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授课与管理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授课与管理

课堂授课与管理 篇1

第一学期周课时25节

职业生涯规划2课时计算机应用基础3课时语文(含写作)2课时普通话2课时 体育与健康2课时模拟讲解2课时

四川旅游综合知识3课时旅游政策法规3课时 旅游情景英语2课时

形体艺术2课时

第二学期周课时27节

职业道德与法律2课时

语文(含写作)2课时

体育与健康2课时

旅游政策法规3课时

汉语言文学3课时

旅游服务礼仪2课时

第三学期周课时27节

政治经济与社会2课时

旅游景区(点)服务3课时

客房服务4课时

旅游情景英语2课时

景区导游综合实训(含旅行社实习)

第四学期周课时25节

哲学与人生2课时

旅游市场营销案例4课时

饭店技能综合实训15课时

课堂授课与管理 篇2

一、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要求老师准备齐备的教学资料、备课充分、教学环节完整、授课重点难点明确、课堂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流畅等。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求设置教学内容, 课前认真准备, 课堂授课以“讲”为主, 教学组织过程中将知识要点以各种形式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练习强化, 布置课后作业并进行批阅讲解, 最终完成教学环节;在此期间, 学生常是被动地聆听教师的讲解, 思维随之进行被动的支配, 大脑被动地接受新知识, 属于先教后学、以教定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老师主讲、学生适当参与, 课后学生会被要求完成相应内容的作业, 对知识进行复习、预习、交流讨论及拓展练习等。而由于课堂上讲授的重点在于让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极为有限, 总会有部分的同学受到忽视或者对所学内容掌握不足, 导致有些学生不愿学的心理, 这也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的一个弊端。

而翻转课堂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取主要知识体系, 融入翻转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信息, 使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变得更加轻松便捷。这种教学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 教师更多的是听与问, 适时加以指导, 以学生主动领悟为主,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课前教师先布置相应的任务内容, 提供网络学习资源, 让学生开展自主研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思考, 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不再单纯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养成。在教师的引导下, 可以对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练习、精解、测试、讨论、展示、交流、提问、答疑、总结、讲评等活动, 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并在课余时间开展新内容的学习, 扩展知识内容。

二、教师任务

在教学准备阶段, 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要熟悉教材、准备教案、掌握授课内容、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 做到准备充分、因材施教。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 老师在课前不仅要做到这些, 还要准备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 确定学习任务及讨论问题。这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更严格, 老师需要提高个人教学技能, 也要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 懂得视频软件及网络资源的应用, 加强采集、加工、整理信息的手段。

在课堂授课环节中,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老师会整体掌控着整个课堂, 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来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 多数情况下, 教学实施过程采用的是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 具有绝对的权威。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 老师会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 如探究式、反问式、开放式、研讨式、引导式等, 查验每组学生学习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 开展小组展示与提问答疑, 最后进行总结讲评。而由于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交流总结等方式来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师本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督导, 教师要全程掌控课堂并进行适时的调整, 对于一些真正难以理解的知识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与分析, 结合实践案例等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巩固内化。

在课后阶段, 传统教学模式主张开展辅导活动, 对知识掌握不足的同学进行答疑, 辅导课后作业中的难点要点, 也可以对预习内容进行督导。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阅及点评。而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后, 老师会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 了解学习存在的问题, 组织班级交流研讨, 进而指导学生理顺所学内容, 辅助学生知识内化进程。

三、学生任务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其学习任务在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教学模式中也有很大差异。

首先, 课前的准备与预习方面。传统教学体系中, 学生只需要完成前一次课布置的课后作业, 复习学过的内容并预习本次课堂即将讲授的教学内容, 就算是完成了课前的准备工作。而在翻转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任务有很大的变化。学生先要依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开展自我学习与探究, 观看视频并进行小组讨论, 期间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师生进行沟通交流, 将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留待课堂讨论或教师答疑。学生们在课前需要开展确认组内成员、接受任务、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咨询研讨等内容, 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所谓的填鸭式, 即老师主讲、学生听讲记笔记, 偶尔可以根据老师的布置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课上练习或参与讨论交流等。而在翻转教学模式中, 学生要在课前自学, 并针对自学效果接受相应的测试;课堂中老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要讲解, 随后学生就要开展讨论, 而这一环节, 所有的学生都会有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接着, 在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过后, 会有组间的交流提问与课堂练习。课堂内容包括自主发言或小组代表发言、小组成果展示、自学内容总结、提出疑问、互动答疑、全班讨论、知识拓展、巩固内容等环节, 整个课堂内容丰富而且充实, 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关注度, 也改善了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与思辨能力。

最后, 在课程结束后, 传统教学模式一点点的学生需要慢慢消化吸收课堂老师填充进大脑与笔记记录的知识内容, 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复习与预习, 然后在教师检评后对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拓展学习。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 学生完成作业任务, 主要是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展学习以及论文的撰写任务, 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学会查找并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方法,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可以加速知识内化过程, 整合学习资源, 帮助产生新思想, 共享学习成果, 更有利于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与拓展学习能力。

