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幸福人生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学经典与幸福人生(精选6篇)

国学经典与幸福人生 篇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而国学经典则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们这个民族所必须去了解,必须去学习的。我国的国学经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仅是要将它的精神学习,吸收,融会贯通,更是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使之不朽。王竑锜教授便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他让我们了解到了国学经典中蕴含的精神,让我们明白了国学经典中无穷无尽的智慧,让我们知道了国学经典对于幸福人生的重要性。

王竑锜教授是著名民营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多年致力于国学教育和慈善事业。他是一个商人,却办校讲学弘扬中华经典文化。他是一位亿万富翁,却安贫乐道在生活上像一个清教徒。他是一介布衣,却忧国忧民以扶贫济困为己任。王竑锜,很多人都喜欢把他叫王传奇。如果要印一张名片的话,就算挤得满满的也很难把他的头衔全都写进去,可是这个人从来没有过名片,对于他的了解和定义,需要真正去走近他。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了,他的女儿就读于国外的高校,并且从小就学习国学经典,会背诵许多的国学经典,例如:《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孝经》《中庸》《大学》《论语》《孟子》《道德经》《心经》还有《金刚经》这些全是背完的,这是多么不容易啊,这么多国学经典著作。通通去了解,通通去背诵,王竑琦教授从小也对自己的小孩比较严,并且想让他的孩子在历练中成长,在他孩子小的时候,便教育她要好好学习国学经典,好好的历练自己,茁壮的成长。王竑锜教授告诉我们风吹树,对树有莫大的好处,风一吹树的时候,它树根底下就活了,那个根才能往下扎,可以说风越吹树,那棵树根就扎得越牢,雨淋着了树,那棵树才能得到雨露的滋养。我们也是如此,就如同树一样,想要长大,就必须离开父母的怀抱,才能见到阳光和雨露,才能更好的历练。并且他还为她的女儿在工作上提了几点要求,我感觉十分的受用,在这里也想把它记录下来,好好学习。1.做到和你的总经理不讲价钱,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让干什么就坚决干好什么。这一点告诉我们当老板的都知道最烦新人和他们讲条件,讲价钱、讲条件,只会让老板们丧失信心,从而失去对我们的信任,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应该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要一上来就讲条件,讲价钱。2.做到早来晚走,总经理最讨厌的就是迟到早退的人,而一个早来晚走的人就是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让人觉得务实,能干。3.做到工作时间少说闲话,不说闲话。因为一个认真工作的人一定会给老板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一定让人觉得能干,踏实,一定会让人喜爱的。4.用早来晚走和中午的休息时间打扫公共卫生,因为我们要放低我们自己的态度,并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要让别人了解我们的虚心,让我们用一个虚心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工作,对待我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专心工作的人,一个人才。并且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在工作上这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更应该这样,做一个谦虚的人,做一个有真才实学但不张扬的人。

我们还要学习孔老夫子一生提倡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种德行,这是八种能量,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这八种能量,实现这八种能量。什么时候产生孝?对父母的爱产生“孝”;什么时候产生悌?对兄弟姐妹的爱产生“悌”;什么时候产生忠?对祖国、对党的热爱产生“忠”;什么时候产生信?对同志的热爱产生“信”;什么时候产生礼?对老师、古圣先贤的爱产生“礼”;什么时候产生义?对朋友的热爱产生“义”;什么时候产生廉?对百姓的热爱产生“廉”;什么时候产生耻?对万物的热爱产生“耻”。德行越厚,能量越足,厚德载物。我要做一个普度众生的人,一切众生都是我的亲人,我要为他们负全责,他们的过错就是我们的过错,是因为我没修好,我们没感招好他,都是我错了。这是我做人的准则,也将是我今后人生的信条,我相信我应该去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参悟这八种能量,建立对世间万物的热爱,让我的人生无悔。

国学经典与幸福人生 篇2

随着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职生来讲,他们将面临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

国学经典《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其中亟须在中职学校推广的是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儒家学说。在中职学生中推广“孝亲尊师”的感恩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国学经典活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充分发挥文明礼仪、感恩教育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让全体在校学生形成礼仪规范和道德规范。在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其文化底蕴和人格素质,让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践行《弟子规》,不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素养培养

(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中职生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迫切需要中职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变更教育观念,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让优秀品质深入学生心中,将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二)坚持诵读国学经典,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底蕴和人格素质

