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中国的旅游文化保护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38中国的旅游文化保护(通用8篇)

38中国的旅游文化保护 篇1

摘要;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世界遗产出现在旅游宣传片里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景名胜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而声名鹊起的时候,有人欢呼,有人担忧。在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已经处于世界遗产第三大国的中国感到了困惑:是大力利用,还是大力保护?是赢利为主,还是不计收入?对于这些问题,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

关键字;文化保护,旅游

首先:管理体制:地方管理还是国家统筹?

近年来,围绕世界遗产资源市场化经营建设问题,在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其焦点,表面看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实质上由于经营模式取向导致的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地方发展要求与部门分割管理的冲突。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建立国家遗产管理局统一管辖我国应建立国家遗产管理局,直接管理国家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自然文化遗产,以克服目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真正有效的保护。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同时,对国家遗产进行立法保护。

我建议由国家把世界遗产集中管起来,成立国家遗产局,总管各种世界遗产。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如没有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世界遗产和国家公园难以实现有效的保护。处于转型期的我国,体制尚未理顺,法制不够健全,经济发展速度又快,这一问题显得尤其迫切,如不尽快解决,世界遗产或其他自然文化遗产一旦被破坏,即不可再生,难以复原。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管理体制以地方政府为主一个时期以来,有一种观点建议,在中国建立遗产管理局,由国务院直属,使自然文化遗产都由管理局直接管理。但是,这种模式对于世界遗产地的地方政府利益会有明显的冲击,在中国的现有国情下,可能实际运行中的困难会很多,比如,一个突出问题,世界遗产地范围内的居民,中央政府是否能够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如果要搬迁居民,是否能够在资金方面支持得起?后续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再者,实施垂直的封闭管理,实际上是要设立许多独立的地域单元,在行政区划等实际问题上有许多问题。

因此,从今后的走势看,世界遗产地以地方政府为主的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具备相对合理性,也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因此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今后需要在坚持法规和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准则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地方的自主权,完善地方管理为主的遗产资源管理体制,这是符合中国大国国情和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现实选择。延续和完善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地方、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减少中央部门对各个地方的行政性干预,这也是入世后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嵩龄:按价值等级分级管理

由于我国普遍实行属地管理原则,遗产地行政级别制约着遗产管理水平,从而使遗产管理水平与遗产品位脱节。世界级文化遗产可能面临的是二流、三流的管理,那里的总体规划、保护、展示等均与世界级品位有着相当大距离。因此,应该按照文化遗产的价值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对于不同等级的文化遗产,管理者的学术级别和业务能力的标准应当不同,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区别。对于高级别遗产,应向上集权;对于低级别遗产(尤其是具有遗产要素的土地资源),应向下放权,包括以更灵活的方式,让社会去经营。单一的政府管理体制,无法管理各级文化遗产,也管理不好它们。

其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孰轻孰重?

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及其特殊资源凸显出的垄断经营的价值内涵,还会为地方带来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到底孰轻孰重,同样是各界专家探讨的热点话题。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遗产带来多方面效益

世界遗产因为品位高,能吸引好多人,旅游观光只是表层的活动,更深层次的是去了解研究,研究以后去宣传这种文化。所以,遗产给一个国家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有精神文明的效益,还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等。

但是,我们有的地方的决策人片面、错误地拿着金牌搞旅游。世界遗产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多方面的。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科学、历史,进行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没有深层次的研究,你根本不会知道它的价值在哪里,看不懂。另外它还能激发人的创作灵感,中国历史上名家们创作山水画、山水诗,都要到名山大川中去体验,激发灵感。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开发世遗是对资源的持续利用遗产资源开发依靠的是具有特色经济竞争力的当地资源,使遗产资源进入旅游市场,不是对资源的消耗,而是对资源的持续利用。

客观地分析,有些世界遗产在开发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以进行控制的,是局限在一定的时间内的,一旦转入经营过程,就很有可能不断增强对遗产的保护能力,增强遗产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使世界遗产资源走向保护与开发良性循环的轨道。

从产业特点看,旅游服务业主要强调是服务态度、文化风格、服务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对于吸纳当地劳动力,改善居民生活,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

黄山管委会主任梅一峰:实现遗产地信息互享

加强世界遗产地间的沟通交流与遗产资源的宣传普及,增强公众与社会参与性。在遗产地统一协调组织序领导下,采取组建世界遗产地保护协会等多种合作形成,增强各遗产地相互间的联系,或进行相互管理经验交流,或互遣管理人员考察和学习,实现遗产地信息互享,共同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益。在此基础上,借助社会的力量,尤其是通过学术界、舆论界与企业界,开展对遗产资源的基础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制止过度开发利用行为,锤炼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保护人才队伍,以适应日益复杂和艰巨的保护和管理重任,拓宽各世界遗产地管理人员的视野,不断提升管理档次,实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飞跃。

最后:市场经济中的遗产:保护还是开发?

文化遗产被当作商品一样处理和消费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值得关注的新倾向,但是开发过程中难免有破坏,所以关于保护开发,各方面的意见也不尽相同。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对世界遗产清晰定位

为今后避免破坏性举动,需要重新澄清世界遗产保护的精神,需要对世界遗产进行清晰的定位。世界遗产不能片面地定位于第三产业的旅游资源,不是经济开发区;世界遗产公约是“保护公约”,不是“开发公约”、“建设公约”。应该强调,世界遗产是祖先和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共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让其代代相传,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世界遗产公约指出,可对世界遗产进行展示,但不允许擅自进行改造,必须保护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是宗旨,是利用的前提。不应将保护性遗产、社会公益性遗产变成少数企业的经济开发资源。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开发遗产资源环境代价最小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事实证明,遗产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是经济发展中环境代价最小的一种现实选择。只讲保护,不讲发展,地方经济长期陷入贫困的窘境中,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保证,资源保护的经费没有来源,因此,贫困和落后是保护不了资源的,只能造成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从各个方面综合比较的结果来看,利用遗产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是实现世界遗产地经济良性增长、与环境资源冲突最小、环境代价最小的途径。只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尊重中国国情,中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就完全有可能更多地得到世界遗产资源强有力的支持,真正实现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双赢”的目标。安徽黄山管委会主任梅一峰:走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开发利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护,将资源保护的公益性与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经济利用价值有机结合。应坚决避免被动保护(出现问题应急保护)的局面出现,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一方面通过合理利用遗产资源获取利益,壮大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探求实施有效保护的具体措施,促进资源的科学利用,走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并辐射带动相邻周边区域发展,共同构筑保护屏障。

38中国的旅游文化保护 篇2

一、古代档案保护技术对现代档案保护的启迪

(一) 古代档案库房建筑技术的启迪

我国古代要求在档案库房开工建设前, 要先调查水文地质的有关情祝, 据清代《藏书记要》记载:‘若往来多门, 旷野之所, 或近城市有无容地, 接连内室、厨灶、衙署之地, 则不可藏书, 而卑湿之地不可待言也。”其思想和观念与当今提倡的不能靠近江河或者低洼之地建筑的档案建筑要求相一致。又如广东位于我国的南疆、欧亚大陆的东南缘, 气候具有四季不分明、夏长冬短、湿热时间长、干冷时间短、高温高湿、温湿度变化大等特点,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一84%之间, 春季相对湿度为全年最大, 夏、秋两季逐渐减小, 冬季相对较小。广东夏长冬短, 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 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人们采取空调机、除湿机等设备的应用恰当地对档案库房温湿度调控也正是对档案库房建筑要求的延伸。

(二) 古代档案中草药防虫技术的启迪

“将中草药晒干之后做成草药包夹于档案材料中, 具有很好的防虫效果。这种技术最早可追溯到西晋时期, 芸香避蠢保护档案文献资料, 到唐宋达到鼎盛时期。随后, 中草药皂角、兰草、木瓜、黄果、芸香等均被作为档案防虫药物并广泛应用于现代档案库房保管。

(三) 古代档案装裱技术的启迪

我国古代, 运用修补、整修和托裱对破损纸质档案进行修复等技法, 现今仍很有借鉴价值。另外, 现在我国档案保护管理专家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技术, 修订相关规章制度, 为档案修裱技术提供必要的保障:2001年1月1日, 国家档案局正式实施的《档案修裱技术规范》, 规定档案修裱的三大原则, 对档案修裱技术更加规范可行。

