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分组
刘吉禄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起到了培养中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等技能的作用。中学物理实验一般包括演示实验、边教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等。
在初中课本中,大部分学生实验都是验证型的,其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物概念、规律,为学习理论提供感性材料。目前,我国农村初级中学实验仪器还不是很充足为了克服仪器不足的困难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一是实验前编好实验进程和学生组名单表,还要配置好全部仪器和材料。分组最好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就是说把具有完全不同或者有较大差异特征的学生分到一起开展学习。二是要求学生阅读实验教材,充分预习,其中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思考题等,三是对学生进行实验纪律及安全操作的教育。为了克服仪器不足的困难,还可以采用两组合用或交换使用一件仪器;进行复式教学,即半数学生实验,半数学生进行其它作业等方式。
合作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方式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合作参与式学习中,所有组员相互沟通,相互支持配合,在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责任。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灵活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可采用预习,复习提问,讲解等方法使学生了解所需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方法、步骤。例如可在上课学生按编定次序入座后,按组发给复习讨论题要求人人发表见解,经集体讨论完之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反馈。
操作阶段。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巡视于各组之间,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作出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进而掌握知识。
总结阶段。当大部分学生已完成了实验时,教师即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总结,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一直以来,化学教师最发愁的课就是分组实验课,原因如下:
第一,上分组实验课课堂纪律难管。一般实验室的空间比教室大,学生到了实验室特别兴奋,说话特别大声,擅自离开自己的实验桌等。对于这种乱哄哄的现象,大多数教师感到非常无奈。
第二,有的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实验,到实际操作时,就出现盲目混乱的现象。学生对化学实验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好奇,对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停留在“好玩”上,化学反应中的各种现象都能使他们兴奋不已,所以在实验中学生扮演了一个看热闹的角色,无大的收获。更有甚者随意操作,凑热闹瞎折腾。
第三,随意操作,实验基本技能较差。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时常出现。例如,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朝下,取完药品后瓶盖没有及时盖上,试剂瓶到处乱放,用过的火柴乱扔在地上或水槽中,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的操作错误,用铁架台的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不正确等。
第四,学生人数多,不好管理,辅导不过来。由于学生人多,有的学生在实验中得不到教师的及时指点。教师在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到实验开始时,学生发现没有某种仪器或药品,或仪器已破损,就会围住教师要这要那,造成混乱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学生分组实验课的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作好课前准备工作
1.认真预习
应该布置学生做好预习,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内容,并理解实验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安装和使用、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师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做到全、好、净、足。
2.精心备课
教师备课时,必须思考以下问题,并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些什么?教师应注意什么?学生应注意观察什么?本实验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可以顺利达到?突发问题预案是什么?
3.预做实验
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先预做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对实验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全部靠想象来完成实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学生实验课的预试实验的要求应更高,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代的注意事项,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
4.合理分组,团结协作
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合理搭配。尽量做到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防止造成某些学生只能作“观察员”或“记录员”。要明确班长、课代表、小组长的职责。班长负责实验纪律,保证秩序井然。课代表负责协助任课教师指导学生作好实验。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同学人人动手做好实验,并作好损坏仪器的登记和补充工作。任课教师要放手,让他们敢管、会管、管好;让他们树立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助手意识;并对他们的实验技能作课前辅导,以便在实验中形成“兵教兵”的学习氛围。
5.拟订实验思考题
最后,还要拟订实验思考题,让提前完成了实验的学生有事可做。
二、加强上课时的组织指导
实验课开始时先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时还要进行课前讨论和个别操作示范,然后挂出事先写有实验项目以及重点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小黑板,待学生检查实验用品齐全后,再允许学生动手实验,检查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重点指导的学生中发现问题,立即巡视,如发现某个问题具有共性,则立刻在全班作必要的提示。一般应着重从下面五个方面巡视指导。
