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论文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设计论文(精选9篇)

建筑设计论文 篇1

第1.0.1条为保证宿舍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宿舍建筑设计。

第1.0.3条宿舍建筑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现行有关建筑工程的方针政策和面积定额。

第1.0.4条宿舍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宿舍用地宜选择有日照条件,通风良好,场地干燥,便于排水的地段;应避免噪声和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并应符合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

第2.0.2条宿舍应接近生活服务设施,如食堂、小卖部、文娱活动室、浴室、开水间等,其距离不宜超过250m。

第2.0.3条宿舍附近宜有小型活动场地、集中绿化用地、晒衣设施及自行车存放处等。

第2.0.4条宿舍的日照间距应按各地城镇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2.0.5条宿舍区内避免过境汽车穿行。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宿舍内居室宜成组布置,每组规模不宜过大。每组或若干组居室应设厕所、盥洗室或卫生间。每幢宿舍宜设管理室、公共活动室和凉晒空间。厕所、盥洗室和公共用房的位置应避免对居室产生干扰。

第3.1.2条宿舍多数的居室应有良好朝向。炎热地区朝西的居室应有遮阳设施。

第3.1.3条宿舍内的居室和辅助用房应有直接自然通风条件;严寒地区的居室和辅助用房冬季应有通风道等有效的换气措施。

第3.1.4条宿舍的居室、管理室、公共活动室、公用厨房等应有直接自然采光,其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第二节居室

第3.2.1条宿舍居室按其使用要求分为甲、乙、丙三类。各类居室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应小于表

3.2.1的规定。

第3.2.2条居室的床位布置尺寸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一、两个单床长边之间的距离0.50m。

二、两床床头之间的距离0.10m。

三、两排床之间的走道宽度1.10m。

第3.2.3条居室应有贮藏空间,严寒,寒冷和温暖地区平均每人贮藏量不宜小于0.45m3;炎热地区不宜小于0.35m3。

居室类型表3.2.1

注:①一人居室的面积指标和功能标准,按国家规定或实际需要确定。

②居室包括睡眠和学习合用或分隔为两部分组成的空间。

第3.2.4条设固定书架时,其净深不应小于0.25m,每格净高不应低于0.30m。设壁柜时,其进深不应小于0.50m。设固定箱子架时,每格净空不宜小于0.80m(长)、0.60m(宽)、0.45m(高)。

第3.2.5条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不宜布置在半地下室。

第三节辅助用房

第3.3.1条厕所集中设置时,应设前室或经盥洗室穿入,厕所门不宜与居室门相对。厕所、盥洗室与最远居室的距离不宜大于20m。

第3.3.2条厕所、盥洗室卫生设备的数量应根据每层居住人数确定,设备数量不应少于表3.3.2的规定。

第3.3.3条居室内附设的卫生间,其面积不应小于2m2,使用人数在4人及4人以上时,厕所与盥洗应分隔设置。

厕所、盥洗室内卫生设备数量表3.3.2

注:①盥洗室不宜男女合用。

②盥洗室设置洗衣机专用位置时,应设相应的给、排水设施和单相三孔插座。

第3.3.4条无直接自然通风的卫生间和严寒地区的厕所,必须设置自然通风道。

第3.3.5条炎热地区应在宿舍内设淋浴设施,每个浴位服务人数不应超过20人;其它地区可根据条件设分散或集中的淋浴设施,每个浴位服务人数不宜超过30人。

第3.3.6条宿舍内宜在主要出入口设置管理室、其面积不应小于8m2。

第3.3.7条宿舍内设置公共活动室时,100人以下,人均面积为0.30m2;101人以上,人均面积为0.20m2。公共活动室的最小面积不宜小于30m2。

第3.3.8条宿舍内设公用厨房时,其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无集中供应开水时,宿舍内应设烧水间。公用厨房和烧水间应有排烟气设施。

第3.3.9条宿舍内设隔离室时,按100人设一个床位计算,隔离室应设专用厕所和单独出入口。

第四节层高和净高

第3.4.1条居室的层高在采用单层床时,不应高于2.80m;采用双层床时不应高于3.30m。

第3.4.2条居室的净高在采用单层床时,不应低于2.50m;采用双层床时不应低于3m。

第3.4.3条辅助用房的净高不应低于2.50m。

第五节楼梯、电梯和出入口

第3.5.1条宿舍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两个,但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每层总人数不超过30人的宿舍,可设一个楼梯。

第3.5.2条通廊式宿舍和单元式宿舍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廊式宿舍,七层至十一层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应设防烟楼梯间。

二、单元式宿舍,十二层至十八层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应设防烟楼梯间。七层及七层以上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但十层以下的宿舍,在每层居室通向楼梯间的出入口处有乙级防火门分隔时,则该楼梯间可不通至单层顶。

第3.5.3条宿舍最高居住层的楼地面距入口层地面的高度大于20米时,应设电梯。

第3.5.4条严寒地区宿舍的出入口应设防寒门斗,保温门或其他防寒设施。

第六节阳台和垃圾道

第3.6.1条宿舍宜设阳台、平台或其它晾晒设施。

第3.6.2条宿舍出入口上部的阳台和高层宿舍的阳台,应做有组织排水。顶层阳台应设雨罩。

第3.6.3条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宿舍,宜设垃圾管道。

第七节门和窗

第3.7.1条居室的窗应设吊挂窗帘的设施。卫生间、洗浴室和厕所的窗应有遮挡视线的措施。

第3.7.2条居室和辅助用房的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0.90m。阳台门和居室内附设的卫生间,其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0.70m。设亮窗的门洞口高度不应低于2.40m,不设亮窗的不应低于2m。