二、档案保护文化的新发展

在传承基础上的发展, 是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阶梯。在科技迅猛飞涨的今天, 新技术、新技术层出不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多元化的的发展, 既为中华文化带来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 随着新型档案载体的产生, 愈加科学。

(一) 纳米技术在档案保护方面的应用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1nm=10-9m, 约相当于10个原子并列在一起的长度。目前国际上将处于1-100nm尺度内的超微颗粒及其致密的聚集体, 以及由纳米微晶所构成的材料通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许多可利用的物理化学性能, 如电绝缘性、光催化性质、顺磁效应、光电化性质、化学催化性质等。有报道称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纸张制造工艺, 能到功能另类的纸张。如将光催化抗菌如纳米级氧化锌、氧化硅等构成的纳米抗菌剂与无机抗菌剂银、锌、铜等的离子制成的纳米抗菌纸, 不但能杀死细菌及其残骸, 还能分解细菌的毒素, 并且克服了传统抗菌剂易挥发、无法消除细菌残骸和毒素的缺点。

(二) 氮气置换技术在档案保护方面的应用

档案库房的环境要严格, 但是却常存在各种问题。如空气中含少量的腐蚀性气体, 库房中环境和湿度不适宜即引起害虫和霉菌的滋生等, 这些都对档案的保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然而,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 化学性质稳定, 存在于空气中 (约占大气的78%) 。氮气经常作为保护性气体, 中国早已广泛存在应用氮气封存的方法保护珍贵文物的事实。现可将氮气置换技术应用于档案保护。通过制氮设备, 分离空气中高纯度氮气, 经恒温恒湿技术处理, 再将氮气源源不断地输入密闭的档案库房里, 这样便置换出室内空气, 既排除出二氧化硫等腐蚀性气体, 抽吸出档案害虫及霉菌赖以生存的氧气。

(三) 异地保存掀开档案保护的新篇章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 由于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泛滥, 人类赖以生存的的地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近百年来海平面逐渐上升, 极端气候频发, 干旱、洪涝、沃尔尼诺、地震、海啸等时有发生。档案, 作为人类最珍贵的文化之一, 作为人类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之一, 在保护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基础上, 贯切我国档案保护“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对档案进行异地备份 (如跨省、跨市) 保存, 将巧妙减少部分天灾人祸对档案保护的胁迫, 如此虽不及档案原件的权威性, 却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物质膨胀的今天, 人类既要学习古人们对档案保护的优良传统技术, 也要主动学习档案维护的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知识, 在具备自身良好综合索质和档案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并高效管理档案, 迎接当今发展关键时期的档案事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潘文国.关于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思考[R].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20110, 5:1-16

[2]李清平.我国占代防虫药物简介[J].云南档案, 2006, (3) :56.

[3]张志琼, 陈修德.档案保护的重人利好一专家称低温杀虫火菌柜前景看好[J].四川档案, 2006, (4) :47.

保护中国文化的“金字招牌” 篇3

偷不走的招牌

不像字画、陶瓷等传统收藏项目那样热门,“收藏匾额算是冷门,”洪涛如是说,“尤其是流散于民间的匾额,并不为当下市场所青睐,也极少为人们所关注,有进行拍卖的往往是宫廷匾额或名家匾额,所以民间匾额的行情也尚未明确。”很难想象,洪涛的1700余方匾额都是靠他一己之力到民间寻访、追查并收藏起来的。而说起与匾额结下的不解之缘,洪涛也显得很是感慨。

最初,洪涛和很多人一样只是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收藏一些书画作品。1987年,他被派去厦门工作。虽然当时还只是工薪族,不过看到真心喜爱的书画、玩什还是忍不住买下来,“当时是真喜欢,有人愿意用更高的价钱我也不愿意出,因为这不是钱的问题。”洪涛说:“但没想到却招了贼。”原来,刚改革开放的内地让一些不法文物贩有了浑水摸鱼的机会,趁洪涛出差,便有人撬开了职工宿舍,偷走了早先看中的藏品。“那些人专门冲着收藏来,到家里翻箱倒柜弄了个底朝天的,但钱、首饰都没少。”回忆起往事,洪涛露出无奈的神情。这种明偷暗抢让他有些心灰意冷,家里人也闹了情绪,于是洪涛不敢再轻易收藏书画和小物件了。

后来因为单位的采购需要,洪涛和同事去闽赣一带的古村落考察。令他惊讶的是村落里还保存着大部分古建筑。“当时一下就被高悬于厅堂的匾额吸引住了”,作为“门堂点睛”的匾额将书法作为另一种恢弘的形式呈现,与建筑融为一体,令洪涛深深震撼。出于之前被偷盗的教训,洪涛觉得体量较大、“防盗系数”较高的匾额也许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另外他又认为:“匾额上的文字大而简洁,但又比一般书法要花功夫,与制作匾额的其他工艺也融合相称,层次丰富,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文化当中的金字招牌。”于是洪涛萌发了收藏匾额的念头。

全职“孤儿院长”

很快,洪涛就迷上了匾额的收藏,觉得这样一个门类是被忽视的文化瑰宝,被埋没在民间实在太过可惜。于是,洪涛开始三天两头四处奔波,和各个村落里的当地人打交道。洪涛告诉记者,匾额从“高高在上”的辉煌地位落入谷底的例子不胜枚举:某村的一户人家睡了几十年才知道,自家床板竟是一块旧匾;而另有一个村子在“大跃进”时期修建大猪圈,因缺少木材,当地人就将村里三十多块大匾摘下,做了猪圈的盖板;还有的被裹上了旧报纸,成了门板……此类命途多舛的匾额数不胜数,它们不幸与建筑割裂,落入草莽。多亏了洪涛不断地钻研和寻访,带着练就的一双发现好匾额的慧眼,将这些流落四处的匾额一块一块地“抢救”了出来。

所以,洪涛将自己定义为“抢救者”,而非收藏家:“收藏匾额的人太少,所以收藏行为本身也成了一种保护。”在收藏达到一定规模后,洪涛发现如果要边工作边收藏已经颇为力不从心,老是将匾额都放在单位的仓库也不是长久之计。思索良久,洪涛最终决定辞去正职,专心将原本的匾额副业当成正事去做好、做完善。对于这一收藏界的“三无产品”,即历史上无系统文献记载、近现代无专业机构研究、当今无任何部门管理,洪涛不无痛心地将自己称为“文物孤儿院的院长”——他希望这些“孤儿”匾额们都能有一个安身之所,免得这一段文化历史在我们这一代就生生地断了。

研究要做透

随着多年的积累和文化、收藏各界人士的扶持和帮助,洪涛很是欣慰地告诉记者,如今他的匾额收藏已经颇具规模。“民间已经没有特别值得收藏的匾额了。”洪涛说:“如今我们按照几个门类系统地进行了收藏,较有价值的匾额都进行了落实,比如四品以上的官宦匾、有文献可查的匾、大姓氏的匾等等。”进一步的,洪涛就逐渐意识到了研究、展示匾额的迫切性——“只有加强对匾额的研究和展示才能更好地抢救、保护。”

从2004年起,洪涛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了“匾额文化研究室”,鼓励学生、学者参与研究藏品;2005年接受朱家角当地政府邀请,将翰林匾额博物馆设在了阿婆茶楼。绝佳的地段令络绎不绝的游客驻足,“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对匾额的关注。”洪涛如是说。但对于是否会将一些收藏的匾额进行拍卖、转手,洪涛面色凝重地表示:“还不是时候”。

洪涛认为,匾额的收藏工作虽已有所小成,但相关的研究工作还很不足。许多文献的失落使得考证工作较为困难,如果没有从最原本的村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孤儿”的身世往往就很难查实。“所以,要把工作做透。”洪涛说得一脸严肃和热忱:“不然,不明不白地将这些‘孩子’转手送走,再想研究可就来不及了。”

