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给我的启示作文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然给我的启示作文(精选8篇)

自然给我的启示作文 篇1

青山绿水,红花翠叶,粉桃碧竹,皆为自然。人类受惠自然,自然启示人类。每每我驻足在一花一叶前,目睹那孱弱的生灵冲破束缚,焕发生机,那一刻,灵魂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涤。

那年,正值寒冬。我在准备不久将要到来的音乐大赛,日夜苦练着吉他。寒风纠缠着窗棂发出呜咽,树叶婆娑的影子倒映在玻璃窗上。我的指尖早已冻得通红,麻木地挑起琴弦,弦铮铮地发出颤鸣,我烦乱地丢开吉他,搓搓僵硬的指尖,走出门外。

那是一个漫天白雪的琉璃世界,黛色的墙瓦、碧色的柏叶、青色的石板街全被晶莹的霜雪覆盖,只有几片孤零零的枯叶露出黯淡的色彩。本想寻觅一丝生机,却只能失望地垂下头,有些自嘲地想,是啊,这种寒冬,哪有植物能生存下去?

正当我转身之际,余光瞥到一抹鲜亮的颜色,我一下子震住了,身子愣在那儿,目光灼灼地盯着那墙角,那株小小的,不起眼的,甚至不知名的杂草正在迸发着世界上最璀璨的光芒。那小东西即使缩在墙角,亦未攀附一丝外力,周围铺天盖地的霜雪,也未把它埋没。

它昂着头,突破坚硬的外壳,冲出湿润的泥土,冲破刺骨寒冷的冰雪,向着仅有的阳光无畏地生长。我想,这画面,到了诗人眼里,一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定,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毅力······

我摸摸它纤细的,却异样强壮的茎,仿佛感到有一股难言的力量流过它的脉络,传递到我掌心,透过心脏,浸进骨髓,润入脾腑。在这样的寒冬里,我却感受到心脏炽热地跳动着,仿佛要灼穿我的胸膛。

倘若世间没有风和雨,这枝上繁花,又归何处?我的心早已如春风拂过的明镜,清明澄净,轻轻拂去它叶上的污渍,回到房间,拾起吉他,拾起梦想,孤影耕霞。

比赛那天,我坐在台上,轻吁一口气,挑起一根琴弦,弦在指尖轻颤,闭上眼,音起,袅袅似行云流水般,回荡在每个人耳畔。那琴音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似雨滴划过屋檐,似露珠坠落莲叶······音落,掌声雷鸣。我望着初升的太阳将世界笼上金纱,不知怎的,脑海里忽地闪过那株在雪中顽强生长的草,眸中涌起热流,嘴角晕开笑靥。

后来,每当我深陷黑暗时,我便会遥望自然,那是上天赐给人类的财富,人理应聆听自然的回响,领悟自然的真谛。那陡然崛起的青山,那傲然凌于枝头的蜡梅,那外表丑陋却异样甘甜的丑橘······太多人忙于低头匆匆赶路,却忘了驻足抬头看看。

自然给我的启示作文 篇2

记得在一年级时, 我们班就是一个捣蛋班, 有许多同学都不注意班级的荣誉, 常常给班里丢分。那时, 我才一年级, 我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团结。有一天, 我问爸爸:“爸爸, 为什么我们班级总评不上文明班, 这是为什么呀?”爸爸的回答是这样的:“遇到不理解的问题, 要自己动脑筋认真思考, 结合实际。”我气极了, 嫌爸爸不告诉我答案。

一天, 我无意中发现几十只蚂蚁抬一条小虫子, 就那样慢慢地抬着, 一直抬进它们的小洞里。我愣在那里, 一动不动, 反复思考着, 为什么那么小的蚂蚁能抬得动对它们来说的“巨人”。好一会儿, 我才恍然大悟, 一只蚂蚁的力量小, 而几十只蚂蚁的力量加在一起, 那不就大了吗?我们人也一样, 一个人的力量小, 但几十个人团结起来力量就大了。我们班就是因为不团结, 没有荣誉感才落后。我赶紧跑回家, 兴奋地告诉爸爸:“我明白了, 我明白了。”随后, 我把遇到的事情和受到的启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爸爸表扬了我, 还问道:“文文, 还怪爸爸吗?”“不了。”我回答道。从此, “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句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我给同学们讲这个道理。直到今天, 我们班教室门前终于挂上了“文明班”这个牌, 我高兴极了。

借此机会, 我想告诉大家:“集体的荣誉是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换来的, 我们不要连个小蚂蚁都不如!”

