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精选9篇)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
一、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学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觉得应该概括为:读说听写思新美。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创新思维、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的。
所以,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语文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之筏,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才能使学生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分数指挥棒的驱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几乎都是以语文知识传授为目的,无以复加的复制、繁琐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充斥着整个教学过程。只见分数不见学生,只见知识不见育人,语文学科特殊的育人功能严重缺失。难怪出现无穷无尽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其实,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甚至包括师生间的互动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在于缺少了“育”,缺少了熏陶、感染、浸润、激励,缺少了对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缺少了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诸如语文学科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通过指导诵读、品味语言、想象联想、引领升华,分别去感受艺术美、体会文字美、领悟意境美、创造精神美。因为好的文学作品都有“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意境。
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的翅膀,飞越文字的直接意境,理解那蕴藏在辞句深层中的“言外之意”的间接意境。如《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是写想象中的“晴日”风光,等到天晴,迎来一轮红日,便为这雪境增添了异彩:“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表现了作者对雪后放晴的绚丽景象的向往之情;又表达了作者热切盼望革命成功的思想感情。运用想象品味艺术境界,感受景语中的情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样就彰显了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了多彩的精神底色,让语文教学自觉地走向语文教育。
三、从“课堂创新”走向“课程创新” 对教学而言,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来说,语文课堂应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语文课堂应立足于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和谐统一,让学生通过语文教育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多元文化、个性化解读、独特的体验、创新思维,为语文教育插上了神思飞扬的翅膀。
这就必然要求语文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的背景下,要大胆地为学生量体裁衣地开发一些个性化的特色语文课程。《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读万卷书是阅读,行万里路也是阅读;读有字之书是学习,读无字之书也是学习。当师生因特色文化课程走向社会、自然、人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生长,语文课堂就会因课程的开放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二、学校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三大核心素养 我们把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看成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我们也把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先进)的思维方式和优秀(良好)的品格(品性)看成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
价值观是一个人心灵的风向标(管“心”的)。一个人首先应该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好的、对的,什么东西是值得追求的、坚守的、效仿的,有正确的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这是为人之根本(是人的观念系统的“根目录”,其他观念都是“子目录”),学校教育若不在这上面扎根,就会迷失方向,人的素养就会有根本的缺陷
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整合能够使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通过将电教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既丰富多彩又充实完整。而且,这种学习内容直观呈现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和主动学习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之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各种挑战。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整合能够使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通过将电教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既丰富多彩又充实完整。而且,这种学习内容直观呈现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和主动学习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之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各种挑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我 在教学《满山的灯笼火把》时,让学生结合图文、课件想象“我”陷入险境时的情景及心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理解课文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当“我”被乡亲们救起来时,我让孩子们先找到乡亲们的动作“拽”“搂”,体会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爱护,但总觉得还不够,我又让孩子们想象,乡亲们搂着 我,轻轻的拍着我的背,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他们会说,孩子,你受苦了。”有的说:“他们会说,孩子,你不要怕,有我们在,你不会有事 的。”......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把乡亲们对孩子的那种关爱之情形象的表现了出来,。再理解后边的:“我不停地流着泪,是热的。”这句时,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体会到,“我”被乡亲们深深的感动了,我被救了,激动,高兴,所以流下了眼泪,这是激动的泪,是感动的泪......我听了,为孩子 们的感受体会深感欣慰,我充满感情的说:“孩子们,你们被乡亲们的善良,被他们对外人的这种关爱所感动,我希望,这种善良在你们的内心永远生根发 芽。”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意识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对课文的难点词句的体会感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知识,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1、在本堂课堂教学比较成功,师生互动效果不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
2、这堂课,采用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存在的不足之处:
1、由于个别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口头表达能力差,还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
2、在朗读方面,少量学生还存在唱读的现象,还要进一部加强朗读训练。
整改措施:
1、以后多在班上开展读书活动,或讲故事比赛等。
一、小学语文教师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 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应自始至终保持的良好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其认知能力有限, 语文教师成为影响其学习的关键因素。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可以有效促使小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教育。但是综合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知识学习的状况发现, 大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人文知识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以便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
1.语文教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 语文教师自身应首先具备正确的感情、态度,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教学活动。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 也是一种普遍的自我关怀, 是我们对自身价值、生存意义等问题的集中思考。在语文教学中,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助于语文教师正确地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 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重视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
2.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情趣
我们都知道,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非常艰苦, 但是在工作之余语文教师应有自己的独特爱好, 从而更好地放松身心。语文教师有自己的生活情趣, 就会不断地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其审美能力就会逐渐提升, 这也将有利于其在教学中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审美能力, 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应有自己的生活情趣。
3.语文教师应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为了培养出适应高科技时代及知识经济时代及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自身创新精神和自身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树立创新才能发展的意识, 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进行尝试, 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创新的教学活动。在不断的创新教学活动中, 小学语文教师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语文教师应培养自身反思的习惯
语文教师应培养自身反思的习惯, 因为反思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学会反思能使人具备谦虚、内敛的性格, 且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经常进行反思, 当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兴奋过度无法安静学习的时候, 应引导学生舒缓自己的不良情绪, 引导其进行有效的学习。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使之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探索, 是语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日常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 积极地探究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提高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使其将来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旭微.浅谈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修炼[J].中国电子商务, 2013 (06) .