把“孩子们”送回家

“匾额是中国文化的广告牌,是中国人的金字招牌。我所做的,只是把这些病儿、弃儿暂时收留下来,让他们能够存世传世,但我更希望哪天谁有条件了,把自家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请回去。”洪涛跟一个又一个来访者反复说他的研究结论,讲到动情处,每每眼圈发红,情绪激动。

因而,在被问起今后的进一步规划和打算,除了让更多地人知道、了解匾额,让社会真正对匾额的收藏传承重视起来、形成系统和完善的保护研究组织之外,洪涛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让这些“孤儿们”都能长大成人,有一个好的“归宿”。说着说着洪涛就不无神往地笑了起来:“如果有一天他们都能被各自应有的家给请了回去,那我这个孤儿院长就可以安安心心、高高兴兴地下岗啦。”

把“孩子们”送回家。为了这样一个愿望,洪涛不断地奔波着,再苦再累他也觉得乐在其中,受到再多的冷遇和不理解他也继续着自己的坚持。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老祖宗的金字招牌一定能更好地服务上海、服务全国、服务世界华人。

38中国的旅游文化保护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保护部的全称为“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遗产保护部”(以下简称“保护部”)英文名称“Chinese Native Art Associati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Department,缩写CNAACHPD”。本章程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组织管理手册》制定。

第二条 本保护部是由全国从事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的企业、事业单位为主体、自愿组成的跨地区、跨所有制、跨部门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

第三条 本保护部的宗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基本要求,对中国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研究、传承、保护,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条 本保护部接受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的领导,接受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保护部住所设在北京市长安街xx号民族xx。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保护部的业务范围是:

(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工作的战略思想、方针、政策;

(二)开展对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情况的调查,协助政府部门好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调研、收集、整理、评估、发掘、抢救、保护、继承和发展等工作,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行业规划、经济立法、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三)组织开展全国民间美术及相关艺术遗产的考察和研究,保护抢救、收集整理进入博物馆进行永久性收藏和展示,并对重要的乡土文化珍品和乡土文化遗产进行鉴定与认证;

(四)联合各省、市、县文化部门、机构(如博物馆),以及各民族和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等多方资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各自优势,协作共赢,开展馆藏、募捐等活动,重点修建和保护一批重点遗迹和文物;

(五)用影视、书籍和报刊等多种途径对珍贵的乡土文化遗产及其表现形式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影视的方法根据文化遗产的相关故事摄制系列影视剧,以增加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

(六)组织和参加大型文化遗产展示交流活动,以及国内外专业会议和有关活动,组织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文化和技术交流、人才培训、国际合作和行业的人员出国学习考察,组织国内外乡土文化作品展览与展销;

(七)对散落在民间的有价值的古旧文化艺术品进行收集、整理、造册和收购。筹资建设文化遗产博物馆,将重点的文化遗产给予永久保存;

(八)开展咨询服务,出版会刊,搜集分析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等资料,及时反映乡土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情况,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九)牵头组织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评审鉴定及管理工作,设计审定制,颁发中国乡土文化遗产和中国乡土文化遗产传承人证标、印记;

(十)协调会员之间,以及会员和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推动保护部内外多种形式的联络和联合;

(十一)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及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和有关社会团体委托的其他有关事宜。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保护部会员有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和名誉会员。

(一)凡从事乡土文化作品生产、销售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较大贡献,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以及科研、设计、教育、学校等有关单位或相关的社会团体,承认本章程,均可申请入会成为团体会员;

(二)对推动我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保护部资格审查批准,可入会成为个人会员;

(三)凡热心帮助我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开展的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海外侨胞,可以由本会聘请为名誉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保护部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保护部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保护部的意愿;

(三)在中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保护部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保护部组织的活动;

(三)优先享用本保护部出版的有关刊物、资料及提供的各项服务;

(四)向保护部反映有关情况,提供有关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和经营管理经验。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保护部章程,执行保护部的决议;

(二)维护本保护部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参加保护部组织的业务活动,完成保护部委托的各项任务;

(四)向保护部反映有关情况,提供有关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和经营管理经验;

(五)按规定交纳会费。

第十二条 申请入会或退会均须按本保护部规定办理手续。

第十三条 会员违反保护部章程,不履行义务,经批评无效者,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保护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职责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三)选举和罢免理事;

(四)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五)决定终止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由会员代表、名誉会员以及被聘任担任名誉职务和顾问的同志参加。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查并经过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保护部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责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部长、副部长;

(三)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四)筹备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保护部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可采用通讯方式召开。第二十一条 本保护部的部长、副部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保护部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部长、副部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二条 本保护部部长、副部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70岁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三条 本保护部部长、副部长任职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会员(或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四条 本保护部部长为本保护部法定代表人。本保护部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五条 本保护部部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四)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五)决定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人选,以及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人员的聘用;

(六)代表本保护部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六条 本保护部经费来源:

(一)会员交纳的会费;

(二)社会各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第二十七条 本保护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费。第二十八条 本保护部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九条 本保护部认真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条 本保护部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一条 本保护部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本保护部换届或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三条 本保护部的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第三十四条 本保护部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五条 对本保护部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三十六条 本保护部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本保护部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八条 本保护部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三十九条 本保护部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第四十条 本保护部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四十一条 本保护部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保护部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章程经2011年x月x日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四条

38中国的旅游文化保护 篇5

史金波

①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传承意义。

②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道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至7月,共有5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处,世界自然遗产1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

上拥有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

③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反映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遗产。如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建于两千多年前,后联成万里长城。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________A________。

④有的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西藏的布达拉官,始建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________B_______。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100万亩,是哈尼族人民一千三百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表现出哈尼族地区农田种植和管理的特点。

⑤中国非常重视文物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评选和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5批珍责古籍,其中既有大量汉文典籍,也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全部共评审出国家珍贵古籍12274种,先后由国务院公布,并以图录的形式分5次出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展示出中国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

⑥中国也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传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⑦自开始,中国已建立起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1372项。其中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多姿,其中有表现中原地区汉族文化的,如京剧、昆曲、中国古琴艺术、______C______、安徽宣纸等;还有很多表现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如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____D____等。

⑨总之,中国近些年加大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更多的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使更多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使文化遗产在当代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遗产重要价值的认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认知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促进了传统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选自20《新华文摘》第23期,有删改)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B、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评选出了5批珍贵古籍,这些汉文典籍充分展示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

C、中国文化遗产丰富,其中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绚烂多彩。

D、山东的泰山、齐长城、济南皮影戏、诸城派古琴等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录》,它们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15、请将下面四个例子分别放到文中ABCD处。(4分)

①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②云南丽江古城,是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

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古城

③贵州侗族大歌

④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成至今已近6,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

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16、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17、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选文,谈谈如何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4分)

材料一: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教堂拱顶等部分遭大面积损毀,塔尖坍塌。巴黎民众在火灾现场跪地祈祷,为圣母院被大火吞噬而落泪哭泣。

材料二:敦煌研究院成立75年来,因为有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代又一代敦煌人一辈子的守护和研究,才成就了如今的敦煌传奇。

答案:

14、C

【解析】

A、选文第⑦段明确说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表述不正确。B、“截至目前”与原文第⑤段“截至20”的表述不符。D、泰山是自然文化遗产,齐长城是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错误

15、A.④ B.② C.① D.③

【解析】④“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体现多民族文化的特点,与第③段说明内容相符。②句句式与第④段举例部分的句式相符,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属汉族文化,与中国古琴术、安徽宣纸等并列。③的例子与第⑧段D空前“蒙古族长调民歌”相似,属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16、示例一:“如西藏的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该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西藏布达拉宫的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有的文化遗产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这一论点。

示例二:第⑦段。该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之多,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解析】选文多处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举例子的作用的规范表述是:列举了……的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的作用的规范表述是: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17、示例:①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落实保护责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使其在当代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②提高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重要价值的认识,扩大保护文化遗产的覆盖面;③加强文化遗产研究工作,鼓励成立相关行业组织开展文化遗产研究;④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培养更多的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专业人才;⑤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廉政文化进校园 优秀教案38篇 篇6

做一个骄傲的中国人

——廉洁教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及相关的故事,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2、通过观察发现炎黄子孙的特征,初步了解一些关于人种的知识 课前准备

1、师生了解关于“炎黄子孙”名字来由的故事以及其它关于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2、学生准备小镜子。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有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身边。点击图片“不同国家的宝宝”。1.你发现,图上的哪一位小朋友和我们的长相是相似的?有什么地方相似?(黄种人那一个,任意说到一项特点均可)

2.请大家拿出镜子看看自己,观察自己头发、眼睛、皮肤是什么颜色的?(1)独立观察——交流

(2)让我们看看周围的小伙伴,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特征?