可改为“在日常生活中, 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小事。”

画“浪线”的句子承上启下, 自然过渡。

“注意”一词应改为“珍惜”。

“我才一年级”与“记得在一年级时”重复, 应把“我才一年级”删除。

“结合实际”应放在“自己动脑筋认真思考”前面。

由几十只蚂蚁搬一条小虫子, 联想到自己的班级就是因为不团结, 没有集体荣誉感而落后, 恰到好处, 也是这篇文章所要点明的中心。

从“我赶紧跑回家”起, 应另起一段。

“我给同学们讲这个道理。”这句话太笼统, 应具体写出带领大家怎样做才能为班级争得荣誉。

自然给我的启示 篇3

山,巍峨雄壮,昭示着他的沧桑与厚重。古往今来,坐拥天下者几多变换,然天下虽易主,江山却未变。山以他的坚忍与不屈屹立于天地之间,那份对世事变革却依然淡泊的持重,令人钦佩。

水,温柔细腻,表现着她的清澈与坦荡。曾经沧海难为水,时光匆匆逝去,却无法改变水的真诚。只有如水般清澈、透明、坦荡,方能体味人生之真谛。那份世事变幻却依然宁静致远的坦诚,令人动容。

风,变幻莫测,展示着他的自由与灵动,他不羁的性格宛如“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豪迈。无法掌控,随心所欲,能有如此特质的怕只有风了。他经历过盛世的繁荣,也感受过末世暴政的残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野草的坚韧抑或是风的神奇?管他呢,那份面对世事变迁却依然我行我素的洒脱,令人向往。

雨,润物无声,她时而如情人间最轻的呢喃,时而如刺眼的阳光般猛烈,却造福万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雨的温柔,“春雨贵如油”则彰显了她的珍贵。她的生命短暂,短暂得一瞬即逝,仿佛转身之间,便是她的一生。她的生命却又如此绵长,长到她一生的距离就是天地之间的距离。落入大地怀抱之前的她,紧张、害怕抑或是兴奋,究竟是以何种心态落地结束她的一生?不,没有结束,她滋润了土地,土地长出庄稼,供人食用。是她润万物于无形,那份对生命短暂却又义无反顾的执著,令人感动。

山的淡然、持重教会了我遇事冷静、沉稳淡泊;水的清澈、温柔教会了我对人坦荡真诚、以心为友;风的不羁、洒脱教会了我待人宽容、化敌为友;雨的细腻、执著教会了我学会奉献、给予他人关爱。

人与自然相辅相承,自然给人以启示,人为自然增添生机,两者缺一不可。品读自然,便是体察人生、参悟人生的哲理;感受自然,便是阅读人生、感悟人生的真意;感悟自然,便是品味人生、觉悟人生的意义。

自然之启,于我之示,在拥抱自然的瞬间纵情于山水之间,感怀于风雨之情,就能体会到自然给我的启示。

(指导教师/于丽娜)

自然给我的启示作文 篇4

大自然里的一切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就拿月亮来说吧,月圆月缺这种现象,就被人们用来代表亲人的团聚和离散。早在古代,那些文人墨客诗人,特别是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们,也常常把月亮作为他们对亲人思念的一种寄托。而当我们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看到那高挂在天空中的月亮时,我们想起的往往是我们亲近的人。

我认为,人能在大自然的世界里领悟到很多,得到很多的启示,难道不是吗?

大家都知道,蝴蝶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很美的生物,但是人们知道吗?蝴蝶拥有的美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它美丽的背后所承受的痛苦是人们无法体会的,蝴蝶在幼小的时候是一只没有翅膀的虫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蝴蝶才从一个茧里挣脱出来,蝴蝶脱茧而出,就好比我们学习的过程,处在读书时代的我们,相信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属于“被迫”读书,当然包括我在内,读书是条漫长而艰难的路程,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不懈,朝着我们的目标奋进,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像蝴蝶那样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拥有一对展翅高飞的翅膀。朝着我们的目标一起努力吧。

大自然还带给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务必珍惜光阴的启示。就如每天的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太阳才从山头缓缓升起,转眼间就已经是明月当头星光闪耀,随着一起的,就是那一簇簇的太阳花,太阳花悄悄的开放了,又消无声息的合拢了。

竞赛作文自然给我的启示 篇5

自然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慈母,更是启迪我们进步的良师。

——题记

日月星辰,雨雪风霜,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可我们人类,有时就像一个不知厌足的孩子,只知贪婪地享受着,不休地索取着,竟常常忽视了,大自然母亲于无声处意味深长的训诫。

