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作文800字高中
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故乡的年味越发的`浓郁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内容吧。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人如今扔把春节叫做“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去新春将来的夜晚,便出来食人,使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野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的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的风俗习惯。
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了。新年的钟声一响,整个夜晚都成了烟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满天星”、“冲天炮”……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渲染着新年的氛围。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载着归家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货,也载着人们的期盼回家了!通向细长隧道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刚劲有力,金光灿灿,一辆辆车上走出了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门前站着神采奕奕的父母。楼满了,一间间屋里飘出欢声笑语;路窄了,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年味最浓是子夜。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各种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了口福,填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近了近了,我期盼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我站在窗前望着大马路,只见马路上车来车往,多得连只小虫子都飞不进去似的。大街上张灯结彩,从上面看就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大花地毯。
到了傍晚,窗外鞭炮阵阵,我问奶奶:“年夜饭好了吗?我的肚子已经在唱空城计了!”奶奶笑着说;“哈哈,早就好了!快来!”我赶紧跑到餐桌旁,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吃起了爷爷奶奶亲手做的美味佳肴。原来年味儿就藏在一家团圆的年夜饭里呀!
吃完了年夜饭,也应该下楼去活动活动了。这时候夜空中火树银花,鞭炮声声,整个世界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烟花,满怀期待地一个个摆好,就像一个个小士兵一样等待点火器的检阅,爸爸用打火机点燃了一个手拿烟花,从上面的射出一个个各种颜色的绚烂美丽的小光球。又点燃了一种火花焰火,我用它画圆圈,像一条火龙想咬住自己的尾巴似的,不停的摆动。爸爸这次想让我试试,我拿着一根点燃的香烟,慢慢地走到烟花前,半眯着眼睛,做出跑的姿势,用香烟把烟花的引线点着,赶紧躲开,跑到爸爸那儿时,我停了下来,转过身,只见烟花从顶端喷射出来,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觉得太美了!这时,爸爸又拿出两个神秘地东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可爱的七星瓢虫啊,爸爸把瓢虫的头顶的引线点燃,只见瓢虫飞速转了起来,她的身边有一圈火红色的火花跟着它一起转,形成耀眼的光圈,忽然,“叽”的一声,它一飞冲天,变成了一个发光的飞碟,哇!真是太神奇了!原来年味儿藏在五彩缤纷的焰火里呀!
“爷爷奶奶,我来们回来了看你们了。”一进门,我便大喊,释放出了这几个月以来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一头扑进了爷爷奶奶的怀抱,虽然外面是冰天雪地,但我认为此刻爷爷奶奶的怀抱是最温暖的。“爸,妈新年快乐!”爸爸和妈妈也走来向爷爷奶奶打招呼。晚上,菜都上了桌,各种鸡鸭鱼肉,各种丰盛的菜肴摆满了一桌子品种不一。我一边品尝的着美食,一边想:年味应该是只嘴巴里有美食相伴,心里有亲情温暖。
晚上,下起了小雨,爷爷捡来了一根根的木头。“这是做什么?”爷爷说:“我想像从前那样,我们一起坐在篝火边聊天,唱歌,跳舞。”我不禁想起以前的场景:小时的候我坐在篝火边,一边唱歌,爷爷坐在我身边,即便当时我才只会牙牙学语,只会咿呀呀的唱,可,那歌声在爷爷听起来是最美妙不过的声音。回想起那时在篝火边,爷爷一边打着拍子,我一边唱歌,跳舞,爷爷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容。不过话说回来,那微笑似乎好久不见。因为现在我逐渐的长大,也不像当年那般率性洒脱。而且我陪在爷爷身边的时间也不多。一想到这,我马上就来帮爷爷一起来点火。这时我眼中已泛起了阵阵泪光,不知是不是被烟熏的。
火终于点起来了,我也陪爷爷坐在篝火边聊天,聊到了学校的那件事。爸爸看到了,也加入了我们,奶奶来看到了我们祖孙三代人坐在一起,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妈妈看到了,拿出了相机,让那一刻永远定格在相册上。我想年味就是身边有亲人相伴,心中有亲情温暖。
快到12点了,即将敲响的新年的钟声,我们一直在等着。那大钟似乎不愿意迎接新年,过得如此的漫长。终于,“3—2—1”猪年到了,窗外数不清的烟火冲向云霄,争先恐后的展示着自己的美丽,霎时,天空犹如白昼般的亮丽。那声音震惊了,黑夜划破了天空,四面八方充满着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那应该也算是年味吧!我在心中默默许下愿:希望明年也是如此吧,希望我可以恢复小时候的童真,并给爷爷带来快乐!