四、教学流程

传统的教学流程大致为:课前测试上次课所学的内容, 用以了解学生复习的效果和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会按照知识要点, 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 偶尔会穿插一些研讨、交流、练习、展示等内容, 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边听边做笔记, 被动地学习;最后, 教师会按照课程内容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点评。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流程为:任课教师在掌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 提炼课程的重点难点与部分新知识, 并将其有效融合后, 创建相应教学微课并上传, 然后将资源分享给学生, 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先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内容, 实现知识内容的有效传递;并且老师要依据课堂表现对学生所传播的结识, 进行提问、回答。在掌握了微课内容后, 学生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做为考核, 内化所学的新知识, 并带着产生的问题到课堂中进行互动共享、交流讨论等, 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最终完成学习的整个流程。

五、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改善并提高教学的质量, 而检验标准主要是看教学的效果。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学会专业技能, 被动地获取知识内容, 而翻转教学使得学生开始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思辨能力, 提高交流研讨的能力, 改善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小组合作、内容展示,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收集及处理的能力、电脑软件的应用能力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 实践能力较差, 也缺乏相应的前进动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 翻转课堂可以帮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课堂的翻转教学, 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方面、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面以及团队配合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端正严谨的学习态度, 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热情更高。

综上所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 具有一定优势, 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翻转教学, 所以老师要进行筛选并完成相应微课的制件过程。因此, 教师要掌握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差异, 二者可以并存的基础上, 互为辅助与补充, 将教学理念渗透其中, 突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让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样性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 为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课堂模式, 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本文主要从教学理念、师生任务、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授课模式的差异, 旨在帮助师生更加深入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之更好地实施并推广。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发国, 张福涛.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14.

[2]潘炳超.翻转课堂对大学教学效果影响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12) .

[3]王建平, 等.试论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1) .

课堂授课与管理 篇3

【关键词】交互外语 教学设计 蒙语授课

一、网络环境下交互外语教学的重要性

网络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成为学习的资源,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基于网络的英语合作学习是指小组内各成员以网络为媒介,共同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合作学习方法。然而网络交互学习强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调以小组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进行教学,强调人际互动,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实践、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的教学理念,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因此日益引起了国内学者和教师重视。

二、课程内容

1.在线学习。

(1)网络课程子模块。在此模块中,学生可以浏览或下载授课教案、教学课件等内容。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预复习,把传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方便灵活。

(2)习题指导子模块。此模块是一个庞大的试题库,分成听、说、读、写、译单项阶段测试和综合测试,单项阶段测试与自主学习子模块中的各单元阶段训练相对应,综合测试则是对学生整个学期综合语言能力的终结性检测。

(3)网络环境下英语互动学习的活动设计样例。

样例1:电子邮件任务。将全部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间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例如,外贸函电课,为了让学生了解、熟悉外贸流程,教师可将全班划分为偶数小组,即存在同等数量的卖方和买方,各个小组将自己的角色和邮箱账号及密码告诉教师。根据上课进程,教师会布置每周的任务,买方与卖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英文邮件往来,模拟外贸工作。教师可随时登录邮箱查看各组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团队合作的效果。

样例2:论坛。论坛是学生发表意见的最好场所。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一个英语论坛,学生、教师都可以在论坛发帖,寻求帮助或者分享心得。

学生可以在论坛发帖:

In Lost, which character you like most? I like Jack.

2.视听中心。

(1)教学视频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上传教学视频资料,并可以对视频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视频支持avi、mpeg、rmvb等多种格式。

(2)听力练习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上传音频教学资料,并可以对音频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音频支持mp3、wav、wma等多种格式。

3.互动交流。

(1)在线辅导子模块。在模块中可以在网络上构建多个虚拟教室,营造师生互动的网络环境,比传统教室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为学员提供时间上更灵活,没有地域限制,更高效率通过共享通道、文件下载、网页协同浏览,还可以提供强大完善的应用功能,稳定卓越的系统性能为教师提供了互动式教学、课外辅导、课程答疑等多种应用模式,从而实现身临其境、直观真实的效果。

(2) 网络作业子模块。在此模块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发布和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在线完成并提交作业。

(3)学习論坛子模块。此模块是一个集体交流平台,在教学平台中的任何用户经注册并审核后都可以到这里参加讨论。

三、教学设计

1.引入竞赛。利用学生好胜心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把比赛引入课堂,并贯穿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师可把班级分成若干组,用比赛积分的方式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比赛内容可以包括必答题、抢答题材、对话表演、单词背诵等。

2.英语歌曲。利用琅琅上口,简单易学的歌曲旋律来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和重点不失为一种巩固知识、增加趣味的好方法。让学生在歌声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感到趣味无穷。

3.小品表演。在学过Borrow A Pan之后,要求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扮演the man and the woman,熟悉台词,策划动作。 活动课上让那些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学生也大出风头。

另外,还开展了一些其它形式的活动课。在活动中,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表演中设 立“最佳表演奖”、“最佳参与奖”。在竞赛中设立不同等级的奖励办法,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知识信息 。

网络化合作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尽管开展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花的时间可能会长些,但是值得我们这样去做,课堂是属于每个学生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个人自信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建仓.基于网络的外语合作学习[J].外语电化教学,2004:38-41.