[2]马海霞.再谈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J].未来英才, 2015 (02) :209.
[3]杨玲霞.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弥补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19) :292.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师 基本素养
【分类号】G623.2
人们常说,教师的深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教师一身端庄得体的衣着,一副自然大方的教态,一手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有三:无可抵挡的亲和力、规范美观的汉字书写和丰厚渊博的文化底蕴。
一、无可抵擋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教师在言传身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生活;学生就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响应,主动思考,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想做一名有亲和力的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学会爱。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施爱者才能得到爱。
(二)要真正学会平等与尊重。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易于把握学生的真实需要和兴趣,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要学会微笑。没有微笑何谈亲和力。微笑不仅要表现在生活中,还要表现在教学中。微笑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感召作用,能表现教师的友好态度,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若教师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冷面孔,自然不会具有亲和力,只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当然,在平常的教育生活细节中,在教学环节的细微处,注意一些小技巧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亲和力。比如,课间和学生闲聊;路上相遇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学生回答问题时拍拍他的肩膀……这些似乎与教育没有关系,但它们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二、规范美观的汉字书写
汉字书写不但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气度、性格、修养、审美情趣,而且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教师的书写恰恰是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的。
(一)学生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自然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教师不规范的书写会直接影响学生,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书写的态度。常见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把字写好,另一方面教师的板书和在学生作业本上的批语又写得不成样子。可想,这是怎样的“润物细无声”呢?所以,教师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在什么时候书写都要做到率先垂范、树立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只要是展示给学生的字,随时都注意安排好字的结构和笔顺。这样即使老师的字写的不是那么漂亮,但这种认真的态度也会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二)作为教师,好的书写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人品。好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做其他事情的态度和风格。早在古代就有了“书如其人”的说法,看一个人的字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知道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性格、修养等。
(三)认真写好规范的汉字,对学生素质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义。教师要带头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在板书过程中,老师写的字会给学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所以,教师书写汉字的表率做好了,就能从根本上影响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精湛的汉字书写是一门艺术,也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炼和浓缩,能给人以志得神怡的艺术享受,漂亮的汉字书写是教师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活动必备的技能,如果教师的板书规范甚至精美,那么学生必定会对书写的要求从视觉上引起兴奋,从而自觉落实在写好字的行动上。
三、丰厚渊博的文化底蕴
语文教学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真正的语文味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绘声绘色,既要有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又要有和谐悦耳的音乐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语文教师如果既熟悉教材,又对名篇佳作记忆成诵,授课时样样精通,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特殊风格,能常教常新,那么一定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
(三)语文教师要有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能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与文本对话。不仅如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故事不是出自《伊索寓言》?()
(A)狐假虎威(B)狼和小羊(C)狐狸和葡萄(D)农夫与蛇
