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安全服务平台
重庆交通大学60周年校庆志愿者
服务指南
情系交大 志愿六十
重庆交通大学校庆办公室 共青团重庆交通大学委员会 重庆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〇一一年十〇月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重庆交通大学60周年校庆志愿者誓词
我志愿服务于重庆交通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理念,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热情服务,珍惜和维护重庆交通大学的声誉,为重庆交通大学争光,为校庆添彩。让志愿者的微笑成为重庆交通大学最好的名片!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目录
第1章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5 1.1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意义..............................................5 1.2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9 第2章 基础知识培训.............................................................13 2.1重庆市概况.................................................................13 2.1.1 重庆简介........................................................13 2.1.2 重庆历史........................................................13 2.1.3 历任领导........................................................20 2.1.4 旅游资源........................................................21 2.1.5 其他...............................................................24 2.2重庆交通大学概况......................................................25 2.2.1 交大简介........................................................25 2.2.2 历史沿革........................................................28 2.2.3 人才战略........................................................29 2.2.4 名师荟萃........................................................30 2.2.5 知名校友........................................................32 2.2.6 学校领导........................................................34 2.2.7 科研成果........................................................35 2.2.8 学术交流........................................................36 2.2.9 交大精神........................................................36 2.2.10 学科专业......................................................38 第3章 校庆志愿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43 3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3.1校庆志愿服务的要求...................................................43 3.2校庆志愿服务的规范...................................................44 3.3校庆志愿者管理..........................................................45 3.4志愿者安全保障制度...................................................48 3.5志愿者激励方案..........................................................51 3.6志愿者应急处置方案...................................................52 第4章 校庆志愿者礼仪知识培训............................................53 4.1服务礼仪基本原则......................................................53 4.2仪容礼仪....................................................................54 4.3仪态礼仪....................................................................56 4.4见面礼仪....................................................................66 第5章 校庆志愿者服务工作技巧培训.....................................73 5.1应变技巧....................................................................73 5.1.1平日的积累.....................................................73 5.1.2 临场发挥........................................................74 5.2沟通技巧....................................................................75 5.2.1 沟通前的心里准备..........................................75 5.2.2 善用肢体语言.................................................76 5.2.3 化解沟通中的矛盾..........................................77 5.2.4 怎样使沟通更有效..........................................77 5.3合作技巧....................................................................78 5.3.1 相互信任是合作的基础...................................78 5.3.2 共同的目标是合作的灵魂................................78 5.3.3 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78 附件:....................................................................................80 常见医疗小知识...............................................................80 4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第1章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1.1 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意义
(1)我国志愿者行动发展史
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自此展开。
1994年1月,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实施。截至2001年3月,全国“一助一”结对已达250多万对。
1994年12月5日,中国志愿者协会成立,全国各省级协会随后逐步建立,构建起组织管理网络。
1995年,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创建工作开始试点。目前,全国已建成多种模式的服务站24000多个。
1996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试点,1998年全面实施;迄今累计选派了10015名志愿者到中西部207个贫困县,从事每期半年到两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志愿服务。
1997年12月,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亲笔题名。
1998年8月,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成立,负责规划、协调、指导全国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承担中国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1999年6月,“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实施。1999年9月,广东省通过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此后,南京市和山东省也先后通过青年志愿者立法,为全国的志愿服务立法奠定了基础。
2000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对青年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
2000年5月,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全面实施,“一助一”结对服务、服务站建设、大学生志愿者教育科技文化“三进巷”等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
自1994年起,各地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APEC上海会议、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等国内国际大型赛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青年志愿者在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3月,注册志愿者制度实施,以青年为主体包括许多中老年人在内的志愿者积极报名注册。
200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共青团中央和外经贸部共同发起成立“中国2001国际志愿者年委员会”,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国际志愿者年期间全国的志愿者工作。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历史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3月5日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在3月5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据悉,2000年“3-5月”期间,各地广泛动员和引导青年围绕西部大开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心手相6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连,情系西部”、“百万志愿者进社区”、“绿化周围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就在2000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决定把每年的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3月5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志愿者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
志愿者的概念
“志愿者”(英语volunteer)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或渴望”。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们。就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则将“义工”(“志愿者”)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同时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志愿者下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2)志愿者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3)志愿工作具有的四大特性
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4)志愿服务的领域
包括扶贫济困、帮残助老、扶幼助弱、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大型活动、慈善捐助等。
(5)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宗旨
通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6)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口号
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
(7)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原则
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
(8)志愿者图标意义
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又是英文“志愿者”的第一个字母“V”,红色。图案中央是手的造型,也是鸽子的造型,同时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白色。
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志愿者主题。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9)世界志愿者日
每年12月5日
(10)中国志愿服务日
每年3月5日
1.2 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1)怎样做好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首先要对志愿服务有深刻的理解;其次要时时处处践行志愿精神;第三是要不断学习志愿服务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第四能够将志愿服务融入个人的生活中,体验健康、成长、快乐、美丽、成就等价值追求。
(2)志愿者具备的五大条件、四大特征、五种境界
“志愿者”的概念可以从5个条件界定:
1、是自愿。即主观自觉选择,没有强制性。
2、是不图物质报酬。即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但不否定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3、是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即服务的内容应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体的利益,不是社会非困难群体的小团体利益;同时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能够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换获得的服务(困难群体除外),一般不能作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4、是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的人9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是志愿者外,出于自愿的献血、捐献骨髓、捐款捐物的人,也是志愿者。
5、是非本职职责范围内。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五种境界
第一层:帮助别人,自己快乐。这是初为志愿者最深最直接的感受,在帮助别人后,看到别人因而获得快乐而自己因此也变得快乐。
第二层:身为志愿者,心是志愿者。不论身在何处,不管人到哪里,离开了服务场所也处处留芳,手有余香。为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服务社会。
第三层:关爱他人 , 关爱自己。志愿者是爱的群体,把这种对服务对象的爱转化为对自己的朋友爱人同事家人的爱和关心,去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
第四层:发动社会,服务社会。用我们的影响力去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都来关心我们的服务对象进而关心我们这个社会。
第五层:生命不息,奋斗不已。送人玫瑰,传播文明,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做志愿者,一辈子!
(3)志愿者的工作态度与责任
1、志愿者在决定参与某项服务前,必须清楚了解服务的内容和要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是否相符,对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志愿者不可轻率作出承诺,但对承诺了的服务必须尽心尽力完成,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覆行承诺的应做好解释工作。
3、应尽量了解服务对象,明白其真正需要,常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在提供服务时,应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不应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待别人。
4、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应随意公开服务对象的情况或资料。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5、要尽量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
6、对服务机构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对服务机构的人和事,在没彻底了解之前不宜妄加批评。
7、要虚心听取服务机构的意见,在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与服务机构的联系。
(4)如何处理本职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关系
每一个志愿者都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与志愿服务。如果参与志愿服务与本职工作发生矛盾时,建议以本职工作为重。如果参与志愿服务给本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建议减少或暂停参与志愿服务,等到时间和精力允许时再参与。
(5)应当如何认识和看待志愿服务
目前,社会上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一些观点比较片面,一些比较积极。片面观点有:1.认为志愿服务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2.认为志愿服务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3.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服务。
积极的看法应该是:1.每个公民都有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权力和责任。2.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3.志愿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4.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促迸社会和谐。
(6)志愿者在服务中如何保护自己
志愿者面对复杂的社会之时,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具体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慎重选择志愿组织,要懂得选择一个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志愿组织,以保障自己的权益。二是注意量力而行,不参与超出自己能力和素质、难度太大的服务活动。三是健全保护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从事服务的志愿者要有11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自救的意识和技能。四是对于一些长期性、危险性的志愿服务,志愿组织应当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总之,服务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工作环境并调节好心态。
(7)为什么要做好志愿服务的宣传
有人认为宣传志愿服务或为配合宣传而做志愿服务是“作秀”,这是错误的认识。做好志愿服务宣传,可以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认知率、参与率和支持率,营造“人人参与、各方支持”的志愿服务良好氛围。同时做好志愿服务宣传,可以引导全社会向善、崇善和行善,弘扬文明风尚,促进社会进步。所以,志愿服务的宣传和志愿服务同样重要。
(8)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具有的态度
奉献多一点索取少一点真诚多一点虚伪少一点 微笑多一点脾气少一点赞美多一点批评少一点 行动多一点埋怨少一点宽容多一点狭隘少一点 谦虚多一点骄傲少一点自律多一点散漫少一点 踏实多一点浮躁少一点平和多一点焦虑少一点 理解多一点隔阂少一点信任多一点怀疑少一点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第2章 基础知识培训
2.1 重庆市概况
2.1.1 重庆简介
重庆市,简称“渝”,是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和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誉为东方“芝加哥”,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为国际大都市。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组团式城市,因多山多雾素有山城、雾都的别称,因夏季天气炎热,而有火炉的称号。位于重庆主城区北部的两江新区是截至目前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亦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2.1.2 重庆历史
清代以前
距今两万年至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今重庆地区。13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今重庆地区的枳(今重庆市涪陵区)、江州(今重庆市重庆主城区)、垫江(今重庆市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公元前689年),巴、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下属单位。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宋代时,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重庆府。至此,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在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阆中、德阳、资中、遂宁等多个四川重镇。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夏,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成都的援军,在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重庆被蒙古军队攻破,入城时蒙军遭到激烈抵抗,后蒙军在重庆大肆屠杀。而合川钓鱼城直到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才被占领。元、明、清三代,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行中书省(元)、四川布政使司(明)、四川总督(清)管辖。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清朝开埠时期
1876年9月13日,英国以“滇案”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其中规定英国可向重庆派驻领事。1890年3月31日,中英签订《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确定重庆作为通商口岸。随后英商开辟从宜昌到重庆的轮船航线。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1895年,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日称为《日清讲和条约》)中规定,重庆(连同苏州、杭州、沙市)成为中国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分别在重庆建立了领事馆区,并一同强行划出了部分地盘作为驻军和安置侨民的区域。法国在重庆南岸区弹子石附近于1901年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1902年,沙俄在渝中区枇杷山上建立了俄罗斯公馆。1912年,德国在南岸区南山上建立了德国公使馆。
(3)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由于修建成渝铁路案搁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1913年,四川军政府废府设道,以道统县。废重庆府,置川东道,以川东道领导巴县、江津县、长寿县、綦江县、南川县、永川县、荣昌县、铜梁县、大足县、壁山县、武胜县、合川县、江北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云阳县、万县、开县、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万源县、忠县、酆都县、垫江县、梁山县、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县、彭水县、石砫县、城口县、涪陵县等36县。今重庆主城区,隶属巴县。今重庆辖区内除潼南县以外,悉隶属川东道。1921年,刘湘在重庆设置商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市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潘文华任市长,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1929年重庆15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从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升为院辖市之前,先后7次在重庆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1936年改设四川省代为管理的一等院辖市(即地区代管的直辖市),并管理贵州省桐梓、遵义地区。