可是近几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那环境这一方面来说吧,虽然人口在不断增加,但是路面上的灰尘明显比以前少了,还有就是:以前,这里最高的楼也只有7层,可是现在,我的家乡也有高层了,虽说和大城市比不了但是也比以前高出10层之多啊,再有一点就是马路,以前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总是踩得一脚泥巴,但是现在,家乡的路既变得宽了,也换成了沥青路,堵车的现象也比以前少得多了以前我们达州大街上的地板总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老人们走在街上,经常会因为不小心踩到有坑的地方摔倒了,而且因为路面坑坑洼洼的,下了雨过后,坑里面就会有许多的积水,你如果走在路边,一辆车子开过来,坑里的积水会溅得你满身都是,让你变成名副其实的落汤鸡。现在经过多次的整修,路面已经变成平坦的了。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淮安位于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它是一颗美丽的明珠。它自古为水运枢纽、南北要冲,有“运河之都”之称 。这里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历史文明璀璨。
然而在我这里生长在这里的几十年里,我见证了淮安的巨变。
四十几年前,我是一棵正值壮年的树。但是我长得并不好。因为没有肥沃的土地,没有滋润我的养料。那几年闹饥荒,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看到人们的笑脸。每当打雷下雨时,雨水打向那低矮的土坯房,大人搂着许多的孩子,他们被饥饿折磨着,我也在风中瑟瑟发抖。我的身上,残缺的树皮狰狞着。因为人们没有饭吃,我唯有以茂盛的枝叶默默地供给他们。但是,我哪儿有茂盛的枝叶的,我同人们一样,我时常也饥饿。每当清晨的时候,一丝丝曙光透过我光秃秃的枝丫,就好像冉冉升起的希望。我却在想,我的希望在哪里?人们的希望又在哪里?
直到1978年,我惊讶地发现,人们欢天喜地地从我面前跑过,他们的嘴角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听到他们大声地叫喊里,“邓小平”这三个字格外清晰。我才了解到,原来改革开放了。我时常看到人们骑着自行车从我面前经过,留下了一片悦耳的歌声。他们的衣服不再是“慈母手中线”,而是五颜六色的新服;他们的耕作不再是“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人们推着小手扶拖拉机欢快地收获着劳动成果;他们住的屋子不再是“上雨旁风,无所盖障。”,整齐的瓦房上,总飘着袅袅炊烟……
匆匆四十几年过去了,淮安渐渐长成了健硕的青年。近年来,这里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台湾富士康集团淮安科技城、明基达方电子、台玻、康师傅、旺旺等“大个头”台资企业纷纷来淮投资,正在逐渐形成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同时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烟草等有一定基础,丰富了整个工业体系。全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升级,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兴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兴起。
而我面前的这条路,也在不停地变化着。从我扎根的烂泥路到石子路,再由石子路变成了柏油路。现在,我长在了公路下。每天,都有一辆辆汽车绝尘而去。我知道淮安,已经成了交通枢纽城市。作为在这里的一棵树,我自豪地生长着。