第一,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的纪律,与实验教师配合,指导学生学习实验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卫生制度。但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恐惧心理。
第二,通过答疑与质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及时启发学生解决实验失败的问题。当学生观察到反常现象或实验失败而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必须及时地给予提示,或从理论方面,或从仪器装置方面,或从操作方面去仔细检查,找出原因,并重新做实验。这样,既保证了实验进度,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第三,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实验题目,所用仪器、药品、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对现象的分析解释和结论。
第四,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学生在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时巡视,时刻注意学生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及时加以纠正。对不会操作的学生,一定要耐心地指导。看到不良的实验习惯,一定要及时指正。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操作技能。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应随时记下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作为小结中讲评的依据。在实验中,要及时进行多元化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对实验的认识、掌握情况以及能力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信心,发现自身不足;教师的评价对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作用十分巨大,也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不足,使教师的辅导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第五,留三到五分钟给学生洗涤仪器和整理实验用品,做好清洁工作。
下面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为例,说明具体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实验台上各种用品,学生逐一清点。
第二步: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引导学生选择设计实验装置、最佳操作步骤等。
第三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一边指挥,一边巡查指导,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统一行动。
(1)连接装置;(2)将导管口深入液面约1cm检查气密性;
(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4体积的澄清石灰水,再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4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
(4)向大试管中加入两勺石灰石,再加入约3mL稀盐酸,迅速塞上胶塞,把试管迅速固定在铁架台上;
(5)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用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
(6)点燃烧杯中台阶上的蜡烛,把二氧化碳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烧杯中;
(7)点燃酒精灯,给已通入二氧化碳的石蕊试液加热;
(8)清洗试管及水池,整理实验台上用品,擦干净实验台。
三、实验结束后要认真总结
【关键词】化学教学;分组实验;促进观察;分析理解;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4.3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的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理解、分析和应用化学知识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公认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很多人只是在纸上或在试卷上做实验,当真正需要自己动手实验时,就不知该从何入手了。为使学生切实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使实验教学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此我试谈一下自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1、要求教师在上化学实验课之前自己要提前实验一遍。与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相比,对学生分组实验的课前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因素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做好课堂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方法等。
2、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有序放置,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
3、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尽量使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防止某些同学只是作“观察员”或“记录员”,还要拟定实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等。
二、做好实验课上的组织指导工作
化学实验课开始前,先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时还要进行课前讨论和个别操作示范,然后用投影仪列出实验项目以及重点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待学生检查用品齐全后,再允许学生动手实验,一般检查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采用重点深入与普通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即在重点指导的学生中发现问题,立即普遍巡查,如发现某个问题具有共同性,则立刻在全班作必要的提示。一般应着重从下面两个方面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在中学里,学生违反操作的情况是存在的。例如:未垫上石棉网,就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不按需要量取药品,常将剩余的药品倒回原瓶,不是用手腕而是用整个胳膊的活动来振荡试管;手握试剂瓶倾倒液体药品时,瓶上的标签不是向着手心,而是向着下方。鼻子靠近瓶口去闻气体,用同一支滴管吸取一种液体试剂后,未经冲洗清洁,又去吸另一种液体药品等。