第四章建筑设备

第4.0.1条宿舍应设给排水系统。

第4.0.2条采暖的宿舍宜采用集中供热系统。采用火等供暖的宿舍应有出屋顶的烟道。

第4.0.3条每居室内设电气插座不应少于两处。公共活动室、●洗室应设单相三孔插座。

建筑设计论文 篇2

1 建筑绿色设计需因地制宜

建筑绿色设计必须要因地制宜。首先在建筑选址方面, 需对周围环境进行考察, 应选择达到我国相关安全要求规定, 周围无有毒物质、电磁辐射以及易爆照物质、火等危险源, 并避开可能产生自然危害的区域;其次,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 需注意场地中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如垃圾运转站等) , 居住区内产生的污染 (如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 应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最后在进行建筑布局时, 设计人员可通过有效、科学的设计, 使建筑在制冷、采光、供热以及通风等方面的能源需求尽可能的从自然条件中获得, 从而使环境效应得到充分应用, 达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目的。比如说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 所以设计人员需着重处理建筑的保温性能, 加大保温材料的投入使用力度, 使建筑保温效果得到提升, 从而降低建筑对采暖方面的需求, 达到绿色设计, 比如说使用EPS板构造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 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相反由于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高, 尤其是夏季气温可到四十多度, 就此设计人员可通过遮阳结构的合理布设, 通过科学调整遮阳各构件的角度以及具体位置, 来达到降低建筑墙体温度、减少太阳辐射的目的。

2 建筑绿色设计需优化门窗结构

门窗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能耗损失量是非常大的, 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发现, 门窗部分能源耗费量大约可以占到建筑整体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在确保建筑正常采光以及通风的情况下, 合理缩小建筑的门窗面积, 同时大力增强建筑门窗的气密性, 从而起到增强门窗保温性能, 减小门窗传热损失的作用, 一般可通过以下措施, 来提升门窗的节能性:对门窗比进行合理布设。一般朝南的墙体, 其门窗比应不超过百分之三十五, 朝北的墙体, 其门窗比应不超过百分之二十, 朝向为西以及东的墙体, 其门窗比应不超过百分之三十;提升门窗的气密性。为了防止外部冷空气渗入进行室内, 有必要增强门窗尤其是外窗的气密性。根据相关要求中规定, 普通围护结构的建筑外墙应将其门窗气密性提升至四级, 如果建筑外墙需设计为玻璃幕墙, 则需将其气密性设置为三级以上, 另外建筑外窗气密性如果处于10Pa压差下, 则需将空气渗透量控制在1.5立方米内;选择新型材料。在门窗框架的选择上, 设计人员可考虑使用塑钢或者是铝合金材料, 以提升门窗的隔音、隔热效果, 在玻璃的选择上, 设计人员可考虑使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或者是着色玻璃, 其中中空玻璃的使用, 可以大大提升门窗的隔热性, 而镀膜玻璃可以屏蔽一部分太阳辐射, 使室内光线变得更为柔和, 着色玻璃的色彩丰富, 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但同样可以吸收太阳辐射能, 可帮助室内营造“冷室效应”。总之, 这三种玻璃具有隔热节能的功效, 设计人员需根据建筑的应用特点以及成本造价, 选择适当的玻璃材料, 在确保绿色设计的同时, 控制工程造价。

3 建筑绿色设计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建筑施工以及建筑的运行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 通过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科学设计, 能够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建筑绿色设计。

合理利用水资源。一般来说, 绿色建筑比较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往往会严格的要求以及限制建筑设计必须达到某一节水目标, 所以从客观角度上来看, 为了达到节水目标, 设计人员一定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现常见的做法是优化水环境供排设施, 通过新建储水以及水处理装置, 使水资源循环系统达到重置, 也就是在水供给以及排放之后, 将雨水以及废水收集起来, 通过相应处理之后, 再利用。比如说设计人员在设计小区建筑的水循环系统时, 水的来源一般有地表水、自来水、直饮水以及污水、雨水等等, 通过对这些水进行合理的利用、处理, 可以大大降低水的排放量, 比如说通过处理的水可以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或者是蓄水冲厕等等, 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科学利用风资源。由于自然空气本身具有一定的循环性, 通过自然空气的合理利用, 可以使室内形成通风对流环境, 进而为业主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就此设计人员需要科学布设建筑的朝向以及形体, 对于部分对通风要求比较高的建筑, 还需使建筑至少拥有一个迎风面, 从而使自然风能够吹进建筑内。风能也属于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 同时其开发应用难度较小, 在条件允许时, 设计人员可引入使用风力发电以及风力致热装置, 使风能的利用不只体现在自然通风方面。

提升太阳能资源利用率的有效办法。太阳能属于一种清洁型能源, 设计人员可通过光伏电池板的使用,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供建筑运行使用。还可以通过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建立, 为建筑供热, 进而减少建筑在电能以及热能方面的能源耗费。

可再生材料的合理利用。可再生材料主要有保温材料、木材以及废纸等。通过可再生材料的充分利用, 一方面能够降低建筑施工费用, 同时还可以降低建筑建设对自然资源的耗用。比如说废纸可以通过处理之后制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 可增加可再生材料的利用力度, 通过合理设计使废旧木材得到合理应用, 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

可再循环材料的科学使用。建筑垃圾的产生不仅会污染环境, 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就此设计人员可对建筑垃圾材料进行优化处理, 使其变废为宝, 在保护城市环境的同时降低工程成本。比如说把桩头、混凝土、碎砖以及砂浆打碎、筛分与清理之后, 制作成再生骨料, 或者是标号较低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等等。

4 建筑绿色设计需注重使用者的健康

建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为人们提供休闲、居住以及工作的场所,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健康问题, 这才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首先设计人员应尽量采用无毒以及无污染的施工材料, 以使得室内环境质量达标, 降低电磁场辐射与噪音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比如说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应不选用或者是少使用涂料, 以减少对人体健康有所不良影响的污染物;增强水质量, 在工程费用较为充裕的情况下, 可设置使用直饮水;在适当部位安装使用吸声材料, 以增强建筑的隔音性能等等。

5 结语

总体而言, 绿色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模式, 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今后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能源的存储量越来越少, 生态环境的日益被破坏, 绿色建筑设计由于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资源,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推广、实施, 这与社会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相符。在开展建筑绿色设计时, 除了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注重因地制宜以及墙体门窗设计之外, 更需要注重人的健康, 尽量使用无毒无害材料, 降低电磁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使人的健康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丹.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J].四川水泥, 2014, 11∶239.