3.是啊,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特征。【出示课题】

二、活动体悟

(一)了解不同人种特点

1.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我们属于“黄色人种”【点击“认识人种

(二)”中黄种人孩子,出现“黄色人种”】。

2.旁边的两位小朋友和我们的外表长相不一样,你知道他们分别属于什么肤色的人种吗?(指名说——小结)

这位小朋友【点击白色人种那一个】属于白色人种。瞧,世界各地还有许多白色人种的朋友呢!【点击出示照片】

这位小朋友【点击黑色人种那一个】属于黑色人种。看,这些就是世界各地的黑人朋友啦!(点击出示照片)

3.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的样子和我们“黄色人种”有什么不同呢?(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抓住肤色、发色等简单说说)

(二)了解“炎黄子孙”来由

1.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吗?(1)指名说

(2)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炎黄子孙”来历的故事吧!(点击播放录音故事)

(3)小结:咱们“炎黄子孙”的名字就是来自上古时代的这两位传说人物,“炎”指的就是炎帝,“黄”指的就是黄帝,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2.瞧,关于炎帝和黄帝故事还有很多呢!(图片出示并标注:黄帝造轩辕车、神农尝百草、嫘祖养蚕、仓颉造字等)

(1)先把你了解到的一个小故事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2)请你推荐一位讲得简洁又清楚的小伙伴来讲给大家听。

三、课外延伸

刚才我们听了许多故事,我们的老祖先是充满智慧而又大公无私的。我们炎黄子孙一直继承祖先的传统,不断出现各种优秀的人才,他们有的为国争光,有的造福人类,让我们在课外了解一个现代杰出华人的故事吧!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历史上的贪官清官,倡导中国传统的廉洁文化。

2、让学生明白贪污受贿不仅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而且会影响我们年轻一代身心健康成长。

3、让学生懂得廉洁教育应该从我做起,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懂得廉洁教育应该从我做起,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学法指导:教师讲解 合作交流 讨论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都是相对应而且有极深的历史渊源的,比如说“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同学们看到这两个词想到了什么呢? 生:〃〃〃〃〃〃

二、新课

1、师展示图片。同学们知道图上跪着谢罪的人是谁吗?他们为什么跪着呢? 生:秦桧夫妇。因为他们是坏人。

师:对,图上跪着的这两个人就是遗臭万年的秦桧夫妇,是他们贪赃枉法,陷害忠良。我们的名族英雄岳飞就是被秦桧夫妇所害的。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流芳百世的很多,遗臭万年的也不少,大家熟悉的和珅就是其中一个。为什么和珅会遗臭万年呢?他被称为“天下第一巨贪”。在和珅的把持下,乾隆中后期的中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极端贫困,军务废弛,官吏腐败,贪污舞弊盛行,终于在白莲教起义的冲击下,清王朝开始由盛转衰。如今我们社会中也有一些类似贪污腐败的现象。同学们可以举例说说吗?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讨论

⑴、试列出中国古代的两位清官,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⑵、很多人提出质疑:廉洁是政府官员的事,和小学生有什么关系吗?对在校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有必要吗?(正反两方进行辩论)⑶、同学们怎样理解廉洁?

⑷、教师小结:对于我们“廉洁”的含义就是:懂得勤俭节约,洁身自爱,大公无私,懂得弘扬“敬廉崇洁,讲诚信守诺言”的精神。

3、廉政小故事

4、未来誓言

师:我们要记住“廉洁”的含义是:懂得勤俭节约,洁身自爱,自律自强,大公无私,懂得弘扬敬廉崇洁,人人知诚信,人人讲信用,守诺言的精神。学了今天的课,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努力学习,为了个人的理想,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终身。最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我们的姓名,立下我们我们一生地誓言:廉洁——我一生的操守。

三、小结

同学们,一座大桥的倒塌可能不算什么,一个贪官的腐败也阻挡不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但是,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接班人,如果我们从小就被腐败的思想所腐蚀,那倒塌的就不仅仅只是一座大桥,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们愿意民族倒塌,国家灭亡吗?同学们,让廉洁驻在我们心中吧!

廉洁文化建设重要性教学教案 教育目的:

1、了解廉洁文化,懂得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向伟人看齐,严于自律,诚实笃信、艰苦朴素,并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别人。

教育过程:

1、集体交流,说说一些社会中的腐败现象。

2、谈谈自己的思考。

3、教师总结: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到廉洁这个词,使我们联想到过去一个被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包青天。他是古代为官者明镜高悬,清正廉明的典型代表。他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为后人所景仰。

今天,廉洁这个词走进了我们校园。可能许多同学都认为“廉洁是大人们应该去做的事,学生的主要任务自然就是学习”。可是,廉洁教育进入校园后,我们理解了廉洁教育的意义,认识到廉洁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作为中华渊源文化的传承,对廉洁的崇尚一直在我们的生活、文化和传统中延续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的是莲花的高洁;“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美的是白石灰的骨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描述的是清泉的洁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告诉我们青松的品质。以物喻人,这些千古绝句都是要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骨气的人,有品质、一身正气、洁身自好、堂堂正正的人。

在这一点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是我们的榜样。他饮食清淡,每餐只吃一荤一素,而且这顿吃剩的饭还要留到下一顿吃,从不浪费一米一菜。不仅如此,他还要求领导干部们把“严以律己,廉洁奉公”这八个字常记心头,周总理还说“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使艰苦朴素的风格成为我们的美德,更应该以人民疾苦为忧,为祖国的前途着想。”看,我们的周总理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用他的高尚品质影响带动着身边的人。如今,我们经常可以从报刊上,电视上看到一些贪污腐败分子被抓,他们贪得无厌,骄奢淫逸,以权为势,追求享乐,谋取利益,给国家形象和人民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他们必然被人民被历史所不齿,所唾弃。开国领袖毛泽东说过:“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必将是你们的。”我们青少年正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内心是否有廉洁自律的信念,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将间接影响到社会廉政之风。所以,为了自己,为了祖国,我们应从小在内心树立起“敬崇廉洁,传承美德”的美好品质;拥有胸怀大志,为民为公的理念;时刻胸怀诚实、节俭、有责任心的道德 观念。让廉洁成为我们心灵的天平,衡量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它的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人都会成为廉洁奉公的人。让我们一起行动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廉洁之花开遍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养成廉洁自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懂得廉政的意义,能逐渐养成廉洁自律的良好品质,并继承中华民族的廉洁美德。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辨的能力,并能养成廉洁自律的好习惯。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创新目标: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做到廉洁自律。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廉洁自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廉洁自律的良好品质。

教学创新点: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改变?