2、鸿雁传书的故事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史学家司马迁(B)汉武帝刘彻(C)常胜将军霍去病(D)不辱使命的苏武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第三学段(小学5-6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万字。
(A)150(B)100(C)70(D)200
4、请选出下列的成语主人公搭配正确的一项:()(A)望梅止渴——刘邦(B)乐不思蜀——刘禅(C)指鹿为马——赵构(D)韦编三绝——老子
5、《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应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A)文史知识的综合运用(B)科技知识的综合运用(C)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D)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6、下列哪篇童话不是出自《安徒生童话集》。()
(A)《海的女儿》(B)《丑小鸭》(C)《皇帝的新装》(D)《白雪公主》
7、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A)李白(B)李商隐(C)苏轼(D.陶渊明
8、下列词语
中
加
点
字的注
音
全
部
正
确的一
组
是()
A.粗犷(ɡuǎnɡ)狙(zǔ)击 鳞次栉(zhì)比 战战兢兢(jīnɡ)B.欺侮(wǔ)租赁(lìn)刚愎(bì)自用 恪(kè)尽职守 C.泥泞(nìnɡ)湖泊(pō)苦心孤诣(yì)惟妙惟肖(xiāo)D.浸渍(zì)提(tí)防 引吭(hánɡ)高歌 一叶扁(piān)舟
9、以下几位诗人中,不是边塞诗人的是()(A)高适(B)岑参(C)王昌龄(D)孟浩然
1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与下列哪座建筑有关?()A、岳阳楼 B、滕王阁 C、黄鹤楼 D、蓬莱阁
二、填空题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
2、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流水不腐,_________________。(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下面成语中写错的字,并改正。
阴谋鬼计()走头无路()谈笑风声()甘败下风()一如继往()天翻地复()
5、“义”字的第一笔是。
6、神话《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都出自()
7、“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是著名作家、教育家()的名言。
8、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9、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出于唐代的两位古文作家是()和()。
10、“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的是()。“细雨鱼儿出,微风()斜。”出自杜甫的诗。
三、判断题。
1、“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睡觉的家具”。()
2、《论语》的作者是大教育家孔子。()
3、世界读书日是每年的 4月23日。()
4、世界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
5、《和时间赛跑》的作者是香港作家林清玄。()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四、下面是课本中描写动物的名家名篇,请你用直线把它们连起来。
《麻雀》 中国 丰子恺,《白鹅》 法国 屠格涅夫
《猫》 俄国 法布尔
《蜜蜂》 中国 老舍
五、写作题。
1、假如下面课文的主人公也被评为感动××十大人物,请任选一个,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颁奖词。西门豹 伽利略 钱学森 桑 娜 董存瑞 诸葛亮 雷锋 廉 颇 居里夫人 狼牙山五壮士 [示例] 获奖人:王选(200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颁奖词: 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获奖人:
颁奖词:
2、请给古诗《咏柳》设计一段教学导入语,并说明设计意图。
刘广元 王应智
古浪县裴家营职业中学 甘肃 古浪 733104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农村中学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S[2013]GHBZ067)
[摘 要] 辅导新教师专业成长,辅导教师不但需要丰厚的教学经验,更要注重教学理论素养,重视合作交流素养,还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素养。
[关键词] 师徒带教 教师合作 新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很多中小学采用“师带徒”,“导师制”等形式,加强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但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中小学,能够胜任新教师导师的专家型教师寥寥无几。为能更好的完成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工作,也促进辅导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担任新教师辅导工作的教师,需要积极提炼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理论素养,积极提高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素养,重视合作交流素养。
一、教学经验与教学理论素养
许多一线教师感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难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从而轻视理论,教学经验大多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感性经验,缺乏理论性提炼,难于支持对新教师的辅导。
“教育学的影响是情景性的,实践性的,规范性的,相关性的和自我反思性的”[1]。情景性,实践性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教学实践的经验,教学经验保证教学行动中抓住具体难以预见的教育情景,并能不假思索地作出教育学上的反应;而规范性,相关性和自我反思性则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性,即教育行动从教育的观点,原理,道德上有理有据,并能负责任的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恰当,正确,合理。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地将教学经验总结与教育理论学习相结合,即积极地发现教育教学问题,结合理论学习寻求解决办法,积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反思、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展开构建性学习,自主性教研。