通过熟读《弟子规》,让学生与经典同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升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对人生社会的信心,逐渐培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科学的价值观念和理性的人生态度,夯实文化底蕴,塑造完美人格。

(三)促进学生成功就业,助推学生幸福生活

通过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增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建设,对学生成功就业和将来的幸福生活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三、以活动为基石,充分发挥文明礼仪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更新理念,团队合作,创建《弟子规》讲师团特色队伍

中职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中职生发展观,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扮演好特殊的专业教育角色。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弟子规》讲师团,讲师们可以来自教学、招生就业和学生工作等不同部门,引导学生实现人格健全、个性成长和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开展《弟子规》特色活动,展现国学魅力

国学经典中蕴涵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中职学校在《弟子规》教育教学中,既对学生有“仁、义、礼、智、信”这些塑造完善人格的要求,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弟子规》特色活动引导学生要有“厚德载物”“和为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等人生指南的义理和修身养性的准则。

为引导广大学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和不懈奋斗,还可以举办《弟子规》感恩合唱比赛和学生《弟子规》朗读竞赛等。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用声、用情、用心、用行展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恒久魅力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弟子规》教育为载体,不断推动国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四、弟子规教育实现学生“幸福成长”

(一)总结凝练经验,提升学生幸福感

中职学校应不断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增强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幸福感。《弟子规》是中职院校学生乃至青少年读者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的刊物之一,全书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弟子规》、法律常识、安全常识三个方面入手,以学、思、行三种方式进行编撰,旨在培养青年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仪、会感恩、友爱他人、爱岗敬业、知法守法的良好职业素养和健康的人格魅力。

(二)深化学生“孝”文化,培养优秀社会人

国学经典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孝道教育。《弟子规》提出“首孝悌”,第一篇即为“入则孝”。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怎么有可能发自内心地尊敬老师,遵纪守法,服务社会?

中职学校在开展《弟子规》教育教学当中,应重视“孝亲尊师”的感恩教育,要引导学生善于与父母沟通,在假期能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他们与父母重建良好的关系。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爱和感恩等最珍贵美好的情感植根于学生心底并生长于日常生活,培养自爱和自信,树立责任心,为社会培养了更优秀的人才。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要不断地与时俱进,贴合学生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和班主任也要经常策划和组织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和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国学经典活动,不断优化教育形式,丰富校园生活,提升人文气息。《弟子规》取得了一些创新和突破,也存在着体系不够健全和教育教学内容局限的不足。国学经典教育博大精深,在不断探索当中,我们要通过吸取经验,反思不足,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创新,融入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元素。

摘要:中职学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中职阶段处于活跃而丰富多彩的青年期,是其个性发展和人格成熟的重要阶段,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完成社会化任务的关键时期。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我们要真正重视和加强中职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对中职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情感教育、生命智慧教育、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切实提高中职生的素养,实现学生幸福发展。

关键词:国学经典,提升,职业素养,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蒋胜男.“三化”策略显实效,国学经典伴成长:浅谈《弟子规》教学策略[J].教师,2015(1).

演绎国学经典涵养人生翠绿 篇3

如今,无论是清晨,还是午间。在我校随处可以听见琅琅的诵读声此起彼伏。经典诗文的古色古香溢满校园,“经典诗文”摆上学生课桌,古文化气息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课间,有的学生将三字经、千字文编成了游戏,玩得意犹未尽;放学时,有的学生排着整齐路队边走边背古诗文,兴趣盎然。经典诵读,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七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国学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依赖于我们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机构。

一、保证时间

利用每天中午的广播时间,播放配乐《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论语》,让全校学生一癌吟诵。各班每周在星期二下午开设两节经典诵读课(每节40分钟),由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星期三早会是我校全体学生向家长汇报诵读的时间,届时,优美的经典诵读声整齐划一,响彻云霄。让每一位走进校园的人真切地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韵味和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方法多样

教师们在让学生读熟、读通、读诵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画画、小品、故事、歌咏、表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诵读过程中,还引导学生采取集体背与学生单独学同时进行。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础,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保底不封顶,即:所有学生一学期中必须完成规定的篇目诵读,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鼓励多背、提前背。同学之间还建立了互助小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我校还注意经典诵读与其他阅读内容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多读各种有益书籍,并向学生推荐书名,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学校还组织开展向全校同学每周推荐一句经典名言,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学校还开展了“纪念孔子诞辰”的读书节活动,举行“诵读擂台赛”等活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经典诵读的兴趣。