泥土默默,淡泊无私

泥土,从不因自己贫瘠少收而自暴自弃,也不会因为自己丰饶多产而骄傲自大。它不追求任何华丽的称号,只是竭尽所能,让世界繁华富丽,而把这当作对它最好的奖赏。

泥土,从来都是敞开胸怀接纳每颗种子,为它提供丰富的养料,让它发芽,生长,结出果实。因为泥土知道,百花齐放,万类竞生,才是和美的家园。于是,它用自己的博爱无私,妆点出了我们绚丽多彩的大地。

可叹的是,依赖土地而生的人类,有些竟变异为可耻的利益之徒,纷争不息。当人们为争霸权,夺资源,不惜让同类陷入水火的时候;当人们结同伙,排异己,步步自陷危境的时候;当人们图虚名,谋小利,终日辛苦辗转的时候„„我分明听到了来自

泥土的扼腕叹息:争名夺利,何日方休?

蜂蚁匆匆,勤劳合作

蜜蜂嗡嗡飞花丛,专为生活酿造最香的甜蜜;蚂蚁忙忙走地穴,只为王国增添更美的风景。

记得有一首诗中写道:“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描写蜜蜂的,盛赞蜜蜂的勤劳与奉献。而蚂蚁,整天忙碌,尽职尽责。捕到猎物,它们并力合作,有时竟能抬起比自身重一万倍的东西;烈火烧身,它们还会抱团求存,以莫大的牺牲,换取种族的繁衍。平日的小精灵,顿时成了团结合作的大英雄!

可悲的是,视蜂蚁为“小”昆虫的人类,有时却小里小气,全无大丈夫气概。当自私成性、寸利必争的现象屡见不鲜的时候,当雷锋精神、集体主义观念日被淡忘的时候,当贱视劳动、追求舒适成为风尚的时候„„我赫然收到了蜜蜂、蚂蚁于百忙之中发来的信息:勤劳是本,合作共赢!

青松巍巍,坚韧执着

小时候,冬季随父亲坐车去游玩。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路旁屹立着一排排挺拔的青松,它们像保卫道路的忠实卫士,又像

抗击风雪的坚强哨兵。看,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柔嫩的枝条上,层层叠叠,似乎下一瞬间,它的枝干就会不堪重负,被折断成两半。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待我返回,天霁雪化,棵棵青松依然坚忍不拔地站在那里,似乎比先前显得更加苍翠,更加精神。

可敬的是,在磨难中历练的人们,面对生活的疾风暴雨,也昂起了头颅,挺直了腰杆。当冰雪成灾,电力工人排除万难,抢修电网的时候;当地震袭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抢险救灾的时候;当矿难工人深陷井下,几十天不见天日,最终获救的时候„„我俨然看见了一棵棵青松的影子,它们振起涛声阵阵: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大自然给我的启示作文 篇6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科学家从动、植物的身上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其实而发明出许多新奇的物品。

我相信大家都认识木匠的鼻祖――鲁班。鲁班发明锯的故事流传甚广。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建造一个大宫殿的任务。建造大宫殿需要的木材很多,鲁班天天带着他的徒弟们上山砍伐木材。他们用的工具是斧子,斧子砍树的进度十分慢,一天下来,徒弟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也只能砍倒少许的木材。一次偶然的机会,鲁班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却不慎被一片叶子割伤。鲁班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一片小小的叶子也能割伤人?于是,他把一片叶子摘下,仔细观察。他发现,这种叶子的边缘呈齿形,后来他就模仿那片叶子的模样,发明了锯,使砍伐树木的进度大大改进。

在鲁班发明锯前,也曾有过人被这种树木割伤,但伤口康复后,也没有去追究原因。

一堂失败的公开课给我的启示 篇7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 生动传神地记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 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通过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 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及亡失后“我”的情感。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独特的抒情方式。4、学习借物抒情等写法, 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 “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我手写吾口” (黄遵宪) , 这就告诉我们写景、写物的文章也是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处处浸染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郑振铎写的《猫》, 去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学习大作家写作的方法, 为我所用。 (板书)

二.检查预习 (略)

三.研讨

1、本文的主旨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 试多角度研讨。

明确:猫的命运:第一只猫不仅表现了对猫的深挚的惋惜之情, 而且流露了作者对旧时代人生命运的凄婉的伤感。第二只猫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的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和控诉, 寓有对当时社会世态的讥讽。第三只猫告诉人们, 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 就得出主观臆断的结论是错误的, 依靠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害无辜。

“我”的角度:通过三次养猫过程的不同感想的叙写, 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感情。

2、有人认为:“前两只猫略去不写, 单写第三只猫文章也很生动、完整。”你认为呢?