[2]李锐.解析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江西建材, 2015, 02∶23.

生态建筑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探讨 篇3

【关键词】:住宅建筑;绿色生态理念;运用分析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也越来越快,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了更好的居住理念。绿色生态建筑,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绿色化,还要更加注重生态平衡,是一种新的概念,要求建筑在使用的寿命期间内,不仅要满足人们居住使用的要求,而且建筑对周围的的环境充分利用,再利用的同时又不会污染环境,不会破坏环境,保持环境的生态平衡,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生态建筑的建造和施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最大程度上节约建设资源,建设的同时对环境有更好的保护,在这些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一个环保、健康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人与建筑更加的和谐。绿色生态建筑,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使绿色生态理念在住宅建筑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1生态理念发展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过快,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住宅建筑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也愈加凸显,在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并不能令人满意,到处充斥着商业化的气息,交通环境、噪声污染的现象很严重,这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居住健康和居住舒适度。现在的住宅建筑大多都是上野化运作,很多开发商都在无限制的追求最大利益,人们居住环境很难考虑到面面俱到,大多都仅仅满足人们对低层次的使用需求,在这个大背景下,生态理念的缺失更加严重,开发商和购房者对生态理念的缺失,对于绿色生态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更难。在此情况下,绿色生态理念在住宅建筑中的推广运用必须得到重视,使住宅建筑为人们更好的服务。

2.生态建筑设计

2.1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主要设计理念在于利用有限的空间融合入物质能源,最大程度的与环境协调统一起来。生态建筑设计主张回归自然,在设计上,将建筑整体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和有机体,通过设计和组织环境内的动态因素,建立与自然环境平衡的循环系统,能够使整个生态建筑内的物质和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创造最舒适的居住环境,真正做到节能高效、低碳环保。

总的来说,生态建筑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运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2)注重将设计环境和人文因素结合,强调地域差别,加以可以传播本地文化,有利于塑造更舒适的居住体验。(3)将环境自然与人文之间的交流更加合理科学,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创造最流畅的建筑系统;(4)更加科学的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建筑空间的灵活性,有效减少建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5)能够将自然系统一体化,形成循环使用的规律,培养节约蕴能的意识,尽可能使用当地建筑原材料,减少浪费。(6)结合当地环境和建筑所需,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开发和施工操作。(7)减少建筑环节中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有效利用当地的一些自然能源。(8)避免建筑施工中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资源的不恰当利用。生态建筑设计将在未来采用新型纳米材料,有效结合日光和室内空间,增强室内采光和通风程度。

2.2设计特点

相比于传统建筑只供人居住的要求之外,生态建筑更强调将人的情感体验和建筑体的生态属性融合在一起。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生态建筑包括环境和人文方面的特征。环境特征是以自然生态的角度看待建筑,强调建筑体周边所有的建筑体系、交通设施以及其他娱乐生活配置能够融为一体。

(2)能源的综合利用。生态建筑设计主张能够充分利用节能技术,以当地气候环境为基础,开发太阳能或风能等自然能源的使用。同时还将通过使用材料的蓄热、绝热等技术手段,加强建筑结构的隔热和保湿性能,从而做到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其中以太阳能的使用最为广泛,太阳能可以冬季取暖、夏季降温,有效降低碳排放,还能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3.生态建筑设计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筑群和居民基础设施都在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应用而生。我国环境治理状况看不是很好,城市工业化加重导致环境污染状况很严重。在建筑方面,设计人员和业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注重外观形式,淡化生态意识,不能合理的使用能源;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破坏环境,更让建筑体变得虚有其表而不实用,这种状况急需改善。

4.设计原则

4.1自然环境与人的融合

建筑设计灵感取于大自然,就应该归于大自然。将建筑体和大自然合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减少人工建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更能够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保护耕地和植被,发展空中空间,减少不可恢复破坏,是生态建设的基本设计原则。

4.2对材料和能源的合理使用

科技技术的快速应用使国民生活生产都方便了不少,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家电和家具能够提高能源的使用率,新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应用。减少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应用,在建筑体周围加强自然资源开发设施。其次,尽可能的使用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

4.3注重生态建筑地方性发展

生态建筑讲究建筑设计建立在地域环境和气候的分析和基础评价上,因地制宜,充分采用当地的一些地理特征、风俗和建筑特征,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率。

5.生态建筑的现实意义

5.1节约能源

从设计原则就可以看出生态设计在房屋建设中主要的功能就在于节约能源,生态设计将引入循环能源系统,使供热、照明都能够合理结合进去。同时生态设计还将大程度的降低能耗,引入各种自然能源,减轻空间采暖供热负担,节约资源,这对于我国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无疑是一个改善的很好方式。

5.2增加满意度

建筑与环境的不协调是一直贯穿于人类发展历史的。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生存的物质前提,使生态建筑更加的合理人性化。比如我国福建的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明代早、中期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依山势而建,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自成一体,节约坚固又极具美感。

6.生态建筑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手法

6.1生态建筑形态设计

建筑形态指艺术造型方面的设计,更注重建筑物的实用性。不仅可以增加美感,更能促进物质自然形态的流动性。生态建筑设计主要表现就在于体现环境特点,古代园林建筑在这点上很是突出将生态环境和建筑规划融合在一起。协调房屋内部结构,优化外部形态,保护资源,改善生态。