[3]任运忠.基于课堂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设计[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数字音乐课堂授课系统软件 篇4

五线谱主页面包括:多功能显示窗,乐理显示,五度转盘,播控乐谱,概念教学区,主界面,同步键盘。

简谱主页面包括:时值设置,乐理显示,简谱按键,简谱节奏显示,声音设置,同步键盘,声音设置包括钢琴声和人体仿真声。

音乐百科包括:音乐百科名人,音乐百科乐器,名曲,乐理等。其乐理包括符号,和弦,调式,音程,装饰音等内容。音乐乐器橱窗3D效果展示。

1.集成化教学平台:歌唱教学模块、乐理教学模块、演奏示范与课堂活动展示模块、五线谱与简谱混合教学模块、电子白板互动教学模块、MS-Office音乐课件播放模块、多媒体教学模块、音乐云资源模块、音乐微课制作模块,音乐乐器橱窗3D效果展示。

2.歌唱教学

1.在同一页面内可以分别播放五线谱和简谱乐谱。可从任意位置选择任意范围进行播放。可跨小节播放,可播放单音符。

2.在同一页面内对可播放的五线谱和简谱谱曲课件进行范唱播放、伴唱播放、谱曲播放、节奏播放和唱名播放,五种播放模式可从任意位置选择任意范围进行切换。

3.可通过选择任意歌词确定播放范围,包括多段落与跨段落歌词选择,对所选范围可进行范唱播放、伴唱播放、曲谱播放、节奏播放和唱名播放。

4.范唱播放、伴唱播放、曲谱播放、节奏播放和唱名播放时乐谱和歌词同步高亮显示。

5.唱名播放模式下可改变调式、速度。

6.谱曲播放模式下五线谱与简谱谱曲课件的音符、歌词、虚拟钢琴键盘同步高亮显示。

7.支持段落、反复、跳转、省略等播放顺序标记,能实现乐谱的完整播放。包括终止符在中间位置,例如《歌唱祖国》能正确播放。

8.课件谱曲播放时,可直接操作电子琴或电钢琴的音色按钮改变音色进行播放,可任意调用电子琴或电钢琴的音色通过电子琴或电钢琴的扬声器发声。

9.用户可以自行添加VSTI音色库。

10.歌唱教学模块下具有完备的电子白板讲解标注功能。包括:笔迹标注,擦除,手势操作放大/缩小/页面漫游,标注的笔迹可与课件同步缩放。

11.歌唱教学模块下可将曲谱与笔迹标注内容完整转移到电子白板互动教学模块进行曲谱编辑与修改。

12.歌唱教学模块下可将曲谱与笔迹标注内容完整导出为DOC、PDF、JPG、PNG格式的文件。

3.乐理教学

1.MIDI键盘、虚拟钢琴键盘与五线谱表相互映射。教师在进行MIDI键盘演奏示范过程中,虚拟钢琴键盘同时显示乐符在键盘上的弹奏位置。

2.虚拟钢琴键盘可一键显隐音名、唱名,包含等音显示,并可随调式同步转换。

3.支持15种调式讲解,14组音程尺,32组和弦同时对照讲解。

4.虚拟钢琴键盘上的等音,可以根据键盘触摸区域输入升音和降音,并在五线谱表上显示有升音符和降音符的变音音符。

5.支持乐理知识课件讲解,包括:记谱法、音、音律、乐音体系等。

6.可在五线谱表上直接弹奏发声,并在五线谱表的相应位置进行标记。

4.演奏示范与课堂活动展示

1.教师演奏示范画面与课堂活动全景画面,具有三种以上呈现方式。

2.MIDI键盘琴键影像与虚拟键盘琴键一一对应。

3.虚拟钢琴键盘可一键显隐音名、唱名,包含等音显示,并可随调式同步转换。

4.可直接操作电子琴或电钢琴的音色按钮改变音色进行播放,可任意调用电子琴或电钢琴的音色通过电子琴或电钢琴的扬声器发声。

5.五线谱与简谱混合教学

1.同一页面内满足五线谱乐谱与简谱乐谱的混合编写与讲解。支持五线谱与简谱所有音乐元素的编写。其中简谱至少包含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连音线、延音线、高音、低音、变音标记等。

2.支持五线谱乐谱的关联、移动、组合与拆分。

3.支持简谱乐谱的关联、移动、组合与拆分。

4.支持可播放的五线谱乐谱、简谱乐谱与文本、表格混合编辑,可将谱表中的乐符和乐符组直接拖动至文本或表格中,可设置文本或表格中乐符的大小、颜色、行间距、基线。

5.可在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页面内直接插入文本框,并可设置四种边框类型:矩形、圆角矩形、菱形、圆形。可对文本框进行旋转。