三、依靠教师。保证质量

在我校的诵读活动中,各班的语文教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的教师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背诵经典诗文;有的教师利用晨检时间为学生讲解经典诗文内容;有的教师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诵读的技巧……正因为有各位教师的努力,才使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有特色,同学们的诵读水平越来越高。

四、建设文化长廊。浓缩经典文化

我们精心制作了经典诗文图片,悬挂于校园墙壁、楼道。校园处处是教室,学生处处皆可诵读,使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

五、开展创新活动

举办“纪念孔子诞辰”读书节活动、开笔礼仪式、国学教育成果展示,创编国学礼仪操……人民网、新浪网、福建教育信息网,福建日报、东南早报,晋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追踪报道了我校的这些活动。2005年,晋江市教育局在向市政府汇报工作时把我校“国学教育”写进工作报告中。2006年春季的开学初,教育局庄局长在视察我校时,勉励我校在“国学教育”工作上,要一如既往,再创佳绩。

一系列的国学教育活动,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年级的一位同学学了《弟子规》中“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到。”他说:“以后我在读书中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这样才能把学习搞好。”四年级同学学过《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之后,语文老师发现在孩子们的日记中也能找到经典诵读留下的痕迹,一个孩子写道:我们的身体,哪怕是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爱护自己的身体,就是孝敬父母的开始。一位家长说,背经典诗文。立竿见影地让孩子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有明显的提高。经家访了解,读了经典诗文后,学生在家中比以前更懂事,更體贴父母了,乐于帮助家长做家务,他们从经典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家长们普遍反映学背经典诗文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孩子大方、主动、活泼。

教育最终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自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发现学生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阅读量大大增加,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这与目前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多读少写、自主识字、扩大阅读量等要求不谋而合,从而为儿童日后的成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进入我校,常常可以听到同学们童腔稚气的诵读声,古韵缭绕,书香阵阵,让人怡然自得。

经典启迪智慧 国学滋养人生 篇4

杨士中心小学国学教育汇报材料

“国学”是学生修身、立德、治心的教育。于洪区杨士中心小学始建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于2004年10月迁入新校址,地处沈阳市西南城郊结合部。目前学校发展到6个年级,30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60余名教师。

根据区教育局国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修身立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杨士小学以“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滋养人生 ”为主题,把国学经典教育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如今站在教育现代化的门槛上,走向课程改革的纵深,我们努力思考如何将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探寻一条既传承中华文化之精魂,又适合当代儿童少年发展实际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 国学不仅集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体和推动力量。国学的主体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准则。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把“国学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通过“国学教育”,使学生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同学们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学习和领悟国学精粹,为今后一生铺垫正确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因此,我校积极开展了与国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课程。

(一)改革课程设置,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取较佳的教育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对语文课的课时安排及授课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不改变各年级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提出了课时及授课内容调整的决定,即在每周的语文课中安排1至2节的经典诵读课或阅读拓展课。同时,对各年级必背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如: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四年级诵读《三字经》,五六年级诵读《千字文》。清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小学语文课堂上,各班教室里也不时地传来一阵阵诵读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习古诗,诵古文在童子小学学生中已经蔚然成风,中华传统文化对孩子们的熏陶、浸润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同时,我们以四、五、六年级为试点,重点抓好诵读活动的课程化研究工作。这三个年级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全方位、全时段、高频率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文本》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上大胆创新,如吟诵、歌唱、表演、作诗、诗配画、展示诵读本、办诵读小报等;

(二)、把《经典国学读本》作为校本课程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这些经典不只是一些文字,而是透过这些精炼的文字背后呈现的立体智慧内涵空间,启发后人深入人类精密的心智领域,成为唤醒沉睡大脑潜能的导航图,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把国学作为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古文书人手一册。从而保证国学教育的规范开展。

二、品文化精髓,树健全人格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来,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学生变得比以前懂事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校园里没有了打架、争斗的粗鲁行为,有的只是和谐与默契。校园内干净如新的墙壁,看不到一丝划痕,地面干净透亮,找不到一处脏物。操场内生龙活虎,教学楼内文明温馨,让人感受到了“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的德育效果 首先,孩子阅读经典,不知不觉中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增长了许多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接触到了丰富的名人励志的故事,文学素养提高很快,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丰富,很多孩子出口成章,聪明灵性,偶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闪现。