明确:理由1, 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显示了猫的悲剧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发展过程, 分别显示了作品思想内容的广度 (选了典型的三只猫) 和深度 (猫的悲剧和“我”的情感都层层深入) 。

理由2, 对比烘托的写法,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 (外形、我的态度、结局等方面) 对比, 前两只猫烘托第三只猫。

3、以“我”为代表的这一家人, 是否真的爱猫?

明确:第一种, 爱。对前两只猫的喜爱自然不在话下, 第三猫如果不从根本上喜爱的话, 哪来最后深深的忏悔、内疚?“我家永不养猫。”这负疚的感情是何等深刻!

第二种, 不从根本上喜爱猫。前两只猫活泼可爱, 我喜爱;第三只猫长相难看,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遭“我”怀疑、棒打, 最后冤死。所以, “我”之爱猫, 并非爱一切的猫, “我”完全是凭感情用事, 完全是从个人利益出发。

四.拓展

1、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 鸟也被咬死, 我将怎样想, 怎样做? (要从课文内容出发)

明确:不爱猫。

爱猫, 爱屋及乌。

2、学习了此文, 请你结合文章说说你在写作上的收获、启迪, 以便以后在自己文章写作中运用。

如:细节描写。选材的广度 (三只猫典型形象) 、深度 (由猫及人的内心世界) ;第一只猫从前后对比上描写, 正面描写;第二只猫与第一只比较中描写, 正面描写;第三只猫侧重侧面描写。

五.作业。运用以上一、二种写作方法, 试着描写一种景或物 (动植物皆可) 。

课上完后, 自以为教学流程顺畅, 课堂上学生反映热烈, 上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难言的情感。但是, 教研员一见到走下讲台的我就问, 你在上什么?这是语文课吗?留下了一个极度伤心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地站在那儿, 我做错了, 错在哪儿了呢?

学习思辨

直到2011年5月12日, 我参加了八年级研训一体化活动, 在专家引领下, 我才领悟到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或语文性的东西) 。新课程改革前, 语文教学上过分追求字、词、句、段、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肢解课文的机械性的分析, 课文失去了“血肉”“灵性”;新课程改革初期, 语文教学上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东西, 强调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共鸣。我的上述失败的一课正是过分强调了人文性, 忽视了语文课的语文性。

有教师对我的教学点评: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散文式的小说, 它主要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变化, 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 同时要学会勇敢地反省自我的过失。这些希望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能深切的体味。从检查预习入手到分析课文最后总结作业, 一堂课内容容量大了点, 这样一来, 看起来这是一堂完美无缺的课, 实际上很多知识点只是点到了, 而还没有深入, 可能学生印象不深, 导致教学效果欠缺。

语文课文都是一篇篇选文, 内容广博, 有历史的、社会的、自然科学的等等, 如果以这些内容性的东西为重点来上课, 那么, 语文课就缺失了他自身特点, 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庸, 这不是语文课!上述的公开课错就错在以内容性的东西为重点来上课, 缺失了语文课自己的特点。

实践探索

那么语文课自己的特点是什么?经过与其他老师的讨论一致认为, 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工具性的“语言形式”, 如词语、句子、段落等, 这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语文性要融合于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之中,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任何一方的强势或者缺失势必会影响“语文性”。教学一篇课文应弄清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其中“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应是语文课研究的重点。

例如上《端午的鸭蛋》这一课:内容性的东西主要有端午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学生大多容易掌握, 一读就明白了, 可压缩少讲。教学重点可放在汪曾祺的语言艺术上, 可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仔细体会课文语言上的特色。

例 (1)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 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赏析:口语化, 用了短句, 一句一断, 犹如生活中人们说一句停一下, 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

例 (2)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 蛋黄是浅黄色的,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赏析:这些信口而出的“大白话”, 自然亲切, 使文章生活气息浓厚。

例 (3)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 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赏析: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 让人忍俊不禁, 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类似的例子:“我走的地方不少, 所食鸭蛋多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 我实在瞧不上。”

例 (4) :“筷子头一扎下去,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赏析:一“扎”一“冒”呼应, 绘声绘色, 那种动感、快感, 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有淡淡的幽默。

例 (5) :方言的运用, 如“白嘴”、“空头”等。

例 (6) :古汉语、古诗词的引用, 如“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等等。文白相间, 典雅有味。

又如上《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这一课:内容性的东西主要有从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等等。学生通过朗读都能找到答案, 教学重点可放在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可从这两种特点入手分析课文, 品读语言。

例如文学的特点方面, (1) 说说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对比, 罗布泊今昔不同的景象, 显示了巨大的落差, 造成了文势的跌宕,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 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 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 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站在罗布泊边缘, 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 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 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 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 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 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 怎能不令人痛心!