6.可在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页面内直接插入表格,并对表格单元进行拆分、组合,可对表格整体进行移动、复制粘贴及克隆,可设置表格颜色、层次。

7.支持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页面内,直接播放课件中的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对象

8.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页面内具有完备的电子白板讲解标注功能,标注内容与课件同步移动、缩放、保存。笔迹类型包括:铅笔、荧光笔、虚线笔、直线虚线笔、箭头虚线笔、直线笔、毛笔。其中毛笔具有智能笔锋功能。

9.支持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页面的手势操作:放大/缩小/页面漫游。

10.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页面内可将曲谱与笔迹标注内容完整转移到歌唱教学模块。

11.可在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页面内进行音乐知识讲解。

12.同一个课件文件中可包含多个五线谱乐谱、简谱乐谱与音乐知识等课件页面。一键呈现多页面课件导览图,并可快速定位课件页面。

6.MS-Office音乐课件播放

1.嵌入式PPT课件播放,可直接在软件界面内以放映模式打开。

2.嵌入式PPT课件播放,可直接在PPT里进行标注讲解,可将标注笔迹保存至原PPT文件中。

3.嵌入式PPT课件播放,一键转到白板页面内进行内容讲解。

4.嵌入式PPT课件播放,一键转到展台页面内进行对照讲解。

5.嵌入式PPT课件播放,一键保存为图片格式自动收录到收藏夹内。

6.嵌入式PPT课件播放,一键呈现多页面课件导览图,并可快速定位课件页面。

7.嵌入式WORD课件,可直接在软件界面内以只读方式打开,可进行笔迹标注。

8.嵌入式WORD课件,书写笔迹类型包括:铅笔、荧光笔、虚线笔、直线虚线笔、箭头虚线笔、直线笔。书写笔迹可自动识别为直线、三角形、圆形、矩形等。

9.嵌入式WORD课件,支持页面缩放与页面漫游等手势操作。

10.嵌入式WORD课件,一键呈现多页面课件导览图,并可快速定位课件页面。

11.嵌入式WORD课件,一键转到白板页面内进行内容讲解。

12.嵌入式WORD课件,一键转到展台页面内进行对照讲解。

13.嵌入式WORD课件,一键保存为图片格式自动收录到收藏夹内。

7.视频展台教学

1.集成化的视频实物展台,具有独立的展台讲解功能。

2.可进行板书书写、页面缩放、参照等操作。一键抓取展台页面内容,以图片形式保存到固定目录。

3.书写笔迹类型包括:铅笔、荧光笔、虚线笔、直线虚线笔、箭头虚线笔、直线笔。书写笔迹可自动识别为直线、三角形、圆形、矩形等。

4.可一键抓取展台下的内容进行参照,参照窗口与展台窗口可分别进行移动及缩放。

8.白板工具

1.常规白板教学工具包含:幕布、聚光灯、局部快照、提醒等。

2.局部快照包含:以图片形式插入到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页面内,以背景形式插入到五线谱与简谱混合编辑页面内,插入到视频展台的参照窗口。

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篇5

初中物理教学中新授课内容涉及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测量工具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是崭新的,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教学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搞好教学活动的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贯穿新的课程理念、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关键。

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观念必须发生变化,要有学生本位意识(即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学生主体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个性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有个性的人);要把握好角色的转变,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解放,教材、过程、时空的开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这就需要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启动、导入、展开、调整、结课等每一个环节上都要精心设计。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下面是新授课四种课型教学中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案例,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一节 现象课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了很多物理现象,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全面,因此往往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带来付迁移影响。而物理现象的教学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依托,是形成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问题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而加强物理现象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象课通常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展、议、点、练、延”模式

模式特点:通过演示实验一方面向学生展示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为学生创设必要的物理情境;另一方面也是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进行科学的简化,提高观察信息的能力,从而利于学生在观察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教学流程:展示现象----讨论交流----归纳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熔化和凝固、大气压强、磁场、电生磁、磁生电等。

2.“感、想、析、评”模式

模式特点: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真实的物理现象观察起来很不方便,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各种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的“间接”物理现象,从而对真实的物理现象得到间接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相应的物理过程.(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或以模型、挂图等为素材进行展现)

教学流程:感知素材----发挥想象----分析归纳----评价反馈 如:热机、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等。3.“感、检、展、点、延”模式

模式特点:有些物理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又限于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记忆与联想,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的物理现象或事实,并与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学流程: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展示交流----点拨评价----拓展延伸 如:分子热运动、重力、宇宙和微观世界、浮力的应用等。

第二节 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概念是人类在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中,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的。物理概念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综合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教科书的编排特点,概念课通常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疑、感、议、点、练”模式

模式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活素材的收集,从中获得生动的感性材料,并学会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将概念的特征抽象出来,得到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凸显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流程:提出问题----演示观察----合作交流----点拨归纳----拓展练习如:力、升华与凝华、串联与并联、电阻、电压、透镜 2.“疑、探、展、议、点、练”模式