1939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亦是既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
(4)重庆陪都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战前线每况愈下,1937年7月淞沪会战打响后不久,国军便陷入被动,为防止首都被攻陷后陷入混乱,中华民国政府于1937年11月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遵循迁都大计,交代属下的文官、参军两处干员,清点好中华民国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连夜登船,先离南京而首途重庆。并于12月1日正式办公,仅仅13天后日军便攻破南京。重庆于1937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首都。1937年9月,驻扎重庆的川军刘湘部攻入日租界,宣布收复租界。1938年,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移驻重庆。1940年再定重庆为永久陪都。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发表文书与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1941年12月,韩国流亡政府迁入今渝中区办公,经过国民政府许可,重庆成为1941-1945年间大韩民国(流亡政府)的临时驻地,韩国政府临时办公场所随其不断迁址而时有变化,如杨柳街、石板街,吴师爷巷1号,莲花池街38号。在1937年到1944年间,重庆作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来自浙江、湖南、安徽、湖北、江苏、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百万移民迁往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这一群体被重庆本地居16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民称作“下江人”。同时,数以万计的企业、学校,近8万吨黄金都搬迁至重庆,因此重庆成为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另外,国民革命军空军的作战飞机,美国志愿飞行团“飞虎队”都曾经驻扎在重庆。在抗战中,重庆共组织川军62万人,占川军总数的一半还要多,是川军的绝对主力。出川作战的57个师中,有一半以上的部队均是重庆籍士兵。重庆是中国战场最激烈,双方损失最严重的空战战场之一。据统计,在重庆大轰炸中,日机空袭重庆共达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伤14100人,炸毁房屋17608幢,有30所学校曾被轰炸。国民革命军空军出动3117架次,击落日机191架,击伤400余架,击毙日军飞行员375人,中国军队损失飞机277架,有224名空军飞行员在空战中牺牲。重庆是中国战场上最大规模的空战战场。后蒋中正在渝中区邹容路与五四路口设立“精神堡垒”昭示国民政府与重庆人民抗战到底,愿战败而亡不愿投降而亡的决心。在渝中区人民公园有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在校场口得意世界附近亦有重庆大轰炸纪念遗址。1941年6月5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公共防空大隧道中,躲避日军地毯式战略轰炸的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酿成“大隧道惨案”,是重庆作为首都3年来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据1980年代不完全统计,重庆的陪都遗迹有近400处,随着重庆数十年大规模建设,有些遗址已不复存在。现存有代表性的遗迹主要有两类,一是蒋介石、宋美龄等要人的官邸、旧居;二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战在渝留下的纪念地,如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的旧址。位于重庆南山上的黄山国民政府遗址与总统官邸和位于渝中区的红岩村遗址(原属沙坪坝区)是重庆抗战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保存最完整和相对集中的一处文物大遗址。1945年,中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虽未规定中华民国首都之所在,但却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永久陪都,国民政府在1949年播迁台湾后,重庆作为中华民国的永久陪都之法律地位,至17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今依然有效。
(5)国共内战时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政府(中国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1946年2月10日,重庆市区较场口在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时发生骚乱事件,李公朴、施复亮称其遭到“殴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闻记者及劳协会员等六十余人也被“打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来称其为“血案”“惨案”[2],而中华民国方面则称之为“较场口事件”。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2日,重庆发生火灾,延烧十八小时,死亡近万人,全市建筑损失大半,中国国民党指中国共产党纵火,史称九二火灾。同月九日,南岸大火,焚毁八十余家。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1日,总统令公布政府将于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办公。解放军攻占重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穗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穗迁渝。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5日,宣布国民政府正式在渝办公。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8日,陪都各界欢迎政府迁渝大会。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重庆的南泉战役打响。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1月17日,美国宣布关闭驻重庆领事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共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400多中共政治犯被处决,后被称为11.27事件。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1月28日,国民政府由渝移蓉。
(6)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第一次直辖时期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一年半以后撤销),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而当时西南大区驻地亦设在重庆。1952年6月,经过2年的突击式修建,连接四川省省会成都与当时的中央直辖市重庆的成渝铁路完工,这是中18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线。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命令嘉奖西南铁路工程局两年修通成渝路,实现了四川人民40年的修路愿望。毛泽东为此亲笔题写“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1954年7月,西南大区、川东行署区撤销,川东行署区首府北碚市并入重庆,重庆市从直辖市降为省辖市,重新并入四川省。
四川省治时期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从1964年至1968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1965年和1979年,全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1969年-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重庆地区出现武斗,市区工业受到严重破坏,部分街道被夷为平地,由于兵工厂众多,重庆是全国武斗最严重的地区,共计死亡1170人,伤7000余人,失踪6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其中发生在九龙坡区几个军工企业间的杨家坪武斗轰动全国,现沙坪坝区沙坪坝公园保留有全国唯一留存的红卫兵公墓。1983年,永川地区八个县并入重庆市,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市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第二次直辖时期
1997年3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恢复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2003年4月10日,重庆市旨在缩小重庆主城区与新重庆地区经济差距的“百镇工程”正式启动,首批启动40个镇。标志全国城乡统筹计划实验实施的开始。2003年12月23日晚22时15分,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境内的中国石油川东钻探公司罗家16号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19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造成国内最大的一次天然气泄漏事故,众多人员伤亡。2005年10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并指定重庆为常任主办城市。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123个城市参会。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发〔2009〕3号《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把重庆市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7月16日,科技部正式授予重庆渝北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牌匾。2010年2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其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2010年6月29日,台湾海基会和中国大陆海协会在重庆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又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译名: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
2.1.3 历任领导
1997年直辖以来主要领导: 市委书记
■张德邻(1997年6月18日2002年10月)
■黄镇东(2002年10月1999年6月)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包叙定(1999年6月2009年11月)
■黄奇帆(2009年11月至今)
2.1.4 旅游资源
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全市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自然遗产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
风景景观
仙女山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重庆十佳旅游景点,特色旅游胜地,地属武陵山脉,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乌江北岸。仙女山总面积8910公顷,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峰2033米,以其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景观誉为“东方瑞士”,她与神奇的芙蓉洞、秀美的芙蓉江、世界最大的天生桥群地质奇观、经典雅致的华邦酒店(4星)组合为重庆最佳旅游观光度假胜地。素有“东方瑞士”、“山城夏宫”之称的仙女山美得辽阔,美得让人窒息。冬季仙女山白雪皑皑,银妆纱裹,大草原滑雪、赏雪、雪地烤羊,把酒临风,兴致昂然;夏季园内气候湿润,茫茫林海,清风吹拂,凉爽宜人,是休闲、度假、避暑的绝好去处。高山草原是最引以为骄傲的游览景观,其旖旎美艳的风光被广大游客誉为具有西欧牧园风情的“草场公园”和“南国第一牧场。
茶山竹海
位于永川区城北2公里处,拥有2万亩大型连片茶园和5万亩巴渝第一大竹海。茶山竹海主要景点有桂山茶园、青龙茶园等三大片茶21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园和金盆竹海、竹海迷宫等六大片竹海,另外还有朱德楼、田坝子古墓、天子殿、薄刀岭等景点。薄刀岭海拔1025米,为渝西最高峰。共5家度假村和20余户旅游定点农家。游客在景区可品尝到茶、竹系列特色菜品,可欣赏到茶艺表演,还可参与采茶、制茶、制陶、篝火晚会等游乐活动。风光旖旎的中国茶山竹海面积有117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7%,国家一级环境空气质量,是理想的天然氧吧。同时,它是中国国家国际象棋队集训基地。武侠巨片《十面埋伏》国内唯一外景地。2万余亩连片茶园和5万亩浩瀚竹海连绵缠绕,交相映衬。
北温泉公园
位于北碚区,北濒嘉陵江,南倚缙云山。其前身为温泉寺,初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公园依自然地形而建,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翠竹森森,林木葱茏,风景如画。园内景物以四大殿为中心。接引殿后有一山泉细流汇成的方池,池上石桥栏杆上刻有麒麟、芭蕉及花鸟等图案,皆为明代之作园中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北温泉公园内有泉眼10处,泉水日流量5675吨,水温35°C-37°C,属弱碱性硫酸型矿泉,对皮肤、关节、肠胃等部位疾病有一定疗效。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自然风光中最有价值的一段:瞿塘峡、巫峡十二峰、小三峡、三峡红叶,就在重庆境内。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三峡全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余景点推荐:武隆天生三桥武隆芙蓉江江津四面山北碚缙云山北碚金22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刀峡涪陵大木花谷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垫江牡丹园
历史古迹
合川钓鱼城、大足石刻、涪陵白鹤梁、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龙河悬棺群(石柱)、小三峡悬棺群(巫山)、江津莲花石。
主城景点
朝天门
位于重庆城东北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今天的朝天门客运码头之上,有宏伟的朝天门广场,是俯看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十分壮观。右侧长江汇合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
重庆人民大礼堂
位于人民路学田湾,是邓小平、刘伯承主政西南的时候修建。由张家德先生设计。整个建筑布局合谐,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重庆市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她分明是一座静默的圣殿,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和倾听着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的光荣与梦想。
山城夜景
山城夜景是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每当夜色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山城夜景得益于两江环抱,双桥相邻,江中百舸争流,流光溢彩。桥面千红万紫,宛如游龙,动静有别,有似不夜之天。重庆市区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城市风貌十分独特,由此形成绮丽夜景。“不览夜景,未到重庆”,雄伟的山城重庆,以辉煌的夜景闻名海内。
中国三峡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如果说重庆人民大礼堂是20世纪50年代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是21世纪初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加勒比海水世界
重庆加勒比海水世界位于国家4A级景区——重庆南山旅游核心地。公园占地近1000亩,分为室内、室外主题水乐园两部分,聚集16种世界级水上游乐设备,年人流量预计达到100万人次,将成为辐射整个西部的世界级主题水乐园。
2.1.5 其他
名人纪念:聂荣臻故居、刘伯承故居、赵世炎故居、邓雪芹故居、冯玉祥故居、秦良玉陵园、甘宁坟、严颜墓、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陈独秀旧居、愚王祠、杨尚昆故居、刘子如故居
寺庙道观:大佛寺、双桂堂、银杏堂、螺罐山、慈云寺、观音寺、绍龙观、老君洞、华岩寺
特色古镇:磁器口、长寿古镇、中山古镇、涞滩古镇、龚滩古镇、石蟆古镇、偏岩古镇、龙潭古镇、东溪古镇、大昌古镇、双江古镇、西沱古镇、汉风古镇、白沙古镇、安陶古镇、石桥古镇、洪安古镇、龙兴古镇、三江古镇、黄龙古镇、安居古镇、塘河古镇、丰盛古镇、后溪古镇、路孔古镇、清泉古镇、松溉古镇、塘河古镇、双江古镇、走马古镇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2.2 重庆交通大学概况
2.2.1 交大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占地3200亩,南岸校区与双福校区功能区分、优势互补。南岸校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地处长江之畔、南山山麓,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是学校开放办学的窗口;双福校区位于重庆西部新城江津双福新区福星大道,紧邻重庆外环高速,远眺缙云山脉,设施现代,环境舒适,是学校潜心育人的沃土。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1951年11月,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为建设大西南,创建了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康藏公路筑路指挥部政委的穰明德任首任校长。1960年8月,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水工系和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并入学校,组建重庆交通学院;同年,学校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1985年,学校成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重庆其他交通类院校并入学校。2006年,学校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9年,国家批准在我校设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学科专业覆盖面广,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25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7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高职(专科)专业,并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教学实力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1.4亿元,建成了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0个省部级质量工程建设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强,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7个省部级重点科技平台,基础及专业实验室(中心)达30余个。师资力量雄厚,1800余人教职员工中,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等省部级及以上专家教授12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500余人;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等15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定期到校授课(讲学)。截至2010年12月,全日制各类各层次在校生22864人,其中,本科生17116人、硕士研究生1853人、博士研究生77人。
学校是国家交通建设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特别是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部高原、山区、库区的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与建设、维护关键技术,山区复杂条件下隧道设计理论与控制技术,内河港口建设与航道治理,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材料与修筑关键技术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显著优势。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20余项。学校主办3种学术期刊,主办的《应用数学和力26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学》由中国科学院钱伟长院士任主编,是SCI和EI的收录刊源,以中、英文版向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检索机构的收录源刊。
学校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与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3 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学生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金奖等国家级奖励。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13年超过90%。办学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高原冻土专家武憼民,原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原四川大学校长陈君楷,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孟凡超,交通运输部监察局局长钟华等在内的八万余名毕业生。
学校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充分肯定,温家宝、李岚清、贺国强、钱伟长、陈至立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校视察。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8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重庆交通大学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立足重庆,面向西部,突出交通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行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努力把学校建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区域优势突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2.2.2 历史沿革
重庆交通大学自 1951年11月创办以来,经历了多次改换校名、多次变更隶属关系、多次搬迁校址的艰辛办学历程。
■1951年,为建设川藏公路急需,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重庆设立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51年11月7日,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办学地点设在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
■1952年,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学校。
■1953年,西南交通学校更名为重庆公路学校。
■1954年,重庆公路学校更名为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
■1955年,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更名为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58年,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60年8月,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迁入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共同组建为国家普通本科院校——重庆交通学院。办学地点为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
■1971年,重庆交通学院并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办学地点为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
■1979年1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校 的精神,交通部决定恢复重庆交通学院,并由交通部直接管理。同年5月,重庆航务工程学校与重庆交通学院合并,学校本部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迁出至重庆航务工程学校校址——重庆市渝中区黄沙溪。