排比,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 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救救青海湖, 救救月牙泉, 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呼吁之情, 振聋发聩。

(2) 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此时此刻, 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 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救救青海湖, 救救月牙泉, 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总结提升

一盆绿萝给我的启示 篇8

我是个没工夫的人,平日里忙着学校和家庭,哪有精力顾及它!不记得浇过几次水,即使偶有闲暇放眼在它身上,却又总见它每况愈下。最终,在那个寒冬,那渐去的绿意还是变成了枯枝败叶——我仍欣欣然盼它春日可以重生。

转眼就春天来了。黄河路两旁先是有了初春腊梅的暗香浮动;又过了几天,头顶树梢上的杨毛虫就开始吓人了;再是岸旁垂柳随风拂袖,那鲜绿的裙袄尽显风姿妖娆;迎春花早开了,大片的叶子正可劲地长;杏花、桃花竞赛一般地怒放……眨眼间到了阳春三月,天地间染红笼翠,万物生发。“哦,我家阳台上还有一盆绿萝,想必该抽芽了吧?也许这个春天它会把我那单调的阳台装点得活泼些吧!”我开始想到去看望它。当我兴冲冲地跑回家,却见那盆中除了上年它遗留下来的枯枝败叶,便是干裂的土。“看来时候未到吧!”我想。我决定给它浇些水,一来为它将来的“出世”创造些有利条件,二来我心中多少有些愧疚。那时我的心情是冀盼的,就像《兰花草》中唱到:“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一日看三回,盼望花开早……”随着花红柳绿的渐行渐远,夏季的热浪一波一波地袭来,我依然没有等到它“来”的消息,这着实叫人沮丧。我开始怀疑它是否真的还存活?

某天,老婆從街边小摊买回几盆金菊,那花黄灿灿的,还有一层淡淡的香气。我们把它放在电视柜上,时常欣赏它,满是愉悦,一屋子也充满了新鲜。但是,金菊花期很短,暑假未完它便老气横秋,加上它那塑料做的花盆,一抔营养土,实无可取,我决定哪天顺便丢掉它。老婆劝我丢掉绿萝花盆,我欣然同意。(之后我又去看过几次,还是那个样子)

那是在夏末的一个傍晚,天气凉爽,趁着外出散步,我便去收拾他们。花盆已经拎在了手里,正要出门,又忍不住低头瞧一眼,忽然感觉有些异样——所幸多看了一眼,所幸那天不致太昏暗——那里竟有一支芽!开始还不敢相信,忙打开手灯细查看,在灯光的映照下那小芽一厘米的样子,尖尖的、嫩嫩的,却明显在憋着劲,我的欣喜莫可名状,一连好几天。从此,我又有了给它松土、浇水的激情。它一天一个样子飞速地生长着,毫不夸张地说,当每天你一醒来,它都能给你惊喜。一个星期下来,它就主干枝叶俱已分明,我也养成了看望它的习惯。就这样,它在我惊奇的注视中生长着,生长着……

玉米收割时我回了趟老家,农村的田野满是萧条,树木纷纷落叶归根。回家后却见我的绿萝愈发蓬勃,花盆已盛不下它——应该给它换个家了!我和妻子小心翼翼将土取出时,我们愕然了:小盆内早已是盘根交错,根须运行到了花盆内的每一个角落,花土被整个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结实的土疙瘩——那可不是一两个月能够生发得了的!原来,在漫长的日子里,它一直不为人知地悄悄积蓄能量,默默运行,执著等待着属于它的光辉时刻……

我养花不多,它是唯一一道风景。冬天,我知道它不耐寒,就把它请进卧室,它便至今一直装点着我的卧室。我喜欢它,绝不仅是因为它的枝叶婆娑,而是因为每当我看到它,总能想到它朴实而坚强的品格——永不言弃、不事张扬,只管默默努力,积蓄能量,厚积薄发。对此,我颇受教益,植物不同,各应时令,自有花期。就像我可爱的学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表现各异,但是,只要他们在努力,只要教师善加料理,不忘浇水、施肥、保暖,最终他们定能以各自的方式绽放生命的光彩。而期间不管他们表现得多么让人失望,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的就是充满期盼,等待、再等待……其实,往往就在你行将放弃之际,也正是希望出现之时——这样的生命一旦喷薄而出,结果往往不同凡响。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民主北路47号徐州市第三中学物理组)

上一篇:房顶漏水协议书下一篇:夏季工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