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管理资料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卫生管理资料

环境卫生管理资料 篇1

一、公共卫生区域:厂区内地面、主路道、分路人行道做到无垃圾、无果皮纸屑、无杂草、无积水、污水。下水沟道,无草包、草莲、塑料布等杂物,保持水路畅通无阻塞。各主干道每天打扫一次卫生,厂内及宿舍区内无散养放的禽畜、宿舍区内应无违章搭盖简易棚屋,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等车辆按指定地点停放。

二、行政办公区域:

1、室内卫生:办公用品摆放整洁,桌、椅、门窗、沙发等无灰尘,墙壁光洁、无蛛网、无明显班迹、无破损、无乱贴乱挂;地面干净、无痰迹、无纸屑、果皮、无烟头,桌面茶几摆放烟灰缸,地面有痰盂、有纸篓、备有抹布、有拖把、扫帚等。

2、室外卫生:办公室外应干净整洁,无

纸屑、无瓜果皮壳、无炭渣、无砖瓦砾、无乱张贴、无杂草、无垃圾、无卫生死角、便池无污垢、无恶味、无蛆、蝇,严禁车辆随意停放。

三、各车间、班组卫生区域:

1、室内应保持整洁卫生,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桌、椅橱清洁完好,墙壁无污物无积尘、无乱涂、乱画现象、无蛛网、无卫生死角、无散放的原材料、门窗户扇完好。

2、室外应保持周围无杂草、无杂物、无油污积水、无卫生死角、水沟畅通无阻塞、车道畅通无阻塞。

四、集体宿舍:应做到各种物品摆放整齐合理,人行道畅通、光线较好、空气新鲜、无异味、门窗户扇完好,墙壁无污物,无乱涂画现象、无蛛网、地面无积尘、无杂物、无废旧报纸杂纸、不在行人走道口晾晒衣服。住厂职工门前屋后无杂草杂物、无垃圾

污水、无草包草莲等。

五、厂区厕所、便池:固定专人打扫清理卫生,做到便池内外及地面冲洗刷干净卫生、尿池无积垢、墙壁无污脏物、无乱涂画、无蛛网,地面无什物、无烘便、无蛆、无蝇,应设卫生标志及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管理资料 篇2

一、认清当下形势, 转变地质资料管理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问题开始出现, 这直接促使我国的地质工作的范围逐步扩大, 由传统的矿产资源领域拓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面来, 包含了应对自然及人为灾害、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土的整治、对有毒废物或放射性物质的处置、以及对水、生物、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等等。面对这些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需要地质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服务理念, 积极开拓管理工作的范围。

应对新形势的要求,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者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改变自身传统的管理服务理念, 首先, 就是改变过去传统的“工作就是找矿”的概念, 拓宽工作服务的范围, 还要将储量管理与勘察、开发管理完美结合起来, 避免二者脱节所造成的工作失误;其次, 转变传统以技术管理为重的工作理念, 要与时俱进的树立依法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的管理理念, 不断强化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三, 要将管理工作从“闭门造车”中拉出来, 用开放的理念来指导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只有了解最新的工作形势和其他国家的工作方式以及经验总结, 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 还要提高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即对我国资源信息的掌控能力、对管理工作的整体决策能力、以及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强化这些工作能力才能够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顺利地开展。

二、拓宽服务领域, 建立地质资料管理共享

随着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 在资源、地质等方面的信息从种类和数量上开始迅速的增加, 而且社会对地质信息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长, 这就要求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不断的拓宽服务领域, 提高自身的分析加工、收藏、辐射等工作能力, 尽力建设一个地质资料共享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 提高对地质资料信息的加工能力, 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传统的地质资料管理停留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 而且各个部门各自为政, 没有充分地交流沟通, 这就造成管理工作的封闭与孤立, 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所以, 相关管理工作者应该改变地质资料静态的模式, 采用最新的分析处理技术深入地开发和利用地质资料, 而地质资料信息的二次开发是促进地质资料信息化共享的重要环节。于此同时, 还应该重新整理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重心,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 打破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冷漠的壁垒, 建立一个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体系, 使地质科学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其次, 建立数字化的地质资料库。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信息化不断的发展, 这就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化、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地质资料管理拥有着传统管理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可以远程服务、可以便利的利用其它的信息资料、可以更便捷的为社会各层服务等等。而推行网络化地质资料管理首先就必须对地质资料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采用图文技术等科技手段, 将涉及国土资源整理、环境治理、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区域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地质资料信息进行集合, 并采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进转换与集成, 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地质资料库, 将这些地质资料信息通过网络媒体, 使其社会公众了解、熟知并利用。

