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与问答题答案(精选8篇)
31.行政主体:能以自己几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32.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33.信赖保护原则:政府对自己做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
34.依法行政:政府的一切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
35.比例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时,应使这种不利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使二者保持适当的比例。
四、简答题:
36.行政国现象何以产生;
(1)传统国家的职能比较简单,只有国防、治安、财税征收等有限的几个方面,小政府大社会。2分
(2)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具有持续出现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政府设立了与之相应的政府部门,几乎每类社会问题的产生都催生了新的政府部门;2分
(3)现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生老病死都与政府行为有关,社会称此现象为“行政国”现象。1分
37.行政法从哪几个方面控制和规范行政权;(1)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1分(2)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控制行政权行使的方式;2分
(3)通过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制约行政权的滥用2分。38.行政征收的特征;
强制性1分,无偿性1分,法定性1分,先定性1分和固定性1分 39.行政行为撤消及其条件
是在其具备可撤消的情形下,由有权国家机关作出撤消决定后而使之失去法律效力。3分,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1分,行政行为不适当1分,40.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
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2分。法院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以合理性审查为例外3分
五、论述题:
41.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行为主体合法: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行为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通过了相应会议的讨论3分。行为内容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行为目的合乎立法目的3分。行为程序合法:行为符合法定方式、法定步骤、法定时限3分。综合分1分 第二章 名词解释
31.形式行政: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32.实质行政: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质,即为行政。
33.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34.国家公职关系: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发生的法律关系。
35.行政征用:行政主体出于公共目的,为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强制取得个人或组织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并给予合理补偿的行政行为。
四、简答题:
36.我国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哪些?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条约与协定
37.行政行为主体合法的具体要求。
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行为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应通过一定会议作出的行为通过了相应会议的讨论,并且相应会议有法定人数出席,相应决定有法定票数通过
38.行政行为的撤消及其法律后果。
在其具备可撤消的情形下,由有权国家机关作出撤消决定后而使之失去法律效力。相应行政行为通常自撤消之日其方失去法律效力,撤消之前仍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行政相对人仍应履行相应行为为之设定的义务,但行政行为撤消的效力可一直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如果行政行为的撤消是因行政主体过错引起的,且相应行政行为是受益行政行为,撤消的效力也可不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如果行政行为的撤消是因行政相对人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行政行为撤消的效力应追溯到自行为作出之日。
39.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由其法定权利和法定义务决定。40.行政处理的特征。
法定性,行政处理的主体是行政主体,行政处理的对象特定,行政处理 的内容直接影响特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是具体行政行为。2分
行政处理是要式行政行为,一般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2分
行政处理导致侵权时具有可救济性,行政处理的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1分
五、论述题
41.行政征收的基本原则。行政征收法定的原则,2分 行政征收公平负担与受益者负担的原则,2分 行政征收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分 行政征收效率的原则,2分 综合分2分 第三章 名词解释:
31.行政行为的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相对人须自觉履行相应行为为之定的义务,如其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相应主体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强制相对人履行,如相应主体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则应依法申请法院执行。
32.行政奖励: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依法定条件和程序,对国家做出贡献和模范遵纪守法的个人或组织,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的行为。
33.要式行政行为:法律法规规定须以某种方式或形式进行的行政行为。
34.行政征调: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或紧急需要时,依法征用或调集个人或组织的财物或劳务,并给予相应补偿的行政行为。
35.行政关系: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的各种关系。
四、简答题
36.国外行政法的一般法源有哪些?
制定法,判例法,习惯和惯例,性质法理,条约和协定。37.国家公职关系的发生途径。考任,选任,聘任,调任。38.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的特征。强制性,主观能动性,及时,迅捷性。39.行政给付的特征。
行政给付是行政主体向行政相对人给付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行政给付的对象是特定的行政相对人,行政给付是一种依申请行政行为,行政给付是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
40.行政许可的含义。
是存在法律一般禁止,行政主体对相对人予以一般禁止的解除,行政相对人因此获得了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权利。
五、论述题
41.试论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程序法定原则,2分 相对人参与原则。2分 公正原则,2分 效率原则,2分 综合分2分 第四章
三、名词解释:
31.不单方接触:行政机关就某一行政事项要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人作出行政决定或裁决,不能在一方当事人不在的情形下单独与另一方当事人接触和听其陈述,接受其证据。
32.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实施的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33.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后不在犯,以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34.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行为某的和范围作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形式、幅度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35.行政公开原则:政府行为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一律公开进行,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应依法公布,让相对人依法查阅、复制,有关会议、决定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应允许新闻媒介采访、报道和评论。
四、简答题: 36.法治与用法治理的区别是什么。
法治的基本意思是依法办事。法治的要求是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违反法律、超越法律的行为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实质是人民高于政府,政府服从人民。3分
用法来治理是将法单纯的作为工具,以此治理人民,实质是政府高于人民,人民服从政府,因为政府以治者居。2分
37.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12分 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2分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2分
38.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行为成立后对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本身以及对所有其他组织,个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效力(1分),主要包括公定力(1分),确定力(1分),拘束力(1分)和执行力(1分)
39.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
违法事实确凿2分,有法定依据1分,罚款数额较小2分 40.国家公职人事管理关系的主要制度。
考核(1分),奖励(1分),惩戒(1分),晋升(1分),回避(1分)。
五、论述题: 41.论行政立法的监督机制。
法规,规章的备案2分;改变或撤消法律,法规,规章的条件2分;改变或撤消法律,法规,规章的权限2分;对法规,规章进行监督审查的程序2分。
综合分2分 第五章
三、名词解释:
31.国家公务员: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32.表明身份制度: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调查或作出行政处理或处罚行为之始,应当向相对人出示履行职务的证明,表明其有权从事该项活动的制度。
33.依职权行政行为:行政主体直接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无须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作为启动条件而实施的行政行为。
34.行政行为的公安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
35.行政规划: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活动之前,首先综合地提示有关行政目标,事前制定出规划蓝图,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性目标所必须的各项政策性大纲的活动。
四、简答题
36.行政命令与行政立法之区别。
