在胃肠道, 胃内有少量食物, 胃壁变薄, 粘膜脱落、出血。肠道空虚, 肠内容物成水样粘液并混有血液, 大肠粘膜坏死、脱落、出血,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暗红色。肝脏浊肿, 质地脆弱, 手捏易碎, 肝表面可见少量出血点。胆囊增大并有大量黄绿色胆汁。心包少量积液, 心外膜有散在出血点。脾充血肿胀。肺内充血, 支气管有多量粘液。慢性经过者在胃黏膜上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糜烂面和溃疡灶。

实验室检查。取病死狐肝、心血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大量的布兰氏阳性中等大杆菌, 形态一致。将肠管制成组织切片, 镀银染色镜检, 见肠腺的上皮细胞中有杆状细菌。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变化, 可以做出诊断。应于一般消化不良加以区别, 比较起来消化不良症状轻微, 很少死亡。除此之外, 病理材料应进行细菌学检查排出传染病继发的胃肠炎症。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防疫可有效避免幼狐胃肠炎的发生。当大群幼狐胃肠炎出现时, 一定要从改善饲料和饲养管理着手, 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 应补给营养丰富, 易消化的新鲜鱼、肉、蛋、乳等。首先仔狐断乳时要给予易消化、新鲜、营养丰富的饲料, 饲喂清洁干净的饮水。其次饲喂次数和时间要固定。另外不易将多只幼狐放在一起饲养, 防止强弱抢食造成饥饱不均。笼舍和饮食器具要经常洗刷和消毒, 保持清洁、干燥。按照每日每只0.25克的剂量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 可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因发病者均为幼狐, 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集约化养狐场发生幼狐胃肠炎时, 应将病狐和假定健康狐隔离饲养, 对狐舍、用具用0.4%百毒杀喷洒消毒, 对舍外用20克/升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 并将死狐焚烧深埋。

对于发病幼狐常用如下处方:

(1) 肌注黄连素0.5毫升, 维生素B0.5毫升;口服次硝酸铋0.2克/千克体重, 每日1次, 连用3~5天。黄连素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利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同时具有提高白细胞吞噬作用。维生素B用于治疗食欲不振, 消化机能紊乱。次硝酸铋具有收敛, 保护胃肠黏膜, 减少胃肠的蠕动, 发挥止泻作用。实践证明, 用这3种药物治疗幼狐胃肠类, 治愈率达90%左右。

(2) 萨罗0.02克, 次硝酸铋0.2克, 制成舔剂, 一次口服。

(3) 氯霉素注射液0.25毫升或合霉素0.5毫升, 每日2次, 复合维生素B注射0.5~1毫升, 每日1次, 肌肉注射。

(4) 青霉素10万~20万单位, 每日肌肉注射。

描写北极星的高中作文 篇7

那么何谓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使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记叙文的细节描写主要有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景物描写等。细节描写可以真实地展现人物形象、景物特点,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传达出真挚动人的情感。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精雕细琢出传神的细节呢?

1. 细描外貌,突出变化

描写人物的外貌,应该抓住给人印象最深刻、最突出的特征进行细描。如梁实秋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中就抓住了人物外貌的显著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如此细致的外貌描写让人物不再局限于平面上而是立起来了。这样定能让读者对这一个外貌古怪的老师印象深刻,从而达到作者欲扬先抑的目的。所以说描写人物外貌时突出其前后变化更有助于反映出文章的主旨。

2. 放慢动作,延长过程

对动作进行细致描写时要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放慢动作,延长过程,使这一动作更加清晰地呈现给读者,有助于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一个人的遭遇》中有一段动作的细节描写:“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作者将凡尼亚与新爸爸相认时激动的举动慢慢写来,使读者在具体的过程中感受凡尼亚的兴奋和怕再次失去父爱的担心。

3. 精雕语言,揣摩心理

有些学生在写作记叙文中通篇都没有语言描写,更不要说是精雕细琢的语言细节了。适时的语言细节描写可以表现性格、传达情感、反映主题。《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老贝尔曼听说琼珊望叶等死的行为后嚷道:“什么话,难道世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说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这段文字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善良的老画家,为后文他在凄风苦雨的夜里画叶子埋下了伏笔。

除了人物对话的语言要具体细致地描写,还有人物心理的语言,即内心活动。如《林黛玉进贾府》:“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此处的心理就真实传神地描写出了林黛玉自尊自重、处处小心的性格。