教学反思是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教学反思作为
一种行为,指教师将自己教学实践作为一种可以客观认识的对象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意味着教师站在教学实践之外的立场,对某些问题进行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具有很强的批判性,意在希望改变那种随意的盲目的依靠习俗或权威的思维习惯[2]。反思作为一种行为,不能与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展开,而真实的教育情境充满着“复杂性,模糊性,不稳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2]因此教师如果仅仅将反思作为一种行为来理解并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就容易失掉生机。反思作为一种意识,意味着对自身意识的觉察,即伴随教师教学行为,对其自身行为的意识到,对自身意识的觉察和觉醒,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能敏感地觉察到,捕捉到赋予教育意义的机会;也意味着在先地、有预期地、积极主动的意向性的构建力量。[2]这种反思意识越强烈,教师就越容易抓住教育机会,越能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教学机智也就越容易被激发。反思意识支配,指引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贯穿于教学实践的细节之中,而反思意识的培养要依靠反思行动。积极地、长期不间断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真正意义上理解,应用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实现知行统一,提升教育教学的诊断能力。而高超的教育教学的诊断能力,是胜任新教师导师的重要素养。
所谓教育教学的诊断能力指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现象,某些问题,既能从理论的高度给予深刻的剖析,又能以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对其他教师有切实的启发意义。辅导教师依据教学诊断,在辅导新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避免生硬的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移植”给新教师,能够从根本上侧重指导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课,课堂管理,反思性教学等教师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也能够理清新教师面临的主要困难而给予适时的帮助,也有助于指导新教师根据自身特色扬长避短,磨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提高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素养,了解新教师的特点与困难 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侧重了解新教师的特点和面临的困难,有助于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引领,同时辅导教师也对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中阶段性特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更好的实现教学相长。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被不断地丰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
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3]个体教师专业成长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新教师、熟手教师,熟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呈现出个个亚阶段,教师心理在认知,人格,工作动机,职业动机,学校情景心理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4]作为新教师的辅导教师,提高这方面的知识素养,了解教师合作、教育生态化等前沿研究成果,开拓眼界,对自己的发展和对新教师的辅导都更趋于理性,激发更高层次的创造性。
任何一个专业活动领域内的新手要成长为专家都至少需要十年的工作经验,即所谓的“十年规则”。由于教学问题的高度复杂性,新教师成长为熟手教师,再由熟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4]。教龄在0~3年的教师,一般称为新教师,在这个阶段,教学上存在很多困难,角色转换与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方面也普遍存在困难。
一般新教师正处于成人初期,面临着脱离父母的经济独立,脱离对父母的心理依赖,面临婚姻的家庭角色转换。而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由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转换突然,心理调适困难。相比之前的学生时代,多数时间与同龄人相处,而工作岗位上需要与同事、领导、学生、家长等各方面人士打交道,角色转换突然,沟通经验不足,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融入学校文化与人际关系上的困难容易造成新教师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有较强的被理解、安慰和鼓励的心理需求。
三、提高交流合作素养,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的对话与合作观念是新时代教师人格、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内容。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靠自己,而且需要与他人的合作,需要建立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5]辅导教师与新教师之间,本着交流合作的关系,更有益于双方的教师专业发展。
有的新教师以“助教”的身份,帮辅导教师看看晚自习,批阅作业,听几节辅导教师的课,有疑难请教一下辅导老师;辅导教师则以顾问的形式针对教学设计给新教师一些修改意见,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予以点评。这种辅导缺乏合作的意味,专业辅导效力不大。
要建立真实的教师合作,要有主体的合作意愿和互惠的效益。[6]一般,师徒结对的教师合作体中,新教师有比较良好的合作意愿,但合作能力有限。辅导教