模式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亲身的体验,以获取最真实的感知,从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并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突显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评价----练习反馈 如:压强、比热容、动能和势能、密度等。3.“疑、感、测、议、点、练”模式

模式特点: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以及根据生活中观察获取的现象和研究物理现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其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获得对新问题的认识,得到新概念。教学流程:提出问题----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 如:功率、机械效率、功、质量、电流的强弱、内能等。

第三节 规律课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知识的核心,是联系物理概念的桥梁,是物理知识结构的骨架。可见,物理规律的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物理规律的教学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一般来说要经过认识----理解----巩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的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物理规律,要使学生了解物理规律的内容、表达形式、物理意义以及适用条件;第二阶段应该使学生对物理规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要理解物理规律的简单应用,会用物理规律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第三阶段是要熟练地掌握物理规律,即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规律课通常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疑、感、议、点、测”模式

模式特点:教师利用实验仪器进行演示和测量,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将测量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进而得出物理规律。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演示观察----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检测评价 如:电和热、光的折射、机械能及其转化等 2.“疑、探、议、点、测”模式

模式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际测量,以获取最真实的感知,寻找其共同的结论,从而概括出规律。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检测评价

如:杠杆、二力平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等。

3.“疑、探、议、推、测”模式

模式特点: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并进行理想化的推理,推理物理现象的本质,建立新的物理规律。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理想推理----检测评价 如:牛顿第一定律。

4.“疑、感(探)、议、验、测”模式

模式特点:通过学生探究或教师演示,观察实验现象,经过分析归纳,概括出规律,而这些规律往往只是定性的,但可以引导定量的猜想,再经过理论推导,即可解决实验由于条件限制或其他因素而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实验感知----合作交流----推导验证----检测评价 如:液体的压强等。

第四节 实验课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物理教学离开实验就成为“无源之水”。

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教边实验和课外实验四个类型,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的两种教学模式: 1.“问题----探究”模式

模式特点: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通过实验结果的预测,提出问题,再经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发现问题的共同点,经过抽象、概括,总结出规律.教学流程: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检测评价

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2.“应用----操作”模式 模式特点:根据实验要求,应用基本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由相应的物理规律确定实验原理,再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步骤,应用实验仪器、设备和学到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进行测量操作.教学流程:出示目标----应用原理、技能----测量操作----分析论证----评估交流----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6

宜良县九乡小学:崔旭辉

张富荣

范礼祥

谷小纤

朱天友

龙金所

夏汝明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提出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新授课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本依据,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指导,其结构概括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巩固深化,拓展应用——总结回顾,评价反思。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开放,思维空间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把学生真正摆到了主体位置。【关键词】: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 互动生成 小学数学

一、理论依据

当前的教育教学,就数学教学而言,因其传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更偏重于传授人类己取得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技能,而忽视了对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和锻炼;在组织形式上,沿袭了几十年来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以致“整段的时间被铃声打碎,连贯的空间被围墙隔开”,学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着一种空气,几年以后成了同一种模子浇铸出来的标准件。如此,数学教育成了单纯的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数学学习成了单纯的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对探索、研究、创新性学习反而感到陌生。如此种种,长此以往,便有意无意间地实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功能”,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选择“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

“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创设问题产生情境,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探索、合作交

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感悟知识,体验成功,获得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实现其智力情感及其它方面的全面发展。

1.“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一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2.“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学主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提示认知对象内在规律,看重解决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3.“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与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探索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有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功能目标

1.通过创情激趣,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理解和掌握概念、性质、计算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会认知。

2.让学生通过亲历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能力,能用数学的眼光、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问难,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信息,提高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

4.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实现条件

1、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素养。由于“合作探究,互动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学生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业务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2、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首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各抒己见,要让学生大胆发言,把学习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和感悟到的(包括解题方法)说出来;其次设计练习时要形式多样,有层次性;最后教师让学生巩固新知识时,要经常进行课堂巡视。一是可以了解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可以督促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习,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师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学习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新技术、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现代技术帮助下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使数学教学朝着信息化、网络、多媒体化综合应用的现代化教育方向发展。

四、应用范围

本模式适用于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及几何形体概念教学的新授课。

五、操作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据己有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经过我们研究、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新授课教学的基本模式,其结构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一巩固深化,拓展应用一总结回顾,评价反思。此模式简单易操作,就是先让学生自己学一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再把学习情况展示展示,然后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指导,最后练习巩固巩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1.情境创设要以真实性为基本前提。

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修。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创设老师家新买了一处房子,正在装修,但是在铺客厅地板时遇到了难题,老师应该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需要数学,学生学习起来津津有味。2.“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创设有“数学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六一”儿童节到了,203班要举行联欢会,会上要准备一些水果,选派小红和明明去水果市场购买,他们看到很多水果,小红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购买呢?从而引入新课一统计。

3.要以“发展性”作为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

情境的创设,必须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使情境创设反映儿童熟悉和可以理解的事物,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创设了同学们借书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借书的情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样设计,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新知 的探究中。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激发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简捷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空间.可分以下几步进行.1、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针对上一环节创设的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现代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1)注重过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可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在操作中领悟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取知识,掌握学法。