生态建筑设计以生态节能为标准,同时在整体系统组织方面,将整个房屋建筑生态系统一体化,并能够实时监控的地步。外部还可以栽培绿色植物实现建筑景观的一体化。周边也需要进行绿化,遮挡辐射,解决高层建筑能耗高、生态失调等问题。

6.2室内生态设计

(1)室内可以运用一些盆景、盆栽以及插花的装饰,在居住者视野内呈现欣欣向荣的感觉。(2)通过改造建筑内部,组织装饰,加强空间流动性,使室内保证足够的吸氧度。(3)用绘画创造绿色景观,墙绘笔画增加室内美感;还可以设置一些空中花园等,利用阳台创造生态景色。(4)在色彩和材质方面改革,另外运用一些其他元素的居住形式,比如窑洞、巢居,让室内也能如同置身大自然一般。

7.结语

呼吁环保,追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生态建筑设计有效与房屋建筑设计相结合,创造生态和人文和谐美,体验更高的自然情趣,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曹丽新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7)

建筑设计论文 篇4

第3.3.1条公共用房一般包括会议室、接待室、陈列室、厕所、开水间等。

第3.3.2条会议室

一、会议室根据需要可分设大、中、小会议室。

二、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左右,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左右;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

三、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会议厅所在层数和安全出口的设置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并应根据语言清晰度要求进行设计。

四、作多功能使用的会议室(厅)宜有电声、放映、遮光等设施。有电话、电视会议要求的会议室,应有隔声、吸音和遮光措施。

第3.3.3条接待室

一、接待室根据使用要求设置,专用接待室应靠近使用部门,行政办公建筑的群众来访接待室宜靠近主要出入口。

二、高级接待室可设置专用茶具间、卫生间和贮藏间等。

第3.3.4条陈列室

一、陈列室应根据需要和使用要求设置,专用陈列室应对陈列效果进行照明设计,避免阳光直射及眩光,外窗宜设避光设施。

二、可利用会议室、接待室、走道、过厅等的部分面积或墙面兼作陈列空间。

第3.3.5条厕所

一、厕所距离最远的工作点不应大于50m。

二、厕所应设前室,前室内宜设置洗手盆。

三、厕所应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直接自然通风,条件不许可时,应设机械排风装置。

四、卫生洁具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男厕所每4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器一具(小便槽按每0.60m长度相当一具小便器计算);

2 女厕所每20人设大便器一具;

3 洗手盆每40人设一具。

注:①每间厕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设坐式大便器。

②设有大会议室的楼层应相应增加厕位。

③专用卫生间可只设坐式大便器、洗手盆和面镜。

第3.3.6条开水间

一、应根据办公建筑层数和当地饮水习惯集中或分层设置开水间或饮用水供应点。

二、开水间宜直接采光和通风,条件不许可时应设机械排风装置。

建筑设计指导:民用建筑照明设计 篇5

1.照度标准值按系列分级:0.5、1、2、3、5、10、15、20、30、50、100、150、200、300、500、750、1000、1500、2000lx。

2.照度标准值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参考平面上的平均照度值。3.各类建筑的照度标准值分高、中、低三个值。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等级、功能要求、经济性合理确定标准值。

4.在照明设计中,应根据光源的光通衰减、灯具积尘和房间表面污染引起照度值降低的强度合理选定维护系数,以保证照明质量。

5.各类不同的建筑类别分别具有各自的标准照度限值,设计中不得低于这个限值。限值按《标准》中规定取值。照明质量是保证照度满足要求的重要方面,照明质量包括照度均匀度、眩光控制、光源颜色和反光比、照度比等项内容。照明设计是对建筑各种不同功能空间或不同工作区进行有目标的设计。照明设计包括:

1.深入调查了解各类建筑、空间和工作区的具体照明要求和环境气氛要求。

2.确定合理的照明方式,照明方式有一般照明和分区照明之分,还有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之分。

3.确定照明种类,照明种类分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障碍照明。应急照明还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

4.选择合宜的光源和灯具。

★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总则

★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措施论文

★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自荐书

★ 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应如何选定?

★ 民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论文

★ 民用建筑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 民用建筑电气节能评估报告分析论文

★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规定有哪些?

★ 年度合同

建筑设计论文 篇6

2现阶段我国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在建筑抗震设计科学的理论指导相对比较缺乏

现阶段尽管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地质地震的研究,但是对造成地震的原因,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的防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我国无法准确的预测地震并且做出科学的防范,因此在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上就缺乏相对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建筑抗震设计出现不合理的现象[1]。

2.2没有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建筑抗震设计

现阶段在我国的建筑具体的抗震设计中,很多时候都是以固定的参数进行建筑抗震设计,而没有结合实际的情况,这种完全依靠计算来进行的抗震设计难免会存在一些误差,导致建筑抗震设计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抗震作用。例如,在我国现阶段的地震研究中,会对地震的降级系数进行统一规定成2.81,这样就会给很小的地震赋予固定的统计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情况中,相对比较小的地震更多的会运用于实际的结构设计中,而建筑结构中变形的检验以及横截面的具体承载能力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设计的。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只是依靠统一的计算设计,没有深入的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层次以及顺序,很难使建筑抗震结构发挥出重要的意义。

3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

3.1建筑的平面设计

建筑的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一个很重点的设计部分,建筑平面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体功能,同时建筑的平面设计还和建筑抗震设计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要想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充分的运用到建筑的平面设计,首先要充分的注意到建筑的结构质量均衡分布的问题,需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对称性,只有保证了建筑结构的对称性,才能有效的避免建筑出现一些扭转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墙体设计工作时,一定要保持结构的均匀性和对称性,对抗震墙进行设计时需要与建筑抗震结构进行相互结合,对于一些刚度非常大的电梯和楼层都需要设置在建筑的中心位置,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筑结构出现扭曲的现象。总之,在进行建筑结构平面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结构抗侧力构建的重要性,使建筑的抗震设计与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紧密联合,从而设计出既安全同时又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结构[2]。