三、提高工作者素质, 实现地质资料网络化管理

地质资料管理工向数字化、网络化模式转变, 直接对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工作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首先, 必须从技术手段层面上有所突破, 改变传统单一的地质资料技术处理手段, 要重视对地质资料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进行处理分析, 为地质资料网络化管理提供构建文献、元数据、信息传输、搜索引擎以及检索语言技术等的技术手段的支持;其次, 还要在网络化的知识层面里, 充分发挥一个中介者的角色, 不断提高对数字化地质资料知识的组织、研究、控制、发掘、以及增值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第三, 要改变自身的服务观念, 建立网络化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 更好地了解信息用户的切实需求, 并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市场信息的搜索等问题的研究,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服务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 为了更好的实现地质资料网络化的管理, 需要工作人员在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 还要是一个拥有多学科知识, 掌握最新科技技术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而且网络环境下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最迫切的要求就是不断完善其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质量。总之,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通过自觉学习与积极探索,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适应工作的最新需求, 为实现地质资料网络化管理服务。

综上所述, 网络环境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从三个大的方面来着手, 即转变管理工作理念、建立地质资料共享体系和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这是未来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更好地位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而服务。

摘要:网络环境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从三个大的方面来着手, 即转变管理工作理念、建立地质资料共享体系和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这是未来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更好地位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而服务。

关键词:地质资料管理,服务领域,网络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朱琳.浅析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J].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0 (03) .

环境卫生管理资料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资料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20-02

网络时代的图书资料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具备信息化的操作基本素质结构,具备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相关网络信息知识的意识,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工作者强化“终身”教育意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采用各种方式不断‘充电,同时要增强信心,努力为高校图书专业资料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利用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通讯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为社会提供最新、最高质量的学术信息,走现代化、网络化道路,是高校图书资料工作的必然趋势。

一、网络环境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图书资料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图书资料信息标准化、图书资料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图书资料信息利用网络化的建设。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是一个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过程,又是一个推动信息存贮、检索、管理形式和载体优化的过程。在当今信息时代,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必然要求。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充分挖掘资源利用的潜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资源利用潜力的挖掘是无限的。哪个国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前面,哪个国家就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抢占先机。因此,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图书资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这种资源。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快图书资料及其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以便尽快实现图书资料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其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促进图书资料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资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证,是奠定图书资料事业基础性地位的重要保障。面对信息化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图书资料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需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图书资料管理要适应信息化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图书资料事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就必须通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来推动图书资料的信息化,保障图书资料事业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协调一致。

二、网络环境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思路

(一)加快统一标准的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既是存储信息的仓库,也是图书馆向读者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实现网络化的基础。图书馆只有集中人力、物力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库,方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学术、商业、政府和新闻信息,走网络化建设的道路。我国缺乏像Dialog一样的数据库,数据库的数量少,容量小,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数据库更少,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咨询人员奇缺。虽说有五、六百个社科方面的数据库,但大都为自身服务,且数据不足。多种题录的信息产品重复、质量有待提高。全国性的社科三大综合性题录、索引相互重复,分类较粗,难以描述社科科研人员专、精、细及应用性研究课题的需要。综合性的文摘如《高校学报社科文摘》等却显得信息量少;三次文献数量极少,加工深度不够,难以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数据库数据更新缓慢,脱离社科研究的时效性。因此,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建立以馆藏为基础的研究级全文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各专业专题全文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企业改革和实践数据库、科学决策案例数据库等。利用网络系统传输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建立网上数据库,使联合单位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自由地存取、检索、查询、浏览网上信息资源,就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资料室的工作重点。

(二)加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文献资源本质上是人类共有的,也是网络化的内在要求。虽然文献资源共享已在我国图书情报界提倡多年,但许多图书馆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行着“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甚至“全面的”藏书方式。其结果必然是自我封闭,自身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不能实现优势互补,且浪费经费。因此,为了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弥补各馆藏书不全的缺陷,只能走网络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各图书馆、资料室必须树立起资源共建共享的全局观念。建立文献情报协调中心,负责协调各馆室间的文献建设,形成不同专业特色的文献信息中心。利用网络实现集中编目与在版编目,或联合编目,编制联合目录,充分揭示馆藏。或建立各馆室的网页。或各馆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网络中心发布或更新馆藏目录信息,以实现文献检索系统的网络化。努力实现区域性馆际互借合作。制定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对文献共享进行规范。

(三)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知识服务的服务对象是文化程度比较高,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高校师生,他们对图书馆信息知识的需求呈现出专业化、深度化和前沿化的趋势。在知识服务的对象上要体现专业层次特点与学科特色。因此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特色知识服务队伍来满足特色知识服务。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指定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

档案室资料室卫生管理制度 篇4

档案室、资料室是办事处安全管理的重要部位,要切实做好防火、防水、防盗、保密和防止破坏等安全保卫工作,就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安全管理制度:

一、档案室、资料室要经常清扫室内卫生,室内桌椅要摆放整齐,禁止杂物堆积;未经主管领导同意禁止张贴各种广告、字画、宣传单、通知,禁止悬挂挂钩、绳索、吊带。

二、要爱护室内的各类公共设施,严禁擅自动用消防器材,破坏消防设施;室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化学危险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吸烟、使用明火(如点蜡烛、煤油炉、酒精炉、燃烧废弃物);禁止在电源附近堆积杂物,禁止封堵进出的路口及消防疏散通道。发生火灾时,管理人员要及时疏散室内人员,认真组织扑救,及时报告学院保卫处并视火灾情况可直接拨打火警电话。

三、档案室、资料室应作到安全用电,除正常工作用电外,不允许其他电器用电,允许使用的用电设施、器具必须是出自正规厂家生产的,有质量合格证明;规范用电,严禁私拉乱接电源,必须做到人走后切断一切电源,提高节能意识杜绝不安全因素。

四、室内的照明设施及电源线路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拆装修理,应及时通知总务后勤人员维修。如有违反,造成人身伤亡的,后果自负。

五、档案室、资料室门钥匙应指定专人保管,门窗落实责任人随时关锁好,禁止将钥匙交给非本部门人员。禁止以任何借口擅自撬门破锁;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门窗,若发现

门窗损坏,要及时报部门负责人或学院总务后勤部门维修,同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六、档案室、资料室内禁止饲养各种宠物(猫、狗、鸟等);禁止喧哗、打闹、玩球、跳舞、高音收放广播(音乐)、聚众起哄闹事等影响他人工作学习的行为;禁止私藏枪支、弹药、匕首;严禁存储、摆放、传阅带有反动、淫秽性质的书刊、资料、音像制品。

七、要妥善保管好公私财物,办公设施、办公用品要落实管护责任人,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准存放私人任何贵重物品(如:手机、现金、钱包、首饰、手表、随身听、计算机等)如有丢失,后果自负。

八、档案室、资料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档案、资料、文件保密的法律法规和保密工作制度,不得擅自将有关机密档案的内容及存放场所的安全管理设施透露与传播;严格执行档案、资料、文件查阅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查阅范围;严格按有关规定对档案、资料、文件进行鉴定,凡需销毁的,应按销毁程序进行,以防泄密;打印的文件不得让无关人员随便翻阅,打字、复印的工作人员必须保守秘密,不得将未公开的文件内容传播给他人。

学校卫生卫生监督协管必备资料 篇5

一、总体学校卫生工作(1)、卫生管理制度

(2)、卫生管理组织管理机构(文件)(园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卫的领导小组)

(3)、将卫生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总结(文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及常见病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文件)(校长第一责任人,专兼职报告人)(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文件)(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4)、每学期至少1次防控宣传活动(活动资料)(5)、每学年至少1次应急演练(活动资料)

(二)、传染病

(1)、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文件)

(校长第一责任人,专职报告人)(2)、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文件)(3)、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4)、晨检制度

(5)、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制度、登记表)(6)、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制度、登记表)

(7)、新生入学接种卡、证查验制度(制度、资料)(8)、每学期至少1次防控宣传活动(活动资料)

(三)、常见病与多发病

(1)、体检结果反馈制度(记录表)

(2)、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止计划、措施(文件)(3)、学生体检档案(档案资料)

(4)、每年一次学生健康体检(活动资料)(5)、体检异常学生登记记录(记录表)

(6)、每学期1次预防专题宣传活动(活动资料)(7)、卫生室或保健室(现场查看、资料)

三、生活饮用水(自打深井)(1)、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2)、供水污染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文件)

(校长第一责任人,专兼职报告人)(3)、饮用水突发公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文件)

2、有效证件

(1)、卫生许可证 凭证使用(证件)(2)、每年体检1次,办理健康证(证件)

3、检查资料

(1)、水质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原件)

(2)、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和检验(记录)

(3)、卫生知识培训资料(资料)

(4)涉水产品、消毒产品均具有有效卫生许可批件(批件)

4、集中式供水设施卫生安全要求

(1)水泵房、蓄水池、沉淀池等设施周围30米内无污染源(2)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查看)

(查看)

(3)消毒设施正常运转(查看)

5、现场水质快速检测

(1)无色透明(无肉眼可见物为合格)

(2)(无嗅无味为合格)

(3)、PH值

(6.5-8.5为合格)

四、使用村级集中式供水直供(1)、饮水卫生管理制度

(2)、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小组(文件)

(校长第一责任人,专兼职报告人)(3)、饮用水突发公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文件)

2、有效证件

(1)、卫生许可证(村级复印件)

(2)、村级饮用水管理人健康证(村级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园水管理人办理健康证(持证上岗、身份证复印件)

3、检查资料

(1)、水质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村级复印件)

(3)、接受卫生知识培训资料(活动资料)