(2)提供参与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在

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各种疑问,同时学生的智慧、个性、创新得到展示,学生从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①提供说话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中,让学生说一说目己拼的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相互交流小组内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提供操作的机会。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摆一投。折一折。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组合图形剪一剪,或者画一画,从而找到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认识分数的意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掌握新知。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充分给予学主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回忆国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设问:你们认为圆柱体体积与什么条件有关?你们会用什么办法来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利用什么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③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合作探究有利于形成开放、平等、融洽的气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展开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合作探究坚持不搞一言堂,不搞教师奉送答案。代之以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过程。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由教师或让学生解答,或自己解答。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较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其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①个体自学:个体自学就是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等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想想做做、思思说说,对自己已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抅画出来,以求协商解答。

②小组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互助作用,学生提出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其他学生阐述个人见解,尽量在组内探讨解决。

③全班学习:在个体自学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带动作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自主评价,达成共识,使每一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遵循五个原则:自主性原则;独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2、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交流.在这里,教师的作用相当于节目主持人,让各小组尽情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热烈的气氛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勇敢的阐述观点.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

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针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小结性讲解,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交流情况,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给予客观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愉快.遵循五个原则:启发性原则;冲突性原则;思考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此环节以15分钟左右为好.(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马芯兰说:“没有练习就没有能力。”设计具有代表性、层次性、思考性强、应用价值大的习题。强化练习的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教育功能。

练习设计要注意三点:严格控制练习时间,布置限时练习,确保当堂完成。1.练习量要少而精,分层布置,因人而异,不要在量上吓倒学生,让优等生有发挥的余地,学困生也有成功的可能;2.练习形式多样而有趣。有操作的、有思考的、有书面的。3.练习向课外延伸,设计富有个性化的或小组协作完成的长作业(几周或几个月完成)。让练习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让学生在做练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遵循五个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本环节15分钟左右,根据第二环节的时间适当调整.(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作为一节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对自己进行一下评价,然后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

行肯定,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这样结课:

师: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任何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你能不能推算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谁能从中发现有趣的规律!

如此结课,既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造成了悬念,把课堂延伸到 课外,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益于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 地探索、发现、创新。

遵循五个原则: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引导性原则;简练性原则情趣性原则。

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六、操作评价

我们提出的“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新授课教学模式,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蕴含着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观,以民主为基础的师生观,以自主为手段的方法观,以提高素质为本的质量观的模式特征。实践证明,该模式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较好地创设了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形成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态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两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通过研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二)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地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

(三)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四)自主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积极探索,乐思善辩的习惯。在数学课中,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提出不同的想法;也有的学生常常去寻求一题多解。

(五)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探究,互动生成”这一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了教学教研水平。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世纪呼唤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需要千百万的优秀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因循守旧,数学教学就谈不上改革与发展。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改革,必须首先更新教学观念。如果观念不更新,数学教学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新观念的树立,来自于不断地学习认识的过程。自主探究教育观念深入师心,加快了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一问一答式”为“启发式”。能在引导上下功夫,重视了基本功训练和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两年来,我们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中主要有:

1、学生合作探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既完成教学任务又保证学生的探究时间。

2、合作探究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而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是参差不齐的,如何把握探究教学的挑战性和学生实际探究能力之间的关系。

3、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深入的研究: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直面考试,提高考试水平,使课题研究的成果让教师尽快尽多地受惠。

2、充分挖掘、发挥农村小学教育的优势资源来开展自主探索教育。现有的教材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需开发一些校本课程。

3、师资培训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方面是知识的完善,另一方面是观念上的更新,尤其是要彻底转变在思想中,思维定势上是深埋在潜意识

中的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观念。扩大进行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并且鼓励他们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创造出结合学校现状,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题研究模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教”要始终为学生的“学”服务,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四个环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可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及习惯,适当调整,可增可减。力求做到:自主预习到位,展示交流到位,点拨示范到位,练习检测到位。

【参考文献】

[1] 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国荣:《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人》,载《教学月刊》2003年第6期。[3] 居宏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2010(09):71-72。[4] 张素霞:关于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04):159。

课堂授课与管理 篇7

关键词:教师授课计划,网络化,编制与管理,教学管理

授课计划是教师在课前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的一份教学文件,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行动指南和参照标准,是教师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既定目标的依据。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制与管理教师授课计划,既是提高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同时更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具体体现。

一、高职院校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流程是:教务部门统一制定授课计划编制模板 (Word或Excel模版) →教师按照模板编制授课计划→授课计划编制完成后打印3~4份上交→教研室、系部和教务部门审批→审批完成后返还教师用于教学以及系部存档管理。在授课计划审批过程中如出现编制不符合要求的,则退还给教师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这种编制与管理的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计划编制方面:当教师授课班级、层次较多时,需要的参考资料较多,编制计划复杂;2.计划审批方面:因纸质文稿层层送审,审批与反馈及时性差,审批过程也不能随时与教师交流与沟通;3.计划管理方面:因人才培养方案层次多、教学班级多、教师人数多,使得授课计划数目庞大,教学管理人员收缴、统计授课计划完成情况十分困难,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出错;4.计划使用方面:打印文稿只能保留在相关部门,后期教学质量检查、教学场所安排、领导抽查等极为不便。