4. 穿插景物,烘托形象

适当地穿插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立体丰满。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似乎只记得要写人叙事,而忘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法。如《边城》中翠翠找不到祖父时有一句环境描写:“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的薄雾。”简单的一句景物描写却能烘托出翠翠内心的焦急和对祖父的依赖。

5. 锤炼词语,巧用修辞

有的学生意识到要进行细节描写,但是因为没有认真推敲锤炼词语导致细节不够真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朦胧的月光用词准确,生动传神。“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泻”“浮”“洗”“笼”四字巧妙地写出了月光洁白柔和、朦胧朗照的特点。细节描写时巧用修辞也会让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杨绛的《老王》:“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病情严重,更能体现老王的善良。

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大前提:仔细观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真实细节,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玉不琢,不成器;细节不琢,不成好文。细节描写,就像磨一块玉一样,只有经过精细地雕琢才能打造出出色的细节,创作出优秀的记叙文。

参考文献

[1]吴迪.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细节描写指导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5,(4):40—41.

北极 不是只有北极熊 篇8

狼獾

想起狼獾,你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是一种像狼的凶恶动物吗?事实上这些动物是鼬鼠家族的一员,与水獭长得非常相像。据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部说,与影片里的超级英雄不同,狼獾并没有可以缩回的金属爪子。但它确实有与众不同的爪子,然而这种爪子大多用来挖洞或爬树。

加拿大猞猁

猞猁是一种人们了解较少的猫科动物,它们的体型一般很小。加拿大猞猁长着长长的腿和宽大的脚掌,这些特点让它很容易从厚厚的积雪里穿过。它们主要以北极兔的近亲琉球兔为生。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加拿大猞猁完全消失,不过后来被重新引入这里。现在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部把它们列为“受到威胁的动物”。

苔原天鹅

每年春天苔原天鹅会从阿拉斯加州迁徙到这里,在这里筑巢产卵。到了秋天,这种动物会重新飞回到美国东北从北卡罗来纳州到马里兰州的大西洋沿岸。

北极兔

在阿拉斯加州、加拿大和格陵兰的北极地区可以看到这种与众不同的动物。冬季这种动物的皮毛会变成纯白,与周围的积雪融为一体,很难被发现,但是到了夏季,它的皮毛又会变成棕褐色。北极兔在美国并不被认为是一种濒危动物或者受到威胁的动物。

红狐

红狐并不是北极圈独一无二的。事实上,在除南极洲的任何一个大洲,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不幸的是,在很多生物圈里它们被视为一种危险物。例如在澳大利亚,1855年它被人为引入这里,用来供人捕猎娱乐,然而它很快在野外站稳脚跟。大约150年后,这种北极狐成为澳大利亚本土的很多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威胁。

白鲸

在阿拉斯加州、加拿大、格陵兰和俄罗斯的寒冷水域可以看到这种非常著名的白鲸,不过据悉每个国家的这种动物均已受到威胁。在美国,只有阿拉斯加州有白鲸,而且目前这里仅存大约5头。在库克湾保护区为数不多的几种白鲸中,它是不迁徙的一种,最近登上极度濒危物种名单,受到美国《濒危物种保护法》保护。

北极熊

北极熊又名“纳努克”、“冰熊”、“海熊”等。这些身材魁梧的白熊被列为“受到威胁的动物”,受到美国《濒危物种保护法》保护。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海豹,也正因为如此,它们主要生活在沿海区。

北美驯鹿

在阿拉斯加北部和南部地区、加拿大、俄罗斯和格陵兰能够看到林地驯鹿(经过驯养的也称驯鹿)的身影。这是雌、雄动物均长有角的惟一一种鹿类。北美驯鹿受到美国《濒危物种保护法》保护。

独角鲸

独角鲸又称“海中的独角兽”,这是因为从它下巴伸出的尖牙长达10英尺(3.05米)。在格陵兰和加拿大水域可以看到这种独一无二的北极动物。独角鲸的捕猎和繁殖模式对科学家来说仍是个谜,不过我们知道,它们的尖牙并不是用来捕猎的。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鱿鱼。

雪鸮

雪鸮是全年均生活在北极地区,不迁徙的惟一一种鸟类。雪鸮成年后,它们的羽毛是纯白色,但是在它们还小时,它们的羽毛是灰色。雪鸮与《哈利·波特》里的著名宠物海德薇属于同一品种。