师一般由学校指派,加之长期独立的课堂教学经历,以及指向绩效的学校管理,加之很多农村中小学对新教师辅导的制度建设尚处在探索之中,因此容易将辅导工作视为工作负担,合作意愿不强。辅导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辅导新教师也是一名人民教师的崇高责任。新教师没有陈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没有浓重的不良教学惯习影响,容易接受新理念,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勇于大胆尝试,在个人资质上有自己的特色。辅导教师以积极的心态交流切磋,有助于打破自己不良的教学习惯,教学相长。将互惠的效益指向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共同的目标,从中获得理智的启迪或情感的愉悦,合作就更真实有效。
辅导教师要以平等,理解,尊重,信任,互相支持和共同负责等价值观念对待新教师。合作中要放弃合作体外的身份、角色,如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等行政角色,崇尚反思,批判,对话和理解不同观点,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通过友好的协商,寻求最大共识,合作就更深入,更有效益。[6]
“师徒带教”成功合作的核心条件是双方的人际关系技能及其背后的文化理解与文化认同。[7]教师的合作, 就是要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相互开放、相互信赖、相互支援的同事关系。虽然学校通过制订一系列计划和制度以增强辅导教师与新教师间的合作, 但这种合作具有强迫性、行政控制性、特定的时空性安排与可预测性等特点,保证了教师间合作的机会, 但它的强制性也破坏了教师自主与自愿合作愿望的实现。辅导教师与新教师间的合作由人为的合作向自然的合作过渡,需要辅导教师做出更多努力,主导营造积极的合作氛围,根本上还是需要一定的教师品质为保障。作为辅导教师要会宽容、会倾听、会反思。合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 那么合作者宽容的品质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注解。倾听不仅是一项技巧, 也是一种修养, 甚至是一门艺术。不要把自己摆在话语霸权者的位置上, 不要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没了, 要善于聆听新教师的观点。《学记》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讲的就是倾听与辅导的艺术。新教师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更为强烈,更加看重自己在资深教师心目中的影响。而倾听本身就是对新教师的心理支持,对新教师的尊重与鼓励。会宽容,会倾听,才能进一步做到崇尚反思,做到随时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思维方式, 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有效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思·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2]胡萨.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J]教育研究2010.(1)。[3]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比较教育研究 2006﹒(2)[4]连榕.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J]教育研究2008.(2)。[5]任其平.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J]教育研究2010.(8)。[6]崔允漷,郑东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J]教育研究2008.(6)。
填空题:
1.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
2.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
3.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和()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4.阅读教学过程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5.《竞选州长》是美国作家()的作品。
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指的是()、()、()。
7.世界上第二大洋是()。
8.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
9.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0.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意和行。
11.主张“教育即生活”的西方教育家是()。
12.识字是()和()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3.我国的《》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的专著。
14.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
教学的质量能够被一个准确的定位提高, 具备与时俱进,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创新教育, 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一个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需要创新。而创新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维及其能力。现代教育的实质是终身教育。教师要不断学习, 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 拓宽自己的认识领域, 要教育孩子虚心向他人向周围吸收养分。
2 小学语文教师的整合性结构
对于学生而言, 学会学习的方法比获得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知识要求一个系统性, 这在理科学习中是比较常见的, 抓住问题的重点然后能够举一反三。系统性学习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譬如工具箱, 当我们把所有的工具都分类后, 以后的使用中想用什么就可以拿什么。但对于语文教学, 尤其是小学阶段, 似乎存在这样一种倾向, 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需要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师也无需具备那么多知识。他们认为语文教学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方法上, 怎样使课上的生动有趣, 怎样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当然, 我不否认这样的做法有好处, 但也有不足,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闹课”, 表面上看去, 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 但是实际上又教会了学生点什么呢, 对于幻化无穷的新词, 学生又能领悟或是记住多少呢?