指导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的重要工作,指导中既应重视使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操作,如需教师示范,示范后也要让学生再做一次,在纠正错误中还要向学生分析说明原因。
2、通过答疑与质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微。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善于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情况给学生恰当地揭示观察要点。例如,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某些特性,反应中发生的某些特殊现象等。要善于对学生恰当地启发提问。例如在讲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证明有铜生成,同时试管口有液珠,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概括出发生的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还要善于及时启发学生解决实验失败的问题。例如,当学生观察到反常现象或实验失败而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必须及时地给予提示,或从理论方面,或从仪器装置方面,或从操作方面去仔细检查,找出原因,使之重新做实验并获得成功。这样,既保证了实验进度,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3、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实验题目,所用仪器、药品、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对现象的分析解释和结论。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应随时记下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作为小结中讲评的依据。
三、做好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工作
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做好小结,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并布置学生洗涤仪器和整理实验用品,做好整洁工作。小结时既要指出本节课主要出现的问题,又要加强巩固和发展实验得出的结论。还要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分析原因。此外,对实验效果方面,哪些实验做得好,哪些实验做得不好;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哪些操作有错误,哪些试剂用得不适当等等。每次实验都应结合当时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地进行小结,使学生取得更多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以上是我在化学实验课教学方面的一点粗浅看法。如有不妥,希望能给予补足和指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7
[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山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12.9
乐桥镇初级中学吴金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形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的良好作风,同时还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轻视分组实验,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一、存在误区
(一)不明不白、盲目实验
每个学生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一定的操作顺序和特别的注意事项,在实验时,有的学生往往一无所知(或许是教师没有吩咐学生预习,或许是学生认为不值得预习)无从下手,要么坐在一边袖手旁观,要么模仿同学,要么看着实验报告“照方抓药”,边看边做。旁观者,怎能谈得上操作技能的培养,他们常常手忙脚乱,时时顾此失彼,何谈得上观察能力的提高,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实验目的,反而损坏了实验仪器,制造了实验事故,例如:有位学生在做“氢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时,看到其他同学已经将氢气点燃了,他没有将氢气验纯就立即去点燃,结果发生了爆炸,幸好试管还算结实,橡皮塞又塞得不紧,只是将橡皮塞冲开,响亮的爆炸告诉了所有的学生,盲目实验是非常危险的。
(二)一闹一静,二个极端
许多教师都有同感,分组实验的课堂纪律很难维护好,学生说话声特别大,有讨论问题的,有询问这一步或下一步该怎样做的,有实验成功的惊喜叫声的,也免不了有一些戏言,更有甚者,出于种种原因,擅自离开自己的实验桌,对于这种乱哄哄的现象,有的教师置之不理,放任自由,有的教师勃大怒,严禁学生说话,讨论问题也不可以,于是整个实验在肃静中进行,有的学生明知同桌做错了也不敢帮助指正,有的学生不知道这一步或下一步怎样做也不讨论,有的学生对实验有疑问或有改进的意见也不敢提出,有的学生敷衍地摆弄一番,没有观察到实验的现象草草了事,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时,明明倾倒二氧化碳没有使蜡烛熄灭,就用嘴一吹了结,如果二个人讨论一下,或许能找到失败的原因,重新实验就能成功。
(三)好看好玩,忽视现象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隐藏着不同程度的“好玩”心理,对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停留在好看好玩上,化学反应中的燃烧、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放出热量都能使他们兴奋不已,所以在实验中充当了一个看热闹的角色,如在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时,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使他们神情振奋,然而让他们说出实验现象,则不知所云,他们根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现象观察上,没有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现象,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实验现象,这样的实验只能算是走过场,无大的收获。
(四)死搬死套,扼杀创新
为了顺利地进行实验,教师常常强调实验一定要按照实验册上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册上怎么说就必须怎么做,不允许学生“胡思乱想”,其实学生的许多“胡思乱想”中常常隐含着使教师耳目一新的“高招妙策”,严格地按照实验册上的规定进行实验,果然能有利于实验的成功进行,但也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不规不范,随意操作
学生实验时常常不拘小节,细小的不规范的操作时常出现。例如,倾倒液体时标签朝上,取完药品后瓶塞没有及时盖上,试剂瓶到处乱放,用过的火柴乱扔在地上或水槽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的操作
