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氨制冷安全管理制度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涉氨制冷安全管理制度(共6篇)

涉氨制冷安全管理制度 篇1

二、必须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企业的冷库及制冷系统。

三、必须在氨制冷机房储氨器等重要部位安装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当储氨量大于或等于10吨企业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时报警,必须安装自动控制报警和人工报警仪器;储氨量少于10吨企业安装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并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联动,事故排风按钮设置在机房门外侧或控制室。

四、必须在库区及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按有关规定设置消火栓,保持应急通道畅通。

五、必须定期检验企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

六、必须在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设置水喷淋系统和在厂区内显著位置设风向标。

七、必须按要求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冷库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等,并执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0号)有关规定。

八、必须在氨制冷厂房门口或外侧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事故开关或在控制室设置事故紧急停车按钮。

九、必须在作业现场配置空气呼吸器、防酸碱腐蚀的专用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

十、必须在氨制冷厂房内设置便于人员冲洗的洗眼器等设施。

十一、氨制冷厂房必须与控制室隔开,并设固定密闭观察窗。

十二、必须设置紧急泄氨口,将氨溶于水。

十三、必须建立健全并落实液氨使用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十四、必须要求涉及液氨制冷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十五、必须要求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从业人员经过安全知识的培训。

涉氨制冷安全管理制度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国民日益增涨生活水平也需要合适物质与服务与之相对应, 因而人们更加能够享受生活, 空调应用的普及, 其设备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的。现今制冷空调的设备行业已成为国内的装备制造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已经慢慢的渗透到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许多领域。虽然空调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然而如果制冷空调的设备应用不恰当或者是不正确的管理方式都可能致使空调运行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害, 甚至更严重会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所以一定要对制冷空调的设备安全运行的状况进行合理的管理, 这样子才能确保生产及生活环境的安全, 真正满足人们生活上的享受。所以研究人员可以从制冷空调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存在隐患去深究, 相信会找到与之相应的管理目标以及应对的策略。

1 制冷空调设备存在问题

这些年来, 因为在设备的运行管理上的不重视, 对一些细节问题上的疏忽, 使得运行的设备所进行的维护和管理不是十分的恰当, 这就导致了制冷的空调设备处于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下列毛病。

1) 一些空调达不到对应的制冷效果。因为空调产生的风量过大或过小的缘故, 导致出风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速度可能和相应的要求有所偏差, 制冷的房间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没能够确保其保持一定的规定量;

2) 进行制冷的设备在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较高, 这就包括了日常的电费以及需要维护的费用, 并且制冷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相对很高, 导致频频发生事故[1];

3) 制冷的空调及其设备所能够使用到的寿命年限比较短, 离规定的标准期限较远。并且设备的运行很不稳定, 离规定的运行状态偏差也较大, 参数的设置没能够满足相应的规定要求。

3 运行管理的目标

进行制冷的空调设备在运行及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到最少资源来得到最高的效益, 这就要通过合理的规范性的操作和科学性的保养以及能够及时地对设备进行检修, 最终实现其最基本的使用方面的要求, 从而能够降低在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成本的费用, 并且能够将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这些目标[2]。

4 制定并加强运行管理制度

制冷空调的设备在进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做设备的技术资料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对其进行实时的维护与保养, 并且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等方面需要更加专业化和实效化, 这就需要制定完善好相应设备运行的管理制度, 而且要根据制度的要求进行严格地执行, 强化对设备的运行管理。此运行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只是一些形式化的东西, 加强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加以重视。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规定人员和设备以及运行管理之间的关系。制度之间有做到相互间的协调, 各制度之间不能出现矛盾, 而且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的状况, 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及合理。