■1984年7月,重庆交通学院本部陆续迁回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
■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重庆交通学院增列为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1986年,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并入重庆交通学院。
■2000年1月,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重庆交通学院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办学地点在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原南岸区七公里)。
■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7年,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
■2009年,国家批准在重庆交通大学设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国家批准在重庆交通大学设立“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11年,国家批准在重庆交通大学设立“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7月,占地2400亩的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一期工程建成。重庆交通大学形成双校区办学格局。
2.2.3 人才战略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人员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是我校特聘教授。学校还拥有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科技29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等省部级专家120余人次;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内的1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2.2.4 名师荟萃
郑皆连(1941.7.17-),男,中国工程院院士,路桥工程专家。重庆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1965届校友,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1968年首创我国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新工艺,解决了不立拱架修建拱桥的难题。1976年主持设计了广西第一座无支架施工钢筋砼箱拱桥,十多年中修建此类大桥达40多座2万多延米,占当时广西公路大桥总数70%。1992年任邕宁邕江大桥钢骨钢筋砼拱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和大桥专家组组长,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跨径的钢筋砼肋拱桥,他提出了千斤顶斜拉扣挂悬拼架设拱骨架技术和连续浇注拱肋外包砼技术,国内首创,广泛推广。
韩其为(1933.11.2-),男,汉族,湖北省松滋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水库淤积)专家,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自1964年开始,韩其为采用力学与随机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泥沙运动统计(随机)理论进行了长期研究。研究获水利部论文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前国际水利学会主席林泰造和肯尼迪等著名学者对其评价很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鉴定认为:“研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泥沙运动统计理论体系,有显著的开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泥沙运动理论的发展”。
梁应辰(1928.8.30-),河北保定人,1994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道和港口工程专家,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作为三峡工程航运专家,参加了三峡工程各个阶段有关航运工作,对三峡工程30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坝址选择,技术攻关,科学论证,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
王梦恕(1938.12.24-),河南省温县人,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誉主任。王梦恕院士从事铁路工程科技工作40余年,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指导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促进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顾安邦(1935.10-),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教授。195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同年分配到成都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任教,1960年院系调整随迁重庆交通学院,曾任重庆交通学院副院长。2006年6月10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第十五届颁奖大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在此次颁发的6个不同类别的茅以升科学技术奖中,顾安邦教授荣获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奖项——桥梁大奖。截至目前,全国高校中仅有4人获此殊荣。
刘忠(1963.8-),博士,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桥梁非线性与空间分析研究。在大跨径拱桥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分析及施工控制等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完成和承担了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周志祥(1958.4.11-),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运输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桥梁与隧道学科学术带头人,山区桥梁与隧道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全国土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著31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100余篇部,获得发明专利十余项;主研完成“大中型桥梁检测、维护、加固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横张预应力砼梁工艺及性能试验研究”,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神经网路”,获得2008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2000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共9项;在“桥梁结构行为与新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获“全国交通系统青年科技英才”等多种荣誉称号。
陈洪凯(1964.10-),男,重庆江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振兴重庆争光贡献个人。迄今,代表性专著有《危岩崩塌演变理论及应用》《公路泥石流力学》《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危岩防治原理》《岩石边坡渗流与排水机理研究》;发表论文210篇,被SCI收录6篇、EI收录29篇、ISTP收录2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国际领先水平,得到同行专家高度赞赏。研究成果在西部地区大量推广应用,解决了8000多公里干线公路沿线的泥石流、危岩崩塌灾害,确保了三峡库区5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周建庭(1972.9.8-),浙江金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围绕结构安全监测、评价与加固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主持和主研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项,主持横向项目25项。
2.2.5 知名校友
谢邦珠,男,1961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道路与桥梁专业,全32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国十大桥梁人物,现任四川省公路设计院高级技术顾问、四川省川交公路咨询公司顾问总工程师,为国家级设计大师。
郑皆连,男,1941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1965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路桥工程专家。
刘晓峰,男,194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70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水道与港口系,高级工程师。现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蒋树屏,男,1978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前身),“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获得者,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董事长、首席专家,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何志军,男,1981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梁系,全国十大桥梁人物,贵州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
孙云,男,1981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全国十大桥梁人物,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
周哲玮,男,1950年6月生于湖北武汉,1982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
孟凡超,男,1982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桥梁系,全国十大桥梁人物,中交公路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赖明,男,1956年8月生出生于江苏徐州,1982年毕业重庆交通学院,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第9、10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罗霞,女,1962年生,重庆人,1982年毕业重庆交通学院道桥专业,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道均,男,1962年生,重庆市人,198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隧专业,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道桥专家,国务院政府33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特殊津贴专家。
钟华,男,198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路桥专业,交通运输部监察局局长。
朱碧新,男,1986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
周文,男,1986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道桥系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广西北部湾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事。
冉仕平,男,1988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道路工程系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现西藏交通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兼总工程师。
王劼耘,男,1988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路桥专业,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公司总经理。
姜友生,男,1988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
刘先鹏,男,1990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港航专业,全国十大桥梁人物,中交二航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海怀,男,1968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1991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水港系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现任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春红,男,1995年从重庆交通学院应征入伍,第七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现任武警交通部队第四支队副支队长。
2.2.6 学校领导
校党委领导
党委书记刘伦党委副书记唐伯明周直李宝娣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校行政领导
校长唐伯明副校长王智祥梁乃兴黄明王昌贤易志坚王平义
校纪委领导
校纪委书记李宝娣
2.2.7 科研成果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在西南地区交通和三峡工程建设的重大科技攻关中取得了大量有影响的成果,成功解决了西部地区300多项交通建设关键技术,产生了3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如解决了钢管混凝土世界第一跨径拱桥——重庆万县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难题,为三峡工程175m水位线决策和施工通航方案论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等。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以及茅以升科学技术最高奖——“中国桥梁大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0多项,其中一等奖6项。近5年,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1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3亿多元,2006年科研经费近1亿元;申请专利150余项,主持编写57部国家行业规范,12项成果被列为国家和省部级重点推广项目,出版学术著作2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多篇。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2.2.8 学术交流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初期,我校便开始派遣出国留学生,随着学校的的不断发展,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先后公派赴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挪威、瑞士、澳大利亚、丹麦等国留学及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考察访问、合作研究、援外工程
等各类出国人员数百人次。我校与美国堪萨斯大学、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签订有校际交流协议。
1987年我校开始聘请长期外国文教专家,迄今已聘50余人次。邀请短期讲学专家近130余人次,聘请10名外籍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
我校接受了美籍华人张剑潭先生、日籍华人宋永琨教授的专业书籍、期刊等数千册,定期接受德国港口工程协会赠送的专业期刊。学校自2004年开始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
2009年3月25日我校首个孔子学院在贝宁科特努揭牌。国家汉办正式同意重庆交通大学与非洲贝宁共和国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共建孔子学院。3月25日,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阿波美-卡拉维大学校园举行,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和贝宁共和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部部长阿比约拉为孔子学院揭牌。重庆交通大学首个孔子学院建立。
2.2.9 交大精神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教学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为保障,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人才培36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养目标落实到教学计划中,课程建设改革落实到教材建设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做到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学生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多次获得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等奖励。从2007年起学校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进入重点批次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13年超过90%。2000年、2009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在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学校荣获“优秀”等级,排名第一;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交大师生秉承“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校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立足重庆,面向西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造就了独特的学校精神。学校因交通发展需求而建立,在发展交通科技和培养交通建设人才中不断壮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交通科研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取得的一项又一项高水平研究成果,成功地解决了西部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公路、水路交通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学校的毕业生在西部交通行业具有广泛影响,西南地区6个省(市、区)的交通厅厅长、副厅长、总工程师多数毕业于我校;西南地区交通行业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中,我校校友占多数,特别是西藏自治区交通行业75%以上的高级技术人员是我校校友,长江沿线水运建设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多数是我校毕业生。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建校之初的川藏公路建设和金沙江水运开发到如今的山区高速路网和三峡工程建设,广大教师扎根西部、献身交通、攻坚克难,逐步形成了具有交通特质的情系西部、实干奉献、开拓进取的“铺路石”精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学校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37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最基层”,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班级,延伸到学生宿舍,覆盖到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一代代学子传承、弘扬“铺路石”精神,扎根基层,实干奉献,勇于开拓,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铺路架桥,治河筑港,挥洒青春,建功立业,浇筑人民致富坦途。
2.2.10 学科专业
学校按照“稳定与优化工科,强化经管与理科,扶持人文与社会学科”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为重点,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群,形成了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符合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形成了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业及7个市级特色专业。同时学校紧贴需求,设置并重点建设了新办专业,新办专业均具有学科基础,大部分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发展而来,教学条件好,师资充足,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的原则,设计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因材施教、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项保障措施得力,培养方案得到很好的执行。
省部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部重点学科:
桥梁与隧道工程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重庆市重点学科:
桥梁与隧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程力学
材料学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部分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是国内较早设立的以公路、桥梁工程为主的土木类本科专业之一。建校初期,学校设立了公路工程、桥梁工程等本科专业。该专业现设有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隧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岩土与地下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工程、检测与维护技术6个专业方向,培养以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为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依托的基础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科研流动站”、“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等4个交通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和“道路与铁道工程”2个博士点及“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交通部“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区道路结构与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交通土建材料重庆市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5个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室(中心);“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专39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业依托的重点学科在大跨径拱桥设计与施工控制、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桥梁新结构与新工艺、旧危桥加固改造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优势,许多成果编入国家行业规范。该专业现有师资96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3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1人,“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1人,“重庆直辖10周年建设功臣”1人,“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9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该专业始终重视发挥科研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每年举办的“桥模、建模及承重大赛”都成为校园科技活动的亮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批毕业生已成为西部地区交通行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高层管理人员。“桥梁工程”、“工程测量学”、“钢结构”和“隧道工程”课程为重庆市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是重庆市推荐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出版省部级优秀教材2部,《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控制》、《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等5部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为该专业1965届毕业生,是原交通部10所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唯一一名院士。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港口航道专业,从建校初期的水道与港口水工建筑专业发展而来。该专业依托的学科基础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建重点实验室“水利水运工程实验室”、“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一级学科博、硕士点“水利工程”,拥有“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工程中心”、“重庆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原直属交通部的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有目前国内高校中40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规模最大的港口航道实验基地,实验厅(室)面积1.8万平方米,试验场4.0万平方米。该专业依托的重点学科成果丰硕,完成的航道整治、港口、水电站、枢纽工程研究,涉及西南地区几乎所有通航河流或相关工程。该专业现有师资3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韩其为和梁应辰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该专业特聘教授。该专业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毕业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近年来,该专业教师获各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编写国家统编专业教材10部,“港口工程学”和“航道工程学”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港口工程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交通运输专业