错误,用铁架台的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不正确等等,虽然上述现象对实验并无大的影响,教师也不应该视而不见。
(六)不探不究,草草过场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自觉地进行实验的探究活动,他们进行实验只是按照实验册上的要求,一项一项地实验,一步一步地观察,一条一条地记录,只是把实验草草地过一遍,根本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七)一忙一闲,你做我看
有的学生对实验存在恐惧心理,动手实验害怕,往往看着旁边同学做,而自己闲一旁,有的学生很喜欢实验,一直抢着做,久而久之一组中便是所有的实验一人包下。
二、应对措施
(一)预习报告,明确目的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实验,实验前应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课本内容,预习实验报告,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取用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应观察的现象、现象的解释和实验的结论、对本实验的疑点分析和改进的方法,通过预习报告的书写,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记忆深刻,各步所需的仪器、药品清晰,各实验应观察的现象了如指掌,这样,学生对实验胸有成竹,不会再“照方抓药”了。
(二)开展讨论,秩序井然
实验时要严肃纪律,杜绝吵闹现象,要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言行,使实验能在井然有序中进行,在保持实验过程井然有序的前提下,允许同组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欢迎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案,创设一种边实验边研讨的氛围。
(三)注重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经过预习实验报告及教师的指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准备,知道了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当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强有弱,所以对同一实验现象的描述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在试
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在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能力弱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熄灭”,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由大变小,最后熄灭”,所以在进行现象观察时,教师要悉心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放过任何细微的现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要及时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书本知识而不顾实验事实猜想现象。如在记录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时,有的学生按课本的描述记录为“淡蓝色的火焰”,其实氢气在钠玻璃的导管口燃烧时产生“黄色”的火焰,所以教师在实验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奇思妙想,鼓励创新
在教导学生认真地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法,允许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验,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药品,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氢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分组实验时就有学生提出了许多的奇思妙想,在制氢气时有位学生加好药品后不小心将试管底砸了个小洞,硫酸流了出来,他立即把试管放入小烧杯中,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试管中的药品仍在反应,于是产生了用在个装置继续制取氢气的想法。我表扬了他一番,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这个装置可以制备氢气?用这个装置怎样加硫酸?这个装置能否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经过一番思考,这位学生一一作了正确的回答,并且得出了这套装置优越于实验中的简易装置的结论。如果一发现学生砸破了试管就严厉地指责学生,那么学生也不可能有此创新。又如,在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有的学生发现导管口有一段铜镜,就引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氧化铜直接装到玻璃导管中不是更方便吗?我给学生一根新的玻璃导管让学生试试看。怎样向细小的导管中加入氧化铜呢?想了一会儿,终于有了办法,把导管往氧化铜中一插,导管内有了一段氧化铜,轻轻地敲了几下,没有散开,怎么办?用圆珠笔芯小心地往里捅,氧化铜终于平展在导管里了。他兴奋地将导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不多时,红色的铜就生成了,成功了!但是由于加热部位在导管中一端,怎样能观察到实验中有水生成这一现象?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想不到在实验报告中有许多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还有的提出了其它改进实验的方法。所以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五)规范操作,巡视指导
学生在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时巡视,时刻注意学生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及时加以纠正。不会操作的,一定要耐心地教。看到不良的实验习惯,一定要及时指正。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操作技能。
(六)提倡探究教师引导
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学生实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进行实验的全程性探究,实现实验目的。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不可能完全独立地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在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法上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如在进行“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实验时,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加以引导:(1)生锈铁钉表面的颜色如何?(2)能否用水除去铁锈?(3)加入稀盐酸后,反应速度如何?(4)如何加速反应?(5)加热后的铁钉上的铁锈怎样?(6)稀盐酸的溶液颜色有何变化?(7)如果要除铁锈可以用什么物质?(8)除了上述现象还有何现象?(9)放出的气体是什么?(10)上述每个反应中生成的盐是否相同?(11)由此你可以得出盐酸的哪些化学性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实验同步进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解答,探究热情自然会高昂起来。