行政命令的本质是为相对人设定义务,是行政处理的一种形式,内容只涉及相对人的义务,不涉及相对人的权利。3分
行政立法,是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2分 37.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2分
相应组织与所授权行使职能无利关系,应具备了解和掌握与所行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所授行政职能行使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和条件,对于某些特别行政职能,被授权组织还应具备某些特别的条件。3分
38.行政行为废止及其条件。
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经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消,相应行为如继续存在则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故行政主体必须废止原行政行为。3分
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行政行为以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其历史使命,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2分
39.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程序。
提出申请1分,审查与受理1分,审核1分,批准申请1分,对不与批准的救济程序1分
40.行政奖励的特征。实施行政奖励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目的在于表彰先进,激励和推动后进,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分
奖励的对象是对国家,人民和社会作成突出贡献或模范地遵纪守法的个人和组织。1分
内容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是行政行为,是单方行政行为,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是一种法定行为。2分
五、论述题:
41.论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行政主体实施的法律行为在完成其法定程序,具备相应法定要件后正式对外发生效力。对不同的行政行为设定了不同的成立要件。2分
行政立法行为的成立要件有:经享有相应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讨论决定,经行政首长签署,公开发布。3分
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的成立不以相应行政机关正式会议讨论决定为必要要件,行政首长签署是所有抽象行政行为成立的必备要件。1分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行政主体作出决定;行政决定送达相对人;行政决定经相对人签收。4分 第六章
三、名词解释
31.法律保留:宪法、法律规定的专属立法事项,须有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能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均应得到法律授权,否则其合法性将受到质疑。只能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未授予的权力不得行使。
32.行政立法: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33.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4.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上一及行政机关或法定复议机关依照行政复议程序重新审查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35.行政处罚: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在犯,以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四、简答题:
36.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与行政处罚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有别1分,性质及内容不同1分,形式不同,角度不同1分。联系是2分;起因相同,目的一致,相辅相成。37.行政奖励的基本原则。依法奖励,实事求是的原则1分; 奖励与受奖行为相当的原则1分;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集合的原则1分; 公正,合理,民主,平等的原则1分 及时性,时效性,和稳定性原则1分。38.行政立法的程序。
立项1分,起草1分,听取公众意见1分,审查1分,决定与公布1分。39.国家公职关系的消灭事由。
退休1分,辞职1分,辞退1分,死亡1分,开除1分。40.行政规划的特征。
方针政策性1分,综合性1分,法定性1分,广泛的裁量性2分。
五、论述题
41.论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规范冲突规则。
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冲突,应当遵循特别法优先的规则2分。新法与旧法的冲突,应当遵循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则2分。效力等级不同的法律冲突,应当遵循高位规范优于低位规范的规则2分。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法律冲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要求,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冲突,向有关人民政府提出2分。规则之间的冲突,送请主管机关解释,裁决或者处理2分。
第七章
三、名词解释
31.法律优越:法律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2.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其他行政主体之间或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33.行政处理:行政主体为实现相应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任务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或根据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34.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基于行政职权的行使而实施的,不以设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为目的,且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只是作为行政执法中的方法,手段或措施,来证明,影响或改变一定的客观事实状态。
35.行政机关: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四、简答题
36.行政给付的基本原则。
法定原则1分,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1分,行政给付专款专用和效率的原则1分,合理比例的原则1分,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1分。
37.行政行为内容合法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行政行为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2分。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2分。行为目的合乎立法目的1分。
38.行政法治原则包括哪些要求。
依法行政1分,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1分,政府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1分,保护人权,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2分。
39.何谓行政公正的原则。
依法办事1分;不偏私,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1分;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1分;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1分;不单方接触,不在事先未通知和听取相对人申辩意见的情况下做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1分。
40.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行使所授职权时,是行政主体2分;以自己名义行使有关职权,并自己承担法律责任2分;在非行使法定职权的场合不是行政主体1分。
五、论述题
41.论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法定的原则2分,公开公正的原则1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2分,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2分,职能分离的原则2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1分。第八章
三、名词解释
31.行政处理: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相应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任务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或根据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民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32.行政许可: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33.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不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4.行政行为的确定力:行政行为实施后,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发生法律效力,行政主体本身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撤消或废止,相对人超过复议与诉讼时效后,不得对该行为提起复议或诉讼,即使在复议或诉讼期间内,非依法定程序,行政相对人不得停止对该行为确定义务的履行。
35.行政征收: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个人和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四、简答题:
36.简易处罚的适用程序。表明身份1分
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与依据1分 制作处罚决定书1分 交付处罚决定书1分 备案1分
37.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
行政强制法定原则2分;强制公开公正原则1分;强制与预防教育相结合原则1分;行政强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1分。
38.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行政相对人不再受该行为拘束2分;相对人可随时申请宣告其无效1分;有权国家机关可随时申请宣告其无效1分;宣告无效后,行政主体从相对人处取得的利益须返还,损失须赔偿1分。
39.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特征。
以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的2分;是授益性行政行为2分;目的具有限定性1分 40.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条件及其法律地位。
条件3分:受委托组织应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应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有履行相关职责所需的技术检查与鉴定条件。
法律地位2分:与委托方是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相关职权的行使须以委托方名义进行。
五、论述题:
41.论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处罚设定权法定2分 处罚主体及职权法定2分 被处罚行为法定2分
(一) 法定可撤销的情形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若干解释》的规定, 法院可做出撤销判决的情形如下。 (1) 主要证据不足。主要证据指能够证明案件基本事实的证据, 他是行政机关认定基本事实所必不可少的证据。 (2)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没有援用应该援用的法律、法规或着错误的援用了法律、法规, 既包括对规章和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的错误援用, 也包括没有正确的适用法律冲突规则等。 (3) 违反法定程序。《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或违反法法程序的, 法院可以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 并判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4) 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行使了法律没有没有赋予的权利或行使职权超出了法定的限度和范围。 (5) 滥用职权。指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虽在法定权限内, 但不正当地行使了职权。
(二) 推定可撤销的情形
以上情形的确定都需要有一个前提, 即法院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被告的行为符合上述情形。在法庭没有证据的情况下, 最高院《若干解释》第26条的规定:“在行政诉讼中, 被告对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 并提交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被告不提供或没有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 应当认定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和依据。”据此规定, 在被告没有举证或者没有合理理由逾期举证的情况下, 法院可以推定被诉行政行为没有法律依据或者证据, 作出撤销判决。
二、可诉行政行为司法撤销中的利益失衡——第三人利益保护的缺失
有第三人参加的行政诉讼具有区别于普通行政诉讼结构的特殊性。
1.这种诉讼结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有第三人的参加。当事人不仅仅包括原告和被告, 还包括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其诉讼地位与原告或被告类似。
2.有第三人参加的诉讼结构中, 法院判决往往会影响到第三人的利益。法院针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做出的判决会直接或间接的对第三人产生影响, 尤其在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双重效力”, 即对原告有害而对第三人则有益的情况下, 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还是维持必须考虑对原告或者第三人的利益以及权利救济。再次, 根据行政诉讼第三人种类的不同, 其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也是不同的。以行政诉讼第三人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为标准将行政诉讼第三人概括为权利关系第三人、义务关系第三人和事实关系第三人。权利关系第三人在被诉行政行为被撤销后, 会获得一定的权利。权利关系第三人在诉讼中相当于原告, 享有与原告相当的诉讼地位。义务关系第三人是指其权利受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授益处分的积极影响、或者参与了不利益具体行政行为, 而未被列为被告或不具备被告资格参加到诉讼中来, 提出自己独立的诉讼主张的个人或组织。
3.在义务关系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情形下, 如果法院因为行政机关没有提供证据或者没有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 而作出撤销被诉行政行为判决的, 会剥夺从被诉行政行为中获益的义务关系人的相关权利或者会强加其一定的义务。这相当于让相关第三人来承担被告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这种做法显然有失公允。
三、可诉行政行为司法撤销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针对法定可撤销情形, 除了行政机关的行为符合可撤销条件外, 还应考虑:撤销对行政相对人或第三人利益带来的影响、撤销对法律秩序造成的破坏、行政效率和诉讼经济以及撤销带来的损害能否通过代偿措施及对撤销效果的限制加以缓和等。《若干解释》第58条虽然规定了公共利益优先考虑原则, 体现了对行政行为司法撤销的限制, 但其规定不够具体, 缺乏可操作性。针对推定可撤销的情形, 法院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形做出不同的判决, 而不是一味的作出撤销判决。
1.当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对第三人有利或者牵扯到公共利益时, 法院不得直接予以撤销, 应该依职权调取证据。在实务中, 行政机关为了借助法院之手撤销其行政行为, 故意在诉讼中不提供证据, 按照《若干解释》26条的规定, 法院就只能认定其行政行为没有依据, 从而做出有利于原告的判决。若该行政行为不涉及到其他第三人的利益, 这种做法是符合诉讼目的的。但在涉及到第三人利益的时候, 尤其是撤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对第三人不利之时, 法院应依职权主动对行政机关作出该行为进行取证。
2.法律应当赋予第三人, 尤其是义务关系第三人以充分的诉讼权利。当行政机关怠于举证时, 义务关系第三人可以向法院提供该行政机关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或者线索, 然后再由法院进行取证。
结构性减税: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利来削减税负水平而实行的税负水平消减。它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减税,又不同于以往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所牵涉的税种并非不加区分地针对所有税利,的税负水平“平均使力”或“一刀切”式削减,它更强调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相对更为科学。以往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是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是税负总体水平的减少,强调的是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结构性减税是2009年中国税收政策的主基调。当前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就是扩大内需,进行结构性减税,就是要扩大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达到刺激经济、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目的。
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是与虚拟资本有关的、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就具体形态而言,虚拟经济有早期的以银行资本、股票资本运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有后来的在价格剧烈变化条件下出现的以金融衍生工具为典型特征的经济形态,还有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进步所产生的以网络服务工具和场所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特征。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实际上宣布了华尔街过度虚拟经济的失败。
问答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有什么影响?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其影响已经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大幅减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已陷入衰退。目前,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恶化。
第一,发达国家的负债消费模式将会进行调整。美国经济过去的繁荣被称为“资产型负债消费”经济模式,其得以迅速发展得益于融资成本或负债成本多年来一随处于低位,而较低的融资成本又是和放松监管、金融创新、风险低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次的次贷危机实际上是对多年来美国负债消费的一次“纠正”,标志着“寅吃卯粮”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目前,各国政府都充分意识到,要实施必要的监管,推动金融风险定价回到正常水平。这一恢复过程将会伴随家庭、金融机构和整个国家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需要家庭乃至整个国家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意味着以往过度的负债消费模式必须改变。
第二,全球通货膨胀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发展,其影响开始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为遏制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一系列旨在救市的举措,其中包括连续大幅降息,如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到O.25%,甚至有可能降到零;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直接注入大量资金,以缓解流动性短缺;政府发行债务,提高财政赤字水平救助金融机构。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行动一方面间接扩大了最终需求,另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商品市场上投机资金的供给,将有可能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
第三,美国救市有可能引发美元再次贬值。现阶段,资本持续流入是美国摆脱次贷危机的根本出路。但是,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加上政府为救援房利美和房地美的2000亿美元,救援美国国际集团的850亿美元,以及未来可能出台的更多大规模救市措施,无疑会增加美国政府未来的财政赤字。解决财政赤字无外乎两条出路:一是增税,二是通货膨胀。在经济复苏阶段,由于消费下降,增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通货膨胀既有利于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又有利于转嫁金融风险。因此,当市场对此形成普遍预期时,美元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贬值,进而给世界金融体系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对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将带来负面影响。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出现以下状况:一是保护主义思潮抬头,自由贸易与市场开放受阻;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速度放慢,削弱国际资本的流动;三是在开放金融市场的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会更加谨慎;四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质疑,影响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等。这些都会使经济全球化放慢脚步。
为什么说我国完全有能力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加大。在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满怀自信地指出:我们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这种自信来源于何处?