综上所述,当前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时间过长、协调难度大、资源浪费、后期管理和共享使用困难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授课计划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并与当前教学管理追求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发展方向不符,因此,对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的方法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院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方法的改进方案

为了解决多年来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我院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作用,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开发了“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师授课计划网络化编制与管理。

1.“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经过深入分析和广泛的征询意见, 初步确定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系统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 教师可以在线轻松编写、修改和保存授课计划; (2) 教研室主任和教学主任可以按级在线审批授课计划; (3) 教学管理者可以跟踪管理授课计划编制、审批情况; (4) 能够灵活打印、快速归整授课计划; (5) 能够实现完整、准确数据共享; (6) 沟通交流方便,具有实用的在线帮助; (7) 系统安装简单, 使用安全稳定。

2.“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系统”简介

为了便于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利用“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系统”进行授课计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我们按照用户的性质分成四类:系部教师用户、系部教研室主任和教学主任用户、系部教学秘书用户、教务处和系统管理员用户,根据不同用户的职能和要求设计不同的程序模块。各类用户选择相应的类型进行注册后,即可登陆相应模块进行相应的操作。

各类用户的功能简介和操作界面:

(1) 系部教师用户:教师在编制计划界面选择任课班级和具体课程,参照给定教学任务书、班级课程表、班级教学进程表等信息,按照周次、星期、节次等逐一编写具体授课内容、选择教学场所等,操作界面如图1。

(2) 系部教研室主任和教学主任用户:可首先选择一定的排序方式显示待审批计划清单,然后按照审批标准逐一审批教师计划编写情况,操作界面如图2。

(3) 系部教学秘书用户:本部门教师个人密码、授课计划修改权限、授课计划电子文档等管理,操作界面如图3。

(4) 教务处和系统管理员用户:操作界面如图4,可进行数据初始化、设置学年学期,基本信息导入、授课计划全部数据归整处理、共享数据信息发布、用户管理、系统数据维护与备份等。

三、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网络化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 提高了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启用“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在任意地点、任一时间进行工作;除教材外,无需其他资料,可随时从系统内获得所需的如校历、教学大纲、班级课表等资料;可随时与在线编制授课计划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可随时了解本人授课计划的审批情况等。系部教研室主任和教学主任可随时审批教师已编制好的授课计划;可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可随时掌握本部门授课计划编制情况等。教学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工作进展程度适时调度工作进程;可随时打印所有教师授课计划等。这样,使得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摆脱了复杂、繁多、重复的劳动, 提高了工作效率, 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之中。

2. 规范了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如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文件一样,授课计划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文件,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系统”,系统可自动统计授课计划完成情况,并且可按教研室或教师统一导出数据保存电子教学档案,后期使用查询快速方便,为今后教学评估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强化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

“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数据共享平台,使得教务系统内各部门之间以及系统外的其他部门之间交流信息、相互了解、共同办公成为可能。如根据系统提供的授课计划数据,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可以全面掌握所有教师教学内容的基本信息,能适时监控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大纲一致。教学资源保障部门可以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资源,保障各教学环节顺利实施。各系部可以开展教学过程管理,快速准确定位本系部教师的上课情况,教学检查方便等。如此,学院各部门横向交流畅通,管理与服务达到了有机结合。

4. 开创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新局面

“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系统”, 大量数据集中存储, 统一处理, 其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综合性为教学整体情况统计分析提供了方便, 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分配、普通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课时分配、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多少等分类统计, 可以使学校领导随时把握教学情况, 为科学、民主、定量决策提供依据, 提升了学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师授课计划编制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弥补了当前教务综合管理软件系统中的不足,大力推进了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并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教学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蔡伯峰, 王书杰.基于Web的课程授课计划管理系统[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2]李安林, 张换平.授课计划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6, 9

如何搞好电工专业培训课堂授课 篇8

【摘要】电工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基础课目,理论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实作环节较为繁杂,学员学习热情普遍不高,为调动广大学员的学习兴趣,必须从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提高学员的认知能力、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能力等三个方面入手,整体提升课堂授课质量。

【关键词】电工专业 课堂授课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54-01

课堂授课是训练机构教学训练的基本形式,充分发挥课堂授课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授课质量是教员的重要任务。从目前电工专业培训授课情况前,学员对日常生活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兴趣浓厚,对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较为抵触;对各类试验的新奇现象兴趣浓厚,对流程繁杂的实作训练较为反感;同时教员授课经验丰富与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课堂授课质量。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员应当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加强学员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每堂课都能够紧贴紧贴岗位。