4.1 制定好人员的管理制度

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人员的分工上不同从而合理的制定, 并且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依据工作岗位及工种上的类型不同来拟定, 细化好不同类型员工的责任与职能比如做到以下的方面, 在制冷空调设备的运行人员都有哪些岗位职责呢?1) 需要根据相应规定的设备规程来对运行的制冷空调进行调节, 相应的记录也必须及时做好;2) 严格遵守好机房内部的管理制度, 确保有一个安全且良好的作业环境;3) 定时对设备进行检测与保养, 同时将巡检的记录明确的记下;4) 遵守好设备的管理制度与值班的制度, 不得违反劳动的纪律;5) 努力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 熟悉好各类型设备的性能和结构并能够总结经验。

4.2 制定设备运行的管理制度

这就需要拟定好值班的制度表。当空调处于运行状态, 相应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做到值班, 因为空调运行好坏的程度和人们的使用要求有着一定的联系, 它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空调设备在成本和设备工作寿命的方面上。所以需要要制定好的空调运行的值班规则对值班的人员进行约束, 将值班的质量加以提高。就比如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不能迟到和早退以及无故的缺勤, 必须时刻以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去完成分内的工作[3]。

5 制冷空调设备运行管理中的几点注意

制冷空调的设备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就需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的制度, 来完成好各项运行的操作, 并且做好维护和保养, 对事故的处理需要的工作人员要做到专业化和职能化, 在管理方面要做到制度化和操作的规范化。将设备的管理进行细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进行管理的维护人员需要是比较具有专业化的工作人员或是要通过严格的培训后再进行严格的考核的过关的技术人员;

2) 每一项管理的任务要细节分配到人, 并且责任分配到人, 具有十分明确的分工;

3) 在对设备的运行管理中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的作祟, 每一项管理的事项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做处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 有理可依;

4) 每一项技术的操作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规程, 从而可以是各项操作能够做到有序合理的进行。

6 结论

伴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提高, 制冷的空调设备的制造也处于大规模的生产, 空调制冷设备能否安全的运行已成为了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安全的最基础的指标。在对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的问题现状中, 我们提出多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然而设备是否真的能够安全的运行, 文章所提到的相应措施还需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使运行设备所消耗的能效处于最大化, 更好的对制冷空调设备进行更加有效安全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夏云铧.中央空调系统应用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援瑛.中央空调运行与管理读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涉氨制冷安全管理制度 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结合当前全国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及我省开展的安全生产“四大三基”行动,进一步推动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涉氨制冷企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

在去年初步整治的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进一步摸清全市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实现“四个全覆盖”,即:教育培训全覆盖、隐患排查全覆盖、整改治理全覆盖、督导检查全覆盖;做到“四个一批”,即:取缔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非法违法企业、停产停业整顿一批有较大隐患的企业、治理整改一批存在安全隐患但可以边生产边整改的企业、提升规范一批安全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

三、工作重点

(一)凡存在以下情形的涉氨制冷企业,一律依法取缔关闭:

1、相关证照不全的。

2、停产整顿未验收达标擅自恢复生产的。

3、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无法整改的。

4、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

(二)凡达不到以下要求的涉氨制冷企业,立即责令停产停业整改,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经营:

1、冷库及制冷系统应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2、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3、液氨管线严禁通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4、氨制冷机房贮氨器等重要部位应安装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并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联动。

5、按照规定对涉氨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上报安监部门。

6、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

7、库区及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消防栓,应急通道保持畅通。

8、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冷库,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等。

(三)凡达不到以下要求的涉氨制冷企业,立即整改,限期完成

1、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

2、在厂区内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

3、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关键操作部位等应设置安全标识。

4、作业现场应配置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

5、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将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的。

6、企业应建立健全并落实液氨使用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7、涉及液氨制冷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

8、企业的从业人员应经过液氨使用管理及应急处置等有关安全知识的培训。

9、企业应建立健全液氨泄漏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0、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对达到上述要求但未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验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企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规模企业在今年年底达标,规模以下企业在2016年底达标。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组织培训(从现在起至4月下旬)。

