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班通总结(精选9篇)
工作总结
学校“班班通”开通和应用,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回顾“班班通”的简短的使用经历,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2013年“班班通”建设6个教室,学生总数154人,教职工人数15人。
二、班班通管理和应用情况
1、领导重视、健全制度
多媒体教学是全新的课题,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也是全新的课题。新生事物的出现和成长,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给予辅佐,是难以成功的。为了更好地利用远程资源,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作用,把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技术与学校教育、及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有效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却是学校的工作立足点。为此,程校长组织学校“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了《班班通设备的使用与保管制度》、《电子白板使用技术培训制度》、《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及考核制度》等,为更加有效地利用好“班班通”设备,更加有效地利用好优质教育资源起到了很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2、技术引领、交流协作 “任何一种行为或措施,没有先期的探索和铺垫是难以铺开的。”我们认识到教师个人的计算机水平及远程资源使用水平,直接制约着学校远程资源的使用水准。为此,我们一方面在提高教师个人计算机水平的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先后制定了《电子白板使用技术培训制度》、《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及考核制度》等;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和考核的力度,促使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上新台阶。在县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学校在开学初及教研活动中多次对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及交流活动如集体培训、分散练习、年轻技术熟练的教师带老教师等。通过学习培训、相互交流,使全体教师认识了“班班通”设备系统;知晓了远程教育各资源的类型及来源;让每位教师熟练掌握、会独立操作基于“班班通”建构下各资源如何使用。扫除了教师用“班班通”设备运用远教资源的技术障碍。
3、适度的要求、及时引导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是新生事物,限于教师的技术水平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影响,开始教师觉得不习惯、麻烦。为了真正发挥“班班通“实效,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对应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鼓励教师多用、用好“班班通”。经过近一月的运行,如今,通过引导和尝试使用,教师逐渐认识到使用的好处,尝到应用的甜头,从而从强迫使用到自觉使用,从不习惯到离不了。语文课上,学生可以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欣赏到老师搜集的课文背景材料、图片、课文朗读、解说及疑难解析等内容;数学课上,抽象的理论已变成形象的画面,枯燥的知识已转化为丰富多彩、赏心而悦目的立体 动态图象,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和不同的体验。现在教师均能自觉使用课件或网络资源备课、上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人人会和堂堂用的比例有了较大提升,课堂教学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整个学校教学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4、初尝甜头,竞相使用
网络资源量大而丰富,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对教师帮助很大;《专题教育》学生最为喜欢。资源的调用顺畅,使用便捷,可以使资源真正走进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目前,我校教师利用“班班通”使用网络资源已斐然成风,许多教师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才能得到了施展,技术娴熟、脱颖而出,如徐凌云、赵顺根等,都是五十左右岁的以老师也不甘落后,经常虚心向年轻教师问这问那,以经常打电话问我等;课堂教学也基本上告别了“粉尘”,增添了色彩,增大了容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浓,学习效果得以提高。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我校教研工作的攀升,我们深信:“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必将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三、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目前,我们学校教师对多媒体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掌握,但还有待加强训练;学校可供教师备课、制作课件的电脑太少;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及网络管理人员,“班班通”设备管理兼职人员有时既要上课,又要帮其他老师调试机器无法应对。这些都是班班通工程实施的瓶颈,也是下一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实施“班班通”是促进我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围绕“班班通”校园信息化平台,不断推进信息化应用水平,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用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 加之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不同, 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学习都会感到困难。 如果通过“班班通”教学平台,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辅助材料, 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得到了强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促进了“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和应用。 “班班通”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推广运用, 为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更新了教学方式, 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可是普通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特别是在农村, 信息闭塞, 教学形式单一, 就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陷入“山穷水尽”的时候, 我们盼来了“班班通”。 它虽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却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新要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农村小学“班班通”功能强大, 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突破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有充分发掘和拓展 “班班通”应有的功能, 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
“班班通”的开通, 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 成为一种普及, 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 图像清晰, 动态感强, 信息量大,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大型视频投影器较好地强化了教学效果, 通过投影屏幕让每个同学都看得清所学内容;作业直接被展现, 进行讲评, 简单方便;图像被投放来欣赏, 一目了然;视频被展播, 直观形象。 使用“班班通”上课, 不知不觉就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小学“班班通”集多种工具功能于一身, 发挥“班班通”的利用效能,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挖掘“班班通”的工具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把“班班通”作为检索工具, 对教师而言, 可以更好地占有教学资源, 组织教学, 对学生而言, 可以自主搜索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进行自主学习;把“班班通”作为展示工具, 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和视频观摩, 提高师生的视觉感知,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把“班班通”作为交流工具, 具有环境的虚拟性、交流的快捷性、即时性、费用低等优势;把“班班通”作为自主学习工具, 资源的丰富性、资源的针对性、网络的交互性优势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在语文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 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及教学内容与要求, 科学恰当地应用班班通设备, 这样不仅能够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比如:在讲《王小二》一课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中小英雄机灵、勇敢, 以及壮烈牺牲的相关片段, 进而用小英雄表现出的精神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 不断升华自身情感。