一、每一堂课都有一个精彩的引入——激发学员的求知欲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正如我们的课堂授课一样,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员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主动的、深入的,兴致勃勃的走进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授课中设置一个精彩的引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复习——讲授——总结”。在课程引入上比较呆板、机械,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员学习的兴趣,使得学员感到枯燥、乏味,长期这样开展课堂教学还会挫伤学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效果。精彩的课堂引入不仅能够迅速集中学员的注意力,而且会有效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

(一)采用现象到问题的引入。我们在讲授“交流接触器”这堂课时,既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大家在进出营门的时候会发现,卫兵可以通过开关控制自动伸缩门的开闭,我们知道自动伸缩门的动力来自于电动机,打开和关闭则是靠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的,那么如何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呢?”这样,就通过一个常见的实例给学员制造了思考的空间,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可以切入正题:“刚才我听到有的同志说靠按钮开关来控制。没错,靠按钮开关就可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但要实现正反转功能仅仅靠按钮开关恐怕就无法实现了,它还用到了一种控制设备,叫交流接触器。”学员通过讨论对交流接触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使对交流接触器比较陌生的学员有了更多的了解,此时教员可以向学员展示实物,由学员通过观察总结出交流接触器的构成,进而讲解其原理及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学员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达到预期效果。

(二)采用悖离常识的现象引入。我们在讲授“伏安特性曲线”这堂课时,首先出示小灯泡及参数“3.8V,0.3A”,让学员计算小灯泡的电阻,由欧姆定律计算可得小灯泡的电阻R≈12.7Ω,接下来使用万用表测量,通过实验展示出其电阻约为7Ω(并且在变化),话锋一转,那么小灯泡的电阻到底是12.7Ω还是7Ω呢?刚才实验中小灯泡的电阻为什么在变化?过渡到温度变化导致小灯泡电阻变化,我们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阻变化特点,从而展开课堂教学。

(三)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我们在讲授“电流磁场”这堂课时,就可以用导线、电源、小磁针自制简单的实验道具,首先将直线导线接入电路,通过小磁针的转动展示电导体周围磁场的作用力。其次将螺旋导线接入电路,也通过小磁针的转动展示其周围和内部磁场的作用力,同时引导学员观察并记录磁针转动的方向,总结规律性现象,进而展开课堂教学。

二、每一堂课都有丰富的内容——提高学员的认知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学员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渠道广泛、多样,传统、简单的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教学内容设置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围,这对教员充实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充实完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课堂授课有内涵和吸引力。

在教学中教员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针对性的方法,传统的电工教学主要是教员讲学员听,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员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学员即使背下了全部定理、公式而不会用,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电工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是靠教员教会的,而是靠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练会的,教员在讲授一条公式、一个电路图、一类电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时,方法都是一样的,这是死知识,关键是让学员知道如何掌握能够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把语言点或语法点转化为动手实操能力。基于此,可采取“知识点为先,固定训练为辅,灵活运用为主”的教学思路,在“油库常用电气设备教学法”中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实战性原则。学习电工的目的是运用电工技能,而运用电工技能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和提高,所以要合理安排实操训练的密度、广度和深度,保证每个学员在一堂课中都有充分的时间自己动手实操训练;二是实用性原则。做到课堂教学融入工作,通过课堂设置模拟工作环境,教会学员把所学知识点在各种场合重新组织,通过分析判断的过程,培养学员应用实践的能力。三是独立性原则。小中型油库、场站通常仅设置1至2名电工,因此独立完成常见故障排除、常见电路维护的工作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中,多设置较为常见的情景安排学员先独立操作后集中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一方面锻炼学员独立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集思广益优选处置方案。

三、每一堂课都有一个“完善”的小结——提高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编筐编蒌,重在收口”,一堂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再次激起学员的思维高潮,起到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感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员并不注意在课堂结尾上下功夫,不仅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还使整个课堂黯然失色,课堂结尾的设计应当做到凝练、实用、深刻,让学员体验到“课已止而意未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与心理方面的铺垫,那么课堂教学应当如何收口才能达到有如咀嚼干果、品味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的效果呢?

(一)概括总结法。为了使学员对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员可以用简单明了、准确简练的语言和图表等方法,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知识的脉络与主线,深化主题,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性知识,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条理,突出主题。通过小结,使学员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有利于学员记忆和巩固。

(二)分析比较法。为了使学员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个知识点到结尾处,教员可采取总结、提问、列表等方法,将新学知识点与原有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或找出它们各自的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以便于学员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例如,学员在学习了标准公差和一般公差后,常容易将二者相混淆。此时,要注意在授完课时,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一分析比较,力求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降低难度,使学员易于接受。

(三)练习巩固法。这种形式的小结一般适用于学员常常对某些概念发生误解的情况。例如,在零件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的教学中,若仅从概念来区分它们,则不容易被学员接受。此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要强调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富有思考探究性的问题,效果则必然不一样。笔者认为,可以提问学员:“圆柱面、圆柱面上的素线、圆柱面的轴线、键槽的两侧面、键槽的对称中心平面,分别是轮廓要素还是中心要素?”让学员通过思考,进一步理解掌握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上一篇:英语教学工作总结大全下一篇:国家工作人员法宣在线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