每当我的树叶沙沙作响时,我听到更多的便是人们工作的声音。他们有的开着轿车,有的骑着电瓶车,夏天从我面前飞快地穿过,我知道家家都有空调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同分享幸福。每天清晨,我的身后,琅琅的书声响起,那是可爱的孩子们在吮吸着知识地甘霖。有时,我静静地听他们朗诵,有时我听他们唱着欢快地歌曲,我情不自禁发出“沙沙”的声音为他们鼓掌。每到傍晚,总有成群结伴地老人坐在湖边,我听他们絮絮叨叨地拉着家常,爬满皱纹的脸上竟也是眉飞色舞。我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竟也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
周恩来故居、关天培祠、吴承恩故居、韩侯钓台、镇淮楼、文通塔……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淮安,我知道,我脚下的这边土地,正日渐肥沃。
家乡的秋天是灿烂的。秋风萧瑟,农民们一个一个的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我也被这灿烂的秋天所感染,随着爸爸妈妈一同下地,帮爸妈干活。
一路上,稻香的味道就在这小村里弥漫,给秋天添加了无限甜蜜。到了我家地里,满眼的水稻披着一身金黄的外衣,煞是迷人。大人们都在忙碌着,灰尘飞满他们的全身。但是大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甜甜笑容。看着一车车满载的粮食,我们一家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我坐在田埂上,草野在蟋蟀的叫声里更辽阔了。我静静的想着我的人生。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年开始了,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也只有在这人生的春天勤奋耕耘,才会有像美丽的家乡一般沉甸甸的秋天。
不知不觉,中午已经到了。妈妈拎来一大包东西。“哗”一倒,好丰盛啊!有鸡爪、饮料、马可波罗、面包、大葱、啤酒、Q趣……我们一大帮人坐在稻埂上,看着满池满野低下脑袋的稻穗,吃着这丰盛的午餐,心里无比的快乐和喜悦。
吃完饭,妈妈带着我回家。路上,大车把满满的一车稻子拉回家中。卸完粮食,妈妈说让我继续体验生活——割小豆。
我戴上手套,拿起镰刀,就和妈妈上“战场”了。我和妈妈比赛,为了公平,我割一行,妈妈隔两行。我头一次割小豆没经验,只管割下就不管了。我一直低着头看着豆就割,累得我满头大汗。我直直腰往后看时,却没有看到妈妈。看到的是妈妈割下放的整整齐齐的小豆。我往前瞅瞅,妈妈竟然在前面。我不可思议,妈妈的时速竟比我快很多。我加快速度,不知割了多长时间,我也割到地头了。妈妈却坐在那里微笑着说:“我都等你好长时间了。”这时,已经是黄昏时分。夕阳西下,那火红的晚霞给秋天添加了一层浓浓的馨香。
在老家屋后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面虽然不是太宽,但是溪水清澈甘甜,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每当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小溪的周围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小溪上的浮冰融化了,溪水又唱着一支支美妙的歌曲,水岸边上的柳树姑娘正在梳理着自己那飘逸的长发,她经过春风阿姨的抚摸,变得更加妩媚动人了。柳树下的小草们个个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生怕落后了似的。春风阿姨轻轻地吹拂着大山中的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所发出的“沙沙”声,伴随着小溪欢快的歌声,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家乡的夏日更具魅力。