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设立于1982年,紧密结合交通运输的发展特点与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基础理论,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社会急需的汽车运用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及铁道运输、交通运输管理与物流方向的技术及管理人才。该专业依托的学科基础有重庆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一级学科博、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拥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室”,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及公路运输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1人。近5年,该专业在校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20余项奖励。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多数已经成为西南地区运输行业、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汽车检测与营销.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或主要领导。该专业现有师资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近年来完成各类教改和重点课程建设项目41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10项,编写国家统编专业教材7部。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2009年评估中取得排名全国第十二的好成绩,进一步提升了我校该学科在全国的声誉和影响力。
工程管理专业
该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设立于1984年,以重庆市重点学科及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重庆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交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为特色,构建了注重理工基础和管理实际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现有师资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及资助人员3人。该专业很多专业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拥有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或咨询师职业资格。专业实验室“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主要应用软件与市场同步,与企业应用对接。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16门;完成各类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项;担任了工程管理交通土建管理普通本科教材主任委员单位,出版教材14部,包括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第3章 校庆志愿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
3.1 校庆志愿服务的要求
(1)诚心奉献
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不计报酬、乐于奉献、为他人服务、为60年校庆做贡献,这是对志愿者基本要求,也是志愿精神的具体体现。
(2)守时守纪
志愿者要遵守工作时间,按时到岗上岗;对志愿者有很多纪律要求,如持有效证件上岗、遵守工作规范、遵守场馆安全规定等。遵时守纪是对每一个志愿者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个志愿岗位的顺利运转都离不开志愿者的自觉自律。
(3)热情服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交大60年校庆是重庆交通大学为庆祝43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建校60周年举办的一次盛会,届时,我们将迎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杰出校友及其他尊贵客人。60年校庆是对交大建校成果的肯定,也是交大学子寻求归宿感的重大契机。在校交大学子,尤其是从事校庆服务的志愿者们,一定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热情的服务态度去迎接每一位到访客人、校友。
(4)坚守岗位
岗位没有主次之分,每一个岗位都对60年校庆的成功举办影响重大,因此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是身为志愿者应尽的义务。
(5)团结互助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志愿者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整个志愿者团体的一员,要注意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团队的有序运转取决于成员间的诚实、理解和尊重,取决于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
(6)不求私利
校庆志愿者是不求任何私人利益的,按照惯例,执委会除了为志愿者提供一些必要保障外,不会直接支付工资及物质报酬,志愿者不是为获得利益而来。
3.2 校庆志愿服务的规范
(1)工作证使用规范
要想进入某一场所或区域,需持有相应的工作证。工作证记录着持有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职务、部门和持有者的进入权利等。志愿者只有持有相应的工作证才能进入某一特殊的场所或区域,要在一个醒目的位置44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佩戴工作证,损坏或丢失了要及时补办,并且不可将工作证借予他人。
(2)工作规范
志愿者上下班时要办理登记手续,工作开始前要弄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因故无法到指定岗位履行职责时,要及时请假,不能无故缺席。工作时要注意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穿戴指定的服装,并且要保持制服的干净整洁。
(3)服务规范
服务期间,志愿者有机会接触来自不同城市、不同民族的宾客、校友,他们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要尊重他们,做到友好、礼貌和谨慎。
(4)团队合作规范
校庆志愿服务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的志愿者,当一个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在工作的时候,它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要了解团队的目标与任务,知道团队沟通的渠道,熟悉团队成员,协作互助而不是各自为战。
3.3 校庆志愿者管理
(一)志愿者的权利
1.了解校情校史;
2.在岗位确定之前表达参与工作岗位的意愿; 3.获得必要的工作保障; 4.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5.对校庆志愿者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6.参加校庆志愿者评比表彰;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二)志愿者的义务
1.2.3.4.5.遵守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完成相应的培训;
服从志愿服务工作岗位的安排;
服从指挥和调配,认真完成志愿服务工作任务; 服从志愿服务期间所在团队的管理。
(三)志愿者的服务领域
志愿服务岗位主要有会务工作、礼仪引导、综合接待等,包括接送站、一对一引领式接待、安排住宿、日常服务、会场服务、跟车服务、外语翻译、秩序维护、咨询引导等多项工作内容。
(四)志愿者的保障
一、工作保障 1.2.3.4.5.制发志愿者工作证; 提供工作制服装备;
对特殊工作岗位提供工作期间的餐饮; 对特殊工作岗位补贴相应通信费; 提供必要的公共交通服务。
二、表彰激励
评选优秀校庆志愿者个人、团队和工作机构,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
(五)志愿者志愿服务规范与服务要求
1、志愿者参加一切志愿服务活动,必须依照重庆交通大学60周年校庆志愿者要求统一着装;
2、以自身的行动实践志愿者精神,不对服务对象及其特征进行评价诋46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毁;
3、廉洁自律,不以任何形式及理由收取服务对象的财务。
(六)志愿者安全注意事项
1、志愿服务中应该尽量避免与人发生争执,若出现问题,应妥善处理;
2、当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暴力威胁时应及时报警并及时告知工作组相关负责人。
(七)志愿者日常管理
1、经共青团重庆交通大学委员会审核批准加入的志愿者,必须填写登记表,并签订志愿服务承诺书。根据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内容,指定志愿者所在工作组,分组负责人为其直接负责人。该负责人负责及其所领导的志愿者的工作安排、进度、和质量监督管理等;
2、在志愿服务开始之前,其所属工作组应该首先对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与考核;
3、在征求志愿者同意的情况下,工作组有权利调整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如志愿者有提出要求,工作组也需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调整工作内容;
4、校团委工作人员将对志愿者档案实施统一管理;
5、工作组志愿者将遵照本管理条例执行,且每个志愿者都有直接负责人,负责人对其相关活动负责,不得有跨领域行为;
6、各组负责人直接对志愿者组负责,配合所联络的工作组进行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及时协调各组与校团委之间的关系,每天按时向校团委汇报工作、思想情况;
7、校庆各工作组出现临时紧急状况需进行志愿者调配时,各组负责人需通过本组联络员报送校团委,校团委审核后进行统一调配;
8、志愿者原则上不允许请假。若有特殊情况,需提前一天出具书面假47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条(一式两份),交之其直接负责人,负责人需及时将情况上报至校团委,经审核后方可批准;
9、志愿者无故迟到累计达两次或缺勤一次,将对其提出公开书面批评。情节严重者,将由其直接负责人与校团委商议做出裁决方案;
10、对于不履行义务的志愿者校团委将根据相关规定,取消其志愿者资格;
11、违反志愿者管理规定处理的志愿者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当因不符合法律及校庆工作相关规定而导致的责任。
《重庆交通大学校庆60周年志愿者管理条例》最终解释权归由重庆交通大学校校团委。
3.4 志愿者安全保障制度
(一)为规范重庆交通大学校庆60周年志愿者各项工作,完善各机构管理层的管理机制,更好的完成上级传达的各项任务,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加强工作力度,保障全体志愿者的人身安全,以确保校庆60周年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此安全保障制度。
(二)志愿者的安全保障主管机构为校庆办公室下设的安全保障组,直接对重庆交通大学校庆60周年校庆期间志愿者的安全保障工作(医疗、食品、器械、设备等)。
(三)校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以确保各项安全工作为前提,校庆办公室安全保障组负责保障与会人员的人身安全、各安全事项的拟定和传达等工作。
(四)志愿者在校庆期间必须听从校庆办公室、校团委及相关负责人的安排,做好各自职能,跟从集体,统一行动,不得私自离开岗位。志愿者除48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工作以外的各项安全校庆办公室及志愿者组概不负责。
(五)校庆办公室、校团委和各组织机构负责人有责任监督志愿者的行为威胁到校庆及个人安全的行为必须予以制止。校庆工作以外的时间,志愿者的人身安全由志愿者本人负责。
(六)志愿者在工作期间必须保持通讯设备通畅,如因联络不通,导致的意外,校庆办公室及校团委概不负责。
(七)安全保障部门拟定的各项安全保障事项及培训计划,布置校庆的总体工作,各志愿者必须认真学习,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并在校庆工作期间严格遵守,配合一切安全工作的安全工作检查与开展,如因不遵守安全规则导致的后果,由志愿者本人承担。
(八)安全保障组以及志愿者组的后勤保障部人员要经常对校庆的活动器械进行检查,管理好医疗用品、食品的安全卫生安全及使用安全,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后果,有相应的组长及负责人承担。
(九)校庆办公室及安全保障组将与志愿者组后勤保障部共同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提供志愿者安全保险。
(十)每位志愿者有义务配合安全保障工作,保障校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一)安全保障组及志愿者后勤保障部必须通力合作,确保安全制度的落实,负责具体安全工作的实施。安全保障组组长与志愿者后勤保障部部长有义务进行监督。
(十二)安全保障组与后勤保障部负责安全制度落实检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安全意识,并且必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主持整改事故隐患,及时上报,提出处理意见。
(十三)如因安全保障组及志愿者组后勤保障部失职,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两组组长有责任处理事故承担相应责任。
(十四)安全保障组及志愿者组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部实行逐级的例行49
情系交大志愿六十
检查以保证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隐患。每位承担相应工作的志愿者应及时检查自己使用过的计算机及电源插座等;志愿者办公室及校庆相关部门、各会场负责人必须随时检查电器及线路等。
(十五)未经安全保障组、志愿者工作组后勤保障部批准,任何人、任何部门不准私拉私改电源线。如有此类要求必须报上级领导批准,由相关专业人员负责操作。
(十六)各小组办公室应进行值班制,每天工作结束后离开办公室前,由当日负责关闭窗帘、空调、照明、及其他电器;并负责锁好大门后方可离开。
(十七)各会场及办公地点实行禁烟。
(十八)校庆工作的办公区要配置相应种类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并保证好有效。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由安全保障组及志愿者组后勤保障部统一管理。
(十九)火灾目击者应迅速将着火物附近的可燃物移开。救火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油类或电线失火,应用砂或纺织物等扑灭切勿用水灭火;
2、衣服着火,立即在地上打滚较易扑灭;
3、先救人,后抢物。抢救物品时,应先抢救账册、凭证及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
4、在烟火中抢救,应用湿毛巾掩着口鼻。
(二十)志愿者有下列情况之一,安全保障组及志愿者组后勤保障部视情节分别给予直接责任人和安全责任人以经济或行政处罚,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
无视安全保障工作,违反有关安全保障事项及规范者,经指出拒不执行的;
亮化职责重透明一是亮身份。坚持门口挂牌、桌上摆牌、公开工作人员姓名、岗位、职务等信息;为党员设置统一标识, 亮明党员身份, 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明职责。推行阳光服务, 制作各项流程图表和管理规定, 通过展板、便民手册等, 全面公开工作职责、履职要求、工作时限等。三是晒承诺。党组织和党员围绕“目标任务、岗位奉献、为民服务、社会形象”等方面内容, 认真拟定承诺事项, 明确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 并在单位公示栏予以公开公示。
优化服务重便捷一是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广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领办服务等特色服务, 变“跑部门”为“部门跑”, 在偏远乡村等公共服务的薄弱区域采取主动上门的方式。二是便民亲情服务。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普遍开展了“微笑服务、情满窗口”主题建设行动, 制定文明用语、服务质量标准, 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
一、总体思路
以多业务发展和运营为目标,重庆有线着力于构建基础网络、业务、运营支撑三大平台,建设全双向、可管理、可运营的有线电视系统——
★基础网络由双向网逐步改造、滚动发展向全网统一规划、统一网管、全面双改转变;
★业务平台:以数字化整体转换为契机,由单一业务向互动多业务转变,构建差异化业务;
★运营支撑:由按地址按业务简单管理向全网多业务混营、综合业务、营账、流程、网络资源综合管理转变。 通过对上述三大平台的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化经营。打通电子支付渠道,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服务价值,提升网络价值和变现能力、增值能力。
二、基础网络平台
重庆有线基础网络平台可细分为物理层,应用层和支撑层,遵循有线网络发展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的思路,认真分析网络建设与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人口状况,空间布局等之间的关系,力争使规划与实际充分对接,具备更好的操作性。
1、物理层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描述,通过分析未来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结台网络现状,以组团、功能区为单位,削弱行政区划的概念,以网络最佳自然状态发展为原则,重新规划基础网络的结构,定位机房数量和覆盖范围,以及机房业务容量、网络拓扑等。 在基础网络建设方面,依照广电总局的规划思路:“继续完善以HFC接入为主,其它接入方式为辅的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改造,大力发展用户,推进分配网向数字化、双向化方向发展,实现光节点到楼。因此,规划中将建设重点放在双向网的建设和改造上。”
(1)机房规划
基础物理网络的规划,首先应从网络的节点——机房着手考虑。根据未来主城区城市结构及功能分区的规划,按照“以机房为核心”、“根据地形地貌、人口等因素划分网络”和“网络建设成本最小化”的原则,确定机房的数量及其地理位置,根据所覆盖区域的经济状况、市场需求、功能划分等大致确定机房的功能和业务配置。
(2)光缆链路规划
根据城市各组团商业、居住、工业等不同区域功能规划,根据业务重心的不同分别规划设计,光纤资源大致遵循如下原则:
a.总前端与各片区分前端的骨干光缆应规划96D以上,以保证骨干信号的传输。
b.分前端之间为36D光缆。
c.光机处芯数预留—般按照“4+2”的模式设计。光机处为4芯,其余预留在接续包处。其中现有光节点使用2芯,余下2芯为今后光节点的拆分做准备:另外接续包处2芯预留给数据专线使用。
(3)管道规划
a.管道建设和使用提倡资源共享,共建共用。
b.城市新建桥梁,隧道,一般情况遵循光缆“能过则过”的原则,根据需求估算,充分预留光缆。
c.管道资源充分估算,避免重复投资。
d.小区红线内的管道应逐步以自建为主,避免因合建的产权问题带来今后维护上的障碍。
(4)分配网规划
完成全市分配网的860MHz双向改造和密集光节点改造,一般按照每300户一个光机设计。
(5)骨干网络拓扑
全网以广电大厦,彩电中心为总前端,按照城市自然结构划分的五大片区,选择五个片区中心前端,其他为三级和四级前端。总前端通过独立路由进行保护,与各片区中心前端形成相交环,第三级分前端采用物理星型,逻辑环型与片区中心前端相连,并最终形成相交环,保证每个前端至少有两条路由保护,形成一张具有三层结构的网络。
2、应用层规划
(1)数据传输平台(与各地差别不大,此处略)
(2)数字电视平台
重庆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建设成为具备双向传输能力的数字电视广播、信息多媒体多功能综合业务平台,能满足整体转换的顺利完成,并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开发双向应用,拓展综合应用业务。
3、支撑层
(1)建立网络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网络资源管理就是对全网资源的规范管理、利用及开发。建立网络资源管理体系,搭建科学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使网络资源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拓展新业务,增强网络运营能力。
建立网络信息管理体系要对全程全网技术资料、运行维护管理文件、工程建设合同、网络运行维护基础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便共享查阅、分析和充分利用。
(2)建立HFC网络监控系统
HFC网管监控将采用三层、分布式的架构体系,减少轮询时间,提高监控质量。整个网管平台的设备分布在总前端、各片区中心分前端以及三级分前端。
最底层设在三级分前端,监控本分前端所覆盖的网元设备。同时及时处理该分前端以下的各种网络故障;第二层建在各片区中心分前端,该层除了监控本身所覆盖的网元设备外,还汇聚该片区其他三级分前端上传的监测数据一第一层为总控前端,它汇聚来自各中心前端的实时信息,监测并统计全网的运行状态。
(3)建立综合业务和运营支撑系统(BOSS)
围绕业务需求为中心,建立综合营业计费账务系统(综合营账系统),整合既有的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SMS(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IP用户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的客户资源管理、支持灵活多样的销售产品组合策略、多种计费和付费方式,统一的账务管理和结算管理。
未来,将围绕重庆有线IT战略总目标,以客户和服务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经营决策分析系统、市场管理系统、CRM系统等。
三、业务平台
对于重庆有线来说,围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积极展开差异化的多业务转轨。
在基础的数字电视业务领域,成本优先的原则配送机顶盒,目前已完成70万户转换-自主开发了数字电视信息业务系统InfoDTV,可以低成本地开展视频信息业务,目前开通“公众电视、专业付费电视、高清电视、广播、信息资讯、NVOD、航班信息、互动音乐、证券信息”等内容。
在基础互动数字电视业务领域,基于WEB、JVM、XML、INFODTV等开放式技术架构,辅以BOSS系统有效支撑,实施多种媒体格式的混营、高
并发流分层分级分布式组网。目前已开通“1万小时视频点播、3天16个频道电视回放、1小时16个频道时移、16个频道NPVR空间销售、电子优惠卷、彩铃彩信下载、全业务机顶盒自助订购缴费,实时订票、一卡通账户”等业务。
在数字电视全业务产品线扩展领域,正在实施“多格式高清及高清点播、电视银行、自助服务、联网游戏、彩票投注、证券交易、跨平台信息业务、P2P视频”等业务。
1InfoDTV:数字电视信息业务系统
在整体转换启动伊始,重庆有线就努力探索增值业务的可行性。但通过实践发现,大多数既有系统速度慢、带宽占用大,且由于引入第三方软件,会造成系统集成的大量问题。并且,版权许可证和对机顶盒硬件配置的高要求,也会增加整体转换过程中的终端成本。为此,重庆有线自主开发了数字电视信息业务系统——InfoDTV数字电视信息业务系统。
该系统的总体要求是:建立一个整体的运营级系统,覆盖增值业务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播出子系统”,“内容制作子系统”、“传输与终端技术规范”等。
2007年,InfoDTV数字电视信息平台升级至第二代前端以及终端规范,整个项目进入了产品化阶段,可满足公司未来分布式双向信息业务的要求,并提供信息与视频交互构成全新电视业务的基础平台。目前。在重庆已转换用户中,采用其终端规范的机顶盒已经达到40多万台,约每三个月左右推出一项新的业务应用。
(1)5个设计目标
a.易于在嵌入式设备上实现,并易于使用与设计;
b.独立的整体运营级的系统,并能动态组合其它数字电视业务构成新业务;
c.较高的速度、能承载大量信息,能进行区域式信息传送;