此外, 从前在组织家长会时, 常常都是教师一个人在支撑整个活动, 久而久之, 不仅难以获取理想的活动效果, 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利用班班通设备, 能够为教师提供极大的方便。比如:在开展家长会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为家长与学生播放《和孩子在一起》等类似的视频, 让家长深刻认识到陪伴对孩子健康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利用一些比较有趣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考试成绩, 并设计一些互动游戏, 这样不仅拉近了孩子与家长的距离, 而且实现了预期目标。
在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 通常都是先由教师结合写作要求与方法进行讲解, 再引导学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常常会面临无从下手的写作困境, 并且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 虽然也有一些学生作文水平较高, 但学生的整体写作兴趣和能力却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高。 对此, 教师可以利用班班通改变作文教学模式, 比如:讲解完 《北京的春节 》的相关内容,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北京人过春节时各种热闹的场景, 进而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 拓宽其学习视野, 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 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培养与锻炼,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一、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多媒体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认识起“催化”作用,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之者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现代建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北京的变化和美丽,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不同地方的夜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王府井,古老的故宫,错落有致的立交桥,灯光闪烁的长安街,一幅幅活动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了美妙绝伦的意境中,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对北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在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尽管文中对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都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老师的语言进行说教,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样便无法理解第三个儿子的孝顺。我们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把三个孩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此时,同学们会感到有趣,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妙用“班班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的优越性。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所使用的课件一般都是图文并茂的,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五彩缤纷”的意思,我在教学这段时,让学生观看秋天里金黄的稻子,红红的高粱,黄黄的树叶,以及花坛里竞相开放的各种颜色的菊花,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词,而且还找了几个意思相近的词來代替,还会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时,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比较抽象,光凭老师的讲解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困难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将瀑布从高山上飞泻而下的景象做成动画,让学生观看,孩子们在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之时,自然而然理解了古诗。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人的感官接收运用越多,对知识则越容易理解。班班通电教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人脑获取知识信息的感官功能,提高了视觉形象与听觉印象传递的效率。如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以《渔舟唱晚》的优美旋律伴随着富有感情的诵读,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在美妙的效果下,抽象的意念变成了真实的、可感的、动人心弦的感情,那种恬淡、闲适的“复得返自然”的画面随着浮现于学生的脑海。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加深了,并且在内心多了一份怜悯和欢畅。
三、善用“班班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每天的刺激、启迪,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的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然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在第二段问到“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瓶子和小石子自己动手操作这一过程,学生一边动手做,一边说过程。学生亲自动手做了,就能把乌鸦喝水的过程说的有条有理。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还应把握重点词语的教学。而这个过程中“渐渐”要求学生能换词理解。于是,在学生有了大体印象之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瓶中之水随着石子的递增而慢慢升高的过程。这时,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慢慢,缓慢”等词语,水到渠成。这也就是用实际操作帮助了思维,用情景促进了思维,让一个本身看不到、摸不到、听不到的童话故事从无到有,既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内容,理解了重点词语,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向精密发展。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今后十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一、“班班通” 建设。
学校“班班通”项目的实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校全体老师的肯定和赞扬。2011年5月份 “班班通”项目建设完工后后,已全部投入使用,我校立即召开行政会,着手“班班通”项目设备的后期使用管理和培训工作,为了能让每一位教师尽快掌握使用方法,力争做到“班班通”“人人通”。学校邀请安装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电教馆馆长张汉华,就“班班通”使用工作举行了多次培训,全体教师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掌握了上课,备课、上课系统的使用及白板维护,经过多次培训和反复练习,大多数老师已能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授课,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班班通”使用和管理情况
我校“班班通”设备使用已3年有余,为了管理和使用好“班班通”设备,更好的优化教学资源,学校2011年5月就成立了“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以推进班班通的顺利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依照上级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班级电子设备管理制度并上墙,把班班通的使用与管理纳入班级考核,鼓励要求全体老师“常常用”“堂堂用”,不让设备闲置,让班班通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班班通”维护、培训、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管理维护,加强培训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定,由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维护到位,科学使用,使班班通设备发挥了最大的教育职能。