(七)人人实验,教师督促
对于有恐惧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实验,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有些仪器可以多放一些,尽可能地满足二人同时实验需要,有些仪器只有一套,教师
要督促学生轮流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完成实验。
万红小学 陈妍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多种做开凿隧道实验材料。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渗透命题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3、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沟通课内外联系,丰富知识积累,帮助理解人物及课文内容)
二、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突出主线,引发探究。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根据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四、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1、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自己的问题。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有组织,有秩序,确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
例:
A、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方法来说明。
(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五、汇报交流,深悟感情。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詹天佑是个杰出的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人”“詹天佑是个一丝不苟的人”……都可以。只要学生够结合文中的事例,词句,进行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感情升华,促进积累。)
六、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教师激情引发: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1 配对比较法随机分组
在将实验动物分成两组时适用。是指在分配动物之前, 先将动物按性别、年龄、体重、胎别或其它有关因素加以配对, 以基本相同的两个动物为一对配成若干对, 然后, 再将每一对动物随机分配于两组中, 这样两组动物数必然相同, 而且它们的胎别、性别、年龄以及体重等根本情况也基本相同, 从而尽可能减少两组动物的生物差异性。
如, 20只动物分成A、B两组, 将动物按如上所述方法分成十对, 每对编号1、2, 从随机数字表连续抄录十个数, 奇数则该对第一只动物入A组, 第2只入B组;如为偶数, 则该对第一只动物入B组, 第2只入A组。
2 随机区组法随机分组
是配对设计的扩大, 将动物分成3组以上时适用。先将动物配成若干个区组 (或窝) 后, 再把每区组动物随机分配各试验组去。
如20只动物, 按随机区组法分成A、B、C、D四组。先按动物的胎别、性别、年龄、体重等分成5个区组, 每个区组都有4只相同的动物, 第一窝四只动物编为1、2、3、4号, 第二窝编为5、6、7、8号, 类推, 后在随机数字表任一起点抄录三个数字 (如为31、16、93) 为分配第一窝动物之用, 将这三个数字分别以4、3、2除之, 第一个数字31除去4余3, 将第一号动物分配于C组 (第三组) ;第二个数字16除以3余1, 将第二号动物分配于 (剩下的) A、B、D三个组的第一组 (即A组) 去;第三个数字93除以2余数1, 将第3号动物分配到的B、D两个组中的第一组 (即B组) 中去;把第4号动物分入的D组。第一窝分配完后, 再继续抄录随机数字, 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余各窝动物分配到各组去。假如这个实验的四种处理方法为甲、乙、丙、丁, 那一种方法用A组动物?那种方法用B组动物, 还可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配 (抄录三个随机数字, 分别以4、3、2除之, 按余数进行分配) 。
3 完全随机分组
完全随机分组是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每个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在各组。此方法在实验例数较少时往往不能保证组间的一致性。
3.1 将A、B、C、D、E、F 6只动物每
只分为一组, 可从随机数字表中抄录六个数字, 然后分别以6、5、4、3、2、1除之。凡除不尽的, 将余数写下。除尽的, 写余数时即将其除数写下。如下:
上列一个随机数字余数为5, 意即将六个字母中列在第五位的字母E写在该数下, 第二个数为1, 即在下的五个字母列在第一位的A写在该数字下面, 余此类推。最后结果见上表最后一行。
3.2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
如设有12只大鼠, 利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先将小鼠依次编为1、2、3、……12号, 然后任意从随机数字表的某一行某一数字开始抄录12个数, 编排如下: (见上页表)
现令奇数代表A组, 偶数代表B组, 结果列入B组的动物有7只, 列入A组的动物有5只。如要使两组相等, 须将B组减少一只, 调入A组。应把哪一只鼠调入B组, 仍然用随机数字表, 在上述抄录的12个数后面再抄录一个数字, 假设新数字为57, 将57以7除之 (因为归入B组的鼠有7只, 故以7除) , 余数是3。则把第3个B (即编写为第4号的小鼠) 调入A组。调整后, 两组动物分配如下。
3.3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三组 (以上)
设有动物15只, 随机等分成A、B、C三组。将动物编号后, 按上述方法, 从随机数字表抄录15个数字, 将各数一律以3除之。并以余数1、2、3、代表A、B、C, 结果归入A组的动物6只, 归入B组的动物4只, 归入C组的动物5只, 即:
要使三组的动物数相等, 须把原归A组的6只动物中的1只改配到B组去。可以随机数字表继续抄录一个数字, 得60, 以6除之, 除尽 (相当余数为60, 就可以把第六个A (即12号) 动物改为B组。调整后各组的动物编号如下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自主设计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进一步发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基于此,本文在此研究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模式,提出個人的见解与观点,以供参考与借鉴。
一、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师是为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或者应对学校的安排。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前给学生准备好实验的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标并严格按照步骤开展实验。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并不是真正在操作实验,而是在接受知识的灌输。