嵯峨山全身披上了绿装,放眼望去,仿佛是绿色的天堂,绿色的海洋!来到小溪边,只见绿树成阴,树下草丛中还杂着一朵朵漂亮的,不知名的小野花。垂柳飘动,带来一缕缕轻风,使人感到一丝丝的凉意,一阵阵的轻松。家乡的金秋更加迷人。清晨时分,珍珠般的露珠挂在树儿、草儿的叶尖上,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秋风袭来,令人感到稍有寒意,满山的草木被撒上了一层晶莹而洁白的霜。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太阳刚一露出脸,露水就消失了。草木上闪烁着金光,在绿叶的陪衬下,是如此的明丽。黄昏,太阳落下来了,天空裹上了一片红霞,时而好像一只雄狮,时而仿佛一匹高大的骏马,时而宛若一只可爱的小绵羊,时而……都令人惊叹不止。
午夜来临了,除了明亮的月儿悬在天际,一切都是那么沉寂,小溪也有些疲倦,没有白天那么热情奔放。偶尔只有山里人家的明灯闪着、亮着,但转眼间又熄灭了。这时,天上、地上都成了月光的舞台:朦胧的月光顺着深深的山沟,把它那清冽的光洒遍水面,散作满河星。家乡的寒冬虽然没有花红柳绿的绚丽,果实累累的丰收,但是也不为逊色。小溪摇身一变,幻化为一条洁白的晶莹的玉带,环绕在茫茫的山野。小草枯黄了,但我知道它们在积蓄力量,等待明年春来后再次发芽,装扮大地。
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的脚步近了。城里的大街小巷都装扮起来了,你瞧:街树上挂起了红灯笼,店门前挂了红气球,广告声此起彼伏,人潮涌来涌去,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景象……
但我们却要告别热闹的城市回家过年了,那里,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车到家乡的村口,只见村门上悬挂着一条横幅:“热烈欢迎外出乡贤回家过年!”我虽说是个孩子,但心里却立刻暖融融的。车子缓慢地在洁净的乡道上驶过,只见路旁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新的春联,挂上了新的红灯笼,从每家每户的门里传来了阵阵爽朗的乡音,天气虽然很冷,却挡不住人们高涨的热情,乡道上这里一拔、那里一拔人群正高声地谈笑风生。平时寂静的小山村摇身变成热闹的集市啦!
最难忘的是除夕这一天。一大早,各家各户就相继走进祠堂祭祀祖先,祠堂里一时人声鼎沸,香烟缭绕,炮竹连连。到了傍晚时分,最为温馨的时刻就上演了——吃团圆饭。一大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满桌的好菜就着满满的亲情,最暖人的话语,最诚挚的祝福让亲情浓得像蜜一样甜!晚饭后,最盛大的活动开始了:“轰隆隆、轰隆隆……”小山村奏起了交响曲,我们忙抬头往上看,只见夜空中盛开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这朵刚谢,那朵又开,天空简直成了一个大花 园……
宁波人爱吃生猛海鲜,咸蟹才是主角儿。用宁波老话来讲,这玩意儿学名叫“红膏炝蟹”。可不同别的鲜白蟹,这可是用高浓度的盐水,差不多五份水占二份盐的比例浸泡半拉多月才制成的。过年要吃时还得一处不落均匀地撒上特制的粗盐,添上白醋结结实实给浇透了,生姜芥末捣鼓成碎一伺候,这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宁式炝蟹也差不多半斤八两了。这吃蟹也有讲究,取下蟹壳淋上白醋汁儿,掰下俩大钳子,只挑芥末一股脑儿给塞进去,沾上醋汁儿吸出来吞了即可。至于那诱人的红膏,四五人分吃足够,拌进饭里更是好吃。那股子咸劲儿,那股子生猛,全给下肚。配上糖烧虎鱼和春卷儿,包把你的肚子给撑成个包罗万象的超级购物袋。
咋,吃不下了?!天,才这点儿就给撑着了,那下面的美食可是无福消受啦!就挑这大海鳗来说吧,包你口水流个精光。
这最具宁波特色的“大咸鳗香”,是要两个礼拜前买来,用盐水泡个三四天后取出来制成的。腊月的风有股子猛劲,正配了大鳗的生猛。“洗”完了盐水浴,这下可好了:这大鳗瞬间被奶奶那寒光凛冽的大菜刀给五马分尸,开膛破肚,取出内脏留鱼膏后串好了吊绳就被吊在了阳台上。经过这暴雪侵袭暴雨浇淋风吹雨打,大鳗潜在的鲜美给激了出来,变得坚如磐石。在年三十儿前几天取下,不吃存冰箱,剩下的不仅能够干吃,还能作佐菜及炖汤。年终饭局上多是炖干鳗,这几个月下来,鳗香四溢。咬一口酥脆,吞下去那些属于海鳗的生香顿时全归了你。这晒过的经典宁式风味小吃——大咸鳗香,你是不是语文想亲自尝尝呢?