4、现场水质快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1)无色透明(无肉眼可见物为合格)

(2)(无嗅无味为合格)

(3)、PH值

(6.5-8.5为合格)

幼托机构卫生检查必备资料

一、总体卫生工作(1)、卫生管理制度

(2)、卫生管理组织管理机构(文件)(园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卫的领导小组)

(3)、将卫生工作纳入园工作计划、总结(文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及常见病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文件)

(园长第一责任人,专兼职报告人)(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文件)(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4)、每学期至少1次防控宣传活动(活动资料)(5)、每学年至少1次应急演练(活动资料)

(二)、传染病

(1)、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文件)

(园长第一责任人,专职报告人)(2)、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文件)(3)、传染病管理制度

(4)、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登记表)(4)、晨午检及全日观察制度(登记表)(5)、因病缺勤登记、病因排查制度(登记表)(6)、病愈返园复课证明查验制度(登记表)(7)、新生入园接种卡、证查验制度(登记表)(8)、每学期至少1次防控宣传活动(活动资料)(9)、环境、物品消毒制度(记录表、消毒剂批件)

(三)、常见病与多发病(1)、体检结果反馈制度

(2)、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止计划、措施(文件)(3)、儿童体检档案(档案)

(4)、每年一次儿童健康体检(活动资料)(5)、体检异常儿童登记(记录表)

(6)、每学期1次预防专题宣传活动(活动资料)(7)、卫生室或保健室(查看、资料)

三、生活饮用水(自打深井)(1)、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2)、供水污染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文件)

(校长第一责任人,专兼职报告人)(3)、饮用水突发公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文件)

2、有效证件

(1)、卫生许可证(证件)

(2)、每年体检1次,办理健康证 持证上岗(证件)

3、检查资料

(1)、水质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记录表、报告单)

(2)、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和检验记录(记录表)

(3)、卫生知识培训资料(活动资料)

(4)使用的涉水产品、消毒产品均具有有效卫生许可批件(批件)

4、集中式供水设施卫生安全要求(1)水泵房、蓄水池、沉淀池等设施周围30米内无污染源(查看)

(2)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查看)

(3)消毒设施正常运转(查看)

5、现场水质快速检测

(1)无色透明(无肉眼可见物为合格)

(2)(无嗅无味为合格)

(3)、PH值

(6.5-8.5为合格)

四、使用村级集中式供水直供(1)、饮水卫生管理制度

(2)、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小组(文件)

(校长第一责任人,专兼职报告人)(3)、饮用水突发公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文件)

2、有效证件

(1)、卫生许可证(村级复印件)

(2)、村级饮用水管理人健康证(村级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园水管理人办理健康证(持证上岗、身份证复印件)

3、检查资料

(1)、水质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村级复印件)

(3)、接受卫生知识培训资料(活动资料)

4、现场水质快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1)无色透明(无肉眼可见物为合格)

环境卫生管理资料 篇6

1 网络环境下开展图书馆资料服务的影响因素

在对网络环境下, 影响图书馆资料服务改革的主要因素如下:

(1) 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而且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 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尤为重要。要根据读者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2) 公共图书馆远程服务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寻找图书以及借阅资料的过程中, 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提供远程服务, 借阅者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借阅到自己要的资料, 现在一些图书馆已开展相互合作, 彼此提供远程资料服务, 为读者提供全天候的、24小时的资料服务来满足读者资料需求。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料服务改革的发展方向

(1) 服务远程化。图书馆资料服务应使管理者和借阅者可以更为方便地管理图书以及查阅图书, 使图书的存取方式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在网络中使用全地区、全国、全球的信息资源, 从而使图书馆的资料服务实现更广范围的远程化。

(2) 服务多样化。图书馆资料服务不能只是提供简单的图书服务, 还要努力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例如对于不同的服务群体, 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

(3) 内容综合化。图书馆所储备的服务资料要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另外, 图书馆要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以及更高的专业性。

(4) 服务手段网络化。图书馆的管理手段网络化是以计算机为手段, 结合传统服务的理念与思想, 实现图书馆资料服务创新发展的一种方式。图书馆资料服务手段的网络化, 可以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料服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面对网络环境的重大变化, 图书馆的资料服务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整。应提高读者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技能,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段娜.加强图书馆资料建设, 以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求[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0) .

[2]杨威.电子化图书馆资料的多重属性问题和相应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 (2) .