有道是:“教师一碗水, 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不假。当今时代, 一个人所能了解的知识是有限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 我们要有足够的敏锐度, 能从无数的广告、新闻中提取有效地信息。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如果说这碗水是源头, 那么我们要教会学生摸清知识的脉络, 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 学生才能根据平时的积累, 引出源源江河水来。但是我们教师不能片面的理解新课程下这句话的含义而自我推卸责任武器。王崧舟教师在他的《长相思》中就不断实践这一理论。在简单的几句教学方法中我们便能看出他的教学理念, 同时又能看出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深度。难能可贵的是, 教学过程一步一个脚印, 创造“征程”与“故园”不同的情境, 让学生感悟“身”与“心”分离的对话, 感受“相思”之苦。
3 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小学语文难度不大也无深度可言但对知识的广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并且, 现在信息来源非常便捷, 小学生的知识面比以往也有提高, 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还不如学生的知识扩展速度, 恐怕不用多久, 老师会面临“难下台”的尴尬境地。
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教师具有非常广博的非常全面的知识。小学课文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 好奇的小学生又爱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 如果我们教师不能为之解答, 一方面不能使学生信服, 另一方面又有失教师的威信。王崧舟老师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他给学生用不同的词语以营造各种各样的情境, 比如说在改读《菩萨蛮》的“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圆月?”时, 分别加入情境性语句:
对“妻”:长亭外, 杨柳依依, 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 问纳兰性德———
对“子”:长亭外, 芳草萋萋, 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对“父”:长亭外, 秋风瑟瑟, 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对“兄”:长亭外, 雨雪霏霏, 兄长递上一杯酒, 问道———
这种富于变化的语句, 展开了一场教师参与其中的既饶有趣味又感情沉郁的情景对话。在情景对话中学生把“问君”改为“问夫”、“问父”、“问儿”、“问哥”而反复诵读, 情真意切。试问, 王崧舟老师没有平时语言的积累, 能在这关键的时刻妙语连珠吗?
此外, 教师文学素养的积累需要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流畅的表达出来。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言, 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语文教师要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其气场, 其神情, 其状态, 以及语气和音质上都有充足的磁性与吸引力, 以自身简练准确的语言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抓住时机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
4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设备的灵活运用
由于社会对教育的重视逐年提高, 每个学校的硬件设备也都逐年在更新,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对于活化内容、生动形象、优化教学过程与方式方法等显然有多种先进的作用。然而这些教学辅助工具在整个教学中只能是辅助地位, 只能在学生阅读出现歧义或无法理解时, 需要营造课文意境可视化抽象的内容, 形象展现复杂过程和优化教学方法之时适当运用。以此直观形象地辅助学生来了解认识课文中所讲内容。过多的展示巧学课件, 繁杂纷乱的教学辅助工具只会让学生们的注意力分散从而达到事与愿违的效果。
王老师在《长相思》一课时就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多媒体。在整个课程快结束的时候, 他放了一段音乐, 并声情并茂的朗诵了一遍吧学生从抽象的文字中, 拉近到可触及的环境之中。在写作训练时, 他出示一幅简单的女子刺绣图, 在音乐的伴奏声中用语言暗示学生, 想象文中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来为学生们拓展思路。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 家乡美丽、温馨, 祥和, 浮想联翩真正使学生体味到“故园”二字的无穷韵味。
王崧舟教师多媒体可见并不多, 但每一次小小的尝试, 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年轻教师借鉴。
5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育局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有了大幅的提高。小学教师是孩子的明灯和路引, 对学生的今后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对学生的未来不负责任, 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自身能力, 为我们的下一代, 为祖国的未来, 做个真正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开拓者,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作为教学活动的“导演”,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多元的能力,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形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给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当前语文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当好这个“导演”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具备以下素养。
一、语文教师应当具有渊博的知识
语文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文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出现在语文课本中,所以语文是博大精深的,这一学科特点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博学多才,而且要把这些庞杂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传授给学生。我们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教师越博学,越有才,学生就越喜欢教师的课。如果教师只知道照本宣科,考什么讲什么,学生就会非常反感语文这门学科。所以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加强阅读,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不然会越来越局限在一座知识的孤岛上,很难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我们。
二、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与新课程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技能
新课程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发现真善美的心灵,坚持公正和热爱教育的责任感,还需要教师具备扎实而全面的基本教学技能。“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科的“考纲”,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本来实现。作为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我们应当在钻研“大纲”、吃透课本的基础上,确定本学期、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树立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选择性、针对性地编写教案,确立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接受水平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求方能达成教学目标。再次,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内容的设置应由易到难,而且要典型、贴近生活,课堂提问的确立、各环节的衔接要分析全面,让学生操作起来觉得比较容易,并且要让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能准确回答出简单的问题,使他们信心倍增,这也会使其他学生受到鼓舞,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最后,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对课堂教学种的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收获。
三、语文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语言水平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首先是要说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其次要说得简明,言简意赅,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深刻印象;再次,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去打动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之情,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热情地去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最后,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提高学习效率。总之,语言就是教师的武器,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语文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快就会被社会、被学生淘汰。比如现在学生都喜欢上网,网上每天都会有很多新思想、新词汇、新理念,如果教师对学生关心的这些内容浑然不知,学生就会觉得师生间有太深的代沟,甚至会觉得教师与社会脱节,他们也就不会愿意和教师交流,就会和教师逐渐疏远,以致不喜欢语文课。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多关注社会动态,关注流行思潮,关注网络词汇,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学生内心想的是什么,就能知道该给他们什么,让他们摒弃什么。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努力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和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玉兰.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宜宾学院学报 ,2004(01).