其次,我校的老师与学生一道享受着读经典的快乐与提高,浮燥之气少了许多,务实聪慧愈发彰显,教师的品格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上课时间,教师在走廊不高声说话语,随时给学生以关注,教师之间互相帮助、文明礼让、团结和谐。

最后,通过学习经典,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说:“自从校园里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我发现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回家经常给我背诵《弟子规》,开口总是说《弟子规》教同学们怎样做,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整理自己的房间。”从家长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带给学生的变化

三、以主题教育为依托,传承国学经典。

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是本学期礼仪教育的手段。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加强了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本学期,根据区教育局德育科工作安排,学校开展了国学课程。一二年级学习《弟子规》、三四年级学习《三字经》、五六年级学习《千字文》。学校德育处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将课程安排到课表中,由班主任教师每周上课一节,建立了国学档案。每天清晨从7:15分到7:30分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各班级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召开国学礼仪主题班队会。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学校举行了“弘扬经典,传承文化国学诵读,欢庆六一”的文艺汇报演出。各年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国学学习内容编排诵读内容,演出非常成功,受

到所有学生、家长的赞誉。在区督学室、德育科联合检查中,检查结果令领导满意,国学档案、德育档案受到领导的肯定。

1.举办 “小学生诗文诵读表演赛”活动。参演节目充满了童真童趣,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诗文诵读内容覆盖面广,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举办“书法比赛”。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围绕汉字文化,我们举行了国学讲座、古诗大联诵、《论语》诵读比赛、字谜竞猜、硬笔书法竞赛、汉字文化知识讲座、师生书法作品展等一系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加深对国学、对汉字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热爱汉字,热爱国学,热爱中华文化。

3.设定自主诵读时间。我们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自主诵读国学经典,这样,既有效地营造了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经典积累的数量。

4.创设诵读环境。为了营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专设《中华文化墙》,在墙上刻满了古诗文的诗句。流连其间,学生时时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经典诵读的最大收获,对于个人来说,是奠定了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对家庭来说,是培养了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对社会来说,是成就了一个栋梁之才。读经典不能只凭一时兴趣,不是追潮流、赶时尚,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做给我们自己。因为读经典久之,人的气质就会提升,一个孩子从入学到毕业坚持下来,那么到中学后,他的品德、人文素养、学业成绩,一定会出类拔萃。

人生幸福意义的经典哲理句子 篇5

说到遗憾,却总是存在的。追求了会有遗憾,不追求也会有遗憾。追求了,你没有得到会有遗憾,但还是要追求。如果每天浑浑噩噩地过去,你会发现生命没有意义。

人生的起点没有办法选择,所有人的起点都不一样,但是坦白说人生的终点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去选择的。你要设计怎样的程序,打开怎样的生命界面,要看自己是怎样的系统。在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是枪指挥脑袋,是脑袋指挥枪。你能走多远,主要是看你的脑袋指挥你走了多远。

如果生活中没有痛苦,那么生命就没有了意义,同时也正是因为生命有了意义,才更加需要追求和努力。我问过李宁,为什么当世界冠军站到领奖台上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这应该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才对,但为什么没有人笑着拿奖? 李宁说,当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感觉到自己过去十几年的汗水和伤痕都得到了承认,不由自主便留下了幸福的眼泪。

人这一辈子,痛苦和幸福是等量的,所以不要一下子就把幸福用完,要学会用慢慢来的心态,拉长你的幸福。生命中很多东西是需要慢慢等待的,爱情、成功、机会都需要等待。有人讲来世,但我始终认为要努力做到今生今世每一天都过好就好,为何要期待来世,若到了来世发现也不过如此,那还要期待再一个来世吗?耐心加上等待,同时相信每一天都会过得精彩,我们也便不再需要期待来世。生命中需要等待,但是不能被动去等待,一定要主动。人生中有困境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抱怨,考虑我能得到什么,这是一个主题。永远不要认为困境会一辈子跟着你,曼德拉被困了那么多年,最终还是解放了南非,成为第一位黑人总统。

运气只是一时的,任何为偶然而放弃了自己奋斗状态的人,他的人生都会荒废。我始终相信,努力+智慧就是收获。

潇洒和豁达是人生很重要的一种态度。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东西不会变:第一是世界运行规律不变,日出、日落是恒久的;第二就是人性不会变,人性中的自私、贪婪不会变,但是同情心和良心也不会变。不管这个社会怎么变,同情心和良心始终是做人的底线。在我的概念中,潇洒是以出世的态度来做人世的事情。我们要做到超然,这样你也就没有了怨恨。