[3]梅鹰, 侯渡舟, 李杰.基于生态保障的施工网络计划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J].知识经济, 2008 (5) .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资料,如施工进度记录材料,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耗材,施工的图纸和修订的方法和审批记录等,这些资料都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制作,并及时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系统、完整的工程资料,以满足工程验收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应该是同步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尚不够正规化,管理的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一、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料管理的对象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资料,是工程施工过程的第一手资料,是工程竣工后验收以及工程为维修扩建工作进行的依据,一旦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或竣工以后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建筑工程的工程资料就是分析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人的重要凭证。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工作,需要首先明确资料管理的对象,也就是工程资料的分类和包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体系类的工程资料

建筑工程质量体系类的工程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前期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及施工图审查之后确保其质量可靠性的相关文件;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报告以及进场之后抽查合格的验收报告;包括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质量验收记录及工程结束之后的质量验收报告等。质量体系类的工程资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凭证,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一直以来有质量重于泰山的说法,因此在施工阶段与质量相关资料均应妥善保管。

(二)技术性的工程资料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类工程资料包括工程的设计施工图、施工方案、设计变更以及图纸会审记录等,比较重要的是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案,施工记录,施工现场的短期日志和长期日志等,包括一般施工记录和特殊施工记录,以及施工之后进行的施工试验记录。这些工程相关的技术类工程资料,是建筑工程的具体环节负责人的体现,一旦工程后期出现质量类问题,通过技术类的工程资料可以追溯到工程的具体负责人甚至完成施工的组织和个人,是明确责任的重要依据。

(三)管理类的工程资料

建筑工程的监理资料和施工管理资料属于管理类的工程资料,这些资料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工程全过程的监管资料,包括施工质量检查记录、施工安全资料以及施工进度控制等环节的报告,是监理单位以及工程管理者对工程的管理记录,能够体现出管理和监管工作是否到位。完备的工程管理资料是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后期追溯项目具体负责人的凭证,因此需要收集之后及时进行整理。

二、目前建筑企业的工程资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料管理的过程需要从收集、整理、保管这几方面入手,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材料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原始资料收集不够全面

建筑工程的资料管理需要收集大量的原始文件,诸如建筑材料的出厂合格证书、进场质量证明文件,特殊施工人员的上岗证、技术资格认证,施工器械的合格证以及技术参数等等,这些资料都需要资料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收集。因所需的资料种类繁多,收集难度大,不少企业的资料员很难全面收集这些原始材料,导致后期资料管理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出现后补资料、篡改资料,甚至伪造资料等违规行为。

(二)收集之后的资料整理不及时

在原始资料收集工作完成之后,整理人员需要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和归档,需要审核真伪的要及时鉴定,需要进行复印和装订要及时进行处理,很多企业由于人手不足,资料管理人员缺乏对原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经常会出现原始资料丢失、伪造等情况,最终影响后期的整理工作,虚假的资料也会导致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可靠性降低。一些需要在开工之前就整理好的资料,如果无法及时整理出来,甚至会影响工程的开工日期和工程进度。

三、改善建筑企业资料管理现状的有效途径

建筑工程的资料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工程资料是否准确、齐全、完善是建筑工程质量是否可靠的真实资料,为了解决目前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源头做起,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资料管理工作后期之所以容易出现诸如资料不全、后补资料、虚假资料等情况,是由于初期的资料收集工作存在漏洞,因此要想改善资料管理粗放、混乱的现状,需要从源头做起。这就要求充分体现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如要求所有进场的特殊工人提交从业资格证书以及上岗证,并及时校验真伪;每个阶段的施工都要分段验收,进场的施工原材料要求全面检查和验收之后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而不是停留在部分抽查部分合格的层面上;资料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收集工程监理人员和质量监管部门的管理记录,作为备案文件及时存档,以此来遏制后补资料的出现。

(二)加强对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培训

建筑工程的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关系到工程后期是否能通过验收,也关系着建筑投入使用之后出现质量问题进行追溯的可行性,企业的管理部门因缺乏对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采用非建筑行业资料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资料管理是不可行的,必须要对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培养。资料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可以对工程的资料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要具备区分真实材料和虚假材料的能力,同时对资料收集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补充,有效提高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借助信息化系统进行资料归档管理

在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当下,能在建筑企业全过程的资料管理过程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使资料的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改变传统的由人工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的现状,充分节省人力资源,同时可以降低资料收集过程的出错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对进场的人员、材料进行登记和汇总,可以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利用先进的资料管理系统对资料进行整理,系统的管理软件运行之后,可以快捷地只做各种表格的输入方式,完善对应的数据库就可以完善资料的管理,信息检索起来也比较方便

结 语:

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关系到建筑工程竣工后是否能够通过验收,为了满足建筑工程编制和归档的要求,工程的管理者需要充分重视对工程资料的管理,针对目前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经济水平的提升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需要练好内功,从建筑资料的管理入手做好建筑管理工作,以迎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资料

[1] 贺艳宁.关于建设工程资料管理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07).

[2] 吴祥英.对建设工程资料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1,(09).

[3] 兰凤林.四川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4,(11).

[4] 黄丽兰.浅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J].商情,2014,(11).