北极狐

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北极生物圈里都能看到北极狐,它甚至在冰岛是唯惟一一种本土陆生哺乳动物。冰河时代末期,它们穿过冰洁成冰的水体来到冰岛。在斯堪的纳维亚这种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几十年来该地一直对它严加保护。

大海雀

大海雀是原始企鹅,也是叫这个名字的第一种不会飞的鸟。它生活在北大西洋水域,尤其是加拿大,在南至新英格兰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过度捕杀导致大海雀在十九世纪走向灭绝。现在的企鹅仅生活在南半球。

帕芬鸟

这种令人难忘的动物又名普通雀,是以前的幻灯片提到的已经灭绝的海雀的近亲,但是帕芬鸟现在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在欧洲北部地区、北极圈、纽芬兰和缅因州部分地区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这种海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水上度过,它们会潜入水中捕捉小鱼和鱿鱼。然而到了春天和夏天的繁殖期,只有在干燥的陆地上才能看到它们。

冰盖消融北极熊食物难觅 篇9

处境艰难的北极熊

北极熊是斯瓦尔巴群岛的标志,有超过2000头北极熊常年在此生活栖息,其数量甚至超过了整个岛上的常住人口,因此斯瓦尔巴群岛也被誉为“北极熊王国”。但近些年来北极熊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随着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已经适应了原本极地气候的北极熊变得越来越难以生存。

在斯瓦尔巴岛探索的3天时间内,我们始终没有见到北极熊的踪迹,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们期盼能够看到北极熊的信心也渐渐被浇灭。然而,在即将离开的清早,睡梦中的我被电话吵醒,是探险队长Philip,他压低的声音却掩饰不住兴奋:“想看北极熊么?”

一只北极熊正在啃食鲸鱼骨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对手,它也想过来分一杯羹。

飘过一块浮冰,北极熊沉默了,气候变暖,浮冰消融速度加快,一旦没有跟上,就无法前往更北的地方捕食。

北极熊被困岸上,只能拿几年前的鲸骨架充饥。

和我一样,大部分团友都睡眼惺忪地出现在前台,直嚷嚷着出发去看北极熊。等所有人到齐,我们乘坐6条登陆艇同时驶向Sallyhamna,这是位于Fair Haven靠南的一处内湾。当我们接近的时候,太阳适时地升起,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完美的光线。只见在浅滩附近有两头北极熊,其中有一头正在啃咬鲸鱼残骸骨架,还有一头北极熊只在山脊上露了一面就消失了。Philip轻声告诉我们,3年前一头死去的鲸鱼就搁浅在这个位置,当时给很多北极熊提供了生存的食物,没想到3年之后竟还有北极熊在这里流连。浅滩碎石中所剩留的骨架很有限,据探险队员说,北极熊通过咀嚼鲸鱼骨架摄取里面微弱的营养物质,因为此时,已无其他食物可吃。

探险队员驾驶登陆艇在海湾里徘徊,给团友提供合适的拍摄机会,但始终与岸上的北极熊保持一定距离,所有团友被要求完全噤声,避免打扰到北极熊。在观赏、拍摄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悄然离开返回船上,查看拍摄成果。

事后很多团友问我,是不是因为现在人类捕杀海豹导致北极熊面临没有食物的窘境。其实不然,近年来海豹数量保持稳定,而事实上引起北极熊悲惨命运的则是全球气温上升。近年来全球变暖趋势愈演愈烈,几乎在夏季初期,所有海冰便一下子消融了,这对于北极熊来说完全猝不及防,因为北极熊捕食海豹,需要一定体积的浮冰作为支持和掩护,而它们一旦没有跟上海上漂来的浮冰,也就相当于失去了捕猎的场所。北极熊在水里的游泳速度比不上海豹,在岸上也没有办法追上驯鹿,又打不过海象,所以只能沦落到偷鸟蛋、吃植物的凄凉结局。

格陵兰岛浮冰世界

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使得温室效应越发严重,格陵兰的冰川渐渐融化,形成零零星星的浮冰,漂荡在海面上,却也成为格陵兰的一大景观。

早上我们乘坐登陆艇开始了计划中的浮冰世界体验,这里是浅滩海床,很多上游冰川断裂下来的大片浮冰在这里搁浅,因此也被誉为“浮冰的坟墓”。因为天气情况良好,风平浪静,整个观赏之旅得以顺利进行。