d.符合现有各项传输标准,可方便分布在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中传输而不影响现有播出;
e.面向未来不断扩展,在不同的终端中易于兼容实现。
(2)4项系统构成
a.InfoDTV数字电视信息业务播出系统
b.InfoDTV数字电视信息业务内容制作系统
c.InfoDTV数字电视信息业务传输技术规范
d.InfoDTV数字电视信息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3)传输协议规范设计实现
采用一层数据封包、三种传输单元,实现数据到终端的完整传递。采用这种设计,在不进行任何优化的情况下与其它协议的封装相比,相同数据量相同时间效率的传输带宽占用减少1/3以上。而且基于ISO13818系统流的PID层,其传输能够被灵活的复用到各个现实业务中去。并且,该传输协议与物理传输系统无关,除有线外,还能分发到卫星传输、移动传输等各个领域。
(4)终端呈现规范设计与实现
终端呈现规范采用XML格式作为文档模型基础,直接以电视分辨率为基础,引入层的概念,采用绝对定位。对于机顶盒终端来说,终端呈现规范所采用的文档模型完全符合软件设计中的MVC架构。通过仔细分析与设计,仅仅使用10个标签指令就可灵活支持各种数字电视信息业务的设计需求——不但能实现任意视音频调用、文本图片显示,还能实现菜单、交互链接、动态更新等功能。采用绝对定位方式,则为发布前审核带来极大方便。
(5)内容制作系统设计与实现
InfoDTV数字电视信息业务内容制作系统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其软件逻辑架构上由信息获取层、数据存取层以及信息组装层构成。InfoDTV数字电视信息业务内容制作系统还包含InfoViewer真实终端仿真制作环境,InfoCMS信息内容管理系统,InfoDynamic动态分时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动态分时、海量数据的制作。
(6)播出系统设计与实现
播出系统是利用网格技术构成的数字电视信息业务发送前端,主要包含InfoMux信息复用播出系统,InfoGdd网格式信息分布播出系统。
2、互动点播系统
(1)6个设计目标
a.开放式系统架构,易于快速部署、扩展和周边系统集成;
b.兼容H.264/AVS/MPEG2/MPEG4等格式,通过升级实现自如切换,支持多格式混合运营;
c.VOD服务器支持高并发流、多层多级分布式组网,支持高效率的CDN智能分发系统;
d.EPG支持复杂网络的分布式组网,支持大容量用户的负载均衡技术,业务显示界面能快速定制实施并支持第三方定制开发;
e.支持可持续发展,如IP/HFC等多种接入方式的融合;
f.电信级稳定可靠性,良好支撑商业运营。
(2)总体架构
重庆VOD系统端到端解决方案,分为“运营支撑层、业务控制层、业务使能层、业务承载层和用户接入层”。
a.运营支撑层
提供业务运营所必须的支撑部件,包括媒体资产管理,业务用户管理、营业系统、账务系统、电话自助系统、运维网管系统以及第三方CP/SP管理系统。上述部件为运营商提供业务运营所必须的媒体资产流、业务用户数据流、资金流以及全网设备的统一管理能力。
b.业务控制层
提供业务运营所必须的各种控制能力,使最终用户的业务使用消费处于受控状态。业务控制的目的在于:区分用户提供业务,实现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业务控制层由BMS系统、CA系统、增值业务平台VASP以及EPG调度系统组成。
其中,BMS是业务控制层的核心部件,提供业务流程的控制能力,包括用户接入认证鉴权;内容注入、打包销售;业务逻辑(如SVOD、TVOD、nPVR、TSTV等)运行环境;业务认证授权一点播会话资源管理;产生业务话单等特性。
VASP增值业务平台提供即时消息、短信等增值业务,目前主要是提供短信受理特性,如短信订购产品、短信点播VOD、短信查询等,未来可根据需要扩展更为丰富的增值业务。
c.业务使能层
业务使能层向全网业务用户提供基础的业务能力,如流媒体、DVB-C数字电视传输、短信接入等能力。
将业务能力和业务控制逻辑分离,使得网络运营商可以更专注于业务能力网络的搭建和运营、内容运营商(CP/SP)更专注于新业务的开发部署,共同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价值链体系。
d.业务承戴层
包括业务承载网络和POP节点。业务承载网络包括业务分发的IP骨干网和HFC网:IP骨干网也就是CDN网,用于中心节点和POP节点之间的内容分发传送;HFC网络用于将用户申请的业务数据流从POP节点传送到STB。
POP节点一般由IPG、VOD边缘服务节点、IPQAM、QAM等设备组成。IPG向用户提供基于IP的交互EPG,VOD边缘服务节点配合中心节点完成CDN分发,提供流媒体能力,
其输出的IP实时媒体流经IPQAM设备转换为DVB-C的ASI信号,经过HFC网络传输到STB。QAM主要提供基于传统DVB-C的数字电视节目流的传送服务。
e.用户接八层
主要是用户家里的IP接入设备(如家庭网关、CM)、DVB-C的数字电视STB。STB一方面提供高频头接收HFC下传的MPEG2TS信号,一方面提供LAN或CM接入IP回传网络,和头端系统实现交互业务的使用控制。
(3)系统外部接口说明
充分借鉴电信运营商IPTV网络提供的交互性优点,通过在现有广电网络上叠加部署VOD系统、BMS系统、IPG系统和IPQAM设备满足广电运营商开展流媒体点播业务需求。并以流媒体为基础,通过在BMS上进行业务逻辑扩展,提供时移电视(TSTV)、TVOD、nPVR等增值业务。
整个解决方案构建在基于业界标准的SOAP、RTSP、MPEG2 TS等协议之上,提供一个开放的业务平台。图2描述了解决方案各主要部件之间的接口关系。
a.BOSS和BMS接口
BOSS和BMS之间基于开放的SOAP协议接口通信。BOSS通过此接口实时下发业务用户数据、产品包定义数据和订购关系,BMS通过此接口反向同步业务订购关系、业务用户数据等信息到BOSS,同时BMS通过此接口将业务话单信息提交到BOSS系统。
SOAP协议接口大大增强BMS和不同厂家BOSS设备之间的集成能力。
b.MAM节目集成平台和BMS之间的接口
MAM节目集成平台和BMS之间基于SOAP协议接口通信,节目集成平台实时将媒体文件元数据信息如媒体TD、媒体名称、位置URL、海报信息URL(遵从ADI标准)发送到BMS中,BMS获得这些信息后再将这些信息发送给VOD服务器进行节目注入,当系统注入成功后,BMS自动将媒体向EPG系统进行发布。
c.BMS和VASP之间的接口
BMS和VASP之间基于开放的SOAP协议接口通信,通过此接口,VASP可以将来自于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的短信业务受理请求、短信点播VOD请求提交到BMS系统处理,并将BMS处理的结果返回给VASP系统。
d.BMS和IPG之间的接口
BMs和[PG之间基于开放的SOAP协议接口通讯,通过此接口,BMS将EPG节目元数据下发给IPG,以支撑STB通过HTTP交互来访问IPG提供的交互EPO业务。
e.BMS和VOD之间的接口
BMS和VOD系统之间基于开放的SOAP协议接口通讯。通过此接口,BMS可以将节目内容发布到VOD系统中,VOD根据BMS提供的节目元数据从指定的位置下载节目媒体文件,并通过自身的CDN分发策略将其分发到各个边缘节点。
f.IPG和STB之间的接口
IPG(Interactive Program Guide)即交互EPG,基于标准的HTTP协议给STB提供交互电子节目单、公告信息浏览、业务自助等服务。
g.VOD和STB之间的接口
VOD和STB之间主要基于标准的RTSP协议完成点播会话的发起、维护、拆除等功能。在基于HFC的交互业务中,考虑到带宽和QoS等因素,点播的媒体流一般不直接通过IP网络下发给STB,而是通过IPQAM设备将VOD系统输出的IP媒体流(一般称为SPTS)转换为HFC的ASI信号,通过HFC网络下发给STB。
h.VOI)和IPQAM之间的接口
VOD和IPQAM之间基于标准的MPEG2 TS Over UDP接口,可以兼容多厂家的IPQAM设备,如科学亚特兰大、VCom等。
i.IPQAM/QAM和STB之间的接口
IPQAM/QAM和STB之间接口为遵循标准的DVB-C协议规范,可以兼容多厂家的STB设备。
j.ASI-IP和VOD之间的接口
ASI-IP完成ASI信号到MPEG 2SPTS Over UDP转换。ASI-IP设备接收MUX输出的直播ASI信号,分离并输出SPTS。输出的SPTS可基于单播或组播注入VOD系统。VOD系统在BMS的控制下完成SPTS的录制,在此基础上可实现TSTV、TVOD、nPVR等业务。
四、运营支撑平台
重庆有线对业务综合营账系统(BOSS)、网络资源管理系统(GIS),I-IFC设备网管系统进行了研究及建设。目前,BOSS系统已投入使用,GLS系统已开始试运行,HFC设备网管正在建设中。
1、业务综合营账系统(BOSS)
当前广电网络正处于向数字化迈进的过渡时期,模拟电视、数字电视和数据专线、宽带接入等多种业务并存,由此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业务运营。而企业运营的营销体系和与之相应的业务营运支撑系统,对广电网络是非常新颖且必须建立的体系。
重庆有线原有的模拟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数字电视管理系统、IP管理系统独立营运,且面向业务而非客户市场,业务系统分散、没有统一的客户资料管理、数据模型缺失、无法实现业务捆绑销售等灵活的产品配置和营销策略、无实时计费和账务管理功能,根本无法支撑多业务的顺畅发展,更不能面向客户实现“一台清、一单结”的业务受理模式。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完善的营销体系和与之相应的业务支撑能力,是广电网络能否取胜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建设业务支撑系统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认识到,该系统是与网络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形成对抗未来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BOSS系统模块
重庆有线建立的BOSS系统,根据广电业务特点抽象出灵活的客户模型,产品模型、计费账务模型、业务资源模型等,采取模块化设计,扩展性强。共分为12个功能管理模块,采用统一的接人平台,可为客户及公司提供的功能包括:
a.客户信息管理模块:完成对重庆有线公众客户和集团客户信息的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客户基本信息管理、信用管理以及信用控制三部分功能;
b.业务资源管理模块:实现对重庆有线各类业务资源包括客户卡、机顶盒、智能卡、Cable Modem、各种单据、票据、各种配件的集中管理。
c.业务受理模块:主要完成重庆有线客户业务的受理和办理,提供的业务功能包括业务新装、用户付费、资料变更、业务变更、服务变更、设备变更等;
d.工单管理模块:完成重庆有线客户办理业务后进行的一系列工单流程的动态配置和管理,包括配置的管理、工单的领取、自动打印、派发、回单及工单的查询:
e.产品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公司各种产品的定义,根据公司各种市场营销策略实现灵活多样的产品及促销方案的配置,实现产品及促销方案发布的流程化管理。
f.集团客户管理模块:实现对重庆有线集团客户管理、集团合并、遣散、续费、设备产品定购,结算等功能;
g.计费管理模块:主要根据各类产品费用管理的设定,将重庆有线客户的各类消费行为进行计费,最终产生各项消费的清单记录,用于后续的账务处理。包括各种按时、按次和包月等计费方式;
h.账务管理模块:主要完成根据计费的清单结果进行出账以及固定费用的计算等功能。包括出账处理、调帐处理、账务托收、销账处理、台账处理等;
f.渠道和合作伙伴管理模块:完成重庆有线营销渠道的组织划分和管理、实现对各个增值业务提供商的结算和管理;
J.接口管理模块:完成同业务支撑系统外围相关系统的通信和交互管理,包括银行,一卡通、充值管理系统,节目提供商、VOD系统,监控系统,客服系统、公司网站、CA系统,GIS系统、移动运营商及其他第三方增值业务系统等;
k.统计报表管理:提供公司经营所需各种报表的统计。
I.系统管理:实现使用业务支撑系统操作员权限的分配、系统状态监控、参数管理、公告发布、OSD/Mail的发送等功能。
(2)系统主要技术翻新点
a.运营级业务支撑系统:系统管理范畴从纵向看覆盖了重庆有线整个业务流程,从横向看连通了业务运营的各个管理层面,为未来各种业务特别是增值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业务支撑平台。
b.建立了客户模型,实现统一客户信息管理;对客户资源进行了统一的整合,设计了符合广电特色的客户模型,对订购公司各种产品的所有客户基本信息、业务信息、信控信息、消费习惯、个性化需求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的满足数字电视时代条件下,客户对广电运营商的各种业务需求。
c.灵活的产品组合与套餐:系统支持各种业务和产品的捆绑组合,可设置各种优惠策略(如基于客户群、账户、时间,产品,资费的优惠),根据市场细分和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推出对客户有吸引力的资费套餐,提高客户的黏度。
d.综合的业务受理:客户在同一营业终端可对公司提供的业务及产品进行定购、查询、缴费、并可进行障碍申告、投诉建议等多层次业务请求,实现综合业务的“一台清”(一个柜台办完所有的业务)。、
e.灵活的计费账务管理:支持包月、按次、按时长等多种计费策略,实施了分账、合帐、调账等高效的账务处理,并按权责发生制和企业会计年度分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即“准确计费、精确营账”,同时对客户“一单结”(一张账单结清所有费用)。
f.统一的客户接触平台与渠道支持:系统提供统一的客户接触平台,通过营业厅、各大银行、公众城市一卡通自助服务终端、呼叫中心、网站、双向机顶盒等多种接入方式。与公司业务进行交互处理,并支持对渠道合作伙伴的业务管理和费用结算。
2、网络资源管理系统(GIS)
GIS系统开发遵循“三三理念”,即“三个全面管理”——全网端到端管理、全设备类型管理,全属性参数管理-“三个真实”——真实数据、真实结构、真实再现。
系统的整体构架包括四个层面多个子系统:
(1)基础地圈层面
a.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各种格式的数据导入与导出、地图编辑与维护、扫描图与影像数据的屏幕矢量化等。
(2)网络资源管理层面
b.机房子系统:支持机房内设备的管理,机柜、机框、设备、端口的设计与维护、同时支持基于端口物理路由的管理。
c.管道子系统:管道与杆路的设计与数据维护;
d.网络设计与数据维护子系统:光缆网、电缆干线网、楼栋分配网,支持HFC网、IP网、传输网等,可以扩展。
(3)OSS网络支撑管理
e.项目管理子系统:应用工作流技术,支持流程定义、工程预决算、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文档管理等;
f.运堆管理分析子系统:包括查询统计、运行维护、故障管理、资源调度、辅助决策等;
g.系统维护子系统:包括权限管理、数据字典维护、指标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
(4)高级统计分析:
h.资产管理子系统:提供基于网络资源信息的各类网络资产信息报表
i.基于GIS的用户分析子系统:利用与营账系统、呼叫中心的接口,综合分析用户信息与网络信息,为用户报修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经过一年的开发,目前系统已基本成型,目前已导人的全市楼栋数据8万余栋、道路1.1万余条。录入分前端机房四个,管道77公里,光缆145公里,光站368个,ATM终端37处,人井233个,手井766个,电杆1179个。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3 第二章 志愿者的条件与招募……………………………4 第三章 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5 第四章 志愿者的组织与服务……………………………6 第五章 志愿者的补贴与报销……………………………11 第六章 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12 第七章 志愿者的考核与评定……………………………13 第八章 附则………………………………………………1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更好的完善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各项管理工作,提高重庆科技馆志愿者的服务质量,明确其服务宗旨,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是对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进行管理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属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的所有志愿者。
第三条 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是在“重庆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指导下成立的志愿者组织,旨在充分利用科技馆平台,有效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推动全市科教事业发展,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条 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成员组成。
一、领导小组由队长、副队长组成。队长为重庆科技馆馆长,副队长为重庆科技馆副馆长。
二、办公室常设人力资源部。
三、工作人员为人力资源部全体员工及馆内其它部门涉及志愿者工作的人员。
四、成员为重庆科技馆志愿者。
第五条 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在宪法、法律和有关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第二章 志愿者的条件和招募
第六条 志愿者的条件。重庆科技馆吸纳热爱科学、愿致力于志愿事业的人士为重庆科技馆志愿者。凡有意愿报名加入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的热心人士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年龄在18至65周岁,身心健康,热情开朗。
二、能使用普通话与规范用语,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愿意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无偿为公众提供服务。
四、具备从事相关服务的一般基础知识,有专业特长或丰富经验。
五、遵守重庆科技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六、全年服务时间不少于80小时。(只限于固定志愿者)第七条 志愿者的招募。本馆志愿者分为固定志愿者和机动志愿者。固定志愿者有固定的服务期限和时间、服务内容。机动志愿者的服务期限和时间、服务内容视具体要求而定。
一、固定志愿者的招募
(一)时间:固定志愿者每年进行一次招募,时间为每年10月至12月。
(二)地点:报名者根据重庆科技馆具体发布的招募公告,在重庆科技馆委托进行招募的单位或团体处报名。
(三)方式:志愿者需经过资格审核、面试、笔试的招募环节。
(四)重庆科技馆对符合要求的志愿者予以录用,并签订《重 庆科技馆志愿者协议》。
二、机动志愿者的招募
(一)机动志愿者的招募视情况而定,详见本馆具体发布的机动志愿者招募方案。
(二)报名者报名时需提供身份证件等原件,递交《重庆科技馆志愿者报名表》及证件复印件。
(三)重庆科技馆对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予以录用,并签订《重庆科技馆志愿者承诺书》。
第三章 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第八条 志愿者的权利
一、根据具体情况,志愿者享有一定的交通补贴,及服务当日中午工作餐。
二、志愿者享有获得与志愿服务活动相关信息、接受与志愿服务活动相关培训的权利。
三、志愿者享有对服务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
四、志愿者享有退出志愿服务组织的权利。第九条 志愿者的义务
一、志愿者服从组织的安排,执行组织的决议。
二、志愿者保证按时参加与服务相关的培训及其他活动,并全程参与服务活动。
三、志愿者配合开展重庆科技馆对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
四、不得以重庆科技馆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赢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五、在志愿服务期间,自觉爱护重庆科技馆展品设施,维护重庆科技馆和志愿者形象。
六、遵守重庆科技馆各项规章制度。
第五章 志愿者的组织与服务
第十三条 志愿者的组织。志愿者以报名单位或团体为小组。
一、每个志愿者小组人数原则上不少于20人,出现不足20人的情况与其它志愿者小组进行合并。
二、每个志愿者小组需设臵联络员,负责该志愿者小组与重庆科技馆的日常联系及志愿者小组的日常管理。
(一)联络员条件
1、属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成员。
2、熟悉了解该志愿者小组成员,有一定的组织领导力。
3、责任感强,工作认真负责。
4、具有奉献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强。
(二)联络员的设臵
1、人数在60人以下的志愿者小组设臵1名联络员。
2、人数为60-150人的志愿者小组设臵2名联络员。
3、人数在150人以上的志愿者小组每增加100人增设1名联络员。
4、合并的志愿者小组合并前需符合本条要求,合并后可不受本条要求限制。
(三)联络员的选拔
1、在志愿者招募时,根据相关考核和本人意愿,确定联络员。
2、由上届联络员进行推荐,由科技馆考察合格后担任。
3、由科技馆根据志愿者服务期间的日常考核和本人意愿直接确定联络员。
(四)联络员职责
1、根据该小组志愿者成员的个人信息制作《重庆科技馆志愿者汇总表》和《重庆科技馆志愿者服务统计表》,交至科技馆。
2、熟悉科技馆交通路线和服务时间,并告知小组志愿者知晓。
3、负责根据科技馆安排,组织规定人数的志愿者在要求时间内来馆服务,并将组织情况于每周三17:00前告知科技馆。
4、当服务人数有变更时,及时告知科技馆。
5、于次月3日前将上月的《重庆科技馆志愿者补贴表》1和2发送至重庆科技馆邮箱kjg_zyz@163.com。
6、若服务当日本人不参加,需临时委托一名领队,负责服 7 务当日的集合等相关事宜。
7、每周日与科技馆核对本周志愿者小组的服务人数,将缺勤的志愿者名单告知科技馆。
8、负责向志愿者及时传达科技馆的相关通知和安排、宣传相关制度。
9、配合科技馆对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
10、不得安排志愿者小组以外的成员来馆参加服务。
11、组织志愿者至重庆科技馆网站)。在规定时间内未报补贴的小组不再另行补报。
二、每月8日前,人力资源部在志愿者小组所报补贴表的基础上,根据上月志愿者《签到考核表》中记录的实际服务人数核定志愿者补贴。
三、每月15日前,各志愿者小组联络员将核定的《重庆科技馆志愿者补贴表2》形成纸质资料,加盖公章或联络员签字确认后返还人力资源部,返还后的表不再更改。
四、每月25日前,人力资源部将各联络员返还的表2作为报销依据统一报销。
第十二条 补贴领取。志愿者补贴的报销分为现金发放、银行转账两种形式。
一、银行转账。志愿者在联络员处统一登记办理交通银行太平洋卡,补贴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发放至个人手中。
二、现金发放。由联络员于补贴报销后的第一个周三下午至我馆统一领取该组所有补贴,我馆不对个人发放。
第六章 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
第十五条 志愿者的培训
一、对机动志愿者进行临时、快速的岗前培训,详见具体工作内容和活动安排。
二、对固定志愿者进行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的系统培训。
第十六条 志愿者的管理
一、志愿者与服务单位相互平等,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尊重和鼓励志愿者,注重沟通和培养。
二、重庆科技馆为志愿者提供必须的工作环境及需要,保证志愿者以积极的心态提供服务。
三、按工作性质、服务内容及相关情况对志愿者分岗,给志愿者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四、志愿者上岗佩戴相关标识,仪表整洁,精神饱满,用语 标准。
五、志愿者自觉接受管理部门安排的岗位和工作,服从调配,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有特殊情况应向管理部门提出。
六、有工作安排的志愿者应准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如需早退或请假,应预先告知小组联络员。
七、志愿者在工作岗位上不得随意串岗、无故脱岗或闲逛展厅,不得向工作人员提出在展厅参观或玩耍的要求;如有特殊情况需离开,及时告知相关工作人员。
八、未通过正常渠道报名参加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和不属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的个人不得来馆参加服务。经发现,本馆可作相应处理。
九、表现消极、影响工作的志愿者,本馆将劝其退出志愿服务队;表现与志愿者身份不符、有损本馆和志愿者形象及日常考核不合格的志愿者,本馆将予以辞退;被辞退者一年内不得再度成为重庆科技馆志愿者。十、一年内未参加任何一次服务的志愿者视为自动退出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
第七章 志愿者的考核与评定
第十七条 志愿者日常考核。为更好地掌握志愿者服务质量,管理部门将结合各方面信息,定时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做出最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重庆科技馆志愿者信息库内。
一、志愿者日常考核分为早会集合、工作表现、遵守规章制度三项内容。
二、志愿者日常考核由馆内工作人员根据志愿者服务当日的 情况在《考核签到表》上作出记录,记录后考核人需签名确认,并在当日告知考核不合格的志愿者。
三、志愿者对服务当日考核结果不服可向联络员反映,再由联络员向人力资源部反映。
四、考核内容
(一)早会集合
1、志愿者早上9点前统一在科技馆景观平台集合,遇节假日、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时间、地点有变,以工作人员通知的时间为准。
2、迟到半小时以内的志愿者参加当日服务,并在日常考核中记迟到;迟到半小时以上的志愿者不得参加当日服务,在日常考核中计为缺勤。
3、服务当日未出现的志愿者视为缺勤。
(二)工作表现
1、志愿者在工作中有切实承担工作责任、完成工作任务的义务,具体岗位职责以工作人员告知的为准。
2、志愿者不得随意串岗或无故脱岗,如有事离开需告知工作人员;志愿者不在岗位时间超过半小时为脱岗。若志愿者出现随意串岗或无故脱岗的行为在日常考核中做相应记录。
3、志愿者不得在休息时间随意闲逛展厅,如有随意闲逛展厅的情况,经发现在日常考核中做相应记录。
4、志愿者态度端正、风貌良好,工作负责,服从岗位分配 和安排,如有任何意见需友好的向工作人员提出并进行协商;因个人情绪或利益与工作人员或游客发生冲突,处理问题时态度极不端正的志愿者在日常考核中做相应记录。
(三)遵守规章制度
1、志愿者需遵守科技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做有损科技馆或志愿者形象的事。
2、志愿者在工作中需佩戴相关标识;未佩戴任何标识的经发现在日常考核中做相应记录。
3、志愿者自觉维护科技馆与志愿者的形象,若在馆内服务期间出现有损形象的行为,经发现在日常考核中做相应记录。
五、志愿者出现以下情况属违纪行为,考核不合格:
(一)早会集合
1、迟到
2、缺勤
(二)工作表现
1、随意串岗
2、无故脱岗
3、随意闲逛展厅
4、早退
(三)遵守规章制度
1、不佩戴相关志愿者标识。
2、态度傲慢无礼
3、履行工作职责中言行不当
4、作出有损科技馆和志愿者形象的行为
(四)重庆科技馆有权对考核不合格的志愿者作相应处理。
六、考核说明
(一)在早会集合的日常考核中,迟到3次的志愿者本馆将予以辞退;缺勤2次的志愿者本馆将予以辞退。
(二)在工作表现的日常考核中,违纪2次的志愿者本馆将予以辞退。
(三)在遵守规章制度的日常考核中,违纪2次的志愿者本馆将予以辞退。
(四)若服务当日累计违纪2次,本馆将予以辞退。
(五)日常考核累计违纪3次,本馆将予以辞退。
(六)出现重大工作失误造成科技馆损失的志愿者本馆将立即予以辞退并保留追究责任权。
第十八条 志愿者的评定
一、日常考核。分为优秀和不合格的情况。
(一)优秀
服务当日满足以下条件的志愿者可考核为优秀,并在日常考核中作相应记录:
1、无违纪行为;
2、工作主动、积极热情;
3、态度端正、风貌良好;
4、有表现突出的事迹。
(二)合格
除考核优秀与考核不合格外的其它情况。
(三)不合格
参考第十七条第四、五项内容。
二、考核。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队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志愿者和优秀联络员,以日常考核结果为依据。
(一)优秀志愿者
1、优秀志愿者人数占当年志愿者总人数3%。
2、评定标准