1、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为确保班班通设备正常运转,为教学服务,我校制定了班班通的使用制度,由学校管理员总体负责日常维护,各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多媒体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班主任定期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反馈后学校管理员登记备案,如需维修由学校电教管理人员负责。班级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协助班主任管理。因分工明确,我校班班通设备运转正常,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规范管理,正常维护。首先,学校为每个教室的投影配备了防尘罩,不使用时必须套上防尘罩。要求教师定期对电脑设备除尘,保持电脑设备及讲桌干净整洁,养成定期查杀毒习惯。电脑在不使用时做到及时关闭。我们严格规定不得在控制柜上试用各种设备或更改系统设置,不准擅自改动仪器设备的连接线、移动或拆卸任何仪器设备或将仪器设备拿出教室外使用。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课前应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课堂上要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设备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按程序关闭各种设备,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学校管理员每周对设备进行一次巡检维护,对存在问题的设备及时上报、联系维修,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3、定期培训,提升技能。
我校将班班通的学习与使用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我们利用周五例会时间进行全员培训内容包括:“班班通”设备原理及应用、简单教学课件制作、“班班通”配套资源库的应用、教育资源网访问及应用、学校校园管理系统应用等。自配备班班通设备以来,在计算机教师的辅导下,我校教师相继学习了计算机、电子白板的使用和课件制作等。现代教育技能的提升,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它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
(二)、科学使用,积极探索
1.教学途径多元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老师可以不再靠粉笔黑板打天下,“班班通”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互动的学习环境。利用了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将枯燥的课本转化为多元的信息符号,如: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有静止的、运动的、分散的、合成的、视觉的、听觉的。表现形式多样,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的文字,不再只是教师口头的传授,而可以通过直观的视觉画面模拟现实过程……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来表现。例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字体设计为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现,可唤醒学生的注意,从而轻松达到字词教学的目的。同时“班班通”的使用,极易拉进学生与课文的关系,能起到缩短学生理解内容的距离;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临其境,睹其物,见其人的感觉。
以前,召开家长会颇令学校头痛,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足够大的会议室,自从有了“班班通”设备后,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我们的家长会是全校性的,任选一个班作为主会场,其余家长座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通过白板进行收视。这样,使与会的全体学生家长不仅能看到声色并茂的领导讲话,而且还能看到直观形象的图像,非常亲切,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2.改变了教师陈旧的教学手段
首先,“班班通”是利用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进行,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拓宽加厚学生的认知基础,并形成迁移、创造和实践能力。通过展示台画面展示、切换、停顿、闪烁、组合、重复等步骤,达到以往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锻炼学生的观察、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班班通”的实施,促使教师“换笔”,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电子备课系统进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这一手段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教学主体更加突出。
校园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的学习方式,对网络知识的掌握,能否快速正确有效地通过网络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衡量现代人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不免泥沙俱下,不可否认,网上海量有益信息中夹杂着不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由于网络而造成负面影响的实例不时地出现在各类媒体。如何正确地对待网络,如何使引导学生健康的上网,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肩上。通过“班班通”设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上网的利与弊,让学生健康上网。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基于“班班通”媒体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学生的学生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豁然醒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合理反思,提升效益
当然毕竟多媒体始终是一个工具,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服务于教学的一种直观手段,是不可以喧宾夺主、生搬硬套的,多媒体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它有本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1.良性的引导和使用效率问题
搜索作为教学工作中的工具:对教师而言,可以更好地占有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对学生而言,可以自主搜索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使用效率太低,许多学生不具备从网络资源中提取有用资源的能力,不少学生搜索了许多内容,但都是浅层次的占有,缺乏对搜索资源进行二次加工的能力,缺少深层次的认知体验。“班班通”作为交流工具具有很多优势,环境的虚拟性、交流的快捷性、即时性等,其应用方式可以是聊天、电子邮件、网站调查、留言、论坛、博客等,目前的学生上网进行交流的往往是聊天、玩游戏,而缺乏引导和制约,聊天负面作用往往太大,这也是许多教师和家长反对学生上网的主要原因,真正应用于教学层面的交流并不多见。
2.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亲身体验的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体验,这些都是计算机要帮不来的,学生的亲身体验远远胜过视觉和听觉所带来的感受。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动态课件去呈现过程而剥夺了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看似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是不利的。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我觉得在用多媒体增强知识内容的形象感的同时不可忽视抽象思维的锻炼和培养。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科学、精当地选用教育资源,还要注重学生的学,采用多样化、综合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认真考虑去改进的问题。
一、思想重视 营造氛围
在成功安装“班班通一体机”后,学校领导第一时间找到参与市班班通培训的教师,了解情况做好分工,布置教案和课件,并制作悬挂条幅,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培训有序 学有所获
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热情饱满,老师们倾听认真,讨论热烈,改变了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畏难情绪。尤其强云飞老师讲解的电子白板的直观性和易操作性,大家接受得很快。通过相互交流等环节学习,使大家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兴趣浓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为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1、电子白板等同于黑板的功能