红色悬崖峭壁上有很多筑巢的北极鸥,白色的羽身和身后红色岩石形成鲜明对比,红色岛屿边缘有很多经过常年风雨侵蚀所形成的狭窄通道或者神奇地貌,我们乘坐橡皮艇穿梭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各种浮冰形态各异,有的好像高塔,有的犹如体育场馆,有的可以明显看到浮冰表面融化形成的蓝色长条,不时还可以听到冰块融化而发出的气泡声音。阳光渐渐拨开云层洒下来,眼前场景更显奇幻。很多去过南极的朋友也感叹,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在浮冰世界里尽享幽静的冰雪世界。

但眼前的景色又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两只北极熊,由于冰川的融化导致它们寻找浮冰的旅程也变得越发艰难,更无食物可吃。而造成如此状况的罪魁祸首还是我们人类自己,环境的破坏、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让全球气候异常,直接威胁生态平衡。由此可见,气候对生态、对社会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保护环境、延缓全球暖化现如今已迫在眉睫,若放任不管,受苦的恐怕不只是北极熊,还会有全人类。

北极的动物 篇10

其实,极地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供动物吃的苔草及动物物种极其稀少,所以能够在北极顽强生存下来的动物主要也就这么几种:北极熊、北极狼、北极狐、海獭、驯鹿、麝牛、爱斯基摩狗及海中的鲸鱼等。

如同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的形象代表是北极熊。我们刚到北极的第二天,向导就发给我们一杆猎枪,告诉我们那是用来防身的,万一碰到北极熊的攻击,迫不得已可以开枪保命。后来那杆枪一直没用上,倒成了我们拍照的道具,因为我们是在极夜季节到达北极的,北极熊正在冬眠,连影子都看不到,只在极地博物馆和小卖店看到标本和印有北极熊的明信片。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当今陆地上最大的猛兽之一。北极熊成年后体重可达800公斤。虽然笨重庞大如斯,它却可以在浮冰上轻松自如地行走,还可以在北冰洋里游泳,甚至在陆地上奔跑的时速可达60公里。

北极熊主食海豹,遇见猎物时,会扬起巨大的熊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打下去,海豹顿时脑浆涂地。为了捕食,它还会以惊人的耐力连续几小时在冰盖的呼吸孔旁等候海豹露头,一动不动,犹如雪堆一般。目前,主宰着北极地区有着“北冰洋之正”之称的北极熊大约还有两万头。

前段时间,我在杭州野生动物园看到一头圈在铁笼子里的北极熊,自在狭小的空间里不停地左右摇晃着头,焦躁不安。确实,属于北极冰雪大地的北极熊自然不习惯这块人造环境中的水泥地。

北极还有个“冰上霸王”是北极狼,可惜我也只是“惊鸿一瞥”。一天早晨,我拉开房间的窗帘,一只北极狼正好从窗口慢悠悠地经过。吓了我一大跳。我赶紧叫上队发,冲出去拍摄,可惜风雪漫天,北极狼已经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北极狼的猎物是驯鹿或麝牛,猎食方式是集体捕猎,分而食之。

驯鹿则是北极美丽的象征,树枝状的犄角可步伐,在雪长达1.8米,地里拱是由真皮骨雪,寻找化后,穿出枯萎皮肤而成,的每年更换一次,旧角刚刚脱落,新的就开始生长。我们在北极冰原上行走时,不断看到驯鹿迈着绅士般的苔草果腹。我们还在雪原上捡到了美丽的驯鹿角。

像鸟儿会迁徙一样,驯鹿群每年会有一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大迁移,浩浩荡荡地前行,沿途脱掉厚厚的冬装,生长出新的薄薄的长毛。脱掉的绒毛掉在经走了多少地上,正好个世纪。成了天然平时它们的路标。总是秩序就这样并燕地前年复一进,只有当年,不狼群或猎人知已追来的时候,才会来一阵猛跑,展开一场生命的角逐。因此,有人把驯鹿的迁移叫做“胜利大逃亡

对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来说,驯鹿是他们极其重要的物资来源。肉是上好的食品;跟牛肉的味道差不多;皮是缝制衣服、制作帐篷和皮船的重要材料;骨头则可做成刀子、挂钩、标枪尖和雪橇架等,还可以雕刻成工艺品。我们队长就用一些中国工艺品和当地居民交换到一架美丽的鹿角。

上一篇:信用卡基本知识下一篇:小猴子下山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