个人礼仪卫生资料 篇8

2. 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3. 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公共卫生宣传资料 篇9

一、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重度以上听力障碍者占84%,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1998年3月,16位全国政协委员递交的《关于建议确立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提案,得到了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共同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 2000 年成功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爱耳日”活动历经十一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明确提出,“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给予补助”。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满足广大贫困听障儿童迫切的康复需求,中央财政出资资助贫困家庭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出资对人工耳蜗康复项目进行救助,也是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单人次标准最高的一次。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植入人工耳蜗可以重建听力,切实改善重度听障儿童康复状况的认识,普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知识,推动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3月3日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二、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宣传口号

——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人工耳蜗畅听的起点

——全社会共同关爱听障儿童

——扶贫济困救助贫困聋儿

——拥有健康听力享受美好生活

——预防听力损伤享受健康人生

——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三、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科普材料

1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耳又称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见图1。

图1 耳的组成当声音传到内耳时,首先引起外淋巴波动,继而影响中阶和其中的内淋巴,从而刺激毛细胞产生生物电,后者沿听神经和听觉传导路向听觉中枢传导,听觉中枢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产生“听”的感觉。如果内耳和听觉传导路以及听觉中枢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对于患有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和成人而言,人工耳蜗能够帮助他们重获听觉,使他们在有声世界更好地与人交流。

2什么是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一种帮助患有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成人和儿童获得或恢复听觉的电子装置,与助听器不同,人工耳蜗不是单纯地将声音放大,当内耳毛细胞损伤过重时,人工耳蜗可绕过内耳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人工耳蜗包括体内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利用体外声音处理器收集声音言语和环境声音进行编码处理,经过处理的信号通过射频信号传送给体内的处理芯片。处理芯片将编码过的声音信号进行解码并以电流脉冲的形式通过植入电极刺激听神经,这种技术称为人工耳蜗植入。

植入体部分由微处理芯片组成,密封在钛金属外壳中,以确保生物适应性和防止外部的挤压或冲击。植入体能模仿内耳毛细胞功能,以达到恢复感知和理解声音的效果。植入体的电极序列由铂电极组成,提供有效的电刺激。

声音处理器是人工耳蜗系统的外部组件。它利用方向性麦克风收集环境声音并减少背景噪声的干扰,将接收进来的声音经过分析,利用精细的预处理算法将声音中的有用信号提取出来通过编码策略进行编码,然后通过传输线圈传入植入体。

3人工耳蜗植入的条件

儿童植入者的选择标准: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助听器及其他助听装置无效或听力改善有限;无手术禁忌症;具有改善听力的强烈愿望;有家庭的支持;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有完整的听力言语康复教育计划。

成人植入者的选择标准: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助听器及其他助听装置无法改善听力和帮助有限;无手术禁忌症;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当的动机;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能运用口语、听觉进行交流。

5人工耳蜗植入过程

人工耳蜗植入分为术前、手术和术后三个过程。术前主要为病例选择和手术准备工作。术后工作包括人工耳蜗调试及听力言语康复等内容。

1)术前评估:①听力学评估:听力评估(纯音听力测试、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声阻抗、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助听器试戴;②医学评估:耳科学评估、医学影像学检查、其它医学学科检查等;③听力康复评估:听觉、言语功能评估;④其它评估:学习能力、心理评估等。

2)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努力做到微创,大多数手术时间在2个小时内完成。手术开始前需全身麻醉,手术风险与其他常规手术相同。在耳后方开口,在乳突部开小孔通向耳蜗或听觉器官,将电极以无创的方式插入内耳中,以保留可用的残余听力。植入体的电子包部分放置在颅骨表面事先磨出的骨床中,用皮肤覆盖。在手术过程中,利用电流刺激听神经的方式监测植入体的工作情况。术后,植入患者应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再出院。

3)术后:术后1个月左右开机,第1个月推荐每星期调试1次,1个月后每3个月调试1次,持续1年。1年后,对于不同年龄植入者调试时间略有不同,小于12岁植入者每6个月调试1次,12岁以上植入者每年调试1次。

4)术后康复: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关键环节是康复训练。为了帮助患者通过聆听获得最佳的语言发展,康复教师应着重教会儿童和家长如何运用听的技能。通过康复训练,儿童首先学习如何区分环境中有意义的声音,随后学习语言。儿童越早植入人工耳蜗,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语言的习得和康复的时间越快。目前,国际通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为听觉口语法(AVT)。

饶阳小堤医院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的资料管理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程资料;途径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81-0179-01