3.2建筑的纵向结构设计

建筑的纵向结构设计主要是指对建筑的结构质量,建筑的刚度以及建筑物沿的高度设计。在建筑进行纵向设计时,需要尽可能的让建筑的刚度同建筑物沿设计形成相对比较靠近的系数,同时剪力墙结构一定要布局均匀,确保剪力墙结构可以沿建筑纵向一直延续到建筑底部,中间不可以形成中断,或者剪力墙无法连接到建筑底部。另外,在纵向结构的设计中,还需要极力避免在建筑楼层设计中,各个楼层出现刚度不均匀的情况,从而有效的避免建筑扭转情况的发生[3]。

3.3建筑的整体设计

建筑的整体设计主要是指建筑的立体空间以及建筑的`平面的设计,在进行建筑整体设计时,需要保持建筑的空间和建筑的平面在整体形状是具有简洁性和规则性。建筑设计的平面形状一般可以选用方形,矩形或者圆形设计,因为像方形,矩形以及圆形这种形状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4]。另外,在进行建筑的整体设计时,还需要避免出现凹凸形状的设计,因为这种形状会限制建筑的抗震性设计,同时还会使建筑很容易出现扭曲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将建筑的抗震设计与建筑的艺术设计以及建筑所需具备的功能有效的结合,从而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例如,南昌的绿地紫峰大厦高为268米,该大厦是核心筒结构框架,对该大厦进行抗震设计时,建筑东西里面有内凹设计,它的内凹部分的荷载是由结构柱支撑在跨悬臂转换墙上。该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就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的功能需求,同时进行该建筑的设计时还进行了反谱计算[5]。

3.4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超高层或者是高层建筑的设计时,整个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就目前建筑抗震设计情况来看,很多的建筑设设计在屋顶设计上海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建筑设计的屋顶设计相对比较重或者屋顶设计过高,不论是屋顶设计较重还是屋顶设计过高都会使屋顶建筑很容易形成变形,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减弱,尤其对屋顶下的建筑造成巨大的损害。再比如,有些建筑的屋顶之下的中心和屋顶建筑的中心完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会导致受力不均,一旦发生地震,就会使建筑发生非常剧烈的扭转现象,抗震效果非常不明显。因此,在进行建筑的屋顶设计时,需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屋顶的高度,一定不能过高。还需要选用强度较高,刚度均匀并且质地较轻的材料,同时要保持屋顶之下的建筑同屋顶的重心形成同一条直线,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意识到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有效的融入建筑设计的一些理念,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盖希君.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13):196.

[2]代应君.试论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门窗,2013(08):203,206.

[3]程新波.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1):33-34.

[4]朱会海.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居业,(01):30,32.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探讨 篇7

1 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节能建筑旨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及室内环境质量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一些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性能与提升建筑设施运行的效率, 以降低建筑中各种设施的能源消耗。要建设不需要通过采暖及空调等设备就能实现冬暖夏凉的建筑, 在建筑设计必须要严格根据标准设计要求进行建设, 且在建设时也必须要严格根据相关要求进行, 才能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节能建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及节能要求进行设计, 且要加强对建筑分区、周围环境及太阳辐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建筑节能设计以成为现代及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相对于普通建筑, 节能建筑在使用上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能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在节能建筑设计中, 最重要的优势在于节约建筑能源。建筑节能设计能有效减少建筑对能源的消耗,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自然能源短缺的现状, 并减少环境污染, 有利于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的发展; (2) 有利于保证建筑周围环境。在建筑施工中, 建筑施工材料的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且建筑使用后, 采暖、空调等设施的应用, 不仅会使能源的消耗增加, 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节能建筑的设计的应用, 通过应用各种新型节能材料及技术, 并加强对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能有效减少对建筑周围环境的污染; (3)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随着人们对建筑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空调、采暖等设备在建筑中的应用, 不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 还容易污染建筑周围环境。而节能建筑通过减少能源的消耗, 能减少周围环境及空气污染, 从而为人们提供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

2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对策

2.1 结构设计的节能环保

在节能建筑设计时必须要对建筑的外形与结构设计进行考虑, 在建筑规划时必须要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极大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在节能减少设计过程中若对环境影响因素的考虑不全面, 容易导致节能建筑缺乏环境协调性, 如建筑的朝向与采光, 必须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才能保证建筑的良好采光性与避免室内热环境差的出现, 才能起到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

2.2 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材料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 建筑屋面、墙体、门窗都是建筑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建筑节能的效果, 应积极应用采用各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

2.2.1 建筑屋面设计

在建筑屋面设计中, 应积极应用各种新型的节能材料, 采用传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及防火功能强的纸纤维保温层, 并在设计时将屋顶钉成夹层, 将纸纤维置入其中, 构建保温层, 以起到保温、节能的作用。同时, 还可以采用倒铺法节能施工技术, 通过采用轻质、吸水率低的挤塑聚苯板进行建筑屋面的施工, 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在建筑顶层铺设时, 可采用温度保真能力较高、折射能力较强的玻璃棉进行施工, 有利于提高建筑屋面的保温效果。另外, 在建筑屋面设计上, 还可以在屋面上建造蓄水池或种植花草等措施, 以避免阳光对屋顶的直射, 既可以起到良好的遮阳作用, 还可以绿化建筑屋面及改善空气的作用, 具有很好的节能、环保作用。

2.2.2 建筑墙体设计

在墙体设计中, 应积极应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由于建筑墙体的施工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比重比较大, 而做好墙体的节能工作能有利于实现建筑的节能。为了提高室内的保温效率, 可进行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新型墙体, 以实现建筑暖通工程的长效节能。同时, 在建筑墙体设计时, 应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及复合墙体围护结构, 并在墙体内外侧安装保温隔热材料, 通过减少经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以起到节能的作用。在墙体设计中应采用硅酸盐复合绝热砂浆等保温材料, 以减少墙体的裂缝产生, 且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另外, 在墙体设计中还可以采用灵活的设计方式, 选择科学的墙体建筑设计方式, 进行隔离多余的太阳照射的热量, 以创建良好的居室环境。