电子白板具有替代黑板的功能:与黑板相同的书写、绘画和擦除功能,这些功能很大程度上已使白板替代了黑板的使用;此功能的.应
用,使老师们心中会有安全感,可以保证课程按照自己原有已习惯的方法进行,不会出现大问题。
2、电子白板便于记录保存教学过程
利用“互动式电子白板”,可以将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所书写的全部内容完整记录并保存,
课后可以即时打印输出,作为笔记保留。同时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及讲课录音合成记录到网站上,使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以重温课堂内容或补习所缺课程。
3、电子白板操作简单,兼容性强
学过电子白板的老师都知道,电子白板操作也比较简便,一个“工具箱”闯天下,通过一些简单的设置,我们的课件完全可以就用一个工具箱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另外白板的兼容性也比较好,以前的PPT即便不导入也是完全可以在白板这个平台下使用。电子白板制作课件侧重于课前的教学程序与教学媒体的设计;侧重于教学资源收集整理(电子版课文、图片、动画、视频等);侧重于课堂教学中随机生成;侧重于微教学单元的开发。白板的机动性也非常不错,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我们准备的资源中,没有导入课件,课时我们也能即时的在平台下使用这些资源。
三、经常使用,渐成习惯
由于班班通自身的优势,加上教师的积极主动学习,在我校使用人人使用“班班通”已逐渐成为习惯。语文课的范读课文,数学课的例题讲解,美术课的精彩作品,音乐课的优美动听,尤其是英语的课的标准发音,给每一个老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一部分老师已经对班班通一体机形成了依赖。没有领导的指示,我们依然能形成“班班通”、“人人用”、“堂堂用”的气氛。
为促进教师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充分发挥“班班通”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工作,我校校务会讨论决定,从4月份起要加强本校“班班通”的使用培训,直到教师们能够游刃有余地使用“班班通”进行教学为止。
“班班通”多媒体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这是“班班通”目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班班通”多媒体教室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展台、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
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整个多媒体演示教室的设备操作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所有设备的操作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多媒体计算机:是演示系统的核心,教学软件都要由它运行。投影机:可以进行实物、照片、图书资料的投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备。
培训中,校长要求:
1、每位老师必须重视“班班通”使用培训,必须认真参加学习;
2、要求培训教师加强培训,形成常态,对专任教师进行基本操作、整合应用等分层考核,逐人过关,实现全员达标;
3、要将“班班通”培训及使用情况纳入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形成激励机制,使“班班通”设备充分发挥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借助班班通资源,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班班通以具体形象、生动直观, 音乐的展示, 投影的运用等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效果不言而喻。如一年级教学中需要用学具时, 如果单纯地在讲台上讲, 在讲桌上操作, 既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无法充分展示知识。但是, 假如把学具通过投影进行讲解, 便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如:教学“米”的认识时, 可以用大屏幕显示教材主题图, 然后问:小狗保安说了些什么?学生很快地说出身高1米以上的要买票。师:1米有多长呢?学生兴高采烈, 踊跃比划。然后老师用大屏幕显示米尺, 再继续展示尺子上的数字, 就这样通过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地理解了“米”, 知道了1米有多长。
二、应用“班班通”设备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师的教学应该调动儿童多种感官, 使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融形、声、色、动、静于一体, 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教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一章时,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钟表, 加深对钟表的认识、理解。教学时, 教师操作多媒体计算机, 屏幕上出现一个走动的钟表, 在“滴答”声中钟表不停地走动, 秒针一秒一秒走过, 每60秒, 分针一分一分走过……通过多媒体课件, 联系实际, 学生建立了初步的时间观念, 不仅知道了时间在不停地流逝, 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时、分的实际意义, 并掌握了看时间的方法, 也培养了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执教数学内容《图形的旋转》时, 就可利用课件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 从线段的旋转到图形的旋转, 由浅入深, 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 通过动手操作, 明白旋转的三要素, 并通过课件的演示探究出画旋转后的图形的基本方法, 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整个一节课, 学生始终沉浸在愉悦鼓舞中, 上课情绪紧张而高效, 我想这种高效是传统教学远远不能实现的。
三、应用班班通使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让教师省时省力, 渗透数学美
所谓课堂和谐高效, 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教师与学生一起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 班班通的话筒, 让老师的声音很有穿透力。用图片代替板书可有效节省教学时间, 优化教学过程。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新颖的特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积极思考, 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图形欣赏》一章时, 可精心设计一组图画让学生欣赏, 通过欣赏中国的苏州园林、中国的民间剪纸、我们身边的各种物品, 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美, 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还受到了美的教育。在教学《数学中的规律》时, 运用课件展示探究结果,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 使数学课堂更加有趣, 更具生命力。“班班通”工程的实施, 为数学课堂带来无限活力, 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总之, 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班班通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 从而有利于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班班通”不是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 它与“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必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同存在, 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如何实现“班班通”, 并与教学实践完美结合, 做到收放自如, 让信息技术最终有一天变成必不可缺的“黑板+粉笔”, 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与机智, 着力解决优质资源在课堂上有效应用。
摘要:现代多媒体, 尤其是班班通, 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直观的演示参与课堂, 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多媒体班班通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 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班班通全面融合了软件以及教学资源, 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以变革与发展。现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作阐述, 以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数学,优化
参考文献
[1]宋涛.合理利用班班通为数学教学导航[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4) :70-71.