零七八碎儿我不多说了,可这“经典三大宁式风味菜”位居榜首的“吊咸大肠”可不得不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宁波人嗜咸不嗜辣,这吊咸大肠也别具风味。你别说这些香肠随便找个地摊就能买,咱过年吃的,可是地地道道的手工宁波风味。猪肉得选中等五花肉。油不可多也不可少,得按“五份油两份精”的比例严格挑选。这剁肉也有讲究,可不是拍烂了装袋这等功夫。想做出纯正风味的宁波吊大肠,这“剁”就得剁出味儿来。剁肉,先将五花肉一股脑儿给剁成小拇指一半大小的肉丁,平铺在案板上。接着淋上一层芥末、大蒜、精盐、白醋和胡椒捣成的汁儿。就这样三番五次,把那半碗酱汁儿给捣鼓完了算完。接下来就好办了:或自制肠皮把肉馅儿给包裹,或去菜场肉铺请专人包,这味儿铁定跑不了了。再像吊大咸鳗香似的也让肠子们去接受“风雨的考验”吧!大年三十儿一并收了,切成肠偏沾醋,那叫个香啊,直流你那小心肝里。
腊月一到,在外打拼的人们陆续回乡,小村庄越发热闹,年味也越来越浓,处处弥漫着年的喜悦。
家乡的年味浓,浓在圆圆的糍粑里。
腊月二十八,舂糍粑。在老家,家家户户舂糍粑可是春节前的重头戏。那天,奶奶早早就起床蒸糯米饭,再把蒸熟的糯米饭倒入粑臼(像石缸一样的器具)中。这个时候,爸爸和大伯就出场了,他们先用粑槌不停按压糯米饭,直至糯米饭黏成一团为止。接下来,便是他们大展身手——舂糍粑的时刻了。他们你一下,我一下地猛力交替着打糯米饭团,配合默契,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惊叹不已。十来分钟后,原本颗粒清晰的糯米饭团便魔术般地变成了又白又软又黏的大粑团。最后,爸爸和大伯手扶粑槌,围着粑臼转两圈,大粑团便牢牢地粘在了粑槌上,他们再齐力把它举起,送到一个铺了细米粉的大笸箩里。
接下来,就开始制作粑团了。奶奶用绳子把爸爸和大伯送来的大粑团勒下来,揪成一个个小粑团。这时,就轮到我们出场了——帮忙做糍粑。我們把热乎乎的小粑团揉捏成圆饼状,放进雕了花的粑印中,均匀按压。几分钟后,糍粑便漂漂亮亮的,像待嫁的姑娘似的,圆圆润润、娇娇羞羞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些精致的糍粑,或烤或煮,或煎或炸,味道都是极好的。
家乡的年味浓,浓在红红的春联里。
过春节,咋能不贴春联?只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不管是老房子还是新房子,都会变得光鲜亮丽起来。贴春联这项光荣而神圣的任务,我有幸全程负责过呢。去年除夕,爷爷说他年纪大了,不能爬梯子,而我长高了,手脚又灵巧,是贴春联的最佳人选。我真是受宠若惊,激动无比!大年三十吃过早饭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拿着刷子蘸“胶水”,仔细地往墙上刷起来。说起这“胶水”,还是奶奶亲自用红薯淀粉调制的哩!“胶水”刷均匀后,我拿起对联,一边小心翼翼地左右小幅度挪动,一边问妈妈:“正了吗?正了吗?”经过十几分钟的努力,我终于把春联贴好了。红艳艳的春联给老房子增添了无限生机。爷爷开心道:“‘金狗唱出千家喜,春贴换来万象新。我们孙女贴的春联哟,那是一个棒,呵呵呵……”
【家乡的年味作文800字高中】推荐阅读:
家乡的年味作文500字02-16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2-05
家乡的年味儿学生优秀作文02-27
年味的作文200字11-30
高中生关于家乡的春节心得感悟800字01-11
家乡的路-家乡的作文800字06-02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650字10-12
三年级有关年味的作文300字优秀07-16
的家乡想象作文800字10-25
不一样的年味初中优秀作文500字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