一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从1978年到2007年,我國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强大凝聚力。
二是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创造了有利条件。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速,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大,国内市场广阔,扩大内需大有可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充裕。劳动力素质较高;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和产品竞争力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综合优势。基于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性逆转。
外汇倾销 指一国的出口厂商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国外市场倾销商品,占领国际市场的行为。(书本:指出口企业利用本币贬值的机会,降低以外币表示的销售价格,已达到扩大本国商品出口的目的。)
最惠国待遇条款 百度: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是国与国之间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待遇条款,在进出口贸易、税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给予优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又称“无歧视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自考题目:最惠国关税待遇条款是贸易条约和协定的重要条款,它的基本含义是: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者将来给予任意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国际分工 百度: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书本:每个国家都利用适宜于其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
象征性交货 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的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货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过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
中性包装 既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和厂商名称,也不标明原有商标或牌号的包装。无牌中性包装:不使用任何商标和品牌,也不注明生产国别。
定牌中性包装:在商品和包装上使用买方指定的商标和品牌,但不注明生产国别。
关税 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向进出口商或其代理人征收的一种税收。
要素禀赋理论 狭义指生产要素比例学说,用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进出口贸易类型。广义除了生产要素比例学说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指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外部规模经济则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专门贸易 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倾销 商品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厂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将其商品挤进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并在国外市场上大量抛售商品以打击竞争者,最终占领市场的行为。
倾销可以分为偶然性倾销、掠夺性倾销、长期性倾销、隐蔽性倾销等。
非关税壁垒 指一国政府(地区)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所采取的除关税以外的所有限制进口贸易的措施(政策和手段)。
出口加工区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国际机场或邻近港口、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其中新建或扩建码头、仓库、厂房车站等基础设施,实行免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进行以出口为主的产品生产的加工区域。
自由贸易区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进口需求弹性 进口需求弹性也称进口需求价格弹性,是指进口数量变动的百分率与进出口相对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出口供给弹性 出口供给弹性亦称出口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出口数量变动的百分率与进出口相对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出口价格指数 出口价格指数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段内,所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变化的一种指数。
简述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理论的主要内容。基本假设: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2×2模型)一种投入:劳动(L)国内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 不存在技术变化
坚持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产品同质,劳动同质
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可自由流动
完全信息
不存在运费、(自由贸易)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 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贸易基础
(相对)技术水平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 比较成本不同商品相对价格不同国际贸易 即使某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是最有效率的,而另一国都是效率最低的,但只要它们在生产不同产品的优势(或劣势)上存在任何差别,它们就能够从相互间的贸易中获益。
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自考题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商品一定是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产品总量,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简述二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跨国公司扩张带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大
(五)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六)发展中国家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世界服务贸易
论述针对西方国家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威胁”论的应对策略
出口食品质量标准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种非关税壁垒。对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安全威胁论”,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有:
1、加强宣传,驳斥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食品“安全威胁论”的不实宣传。
2、加强我国出口食品的安全标准审查和检验工作,把好国门,尽可能减少问题食品的出口。
3、加强对出口食品企业的登记监管,对于查实的问题食品出口企业坚决实施严格的经济和纪律处罚。
简述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主要内容。
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论为依据,以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兴衰史为佐证,抨击了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学说,建立起了一套以保护关税为核心,以阶段保护为特点的为落后国家提供贸易保护政策依据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主要理论观点:
一、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竞争,主张一定条件下的保护制度。
二、反对“比较成本说”,主张发展生产力。
三、提倡发展本国工业,但不排斥有利可图的国际分工。
四、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五、提出了保护贸易的具体原则和措施。
自考题目:
(1)对古典自由贸易提出批评,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2)保护的对象以刚刚开始发展并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工业,而农业不需要保护,没有强有力竞争对象的工业也不需要保护。(3)保护时间以三十年为最高期限。
(4)以禁止输入和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关税来鼓励复杂机器进口。简述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模型 找不到
谈谈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其带给我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原因:1.普及教育,全民素质的提高,科学知识带来的喜讯。2.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府大力支持经济重建和发展,实现现代化。3.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变出口商品结构。4.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形中,属于公务员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A、降职 B、转任 C、退休 D、辞职
2、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组成部门
C、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3、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
A、行政机关 B、行政主体
C、行政组织 D、行政法律主体
4、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