[2]王志军.合理利用“班班通”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 (16) :35.
关键词: 班班通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加入班班通,可以很好地将如今的科技产品融入教学中,尤其是对语文的教学,能很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班班通的方式对小学生的好处非常多,能很深刻地强化小学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兴趣,从而让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一、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对学生能产生最大影响的就是教师,同时能让学生最直接地学到知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教师不能对其进行强制性命令,而是需要不断引导学习,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成效。所以,为了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使原先的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化、趣味化,让学生更加融入学习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实际运用中,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语文教学有更强的多样性,其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图像化,并且能灵活地为学生进行展现。
比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到底有多么壮丽辽阔。教学时,我们借助班班通演示小兴安岭全景的情境。在演示时使照片由小变大,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中所描述的“数不清”、“绿色的海洋”,很快领会到文中情境,感受到文中的小兴安岭树木连成几百里的壮观景象,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把握学习重点
在班班通的应用中,教师在对多媒体内容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来》时,要让学生体会八国联军的丑恶罪行很难,学生很难理解“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词语,这时,教师可借助班班通设备,播放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惊叹圆明园的辉煌时,自然对英法联军强盗丑恶行径深恶痛绝。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图片,学生欣赏后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难词和无法想象的景色。
又如在教学《桂林册水》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将桂林的山水画结合多媒体进行演示,同时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作者的情感,要求让学生讲其中能表达出作者情感的重点语句提出,当学生产生迷惑时,就可以反复向学生进行播放和投影,让学生在对内容不断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领悟和分析。当有真实的图像和听觉的保证,就能让学生更加融入学习中,更好地发现其中重点,同时促进学生感受到作者所抒发出来的情感。
三、提高阅读能力
我国在目前对教育的改革中,特别强调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这需要教师的配合,要让小学生提高其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在阅读中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提高语文教学成效。从整体角度看,在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时,需要让阅读贯穿教学,同时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巧妙地将学生的朗读强化,更好地将学习的目标实现。而对于学生来说,能在不断朗读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在如今班班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中的阅读样本,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能对多媒体中的范读内容进行领悟,从中找出一定精华,并且应用到自己的阅读中,从而能一定程度上优化自身阅读能力,更好地对阅读情感进行把控。从某种角度说,多媒体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声音功能,这能很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七颗钻石》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爱心的力量,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教师播放了课文的情境范读和动画资源,又让学生搜集了《青蛙王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让学生在欣赏童话故事的同时,感受爱的力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需要丰富想象力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思维方式,相对于小学生,小学阶段正是发育生长的最好时期,这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都有很大提高,这就会促进他们在面对新事物时能很好地将其创新能力发挥。而对于教师而言,要想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就应该先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只有当学生将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掌握后,有了基础才可以更好地将创新能力予以提高。
例如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动画,可以让学生对乌鸦喝水的过程提出疑问,让学生对其进行积极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高参与度及学习的积极性,自主融入课堂讨论中,这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班班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能为其教学提供崭新的学习氛围,这种方式对教学的情景进行了很好的创新和拓展,同时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提升,能更好地让学生融入学习和讨论中。班班通巧妙地运用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其巧妙地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运用,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从而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促进成长,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玉萍.“班班通”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13:36.
[2]吴玉菡.“班班通”促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作用[J].江西教育,2015,12:64.
[3]彭海娟.班班通促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江西教育,2015,18:37-38.
[4]隋守波.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7:33-34.