1、按照《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技术指导书》要求,组织对辖区内的涉氨制冷企业进行一次回头看,完善台账,明确工作责任。

2、制定本地区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深入企业宣传液氨使用安全知识和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动员企业认真开展专项治理专项工作。

3、继续组织辖区内涉氨制冷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部门和制冷车间负责人认真学习《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技术指导书》、《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6)、《冷库安全规程》(GB28009-2016)和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特种设备、消防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专项治理和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

(二)排查隐患、治理整改(4月下旬至10月底)。

1、涉氨制冷企业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涉氨制冷企业安全自查自改表》(附件1)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专家开展隐患排查,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液氨使用管理及应急处置等有关安全知识培训。

2、企业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缺陷,制定整治方案,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

3、各县市区组织有关部门监管人员和专家深入企业,按照液氨使用的有关法规标准和专项治理的要求,帮助指导和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和自查自改工作。同时,按照《涉氨制冷企业执法检查表》(附件2),进行全覆盖的检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三)检查验收、全面总结(11月)。

1、市、县(市、区)安委办组织专家对企业整治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对专项治理检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于2016年11月15日前将总结报告报送市安委会办公室。

2、市安委办汇总全市专项治理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五、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

(一)安监部门:牵头负责专项治理活动;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程制定落实情况;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制冷操作工专业培训考核情况;安全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新建企业安全条件审查或备案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等。

(二)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对涉氨制冷企业的消防行政许可、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安全疏散、消防器材配备、水喷淋系统、食品加工间疏散通道标识及畅通情况、消防灭火、疏散应急预案和消防应急演练情况等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检查。

(三)质监部门:负责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场内行车、气瓶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重点对使用的特种设备是否注册登记,是否在检验的有效期内使用,是否有持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压力表、安全阀是否定期校验,液氨阀门选型及材质是否适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否建立、内容是否完善等进行检查。

(四)畜牧水产部门:负责摸清涉氨使用企业(主要包括食品加工、蔬菜加工、水产品加工等各种液氨冷藏单位)底数,加强行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

(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涉氨制冷企业的设计、建设是否合法合规,现存的冷库建筑能否继续使用进行检查;同时严格审查企业建设施工相关许可情况。

(六)工商部门:对检查发现的无工商执照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依法予以取缔关闭。

(七)各县(市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切实做好辖区内涉氨制冷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活动,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建立政府领导、协调联动、联合执法、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好专项治理活动。

(二)坚持统筹兼顾。各县(市区)及各有关部门要把本次专项治理作为今年“打非治违”和“四大三基”行动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同步推进;要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切实做到“四个全覆盖”和“四个一批”。与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地要在专项治理过程中,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县乡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全面建立涉氨制冷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和隐患整改责任制。涉氨制冷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内部供、产、销各个环节,主动抓好排查整改。

涉氨制冷安全管理制度 篇4

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

安委〔201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近年来,涉氨制冷企业液氨泄漏事故多发,教训十分深刻。2013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液氨管道发生泄漏,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伤。造成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知识缺乏,没有完全做到持证上岗;三是冷库设计不规范,违规设计违章建设;四是制冷系统设备设施落后残旧、年久失修、管理不到位;五是电气配备、用电管理不规范,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措施等不落实;六是消防设施不完善,安全通道设置不规范;七是缺少必要的应急防护装备和应急逃生演练;八是对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监管,存在职责不清、安全监管缺位的现象等。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深刻吸取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8·31”重大氨泄漏事故的教训,强化源头治理,国务院安委会定于2013年9月至12月,在全国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以下简称专项治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依据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全国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情况全面开展大检查、大治理,实现安全培训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治理检查全覆盖,取缔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非法违法企业,治理整改一批液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提升一批安全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重点

(一)凡存在以下情形的涉氨制冷企业,一律依法取缔关闭:

1.相关证照不全的。

2.停产整顿未验收达标擅自恢复生产的。

3.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无法整改的。

4.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

(二)凡达不到以下要求的涉氨制冷企业,立即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并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经营:

1.冷库及制冷系统应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2.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3.液氨管线严禁通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4.氨制冷机房贮氨器等重要部位应安装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并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联动。

5.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

6.库区及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消火栓,应急通道保持畅通。

7.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冷库,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等。

(三)凡达不到以下要求的涉氨制冷企业,立即整改,限期完成:

1.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

2.在厂区内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

3.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关键操作部位等应设置安全标识。

4.作业现场应配置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

5.企业应建立健全并落实液氨使用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6.涉及液氨制冷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

7.企业的从业人员应经过液氨使用管理及应急处置等有关安全知识的培训。

8.企业应建立健全液氨泄漏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9.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并妥善保存。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组织培训(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1.对辖区内的涉氨制冷企业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建立基础台账,明确工作责任。

2.制定本地区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深入企业大力宣传液氨使用安全知识和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动员企业认真开展专项治理。

3.以地级市为单位(涉氨制冷企业少的地区可以省(区、市)为单位、涉氨制冷企业多的地区可以县级为单位),组织举办辖区内所有涉氨制冷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部门和制冷车间负责人参加的安全培训班,重点培训学习《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冷库安全规范》(GB28009-2011)和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特种设备、消防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本次专项治理的工作要求。

(二)自查自改、治理整改(10月中旬至11月底)。

1.涉氨制冷企业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对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专项治理企业自查自改表,组织全员安全培训,认真进行自查自改,并于2013年11月底前将本企业开展自查自改的情况报送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2.各地区要组织各有关部门监管人员和专家深入企业,按照液氨使用的有关法规标准和专项治理的要求,帮助指导和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和自查自改工作。同时,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专项治理执法检查表,进行全覆盖的检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三)检查验收、全面总结(12月)。

1.各省(区、市)要组织辖区内各市(地)、县(市、区)开展专项治理交叉互检,对专项治理检查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并于2013年12月底前将总结报告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2.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要组织开展省际交叉互检(互检方案和具体要求另行通知),同时组织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区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项治理的专门领导机构,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建立政府领导、协调联动、联合执法、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注重实效。要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扎实抓好专项治理工作。

(二)坚持统筹兼顾。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本次专项治理作为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与“打非治违”有机结合,采取明查与暗访、回访检查等方式,彻查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发生;要与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三)做好宣传报道。各地区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对抓得好的地方和企业及时进行正面宣传表扬,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对落实不到位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对安全培训、自查自改等不落实的企业向社会公开曝光。

(四)严格依法办事。对没有开展专项治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依法从严处理;对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责令停产整顿或限期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一律依法予以取缔;对整改不到位,导致发生事故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涉氨企业专项整治部门责任 篇5

涉氨企业专项整治部门责任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 检查,并依法做好涉氨制冷企业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氨制冷设备运行操作、安装与维修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管理等工作。商务等部门负责所属行业内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公安消防部门负责涉氨制冷企业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涉氨制冷企业建筑工程进行消防审核、验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涉氨制冷企业规划审批和房屋建筑、施工许可、拆除等环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工商部门负责依法办理涉氨制冷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取缔无照经营行为。质监部门负责氨制冷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依法对涉氨制冷企业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检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安全技术档案等进行监督检查。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为氨制冷设计安全解决方案 篇6

认识氨 (R717)

制冷剂氨 (R717) 的优点:易于获得、价格低廉、压力适中、单位制冷量大、放热系数高、几乎不溶解于油、流动阻力小, 泄漏时易发现。

氨的环保特性:氨是自然工质, 消耗臭氧系数ODP=0, 地球变暖系数GWP=0, 对环境无污染。根据有关国际协定, 除氨和二氧化碳外其他非环保制冷剂将逐步停止使用。