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五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要让学生结合实验的目标、所学的知识以及个人的见解进行实验设计。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教学为例,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长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师不再对学生施加压力,也不直接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步骤开展实验。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利用现实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实验设计,通过限定物体的速度等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二、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评价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决断力和自信心,学生喜欢在实验操作中过多地询问教师或者直接按照教材开展实验。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鼓励与评价,要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中的主人,要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学生在简单的实验后发现自己并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学生并不会怀疑固有的定律,因此会怀疑自己的操作,并寻求教师的帮助。
此时,教师不应该直接检查学生的实验,而是肯定学生的操作,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基于此,学生才会在教师的鼓励下调整实验操作,通过反复的实验验证自己之前的实验或者理论的正确性。
总的来说,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吴鹏辉.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
实验目的
• 通过这个实验进一步理解了IP地址的含义,掌握IP地址的分配和划分子网的方法。• 熟练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互联。
• 在大型复杂网络里熟练使用Vlan的划分、路由的配置。• 学会配置单臂路由。实验原理
• 路由器实现单臂路由的配置方法,连接如图,ROUTE0的F0/0与SWITCH0的F0/1相连,SWITCH的F0/2,F0/3分别与PC0,PC1相连接;ROUTE2的F0/1与SWITCH0的F0/1相连,SWITCH的F0/2,F0/3分别与PC2,PC3相连接.PC0,PC2分到VLAN10,PC1,PC3分到VLAN20。
路由器的配置
• 注意的地方,在子接口先要先描术DOT1Q,再配IP地址,DOT1Q后面的数字是VLAN的号码,根据交换机的配置不同有所不同
配置router0:
//系统模式 •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 Router>enable
//配置模式 • Router(config)#int //端口模式
• Router(config-if)#no shut • Router(configure-if)#ex • Router(config)#int f1/0.1
•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绑定Vlan10
•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255.255.255.0
• Router(config-subif)#exit • Router(config)#int f1/0.2
•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绑定Vlan20 •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255.255.255.0
• Router(config-subif)#exit
f1/0
dot1q 10
192.168.1.254
dot1q 20
192.168.2.254
• Router(config)#exit
• Router#copy
run star
//router#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保存配置的简写
配置router2:同理可得
f0/1.1 ip 192.168.3.254 f0/1.2 ip 192.168.4.254 配置switch: 设置PC:
PC0:192.168.1.1网关192.168.1.254 PC1:192.168.2.1网关192.168.2.254 PC2:192.168.3.1网关192.168.3.254 PC3:192.168.4.1网关192.168.4.254 设置router:
Router0:f 0/1 ip 192.168.5.1 Router1:f 0/0 ip 192.168.5.2 Router1:f 0/1 ip 192.168.6.1 Router2:f 0/0 ip 192.168.6.2
我的班级有45人,按学生的名次位把学生分为6—8组。,其中每一个组有6-8人个学生不等。
按照班级前六名分别担任组长,6-12担任副组长,再设有纪律监督等不同方面的管理员。
(一)以组的形式来管理班级纪律。
在常规班级纪律的管理中,纪律都是由班主任和班委完成的。这种班级纪律管理,从实践来看,效果不理想,班主任仍然身陷班级事务之中,班级不能一日离开班主任;从班干部来看,缺乏责任感。可能有一时热情,却难持之以恒。从管理学来讲,班级干部管理的持久性来源于什么呢?为什么要管?为谁管?常规的班级管理方法不能解释这些问题,当然更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班级分组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却很好地解决并回答了这些问题:其一,班级分组管理把班级的纪律由班级的事务转变为小组的事务,也就是把班级的事务由班主任的事转变为学生自己的事,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为谁而管的问题。其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有五个层次的追求:第一,即最低的层次是生理上的需求,如温饱之类;第二是对安全的需求,如坚固的住所;第三是爱人与被爱的需求;第四是受到尊重的需求;第五也是最高的层次则是自我的实现。小组管理满足了学生受到尊重的需求,也使得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其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可比性较差,学生不能完全感受到自己班级与其他班级的优势,而把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这种对比距离很近,可比性强,很容易在班级内部营造出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氛围,每一个组长、成员都会产生一种愿望:我们组要比别的组做得更好。
小组纪律管理的程序:
1.班级提出管理目标:课前准备与课堂纪律。(不同阶段管理目标不同)2.小组制定管理计划:提出纪律目标与奖惩措施。(不同小组内容不同)3.小组长与大组长每日反馈。4.周总结与月总结。