班班通工程工作总结1
自学校班班通工程实施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刘海洲为组长、副校长靳凡玮、科研信息处主任郭卫萍为副组长、学校电教组全体教师为组员的学校班班通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分工明确到人,做到事事有人关,时时有人关,切实做好班班通工程的各项服务工作,以确保我校班班通工程安装、培训、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在班班通申报阶段,学校刘校长就非常重视,经常和电教组王学亮老师一起商议有关事宜,一起认真查看每一个教室的实际情况,做好班班通工程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相关设备送达学校之前,学校又从紧张的办公条件之中,专门整理出一个大会议室用于存放班班通设备,以方便施工人员的施工。
在班班通施工过程之中,教体局信息办张春林主任及张君杰老师等经常到学校指导和检查工作,学校刘校长也是经常到施工现场,每到之处都是认真、仔细查看设备状况是否良好、布线是否合理、美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在暑假施工期间,学校后勤处提前做好准备,把全校各个教室、办公室的钥匙收到一起,用两个圆钢盘串起起,放在学校门卫处,专人保管,以保证能够随时打开教室和办公室的门,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整个班班通工程实施的进度;电教组的王学亮老师更是始终坚持同施工人员一起,在为施工人员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各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之中,认真学习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能,用王学亮老师的话说:“现在我虽然累点、脏点,但是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今后我们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也肯定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到那时候我就不会太累了。”因此,王老师经常加班加点帮助施工人员施工,周六、周日,甚至是暑假当中,王老师几乎就没有休息过。特别是快开学那段时间,为了能够在开学前把每一个班级的班班通设备调试好,王学亮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调试,楼上楼下来回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想办法自己解决,实在是解决不了的,就打电话请教施工的工程师,使学校48个教室都在开学前能够顺利的使用,保证了在9月1日学生返校时,每一个班级都准时看到了《开学第一课》,教师方便地使用到了班班通设备,为学校的良好开端打下了基础。现在,王学亮老师已经是我们学校班班通使用最精通的了,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解决起来得心应手的。
在全体教师培训方面,学校更是做到不让一名教师掉队,在8月1日威科姆培培训讲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一天培训时,学校认真组织,把全体教师合理分配到四个教室中,班班通领导小组更是深入到每一个培训教室,制定培训花名册在每个教室之后进行点名,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先熟悉班班能的使用;学校又在8月20日教师返校后,利用21日23日三天时间,分年级段、分学科对每一位教师又进行了一次更加详细的培训,学校组织技术熟练的教师,把一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先打印出来,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电教组的王学亮、刘放之、范慧娟、韩淑贤几位信息技术教师也深入到每一个年级组中
去,手把手地教每一位教师;对于年龄偏大的一部分老师,除了手把手教之外,还采用本组年青教师、技术熟练教师一对一帮带的方法,保障每一位教师能够使用班班通设备;同时为了增加教师练习班班设备的驱动力,学校还协调教导处要求每一位教师对于开学前的超周备课,要求必须使用各班的班班通设备,到8月28日学校检查备课情况时,大家都已经会使用了班班通设备,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笔进行板书,能够熟练地打开备课端进行电子备课,熟练地打开教学授课端进行授课,都圆满地完成了超周备课的任务。
班班通工程工作总结2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xx实验小学是一所移民迁建的百年老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巫峡口南岸,与举世闻名的国际旅游景点神农溪隔江相望。学校在职教职工103人,其中70%以上为专科及以上学历,学历合格率100;有82人获小高职称,2人获中学高级职称。有省学科优秀教师、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及州、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20余人。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15人。学校倡导“心到、手到、博学、创新”的校训,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育人德为先,治校人为本”为办学宗旨,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整体提高,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办学重点,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创新的办学之路。
二、学校“班班通”建设及应用回顾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学校远程资源利用方面起步较晚。1996年,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起步。当年,学校自筹资金添置了30台电脑,建起了最早的微机室,从而开始了教学上的划时代的革命。1998年,学校电脑增加至80台(含县培训中心电脑后转给学校),学校全体教师首次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人人获得初级证书。20xx至20xx年,学校对电脑进行了升级,由286升至386、486及奔腾。
20xx年,我校建成了首个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育,添置了电脑、投影及音响设备,尝试由当时的电化教育幻灯投影教学向多媒体教学的转变。
20xx年,学校制定了远程资源利用3年发展规划。规划中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应用多媒体上课数量等,都逐年作出了规定,并且规定:没有完成任务的教师,年终考核时从“教学效果”中扣除2分以示处罚。