建设工程项目的资料全面体现了工程实体质量状况、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情况,是工程永久性需要保存的技术文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维修、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随着建设项目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逐步推进,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的记录、计算、统计等工作将逐步应用计算机进行,这就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资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体现着企业安全和质量的整体管理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建筑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料的时效性较差,遗漏现象严重。施工单位专职资料员的数量较少,会出现同一资料员同时兼顾多个工地资料的现象。由于资料员无法固定在一个工地上,平时的资料暂由现场施工人员保存,容易造成资料时效性差和资料遗漏给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原材料试验取样缺乏代表性,公正性。在我国现行的标准与试验规程中,对原材料试验的取样方法、取样代表数量、取样频率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因为试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或施工单位为了经济利益的考虑,或施工单位为了整理资料方便,使得试验中取样缺乏代表性,取样频率不足,代表数量不确切的现象频繁出现,所以试验结果不能较全面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使某些本不合格的材料因漏检而应用于工程中,给工程种下质量隐患。

3)施工资料与施工现场进度不一致。施工资料是施工活动中过程控制的重要体现,也是区别于传统的检验型质量管理体系与统计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体现。所以,施工资料应该和现场施工进度同步。可是,当前一些项目的情况往往是:某种材料早已使用,但相应的产品合格证、质保单及材料复试结果还没有送达现场;有些项目不能在一个分项分部工程结束后及时整理与收集有关资料,而是集中在一起用“回忆录”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导致施工资料和现场施工进度脱节。

4)施工资料不完整。不完整的技术资料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全面的反映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比如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地下防水工程,不仅要做防水卷材的试验与隐检,还要做基层隐检;与此同时,隐检的内容也要全面。对于防水混凝土,不但要做普通混凝土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而且还要做防水混凝土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5)施工资料不真实。真实性是施工资料最基本的要求,是施工资料的灵魂。失去了真实性,施工资料便失去了本来意义。但事实是,一些工程资料完美得不切实际。比如某单位工程的所有分项工程都验收合格且没有任何缺陷,出现了真正的“零缺陷工程”。又如土方工程质量评定中的基槽开挖后的长度、宽度误差实测值都为几毫米,明显不切实际。

2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这些主要问题的存在最终将导致施工资料无法全面、翔实地反映工程实体质量状况,也不能有效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并给工程竣工档案编制、工程使用和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施工单位资料管理及操作人员业务素质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具备资料管理水平或操作能力。

2)施工单位对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不重视,没有健全的工程资料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3)监理人员对工程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任其自然,没有及时核查和督促。

3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施工资料管理部门,全面提升素质。首先,施工企业要健全施工资料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其次,定期组织资料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者参加建设主管部门举办的资料员上岗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为做好施工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打好基础。第三,结合工程实际,每个项目部配备一至二名具备资料员上岗资格的技术人员负责施工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第四,监理人员对施工资料要及时核查、签认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资料的编制与管理工作。

2)注重收集资料。由于施工资料形成的周期较长、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因此建设工程施工资料要从建设初期的原始资料开始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状况,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资料必须完整、准确和系统。施工资料收集的要求:首先,施工单位应按项目管理的要求指派专人(一般为项目资料员)负责施工资料的收集、报审、保管工作;其次,注意施工资料收集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第三,资料收集整理时要尽可能采用原件,原则是进入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和器具应按品种、规格、批次和规定数量提供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的原件。

3)认真贯彻执行新规范新标准。新规范、新标准的颁布是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的,施工资料管理规程也做了较大的修改与补充。为了增强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规范化的管理,使之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与技术管理水平,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编制内容与要求,建立准确、真实、完整的工程档案。

4)及时整理归档,建立健全资料管理制度。建设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使用、管理、维修和改扩建的原始依据,如果缺少了这项重要依据,就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首先应对本单位形成的施工资料进行竣工前检查,然后报监理单位审查,经监理审查后,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城建档案管理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对汇总的工程资料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5)保证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当前我国许多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均是后整理而成。不但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实况,而且极易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失去其作为工程档案的意义。所以,工程检测单位要对试验负责,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出具试验报。与此同时,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要增强对施工项目的监督检查,不仅要查质量、安全,同时也要检查技术资料。

4结语

邓小平同志曾说:“所谓工作做得好,主要是人对工作的管理好”,“好多事故都是因为不会管理、不会做工作、不会做人的管理工作、不会做思想工作,使矛盾激化而发生的。”建设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依法建设、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原始记录。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进而给出了一些强化、改进的建议。总之,工程技术资料工作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多方面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只有建设工程的各方主体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系统的全面操作,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工程建设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刘德星.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管理[J].福建建设科,2000(4):6257.

[3]裴韩聪.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一些体会[J].广东科技,2009(12):300.