(1)年总服务时间满96小时。(2)每次服务均考核合格。(3)至少有一次服务考核为优秀。
(4)若符合以上三项条件的志愿者人数超出总人数的3%,则按考核为优秀的次数从多到少排列;若考核为优秀的次数相同,则按总服务时间从多到少排列。
(二)合格志愿者
1、服务时限满80小时。
2、日常服务考核不合格次数不超过总服务次数的20%。
(三)优秀联络员
1、服务时限满80小时。
2、日常服务考核不合格次数不超过总服务次数的10%。
3、该组志愿者年组织率达到90%。
4、未出现联络员职责中不合格的情况。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 本办法的最终解释权归重庆科技馆所有。第二十一条 若本办法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抵触,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附件:
1、重庆科技馆志愿者报名表
2、重庆科技馆志愿者汇总表
3、重庆科技馆志愿者服务统计表
4、重庆科技馆志愿者补贴表
5、重庆科技馆志愿者协议
2010年硕士研究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大纲
1.主要参考教材
沈蒲生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叶见曙主编,《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考试主要内容
(1)结构可靠指标及失效概率P
f(2)常用钢筋材料性能
(3)混凝土强度指标、测试方法、保证率,双向受压、受压-受剪性能
(4)混凝土徐变及对结构的影响
(5)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正截面破坏形态及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斜截面破坏形态
(6)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7)抵抗弯矩图及应用
(8)适筋梁承载力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钢筋布置构造要求(9)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限制条件及意义(10)受弯构件T形截面类型判别
(11)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12)偏心受压构件M-N相关曲线及应用
(13)大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的破坏特征,大、小偏心受压的判别(14)螺旋箍筋柱的受力特性(15)裂缝宽度的影响因素(16)预应力施工方法及特点(17)预应力损失
(18)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应力分析,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应力变化规律(19)预应力的作用
(20)受弯构件配筋设计、承载力复核(21)偏心受压对称配筋设计
(22)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有效预应力计算、消压轴力计算、抗裂计算、预应力束估算 3.注意事项
(1)考试携带计算器、绘图工具
重庆云阳县坚持以和为贵化解社会矛盾,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集社会维稳、矛盾化解、服务群众于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
建立“三位一体”基层社会互助服务体系
云阳县着力探索“以社会服务中心为平台,以义工协会为载体,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村(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呈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局面。
(一)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搭建互助服务平台。一是在42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分别由同级党组织负责人任主任,管理中心实行窗口受理、“一站式”运行,为辖区群众所涉及的行政审批、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等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在479个村(社区)建立了社会服务中心,由党支部书记任主任,主要承担社会服务和组织义工服务等职责。在社会服务职能方面,制发便民利民服务卡,代发行政审批服务指南等;在组织义工服务方面,负责义工的招募、管理、考核,统筹安排义工开展服务。通过规范化管理和运作,努力将村(社区)社会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辖区群众的综合平台。
(二)成立义工协会,创新互助服务载体。在村(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义工协会,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会长。通过广泛调研,根据群众的服务需求,义工协会下设助教、助工、家政、关爱、维稳、公共安全、技能培训、红色经典、特殊群体教育服务等9个义工分会,每个义工分会下设2—5个服务队。按照协会章程,推选协会副会长、理事、秘书长、分会长等职务人员,负责带领、协调和管理协会会员履行义教辅导、技能培训、关爱特殊群体、家政服务、义诊、治安巡逻、环境保护、民情收集、纠纷调解、法制宣传、唱读讲传、社区帮教等28类50项具体工作职责。
(三)组建义工队伍,探索互助服务方式。在《村民公约》、《居民公约》中规定:凡居住(暂住)在辖区内的所有人,不分职业、职位、贫富,均是本村(社区)的一个普通居民,都应履行社会服务义务,享受社会服务权利。义工协会在辖区村(居)民中招募有一定专长又能满足服务需求的人员为义工,并根据其专长统筹安排在对应的义工分会进行义务服务。由社会服务中心根据居民的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调度义工为辖区群众提供必要和必需的义务服务。积极探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进入社区从事专职服务管理工作。目前,已在所有试点村建立了40人以上(社区100人以上)的义工队伍。同时,加强了义工队伍的管理,制定了《社会服务管理手册》、《村(社区)社会服务制度》《义工协会章程和各分会制度》、《村(社区)社会服务中心义工服务考核奖励制度》,让群众全面了解本村(社区)社会服务的相关内容,激励义工积极主动参与优质高效的义务服务。
(四)强化基层党建,夯实互助服务组织基础。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社会服务的组织领导。一是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以“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三建四联”(建立服务体系、救助平台、防控网络,联系困难户、失业户、刑满释放户、创业户)党建格局为重点,积极推进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按照能建应建的原则,在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建立了党组织。二是在社会服务中心建立党组织。在村(社区)社会服务中心组建了“社会服务中心党总支”,将辖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党组织作为组织细胞共组共建,将辖区内所有党员纳入社会服务中心,实行登记管理。在各义工分会建立党支部,在专业服务队建立党小组,使党的领导融入到基层社会服务体系中。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志愿服务和帮扶结对等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广泛开展“综治平安党员示范岗”、“党员风采在村社”、“党员先锋巡防员”、“党员调解能手竞赛”等活动,激励和带动党员立足综治平安建设岗位“创先争优”,组织广大党员志愿者参与文明劝导、法律咨询、义务调解、治安巡防等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党员作好奉献社区、回报社会的表率。
三、实施“三大工程”,构建用“和文化”理念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体系
(一)实施“和解工程”,构建用“和文化”理念化解社会矛盾调解体系
1.建立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站),深化运行机制。一是依托县信访办、县综治中心、县群众工作部,建立了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二是依托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群众工作站,在全县42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三是依托村(社区)综治工作站、群众工作室,在全县479个村(社区)建立了社会矛盾调处工作站;四是对有条件的112个国有集体企业、“两新”组织建立了社会矛盾调处工作站;五是在矛盾纠纷多发、集中、突出的重点行业和部门建立了行业纠纷调处中心,主要在交通、卫生、城乡建委、规划、国土、劳动人事、农业、经信、安监、教育等部门和部分国有企业、社会组织、重点工程领域,分别建立了交通运输纠纷、医患纠纷、建筑纠纷、规划纠纷、征地拆迁纠纷、劳动人事争议、土地承包纠纷、企业改制纠纷、安全事故纠纷、涉校纠纷和重点工程纠纷等行业纠纷调处中心。
2.组建调解员队伍,严格规范管理
(1)分级组建民间调解员队伍。由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站)分级选聘民间调解员,将热心调解工作,为人公正,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调解特长(如:擅长调解家庭纠纷、养老纠纷、地界纠纷、林木纠纷、丧葬纠纷、住宅纠纷、道路纠纷、经济纠纷、劳动纠纷、物业纠纷、医患纠纷、交通纠纷等),年满十八周岁的辖区常住村(居)民选聘为民间调解员。其中,村(社区)两委成员、乡镇(街道)内设室所(站)负责人、人民调解员选聘为本级民间调解员。乡镇(街道)民间调解员从村(社区)调解员中择优选聘,县级民间调解员从乡镇(街道)民间调解员中择优选聘。调解员的选聘由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站)分级负责,集中培训后分级颁发聘书,持证调解。同时,加强了调解员队伍的管理,制定了调解员队伍招聘、辞退、培训、考核、管理、首调负责等制度。截止目前,全县现有各级民间调解组织552个7825人。1000人以下的村(社区)调解员已达10人,1000-3000人以上的村(社区)已达15人,3000人以上的村(社区)已达20人;一般乡镇、街道有调解员20人,较大乡镇、街道有调解员30人,特大乡镇、街道有调解员40人;县调处中心有调解员100人。
(2)组建行业调解员队伍。由各行业纠纷调处中心选聘一定数量的行业所涉部门的业务骨干或领导干部作为行业调解员。同时,将了解行业政策、法律法规、有一定调解经验和能力的退休职工和民间调解员选聘为行业调处中心调解员。各行业职能部门负责本行业调解员的选聘、培训、使用和管理。目前,全县行业调处中心调解员已达203名。同时,建立“调解能手”信息库。推行了大调解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批调解能手、调解专家和首席调解员,提高调解成效。目前,全县共评出乡镇调解能手519名、首席调解员373名,县级调解能手49名、首席调解员27名、调解专家18名。2010年,县级调解能手、宝坪镇首席调解员黄发林被表彰为“全国模范调解员”。
3.创新调处方法,深入化解矛盾
一是直接调处与分流调处相结合。排查出的一般社会治安问题、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由村(社区)综治工作站、社会矛盾调处工作站直接调处,涉及到警务类和诉讼类的由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和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分流到警务室和法庭进行处理。二是归口调处与联动调处相结合。涉及专业性、法律性、政策性较强的矛盾纠纷归口到对应的行业纠纷调处中心进行处理,疑难杂症由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协调,实行综合联动处理。三是属地调处与联合调处相结合。矛盾纠纷调处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原则上本村(社区)、乡镇、街道排查的矛盾纠纷在该村(社区)调处工作站和调处中心化解,涉及多个村(社区)、多个乡镇、街道的纠纷,申请上一级进行联合调处。
1-5月全县各村(社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610件,调处4241件,调解率达92%;乡镇(街道)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750件,直接调处1662件,调解率达95%,分流65件重大治安事件、重大经济纠纷、涉法涉诉案件等疑难矛盾纠纷,落实稳控、疏导措施33件,有效阻止了25起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共受理群众信访总量619件次851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8.8%、12.3%,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485件,己化解1351件。成功化解了在云阳创“国卫”活动中对县城占道经营的500余人游摊商贩集访件,有效解决了北部新区100余户村民房屋撤迁和征地补偿等信访问题。基本实现了“大事不出乡镇、小事不出村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4.完善调处制度,强化机制保障
(1)建立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行业调解“五大调解”融合贯通。由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牵头、各司法、行政执法部门组成重大矛盾纠纷调处联席会议,制定了相关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研究工作。各成员单位关联组合、有分有合、大分小合,对矛盾纠纷进行联调联处。
(2)建立分级调处制度。村(社区)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调处工作站组织本级调解员进行调处;村(社区)调处不了的矛盾纠纷可申请乡镇(街道)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调处;乡镇(街道)无法调处的矛盾纠纷可申请县矛盾调处中心进行调处。
(3)建立调解员跨区域、跨行业调处制度。对疑难矛盾纠纷先由乡镇(街道)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或行业纠纷调处中心选调组织调解员进行调处;调处不了的由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统一选调调解能手进行调处;重大矛盾纠纷直接由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受理并选调调解能手进行调处。
(4)建立调处对接制度。依托各级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站),大力推行了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和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民间调解、行业调解的有效对接,坚持“调处也是执法”的理念,把调处优先原则贯穿于执法办案过程中,完善了“诉调”、“检调”、“警调”、“民调”等各项对接制度。1~5月诉调对接化解矛盾纠纷185件,检调对接化解22件。
(5)建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建立了第三方参与的调解机制,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出台了《云阳县人民法院关于司法确认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站)、行业纠纷调处中心调解协议的办法》,规定了民间调解、行业调解司法确认的原则、方法、步骤、程序等。制定了《云阳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站)、行业纠纷调处中心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移送函》,健全完善了制式的民间调解文书,全面实现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6)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制度。一是县领导和县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定期走进云阳电视台、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现场接受群众反映问题,回答群众的咨询,听取群众的建议意见。二是县领导带领县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村落院坝、街道社区,广泛开展了“民生面对面”,直接与群众面对面答疑解惑,带着问题下访,带着感情上门,主动化解矛盾纠纷。三是认真开展了政法系统“警民心连心,携手筑平安”和“千名干警进万家、便民利民入万户、为民服务助万件”主题活动,通过送法下乡、结对帮扶、开门评警、回访信访当事人、召开警民恳谈会、完善便民利民措施等方式,不断创新群众工作载体,进一步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
(二)实施“传播工程”,构建用“和文化”理念化解社会矛盾传播体系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和文化”,全方位、多角度营造了用“和文化”理念化解社会矛盾的浓厚氛围。一是媒体传播。将用“和文化”理念化解社会矛盾做成公益广告、编成具有云阳地方特色的方言故事剧等多种形式,在云阳电视台进行了定期展播。创办了“和文化”网站,及时上传了用“和文化”理念化解社会矛盾的典型案例和工作动态,刊载了“和文化”教育漫画、书画作品,畅通了群众参与“和文化”建设的渠道。在《云阳报》开辟了“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专栏,刊载了“和文化”作品。二是窗口传播。在餐饮、金融、商贸、交通运输等窗口服务行业,创作了“和文化”行业文明用语,在餐厅、金融大厅、车站等人群聚集地张贴了“和文化”字画、名言警句。三是读物传播。编写《“和文化”系列丛书》,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编印了幼儿读本、小学读本、中学读本、公民读本、“和文化”影集、“和文化”书画集、“和文化”论文集。四是街区传播。打造了“和文化”元素街道、元素广场、元素公园、元素墙和元素户外公益广告。
(三)实施“礼教工程”,构建用“和文化”理念化解社会矛盾教育体系
深入挖掘“和文化”内涵,开展“和文化”教育,将先进的传统的“和文化”渗透到广大群众的心中,让和谐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和谐意识和素质。
1.开展“和文化”六进行动。一是“和文化”进校园。开展“和文化”进课堂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征文、主题板报、主题演讲等形式,促进校园和谐。二是“和文化”进社区。结合“唱读讲传”活动,将“和文化”编写成歌曲、故事、快板词、格言警句、顺口溜等多种体裁作品,引导社区群众广泛传唱和谐歌曲、讲传和谐故事、传递和谐箴言,诵读“和文化”经典,促进社区和谐。三是“和文化”进农村。结合“四千干部下基层”,组织“和文化”宣传队,送“和文化”下乡,引导群众理解“和文化”,与人为善、与邻为伴,促进农村和谐。四是“和文化”进家庭。结合“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千名干警进万家、便民利民入万户”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家和万事兴”理念,促进家庭和谐。五是“和文化”进机关。结合书香机关建设,增强干部职工对“和文化”的了解,使干部职工随时随地受到“和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树立勤政、务实、和谐、高效的良好机关形象,促进机关和谐。六是“和文化”进企业。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和气生财”的理念,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促进企业和谐。
2.开展“和文化”七大活动。一是结合云阳地方特色,组织策划“和为贵”主题演出。二是举办“和文化”讲座,邀请专门从事“和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讲授“和文化”。三是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的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四是围绕“和文化”,组织主题征文,题材不限。五是举办“和文化”论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研讨用“和文化”理念化解社会矛盾课题。六是围绕“和文化”,组织主题书画赛。七是努力创作一批“和文化”文艺作品进行集中展出。
四、编织“防护网”,构建社会维稳防控体系
(一)建立综治中心(工作站),把社会维稳防护网织密。一是依托县综治办、县维稳办,建立了县综治中心;二是依托乡镇、街道综治办,在全县42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综治中心;三是在全县479个村(社区)建立了综治工作站;四是对有条件的112个国有集体企业、“两新”组织建立了综治工作站。综治中心(工作站)由同级党组织负责人任主任,整合综治、信访、法庭、警务、司法、安监、民政、社保、教育、文化、卫生、建设、国土、劳动、流管等力量,实行“统一受理、集中分流、归口办理、依法调处、限期办结、定期督办、跟踪回访、结案存档”的“一条龙”运行方式,并深化运行机制,构建了“六位一体”、“七位一体”的大综治工作格局。
(二)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把社会维稳防护网收紧
一是“1234”机制创新社区矫正。一评估。县法院审判前,委托县司法局进行调查,制定并落实了审判、裁决前的评估办法,把好社区矫正的进口关,共接受委托调查20例,法院采信20例,采信率达100%。二基地。以打造“劳动改造的平台,法制教育的园地,技能培训的通道”为目标,依托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立了江南、江北两个社区矫正集中学习教育管理基地,按照“管理严格是执法,程序规范是基础,教育挽救是根本,公益劳动是手段,思想汇报是关键”的方针,实行矫正对象日常管理分散化,学习教育集中化的运作方式,有效地整合了工作力量,提高了矫正效率,社区矫正基地成立以来,已举办教育培训班6期,参训对象195人,对有心理障碍的5人进行心理辅导,解开了心结;对3名严管对象进行训诫,增强震慑力。三整合。建立了县综治中心、公、检、法季度联席会议制度,辖区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每月例会制度和社区帮教员、监护人、社会志愿者每周例会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社区矫正人员帮教模式;四考核。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平安云阳”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级综治中心日常工作、单项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强化社区矫正工作责任。全县42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开展社区矫正率达到100%,辖区矫正对象矫正措施落实率达到100%,现有矫正对象无一人重新犯罪,截止今年5月底,累计接收矫正对象490名,已按期解除180名,在册的有310名,其中缓刑81名,假释15名,监外执行4名,剥夺政治权利10名。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处于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是帮心扶困创新安置帮教。多方联动帮其心。确定帮教责任人,建立帮教小组,签订帮教协议,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问题,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坚持跟踪帮教,了解和掌握其家庭、就业生活、社会交往人员和活动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登记在册的633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倾情相助扶其困。以满腔热情帮扶刑释解教人员,帮助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如养鹿乡综治中心将即将成为“流浪汉”的刑释人员李某置到乡幸福院;渠马镇综治中心为吃住无着落的刑释人员朱某解决临时住所,还为其7岁小孩解决读书上学问题。
三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抓住“人、证、屋、业”四大要素,完善“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户定人”的管理模式,既提供优质服务,又依法加强管理,确保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行知去向、动知轨迹”,积极推广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等数据信息化、规范化,登记率均达100%,现流动人口在库数47069人,出租房屋在库数26811户。
四是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加强对全县涉稳、涉恐、涉毒、在逃、重大刑事犯罪前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重点上访人员等七类重点人员管控,各级综治中心和公安机关派出所全面排查梳理,分类建立台帐,积极物建信息员、治安耳目,及时掌握动态,全力落实稳控措施,严防漏管失控,严格落实管理帮教措施。充分利用各信息采集系统,有效整合相关信息,完善重点人动态管控机制,及时掌握重点人的活动轨迹和异常情况,在控率、发现率、预警信息签收率和反置反馈率均在90%以上。
五是加强问题青少年服务管理。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的服务管理及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的帮教管理。探索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的审判方式,将心理咨询和社会调查纳入未成年犯罪案件审判过程,以人性化的司法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抓住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地区,中小旅馆、出租屋等重点部位,歌舞娱乐、洗浴按摩、美容美发等重点场所,规范娱乐场所未成年人禁入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把社会维稳防护网编大。一是完善便民利民诉讼网络。依托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便民诉讼站7个,便民联系点27个,便民联络员167名,形成了庭、站、点、员四位一体的纵向便民诉讼网络,1~5月通过便民诉讼网络巡回审理案件316件。二是推进基层检务联络室建设。依托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开展信访接待,受理申诉举报,接受法律咨询,监督基层诉讼活动,进一步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三是强化阳光警务查询监督。不断提高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系统的认知度、关注度和使用率,进一步方便群众报警、查询和投诉,全县终端机共接受群众运用查询突破38.8万余次。四是构建新型警务模式。推行交巡合一,有效整合交警、巡警、水上派出所等三个单位的警力,切实增强了打击、防控、服务、交通管理能力,第一时间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见警率、安全感和满意度。