我们认为小组管理的优势就在于班主任为学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构建了一个可以根据学生、班情不断变化的管理平台,实现了由观念民主到制度民主的跨越。
【关键词】 高中化學 分组实验 量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新课程改革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基于实验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态度,锻炼技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学课程的实验课数量较从前有所提升。实验课一般随意性强,管理起来较为不便,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一种合理的方式对实验课进行系统管理,而量化管理有着能够提升实验管理效果的作用,成为了大多数化学教师管理实验课的首选。本文将以人教版教材的高中化学分组实验量化管理为例,具体明确在实验课量化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具体该怎样做。
一、量化管理在化学分组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规范学生的实验课行为和保障高中化学实验课的顺利进行,要在化学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量化管理制度。量化管理在化学分组实验中具体有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针对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具体的量化标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实验课程的预习以及操作、实验用品的管理、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后作业的完成都要有明确具体的分数规范,并根据学生的每项参与程度给与打分。同时教师还有关于化学器材保护及清洗的附加分值,在保证对学生实验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能使学生自觉爱护和保护化学器材。例如,在进行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分子立体构型实验时,涉及到的化学器材有:配合物、试管、试管架、钥匙、硫酸铜固体、氯化铜固体、溴化铜固体等等。这些化学器材的清理以及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要,在整个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表现给与量化打分,并根据学生对于多种化学器材以及化学药品的保护程度给与附加分打分。给予学生日常行为以明确的规范,并根据规范进行打分是高中化学分组实验量化管理的基础所在,量化管理的所有内容都是在这个规范指导下进行的。
其次,高中化学分组实验量化管理的过程要求是一个制度化和定量化的过程。制度化方面: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验课的具体过程进行分组制度化的明确,要求每一个化学实验小组都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形成一个实验过程方面的标准流程。制度化不是固定的制度,而是根据不同的实验设置不同的操作流程。定量化方面:要求教师确定每一个量化指标的权值,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制度化的标准对学生做出定量分析,基于此进行量化考核。
二、量化管理在高中分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量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管理标准的确立,要求科学并有原则,能够与相应的管理领域相匹配并且要合理有效的运用。量化管理应用在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方面应用过程中具体应注意的事项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处理好实验过程中的管理与互动问题,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准则,但是实验课程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积极进行交流和互动并要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共同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量化规范的准则下把握好实验课程的开放程度,使学生在量化规范下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又要积极互动,互相交流,及时提出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量化管理是规范化但不是机械的打分与评分,更不是将整个教学过程简单化。在量化管理的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评分标准固然要遵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评分标准将取代教师的管理地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性化管理。要有区别的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化学实验的考察,对学生在实验中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错误人性化的加以纠正,让学生自我在反思的过程中改正和提高。也就是说量化管理为实验课程设立了一个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人性化是量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量化管理为化学实验课程设立了一个标准的操作流程,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不是要完全按部就班的。具体说来量化管理在高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一为要求教师在过程中把握好量化管理的度,既要要求遵守量化规范又要保证课堂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二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性化管理。
综上所述:量化管理在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施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的行为规范,并且针对不同的实验进行不同的制度化制定,再根据已经指定的制度化进行具体的量化考核。量化管理为化学实验课程设立了一个标准的操作流程,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不是要完全按部就班的。
实验课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日益增多的今天,对化学实验课的管理成为了广大化学教学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高中化学实验课的特点提供量化管理教学方法,并明确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使更多化学教学工作者了解到量化管理,并应用到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利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量化管理的探究 [J].固原师专学报,2002.03.