A、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B、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C、不适用调解原则
D、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
5、在行政诉讼中,()应对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6、行政法的法源有()。
A、法律 B、宪法 C、地方性法规 D、单行条例
7、不能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有()。
A、行政处罚 B、行政不作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国家行为
8、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有()。
A、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案件
C、抽象行政行为
D、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9、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人民法院管辖。
A、最先立案的 B、最先收到起诉状的 C、任一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起()个月内提出。
A、1 B、2 C、6 D、3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2、行政处罚的特征。
3、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4、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特征。
六、案例分析题
1、某工商局李某,因爱人突然病重,便立即驾摩托车将其爱人送往医院,路上不慎将一位老太太撞伤,受害人家属多次找李某所在的工商局要求该局赔偿。局长说:“你们可以同他本人打官司,我们不管。”受害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试用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理论和规定分析下列问题:(1)局长的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2)受害人能否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3)当事人应该怎么办?: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形中,属于公务员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A、降职 B、转任 C、退休 D、辞职
2、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组成部门
C、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3、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
A、行政机关 B、行政主体
C、行政组织 D、行政法律主体
4、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
A、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B、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C、不适用调解原则
D、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
5、在行政诉讼中,()应对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6、行政法的法源有()。
A、法律 B、宪法 C、地方性法规 D、单行条例
7、不能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有()。
A、行政处罚 B、行政不作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国家行为
8、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有()。
A、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案件
C、抽象行政行为
D、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9、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人民法院管辖。
A、最先立案的 B、最先收到起诉状的 C、任一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起()个月内提出。
A、1 B、2 C、6 D、3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一,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二,必须依法进行;三,是行使行政职权、执行公务的行为;
四、是行政主体就行政管理所进行的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行政处罚的特征。
一,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二,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其它组织;三,适用对象是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3、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一,适应需要原则;二,精简原则;三,高效率原则;四,依法设置原则。
4、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特征。
一,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二,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三,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
六、案例分析题
1、某工商局李某,因爱人突然病重,便立即驾摩托车将其爱人送往医院,路上不慎将一位老太太撞伤,受害人家属多次找李某所在的工商局要求该局赔偿。局长说:“你们可以同他本人打官司,我们不管。”受害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试用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理论和规定分析下列问题:(1)局长的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局长的说法正确。因为李某并非因公行使职权的公务行为,而是在处理家事过程中的事故所致。此时,李某的身份为公民身份,其行为是个人行为,其行为后果由个人负责,行政主体不承担责任。
(2)受害人能否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受害人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为该案不是因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案件,不符合行政诉讼的特点,不属行政诉讼受理范围。
(3)当事人应该怎么办?:
作业1 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凡是小论文未写者,成绩为零。作业2 一 1993年3月28日,李某和关某一起去河边钓鱼,后二人回家。路上没走多远,李某改变主意,对关某说,不如到主河去摸鱼,关某同意,二人折回主河流处。在经过一片树林时,二人进入玩耍。玩耍中二人都吸了烟,并玩了弹火柴游戏。在走出树林时,关某见树林边有一队枯草,即划火柴将枯草点着。火苗迅速升起,并向树林里蔓延。二人急忙扑打,但因火势越烧越大,未能扑灭,二人惊慌离开现场跑回家。某市林业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授权某乡人民政府为原告,以李某与关某放火烧毁该乡果园村的树林50亩,造成经济损失达4000元为由,于1993年4月3日作出处罚决定:对关某罚款500元,并令其赔偿经济损失2500元,令李某赔偿经济损失1500元。李某对处罚决定不服,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案谁是行政行为的主体?
乡人民政府是行政行为的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授权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属于被授权的组织,被授权的组织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乡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具有处罚的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处罚权,能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是行政行为的主体。
二 1996年5月15日,吴某从常德市到韶关办事。次日凌晨二时许,吴某到其住在韶关的姑姑家,其姑姑家与王某的住所分属前后相邻的两幢楼。黑夜中吴误将第5幢楼认为是第4幢楼,吴某上楼到王某家门口,便用其姑姑给的钥匙开王的房门,开了约三分钟,门打不开。正在睡觉的王某夫妇被开门声吵醒,以为有小偷,便拿了一把三角刮刀去开门。吴听到房内有动静后没出声,刘开门后发现吴穿着大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长条状物,(实为报纸)便用三角刮刀向吴刺去,致吴右肩受伤,被送医院治疗用去医疗费996元,经韶关市公安局鉴定属轻微伤。在吴住院的第二天,刘某前往医院看望,并向吴道歉。九公里派出所经调查、取证、询问当事人后,越5月25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对刘殴伤他人的行为给予警告处罚,并裁决刘某赔偿吴某1000元,负担医疗费996元。刘某不服上述两项裁决,向韶关市公安局申请复议,韶关市公安局经复议,作出裁决维持九公里派出所的原裁决,刘某仍不服,向韶关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刘某诉称,其行为并非故意殴打他人,吴某误开门也有过错,在当时特定环境下认为吴某是小偷而误伤,可以给予民事赔偿,而不应受到治安处罚,被告的行政处罚裁决不公正。被告九公里派出所辩称,刘某持刀伤人,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应受到行政处罚。法院经审理认为,吴某在深夜错开原告的门,在听到屋内有动静时,又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叫门,原告在心理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用防身的工具刀误伤吴某,其行为虽造成吴某轻微伤,但主观上没有违反治安管理的故意,故不能构成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客体,被告对此作出处罚欠妥,故此判决:撤销九公里派出所治安管理处罚书和赔偿损失、负担医药费用裁决书。
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案中派出所在行政上的主体资格。本案中派出所具有行政法上的行政资格。派出所有警告的权力。派出所是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警告处罚。派出所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综上,派出所具有行政法的主体资格。