氨的缺点:有刺激性臭味、有毒, 可以燃烧和爆炸, 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氨的分子是 (NH3) , PH值为13, 呈强碱性。氨能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器官, 会引起流泪、剧烈咳嗽, 使呼吸道黏膜充血发炎, 氨液溅到皮肤上还会引起冷灼伤的伤害。当空气中氨气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 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就会中毒, 当空气中氨气容积达到16%〜25%时, 遇到明火可引起爆炸。氨气极易溶于水, 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所以在安全装置中一般有喷淋设备) 。

基于氨的特点, 使用制冷剂氨 (R717) 时的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如何制冷

冷库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储氨器、油分离器、节流阀、氨液分离器、蒸发器、中间冷却器、紧急泄氨器、集油器、各种阀门、压力表和高低压管道组成。其中, 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 (冷库排管) 是4个最基本部件。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 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制冷剂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 发生状态变化, 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其工作过程是: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之后, 汽化成低压低温的氨气, 被压缩机吸入, 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气后排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降温放热冷凝为高压氨液, 经节流阀节流为低温低压的氨液, 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气化, 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 氨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4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 完成一次制冷循环, 制冷剂需要通过上述4大件外, 还通过许多辅助设备, 这些设备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以双级压缩机制冷系统为例, 完成一次制冷循环, 氨必须依次通过低级氨压机、一级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高级氨压机、二级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氨器、节流阀、氨液分离器、调节站、蒸发器, 再回到低级氨压缩机, 才算完成一次循环, 实际制冷工艺流程是较为复杂的。

根据以上制冷工艺流程可知, 压缩机、液氨存储区、液氨气化区为重点安全监控区。

为何泄漏

设计建设原因

近年来, 由于冷冻冷藏业快速发展, 很多冷库从选址到设计、从建设到验收, 从使用到管理都没有具体的安全措施。冷库选址、设计、安装、调试及验收都没有遵循相关标准。更有单位为节省投资, 在机器选型上甚至有氟机改氨机的现象;在施工、安装调试方面, 也存在雇佣无资质民工进行施工的现象。

设备原因

阀门处泄漏。通常由于阀门的轴心松动, 气密性不好, 氨气顺着轴心外泄。

焊缝老化。经过长期使用, 一些管道上的焊缝老化, 造成氨气泄漏。

法兰垫圈老化。管道中的设备油易腐蚀法兰中橡胶垫圈, 造成垫圈老化而漏气。

操作原因

压缩机缸盖顶开。由于工人操作不当, 液氨或设备油进入压缩机缸内, 引起缸内压力过大, 从而将缸盖顶开发生泄漏事故。近期, 长沙一冷库发生氨气泄漏就属于这个原因。

堆垛倒塌时, 砸坏蒸发管。有时由于堆垛堆放不牢, 物品结冰硬化后, 突然倒塌造成蒸发管破裂, 气体泄漏。

装卸时, 铲车铲断蒸发管。铲车在冷库房内工作, 有时不小心会将墙壁上的蒸发管铲断而造成泄漏。

误关阀门, 导致管路爆裂。如压缩机在正常运转, 而误将压缩机到冷凝器一段的阀门关闭, 这一段的管路就会爆裂, 从而发生泄漏。2012年9月23日, 安徽省舒城县冷库氨气泄露事故就与此有关, 是在更换新阀门时候, 操作人员误将阀门关闭, 导致压缩机失去控制而引发冷库氨气泄露。

安全设备缺失原因

一些单位在设计建设冷库过程中, 为节省成本, 省去了氨气报警器、喷淋设备等安全设备, 以致在事故发生初期不能实现预警。

安全意识

长期以来人们重点关注危化企业的安全生产, 而忽略了冷冻冷藏行业的安全问题。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人, 人的安全意识如何, 决定着安全状况的好坏。大量事实证明, 事故往往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思想麻痹造成的。