2.汪振林.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J].新课程学习(中),2011(05).
红安县将军城小学 刘江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最基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促进学生识字的增长。教师可以创设识字情境,培养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途径。关键词:创设 培养 拓展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低学段对识字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汉字数量多,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多样形式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他们识记效果的提高。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我从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把新大纲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去后再加上自己创新的思想,那么,一堂原本显得呆板的识字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充满活力呢?
一、创设识字环境
1、鼓励学生做小老师
小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的,让学生做小老师是对学生的锻炼更是让学生展示、表现自己。如: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老师,教组员识字,检查组员识字的效果;教授新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教读课文和生字。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2、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比如:开火车识字、过小桥游戏、摘果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思考,玩中创新,使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二、培养识字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任何识字方法,只要能成为学生识字的‚良方‛,我们都不应该予以否定。当然还是需要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愿意并能接受的识字方法。
1、加一加
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以前学过的生字加上偏旁构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
1、减一减
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例如:“多”去掉一半就变成了“夕”;“中”去掉一竖就变成“口”。这样课堂上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就多了。
2、猜一猜
就是把字编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例如:“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手”;“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轮红日升出地平线。——旦”。通过这样的猜一猜的游戏,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认识的效果大大提高。
4、形近字
我们所学的生字中,有好多字形相近的字,学生也容易写错,比如:“失”物招领中的“失”字有的学生就写成了一个“先”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字的形上的区别,更好地记住这种类型的字。
5、你讲我听
“故事描述识字”主要是从学生对字的意会的角度来设计的,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如:我在讲“伏”字时,我说:“暑假的一天,我看见一个人(单立人)牵着一条猎犬(犬)在集上走。忽然它付在地上不动了(伏),我猜它是太热了吧!”不一会儿,学生们就领悟其“法”了,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刮大风了,一棵禾苗(禾)害怕被风吹倒,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这时,一位少先队员拿来木棒给禾苗做了拐棍,它又稳稳当当(稳)地站在那里伸出了头„„” 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动手,在游戏中认识了生字,在游戏中展示了自我,在游戏中学会了合作,而且从中感受到了识字的快乐,体验到了识字的成功。
二、扩展识字途径
为了让学生在识字中不断增长,在学校,美丽的校园环境就是孩子们很好的识字素材,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体育设施,以及班级中的植物角、宣传栏、黑板报,等都有标牌,校园都有要认的字。如“松树”、“花坛”、“旗杆”、“花墙”、“窗户”、“篮球架”、“队室”等。我要求学生在课前课间漫步在校园里,或嬉戏的时候,把认识的生字记在生字卡片上。在班会上,进行交流,看谁识字最多,并评选本周的“识字大王”。这些字词使学生耳濡目染,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了生字,在交流中记忆了生字。
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识字外,放学回家,沿途经过的商店名、广告牌、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用具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教材,如“电视机”、“冰箱”、“电风扇”、“桌子”、“写字台”、各种物品包装袋(盒)上的汉字,我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生字,认识生字。另外,学生在与家长的交流或帮着父母做家务的同时学会了识字。学生还觉得识字很奇妙、趣味无穷。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核心素养09-23
解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11-25
浅议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11-04
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及培养11-07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0-11
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新途径09-22
小学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总结12-06
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11-02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