教学准备:教案。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影,揭示主题

(观看反腐倡廉电影《生死抉择》)

学生说观后感。

[老师小结] 时下,国家一直在反腐倡廉,只有廉政才能取信于老百姓。有首歌唱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明朝户部侍郎张津安曾撰一联: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板书:廉洁自律)

二、感受体验,明白道理

中国重拳打击腐败近期高官落马一览

6月2日兰州原市长张玉舜涉嫌受贿被逮捕

6月3日原武汉市市委常委杨世洪因贪污一审被判死缓

四川原副省长李达昌滥用职权案被移交北京检方

广东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涉嫌贪污400多万受审

原江西赣州市公路局局长李国蔚腐败案近日浮出水面,一个“三贪”公路局长

原成都市委宣传部长高勇巨额受贿案开庭审理

原四川工商局局长李太银因滥用职权罪被判刑5年

安徽宣城原常务副市长涉嫌受贿150多万被起诉

安徽一副镇长挪用855万 相当于该镇5年财政收入

浙江省打私办原副主任周克一审被判刑11年

浙江省原副省长王钟麓因受贿被判有期徒刑12年

原北京交通局副局长毕玉玺忏悔书曝光(附全文)毕玉玺忏悔书(全文)我是多年受党教育培养的领导干部,又是普通农民的孩子,也是党培养教育长大成人的。本应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服务。但由于自己长期不认真学习,不认真改造世界观,淡忘了党组织,淡忘了人民,也忘记了自己是个党员领导干部。因此自己思想上逐渐发生变化。从工作上的懒惰,生活上贪图享受到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随着地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忘记了各方面的监督,目无党纪国法。从开始自己占便宜,逐渐演变收受巨额贿赂和非法所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自己心理发生严重扭曲,给党和人民造成极坏的、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从而走上了严重的犯罪道路。自己逐步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不认真学习,特别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纪国法;二是长期不能接受监督,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极力放纵自己;三是唯我独行的工作作风,工作上有些成绩就狂妄自大,工作方法上往往独断专行;四是思想懒惰,工作上讨价还价,个人利益占了上风;五是心理不平衡,利欲熏心的赌徒心理,占有欲心理太强。

[教师总结]腐败是政治之“癌”,所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三、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任何事情都要从自己做起,如果你成为一名政府官员、人民公仆,你准备怎样做呢?

(2)“考考你”,遇到下面的情况,你怎么办?

春节期间是收送礼的高峰期。如果你的父母接受下属的礼物或向领导送礼,你准备怎么做?如果想劝阻他们,你准备怎么说?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天下粮仓》中,开始人人都以为米河的父亲是个清官,谁知后来才发现他是个巨贪。尽管他手段高明,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最后仍免不了被揭露出来。当今,许多干 部大造廉政声势,暗地里却照贪不误。请以“廉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记人,可记事,可议论,可发感慨,可编故事,可写小说。

(2)在学生中重点开展读廉政书籍、讲廉政故事和唱廉政歌曲活动。

在学校图书馆设立廉政专柜,推荐一批廉政书籍供教师和学生阅读;

各班级召开廉政班会,鼓励大家讲廉政故事;

组织教师和学生观看反腐倡廉电影《信天游》、正反面电教片、中纪委制作的《实施纲要》辅导光盘和《中国廉政报道》电视节目,并写好观后感。

写廉政格言和廉政书信。在教师中组织 “廉洁从教”格言创作比赛,组织有关学生以“廉政小卫士”的名义写一封致家长或亲友的信。并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节假日拒收红包”誓言行动。

廉政文化读本教案《勤俭节约》

扬中市实验小学 徐小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活动,学生能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和国际社会对勤俭节约的重视。

2.激发学生勤俭节约的情感,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勤俭节约的意识。

3.知道生活中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时时做到勤俭节约。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时时做到勤俭节约。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毛主席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我知道大家对他很熟悉,不过,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可能没有听过。想听吗?师讲毛主席的故事。

2、听了这个故事,你记住其中的几个数字了吗?

指名说 出示:20年 73个补丁

3、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4、出示课题:勤俭节约

二、故事过渡,了解意义

1、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指名讲。(周总理的睡衣,雷锋喝白开水等)

2、这些人是因为经济困难才如此节约的吗?

3、生读《世界首富的节俭生活》

4、读了这段介绍,你明白了什么?

5、读知识窗,现在,你觉得人们节约是为了什么?

(不浪费地球资源)

6、是啊,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勤俭节约是国际性的,世界性的主题,为了引起地球人的重视,因此国际上专门制定了与节约有关的节日:

出示:节日

7、这些节日里,人们分别会开展怎样的活动呢?师出示一些节日活动的图片资料,并加以描述。

8、从这些节日中,你读懂了什么?

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全面了解节约的重要,以下网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课后有机会去浏览。

三、再读故事,强化认识

1、指名读《日本丰田公司》以及人物榜的介绍

2、他们都是勤俭节约的典范,听了这些故事,你感受了什么?

(他们很富有,但他们都很节约,而且超过了一般人)

3、辩论台:

有人说:越是有钱,越小气?你读了上面的事例是否有同感?

(按有同感,和反对这种说法分两大组辩论)

最后以毛主席的名言总结(出示),:没有条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的时候不讲究,难做到)。这些有条件的人都做到了,真不简单,可见,他们的节约就是为这个世界在节约能源尽一份力啊。

4、欣赏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四、联系生活,指导行为

1、生活处处可节俭,生活时时需节俭。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浪费的现象天天都有。

2、生读这样的现状,出示:浪费的图片,再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会对这些人说什么?

选择一个 指名说,评价:你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提出了可行的做法,下面请同学像他这样继续说。

3、读一读古人留给我们的古训:

出示读诗台

这些古训,对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浪费的行为有很强的说服作用,如果你遇到浪费的行为,也可以借用。

4、生活中铺张浪费的现象确实随处可见,看来,建立一个节约型的社会是势在必行。你觉得,当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5、指名说(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宣传节约金点子,努力督促自己勤俭节约)

6、读一读,金点子。你还知道哪些金点子?

7、现在,生活中的水,电,油等资源越来越少了,我们除了不去白白浪费,更多的是要去少用,把消耗控制到最低,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每个同学去思考创造更多的金点子。

8、介绍节约创意: 出示:节约创意瓶

平时使用沐浴露、洗手液、洗发水等清洁液的时候,常常因为吸管的原因无法取用剩下的液体,不得不把它们浪费掉。尽管有时我们会把瓶盖拧开,通过敲击瓶底,或者向瓶内灌水来取用最后的残余,但是这样十分麻烦。这款节约创意瓶则可以充分利用清洁液,它在瓶底留有一个凹槽,吸管则深入凹槽底部。如此一来,所剩无几的液体也能在这个凹槽里汇集起来,得到充分利用。而瓶身的透明设计也方便查看剩余数量。

9、希望大家多动脑,为勤俭节约创造更多的金点子,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多节约一份资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做出勤俭节约的榜样。

五、总结:

同学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在勤俭节约的美德中建设我们的国家,幸福地生活在我们的地球上。

六、课后活动:

1、以班级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勤俭节约伴我行。

2、设计生活中节约金点子,向家人宣传。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

教学目标:

1、从传统文化思想中阐述廉洁理念,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

2、培养广大师生的廉洁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和是非判断能力。教学方式:讲座式

教学过程: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中有关“立志”、“畏”、“知耻”的论述,对当下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关系。

一、志在“立志”

树立廉政之风,应该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们不主张唯意志论,也不主张精神决定主义,然而人的行动总被意志决定。意志不会凭空产生,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行动的方向与动力。意志有高远、平庸之分。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种“关心”将什么放在心中,耿耿以怀,成为意志高洁低庸的分界。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

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却有类似宗教的意义。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 10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干事业更需要耐得住清贫。方志敏的一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最好注脚。历史告诉我们,无欲则刚,胡长清、成克杰作为典型的腐败分子为的是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损失。与胡长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华在交代他们的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这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吟味深思。

《论语·学而》载:“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曰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总之,在立志这个问题上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什么是志?怎样立志?要回答这些问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可贵的资源宝库。这个宝库不用,那就是“资源浪费”了。

二、畏的哲学

行廉政,拒腐败,心中应该有个“畏”字。下面我们来说“畏”的哲学。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本来受到的教育是“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人有多胆地有多少产”。总的说来是无畏。然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真可以“无所畏惧”吗?也不是。

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小平的话是很有深刻的含义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这就是共产党一方面要不怕,一方面要有一个怕字放在心头。说不怕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许多事情我们是头一回遇到,这就需要无所畏惧的精神,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说一个怕字,是自我修养而言,凡是遇到个人利益得失的时候,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刻记住,一失足将酿成千古之恨。根本的区别还是为公还是为私。为一个公字,要敢字在前,为一个私字要慎字当头。有了这样的自觉,就可以建立起来廉洁的党风,就使我们的干部走在河边不湿鞋。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在今天来说,就是党纪国法,就是规范我们行动的规矩。有了这个规矩,对其有敬畏之心,时刻想到“不越矩”,得到的将是更大的精神自由。畏是一个哲学,这哲学是中国 传统提示我们的。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此三畏之中,孔子强调的是畏天命。他在很多地方说到天命。他说:“五十知天命”(《论语》:《为政》)。他将命与“天”联系起来,而强调天的可畏可敬:“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有了这个三畏,孔子告诉我们还要有“三戒”。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就是说: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有三件事情时刻警惕和戒备:年轻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贪图女色;壮年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争胜夺强;老年疲惫衰弱,不可以贪得无厌。问题就出在到了老年的时候往往特别的贪财。这就是说愈是到了晚年,快到退休年龄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这时候就要特别做到如履薄冰,将一个畏字,一个戒字放在心上。