[2] 李秉德.教学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5.
一、实验课前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明确任务及分工
根据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层次以及男女进行搭配, 分为2人一个操作组, 4~6人为一个合作组 (两个操作组组成) , 这样可以优势互补, 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每次实验课, 每一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小组探究的物理任务;由小组长主持, 小组内人人参与, 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 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 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 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 (即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 , 这样有利于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加强对小组实验过程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 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对学生在小组实验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注重随时监控学习的进程和质量, 帮助学生把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在分组实验中, 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彼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切磋, 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 相互启发, 相互争论, 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 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 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分析、设计实验、指导观察、收集数据、启发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 这样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又教给他们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收集数据、得出结论、实验检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积极主动探究, 重视了科学过程和方法训练, 符合认知发展, 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以下几方面的的能力。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 有时是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 才能捕捉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如奥斯特实验和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
2. 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猜想的能力。
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 认知水平相差往往很大。合理的猜想可以使实验事半功倍;而偏离方向的猜想给实验的进行设置了障碍。因此,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考问题的习惯非常重要, 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关键。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论进行搜索, 运用排除、推理等手段, 使学生的思想向合理的方向靠近。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设计实验方案就是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和现有的实验条件来制定的完成实验的具体计划。包括器材的选择、器材的组装、具体的实验步骤、探究方法的选取和实物的简化等。例如, 物体可以简化为方框, 天平可以简化为等臂杠杆。实验课教学中特别要注重探究方法选取的培养, 如控制变量法、科学归纳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等。
4.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对实验信息进行搜集、处理, 并能运用简单的方法归纳原理分析并得出结论, 这就培养了学生具有独立的分析、总结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体现新课改的精髓。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探究手段, 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 激发探究欲望, 指导好学生怎样做好实验记录, 能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知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情况和实验的完成情况, 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对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在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中的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
5. 实验后还必须做实验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反思实验原理、反思实验方法、反思实验现象、反思实验现象、反思实验规律、反思实验异同点、反思实验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时,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 对深化实验, 完善实验, 拓展实验, 活化实验, 形成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注重引导对物理实验的发思和总结, 不断创新实验教学, 努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反思可以总结实验规律, 优化实验方案, 创新实验设计, 揭示实验本质, 增强实验效果。
三、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视失败实验的分析总结
学习物理, 除了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方法以外, 还应学习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精神。这一点, 每一个物理教师都应切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各种可能的猜想和预想不到的结果。
实事求是是观察的基础, 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 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观事实,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 甚至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 做到严格地把实验事实和自己对事实的解释区别开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仅是提高物理实验质量的要求, 也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其次, 重视失败实验的分析总结,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帮助学生总结从失败走向成功的经验教训。从失败中再探究, 帮助学生探究出实验成功的条件与原来的不足, 这对学生思想方法的促进比起教师只做成功实验要大得多, 教师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从失败中进一步探究的能力。
总之,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探究能力,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邓伟力.试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J].西江教育论丛, 2006, (2) .
[2]陈瑞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J].宁夏教育, 2005, (4) .
【实验课分组】推荐阅读:
计算机实验课实验报告10-29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创新学分 实验课10-18
微机实验实验报告11-04
实验一电器控制实验06-08
实验44实验报告图文06-16
大物实验实验报告06-26
自控实验二实验报告07-16
模电综合实验实验报告05-25
实验一基本操作实验06-05
大物实验21实验报告10-18