三 1994年9月,田某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取得本科学籍。1996年2月29日,田某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并被发现。同年3月5日,北京科技大学认定田某的行为是考试作弊,决定对田某按退学处理,并于4月10日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但是,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某宣布处分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某办理退学手续。田某继续在北京科技大学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的学习及学校组织的其他各项活动,北京科技大学也每年都收取田某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某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安排其参加毕业设计等。田某在北京科技大学4年的学习中,成绩全部合格,并且还获得优秀毕业论文。1998年毕业之际,北京科技大学认为田某已被退学处理,其学籍已被取消,不具备高校大学生的毕业条件,拒绝给田某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办理毕业派遣手续。田某不服并向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北京科技大学为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
一、办理派遣手续、赔偿经济损失3000元及在校报上公开赔礼道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2月14日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30日内向原告田某颁发毕业证、60日内召集本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田某的学士学位资格,30日内办理派遣手续,驳回原告田某的其他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北京科技大学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1999年4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驳回北京科技大学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问题:1 北京科技大学作出的退学处分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法院判令被告在特定期限内履行一系列特定内容的义务是否侵犯了行政权? 3 原告田某的赔偿请求与赔礼道歉请求为何被驳回? 答: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某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某办理退学手续,处罚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并且每年收取田某教育费等一系列行为,说明田某仍是在校大学生,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然而北京科技大学不履行法定职责,不给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11条规定,应属于行政诉讼案件。
没有侵犯行政权。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本案中要求北京科技大学在一定期限内发毕业证、审核学士学位,办理派遣证,属于依法办事,没有侵犯行政权。
要求获得行政赔偿,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3条、第4条的规定,即应属于行政赔偿的范围。本案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不属于行政赔偿范围,所以田某的赔偿请求被驳回。作业3 一 填空题 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申请为前提。2 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5 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6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8 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
10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11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12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
13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14行政判决分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二 选择题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AB)。
A行政相对方是不可少的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2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D)。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局法制科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D)。A行政处罚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指导权
D行政审判权
4甲乙二人的违法事实和情节相同,但公安机关对甲裁决拘留,而对乙只罚款50元,这显然是 不公正的。这种行为属于(BD)。A 不同情况,相同处罚
B同等情况,不同处罚。C违法行为
D违反公正的程序。
5李某是县办公室的安全保卫干部,被借调到县公安局,在借调的一次执行任务中,违法剥夺某人人身自由。在这里,(B)是行政赔偿义务机关。A县办公室
B县公安局 C县人民政府
D县人事部门
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AB)人民法院管辖。A被告所在地
B原告所在地 C公安机关所在地
D原告选择
7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是基于亲权或监护权而产生的,因而其在诉讼中居于(AB)的诉讼地位。
A与被告相类似
B与原告相类似 C 核心
D主导 8行政诉讼第三人包括(ABD)。
A原告
B被告 C代理人
D第三人
9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BC)。A人民法院
B诉讼参加人 C诉讼参与人
D人民检察院 10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A)。A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决定一律不准上诉
B当事人不服时,有权在接到决定之日起10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C当事人不服时,有权在接到决定之日起7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D当事人不服时,有权在接到决定之日起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三 名词解释 1行政法律事实 书上第8页 2资格许可 书上第90页 3要式行政行为 书上第70页 4行政不当 书上第195页 四 简答题
1简述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 书上第10页
2简述行政许可的特征 书上第88页
3简述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 书上第184页 五 论述题
1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 书上第24页
2论述追偿制度与赔偿制度的关系 书上第249页 六案例分析
2000年4月29日,某县的一个考场内,开考约30分钟后,监考老师发现一名来自公安系统的女考生拿出资料抄袭。监考老师向其提醒不能抄袭。该考生仍然继续抄袭,无奈监考老师收缴了其资料。但不久该考生又拿出一份资料抄袭,监考老师在几次提醒无效的情况下,没收了她的资料,并当场告诉她:“你这门考试以零分处理”,该考生并无异议。考虑到该考生只差两们就拿到所学专业的文凭。因此考后县自考办研究决定,只在要上报的考场情况登记表上登记该考生“夹带资料,并建议给予从轻处分”,所考科目 为零分。该考生接到此处分决定后不服,6月6日,向县政府写了一份《行政复议申请书》,认为监考老师是诬告,成绩应算作合格。要求自考办公开赔礼道歉,并付其精神损害赔偿金。现政府经过调查认为,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的舞弊行为及其他违反考试规则行为的处罚权应属省考委,县自考办对申请人作零分处理的决定无法定职权。根据此,县政府撤销现自考办的处理决定,上报市自考办作出决定: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和《参考细则》的有关规定,对该考生的应考应以零分计算,停考两年。该考生仍不服,7月21日向市政府提请行政复议,9月23日,某市政府法制办经合议作出撤销某市自考办的决定。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案应以哪个机关为行政复议机关? 答: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根据该条规定,市自考办作出决定处罚考生,考生可以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省自考委申请行政复议。作业四 一填空题
1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2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聘任)。3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的。
4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
5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6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7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8申戒罚的具体形式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9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C)。A某县民政局建设办公楼的行为
B某县民政局起诉建筑公司违约的行为
C某县民政局越权处罚违法的建筑公司的行为 D某县民政局依建筑合同奖励建筑公司的行为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B)。A行政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
C外部行政关系D行政管理关系
3下列四个选项中,其效力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ACBD)。A法律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D规章
4(ABCD)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 B经济特区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 5 行政诉讼撤销判决有(A BD)等几种形式。A判决全部撤销B判决部分撤销
C判决撤销不合法的主体资格D判决撤销并责成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6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A)。A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B停止裁定的执行 C裁定执行与否由当事人决定
D中止裁定的执行
7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之一是(B)。A委托诉讼代理人
B撤诉 C申请回避
D提出上诉