三、知耻与道德建设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讲过,“廉耻,是立(做)人之大节”。这也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什么的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康有为则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这也是说纠正上的风俗,要从之耻做起,让社会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一个羞耻之心,社会就会有希望,许多新事物、新风尚的推行就会变得容易得多。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耻两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思想根子上铲除腐败。

“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又告诉我们,必须在社会上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教育与“督责”。要让民众,首先是干部懂到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要像做启蒙工作一样地去做知耻的教育工作。耻字从耳,“耻”字的原义是对可恶不伦之事的舆论鞭打与精神谴责,是骂声不绝的斥责。社会舆论正在谴责腐败,力度还要加大,要让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切与此有悖的思想论点都要扫除干净,诸如“市场经济必然产生腐败”、“腐败搞活经济”等谬论都会使腐败分子对自己的作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让这样的歪理盛行其道,根治腐败将只能是一个乌托邦理想。

以上我们重点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重要的思想,即“立志”、“畏”与“知耻”。不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仅此而已,其如大海,选择以上几点开展讨论,仅是瀚海拾贝。也不是说中国文化传统对廉政文化建设起支持作用的只有以上诸思想,只是作者认为这三个思想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以此举一反三,直至对中国优秀传统取得深切体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将其作为封建余孽,批判有余,承传不够。我们要做的是披金淘沙,更新再造,使其中优秀成分复兴光大,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有益资材。假如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这样的新认识,假如我们真觉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果真对廉政文化建设有所助益,那么相信中国廉政文化乃至中国新世纪新文化建设将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

廉政文化进校园教案

加强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

南师大镇江实验中学 刘顺利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明确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特别是探索执政规律的历史,理解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明晰其具体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党的认识和了解,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教学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三大领导方式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 例举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1、政治领导

(1)含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党的纲领、路线,确定奋斗目标,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2)实现:依靠法律实现,依法行政

(3)目的: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思想领导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全党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其懂得党的纲领和路线,懂得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并自觉地贯彻执行。

3、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影响人民群众,从组织上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国家的宪法、法律付诸实施;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并向国家机关推荐德才兼备的干部,以成功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三者的关系 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我党的两大历史性变化

第一、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到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第二、从受外部封锁和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政党到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政党(2)包括:2个水平、5个能力 2个水平: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5个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3)党的执政能力的含义: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4)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6)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1)突出思想建设

①意义: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 ②要求:

第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第二、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4(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第一、根本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第二、把党的基层组织 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第三、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1)核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根本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4、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1)原因

地位: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

作用:对人民民主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2)要求:

第一、建立和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第二、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课堂思考

1、党的建设四个方面的联系

(1)目标:建设成为经受得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目的: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指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四者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课堂思考

2、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的关系 区别:内容不同:三方面领导与四方面建设

目标不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经受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对象不同:国家、社会生活与党自身

联系:加强党的建设是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我心中的廉政教案

吕佳

【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政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廉政文化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把廉政文化向家庭、社区延伸。【教学重点】

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设想中来。

2、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教学设想】

通过“我心中的廉政”演讲比赛、廉政诗歌收集、古今中外廉政故事演讲等几个活动来让学生深刻理解廉政的意义,并参与到社区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去。【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心中的廉政”演讲比赛

1、师:同学们,反腐倡廉对我们来说似乎还过早,但我们正处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最容易受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袭,及早进行廉洁教育,就如同提前为我们筑起一道“防腐墙”,让廉洁“植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扬起敬廉崇洁之风,立下勤廉报国之志。

2、同学们演讲由自己编写的廉洁小故事,感受古往今来高尚的思想,走近廉洁,走进崇高。

3、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身边发生的腐败现象,并让同学们踊跃发言,点评自身与他人,并提出如何改正自身,完善他人。如:大家就寒假的各种消费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自己过年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和原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准备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注意节俭。

4、朗诵同学们自己编写的诗歌“敬清廉、争做正直小公民”

5、响应“小手牵大手”行动,现场征集“敬廉崇洁”小标语,送给我们的老师和父母。如:“廉洁,从自身做起,让快乐永在;清正,从大家做起,让幸福长留” ;“你拥有廉洁这个美德,请不要因为一时私心破坏它” ;“廉洁在我心,我心将更美”等等。

活动二:廉政诗歌收集

一、学生把课外和家长收集的廉正警句进行展示。

(一)每个学生都说说自己收集到的廉正警句,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它们的意思。

(二)学生代表汇报自己组收集的廉正警句,教师把学生的廉正警句,进行归类板书:

1、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飞

3、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腾王阁序》

7、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周恩来选集》下卷第四

8、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9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二、教师指导全班学生集体读一遍。(教师注意正音。)

三、教师对廉正警句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提问:学习廉正警句你有什么体会?

四、让学生把学习到的廉正警句能背诵的背出来,并回去告诉自己家人或邻居。

活动三:历史上的那些故事——故事会

一、故事引入,树立意识

1、师: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民族。古往今来有多少清廉的干部,俭以养德,廉以立身,为国为民,流芳百世。讲述故事: 《厚谢婉拒》1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官员为政清廉与否,自律相当重要,但他律亦不可少。下面的几则古人劝廉的故事,对于今天加强廉政建设无疑也大有裨益。《母劝子廉》2

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妻劝夫廉》3

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2、师:听了这些故事,你想说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38中国的旅游文化保护 篇7

一、调动各少数民族保护传统法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是对民族法文化保护的最直接途径,也是各民族文化权得以实现的方式。目前在民族保护与发展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各民族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价值尚未充分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没有主动参与,甚至认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落后而要放弃之,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限,因此必须加强文化倡导工作,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认识,逐步认同现代法制,放弃落后的民族法文化传统,并以科学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接纳工业文明的新文化,并在这种适应、接纳中重建自己文化的生命力,走向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所有者更应该成为民族文化保护的主体。民族文化的创造者一般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即位于社会上层、作为民族文化精英的知识分子和身处社会下层的普通民众。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异,民族精英和普通民众对民族文化保护的观点并不一致,有着较大的落差,前者对传统文化保护的观点的形成要早于后者,这就造成各级政府和民族精英在为保护传统文化所作的努力总是和一般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不自觉丢弃形成极大的对比,使得已有的一些民族文化复兴现象多与民间社会生活脱节,在表面的繁荣下面隐藏着一股衰退的潜流。[1]而这恰好说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如果只是局限在上层的政府部门或社会有识之士,而得不到下层的、它的原生土壤上的文化创造者或主人翁的支持,要想实现民族文化保护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离开了民族传统文化赖以存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民族传统文化的内隐因子将失去作用,这就像把鲜花从枝头上剪下来插入瓶中、把鱼从江河中捞出放入鱼缸内,其生命力必定是不能持久的”。[2]

二、积极进行变通立法,以保护少数民族法文化

国家对民族法文化保护最有效的做法是承认和尊重少数民族法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对那些体现民族特点的优秀民族法文化,必须采取顺应、提炼、融合的政策,从中吸收能量和支持,逐步把它纳入现代法制的轨道。但就我国现行法律的制定情况来看,主要是根据汉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情况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立法理论及经验制定的,对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程度和传统法文化、习俗则无法也不可能一一详尽考虑。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一般汉族地区相比,大多生产方式落后,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居住地偏僻、分散,教育水平低,一些风俗习惯与现代法治要求格格不入,社会发展的情况与汉族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法律的某些内容可能不大适应少数民族的特点。从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出发,赋予民族自治地区变通立法的权力不失为一项保护少数民族法文化的途径。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民族自治地方还没有制定、实施有关保护少数民族法文化的变通规定或补充规定,在国家宪法、法律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变通权的情况下,这不得不说是少数民族法文化保护中的一大憾事。当前,各民族自治地方在实施刑法、合同法、婚姻法、诉讼法,以及其他法律的过程中,针对与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不相适应的情况,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变通措施,有的民族地区“参照民族习惯法处理少数民族公民犯罪案件”,这些做法应该说是一种法文化保护的积极探索,它在国家法律对民族法文化保护不利的情况下发挥了有益的、补充的作用,但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民族特点制定变通规定时必须遵循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这样的变通规定在实际执行时也能达到更好地贯彻和实施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效果。