不要等到被人爱上了再去爱别人,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想起朋友的重要,不要等到有了好工作再去工作,不要等到拥有了很多再去和人分享。即使你什么都没有也可以分享,至少可以分享笑脸。

生命要讲过程,事业要讲结果。即使竭尽全力却没结果也没有关系,我们要学会在没有结果中去寻找收获。

国学经典与幸福人生 篇6

很多时候,你说出来的是心事,别人听进去的只是故事。

若把快乐说给了错的人听,会被认为是炫耀;把痛苦说给了错的人听,又被认为是矫情。

所以有些话,只适合藏在心里,一说出来,心也许就空了;

有些事情,只适合无声无息地忘记,你经历过的,自己知道便好。

1.

重温张国荣主演的电影《东邪西毒》,又一次被这句台词深深打动:

以前我认为那句话很重要,因为我觉得有些话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

但是现在想一想,说不说也没有什么分别,因为有些事是会变的。

没错,人会变,感情会变,这个世界也会变。

年复一年,我们都在不断失去,不断和所爱之人走散,又不断和更多人相遇,不断走向更大的天地。

小时候摔了一跤,只需要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爸爸妈妈就赶紧扶起来揉揉;

可现在摔了一跤,再痛也要忍着泪,哪怕有人过来关心,嘴上还是会说着“没事没事”,然后躲进没人的角落偷偷看伤口。

也越来越不敢发朋友圈了。

好几次在深夜里辗转难眠,把孤单、疲惫、感慨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小心翼翼发出去,没过一会又一口气删除。

想到许久不见的旧友,想问一声好,想找个机会像多年以前那样互诉衷肠,却也欲言又止。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因为有些话说出去只会给自己和别人徒增烦扰,还不如深藏在心里。

2.

有一条定律是,越长大越会发现,心中想说的话和周围想听的人成反比。

成长无非就意味着经历多了,视野宽了,人也复杂了......

可心里的事虽然越积越多,愿意听自己说说的人却越来越少。

通讯录里安安静静躺着几十个号码,真正想拨的电话数不出几个;

微信上条条框框列着上百个联系人,不为工作闪烁的对话框寥寥无几。

现实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遇上电视里“我有故事你有酒”那般的幸运。

更无可奈何的是,找一个愿意听你倾诉的人难,找一个懂你的人难上加难。

很多时候,好不容易遇上了这么一个人,在你身边默默地听着,苦也好乐也好,他不嘲笑你也不讥讽你,只是有一点不对劲:

他就是不那么懂你,而你也并不想将就。

你说你喜欢旅行,他只是夸你兴趣好;

你说你讨厌社交,他只是让你多尝试;

你说你受了委屈,他也只是告诉你别在意。

可是你盼望的那个人,不是只会递给你纸巾擦眼泪、然后告诉你要坚强,而是能陪着你一起流泪、然后和你肩并肩地熬过去。

如果对面坐着的人,只是劝告你应该笑不应该哭,却不能理解你因何而笑为何而哭,可能再多的话,终究也说不出口吧。

听说遇到一个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是很小概率的事件。

那么遇到一个自己长久喜欢也能长久喜欢自己的人,恐怕是和彩票中大奖一样的可能性吧。

就像那些虚幻的.童话,当王子和公主走到一起,故事就悄然结束,而他们后面的漫长岁月无从得知。

可惜世间有多少朋友和恋人,初见时虽然无话不说,可经过种种离合悲欢以后,也难逃时间魔障,变得无话可说,甚至形同陌路。

倒也不是无话可说,只是不大可能再像曾经那样无所顾虑,所以除了寒暄,多的话也只好放在心里。

3.

也许正如马东说的那样,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

若把快乐说给了错的人听,会被认为是炫耀;把痛苦说给了错的人听,又被认为是矫情。

很多时候,你说出来的是心事,别人听进去的只是故事。

于是慢慢地你领悟到,人生难得一知己:

总有些事情是不能说出去的,有些事情是不必说出去的;

有些事情是根本没办法说的;有些事情是即使说了,别人也理解不了的。

所以有些话,只适合藏在心里,一说出来,心也许就空了;有些事情,只适合无声无息地忘记,你经历过的,自己知道便好;

上一篇:柜员个人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动力车间先进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