8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B)是被告。A原机关和复议机关
B复议机关 C申请回避
D提起上诉
9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A)。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B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C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
D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属(B)。A创制性立法
B授权性立法 C实施条例立法
D职权立法 三 名词解释 1国家行政机关 书上第30页 2行政许可 第88页 3行政处罚 第150页 4行政诉讼 第265页 四 简答题
1简述划分个人行为与机关行为的标准 第50页
2简述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 第58页
3简述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特征 第295页 五 论述题
1试论行政 行为的合法要件 第75页
2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第196—197页 六案例分析
某甲一年前下岗后,在家门口经营一个烟酒副食门市部。一天早上某甲刚开门,工商所的一名工作人员王某进来,说是要买一条高级香烟,这人拿了烟,某甲让他付款,王某却执意不肯。为此,二人撕打了起来,最后双方都受伤,某甲伤的比较重。事后,工商所负责人主持调解,让王某付某甲烟款,医药费各自承担。他们让某甲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某甲认为工商所在偏袒王某就未签字。谁知这事一拖就是两个月,某甲去工商所,他们不是避而不见,就是说还没有协商好,某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办?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案中某甲是否可以工商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答:工商所王某到某甲的烟酒副食门市部购买香烟不付款与某甲动手打架。王某的行为不是以工商所的名义作出的,而是以个人名义与某甲发生冲突的。王某的行为与履行职责无关,王某买烟不付款与某甲产生冲突,是民事纠纷与王某所在单位无关。所以说本案是民事案件。他们双方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案件,不可以工商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1 行政生态理论
所谓行政生态研究, 是指研究一国行政制度与行为时, 不可只从行政本身作孤立地描述和比较, 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影响[1]。行政生态研究理论是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应用到行政学领域的结果。因此, 行政生态研究的一般理论框架主要由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构成。首先, 有机体与其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次, 有机体与其外在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功能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当其中一方的功能发生变化时, 另一方的功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要受到影响, 并发生相适应的变化;再次, 有机体与其外在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关系, 即有机体与外在环境间信息交换过程, 呈现出来的一种动态连续性与均衡性状态;最后, 生态研究的泛学科性, 即指生态学研究与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乃至各种自然科学之间具有关联性, 往往要运用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才能对特定有机体与其外在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地理解和把握。
高斯认为, 行政生态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个人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施加某种影响的新满足和新机会”, 因为“它将导致很多人对政府职能的根源、公众态度和管理问题所产生的不同环境做细致的观察”, “通过公共手段建立起某种新体制的基础”, 最终实现其研究目的。“只有以生态的观点才能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与行政, 亦即从非行政的因素去观察行政”。由此可见, 行政生态研究的直接出发点, 正在于要使“我们对官僚治体及其他社会制度的探讨上, 将可获得更佳地了解”, 即目的在于要对行政制度及其行为进行更系统、全面地掌握与理解。
2 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
2.1 取得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以“下放权力、转变职能”为重点, 自上而下, 逐步向纵深推进, 取得了巨大成就。
(1) 地方基层政府机构简化有所成效。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从中央向地方政府逐步推进, 撤乡并镇, 精简基层政府规模和干部数量。
(2) 地方政府人事制度、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 基层政府机构在改革中能较大范围内推行竞争上岗和岗位轮换, 使多年来机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变, 也促使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3) 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一定的成果。基层政府的角色转变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的建立开始, 在此之后, 基层政府积极鼓励群众学习创新, 从一刀切的管理者渐渐演变为推动发展的掌舵者。
(4) 基层政府管理逐步走向公开化、透明化、法制化。基层政府通过公告栏、广播、电视等媒介, 和基层群众一起学习有关法律、规章;积极传达行政管理活动的办理程序、受理条件、受理时限、收费标准等, 扩大公众监督政府的途径。
(5) 基层行政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基层民主选举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制定对于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以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我国基层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进入21世纪,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我国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1) 传统的行政惯性成为深化改革的阻力。在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形成的坚韧的“吏治—人治”传统, 以及以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为精神支撑的、缺乏现代法治精神的文化背景, 形成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 至今仍然左右许多政府官员的思维方式和执政方式;而且, 更令人担忧的是, 在近年来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中, 由于官员治理模式滞后, 使得与干部选拔制度密切联系的“官本位”文化不仅没有淡化, 反而有强化的趋势。
(2) 缺乏完善的社会沟通体制, 权利形式中存在致命的弊端。目前,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基层社会中, 民主自治的推进依然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城市社区的自主管理模式中如何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农村推进村民自治中如何处理好村委会与党委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都还值得进一步探索。腐败官员的行为、制度导致的政府强权, 使社会的认同度大大降低。如果这种历史和现实早已证明
(下转第342页) (上接第334页)
的错误制度安排不能彻底纠正, 那么, 权利腐败、买官晋爵和“逆淘汰”趋势将无法遏制。长此以往, 其对政府的威信和法制信仰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2]。
3 行政生态理论对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3.1 改革政治制度, 创造生态行政管理系统
针对我国目前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在不断推进基层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 必须进行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1) 基层政府要积极放权。基层政府部门要在实现近期目标的同时, 不忽视中、长期的战略目标, 避免因小失大;保持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证地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 基层政府社会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运用市场机制来进行管理, 基层政府的使命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搞好服务。在生态环境问题上, 要更多地运用市场规律从事行政管理, 减少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对污染排放者收取排污费, 而不是强制要求停产。
(3) 实现“政治生态”。所谓政治生态化, 就是把政治与生态有机辨证地统一起来, 最终促进政府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政治生态化要求基层政府以政策、法令、规章制度、教育方式等对环境保护进行直接干预, 同时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教育方式, 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公众行为的影响又间接影响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许多基层政府曾因决策失误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必须用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来维护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促进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2 积极落实国家公务员制度, 改造基层行政文化
基层政府要实现“善治”的目标就必须积极落实现有的公务员制度, 确保基层政府的各级官员真正由公民通过自由而公正的选举产生, 从制度上保证政府官员成为人民利益的真实代表。另外, 也必须建立和完善公民约束和监督政府的有效机制, 保证基层政府官员违背大多数选民的利益时, 公民能够按照法律和制度有效地剥夺违法或不称职的官员的权力。在此基础上, 推动现代行政伦理建设, 促进基层公务员观念的根本转变。