2.2.3 建筑门窗设计

在建筑门窗设计中, 应积极应用各种节能玻璃。由于节能玻璃具有防尘、防噪音、隔热、热导率很低、保温性好、可高效反射红外光等优点, 将这些玻璃应用到门窗中不仅能提高室内的能见度, 还能有效降低门窗的能耗。同时, 在门窗设计中, 必须要合理设计门窗与墙体的比例, 由于门窗是保证空气流通的设施, 因此合理的设计能有效优化居住环境。要求在门窗设计时, 应在满足采光、通风的前提下, 尽可能缩小外门窗的面积, 以起到节能的效果。另外, 在门窗设计中还需要采用密封膏、弹性松软型及弹性密闭型材料, 以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基于建筑环境协调的考虑, 还应根据建筑的朝向及日照特点合理设计遮阳设施, 以减少阳光对建筑物的直接照射。

2.3 积极利用各种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都是清洁能源, 且非常丰富。因此在建筑节能设计中, 应积极利用各种新能源, 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如在建筑屋顶上设置合理的太阳能装置, 通过收集太阳能, 并转化成电能或热能应用到建筑中, 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 在建筑设计时, 还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位置、朝向, 在合理的位置安装风力与地热发电装置, 以将风能与地热能转变成电能, 应用到建筑照明、供暖等设备上, 从而减少电能、煤气等能源的利用, 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建筑材料、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 合理处理好建筑行业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是促进建筑行业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现代建筑设计中, 应做好节能设计工作, 积极应用各种新型的技术、材料及工艺, 减少建筑行业中能源的消耗, 以起到建筑节能的作用, 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在建筑行业的节能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重要内容。建筑节能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 旨在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本文首先对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并对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设计,节能材料

参考文献

[1]张震.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24 (4) :27.

[2]王佳, 徐丽丽.对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8 (16) :242.

[3]王学龙.关于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趋势的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 31 (16) :76.

从建筑设计谈建筑节能设计 篇8

【摘要】 今天,“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在谋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所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建筑行业也不例外。而建筑节能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建筑,采暖等各个方面,本文仅从建筑设计方面分析建筑节能设计。

【关键词】 建筑设计;节能

现代生活和生产对能量的巨大需求与能源相对短缺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节能运动的不断展开。今天,“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在谋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所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建筑行业也不例外。而建筑节能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建筑,采暖等各个方面,下面仅从建筑设计方面分析建筑节能设计:

一、控制建筑物的体型系数

体型系数是目前常用的体型控制指标,即:建筑物同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建筑物外表面积越大,散热面积越大,其耗热量随体型系数的增长而增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规定:“建筑物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0以下”。因此,严格控制体型系数对节能建筑设计很重要。

1、建筑体型系数与建筑单元联列情况有关。以住宅楼为例,每增加一个联列单元,建筑物就减少一面山墙,其外墙面积就缩小,体型系数也就相应减小。因此对节能建筑设计而言,适当多的住宅单元联列,对体型系数控制是有利的。

2、适当增加建筑物层数,可降低体型系数,建筑物层数增加的过程中,外围面积的递增比不上所包围的体积的增加,即体积略大于面积的增率。高层建筑的体型系数普遍偏低,一般在0.10~1.15之间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在功能使用许可、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建筑物层数对控制体型系数是有利的。

3、当单元平面(标准层)面积相同时,提高建筑物进深(面宽减少),体型系数灰相应减小,即相对直角而言,正方形的体型系数为最小。因此,在功能许可、技术条件允许时,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对建筑节能是有利的。

4、选择合适的平面形状。为满足可比要求,我们假设各平面的四周表面积相同(不包括顶部和底部),并使高度一致列出五种形状进行分析评价: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和圆形。实践证明从体型系数来评价对节能的意义顺序为:圆形—多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因此,圆形和多边形对节能有利,三角形对节能不利。

5、建筑物平面空间组合集中紧凑,减少凹凸变化,可使体型系数减小。因此,建议在建筑平面形状上采取典型的平面,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平面辩护,创造一定的美学效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小尺度的凸凹不齐。

6、适当增大建筑物体量,可降低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建筑物的建筑体量对其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耗热影响很大,从大量的分析得出:在选择体量设计时,应避免作建筑面积2000㎡以下的小体量建筑,一般宜在3000㎡—5000㎡之间。在大体量的趋势下,建筑物进深加大,层数加多,其体量加大,使节能愈显著。

二、扩大南向获热面积

寒冷地区,在冬季建筑物南向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比其它方向大得多;南偏东西的角度越大,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小;而正东正西只有南向的1/3左右。因此增大建筑物南向获热对节能是有利的。

三、外门窗的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窗户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窗户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窗户本身的传热量。

1、房间窗口面积的确定应视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纬度、当地的冬季日照率、房间的采光要求、建筑物之间日照遮挡情况来确定。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应尽量减少门窗洞口面积。

2、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闭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在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密封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毛毡)、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框与扇之间的缝隙可用橡胶;扇与扇之间的密闭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这些对条外窗本身的保温性能是有利的。

3、窗扇的保温节能还可以通过增加窗扇层数和增加玻璃层数以及采用特种玻璃来实现,如采用中空玻璃、吸热玻璃、反射玻璃,塑料窗采用单层窗扇双层玻璃,钢窗扇采用双层窗扇双层玻璃等。

4、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扇,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合理的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扇面积,对建筑节能是有利的。