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中, 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某种意义上来说, 一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服务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
一、重庆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 重庆服务业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其他大城市的比较
从表1可看出, 发达国家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在20世纪80年代一般都在70%-80%, 纽约、伦敦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均超过85%, 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要达到70%以上。而我国目前多数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35%, 重庆也仅为43.9%。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一般也在35%, 重庆仅为32.5%。由此可见, 重庆与国内外大城市之间服务业发展差距还相当大, 重庆应大力发展服务业,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二) 影响重庆服务业发展因素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有效需求不足, 即有货币购买力的需求严重不足。2006年重庆人均GDP才达到1500美元。与国际大都市纽约22 041 (1988年) 、伦敦27 500 (1992年) 、东京47 177 (1990年) 、新加坡19 750 (1993年) 、香港18 683 (1993年) , 国内大城市广州7 800、上海7 189、北京6 000、天津的5 170相比, 相差实在是太大太遥远。如此低的人均收入水平对服务业 (尤其是高端) 发展的需求就不可能旺盛, 拉动作用就比较小, 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联度就比较低, 导致产业价值链短, 经济效益低下。
2.制造业的外包业务少, 直接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庆的制造产业发达, 产业竞争力2006年全国30多大城市中排名第六。依据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相互拉动原理, 重庆的服务业应该比较发达, 但由于大多工业企业自我服务的情况比较普遍。“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运输、仓储、设计等一些可以通过专业化服务企业从事的服务活动长期内部化, 致使自办的企业营运效率较低, 同时又阻碍了相关行业的正常发展。
3.服务产业集群不发达, 有效服务供给不足, 即能满足高规格需求的服务供给不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 重庆产业链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 产业链打造和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支柱产业本地配套协作不够, 产业集群打造处于低层次。以汽摩产业为例, 2005年重庆共生产摩托车420.84万辆, 产量占全国的24.7%, 出口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中, 几大主要摩托车整车厂本地零部件采购率平均只有43%左右, 相当多的关键零部件产品, 需要从江浙等地采购。二是产业集群源头的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从产业分布上看, 制成品生产和组装仍是“重庆制造”的优势环节, 而在研发、工艺、品牌及增值服务等方面, 重庆不具备优势。也就是说, 重庆产业链是“两头弱、中间强”, 即研发、工艺和销售服务弱, 优势只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如锰矿资源富集的秀山县由于技术水平低, 主要以原锰初加工为主, 虽然为区域创造了一定的财税, 但这种粗放型的产业增长方式增值空间小, 无法形成竞争优势。三是园区经济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各园区虽有一定的产业规划, 但在招商引资中, 大多“见子打子”, 在同一个工业园区中, 既分布有农药化工企业, 也有饮料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产业体系的零乱自然不利于产业链的打造, 也就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的合力。
4.体制的约束。由于体制的原因, 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普遍高于工业, 管制过多、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行业对非国有经济和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较高的进入门槛和狭窄的市场准入范围将绝大多数潜在投资者拒之门外, 甚至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也难以进入。所有制结构单一, 造成服务业部门资源流入不足, 弱化了竞争机制在产业发展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其结果是服务业创新不足, 企业经营效率低下, 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一是银行、保险、电力等一些服务部门垄断经营现象严重, 市场化程度低, 其产品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特别是公益性服务领域, 政企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收费高而服务质量差的现象依然普遍, 使其发展缺乏动力和竞争力。二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城市公用事业等一些具有双重性质的服务行业, 只看重其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意识形态等非经济职能, 而忽视作为产业的经济含义和要求, 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薄弱, 保障能力不强, 影响了消费者的预期消费, 导致服务消费需求不足。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政府在鼓励经济发展的土地、税收、信贷、能源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措施中, 偏重鼓励投资而不是消费、偏重鼓励工业而轻视服务业的问题依然存在。要素资源价格上, 服务业明显高于工业, 高成本投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其中, 反应强烈的主要是服务业用水、用电和用地政策与工业政策的巨大反差。此外, 在一些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上也存在外资“超国民待遇”问题。某些服务业领域对外资开放但迟迟不对内资开放。如果仅仅依靠国有企业和外资, 不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尤其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介入, 必然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二、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积极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
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 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推进非基本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加大服务业对内和对外开放力度, 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产业要素投向现代服务部门, 提高竞争程度, 推动产业升级。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 其他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对于有利于制造业升级、解决就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放宽审贷条件、项目融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 充分调动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建立公开透明、高效规范的市场监管体制, 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 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推进产业标准化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规范服务行为。健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减少和避免无序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加快培育和扶植金融中介、技术服务交易中介、物流配送中介、研发培训中介、检测评估中介等机构。
(二) 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 其他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 二是实施税收优惠。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 支持服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促进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对于开发区的配套生产服务业集聚区内的生产服务业企业, 比照开发区工业企业给予税费优惠。三是实行规费减免。四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建立旅游“绿色通道”等。五是进行价格扶持。保障生产服务业项目用地, 对现代物流、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服务业项目用地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同等的供地方式。六是规范服务业管理。建立服务业发展的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制度。七是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多渠道、多形式吸引海内外优秀研发人才;留学人员回国创办外商投资生产服务业企业, 初创期间实行一定的税费优惠;政府设立服务业专业人才特别贡献奖;支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科技服务机构职务、职称、聘任自主权。八是加快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大力引入竞争机制, 全面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 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样化经营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 尽快完成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和政会分开改革。
(三) 围绕十大产业集群,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
生产性服务业要依附于制造业产业集群而发展。目前重庆应重点推进的十大产业集群有:一是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汽车摩托车产业是重庆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全国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二是以天然气 (盐) 化工为主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集群。三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四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集群。五是医药制造产业集群。六是纺织 (丝绸) 服装产业集群。七是模具产业集群。八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九是资源加工业集群。十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围绕十大产业集群,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 实行“主辅分离”, 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完善劳动用工制度, 强化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整合的自主性。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 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 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 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 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围绕外资制造业, 有针对性地吸引关联性外资服务业进入, 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聚。规范服务业竞争秩序, 降低服务外包的合作风险。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 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健全中介体系, 推动相关企业间合作, 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的“无缝式对接”。
(四)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 塑造核心竞争力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 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 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 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 促进各种形式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广泛普及和应用先进技术, 加快电子化、自动化进程, 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服务业。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 对品牌创立、管理与延伸进行战略规划, 由传统的接单经营转向品牌经营。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为纽带, 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引导中小企业灵活采用品牌特许经营、品牌租借、贴牌与创牌并行等方式, 使自身的劳动力成本、营销渠道、客户资源等优势与知名品牌有机结合, 借知名品牌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
(五) 提高居民收入, 尤其是农民的收入, 推动城市化进程
服务部门要重视对居民消费市场的开拓, 特别是对农村居民消费市场的开拓。此外, 要在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扩大小城镇规模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建设好一批大城市, 引导好城市群的发展。大城市的发展将促进金融保险、会计法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城市裙带的崛起将促进交通通信业的发展, 总地来说, 有利于促进服务业规模和结构的发展。
(六) 培养人才, 提高服务业组织与管理水平
当今服务业的竞争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和知识的竞争, 而人力资本的素质是构成服务业竞争能力的生产要素。重庆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才短缺的制约。要从各方面保护和尊重人力资本产权, 尤其是解决人力资本价格扭曲的不合理现象。与此同时还有必要通过引入个人和企业等社会投资方式, 调动各方面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积极性, 以有效提高投资效率。要鼓励服务部门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加大对企业人员知识素养的培训力度, 促进企业专业化发展。
(七) 促进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发展
在服务产业链条的设计上, 实现与周边省市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重新定位产业存量优势和资源开发价值, 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 调整优化区域产业政策, 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加强成渝经济带建设, 打造成渝产业高地。紧密川渝黔经济联系和合作, 建设川渝黔“西三角”三大产业循环:一是“西三角”区域内产业循环;二是川渝黔以整体优势, 融入“泛长三角”和“泛珠三角”产业循环;三是在此基础上, 参与国际产业大循环。
(八)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重庆要缩小与沿海地区及发达国家的差距, 物流业的发展必须提速。重庆市地处“长江一线”和“西南一片”的连接点, 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水运中心, 是西部地区唯一集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5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重庆的首要任务。而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建设, 为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目前全球最大的物流设施提供商——美国普洛斯重庆物流园已经与重庆北部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了投资协议书;外资物流企业如香港招商物流、中集物流、中远物流、嘉川物流、马士基航运、美国联合包裹公司等都杀入重庆;一些国内的商贸物流巨头也与重庆接洽, 如深圳招商局物流, 也进驻重庆北部新区。2006年6月份,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 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将重庆港务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物资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万州港口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和涪陵港务管理局的国有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 加快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据统计, 重庆93%以上外贸集装箱是通过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中转的。新组建的港务物流集团拥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直属公司、事业单位50多个, 资产总额49亿元。
2.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发展会展经济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还会带来新的信息、理念, 对于提高新兴直辖市的社会认知度也有积极的意义。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展会, 其经济拉动效应大约为1:10, 即直接的销售收入为1, 相关消费为10。在美国, 其酒店客人的33.8%来自于国际会议及奖励旅游;1999年香港的展览业为酒店带来的入住数占其总入住数的16.5%。因此, 多要素吸引是现代服务业拉动效应的必备条件。同时, 构建产业体系, 政府针对产业综合竞争能力的促进政策必不可少, 例如, 芝加哥市政府每年都把旅馆房间税收的2.5%转移给麦考米克展览馆 (McCormickPlace每年在些举办制造周、五金展等世界性的展会、美国国际印刷及纸品加工展) 。续推进金融、物流、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重庆目前应高质量办好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国图书博览会 (第17届全国书市) 和民营经济论坛等重要会展活动, 尤其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专业会展公司合作, 策划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会展品牌, 提升会展经济的水平。
3.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慧要素为核心, 通过一系列的创意活动, 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 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分为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等五大类。
当今创意产业日益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中坚。我国的创意产业, 始发于本世纪初的香港, 并迅速向上海、深圳等地区辐射, 上海市2004年就已经提出把创意产业作为上海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创意产业包含的专业领域很广 (共13大类439个种类) , 能容纳大量就业人口。如英国的创意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195万人) 远远超过金融服务业, 居全国第一位。瑞典创意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最大, 为9%, 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分别为3.7%、3.2%、3.6%, 我国的香港、台湾该比重也达3%以上, 特别是台湾, 创意产业就业人口更是高达33万人之多。由此说明创意产业对一国或地区的就业贡献不容小视。目前, 我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地都相继兴建了“文化创意园区”、“创意产业中心”等。内地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也不失先机地在原有规模基础上, 规划兴建了多个创意园区, 对外国投资者产生了强有力的磁场效应。
重庆拟定当前重点发展三大类创意产业:一是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广告设计等设计类创意产业;二是发展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等IT软件类创意产业;三是发展传媒、广告、会展、美术、雕塑、影视制作等文化传媒会展类创意产业。同时结合重庆市创意产业工作重点, 重庆市还将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一是充分用好现有政策, 引导创意产业入驻创意产业基地;二是建立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创意产业项目开发;三是鼓励创建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四是鼓励专业人才创办创意企业。到2010年, 重庆市创意产业将形成6万人的就业规模, 主城建成50个以上创意产业基地, 形成3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创意产业基地, 全市创意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市GDP的6%以上。
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总投资规模逾9亿美元的台湾茂德芯片工厂项目落户重庆, 重庆信息产业的发展更加吸引业界的关注。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梯次转移, 促进重庆信息产业迅速崛起, 成为西部信息产业发展的热点地区。茂德项目是近几年来台湾当局第一次批准8英寸这样的电子科技企业在祖国大陆投资, 这个工厂也将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第一条8英寸芯片厂。有专家预计, 这个项目将带动所在地——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约20亿美元的配套产业投资。现在不仅是茂德芯片工厂, 包括HP、IBM、Intel、ORACLE、霍尼韦尔、NTT Data在内的国际知名IT企业也纷纷与重庆签订了合作协议。此外, 北大方正FPC项目、国虹手机项目、矽谷首创数码产品项目、恒基伟业手机项目、美国明导EDA设计培训项目、多晶硅项目、禾迪光学等一批重大项目均已落户重庆。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良好局面。2006年, 重庆吸引国内外项目共计51个, 合同外资约236.775亿元, 实到外资31.044亿元。卓有成效地招商引资已成为重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摘要:重庆服务业与国内外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相比, 还存在很大差距。影响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是服务有效需求不足、服务有效供给短缺、产业集群不发达、体制、政策等多方面要素的束缚造成。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 制定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重庆,现代服务业,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殷凤, 陈宪.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内与国际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 2005 (12) :51-56.