三、大力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民间团体的调查研究工作

中国少数民族法文化涉及面广,至今保存下来的类型丰富,对其保护大致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已经由国家法律认可的少数民族法律法规的保护。国家制定法理想层面的成分比较重,造成了在少数民族地区操作力低、执行力下降的现象突出。事与愿违的现象出现让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少数民族法文化的固有价值和特殊效用,最终以明示或暗示的态度予以部分认可。对这部分法文化应该在保持其现代化价值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地方自治管理而不违背国家法制统一的途径,并作为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基础。第二,一些已转化为国家制定法的少数民族法律法规的保护。少数民族法文化难免部分带有原始与落后的特征,但它在很多方面有符合人性化、合理化的成分。国家的法治建设,只有从本土优秀的民族法文化资源中寻求其活力因素,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对于这部分少数民族法文化,在保护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创新。如果此部分法文化长久保持以现代化的健康要素为其特征,那它将成为国家法治最为稳固的法文化资源。第三,一些口承的习惯法规范的整理。少数民族口承的习惯法规范,即口头流传、世代承袭下来的法文化遗产,数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这种类型的规范大多情况下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使用的,与落后的经济形态、政治结构和文化范式有很大的关系。第四,不少散落、遗失在民间的少数民族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整理。由于各少数民族的法文化保护意识缺乏,造成许多本民族的法律法规散落、遗失在民间的现象突出。同时由于记载的不完善、民族语言的消/退化趋势,加之收集工作的困难,让这部分法律法规出现断裂化现象。第五,许多用实物形态记录的少数民族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整理。记录民族法律法规的器具、石碑等可以说是民族法律法规的载体。有不少民族如侗族、瑶族等采用石、木之类作为习惯法的表达形式和象征体,昭之于众。第六,许多用民族语言记录的法律法规的翻译和整理。对于这类法文化传统,其他民族的人民难以通过口耳相传或文字的识读来了解此类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模式。

其实传统文化并不是形成文字的历史文献,甚至也不是当代学者的重新阐述,而是活生生地流动着的,在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实际中影响他们行为的一些观念,或者从行为主义角度来说,是他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模式。而这些观念、行为模式的整理和调查在现实社会中却成为了相关科研机构和民间团体田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这在权利意识发达的国家表现得尤为盛行。为了在法文化保护上取得理想的结果,科研机构,特别是民间的少数民族法文化研究机构,包括各大学校的民族法文化研究所、民间自组的民族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成绩与国家的精神乃至物质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此外,在少数民族法文化保护的方法上,应着重采取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为主,如参与观察、抽样调查、访谈等,并结合民俗学、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对田野调查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模式和结论,同时可运用法学、政策科学的相关原理,并结合各少数民族实际,提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立法建议和政策措施建议,推动各级人大及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政策、措施及社会环境,以体现对策性和应用性研究的价值。[3]当然,与国外的法文化研究组织的合作将更能加大少数民族法文化保护的范围和份量。

四、加强网络建设,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控制与掌握电脑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语言文化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4]的确,网络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科技举措,其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消费方式和竞争对抗方式,其对文化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利用网络保护民族文化的途径有两种,一为防御;一为建设。但当今社会,一味进行文化的被动防御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本国信息环境的,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使用Internet时更多的只是接受信息,这意味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受到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所以,为了保持并逐步提高自己在未来信息文化竞争中的地位,除了采取措施保护本国法文化不受外来文化侵袭外,还应该抓住时机,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切实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等的开发工作,从而逐步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信息依赖,并从本质上获得信息文化的平等。纵观我国的网络信息建设可以看到,国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落后,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支援,而民族文化的保护着重强调的是文化信息的输出,鉴于此,我们可作以下方面的参考:首先,我们应充分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建立可共享的反映民族优秀文化的数据库,向外传播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引起他国对我国民族法文化资源的了解和尊重。其次,应采取动态的文化保护方式,主动参与信息交流。为此我们要加大信息产业的投入,促进中文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始终不渝的提高自身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利用网络的优势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发扬民族文化为目标,给中国传统法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再次,应积极探索网上信息国际合作的途径,进一步加强与其他互联网用户国家间的横向合作。最后,要注意利用新的技术方式来建构新的社会化方式。因特网对民族法文化的冲击无疑是极其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着眼于在新的网络环境中发展和建设新的文化方式,如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将世界各地的民族学校、民族图书馆、民族科研机构等教育资源连结在一起,在一种全新意义上实现对中华民族法文化的保护。

五、结语

现代的中国人并没有因为掌握了西方法学的价值理念就变得更加智慧和聪明,相反,中国的法文化特别是各少数民族的法文化对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倒是在此显得更有意义。在我国范围内,除全国性的法律和法制体系外,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有关法规共同组成的“民族法”维系着中国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我国少数民族法文化作为中国社会自生自发性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与保护,而这只有得力于不同社会阶层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就。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法文化的保护力量是多方面的, 这种保护既出自本国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又有来自国外乃至国际民族权利保护机构力量的延伸。不管是依靠国内民众的支持还是国际力量的参与, 在保护目的合理的情况下, 我们都应设计出一些可行的途径, 让我们在民族法文化保护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法文化保护,全面保护,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民族研究, 2000, (6) :12.

[2]“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座谈会纪要.思想战线, 2001, (4) :137.

[3]黄泽.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思想战线, 2002, (1) :13.

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建议 篇8

关键词:水下文化遗产;非法发掘;保护;报告告现

一、水下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水下文化遗产”顾名思义就是位于水下——包括江河、湖泊、池塘、水井和海洋等水体中和掩埋在水底下的各种文化遗产。最常见的水下文化遗产是沉船和沉物,另外还包括陷落水下的先民们居住的遗址,比如在云南澄江抚仙湖湖底发现的古建筑遗址,和在埃及亚历山大港港口5~10米深的海水下发现的托勒密王朝的宫殿遗址。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通过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水下文化遗产是指“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至少100年以上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该公约列举的例子包括遗址、建筑、房屋、人工制品、人类遗骸,船舶、飞行器、其他交通工具或其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他内容物,以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和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

一般说来,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其作用是永续的。水下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上述特点。由于常年沉没在水下,受到人为干预的可能性较小,它们可以为考古学家提供大量可靠的考古、文化、科技等信息,可以由此推断出当时社会的军事、商业和贸易情况、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既可以补充从陆上遗址遗迹中获取的信息,又可以验证、佐证这些信息。比如,从山东元朝战船沉址中发现的一艘最长的古代沉船为研究古代战船的形态与结构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战舰上发现的物品成为复原和研究中国古代海军兵器组成与舰上军事生活的重要资料。震惊中外的广东阳江“南海一号”古沉船的发掘也将有力促进对我国宋元时期军事生活以及海上贸易的研究。简言之,水下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人们善加保护和管理,原则上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公共资源,由国家妥善保管在开放性的公共场所中,供后世欣赏、研究和借鉴。

相对于陆上文化遗产而言,水下文化遗产具有特殊之处。其一,陆上文化遗产处于一国享有主权的领土之内,国家可以依据领土主权予以管辖。水下文化遗产则既可能位于一国享有主权的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内,也可能位于一国依照国际法仅对特定事项享有管辖权或主权权利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还可能位于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国际海底区域内。换言之,国家对领海之外海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提出保护和管辖主张时应当具有国际法依据。其二,所处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掘工作十分困难,费用高昂且风险巨大,海洋中的遗产更是如此。这也使执法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二、中国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正遭受各种破坏