环境卫生管理资料 篇11

一、新媒体环境下历史音像资料档案保存利用的必要性及挑战

1. 历史音像资料档案保存的必要性

历史音像资料所指的是通过视频或声频等载体, 对播映内容进行完整记录的信息资源。历史音像资料能够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发展, 并记录一个国家级地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变迁状况, 也是重大的历史事件真实地见证, 可为后世知今留下宝贵财富。历史音像资料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全人类来讲, 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 音像资料将会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无形文化资产, 而且, 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0月27号这天规定为音像资料日, 因此, 在新媒体环境下, 加强历史音像资料档案的保存及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2. 新媒体环境下历史音像资料档案保存利用面临的挑战

历史音像资料档案的优越性是毋容置疑的,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除了人们的观念误区外, 其制度创新、技能培训与制度创新等工作还存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其一, 长期以来, 人们形成了重视纸质文件的观念, 误认为历史音像文件并不是文件, 对其保存利用有所忽视;其二, 长期以来, 人们对纸质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比较熟悉, 若再加入历史音像资料文件方面的工作, 易出现怕麻烦及不愿意加大工作量等问题, 尤其对年龄大的档案人员是个较大挑战;其三, 档案管理工作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若实施电子文件方面的归档, 其制度及运作模式均会出现改变, 长时间的摸索才能协调;其四, 对于纸质档案载体来说, 其安全稳定性较高, 而历史音像资料载体的稳定性比较差, 容易损坏, 若磁盘采取脱机的采集数据, 则会出现数据丢失现象, 磁盘质量不好的话, 对文件可读性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 在历史音像资料档案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较多困难,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对其完善及保护。

二、新媒体环境下完善历史音像资料档案保存与利用的措施

1. 加强历史音像资料档案保存技术的更新

将科学发展观与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档案工作中, 可让历史音像资料的档案保存及利用更为充分, 音像资料作为珍贵的战略资源, 需要将历史音像资料、文字图片、音频资料集新增的音像资料进行分类保存。目前, 视音频的数据压缩、计算机的多媒体管理、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存储技术等快速发展, 给全面数字化的网上发布、电视播出与IPTV应用等服务打下了基础, 其具体的存储技术由数字化压缩及文件方式的存储技术等, 其中, 数字化的压缩技术是从数字至数字的迁移过程, 有效摆脱了原来磁带易损的状况, 并采取WMV、MPEG与RM等格式, 把各类传统的格式及介质模拟信号数据, 实施数字化的采集及收录, 可有效解决模拟磁带中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的信号质量差的问题, 并且数字化压缩技术还考虑了兼容性、通用性与压缩效率等技术指标, 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内部视音频的格式同一。另外, 因历史音像资料的存储要求较大, 其存取及存储效率等通常采取分级式存储, 运用存储管理系统可有效实现不同级存储设备的迁移, 以确保音像资料数据的安全性, 使其资料质量保存更完好。

2. 加强数字版权的管理, 做好历史音像资料建设工作

其数字版权的管理技术也可称为DRM技术, 其主要是通过技术方法对文档、音乐及电影进行保护的, 有效阻止非授权的用户进行访问, 以保证版权信息的输入与识别技术能力, 该技术是一项涉及法律、技术及商业等层面的科学系统工程, 可为各平台提供丰富的内容, 加强历史音像资料档案的文件化, 数字版权化瘀文件化等技术方法, 可促进音像资料保存方法发生质的改变, 将传统的历史音像资料管理和数字化音像资料进行有机结合, 并逐步过渡到数字化的历史音像资料保存阶段, 从而进一步适应现代的新媒体环境, 促进历史音像资料的合理保存及再利用。历史音像资料建设工作必须做到历史音像资料全面、历史音像资料分类清晰, 以及历史音像资料整体性、系统性完整。这就要求在历史音像资料整理中, 必须将各种类型的历史音像资料进行分类处理, 尽量保持各种历史音像资料分别保存。

3. 加强历史音像资料管理的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 实行信息化管理, 建立历史音像资料管理数据库已经刻不容缓, 在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 不仅能够实现管理者工作量的减轻, 而且也能够有效提升历史音像管理效率, 节约大量的时间。强化信息资源管理与更新, 在进行历史音像资料数量性完善的基础上, 必须进行历史音像资料的维护与信息化服务。以网络形式, 进行各种专业资源的丰富与完善;利用信息资源时效性、共享性优势, 将历史音像进行分类, 形成多种形式的数据库。

总结:

历史音像资料作为信息传递的优良载体, 可经历史音像资料保存及交流, 并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与沟通, 将其归入档案管理中, 具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是图片及文字所不能取代的。为此需要我们加大资料的管理力度, 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萍.浅谈高校院系音像资料的管理与应用[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18)

[2]贺艳.高校图书馆音像资料的缺憾与应对[J].人力资源管理 (学术版) , 2010 (3)

[3]黄涢.浅谈音像资料著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 (5)

[4]杨前进.基于馆藏和读者利用分析的馆藏视听文献资源质量优化探析——以重庆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 (6)

上一篇:入队的活动方案下一篇:中秋月圆优秀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