法规政策

GB50072—2010《冷库设计规范》中规定:氨制冷机房应设置氨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10-6或150×10-6时, 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事故排风机。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藏容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氨制冷机房应设事故排风机, 在控制室热电厂风机控制柜上和制冷机房门外墙上应安装人工启停控制按钮。速冻设备加工间内当采用氨直接蒸发的成套快速冻结装置时, 在快速冻结装置出口处的上方应安装氨气浓度传感器, 在加工间内应布置氨气浓度报警装置。

根据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液氨量超过10 t的, 应该按照AQ3035—20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要求安装计算机软件对氨气浓度值加以监控并存储数据, 存储时间3个月以上。

国务院安委办10月29日召开的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视频会要求对达不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等7类要求的企业要责令停产停业整改, 并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经营;对达不到“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等9类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

检测原理与解决方案

NH3检测原理

NH3电化学传感器通过与被测NH3发生反应并产生与气体浓度成正比的电信号来工作。典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由传感电极 (或工作电极) 和反电极组成, 并由一个薄电解层隔开。图1所示为NH3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3个金属条把每个电极连到传感器外的3个插脚上。)

NH3首先通过微小的毛管型开孔与传感器发生反应, 然后是疏水屏障层, 最终到达电极表面。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允许适量NH3与传感电极发生反应, 以形成充分的电信号, 同时防止电解质漏出传感器。

穿过屏障扩散的NH3与传感电极发生反应, 传感电极采用氧化机理。这些反应由针对被测NH3而设计的电极材料进行催化。

通过电极间连接的电阻器, 与被测NH3浓度成正比的电流会在正极与负极间流动。测量该电流即可确定NH3浓度。

NH3安全监控具体解决方案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 针对冷冻产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求, 我们提供以下解决方案, 如图2所示。

在压缩机、液氨存储区、液氨气化区等重要区域应安装氨气泄露报警器。

特别是液氨储存区需安装氨气泄漏报警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喷淋装置、风机等设备。氨气较空气轻, 在安装氨气报警器时应安装于泄露源的上方, 也就是氨气报警器应安装于氨气存储间房顶, 距顶部50 cm。喷淋装置应环绕布置于液氨罐上方, 如果顶部喷装置不能有效覆盖液氨存储罐, 则需要在围绕液氨罐中部、下部再增加喷淋装置。联动控制柜应有自动开启和手动启动2种功能, 安装于液氨存储区域外, 发生氨泄露时, 不进入液氨存储区室内就能以手动方式启动喷淋装置和风机, 以排除和减少危险。

如果现场氨气体浓度超过了20μmol/mol, 气体报警器应发出声光报警, 安装于控制室的报警控制器同时发出声光报警, 并通过联动控制柜启动风机和喷淋装置以吸收氨气。当氨罐温度超过28℃或氨罐压力超过1.8 MPa后, 认为存在氨气泄露危险或者可能已经泄露, 安装在控制室的报警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 并通过联动控制柜启动风机和喷淋装置以减少危险。如果安装有DCS系统或安全监控软件, 在发生报警时, 报警控制器实时将数据上传至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同时发出声光报警, 并加以存储。

这样, 不论发生了氨气泄露或其他事件均可以启动风机和喷淋装置, 以减少危险。

当氨的储存量大于10 t时, 根据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 应安装计算机软件加以监控, 数据存储时间应大于3个月。

计算机软件应能直观查看现场仪表的数值和工作状态, 并对现场数据加以存储。如现场发生报警, 计算机软件应发出声光报警。另应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在巡检时使用。

除以上安全系统外, 还应该编制应急预案, 经常进行应急演练, 定期检查应急物资 (如:防化服、空气呼吸器、洗眼器等) 。

氨作为制冷剂不仅应用于冷冻冷藏行业, 在啤酒厂的制冷环节, 热电厂的脱硝环节等多个行业均有应用, 所以在重视冷冻冷藏行业氨气的安全问题时, 也应该重视其他涉氨企业的安全问题。

上一篇: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下一篇:机械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