无论是陆上、地下还是水下,中国的文化遗产资源都十分丰富。这些宝贵资源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和文明的重要见证。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一方面,由于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遗产普查、摸清家底阶段,还谈不上展开充分有效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宝贵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正遭受着各种人为活动的破坏,亟需加强法律保护。

其一,私人大量非法采集、盗掘水下文化遗产,对遗产造成了严重破坏。构成文化遗产的物品形形色色,其中一些物品按照经济学的眼光看来可以被认为是商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为了追求这部分经济价值,一些机构和个人利用各种不科学的手段非法采集乃至盗掘水下文化遗产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拥有3个古码头的广东省古城惠州堪称“水下博物馆”。一到枯水期,东江边就会涌现出众多寻宝人搜寻河床、浅滩中的文物。2004年东江水位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以往深藏水底的文物裸露可见、随手可捡,被非法捡走的文物数以吨计。

不仅内水中的水下文化遗产遭受非法采集和盗掘活动的破坏,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中的水下文化遗产也同样不能幸免。沿海一些沉船遗址附近的渔民家里基本上都有和遗址出水文物相同或类似的、通常都是完整的物品,这种现象很普遍。西沙群岛中多处沉船遗址不仅屡遭盗掘,还遭受了炸药的劫掠,遍地散落的瓷器和其他物品的碎片令人痛心。在南海海域,盗掘活动十分猖獗。比如1986年4~5月期间,英国人迈克·哈彻(MichelHarcher)在南海南部海域的吉德亚多夹暗礁(Reefsof Geldrias Droogte)组织打捞了1752年沉没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吉特默森”号(Geldermalsen)商船,盗掘了大批清康熙年间青花瓷器等珍贵文物后,在阿姆斯特丹大肆拍卖其中的15万件文物和125块金锭(总价值约2000万美元)引起我国考古学界、博物馆学界的强烈不满,我国政府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

这也直接促成了1987年我国第一家从事水下考古学研究的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室(现“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和1989年《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的颁布。

其二,一些合法活动,像渔捞、港口疏浚工程、海底电缆和管道铺设工程、军事操练活动和围海造田项目等,对遗产造成的破坏也很严重。我国目前到处都在搞工程建设和旅游开发活动,一些政府部门或领导往往忽略对遗产的保护工作。比如1995年广东省汕头市广澳港港口疏浚中曾发现一艘明代沉船,虽然该沉船船体形态与结构尚不明了,但采集到“藩前忠振伯前镇前协关防”、“礼部造”的篆文铭铜印章等物,可能与明末清初郑成功在粤东的水上活动有关。发现沉船后因种种原因造成文物部门未能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导致沉船在工程结束之后销声匿迹。此外,在渔捞作业中,由于很多渔船采用大型底部拖网捕鱼方式作业,拖网在海床上拖带时往往扰乱、破坏遗址原貌。考虑到这些合法活动可能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或军事利益,如何协调其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最大程度地防止或降低其对遗产造成的扰乱和破坏,是一个棘手问题。

三、中国现行有关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

我国目前有关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主要是《文物保护法》和《条例》。

2002年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界定了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的范围,规定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均属于国家所有。

《条例》则就水下文物的范围和我国的权利主张、水下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机构、水下文物的报告发现和上缴制度、考古勘探和发掘活动等作了规定,为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套较为详细的法律机制。

其一,《条例》规定了水下文物的范围和我国的权利主张。依照《条例》第2—3条,中国内水、领海内的一切水下遗存、领海以外其他管辖水域(即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内起源于中国和起源国不明的水下遗存,都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其行使管辖权;对于外国领海以外的其他管辖海域以及公海区域内的起源于中国的文物,国家享有辨认器物物主的权力。

其二,《条例》重申了《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并进一步明确了水下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机构。根据《条例》第4~5条,国家文物局主管水下文物的登记注册、保护管理以及有关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的审批工作,未经其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私自勘探或发掘;而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并依照水下文物的价值,确定并公布全国或省级水下文物保护单位、水下文物保护区,禁止在这些保护单位或保护区内进行危及水下文物安全的捕捞、爆破等活动。

其三,《条例》规定了水下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上缴制度。根据《条例》第6条,对于由国家所有并行使管辖权的那部分水下遗产,发现者应当及时报告并上缴国家文物局或地方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我国享有辨认器物物主权利的那部分水下遗产,发现者应当及时报告国家文物局或地方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已经打捞出水的,则及时提供给这些部门辨认和鉴定。

其四,《条例》明确了水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活动。根据《条例》第7条,水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活动,应当以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为目的,且必须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并得到其批准后进行;如果外方(外国国家、外国法人或自然人、国际组织)要在我国管辖水域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必须与中方合作,其申请由国家文物局报国务院特别许可。

此外,《条例》表彰、奖励保护水下文物有突出贡献者,并对违犯行为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虽然有西方学者认为,“就(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与政策而言,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这项只有13条的《条例》在今天看来不免显得单薄和笼括,难以有效解决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如何“保护水下文物”——是留在原处实行就地保护(比如划为文物保护单位),还是打捞、发掘出水后放在博物馆等公共机构中供公众参观、欣赏、研究?如何减少捕鱼、建设工程等合法活动对水下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如何有力激励发现者主动报告其发现?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完善《条例》规定的若干思考

笔者认为,《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结合《文物保护法》第4条确立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针对当前对水下文化遗产造成扰乱和破坏的各种活动,《条例》可以从下述四个方面加强规定:

其一,应增加就地保护原则。一般认为,水下文化遗产多年来已经和周围环境达到了某种平衡状态,在移出水下环境之前,这些物品进一步受侵蚀、腐坏的速度相对缓慢;一旦打捞出水,新一轮的侵蚀过程很快就开始了,物品很容易遭受腐坏乃至彻底灭失。即使不将物品打捞出水,侵入性的介入仍然会干扰原有的平衡状态,物品仍然得再调整平衡,同样会引发新的腐坏。在此意义上,将水下文化遗产留在原地、实行就地保护这种方式更能保存其所蕴含的考古、历史和文化信息。当然,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就地保护并不意味着消极地将遗产留在原地、听之任之,文物管理机关仍有必要对遗址和周围环境进行初步调查,了解遗址和周围环境的特性,并根据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周围环境出现不利于遗址保护的变化,比如控制、减轻周围海域的污染从而减缓遗址自然腐坏、恶化的速度等。如果遗址周围环境不断恶化造成遗址持续腐坏时,应及时采取其他保护措施,比如进行抢救性发掘。

因此,在修订《条例》时应增加就地保护原则,比如规定:“在批准任何水下文物开发活动之前,就地保护应作为首选。对实行就地保护的水下遗址,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排除或减轻可能对遗址构成扰乱、破坏的情形。在水下文物面临紧急危险或腐坏时,可以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他情况下,对水下文物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应当仅限于以认识文物、保护文物和科学研究为目的”。

其二,如前述,《条例》只是规定发现者要向文物主管部门报告其发现、上缴打捞出水的遗产,而没有相应的奖励或表彰规定,对隐匿不报、不上交的,法律的制裁也不够严厉。笔者认为,《条例》应细化现有的文物发现报告和奖励制度,至少应增加给予奖励的情形,以便激励渔民等发现者主动报告其发现、上缴打捞出的文物。比如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水下文物或疑似水下文物时,应当维持现场完整、迅速离开现场,立即报告或到达第一个进入的港口后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或国家文物局。已经打捞出水的,应当同时上缴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或国家文物局处理。因发现人的报告而保全水下文物的价值或完整性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家文物局决定。”国务院可以考虑设立一个“文物发现报告奖励基金”,用来奖励发现者的报告行为。

其三,对可能严重扰乱水下文化遗产的合法活动,《条例》应予以严格规制。《文物保护法》第9条仅概括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认真履行所承担的文物保护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该规定过于粗糙,很难执行。《条例》应当增加对违反者的处罚力度,比如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进行建设工程、从事渔捞、管道铺设等活动中发现水下文物隐匿不报或不上缴文物的,应没收文物;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房地产营销周工作计划下一篇:第四章中国交通运输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