[2]彭洲.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3]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关键词:(中)关键词公共服务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中)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3)05-0107-06
收稿日期:(中)收稿日期2012-11-12;修订日期:(中)修回日期2013-05-27
基金项目:(中)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年软科学课题“重庆市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职能转型研究”(cstc2012cxrkxA10002)。
作者简介:(中)作者简介周宗社(1973 -),湖北秭归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口与经济、经济理论与政策。
正文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的时代变迁,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为该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动态性的贡献。在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等发生较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需要动态地伴随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唯有如此,社会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高水平需求才会得到满足。
一级标题一、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二级标题1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机构建设情况
根据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处的统计,2010年重庆市共有区县级生殖健康服务中心40个,乡镇服务站829个。其中,中心乡镇站301个,普通乡镇站528个,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8573%(不包含区县政府所在的街镇)。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分别是:区县服务中心6750%,中心乡镇站7870%,普通乡镇站3370%。
二级标题2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设备配置情况
按照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配备的基本设备主要有:视听电教设备、临床检测设备、手术及临床相关设备、信息设备和药具及其他设备等。表1列出重庆市计生服务机构的部分技术设备、宣传设备和信息设备的情况(其中,技术设备是要开展计划生育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所必需的设备)。数据表明全市设备配置区县服务中心要好于乡镇服务站,中心乡镇站好于普通乡镇站;相对工作最需要的常用诊疗设备普遍配置不足;信息化建设设备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还显示,全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宣传设备不足;宣传设备不足,宣传效果则会受到制约,老百姓对于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知晓率就要打折扣。
二级标题3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情况
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重庆市人口计生生殖健康服务机构分级设置标准》(渝计生委[2004]113号文),城区中心站人员配置不得少于15人,农村区县服务中心人员配置不得少于25人;中心乡镇站人员配备应在5名以上,普通乡镇站人员配备应在2名以上。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国人口发〔2008〕57号),县级服务中心人员配备原则上不少于20名,中心乡镇站不少于7名,普通乡镇站不少于4名,技术人员应占在岗人员的80%以上。
(1)服务人员总量状况。2010年,重庆市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在岗人员3262人,编制人员3486人,在岗人员与编制人员的比例为9357%,数据显示,重庆市区县服务中心在岗人员数超出编制人员数,中心乡镇站和普通乡镇站在岗人员数低于其编制数。这表明乡镇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没有全部在服务站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其中一部分是借调到同级政府机构工作,一部分是借调到上级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工作,数据也反映了部分乡镇服务站人员只出不进,在岗人员呈现减少的趋势。
(2)依法持证人数情况。从重庆市全市“执业证资格”取得情况来看,2010年全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共有技术服务人员2585人,其中持证人数2108人,占8155%。执证人员当中,执业医师754人,占2917%;执业助理医师739人,占2859%。从全市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情况来看,2010年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的人数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比例为8173%(见表2)。
(3)专业技术职称情况。2010年重庆市全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共有技术服务人员2585人,无职称人员739人,占2860%,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460%,中级职称人员占1333%,初级职称人员占5360%,数据显示全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专业技术人员中,无职称和初级职称的人数占据了总人数的八成以上,专业技术人力资本存量较低(见表3)。
一级标题二、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
二级标题1服务机构综合职能建设得到加强,不断创新发展方式,有效推动服务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顺应人口计生发展的大形势,明确服务机构“四位一体”的职能定位,在保证实现“避孕节育为重点的生殖保健综合服务”这一基本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方式的改革创新。
在管理体制上,为加强基层服务机构管理,理顺管理体制,重庆市将乡镇服务站收归原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区县达到11个。
在运行机制上,各地积极探索,永川区、南川区采取“大站”带“小站”的方法,实行两级捆绑、三级联动的运行机制,铜梁县的分散循环孕检模式,黔江区购买服务模式,奉节县、万州区管理服务相融合的“一站式办公,一体化服务”运行模式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在拓展服务方式上,探索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模式,永川区、忠县开展的家庭保健服务,江北区、荣昌县开展的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等,都是为服务体系拓展服务方式所做的有益探索。
二级标题2区县级服务机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区域龙头作用凸显
区县级生殖健康中心相对而言建设规范、设备配置好、人员素质高,对乡镇服务站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和监督指导作用。截止到2010年年底,县级服务机构平均建设面积1880,95%的机构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53%的机构拥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人员拥有医疗卫生执业资格率达到9527%,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数比例达到4604%。拥有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基本设备的服务站有33个,发挥了各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龙头作用,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永川区、渝北区、南岸区、开县等生殖健康服务中心,注重能力建设,开展以避孕节育为重点的生殖健康综合服务,公共服务职能定位明确,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特色突出,不仅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区域龙头作用凸显,成为区域内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首选单位。
二级标题3通过项目推动,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的“民心工程”和“国债资金”项目建设,使得重庆市区县级建站率达100%,68%的生殖健康中心获新改扩建;乡镇级建站率达878%,40%的服务站获得国债资金改扩建投入,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站率已达到50%。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统一了标识标牌,提高了装备水平,规范了科室布局,建成了一批行业特色鲜明,既符合医学标准,又能体现温馨、舒适、科学、安全,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机构,为开展优质服务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级标题三、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出现的新情况
二级标题1流动人口集聚地区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状况凸显
自成为直辖市以来,重庆市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不断加快,区域内外人口流动渐趋活跃,区域内外的人口向重庆市大、中城市集聚现象越来越显著,如何让流动人口享受到完整、均等化的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基层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如何做到使属地群众方便、可及、有效地获得国家基本项目提供的免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政府和相关部门须给予高度重视,统筹考虑、积极谋划、运筹帷幄,结合实际围绕改善民生和提高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职能,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新时期条件下人民群众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需求[1]。
二级标题2服务体系总体投入滞后于发展的需要
部分设备配置不到位,导致手术常规基本要求难以达到,其他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服务体系开展手术服务都应严格按照《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进行操作,其中最基本的安取环手术术前需要检查白带和血常规,这就需要显微镜、血细胞分析仪这些基本设备。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区县生殖健康服务中心设备配置基本没有问题,但乡镇服务站设备配置不到位问题严重。此外,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除了基本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工作,还具有宣传教育、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职能,按照国家设置标准,在设备配置中还应包含信息设备和宣传设备。“十一五”期末,重庆市区县中心都配置了计算机,626%的乡镇服务站配置了计算机,327%的服务站能够使用PIS系统,133%的服务站有放像设备。其他宣传教育设备配置也不到位,其作用难以发挥,老百姓的计生政策知晓率将受到极大制约。
二级标题3免费服务补助标准没有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得到动态提高,部分基层服务机构因经费制约而只能勉强维持运行
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所界定的服务项目,目前重庆市在制度安排上只落实了国家要求的免费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包括计划生育手术和孕环情检查,不包括宣传教育、信息咨询、优生指导、入户随访、生殖保健和药具发放以及人员培训等。以2009年为例,重庆市乡镇服务站供给划生育手术18万余例,其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1327万人次,仅按每例手术50元和每人次服务2元计算,则需要政府提供免费补助经费3554万元,实际上乡镇服务站只获得2217万元的免费经费补助。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部分基层服务机构只能维持简单运行[2]。
二级标题4伴随人口形势的变化,传统服务对象服务量减少
“计划生育”国策实施30多年来,重庆市当初最为迫切的人口数量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是重庆市的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素质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育龄群众自主选择、知情选择服务的空间不断扩展。但是服务对象仍局限于已婚育龄妇女,因此,全市近年传统服务机构避孕节育服务对象总量不大,服务供给量减少。
二级标题5人力资源配置与社会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需求不对称
重庆市少部分区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结构比例不尽合理,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偏低,高级专业人才偏少,总体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与社会的现实需求不对称。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越低,其专业技术服务供给能力就越低。基层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以及流动人口相对集聚的地区,对计划生育专业技术服务的需求相对更高,但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而言,基层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以及流动人口相对集聚地区的服务需求与专业技术配置是不对称的[3]。
一级标题四、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转型的实践及探索
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是与民生更加紧密相连的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原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计生民生”作为工作导向,部署了全市人口计生的重点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强全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和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
二级标题1新时期视野下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理念
结合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所具有的社会性、长期性、前瞻性、科学性、公益性等特点,新时期视野下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理念包括如下内容:①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是以健康为导向而非疾病为导向、以生活为导向而非问题为导向的前置性指导性服务和预备性公用知识普及教育;②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规范化表现为群体服务所需适宜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规模化服务后所能产生的人口数量和素质变化的人口发展良好效应;③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服务方式为提供主动服务、人际滋养、预备知识与预警信息;④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类别为“避孕节育基础性服务、生殖健康普遍性服务、优孕优育专项性服务和家庭保健拓展性服务”。
二级标题2结合动态发展的实际,做好顶层制度设计
2011年重庆市在推进公共服务职能落实上,采取了高层部署推进、优化服务职能、以项目为载体和以科技为支撑的方针,重视技术指导的工作设计。
围绕已设计明确的四项公共服务职能所涉及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技术(方式)和服务人员,以建立市级培训指导平台、数据监测平台和临床技术平台为载体,以国家免费基本项目为载体,从管理的角度,设计了技术指导的四个工作模块和工作内容:一是设计完成了指导落实四项公共服务职能所需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规范》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系列培训课程》相关制度;二是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为重点,从上岗培训和岗位培训入手,开展了一系列人员培训;三是质量控制,通过片区技术指导协作组和市级专家组,实施现场质评、室间质评和档案抽查;四是信息管理,通过开通重庆市科技服务信息化工程平台、建立信息上报规范、指定信息专管员,指导基层服务数据实时录入、数据质量抽查、定期统计分析和信息通报。
二级标题3构建“市级技术协作组”及“四大片区技术协作组”平台,促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通过成立“重庆市片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协作组”,加强全市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指导、新技术引入推广评估、服务质量控制以及技术人才培养与能力测评,整合市县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专家资源,扩大技术交流与合作,结合基层需求,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技术和服务水平。
(1)重庆市市级技术协作组工作职责及内容。负责对片区间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负责对各片区的技术培训;负责创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信息沟通,增强片区间和片区内的凝聚力,形成交流、合作、研讨的氛围;负责协调各方力量,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建立评估体系,开展技术评估、服务质量检查、人员能力测评等;负责组织技术引入和推广。
(2)重庆市各区域片区技术协作组工作职责及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各片区每三年推选一个片区常务组长单位,确定联络员,协调该片区各项活动,组织推荐下次活动执行组长单位。定期开展活动:按照年度活动计划,各片区定期召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交流会、研讨会、现场观摩会,使片区成员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促进提高。整合片区资源:将片区成员单位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等进行整合,联合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效地达到资源共享,使片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围绕服务需求,利用技术引入与推广,构建“专项技术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县乡两级技术人才。建立定期交流制度,保障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突出重点建设,发挥服务供给能力强的服务机构的示范效应及辐射带动效应。通过重点建设,使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设备及装备水平上升一个台阶,硬件要求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通过重点建设,集约现有资源,避免过去那种“遍撒胡椒粉”而导致的力量分散、能力不强的不利局面,从而使人力资本素质得到实质性、突破性的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与社会对人口计生的高水平需求相对称;通过重点建设将使新的乡镇中心服务站及先前的区县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供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使得一批实力强、服务供给能力强的服务机构的示范效应及辐射带动效应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有效发挥。
(4)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拓展的新探索。总结、提炼具有创新能力的基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在推进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和体系建设中的创造性成果,为“顶层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结合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外延,伴随个体生命周期历程,围绕不同结构的家庭类型,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生命的维护、生命质量角度,研究解决家庭面临的与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需求相关的问题;多途径宣传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品牌产品。让社会各界可识别,让群众能知晓、认可、接纳、跟随、依赖,满足家庭发展的需要。
(5)加大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研究水平,主动、积极融入社会大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计生系统内存在对行业前景预期疲软的现象,社会对人口计生事业的习惯性偏见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期内存在是在所难免的。为此,培养系统内拔尖专家、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会摆脱社会上因不了解人口计生对于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形成的不利局面。随着时代变迁的加剧,人口问题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口问题,在我国,人口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而人口计生系统在提高人口素质、提供准确人口数据、健全社会网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基于此,加大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研究水平,结合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来思考人口计生问题,发挥人口计生系统的比较优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级标题五、重庆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二级标题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把实现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目标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切实加强领导。
二级标题2健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重庆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完善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机制,确保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发挥其正常的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按项目为城乡人口计生服务对象免费提供,经费标准按单位服务综合成本核定,所需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根据分级支付的原则,市级财政给予相应的经费安排,区县政府要切实负起支出责任,给予相应的经费配套。
二级标题3强化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制度
人口计生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明确不同层级机构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考核履行职责、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有效落实和群众真正受益。要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考核结果要与经费补助以及单位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和任免挂钩,作为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要注重群众参与考核评价,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考核情况应向社会公示,将政府考核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内容[1] 周宗社,童琦,简丽,李彤重庆市人口计生乡镇服务机构改革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1)
[2] 同[1]
[3] 周宗社,童琦,忽新泰,刘 俊,何 杨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1,(1)
【重庆交通安全服务平台】推荐阅读:
重庆六十六中交通安全工作制度10-09
重庆导游服务面试06-22
重庆所有大学重庆有哪些大学10-22
收入证明(重庆)05-24
重庆龙湖社区05-24
重庆特色民居09-24
重庆警察11-06
重庆社区银行11-17
作文 重庆游随想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