3.3 为基层企业创造优良的经济环境
基层政府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保护环境资源, 鼓励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 使经济活动的收益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包括资源环境在内的各种实际影响。例如, 政府可以用拍卖排放污染许可证的办法来控制污染量。政府根据人类对某一环境资源的生态需求状况, 先确定该环境资源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 然后通过科学计算和经验估算, 确定该环境的环境容量 (即污染物的排放量) , 这个最大纳污量就是向该环境资源排放某一类污染物 (如废水、废气、废渣) 的所有当事人允许的污染排放量总和。政府可以把这一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公开拍卖, 把排污许可证 (即污染权) 分配给消除污染费用最高的经济当事人[3]。
3.4 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法规的执法力度
基层加强行政立法工作, 依法行政,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对于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案件坚决予以查处[4]。要把环境作为国家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和财产来管理, 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及收费制度,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外地方政府的先进环保管理经验, 提高自身的环境管理能力, 严惩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行为, 针对当前执法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严格进行执法监督, 使基层行政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5]。
3.5 推进基层“公民社会”建设, 奠定基层现代法制基础
提高基层群众的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自动性, 是培养成熟的公民社会也是改造行政生态的重要内容。由于公民社会是现代政府建立的基础, 宪政的实施、法治的有效推行, 必须深深根植于人民大众特别是基层农民的普法精神和法律信仰之上[6]。地方政府公共行政的现代化来源于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来源于法治的实践, 因此, 我国加快基层“公民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还权于民”、“还权于社会”, 在于为基层群众创造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渠道和形式, 发展良好的基层社会组织和团体, 这不仅是现代治理的基本法则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国社会培养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彭文贤.行政生态学[M].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8.
[4]郭济.中国行政改革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 2000 (9) :3-5.
[5]陈世香.美国生态行政理论的形成及其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8) :196-200.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科)》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乡镇企业职工李某携带一箱酒精乘坐火车时,被列车员王某发现,王某要求其开箱检查。在李某不从的情况下列车员叫来列车长和乘警等强行开箱检查,确认为酒精后,决定全部予以没收。李某不服,应以下列何者为被告?().铁路局
.铁路公安分局.列车员.列车长 正确答案:
2.哪个行为是不可诉的内部行为?()
.行政机关解除与一饮食服务人员劳动合同的行为.行政机关所作的降职决定
.公安机关处以参与赌博的本机关公务员甲10日拘留.某市教育局所作的开除一超生教师公职的决定行为 正确答案:
3.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必须由:().法律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法律、法规规定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正确答案:
4.受诉人民法院自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7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
.向上一级法院申诉或上诉.向上一级法院上诉或起诉.向上一级法院申诉或起诉 正确答案:
5.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必须由:().法律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法律、法规规定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正确答案:
6.当事人要求再审的申诉应在何时提出?().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之前提出.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之后提出
谋学网www.mouxue.om
.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后5年内提出.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后2年内提出 正确答案:
7.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相比,以下哪个基本原则为行政诉讼所独有的?().人民法院儿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合议原则 正确答案:
8.张某扰乱会治安受到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其认为行政处罚太重,应当如何处理?().直接起诉
.经复议后再起诉.经复议后终局
.既可依法复议,也可向法院起诉 正确答案:
9.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应一律:().开庭审理.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书面审理 正确答案:
10.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时不使用罚款、没收财务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
.应先接受和罚,然后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应先接受处罚,然后可以向其上级行政机关进行检举.有权拒绝处罚.应当接受处罚 正确答案:
11.下列情况下,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场作出处罚的
.只要当事人提出当场缴纳,无论何种情形即可当场收缴 正确答案:
12.下列不属于政行为的是:().行政机关对公民出生的登记.行政机关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责令退耕还田.行政机关购买办公大楼 正确答案:
13.下列关于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多种行政处罚
.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依据同一法律规范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处罚
谋学网www.mouxue.om
.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罚款
.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处罚 正确答案:
14.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公民当场处以罚款的数额为:().20元以下.50元以下.100元以下.200元以下 正确答案:
15.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公民当场处以罚款的数额为:().20元以下.50元以下.100元以下.200元以下 正确答案:
1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含义是:()
.人民法院审一行政案件可以采用调解的方法,但不能用调解的方式结案.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能采用调解的方法,但可以用调解的方式结案.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采用调解的方法,也可以用调解的方式结案.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既不能采用调解的方法,也不能用调解的方式结案 正确答案:
17.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案件的期限是:()
.自收到上诉状之日起3个月内,有特殊情况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长.自收到上诉讼之日起3个月内,有特殊情况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自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有特殊情况 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长.自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有特殊情况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 正确答案:
18.某市交警李霜在下班后正在家中吃饭期间,接到某地发生交通肇事的电话,即赶赴现场,将肇事司机的车辆扣押,随后开回家中吃饭,途中不巧将汽车撞坏,请问此案应如何处理?()
.属于个人行为,应当由交警李某赔偿.属于职务行为,应由李某所在机关赔偿.是执行职务中的正常损害,不予赔偿.不予赔偿,但应给予适当的补偿 正确答案:
19.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应当如何处理:().直接报请中级人民法院批准.直接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直接报请本院院长批准
.直接报请本院审判委员会批准 正确答案:
20.行政机关人民法院行政强制执行的依据是:().行政法律规范规定的义务
谋学网www.mouxue.om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与问答题答案】推荐阅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10-28
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09-07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010春 网络作业12-14
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听证程序区别06-18
5.3、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应对制度07-21
公证与行政处罚07-19
行政工作改善与创新07-06
行政工作分析与评价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