四、采用各种高效保温的节能材料

在建筑物外围结构中,墙体所占的面积最大,冬季通过外墙散失的热量约为建筑总耗热量的22%,屋顶散热量约为9%。因此,搞好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十分重要。采用各种新型保温材料形成多样化的高效节能经济的新型维护体系,可减少散热量,提高保温性能,实现节能的要求。从墙体节能来看有复合外墙和单一外墙材料两大类,复合外墙又包括内保温复合外墙、保温材料夹芯复合外墙和外保温复合外墙三种。单一材料外墙包括加气混凝土外墙、空心砖外墙、空心砌块外墙等。从屋面节能来看,有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屋面和结构与保温合一的复合节能屋面板两大类。为了实现节能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高效保温的外墙维护体系。

五、加强冷桥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

在外围护构件中经常设有导热系数较大的构件,如外墙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过梁、圈梁、阳台板、挑檐板等。这些部位的保温性能比主体部分都差,热量容易从这些部位传出去,散热大,其内表面的温度也低容易形成结露水,这些部位通常叫围护结构的“冷桥”。特别是节能型建筑中,由于采用新型节能围护体系,整体的大面积加强了保温,其冷桥节点失热比传统非节能建筑要大得多,所以是否冷桥节点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是新型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的成败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设计中对于每一个冷桥节点应逐个分析该节点所在部位的结构方案、构造方案及节点所在的不同节能围护体系,选择最佳综合技术,以保证整体建筑物节能效果良好。如:钢筋混凝土过梁常做成L型,使外露部分面积减小或把过梁全部包起来,切断冷桥窗台板常做成砖砌挑窗台板。

寒冷地区的外墙若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新型保温材料,砌筑的砂浆用普通砂浆砌筑时,灰缝处因热阻不足也容易形成冷桥,此时应该改善砌筑砂浆的保温性能,使用导热系数小的保温砂浆,如水玻璃矿渣砂浆等代替普通砂浆,减少灰缝厚度,提高砌筑精度。

建筑设计论文 篇9

(一)一、关于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必备部分,哪怕是最简单一个单栋建筑,也必须首先作出总平面设计,表现其周围环境、道路、出入口、竖向设计等,且总图设计应经城市规划部门审批方有效(贵阳市规划部门尚规定须用规划部门所批红线图复制二底图,并在其上作出总平面设计)。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根本没有总图,更多的是设计深度不足,或者用规划方案图代替总平面施工图,有的则将大的总图(如居住小区)分成局部的小总图出图而无大的整区总图设计。

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总平面施工图应有必要的说明,列出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2、对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和层数均应标注清楚,否则无法确定其间距、通道、人流及车流关系。

3、建筑物、构筑物均应表达完整、清楚。有的工程对地下部分没有标明(用虚线),结果地下层超出红线,特别是在道路转角处,大大超过红线。且还必须注意,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2.2.1条,地下建筑及其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台阶、窗井等均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因此地下部分的外墙轴线应与红线留出适当距离,否则其墙体、基础将超出红线。对构筑物如化粪池设在基地的高处,较低处的污水如何排出?其传染病医院建筑中急救车的消洗水池设在病房的中心地带,并邻近传染病房外墙,其卫生条件如何保证?

4、道路设计中的问题:

(1)道路坡度过大,按道路设计规范,车行道最大坡度为8%,其坡长不超过200m,按《通则》第3.3.1条,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长度不应超过80m。某居住小区设计中,主要道路已超过20%。

(2)道路与建筑、构筑物的距离不符《通则》第3.2.3条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8.0.5.8条规定。个别工程设计中,道路紧靠外墙,连建筑物的散水都没有了。另外还要注意:《高规》第4.3.4条,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

(3)道路与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某大楼临街面为裙房,不能作消防登高面,消防通道到后院,但后院不满足消防车操作宽度的要求,距高层建筑不到10m为其他建筑和高大的挡土墙。此外,该大楼消防通道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距离、该处与原有建筑的距离,都不符规定。

(4)道路不能通达主要建筑入口(含消防疏散出入口)。有的住宅群设计中,从车道到单元入口有很大的高差和距离,还按6+1层设计而不设电梯,消防出入口也不符规定。

5、建筑布置,朝向和日照及间距等被忽视。总图布置十分随意,朝向不好,常年无日照。此外,日照间距不满足要求者,也是较常见的通病。总图缺少指北针。

6、竖向设计深度不符要求,如:

(1)场地必须的控制点标高标注不足,无法对每个建筑入口的室内外关系进行查核;场地排水(坡度、方向)等没有设计;有的甚至建筑室外标高都不标注;

(2)道路广场控制点标高、坡度及坡长与建筑入口关系等不明确或不符规定;步行系统不作相应的设计;

(3)山坡地的分阶处理不明确,缺挡土墙及护坡的设计,或虽示意有挡土墙,但位置、标高等不确切,更无挡土墙构造设计图或选用标准。

(4)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间距没有考虑日照及通风要求以及最小安全要求,即: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其上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此仅为种植草、排水沟及护坡要求,若有道路应另行设计。

(5)没有作无障碍交通设计更是很普遍的现象。

(6)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路面,否则应有地面排水措施,地块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出0.2m以上。

7、居住区

(1)小区:应有两个出入口,其间距不小于150m。

(2)步行系统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3)应有配套公共建筑设计,不少工程中,此项设施不全,或局部出图,不作明确设计。

(4)配建公共停车位不足。

(5)绿地率:新建区不应小于30%。有的设计中没有绿地规划,绿地设置不符《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7节的要求,绿地率的计算不合实际。提倡立体绿化,但不能随意计入绿地面积之中,只有满足植树绿化覆盖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才能计入。