20xx年,为了方便教师使用,提高使用水平,我们新建了一个有20台电脑的电子备课室。20xx年,学校又制定的5年发展规划。规划中,远程资源的应用方面从学科的覆盖率、备课中使用率、教学中的完成率等方面以及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提高方面每年都有不同的要求。对硬件建设也有规划:就是逐步建成有60台电脑的电子备课室,并于20xx至20xx年向“班班通”靠拢。
20xx年,是上新台阶的一年。这一年,投资200多万元的科教楼落成,学校在科教楼内新建了一个阶梯式的多媒体教室,使多媒体教室达到了两个,即平均15个班有一个媒体教室,从而缓解了使用拥挤的压力。
20xx年,在保证电子备课室有近10台电脑的情况下,为了方便使用,我们给各办公室配备了一台电脑,这样,学校办公用电脑达到30台左右。
20xx年3月,是划时代的一年。本年中,我们自筹资金,在两个多媒体教室内安装了电子白板,使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更高了。紧接着,我们一鼓作气,采购了30台52液晶电视机和30多台电脑,在各班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都装上电脑,从而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只是听说的不敢奢望但又渴望多年的梦想。
三、学校“班班通”管理及应用状况
学校“班班通”开通和应用,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回顾“班班通”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是绝对不能忽视的。1、领导重视。
“好的学校必然有一个好的校长”,这是社会对名校的公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方向的灯塔。我们学校“班班通”发展的历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明确责任。根据各级文件的要求:在远程资源利用等方面,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此,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远程资源利用领导小组,负责远程资源利用方面从硬件设施的建设到资源利用各个环节的策划、协调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等事项;成立了以管理教学的副校长为首的远程资源利用实施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这样,将学校的远程资源利用搞得好不好,直接与校长的职责履行得好不好挂钩,能提高校长铁责任意识,促使校长把这项工作拿在手上,放在心上。
二是划分职责。学校主要领导提高认识以后,接下来就是学校各部门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由此,我们制定了远程资源工作中的校长职责,教导主任及科室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学科教师职责。有了职责就有了一份责任,以此来督促、规范学校内部各部门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2、科研引路。
任何一种行为或措施,没有先期的`探索和铺垫是难以铺开的。在远程资源的利用上,我们除了自行探究、摸索外,20xx年,我校还参加了中央电教馆相关课题的子课题《如何利用网络资料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该课题被学校规定为全校性的研究课题,人人必须参与。在几年的研究中,老师每年都必须写出相关的总结或经验材料,并几次召开经验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教师由衷地感慨和因应用而尝到的甜头,是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为交流的主旋律。20xx年4月,我校基于远程资源发展和利用的5年总结《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技术革命》,被省教育科研门户网站《校本研究网》评为“精品文章”,我们学校还两次被州教科所(院)评为“网络教研先进集体”。
3、交流协作。
为了充分研究远程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学校研究、交流为基础,我们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应用下的作文教学联片教研活动,活动邀请了周边乡镇的茶店子小学、中元子小学、柳荫小学、光明小学及长江小学共同参与,为网络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很好的研讨与交流,也为以后的“班班通”应用作了最好的铺垫。
4、健全、落实管理制度
多媒体教学是全新的课题,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也是全新的课题。新生事物的出现和成长,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给予辅佐,是难以成功的。为了更好地利用远程资源,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相关的各种制度。这些制度可分为:学校领导管理(职责、责任,前面已表述)、管理员管理,教师的应用技术管理和应用过程、应用结果管理以及学校有关硬件的管理等。
(1)管理员的管理。管理员在远程资源及“班班通”的使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首先对管理员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一周工作规范等文件,按照要求填写《管理员工作周记》、《远程室使用记录》,这些措施对督促、规范管理员的行为和工作有很好的约束作用。第二是与管理员签订远程资源利用目标责任书。第三是对管理员有考核方案,做到一学期一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表模挂钩。
(2)教师技术水平管理。教师个人的计算机水平及远程资源使用水平,直接制约着学校远程资源的使用水准。为此,我们一方面在提高教师个人计算机水平的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先后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教师计算机水平考核制度》等;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和考核的力度,促使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上新台阶。在县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学校多次对教师开展培训、考试。培训时间与出勤挂钩,培训结果(计算机水平)与评职、晋级、提拔等挂钩。目前,全校教师都能比较熟练地使用word和Excel,都能熟练地搜索和下载文件,都能熟练地直接利用资源开展教学,都能制作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40%以上的教师还能制作出比较精美的课件。学校现校长刚从中学调到我校时发表感慨: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比中学普遍要高。这是从侧面对我们多年来不懈的努力算出的评价和肯定。