8、无建筑物放线依据的坐标控制点。

9、无必要的建筑详图。

二、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几点常见问题

1、商住楼、综合楼(以下为商场,上部为办公、旅馆等)是多见的建筑类型,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商规》)第4.1.4条,“商店部分的安全出口必须与其他建筑部分隔开”。在《住宅设计规范》第4.5.4条也明确规定“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因此,商场的出入口、楼梯均必须与其他建筑部分分开,住宅用楼梯不作商场使用已为大家共知了,但上部办公、旅馆等与商场共用楼梯或上部楼梯与商场相通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商场利用地形分层设出入口时,上层出入口与其他部分混淆;楼梯应各自独立设置,当商场与上部共用楼梯间时,应在分层处将上下两楼梯间完全隔开,并各自设独立的门厅、过厅等管理设施。当设置无障碍坡道时,各部分应分别设置;某工程在二层(客房人口处)设坡道,此坡道通过商场入口进入客房部的门厅,这是不妥的。

2、商场中疏散楼梯的宽度:楼层商场的疏散口总宽度,按《商规》第4.2.5条条文说明的规定,营业面积每1000m2应设总宽度为6m的疏散口,对无直接对外出口的层次,此即为楼梯总宽度的低限,此点已比该条文中的要求放宽了许多。

在设计中,往往追求营业面积忽视安全疏散的要求,减少了楼梯的数量和总宽度。有的则在计算中产生误导,如认为按《商规》第3.1.2条将设计中的商场只按营业面积的比例计算,而对其条文的附注和条文说明以及第3.1.1条的规定不予分析。若按《商规》3.1.2条设计,则整个商场应严格划分出营业、仓储、辅助三部分,此三部分应按《仓储部分》《辅助部分》的要求设计,各自有独立的楼梯和交通系统,避免人流、货流、内外流线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此时,才可将营业部分单独按设计的实际面积进行疏散宽度的计算和设计。

现在的营业模式,多为仓储单独异地设置,营业部只划出小量的周转库房和必要的管理用房,以及“超市”类等。此时,可按《商规》第3.2.7条,每位顾客1.7m2计算,则1000m2营业面积为588人。当为高层建筑(含裙房)时,疏散宽度为lm/100人,需5.88m宽,与6m/1000人基本相同;当为多层建筑时,按《建规》5.3.12条计算,其中,≥4层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仍是lm/100人,与《高规》相同。

此外,尚须注意: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含门)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m。

3.疏散楼梯的数量及营业厅内的安全疏散距离。

疏散口的数量,一般是能予满足的,但也有疏忽之处,如某超市设计中,其面积超过规范的“精品部”“美容部”和周转仓库等,均只有一个出入口,有的出入口到外部疏散口的距离超过了《建规》

5.3.8条和《高规》6.1.5条的规定,再如:一些分隔成小间的店铺,有的面积超过规定,仅一个出人口,有的房间门到外部出口疏散距离超过规定等等。

营业厅内任一点到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商规》第4.2.1条规定“不宜超过20m”,与82年《高规》一致;95《高规》第6.1.7条规定为“不宜超过30m”。对此,《高规》该条条文说明作了明确的说明,因此,按30m执行是可行的。

4.注意餐饮店的设置。

在《住规》4.5.2条中,规定“住宅建筑内不宜布置餐饮店”。在综合楼设计中,虽无此明文规定,但也应注意环保的有关规定。在许多工程设计中,厨房不作任何布置,完全推给“二次装修”,这是不妥的。为配合土建、水、电、通风的施工,除员工更衣、卫生间外,厨房应在设计图上作出主食加工(蒸、煮、烤等)、副食加工(炉灶)、洗涤消毒、备餐等布置,并切实按食品卫生法和环保有关要求作好废水、废弃物处理,作好排油烟道的布置和设计,排烟竖井应高出主体建筑屋顶,不得影响邻近房间和上部各层。不能“简化”到连排烟道、灶台、水池、排水沟等都不作布置的设计。此外,餐厅不在同层或厨房不在底层时,必须单独设置必要的垂直运输设施,食梯还应生熟分设。

5.关于消防电梯:

高层综合楼、商住楼等,按规定设有消防电梯,如果商场与上部主楼分设有电梯则更好,如果只在中心筒体内设有电梯,则应注意:中心筒体中的楼梯不能与商场相通,但消防电梯应通达商场各层,此时,可将楼梯与其他电梯在商场层中封闭,消防电梯则在商场层开设可由消防控制的门,并在设计中予以明确说明,在电梯的程序控制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平日不对商场层开启,紧急时,可层层开启。

三、关于大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大房间的安全疏散问题。

1.在《建规》第5.3.1条和《高规》第6.1.8条,作了房间面积与安全出入口数量的规定,在设计中,常有疏忽遗漏,大面积的房间,只设一个门,不符上述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

2.大房间的门宽和其外的疏散走道宽度也常被忽视,对此,设计图中应排出大房间的座位或注明使用人数。如会议室、可按《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3.3.2条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第二十五条条文说明,计算出容纳人数。放映厅、录像厅,按1人/m2计,歌舞厅等按0.5人/m2计算(《建规》5.3.12条)。

人数确定后,按有关规范确定门的数量和门的宽度,如《建规》5.3.1条、5.3.4条、5.3.5条、5.3.6条《高规》第6.1.8条、6.1.11条、6.1.12条等。

除了房间门宽的规定外,走道的宽度也是不容忽视的,设计中常见大会议室、多功能厅等,门的数量和总宽度符合要求,但其外的疏散走道,楼梯门及梯段宽度不符要求。《建规》第5.3.(14)17条和《高规》6.1.9条均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四层及四层以上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走道净宽度应按1m/100人计算,并对走道的最小宽度作了规定。

3.建筑中的安全疏散口应分散布置,《建规》第5.3.6A条和《高规》第6.1.5条都作出了“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的规定。此点,包括一个房间的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建规》5.3.6A条条文说明中,是很明确的。此外,剪刀楼梯的两个出入口也应符合此规定。

4.门的开启方向

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此点早巳为大家所熟知,个别工程中尚有疏忽之处,须注意的是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在建筑有外出口处(底层或分阶直接对外的层次)、避难层、屋顶(大平台)层,应向外开启,其他层向内(楼梯)开启。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分析下一篇:eda课设电子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