(3)学科应用管理。在学科应用上,我们一是抓学科覆盖率,二是抓教师或学科使用数量。学科覆盖率,早在20xx至20xx年的三年规划中,我们就提出,学科覆盖率要达到95%,也就是只有个别学科如体育除在外。在20xx年的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20xx年,学科覆盖率为100%,达到“全覆盖”。教师在远程资源使用的数量上,在各个时段,我们是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状况、教师的年龄结构以及学科差异等因素,分别提出不同的标准。在20xx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即起步初期,我们规定:40岁以下的语数外教师,每学期使用量不得少于6到8课时;40岁以上的及其他学科的教师,使用一到二节。之后,逐步发展到45岁以下的语数外教师,每学期使用12至14节,其他教师也有相应的提高。“班班通”实现以后,在应用管理上,我们做了如下的摸索:第一学期,语数外教师使用量,全学期不得少于40节,其他教师不得少于4课时,体育教师不得少于2课时。第二学期在总结了第一学期的经验后提出:语数外教师必须做到“课课用”,力争实现“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并提出具体数量要求:数学、外语教师,每班不得少于学期总课时的70%,语文不得少于学期总课时的60%。其他学科全学期每班不得少于5节,体育学科全学期每班不得少于2节。这样分班提出要求,提高了使用指标。
我们还制定了检查、公布制度,做到一月一检查,全方位公布。
在应用数量的管理上,我们的体会是:分别情况,稳步推进,总结经验,逐步提高。
(4)班级应用管理。对教师下达的任务,要在班级落实、实施。因此,对班级的应用管理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任务的完成和教师的使用情绪。
在“班班通”没有实现之前,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教师即使有再高的使用热情,也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为了统筹兼顾,我们只好编制远程资源使用课表,做到定人定时定场地。课表执行、落实情况,由远程教室管理员逐堂登记。实现“班班通”后,我们考虑:虽然教师一般都有使用热情,但有应用指标,就得检查记载。记载再沿用旧模式显然是行不通。于是我们摸索分班由学生登记,且学生登记能有效地防止个别人作假。为防止登记疲劳,我们倡导每班2个人登记,一人一周,交替进行。从运行的情况来看,学生登记,其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应教师的使用情况。当然,随着教师使用热情的提高以及逐步对“班班通”形成的依赖,这种登记将逐渐被取消,因为目前已经有很多教师将“班班通”视作教学的拐杖,离了它反而不能走路了。开通“班班通”,极大地提高了优质资源的使用率,也产生了极大的教学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近一些年来基于远程资源的10余节课,先后在国家、省、州优质课等的评比中获奖。有关利用的研究文章,仅20xx年,《浅谈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远程资源的应用在低年级教学课堂中再现风采》《以课标为指导,以远程资源为依托,教学思品实践活动的体会》等15篇文章获省一、二、三等奖,《我们爱读书》获省优质课比赛(录相课)二等奖。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20xx、20xx,学校连续两年被县表彰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四、“班班通”管理及应用反思
在“班班通”的应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反醒过程,我们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1、领导重视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我校的远程资源利用工程之所以起步晚、但进步快,走在了当地的前列,成为少数早期开通“班班通”学校的佼佼者,这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当我校的计算机教学及应用远远落后于兄弟单位的时候,教师着急,领导更着急,于是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终于使这项工作起步了。当学校的资金稍微有所好转的时候,学校领导想到的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为了加速教学现代化,于是添置硬件,终于实现了开通“班班通”的愿望。
2、教师提高认识、尝到使用甜头是重要过程。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是新生事物,限于教师的技术水平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影响,开始教师觉得不习惯、麻烦。通过培训、引导和尝试使用,教师逐渐认识到使用的好处,尝到应用的甜头,从而从强迫使用到自觉使用,从不习惯到离不了。比如前不久的早上,学生正做早操,一个53岁女教师对我讲:快点叫管理员看看我们教室的电脑,不用启动了,我马上上课要用。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教师们总是非常着急地找到相关人员汇报情况,要求排除。事实证明:教师的认识提高了,尝到了使用的甜头,就会大大加快使用步伐,提高使用的自觉性。
3、薄弱学科的覆盖率是工作的重点。
在“班班通”的使用中,我们要求学科覆盖率必须是100%,比如室外课的体育,我们要求体育教师利用雨天使用资源进行教学,并下达了一定的任务。还有一些学科,网上资源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相关资源,这些对学科的覆盖率也有影响,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三网合一”(天网、地网、人网),查找其他资源、自己开发资源,并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再应用于教学之中。
尽管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少数教师不能完成任务。如20xx年春季,因电子白板、“班班通”刚刚实现,我们制定的指标稍低,也有近20%的教师不能达标。20xx年秋、20xx年春,我们逐步提高了应用指标,相应的,教师中有近30%的不能达标。
所以在“班班通”的使用上,必须抓住薄弱学科、抓住重点人员,把这些难点攻克了,“班班通”工作就上去了。
4、采取过硬措施是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